時間:2023-08-15 16:54: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語文教學參考,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參與式”教學倡導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營造積極而寬松的思維狀態,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發現和創造的機會。目前,在教育基礎薄弱的地區,參與式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簡單化、形式化的傾向,尤其是教師在上課時,仍然“新瓶裝老酒”,存在“教材為本”、“知識為本”的教學思維定勢,依然以自我為主,包辦學生的思維。
因此,在參與式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教學思維定勢,創設出各種生動的、富有情趣的、仿真的教學情境,營造活躍、開放的教學空間,要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提高,喚起學生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使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理解、主動建構知識。通過學生參與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民主參與的感覺,察覺自己對課堂所應盡的責任,并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借以改進教學。在教學流程設計上,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準備和適時展示圖片、影像資料、課件等教育資源,讓課文中的人、事、景、物躍出紙面,讓課堂變得有形有色、有滋有味。
如《觀潮》一課,可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錄像,讓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洶涌澎湃的錢塘江大潮奔騰而來的景象,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要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體驗出發,設法挖掘原有認知和新課內容之間的聯系,設置集趣味性、知識性和可討論性于一體的問題,讓學生入情入境,對學習任務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二、搭建師生交流平臺,培養學生探究意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心靈深處無時不存在使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欲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因勢利導,營造平等、寬容、理解、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為學生的交流探究提供操作平臺。
一是以靈活有效的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流意識,使學生善于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又善于傾聽他人的觀點,相互啟發,共同探究。二是教師要善于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和主旨,設定活動及討論目標,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積極交流和辯論,然后進行適當點撥、提醒、誘導。三是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不屈從于教師,不迷信于權威,不盲從于教材,敢說“我認為”。通過學生參與教學,讓學生體驗民主參與的感覺,察覺自己對課堂所應盡的責任,并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借以改進教學。學生在自主參與的活動空間,盡情參與,自由表達,直抒己見,體驗成功,從而激起愉悅的心理體驗,誘發潛在的創造智能,迸發出想象的火花,激發探究知識的欲望。
三、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作為參與式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其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分組合作。
目前,由于部分教師受理念認識、教學評價制度和自身專業素質制約,把小組活動作為一種程式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往往為分組而分組,為活動而活動,失去了分組和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學習的意義。因此,如何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進行,構建合作學習的操作平臺非常重要。
首先,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層次、興趣愛好、個性差異等因素,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次,做到分工合理,職責明確。每個小組設有小組長、信息收集員、中心發言人,組內成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第三,教師適時進行指導調控。組內合作時,教師要兼顧全體,使每個學生都有發言展示的機會。在組織形式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變單向交流為雙向交流或多向交流,既要學會組內成員交流,也要敢于在全班交流,在老師面前大膽質疑。在這種教學中,使每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在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合作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四、創新課堂評價方式,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參與式教學在評價方式上改變了過去單純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觀念和評價方式,這種綜合性、多元化評價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小學語文參與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評價方式,做到四個結合:
一是教師評價和師生互評相結合。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提倡師生互評、自評,通過大家互相評價,促使學生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二是激勵性評價和建議性評價相結合。由于學生身心發展還不成熟,在自我評價方面缺乏獨立性和客觀性,在心理上表現出向師性的特點,為此,教師要從多角度發現學生值得激勵之處,給予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悅;三是智力因素評價和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教師要在評價時充分考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遵循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的原則,既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又要激勵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四是適時評價和延緩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及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科學全面地適時評價;還要合理運用延緩性評價,即對于學生正在討論的問題,不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行為方式或語言,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的答案,然后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對于學習滯后的學生,要以延緩性評價為主,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的愉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實現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二、關愛每一個學生,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小學生體育教研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一
