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0 16:51: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鄉鎮發展存在的問題,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F324.3;F32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1)21-0352-01
鄉鎮農技站通過站辦實體的技物結合服務,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在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同時,鄉鎮農技站及其實體也存在諸多問題。現將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闡述如下。
1 農技站站辦實體存在的問題
1.1 資金短缺,經濟負擔重
市、鄉財政拮據,農業事業費銳減,冗員增多,鄉鎮農技站實體負擔加重。近年來,市財政實行年度費用包干,按在編人員每人每年撥款1萬元,包干到鄉鎮。因為鄉級財政拮據,市財政下撥包干費用只夠鄉級財政代扣代繳農技人員的養老保險,農技人員工資差額部分也轉由農技站站辦實體補發,費用支出大,加劇了實體經濟困境。
1.2 農資經營者較多,市場難以規范
對5個鄉鎮的調查結果顯示,僅農藥、化肥的經營戶就達296個,每鄉平均59個。這些農資經營者既不懂使用技術,也不對農藥、化肥效果承擔責任,偽劣農資通過農資經營者以低價沖擊市場,經常出現藥害、肥害和無效藥肥坑農害農的現象,增加農資市場規范管理的難度。
1.3 站辦實體技物結合服務的范圍狹窄,市場覆蓋率不高
目前,如皋市技物結合服務局限于糧棉油等大宗作物,對正在發展的蔬菜及特色經濟作物的生產服務不到位,在種子、植保、肥料、生化制劑、設施栽培及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上還需加大研究和推廣力度。
1.4 工作思路單一,難以開創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
農技推廣工作在向技術推廣、開拓經營、協調關系等復合型方向轉變的過程中,仍有部分鄉鎮農技站工作思路單一,不能適應已經變化的農技推廣新形勢。據調查,全市20個鄉鎮農技站中,基本具備技術、經營復合類型的有13個,占65%;技術型為主的4個,占20%;經營型為主的3個,占15%。實踐證明,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技術型往往不注意加強內部各項管理及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難以開創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反之,只注重經營,不注意技術研究與推廣,不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在群眾中缺乏信譽,同樣,也難以開創技術推廣與技物結合服務新局面。
2 發展對策
2.1 培養高素質的技術、經營復合型農技推廣隊伍
鄉鎮農技站既肩負著農技推廣、保供增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任務,也肩負著技物結合、實體創收的任務。在實行站長負責制的體制下,為了確保農技站各項工作有序地開展,一是按照思想正、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協調的總體要求選擇農技站站長。二是不拘一格選配專門負責技術工作的業務站長。通過明確分工、職責,實行技術推廣和技物結合雙向考核。三是各站配備好老中青技術梯隊,緩解當前科技人員青黃不接的矛盾。四是以鄉鎮農技站為龍頭,以技物服務為載體,完善鄉村組技術推廣網絡,通過技術培訓和嚴格考核管理,促進農業新技術推廣[2]。
2.2 規范經營秩序,提高市場占有率
農資市場放開后,經營主體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但經營行為至今沒有規范。為了適應經營行為法制化的要求,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必須改變農資經營者只顧盈利、不承擔相關責任的混亂狀況,必須建立技術、經營與責任相結合的管理新體制。由政府牽頭,工商、農技執法隊伍聯手合作,整頓農資市場秩序,規范經營行為。具體操作上,可采取每年由鄉鎮政府發書面通知,組織工商、農技部門召開農資經營者會議,在學習有關的農業法律、法規和規定的基礎上,提出規范農資經營管理的總體要求,并由鄉鎮農技站與農資經營者簽訂農資經營責任合同書,明確雙方職責和獎懲要求。鄉鎮農技站負責對當地農資經營者進行技術培訓,配供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農用物資,并按物價政策實施價格監督。開展技物結合服務的農資產品質量,由負責配供的鄉鎮農技站承擔法律責任。
2.3 正確處理技術推廣與經營的關系
加大新技術開發力度,努力拓寬技物結合服務領域,增強技術推廣后勁。市農技部門要加強農業新技術開發和研究,不斷開發技物結合新項目。鄉鎮農技站要在提高糧棉油技物結合服務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積極向正在發展的蔬菜和特種經濟作物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延伸,拉長產業鏈。與此同時,市鄉二級農技推廣機構的負責人要善于捕捉市場信息,通過研究市場、考察市場,及時掌握市場變化規律,提高技物結合市場占有率,提高駕馭市場的能力,從而為推進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化進程提供必要的保障。
2.4 加強鄉鎮農技站內部管理
嚴格控制非科技人員比例,試行績效工資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新機制。一是內部管理上要切實加強站辦實體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二是嚴格控制非科技人員比例,要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堅持鄉鎮農技站科技人員的比例達到80%以上,非科技人員比例高的鄉鎮要逐步分流、辭退,努力減輕農技站實體負擔,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三是全面試行績效工資制度。建立以試行績效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制度。凡由農技站補發工資差額的部分,全部參加績效工資考核,按計績工資比例和創收實績比例計酬,建立利益與風險并存新機制[3-4]。
2.5 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關心、支持農技隊伍建設
如皋市農技隊伍面臨科技人員新老交替,農業事業費減少,特別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勢下,農技部門必須推進“品種、科技、知識更新”三大工程,肩負的任務十分繁重。為了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各級政府要盡力增加農業事業費投入,保護和穩定農技推廣機構,不能削弱農技推廣組織;通過專題培訓、技術講座、脫產學習、實施綠色證書等途徑,普及科技知識,提高農業科技人員和全民科技素質,確保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技隊伍健康發展。
3 參考文獻
[1] 宋建波.鎮平縣涌現四類農業實體助推新農村建設[J].決策探索,2006(10):18.
