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2: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體育教育的功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前言:
體育的產生與發展離不開人類文化,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體育活動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集合體,這些集合體實質上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從這一層面來看,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因此,體育對學生的教育是多功能性。
一、體育對學生文化性教育的培養
體育教育應通過文化積淀、傳遞、創造的不斷循環,使其由工具化向文化化轉化。體育課程文化是一種較強的價值涉入文化,而知識、經驗、技術本身卻不能賦予體育課程文化充分的教育性價值。
1 、體育課程傳承文化是一項根本性的任務,但卻不是唯一的使命,更不是什么法定的條例。體育課程傳承文化的目的是為了不讓體育教師永遠循蹈過去或現代的文化節律,而是通過了解文化,去開創新的體育課程。
2 、從體育課程結構去看當前的體育文化研究。對體育課程的研究更需要的是立體性的縱向拓展,是深層的文化闡釋和學理性描述。這樣的工作不可能只靠量的擴大就能完成,而應從課程結構的平衡入手,通過課程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來激活其良性循環的機能,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體育課程文化缺失的這一難題。
3 、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素養,沒有人文,就沒有做好體育教師的基礎。人文所追求的目標或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個人與社會需要的終極關懷,是求善、求美和關注情感體驗。體育教師的行為越符合社會、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沒有足夠的人文素養的體育教師不可能樹立對國家、對民族的高度責任感,也不可能有活躍與完善的思維能力,更不可能真正理解體育教育的價值,以及正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于社會與人民。
4、體育課程具有文化的先進性,判別體育課程文化是否先進,首先應堅持歷史的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價。從體育課程文化與相適應的經濟政治制度的性質,來評判體育課程文化是什么歷史階段上的什么性質的文化,看這種文化是否具有現代性,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其次應堅持科學的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判,看體育課程文化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人類對生命與健康規律的認識。再次應堅持價值尺度對體育課程文化進行評判,就是要看體育課程文化對增強人民體質健康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它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二、體育對學生生理和心理教育的培養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中要注意男女性的差異教學,關注個性差異和不同需求。同一體育項目,男生與女生在要求上應有不同要求,就是同性別,由于生理的差異,也有其不同需求的差異,就是同一體育項目,同一性別都有不同要求。例如籃球項目男女生都喜歡,但由于高矮、體型的胖瘦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生理的差異性教學。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理需要去渴求自己喜歡而受益的體育項目,要一律苛求。體育課注重培養學生心理和膽量。田徑項目在教學時,由于心理素質不同所達到的教學成績所不同,同一個距離,男女生很大差異,女生中心理素質、膽量等都直接影響教學成績,跳高哪怕高一公分,往往許多女生提高了一點就怯場了,望而止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他們進行心理素質方面的訓練與培養。
三、體育對學生審美教育的培養
文明的社會、文明的生活,使人們更懂得美的價值、體育是美的外延,美的享受以及美的自我塑造。正如體育中健美操則具有藝術性的項目,長期從事該項運動可以增強韻律感、節奏感,提高音樂素養,從而提高認識美、鑒賞美、表現美直至創造美的能力。它符合大學生“求動、求美”的心理,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長期進行健美操鍛煉能增進健康,改善體形體態,調節心理活動,陶冶美好情操,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它對塑造我國的人體美形象,改善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深遠的意義。
四、體育對學生趣味性和娛樂性教肓的培養
運用體育游戲和諧體育教學內涵。體育游戲是一項綜合性的、集體性的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和訓練的重要內容,故不容忽視。
首先,體育游戲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娛樂性,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可大大激發學生愛好體育的興趣。因而,受到學生的喜愛和歡迎。在體育活動中,由于體育活動的獨特性,使得學校對體育課的安排有其特殊性,大多數時間是安排在上午第三、四節和下午,而這些時間又正是學生精神狀態欠佳的時候,再加上在體育課中,學生對某些項目和動作多次重復感到枯燥和單調,這就給課堂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穿插一些體育游戲,來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興奮性,這樣,將會收到一定的效果。
例如:我們在接力跑教學中,在學生對接力跑中的各種技術基本掌握的情況下,要提高他們的運動成績,就不得不重復練習。對于這種反復練習,在一般情況,我們都是采取一個接一個反復跑,這樣,時間一久,循環往復,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和積極性,如果我變換一下訓練方式,采用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分成組,兩個或三個手挽手一起跑或者兩個人用三條腿跑,且組與組之間分出勝負,實行懲罰,這樣做起來,就使得學生覺得有一種新鮮感,覺得更有趣味,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了運動成績。
其次,相應的體育游戲,同樣可以達到鍛煉素質的目的。例如,在一節課,如果我們要訓練學生的手臂力量素質,在一般情況,有做俯臥撐這樣一個環節。如果一節課單純做俯臥撐,連做幾組,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就將單純的俯臥撐改為游戲—推小車。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成橫隊站在相距十米的起點線后,前后兩人為一組,前排學生俯臥撐分腿做“推車人”,發令后,各組“小車”到終點線后推車人和小車互相交換返回起點,最后以小隊到達的先后順序排列名次,通過幾組來回循環訓練,既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又達到了鍛煉他們手臂力量素質和腰腹力量素質。
總之,體育培養學生強健體魄的同時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體育教育中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盡可能地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來激發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以適應多元化社會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健康水平。
一、高校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意義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類自國家起源以來,有國就有防,無防國不立,國防是人類社會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它關系到國家與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榮辱興衰。高校國防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防教育在整個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中,屬于基本素質教育的范疇,不僅具有“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功能,而且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但要有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本領,而且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強烈的國防安全意識,而這種精神和意識的培養,既是國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國家賦予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務。
二、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體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肌肉活動,它已經成了既是體育又是文化,既是鍛煉又是娛樂,既是運動又是教育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體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創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財富,包括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及規范體育活動的各種思想、物質、倫理道德、審美觀念,還包括為達成目標的各種改革舉措以及相應的成果。”
