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4: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業與經濟管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4
農村農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也關系到廣大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而做好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也具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現階段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影響著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和解決,以保證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良好態勢。
1 目前我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管理體制跟不上農業經濟發展步伐
近年來國家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不斷加強,農業生產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的不斷推廣和應用,使得我國許多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的同時,卻忽視了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革新與完善,總體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較低,不僅制約著農村農業經濟與社會結構的優化,也難以保證利益協調與分配的科學性和公平性。
1.2 農業經濟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
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涉及到農業經濟相關的各方面內容,而現階段在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雖然國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對明確的管理規章制度,但還沒有建立起專門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執行的監督體系,導致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執行中,規章制度內容與相應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實效性。
1.3 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素質能力不足
許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都存在著綜合素質能力不足的問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相關知識以及管理知識都有所掌握,然而多數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在知識體系上都存在著明顯的單一性,綜合素質與能力相對缺乏,加之多數管理人員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意識不強,導致管理工作難以與當前不斷發展變化的農業經濟形勢相適應,制約了農業經濟的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速度。
2 加強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2.1 與時俱進,加快管理體制的創新與完善
為適應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需求,不斷創新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是必要手段,只有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跟上時代以及社會的發展,才能掃清農業經濟發展路上的障礙,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平穩發展。因此,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政府和國家也要繼續加大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同時國家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加大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扶持力度。不斷開發先進的農業技術,適當調整農業經濟結構,立足現狀,完善農業經濟管理的體制,指導農業經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最終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2 加強監管,保證農業經濟管理規范到位
為了保證農業經管理工作的切實規范落實,還需要盡快建立與當前農業經濟發展形勢與管理需求相適應的配套監管體系,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執行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化的監督與管理,在確保各項管理制度措施落實到位的基礎上,還要針對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規范,以及違規操作的行為,予以查處并及時糾正,要嚴格監督農業經管理工作中相關資金的使用情況,避免農業經濟管理中各類不規范問題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阻礙。
2.3 以學促管,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要加快完善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社會等多方面的資源和渠道,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專業人才教育與培養,高校方面主要是開設農業經濟管理相關專業,通過系統教育培養專業人才;社會方面,可以借助社會教育機構提供成人教育資源與課程,既可以作為人才自學的途徑,也可以作為現有隊伍成員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兼顧農業經濟與管理兩方面的重要內容,打造一支由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農業經濟管理專業人才M成的優秀工作隊伍,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未來的發展儲備人才力量,以科學完善的教育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
3 總結
從很早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現在農業經濟發展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們國家整個社會的發展程度的高低。我國的農業經濟不斷發展,并且有大量的先進技術應用于農業,逐步形成了現代化的農業經濟模式,在發展的過程中,使得農業經濟面臨著新時代的挑戰。對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有一定價值。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新農村的經濟應該是青山綠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并且有強大的鄉村產業做基礎。比如農村合作社會越來越多,以黑龍江省為例,黑龍江省地廣人稀,合作社把和人分塊的土地集中起來,使用現代化的農機進行耕種與收割,大大的提高了產量與效率,是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隨著社會主義科學發展觀的進一步落實和深化,國家同時也在不斷地完善和深入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就是需要與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圍繞國家有關經濟和政治政策為中心來進行。例如,生產力發展水平,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基礎設施和市場的消費能力都是需要在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中考慮的,合理分配資源,把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變得綠色且可持續。前文提到,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農業大國,因此農村經濟一直以農業經營為主,農業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流部分,與其他農村經濟發展道路緊密相連。要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活動的管理,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經濟體系,讓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活動變得更加信息化、國際化。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存在缺陷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發展,使得我國經濟正在朝著多元化、國際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市場的發展速度和拓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國家雖然重視農村經濟改革活動,但由于新型農村經濟起步較慢,基礎相對來說比較薄弱,導致出現新問題時往往不能迅速解決。