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4:4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二地理教學進度,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組織教學研討 繼續開展多渠道的教師培訓工作,領會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探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圍繞韋軍老師和陳燦紅老師的教學公開課預演,共同研究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結合我校本學期的對外教學開放活動,開展對外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理解學業水平測試,關注09屆高考方案 高中新課程進入復習檢測階段,針對學業水平測試組織積極的復課工作,由張威、王辛勤、陳燦紅老師共同開發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學業水平測試蚌埠鐵中教學資源——復課思路與復課習題(發表于張威老師博客blog.sina.com.cn/zhangweibbtz);關注2011屆高考方案與復習綱要,及時調整復課計劃,認真組織復課教學。
4、緊抓高三復習研討,做好二輪專題復習 為學習先進高考復習經驗,提高我校高三復習整體質量,積極參加高三復習研討,主動參加本學期在固鎮二中舉行的“2011年地理學科高三復習教學研討會”;校內加強組內交流,分工合作組織專題復習研討,由顧軼群、王辛勤、陳燦紅老師共同開發高三復課資源;深入教學一線,對高三地理教學進行跟蹤反饋,對三位高三任課教師進行“推門聽課”。
5、持之以恒組織氣象小組活動 繼續在初一、初二年級進行氣象小組觀測與記錄活動,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興趣,提高地理學習能力。本活動地理組全體組員共同參加,并聘任高繼紅、李晉、韋軍老師為地理氣象活動小組指導教師。
6、教學進度 如本學期組織期終質量監測,將按照下列進度進行。
年 級
期末教學進度
七年級
七年級下冊
八年級
八年級下冊
高 一
必修二
高 二
選修模塊:環境保護 旅游地理
世界地理復習(含地球運動、大氣等自然地理基礎)
7、本學期教研活動安排 本學期教研活動安排如下:
周次
日期
教研活動計劃內容
參加教師
活動地點
召集人
二
2.21
學期教研工作
教研組長
市教科所
吳岱峰
三
2.28
選修模塊《環境保護》教材分析
高二教師
市教科所
吳岱峰
四
3.6
2011年高考復習研討會
高三教師
固鎮二中
孟慶紀
王 玲
五
3.13
初中地理教學研討
——七年級單元備課 鄉土地理教學
初中教師
蚌埠五中
沈 紅
六
3.20
高二年級地理教學研討課——環境保護
高二教師
蚌埠二中
葉國萍
七
3.27
市青年教師業務培訓
1.課例《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觀摩
2.全國初中地理優質課評比活動介紹
市35歲以下
青年教師
蚌埠實驗
中 學
吳岱峰
匡昌林
八
4.3
高考專題復習教學研討課
——氣候專題
高三教師及市35歲以下青年教師
蚌埠三中
曹 斌
九
4.10
XX屆省高中地理學業考試
復習研討
高二教師
教研組長
蚌埠九中
吳岱峰
葉 峰
十一
4.24
高一年級地理教學研討
——市青年教師業務培訓研討課
高一教師及市35歲以下青年教師
蚌埠鐵中
韋 軍
十三
5.8
初中地理教學研討
1.八年級教學單元備課
2.學業考試復習專題
初中教師
蚌埠六中
汪翠華
十四
5.15
高考命題趨勢專題研討
(要求:以校為單位準備近年高考試題分析材料、原創試題一題)
高三教師
蚌埠一中
賀廣明
十五
5.22
校本培訓一
全體老師
會議室一
王辛勤
十六
5.29
校本培訓二
如果問一位高三學生:“你對現在地理課的感覺是什么?”大部分答案只有兩個字:“沉悶。”高一、高二時那些師生積極互動、全班共同探究地理課的氛圍已經不存在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傳統的復習課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并沒有真正成為課堂主體,學生在經歷了高一、高二的探究課堂后又回到了高三的“填鴨式”教學。下面就筆者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對開展學生活動的嘗試,談一談個人的看法:
一、活動內容“步步精心”
地理知識一般可分為陳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三類。其中,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樣做”,策略性知識是關于“為什么”,這兩類若只通過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被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研究與實踐才能逐漸被內化。例如:學習我國季風氣候區氣候的形成原因與特征時,就可以讓學生思考本地海陸位置、結合本地各種氣候數據去分析和思考內在聯系。可見,學生的研究性活動有其特定的對象內容,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用,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
二、活動設計“無招勝有招”
學生活動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方法,結合學情與復習的相關內容,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達到復習效果的活動就是好活動。
1.我來出題
高三地理復習課不同于以往的新授課,雖然缺少了以往探究新知識時的那種新奇感,但在總結與分析知識點時卻是有明顯優勢的。如在復習洋流這節時,首先講到了等溫線的判讀及半球的判斷,那么可以設計一個小活動:“你能不能設計個小題目,考一考其他同學嗎?”學生一下子就活動了起來,有的一邊畫圖一邊冥思苦想,有的仔細看洋流模式圖,有的翻閱前面的季風環流圖等。畢竟對于學生來說,設計一道題目比做一道題更有興趣,為了能難住其他同學,他們會努力把所學知識融合到題目里,這個過程比讓他們做題更有效。
2.我來畫圖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面對“無圖無表不成題”的地理高考現狀,看圖、讀圖能力依然是重中之重。高三復習課中的畫圖環節不能只停留在高一、高二時的常規圖上,而是應該在這些常規圖的基礎上有所變化、有所提高。例如:在復習《巖石圈與地表形態》時,教師可以請一位學生先用語言設想一系列內力或外力等作用,再讓全班學生畫出滿足要求的巖層剖面圖;在復習“洋流”時,教師可以請一位學生任意說出某海域,其他學生畫出該海域的洋流,無論學生在黑板上畫什么圖,都請全班學生一起找錯誤,最后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讀圖、看圖、作圖的能力。
3.我來總結
一位去美國留學過的高中生曾這樣評價他在中國的高中教師:“他們是最辛苦的老師,沒日沒夜地寫教案、改作業,還要幫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規律……”相對于美國的“甩手掌柜”式教法,教師為學生總結的學習方法與各種規律特征實在是太多了。在筆者看來,教師在復習課上要培養學生對答題思路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對解題規律的總結能力,從而能夠得出每一類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
如在復習判讀非地帶性世界氣候類型成因時,可以結合部分實例,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自己解題的思路是什么?誰的思路更靈活更簡潔?如果情境變了,會出現什么變化?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后歸納出判讀非地帶性氣候類型成因的方法。這些內容由學生自己總結出,會比教師講解深刻得多。
三、活動過程“百家爭鳴”
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提出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以學生現有知識體驗為支點的,是教師所設計的學生活動中的重要補充。因此,我們不應為了趕教學進度或是防止破壞課堂節奏而忽略了它的存在,要及時肯定學生提出的有意義的問題,并適當展開討論和探究,這樣做更能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掌握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學生由“他主學習”到“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品質的飛躍,學生不待教師教而能自學是最成功的教育。在高三的復習課上,每節課都是對應知識點的“最后一課”。所以,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上好每一堂課,教師始終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每一堂課上都要有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讓學生每天都能積極、高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1]蘇小兵.例談“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編寫[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Z1).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組織高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高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組織高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高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中圖分類號:G424.74;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9-0023-01