高等學校不僅是一個教育環境,而且是一個文化環境。大學校園文化活動中,體育文化活動表現得最為突出和明顯,它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養、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體育文化是指一所大學在體育活動方面養成的帶有普遍性、相對穩定的一種集體體育文化活動,是一種洋溢著濃郁體育特色氣息的氛圍和環境,它以整個校園為空間,以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為主體,以運動為手段,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是獨具特色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倡導積極、健康的文明行為,激發大學生拼搏進取、努力向上的競爭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反映校園精神和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高校體育文化的國防教育功能
1、高校體育文化塑造大學生的優良品質
國防教育堅持全民參與,提高全民的優良品質應該放在首位。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果敢和百折不撓的意志與精神。這些品質對于國防教育來說,尤為重要。體育鍛煉是人們征服自然,戰勝和超越自我的過程,通過對軀體的摔打,意志得以磨練,精神得以凈化,境界得以升華。這對其適應未來可能出現的艱苦的戰斗環境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軍事訓練有句俗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戰爭是對人的體力、智力、意志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驗,體育鍛煉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在信息化條件下,軍人的大無畏精神仍然是打擊一切外敵的首要條件。
2、高校體育文化促進大學生國防意識提高
國防意識是一種自覺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群體意識,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體現。全民國防意識的增強是建設強大國防必不可少的一環。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它有賴于群體的共建,同時又反饋作用于每個個體,使個體把這種集體的行為風尚內化為自我要求。在學校體育活動中,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鍛煉,以及參加小型體育比賽等,學生的體育行為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自己所在班級、寢室、自由組合運動隊的得失和榮譽,因此,校園體育文化可以教育、感染、培養學生愛集體、關心集體、服從集體、維護集體的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這種群體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會潛移默化地升華為國家利益觀和民族精神,對大學生國防意識的增強具有顯著作用。
3、高校體育文化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無防不穩,民無防不安。國防后備力量直接關系到國防的強大和國家的安全。在現代化戰爭中,后備力量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的戰略作用。高校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人朝氣蓬勃,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青年人都是自然的接班人。為了強化大學生在國防后備力量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短暫的軍事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大學生在校園文化氛圍中接受長期的國防意識、國防觀念教育。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的部分,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最積極主動的。多次指示:“戰士的身體要很好,體力要好”,作為強大國防后備力量的當代大學生,其身體素質對于國防建設致關重要,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鞏固和加強軍事技能訓練對大學生的體質鍛煉,促進大學生體質進一步增強,而且能夠長期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愛國奉獻、勇于犧牲,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高校實行選項體育課制度后增設的一些新興國防體育項目還能夠培養現代戰爭中的實用軍事技術。在歐洲的瑞典,由于國家實施了完善的國防體育活動,使得瑞典國民在軍事體育方面訓練有素。通過普及國防體育教育,瑞典國民的軍事素養長期穩居歐洲之首,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后備役人才。國防體育的廣泛開展,不僅可以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振興科技,而且能為國家培養大量現代化國防后備力量和軍事技術人員。因此,發展高校體育文化能夠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文化具有教育、凝聚、規范、激勵等功能,可以在更大的領域里為國防教育提供觀念、價值、精神表現的形式與載體。以高校體育文化為切入點,在營造高校體育文化氛圍,引導體育行為,弘揚體育精神的過程中貫穿國防教育工作,是促進高校體育文化發揮國防教育功能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廖大干.高校國防教育內容的拓展與形式的創新[J],鹽城工 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92-94.
[2] 楊文軒,陳琦.體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孫金波,周新.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作用與建設[J],濱州 學院學報,2007(2):72-74.
[4] 秦長輝.再探體育與軍事、國防教育的關系[J],南京體育學 院學報,2003(6):56-57.
體育課以其形式多樣,內容健康活潑,深受學生喜愛。作為體育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擁有強壯的體魄,還要善于發掘學校體育的其他教育功能。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體育的德育功能
1.愛國主義教育
每逢體育盛事,當中國健兒站在領獎臺的那一刻,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種視覺感官上的沖擊,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種沖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利用室內課,向學生講述運動員為國爭光的事跡,播放運動員爭金奪銀的電視畫面,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觸動學生內心深處的愛國情結。這種教育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學會和利用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體育項目中很多都是集體項目:籃球、排球、足球等等。這些運動項目必須靠全體成員的團結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夠取得勝利,個人在這些項目中雖然也很重要,但不顧他人、個人逞能只會導致失敗。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項目的特點,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實例,或者選擇一些能夠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的教學活動,如:接力賽,需要很強的團隊意識,需要隊友們互相配合,才能取得佳績。通過這些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達到集體主義教育的目的。
二、學校體育的意志品質教育
體育鍛煉是一個與疲勞作斗爭的過程,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就很難堅持到底。而學校體育的多樣性為全面培養學生意志品質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從事某些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從事某些對體力要求高、時間長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事某些對心理要求較高的運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律自制的品質;從事具有較大練習密度和強度的身體素質練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而從事一些體育競賽,則有利于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另外,學校體育每天都要進行的早操、課間操,也有利于學生意志的磨煉。
三、學校體育對競爭意識的培養
