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4: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課標音樂教學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當前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夠
音樂新課標中明確規定了要提倡素質教育的教育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僅是從教學內容方面還是從教學計劃上都做出了新的規定。雖然現階段各個學校為響應新課標的要求,紛紛開設了音樂課,但是音樂課形同虛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多學校仍然存在其他課程占用音樂課程時間的狀況,偏科現象嚴重。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專門的音樂教室以及音樂器材,但是大部分的學校并沒有設置專門的音樂教室。特別是在學習緊張的時候很難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樂課的學習中去。
(二)教學分離不共鳴
音樂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一般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述的,但是由于沒有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和興趣愛好,教課的效果往往是不容樂觀。教師在課堂上洋洋灑灑的講課,學生們昏昏欲睡,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共同的價值點和興趣點,教師的講課內容并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音樂教學多元化步伐緩慢
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比較缺乏新意,教學理念不夠新穎,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應當不斷的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不斷的改進教學方式,將新的教學理念引入到音樂課堂的教學中來。在教學內容方面經常也是一筆帶過,并沒有教授給學生系統的音樂知識和理論,學生也沒有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其次,很多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了多媒體設備,經常是學生看過聽過之后并不能夠對講述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和認識。
二、音樂新課標下的教學方法轉變
(一)教學目標上從單向的知識灌輸向發散的音樂思維進行轉變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的認識到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同學們學會音樂鑒賞,同時還要學會通過鑒賞音樂來陶冶自己的情操。人們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思維是很活躍的,能夠調動大腦內部的很多區域,所以良好的音樂學習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創新能力。所以新課標中規定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當不斷的更新,將原有的傳統內容進行替換,選用的新內容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方式上不再是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應當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來,不斷的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過程中應當改變單方面的知識灌輸,更應該注重音樂向多維發散的思想進行轉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一味地聽課,死記硬背一些和弦、音程、調式,這樣只有功于應試,無助于音樂作用的發揮。所以,要承擔素質教育的重任,有必要進行發散的音樂思維訓練,比如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對比、掌握一定的樂器演奏技能,從了解音樂真正向理解音樂邁進。
(二)課程設計上從單一的歌唱向多元的音樂體驗進行轉變
在進行音樂課程的設計過程中應當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應當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結合,然后是音樂課程涉及的學科應當廣泛一些,并且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音樂知識的掌握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會歌唱不是評判一個人音樂素養的唯一標準,所以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不斷的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r,也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以及音樂演奏的技能。新課標的實施,對于學生而言,音樂課應當著重在于音樂的多元化體驗,對各種音樂形式都能夠涉獵,不僅僅是片面的掌握。音樂的本質,貴在實踐,而精于體悟。這里所說的長期目標指的就是完成新課標的要求,短期目標指的是能夠通過強化訓練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其中一種音樂形式或者音樂元素,能夠使學生增加后續學習音樂知識的信心,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向深層次的方向發展,達到長期目標,所以說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當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相互結合。
(三)教師素養上從專業的音樂素養向全面的教學能手進行轉變
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音樂內容的學習,教師應當制定出教學計劃,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除此之外,還應當不斷的學習各種教學手法和教學策略,不斷的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圍繞著教學重點,能引人入勝地把各種專業的音樂理論結合在多元的教學實踐中。也就是說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教師除了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外,還應當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同時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的身心發展規律安排自己的教學計劃,使學生能夠擁有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還要深入淺出,便于理解,把音樂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三、結語
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斷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接觸音樂,達到人格構建重要基石的目的。因此,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的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納吉蕊.音樂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方法[J].才智,2016,(32).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我國中學音樂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國普通高中音樂課程始于20世紀50年代,1996年全國統一在高中開設了藝術欣賞課,頒布了《普通高中藝術欣賞課教學大綱》,改變了高中音樂教育長期空白的狀況,體現了德、智、體、美要全面發展和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思想。音樂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一部分,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
國家教育部于2003年頒布了《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規范了高中音樂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定位、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各個方面的標準,為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水準設立了新的目標,是新時代對廣大高中音樂教師的音樂教學提出的新挑戰。
當前普通高中音樂教育相對滯后,現行普通高中音樂教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作為高中音樂教師,我們要根據高中音樂教學的現狀,改革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與時俱進,轉變思路,不斷完善教學方法。
一、教師要主動轉換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要認清當前的音樂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隨著國家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在的高中生通過電視、網絡、電臺、手機等媒體對音樂的感知與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對國內國外的通俗音樂、民族音樂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觸,許多高中生曾學習過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接受過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專業訓練。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樂方面的初級專業知識,音樂的整體素質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針對這種教育環境的轉變,高中音樂教師要開拓思維,與時俱進,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