在我國,仍然存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還沒有建立起現代化的經濟管理模式,導致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不匹配,農業的經濟社會結構和經濟管理體制出現了嚴重的偏移,導致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效率低下。為了促進國家廣大的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黨和政府把大量的政策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來,然而,實現這些建設政策的始終是地方的政府部門,這些地方政府部門對政治和經濟緊握著自由分配的權利,倘若當地政府能夠做好本分的工作,這些政策和資金的投入就會產生巨大的作用。但在實際建設過程當中,一些地方政府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平衡,過分強調城市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僅僅給予城區中的中小企業的現象。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政府并不注重當地的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正常的補貼和優惠待遇僅限于傳統的農業活動,不去積極地鼓勵農民們從事現代化的農業生產經營。雖然,也有一些地方政府鼓勵農村經濟發展,但他們往往缺乏科學的規劃,想當然地去胡亂干預新農村農業經濟發展行為,不僅沒有讓農業經濟發展起來,反而弄巧成拙,嚴重損壞農民們的改革積極性,甚至使得當地的農業經濟倒退起來。
(二)農民自身素養沒有跟上發展步伐在如今,社會主義新農村里邊的農業經濟這一方面,大體上來看,它的主要目標是對應于廣大的農村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基礎也取決于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發展。如今,已經有一部分農村經濟的已經發展的農業地區,那么在這些地區,就會有研究學者進行研究其發展規律,并將這些總結出來的經驗進行推廣。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那么簡單,因為發展模式因地區而異,所以就導致了,固定的理論知識不能強加于其他地方。因此,各區域的專業人員必須實地考察兩地的具體情況,在這個基礎上來研究經濟問題,以便為發展鋪平道路。然而,這一領域的專家較少,負責管理農村經濟活動的人往往年齡較大,技能較低,受教育程度較低。農村地區許多人的文化素質都相對落后,人們的思想比較保守,一般都不敢參與到經濟改革的活動中來,這就給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帶來了諸多障礙。
(三)農民對農業經濟管理缺乏正確的認識農村經濟主要集中在農村地區和經濟基礎上,它還依賴于一些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的各種農業生產活動。在某些地區確實有提供相關的農業咨詢課程,但情況因地而異。總結出來的理論知識也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地方,所以農業相關研究還需要很多研究人員進行大量的探究和研究,但現在,這方面的專家很少。管理經濟活動的工作人員學習能力低,接受國外先進技術和先進機械能力不符合要求,缺乏適應性。也就是說農村地區缺乏實際經驗和對業務機制都了解的人,就是說,目前還存在這經濟活動與真正的農村發展是不相容的現象。此外村里有許多青少年和成年人在城鎮工作,其中大多數是老人和兒童,這導致了農村勞動力短缺,這是因為農業經濟和農業勞動力的管理農業經濟的收入遠遠落后于城市就業的工人,這大大嚴重影響農民生產能力。此外,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較低,許多人受教育程度較低,態度較保守,缺乏創業動力。
(四)相關領導沒有足夠重視,工作任務沒有落實到位為了促進全國農村的經濟發展,黨和政府制定了重要的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財政支持。然而,在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存在不平衡,更加強調城市經濟的發展,大多數優惠政策或財政補貼針對的是特定城市的中小企業。但是并沒有在農村經濟發展上有更多的更科學的考慮,一般的補貼和優惠只針對某些傳統農業活動但是卻不鼓勵農民從事生產活動等現代農業種植、休閑農場、鄉村旅游業。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動農村經濟和科學規劃的同時,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這阻礙了農民創業,并導致當地經濟的衰退。
三、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對策
我國的新農村經濟主要有幾點,第一方面,是農村產業的興旺,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培育農村發展性的動能,第二方面,就是生態的宜居性,生態的宜居就是綠色的鄉村經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格局,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第三方面是鄉村風氣文明建設,要傳承與發揚,并且提升發展農村的優秀產業文化,使得農村的面貌變得煥然一新。以黑龍江省紅衛農場為例,他們采用了創新的新型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發展,首先他們完善高標準的服務模式,加強對于旗下公司的監管他們對于管理區的干部進行全方面考核,培育發展了新型的農村合作社。對于在市場當中沒有證件或者是銷售假冒偽劣的從事化肥銷售的商戶要進行嚴厲打擊。最后他們還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嚴禁焚燒秸稈。下面就農業經濟管理提幾點對策。
(一)引入社會資本,整合基層勞動力資源在建設新農村地區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相應的經濟管理制度,需要引進社會資本來促進工業發展,需要整合當地老舊的社會資源。在農業生產方面,農民大多比較傾向于走出外地去打工賺錢,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給自己的家掙更多的錢,希望利用休閑時間增加家庭財富。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對城市勞動力日益增長的需求阻止了許多農業工人在就業期間返回家園參與農業生產,從而加劇了農業生產的矛盾。也就是說,如果要增加農民家庭的收入,想要提高家庭收入,就要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矛盾,積極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通過地方城市化縮小城鄉差距。
(二)推動土地資源,大力推動生態農業適應當展的要求、生產和管理的集中化、流程管理和土地使用的現代農業生產中,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和效率的農產品。這將確保有秩序的農業生產,還應大規模發展農業,實現農業生產的大型產業,確保扎實的食品安全,成為整個教育,促進經濟建設和現代農業的發展和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加強農業管理隊伍建設應建立高質量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擬定并通過了基于證據的管理政策,定期組織職員的職業培訓和技能發展以及最先進的農業經濟政策的了解,這些措施有助于農業經濟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最終加強優質產能。以及要提升作為農業經濟管理層的人員在管理上的經濟意識,并且根據重點區域特點加快建立相應的農業地區經濟控制制度,以促進農業現代化和提高經濟效益。
(四)引進一批專業化的經濟活動管理人員,強化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設農村經濟發展不僅受到政府的阻礙,而且受到經濟規劃和管理人員的阻礙。因此,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選擇一群真正有能力的人,并定期組織他們的培訓。此外,應建立嚴格的職業行為評價和獎勵制度,以監測和評價工作人員的職業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五)政府部門要發揮好建設性作用全力推進跨越式的農村經濟發展,我國各個地區的政府必須履行其職責,并建立各種服務性質的政府。首先,從文化上講,政府正在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為農村地區的農民和農業工人學習創建社團集體,可以激發他們訓練和創業精神。其次,在經濟領域,政府應該大力鼓勵贊同當地銀行提供財政支持,為那些在農村從事一項經濟活動,例如提供無息貸款,以解決創業資金問題,通過整合城鄉資源,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特別是道路建設,積極組織城市大企業去扶持促進農村小企業發展。
四、我國現階段農業經濟發展趨勢
二、工作目標
1、實現農業總產值14500萬元,增長7%;
2、建成片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1.5萬畝;
3、國內外勞務輸出達4200人,實現全鄉人均新增勞務收入100元;
4、農業結構調整面積5000畝,實現糧經比例5.5:4.5;
5、無公害山芋、西瓜1萬畝。
6、完成農業招商引資100萬元人民幣。
三、農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建設
1、進一步鞏固完善提高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管理力度,在效益上求突破。