自2015年10月浙江開始高考改革以來,先后經歷了三次地理選考。其中2015年10月的選考卷中,選擇題以區域為背景試題4組9題,其中有1組2題涉及浙江地理的;2016年4月選考中選擇題5組9題,涉及浙江地理的為1組2題;2016年10月選考中選擇題7組13題,涉及浙江地理為1組1題,總體呈上升趨勢。而綜合題中全部是以區域地理為背景對系統地理知識的考查,區域地理復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選考成績的優劣。
一、區域地理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1. 學生現有基礎較差
由于浙江初中沒有系統開設地理課程,地理的一些基本知識分布在“科學”和“社會”的相關章節中,主要涉及地理的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識,而區域地理知識并沒有涉及,導致學生對區域概念也不清楚。高中主要以系統地理知識為主,沒有系統開展區域地理知識教學,也沒有區域地理教師,導致學生缺乏區域地理知識的教育。一些學生對必修教材涉及區域以外的知識毫無印象,更何況區域特征和地理空間位置等重要的知識。
2. 區域地理復習時間緊張
按照目前的教學安排,每個學生有兩次參加選考的機會,因此最晚參加考試為高三第一學期的10月選考。高一要完成3本必修的教學進度,高二要進行必修部分的選考知識的講解及2冊選修教材,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選考復習,剩余用在區域地理復習講解的時間就非常有限了。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系統講解復習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是“蜻蜓點水”,其復習效果可想而知了。
3. 地理教師緊缺
受浙江高考制度改革的影響,學校對于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如學校原來10個教學班中只有2個~3個文科班級涉及地理教學,而現在2017屆涉及地理的教學班有5個、2018屆選考地理的班級達到了8個,再加上浙江本地培養地理師資的高等院校少,導致地理師資嚴重不足。學校為了減輕地理教師的負擔,只能通過減少地理課時來協調地理教學任務與地理教師身心健康之間的平衡,導致區域地理復習講解時間不足。
二、區域地理復習策略
好的區域地理復習的策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怎樣能做到既讓學生系統完整地掌握區域地理知識,補上初中地理未開設的區域地理的“空白”,又能實現教師輕松教學、愉快教學,實現地理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是每個地理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對區域地理的復習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1. 系統地理教學與區域地理知識的融合
根據三次的浙江地理選考考查分析,區域地理的考查中,運用系統地理知識來分析區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考查多一些,對區域地理事物的名稱、分布及區域地理特征簡單記憶考查則很少。因此,在系統地理教學中以區域地理為背景,將系統地理教學與區域地理知識相融合,運用教學目標中規定的知識點來進行分析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并逐步滲透相關區域地理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構建區域地理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區域地理學習要在短時間有較好的效果,關鍵是方法。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一個整體,因此應運用整體性來學習區域地理相關知識。如我國的西北內陸,緯度為40°N~50°N(緯度位置),遠離海洋(海陸位置),來自海洋的暖濕氣團難以到達,降水少,即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根據氣候可判斷出溫帶荒漠帶,植被稀少,土壤有機質少,土壤貧瘠。根據降水、氣溫和地形可分析出河流的水文特征。自然條件惡劣,高溫和嚴寒地區、多暴雨和少水地區農業發展條件差,人口稀疏,開發歷史較晚,經濟落后,交通條件差,聚落規模小和少。類似區域如中亞地區等,教師可以把區域相似地區進行歸納比較,實現,可以讓學生較好地把握各區域。
3. 重視區域比較和區域聯系
目前區域地理考查多采用區域間或區域內不同地理要素的比較分析,因此學生在平時應多注重區域比較,并且這些往往以兩個區域或過渡性所處區域出現。如2016年10月選考卷第16、17、20、21題都是區域間某地理事物分布的差異比較分析。因此,學生平時多對區域進行比較分析,抓住區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就能防止對區域相關知識的混淆。重大的工程建設特別是交通建設往往會涉及不同的區域,區域之間會產生聯系,因此學生要加強對區域聯系方面的分析整理和歸納。
三、結束語
總之,在浙江實施新的高考模式下,區域地理作為系統地理考查的主要載體,如何更好地進行區域地理復習,是學考選考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之一。教師應根據區域地理復習的模式,按照岬闈域、重點區域進行分類,在區域特征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將系統地理知識進行組合,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網絡,既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2021地理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1光陰飛逝,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圓滿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學科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業務。
我擔任高一4個班的地理科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我經常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他們一起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成學生對新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發展發生和變化規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學的優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
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的開放性。
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深刻性。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作業批改的及時性,經常當面批改,個別輔導。
3、注重與學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通過前面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自然地理思想與地理方法的嵌入點,憑借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地理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從而達到學習地理、應用地理的最終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對地理概念、命題、規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是地理中的智慧和靈魂。所以,領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鉆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地理方法,思考問題的地理思想。學生在學習了地理知識的同時,更能領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練的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應用,真正達到活學活用,使教學理念轉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地理知識探索有效途徑。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他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2、多一些過程探究,少一些知識陳列。
地理知識起源于生活,是從實際應用中逐漸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統的、嚴密的學科體系,地理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就要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地理知識生長的基礎,對知識的生成,講授多一些過程性探究,通過學生主動性探究來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最終定義,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講難題時,我常常會讓學生上講臺上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學生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大家去理解,去判斷誰是對的,誰的方法最簡單。我發現有很多的同學樂與表達并與大家辯論。而實際教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淺、簡單、枯燥的誦讀、機械式的演練教學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層次的內涵,使地理教學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面對新理念指導下的檢測,不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學生地理方面的發展。