鄉鎮文化站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我黨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哨所,也是搞好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主要陣地。具有傳播知識、交流信息、推廣技術、收集民情和開展文體活動等多種作用。所以,鄉鎮文化站應因地制宜,有效地推進農村小康文化建設,是廣大鄉鎮干部責無旁貸的職責。因此,鄉鎮綜合文化站必須緊緊圍繞當前黨的中心工作,聯系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一、白碌鄉農村文化概況
白碌鄉政府成立于1958年6月,先后經過白碌(1961年10月)、白碌公社革命委員會(1968年3月)機構變革,1983年7月正式更名為白碌鄉人民政府。2014年末轄錄豐、鏵尖、拽碾、中山、復興、前進、田家岔等7個村民委員會,46個村民小組,2014年末有鄉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處,農家書屋7個,藏書20余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余創作隊伍達24人,同年8月份開始建設村級文化體育廣場,于2015年5月份建成復興村體育廣場,占地面積900平方米,有籃球場,文化墻和各種健身器材等設施設備。全鄉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覆蓋率逾99%。
二、近年鄉鎮文化發展的趨勢
現階段,我國農村文化產業具有脆弱性、區域特色的顯著性、快速成長性、發展階段遞進性、產業結構的相對穩定及演進性等特質。但是城鄉一體化為農村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新農村建設、城鄉經濟一體化、農民收入增加、政府投資加大及農民意識提高都是近年來鄉鎮文化發展的新趨勢。我國二元社會結構非常嚴重,發展很不平衡,文化、教育等資源的分配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加快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鼓勵農民就近轉移就業,扶持農民工返鄉創,引導城市文化機構到農村拓展服務。這些措施的落實將為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創造新的機遇、搭建新的平臺,在資金、人才、基礎設施、信息共享等方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持,促進農村文化產業走向繁榮。
三、白碌鄉文化站在農村文化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日益富足,農村文化事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呈現出了可喜的發展勢頭。
(一)重大文化工程的順利實施使為農民服務的公共文化資源總量有了較大增加
實施了重點文化工程,為農民群眾服務的文化資源更加豐富。近幾年,文化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了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文化項目,成為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穩步發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對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過衛星、互聯網和光盤等傳輸渠道為社會公眾服務。
(二)農民自辦文化及政府組織文化有了很大發展
在各村,農民自辦文化悄然興起,成為新時期農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國辦文化的重要補充。許多地方農民村為單位開展文化活動,發展農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戶,建設庭院文化,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內涵,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農村文化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鄉鎮零售業發展迅猛,2003年鄉鎮消費品零售額占全國消費品零售額的26.2%。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鄉鎮的人口(包括農村人口)占了60%以上,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鎮市場蘊藏著巨大地潛力,商業的發展空間也非常廣闊。
從零售業態來看,目前鄉鎮市場的零售業態主要有: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商品零售市場。
從經濟成份來看,鄉鎮市場上主要有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和集體經濟在鄉鎮市場上已越來越少,外商投資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僅在沿海發達的一些鄉鎮存在,而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占絕大多數。
我國鄉鎮零售業發展現狀
在計劃經濟的情況下,鄉鎮商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建立了以供銷社為主體的商業體系。但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鄉鎮商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供銷社已被專賣店、超市、綜合性市場等商業業態形式所取代。國有經營為主已轉變為以個體經營為主。鄉鎮商業得到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鄉鎮市場發育不平衡
從全國鄉鎮市場來看,區域間鄉鎮市場發育不平衡,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省份零售網點多、發展快、所占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大。據國家統計局普查資料顯示,東部地區零售企業單位數占據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達61.8%,從業人數占59.1%,而中、西部地區零售企業單位數分別占22.6%和15.6%,從業人數為26.5%和14.4%。
零售業布局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合理
由于很多的鄉鎮發展的較早,在商業的布局上沒有統一的規劃,所以鄉鎮商業的網點普遍零亂,隨意性較大,各種商業網點交叉分布,整體上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一些小商鋪任其開設,只要是臨街門面就開設小商店
零售業經營理念落后,缺乏競爭意識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鄉鎮零售業的經營理念較為落后,大多數還停留在傳統的坐店式經營,沒有競爭意識,顧客上門我就做生意,你不來就不來,好象與己無關一樣。盡管能夠感覺到同行競爭激烈,但基本上沒有經營者會因為競爭采取應對做法和措施,主動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消費行為的更少。能夠真正地樹立為顧客著想,為顧客提供方便的商業更是鳳毛麟角。
零售業規模偏小,管理水平落后
鄉鎮商業規模偏小,組織化程度低,經營方式落后,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單體分散經營的零售主體所占比重較高。在全國1300多萬個流通主體中,單體經營的個體商戶在全部零售主體中的比重高達93%。目前在城市零售業中發展較快的連鎖超市在鄉鎮也有所發展,但還是新生事物,數量還不是很多,占鄉鎮商業的比例還比較低,經營規模也小,經營的商品品種、規格等也不齊全。零售業從設施到管理手段都比較落后,流通現代化總體水平較低且進展緩慢。由于長期投入不足,目前我國鄉鎮流通產業的核心技術、物流和信息設備都遠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
零售業經營大眾化,缺乏經營特色