(1)淺水藕基地力求六個統一:采取集約化經營、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銷售、統一茬口、統一施肥、統一供藥,從而全面提高淺水藕產品的質量和標準化程度,將蓮藕打入各地市場,切實增加農業收入。
(2)創匯蔬菜基地力求三個強化:①強化技術培訓,聘請外地蔬菜專家來辦班授課,加強對園區和輻射地區農民的技術培訓,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民開發隊伍。②強化品種更新和新技術的推廣。繼續引進推廣生產期衙、經濟效益高的新口種和新技術,使全鄉蔬菜種植結構得到優化,品種得到更新,農民得到實惠。③是強化銷售服務,充分利用本鄉信息網站,了解國內外行情,及時供求信息。
2、全面啟動農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新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萬畝。
加強技術指導,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提高無公害西瓜、出芋的生產水平,做到八統一:統一品種、統一布局、統一供種、統一育苗時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無公害操作規程和技術培訓,實現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并創建綠色品牌2個:渝出芋和華密八號西瓜。加強農副產品無公害檢測,政府將投入資金,購置檢測儀器,配備技術人員,在、田頭市場設立無公害放心產品銷售區,實現優質優價,促進農戶無公害意識,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應對市場準入的挑戰。
3、擴大泥鰍養殖規模,發展特種水產品養殖。利用韓國客商先生投資20萬美元在薛埠村建設的200畝泥鰍養殖示范區,帶動周圍農戶建立千畝泥鰍養殖基地。現在趙莊窯廠的200畝塘口已建完,明年還準備把地勢低洼、易受澇,種植糧食作物效益低的田塊流轉出來,為擴大泥鰍養殖創造條件。
4、立足資源優勢,搞好多種經營
(1)植樹造林。一是提高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標準,在高速、、和兩側各1000米范圍內,全部按一級林網標準建設,采用大苗、壯苗一次性地完成補植,在此基礎上延伸到鄉級公路,并統一標準,統一建設。二是農田林網建設,結合農田水利,實施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查漏補缺,努力實現有路就有樹,有堤就有樹的網絡目標。對斷網和網格大的林網要添行加密,采伐后按標準及時進行更新。
(2)畜禽養殖。我鄉的養殖業有較好的傳統,近幾年來,在規模養雞、養豬、養牛方面有了較快發展。今年鄉政府繼續實施畜禽“百、千、萬”工程,以此來帶動全鄉養殖業再上新臺階。重點是:①養牛專業村,現有1000頭大牲畜,要盡快建成一個百頭牛場。②興旺養豬專業村要抓好規模養豬,形成1個千頭豬場。③在趙莊村新建一個萬只禽場。
(3)灘涂開發。按照“主導有力,主體分明”的原則,挖掘民資民力,引導農民增加投入,擴大生產,引導群眾在安峰水庫灘涂因勢、因地挖塘養魚,以黑魚為主體品種,搭配鏈、鯉、鯽等家魚品種,推廣池塘以黑魚養殖為主,混養成魚的水產混合養殖模式。
四、落實增收項目,提升農民增收水平
1、積極組織勞務輸出。
今年鄉政付提出“培訓、就業、服務”的勞務輸出工作思路,計劃明年勞務輸出人數要在今年工人員要首先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和技能培訓。二是建立勞務輸出臺帳,實行跟蹤服務,并赴勞務輸出集中地走訪、慰問打工人員,以便解決打工者在外地遇到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問題。
2、搞好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和鄉村道路建設
(1)疏竣引河、河河16.6千米,土方12萬方;
(2)配套、兩個電灌站,土方5萬方;
(3)老窯廠200畝土方復墾;
(4)開挖薛埠泥鰍池12萬方
(5)323省道和備土21萬方。
3、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1個
在培養一批自然人經濟人的基礎上,以農經中心為依托,加強指導,規范管理,成立一個“中介服務組織+農戶型”組織中介型農產品營銷合作社,農產品合作社與經營企業簽訂生產回收定購單,再與農戶簽訂訂單收購卡,重點收購我鄉的優質專用小麥——煙農19,確保農戶、農產品營銷合作社企業三得利。
4、大力發展加工水晶系列產品的個體經濟。目前,我鄉有2000戶人家加工水晶系列產品,從業人員達3600人,主要分布在城南、城北、和四個村,鄉里準備協調小額貸款20萬元重點扶持并發展加工水晶系列產品的個體經濟,就地消化農村剩余勞力,做大做強水晶系列產品加工業,形成規模,創出品牌,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個體經濟圈。
五、農業招商引資計劃
全方位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千方百計吸籌資金,創新農業投入機制,吸引多元投入。
1、精心編制蘆薈降糖丸、蘆薈免疫力丸等蘆薈系列產品開發項目,向外界推介。該項目預算總投資130萬美元。可彩取合資、合作或租憑經營方式。
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農業經濟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各國加強經濟聯系的關鍵點所在。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根本的推動性作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加強農業經濟產值的增加,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力度,才能讓農業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前言
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工業等行業相比,農業生產起步較晚。在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之后,我國的農業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篇章。國家加大了對農業經濟的支持,明確了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向,給予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但是,農業經濟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問題,影響了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
1.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分析
農業經濟管理存在問題,會直接影響農業的整體發展。在農業發展的今天,農業經濟管理問題仍然存在,具體問題如下:
1.1農業經濟管理方法與經濟發展不相符合
在社會快速進步的今天,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得到有效建立與實施。但是,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并沒有進行及時更新,與現行的經濟體制不盡相符,同時也無法滿足農業結構優化的需求,使得農業經濟發展受到限制。不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方法有效性的展示,也讓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無法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較多,但其與經濟體制的不協調性是最明顯的一點。
1.2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重視度不足
農業是我國主要的產業,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我國針對農業出臺與實施了多項制度,也出臺了很多文件,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與指示,給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但是,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實踐中,許多農業經濟管理問題沒有得到重視。各項經濟管理制度執行性的不足,使得其優化效果無法得到發揮。相關部門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不重視,體現在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落后以執行力度不足上。在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應當進行有效提升。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會直接影響農業經濟管理的質量。
1.3農業經濟管理者工作能力不足
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者的業務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對于農業經濟管理成效有直接影響。目前,許多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不足,知識體系較為單一,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得市場化思想成為農業經濟管理者的重要思想觀念之一。然而,許多農業經濟管理者沒有建立明確的市場意識,也沒有充足的執行能力,使得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優勢無法得到發揮。
2.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發展方法
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就要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結構進行調整,加強管理方法的優化。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幾點農業經濟管理的具體方法:
