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4: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根據哲學,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及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的總和稱之為上層建筑。而在階級社會中,政治法律制度及設施簡稱為政治上層建筑。戶籍管理制度從其社會屬性上來說,歸根結底是我國目前政治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從功能上來說,戶籍管理制度最本質的功能只是承載人口統計及登記功能,而我國城鄉二元性的戶籍管理制度,是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這一大背景下、帶有不同時期政策導向等時代印記的歷史沿革下的現實產物。
(二)矛盾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
進入21世紀,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改革需要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發展到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上躍升到一個新臺階,但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收入差距持續拉大等現狀下,現行戶籍管理制度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所要求的勞動力自由流動與現行戶籍管理制度催生下的一系列農民工的安置、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社會福利不平等問題之間的矛盾。
二、理論分析模型
根據上述觀點,我國不同時期的戶籍管理制度對應其承擔的管理功能。建國至今的戶籍管理制度一直是國家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行政手段,對應國家特定階段的經濟基礎及相應的政府政策導向,而不僅僅是人口登記管理的工具及手段。在此理論分析基礎上,建立如下模型,對建國64年(1949~2013年)來不同階段進行劃分,分析不同階段、不同社會經濟形態下戶籍管理制度的變革情況。
(一)建立理論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分析生產力發展水平及社會主要矛盾對戶籍管理制度演變的內在動力作用。同時,由于戶籍管理制度的變革很難作為變量進行明確定義,因此以戶籍管理制度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管理功能作為因變量對戶籍管理制度的變革加以分析,選取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社會主要矛盾作為自變量建立理論分析模型。自1956年年底社會主義制度正式建立以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此自變量社會主要矛盾這一項以特定歷史時期下與戶籍管理制度相關的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表現形式作為衡量加以分析。理論分析模型如下Ft=f(ISt,EDt,SCt)①其中,Ft為戶籍管理制度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管理功能;ISt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產業結構特點;EDt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SCt為特定歷史階段下與戶籍管理制度對應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表現形式;t為時間變量。
(二)以時間序列劃分不同階段進行分析
根據理論分析模型①,以時間序列將建國以來的戶籍制度變革分為五個時期。1.t={1949,1952}這是新生政權鞏固期。在產業結構(ISt)方面,此時期我國以第一產業為主,工商業所占的比重是極低的。在經濟發展狀況(EDt)方面,經過八年抗戰及三年內戰,國家經濟百廢待舉。同時,國家在這一時期建立了對我國戶籍管理制度有深遠影響的糧食統購統銷制度。在社會主要矛盾(SCt)方面,此時社會主要矛盾仍是人民大眾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殘余勢力的矛盾。這一時期是新舊社會的過渡期,因而社會新秩序重建中表現出的社會形態特征相對寬松。相對應的,政府也選擇了較為寬松的戶籍管理制度。從具體政策來看,1949年《中國人民共同綱領》這部臨時憲法規定“自由遷徙”為公民自由權,1951年《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的目的之一是“保障人民居住、遷徙的自由”。與此同時,政府開始對城市人口進行登記和管理,作為之后戶籍二元體制的準備工作并逐步限制企業招收農村工人。所以,在這一時期,戶籍管理制度的作用(Ft)主要是為社會主義經濟改造、建設及社會管理體制的重建及穩定做準備。2.t={1953,1965}這個時期是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主要的特點是在農業占比巨大的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在產業結構(ISt)方面,1953年我黨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開始農業、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的重工業建設及布局,大大提高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在經濟發展狀況(EDt)方面,該時期我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國家采取計劃手段管制商品價格,造成了農產品與工業產品價格之間的剪刀差,將農業利潤向工業進行轉移。同時,糧食統購統銷制度使得城市居民得以低價購買糧食,進而保持較低的城鎮勞動力成本。在社會主要矛盾(SCt)方面,這個時期國家一系列工業發展戰略造成資本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流動,具體表現為越來越多的農民希望進入工人隊伍,吃“供銷糧”。在這些社會矛盾的背景下,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此時期戶籍制度主要的管理功能(Ft)是“嚴加限制城鄉之間、集鎮與城市之間人口遷移”。具體政策表現是195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正式形成了我國城鄉二元性的戶籍管理制度,《市政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對二元戶籍管理制度做了經濟注腳,此外還有諸如《嚴格制止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關于減少城鎮人口和壓縮城鎮糧銷量的九條辦法》、《關于處理戶口轉移問題的通知》及《關于戶口遷移政策的規定(草案)》等法律法規,通過各項規定對城鄉間人口流動進行嚴格限制。
“”時期,也是建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停滯的十年。在產業結構(ISt)方面,一方面城市的二、三產業幾乎處于全面停擺狀態;另一方面,中蘇兩國關系緊張,相當部分蘇聯援建項目陷入停滯狀態。在經濟發展狀況(EDt)方面,國民經濟處于全面癱瘓狀態。在社會主要矛盾(SCt)方面,城市中的工礦企業無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造成每年新增就業人口的大量失業。為緩解這一矛盾,國家開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希望利用低效率的農業來解決城市中日益增多的失業人口。所以,戶籍管理制度在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其主要管理功能(Ft)表現為:推動更多城市人口,尤其是新增就業人口遷往農村;對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進行嚴格限制,完全否定公民自由居住和遷移的權利。具體政策表現為1975年《憲法(修正案)》,利用憲法從法律層面完全否定公民“居住和遷徙的自由”。4.t={1977,1991}這一時期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社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產業結構(ISt)方面,我國實行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極大地釋放了農業生產力。同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工業逐步開始成長起來。在經濟發展狀況(EDt)方面,國民經濟全面復蘇,農業生產力的解放極大地帶動了國民經濟的增長。在社會主要矛盾(SCt)方面,改革開放極大地緩和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破除了生產關系中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很多障礙。表現在社會生活中,除“下鄉知青”大規模地返城之外,其他普通農村居民相比之前不再想要盲目進城。與此同時,國家“農轉非”政策出臺,逐步有計劃進行“農轉居”的人口管理。所以,這一時期戶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Ft)是實行彈性化的人口管控,從而配合經濟體制改革,具體政策如1977年出臺的《關于處理戶口遷移的規定》。5.t={1992,今}這是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快速發展期。在產業結構(ISt)方面,我國的優勢產業逐步呈現出向東部沿海及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其中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成為了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經濟發展狀況(EDt)方面,經濟總量相對改革開放前有質和量的飛躍、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收入差距持續拉大。在社會主要矛盾(SCt)方面,東部與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發展不平越來越明顯,吸引了中西部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到東部就業。同時,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密集型的出口加工業也對勞動力有巨大需求。在此情況下,戶籍的人口管控功能逐步失效,但戶籍所附帶的在諸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方面的城鄉差距則表現得更為突出。所以,這個時期戶籍制度的管理功能(Ft)更多是以不同的福利待遇對人群進行了劃分,如一線城市以戶籍為基礎的“限車令、限房令”等。