3、多一些以生為本,少一些教師中心。
高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對貼近他們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經驗的學習素材,更能煥發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長期的教師中心式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和教學的困境。地理學習中結合知識多創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和地理知識,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現的思維品質,對地理學習有推進作用。以生為本,破除教師中心,要始終成為地理課堂實施教學的首要策略。
我認為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地理,樂于學習地理,才是重要的。
2021地理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2本學期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期下來,我收獲頗豐,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悅。的體會是老師間的競爭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體會到學生的學習任務要實到位才能保證他們的成績,要教好一個學生不難,但是要教好整個班級四、五十個學生就必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
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師風師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認為,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首先是做好備課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加貼近生活,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講課時加入生活元素。對此我每學期都訂閱了地理教學參考,通過認真閱讀研究和經常上網了解相關的學科信息,還關注每天的新聞時事等,通過這樣可以說經常可以在課堂上加入一些新鮮元素。當然還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我通過課堂觀察、課后了解和測驗了解他們的原有基礎,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考慮教法,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和安排活動,備教材,也備學生。
再者,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老師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作好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關注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信息反饋,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于活躍,否則不利于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教學效果。我覺得對于中國的教育考試制度,對學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選擇傳統與自由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問題式教學也是我的一個心得體會,把主要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給出,然后采取組內合作和組間競賽來分析解決問題,最后評出優勝組,此法頗受學生歡迎。
還有,適量適時的練習、作業和測驗也是必要的。課后通過對學生的作業、測驗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在每次測驗中總結學生的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加以強調訂正。讓學生改正后告訴我為什么,確保他們真正懂,使知識真正得到理解鞏固。
最后,為了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要對學生分層次進行適當的培優扶差。對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啟發他們的思維。對后進生,要進行思想補差和知識補差,二者不可偏廢。堅持對差生進行分類補差,采取集體和個引輔導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實。
當然,在工作上我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譬如,課堂上不能及時地關注到每個學生,讓每個人都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因為教的班級多,不能把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落實到位等等。因此經常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使我長進不少。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021地理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3本學期我擔任了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高二兩個文科班、兩個理科班和高一兩個班的),并擔任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任務艱巨,在與諸位地理教師的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我與備課組其他老師頂高溫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參加了高二地理學科新課改培訓。三天培訓期間,通識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專家從教材編寫方面對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的設計思想和教材內容作了介紹;廣東省的一線教師介紹了課改實驗區的教學經驗和教訓;省地理教研員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的開設時間、方式、課時安排、教學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導意見;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
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
組織高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
高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主要措施:
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
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
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4、配套習題難度較大,與教學進度不統一問題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各項工作扎扎實實、井井有條,這讓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將到來的下學期,新課改尚處于不成熟的探索階段,卻又頗感任重道遠。要正確引領并促進自己教育教學技能的專業成長,必須不斷突破舊的思維方式和個人時間管理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加強日常工作的歸納、總結與反思。
2021地理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4為了總結教學經驗,使今后的教學更有進步,現將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依綱教學,明確復習方向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加強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網絡的構成。這也比較符合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高三地理復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打破常規的章節,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系,側重于能力的培養,時間為兩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為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做好考試前的準備。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