一、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基礎比較薄弱,對動作事物結構的思考較為膚淺,身體素質較差,意志力比較薄弱,但是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征,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情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難,自己也能從容面對。出現了競爭意識。針對這些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入門教育和紀律性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提高其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煉中運用學到的知識。并不斷鞏固和提高。
2、每節課進行一定時間的隊列練習,對其進行組織紀律性的教育。
3、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力量素質。
4、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重點:
1、由于運動會有隊列比賽,所以每節課要進行一定時間的隊列練習
2、二年級的體育教學的重點主要側重于投擲和跳躍,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進行投擲方面和跳躍項目的練習,譬如投準投遠練習和跳上跳下練習。
教學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動作比較慢,在進行一些協調性的練習時,可能接受比較慢,所以韻律舞蹈和兒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
三、教材分析
二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改變了從開始就以運動技術體系為目標,每個教材內容都為運動技術的發展打基礎的寫法,而是以學生為本,選擇以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煉活動和游戲。教材內容強調學生的興趣,并能有效地落實小學體育的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以游戲為主,分為基本活動和游戲。在基本活動中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也大都以游戲作為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
其中包括:基本活動:排隊活動、基本體操(徒手的和使用輕器械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爬、跳繩、踢毽子、滾翻、韻律活動(包括簡易舞蹈)、自我表現活動等。游戲:奔跑游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跳躍游戲(各種跳躍等)、投擲游戲(各種揮動、拋擲等)和小球類游戲等。這些內容強調“活動”,所有教材內容均以示例性為主,教師都可以自行選擇和組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課時安排
每課2課時,共30節課。
五、教學措施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教學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多采用情景法主題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樂于其中。
注意事項:
1、年齡普遍較小,多采用游戲。
2、小學生好勝心強,可采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
3、因材施教,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煉的樂趣。
小學生體育教研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二
一、生理發育特點
1、一、二年級學生一般為7~9歲,在生理上有所發展。骨骼肌肉茁壯成長,特別是下肢骨骼的增長,比身體增長還要快。
2、一、二年級學生肌肉發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纖維較細,肌腱寬而短,關節的軟骨較厚,關節囊韌帶薄而松弛,關節周圍肌肉較細長,關節的.伸展性活動范圍較大,牢固性較差,容易發生脫臼。因此在體育活動和鍛煉時不易進行劇烈運動。
3、一、二年級學生神經系統調節心臟活動的功能已發展完成,血液循環比較快,心跳較快,應防止心臟負擔過重和體力活動過度。
二、心理發展特點
1、一、二年級學生心理水平還停留在不隨意性和具體形象階段;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雖有所發展,但仍以不隨意性為主。
2、一、二年級學生參加集體活動時的集體意識比較模糊,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集體的關系;意識到班級是一個集體,意識到班級的榮譽。
3、一、二年級學生還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對活動的成功與失敗不會放到心上,但喜歡聽表揚的話,對批評的話語不放在心理,一會就恢復到原始狀態。
三、教學研究內容
1、教材的重點是以、游戲教材,應突出課堂上練的教學方法,難點是隊列的基本動作,使學生從小就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和動作方法,但是對于一、二年級來說是比較難做的,可采用直觀教學,利用互相幫助和課外活動的方式來突破這一難點教材。
2、教研專題:本學期的教研專題“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生體育教研工作計劃范文參考三
為更好的做好體育課教學,不斷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特制定本學期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由于年齡所致,二年級體育課依舊以基礎知識為主,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安排,小學體育課以指導、活動實踐為原則,在教學內容中,根據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身體適應五個學習領域安排課程,把隊形練習、基本體操、走、跑、跳、投以及簡易的韻律操等逐項內容作為基本活動,因為這些內容都是一些簡單的身體活動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使用性較強的技能。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相比一年級來講,體育基礎有了一定的積累,學生對體育知識及技術技能有了一定的認知,自控能力和組織紀律還需進一步加強,但學生們依然體現出了活潑好動,喜歡上體育課和參加體育活動。上一學期學生隊列隊形的整齊度較好,本學期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材、充分調動學生上課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
1、進一步使學生了解上好體育課對自身帶來的益處,掌握一些提高身體健康的知識和辦法。
2、學會基本活動、小游戲、韻律操的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素質。
3、不斷領會參加體育課、體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4、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刻苦學習,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坐姿。