2.1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力度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信息技術與農業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有利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未來的農業發展過程中,信息化是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已經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信息技術讓農業技術快速轉化成為農業成果。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要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手段的重視,明確提高管理效率。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體制的建立,會讓農業科研成果的相關信息得到收集與保護,更能讓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
2.2做好農業經濟管理產業化工作
農業產業化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方向。產業化目標的達成,讓農業有了基本的生產基礎,也使得許多農業合作政策可以得到落實。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許多農業經濟組織得以建立,也催生了許多中介性的農業服務組成。而這些農業相關組合的產生,提高了農業生產的利益,也讓農業產業逐漸完善,加強了農業生產的市場化。農業生產基地的增多,讓農業生產的標準更加明確,也讓農民逐漸成為農業企業中的一員,在促進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2.3做好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創新
農業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到整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其經濟的發展管理更是會對國家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并關系到廣大農民群體的自身利益。為了確保農業經濟向著健康方向發展,需要對當前農業經濟管理現狀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全面了解、分析農業經濟管理發展的趨勢,讓農業經濟管理得到持續性的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現狀
1)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由于現行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無法與市場經濟體制相互適應,導致管理力度嚴重不足,且執行力也明顯不足,使得無法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并嚴重制約到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2)我國農業管理體制還存在較大的不足,且缺乏系統性、完善性,導致管理體制無法滿足農業的經濟發展需求,同時不能更好的適應農業社會的結構調整。而在這種欠完善的經濟管理體制下,很多經濟活動也喪失了原有的活力,管理執行力嚴重不足,嚴重阻礙到農業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3)長期以來,農業在我國都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是國民經濟的主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工業的迅速崛起,使得農業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不斷流失,加之原有的農業經濟體系存在的諸多不適應,導致農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較大的阻礙[1]。另外,在農業管理上,由于對于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缺乏,并存在態度不端正等問題,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度不足,使得農業經濟管理無法真正滿足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而在執行力方面,由于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較為單一,且經驗不足,也導致執政能力嚴重不足。
2農業經濟管理發展趨勢
1)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近些年來,我國的傳統農業得到了不斷的改革與發展,而社會經濟也迅速的發展起來,使得農業經濟管理開始進入到一個全新發展的階段。而農業經濟的管理理念,要真正滲透于農業經濟中,還需要具備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并在農業生產各環節,包括種植、深加工等,提高對農業產品質量的以及生產中環境保護的重視度,讓農業經濟得到可持續的發展。2)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之下,其信息技術在各行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農業經濟管理也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讓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2]。當前,農業經濟信息化規模開始不斷得以拓展,并逐漸滲透于農業經濟各環節中,而要將農業成果轉變成農業生產力,還需要發揮信息化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進而有效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并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水平。而農業管理實現信息化,不僅便于收集、整理農業生產及農業科研方面的信息,而且可以為農業經濟以及生產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務,讓農業科技得到不斷的發展,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持續性發展。3)產業化的發展趨勢。農業經濟管理不斷向著產業化發展,除了可以加快農業產品的基礎建設步伐,而且能夠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3]。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可以通過與其他產業利益聯結的形式,讓產業化機制發揮其應有的效果,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并讓其標準化的生產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讓更多的農民主動參與到農業產業化體系中來,以增強農業經濟管理效益。
3結束語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及規劃,可以提高農業經濟管理的科學性,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徐春園 張雪威 徐晴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前言: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在不斷地發展,各行各業的經濟管理都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我國的經濟體中,尤其是以農業為主要的經濟,并且農業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的。盡管工業的發展進步很大,但是我國的農業在經濟中的影響力的地位依舊是不可動搖的。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力的支持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建設。并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的生產模式也隨著形勢發生了變革。為了促使經濟全球化下的農業經濟能夠更好的發展,需要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的經濟的發展。
1.目前中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
1.1沒有符合現在的農業現狀的管理體制
目前,雖然我國農業經濟占據我國經濟體制的主導地位,但是我國的經濟的構成種類還是多張多樣的。由于我國的經濟成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到目前為止,我國在農業經濟的管理層面上,還是不具有一個配套的完整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而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卻無法滿足農業經濟的飛速發展所需要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中,傳統的方法并不適用。除此之外,現在的農業經管理體制無法與基本的經濟體制相和諧。所以,在這一系列的因素的影響條件下,導致了整個農業的經濟發展的步伐變得非常的緩慢,嚴重的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的發展。因此,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方面,急需制定一套適合現展的、系統的、符合現狀的現代農業市場的經濟管理體系的改進方案,從而可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發展,增強我國的經濟建設。