三、政策建議
(一)實現均衡區域資源配置
目前,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各省的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巨大的差距,不同城市之間的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水平有著巨大的差異。只要東中西地區及不同城市之間存在著資源配置、公共福利等的巨大差異,人口就仍然會不斷從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區向東部大城市流動。在這種背景下,中小城市需要為東部沿海尤其是一線大城市分流人口,從而消解大城市的戶籍改革壓力。要達到這一目的,關鍵在于要在區域及不同城市之間均衡資源配置,縮小戶口背后如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福利差距。戶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中央政府的強勢介入。中央政府應該對中小城市的發展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推動城鄉之間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進程,盡快統籌全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實現全國范圍內資源的公平分配和配置;戶籍改革需要在全國不同層級城市同時推動。
20*年8月8日召開的區委六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明確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區的奮斗目標就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十堰東部新城區,并對東部新城區的內涵、外延,建設東部新城區的工作重點、工作措施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論述。在20*年元月召開的十堰市第三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趙斌所作的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以*路、*路、*路、東風大道、武當路等城市干道為骨架,以工業園區、高校園區、商貿新區和東部城區新中心為支撐,加快建設東部新城區”。
經過一年的建設,目前東部新城區已經初具雛形,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基礎設施上,東風大道、*路、*路、*路相繼貫通,武當路主線改造完工,浙江路建設正在加緊推進,許白路開工建設。在工業發展上,普林工業園二期工程正在加緊推進,三期470畝土地手續已獲省國土資源廳批準;萬向工業園近8萬平方米廠房已經建成,固諾爾油箱項目試生產,通達整體搬遷已經完成;東風客車項目正式落戶茅箭;三環工業園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展開。在高校園區建設上,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和鄖陽師專新校區將陸續開工建設。在商貿服務區發展上,也呈現出東移的趨勢,人商、壽康等商貿企業分別在三堰、二堰進行布點,京華在*路開發建設京華園商住綜合小區,香格里拉商業街吸引了眾多商家進駐,加快了城區商業中心東移的步伐。
20*年是東部新城區建設的關鍵年。20*年,東部新城區建設最具標志性的工程“東部新城區概念規劃”將正式出爐,對東部新城區的建設將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在這一年里,行政中心將加快東移,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將建成投入使用,市土地局、財政局、中心血站等市直單位將搬遷至*路,市運管處、市林業局防火中心等單位也將在*路沿線建設新辦公樓;在這一年里,高校園區將加快建設,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和鄖陽師專新校區主體工程將完工;在這一年里,基礎設施將加快完善,浙江路將建成通車,許白路主體工程將完工,武當路柯家埡改線工程將實施,戚家溝、鐵爐溝等拆遷群眾的安置小區將全面開工建設;在這一年里,工業園區建設將加快推進,普林二期將完成,普林三期工程將啟動,萬向工業園將有多個項目建成,東風客車項目將竣工投產,三環工業園建設將進入實施階段。為此,全區上下要求真務實,齊心協力,把東部新城區建設的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把各重點項目建設切實協調服務到位。
二、在和諧中推進項目建設,在項目建設中追求和諧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結合茅箭工作的實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堅持把在和諧中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始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做好群眾工作,著力化解好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為此,要處理好四種關系:
第一,要處理好推進項目建設與維護群眾利益的關系。當前,茅箭正處在項目集中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在推進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做到建設一個項目,繁榮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穩定一方秩序,和諧一方文化,成長一批干部,清明一方政治。在項目建設中,把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解決好,與項目建設的大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在工業化的過程中維護好農民的利益,在城市化的過程中維護好居民的利益。
在實際工作中項目建設的突出問題是,項目建設的投資方、建設方、施工方的利益和群眾的具體利益經常發生沖突。黨委、政府要當好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協調者和各方利益的維護者,既要維護投資方、建設方的利益,也要維護施工方的利益,還要維護群眾的利益。要在和諧中推進項目建設,實現茅箭“經濟發展、利益共享、社會和諧”的目標。在這方面我們已經創造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比如在普林工業園建設的過程中,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是土地被征用后群眾的生產生活怎么辦。為解決這一問題,區委、區政府及時出臺了解決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的17份文件,并與普林工業園達成協議,每征用一畝土地安置一名失地農民就業。普林工業園目前已經安排了劉灣和西坪的農民工200多個,較好地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這樣地方經濟得到發展,企業不斷壯大,群眾利益也得到維護,實現了三方共贏、關系和諧。
第二,要處理好項目建設與村組經濟發展的關系。國家、省、市和區級項目的建設離不開當地村組的支持,村組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各方的支持。村組為國家、省、市、區級項目的建設提供服務和環境,國家、省、市和區級項目為村組經濟的發展提供平臺和空間,從而實現共興共榮。
隨著全區十大重點項目將陸續建成或進入建設的攻堅期,20*年村組經濟已經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期。首先是大的經濟發展環境為村組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隨著*路、東風大道、*路、*路等城市主干道相繼貫通,東部新城區的路網已經形成,道路沿線的土地普遍增值,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條溝,任何一片地都有開發的前景。其次是我們爭取了給村組留地的政策。通過積極爭取,市政府已經出臺政策,按照每個組留5畝,每個村留30—50畝的標準,為失地村組預留土地,用于發展集體經濟,這為村組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村組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資本。目前十個“城中村”土地補償資金總量達到一個億,已經到位的資金約五千萬,存款近三千萬。四是人才技術保證。依托重點項目建設,目前我們村組的項目,全部都實現了專業部門設計,專業隊伍施工,專業人才管理。基于以上四點,所以我提出來,村組項目的發展已經進入黃金期。
全區上下要統一思想,共同營造村組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共同迎接村組經濟發展的黃金期,共同打造村組經濟發展的黃金期。今年要把村組經濟發展作為新的增長點,作為亮點,列上工作日程,認真抓好落實。村組要研究怎樣把預留地手續辦到位,怎樣使用土地補償金,辦什么樣的項目;開發區、街辦要研究如何幫助村組落實土地,如何支持項目的發展;區直相關部門要研究怎樣為村組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提供更好的服務。全區各級各部門都要正確處理項目建設與村組經濟發展的關系,支持村組經濟發展。
第三,要處理好全局與局部,國家、集體與個人,市區和村組的關系。目前我區的重點項目比較多,有的是國家級的項目,如襄渝鐵路復線;有的是省級項目,如十漫高速公路;有的是市級項目,如*路、*路;有的是區級項目,如東風工業園。這些項目,有的對全局的意義十分重要,但對局部的作用并不明顯,比如襄渝鐵路復線;有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但對國家全局來說無關緊要,比如東風工業園。對于這些項目,我們要進一步深化這樣的一個認識:不管是誰的項目,只要在茅箭轄區,都是我們的項目;不管是誰的投資,只要有利于茅箭的發展,都是我們的投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要樹立大氣開放,兼容并蓄的思想觀念。