體育教學中,經常有學生對某項活動甘心落后,怯于競爭。如:跳高,有些學生表現出猶豫、膽怯等消極意志品質。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激勵學生鼓起勇氣。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消除心理障礙。然后,組織學生開展競賽,制定合理的規則,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觀念。另外,拓寬競爭的渠道,采用多方面、多層次的競爭激勵法。進行專項比賽,學生學習了某項技術如:跳遠后,不僅比誰跳得遠,還要比比誰助跑節奏好,誰助跑與起跳銜接好,誰起跳又準又狠,誰起跳后騰空好。這種明細的競爭要求,既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又促進學生相互學習。還可以按能力分組競賽,如:快速跑教學中,將學生按體質和能力分成三組,分組進行比賽和表揚,使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競爭,記錄學生的每次考核成績并進行對比,只要有進步,同樣可以得到表揚。通過種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四、學校體育的美育功能
指出:“體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體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確實,體育在塑造健康的體態美和樹立正確的審美情趣方面有特殊的作用。學校體育可以造就學生健康的身體,培養學生美的形體和美的姿態,即外在美,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即內在美。而且,現代體育注重與音樂、舞蹈、美術有機結合,水融,如:韻律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形成一種審美的復合文化,通過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熏陶學生美的心靈。
五、學校體育的心理調適功能
體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校體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緊張的學習,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壓力,而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特別是體育、音樂、舞蹈有機結合的活動能夠消除心理疲勞,使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學生在課堂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得以宣泄和調節,通過體育運動來釋放內心的壓力和郁悶,從而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培養健全人格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總之,學校體育的健體、德育、智育、益心等功能是顯而易見的,這些多樣化的功能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并落實到體育教學實踐中去。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1-0064-03
[作者簡介]易飛仁(1963―),男,廣西桂林人,本科,桂林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營銷從專業的角度理解就是企業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問。它的內容包括市場細分、產品定位、營銷渠道、營銷環境和售后服務等。從非專業角度理解就是銷售人員介紹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過程,簡言之就是銷售商品的過程[1]。營銷不等同于銷售,營銷是一門學問,銷售是一種藝術,營銷包含銷售,銷售是營銷眾多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營銷的其他過程都是為銷售做鋪墊,銷售是營銷活動的終結目標。
銷售人員是連接企業產品和市場用戶的橋梁,其素質和能力高低是決定現代企業潛力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指數。[2]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步入社會從事本專業工作,往往是從銷售開始。市場千變萬化,顧客需求多種多樣,人際關系變幻莫測。銷售人員置身一種復雜的環境,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沒有應對強大內外部壓力的心理素質,就會很快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因此加強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是高校營銷專業教學的重要課程。
一、銷售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
(一)自信心
自信心是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3]自信的人更容易被人認可,更容易給人帶來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和人際交往效果。總能以一種輕松自然的態度面對生活中復雜的情況或挑戰,勇于承擔責任,具有果斷行事的作風,且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優缺點。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燃起智慧最終走向成功。
自信心的表現有三個層次。第一是我能,信心滿滿、積極主動,具有進攻性,爭取任務會把自己的所有能量傾注于這件事情上。第二是試試看,自信不足、有點猶豫,除非萬不得已,不會主動請戰。第三是不能,沒有自信,遇事唯恐躲之不及。
許多時候,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是因為對自己服務的企業和產品了解不透,或是因為對自己行銷的產品信心不足,這致使我們在與人溝通時產生心理障礙,降低成交的可能。
(二)責任感
責任感與責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責任是一方賦予另一方的規定或要求,責任感是個人對責任的主觀認識,是責任在頭腦中的主觀反映,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4]每一個企業都渴求得到既有能力又有責任感的理想人才,然而在人的責任感缺失的狀況下企業愿意去相信一個能力一般卻有強烈責任感的人。因為有責任感的人對待工作積極主動,有很強的反思能力,遇到問題和困難時總能找方法、想辦法解決問題,而責任感缺失的人會找借口、找理由推脫責任。
(三)耐受力
耐受力即抗壓能力,主要反映在承受挫折的能力上。在市場銷售活動中,銷售人員的壓力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首先是自己服務的企業優存劣汰的管理機制,其次是同行的競爭,再次是客戶越來越高的要求。客戶批評、刁難與責備對于銷售人員來說是家常便飯,如果一名銷售員沒有打一百次電話被拒絕還敢打一百零一次電話的膽量和勇氣,他很難在銷售行業中立足。
二、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現狀
要知道高校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現狀,可從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學課程結構中去了解。以本科營銷專業教學為例,其課程結構大致分為兩大模塊、四大課程,兩大模塊為專業知識模塊和實踐能力模塊,四大課程即職業課程、學科課程、通用知識課程及通用能力課程。
在專業知識模塊教學結構中,公共課程,如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理論、大學英語、體育以及計算機基礎、就業指導等占去了相當部分。專業知識,如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消費者行為學、財務管理,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物流管理和證券投資學、電子商務、商務談判等占主要部分,而文獻檢索、寫作、交際交往、創業就業指導則作為此專業的能力輔助訓練。在實踐能力模塊中,其主要形式是營銷模擬訓練、營銷策劃和網絡模擬環境訓練,這些訓練是以社會活動、參觀調研、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為重要訓練手段。[5]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課程結構中有心理要素的課程除了消費者行為學以外,沒有一項是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教學和訓練的。據了解,有些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課,只是安排學生到企業生產部門參觀,聽聽銷售主管講講,對實際參與的營銷活動涉足不多,就是在重要的實習階段,要么到商場站柜臺,要么到展廳發傳單,都是一些淺層次的東西。
由此可見,目前高校市場營銷專業教育現狀是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遞要多于實踐能力的訓練,對理論知識的準備要遠遠多于實戰能力的準備。要使高校培養出來的營銷專業學生,能有堅定的信心扎根于市場營銷,心理素質強化訓練顯然是必需的。
三、體育教育對營銷專業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起源于二戰時期,其真實目的是為人的生存訓練,它揭示了人在絕境中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體能,而是強大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力。訓練的手段是利用一些自然環境和人工設施,讓參與者身體力行地去做一些具有體能挑戰和心理挑戰極限的活動和項目,達到訓練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內容包括單純體能、生存訓練、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拓展訓練正是因為具有強大的教育意義,在我國已經得到許多大中小企事業單位高層領導和大中小學校的高度重視。體育教育與拓展訓練存在共性,但其持續性、可重復性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更具意義。
