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4: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生活中的體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體育 生活 群眾體育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物質文明的需求后,人們對于自身體質的關注也在不斷提升,精神文明逐漸步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中,綠色、保健、養生等生活理念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中得到體現,人們對自身健康體質的追求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體育作為一項經久不衰的活動形式,也在不斷的走進大眾人群,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業余生活的主要活動方式。
群眾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其作用不可估量;在我國,相對于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發展比較落后,群眾體育的發展狀況更多是由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風氣等因素所決定,所以對于體育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之間聯系的探究對群眾體育的發展以及全民健身的開展都是不容忽視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分析法,查看大量關于“體育即生活”方面的文獻,分析體育在城市、農村生活中的滲透,進一步了解群眾體育的發展狀況。
三、體育在各類人群生活方式中的體現
(一)體育在城市人群中生活方式的體現
城市作為我國經濟、文化、政治的中心,各類前沿的文化都在城市先得到傳播,城市居民的思想意識也高于生活在其他區域(山區、鄉村等)的人群;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城市居民對體育的追求也在不斷深入,從事業單位、居民小區等舉辦的籃球、拔河、羽毛球等小型體育比賽,到市民小區里自發組織的交誼舞、廣場舞等活動,再到市民參與健身參房活動,體育鍛煉人數的不斷增多,都充分體現出城市市民對體育的渴望,對健康體質的渴望,也體現出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位置也越來越重要。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市民不僅自身參與比賽、鍛煉中去,還自愿觀看CBA中國籃球職業聯賽、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這都是城市居民不斷追求體育和健康體質的體現。
(二)體育在農村人群中生活方式的體現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中顯示,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所以農村群眾體育的發展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全民健身的全面開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改革開放之前,農村相對城市來說信息及前沿文化的傳播較為落后,農村居民主要以滿足物質文明文化的需求為主,對于體育的鍛煉意識相對比較薄弱;現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網絡科技等信息傳播工具的快速發展,在滿足物質文明的需求以后,農村居民也在不斷的追求精神文明,尤其是對自身體質的關注也在不斷提高;從“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大部分鄉村正在推廣室外健身器材,為鄉村的居民的體育鍛煉提供條件,鄉村的群體體育活動主要以廣場舞、健身秧歌、小型體育比賽等群眾自發組織的活動為主。
四、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體育即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的主要任務早已超出了僅僅是發展身體(發展體力,增強體質)的范疇。目前體育的主要任務是:促進身心(身體和精神)健全發展,培養終身體育能力。現在有許多上班族忙于工作,而忽略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體育即生活,筆者認為,就是將體育鍛煉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利用一切可能去鍛煉、活動身體的機會,以達到身心的健全發展的目的。如在出行或者上樓時,盡量以步代車,少乘坐電梯,用行走和上樓的方式來進行體育活動,從而預防心臟病、大腦萎縮、老年癡呆、糖尿病等疾病,并達到增進體質的目的。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趙文杰提出,“生活體育化”是群眾體育的關鍵,具體而言,就是將非體育行為變成運動的一部分,如走路、騎車、遛狗、園藝等,都是生活體育化的表現。這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行為,只要我們加強體育鍛煉意識,日積月累,就可以達到健身的效果。再比如以家庭為單位組織爬山,不僅鍛煉了身體,增進了健康,也促進了家庭情感的交流。因此,體育即生活,在現實生活中,就是要時刻保持體育鍛煉的意識,把一切非體育行為轉化為運動的一部分,從而獲得健康的體魄。
五、結論與建議
體育即生活,是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很大促的進作用,把體育融入到生活,把生活中的非體育行為轉化為運動的一部分,我們對自身健康體質的追求才能不斷得到滿足;另外,對于農村等較為落后的地區,政府等有關部門需加強宣傳和支持力度,增強居民強身健體的健身意識,加強前沿文化的傳播,對偏遠地區的群眾進行該方面知識的普及教育,從而為全民健身計劃的有力實施做好保障。
參考文獻:
[1] 佩華,王家林.試論體育生活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87-90.
[2] 王廣虎.“生活世界”與社會體育的生活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4).
1、前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大眾對于生活的要求不再滿足于解決溫飽的水平,如何能夠提高生活質量,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已成為人民大眾的一致追求。結合這樣的契機,休閑體育應運而生。有別于追求人類極限的競技體育,休閑體育著重改善提高參與者的身心健康。是一種在閑暇時間內,為達到健身、娛樂、消遣、宣泄等目的的一種體育方式。
2、休閑體育的定義與分類
2.1定義
休閑體育是指進入小康社會的人們在擺脫了物質與文化環境的外在壓力和支付了各種必要時間后相對自由的生活活動。這種以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活動為個人所喜愛和本能的感到有價值,從而成為滿足人自身精神文化、心理和生理需要的重要活動方式。
2.2分類
休閑體育可以根據活動場所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其中,室內可以分為徒手項目:健美操、武術等;借助器械項目:健身、桌球、飛鏢、保齡球等。室外可以分為空中項目: 滑翔、跳傘、熱氣球等;水上項目:沖浪、帆船等;路上項目:登山、越野、自行車等。同時也可以根據運動項目分為競技性、非競技性和傳統性項目,還可以根據觀賞與渠道分為觀賞性、參與性以及自己性、社會性和商業性休閑項目。
3、休閑體育對生活的促進作用
3.1休閑體育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休閑體育作為一種自由、歡快、輕松的生活活動,它完全摒棄了競技體育的純競爭性、功利性及政治性,人們可隨心所欲,不拘一格拋開一切煩惱敞開胸懷融入大自然。現實中,休閑體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而且多傾向于選擇在野外大自然中進行活動。例如登山、攀巖、定向徒步越野、山地自行車、野外旅行、探險、滑雪、雪山摩托、劃船、賽艇、帆板、水上摩托、潛水、沖浪、滑水、釣魚、游泳、漂流、滑翔、跳傘、熱氣球等活動。可以說,眾多休閑項目為人們參與休閑體育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條件,大自然成為了現代人參與休閑體育的最佳舞臺。人們通過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特別是野外休閑體育活動,可以盡情的感受大自然神氣與超然的魅力,欣賞大自然迷人的風光,領悟大自然豪邁與奔放的激情,感慨大自然寬闊與博大的胸襟,從而讓人們領悟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諦。善良的人們通過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增強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崇拜的感情,增強了對大自然愛護與珍惜的意識,從而以實際行動掀起保護大自然的活動,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科技論文,休閑體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有利于人類社會及人自身的健康、和諧發展。