茅箭的發展是眾多項目支撐的結果,是眾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全區上下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大局意識是茅箭干部必須具備的素質。同時,我們要學會在大局下求生存、謀發展。服從大局并不是要完全犧牲小局,而是要在全局中找小局的空間,在挑戰中找發展的機遇,在服務重點項目建設中辦好自己的項目,從而實現多贏、共贏。比如許家棚村在服務十漫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開發整理了100余畝土地,通過服務萬向工業園辦起了一批“農家樂”,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老街社區在服務老街改造的過程中,解決了社區辦公場地問題。這些都是在大局下謀發展的典型。
第四,要處理好項目建設與黨的工作的關系。歷史教科書上有一句話是“一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對于我們茅箭來說,黨的工作與項目建設一相結合,黨的工作就煥然一新。全區上下都要學會圍繞項目建設來開展黨的工作的方式方法,主動貼近、切入、服務、服從項目建設,在服務項目建設中探索在經濟工作中抓好黨建的方法,把握做好群眾工作的規律,使黨的工作煥發勃勃的生機。
在項目工作中,怎樣做好紀檢工作?前不久,開發區一個叫瞿正馳的同志給陳市長寫信,反映開發區的干部在拆遷中作風粗暴。信件轉到區里,如果按一般處理人民來信的辦法,就是由開發區來調查處理并作出答復。但是我把這個件轉給了紀委,讓紀檢部門去調查,如果是我們的干部作風粗暴,就處理有責任的干部;如果不是,就給瞿正馳同志做好思想工作。春節前夕,紀委的同志到瞿正馳家里,給他作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市區領導都非常重視他的來信,通過調查,拆遷補償是到位的,個別干部存在工作方法欠妥的問題,已經進行了批評教育,歡迎他再給我們的工作提出意見。瞿正馳最后表示心服口服,不再上訪。舉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在項目建設中紀檢工作也是大有可為的。
那么在項目工作中,怎樣做好工作?今年是東部新城區建設的關鍵年,服務項目建設的重點將從群眾拆遷轉到群眾安置,要突出抓好宅基地和安置小區建設。在宅基地建設和分配以及群眾建房過程中,各種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會集中出現。為此,區委、區政府將成立若干個副科級以上干部帶隊的工作小組,到項目建設一線接待處理群眾來訪,把各類矛盾化解在一線。還有宣傳工作,整個項目建設過程都能夠找到報道的切入點、興奮點,宣傳工作能夠貫穿于項目建設工作的始終。組織工作也能在項目建設中找到工作的空間。比如在項目建設中開展“五比五看”活動,把選人用人的視野始終放在項目建設一線,將最優秀的干部選拔到為項目服務的各個部門,對為項目建設服務作出貢獻的同志,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重用,形成人人為項目建設獻計出力的干事氛圍,等等。總的來說,黨的工作在項目建設中都可以找到切入點。各級各部門要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黨的工作和項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三、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去年春節前夕,在普林工業園業主座談會上,有一位業主在發言中說:茅箭發展工業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這位業主的發言讓我很受啟發,我把茅箭這幾年發展的精神歸納為三種精神:第一種是愚公移山的精神,第二種是精衛填海的精神,第三種是夸父追日的精神。
有的同志要問,我們是不是有這三種精神呢?為了建設萬向工業園,我們開挖土石方280萬方,搬了一座山,平整土地500畝;榮華工業園開挖土石方100萬方,搬了一座山,平整土地250多畝。搬了兩座山,建成兩個工業園,這難道不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嗎?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堅韌不拔,干什么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就能夠達到目標。
那么精衛填海的精神呢?普林工業園二期工程要填60米的深溝,總共需填土石方300萬方,目前已填100多方,和三期工程的470畝土地連起來,最后將形成有8個平臺、總面積達800余畝的“工業梯田”。省委副書記楊松同志視察后,稱贊這樣辦工業園是茅箭人民創造的一條經驗。這種精神可以用“精衛填海”來概括。大家都知道精衛填海的故事。精衛是炎帝的女兒,精衛鳥的形象是出身名門,卓爾不群,意志堅強,英勇不屈。這個故事反映了遠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行動永不停止。“精衛填海”是我們開山造地、建設“工業梯田”的真實寫照。
還有一種精神是夸父追日的精神。夸父追日的故事講述的是,夸父立志要追到太陽,于是他日夜不停地追趕。夸父口渴了就喝渭河和黃河的水,把渭河、黃河的水喝完了,又喝大湖的水,結果還是沒有追上太陽,最后他渴死了,臨死前他把拐杖扔掉,拐杖化成了一片桃林。夸父的形象是勇敢無畏,是力量、氣魄的象征,故事反映了追求遠大目標的信心和勇氣。茅箭人是不是也有這種信心和勇氣呢?我們提出建設東部新城區就是一個宏偉的目標,我們制定的“*”規劃“四個翻一番”的目標,還有建設東風工業園,都是宏偉的目標。我們敢于提出這些奮斗目標,這就是因為我們具有夸父追日的精神,為了追求遠大目標不怕困難、鍥而不舍。
這三種精神的共同點就是敢于追求新的目標,勇于克服困難,善于勝利,特別是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保持好的精神狀態。我們有的同志在工作中總是感到壓力大,困難多,怨天尤人,好像困難都是自己遇到了,別人的工作就沒有困難。這是缺乏良好精神狀態的表現。最近看電視劇《秦始皇》,受到一些啟發:當秦始皇勝利的時候,李斯就提醒他要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勝利。李斯認為,如果能以平常的心態來對待勝利,就能夠以平常的心態來對待失敗;如果以平常的心態來對待失敗,就不怕失敗。一個不怕失敗的人將是一個不可戰勝的人。所以,我們在困難和挑戰面前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樹立必勝的信念,不能老講客觀、不講主觀,老講困難、不講希望;要有敢于攻堅的信心,勇于突破的斗志,碰到困難不畏縮,遇到矛盾不回避,積極開動腦筋,講究策略方法,大膽探索創新,從而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措施。希望大家繼續發揚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的精神,勇于消化矛盾、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全面推進東部新城區建設。
四、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
解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不僅需要科學的決策、良好的精神狀態,還要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如果工作方法不正確,僅僅靠正確的決策、昂揚的斗志,也是不夠的。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主要要做到三點:
1、要抓緊中心工作。在《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中指出:“在任何一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的時間內只能有一個中心工作,輔之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當前,我們全黨的目標是要構建和諧社會,我們全區的目標是要建設十堰東部新城區;全黨的中心工作是經濟建設,我們全區的中心工作是項目建設,對我們來說,抓項目就是抓經濟發展。我們抓緊中心工作,就是要抓好重點項目建設。
二)各副縣長按工作分工,原則上每月初分別召開分析會議,對分管部門和行業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定期分析,并解決相應的困難和問題。
三)建立經濟形勢季報制度。縣發改局、扶貧辦、經貿局、財政局、農牧局、水務局、勞動保障局、商務局、統計局、物價局、人行縣支行等部門,按季向政府報告經濟形勢。
二、認真做好經濟形勢分析會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經濟形勢分析會的主要內容
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加強對各類經濟熱點問題的分析研究,結合我縣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研究分析國家、省、市出臺的宏觀調控措施對我縣經濟發展的影響,關注周邊省區、市縣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經濟指標,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全面準確客觀反映全縣經濟運行情況,深入分析國家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縣的落實情況和實施效果,加強對生產總值、工業經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支、物價、節能減排和就業等主要經濟指標變化走勢的監測預測。