(一)自信心的訓練
一個人的不自信,往往是因為受到的打擊太多;相對于不自信,自信則是經常體驗到成功后得到他人的表揚,受人尊敬。仔細分析自信心的形成過程,自信心通常是通過關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和幫助來實現的。教師要讀懂這種心理,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現其亮點,適時通過表揚、肯定和行動支持,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心情和教師的關愛、肯定,同時也能得到同學的肯定與支持,從而建立起挑戰困難,超越自己的信心。體育教學活動是體驗式的一種教學活動,所有的動作全靠學生自己的努力來完成,學生從不會到會,再到應用自如,此間要經過太多的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挑戰,有的學生很容易便可完成,有的學生則完成得非常艱難,教師要用熱情去幫助學生完成動作,同時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表揚與肯定。當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時,教師說“誰來做個示范,誰來小結一下”,學生爭著說“我來”,那么學生的自信心就已經確立。
(二)責任感的訓練
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許多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要把責任變成一種習慣,有限的德育是遠遠不夠的,要達到實質效果,訓練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學校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教育過程中,由于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滯后的,在學生沒有體驗到后果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以前,談感悟責任往往是空洞乏力的,只有當責任變成需要后,人們才知道責任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首先是要教會遵守規則。規則是人在社會活動中必須遵行的基本法則,伴隨法則而生的是強有力的罰則,人們在罰則的高壓之下,出于趨利避害的人性選擇,往往會選擇“按規則辦事”。教師是規則的執行者,教師要嚴格執法,規則才有權威性。其次是培養學生按規則辦事的習慣,習慣形成了,責任感基本上也形成了。
(三)耐受力的訓練
做過市場銷售的人多有體會,剛步入銷售行業,在推銷產品過程中,經歷的拒絕讓不少新手有挫敗感。外部競爭飽受的委屈與企業內部優存劣汰的用人機制,讓不少耐受力差的新手從此在銷售行業中消失。參加過體育比賽的人能體會到,在大賽來臨的時候,往往會有一段時間怎么也不能入睡,只要閉上眼睛,比賽的期望與幻想就會呈現在眼前,越想獲得好結果最終結果反而越不好。
體育運動對人的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具有訓練價值,此類項目有耐力跑、跨越障礙、極限挑戰、智力體力對抗及運動競賽等,通過體育教學的拓展,可以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穩定的心理素質,為學生畢業后從容地應對競爭與挑戰打下基礎。
四、結束語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爾在調查了很多名人的成長經歷后指出:“一個人事業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學識和專業技術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要占85%。”大學營銷專業學生畢業后要在銷售市場迅速立足,除了有專業的知識準備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體育教育除了具有健身功能外,對大學營銷專業學生在心理素質訓練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當今知識爆炸、技術集成的背景下,拓展體育教育內涵,加強體育教育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對提高當今大學生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顯章,程書香.營銷人員基本素質初探[J].法制與經濟,2009(8).
[2]關輝,王燕妮.中國現代企業市場營銷人員素質因素實證研究[J].經濟師,2007(12).
[3]董志勝.淺析市場營銷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J].市場營銷,2010(10).
[4]社科院語言所.現代漢語詞典[K].北京:商務印刷館,1983.
1 何謂心理健康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心理健康與心理衛生(mental health and hygiene)條目中說:“心理健康指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不是指絕對的十全十美狀態。心理衛生包括一切旨在改進及保持上述狀態的措施,諸如精神疾病的康復、精神病的預防的預防、減輕充滿沖突的世界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使人處于能按其身心潛能進行活動的健康水平等。”民主德國的心理衛生學家K。Hecht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心理衛生的概念應理解為:“對人的心理健康進行預防性保護,其方法是:創造性地發揮大腦機能和充分發展個人心理特征的最佳條件,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確立人與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以及提高人的心理對周圍環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心理衛生包括:加強腦力和創造能力的系統鍛煉,注意社會條件的最佳化,消除勞動和閑時的單調乏味,防止提出過高或偏低的要求,避免神經系統的超負荷。它的目的在于教會人們處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種矛盾,掌握科學信息和其他信息而無損于健康,克服病態的敏感和嬌氣。”
2 體育運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機制
2.1 促進個體適應能力的發展
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是人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的普遍規律。人在一生中其生活環境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能否對變動著的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是判斷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標志。如在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時,人人都會有些緊張。有人能隨遇而安很快適應,有人則拖延很久,甚至焦慮不安、血壓上升、心悸、睡眠障礙、出現各類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
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因素既然包括了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那么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包含了對這兩種環境的適應能力。體育運動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學習,提高了他們的運動鍛煉興趣、動機與能力,因而可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水平,從而可提高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另一方面,體育課還促進了個體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因而對于他們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也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許多研究已經證明,適應能力除與神經系統活動的強弱與靈活性有關外。還受生活經歷和學習鍛煉的影響。
2.2 體育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
對精神刺激或壓力的承受力或抵抗力統稱為耐受力。不同個體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對精神刺激的反應也各不相同。人的先天素質、神經系統強弱類型及活動特點對個體耐受力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環境的作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人格特征、認知和評價水平。耐受力水平的提高更依賴于自覺確立的進步人生觀和生活信念及在生活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堅強意志。沒有崇高的人生目標,沒有科學的信仰,沒有為真、善、美奮斗的理想和決心,對生活中出現的變故和精神打擊是難以應對的。特別是頻繁的、持久的精神壓力和刺激更是對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檢驗。
我們經常提到體育運動可以塑造人的堅強意志品質,而從更廣泛的論域上講,體育運動可以提高人的耐受力。特別是在運動競技中,人們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為完成一次競技比賽,一個人需要經得住各種來自身體的和外界環境的刺激和挑戰,這是對一個人耐受力的最好的鍛煉。同樣,為了準備某次比賽,個體必須付出更艱苦的訓練努力,在長時間的、周而復始地重復進行著一項訓練,經受大運動量的磨煉。因此,無論訓練還是比賽,體育運動都是對人的耐受力的一種很好的鍛煉。與此同時,體育運動提高了人們的體適能,這為他們在身體上準備好了耐受外界刺激的物質基礎。
