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4: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讀書筆記文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故事的主人公男爵明希豪森還被稱為神秘騎士,他很愛探險和打獵。他的力氣很大,可以用一只手把船拎起來扔到岸上,船上的人卻不知道;他還能把桌子從廚房端到院子里而湯晃都沒晃一下。
騎士還有許多超人的`本領。比如可以接住飛來的炮,在魚肚子里跳舞。
他經歷過許多新奇的事。雪天厚厚的雪把房子都蓋住了;翻出了狼的內臟;火山爆發是由于火神打手下造成的,在暖流中抓到的魚到岸上就變成了熟魚,而且非常新鮮。此類的事在書中數不勝數。
這些故事看上去有些吹牛夸張甚至荒謬絕倫,但是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
騎士在臨死前還說:"偉大的戰士要死在戰場而不是床上。
我覺得自己要學習他勇敢、善良、聰明、熱愛生活和熱愛大自然的精神。
2022年小學生《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精選范文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看完《吹牛大王歷險記》后,深有感觸。
主人公敏豪生男爵是一位冒險家,他快樂,總能用幽默的方式克服內心的恐懼;他堅強,遇到困難絕對不會想到逃避;他充滿智慧,總能在危險即將來臨的最后一刻化險為夷;他喜歡冒險,對一切充滿驚奇。當然,他也是一個著名的“吹牛大王”。
一個人不可以吹牛,驕傲自大。“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句名言我們再熟悉不過了,說得是如此之妙,堪稱絕頂。我們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天天開心。當你傷心的時候,為什么不試一下smile?從今天起,從現在起,每天笑一個,掃除煩惱,做最快樂的自己。我們還要堅強,正如敏豪生男爵一樣,遇到困難時不逃避,勇于面對。與其害怕,還不如鼓起勇氣去挑戰、去拼搏......堅持不懈,人生的光芒必會照耀著你!一個人不光要有文化,還要有素養。在困難來臨時,更要用自己的智慧來化解。我還記得有這樣一首歌:
“當困難來臨的時候,
請你舉起你的左手,
左手代表著方向,
他不會向困難低頭。
當遇到挫折的時候,
請你舉起你的右手,
右手代表著希望,
他不會向挫折發愁。
......”
我曾經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彩票迷,經常去買*票。有一次,他要出差,就把號碼給他的朋友,托朋友去給自己買張彩票。令人驚訝的'是——這次竟然中了大獎!他的朋友沒有自己私藏這些錢,反而打電話給他告訴他中了大獎。起初,他還不相信,決定去看看!他果然是中了大獎!他對朋友說:“謝謝你!這筆錢應該是你的。”但他朋友拒絕了......那個朋友十分誠實沒有想私吞這些錢。最后,彩票迷決定要給他朋友一些錢,但也遭到了拒絕。
這,就是誠實!這就是許多人丟失已久的誠信!是啊,做人就要講誠信。誠信不是為了報答恩賜,而是為了內心的快樂幸福;誠信不是為了錢財利益,而是為了朋友間的友誼和最寶貴的相互信任!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不誠實的人。比如:有人作業沒做欺騙老師說忘記帶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最終只會有信任危機感。來吧!讓我們小手拉大手,做一個誠信的中國人!
最后,我想感謝敏豪生男爵,是他讓我悟出了這么多的道理;我想感謝世界,讓我如此溫暖幸福......
2022年小學生《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精選范文 這本書講述了吹牛大王孟豪森男爵的有趣故事,孟豪森男爵是個很有想象力的人,他很勇敢。有一次,孟豪森男爵來到一片美麗的森林里打獵,突然出現一只鹿,這時他發現沒有子彈了,他把自己正吃得櫻桃放進槍膛里,一槍打進公鹿的腦袋里,可是公鹿沒有受傷,一轉眼逃走了,一年后,他又來這片森林打獵,他發現森林有只公鹿,這只公鹿的頭上長著一棵櫻桃樹,他想到這是他去年射出的櫻桃核長成的,這次他撂倒了公鹿,吃到了鹿肉又吃到了甜甜的櫻桃。
孟豪森男爵雖然遇到的都是很離奇很不現實的事情,看起來他在吹牛,其實他是用快樂和幽默克服內心的害怕,在困難面前,也能用智慧化解,他愛冒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小朋友要講實話,不能說假話,更不能吹牛,不切實際地講述一件事情,我們要做誠實、機智,快樂幽默的好孩子。
2022年小學生《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精選范文
《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幽默、生動有趣夸張的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吹牛大王歷險記》是有許多小故事合編而成的。作者講述了一個驚險有趣的故事,看、他有許多超人的本領,比如可以接住飛來得炮彈。在魚肚里跳舞。還有主人公去埃特納火山探險,為了把火山內部構造了解清楚,不惜生命為代價,縱身跳入火山中。離奇的是受傷的主人公,遇到了獨眼的火神,為他療傷,并請他做客。主人公很勇敢大膽、超前的想象力,更加深深的吸引著我。
怎么樣?是不是很有意思,這本18世紀的文學作品,書中的主人公現在揭秘了,他就是明希豪森,一個英俊瀟灑的小伙子他太吹牛了。所以大家教他“吹牛大王”因為他聰明 、勇敢 、甚至有些調皮 ,他經常編些謊言 故事令人不可思議而又幻想的故事給大家聽。
我們不能學習閿豪生的“吹牛”,而是要學習他的聰明、機智和臨危不亂。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它人。
2022年小學生《吹牛大王歷險記》讀書筆記精選范文 最近我讀了《吹牛大王歷險記》,它是德國作家拉斯伯著的。
這本書雖寫的離奇,雖是在吹牛,要不怎么叫《吹牛大王歷險記》呢!但是書中的主人公明希豪森的勇敢、智慧、善良、熱愛生活和熱愛大自然深受我們喜愛。
這本書鑒于童話和幻想之間,主要描寫了明希豪森生活,探險等。
明希豪森抵達了世界聞名的活火山下,決心要把這座活火山內部結構搞清楚。于是縱身跳下去。可憐的身子頓時傷痕累累,一下就疼得昏了過去。等醒來,卻發現是傳說中的火神伏爾甘很容易激動,往往會怒氣沖天,大聲咒罵,每次打罵仆人們的時間就是火山爆發的時間。而火山的形成是火神伏爾甘從他的煙囪里飛出的灰堆積而成的。這樣的神奇荒誕,卻使我們認識到探險的故事就是如此神奇引人,也使我們明白無論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都要開動腦子,勇于探索。
教師在實施教學任務前必須有目標意識,目標就是要求,目標就是方向。因此,教學目標要簡明。在一堂語文課上我究竟要讓學生獲得什么知識、提高什么能力、關注什么情感體驗,教學目標中要明確體現。充分發揮目標在教學中的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讓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二、簡潔明了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要有一條線而不是一大片”。誠然語文教學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積累運用千頭萬緒,“工具性”與“人文性”爭論不休。但扎扎實實的語文課堂就如同張慶老師講的“讀讀寫寫,寫寫讀讀”。落實在教學設計上就是一個實字,讓語文課上講語文的東西,不要出現關于語文和非語文的東西。
篇名:《做鬼臉游戲》
作者:楊潤秋
我喜歡讀的理由:
1、文章把同學做游戲的過程寫清楚了。
2、人物的動作寫得好。
讀完此文,對于“賞識教育”,也頓時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突然之間我的腦海里憶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關于四顆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某天看到一名男孩正想用磚頭砸同學,將其制止后,責令其在規定時間到辦公室。當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發現那個男孩正在等他,便掏出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準時。”
接著又掏出一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
這個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糖,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給他:“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個男孩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陶校長又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再獎勵你一顆。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結束了。”
多么睿智而高明的語言!多么令人欽佩的教育方法!我想再也沒有任何的辦法能達到這樣的一個教育效果了。在這里,“賞識教育”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我不得不感慨大教育家的風范!