1.2相關的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經濟的知識并不了解
想要對于國家的農業經濟有更加良好的建設,除了要順應時代,制定符合現在經濟變化的農業管理制度,還需要有一批對于農業專業的知識非常了解的專業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的管理和指導,這樣才能使得國家的農業可持續化發展,并且生命力會越來越頑強。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的從業人員對于農業的管理知識不夠了解也是導致農業發展遲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很多的專業的農業管理人員依舊繼續沿用著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而不愿意丟棄一些對于現在的社會來講并不適用的一些管理方法,并且還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一些管理人員的拒絕與時俱進的做法,非常嚴重的影響到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限制了更多的農業進步的機會。除此之外,一些農業部門的相關的管理人員對于國家出臺的有關農業的保護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黨和政府制定的一些有關農業的措施并不會放在心上。因此,這種不在乎的心理,就會導致他們在處理一些農業方面的經濟事務的時候,并不會按照既定的規章制度辦事,完全是看心情或者是僅僅就敷衍了事,這種情況下的決斷都會出現執行力不足,或者是一些辦法并不能夠很好的起到作用,這就會使得農業的經濟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與此同時,一些部門的管理人員的相關的知識儲備不夠充分,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所以他們在工作的時候態度不夠端正,整體的員工的專業素質偏低,加上有些農業的管理部門并不能夠對這些工作人員進行充分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所以他們對于自己從事的部門的相關的知識不夠了解,所以他們的工作效率并不能滿足這個市場對于農業的要求,這就會使得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要是想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力度,改善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就必須要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加強管理人員對于農業知識的了解程度,提高他們對于農業工作的重視。
1.3有關農業經管理存在技術上的不足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有很多個方面都在技術上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卻并沒有利用到現代的信息科技的優勢,沒有將先進的現代化的技術運用到農業經濟管理中,對于目前最受各大行業歡迎的網絡技術這一先進的方法應用到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去,在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方面無法發揮其原有的價值,所以,在農業經濟管理上的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的加強,是非常有必要的。
2.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未來的發展的展望
2.1農業經濟發展會更加的產業化
農業經濟的產業化不但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能夠帶動農業產品的基礎建設的發展。所以在進行農業的生產模式的改革的時候,要以利益為主要的出發點。通過利益這一刻紐帶,將農業經濟產業化機制聯合在一起,進而可以提高農民的總的收入,并且提高農業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從而提高農業管理的經濟效益。
2.2尋求先進的管理理念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切都變化的非常快,所以,要是想要提高農業經濟的管理,那么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理念就要跟得上時代的變化。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同時,首先要在思維上進行合理的改變,對以往的落后的管理理念要適時地丟掉,并且要堅持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視,要根據現代化制定更加合適的管理理念,不斷更新管理意識,從而解決管理體制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只有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良好的發展。
結語:農業經濟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關心到農民的利益。所以,加強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太和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太和縣是一個較典型的農業經濟大縣,全縣農村人口在157.9萬,年增長1%左右,可耕地12萬hm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9.2億元,年增長3.7%以上。糧食總產103.6萬t,年增長0.5%以上。肉類總產量9.96萬t以上,年增長2.1%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8元,年增長8.7%以上。全縣擁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3家,總面積0.112萬hm2,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合作社、家庭農場)3856家,市級以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6家。
2農業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方法上存在著諸多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必須進一步研究,加以解決,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來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2.1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無法緊跟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節奏,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沒有及時改革和更新,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與國經濟體制不相符,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阻礙了國家整體經濟水平的更好發展。亟待相關單位制定一套系統科學的適應現代農業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推進農業經濟良性發展。
2.2相關管理人員認識不足
為更好地發展我國的農業,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但有些農業管理人員固守著傳統的管理理念,不接受和嘗試新的管理方式,不與時俱進,在處理一些相關事務過程中,執行力相對低下,使得管理效果不夠理想。另外,管理人員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缺乏專業的培訓,不能滿足市場經濟對農業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相關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的認識,提高管理人員對相關管理的重視程度。
3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
3.1構建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
為幫助農民更好地進行農產品銷售,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需要構建一個新型的農產品銷售體系,實現營銷主體的規模化、組織化,交易方式的現代化,批發市場的功能齊全化,物流配送系統的高效化,以連鎖超市為主體的銷售常態化。
3.2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為適應時代的潮流,應努力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逐漸將信息化技術滲透到農業經濟的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的作用,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大力提高農業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培育優秀的人才投入到信息化技術生產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強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意識,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意識,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信息化水平,規范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及時向農民反應市場運行情況,促進農業穩定持續高速發展。