3.2休閑體育促進了人與人直接的和諧相處
在現代社會中,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城市化率越來越高,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的顯著特征。于是,人們整天忙于應付單調、重復、緊張的工作和生活,逐漸將自己局限于一定的生存空間,從而導致人際關系網越來越小。現代社會中,人們的功利意識也越來越強,相互謙讓的意識逐漸減退,人情味變得越來越淡薄,造成人與人之間缺少溝通、缺乏理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傾向于選擇集體性、合作性、趣味性較強的體育項目,如網球、足球、籃球、羽毛球、橄欖球、保齡球、交誼舞、野外旅行、交游、踢毽子等。這些體育活動在滿足人們身心愉悅的同時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擴大了人們的社交圈,使人際關系變得融洽,有利于人們之間的和諧相處。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充分表達了人們對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向往之情。科技論文,休閑體育。
3.3休閑體育促進了人身心健康發展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腦力勞動者數量越來越多。科技論文,休閑體育。長期伏案工作,用腦不用體,從而造成運動不足,長此以往在生理上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缺陷,表現在運動能力下降、肌肉萎縮、心血管機能下降等。同時,社會財富的充盈,使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隨之發生變化,膳食結構中脂肪、蛋白質、糖類的比重越來越高,從而導致一定程度的營養過剩。于是現代社會中出現了大量的“文明病”、“富貴病”等現象,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成功的阻礙因素越來越多,事與愿違已是司空見慣,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包括工作、學習、生活等使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以致不斷地改變著自己的形象,戴著不同的“面具”,現代人漸漸失去了“面具”下的真實自我。因而,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壓抑和憂郁,這也潛在地影響了人們的健康,成為了現代人亞健康狀態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體育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是一種真實的表現,更是一種本性的還原。在休閑體育活動中,不僅僅是人的體質得以增強,最重要的是獲得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個人能與自然界親密接觸,在與他人互動交往及自由選擇的運動方式中,使個體從枯燥、機械的勞動環境中擺脫出來,從“物”的奴役下解放出來,促使隔閡和疏遠得到消除,讓被損害的人性得到宣泄和復歸,釋放理性重負下的情感,找回真正的自我。通過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人們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而調節了心理平衡,減輕了心理壓力,消除了心理憂郁,促進了心理健康。
3.4休閑體育滿足了人們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真正高層次自我實現談何容易。于是,休閑體育為人們自我實現提供了良好條件,如滑翔、攀巖、滑板、滑水、漂流、蹦極、沖浪、水上摩托等項目,人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挑戰自然、挑戰對手、挑戰自我,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人們通過獲得這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有利于增強自信心、有利于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從而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4、休閑體育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4.1休閑體育項目策劃水平較低。沒有進行項目的宣傳和促銷,休閑體育項目的吸引力和生存能力不強,休閑體育資源開發不足,休閑體育基礎設施薄弱。
4.2針對正常人群的休閑體育的研究多,針對殘疾人、智力缺陷人群和吸毒青少年的休閑體育活動研究少。科技論文,休閑體育。這些缺陷和不足正是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尤其是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休閑體育的研究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義。
4.3由于功利主義的驅使使得目前國內研究多停留在商業運作方面,業界總是以賺錢為目標,導致了我國休閑體育的畸形化發展。
4.4休閑體育的學校研究還只是停留在高校的曾面上,這和我國的教育體質有很大的關系。對休閑體育生理學研究的文章不多,導致休閑體育發展的不平衡,休閑體育畢竟不同于廣泛意義上體育的生理機能,因此從生理學的角度審視休閑體育的功能和價值是提高人們休閑體育意識,實現休閑體育價值回歸的一個重要手段。
5、結論和建議
5.1結論
休閑體育是一種積極、健康、文明、科學的休閑方式。在閑暇時間里從事體育活動,可以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滿足個體需求,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端正國民的人生態度和道德情操;充實國民文化生活,提高國民的文化水準,改善社會風氣,使國民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地升華和提高.所以,休閑體育必將成為一股潮流,使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們,都投身于這股浪潮之中。科技論文,休閑體育。科技論文,休閑體育。當前,我們要抓住《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這個契機,通過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體育對生活質量的貢獻,使人們形成在閑暇時間里參加體育活動文明高雅的新觀念,并從理論高度和操作兩個方面去研究、整理和進一步開發休閑體育內容和形式。使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消費水平、不同環境條件的人們都能科學地進行休閑體育活動,從而使休閑體育為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服務。
5.2建議
5.2.1積極開展休閑體育的學術研究。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出一批休閑體育的專家及人才,尤其是休閑體育的經營人才。
5.2.2建立和逐步完善休閑體育的消費和服務體系,通過宣傳,正確引導人們的休閑體育需要,并且建設足夠的休閑體育設施,滿足其需要。
5.2.3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戶外運動資源,但為促進社會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盡量避免休閑體育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不僅如此,休閑體育還應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做出應有的貢獻。
5.2.4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弱競技性,較強的娛樂休閑性,我國開展休閑體育運動要結合我國的傳統體育項目,它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民性格,是結合我國國情開展休閑體育項目的很好手段。
參考文獻:
[1]楊遠波,許傳寶.休閑體育在小康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J].體育文化導刊,2004(10):47-49.
[2]于光遠.論普遍有閑的社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8.
[3]許宗祥.中國小康社會休閑體育發展的構思[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5(1):1-4.
[4]盧鋒.休閑體育學[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0:136-137,156,256.
[5]李建國,呂樹庭,董新光.社會體育[M].北京:人們體育出版社.2004.10:220.