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可見,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六、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域的特征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促進我們的整體思維觀形成。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并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不是亂糟糟的一團,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復習中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緊扣大綱,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有價值,抓住主干知識,注重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緊緊把握住區域特征認定及其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2021地理教師個人述職報告范文520__年_月開始我擔任了二中學校三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任務艱巨在與諸位地理教師的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通識培訓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
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復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為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范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為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__》的備課暢想開學后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并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采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鑒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
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
高考自主命題,高校自主招生,各種加分政策日益演變,“禁補令”的實施……種種形勢對地處偏遠農村的學校極為不利。好在一線地理教師愛崗敬業,精誠團結,克服各種困難,為學考、高考的全面勝利作出了無私奉獻。然而,超負荷的工作和諸多無形的壓力已經讓老師們心力交瘁,激情與創新也日漸消退。如何化解困局,讓工作與生活持續和諧發展,創造優異的教學成績?這還得靠教師自己來深入思考,認真梳理,抓住癥結,尋求突破。
二、行動設想
1.高中地理教學的整體設想
三個年級的教學必須通盤考慮,各個年級的教學都必須著眼于高考,精算進度,統籌規劃,明確分工。
高一:教學重心要放得低一些,立足基礎,循序漸進。不盲目拓展能力,也不要言必談高考。要想盡辦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興趣,消除顧慮,從而堅定學好地理的信心。期初拿出1~2個月時間復習初中地理知識(地球地圖、基本區域常識),目的有兩個:①補充基礎,盡快入門,為后續學習掃清障礙;②實現初中“地”與高中“理”的銜接,適當緩沖,為上必修1這個陡坡做好充分準備。只需完成必修1的教學即可,因為必修1所涉及的知識可以說是整個高中系統地理最重要也是最難學的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要對基本概念、重要數據、原理、規律、圖像形成深刻的印象,至少要持續到高三。為此,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教學,以增強直觀感受。實在是一下子理解不了的,適當的死記硬背也有助于后續的理解運用,另外,自編適合本校實際的導學案和同步習題非常重要。建議高一期間不進行校際聯考,就像長跑比賽一樣,不要在剛開始時就拼得死去活來而失去后勁。要相信只要做好過程和細節,就有最終高考制勝的底氣。
高二:分科后的文科學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地理,加之接下來的必修2、3知識相對容易,教學進度應適當緊湊,盡可能在第一學期完成必修2、3的教學。第二學期全面、系統復習區域地理,著重強調對區域地理圖像的讀圖、繪圖訓練,建議每日一圖,建立清晰的區域輪廓。只有搭好舞臺,唱戲才有落腳點。任何區域都要貫穿“在哪里—有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思路,比較法是落實區域地理的很好方法。教學注重知識的廣度,引導學生在重視教材的前提下,擴大閱讀面,增加知識積累,培養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地理問題的能力,適當滲透一些高考元素,如鼓勵試做高考題、模擬題等。5月份,用1個月左右的時間集中做好學高考復習,追求全合率和較高的優秀率。
高三:經過前兩年的積淀,特別是高二一年的轉型,進入高三,應該到了真正發力的時候,師生都應放開手腳全力以赴。9月至次年2月底是高三教學的黃金時期,開展一輪復習,著重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培養地理學科素養,力求全面、系統。在此期間,要加大做題力度,以促進規范答題習慣,形成題感(把握命題意圖),提高理解力和領悟力,本輪復習所配備習題力求規范正統,最規范的題莫過于高考題,可以將近幾年新課標高考題結合教學進度分類整合,系統訓練,及時總結建模。3月至5月進行二輪復習,以專題形式進行知識重組,復習要層層遞進,在知識的廣度、深度、難度上做好文章,著重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結合高考考核能力要求(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落實好題型訓練。本輪復習所配習題力求新穎原創,要捕捉到學生可能存在的盲點和當年高考可能涉及的焦點。通過訓練,要讓學生感受到“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道理,使原有知識和能力得到鞏固和升華的同時,更加堅定基礎主干知識的重要性。5月份,配合四次模考,要真正做到精講精練,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將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在高考前解決好,以爭取高考不留遺憾。考前一周的時間里,要準備好靜悟材料,供學生參考。
2.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完善
每位老師每天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備課(自備自用)。雖然有集體備課的形式,但還遠沒有真正體現集眾家所長,有機融合,形成符合本校特色的、質量較高的集體成果,或者成果未進行系統化。是否有一種辦法,能夠整合全組教師的集體智慧,共享優質資源,使教師從繁重的低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改革和創新,推出更多的高效課堂?筆者認為,具有學科特點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途徑。
談到組織課外實踐活動,許多老師都遭遇到了當前學生學習任務重,課外活動時間少,絕大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對野外活動的興趣不濃厚等困境。誠然,這些都是當前中學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嚴峻形勢,但是,對于立志提升學生能力的教育者來說,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下面筆者就以我校近年來組織開展的活動為例談如何在高中有效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
一、提升學生興趣,精心選擇課題
隨著高中各學科知識體系的加深,學生對書本以外的周圍環境的許多自然和人文現象有了較強的感知能力,也有了探索奧秘的興趣。隨著年齡發展,認識水平的提高,高中生視野較開闊,也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能完滿完成各種課外實踐活動。長沙市市區及周邊地區有豐富的可供考察的,緊密聯系所學課程的自然、人文地理事物,教師適當利用周末時間和高二選修課的時間,在長沙市完全有可能成功地組織好課外實踐活動。
對于中學生而言,考察內容的選擇還是應以所學課程為依據。中學地理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是確定考察內容的重要依據。我校根據歷年的經驗積累,針對長沙市地方特點和地理學科體系,在高一至高二階段實施了如下實踐活動:高一上期實施進行月相觀測、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的考察等課外實踐活動;高一下期進行洪災成因實驗分析、長沙市雅禮中學附近商業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身邊的白色污染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上期進行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長沙市旅游資源的調查、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的課外實踐活動;高二下期進行長沙市垃圾回收狀況、對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的實踐活動。這些地理課外實踐活動,即考慮了與教材基礎知識的鏈接,也考慮到了長沙的地方特色和學校周邊的各種狀況,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為考察的內容,很容易實現順利開展的目標。其中,長沙市經緯度的測量,岳麓山地質地貌考察活動等是我校目前組織得較為成功的課外實踐活動。