縱觀我國鄉鎮零售業的經營情況,從經營的商品品種、經營方式、經營手段和經營策略等方面都趨于大眾化,缺乏經營特色。不能夠根據當地鄉鎮的特點和鄉鎮居民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開發特色商品,開展有效地價格策略、促銷活動規劃、商品陳列技術及賣場氣氛的營造等營銷策略。盡管有些零售業經常開展各種促銷活動,但由于促銷手段單一,少有變化和缺乏對促銷活動的有效整合,往往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鄉鎮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普遍偏高
由于鄉鎮零售業進貨渠道基本上是從縣城或中小城市的批發商或商進貨,加上運費后進貨成本增加,使得投放到鄉鎮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普遍偏高,越偏僻的鄉鎮價格就越高。在我們調查的5省85個鄉鎮中,發現鄉鎮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普遍高于縣城。
發展我國鄉鎮零售業的對策
發展適合鄉鎮的零售業態
建立農產品零售市場 鄉鎮是連接城市和農村的紐帶,鄉鎮的零售業主要任務不僅是把工業品送下鄉,而且要通過它的渠道把農副產品送到城市,因此鄉鎮零售業在經營日常工業品的同時,更要提高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力爭使其銷售份額占全部零售額的三分之一。加大力度規范和整合鄉鎮農產品集貿市場,在條件成熟的鄉鎮,有條件地進行“農改超”試點。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產品生產加工主體直接向鄉鎮零售終端配送,同時鼓勵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以穩定零售終端的農產品貨源和質量。
發展鄉鎮連鎖超市 連鎖超市是一種新型的零售業態,以自助的銷售形式向消費者提供低廉、優良的產品和服務,在我國城市市場已經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而在鄉鎮市場上卻并不多見,從我國鄉鎮當前的需求情況、消費特點及消費水平上來看,在鄉鎮發展連鎖超市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不僅能夠為鄉鎮消費者提供價廉的商品,而且能夠杜絕假冒偽劣商品。
當地政府要高度重視
發展鄉鎮商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商業企業積極采取有效的營銷策略,滿足鄉鎮消費者的需求,而且更需要地方政府在宏觀上以切實提高鄉鎮居民及農民收入,改善鄉鎮基礎設施和規范市場為中心,采取有力措施進行支持、引導與規范,財政有限的鄉鎮可以制定優惠的政策吸引投資商投資建店,促進流通市場的繁榮,使鄉鎮商業健康發展。
鄉鎮零售業的輻射范圍不僅僅是鄉鎮居民,還包括了廣大的農村消費者,由于農村的零售業不發達,無法滿足農民的消費需求,在閑暇之余,農民往往愿意到鄉鎮一次性購買大量的日常用品和農機用品。這部分的消費者也是鄉鎮商業的主要目標群體,因此,地方政府應該進行政策上、資金上的支持和引導,幫助農民增收,同時通過信息指導、市場拓展等方式讓農民致富。只有這樣才有利于鄉鎮零售業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
重視零售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由于收入、市場的繁榮程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到鄉鎮工作,人才缺乏已經成為鄉鎮零售業發展的瓶頸,2004年11月我們在對和田鄉鎮連鎖超市的調研過程中發現,他們不缺商品、不缺市場需求,缺乏的卻是商業人才,特別是店長一類的人才嚴重缺乏,正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才管理分店,使得連鎖店鋪的擴張速度放慢,這不僅影響連鎖的規模,更重要的是影響了整個企業的效益和發展。解決的辦法可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對現有的員工進行培訓,可以自己企業培訓,也可以送出去培訓。另一方面積極引進,用待遇吸引人,用環境留住人,這樣企業才能夠迅速發展。
零售企業要學會運用正確的營銷策略
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措施,科研成果能否盡快的轉化成社會生產力,農業技術推廣是關鍵。但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現狀令人堪憂,筆者多年從事鄉鎮農機推廣工作,親身體會到了鄉鎮一級農技推廣難的現狀:上級業務部門對鄉鎮農技站重視程度不夠,人員配備、技術員的知識結構、陣地建設、辦公條件等都嚴重滯后、使得鄉鎮農技推廣工作長期處于一個被動的局面。
針對目前鄉鎮一級農技推廣工作的現狀,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鄉鎮農技站的工作經驗,就今后鄉鎮農技推廣工作提出一些粗淺看法。
一、目前鄉鎮農技推廣存在的問題
1.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年齡結構偏大、知識水平老化
由于,鄉鎮一級農技人員長期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工作條件差,待遇低,一些年輕人都不愿意在鄉站待,高學歷者來去匆匆,鄉站只是一個客棧,據了解有的鄉站只有一個農技人員在干工作,編在人不在現象嚴重,有關系,高學歷者都陸續抽調到上級業務部門,真正留在鄉站工作的也都是年齡在45歲以上的人,思想和知識過于老化,跟不上新形勢的需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致使一些新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工作嚴重滯后。
2.鄉農技站辦公基礎設施落后,跟不上現代化的需求
信息和技術是當前農業生產中最活躍的生產力,由于鄉農技站多年來上級部門不夠重視,推廣經費嚴重不足,或者跟本就沒有經費,有的連一臺電腦都沒有,致使有些工作干起來束手無策,大量的試驗示范不能正常開展,整體工作長期置于弱勢的低谷中,使部分人員對本職務工作有心無力、有能無力,嚴重制約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3.農民科技意識落后,對高新技術接納能力差,影響農業新技術推廣
一是農民的文化素質制約了他們對新技術的接收能力。二是大多數農民注重生產投入的成本和預期收益,對新技術應用持懷疑態度,三是傳統的傳統的耕作方式根深底固,一時難以改變。四是氣候條件的變化無常,導致農民不愿意使用新技術。
4.傳統的農業科技推廣從推廣項目選擇的機制、技術上,效益上不能適應變化中的農戶上產需求
面對農產品市場的需求,產品多樣化、品質高端化已經做為農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做為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終接受者的農戶,隨著生產與經營行為的改變,他們對技術需求的行為也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對糧食生產技術的需求已經嚴重下降,而對經濟作物生產技術的需求逐步增強,由原來對高產技術的需求轉變為優質技術的需求。但現在的技術推廣,仍然以糧食產量為目標的推廣任務,自然不能同農戶的生產需求相適應,導致農戶對每年的新技術推廣沒有興趣。
二、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今后發展的對策
1.加強鄉鎮農技推廣隊伍建設,以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
農業發展靠科技,科技轉化靠推廣,農業新技術能否順利的推廣到實際生產中與推廣技術人才密切相關。現代化的技術必須有掌握現代化知識的人來推廣,因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要適應新形勢,迎接新調戰,必須將農業技術推廣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強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他們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提高素質。使其了解掌握新技術的原理、操作規程等。在推廣一線中能講解、會指導、會示范,直接為三農服務。二是要增加鄉站農技人員職數,將一些農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補充到鄉站,使老、中、青農技人員相結合,各自發揮特長,提高鄉站人員整體素質。三是要提高廣大技術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全局觀念和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樂于奉獻的精神。