一個人總要經歷一些事情才不枉來這個世界,一個美好的生活不是總在安逸中過來的,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渾渾噩噩,也不是在世俗紛爭中迷失自我,更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而是在學習中前進,在前進的道路上找尋自我,在自我的生活中體味人生,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這樣也就不枉來這個世界了。
你總會聽見這樣的抱怨,“工作好累啊”“好無聊啊 ”“生活把我逼成這樣了”·····
是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節奏快的社會中生活的確會讓人感覺到緊、壓力····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社會是這樣,但是我們可以笑對生活、笑對人生、笑對生命。
繁忙的實習生活有時候讓我無比惆悵,但是當想到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我便心花開放了;有時候我感到煩怨,但是一聲“老師好”讓我感覺到學生需要我;有時候我感覺到前途渺茫,但是當看著一張張活潑的畫面,讓我重拾了久違的自信。。。。。。。
到學校報到的時候老校長一張慈祥的笑臉讓我打消了所有的顧忌。“數學的教學就交給你哦了,我們相信你”帶著這樣一句鼓勵我擔任起四年級2班的數學教學。“完全不對嘛!我是體育實習生怎么教起數學來了?我的實習是來當個應付人員緊缺的工具么?”這是我最初的的感嘆!
數學的教育不是我所擅長的,也不是我所喜愛的。但偏偏我變成了一個數學教師。生活跟我開了一個玩笑。。。。
起初的工作是枯燥的,為了不負學校委托,我認真的備課,總不能誤人子弟嘛!天氣是寒冷的,人是孤獨的,夜總是那么的靜。電腦面前一個惆悵的身影準備著第二天的課程,準備教學設計;安靜的辦公室卷子、作業像小山,一個忙碌的身影揮舞著手中的筆在紙上勾畫;活躍的教室里一個急躁的身影扯著疼痛的嗓子聲嘶力竭。。。。。。這就是我,總感覺被愚弄了的我。
校園里一個身影穿梭著,一個聲音高叫著,一群孩子快樂著。那個身影是我,難得的是笑聲總在那群孩子與那個我的小集體里飄出來·····一個青年人與一群中年人邊走邊討論,時不時停下來指手畫腳,口若懸河·····這個青年人也是我;講臺上口沫橫飛,講臺下聚精會神、筆墨沙沙,對答如流·····那個口沫橫飛的是我。夜晚,月明星稀,一個身影哼著小調坐在電腦前手指揮舞著,完工,帶著笑容入睡,懷著激動地心情起床,這個人是我,還是我!
一個大孩子與一群小孩歡快的做著游戲,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校園,那個大孩子是我;課余時間一個像大人一樣的青年手輕輕的摸著一個可愛的小學生的頭,指著一個本子說著什么,小孩子不時的點點頭。那個像大人一樣的,是我;一個身影手提行李佝僂著腰走走停停,一群孩子在后面高叫著呼喊著緊跟著····那個身影,是我!
同樣的一副軀殼,同樣的一個地方似乎不是同一個人但仔細看看的確是同一個人。只是他的心已經不是原來的一潭死水;他的生命煥發了朝氣;他的生活填滿了一些叫做充實的東西。
最后我發現數學的教學讓我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總是一通百通的,數學教學里的很多東西可以用在體育的教學中甚至比體育的教學更加精細,更要求嚴格。學會了怎么教數學同樣也讓我學會了怎么教體育,兩者結合起來,加上自己的感悟、總結就能讓體育的教學更加的得心應手。甚至這一通百通的定義也穿插于我們的生活中。
人生匆匆數十載有的人一生為了錢財,有的人一生為了權勢,也有人一生為了名利,為了。。。。。。。
另外,人們也為了責任與義務而活著.長大了要供養父母,對兒女也有養育的責任.有時,有的人甚至會想,那什么時候我們才會為我們自己而活啊!
其實,懂得生活的人,即使遇到困難也會懂得去享受生活,即使再多的不如意,也能夠學會苦中作樂.人的一生活的快不快樂,幸福還是不幸福,這是取決于人的生活態度的,環境總是充滿著變化,月亮總有圓與缺,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如何去面對. 生活可以說是很簡單,也可以說成是很復雜,總的說來是:平凡的生活中充滿著樂趣,充滿著不平凡.
體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并且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基礎上使認知、情感、行為等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貫徹生活化的教學原則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課堂教學本身就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這些生命活力需要老師跟同學一起去激發,而如果在體育教學中以生活為基點,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貫徹生活化的教學原則,則課堂教學中蘊含的巨大的生命活力就會被激發出來,從而給整個體育教學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1]。
一、生活化原則的內涵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為基點,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緊緊地跟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知識[2]。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中,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則需要在教學中貫徹。
(一)實踐性原則。
生活源于實踐,要想學生更好地適應生活,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踐行實踐性的原則,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理解掌握自己所學的知識,掌握學習的技巧。在課堂教學中踐行實踐性的生活教學原則,需要老師在課堂中不僅僅紙上談兵空講理論,還要給學生創造能夠進行實踐的活動,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二)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教室那個小小的空間,而應該秉著開放性的原則讓學生走向絢麗多彩的社會,讓他們在大千世界中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探索。開放性的教學原則要求老師給予學生更廣更大的活動與思考的空間,讓他們在廣闊的世界中追求問題解決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呈開放與多維的活動狀態。
(三)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教學中一個普遍的真理。而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生活化教學原則的踐行離不開對趣味性的探索。所以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用生活中具體的實例對他們進行學習興趣的激發,從而讓趣味與生活完美結合,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自覺積極性原則。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生活為基點的,在教學中更多注重實踐,而實踐需要激發學生的自覺積極性,讓他們自覺地接觸生活,以生活為指引,不斷地進行知識的汲取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二、生活化原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生活化的原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踐行生活化的教學原則是非常必要的,那么究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具體運用生活化的教學原則呢?