賞識一個人是如此的簡單!對皮格馬利翁效應與羅森塔爾效應我們都很熟悉。但是我卻沒有想到,只要一個肯定的眼神,不經意的一聲贊揚,對學生一個欣賞的手勢,甚至一個微笑,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完全被震撼了。
看完全書后,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要想使賞識教育得到成功,不應該是一種“逢場作戲”,整天把“你能行”“你一定會成功”“你真棒”等一類的語言掛在嘴上,而是應該從內心真正地期待學生、鼓勵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寬容和理解,這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希望,真誠的相信和愛護!
這確實是一本有著深遠教育意義的教材。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我們在親歷書中人物的悲喜中,感受著由于老師的出現使在困境中掙扎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的歡欣。讀了這本書,我重新認識到:“賞識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所以,我們呼喚“賞識教育”,更呼喚對學生的真愛。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要有博大的胸襟,寬容、關愛、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用愛和呵護融化學生心中無形的壁壘。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關心學生。
“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信念,都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如果你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學生或孩子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他會從你信念的能量場中接受到你的這一信息,并且又會把這一信息變成他的奮斗動力”。這就是期待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而這就要求我們去賞識學生。“賞識”就是愛的付出。“賞識”是一種充滿人情味、充滿生機、價值巨大的教育方法,它對當前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提倡人性化、個性化教育,培養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人才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老師要用欣賞的目光看,用賞識的語言說。不論什么孩子,他們身上有缺點,也有優點,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隱藏的美好,它會激起孩子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增強他的自信心,鼓舞他大踏步地前進,不斷超越,不斷走上成功之路。
而我們有意無意把賞識融進我們的教學中時,我們這些教師才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才會讓學生信賴我們,和我們同悲喜,我們的努力也才會真正有意義。
我想:賞識學生,教師的工作才會覺得很快樂,而能被賞識的學生,就會成為歌唱的花朵!要想成為好老師,就要賞識你的學生。
所以,賞識你的學生是多么重要啊!激發起我們教師的愛,讓教師出于愛來工作,不要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欣賞學生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用愛的付出,撐起一個個快樂的生命,我們也會發現,原來付出也可以如此快樂!
所以,要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對話。教育是會心的微笑,教育是輕輕的問候,教育是理解和信任的眼神。真正的教學中的對話,發生在對話雙方精神上真正的相互回應與相互碰撞中,發生在雙方認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而不是發生在學生把你當“訓導員”的心態中。不管學生之間有著怎樣的天差地別,作為老師都應該看到他們的美麗,用心愛他們,欣賞他們,讓他們成為老師的一朵朵美麗的花朵,燦爛地開放在我們的生命中。
精選優秀賞識你的學生讀書筆記范文
每當手捧由孟繁華主編的《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總會被封面上那句“本書不僅會改變許許多多教師的教育理念,而且會影響千千萬萬孩子的一生”所震撼。這本書折射出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師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輪又一輪的波浪不斷沖擊我的心靈,讓我沉思,讓我審視我的教育方式,尋找我的可取與不足。讀了《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強烈的感到有一些詞語在我的頭腦中反復呈現,那就是“賞識、寬容、理解、信任、責任、奉獻……”而從這個故事里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賞識每一位學生的長處,肯定他成長過程中的細微進步,讓他不斷有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梁;“賞識教育”也是每位家長和教師都使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撿回寶藏,回歸到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心態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方法,是使孩子舒展心靈,盡展潛能的教育。“賞識教育”更是讓家長和教師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的教育;是家長和教師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的教育;是讓家長和教師孩子生命和諧、兩代人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
可見賞識就是愛的體現。它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不是居高臨下的寵幸,不是不講原則包辦代替的溺愛,它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愛與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奧,它也許就是一句"你很聰明","我就知道將來你能成為科學家",就是摸摸孩子的頭、牽牽學生的手、就是把沒有自信的學生推到賽跑道的起跑線上的,甚至它還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的動作、一次表現的機會往往就蘊含著賞識,就能生動地表達你的賞識。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一定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贊揚,來自別人的贊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么學生也一定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因而,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激勵。“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失敗者找回自信和發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廈,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我們大多數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往往批評多于鼓勵,甚至經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以引起學生的重視。例:“這么簡單的題目都要做錯,怎么去考重高。”“講了幾遍的題還不會,真是對牛彈琴。”“看人家學生怎么怎么好,你們以后怎么辦?”“以你的成績表現,將來多半是下崗工人的料,遲早會被社會淘汰。”“跟你講了多少遍,還改不了這個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本來教師想通過揭學生的痛處,來喚醒學生,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這樣做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適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師必須引進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以適應當代教育的需要。