2.3 體育運動可搞人的控制力
控制力是指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人對自己的情緒、情感、思維等心理活動是可以自覺地、能動地加以控制和調節的。人的情感表達、情緒反應的強度、動機的趨向與取舍、思維的方向和過程等可以受人的意識的控制和調節,也就是說都是在大腦皮層的控制和調節下實現的。人的一切活動、包括心理活動都是受大腦皮層制約的。意識是最高層次的心理活動,人的意識制約著整個心理活動過程。如果大腦皮層功能下降(如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就會下降,表現為容易激動。當一個人心身十分健康時,其心理活動十分自如,思維敏捷、邏輯嚴謹、情感表達恰如其分、儀態雍容大方、舉止得體、詞令流暢,應對如流,隨遇而安、不卑不亢,動機適宜、容易獲得需要的滿足,等等,都說明自我控制和調節能力水平處于較高狀態。
體育運動中,人們必須準照一定規和通常的道德準則而表現自己的行為,既要在技術、戰術、體能上戰勝對手,又要在規則的限制下控制自己的行為,要尊重對手、裁判和觀眾。這時,運動者的目的和行為既協調,又沖突,正是這種既協調又沖突的情景,對運動者在行為自制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實踐證明,運動員比一般人具有更強的自制力。
2.4 體育運動可提促進個體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社會交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人類心理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有賴于社會交往的發展。個體若與世隔絕,社會交往被剝奪,就會出現心理障礙,甚至精神崩潰。一個人社會交往能力除了跟他的性格有關外,還與他參與社會交往活動的情況有關。體育運動情景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交往活動,在運動中,人們需要與同伴配合,與對手競爭,為了實現一個目的還需要學習和適應環境等等。這些活動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活動的縮影或典型化,因此,體育運動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促進了人們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許多社會心理學者以體育運動情景或以運動隊為他們的研究對象,也正是看到了體育運動情景的這種特性和體育運動的這種特殊功能。
體育的作用決定了它是一門區別于其它學科的特殊教育,它不像數理化語外,只承擔某一學科的教學任務,而是要承擔對學生的全面教育。然而在過去,由于傳統封閉觀念的影響,學校體育成了與數理化一樣的學科課程,屬于學校體育中的課外活動和課間操更沒得到應有重視,課外活動可被占用,課間操可以砍掉,學校體育教育功能出現混亂。自1985年迄今,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連續出呈下降趨勢,而且趨勢越發嚴重,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現的病癥,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近年來在青少年身上也時有發生,患病年齡提前了10到20年。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我們必須從強化學校體育的地位入手,給予體育教育一個合適的位置。
二、用體育精神煥發健全的人格
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曾寫道:“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這句話堪稱對體育之人格教化功能的簡明總結。在學校建立起真正的體育氛圍,在教育中倡導真正的體育精神,其意義并不僅僅在于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關心方面,同時也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可依賴途徑和可操作手段。因為體育是講究秩序規則的,是講究競爭并講究合作的,具備良好的體育精神,可讓人充滿活力、毅力和進取心,可培養榮譽感,懂得尊重秩序,能正視失敗與成功……不難看出,這正是一個“道德訓練”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易于被未成年人接受,遠勝于干巴巴的道德說教。
1.發展社會認知,在體育的社會交往中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集體主義榮譽感。人是社會的細胞,人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去認識社會、理解社會。體育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較為獨特的社會交往活動,是人生社會的一個縮影。我們應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去認識體育的實質,從而達到認識人生、認識社會;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學會競爭,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意識;讓學生在體育的相互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合作,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這是一種健康的人格品質,將會成為一個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動力。
2.培養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與自主精神。體育活動中,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集體項目,都能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和尊重別人,講究個人行為的規范性和道德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行為和道德風尚。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增強參與意識;在運動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獨立地觀察判斷,獨立地應付突如其來的賽場變化,充分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點、特長,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和獨立人格。
3.培養學生的是非感、正義感。體育運動是嚴格規則約束下進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動,我們應教育學生遵從規則與規定,按規則允許的精神去認識問題,辨別是非,不斤斤計較,不小肚雞腸,不裝孬使壞,不投機取巧;教育學生尊重事實,弘揚正義,對的就支持贊揚,錯的就批評摒棄,培養學生愛憎分明、態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三、通過體育訓練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一個人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人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走向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1.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人體適應各種自然環境的能力。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面對季節變化、氣候變化,必須能承受適應自然界的這種變化,才能生存發展;不適應自然環境的惡劣變化,又無法改變自然環境,在這樣情況下,只有滅絕淘汰。體育活動、體育鍛煉是提高人體適應自然環境的最佳方法之一。長期進行體育鍛煉,學生能增進健康,強壯體格,身體的各個組織系統在中樞神經支配下,承受外界刺激和協調各組織系統能力都將得到增強。
2.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體育活動、鍛煉、比賽能夠改變、調整、強化人際交往。體育歷來是人生的友誼使者,共同的體育愛好和活動,能夠增加人與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縮短互相之間的距離,外向型者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使社會交往得到滿足,性格內向者則可通過多次積極參加體育活動,消除孤獨感,逐步形成與人交往的意識和習慣,使個性逐步得到改變。如籃球賽中協調高超的球藝、快速超人的彈跳素質;體育舞蹈比賽中優美的舞姿、標準的身材;健美比賽發達的肌肉、優美的造型,都給人們留下了美的第一印象,給人際交往增加了無形的情感成分。同時,體育運動又是一項縮短人際交往距離的項目,例如舞蹈、球類比賽等都要通過互相的配合及接觸,并在運動中表現出每個人的個性、能力,以及相互之間類似的興趣愛好,為進一步的互相交往打下良好基礎。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126-02
大課間體育活動發展至今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全國有相當一部分的省市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它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各地在開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下面就我所認知的一些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相應對策做簡單的說明。
一、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文化對人的素質影響是全面的、潛移默化的。豐富多采的校園體育文化不僅能使學生強身健體,還能使校園氣氛生機勃勃,充滿活力,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因此,我們應將大課間體育活動與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多重結合,拓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教育功能。