(一)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注意貫徹生活化的原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自覺積極的學習。當然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老師對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盡量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在課堂中,老師可以專門設置討論的環節,針對每一節課程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例如,在學習《不良嗜好》這一節課程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他們一起討論哪些行為是不良嗜好,再讓他們派一個代表將自己討論的結果公布出來,與別的組的結果進行比對。當然老師也可以專門就這個主題制訂一個教學計劃,讓學生自主地搜集資料,了解哪些行為是不良嗜好,這些不良嗜好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危害,以此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明確在生活中應該如何做。
(二)尊重學生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也要明白這一點。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對于趣味性的生活化原則的運用應該做到熟練巧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整個教學過程不那么枯燥無趣,老師可以專門針對課程設置一些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以此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開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中可以以生活中的警察為原型,設計警察抓小偷的游戲,通過這個游戲鍛煉學生的靈敏性和反應能力。在游戲中,安排兩個到三個學生為警察,其余的作為小偷,在警察快要追到小偷的時候,小偷可以兩手交叉在體前說“結冰”,這樣警察就只能束手無策,然后等到警察走遠以后,小偷的同伴過來拉那個小偷一把,則小偷就“解凍”了,而如果在警察抓住小偷之前,小偷沒來得及說“結冰”則要變成警察抓小偷。這樣的一種課堂的游戲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并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通過動手又動腦的鍛煉提高綜合素質。
(三)與社會生活結合,開闊學生的視野。
教育大師陶行知指出:生活的變化是教育的根本意義。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將學生從課堂與課本中解放出來,讓他們的學習與社會生活結合,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從而開闊視野。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時候,可以讓書本中的知識聯系社會,讓社會中的事情與書本相聯系。例如,在學習《熱身運動》這一節課程內容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些國家級的運動員所做的熱身運動,并且通過他們的講解讓學生明白熱身運動對做運動的重要性,再通過觀看一些熱身運動的實際演練的視頻讓學生學習。這樣通過讓學生整個課程的學習都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從中獲取知識,達到教學的目的。
三、結語
體育教學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的時候要將生活化的原則滲透到體育教學中。讓學生以生活為起點,在學習過程中與生活社會緊緊地結合,在提高自己創新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基礎上成長為真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并為以后的人生積蓄能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c)-0234-01
體育課外活動在我國中小學的實施還是較為普遍的,便談及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方式,則大多學校或教師并無過多干預,對其收效也并無過多期許,揪其原因還是因為體育教師及學校對體育課外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其本身具有開展形式相對自由且學生的參與度較高的特點,體育課外活動除保證了學生充足的運動時間外還有著鞏固課堂知識、培養學生興趣、釋放繁重的學習壓力的功能,因此,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課外活動時間,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且可有效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為今后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并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1 我國當前體育課外活動的開展現狀
1.1 當前體育課外活動在我國的開展較為普遍
通過與其他學校體育教師的溝通和交流可以得知課外活動在我國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開展情況還是較為普遍的,基本都可以保證正常的體育課外活動與大課間活動時間,但基本都無教師的過多干預,自由活動的形式比較常見。
1.2 當前課外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參與興趣不高
通過對本地多所學校課外活動的研究不難發現,其開展方式多以自由活動為主,顯少有學校會對課外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同時課外活動內容受學校場地以及體育設施限制大多以籃球或足球項目等方式展開,喜愛同一項運動的同學畢竟只是少數,且這些球類運動場地對所能容納的學生人數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導致大部分學生無法參與其中,當然,大部分的女生對這類運動本身也并無興趣。
1.3 課外活動目的性不強
由于體育課外活動缺少教師的干預和指導,其整體感覺較為散漫,且因對課外活動缺乏系統的規劃和運動項目的合理安排,其多元化功能如鞏固課堂知識、緩解繁重的學習壓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體質等往往都被忽略,課外活動有效性不強。
2 體育課外活動的順利實施對高中生的影響
2.1 有利于增強學生體質
由于當前大部分高中生都來自于獨生子女家庭,其在家庭生活中處處受到家長的照顧,無太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走進生活,電腦及手機游戲逐漸取代了本就不多的活動時間,因此,近幾年我國中學生的體質水平逐年下降。同時,體育課因所占升學比例不大導致其長期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無法得到其應有的重視,目前我國中小學在體育課程時間安排上僅兩到三個課時,想要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通過對課外活動時間及項目的合理利用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標,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2.2 通過對課外活動項目的合理安排鞏固課堂知識
當前我國高中體育課程安排一周僅有兩到三個課時,而通過如此有限的時間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培養其綜合素質與能力并可以順利的通過升學考試是非常困難的,此時教師通過對課外活動時間的充分合理利用以及運動項目的合理安排即可輕松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如體育課是進行的短跑教學,在課外活動時間則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循環淘寶接力賽,即將學生分組進行接力比賽,跑完一百米可以拿到一項獎勵,獎勵可以設定為加分或是其他趣味元素,如此一來,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又可輕松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
2.3 豐富課外活動項目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學生由于成長環境以及自身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同時,學生因長期處于升學考試的壓力下,對教學活動基本都有著一定的抵觸心理,而體育課外活動時間是學校教育體系中難得的較為自由的時間,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喜愛,因此,體育教師可在課外活動中多融入一些趣味性強、符合不同身體狀況學生特點及需求的運動項目,盡量使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課外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后體育教學活動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2.4 課外活動的順利實施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素質教育在我國實施以來,體育教學目標從應對升學考試逐漸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過渡,而通過對課外活動項目的合理安排完全可以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的目的。
第一,通過體育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而因近年來青少年學生的整體體質水平卻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程逐年下降趨勢,因此,素質教育要求,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體育教師在課外活動項目安排上可以多融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外活動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基本運動技能的傳授,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其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使之更好的面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可通過體育課外活動對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技能”,這種能力的強弱并非完全取決于先天因素,通過后天有針對性的培養是完全可以擁有這種能力的,而從課外活動的項目選擇、組織策劃到順利實施,其實就是一個人際交往的過程,教師可設定一個大的課外活動方向,將細節全部交由學生自己來處理,更多的給予學生與他人溝通的機會,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密切注意學生的言行舉止,在發現學生有不當言行時教師要及時正確的對其進行引導,使其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與他人相處,這對其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他們的身上可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過度自我、抗壓能力不強等,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將來在社會上的發展,而社會這個既定的大環境不會因為要適應某個人而有所改變,因此,只有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即社會適應能力才能擁有更好的發展,而這些特質都可以通過對課外活動時間以及內容的合理一一實現,而這個過程則還需要體育教師不斷進行更多的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翁麗菊.課外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7):218.
[2] 姜晨.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外活動俱樂部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09(5):88-89,95.