還有,縱觀在校的部分被老師、家長、同學視為“差生”的同學,他們常常受到抱怨、指責、貶低及各種各樣的刺激。為了這些孩子更聰明,老師卻說其笨,為了孩子動作快,而孩子得到的評價卻是慢,為了孩子細心,老是怨孩子粗心……,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小題大做”、“無限夸張”,讓孩子在“我不行”、“我是壞孩子”的心態中成長。于是,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陡然暗淡無光了,孩子的志氣一天天消沉下去,喪失了自尊和自信,言行舉止也就隨之“笨’’起來了。可悲的是老師根本不知道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這樣被自己親手掐掉的。
通過以上這些事例,我意識到:要改變這種現狀,利用賞識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轉化差生的目的。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因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說:“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而賞識教育的奧秘就在于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寬容地承認差異,允許失敗。讓這些“弱差生”重新得到“行”的滋潤,讓他們時時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只要他們在成長中覺醒了,巨大的潛能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排山倒海、勢不可擋。
"一顆沙子,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學生年齡雖小,其內心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發自心靈的對話與愛是教師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把金鑰匙,而你也是學生前行道路上的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這本書中感動人的故事真是太多太多,面對一個個被很多人認為無可救藥的"差生",失去自信的學生,卻在有的教師手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刮目相看。這再一次說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育。當我們一個勁地埋怨學生的時候,趕緊拿起書來充實一下自己吧,讓自己眼界更開闊,讓自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關愛,多一份賞識……《賞識你的學生》真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
精選優秀賞識你的學生讀書筆記范文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后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盼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應得到發展,不管是優秀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理解、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習的課堂環境,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的機會。比如: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說,開始時學生可能聽不懂,老師可以適當解釋,還借助手勢表情。天長日久學生自然就會有長足進步,當然,課堂上也要要求學生盡量用表達。
二、借助實物教學,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在教學中,教師如只用貧乏的語言講解新知識,學生會記不住,認為內容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也不佳,而利用實物進行教學,能調節課堂氛圍,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學習“Let’slearn”時特意事先準備好一些實物,諸如:onion,tomato,potato,cucumber,carrot之類。放在一個大塑料袋子之中帶到教師,然后教師讓學生從袋子中摸出一樣東西,讓老師問,學生答,答對了還有小獎品。課堂情緒很高,所教的幾個單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
三、通過扮演角色,訓練口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4-0103-02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學到了寫讀書筆記的方法,那么在閱讀實踐中要注意運用,隨時把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如:好詞好句,精彩片斷等,產生的想法、體會,悟出的道理等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運用。為了激勵學生認真做讀書筆記,教師要經常組織展覽、評比、介紹經驗等活動,鼓勵學生長期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樣更有利于形成習慣。
1.明確寫讀書筆記的意義
明確什么叫讀書筆記。學生談一談自己對"讀書筆記"的理解。教師展示以往學生的讀書筆記本。明確寫讀書筆記的意義。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把所讀的書、文中,有價值的"東西"用筆記錄下來,不但能夠增強記憶,儲存信息,準確地掌握知識,更能夠積累豐富的資料。
2.寫讀書筆記的方法
2.1摘錄筆記。摘錄筆記就是把所讀文章的好句子、好材料摘錄下來的筆記。這種筆記有的同學做過,但是堅持下來的人很少。摘錄筆記做多了,經常讀一讀,對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很有幫助,在作文時可以參考、模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引用。
2.2提綱筆記。提綱筆記就是把所讀文章的要點歸納記錄下來的筆記。它對于我們閱讀分析很有幫助,也有助于我們提高作文的構思能力。
2.3評注筆記。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還可以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也可以做一些記號。這就是評注筆記。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讀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2.4心得筆記。心得筆記簡單的就是扼要地寫一寫讀書的心得,可以不過多考慮格式,把心得記下來即可。所謂找文章的"眼睛",實際就是一種心得,你把它記錄下來,不用過多地展開議論,這就是心得筆記。
3.明確讀書筆記的內容要求
在實際教學中, 一般是分為三步來進行的:
第一步:了解寫讀書筆記的內容及作用 ,由于我們是小學生,考慮學生的水平,我主要是把摘錄筆記、提綱筆記、評注筆記、心得筆記四種做一個簡單的結合作為本次研究的內容。即讀書筆記的內容有:(1)摘抄喜歡的詞(2)摘抄你喜歡的句子(3)寫感受(3句話)。從二年級開始:分類摘抄喜歡的詞、句,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的積累,以便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使自己的作品語言生動、形象、優美。三年級:寫感受。可以讓學生針對某個問題或某一段落進行思考,聯系生活體驗寫下自己的想法。為今后寫作中運用,使自己的作品有真情實感。
第二部:教師以班級訂閱的《個性化作文》為例指導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
作品名稱:《個性化作文》
好詞:紅撲撲 水靈靈 紅紅的 閃亮閃亮 整整齊齊 櫻桃小嘴
好句:她那紅撲撲的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閃亮閃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櫻桃小嘴紅紅的,在嘴上有兩排整整齊齊的雪白的牙齒。
好段:我有個小妹妹,小名叫小聽聽,今年7歲。她那紅撲撲的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閃亮閃亮的,那小小的鼻子下面的一只櫻桃小嘴紅紅的,在嘴上有兩排整整齊齊的雪白的牙齒,她一天到晚都纏著我,弄的連作業都寫不了。
我的收獲:——(預計三年級練習)
自我評價:——(預計三年級練習)
第三部:學生談寫讀書筆記的感受是什么。相互交流心得體會。