其次,高中音樂教師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注意避免音樂課程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避免音樂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而缺乏綜合性和選擇性,避免內容的繁多與書本知識的過于偏重,使音樂教學不脫離生活及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
再次,教師在音樂的教學中要善于根據時代的要求培養全面了解音樂藝術的學生,要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學生美育的全面發展;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時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們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二、教師要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
1.加強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運用。網絡、多媒體具有技術、功能上的多種優勢,傳統的音樂課教學方法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相結合,不僅能有效地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比如音樂欣賞雖然有一些配套的音樂磁帶,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為了讓音樂欣賞更加吸引學生,教師應用DVD錄像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制作中插入視頻,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欣賞需要,而且能增強課堂效果。
2.加強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
普通高級中學音樂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和素質,因此教師應從審美的角度教會學生如何欣賞、鑒別和創造音樂美,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態度、良好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素質的最終目的。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對音樂的反饋,鼓勵學生發言,師生互相點評,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次序,使學生在掌握節奏、樂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將意志品質升華到一定高度。
3.拓展音樂教學的空間和交流的平臺,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學校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比如可以舉辦才藝展示比賽,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賽,主持人大獎賽,十佳歌手比賽,器樂、舞蹈比賽等。這些課外活動能增加課堂學習的連續性,教師在課堂中結合這些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和動員,可以為參賽學生進行輔導,使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加滿足了他們的需要。
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場所,設置交流環節、提供交流平臺,是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自主學習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加以引導,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反映學生生活的音樂作品(比如校園歌曲),在課堂播放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聆聽,相互交流,感受樂曲的意境,從比較中有所發現,從發現中有所提高,讓學生在感受成功中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教師要主動更新教學計劃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需要適當增加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增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增加樂理部分的內容。基于學生要學習樂理知識的愿望,以及他們對樂理知識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現狀,教師要適當增加部分樂理知識,如節奏,曲式結構,音的長短,音名和唱名等。這些樂理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欣賞音樂、學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樂及通俗音樂的素材。我們的音樂教材內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較經典和嚴肅的音樂,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相對較少,因此很多學生對于音樂課沒有興趣。加入這部分內容是時展和學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拘一格,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的音樂。書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這些作品固然優美,欣賞價值很高,可是學生往往覺得它們離實際生活很遠,因此在教師教學中應播放校園音樂活動或比賽的錄像,增加部分本校學生演出視頻的欣賞,讓學生通過欣賞、分析身邊人的作品,縮小與音樂的距離,提升自信心。
四、結語
普通高中新課標的實施,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廣大音樂教育者要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特有的審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使之成為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導向。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任重道遠,筆者愿同廣大音樂教育者一起努力,譜寫音樂教學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以“審美”為主進行教學
“審美”教學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它通過音樂作品的音樂美和視像美來完成,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使音樂藝術達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目的。如:在上《綠色家園》一單元欣賞《瀑布與溪流》一課時,我抓住作品的音樂美特征,緊扣音樂主題展開教學,運用聽覺感知、視覺感知等方式,將學生帶進音樂作品的意境之中,使學生體會到優美動聽的旋律如同歌謠,充滿了贊美的詩意。仿佛讓人們來到了童話世界,聽見了藏鄉水韻聲以及九寨溝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這美麗的景色和風俗人情,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民族、對祖國真摯的感情。在這音樂審美過程中,學生的情感隨著旋律而起伏,而陶醉,這就是音樂美和視像美所給予的審美。
二、運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現代音樂課堂教學中,一切現代電化教學用具都是音樂課中必備的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形象、直觀的特點,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動用“綜合”手段進行教學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尤其在新課標實施下,多元智能理論主張開發學生的多種智能,因材施教,這一觀點正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
1 現狀分析
在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單純的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于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而音樂的學習過程則是一種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探究和創造的過程,這些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人們往往采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視教師的講授,輕視學生的參與體驗;重視教學的結果,輕視教學的愉悅過程;重視知識技能的教學,輕視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果不好。由于音樂教學沒有升學考試的外界動力,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便成為他們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沒有興趣的音樂課,則形同虛設。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可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
2 以多元智能為指導的高中音樂教學對策
教學是學校永恒的旋律,新的時代呼喚新的教育形態,面對我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借鑒多元智能理論指導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進行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