在現實生活中,好的品德處處體現出價值,會令家庭和睦、鄰里互敬、朋友幫扶、同事友愛……可以說,優良品德,是一個人的修養,表現出了無窮魅力。表現在小事及細節方面,體現出謙讓、關愛、誠實、勤勞等品質。既然品德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讓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門都能體現好素質呢?我覺得這與《品德與社會》課怎么上有著重要關系。
《品德與生活 》這門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課應該生活化。也就是說兒童品德的形成應該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對生活的認識、對生活的感悟。只有來自于孩子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不是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正如曾經有人說過的“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才會明白。”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貼近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學后還能將升華后的行為回歸到生活中去。
一、 立足生活需要,確定教學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標指出:“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標也指出:“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的密切聯系。”所以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把握教材的觀點,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起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動態生成教學目標。要確立情感目標、行為與習慣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也就說教學最終目標是要指導兒童的實際生活,解決兒童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導向和歸宿,教學要回歸兒童生活,必然要求不僅根據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據兒童的實際生活狀況、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來確定具體教學目標。
比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平安回家》一課時,考慮到我所在的學校地處郊區,學校里也基本上都是當地的農村孩子和外來務工子女。和城里孩子相比,他們對城市交通法規缺少了解,在實際的生活中接觸交通標志的機會也相對較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樣很容易發生危險。雖然學校、老師也經常就此問題進行教育,但對于接觸不到這些知識的孩子來說則收獲甚微。借助這節課,我想從細微之處入手,讓學生學會常見的交通標志,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指導他們認識常見的交通手勢,學會遵守交通規則。所以這堂課的目標不僅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補充更多學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識,更要面向學生的未來生活,讓他們在頭腦中時常緊繃“安全”這根弦,為今后的生活做好鋪墊。努力讓行為規范從生活中來,在經過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 選取素材要源于生活。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應讓學生從各種活動中、從生活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獲得直接經驗,主動進行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說教,或單純地從書本上進行學習。現在的新課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圖片等課程資源,但不管怎么說展現在學生面前的還是一些無聲無息的材料,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還是喜歡使圖中人物、文中的內容變得有血有肉。就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探尋學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點,設計成類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劇);把一些小故事拍成錄像;一些學生一時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做成flas等,供學生探討、解決,以實現激活學生生活、保證活動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社會性品質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使學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體驗、感悟、成長。
比如在《平安回家》這課中,我特意選取了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故事。比如《籃球女孩》,通過聽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女孩為什么會失去雙腿?失去雙腿又意味著什么,她此后的生活將面臨著什么等等,進一步認識到車禍帶給個人、家庭的傷害,懂得道路交通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安全和幸福。只有遵守交通規則,我們才能高高興興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三、品社課堂活動要生活化。
《品德與生活》課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問題,適宜開展活動學習。教學,須讓學生用心去經歷、用心去體驗,從而真正豐富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敏感起來,細膩起來。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品德與生活》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平安回家》中,我采用視頻的方法帶領學生認識藏有交通標志的漫畫,仔細觀察交通圖標,聯系交通路線說說自己的發現,將認識交通標志與實際交通狀況聯系在一起進行學習、指引,學生很快明白了這些交通標志的實際含義和應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05-0090-02
\[作者簡介\]薛偉(1977―),男,江蘇如皋人,本科,江蘇省如皋市九華初中教師,中學一級。
初中體育教學中常常會有學生對體育課感興趣而對體育本身不感興趣的情形,怎樣才能真正激活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呢?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
一、體育教學設計中重視學生的興趣激活設計
體育教學設計是實施體育教學的藍圖,是教學實踐的先行組織者,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實際教學中,這個環節恰恰最容易被忽視,因為體育教學設計在很多體育教師看來是多余的,這顯然不利于激活學生對體育的興趣,也不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教師需要改變教學觀念,將興趣這一類非智力因素真正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點。當前對初中體育教學的評價主要集中于體能素質與技能考查上,不同級別的教育行政部門都出臺了體能測試與中考體育項目考核的相關辦法。這種測試更多的是一種體育教學結果的檢測,而教學過程要落到實處,離不開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其中興趣是第一要素。筆者以為,教學設計中對興趣的激活應當滲透到每一個細節當中。以起跑教學為例,教師需要認真考慮以下這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關注學生對跑尤其是起跑的認識。根據筆者的經驗,很多學生對跑的訓練認識是不到位的,且不說生活中常常有跑的情形,就說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就經常有跑的訓練,于是學生常常認為這是一個沒有技術含量的學習內容,因而在思想上不夠重視。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結合興趣激活來做好教學設計。有效的做法是通過數據來說明起跑技術的重要性,即通過數據對比,讓學生感悟良好的起跑技術對跑的成績是有影響的。之所以選擇這一思路,是考慮到初中學生的學習已經進入邏輯推理與判斷的階段,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更加容易讓他們形成對體育學習內容的理性認識,而這種認識正是興趣的重要來源。
第二,教師要設計好教學內容的每一個細節。起跑是一個需要重復的教學內容,起跑不是學生一下子就能理解并學會的,而一旦陷入機械的重復,學生又會失掉興趣。那么,怎樣避免這種重復性呢?關鍵是結合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的表現,讓那些對動作要領掌握得好的學生作示范,讓動作要領掌握不到位的學生觀察、模仿。這樣既發揮了學優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幫其樹立自信,而這些措施正是興趣激活的重要保證。
第三,教師要預先設計好本課教學反思的著力點。這里首先強調的是教學設計之時就要確定好教學反思的重點內容。
二、體育教學實踐,將興趣激活作為判斷依據
有了良好的教學設計,興趣激活就成功了一半。下一步的工作重點當然就是教學實踐了。這里仍然以起跑的教學為例,談談興趣激活的實現途徑。
上面提到通過數據比較來激發學生對起跑技術的理性認識,筆者的做法是教師自己示范或者事先選擇1~3名體育素養較好的學生示范,具體的比較過程就是不采用起跑技術,只采用生活中跑的方法進行五十米跑的數據測試,然后再記錄輔以起跑技術支持的五十米跑的成績。通過多人多組數據的對比,學生會發現采用了起跑技術的人或組成
績更好,在數據對比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實際上就是用事實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同時又借助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起跑技術的理論不要過于復雜,只要從采用技術與否的對比上進行解釋即能讓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科學的認識。