4.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說讀而不寫,印象不深。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讀物、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有效措施。在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方面我的做法有五種:
4.1摘抄。如抄精彩詞語,優美句段、格言警句等,為寫好作文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例如《三亞落日》一文,作者對三亞落日做了細致的描寫,文章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文中有很多優美的詞句,生動的句子,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感悟三亞的美,就可以嘗試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摘抄一些描寫景色的優美詞句
4.2列提綱。如寫出文章的要點、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總結概括能力。
4.3寫讀后感,指導學生寫讀后感,一定要聯系原文的思想內容,聯系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在寫讀后感時注意感受可長可短,只要表達學生的內心感受即可。
4.4寫書評、如評價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如:在學生學完了《三克鐳》之后,我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居里夫人的一些文字資料和圖片外,還適時地向學生推薦了原三克鐳著──《居里夫人傳》。讀完了全書,學生對居里夫人無私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后我就試著讓學生寫出對書中主人公居里夫人的評價,寫一寫對《居里夫人》這本書的評價,通過寫書評的練習,有利于提學生的認識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對寫好書評至關重要,所以教師對書評的內容給予及時的點撥、發現書評內容中有不妥的地方,要馬上糾正和指導。
傅斯年的這種主張,現在有些人或許并不贊同。但是不管大家怎樣看待歷史學的性質和內容,不管研究者各自抱著什么樣的歷史觀去從事研究,恐怕也都不能不承認,史料畢竟是史學研究最重要的基礎;假如缺乏這一基礎,一切古代文史研究都將無從說起。傅斯年在這篇文章中還具體歸納列舉了“比較不同的史料”的幾種主要類型,如“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官家的記載對民間的記載”,“本國的記載對外國的記載”,“近人的記載對遠人的記載”,“不經意的記載對經意的記載”,“本事對旁涉”,“直說與隱喻”,“口說的史料對著文的史料”,等等,這些都是從事一項史學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的基本問題,而要想哪怕是最一般地切入這些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有哪些相關史料以及這些史料的特點。——所謂“史料學”就是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歷史學基礎分支學科。
雖然在口頭上似乎大家都能夠認同史料學的重要性,可是在實際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中,卻未必都能夠很好地體現這一認識。
譬如目錄學和版本學是史料學中最基本的內容,可是現在的大學歷史系卻很少開設相關的課程,一般是開一門“歷史文選”,只是教學生念念文言文,根本不涉及目錄學知識。這種情況其實由來已久。50年代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周清澍先生,是深有造詣的蒙元史研究專家,他曾在一封信中,描繪了當年自己缺乏相關知識訓練的情況。他寫道,自己調到內蒙古大學任教以后,“經常出差來京,學校也附帶給我采購書籍的任務。可惜我一點目錄學知識也沒有,只會買一些一看書名就知其內容的書。經過比現在研究生多若干倍的時間,完全出于偶然,看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標注》、《中國叢書綜錄》、北京、北大、上海、江蘇國學(今南京)圖書館等書目,才稍稍懂得點按目尋書的知識。為了在書店能隨時決斷應購何書,就必須熟記書名并知有幾種版本及版本優劣等等”(此信公開刊載于《藏書家》第4輯)。北京大學歷史系尚且如此,其他學校自然可想而知。幾年前,有一位行將退休的老教授,也是畢業于著名學府且供職于著名的學術機構,曾私下向我咨詢,謂聽說有一部給古代傳世文獻做提要說明的書,如果書店有的話,讓我順便幫助買一本。——這位老教授想問的書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件事情完全可以證明類似情況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周清澍先生說現在的研究生上學時就能具備相關版本目錄基礎,那可能是由于他在經歷了長期暗中摸索之后,深知這些學問是入門的必備知識,于是開宗明義,就把它傳授給了自己的研究生。如果是這樣,只能說他自己的學生有幸,卻并不能說明現在的一般狀況。以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大學本科生、碩士生乃至博士生的史料學素養,與上世紀50年代相比,總體上并沒有多大變化。不然我們就不會經常看到有一些碩士、博士乃至教授、博導,在使用《西漢會要》、《十國春秋》、《續資治通鑒》、《遼史紀事本末》、《金史紀事本末》,直至當今生人編纂的《清史編年》這樣一些根本沒有史料價值的著述來作為研究的依據了。
要在學習階段打好史料學基礎,需要有合適的入門書籍。過去有些人是依賴清代乾隆年間纂修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但是它對于現在的初學者來說,顯然過于繁難,而且無法利用它來了解乾隆年間以后的大量重要典籍,所以并不適用。清末張之洞撰著的《書目答問》,是專門為指導初學而開列的基本書目,選書雖大體精當,但只列書名,沒有作者和內容的介紹,同樣不宜于現在的學生用于初學。
民國以來,出版過一些這方面的入門書籍,但是往往都是只側重某一個方面,如朱師轍《清代藝文略》,僅成經部,且只敘述清代經學書籍(對于了解清代經學著述,這是一部很好的導讀書,遺憾的是流傳甚為稀少,現在連專門做清代經學研究的人都很少知道);呂思勉《經子解題》,僅敘述上古經書和諸子書;柴德賡著《史籍舉要》,王樹民著《史部要籍解題》,謝國楨著《史料學概論》,陳高華等著《中國古代史料學》,黃永年著《唐史史料學》等,都僅僅是從狹義的歷史學研究角度選擇典籍進行介紹,目前還沒有見到質量較高的全面介紹古代史料文獻的目錄書籍(朱自清《經典常談》見識通達且文筆流暢,最便初學,遺憾的是當時是為中學生撰寫,開列書籍太少,不敷學者入門之用)。最近鷺江出版社出版的黃永年先生著《古文獻學四講》,可以說是應從和滿足了學術界長期以來的迫切需要。
《古文獻學四講》是鷺江出版社《名師講義叢書》中的一種。顧名思義,都是用以教授過學生的講義。黃永年先生這“四講”,包括“目錄學”、“版本學”、“碑刻學”和“文史工具書簡介”四種講義。上個世紀80年代初我在西安隨史念海先生讀書時,史念海先生要求必須去聽完黃永年先生開設的上述幾門課程。史念海先生當時特別講到,不聽好黃先生這些課程,就無法掌握讀書做學問的門徑。所以這本《古文獻學四講》都是我聽過的課程的講義,當年油印向學生發放過。黃永年先生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善于演講,授課神色生動,把這些一般人看來枯燥單調的課程講得妙趣橫生,牢牢吸引我如饑似渴地聽完了各門課程。后來我能夠在學術上嘗試著做出一點研究,首先就是依仗這些課程所打下的最重要的基礎。由于自己基礎較差,許多授課內容,一下子不能很好理解和記憶,工作后就仍一直把講義放在手邊,隨時翻檢查閱,不斷加深掌握和理解。現在讀到正式出版的講義,既親切,又興奮,引發了一些感想。
打好基本功,這是黃永年先生在授課和治學中一貫強調的基本看法,這也是他教授學生時首先要講授上述課程的原因。他曾針對時下學術界一些人毫無根基地胡亂著書立說的情況,舉述其中典型的荒唐例證,撰寫過幾篇文章,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如《還是要倒好基本功》等,多已收入先生隨筆集《學苑零拾》)。學術研究的基本功包括很多內容,在史料學方面,我想最重要的包括如下三個方面,一是注重傳世文獻,強調讀常見書;二是要盡可能深入地掌握基本史料的內容和性質;三是要盡可能廣博地多了解各類史料的內容和價值。
談到重視文獻資料,在實際研究工作中存在兩種不同路數。一派特別強調尋找從未被人利用過的資料,尤其是地下地上新發現的史料。論者往往引據陳寅恪先生的話,謂“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于此流者,謂之預流。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甚者且謂學術之每一新進展,必定要仰賴于新材料之出土。另一派則是強調讀傳世基本文獻,當代著名代表性學者如顧頡剛、余嘉錫等均是如此。據先師史念海先生講,當年顧頡剛先生向他傳授的讀書門徑,就是以讀常見基本史料為正途,要把從人所共知的基本文獻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作為治學的基本功夫,顧頡剛先生稱此為“化腐朽為神奇”。