2、提高隊列隊形的整齊度。
3、提高學生廣播體操動作的規范性。
4、跑、跳、投正確技術的掌握。
五、教學方向
更多的培養體育人才,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使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技術水平得到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能得到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六、主要措施
1、首先,認真備課,課后認真總結,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學習教材以及與教材有關的書籍,上課期間做好示范和講解。
2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教學模式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孕育動力的源頭,是引發學習動機的最好老師。多模態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方便快捷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更有效地提高可理解性的信息知識輸入。Krashen認為充分的可理解性輸入是語言習得的前提。在多模態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代技術提供美麗的圖片、幽默的簡筆畫、秀麗的環境介紹,同時采用背景音樂渲染氣氛,使英語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自覺、自主地學習,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2.2創設真實語境,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重在培養語言實踐能力,即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的交際能力。由于技術和條件的限制,傳統教學雖然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方式來模擬交際語境,但缺乏環境的支持,實際語境只能停留在想象層面,學生依然體驗不到真情實景。在多模態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多媒體手段創設真實的語境,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使學生親身感受真實的目標語交際環境,既能有效地提高交際能力,又有利于克服“文化休克”現象。
2.3培養學生的多元識讀能力
傳統的識讀能力是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識讀認知能力,學生僅能學會從文字這種單一符號里獲取知識,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無法滿足學生對信息攝入的需要。而多元識讀能力不僅包含有傳統意義上的讀寫識讀能力,還包含有對文字、圖像、聲音、繪畫等多模態符號系統的分析、吸收、批判的能力。(胡雯,2011)多模態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和體驗多模態交際模式,更有效、更廣泛地獲取各類信息,迎接經濟全球化、語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際技術多樣化的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3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設計
多模態教學模式是一種多元素、多角度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包括教師的多模態教學和學生的多模態學習。
3.1教師的多模態教學
多模態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某些教學環節中充分調用多模態獲取、傳遞和接收信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包括由文字、圖片、音頻、視頻、PPT、網絡等工具整合而成的多模態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多模態認知和感知手段。(張莉,2012)以英語精讀課的教學為例,課前導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課前導入部分,教師可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讓學生了解課文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在篇章講解部分,教師可有效利用手勢、動作、面部表情、語速語調的適當改變、空間移動、黑板書面語、PPT書面語等,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在課堂討論部分,教師可通過師生問答、模擬演講、辯論賽等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所學知識。此外,由于藝術類學生表現欲強,活波好動,比較感性,善于形象思維,記憶力好,模仿力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通過圖像、音頻、視頻等創設真實語境,開展諸如角色互換、情景表演、電影配音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模態信息表達,鍛煉學生接收和處理多模態話語信息的能力。
3.2學生的多模態學習
培養與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參與性與互動性的基本途徑,也是幫助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習慣以及語文學習主動性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應該立足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情境以及教學模式設計,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來,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習與教學、知識與能力之間的互動與聯系,優化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進而全面改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樹立的教學理念
1.堅持以學生語文學習素養為導向,實現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的聯動。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教師必須要堅持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導向來選擇語文教學內容以及設計語文教學形式,使得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能夠形成良好的互動與聯系,尤其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增強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語文學習能力,使得小學語文知識教學轉變成為語文能力教學。2.堅持以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為導向,幫助學生構建牢固的語文知識框架。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構建好語文基礎知識體系,尤其是掌握常用字詞的含義和用法以及簡單語文閱讀、寫作的技巧與方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以提升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能力為導向的語文教學觀念,幫助學生構建起牢固的語文知識框架。3.堅持以學生語文實踐操作為導向,促使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實踐性語文能力。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語文方法以及語文技巧的靈活準確運用是檢驗語文教學質量的基本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還應該增強語文實踐教學力度,增加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次數,使得學生將掌握語文知識運用到語文實踐過程中去,促使小學語文重心從“教學”為主到以“實踐”為主的轉變。