二、科學設計方案,充分準備活動
地理野外考察等實踐活動是一件頭緒紛繁的復雜工作,而且難度很大,對地理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是很高的。為了保證每一次的活動都得以順利進行并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老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制訂詳細的地理課外活動計劃,對科組老師進行分工,確定每一次活動的輔導老師人選,避免開展地理課外活動的隨意性。而每一次外出活動前,指導老師則要制訂一套詳盡的活動方案,包括選擇活動的基地、參加學生的人數、時間的安排、活動的程序、以及每次活動的目標要求如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達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及措施完成這些目標等等,并預先到課外活動基地進行聯系及安排好活動的行程。多年來,由于準備工作做得細致而充分,我們每次均能圓滿完成既定的學習和活動任務。
我們在決定組織岳麓山野外考察活動后,為了進一步落實考察內容和設計具體路線,我們高一地理組的老師提前了進行一次詳細探查。
返校后,我們上網查找、到當地相關機構收集資料,再參照其他學校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動,最后通過綜合考慮和研究,我們詳細制定了考察計劃,計劃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確定野外考察目的,主要依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和地方性野外考察資源特點。
(2)確定考察時間。活動時間一是要盡量選擇在天氣好、自然災害少的時候;二是與課堂教學進度相適應,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效果較好。
(3)確定考察線路和點位。這次岳麓山實踐活動,我們設計了如下考察路線:愛晚亭 → 清風峽 → 蔡鍔墓 → 黃興墓 → 白鶴泉 → 麓山寺 → 響鼓嶺 → 云麓宮 → 岳麓書院,考察內容分別為:考察內容:愛晚亭的背斜谷;清風峽的小背斜、溝谷地貌地點;從清風峽前往蔡鍔墓、黃興墓沿途考察岳麓山主要植被、土壤;白鶴泉附近的沉積巖層理觀察、涌泉、啼笑巖小斷崖;云麓宮、麓山寺、岳麓書院的儒釋道文化。特別注意的是,在進行實地考察時,帶隊老師自己要留意,也要提醒學生注意沿途是否有更典型的考察地點,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更能將理論聯系實際落實到更實處。這次考察當我們在從云麓宮返回半山亭的途中,一個老師發現了更大、更典型的背斜地貌,再一次把隊員們引向“課堂”的深處。
(4)提醒學生準備相關材料:如相關教材、教師準備和自己收集的綜合資料、照相機、放大鏡、鐵錘、水壺和用以記錄的筆記本、鉛筆等。
(5)組織準備:嚴密的組織工作是順利進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證,對于活潑好動的中學生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隊成為一個拉得起走得動,令行禁止、紀律嚴明的隊伍,出發前一定要做好組織工作。本次活動共組織高一40余名學生參與,學校領導和教師6名。按教師分成六個隊,各小隊設隊長一人,協助老師工作。再將各小隊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3~5人,小組長負責小組的野外考察、現場討論、室內準備、作業檢查等組織工作。在考察出發之前,我們根據活動內容、地點和參加人員的情況,制定涉及安全保證、群體紀律等若干規章制度,向全體參加野外考察的師生宣讀并要求全體師生必需嚴格遵守。
三、嚴密組織活動,有效融貫知識
野外觀察是野外考察最重要的環節。在進行路線觀察時,除重點觀察既定的專項內容外,還應關注那些沿途能夠見到的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等一般地理事物的變化情況,并要求學生隨時做好記錄。教師在沿途可適當提問、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在定點觀察時,教師要明確考察的范圍和重點,耐心向學生講解所觀測的地理現象的特點和成因。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從猴子石大橋到長沙輪渡附近湘江兩側景觀的變化,包括自來水廠的選址、渡口、碼頭的區位、排污口的選位、沿線水顏色、潔凈程度的變化等。筆者在不同河流段綜合性提出了不同問題:橘子洲形成的原因及其發展趨勢,自來水廠的選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湘江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哪些,污染成分主要是什么,如何減輕湘江水污染;為什么湘江沿線的碼頭主要分布在河東一側……通過沿途學生不斷的激烈的討論和老師的及時講解,學生感覺與母親河更近了一步,也更關注母親河所遭受的傷痛,學生紛紛表示要盡自己所能保護湘江。
野外考察有時需要采集樣品,包括巖石、植物、水樣等。在采集樣品時要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要保護考察區域的環境。我們在岳麓山考察活動中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地質錘采集到部分紅色砂巖標本。在長沙市湘江水質調查實踐活動中,學生采集了從上游自來水廠到下游渡口、排污口等處的水樣。
野外觀察雖然是考察過程中最重要的知覺過程,但光靠觀察和思考,仍不能全面了解某些地理事物或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特別是對于那些人文地理事物的了解,光靠觀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進行訪問和調查。才能得到一手的資料。老師要教育學生,以謙恭的態度和求知的渴望向有關部門和有經驗的人認真學習,征詢意見或建議。雅禮中學附近商業網點密度與效益的調查活動中,學生須巧妙地詢問店鋪的經營額,存在的經營問題等。長沙市交通狀況的調查,學生除向主管單位調查交通狀況外還可向市民調查統計相關資料。在長沙市卷煙廠的調查活動中,學生可向工廠負責人詢問廠選址的原因,也可向周邊居民詢問污染比較嚴重的季節和時間段等。
四、及時檢測反饋,科學總結成果
由于野外考察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對獲取的各項標本不可能都就地進行鑒定和研究,不少工作需要在室內進一步化驗和鑒定,在野外記錄和收集到的文字資料要及時進行整理,對野外測試的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對考察中繪制的各種圖形進行整飾和清繪。同時,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考察的內容作系統的綜合分析,比較廣泛使用的是撰寫一份考察報告。撰寫考察報告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極好形式,一方面可充分調動學生深入鉆研地理科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表達問題的能力。考察報告可以獨立完成,亦可根據考察活動所分小組合作完成一份報告。同時教師要求全體成員全面總結這次活動取得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為今后開展工作積累經驗教訓。
學生完成考察報告后,老師要認真批閱后進行分析和點評,根據情況組織學生在室內課堂教學中展示考察成果,還可張榜公布和表彰學生考察報告,這樣更加激發了同學們參與地理課外活動的積極性。
初二的學生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但學生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學生由于平時投入少,未能及時做好復習工作,靠考前突擊死記硬背,遺忘率高,效率低,各班學科后進生人數偏多,他們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對其他同學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中等生的讀圖分析能力不強,對技巧性和靈活性大的題目仍難以適應。
本學期我將全力以赴,按學校要求,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竭盡所能,切實可行地開展學法指導,固強扶弱,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成效。具體工作計劃安排如下:
一、夯實基礎,尋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績
在原有的基礎上,深入理解地理課程標準,根據學生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做好每一節課的課堂設計,積極進行課前和課后反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與同行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取長補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據市教學進度,適當超前,爭取能提高完成新課基礎上,提前轉入初二下冊的教學。
課堂上要善于設計富有啟發性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究,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把學習內容向生活滲透,打好基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培養學生讀圖能力,收集和處理材料的能力,使學生今后能獨立獲取地理知識。