1工業經濟運行方面。主要是全縣工業經濟運行特點分析,包括生產情況和發展趨勢如何,工業增加值完成情況,效益狀況,工業主導產業發展和運行情況,對工業經濟發展全局具有較強影響力的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情況,主要工業品產量和價格變化情況,全縣用電量(工業用電量)變化等情況;傳統產業升級改造、高科技產業培育、企業自主創新和產品開發、工業園區(集中區)建設和產業集聚情況;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能源原材料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2農業和農村經濟方面。主要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氣候環境等條件變化影響分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的進展情況,節水增收、農業生產有關環境等條件變化影響分析;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技術服務等;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種植業生產面積、產量;畜牧情況,包括主要畜禽產品的存欄量、出欄量變化,肉、奶、蛋等產品產量增長情況;農畜產品流通情況,包括農產晶基地、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規模及其帶動農戶增產、農民增收的情況;農村勞動力培訓及輸轉的規模、質量和效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以工代賑和易地扶貧搬遷等方面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以及打算采取的措施和建議等。
3固定資產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方面。主要是全縣分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包括城鎮、農村、三次產業和重點行業投資完成情況;投資來源和構成分析,包括政府投資、銀行貸款、企業情況和非稅收入情況;財政轉移支付情況,包括一般性轉移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財政執行情況,包括項目建設資金配套情況和公共財政支出情況;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結構和運行態勢;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4財政金融方面。主要是財政收入情況,包括稅收收入情況和非稅收入情況;財政轉移支付情況,包括一般性轉移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財政執行情況,包括項目建設資金配套情況和公共財政支出情況;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結構和運行態勢;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5服務業方面。主要是加快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傳統服務業、生產業和生活業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6消費和價格方面。主要是關系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的主要消費品的市場容量、供應狀況和價格變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城鄉分布;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及影響因素;能源原材料供應情況和價格趨勢;農業生產資料供應和農產品銷售及價格走勢;工業品出廠價格變化;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7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全縣就業情況,新增就業和下崗職工再就業情況,城鎮職工、農民工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規模及動態變化,完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就業培訓和拓寬就業渠道的政策措施;養老、失業、醫療及城鄉低收入群眾社會保障和基本政策和實施情況;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等。
8為民辦實事方面。主要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每年確定為民辦的實事。年省、市、縣政府承諾為民所辦實事工作進度和落實情況;存在主要矛盾和問題,打算采取的對策措施和建議。
二)工作分工
經濟形勢分析牽頭和協調組織部門為縣發改局,注重對經濟形勢的綜合分析與研究。各參與部門側重于對本行業、本系統運行情況的具體研究分析,確保信息資源采集準確有效,不斷提高經濟形勢分析的質量。發改局重點做好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的綜合分析,側重于全縣投資形勢和項目建設進展分析,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建議。統計局匯總、整理全縣和省內外有關縣區統計資料,會同發改局共同做好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對經濟運行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每月定期報送政府辦公室、發改局和相關部門。經貿局負責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準確反映企業經濟效益情況及生產運行情況,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突出問題,提出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建議。扶貧辦負責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的綜合分析,及時反映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時發觀和反映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農牧局負責全縣農業經濟現狀、趨勢和階段性的特征分析,及時反映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發展情況、況,反映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商務局重點做好主要農產品市場信息的運行監測、編報和分析,及時對重要工業品、原材料、農產品和消費品市場做出分析預測,提出建議對策,特別要及時反映市場建設中存在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負責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基本數據統計匯總整理,按月勞動和社會保障信息資料及用工公告。物價局負責全縣群眾生活必需品、重要商品和服務監測,及時反映市場價格運行情況,并提供分析報告。人行縣支行主要負責全縣金融運行和貨幣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的分析和預測,針對金融運行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及時提出金融促進全縣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信息中心主要做好國際國內經濟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解掌握全國、全省、全市和市內務縣區經濟形勢和經濟運行情況的比較分析,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其他部門結合本部門職責范圍和工作特點,及時收集整理本行業的相關資料,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提出對策。
三)材料準備
由縣扶貧辦、經貿局、財政局、水務局、農牧局、商務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局、物價局、人行縣支行、信息中心等部門每月5日前將上月的分析匯報材料匯總,送縣政府辦公室、縣發改局和統計局具體掌握每月各行業部門的經濟分析情況,于每季度第一個月8日前,將上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上報縣政府。
三、有關要求
一)切實加強對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組織領導。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并認真做好經濟運行分析工作,要把這項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議程,指定專門工作人員,切實做好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及時協調解決本部門、本系統經濟運行中存在突出問題,確保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二)充分發揮發展改革和統計部門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職能作用,加強協作。縣發改局、統計局要共同做好全縣經濟形勢分析工作,向縣政府匯報,并及時向各部門通報情況。統計部門要及時做好數據統計工作,每月5日前完成數據統計,為經濟運行分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縣發改局要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銜接,暢通信息傳遞渠道。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相關統計和分析工作,及時報縣發改局匯總。
三)充分發揮統計部門的統計職能和行業部門、基層單位的基礎統計作用。要加強統計執法力度,各部門、基層單位要及時按要求向統計部門報送基礎數據,統計部門要及時做好數據統計工作,為經濟運行分析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在2011年環境保護規劃院的調查結果中顯示,我國“十二五”期間以及未來十年的城鎮化發展進程仍持續發展。而這一發展過程中城鎮化率的提高以及城市的發展將提高對資源與環境的需求與影響。該調查研究課題組指出,未來五年,我國城鎮化發展與城市規劃、環境規劃的矛盾越發尖銳。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源能源的快速消耗以及城鎮規劃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城鎮規劃經濟效益與環境規劃的矛盾將日益突出。
2.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主要矛盾探析
2.1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經濟性矛盾探討