二、培養學生的小學語文學習興趣的基本方法
1.利用語文游戲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讓學生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情境中來。為了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嘗試使用語文游戲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通過參與性強、趣味性高、知識性明顯的語文游戲來引導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來理解與掌握,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1]。比如教師將學生劃分成為四人一組的游戲小組,其中兩人來進行一人比劃一人猜的猜字游戲,第三人將猜出的字寫在黑板上,第四人利用寫出的字詞來造句或者是解釋字詞的含義,讓學生全方位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點,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2.巧用語文教學視頻來拓展小學語文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途徑。視頻教學法是依托于現代多媒體教學軟件而實施的一種視覺化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利用電影、圖片、動畫片等教學形式來豐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多元化的語文教學環境中掌握語文知識以及語文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聽力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舌尖上的中國》來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觀看中掌握一些具體的詞匯以及表達方式,甚至是可以利用音頻來進行學生的聽寫或是發音模仿,讓學生在視聽環境下融入到語文教學情境中來,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3.采用語文對話、寫作、朗讀等語文教學形式,增強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小學語文教學本身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多樣化的語文綜合素質以及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教師還應該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來組織如語文朗讀、寫作、對話等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立足于語文實踐來學習語文知識、掌握語文思維、提升語文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寫作自己的生活日記、圍繞“我的理想”進行討論式學習,促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語文學習情境中提升自身的語文能力,進而全面優化學生的語文素質。4.做好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與教學模式。小學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與融合,因此教師在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時,還可以考慮與音樂、繪畫、科學等學科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其他學科邏輯下進行語文學習與拓展,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2]。比如教師在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語文文章之后,通過自身的理解來進行繪畫創作,將語文情感、畫面轉變成為圖畫,豐富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樂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思維習慣,提升語文實踐能力,并以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導向來進行自主化、主動化的語文學習活動,從灌輸式的語文教學模式轉變成為能力型的語文實踐教學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全面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綜合質量。
作者:王美紅 單位:遼寧省蓋州市徐屯學校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91-01
在小學語文課程原有的教學法類課程中的常規教學內容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同時也是小學課程教學專門探究的話題之一,其概念屬于下位概念。在原有的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通常作為策劃、預設教師主觀意圖而存在,而新課改之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內容則遠不止這些,具有廣泛的含義,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問探究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為語文課程教學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經驗,文化通識、理論指導為教師教育專業學科課程結論,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文化素質進行整合,并結合具體的學要素、學情,對現代媒體資源、教育技術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設計語文教學全程。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設計”一詞,不但具有名詞所包含的指稱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動詞所涵蓋的行為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主要有兩個理論來源,其中一方面是根本土語文教育發展而來的三級學科,其中心為“語文教學”,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或者是表現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形式。另一個理論來源是從西方設計科學的發展而得來的,其表現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育學”,或者表現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設計”的形式。
所以在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探究具有歷時性的教育史,還要研究具有共時性視野的技術學,其主要的核心問題內容有:如何明細的界定語文教學設計的范疇;在鮮活的基層教學實踐基礎上如何將其規律性的精髓抽象出來;如何落實頂層設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何辨析設計的現實語用、科學認知等等。另外還需要深入的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教學反饋、教學評價方法,確立何種質量標準為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的標準,建立符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相對簡單易行、通用的模型等問題。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具備明晰的命題界定。