加強平時檢測,落實好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細化知識點,注意知識點的比較與聯系,加強記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個別學生加強輔導,使他們更快地取得進步。
結合中國地理具體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愛家鄉的教育,培養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不斷地糾正他們的不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
二、做好各層次學生的幫扶
本學期重點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后進生的轉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礎的同時,重點提高他們讀圖、用圖能力,及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同時要在平時提高聽課效率,及時復習消化所學的地理知識,為會考做好準備。由于后進生人數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課堂上遵守紀律,適當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使他們從簡單的知識學起,使他們樹立目標,逐漸學會與人相處,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給他們一些表揚,多鼓勵他們。深入到學生之中,收集各種或建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疑惑,調整教學。
三、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在初二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預習和勇于發問的良好習慣。
四、努力提高師德水平,更好地教書育人
本學期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執教,而且要不斷豐富和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能,不斷積累和總結教學經驗,多撰寫教學論文。
總之,本學期,我將嚴以律己、腳踏實地,不斷地摸索新教學方法,打好堅實的基礎,為下學期會考做好準備。
最新關于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教學,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充分發揮教師的特長,深化創新教育,優化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1、使由“學會”向“會學”轉變。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學習。
三、教學設想
1、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教學計劃。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主人,加強基礎,培養能力,實行啟發式,探究式,培養學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面向體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自主的體驗探究過程的樂趣,以次來獲得科學的學習方法。
4、要爭取把多媒體應用到地理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創設情景、解剖難點。
5、做好教后記,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與積累。
四、深入備課
1、備學生
⑴幫助學生完成八年級地理學習的過渡。我們要切實作好八年級地理的教學,在教學進度上不能急于結束課程,提早復習,而要在教學中時刻向學生滲透地理學習的方法和規律。
⑵幫助學生養成看教材的好習慣。根據以往八年級的學生的學習經驗來看:很多學生心氣浮躁、眼高手低,平時不重視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甚至不屑于做課后題,相反,卻一心撲在做各種習題冊和難題上,結果一些人連最基本的知識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學期將注重這方面的指導。
2、備教材
對一些暫時拿不準的問題,要進行廣泛的討論,以期在教學中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3、備教法
嘗試將“研究性”的教學思想滲透到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備課中搜集和參考一些理論聯系實際的生動材料,把一些平淡無奇的知識轉變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創設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要貫穿人文精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意志堅定、熱愛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道德高尚、獻身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喚起學生關注地球、關注人類,提高環境道德素質,樹立社會責任感。
最新關于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范文
20xx-20xx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如何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實現高考奇跡,是我思考的內容,并為此不斷地從想法走向實踐。
一、學校、學生基本情況
學校從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沒有晚自習的,實行完全走讀制。高三暑期也未補課,今次開學以來有可能根據學生的要求,周六開輔導課。學生目前是從7:20-18:05在校學習,其他時間段在路上、家中學習和休息。就學業水平測試而言,文理科重點班的地理平均分為41分(滿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學測難度相對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學情。高二學期,花了近一個半月復習區域地理的地球、地圖與世界氣候,二個半月學測復習。暑期布置學生自己依據地圖冊和區域地理書復習世界地理部分,本學期開學即測試,及格2人。學生對已學的必修123基本遺忘殆盡。一個側面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二、可實現的目標
針對學生基礎及其理解、接受能力,應以基礎、主干知識教學為主。文化課考生,部分文化課考生高考分數目標為75%-85%,大部分考生為65%--75%;藝體生而言,地理得分鎖定在65%--75%,藝體生中美術生和部分音樂生,基本上從9-12月都在專業課集訓,真正文化課的復習應從2月開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復習時間應在3、4、5月,時間特別緊,其他門課得分又難,文綜鎖定200分,地理分數應在70分左右。本學期在1月份才涉及藝體生回校開課的問題,當提前做好預案。
三、本學期復習的主要內容與檢測
1.內容:本學期主要復習內容為20xx.9.1-10.31完成區域地理的復習,重在讀圖、填圖以及與高考有關知識點的復習,通過檢測卷和月考來檢測復習情況,強調看圖、讀圖和填圖能力提升,強化對相關知識的讀背;20xx.11.1-20xx.1.16復習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試,以合肥市一模考試為風向標,調整復習進度、方法和模式。一模考試結束轉為必修1、2復習的補缺補差和必修3復習。(必修3大致2.15-3.12四個星期完成,進行二模考試)
2.檢測:自己的試卷隨堂考試、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擬考試。
四、自我再成長模式
1.基礎教學與實踐
(1)獨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世紀金榜一輪復習》以及《新題策》,結合課標和考試說明整理紙質備課筆記和PPT;
(2)制作PPT、微課視頻,通過安徽基礎教育云平臺、優酷、qq群等進行網絡推送,解決重難點,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特別是藝體生學習;
(3)繼續結合時政材料開展“拓展講堂”7分鐘微課堂及網絡視頻教學,將其打造為自己的品牌教學;
(4)通過互聯網+的網絡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轉變,并推出免費教學和付費教學模式,實現利于自己學生,又服務更大范圍學生的學習。實現可持續發展。
2.學習與研究
(1)讀書、學習:目前訂閱有兩種雜志,分別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和《地理教學》,需要認真閱讀學習。除此外,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著也應花時間研讀。大學課本、《地理學報》等書籍、雜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徑。
(2)實踐研究: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相應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并得出相應結論。值得探索,這種途徑可讓論文真正落實于實踐,而非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此項也為職稱做準備)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場修 煉!教師的生命力在于課堂,學生因愛上你的課堂,愛上這門課,再加以適當的指導,學生必然學好本課。通過觀看網絡視頻,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效果,最終成為一流的教育者。