2.1 在教學目標方面。高中音樂課程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目前我國素質教育的本質意義也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高中音樂課程的性質是:促進學生全面地、有個性地發展。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層面具體表述。因此,筆者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目標,即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在教學實踐中,音樂作品應該貼近生活,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
2.2 在教學內容方面。普通高中音樂課的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及可能性的特點,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為理解而教。因為,教學內容可以促進多種智能的發展;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可以發展某種特定的智能,高中生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較廣的知識面,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覺地選擇相關的學習內容,參與各項音樂活動。
2.3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師的“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的方法。隨著教學理論的發展和新的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還將不斷出現。我們應該本著全面發展的原則,通過表演、欣賞、創作及思考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態度,并理解音樂和學習的關系,促進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
2.4 在教學評價方面。課堂教學評價是指依據教育方針、一定的教學目標,利用可能的評價技術,對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等做出價值上的判斷,以期改進教學工作。在多元智能的評價中非常重視真實測驗。加德納指出,我們測試學生多元智能的最好方法是,觀察學生如何運用每項智能的符號系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改進與完善課程評價機制。評價對象包括學生、教師、教學過程三個層次。
3 結束語
多元智能理論是我國近年來關注的國外教育思潮之一,加德納把智能定位為我們今天素質教育所強調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我國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別是課程改革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新支點;同時提出了智能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我們的教育觀應該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呼喚我們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課程改革跟上時代的步伐,根據不同國家、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而隨之變化。
參考文獻
1 啟泉總等.藝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課程標準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教師們沐浴在這暖暖的春風中,開始關注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思維因之活躍,觀念隨之更新,教學活動隨之豐富多彩地展開,其靈魂就在于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致勃勃。
1 教學語言流利動聽
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具有駕馭語言的高超技能:親切舒緩的語氣、抑揚頓挫的語調、張馳相問的語速、強弱適當的音量。使教學語言給人以一種強烈的流利動聽、富有磁力的語感美的刺激,為教學增輝添彩。
1.1 準確簡練。教學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它離不開知識性這一原則。只有飽含知識的教學語言,才能使學生獲取知識。因此它要求教師自身對知識的掌握要準確,表達更要準確簡練,如果用詞不當,邏輯混亂,就會造成詞不達意、語無倫次,從而影響知識信息的有效傳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增強知識傳授的透明度。
1.2 生動形象。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給人的感覺是和諧的,音樂需要和諧。音樂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便于在學生大腦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學生把這種音樂形象同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知進行聯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樂,從而發揮教學語言的直觀作用。教師講得引人入勝,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學習效果必然提高。
1.3 幽默風趣。有人把幽默比作教學語言中的鹽,它可以吊出語言中的百味,可以調節學生的聽課情緒,減輕學生的疲勞強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要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離不開形象思維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維為特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借助。當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說笑,它來自敏捷的思維和豐富的學識,因此,表現幽默和風趣更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語言修養。
2 教學設計豐富多彩
2.1 新課導入新奇多樣。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的導入就象歌劇中的序曲、樂曲中的前奏一樣,能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特定的情景中,開拓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從而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當然,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為了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新課導入要求新奇多變:從舊知識導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學習的目標;運用直觀演示導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為學生搭建過渡的橋梁;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引入,使其有一種親切感;懸念式引入,可以在思想中激起波瀾,產生學習的強烈愿望;講故事引入,變學生好奇為濃厚的興趣……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不會感到“老生常談”,始終保持一種全新的精神面貌來接受學習。
2.2 環節過渡自然巧妙。音樂課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審美過程,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由感知、感受、感動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審美觀念、趣味、理想、情感和能力的過程。同時它更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它的每一個環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并隨著教學內容的一步步深入而展開在教學活動中。它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自然巧妙的過渡,讓人聽著、看著不會感到牽強和別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3 組織教學靈活多變。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學生,上課前的準備無論怎樣充分,也難以預料課堂上會發生的各種情況。所以教師要靈活機動的搞好課堂組織,發揮組織技能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建立和諧的課堂氣氛和及時調整課堂結構與內容。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勤學多練基本功
樂器的演奏和伴奏是音樂教師特有的教學基本功,它要求教師的樂器演奏能力要過硬,只有過硬的演奏技巧,才能給學生帶來中動的音樂形象。
3.1 歌曲伴奏。課堂上歌曲的伴奏可以分為教師范唱的伴奏和學生演唱的伴奏。教師自彈自唱在課堂教學中經常用到,無論對作品的詮釋,還是隨時隨地的對學生預以糾正,都起到重要和及時的作用,同時還會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對歌曲的認知更直接、更貼切。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選擇伴奏的音型,假如旋律變化不大,可以采取“帶旋律”的伴奏,節奏與曲凋變化較大,速度要求較快,則采用“不帶旋律”的伴奏。學生演唱則以“帶旋律”的伴奏為主,便于學生演唱時找到音高和節奏,幫助學生完整地表現歌曲。
3.2 樂曲范奏。樂曲的范奏是提供給學生直觀的現場音響媒介,學生聆聽教師的范奏,不僅能夠感知器樂曲的音響,初步體念旋律、節奏、樂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夠感知教師范奏的姿勢、演奏的方法、演奏氣質、演奏風格,提供學習的“摹仿源”,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直觀形象的視聽結合欣賞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音樂情感!