2.加強政府對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的支持和保障
鄉農技站是推廣新技術基層單位,直接面對技術推廣的對象農民。鄉鎮農技站能否很好的發揮作用,除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創造條件外,還需要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避免只下達任務,不關心工作的過程的做法,加大政策與資金的支持力度,以此確保農業新技術推廣。
3.進一步加強農民的科技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
農技推廣的主體對象是農民,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密切的關系,離開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村技術的持續創新和整個農村經濟的發展就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在廣大的農村,由于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他們接受新技術的程度存在著差異。面對目前農民文化素質的現狀,一要重視對勞動者的技術和技能培訓,確實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二要改革與創新農民培訓方式,在培訓方式上應突出層次性和實用性。對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要采取現場示范操作講解多于室內理論培訓的方式,充分調動他們接受培訓的積極性,使被動變主動,以增強他們的科技意識。三要根據農事季節的特點,農技人員要深入農戶、深入田間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確保農民技術培訓不走過場。
4.建立鄉村兩級農技推廣信息網點,設置村級農業技術信息聯絡員,提高科技傳播速度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2-0061-01
根據香格里拉縣建塘鎮春油菜栽培歷史及演變過程,從栽培、生產、管理、加工等方面考慮,高原地區氣候冷涼,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病蟲害發生輕,菜籽出油率高,適宜春油菜大力推廣應用。近年來,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高原春油菜生產規模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在生產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問題,直接影響著春油菜產量及品質。
1 建塘鎮基本情況
建塘鎮地處州縣府所在地,海拔3 270~3 300 m,面積1 463.66 km2。全鎮下轄5個社區、5個村委會、86個村民小組,總耕地面積為2 249.9 hm2,土壤肥力中等。全鎮以農業為主,畜牧業和其他副業為輔。農業以種植青稞、馬鈴薯、春油菜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逐步調整,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品種逐年更新,到2012年春油菜生產已進入全新的面貌,但其發展過程曲折緩慢。
建塘鎮由于地理環境特殊,受海拔高、氣溫低、霜凍期長、凍害大等因素的影響,一年只能種1季作物[1]。但同時因夏季光照時間長,有效積溫充足,對油菜的生長、干物質的積累有促進作用。因此,適宜種植春油菜,品種主要為甘藍型。
2 建塘鎮春油菜發展概況
建塘鎮農業生產受生活習慣和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所限制,早期幾乎沒有種植油菜,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逐步零星試種油菜,但每年種植面積不到3.33 hm2,其原因是品種品質不良,出油率低,油質差,產量不高,得不到農民的重視。1995年2月27日,云南省委、常委專題研究迪慶農業工作時強調指出:“加快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濟作物,是迪慶高原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措施”。這次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為迪慶高原地區春油菜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作用。州、縣、鄉鎮各級農業部門對高原春油菜生產高度重視,從生產計劃、品種引進、資金投入、措施落實等方面作了重要部署,并實行科技承包責任制,促進了建塘鎮春油菜生產的快速發展。春油菜種植面積由小到大,到2012年全鎮春油菜種植面積已達到600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26.7%,種植品種由最初的曲水大粒、40黃、青油14號到現在的“雙低”優質油菜,品種以云油系列和花油系列早中熟為主,這些品種油脂中的芥酸含量低和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低,出油率高達42%~45%,油質好,是最佳的食用油,餅枯是很好的牲畜精飼料。
建塘鎮油菜從1995年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種植面積達166.7 hm2,平均單產1612.5 kg/hm2,品種以曲水大粒、40黃為主,其次是青油14號。1996年面積增至266.7 hm2,平均單產1 762.5 kg/hm2,種植品種以青油14號為主,比1995年增產150.0 kg/hm2,增產率為9.3%,同年縣農業局在民建委、云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的支持和幫助下,試種了“雙低”云油21號取得了成功。1997年在建塘鎮進行了小面積試種,也取得了成功。1997年全鎮春油菜面積195.0 hm2,2000年春油菜種植進行了大面積推廣,達289.6 hm2,其中云油21號46.7 hm2,占油菜面積的16.1%,并在吉迪村申康社舉辦了3.33 hm2連片試驗示范,平均單產達1 837.5 kg/hm2,比大田平均產量(1 725.0 kg/hm2)增產112.5 kg/hm2,增產率為6.5%。在吉迪村余尼社舉辦了3.33 hm2連片高產栽培示范田,通過精心管理,實打實收后平均產量達2 119.5 kg/hm2,比申康社示范田(1 837.5 kg/hm2)增產282.0 kg/hm2,增產率為15.3%,比全鎮平均產量(1 434 kg/hm2)增產685.5 kg/hm2,增產率為47.8%,并且示范田種子純度高,籽粒大飽滿度高,經農業局種子站收購留用為次年高原壩區推廣種子,為“雙低”春油菜的推廣奠定了基礎。從2000年開始,春油菜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到2012年,春油菜種植面積606.7 hm2,占總耕地面積的37%,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平均單產達1 800 kg/hm2。
3 建塘鎮春油菜生產存在的問題
(1)品種混雜。當前油菜生產中,個別農戶還將品質差、引種地不明確的品種進行插花栽培,使有些地塊油菜成熟度不一致,從而影響春油菜油質、產量。
(2)耕作條件差。油菜是直根系作物,主根進入土壤中較深,支、細量較大,為利于根系的生長,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高,耕作層較深厚,團粒結構好,以中性、弱酸的土壤最佳。但目前受生產習慣的影響,油菜生產管理粗放,栽植條件較差,不利于油菜產量、出油率的提高。