1.讓大課間體育活動豐富學校體育物質文化。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全校性的活動,學校必須配齊配足體育器材,改善場地設施,營造良好的體育環境,這將影響著全體師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2.讓大課間體育活動提升學校體育精神文化。大課間體育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活躍、參與人數最多、開展最廣泛、持續時間最長、對人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活動,在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培養學生健康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要廣泛傳播奧運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感受體育運動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和文化魅力,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發展。
3.讓大課間體育活動形成校園體育制度文化。學校要把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章立制,嚴格管理,展示學校較高的管理水平,形成校園體育制度文化。
4.讓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校園體育特色文化。在大課間活動中,各學校可以開辟自編操、民族民間舞、集體舞等等,或體現了本校的傳統項目體育特色,或體現了地域體育特色,或體現了現代潮流體育特色等等,形成校園文化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要充分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所體現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和豐富的文化韻味,激發學生的勇敢頑強、自強不息、競爭參與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提高審美意識,從而追求人類身體、心靈、精神的和諧發展。
二、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大課間體育活動不僅要鍛煉學生強健的體魄,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其樹立崇高的思想情操。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應積極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做到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其中要抓好以下幾點:
1.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在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各環節中積極滲透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如創設愛國主義主題游戲,利用分班評比,分組比賽等方面與思想品德密切結合。使學生懂得一個人的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從而培養學生愛國家、愛集體的思想品德和集體榮譽感。
2.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態度和積極進取的品質。通過大課間活動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深入每個學生心中,拒絕不良的生活方式。讓學生在快樂參與、自主活動中成為體魄強健、知識面廣、心理健康、意志堅強、積極進取、勇于開拓的一代新人。
3.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利用大課間組織各種游戲、競賽,養成學生公正評判,遵守規則、相互協作、頑強拼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優良品質。通過自編操教學與練習,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得到提高,應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遷移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協調配合意識的能力,增強情感的體驗與表達。多方面引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4.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在大課間體育中要教育學生愛護學校的花草樹木,不用在活動的過程中隨意踐踏花草,保護環境。另外在大課間體育中鼓勵學生利用廢舊物做成不同的體育器材,如廢瓶裝沙子當保齡球瓶用,廢舊紙團卷沙包等等。
5.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通過大課間活動,師生同樂,促進校園和諧建設,讓學生心懷師恩親恩。另外還可以利用做感恩的手語結束活動,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起感恩教育效果。
三、利用大課間體育活動進行美學教育
體育與美育都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有著相互聯結的促進作用。在大課間體育運動中應積極拓展美育功能,在大課間體育運動中美育目標的構建力求遵循施美于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置大課間體育活動于美中,讓大課間體育活動在美中升華,美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多彩的思路進行。
1.施美于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所謂施美于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就是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施以美學元素。例如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或名曲,用音樂來調整和指揮隊伍,讓學生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自由地、有節奏地進行身心活動;又例如創編集體舞、健美操等藝術性強的活動豐富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讓學生在美的動作中享受運動的樂趣。
2.置大課間體育活動于美中。所謂置大課間體育活動于美中就是揭示大課間體育活動中美學現象。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標準,善于挖掘體育活動中的動作美、道德美、心靈美、行為美等等更多的潛在美的因素。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嘗試美的內在體驗與正確的審美意識,從小培養學生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3.讓大課間體育活動在美中升華,美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多彩。所謂讓大課間體育活動在美中升華,美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多彩就是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在身體的鍛煉中感受到體育美的價值,受到啟發,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使學生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看法上升一個層次,激發學生更加自覺地投身到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去,并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創造出更多美的效應,使他們的身心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大課間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開展素質教育、貫徹新課標的重要體現。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設計和執行者應不斷探索,挖掘大課間體育活動潛在的功能,使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文化韻味更濃,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顯著,讓學生在美的感悟中身心得到升華,切切實實地推進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更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高校體育教育管理似乎更多時候是從理論層面進行著探討,而未能在實踐領域進行組織和制度創新。關于這一點,可能歸因于學校管理層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問題。然而,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傳統認識下,高校體育教育管理還承擔著構建校園文化方面的重任。根據文化建設的圈層理論可知,行為文化建設成為了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與高校職能相結合的行為文化建設,不僅需要從學生行為操守上進行塑造,還應在精神面貌上給予提升。惟有這樣,才能全面支撐校園文化的形成。
從上述闡述中不難看出,高校體育教育管理存在著多重功能定位。此時便存在著一個問題,即如何將文化建設功能引入到管理創新之中呢。問題的回答實則仍須從組織和制度兩個方面展開。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對多重功能的理解