3.3改進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通過提供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來實現成員互助的組織,合作社的成立節省了農業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農民市場談判地位及抵御風險的能力,為更好地進行農業經濟管理,需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相應的改革。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質因素、商譽因素等關系到合作社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商譽因素與物質因素影響顯著。要打好信譽戰,創名優產品,做強品牌效應,提高市場占有率。對合作社的盈余,除一小部分留作公共積累外,大部分根據合作社成員與合作社發生的交易額的多少進行分配,實行按股分紅與按交易分紅相結合,要做到讓每戶農戶滿意。對農民合作社的物質資源進行適當增加,提高農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及自身的服務能力。
3.4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體制
管理思維要與時俱進,改變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農業管理理念,不斷更新管理意識,消除管理體制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實行規范化管理,定期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知識教育和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克服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障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立適應時展需求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加大對農業經濟的扶持力度,制定相應的保護制度,推動農業經濟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完善相關管理體系,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進步與發展。
一、農業經濟的現狀概論
農業自古以來就是全世界所關注的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依然不會因各種新興的經濟形式而下降。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發展中國的農業經濟成為了各國研究農業經濟的熱點問題。雖然說農業經濟的研究方向已經慢慢向發展中國家轉變,但是發達國家在研究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經濟時很容易忽略一個經濟的現狀,就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經濟狀況不同,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是不一樣的,如果始終站在自己國家的農業經濟的角度上去思考別國的經濟,很容易失去實效性。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都是不一樣的,要想搞好農業經濟對研究對象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研究。
我國是農業大國,盡管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逐漸走出了貧窮落后的經濟局面,但是地大物博的中國還必須要看清自己經濟發展的劣勢。農業依然是我國經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經濟部門,發展好農業經濟是我國的大問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大國,我國存在著大量的農業生產者,隨之而來的“三農問題”更是這些年國家十分重視的問題,我國就“三農問題”而出臺了各種各樣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同時也在農業經濟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了龐大而農業經濟的研究隊伍,對我國的農業問題進行多方面的研究,不斷探索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這些努力也出現了巨大的成果,例如袁隆平在農業種子上的研究極大了改善了我國農業的落后的發展狀況。在農業經濟上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世界的注意,世界性的經濟組織,世界的專業農業研究團隊等紛紛對中國進行科技和資金上的交流以及資助,為中國研究農業經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下文就農業經濟的管理研究熱點以及資助方向上具體談談關于中國農業經濟。
二、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熱點
農業經濟的研究熱點主要是根據國際權威性期刊和熱點論文來進行數據分析后總結出來的。那么根據最新的國際性權威雜志《AgriculturalEconomics》以及年度高頻搜索論文的相關數據,我們總結了近年來農業經濟管理研究的熱點問題。
(1)農業經濟的國際化、經濟自由化、農業產業化以及關于農業資源保護的問題。全球經濟逐漸融合,同時農業也應該朝著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前進;而經濟的自由化和農業產業化則是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這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向;最重要的還是關于農業資源的問題,發展中國家的農業資源農業用地,耕地和水資源的保護等越來越受關注。
(2)糧食安全問題以及食物政策。主要的相關內容是發達國家的非經濟性因素對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產業狀況和經營結構的影響,同時還更加關注發展中國家對于貧困人口的食品安全供給問題。食品供給安全越來越受關注,食物政策也成為全球化的農業發展的需要各國考慮的因素。
(3)農業方面的管理工作以及農業的公共政策問題。農業經濟的管理工作同樣是當下研究的熱點,目前來說,研究農業經濟管理的主題依然是發達國家的學者,發展中國的農業經濟也成了研究的新的方向,就對農業本身來說,由于農業的國域性,導致各國農業的狀況各不相同,而一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是與該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政策分不開的,農業政策實際上就包含了農業的實際發展局面,農民的收入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等實際問題,它是一個體系。
(4)農業的R&D的研究活動。當今時代是個信息時代,同樣它更加是個科技時代,科技成果已經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落后,科技也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所以在農業上的科技水平十分低下,研究熱點圍繞著農業科技上面來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也是當今世界科技化發展的趨勢。
三、農業經濟的資助方向
上文著重分析了一下農業研究的熱點問題,結合這些熱點,我們也能發現農業經濟管理研究面臨著新的形勢,特別是對于我國來說,我國農業經濟缺乏市場特征,同時在新技術和新設備上的應用要不只是淺顯簡單地利用,要不就是局部高科技整體科技化水平低下,結合我國學者在跟蹤國際研究方向的基礎研究成果,以及我國學者利用本身在我國農業經濟的研究素材和國情的便利條件而搜集得豐富經驗和素材,筆者認為今后對我國農業的資助主要應該朝著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關注。
首先,WTO農業市場貿易自由化建設。這一點是從市場的角度去關注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雖然說是一國的發展根本,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但是它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同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WTO帶來的市場化經濟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這種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之下,研究農業貿易自由化是國際形勢和我國在實踐中的需要。
其次,農業政策以及模型定量研究。這一點對于我國農業研究來說是一個薄弱的環節,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基礎相對較弱,在短時期內,中國的關于農業經濟的一些研究成果很難跟上國際的標準。在農業模型定量研究上加大資助,能有利于我國研究成果走上國際化的發展道路。