(3)種植、加工水平低。為增加油菜產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油菜應采用打塘點播30.0萬~37.5萬株/hm2。但由于農民知識水平有限,機械化程度低,油菜種植常采用撒播,使油菜用種量超過45 kg/hm2,而田間油菜苗分布不均勻,部分地方常出現疙瘩苗,另一些地方造成缺苗,加上中耕間苗工作不仔細,導致油菜側枝發量少[2]。油菜的加工工藝、技術對油菜的出油量、油質影響明顯,為提高油菜的經濟效益,滿足人們對其油脂的要求,應提高加工水平,但當前農村油菜籽的壓榨主要是小油坊壓榨為主,加工規模較小,設備陳舊,嚴重影響了油菜的加工生產。因此,為加速開發雙低油菜種植規模和農民收入,要有一套適宜大眾的栽培,管理和加工技術。
(4)產量低。隨著建塘鎮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春油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但由于受傳統散播種植習慣的影響,油菜的種植密度較大,達到20.1萬株/hm2,且主要是分散種植,造成產量較低,僅為1 350~1 530 kg/hm2,分別比示范樣板、規范化種植減產600、378 kg/hm2。
4 建塘鎮春油菜生產對策
(1)加強對農民的培訓。為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要求農民對新品種進行了解、認識和接受,因此要加強農民的培訓。一是對品種小范圍試驗示范進行觀摩;二是對觀摩的品種特性進行介紹;三是培訓栽培管理技術,包括栽培方式方法、土壤選擇、施肥技術、收割條件等[3-4]。
(2)建立示范基地。為了進行品種示范,幫助農民了解示范品種的特點、掌握其栽培技術要點,可以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設置示范基地,通過親眼見的方式,打消農民對新品種種植的顧慮,同時提高農民的種植水平和科技意識,從而推動春油菜的種植,并向高產優質方向發展。
(3)進行規模化栽培。油菜生產市場區位、價格優勢明顯,如對春油菜進行區域劃分布局,如北郊、北門、諾西、解放、尼史等地,飼養牲畜數量少,糧食產量較高,可以規模化栽培油菜,不僅利于管理,而且促進戶與戶、村與村之間的交流學習,使建塘鎮春油菜形成產業鏈,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5]。
(4)基地+農戶+龍頭企業。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種子、栽培、施肥、管理等都有技術保障;收購、加工有龍頭企業做保障,有合約在先,不論種植規模和市場變數多大,農民的收入都有保障。2012年,建塘鎮與新龍農產品公司簽訂了近333.3 hm2春油菜收購合同,為農產品進入市場保駕護航。
5 參考文獻
[1] 王錢榮,劉細平.全州縣油菜生產現狀、問題及發展建議[J].廣西農業科學,2010(3):294-296.
[2] 李娜,楊濤.我國油菜籽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展望[J].農業展望,2009(2):19-21.
中圖分類號:S8-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10-0048-01
在我國農業推廣中,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鄉鎮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畜牧技術不僅是其重要的基礎保障,同時也是重要的組成內容。要想加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及體系建設,就必須對動物防疫的管理與服務措施進行完善,并不斷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本文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供參考。
1 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
目前在鄉鎮畜牧獸醫站發展過程中,設施建設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財政,而財政只能保證人員工資等最基礎的資金。因此在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相對不足,導致一些必要的化驗設備及動物疾病診斷儀器缺乏,影響了鄉鎮畜牧業的發展。
1.2 缺乏健全的保障制度
在鄉鎮畜牧F醫技術推廣過程中,還缺乏較為健全的保障制度,從而導致各項動物防疫工作不能獲得有效的落實。對于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以及養殖業生產的動物疾病,根據《動物防疫法》中的相關規定,必須執行計劃免疫制度。而由于保障制度缺乏完善性,導致部分動物免疫工作不能獲得有效地實施[1]。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農民缺乏較強的防疫意識;二是鄉鎮政府缺乏足夠的重視;三是打擊無證獸醫的力度不夠。
1.3 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
由于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民間獸醫,且從整體上來看,獸醫隊伍綜合素質低下,同時其業務水平和技能等也相對較為低下。而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環境以及條件等都相對較差,吸引不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樣就給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2 對策
2.1 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完善的推廣體系
在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過程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推廣體系[2]。首先在政策上要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加大投入力度。且各級政府以及相關領導要根據畜牧業發展的具體情況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這樣才能促使畜牧獸醫技術獲得有效的推廣。其次要在加大科技宣傳的力度。即各地政府相關組織和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一些宣講活動,組建相應的科技顧問團,用以解決農民養殖中的各種問題。同時要深入調查和研究畜牧業發展、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案和措施進行解決。
2.2 完善和健全動物防疫保障制度
在實施動物防疫的過程中,不僅需要防疫普通的動物疾病,同時還要對一些比較重大的動物疾病加強防疫,如禽流感、口蹄疫等。根據相關的規定,對重大動物疫病需要采取強制性免疫措施。同時,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要對其管轄區域內的畜牧養殖情況及時進行登記,并按照相應的規定對其出具一定的免疫合格證明。
2.3 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為了加強畜牧獸醫技術的高效推廣,當地政府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水平[3,4],同時聘請專業人員對他們進行業務技能培訓,以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獸醫人才隊伍,并不斷引進高等院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人才,這樣才能整體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鄉鎮畜牧獸醫技術的高效推廣與發展。
3 小結
綜上所述,在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過程中,不僅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推廣體系,還要制定嚴格的免疫保障制度,并在資金上加大投入,貫徹落實各項動物防疫工作,同時要不斷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這樣才能確保畜牧業獲得高效、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振江,張幸幸,王 嬌,等.我國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5(8):80-81.
