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6:2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改進社會治理的方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學德育伴隨著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而開展,在其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一系列的主客觀因素,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從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來探究如何改進中學德育方法這一角度雖然比較少見,但對于產生本文思考源頭的課程《社會心理學》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社會與心理、理論與實踐的學科,所以又具有很強的建設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給予中學德育方法以良好的啟示。
1.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的主要內容
1.1社會角色引導
個體的社會環境和社會生活,首先是與其社會角色一致,并依據對于相應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統化的。個人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并按照社會對個人的角色期望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從而使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展。在中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中,凝結成了一種集體大于一切,社會這個最大集體的價值評判標準是社會成員價值最重要評判標準的習慣,而且無論個體對具體的道德價值觀念有著怎樣的分野,對于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傾向仍然是贊同的。比如雖然全國各地中學生的教育水平、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一些基本價值觀的問題上,全中國的中學生都表示出與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的傾向。對于學校來說,它是中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在這個“社會”中,其成員都想通過對社會價值與規范的認同,對社會角色的模仿來獲得認同和安全感。[1]
青少年具有日趨成熟的社會性,自我意識也急劇增強,但由于他們年齡較小,行為易受情緒的支配,做事多不假思索,魯莽沖動。[2]所以,社會角色引導仍是一個重要的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
1.2社會比較機制
費斯廷格認為,任何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人,都需要評價自己的狀態,并明確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系。個人的行為定向,是建立在明確自我評價和自我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評價基礎上的。所謂社會比較機制,就是個體在與自我和他人的不斷比較中,推進自我觀念和行為方式向社會認同的方向發展。同樣,在中學德育過程中,中學生也需要一種與自我和與他人比較的機制。
從某種意義上來概括,社會就是自我與他人的組合體。而社會比較機制恰恰包括了這兩類主體,所以,社會比較機制一直是一個起著重要作用的部分。對于青少年來說,引導他們進行他人橫向與自我縱向的比較,深化比較內容,提升比較意義,是促進中學生社會化取得良好效果和未來獲得長遠發展的重要機制。
1.3社會學習機制
長時間以來,大家都認為個體社會化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實踐最終取得成果的過程,但是正如實踐和理論相互促進,同等重要一樣,個體社會化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根據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眾多學者的總結,社會學習機制(社會化的強化機制)主要有三種:(1)由于外部社會對個體的行為所做出的正強化(或負強化),導致個體的一系列反應――叫做外部強化機制。(2)強化力量雖然沒有作用到個體自身,但其作用和后果也能被個體觀察到和感受到――叫做替代性強化機制。(3)社會化中的個體會使用自己設定的標準來評價和衡量自己,進行自我引導――叫做自我強化機制。這三個組成部分,在中學,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4亞社會認同機制
亞社會又叫做次級社會,主要指家庭、工作群體等群體構成的社會部分。他們雖然被認為是處在第二位的次級群體,但是他們對社會個體的影響是直接而又現實的。相對于具有間接接觸性質的其他社會化環境來說,個體在生活中,首先獲得的多是來源于亞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等的社會化內容,因此,個體會非常主動的適應亞社會的要求,遵守亞社會的規范,以融入其中并被接納認同。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定既存在著與主流社會相一致的社會化內容,又同時存在著與主流社會相背離的社會化內容。所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靈活運用亞社會的認同機制,使主流社會與亞社會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以增強個體社會化的成效。
2.現今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者角色失范對教育對象的角色引導產生不良影響
教育者能夠樹立一個良好的角色形象對教育對象來說起到的作用很大,因為在學校這個社會化場所中,教師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最直接、最現實的。雖然青少年最大的心理特點之一就是獨立性,但在個人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并按照社會對個人角色期望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時,在學校他們很大部分都是在模仿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他們仍需要一個規范性的、高度社會化的角色――即教育者來給予他們一種引導的作用和榜樣的力量。然而反觀現今的一些中學德育場所,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能夠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動能擁有
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基本的思想品德。一些中學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知行不一,沒有真正成功的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導致教師最重要的育人角色失范,給教育對象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2.2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德育過程并不合適合理
觀察我國現今的中學德育過程,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存在不合理之處。比如:形式多時,內容單一。很多中學定期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德育班會或是全校性的思想品德活動,但內容上仍是簡單的理論灌輸,讓人不免覺得華而不實,不能有切實效果。另外,中學教育者在不同的教育對象上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差強人意,馬克思所說的“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其中強調的一點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而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使用不甚合理的教育方法,導致中學德育遲遲不見成效。
2.3中學教育者與教育對象所處的其他群體缺乏交流
學校不是中學生每天生活的唯一場所,對于其他活動場所:如家庭、同輩群體等來說,對教育對象仍具要重要意義和影響。可是,現在的中學教育者由于與教育對象所處的其他群體缺乏交流,導致學校與家庭脫軌、學校與社會脫軌,甚至出現“5+2=0”的現象,即在學校接受五天教育,回到家庭等群體環境中接受兩天教育,由于兩種教育環境和傳遞的價值觀念截然不同,導致最后的教育成效為零,極大地阻礙著教育對象的社會化效果和中學德育的發展。
3.個體社會化心理機制對中學德育方法的啟示
3.1規范教育者角色,為教育對象樹立好榜樣
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指出“在各種教導兒童以及培養他們的禮貌的方法中,其最簡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辦法,是把他們應該做的或者是應該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一旦你把他們熟知的人的榜樣給他們看了,同時說明他們為什么漂亮或丑陋,那種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夠給予他們的說教都大的。” [3]社會角色引導對個體社會化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在中學德育的過程中,教師言行一定要加以規范,使其真正能夠對學生的社會化和個人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另外,也要趨利避害。對于用來教育學生的人物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擴大這個形象中的優秀品質,而對于所包含的不良品行應及時給予有利的引導和規避。
3.2確立橫縱結合、合適合理的中學德育體系
根據社會比較機制對中學德育方法給我們的啟示,在中學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3.2.1橫向他人比較與縱向自我比較相結合的方法
阿希的“從眾實驗”告訴我們:當個體在失去自我這個參考系或者這個參考系的作用減弱時,便會依據他人的行為作為自己行動的依據。在中學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若能注意到他人在社會比較機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應該著力把整個班級成員的行為朝著良好的方向進行教育,并鼓勵整個班級的成員互幫互助,互相進步,以使中學生再通過與班級其他成員的橫向比較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將他人的優秀之處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
同時,也要重視縱向的自我歷時性發展。比如現在一些中學為學生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成長檔案”,讓學生自行保管,檔案內容也由學生自己記錄。學生可以在檔案中記錄自己在學習和生活點滴并進行反思。這種類似于成長日記,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社會化狀況反思,不斷的形成社會化的自覺動力與新目標的方法值得肯定。
3.2.2運用合適合理的德育方法
在中學德育過程中,對于不同個性的中學生來說,教育者應當采用最適合他們的合理的方法。比如,對于自我感覺過于良好的學生,教師需要使學生明白自己真正的實力,正是自己的缺點,更好地進行個體的社會化;對于具有良好的自我肯定感的學生,則應該選擇比他(她)更優秀的學生作為比較對象,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于還未建立良好的自我肯定感、稍顯自卑的學生,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以防止自我肯定感繼續喪失,學生的自我努力行為減少,最終阻礙學生自我發展的不良后果的產生。