第三,可持續性農業的研究方向。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政策要求,也是農業經濟長遠發展的內在需求,農業其實不只是單純的農業,與之相關的有包括環境、生態以及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內的社會各個方面,所以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是進行與之相關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這也是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四,轉基因農業。此領域不僅是國際關注的熱點,同時也是我國農業在農業經濟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方面,我國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不僅與國際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有所超越。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經很好地證實了它對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應該在此方面大力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2-0274-04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東北農業大學具有辦學實力和辦學特色的老專業,1982年招收本科生,1985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99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具有本、碩、博三級學位授予權,現在該專業是黑龍江省重點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為黑龍江省的新農村建設輸送了大批人才。根據學校要求進行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那么原有的培養體系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課題組進行了問卷調查并進行了分析。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調查
(一)調查方法
根據不同年級本科生學習和對專業掌握的特點,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大學二、三、四年級的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共計發放問卷83份,收回問卷83份,并利用Excel軟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調查。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該項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有70%的學生對現有專
圖1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調查
業的課程設置是認同的(即認為課程設置合理或比較合理),可見該專業課程的設置能夠被大多數學生所認可,但仍有30%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的課程設置有不合理之處,而課程設置不合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1)理論知識太多,實踐機會太少;(2)高校未形成其獨有的教學特色;(3)各學科間的聯系程度不夠緊密、不同課程的內容有重復和交叉;(4)課程門數太多(見圖2)。
圖2課程設置不合理之處的調查
2.專業課授課內容及實踐性調查。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以及日后的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從下頁圖3、4、5可以看出,從專業課授課內容來看,70%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的授課內容陳舊,其中26.7%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的授課內容很陳舊;從專業課的內容與實際結合程度來看,有50%以上的學生仍然認為所學的專業課具有實際性,56.6%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的學習會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3.師資素質滿意度調查。無論何種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課的設置,均要由專業教師來實施,專業教師在本科生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培養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東北農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共有專業教師1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本次調查中學生對師資的滿意度為93.3%(見圖6),其中專業教師的專業學術背景、個人魅力及責任感三個方面最令學生滿意,由此可見教師的素質是被學生們所認可的。
4.教師授課方式及學生參與度調查。關于教師授課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互動式、問答式、討論式的授課方式學生較為喜歡(見上頁圖7),只有20%的學生喜歡教師單向的傳授方式。從上頁圖8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學生的參與度很高,進而表明學生在課堂上更希望與老師和同學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
5.學生能力培養狀況調查。通過調查分析可知,學生希望高校在實踐教學中應主要側重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決策能力的培養(見圖9);在理論教學中應重點側重專業技能培訓和邏輯分析能力的培養(見圖10)。
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專業建設與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不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主要是圍繞著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而展開,許多關系到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進程的重大問題先后成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研究重點。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的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改革逐步向縱深發展,農村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協調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但從總體上看,目前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的研究領域仍然主要在宏觀領域,尤其是經濟體制、經濟政策方面,與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不相適應。
2.人才培養特色不鮮明,不適應農業、農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農業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是以服務三農為特色的專業,為促進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培養人才是這個專業的教學使命和天職。當前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與當前農業與農村改革發展新形勢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如課程體系結構沒有及時調整,課程內容陳舊,相互脫節與重復現象突出。不同類型高校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也明顯趨同。人才培養缺乏學校和地域特色,畢業生的知識結構、綜合素質、技能特長與農業需求、社會需求和區域需求相脫節。
3.課程設置中實踐課的比例過低,實踐課程效果難以達到。由于實踐課程開展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沒有實習基地,教師理論課程工作量較大等,因此實踐課程在專業教學中的比例過低,從這次調查的情況顯示,學生也認為實踐課程是弱點,希望多開展實踐課程,從而加強自身的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動手能力。
三、關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的幾點思考
1.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上,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方針,以本科教育為主,努力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用型人才;保證“規模、質量、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根據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的業務規格,始終強調堅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辦學思想,定位于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立足經濟管理,面向基層,面向社會服務第一線的辦學宗旨,堅持以基本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構建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為基本特點的課程體系,重組課程,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體系,建立學校與經濟管理系統、社會經濟部門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加大現代化教學媒體手段的運用力度。