學術研究,各自有所偏好,存在不同的路數,所謂“各遵所聞”,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前一派援依陳寅恪先生的說法為其張目,卻未必盡合乎陳氏本意。看一看陳寅恪先生的主要學術貢獻全在于使用兩《唐書》、《通鑒》等最大路的史料,就可以明白,陳寅恪先生本人并不特別依賴所謂新材料來做學問。陳垣先生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由于題目所需,是比較重視某些當時學術界相對生僻的史料的,陳寅恪先生的話出自他為陳垣《敦煌劫馀錄》撰寫的序言,是否帶有某些應酬的成分,恐怕還需要結合他自己的研究來揣摩。我想在熟悉基本文獻的基礎上重視新出土資料,讀常見書而知生僻書,這才是對待史料比較合理的態度。
黃永年先生在治學上是師承上述后一派傳統的,所以這部《古文獻學四講》,核心內容是傳世基本文獻的版本目錄。常用文史工具書是讀古書、做學問的一般工具,版本學、目錄學是講傳世文獻自不必說,所謂“碑刻學”,也不是像有些人可能理解的那樣是講述出土碑刻資料,而是講授宋代以來的碑刻學知識傳統,以便更好地利用這些疊經歷代摩挲已成為傳世文獻組成部分的碑刻資料。黃永年先生在序論中說,他是鑒于時下“碑刻之學中衰”,而“專設碑刻學課程者幾無所聞”的情形,才“為研究生開設此課,總結近半個世紀個人業余從事此學之所得,竊欲重振斯道,且使從學者開闊眼界,借免拘墟之誚而已”。可見其志趣與爭競觀睹新見石刻碑版資料者亦判然不同,從本質上是把碑刻看作傳統目錄學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來加以闡釋的。
黃永年先生本人從青年時期起就收藏善本書籍和碑帖拓本,幾十年間所得甚豐,早已是蜚聲海內外的藏書名家,可是做學問卻極力主張以讀常見基本史籍為主。黃先生文史兼通,在歷史研究方面,更強調要首先花大力氣讀正史。《古文獻學四講》書后附收了他撰寫的三篇文章:《述<注坡詞>》和《讀唐劉?F墓志》,分別為研究版本和碑刻的實例;《我和唐史以及齊周隋史》則是其治學經歷的簡要敘述。在這篇自述性文章里,黃永年先生闡述自己對待史料的原則是,“撰寫文章不依靠孤本秘笈而用人所習見之書,要從習見書中看出人家看不出的問題”;他說:“習見書如紀傳體正史中未被發掘未見利用的實在太多了,再利用上幾輩子也用不完。不此之圖,光坐等孤本秘笈的出現,包括考古掘得新東西,豈非有點‘守株待兔’的意味。”在本書的“目錄學”講義部分,他也講到:“想研究我國古代的文史以至哲學,必須懂得歷史,讀點史書。而史書中最重要的可作為第一手文獻的,要首推這紀傳體的《二十四史》。”紀傳體的《二十四史》即傳統所謂正史,這是把讀正史置于整個古代文史哲研究的基礎地位。重視基礎,是為了掌握精髓。讀書遵依主從次序,方可避免由終南捷徑而墮入旁門左道。這種治學態度,應該是貫穿這部《古文獻學四講》的內在主旨,“四講”內容的設置,都是服從于這一主張,讀者不應只看具體的文獻知識而忽略了它。
因為是強調讀常見基本史籍,所以首重目錄學。此“目錄學”既非研究圖書編目之書籍分類體系,亦非研究書目分類體系變遷之目錄學史,只是介紹有那些基本史籍及其內容構成和史料價值。不過要想在短短十幾萬字篇幅內,開列出經史子集各類古籍的要目來(如果說可以把清人編纂的《四庫全書總目》作為選書的基本依據,那么撰寫這部“目錄學”講義需要考慮的范圍,不僅增加了清代乾隆年間以后的大量著述,還多出小說戲曲一大門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撰作書目,求全固然甚難,但那是難在花費時間和功夫;而拔萃之難,則需要更高的學術素養,特別是通貫的學識。張之洞的《書目答問》過去一直為學者看重,主要也在其高屋建瓴的學術眼光上。
《古文獻學四講》的“目錄學”部分,在繼承張氏神髓的基礎上,立足于當今的學術視野和“五四”以來大量全新的學術認識,精心別擇各領域內最基本的著述,選書比《書目答問》更精,分類更切合現代學術需要,敘述更注重學術發展的系統性,因此在很大范圍內完全可以取代《書目答問》,作為研治古代文史的最基本入門書目。
由于是入門書籍,要想從每一門類的大量著述中,選出最有代表性的著述來,就需要撰述者明了各門古代學術的發展脈絡。《古文獻學四講》最精彩的地方,是通過簡明扼要的敘述,闡明了相關的學術源流,在此基礎上揭示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述。
比如經學是中國古代學術的核心內容,而傳統的四部分類方法,往往只是按易、詩、書、禮等經書的類別來劃分細目,以此準則來編纂著述總目固無不可,可是像《書目答問》這樣的經籍入門書籍,依然大致遵用不改,就與其津逮初學的目的不盡相契合了。對此,黃永年先生認為,“我國所謂經學的時代性特別強,不講清楚各個時代的經學趨向,就無法使人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經學著作”。所以他在講義中獨創一格,按照經學發展的起源、經今古文學、義疏之學、宋元經學、清人經學這樣幾個大的階段,分別舉述各個時期的經學名著。這樣不僅使學生擺脫了目錄學學習中孤立地死記書名、作者、內容的枯燥和艱澀,還可以通過目錄學的學習,初步了解各類著述背后所相關學術源流。
又如子部書籍中的思想文化性著述,在《書目答問》單列“周秦諸子”的分類方法的基礎上,本書又將漢代以后的書籍分為“漢魏以下議論”、“理學”和“考證之學”三類,分別予以論列。具體每一類中講述的內容,也都能提綱挈領,舉重若輕。如講清人考證,先舉顧炎武《日知錄》發其端緒,以知一代學風之本源;次舉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王念孫《讀書雜志》、俞正燮《癸巳類稿》與《癸巳存稿》,以見乾嘉漢學家考證之博大精深;最后以陳??《東塾讀書記》殿其尾,以反映考據學適應時代主流學風轉移所發生的變化(即陳氏“已不拘乾嘉漢學之傳統”)。
其實強調讀常見基本史籍的內在意義,正是為了全面、系統地掌握這些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作為治學的根基。所以除了如上一些比較系統的講述安排之外,講義中隨處也都體現出這一思想。如集部講文章選本,僅列三部書籍,為姚鼐《古文辭類纂》、張惠言《七十家賦鈔》、李兆洛《駢體文鈔》。姚鼐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人物,所纂《古文辭類纂》擷歷代散體之精粹,自然大多數人都會列舉這部書,可是張惠言的《七十家賦鈔》和李兆洛的《駢體文鈔》,卻一般不會被人想到。黃永年先生這樣選擇,是因為散文與駢文是古代文體的兩大類別,一直相輔并行,不能像現在一般古代文學教科書那樣,偏重散文而忽略駢文。事實上在清代桐城派最為盛行的時候,也從來沒有能夠獨擅文壇,即使是在古文家之間,也一直有陽湖派與之相頡頏。黃永年先生在講義中對此清楚交待說:“陽湖派之不同于桐城派者,是要兼采駢體使其文字更光輝充實。”由于張、李兩家與姚鼐一樣是采輯歷代代表性文辭,讀者自然可以由此入手,領略駢體精華,窺得駢文的流變。初學者胸中蓄此常識,并品味一些經典駢體文章,至少可以免卻一談起古人文章,便只知唐宋家散體古文的陋略,進而還能夠明白唐宋以來的所謂古文運動,實際上在社會很大一個范圍內,始終沒有能夠撼動駢文固有的位置。
在學術發展的體系當中選擇最有代表性的著述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這些代表性著述來認識一個時代的學術風尚,在此基礎上去采摘利用具體文獻的史料價值,我體會這就是這部“目錄學”講義最大的特點和特別值得稱道的水平與眼界所在。
本書具體介紹每一種典籍所體現的學術深度,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書籍的類別歸屬,這是對于書籍基本內容和性質的認識。在這方面最為典型的例子是《冊府元龜》。傳統目錄一向著錄此書于類書當中,有人還把它與《太平御覽》等并列為宋代“四大類書”。黃永年先生認為它“其實體制以及今天的用途都和會要相同”,因此便把它列在史部政書類當中。《冊府元龜》自是研究魏晉南北朝隋唐特別是唐代歷史的重要資料,其價值不在《唐會要》及《通典》諸書之下,體例與分類編制政事的會要相同,而與采摘舊事軼聞辭章以供尋章摘句的類書卻有很大差別,只不過歷朝會要是匯集一代政事,而《冊府元龜》是貫穿歷代而已。舊時直至《書目答問》的目錄,把它劃歸類書,實在不當;而前述今人水平較高的史料入門書籍如柴德賡著《史籍舉要》,王樹民著《史部要籍解題》,也都未加深究,仍舊沿襲前人成例,在舉述政書要籍時未能列入此書。盡管后來居上,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從中還是可以看出黃永年先生超越前人的學術見識。類似的情況還有明人王圻《續文獻通考》,本是為接續南宋馬端臨《文獻通考》而作,保存有豐富的珍貴資料,自然應當一如《文獻通考》,列在政書類中,可是清人纂修《四庫全書》時卻無端貶斥其為“兔園之策”,降格打入子部類書之存目書籍當中,今此“目錄學”講義也恢復了它的政書地位。
其次是應當盡可能深入地介紹每一種典籍的具體情況,讓學生了解到最有價值的學術界研究進展,使其對于每一種文獻,都能夠獲取準確的認識,并從中體會到對待文獻典籍,不能簡單地人云亦云;明白我們對于古代典籍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因此要養成探究的習慣和態度,在使用過程中隨時對此予以關注。
在這一方面,黃永年先生首先是在思辨對比的前提下,充分吸收了前代學者特別是五四以來學者的研究成果,如呂思勉、顧頡剛、陳垣、余嘉錫等人的研究,同時也在講義中講述了許多自己獨到的研究看法。如章回小說《西游記》的作者,自認定為吳承恩以來,早已成為通行的常識,近年雖有章培恒等人撰文否定的說法,但仍不為一般人所接受。黃永年先生在講義中根據自己的研究,談到《西游記》最早的百回刻本應出自嘉靖初年,而此時吳承恩年僅二十出頭,根本不可能寫出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長篇巨制,從而從根本上了當年的觀點。