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科學概念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中對設計的解釋有多種,如從事設計工作的人、一種職業;根據相關要求預先制定某項工作的方案或圖樣;對某人進行陷害;設下某種計謀等。從職業的角度來看,設計所處的社會環境就會被稱為設計界。由于歐美國家關于設計界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所以設計的相關理論更多的是以歐美國家的建筑設計和工業設計為主。所以從科技術語的角度來看,設計在工藝美術、建筑業、工商業等領域應用的較多。在現代科技不斷發展背景下,設計也從傳統的專業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中,而教學設計就是在其不斷演變下出現的新概念。
在定義教學設計的時候,加涅曾將其定義為對教學系統進行系統化規劃的過程,而從利于學習的角度安排程序、資源是教學系統的本質含義。所以提出最優的教學方法的學科就是教學設計,通過這些最優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技能、知識朝向理想的方向發展。所以也稱教學設計為教學科學,即教師按照正確的教育原理、思想、要求、目的,對教材、教學對象、總體結構、具體環節、整個程序等進行科學的策劃,并將自己制定的策劃進行落實。其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內涵就是如此,語文教師按照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小學語文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總體預設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等,并在課堂教學之前完成這些工作,預設好之后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
三、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科課程內涵
為了對教學規劃綱要進行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內容和結構等作出了改革,同時對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也做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2012年國家教師建設立項教育精品資源指南可以了解到其中有60門小學教師教育,在這些小學教師教育課中有11門是小學學科教學設計,其中位居首列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而且從新課改中也可以看到教師教育類專業小學教師教育層次的學科專業課程就包括小學教學設計。根據語文學科的示范性、基礎性,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設計看作是教師教育類的非中文專業課程。具體的說,小學學科教學設計課程模塊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所對應的課程教學,其內涵屬于小學活動指導、學科教育的范圍內[4]。
總結: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命題界定和內涵的深入研究,從中可以了解到從課程教學、課程本身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礎工作,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體系的構建、其內容的分析、其內涵的厘清、其意義的統籌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加大對其研究,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 越.徐繼紅.知識點提取――教學內容的微分析技術[J]. 電化教育研究,2015,10:77-83.
[1]李建平,閆順麗.教師如何走進新課程——課程專家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D].光明日報,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曉鳳.小學語文教學中故事的運用[D].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曉音.歷史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5,14(05):13-15.
[4]文素芳,劉秋霞,彭立平.淺析歷史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7(10):67-68.
[5]鄧俊華.淺談故事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的分析葉課外語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田.青年時代,2015.(7).163.
[8]王歡.高中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創新導
[9]王玉香.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1,05:147-149.
[13]王標.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5:35-38.
[14]白麗波.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9:197+212.
參考文獻
[1]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58-259.
[2]高曉梅.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紅梅.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龍菁.淺析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體現[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學語文“導課”的幾點做法.東西南北·教育,2014(6)
[2]陳文一.小學語文導課技能策略.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1)
[3]林愛婷.淺談小學語文趣味教學.新課程·小學,2016(5)
[4]高成亮.小學語文導課藝術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傳發.淺談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尋[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1).
[6]陸云峰.素讀:閱讀教學的根性覺醒——對現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積極審視與本質探尋[J].新課程研究,2009(1).
[7]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4(5):121-123.
[8]李方.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廣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鐵軍.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與應用[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12]顧春.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M].北京:知識出版社,2014.(責編韋雄)
參考文獻:
[1]孫潔.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研究[J].高考:綜合版,2015(9).
[2]程劍.淺談如何在中等師范生物教學中建立多元化教學體系[J].讀書文摘,2015(20).