根據本文主題所要表達的意圖來看,多重功能可以從主導功能和衍生功能兩大部分來進行理解。
1.1主導功能
從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來看,其承擔著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并使其獲得體育人文精神熏陶等任務。因此,主導功能可具體表述為:(1)提升身體素質。提升身體素質依賴于科學的體育教學內容支撐,這不僅需要在課程設計上下工夫,還應在師資素養和場地配置上做文章。不難看出,只有通過三者的高度融合,才能滿足高校數目龐大學生的需要。(2)獲得人文熏陶。體育不僅是一種運動,也是內含著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濃縮于體育人文精神之中。將這種人文精神灌輸到學生思想中,將有助于他們在未來崗位上不斷開拓和進取。
1.2衍生功能
關于衍生功能實則就是開篇所提到的校園文化建設。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包括思想文化,還包括行為文化。其中,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將有助于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也能夠滿足大學生勇于章顯個體的心態。從這一點出發可以看出,衍生功能主要就指向行為文化建設方面。然而長期以來,受到體育教育管理只針對課程教學,而學生活動受團委和學工部管理的割裂狀態影響,管理活動很少涉及這一衍生領域。為此,在多重目標的實現上應積極解決兩大版塊的融合問題。
2.理解基礎上的實現目標定位
理解基礎上的實現目標定位可分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2.1針對主導功能的目標定位
(1)提升身體素質方面。不可否認,受到課程設置要求的限制,高校體育教學只在低年級中開設。這就意味著,每周兩次的體育教學根本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同時當學生處于高年級之后也就更無法從體育教學中獲益了。為此,此處的目標定位應與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自覺相契合。通過學生體育鍛煉自覺的形成,來推動自身今后的體育鍛煉實踐。(2)獲得人文熏陶方面。體育人文精神的釋放與接受無法單純通過體育教學來實現,而需要在學校體育活動氛圍下來逐漸吸收。關于這一問題似乎與下面的衍生功能相接近,實則不然,其更需要從正式的體育活動安排上下工夫。可見,這正是高校體育教育管理的重點之一。
2.2針對衍生功能的目標定位
本文的衍生功能主要是指行為文化的建設,而這中建設可以通過正式程序來開展(如,運動會),也可以通過非正式程序來實現(如,班級體育活動)。目前,正因存在著正式與非正式間的割裂狀態。因此,目標定位可歸納為:(1)跨部門聯動方面。應在高校管理層的親自關心下,建立以體育教學部門為核心的跨部門聯動機制。通過聯動團委、學工部來更好的推動高校校園行為文化的建設,最終培養學生具備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2)體育活動協調方面。體育活動協調方面主要涉及到體育器材的供給,以及裁判人員的配備與培訓。其中對于后者,主要仍承擔對系、班級成員的培訓工作,從而促進他們在非正式程序下能夠充分開展體育活動。
3.目標驅動下的實現機制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并在目標驅動下,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機制構建:
3.1主導功能方面
(1)基于學校現有的組織資源。從學校管理的角度來考察“組織資源”范疇,實則是指:師資與教學設施設備。其中,師資處于關鍵地位。為此,大學體育教學在探析與創新中應基于這兩個前提。師資之所以處于“關鍵地位”,在于:1)課程教學創新需要他們的參與和推動;2)課程教學創新的有效性,需要他們在實踐中來檢驗。(2)植根于學校的教學實踐需要。大學體育教學包含于大學學科教學的體系中,本身具有明確的教學大綱的指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其目的與結果評價指標是統一的。為此,植根于學校的教學實踐需要,則主要體現在:通過構建具體的教學實施手段,來實現與達到明確的教學目標與結果。
3.2衍生功能方面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這里需要高校管理層來牽頭。或者可以在組織和制度建設下,推動三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這里筆者只是強調,應充分進行非正式程序下的體育教育管理創新,因為這中基于系、班級的學生活動,具有很強的學生基礎,并在組織管理上的難度也較小。因此,這值得以后進一步去思考。
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了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不難看出,本文從獨特的視角下對文章主題展開了有意的探索。
4、小結
本文認為,根據主題所要表達的意圖來看,多重功能可以從主導功能和衍生功能兩大部分來進行理解。機制構建應圍繞著:基于學校現有的組織資源、植根于學校的教學實踐需要,以及發揮非正式程序下的體育管理功能來展開。最后,本文權當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李漢橋.高校體育創新教學與學生興趣的培養[J].大眾科技,2011,(7).
1.引言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總目標在于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與知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幫助其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覆蓋范圍較廣,不僅包含馬列主義、思想等內容,還包括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道德教育。通過對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和高校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調查與研究發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展開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達到極強的教育效果。因此,充分融合高校的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強學生的體質。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進行探討,分析高校體育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2.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2.1能夠有效促進高校體育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作為開展研究的最終目的,在教學中必須注重促進實踐[1]。認識是以實踐為基礎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如果認識脫離了實踐,其自身就沒有任何意義。具體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展開研究,深入探索其中的規律,歸根結底在于對高校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成正確的指導,因為重點研究最終能夠起到促進實踐的作用。
2.2能夠促進高校體育的順利開展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對體育教育起到動力性保障的作用。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必須把身體練習作為基本手段,對自身的特點與要求較高。第一,負荷性特點與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由于大學生的身體要承擔一定量的負荷,因此,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生理反應,如肌肉酸痛、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大學生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克服這些苦難;第二,規范性特點與要求。在體育教學中,要求學生必須以隊列的形式呈現,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次數等規范練習,并且遵照所學項目的規范展開,因此,在體育課中培養大學生遵守紀律、服從指揮的習慣;第三,多樣性的特點與要求。在大學體育課程中,開展項目形式多樣,大學生要想掌握各項目運動技巧,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思想品質,還要根據不同的項目調整自身狀態。由此可見,高校體育中,不管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訓練,都要求大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否則體育教學質量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在高校體育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3引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要想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最基本的工作,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得不足,重視程度不夠,那么將會使得大學生的教育發生偏移,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學生終身。對高校而言,基本任務在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高校體育的任務也是如此[2]。廣大高校教師必須以身作則,通過良好的修養與品德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入發掘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體育課程中不僅完成專業知識的傳授,而且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體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