在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主要矛盾中,經濟矛盾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城市規劃過程中將對老城區進行改建、對新城區用地進行規劃,這一過程將促進城市房地產經濟的發展,進而帶動房地產上下游經濟。而且城市規劃還將對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景觀等進行改造,帶動相應經濟的發展。而環境規劃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提出了土地的合理使用、提出了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重點。這一過程中將影響城市地產的發展,進而影響城市地產相關經濟的發展。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經濟矛盾導致了城市發展過程中兩者不能有效的協調統一,進而影響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有效實施。針對這樣的矛盾,現代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部門應針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環境保護理念進行共同商討。在城市規劃中考慮環境保護理念,在環境規劃中考慮城市發展經濟性與環境保護的協調點。將城市宜居水平、環境保護理念等應用于城市規劃中,以此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協調統一。而且,隨著現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進一步加劇,城市道路規劃中應積極運用環境規劃理念對城市道路進行規劃、擴建。通過科學利用城市道路兩側綠地提高城市的綠化水平,促進城市環境的改善。另外,針對城市周邊濕地、上下游工業園區規劃設立,城市規劃中還應注重濕地保護與工業園區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運用環保理念進行城市規劃、運用經濟理念開展環境規劃,以此減少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間的經濟矛盾。
2.2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土地使用矛盾分析
在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主要矛盾中,土地使用矛盾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現代城市擴建需求要求城市周邊土地為城市建設服務,為城市房地產建設服務。這就造成城市規劃中將城市周邊耕地、濕地劃入了城市建設的范疇內,造成了城市周邊環境受到影響。這與環境規劃的主要目標相矛盾,造成了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不能協調統一的現狀。濕地、耕地的征用使得城市雨季儲水、蓄水能力下降,造成城市水患的頻發。但是城市建設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要求城市必須進行擴建。這樣的現狀使得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在土地使用上發生了分歧,造成了矛盾的產生。針對這樣的情況,現代城市規劃中應針對耕地、濕地對城市氣候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避開這類土地的征用。通過老城區改造、高層建筑應用以及周邊土地的合理規劃等實現城市擴建與規劃。而環境規劃中也應根據系統的調查分析城市周邊環境,將城市規劃需求納入環境規劃的分析因素中。在保護濕地與周邊環境的基礎上指導城市規劃的土地征用方向,實現城市建設與擴建需求。在現代環境規劃中,應針對城市發展需求以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生態環境的需求進行科學的規劃。將城市周邊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規劃,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而對于可能影響生態環境、水環境的建筑、企業應嚴格控制其審批。通過科學的規劃土地使用減少建筑過程、企業排放以及休閑娛樂對水環境、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
3.如何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規劃的協調統一
【綜合訓練】
1. 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
①是減輕人民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的迫切需要②是建立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內在要求③是推動醫保、醫療、醫藥互聯互動,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和質量的有效途徑④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舉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這是因為:
A.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B.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C.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
D.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3.《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指導意見》指出,要堅持政府主導,政府負責基本政策制定、組織協調、籌資管理,并加強監管指導。為此政府主要應履行好:
A.經濟職能 B.政治職能 C.文化職能 D.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4.《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利用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優勢,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高大病保險的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這是因為:
A.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B.市場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局限性
C.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
D.計劃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5.《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大病保險保障水平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醫療消費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適應,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開展大病保險的具體方案。這是因為: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②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③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指導意見》指出,各地要充分考慮大病保險保障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循序推進,重點探索大病保險的保障范圍、保障程度、資金管理等。上述要求體現了:
①聯系的發展的觀點②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④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材料、“看病難、看病貴”是當前社會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為促進社會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黨和政府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在逐步建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采取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的辦法,建立城鎮居民醫保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力求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1)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2)從主要矛盾的角度,說明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公平對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重要意義。
【參考答案】
在客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有增長,無發展”引發公眾對經濟增長的合法性置疑,進而導致社會心態危機出現。
一般來看,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初期階段,由于貧窮與落后,主要任務發展經濟,這使得經濟發展優先于社會發展,所以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在這一階段有其客觀性與合理性。但是,進入發展中期階段以后,隨著生產力落后狀況得到顯著改善,人們溫飽問題解決,對物質生活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發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于是,加大社會發展比重,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成為進入發展中期階段的主要任務。