[3]高安淑.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G623.2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只有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基礎,才能更好的進行語文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事業不斷改變和進步,但兒童教學對于語文教學的作用并沒有減少,反而在逐漸增加。關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分析對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將有有重要意義。
一、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
小學語文課本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而在小學語文課本所收錄的文章中,有絕大多數來自于兒童文學。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展規劃中,實現學生的基本識字能力,閱讀能力,簡單寫作能力是主要的教學目標,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借助大量的適合兒童學習的,簡單易懂又生動有趣的文章作為輔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文學作為文學的一種,其創作目標就是滿足小學生對于文學知識的追求,所以兒童文學的內容是在充分分析小學生的需求之上創作出的,因此,兒童文學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在我國的語文教學歷史中,兒童文學作為教科書中課文的主要來源,也即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已經有幾十年了,可以說從小學語文教學開始的時候,兒童文學就已經成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由此可見,成為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之一。
二、兒童文學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
我們知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廣泛的開展課外活動也是教學方式之一,由于小學生剛剛進入校園,他們對于傳統的課堂教課方式的接受能力還不是很高,這樣,通過在語文課上開展大量的課外活動就可以讓他們獲得放松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而兒童教學就可以知道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的知道作用是體現在很多內容上的,比如,兒童文學中有大量的童話故事,在語文教學的課外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童話故事進行表演,這樣,既豐富了課外活動的內容,也增加了學生所學知識,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兒童文學中作品的理解,可以說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因此,兒童文學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知道也是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三、對兒童文學的閱讀有利于教師理解小學生的內心世界
兒童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存在著很多的不同,正因為如此,教師往往很難掌握學生的心理想法,這樣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就變得很困難,可以說,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學生們想要什么,喜歡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才能順利進行,這就需要兒童文學的作用發揮了。教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一些兒童文學,一方面,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就可以更好的保持一顆童心,這樣與學生的距離就會拉近,就可以更好的與學生交流,進而獲得學生所想;另一方面,在兒童文學中,對于兒童世界的描寫一般也是非常正確和到位的,只是描寫方式可能采用了擬人之類的手法,但這并不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的理解,所以,在閱讀兒童文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只有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學生的視覺看待學習內容,語文教師的教學開展才能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因此,對兒童文學的閱讀有利于教師理解校學生的內心世界也是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之一。
四、兒童文學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幫助
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不管是識字還是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其最終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寫好作文。小學生剛剛接觸語文,對于語文中寫作的技巧掌握的并不是很好,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擬人、比喻、排比之類的寫作方法,因此很多時候,小學生的作文更像是流水賬,沒有太多修飾和手法的運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文學就可以很好的發揮作用了。兒童文學中多是簡單易懂的童話故事,這些內容看似簡單的故事講述,但實際上包含了所有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方法,小學生在讀這些文學座屏的過程中,會很自然的記住這些手法,這樣在寫作中的運用也就變得很靈活了。所以說,兒童文學對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這也是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作用的方式之一。
五、兒童文學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提供更多材料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單是依靠課本中的語文知識,很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同時也很難滿足小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課外閱讀的內容選擇不是隨意的,只有那些健康的,并且有利于小學生學習和理解的內容才能成為課外閱讀的材料,而兒童文學正是這樣的一種兒童讀物,所以兒童文學的存在就為教師課外閱讀的任務布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教師可以為小學生選取合適的兒童文學,保證這些兒童文學的內容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同時能夠幫助小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因此,兒童文學為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提供更多材料也是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六、結束語
除此之外,兒童文學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還有很多,比如可以幫助學生拓展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等等。總之,兒童文學作為與一門專為兒童量身訂造的文學藝術,與專門培養小學生文學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自然是分不開的,只有理解了兒童文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實現這些作用的更好的發揮。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很好的培養小學生對于文字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教學語言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將對教學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闡述,對教學語言特點進行分析,希望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幫助。
一.教學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知識面的廣泛性都有增加,這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把握,同時還要做好學生的教學引導工作。而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很好的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可見,優秀的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教師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特點的分析