五、實現目標的措施
1.充分備課,合理掌控教學速度、難度、廣度,使教學不偏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能取得效果;
2.課堂40分鐘,必須追求效率,同時開動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動手、動腦;
3.布置好作業和復習,并進行監督和指導,直至學生能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復習;
4.全體學生通過考試進行成績跟蹤,部分同學要進行單獨指導和嚴格要求,比如讀背書;
5.通過提問、測試等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
6.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做人始終是第一位,因注重對學生成長的指導。
六、可預見的成果
1.教育教學更上一個臺階,對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過去好;
三輪復習是最后的沖刺復習階段,關注熱點,以題目引路,回扣教材,突出重點,查漏補缺,加強對學生解題能力和技巧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主要復習必修3的剩余部分和選修地理Ⅲ旅游地理、選修地理Ⅴ自然災害與防治、選修地理Ⅵ環境保護的復習,以及高考地理二輪、三輪的復習。高考二輪復習是對重點的綜合性專題的突破,主要針對高考的大塊考點;三輪屬于高考前的沖刺。
三、教學進度
第二章 區域可持續發展
第一節 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第二節 濕地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以洞庭湖為例
第三節 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以田納西河為例
第四節 區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以美國為例
第五節 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以珠江三角洲為例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術應用
第一節 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技術
第二節 全球定位系統和數字地球
二輪專題突破
專題一 地理基本技能
第一講 地球儀、地圖及地理信息技術
第二講 等值線的判讀
第三講 統計圖表的分析
第四講 地理數據分析與計算技能培養
專題二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講 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球的結構
第二講 地球的運動規律及意義
專題三 自然環境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交換
第一講 大氣的運動規律
第二講 水體和地殼運動規律
第三講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專題四 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專題五 人文地理事項與原理
第一講 區位因素分析
第二講 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和工業地域類型
第三講 人口、交通和城市
專題六 區域地理與國土整治
第一講 區域空間定位
第二講 世界主要國家和中國主要地區
第三講 國土整治和可持續發展
第四講 區域特征分析與差異比較
專題七 選修部分
第一講 旅游地理
第二講 自然災害與防治
第三講 環境保護
考前沖刺
專題八 題型突破與答題建模
第一講 選擇題常用答題技巧
第二講 綜合題題型與答題建模
專題九 熱點問題
專題十 規范答題要訣
地理教師工作計劃(二)一.工作思路
遵照學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計劃,我們高三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爭取得2019年高考的優異成績。
二.工作目標
1.上好每堂課,規范課堂教學。根據2019年考試說明,逐一落實考點。努力完成學校下荙的高考任務。上重點線的人數超過目標上本科線的人數超過要求上專科線的人數超過98%。開展培優和補差的工作關注尖子生力爭在2019年的高考中再現地理學科的輝煌。
2.按質按量完成學校在創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項工作。根據教學處和教務處各項工作計劃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師完成教育教學檔案資料工作(包括教師個人計劃、總結、教案、聽課本、積分冊;教研組計劃、總結、教研活動報表;科組計劃、總結、教研活動報表、第二課堂活動報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工作80%以上的教師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課時覆蓋率50%以上;能純熟制作開發課件,優化課堂教學。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課,做到考點過關,能力過關。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輪復習中,堅持從嚴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鉆研考綱和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著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統網絡,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點。
(2)突出主干,落實基礎,做好用好概念系統化。
(3)留意總結,特殊是地理事現象、規律分析與歸納。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集體備課: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要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備課,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礎上備課,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備課。
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聰明。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學校安排本科組每周于周三下午第八節在五樓教師辦公室進行。
(2)上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認真上好每一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成長,因材施教,補差提優。要留意做到講練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3)課后反思:總結課堂得失,養成課后反思的習慣,在反思中求進步。
(4)完善聽課制度,取長補短,年輕老師多向老教師學習,共同提高。
(5)遵照學校安排,堅持做好教學常規。
3、全面備考,習題精選、精練、精評
堅定執行學校提出的習題系列化教學要求,對試題要精心組合。從不同的習題難度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上合理安排學生訓練時間。試題講解要及時,要講透,要留意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的培養,回元強調答題的規范化,地理語言的專業化。提高學生的解題析題能力。
四.工作措施
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標我們高三地理科a組決心:同心協力、齊抓共管;既要質量、又元數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節課,對基礎較差的同學還是以夯實基礎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礎分;對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學科能力,力爭提高第二卷的分數。為荙到這一目的,我們全體高三教師要齊心協力,
共同抓重點,釋疑點,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實搞好培優和補差的工作,培優工作主要由周、羅老師負責,對象主要以第一層次班的學生為主,清楚措施是:關注尖子學生答題的正確規范,上課加大容量;每兩周訓練一套高質量的模仿試題;與尖子生進行個別談話
輔導。對基礎較差學生的補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綱的要求落實基礎知識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
3.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考生的知識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敗標準,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質也是不可忽視的。考生的思想負擔過重,精神過度緊張,勢必影響到考生的知識水平的畸形發揮。臨考之際,良好心理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好的心態,不要使學生在平時的考試中患得患失,要培養他們大度的心理。