2.4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
在高校體育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一方面是由于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具體的實踐形式,可以說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通過高校體育課堂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接收到理論指導,而且可以完成對理論的檢驗,促進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問題,最終對理論起到豐富與完善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高校體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進二者的融合,使高校體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礎,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
3.高校體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探析
3.1與教學內容相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本身蘊含的思想性內容比較豐富,廣大體育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展開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向學生滲透教學內容本身的思想內涵。例如,在球類項目的課堂教學中,能夠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集體主義精神;通過組織學生欣賞體育健兒在競技中奪冠的視頻,能夠培養大學生頑強奮斗的品質,激發愛國情感與民族自豪感。
3.2與課堂堂規相結合
作為教學順利開展的保障,課堂堂規需要每一位師生共同遵守。在一些思想含較深的項目教學,教師應該采用一些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3]。例如,在單雙杠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保持隊形,遵守秩序,久而久之,學生能夠逐漸養成遵紀守法、團結互助的良好習慣。
3.3與教學現實相結合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實踐性較強,學生練習時相互之間很容易發生沖突,教師要對此多加注意,找出問題的根源,抓住重點及時對大學生展開教育。例如,在籃球比賽中,由于犯規引起的口角沖突,教師應該多角度展開教育,使犯規者與不犯規者同時做到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逐漸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
4.結語
充分融合高校的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必須做到在體育教學內容、堂規、教學現實中發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 (2012)01-0189-02
體育游戲是幼兒園健康活動的基本形式與內容,它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還能最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其中競賽性游戲作為體育游戲的主要形式,尤其受到幼兒的喜愛。在競賽性體育游戲中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他們為了實現取勝的強烈愿望,可以克服各種困難,戰勝自身的怯懦、畏難、堅持性差等心理弱點。可以說,競賽性體育游戲有著多種教育功能,它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歡樂的情緒,有助于幼兒運動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培養幼兒遵守紀律、集體意識、合作能力、勇敢頑強等優良品質,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當前不少教師在組織開展競賽性體育游戲時還存在誤區,往往注重競賽的結果,而沒有樹立游戲的過程意識,出現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反映出以下一些問題。
1 存在的問題
問題之一:重視競賽結果,以“勝敗論英雄”
因為競賽性體育游戲容易調動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些教師誤認為游戲進行時活動場面熱烈、幼兒情緒高昂,就顯示活動效果較好,所以比較片面地追求表面的熱鬧和活躍,卻缺乏過程意識,單純地以競賽名次評價幼兒游戲情況,使游戲目標出現偏差,從而誤入“為競賽而競賽”,只重視比賽結果的歧途。比如一位老師在組織幼兒玩“炸彈專家”游戲時,要求幼兒用肩上揮臂投擲的方法,將“炸彈”投過一定高度的繩網。游戲結束后,老師以投到對方場地“炸彈”的多少作為評價游戲勝負的依據,卻并沒有考慮幼兒是用什么方法投擲的,事實上很多孩子并沒有按照規定的要求和規則來投擲。
問題之二:孩子不能正確地對待勝利和失敗
由于受運動場上歷來重視比賽結果的影響,以及教師過分強調比賽名次,而忽視了競賽性體育游戲過程所蘊含的社會性、參與性、發展性等多種教育功能,導致幼兒的行為出現偏差,有些幼兒甚至出現投機取巧、缺乏合作、損人利己等不良行為。比如有的幼兒好勝心過強,只希望自己取得勝利,對競爭對手采取敵視的態度,不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明明對方取勝卻糾纏不清,千方百計尋找對方的不足。又如在一次繞越障礙的“拍球接力”游戲時,有的幼兒想當“冠軍”,而自己能力不足,就想出不正當的手段,如少繞幾個障礙;或在另一組不慎失落的皮球滾到自己的腳邊時,故意將球踢開,讓對方多花時間去撿球。
問題之三:忽視鍛煉效果及孩子的個體差異
有的教師在活動中過分重視競賽的形式或花樣的翻新,忽略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更不重視孩子的個體差異,缺少在競賽游戲過程中運用發展性評價來促進每個孩子不斷發展。比如大班體育活動“小兔采蘑菇”的最后競賽游戲環節中,幼兒既要繞過“小樹林”,又要跳過數張“荷葉”,再要爬過“小山坡”,不僅游戲的路程很長,而且全組幼兒人數又多,每個孩子才輪到玩一次,游戲就結束了。可想而知,幼兒站著等待游戲的時間遠遠超過參與游戲的時間,活動肯定達不到較好的鍛煉效果。此外,在競賽性體育游戲中,有些幼兒由于自身體質和運動能力不如他人,所以他們在競賽中常處于“敗將”地位,如果又得不到老師及時的鼓勵或個別化評價,他們會表現出行為消極、被動和退縮,總認為自己比不過別人,久而久之就變得灰心喪氣、缺乏自信心。
2 解決的有效策略
2.1 明確競賽性體育游戲的目的。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不是單純的傳授技能,也不等同于一般的身體鍛煉,而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在傳授幼兒體育知識技能的同時,完善幼兒的人格和個性,發展智力,更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競賽性體育游戲的目的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一致的,它在于以自身特有的方式作用于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我們不應該將它狹隘地局限于競賽,因為競賽僅僅是激發興趣和促進發展的手段。新的健康教育觀提倡在培養幼兒競爭心理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讓幼兒在競賽性體育游戲中互相學習、互相尊重,正確對待輸贏,譬如幼兒理解比賽能贏得第一是好事,沒有爭得第一但自己盡了力也是好樣的,從而為幼兒入學及今后踏入社會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為幼兒創設合理的競爭條件。
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得他們在競賽性體育游戲中的取勝心理特別強烈,當然適度的競爭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激勵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潛能。但是一旦幼兒的好勝心發生負面的偏移,比如前文問題二中提到的案例,就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消極影響,不利于幼兒健康發展。所以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創設合理的競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公平正當的合作性競爭。
2.3 注重游戲過程的多樣化評價。
競賽性體育游戲的評價,不能單純地評價競賽結果,因為影響勝敗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教師更應該善于觀察和分析幼兒取得勝利或遭遇失敗的過程,將評價貫穿于競賽性體育游戲的每一個環節,并著眼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每一個方面,比如評價幼兒運動技能的發展狀況、評價游戲中幼兒的情感態度、意志品質等諸方面的發展。教師在組織競賽性體育游戲時,可以嘗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2.3.1 運用發展性評價,促進有效的學習。
發展性評價是把評價作為一種反饋,通過評價讓幼兒對自己的動作或行為進行判斷,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活動策略。例如:當幼兒不敢走獨木橋時,教師可以用微笑、點頭、鼓勵的手勢表示對幼兒的激勵,使幼兒鼓起勇氣,減少心理負擔;當幼兒出現爭搶問題時,教師用嚴肅的表情、搖頭或沖他擺擺手,讓幼兒感受自己錯了并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