然后在面向全體學生的訓練中,必然會出現學習結果有好有差的情況,這個時候讓部分學生示范,則能深化示范學生的認識,促進其他學生進一步理解起跑技術的作用。以蹲踞式起跑技術的學習為例,示范者往往會認真分析如何結合自身的身體特點去調整起跑角度等。而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必然會看到他們調整的過程,于是就會猜想這樣做的必要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動作要領掌握不到位的表現,然后親身示范(實際上也是一種比較過程),這樣就從引領與促進兩個方面做好教學工作。教學經驗表明,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實際上這就是學生深層次興趣被激活的表現。
三、體育教學反思,將興趣激活作為研究重點
在激活體育學習興趣的研究中,筆者發現教學實踐之后進行反思是一件極其重要且系統性非常強的事情。在筆者看來,教學反思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就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進行反思,這樣可以發現學生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也可以有效地尋找克服這些不足的方法,這顯然是有益的。但僅僅這些還不夠,教師還要向第二個層次努力。第二個層次是指一種系統性的、基于興趣激活的反思。因為讓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是體育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內容,這種系統性的反思重在結合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判斷、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反思的過程中運用興趣激活方面的教學理論。這樣的反思能夠從設計的角度入手,因而具有前后的一致性,效果往往更為明顯,其反思的重點也就不只是學生的學習,也有自身的教學。
何謂運動損傷?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統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與一般的工傷或日常生活中的損傷有所不同它的發生與運動項目,運動訓練、安排,運動員訓練水平、運動環境,運動者的自身條件以及技術動作有密切的關系。
運動損傷對運動員所造成的影響是嚴重的,不僅影響正常的訓練、比賽,妨礙運動成績提高,減少運動壽命,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殘廢,甚至喪失生命。對體育健身參加者來說,也將影響其健康、學習和工作,也對體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妨礙體育健身的正常開展。
隨著五天工作制的實行。體育活動是中職學生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娛樂身心的主要內容。但是,在余暇體育活動中的損傷,是學生碰到的又一實際問題,學生在運動中受了傷,不僅損害學生健康,挫傷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而且影響學生正常的生活、學習。因此,為了維護學生身體健康,保證余暇體育活動在中職學校順利開展,本文對福建鐵路機電學校部分中職學生運動損傷的特點與發生的原因進行了調查研究。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福建鐵路機電學校2006級機械、機電、電子專業的部分在校生。調查時間: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
1.2研究方法
1.2.1訪談法
通過在體育課間休息、運動隊訓練時與學生進行交談,了解運動損傷的部位、性質、原因以及專項特點。
1.2.2問卷調查法
發放問卷調查表200份,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數理統計分析法
匯總各項調查情況,200名學生中發生過運動損傷的人數為191人,其中以足球項目受傷人數最多,共有43人,占受傷人數的22.5%;其次是籃球受傷人數為37人,占受傷人數的19.4%;排球受傷人數為30人,占受傷人數的15.7%。
2 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191名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受傷的調查可以發現,對抗性越強的項目,損傷的人數越多,主要集中在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損傷人數共有110人,占總人數的57.6%。損傷的部位主要以軟組織損傷為主,損傷的性質主要以軟組織拉傷、挫傷及皮膚的擦裂傷最多。
2.1中職學生運動損傷的專項特點分析
為了總結分析運動損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根據調查,從表1看,對抗性越強的項目,損傷的人數越多,這跟項目的運動特點有很大的關系。如足球項目,學生需要進行身體的合理沖撞、技術上的需要對抗,造成的損傷也就較多;而籃球項目對抗性強、娛樂性強,參加人數較多,加上場上變化快、身體接觸較多、空中動作與落地較頻繁,造成損傷也就多;如排球項目,損傷人數30人,占總人數15.7%;競技性較強的田徑項目,由于參加人數相對較少,而且受場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損傷人數也較少,個人項目如乒乓球、健身、羽毛球等,雖然娛樂性較強,學生也很喜歡,參加人數也較多,但沒有身體的直接對抗,且運動量容易控制,損傷幾乎沒有。
2.2中職學生運動損傷的部位與性質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按運動損傷的部位分析。其中以踝關節損傷人數最多;膝關節損傷人數次之;指關節損傷人數位列第三。在損傷者中,下肢與上肢發生率相比有顯著性差異。這是由于下肢特別是踝關節擔負著全身重量,同時踝關節的關節囊前后松馳。這時維持關節穩定的機能也相對減弱。兩側副韌帶牽拉過緊,當是受到內翻或外翻強大暴力時,即會發生損傷。
由表3可看出,按運動損傷性質分類,所有的運動項目。特別是三大球,以軟組織的拉傷、挫傷發生率最高,皮膚擦傷、裂傷發生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3中職學生體育活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分析
由表4可知,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因學生技術動作不正確;其次是學生準備活動不充分、不遵守運動規則、場地設備不好、思想上不夠重視、注意力不集中、運動參加者身體狀況不良和其他因素等。
從調查中發現,損傷中因技術動作小正確,造成的運動損傷占第一位,這是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在學習一些新難度的動作技術或是體育鍛煉時間不長的學生,他們在對動作技術掌握不熟練的情況下往往急于求成,違反了身體結構的功能特點和運動時的力學原理,這樣就容易發生損傷。為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重視基本技術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規范、正確的專項技術。
場地設備不良引起的傷害事故。在調查中,運動場地不平整而導致的損傷17例,占損傷的25%。運動場地不平坦、場地布局不合理、設備器材不良、學生不穿運動服、運動鞋或穿皮鞋、塑料底鞋等也是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
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良時進行體育活動引起的傷害事故。因學校場地少(特別是三大球,而參加人又多,學生往往利用課后、飯后、中午午休時間占領場地進行體育活動。由于當睡眠不足、休息不好、身體疲勞或受傷初愈時身體功能處于不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劇烈運動或比賽。其力量、動作的協調準確性都會下降,這時如果再不注意生理衛生,就易導致運動損傷。
準備活動不足或沒有進行準備活動,由于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機能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微循環狀態不良,肌肉伸縮能力、彈性以及關節靈活性均較差,動作不協調,這樣就容易損傷,尤其是冬季與夏初季節,肌肉活動能力降低。關節活動能力下降造成損傷。
3 結論
3.1各種損傷中,以軟組織拉傷、挫傷發生率最高,皮膚擦裂傷次之。
3.2損傷發生在學生體育活動中,其中無教師組織的體育活動,特別是學生自發組織的三大球最易發生傷害事故。
3.3因技術動作不正確、場地和設備不良、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沒有進行準備活動等而造成的損傷,占據了很大比例。
3.4因人體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點和某些項目或動作技術對人體的特殊要求而造成的損傷,也占據了一席之地。
總之,因部分中專生對運動損傷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對運動規則與動作技術要領掌握不當、運動負荷過大及運動組織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導致中專生運動損傷的發生率較高。運動損傷不僅影響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率和體育鍛煉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甚至危及學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學校和教師應從加強安全防護意識、傳授預防創傷技能和強化體育活動組織等方面來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4 建議
4.1加強監督教育。學校體育教學部門和醫務部門,應加強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醫務監督方面知識的教育,教會學生進行自我保護、自我監督的方法,隨時注意身體功能狀況的變
化,及時向教師反映情況,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并將這些內容納入理論教材。同時還須加強安全防護意識教育。在平時體育教學中,通過“健康專題講座”等途徑對學生開展“健康第一,安全至上”方面的教育,提高體育鍛煉的理性認識,樹立安全防護意識,養成良好的體育衛生習慣。
4.2注重講授運動規則和技術要領,體育教師在三大球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掌握規范的專項技術,切實了解并掌握運動規則、技術要領。教師應加強體育項目技術動作要領和規則的講授,特別是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等,提高學生對規則的認識,減少在體育活動中因不了解動作的要求和規則致使技術不規范,造成不必要的身體碰撞和出現不合理的動作,引起運動損傷的發生。還應及時傳授運動損傷的防護技能,針對學生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部位和種類,開展一些防護知識講座。例如:為了預防“運動性腹痛”的發生,學生應懂得在飯后或空腹時不能從事劇烈運動和運動前不能吃冷飲等衛生知識,還要掌握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運動中維持良好的呼吸頻率、出汗后及時補充鹽分和運動后做好整理活動等技能等。
4.3定期檢查場地和設備情況,應定期組織檢查、檢修場地、器材、設備安全程度,不斷完善運動場地建設,更新運動器材、合理安排器材與場地的使用等措施,教育學生不穿皮鞋或塑料底鞋參加體育運動。
4.4教會學生應對損傷的方法,教會學生處理急性軟組織損傷的方法,因為其手法簡單,療程短,恢復快,可減少學生的痛苦和預防并發癥。
4.5加強學生的全面訓練,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訓練和基本技術的訓練,以提高機體對運動的適應能力。對不同的運動項目要注意加強易傷及相對薄弱部位的訓練,注意加強改善肌肉結構,增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素質練習,提高抗運動損傷的能力。