從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以及拉美許多國家的發展道路來看,一個共同的特征都是在發展的初期,為了擺脫經濟落后的狀態,將經濟建設置于重中之重,這使得這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同時也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增長的局面。例如,人們工資增長低于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福利供給滯后于人們需求,社會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加劇。然而,隨著由發展初期向中期邁進,一些國家或地區及時調整經濟社會發展關系,適時加大社會發展比重。由于政策把握得當,這些國家順利闖關,成功邁向現代化的更高階段。但是,也有一些國家沒有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出現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脫節,發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現社會動蕩和倒退。
就當前中國而言,在過去三十余年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是基本發展特征。從經濟建設諸項指標來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但是從社會發展指標來看,我們還處于工業化的初期階段,尤其是近年來由于公共物品的市場化,使得住房、教育、醫療等于民生需求呈現惡化的態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增長與民生需求滿足二者之間日益呈現出“有增長,無發展”特征,例如依靠高房價拉動的GDP增長,使面臨住房民生困擾的公眾越來越形成“經濟增長與我無關”的心理感受,從而對經濟增長的合法性產生置疑。與此同時,加之社會分化的加劇,資源與機會的配置越來越封閉,這使得社會沖突顯現和社會心態危機顯化。
從主觀上看,近年來相當部分公眾從發展中受益的程度開始出現下降,導致對社會問題的心理承受呈現下降的趨勢。
社會問題是否會引發公眾心態危機,公眾對社會問題的心理承受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改革與發展必然會導致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是改革與發展也帶給人們更多的資源與機會,從而改變自身的命運。所以,只要從改革與發展中受益的程度大于出現的社會問題,公眾對社會問題就具有較高的心理承受。
總體來看,改革開放以來,公眾從改革與發展中受益是絕對需要肯定的。人們的生活有了顯著的改善,大多數人獲得了向上流動的資源與機會。但是,近年來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公眾從發展中受益的程度卻開始出現下降了。一方面,人們的收入的增長滯后于經濟增長速度,但是民生的支出壓力卻越來越大,幸福感受開始下降。另一方面,社會流動的資源與機會開始出現了集中的趨勢,“富二代”與“窮二代”的出現,表明社會流動空間出現閉合趨勢,相當部分公眾失去了向上流動的空間,典型的就是在過去十年中社會底層的規模不是縮小了反而擴大了。這表明,越來越多的人沒能繼續從發展中受益,反而是利益受到了損害。
在這樣的背景下,公眾對于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的心理承受能力必然受到削弱,抱怨與不滿開始顯化,社會心態危機成為了現實。與此同時,隨著社會分化的加劇,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沖突強化。勞資矛盾、房地產商與公眾之間的利益沖突、地方政府中的官民矛盾成為引人關注的社會現象,社會心態危機多數時候會表現為“仇富仇官”心態。非常典型的就是近年全國發生多起所謂寶馬車、奧迪車撞人引發的。原本普通的交通事故為什么會引發?原因就是撞人的是寶馬車和奧迪車,在公眾的心目中,寶馬車是財富的象征,奧迪車是權力的化身,而行人肯定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寶馬車、奧迪車撞人便被賦意為財富階層和權力階層對普通老百姓的侵犯,加之在同情弱者的心態驅使下,那些心懷抱怨與不滿的公眾便會自動的參與到這種“非直接利益”的中去,而并非“受少數不法分子挑唆”。
當然,就當前來看,“仇富仇官”現象,并不是階層與階層間的沖突與對抗。在許多公眾心目中,對那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拼搏,勤勞致富的人,多是佩服;同樣對那些公正無私、清廉執政干部,多為擁戴。當前的“仇富仇官”心態,更多折射的是公眾對富而不公、貪污受賄的憎恨,尤其是有些底層公眾,聯系自身的利益受損處境,這種心態會更強烈。
從政策調整上看,面對當前已經發展變化了的形勢,我們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明顯滯后,相關政策調整不及時,使得社會問題與社會心態危機沒有得到及時化解。
抓住主要矛盾,確立主要任務,是我們黨革命與執政的基本邏輯。改革開放之初,面對貧窮與落后的國情,我們黨重新確立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由此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三十余年來,經濟建設成就斐然,極大地改變了貧窮與落后的面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但是,三十余年過去了,我們在取得經濟建設巨大成就的同時,社會問題卻層出不窮,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日益突出,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與此同時,社會利益沖突不斷顯現,社會心態出現危機。這些新的問題是生產落后不能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矛盾所導致的嗎?顯然這樣的解釋是不能讓人信服的,也是不利于社會問題治理和社會心態危機化解的。
事實上,我們必須得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絕不是靜態的階段,而是從貧窮落后不斷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動態進程。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呈現出從發展初期到中期,再到現代化基本實現的若干個不同發展時期。這些不同發展時期串聯起來,就是中國實現由貧窮落后逐步邁向現代化的總體進程。因此,在這樣的動態過程中,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把握住各個發展時期階段性變化的特征,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當前,我們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不僅僅只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發展性矛盾,同時也包括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社會建設滯后于經濟建設的結構性矛盾,但是由于對矛盾判斷的滯后,導致相關政策不及時。例如收入分配政策調整不及時,沒有有效地抑制貧富差距的擴大。民生政策調整不到位,導致公眾面臨巨大的民生壓力,社會福利保障政策調整不全面,導致相當部分公眾并沒有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由此引發人們的抱怨與不滿,當這種抱怨與不滿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然引發社會心態危機。
關于經濟矛盾概念的理解
萬事萬物都具有矛盾,但是矛盾卻不是事物自有的。經濟矛盾是無法脫離主體意識單獨存在的,它反映出了不同研究主體的階級屬性。政治經濟學是矛盾演化的產物,經濟矛盾并非是先驗存在的,它是由代表特定主體利益的研究者在對經濟現象的研究中規定的,正是因為主體性的差異,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才會從對經濟現象的研究中得出不同的矛盾方面。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主要的主題是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就是以資本所有者為主體,探討如何最有效的實行資本所有者的利益。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題則要從勞動者的角度出發,規定現實中國經濟矛盾,并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實現中國勞動者的主體地位。要明確矛盾指的是作為研究主體的人,在對現實經濟現象的分析中,規定出現象之間的矛盾。
不只是經濟現象,作為矛盾的研究者――經濟學家的思維也是矛盾的,由于立場和時代的變化,他們處在不斷變化的矛盾中。在資本主義研究的代表中,亞當?斯密在其著作《國富論》中始終貫穿著一種自由的思想,運用大量的實證大量的比較進行研究,在這個時期資本主義還處于早期的發展階段,社會上還有很多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資本主義需要自由,封建和集權專制嚴重壓迫著資產階級,遏制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這個時期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家致力于批判研究,主張資本的自由競爭,深入分析經濟矛盾。在資本統治全面確立以后,資產階級擺脫了受壓迫的地位,他們需要更進一步地發展,需要研究如何讓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們在對國家政策研究的同時引入了很多的衡量指標,效用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在這一時期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興起對他們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將批判的對象轉為社會主義,但是由于自身處于統治地位,所以這個時候的批判只是一種形式,在本質上這更多的是一種辯護。從矛盾的分析也本質轉到了表層,力求解決一些表層上的經濟問題而不是經濟矛盾。
矛盾分析的原則和方法