1.注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把握的就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學教學的本質就是基本科學文化知識的教導。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確保教授知識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清楚把握,通過科學準確的語言表達出生動豐富的語言特點。例如,在進行人教版《落花生》一課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對授課內容進行清晰掌握,從而避免出現歧義的情況。落花生實際上就是生活中經常吃的花生,但前面加了一個落字就容易引起歧義。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對可能出現的歧義引起重視,通過科學準確的語言來表述出落花生就是實際上的花生,從而避免出現理論上的錯誤。可見,科學準確的語言表達對于學生真正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2.注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規范性。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學生還缺乏完全獨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在不知不覺間就會對教師的一些行為特點進行模仿。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說話和行為方式,通過規范的言談舉止來給學生樹立起典范的作用,這也是為人師表的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如此,由于小學語文主要教授的就是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所以如果教師的語言不夠規范,那么就不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從而為學生今后的語言運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確保通過普通話標準考試,在教學中通過規范化的教學語言來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3.注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在語言運用上還不能擺脫幼兒的語言特點。這時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就可以滿足學生的思維方式,符合小學生語言的特點,從而更容易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月光曲》的教學中,為了學生更好地把握文中“安靜優雅”的意境,教師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具體地表述出月光朦朧、琴聲悠揚的場景,從而使安靜的意味更加生動,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更好地掌握。
4.注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對于學生的學習也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要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把握,同時更要理解作者的情感,通過感受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進而更加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而教師情感性的教學語言可以很好地達到相關要求。例如,在《長江之歌》的學習中,需要學生對熱愛長江熱愛祖國的情感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首先要通過自己富有深情的教學語言來感染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播放《話說長江》中精彩的內容來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豐富精彩的教學語言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認識到教學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語言的科學性、規范性、生動性以及情感性出發,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姜淑杰.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5,03:221+254.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我國的小學教育問題主要是語文的教學問題,無論是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還是非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學都存在,語文教學歷時非常多但效果卻特別差,這不得不令人擔憂和驚奇。現今國際文化廣泛交流,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學科,理應受到重視。我們應該探究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并致力去解決。
一、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受重視程度不夠。當前我國民族區域的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學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語文一直被認為是一門無關緊要的學科,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一直以來小學語文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都跟不上教育的發展,嚴重制約著民族地區小學語文的發展,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2、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資源匱乏。民族地區的環境相對大城市來說十分惡劣,就拿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來說,地域偏僻,條件艱苦,很多老師不愿來到下面工作教學,再加上工資待遇也不理想,這就造成了民族地區從事小學老師嚴重缺乏的現象,不單單是語文老師數量少,其他的亦是如此。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怎么可能會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呢?這樣就注定影響制約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甚至是影響整個民族地區小學教育的發展。
3、民族地區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陳舊。當前開展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民族區域的教學理念限制著小學語文的教學,導致不能及時的更新變換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得新課標的執行步履維艱。一直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嚴重制約著民族地區小學語文的前進,更別提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學效果的提升了。
二、民族地區小學高效的語文學科教學課堂的可操作性策略
首先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的學科,它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語文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認識到語文教學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針對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不受重視的現象,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對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要足夠了解,認清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努力改善民族地區小學語文的落后狀況。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要從小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其次注重小學語文教學教材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便滿足當代新課標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針對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正確分析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與當地區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個性,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法,彌補他們概念上的不足,并且要尊重他們的個性發展,做到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人文教育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不斷的挖掘教材內涵,注重對小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教育。不斷改革尋找適合民族區域地方色彩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實現語文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和能力,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努力積極推行新課標的廣泛實行。如:曹沖稱象等。等學生學完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試著挑戰一下主人公,看學生自己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意見或者辦法等。我們不能一味的接受前人的觀點,而是不斷的鼓勵學生挑戰書本。一切事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發展著,不可能一成不變,只有大膽的進行質疑,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最后加強師資問題的大力解決,以教學實效為目標,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質量。師資問題是當前影響制約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方面目前我國也相當的關注和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得更多的有教學經驗的教師和大學生走入民族地區為廣大的民族區域的小學生服務,例如:“特崗計劃”、免費師范生、“碩士”計劃等等。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素質提升實質就是民族區域小學語文教學的建設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陣地就是課堂,所以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的時間,以實效性為課堂目標,及時改進教學思路和方法,保證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實現,將來為社會做貢獻。
三、結束語
總之新課標已經實施,按照新課標要求,不斷地改革民族地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明確教師指導者和促進者的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教材內含,提高教學實效性,完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確保語文教學的高效率,從而提高整個民族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