4.6教會學生如何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要根據訓練項目和比賽內容而定,既有一般性準備活動又要有專項性準備活動,對運動中負擔較大和易傷的部位,要特別注意做好準備活動,適當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練習。對已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準備活動結束距正式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以1―4分鐘為宜。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167-01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然而,當今中小學體育教學卻因為把學生固定在純粹的“學科體育世界”里,使學生越學越沒有了靈氣和活力,必須將它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讓學生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下健康成長。
1 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含義
所謂體育教學生活化就是指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我們的體育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活動,自主進行體育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各種身體練習,并在學習中愉悅身心,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生活化的體育課堂中真正得到實現,并實現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逐步養成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2 體育教學生活化的優勢
2.1體育教學生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過“學習是獲取人類知識、經驗、文化的手段,一個人從出生到生命終結須臾也離不開學習。如果在學生走出課堂,離開學校時,變的討厭教育、厭惡學習的話,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失敗了。”體育教學生活化,可以把學習內容轉化成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使他們在實際的“生活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學習,不僅達到健身和健心的目的,更明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游戲“接力跑”時,把毽子當作農民伯伯用的秧苗,并把游戲過程設計成“插秧”、“澆水”、“施肥”和“收割”等系列情景,學生一下子感覺到有趣、親切,興趣高漲。
2.2體育教學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
體育教學生活化教學深化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思想。體育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動腦,還要讓學生學會用手。通過引導學生感知、感悟生活,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生活化教育成為提高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好途徑。例如:水平一“立定跳遠”教學中,通過泡沫板的自主跳躍、泡沫板的合作跳遠、泡沫板的創新跳,讓學生在在想像和模仿,自主和合作、探究和創新中學習、發展立定跳遠動作。可謂一舉多得。
2.3體育教學生活化,可以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
陶行知先生說:“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學校體育改革要讓學生明白鍛煉并非只要在學校,或者在專門的鍛煉場所;也非必須要用專門的體育器材,任何時候、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鍛煉的場所和器材。通過課外體育活動的生活化,引導學生在課余,甚至今后在工作之余,可以和家人、同事、朋友等開展各種有益的健身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體育意識和終身鍛煉的良好習慣。
3 實現體育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3.1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陶行知生活教育主要理論之一是大眾教育,即生活的教育。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普及化”,“大眾化”的特點出發,尋找到生活元素,整合方法,教給學生。
例如:在“魚躍前滾翻”的教學中,我們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動作,而是要求他們懂得如何進行練習,以后在遇見危險時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為此,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要著重教給學生練習的方法和平時生活中能夠用到的知識。
3.2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所有的教學內容須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思想與陶行知先生強調的“課程要有系統,但也要有彈性,要在課程上爭取時間的解放”這一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教學內容整合到學生生活世界里并加以組織、完善,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具現實感、理想性。
例如:教師根據水平四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紙球”做教具,用“環保小衛士”激發學生去參與練習,聯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創造練習環境,自己設計有趣的練習方法來調動學習快速跑技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教學內容中,讓小學生體驗到愛護衛生和環境保護的真正涵義,感悟和追求可能生活――爭當“環保小衛士”,來賦予教學內容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
3.3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是在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肯全力用腦去做事情。”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場景,引導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鍛煉,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例如:在進行投擲教學時,設計成“飛向藍天”、“歡慶勝利”等情景;在教學“搬運接力”等內容時可以設計成“搶運西瓜”、“歡慶豐收”等場景;在教學“跨越式跳高”等內容時可以設計成“跨越小水溝”,“我是跳躍能手”等場景。此外,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聲、色、光效果,把生活情景再現到體育教學中,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他們主動去用自已的身體體驗,用心靈感悟。
3.4開發“生活化”的場地器材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體育生活化提倡讓讓學生收集各種生活中的遺棄物和廢料,用來進行學習和鍛煉,既可培養學生的環保和節約意識,又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尋找到各種不同的器械進行自我鍛煉。
例如:一張舊報紙,可以折成飛機進行游戲,可以團成紙球打雪仗,可以卷起來當“體操棒”使用,也可以當搶座位的“座位”使用,還可以用來進行頂風跑的練習,以發展學生的奔跑速度。教學中讓學生去收集、開發的生活器材,不僅可以發揮這類器材的潛在功能,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極大激發學生學習、創造的興趣和熱情,對于學生良好鍛煉意識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讓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能夠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我們的課堂都能夠追求一份詩意,讓我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體育的快樂!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旗幟下,讓我們與新課改同行,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 Chinese activity
――Talking about the new incising point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hen Luyang
【Abstract】The new course standard has been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in the high school’s Chinese education, but affected by the vocational school’s education and students’ source, Chinese class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is not given attention. But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need to improve their Chinese accomplishment because of their pressure in obtaining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idea on the basis of students,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must seek the new incising point. Combining the character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idea of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the author has made a talk on the way for improving students’ Chinese accomplishment in Chinese activity.