1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形勢
在我國,農業占據著非常大的分量,可以說它是我國的生產力,它可以保證正常的人民生活,成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所以怎樣加強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以甘肅省定西市中藥材產業為突破點對鄉鎮農業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近年來,由于定西市委、市政府依據全市中藥材的道地特征和種植規模優勢、品種品質優勢、規模倉儲優勢、加工增值優勢,提出將定西打造成“中國藥都”,并將中藥材產業確定為戰略主導產業力促發展,使中藥材基本完成了產業聚集和規模擴張的歷史性跨越,開始步入標準化種植、規模化貯藏、精細化加工、市場化營銷發展階段。定西中藥材的產業發展越來越順利。
1.1鄉鎮農業經濟環境發展的優化
隨著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很多產業受到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經濟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而這其中的發展也包括兩個層面的具體的發展:首先是在農業生產中所使用的水利設施的支持和成立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在農業生產時經常會發生旱情,如果不能及時提供水源會大大降低農業植被的產量,對農民的經濟收入產生極大的影響,對于水利設施的改善能將這個問題進行妥善的解決,防止出現旱災。另外,鄉鎮在加強建設農業水利設施的同時,還必須對鄉鎮人民使用水資源的安全度進行改進,同時為提高鄉鎮人均的業余生活,大力舉辦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從而最大限度的促進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第二個方面就是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經濟的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鄉鎮群眾懂得了如何利用科技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使得鄉鎮的相關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相應的提高,這對于我們國家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的宣傳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同時我們國家也對鄉鎮農業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嚴格的整頓,創造了良好健康的經濟發展環境。
1.2鄉鎮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優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對鄉鎮農業經濟具體的發展觀念發生了改變,一方面是農產品開始變得多種多樣,并且精品農作物的生產逐漸將普通農作物的種類進行替代,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綜合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就是對于農業資源的利用情況有了改進,對農業資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1.3鄉鎮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
鄉鎮農業的發展方向逐漸朝著多元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同時鄉鎮農業勞動力的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很多鄉鎮勞動力開始進入鄉鎮農業企業進行工作,這樣就使的鄉鎮農業勞動力結構得到了非常好的優化。同時也使得整個鄉鎮的農業經濟結構得到了很大的優化,促進了經濟的良好發展,同時提高了人們的經濟收入。
2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鄉鎮企業的經濟近年來由于國家的支持,發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來進行具體的分析。
2.1鄉鎮農業經濟發展觀念落后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鄉鎮農業經濟的重視,使得很多地方的鄉鎮農業經濟得到了發展,但是在一些偏遠落后的地區還是對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認識不足,導致了經濟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不前。還有人們的認識程度不夠,只是重視自己這個小家庭的經濟收入,對于國家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關心甚少。另外,有的鄉鎮經濟文化非常的落后,這樣就使得他們對先進的農業技術接受理解能力較差,種種原因造成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緩慢。
2.2鄉鎮農業人員素質問題
農業生產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農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過相應的調查我們發現很多鄉鎮農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較低,這就大大影響了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
2.3鄉鎮農業經濟基建設施不足問題
鄉鎮農業生產的設施不完善也是直接阻礙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偏遠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嚴重的影響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3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
3.1轉變鄉鎮農業經濟發展觀念
由于有些地區鄉鎮農業經濟發展非常的觀念落后的地區,所以想要促進當地的鄉鎮農業的經濟發展,首先就是要將當地對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觀念進行改變,必須認清當地的經濟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就必須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
3.2提高鄉鎮農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農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決定性作用,所以想要促進經濟發展還應該將農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還要在這些農業從業人員中進行著重的培養,培養出一部分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技術人員,帶動整個鄉鎮的經濟發展。
3.3加強鄉鎮農業基建建設
對某些鄉鎮地區因基建不足而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情況來說,首先要加強該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對于農業生產所需的各類機械設備要保證供給,并且要在農產品銷售前進行深加工,將普通的產品原材料加工成有獨特的特色的成品,從而將農產品具有的經濟價值提高,將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能力進行最大限度的增強。
鄉鎮畜牧業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為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高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是鄉鎮畜牧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可以為畜牧養殖者提供動物疫病檢測、預防的服務,保證鄉鎮畜牧業能夠順利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建設和發展。文章就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對如何加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進行分析。
1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
1.1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難落實
目前我國沒有完善的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制度,并且在《動物防疫法》中規定,動物疫病預防,由縣級以上政府畜牧獸醫行政部門制定計劃,導致鄉鎮政府對動物防疫工作很多情況下處于被動狀態,加之鄉鎮工作任務繁重,畜牧獸醫技術人員被其他工作任務牽絆,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專業技術工作中,對我國鄉鎮畜牧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1.2國家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投入不足
鄉鎮畜牧獸醫站的收支來源單一,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基礎設備的更新,國家也沒有對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引起重視,甚至很多鄉鎮獸醫沒有固定辦公場所,制約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1.3鄉鎮畜牧獸醫隊伍素質較低
首先,我國大部分鄉鎮條件較差、交通閉塞,很多高校獸醫專業的畢業生沒有投身鄉鎮畜牧獸醫的意愿。其次,由于畜牧獸醫的社會地位不高,學習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少之又少。大部分鄉鎮畜牧獸醫站的人員都是初級技術人員,不具備專業的畜牧獸醫技術和素養。
2加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
2.1加強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提高鄉鎮畜牧獸醫素質