又如關于傳世今本《孫子》十三篇的作者問題,舊題為春秋時吳將孫武所作,而葉適、全祖望、姚鼐直至錢穆諸人皆懷疑實際出自戰國時人,或即出自齊將孫臏之手,而孫武可能是孫臏的本名。上個世紀70年代初,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同時出土了一批同于今本《孫子》的殘簡,和另外一些未見于今本《孫子》卻明確涉及到齊將孫臏的《孫子》殘簡。今研究者普遍認為后者即《漢書·藝文志》著錄的《齊孫子》,并定名為《孫臏兵法》;相應地推論,既然另有《孫臏兵法》,那么今本《孫子》就不可能再是孫臏所作,只能依傳統說法,認定為春秋時吳將孫武所作。對此,黃永年先生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戰國的諸子書本不一定是本人所作,多數是治其學者所為”。因此,所謂《孫臏兵法》“即使真是孫臏所作,何以能斷然說今本《孫子》便是孫武所作,難道不會是戰國時另一些兵家所作。何況從《孫臏兵法》內容看也不像是孫臏本人作,其水平也遠不如今本《孫子》。再則葉適、全祖望、姚鼐等提出的今本《孫子》多處與春秋時情況不符,主張今本為孫武作者并未能作任何否定(恐怕也無法否定),并未能翻掉葉適以來定的案”。所以“現在只能仍舊認為今本《孫子》是戰國時的書,作者可能是本名孫武的孫臏,也可能是其他高水平的兵家”。盡管這樣的看法還不能像上面講的《西游記》的作者一樣作為定案,但至少在目前情況下是一種比較全面的分析,依我看也是一種最合理的解釋。通過這樣的講授,學生可以學習到對待歷史文獻的綜合分析方法,擯棄簡單的純文本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
對于歷史文獻價值的評價,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種著述的撰著水平的評價,一是我們今天的使用價值,其中后者又可以區分為閱讀價值和史料利用價值。過去的一些評價著述,往往將這幾層價值混為一談,不能切中實際情況。這部“目錄學”講義,在這幾個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區分和評價。
如題為清人畢沅所撰《續資治通鑒》,講義中評述說:“其中北宋部分尚好,元代較簡略,總的質量不算高。”這是對于撰著水平的評價;又說此書“可供閱讀而不宜引用”,這是對閱讀價值和史料利用價值的不同評價。
有些著述如清人周濟的《晉略》,水平較高,得要領,有見識,有較高閱讀價值,在后人重修的紀傳體史書中頗有代表性,所以“目錄學”講義在二十四史之外的紀傳體史書中列舉了它,這樣做是著眼于它的著述和閱讀價值;但同時黃永年先生也清楚指出,此書“只是據《晉書》改寫,并無史料價值,今天研究兩晉史事不宜引用”。
與此相反,有些書從著述角度看是很糟糕的,可是對于今天的研究確很有史料價值。如《永樂大典》,盡管四庫館臣早已指出其“割裂龐雜,漫無條理”,但現在還是有許多人非要稱頌它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百科全書式著述,并且要效法故事,搞某某大典。其實《永樂大典》從著述角度看是無比荒唐的,純粹是皇帝老子硬充風雅的產物,至于借由它保存下來大量明以前史料,那只是我們今天研究利用的史料價值問題,與《大典》編得好壞,根本不是一個范疇里的事情。黃永年先生在講義中用很幽默的語言,評價了《永樂大典》的著述價值,說它“是一種將作詩用的每個字注有故實的韻書,加以無限制地擴大而產生的怪物”;由于它的編纂既愚蠢又荒唐,所以絕無閱讀價值可言,現在“唯一的用處就是可以用來輯佚和校勘”。
“目錄學”講義中對于史籍精彩的評價有許多,初學者要想很好地領略這些看法,閱讀時胸中首先要區分開這些不同的評價角度。這也是對待所有歷史典籍所需要具備的一種眼光。
每一位學者都有自己比較擅長和熟悉的領域,在撰寫這類文獻入門書籍時,如何避免個人的專業色彩,跳開一步,盡可能從一個廣博的視角來選擇和介紹各種典籍,均衡地體現古代文獻自身的內在體系,這對于作者學術視野的寬度是一個考驗。而從讀者角度來看,只有使用這樣的講義,才能打下寬厚而不是偏狹的文獻學基礎。
黃永年先生雖然以治史為主業,但是對于古典文學也有很深的造詣,做過很多高水平的研究,如前述《西游記》的作者問題,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他還廣泛涉獵了經、史、子、集四部以及釋、道要籍,所以這部“目錄學”講義并沒有過分濃重的歷史學色彩,有時甚至會為了整體均衡的需要而舍掉一些重要的歷史典籍。例如詩文總集部分講到《明文在》而略去了《明經世文編》,這是從文學史角度所作的抉擇。因為《明文在》之編選著眼于文辭而《明經世文編》著眼于社會事務。作為初學的入門書籍,整個講義篇幅有限,在二者不能兼顧的情況下,只能有所取舍。
由此一例即可以看出,閱讀這部“目錄學”講義,足以使讀者打下廣博的文獻學基礎,獲得豐富的文獻學素養。——其實這種廣度正是學術素養深度的先決條件和它的一個側面。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不斷有人呼喚學術界要出大師,古代文史學界甚至有人想通過聚集青年精英辦培訓班的方式來造就養成大師,實際效果卻不甚理想。大師的評判標準,人各不同,但是在古代文史研究領域,只知道自己特別關注的某一方面的文獻史料而缺乏廣博的文獻學素養,恐怕是很難稱為大師的。
黃永年先生是當今頂尖的古籍版本學家,所以能夠在這部篇幅有限的“目錄學”講義中,根據需要,信手拈來,三言兩語地講述出關系到文獻實質內容的重要版本問題,這既是本書的特色,也是反映其學術水平和深度的一個重要側面。如經部清人郝義行的《爾雅義疏》,謂此書“最初刻入《皇清經解》的和道光三十年陸建瀛刻本,都用王念孫刪定的本子,咸豐六年楊以增刻本及同治四年郝聯薇覆刻本方是足本,但王氏學識優于郝,所刪定之本實勝過足本”。這與咸豐足本優于道光刪定本的通行說法大不相同,這絕不是懾于王念孫大名所做的輕率推斷,而是認真比較二者異同后(并撰寫過研究文章)得出的結論。講義中所有的版本講述,都是這樣有特別的考慮和需要,讀來精義紛呈,俾益實用。
從以上例證中可以看出,讀書需講究版本恰如選擇書籍同等重要。而要想得心應手地選用得當的版本,還應當具備一定的版本學知識。《古文獻學四講》中的“版本學”講義,就是這方面最好的入門書籍。
版本學包括版本鑒別與版本史、“版本目錄”這兩大部分內容。前者講版刻特點及其變遷,后者講某一種古籍曾有過哪些版本以及這些版本之間的相互關系。作為給初學者開設的課程,前者可以系統講,而后者則只能開列一些基本書籍,供使用者檢閱,沒辦法也根本沒有必要逐一講解。我過去聽黃先生講課,前后見過繁簡程度不同的三個版本的油印講義,這次收入的是最簡單的簡本。從目前的實際需要情況來看,選擇這個簡本作通行的講義應該是比較合適的。因為大多數人只要通過這個講義的學習,能夠對于版本學知識有個最基本的了解也就可以了,要求太高達不到,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個別人若想對于版本學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黃永年先生另有《古籍版本學》一書即將出版面世,是在當年的繁本講義基礎上又做了新的增訂。
這部“版本學”講義雖然比較簡單,卻很系統。其中很多問題都是黃永年先生第一次加以系統梳理。如謂明代文學上前后七子的復古運動,促成了翻刻仿刻宋本古籍的需要,于是出現了仿宋浙本字體而又因印刷技術進展而呈規范化特征的嘉靖本字體,同時由于倡導其事的都是蘇州的文人,于是使嘉靖本出現了地域上以蘇州為中心向外傳播,刻書者以家刻為主導向官刻、藩府刻、坊刻輻射的傳播擴散方式。又如謂明萬歷本肇始于徽州商人,后隨著徽商的活動而向南京、杭州等地傳播,徽商刻書又常請蘇州文人為其主持校勘,所以很快風行江浙并影響全國。等等。凡此,都是融匯各方面的歷史知識來揭示版本學這門看似純經驗學科的內在發展因素。從中可以看出,較諸前人只是一一羅列版刻現象的著述,黃永年先生通過這些緊密結合當時社會歷史狀況的規律性認識,自然已經建立起科學的版本學學科體系。
由于黃永年先生已有數十年的古籍收藏經驗,所以他的這部“版本學”講義,不僅有很好的學科理論建樹,還有許多源自多年揣摩的獨到見解。如宋代版刻有浙本、蜀本、建本三大系統,在版刻的字體上各有特點。浙本字體以歐體為主,這一點沒有什么分歧。其余兩個系統,前人普遍說建本多為柳體,蜀本多為顏體,其實多是陳陳相因,似乎并沒有什么人真的深加考究。黃永年先生則憑借自己的書法功力和多年收藏、研究唐人碑拓的體會,指出建本多為顏體,蜀本是以顏體為主而撇捺長、利帶有柳公權的筆意。——第一次講清了宋代版刻的基本字體特征。講義中類似的精彩見解還有許多,如清代前期的寫刻本,過去講版本的人往往稱之為軟體字,黃永年先生則將其劃分為兩類,一類如《全唐詩》、《楝亭十二種》,類似法帖中之晉唐人小楷,確實可以稱之為軟體;另一類如《通志堂經解》、《澤存堂五種》,字體不僅絲毫不軟,而且點劃方勁,與宋浙本和嘉靖本有相通之處,絕對不能用“軟體”來概括和表述。
眼下搞文史的人,懂版本的人越來越少。學生想學習,老師也不一定會講。因此印行這部簡明扼要且科學系統的講義,已經是一種很迫切的需要。假如以后學習文史的學生,能夠充分吸收了這部“版本學”講義所提供的版本學知識,那么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引述古籍標注版本千奇百怪的混亂局面。
按照我在前面的理解,可以把“碑刻學”視作對目錄學中石刻史料的特別講述。講義分設“緒論”、“分類”、“拓本”、“史料”、“書法”五個專題,進行講述。“緒論”講碑刻學發展史、研究對象和領域,以及主要參考書籍和學習方法,其“參考書”部分擇取審慎且多精到評語,不僅對于初學者最為重要,文史研究者也可時時取以參考。“分類”和“拓本”兩個專題是關于碑刻形式本身的基本知識,最俾益實用。其“書法”部分以碑刻為主論述書法淵源流變,發自累年揣摩,故融通暢達,勝義疊出。
“碑刻學”講義中直接關系到利用碑刻史料從事研究的內容,為其“史料”部分。除論述碑刻記郡望、世系不盡可信,職官、地理對于史書多有訂正增補,以及利用碑刻資料抉隱發微最有價值之外,黃永年先生在這一專題下,還針對一些人“重碑刻文字重于史書”的“偏見”,特別強調指出:“據碑刻治史事者貴有通識。欲具通識,則非熟于史書,且受史學研究之嚴格訓練不可。即以史料而言,完整之史書亦高于零星之碑刻萬萬,治史者自當以史書為主,然后旁采碑刻以為輔,不宜媚俗趨時,顛倒主次。”其實治史者之通識,首先應當建立在對于史料的通識的基礎上,若非熟悉各種史料,豈能做到像黃永年先生這樣具有如此清醒的頭腦?反過來看,我們不妨胡亂猜想,那些過分強調出土文獻資料如金文、簡帛、敦煌吐魯番文書等史料價值的學者,會不會是因為對傳世基本史料熟悉得還不夠十分透徹方才舍本逐末的呢?