【Keywords】New course standard Establishment ism Chinese activity Chinese accomplishment
引言:社會在不斷發展,中學語文教育已經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進行著一系列的改革。而當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基礎課教育仍然沿用傳統的單向灌輸式的方法教學,語文課自然也不例外,這是不利于中職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在就業的壓力面前,中職生的語文素養更顯得重要,本文試探討在語文活動中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
1.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1.1 中等職業教育語文不被重視。中職生無高考壓力,中等職業學校教學以職業技能教育為重點,語文教學無技能證,所以處在可有可無的境地,課時也越來越少,語文學習存在誤區,學生普遍有學習語文無用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使用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會使語學教育走入死胡同:教師厭教,學生厭學。
1.2 學生兩極分化情況嚴重。近年中職的招生是在高中招生后學生自主選擇的,“相當比例的職業學校學生入學時即在學習發展上是處于弱勢。”[1]學生素質普遍較差,不少學生是來混個文憑的。也有部分學生到職業學校是為了一技之長,本身文化基礎較好。學生兩極分化的嚴重情況就使中職的語文教學陷入這樣一種困境:教師難教,學生無法學。
1.3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就業的需要和語文素養缺失的矛盾。中等職業學校為了提高就業率,增加招生量,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辦學形式,如半工半讀式、校企合作式、兩年理論教學一年下廠實習式等,有些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個學期,就得下到工廠或企業中實習,而工廠或企業對這些學生的評價都大同小異:學生們的字寫得太差了,錯別字太多了,對人沒有禮貌,不會說話……這些都是學生們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能力不足的表現,總的來說就是語文素養的缺失,如此下去,學生的終身發展必然受到限制。中職語文教學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課時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對策。
2.1 借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當前我們國家提倡以人為本,對學校而言,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本。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面臨著就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他們的終身發展將產生巨大的積極的影響。新課程目標提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巢宗祺先生解釋道:“《語文標準》所提的‘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2]可見語文素養的內容非常豐富,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
理念中提出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提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提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時指出“語文教學要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充分利用各種語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拓展視野、重視積累,提高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學習語文。”[3]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語文的實踐應該指學生主動參加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實踐活動,從而生成知識體系,這樣自然就“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而語文課作為“母語教學”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動手操作機會多,老師應抓住這個切入點,在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2 建構中職生的語文素養的新的生長點。按照建構主義理論,教學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者,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4]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不被重視,但學生身心發展又是最為活躍同時又最為表露的,處在成熟與半成熟時期,活動能力強,所以可嘗試在活動中尋找語文學習新的生長點,尋找中職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語文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3.具體做法:精心設計語文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中職語文教育無高中語文高考活動指揮棒的束縛,教學更能放開手腳進行大膽嘗試。而語文活動則是一種較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教師完全可以拋開傳統課堂的約束,在精心組織的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1 重新整合教材,靈活設計單元語文活動。語文教材是展示性的、分單元進行的,中職國家教委八五規劃(提高版)教材一二冊都有詩歌散文教學的篇目,按部就班教學學生會感乏味。為了幫助中職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建構、學習,使用教材引導學生認知發展、生活學習、人格建構的材料,可以設計語文單元活動,把課文的閱讀、學生的寫作、朗讀、口語交際活動全部設計在內,使學生從這種設計中自動積累知識體系。如可以設計“詩文朗誦會”語文學習單元。
在語文活動單元設計中,學生的鑒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都有了訓練的機會,他們在親身體會中無形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
又如學習求職書信活動單元,則把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合作學習引入課堂,學生的閱讀、口語交際、寫作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學生的語文素養無形中提高了。
學生在各個單元中逐步掌握了語文運用的規律,體現了新課標中“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的要求。遇到需要講解知識時,再在活動開展前簡要介紹,在活動中加以深化。
3.2 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閱覽室、公園、新華書店、商店、超市等課外學習資源,把語文學習拓展到社會這個大課堂。新課程目標中指出:“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就要求我們要把握語文學習的機會意識和資源意識,把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生命體驗和精神成長聯系起來,如學習老舍的《怎樣學習語言》時,可設計“漫游語文世界”活動,要求學生上街頭抄錄店堂匾額,進巷尾聽百姓言談,搜口頭流傳的新鮮用語,上網抄網絡語言,上圖書館找相關資料,抄對聯、俗語,糾正錯別字,寫成“我在生活中學語文”的作文,然后分組把準備好的資料裝訂成集,課堂上發言交流。活動中,學生結合實踐,閱讀、搜集信息、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機會得以體驗,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3.3 通過承辦學校大型活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筆者接觸的多間職業學校都發現,每間學校都定期開展體育節、技能節、文化節等活動。豐富的課余文化生活,為開設活動課提供了極其有利的課程資源。筆者所在的學校一個學期全校性的學生活動就多達二十個,其中和語文關系密切的活動就有演講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作文大賽、普通話比賽、手抄報大賽、黑板報大賽、網絡通訊稿大賽等。語文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承辦學校大型活動,如普通話大賽、主持人大賽、形象大賽,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語文綜合技能,其中有主持人語言的運用,各種應用文如廣播稿、通知、邀請函、啟示、海報的寫作,處理好各種關系的口語運用等,充分利用這些語文學習機會來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學生在這些需要合作完成又能表現自己的活動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強化,語文素養得到了提高。
結束語:總之,結合中職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可以拋開課堂本位、課本本位和知識本位,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自省、自悟、自得語文運用的規律,真正在“語文實踐中學會語文”,從而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
注釋
1 陳丹輝主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成果《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特點研究》.氣象出版社,2006.6:9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語文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3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試行)》.2000
4 歐陽芬編著.《多元智能與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6:93
參考文獻
1 陳建偉主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暨南大學出版社,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