明確主義。現實生活中處理事情時,我們經常會提到要使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好的方法,在矛盾分析中,我們同樣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好”與“正確”是兩個極其抽象的概念,到底何為“好”,何為“正確”,這就需要考量你的目的,根據最后想要達成的目的選擇合適的方法,這就是正確的、好的方法,有一個成語叫“南轅北轍”,就是在批判方法與目的的不一致。經濟學學術研究也是有目的的,研究特定問題時有具體的目的,但是這些目的都離不開一個總目的,這個總目的始終圍繞著你的“主義”。“主義”也就是立場,它具體包含了兩層含義,首先是“階級”,其次是“利益”,你想要維護哪一個階級,這個階級當前迫切需要實現的利益是什么。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站在勞動者的視角上,而勞動者目前需要的就是改善自身的生活,成為這個社會真真正正的主人翁,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絕不只是為了國家,不只是為了經濟發展,因此單純地去研究社會如何發展這是不全面的,這或許就是“GDP主義”的弊端。勞動者在這個社會上還屬于薄弱的一方,要始終謹記研究目的,探索當前勞動公有制的矛盾對立面,用批判的方法去除那些阻礙勞動發展的因素,實現勞動者的主體地位。
以正確的哲學觀作為指導。哲學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體現,社會變革通常是以哲學觀念的變革作為指引的,各學科方法論的變革也開始于哲學的變革。哲學的方法論與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是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它是哲學方法論的具體化和表現形式之一。資本主義哲學有不同的發展階段,早期有上帝論、之后是天命論,發展到最后形成了當今社會普遍認可的唯物論。后期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正是在唯物觀念的影響下,站在資本所有者的視角上,探討如何提高資本所有者的權利,分析社會經濟矛盾,對于當時的封建統治造成了較大的沖擊,使得社會變革前進。馬克思明確提出自己所代表的是無產階級,集成并發展了當時社會主流的唯物觀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深刻反思,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以人道主義為基礎的哲學體系,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獨到的視野分析經濟矛盾,鑄就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先河。馬克思在從事矛盾分析時,既運用了經濟學分析方法也沒有脫離哲學方法論的指導。我們在之后的分析中,應該沿襲這一先進的思路,不要將二者完全對立,應該繼續把他們統一在自己的研究中,形成具有深度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用于指導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
在實踐辯證法的指導下研究經濟矛盾。矛盾分析所用的根本的方法就是實踐辯證法,實踐辯證法是以“唯人主義”為中心,要點就是處理矛盾。在主流意義上的唯物辯證法的研究內容主要為客觀規律,總結人類社會、自然界,研究其發展,總結其發展的普遍特性。在唯物辯證法中,人的中心地位被嚴重淡化了,人成為了客體不再是主體,這主要體現在兩點上,首先,對辯證法的來源存在誤區,認為自然界是遵循客觀原則發展的,人類在認識其發展的過程中從中總結出辯證法,這是不受人的意志的影響的;其次,對辯證法的主體認識錯誤,認為其主體是自然界,人只不過是從屬于其的客體,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來源于自然界的,人類的思維活動也不能脫離此。馬克思的辯證法與此不同,是具有實踐特點的,是對于傳統的唯物辯證法的發展,其出發點由自然界轉向到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中來,從現實的實踐出發意味著從人類和人類社會出發,物質和自然界只是從屬于人的,要在研究人的實踐之后才對人類生存的物質條件進行研究。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具有變幻莫測的特點,其內容豐富繁雜,不可能對其每一個內容進行細致的研究,為此,總結了以往時代對矛盾的研究,有建設性地提出了“抓住主要矛盾”的說法。這也就是說在對矛盾的研究中,要學會辨析居于主要地位的矛盾,同時要認清主要的方面。雖然矛盾的內容非常復雜,但是各個矛盾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是不同的,有些矛盾對于整個社會發展起引領作用,可以支配其他的矛盾變化發展,這就是主要矛盾。而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地位也不是相同的,會有其中一個方面從屬于另一方面,受另一方面的變化影響,這就是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當然,矛盾也是不斷變化著的,在一個時期居于主導地位的主要矛盾也可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演變為次要矛盾。
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是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時代要求要在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矛盾的,矛盾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這就要求看待事情不能孤立、片面、靜止的看問題,要理論結合實際,把握好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處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間的關系,進而協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善待人類社會,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真正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來源:文章屋網 )
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是事物的一種運動狀態,它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中。事物是永恒發展的,事物的發展是積極向上的變化,是由低級向高級進步的前進運動,事物發展的源泉和本質在于事物內在的矛盾運動。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分析當代中國現實,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指出解決這個主要矛盾的方法論思路就是堅持發展,正確回答了“中國為什么要發展”的問題。發展首先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始終是發展的中心內容,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沒有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沒有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沒有物質文明的進步,社會其他方面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堅持黨的先進性、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就無從談起。在當今中國,離開發展就沒有出路。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人民的物質文化需要依靠發展得到滿足,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也必須在發展過程中加以解決,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松。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國家實力,正確處理和解決建設和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彰顯社會主義強大生機與活力,不斷激發、提高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取向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個人相互聯系的總和,因而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這種從現實的人出發,以現實的人的發展為目的的社會發展理論,正是的人民主體價值觀,即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價值理想。正是從這一價值理想出發,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作為創建未來社會的本質規定。科學發展觀“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所有價值目標的第一位,發展是為了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制定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群眾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到發展依靠人民。科學發展觀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切實保障人民享有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讓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志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科學發展觀從唯物史觀的高度闡明了當代中國為誰發展、靠誰發展、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等發展的基本問題,突出了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價值性以及人作為目的與手段的統一性,彰顯了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宗旨。這是創造性地發展了唯物史觀關于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的理論,是唯物史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深刻體現,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形態。