語文,作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它是人類十分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語文是一種工具,是一門具有很強關聯性的學科,學好語文,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審美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這對學好其它科目以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學習語文,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和文化素養。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學好語文顯得迫切需要。
然而,怎樣才能學好語文呢?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只有讓學生自覺地去學習,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夸美紐斯曾經說過,“凡是自然的事物就無須強迫……我們用不著勸說一只鳥去飛行,樊籠打開后它立刻會飛的。”這說明興趣和自主性對語文學習的重要。培養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自主性,這是新課程改革下語文教學的起點,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歸宿。
新課標強調:“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學習主要不是靠傳授知識、揭示規律,而是靠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要重聽、說、讀、寫的整合,重實踐,重積累,重熏陶,在反復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倡導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就是做到“四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而“手到”主要的就是指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籍或文章時,遇到值得記錄的東西以及平時自己有所啟發、有所感悟,便隨時隨地把它寫下來的一種文體。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讀書筆記的作用功不可沒。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好讀書筆記,可以強化你的記憶,又可以進行知識的積累,是語文學習的一種重要載體。
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做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學觀察和經驗總結中,就做好讀書筆記的幾點看法:
1 做好簡單的摘錄
語文知識充斥在各個方面:既有課本的知識,也有課外的名著、報刊雜志、媒體報道、影視經典對白以及生活中不經意的幽默話語。這些優美的語句語段,或者一些饒有趣味的知識點,往往能激發學生閱讀欲望甚至能學以致用。因此,對于這些有用的東西,就要適時地把它們摘錄下來,以供日后的熟讀、背誦和運用。在此,筆者把多年來學生摘錄到的一些讀書筆記內容分類列舉,以供參考。
1.1 名人名言
①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②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
③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1.2 優美語句
①千里路途三五步,百萬軍兵六七人。
②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③疲倦的月亮躲進了云層休息,只留下幾顆星星像是在放哨。
④其實萬物皆有激情,并因激情而更加美麗,更顯風采。鮮花是植物的激情,雷電是云朵的激情,波濤是河流的激情,風兒是空氣的激情,霞光是早晨的激情,奔馬是草原的激情。
⑤讓我們面對峭壁,有攀登的激情;面對大海,有沖浪的激情;面對星空,有仰望的激情;面對土地,有耕耘的激情;面對跑道,有沖刺的激情;面對書籍,有刻苦鉆研的激情。
1.3 幽默笑話
①“帶刀了嗎?”
一個賣菜的小販在為一個老漢稱菜時,用小指頭悄悄地在秤桿上壓了一下。老漢問:“小伙子,帶刀了嗎?”小販說:“沒帶。大爺您要刀干什么?”老漢說:“你的小指頭不是賣給我了嘛,我得割下來呀!”
②“謝謝媽!”
有一個闊太太牽著一條狗在街上走,有個孩子向她乞討。她對孩予說:“你叫狗一聲爸爸,我就給你一塊糕吃。’’那孩子照辦了。吃完糕后,連忙答謝:“謝謝媽!”
1.4 趣味故事
①“一’’字的情趣
清朝乾隆帝下江南時,見江上有條漁船,即令身邊的大學士紀曉嵐以“一”字賦詩,這位學子博學多才,脫口吟道:“一帆一漿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鎢鉤。一俯一仰一頓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②妙語成詩
卻說某日長安城天降大雪,寒冷之極,詩人、官員、財主和農民不期而遇。詩人見雪花飄飄,詩興大發,脫口道:“大雪紛紛落地……”剛念完,官員聽到了,感念皇恩浩蕩,一拱手接口道:“正是皇家瑞氣。”賣防寒用品發了大財的財主心花怒放,也湊了一句:“再下三年何妨?”一語激怒了凍餓欲死的農民,哆哆嗦嗦的大罵:“放你娘的狗屁!”
這四個社會各階層人士一人一句正湊合成了一首詩:“大雪紛紛落地,正是皇家瑞氣。再下三年何妨?放你娘的狗屁!”
1.5 優美作文題目
①《花開的聲音》②《孝順是一種儲蓄》③《落葉是秋天的名片》④《心田的百合花開》⑤《一頭白發,滿山青蔥》⑥《又是春殘花落時》⑦《手掌上的陽光》⑧《經典是主食,流行是味精》⑨《門,其實開著》
1.6 并稱
, ①“五聲”:宮、商、角、徽、羽;
②‘‘四庫’’:經、史、子、集;
.③“”:《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④“三從四德”: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2 敘寫心得與感想
學生看書不少,往往看過后或者在看的過程中有許多感想或心得,這些感想或心得可能會稍縱即逝。因此,適時地把它們寫進讀書筆記,就意味著學生有所收獲,甚至是有創造性的收獲。毛宗崗評《三國演義》,往往是眼到、心到、手也到;而七讀《紅樓夢》,也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拿筆批注。如果我們的學生也能如此,并及時把這些批注、心得體會以文章的方式收入筆記,不管這些批注或心得成熟與否,畢竟是學生自己的東西。因此,當學生再次翻閱筆記時,就能體會到收獲的喜悅,在求學的路上也就有更大的動力。以下是一位學生讀《水滸傳》后寫下的心得體會: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多么純真、多么貼切的一段評述呀!我們讀書的目的并不僅僅局限于書中寫了些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讀過之后能夠評書,能夠根據書中的人物或情節發表看法或感概,能夠進行二次創造。
3 靈活寓教地剪貼
較短的語句或文段,用摘錄的方式收入讀書筆記固然甚好,但要是長篇巨幅,想要通過書寫的方式把它搬到筆記上去,那就費力費神,存在很大的難度了。因此,碰到這個難題時就要采用一些巧妙的方式進行靈活處理。而剪貼法無疑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這些有價值的報刊資料歸屬于你,你盡可把你需要的內容剪下,粘貼到讀書筆記上;如果不屬于你,你可以通過復印,再進行剪貼。剪貼是一種高效的記錄方式,但得靈活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千萬不要把不屬于你的材料隨意切割。
4 不失風格地裝點
俗話說得好,“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一本讀書筆記如果僅僅只是白紙黑字,那么一定不會太過于養眼,很多學生都不會有再次閱讀的欲望。因此,給筆記做一些美化,不失風格地對筆記本進行裝點,這對提高學生做讀書筆記和閱讀筆記的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進行裝點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裝點方法:
4.1 圖片裝點法
現在的學生很多都追求時尚、追求偶像,因此,適當地粘貼一些自己心中的偶像的圖片,很能刺激學生閱讀的欲望。另外也可粘貼一些精美風景圖,以陶冶情操。
4.2 圖畫裝點法
在筆記本上畫些美術圖畫,或者書寫一些藝術字,既養眼,又能增加學生的藝術情操,真可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4.3 標本裝點法
有不少同學平時有收集標本的愛好,因而在筆記本中夾入一些標本,也很能刺激學生翻閱。
4.4 版面設計裝點法
學生記筆記,其實也像是在進行房子的裝修,適當的版面設計也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以上方式,許多同學都能做出自己滿意的讀書筆記。然而,事情還沒有終結,對于學生們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還得進行評價,以顯示其價值。在評價方面,可以分兩種方式:
一方面是教師的評價。學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呈現在老師面前,期待的是老師的肯定與指正,因而教師的評價具有導向意義。所以,教師決不能以大話套話來糊弄學生,更不能僅給學生打個“閱”字或“優、良、及格、差”之類的批閱符號,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記筆記的積極性。所以,教師一定要盡量用肯定的、積極的話語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即使是需要指正的地方,也盡量用比較委婉的語氣加以指正。如果教師的評語能夠帶有文學性則更好,學生在接受老師評價的同時也受到老師的文學熏陶。學生感到自己受到老師的重視,對自己的“作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指正,必然會更加認真地把讀書筆記做得更好。
閱讀不是簡單的閱覽書籍,而是需要“手”“腦”“口”并用,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還需要動手記錄,也就是記讀書筆記。然而,在當前高中階段,學生閱讀的時間和機會都比較少,更遑論記讀書筆記了。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端正認識,認清讀書筆記的重要性,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通過記讀書筆記切實提高語文綜合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一、讀書筆記的重要性