4 修煉扎實教學功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歌唱教學占相當大的比重,在此教師在教學中的范唱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它對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幫助其掌握音樂的情緒,理解歌曲的內容的著重要的作用。
1 大力挖掘傳統民族音樂
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音樂的構成本來就具有一定的多元性,要推廣多元化的音樂教學理念,那么首先應從我們的民族音樂開始挖掘,大力提倡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才是現階段高中音樂多元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遺憾的是,當代中學生對我國的傳統音樂了解頗少,而對大眾媒體的商業化音樂卻極為狂熱。由此可見,作為音樂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高中生而言,我國各地的民歌、樂曲,以及極具少數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都是值得學生欣賞的教學內容。但目前我們的教材中,這部分內容安排的還較少,對我國傳統民族音樂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還有待加強。教師應努力成為弘揚和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橋梁,使我們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更多地接觸到民族音樂,使音樂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與利用,這也是音樂課堂順利進行的保證。
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也應有一定的側重點,并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由于我國傳統民族音樂屬于多元音樂文化的范疇,那么顯而易見傳統音樂與傳統文化是分不開的。教師不能沿用教學西方經典音樂時采用的調式、調性以及和聲等方面去賞析作品,而應強調對傳統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價值與歷史背景的理解。例如,在教學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時,筆者不僅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五聲調式的作品,其音調高亢、風格粗獷,在演唱時需要注意真假音的轉換,而且還讓學生了解到這首歌究竟唱的是什么內容,反應了歌者怎樣的心情,為什么要那樣唱?從歌曲中能夠透露出當地的風俗民情是怎樣的?等等。這些內容的了解,都有助于學生對整個西北地區的音樂風格產生印象,這也是我們進行多元音樂文化教學的真正目的。
2 推廣本地區的本土音樂
高中音樂教學新課標中提倡:“開發具有地區、民族和學校特色的音樂課程資源”,這部分教學內容可以占課標音樂教材的15%-20%。所謂本土音樂,指的是與本地區人民生存環境息息相關的音樂,是本土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民族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具體體現。因此,本土音樂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本土音樂教育是弘揚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具體表現。
作為高中一線音樂教師,我們可以依據自己所在地區的地方特色,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適當的、適量的增加一些本土音樂作品的欣賞,包括民間音樂、地方戲曲等。本土音樂很好的反應了一方水土人民的風土民情以及喜怒哀樂,音樂很好的表達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情思,體現了某個族群的民族精神,從而形成了有別于其他民族音樂的鄉土音樂。把鄉土音樂中的一些曲目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有效的結合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親切熟悉的音樂氛圍,打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沉浸在自己熟悉的音樂旋律中去欣賞音樂,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接受,從而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此外,將一些具有較高藝術性的民間素材為創作背景的音樂介紹給學生,有助于學生了解民族音樂的組成部分,進而對學生的藝術創作起著一定的啟發作用。
3 有選擇性地滲透世界民族音樂
世界音樂文化包含了世界各民族、各類型的傳統音樂文化,而要將其落實到我們當前的高中音樂教學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師沒有這樣的能力,學生也不具備這么多的精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民族音樂來為學生進行介紹。
從當前的高中音樂賞析教材中可以看出,世界音樂的內容已經被納入了高中音樂的教材中,其中包括:亞洲、歐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音樂。雖然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也只是少量的作品賞析,但只要教師充分利用挖掘,已經能夠讓學生接觸并了解世界不同國家與地區的音樂文化。作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在面對一項具有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時,應懂得圍繞音樂這一本體,充分聯系實際,使學生在了解音樂特點的同時,又能對其音樂背景文化與藝術價值的體現有所認識。
倘若未來音樂教材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那么我個人認為,當下國際的流行音樂也可以納入教學內容中來,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同時緊跟時代潮流,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音樂審美進行正確的引導。
4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從用多元文化的角度出發,對當前的高中音樂教學進行了分析,并用客觀的態度來審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我國中學音樂教學的利弊,作為一線音樂教師,不能盲目跟從,也不能固步自封。將多元文化理解合理的滲透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去,是未來音樂教育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