三、科學發展觀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方法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辯證統一的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因而發展是事物在普遍聯系中其內部矛盾不斷產生、運動和解決的辯證過程,發展總是辯證的發展。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運用的辯證發展觀,主張在普遍聯系中發現、認識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追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普遍聯系的原理,要求人們堅持用系統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科學發展觀主張全面發展,就是把握矛盾全局的發展,即是要把經濟社會發展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一個系統工程,把握好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問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解決好與經濟增長相關聯的各種社會問題,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思想體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原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正確處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這是系統的、全面的、保持內在各要素均衡的辯證的發展。正如同志指出的那樣:“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普遍聯系原理,要求人們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科學發展觀強調協調發展,就是把構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要素、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看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矛盾統一體,發展中要解決好各要素、各環節、各方面的相互銜接、相互促進、相互平衡問題,防止發生失衡現象。協調發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系統結構性原則及其關于平衡與非平衡的辯證法,反映了事物普遍聯系的內在要求,揭示了當前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存在著復雜的普遍聯系,我們應當充分把握這些復雜的聯系,發揮能動性,不斷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普遍聯系原理,要求人們認識任何事物的發展一定要保持內在發展能力、要有連續性。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求我們要用前瞻的眼光看待發展問題,始終著眼于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等的辯證關系,要注重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把經濟增長建立在生態良性循環的基礎之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持久、連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理論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于矛盾運動前進性、無限性的發展趨勢。
科學發展觀把事物以系統狀態辯證發展的原理運用于對經濟、社會、人和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與理解,創造性地回答了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體現了的辯證發展觀和社會全面發展理論。
1、低碳經濟及其相關理論學科對比研究
生態經濟、綠色、循環經濟是低碳經濟的相關學科,其中生態經濟主體探究生態與經濟體系的復合結構、具體功能以及規律特征。循環經濟則基于生態自然系統中的物質循環以及能量變換規律構建經濟系統,令其引入至自然生態體系物質循環中,構建了新一類經濟形態。其本質層面體現為一類生態經濟,需要利用生態學規律引導人類社會各項經濟活動。英國經濟學家提出了綠色經濟理念,基于對人們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有限資源的合理維護以及能源規劃,創建體現健康意識、平衡屬性的特色化經濟模式。由本質層面來講,循環經濟、生態、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均為三高一低逐步向三低一高發展轉變的形式。也就是高水平資源投入、大排放、高能耗、效率低,逐步發展為降低投入資源、控制消耗與排放量,提升生產服務效率的優質模式。上述四類經濟類型均為新型發展構建經濟思想。其中,生態經濟主體傳遞理念為,經濟活動應符合生態規律,其構建體系則應符合生態系統特征。循環經濟主體由循環視角構建生態化的經濟發展活動。綠色經濟為排除自然資源的消耗價值以及形成環境污染造成的價值損失之后創設的生產總值,其主體側重對資源利用的有效節約,追求最終實現綠色的GDP價值。發展低碳經濟主體針對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提升對人類生活形成的顯著影響威脅,其關注經濟發展不應以加大二氧化碳總體排放量作為付出的代價,總體追求經濟發展應脫離于碳排放。由本質層面來講,低碳經濟可歸于生態經濟理論范疇。其提法相比于他類經濟形勢,則更加凸顯了當前經濟建設發展階段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發展追求目標由高碳向低碳模式過度。由哲學辯證視角來看,低碳經濟可由明確主要矛盾出發進而應對發展經濟階段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該經濟思想是社會大眾面臨資源瀕臨枯竭、環境惡化污染、生態系統受到不良破壞等問題,進行自我反省與優化更新的實踐結果,是對自然與人們實踐活動關系的新一輪審視與科學總結。
2、低碳經濟理論基礎研究
近年來,持續惡化的溫室效應對全球經濟建設發展均形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其作用程度并不次于世界大戰以及全球經濟危機。為此我們應主體針對碳排放量持續提升造成的溫室效應產生的顯著經濟影響,探索新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深化理論基礎,拓展研究領域,方能促進低碳經濟的良好、優質發展。低碳經濟是經濟學理論的分支之一,主體基于經濟學相關原理及規律,探究發展經濟同二氧化碳排放間的矛盾問題,促進經濟建設及環境發展的良好協調性。低碳經濟同環境氣候的變化涵蓋較多學科理論內容,因此對其要想進行整體的研究把握,需要我們樹立綜合視野,深入至多學科領域。可采用繼承傳統方式,開展邊際研究、彈性分析、結構衡量、總量研究、均衡分析等實證研究,同時還應對各地域碳排放標準規范進行深入分析。再者我們可借鑒他類學科研究分析方式,例如環境經濟領域學科之中的波及性研究、成本有效性以及成本效益研究等。還可進行碳足跡、金融、碳權以及碳循環的綜合研究分析。
3、低碳經濟核心經濟學價值
3、1解決國際經濟發展合作困境問題,優化整體經濟體系
經濟發展階段中,提升整體競爭力,僅利用貿易手段遠遠不夠。倘若由經濟效益視角來講,開展國際經濟合作可令合作成員國形成良好的合作剩余,對各自發展極為有利。而由生態效益層面來講,國際經濟發展合作則會形成更多負效應影響,引發環境問題。基于國際經濟合作中將制造環節逐步向欠發達國家實現轉移,其技術水平較低,且能源結構不佳狀況,會在制造生產階段中形成顯著環境問題。例如過度開發資源、提升碳排放總量等。而基于碳流動屬性,則會對國際領域各國均形成不良影響。為此我們應科學樹立低碳經濟合作發展思路,通過開展碳貿易與交易,科學解決潛在不良問題,化解國際經濟發展合作困境。再者,低碳經濟基于國際經濟全面收益視角進行發展,因此其理論應上升到國際經濟發展范疇領域,令其研究視角進一步拓寬。應利用低碳經濟做好國際經濟學的有效補充,優化整體經濟體系,進而真正促進國際經濟的全面發展。
3、2創建低碳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石,引導更新消費方式
傳統經濟學發展理論其研究主體目標為提升財富,尤其將物質財富作為核心任務,形成了顯著的溫室效應問題。基于現代經濟學主體任務為提升國家GDP,倘若仍舊應用傳統理論作為行動指引,則會無法符合經濟全面發展的核心需求。為此,我們應基于低碳經濟學相關理論,創建完善研究體系、夯實理論基石,做好生態經濟、綠色與循環經濟的有效補充,促進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良好轉變。物質消費的擴充可拉動經濟增長,并促進經濟循環。基于現行能源體系結構,提升物質消費勢必令碳排放總量顯著增加,而降低碳排放則會對物質消費形成相應抑制,體現了兩環節的矛盾問題,即目標沖突。為此我們可利用低碳經濟理論做好矛盾沖突的良好化解。摒棄物質消費是發展經濟根本動力的理念,令低碳經濟促進生產發展方式的優化更新,并進一步轉變人民的生活與消費形式,進而將低碳經濟促進物質的過度消費良好轉變為精神消費,令人們全面關注智力投資,進而為經濟發展建設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3、3進一步豐富低碳經濟主體研究內容
低碳經濟研究發展階段中,形成了一定工具。例如碳交易、貨幣、經營貿易、碳期貨以及關稅與期權等。該類理論概念仍舊包含一些不完善的問題,同時為金融領域、貿易學科與虛擬經濟創設了新型研究內容。為此,我們應進一步探究低碳經濟發展風險因素以及其中包含的不確定性問題,豐富主體研究內容,做好經濟學原理概念的新一輪審視、更新傳統觀念,方能提升研究水平,真正促進低碳經濟的持續、優質、健康發展。
4、結語
總之,針對低碳經濟內涵與相關理論學科分析,我們應做好實踐探究設想,明晰低碳經濟發展核心經濟學價值,才能全面提升經濟發展水平,豐富低碳經濟內容,實現經濟建設全面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