2.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建設。為實現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必須從整體上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優化。改革中要堅持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的多樣化、實用化、個性化、綜合化、精于化,合理安排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等課程的比例關系,避免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和相互脫節。不斷更新和凝練課程內容,把農林經濟管理研究領域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多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與滲透反映到課程內容中來。
3.加強實驗教學和實踐性教學。注重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形成以實驗教學為基礎,以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為重點,以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為補充的相對獨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目標明確,層次分明,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
逐年加大實驗室投入力度,及時更新實驗、實習教材,不斷充實實踐教學內容。通過農業經濟學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及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擴大實驗室的開放力度,實驗室不僅為學生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及參加各種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實驗條件,形成質量較高的研究報告,而且每個學年度都有半個學期面向學生開放,為學生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提供必要的實訓場地,保證畢業設計質量。
參考文獻:
[1]季莉婭,史金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大眾科技,2008,(4):178.
[2]毛迎春,黃祖輝.中國農業經濟與管理學科的發展與趨勢[J].福建論壇,2006,(4):14-15.
[3]王雅鵬.對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建設與創新的思考[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4,(4):78-83.
[4]何忠偉,王艷霞,夏龍.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12):45-48.
Investigation on Talent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N Hua,GUO Xiang-yu
1.1 工農產業結構的性質變動
由原來傳統的犧牲農業發展來促進工業的發展轉變為當前的工業反哺農業。為了促進產業結構的平衡發展,減少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國家必須加強農業經濟的宏觀調控力度,極力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來完成工業反哺農業的目標。當前我國的工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并且已經具備了城市反哺農業的各項條件,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反哺農業的初級階段。
1.2城鄉二元結構的性質變化
我國經過幾十年的城市化建設,不僅創造出了繁華的城市,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鄉之間的經濟差距,使得城市在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農村。現在我國在各方面已經具備了以城市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條件,國家也為此提供了諸多可行性的發展戰略。城鄉經濟發展的模式由二元結構發展成轉化為城鄉一體化的結構,這一經濟結構的變化轉變了農村生產要素的流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經濟生產各要素之間的組合效率,最終促進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 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的新變化
2.1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帶來了新變化
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在經濟轉型期間的研究重點應該放在農業產業鏈上,特別是隨著工業反哺農業的開展,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打破了傳統的農業學科研究,而更加重視對農業經濟生產全過程的研究。產品的精加工、綠色生態林業、農產品的安全質量、農產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將成為以后農業經濟研究的重點。
2.2 城鄉二元結構的質性變化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必須對這一質性的改變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城鄉經濟發展結構逐漸瓦解,城鄉一體化成為了當前城鄉結構的主要趨勢,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必將在經濟轉型期間得到高度的重視,這樣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伴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及普及,城鄉生產要素的大循環將成為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一個重點。
2.3 農業現代化戰略性驅動為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
這種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農業經濟管理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國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經濟發展的戰略,這直接導致了在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將重點放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上,并且直接導致農業經濟管理思維方式革命式的顛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還比較緩慢,和目前國際上農業比較發達的國際相比缺乏一定的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應對國家化帶來的挑戰,這將成為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
3 積極面對新特點、應對新變化,促進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
3.1 差異化學科戰略
考慮到上述筆者所闡述的農業經濟轉型期間的兩大特點以及給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帶來的三方面的新變化,在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發展研究的過程中要認識學科之間的差異性,實施差異性的學科戰略,即將研究的重點放在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現代化戰略調整、城鄉結構的質性變化三個方面。還要對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加大城鄉之間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對農業生產中對環境的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維護。
3.2 科研人才戰略
在經濟轉型期間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的發展要根據學科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根據學科的實際內容和需要有選擇地按照農業經濟管理學科研究需求進行有相對性的人才培養。對農業經濟管理學科方面的教材進行不斷的更新與調整,同時也要根據研究的重點轉變而對科研人才的培養方向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將研究重難點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融入到具體的科研人才的培養上。同時國家也要不斷加強對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出臺更多有關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養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