讀書筆記對于語文教學而言十分重要,對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意義重大。
1.讀書筆記是對閱讀的深化
閱讀過程中,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是淺層次的,對于字詞句的體會也是表面的,很多時候閱讀都是一目十行,淺嘗輒止,使得閱讀的效果低下。而記讀書筆記則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放慢腳步,用心體會每一個細節,記錄每一句精美語句,感悟每一處思想感情,使閱讀成為思想與思想的對話,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從而深化閱讀內容,提高閱讀效果。
2.讀書筆記是寫作材料的初步積累
很多學生寫作水平較低,針對一個題目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雖然高中生在閱讀量方面要遠遠大于初中生,但是寫作水平卻沒有相應的提高。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學生缺乏積累,缺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精神。而讀書筆記,則是閱讀過程中的點滴積累,不僅包括文字、詞語,也包括句子、文章大意、寫作思路、寫作手法等,將這些記錄下來,就會變成寫作材料的積累,逐漸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從而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1.鼓勵學生動手去記
很多學生會以“沒時間”“沒精力”“沒興趣”為借口,不去記讀書筆記。因此,引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首先就要鼓勵學生動手去記,去寫。比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留出幾分鐘時間,特意叫學生將自己想寫的寫下來,給學生創造機會,也可以開展一些讀書筆記大賽,激起學生記讀書筆記的熱情和興趣,還可以與學生一同記讀書筆記,以此勉勵學生……總之,要讓學生逐漸產生一個“我要記筆記”的想法,慢慢形成習慣,就會主動去記。
2.指導學生方法
記讀書筆記雖然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要求,但是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為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記讀書筆記的方法,告訴他們如何記讀書筆記可以既省時間,又省力氣,效率又高。比如,對于記錄故事情節,完全可以利用簡化語言描述:主人公在什么時間段發生了一件什么樣的事情。這樣簡單的語言完全起到了記錄事情經過的作用,在今后翻看讀書筆記時,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描述回想起故事情節。我們班上有一位學生暑假閱讀了名著《傲慢與偏見》,但是讀書筆記中只是簡單記錄了一些名句,而且比較混亂。問之,學生回答:“我不知道該怎么記。”筆者引導他:“這本書是誰寫的,她的行文風格怎樣,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是誰?都有哪些性格鮮明的人物?你最喜歡哪個人物?這本書中最顯著的是什么特色?你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發……這些都可以成為你讀書筆記中的構成因素,只要你細心閱讀,細心記錄,就會越來越游刃有余。”
3.拓展讀書筆記空間
首先,讀書筆記可以不局限于書籍。
很多人一聽到“讀書筆記”,就會想到書籍,認為其是在讀書過程中記錄的筆記。其實不然,生活與學習中,學生所閱讀的、欣賞的不僅僅是書籍,也有一些詩歌、散文,還有同學的文章、老師的范文,以及報紙、雜志,甚至看電影、看電視、看網絡小說……這些都可以記錄下來,只要自己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有所獲,有所感,就可以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可以說是十分寶貴的積累,是一種閱讀與寫作過程中的“量變”。
其次,讀書筆記可以不局限于筆記。
讀書筆記雖然名稱是“筆記”,但是可以突破拿筆記錄和記在本上的形式。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卡片,將自己閱讀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獲記錄在卡片上,隨時拿出來翻看;也可以要求學生對優美的語句拍照,將自己想要說的東西敲擊在鍵盤上,上傳到空間、微信、論壇,不僅有利于今后查找,也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還能激發學生記錄的興趣。一段時間下去,班上學生的空間里傳滿了好詞佳句,論壇里也寫滿了學生的心得體會。
三、結語
寫讀書筆記,對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學到的知識,對于積累學習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很有必要。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就要求自己身邊永遠帶著鉛筆和筆記本,讀書和談話的時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話語都把它記下來。記下重要的知識如有不懂可以再看一下。為此,教師可以以此勉勵學生,鼓舞學生無時無刻不記錄,以滴水穿石之功,提高自身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鄭秀娟. 讓學生走向讀寫新天地 ――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J].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3).
【作者簡介】丁國林,江蘇省如皋市教育局(江蘇如皋,226500)教研室教研員,高級教師。
隨著全民讀書和書香校園活動的開展,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已經出現了非常可喜的變化。不少地方從教育主管部門到基層學校領導,無不將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書香校園建設在專題“讀書節”、校園書市、班級圖書角、圖書漂流、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征文、讀書演講以及“作家零距離”、親子閱讀、書香家庭評比等活動的支持下,開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斐然。但是,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作為與讀書行為如影隨形的學生讀書筆記,則普遍顯得內容單調:大多為格式化的“好詞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檢查發現不少學生存在馬虎應付的形式主義傾向;而教師的批閱,則同樣缺少必要的方法與點撥激勵,有的僅僅用紅筆打一個“√”或是簡單地給一個“閱”字;少數班級學生讀書筆記的檢查與批閱,竟然是由學生干部代勞,而居于“平等中首席”位置的教師,卻基本處于“缺席”狀態,“不作為”或“偽作為”現象客觀存在。這樣的讀書筆記,除了簡單地應付了學校行政檢查以外,作為放大閱讀效益并幫助學生實現有效的文化積累的應然功能,基本上喪失殆盡。
讀書和積累,是學生獲得語文素養并形成豐厚文化底蘊的主要途徑,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學生以讀書筆記為抓手,進行必要的詞匯積累、美文佳句積累,提高其在文化知識、文學常識等方面的素養,是現代語文教學的應有之義。那么,如何在學生的讀書活動中做好其讀書筆記的指導與管理工作呢?根據多年的工作實踐,筆者以為語文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思考與嘗試。
一、明確內容和范圍
根據目前中小學生讀書筆記的現狀,尤其需要更直觀具體地幫助學生明確讀書筆記所應涉及的內容和范圍。例如:
1.讀書過程中即時發現的對寫作具有直接借鑒與遷移運用價值的精美語段(形象生動、細致入微的細節、場面、語言、神態和環境描寫等)。
2.飽含哲理、內涵豐富、語言凝練的名人名言、詩詞名句、睿思哲言、諺語俗語歇后語、歌詞流行語等。
3.能夠幫助自己豐富文化知識和生活積累、提高生活情趣,在今后的生活交際或寫作實踐中可能有用的逸聞掌故、寫作素材、名人故事、文化現象,例如我國詩詞文化中的數字詩、藏頭詩、回文詩、寶塔詩以及對聯寶庫中的精美名聯、長聯、妙聯、趣聯等。
4.讀書過程中隨時生成的閱讀感悟、啟迪、聯想及其在閱讀內容啟發下所產生的生活創意、寫作靈感、奇思妙想等。
5.有收藏保存價值的較長文字的內容提要、結構提綱、備忘索引等。
6.名人大家、同齡學霸的成功經驗、學法秘訣等。
二、豐富來源和形式
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將“讀書筆記”的內容來源進行適當延展,即學生在閱讀或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自認為具有抄錄收藏價值的文本材料都可以進入讀書筆記的內容范圍,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傳媒中的博客、微信、QQ會話、論壇發言甚至影視人物的精彩臺詞、校園內外的宣傳標語等都可以在學生的讀書筆記中占有一席之地。
讀書筆記的目的在于積累和運用,語文教師還可以從“筆記”的形式上進行適當的點撥與引導,美文摘抄、內容提要、隨文評注、提綱整理、即感隨記、備忘索引,甚至是剪切復制等,只要有利于學生的文化積累,只要能夠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啟迪和幫助,都可以讓學生不妨記之摘之,思之悟之,學之用之。惟如此,學生方能不斷嘗到動筆讀書的甜頭,不斷提高讀書的興趣和效益,不斷獲得文化積累、知識進步、精神成長。
三、促進評價和交流
作為與讀書活動密切相連的讀書筆記行為,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引領與智慧激勵。但現實中,有的教師對學生的讀書筆記不聞不問,或者僅僅是任務式的定期收交、簡單批個“閱”字了事,這種不作為行為,是無益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語文教師要在平時的常規批閱中及時地發現優秀典型,像作文眉批或總批一樣,給予細致地評價引導和點贊激勵,讓學生及時傾聽自己拔節成長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