鄉鎮畜牧獸醫站應該積極吸納高校獸醫專業的畢業生,提供鄉鎮畜牧獸醫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并且地方政府應該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惠條件,加大鄉鎮牧獸醫的吸引力。其次,要對原有鄉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技術和綜合素質,促使其能及時把握市場動態,了解國家政策、制度,推進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工作[1]。
2.2加強資金和技術的投入,推進畜牧獸醫推廣體系發展
畜牧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狀況,并且畜牧業的發展與畜牧獸醫推廣體系的建設有著密切聯系。各級領導應意識到畜牧獸醫推廣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如:社會信用資金、民營資本等,加大對鄉鎮畜牧獸醫體系的技術和資金投入,更新改進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基礎設施設備,加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為我國農村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保障,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2]。
2.3建立完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體制
我國鄉鎮人事、財務等都由鄉鎮人民政府統一協調管理,并且側重于農業、水利等方面的發展和建設,沒有完善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服務體制。我國各級政府應該制定完善的鄉鎮畜牧獸醫建設發展政策,積極展開對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調查和分析,促進管理體制和政策計劃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促進鄉鎮畜牧業和獸醫服務事業的發展。
3結語
綜上所述,鄉鎮畜牧獸醫技術為畜牧養殖者提供養殖新技術、動物疫病檢測、預防的服務,促進鄉鎮畜牧業順利的發展,各級政府應加強鄉鎮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提高鄉鎮畜牧獸醫人員素質;加強資金和技術投入;建立完善鄉鎮畜牧獸醫管理體制,加強鄉鎮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作者:程忠權 單位: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站
鄉鎮企業是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村經濟的主體力量。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總體發展戰略下,鄉鎮企業的信息化也是國家信息化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諸多因素影響,我國鄉鎮企業在信息化進程中凸現了很多問題,嚴重制約著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推進步伐。如何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積極有效的策略來推進鄉鎮企業信息化也就成了一項迫切的任務。
一、鄉鎮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幾年來,我國鄉鎮企業發展迅猛,目前也正需要用信息化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繼續保持迅猛的發展勢頭,爭取更大的發展。但是,在我國鄉鎮企業的信息化進程中,有很多問題正阻礙著信息化推進的步伐,這些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信息化認識不足,缺乏內在的驅動力
企業信息化不僅僅是幾臺電腦和網絡設備、軟件等組成的網絡環境,信息化需要企業從觀念到日常的管理行為方式等方面進行一場徹底的革命。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是這場革命的根本目的。企業信息化不是電腦網絡設備的堆砌,也不是裝潢門面的粉飾,是真正能夠為企業帶來明天和希望的一場管理變革和技術變革。多數鄉鎮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是停留在用電腦網絡和設備武裝企業的這樣一個層次上,從而導致了鄉鎮企業的信息化缺乏原動力。
2.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人才匱乏
鄉鎮企業的人才缺乏,更缺乏信息化方面的專業人才。我國的鄉鎮企業規模不大,待遇水平和工作環境在人才市場上缺乏競爭優勢。留不住人才也吸引不來人才一直是鄉鎮企業的煩惱。信息化人才目前待遇要求一般較高,鄉鎮企業也比較難以接受這樣的薪資福利水平是造成人才匱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3.基礎管理薄弱,業務標準化程度低
基礎管理薄弱,業務標準化程度低是鄉鎮企業信息化進程中遇到的另一普遍問題。我國的鄉鎮企業多在農村起步,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礎管理水平不高,業務流程不規范,甚至很隨意。企業信息化工作的展開需要企業有相當的管理基礎,這種薄弱的基礎管理制約著鄉鎮企業信息化進程。
4.資金不充足
鄉鎮企業規模小,資金實力不雄厚,是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另一問題。信息化建設需要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并非是買了硬件設備和軟件就結束了,還有后續的服務和維護也需要大量的投入。鄉鎮企業規模和資金量有限,如果在預算時不夠準確,在資金支付時經常出現力不從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信息化進程。
二、鄉鎮企業信息化的推進策略
針對鄉鎮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借鑒企業信息化的成功經驗,本文認為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推進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
1.端正態度,提升領導和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認識
鄉鎮企業領導首先要打開思路,放開眼界,從主觀上提升自己對信息化的認識水平。同時也要引導各級管理人員積極學習,轉變態度,端正認識。信息化關系著企業的未來,關系著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通過系統的培訓學習,使全體員工認識到企業推進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也要改變員工的知識結構,提高信息認知能力和水平,使員工認識信息化的本質,正確對待企業信息化進程存在的問題和成績。
2.改變用人機制,引進和留住人才
鄉鎮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改變用人機制,多渠道引進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不能一味追求高素質人才,關鍵是引進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引進人才后,要積極創造條件,給人才成長的機會和發展的機會,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以留住人才。
3.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
鄉鎮企業在信息化起步階段要重新審視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盡可能做到科學規范的管理。當然,規范管理是一個漸進地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一定要堅持,持續不斷地改進和提升基礎管理水平。
4.量力而行,分階段逐步推進
信息化工作不是短期行為,企業也不可能在短期內趕超先進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推進首先要量力而行,做好預算,在資金許可的范圍內展開信息化的各項工作。另外,在實施中,要有輕重緩急地選擇具體的業務功能模塊,逐步推進實施。不能跟風而上,要結合企業自身的資金條件和業務需求有選擇地逐步實施。
三、結論
信息化已經成為是提升鄉鎮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針對鄉鎮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較為適用的基本策略。由于策略是針對我國鄉鎮企業信息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是對我國鄉鎮企業信息化推進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程剛王志榮:我國企業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選擇.科學管理研究,2003(5):p.50~54
鄉鎮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使得鄉鎮經濟在國民經濟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鄉鎮財政管理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中心和國家財政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意義。積極發揮鄉鎮政府財政管理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然而,隨著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發展,對鄉鎮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目標,傳統鄉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也一一暴露出來。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鄉鎮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必要的措施,來提高鄉鎮財務管理水平。
一、鄉鎮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鄉鎮財務管理是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力量。鄉鎮財政是我國鄉鎮政府管理的一級財政,是國家賦予的職能。然而,我國一些鄉鎮財政在財務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鄉鎮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