4.加強文科地理的教學,本期文科地理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一輪專題復習任務、講練結合,夯實基礎,為深圳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預備。
5.配合各部門做好各項工作,科組及老師果斷按質按量完成各項任務。
地理教師工作計劃(三)本學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期,關系到2019年高考的成敗,關系到又一屆畢業生的前途,所以本期本組工作不能懈怠,必須盡全力保質保量完成,確保20高考圓滿成功。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法指導,以“專題復習”、“專題訓練”和“專題測試和綜合測試結合”為主,重在抓知識間的聯系,實現對地理主干知識的鞏固、完善,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發展。
二、時間安排:
1, 一輪結束:2月底。
2, 二輪時間:3月初——4月20日左右。
3, 三輪時間:4月下旬——5月底。
4, 自由復習:6月1日——考試前。
三、具體模式:
1,二輪以“專題復習”、“專題訓練”和“專題測試”相結合,每一個專題又系統的知識直接歸納,一套訓練題,一至兩套試題(所選復習資料試題量偏少),不定期進行單科綜合和文綜綜合測試。即做到“三個一”:一個專題、一套練習、一套測試(最少)。
2,三輪復習以綜合訓練為主,重在解題方法、解題技巧的養成,心理素養的培養,削減非智力因素的錯誤和失分,培養良好健康的應考心理。
3,考前個別診斷輔導,針對個別成績好,答題有小瑕疵,心理不穩定的學生在考前適時進行輔導,以心理輔導為主,過程中進行知識提醒。
4,考前總動員,集中進行地理解題方法指導。
地理教師工作計劃(四)一、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期,關系到2019年高考的成敗,關系到本屆畢業生的前途,所以本學期教學工作絕不能懈怠,必須盡全力保質保量完成,確保20高考圓滿成功。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以xx2019年高考說明地理科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法指導,以“專題復習”、“專題訓練”和“專題測試和綜合測試結合”為主,重在抓知識間的聯系,實現對地理主干知識的鞏固、完善,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發展。
三、教學內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學教學計劃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并且要照顧到同其他學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內容,主要是地球、地圖的初步知識,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礎知識。高一必修課以系統地理知識為基本內容,以人地關系為線索,闡明地球的宇宙環境,構成地理環境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資源、能源、農業、工業、人口、城市、人類與環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使學生了解和認識地理環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類應如何合理利用環境和保護環境,趨利避害,使地理環境向著更有利于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方向發展。高二地理主要介紹部分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態和地域結構、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內容。高三地理選修課是在高一系統地理的基礎上,著重講授環境保護和海洋地理的相關內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區域地理知識為基本內容,有利于學生樹立區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四、教學計劃安排表
略
地理教師工作計劃(五)一、學生基本情況
通過綜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試成績,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學水平,搞好復習,提高地理教學實效性,特制訂本學期地理教學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必須緊抓地理教材、地理課程標準、注重雙基教學,構建地理主干知識框架和網絡,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關注社會和生活。處理好自然、人文和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熱點問題應體現地理學的應用功能與社會價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圖表、文字信息的分析應用能力。教學中應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評價、歸納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三、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鉆研教材、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試題
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考試說明,研究2015—2018年高考題,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重視每次考試對試題的分析,根據存在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評試卷或調整教學策略。
2、抓好“雙基”把握好教學導向
在高三的備考中,教師的復習不能帶有僥幸的心理去猜題、押題,一定要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立足于“雙基”,從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讀圖、地理過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觀念、地理能力、地理規律,要強調地理特征的空間性。以不變應萬變,才能做到萬無一失。為此,應重視地理原理的教學,并重點抓住以下幾方面:一是夯實基礎識,到邊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構和完善學科主干知識體系;三是對重點知識形成專題,挖掘知識間的橫向和縱向聯系,強化規律(過程)和方法,重視聯系和運用。
3、強化地理圖表的學習
空間性是地理學科區分于其他學科的最主要特點。地理高考題可以說是“無圖表不成題”,從客觀性試題到主觀性試題,均以圖表為信息加以命題,可以說學生從地理圖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敗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時復習,應以課本中原圖為基礎,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教學中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圖文轉換,圖圖轉換等類型的綜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養
知識在于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潛移默化地、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素養、地理靈感以及地理能力,強調對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應用,突出考查考生獲取圖表信息的能力,遷移整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和現象,描述、闡釋事物和探討問題的能力。
5.加強案例教學,訓練學生解題思路和答題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反思我們的常規教學,教與學都必須注重方法。這方法就是要做到選取典例,通過案例式學法或教法,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實施案例教學,教會學生以不變應萬變。訓練學生進行學科術語規范、條理清楚、突出關鍵詞、邏輯嚴密的表述。
6、關注社會、關注時政熱點和焦點
引導學生關注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如: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溫室效應與臭氧空洞、氣象災害與自然災害、外來物種入侵、南水
北調、能源問題、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及流域的綜合治理、產業結構調整、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三農問題、東北工業基地的振興、中部崛起、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等等,地理學科的時代性強,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應以反映現實和熱點的“新材料、新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素養,以體現培養學生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價值。
7、訓練學生用學科術語規范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