(一)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通過大量調查及考證發現,雖然大多鄉鎮已經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但該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在現實工作中發揮作用。這主要表現在有些人員沒有按照規章制度要求建立工作的步驟,所謂的制度僅僅就是個形式,而“真實”的規范制度嚴重缺失。同時,一些鄉鎮也會出現內部責任混亂、監督不足、和解不及時等問題。歸根結底,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
(二)預算不夠嚴格
財務管理中有一項很重要的科目就是財務預算,準確的財務預算可以反映出鄉鎮未來的財務支出等情況,促進鄉鎮財務預算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在當下鄉鎮財務預算工作,仍有許多問題,如在財務預算中沒有準備性的操作以及實施財務預算不足,導致在實際財務管理過程中,各種金融預算不能有效地實施,然而一些問題也經常發生,如不合理使用財務資金和財務的資金超過預算,阻礙了鄉鎮的進一步發展。
(三)鄉鎮財務的水平不高
在鄉鎮財務管理中,不僅要求專業人員具有專業水平,而且必須掌握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這兩方面,才能讓鄉鎮財務管理工作順利的進行。但是,我國的鄉鎮財務管理人員現狀中,部分人員文化水平不高等問題,不符合財務管理中的要求。甚至還有存在一些財務人員隨便開發票不嚴謹的問題,填寫的票據格式不規范、不準確,很容易讓人修改。例如,一些財務人員在開發票的時候,為了圖方便,只寫了小寫數字,這樣很容易讓人篡改,將會引起一系列的票據糾紛給財務管理的發展和進步帶來了困擾。
(四)固定資產嚴重損失
鄉鎮財務管理中最基礎的工作就是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然而一些鄉鎮忽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例如,一部分鄉鎮在購買固定資產時,沒有及時入賬,導致賬面不符合;有的鄉鎮根本就沒有固定資產管理明細表,容易與其他混為一談,導致后期財務管理混亂,造成資產流失不見的問題。固定資產管理是鄉鎮財政管理最基礎的工作,但一些鄉鎮并不重視這項工作。如部分鄉鎮在購置固定資產后,缺乏及時入賬的意識,最終導致賬實不符;有的鄉鎮甚至沒有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明細表,與其他資產相混淆。后期管理極為混亂,造成資產流失。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更加重視,分權、明確責任,形成完整的資產管理體系。
(五)信息應用不足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資金不足和技術不高的作用下,使得在鄉鎮財務管理部門中會計電算化的應用不夠普及,讓財務管理過程中依舊使用效率低下的傳統的手工帳模式,大大限制專業會計人員的技術水平能力,無法讓財務管理工作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二、財務管理對鄉鎮經濟利益的影響
(一)規范鄉鎮資金的使用
鄉鎮財務管理實際上就是讓鄉鎮的集體資源和資金能夠以最優的方法配置,正確運用鄉鎮資金,能夠提高鄉鎮經濟發展,為鄉鎮經濟帶來效益。現在,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是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源,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扶持,鄉鎮財務管理應該根據鄉鎮經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資金,實施管理制度,加強鄉鎮資金的規范使用,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鄉鎮財政管理不僅讓鄉鎮資金能夠規范合理使用,而且保證了鄉鎮資金的安全性和綜合性,保證了各項資金到位,促進了鄉鎮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鄉鎮資本預算
從宏觀上看,鄉鎮資本預算是屬于財務管理中的一部分,有效性的鄉鎮資本預算能夠提高鄉鎮經濟的發展。正常情況下,鄉鎮企業會在發展過程中進行一些預算的管理,包含月預算、季月算、年預算等,是為了能夠讓資金合理的配置。另一方面,鄉鎮企業會通過資金的預算以及實際情況盡可能的找出在生產經營中財務管理的問題所在,然后根據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解決問題,以保證鄉鎮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提升鄉鎮經濟的發展。
(三)確保資金流動的合理性
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金的的幫助,鄉鎮財務管理能夠以最優的辦法來保證資金的有效控制,確認資金的合理流動方向。另外,在新時期的鄉鎮管理中,只有對資金流動的控制,才能讓鄉鎮經濟效益更進一步。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導致鄉鎮資金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不少的狀況,對鄉鎮經濟發展起不到促進作用。所以,必須加強鄉鎮財務管理,積極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確保鄉鎮資金的妥善運用才能有效改善這個問題,進而提升鄉鎮經濟效益。
三、提升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近年來,我國鄉鎮經濟蓬勃發展。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鄉鎮財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財務管理,才能有效發揮財務職能,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一)完善鄉鎮財務管理體制
制度作為工作落實的重要根據,同時保障了鄉鎮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所以,鄉鎮財務管理人員想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獲得優良的財務管理效果就必須在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中不斷優化財務管理體系。財政管理體制方面,首先要做的是完善財務管理工作,上級領導應該注重財務管理的發展,將財務管理工作歸為平常管理工作中,還要與實際工作結合制定相關制度,以約束現有的財務行為。政府部門還應該正確的制定相關懲罰獎賞制度,把平常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入到考核的內容中去,以此來當作考查和升職的憑據。另外,必須要賞罰分明,對表現良好或優秀的人員進行獎勵,對工作不認真、粗心的人員進行批評和處罰,唯有完善管理制度,才能進一步監督全部財務人員的工作,提升財務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高財政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針對財務管理中常見的各種問題,要想全面治理,就必須提高財政局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不僅要提高業務水平,還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更加敬業、勤勉,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職工作,用準確的方法處理生活中的困難。要深入學習會計新知識,提高會計專業化水平,全面掌握新知識、新方法,從專業角度處理問題,借助自身專業技能提高財務管理效果。
(三)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
通過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的改進,也可以提高鄉鎮財務管理水平。所以,只有增強對財務人員各方面的學習,注重財務人員的全面發展和培養,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技能,才有可能符合財務管理的要求。也可以從上級或外部聘請專業人員,有效提高全鄉財務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提高全鄉財務管理水平。同時也要求財務人員根據最新的財務管理要求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摒棄以往循規蹈矩的固執思想。一日學習,終生學習。必須把不斷學習的思想貫穿到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的財務管理制度,不斷改變財務管理的理念,通過這種方法,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
(四)加強信息網絡建設,盡快普及會計電算化
會計行業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下需要改變以往的模式,必須在符合鄉鎮財務管理的情況下,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改革,實現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通過鄉鎮一體化信息網絡的建設不但可以動態的進行財務管理,而且幫助鄉鎮財務部門充分了解自身的財務管理狀況,并能通過網絡技術及時向上級財務部門反饋財務工作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在縣級財務部門收到鄉鎮的信息反饋后,可以快速地提出方案解決問題。所以,鄉鎮應該建立信息網絡平臺,推動會計電算化的使用,完善資金的分配管理。網絡信息技術的發達和應用,能夠減少項目資金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項目重復申報、獎補缺乏合理性的問題,為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四、結束語
鄉鎮是農村建設中的中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相關財務管理部門需要重視對財務的管理,及時改正工作中的問題,妥善運用正確的措施來提升財務管理的水平,積極發揮鄉鎮財務的作用,讓我國國民經濟能夠健康穩定的增長。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新時代,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自我技能和能力水平。也要加強財務管理制度,實現工作全透明,增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防止出現,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監督,規范統一的制度,擴大監督考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蘭英.關于提高鄉鎮財務管理水平的措施研究[J].經營者,2020,034(009):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