3.3與亞社會接軌,發揮亞社會的積極作用
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同輩群體亞文化,與家庭這一亞社會也要建立密切的聯系。是亞社會的存在對中學生的社會化進程起到積極作用。中學生同輩群體的亞文化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與主流文化相偏離的成分,而鑒于亞文化對群體成員道德行為的規范作用,一定要善于引導同輩群體的亞文化向健康有益的方向發展。家庭是中學生離開學校后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教師要想規避學生在家庭中受到的與主流社會相悖離的社會化內容的影響,應該做到先入為主,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做到經常溝通,互相交流,以使這兩種社會場所之間的摩擦變小,沖突變少,以求共同合作促進中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和社會化的完善。
中學德育方法的問題已經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它的產生與存在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僅是大概淺談了個體社會化的心理機制對改進中學德育方法的啟示,要想真正提升中學德育質量,還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進行不懈的努力。
【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成功,在學科建設、教育理念的更新、課程設置與教材的改進、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等方面,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取得了較大進步。
一、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有待改進。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連接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信息橋梁。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缺乏系統性。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這四方面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其中政治教育是核心。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堅持以意識形態教育為主體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針對性。有些教師沒能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沒有充分研究他們所關心的熱點問題、感到困惑的疑點問題,更沒有系統地通過運用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結果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方法難以適應時展的要求。
在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硬性灌輸。硬性灌輸的表現是教育者單向地向受教育者傳授知識和價值理念,忽視受教育者的理解程度和實際感受,受教育者被動地接受教育內容。二是忽視實踐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是單純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育,而是要理論聯系實際,能夠使學生將基本理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于安全和經費的考慮,一些學校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活動流于形式。
(三)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師隊伍建設水平與思政課的主渠道地位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專職教師數量不足。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數量不足,大班上課的現象比較普遍,制約了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高。這里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理論修養、教學科研能力、人格魅力等方面。三是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熱情。高職院校中部分老師由于教學時間較長,導致了一種教學上的疲態,同時,因科研壓力較小,缺乏一定的動力,致使他們在給學生上課時沒有充沛的熱情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教與學的惡性循環。
二、增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一)豐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比較研究,這不僅是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也是學科本身發展的要求。世界各國高校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一般不用“思想政治教育”這個名稱,而是使用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教育和通識教育課程等說法。發達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多樣,對我國具有借鑒意義,如美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包括:公民教育、歷史教育、經濟交易、法制教育、宗教教育、性教育、生活教育等;而英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則包含公民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此外,發達國家也很注意在各學科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這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課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功能,通過多種手段和不同媒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教育和隱蔽滲透[1]。要改變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除了課堂講授法外,還可以選擇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社會實踐教學法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為我們所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教學,可以超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的限制,使大學生有機會體會和觀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巨大變化,有助于他們確立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引導力。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素質。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是立場堅定,綜合高素質較高的教師。對于高職院校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升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二是高尚的師德有為人師范的品行和個人魅力。三是深厚的理論素養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四是將理論教育與客觀實際相結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實施教學。這些要素涵蓋了成為一名優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努力方向和目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應該是一支由教學領軍人物、中青年帶頭人、骨千教師構成的隊伍,既包括廣大骨干教師,也包括專業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2]。
三、結語
總之,增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地位的認識,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綜合運用多種適應時展的要求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素質和教學能力,科學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借鑒國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經驗,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政治理論課教學作為士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士官學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基本途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不斷面對新問題、新情況,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實效的新方法、新路子,成為當前亟待研究與解決的課題。
一、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堅持根據實踐發展的需要,不斷規范課程建設,積極探索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摸索與實踐,積累了成功的教學經驗,并在課程建設、教法改進、隊伍培養等多方面取得了成績。但是,隨著世情、國情的發展,以及教育對象本身特點的變化,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從現有情況來看,大多數政治理論課教學沒能體現能夠促進學員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過于突出教員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學員的主體地位,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沒能很好地調動起來。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員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知識傳授時,側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聯系學員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不夠,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沒能很好地解決“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學”的問題。
(二)課程教材未能配套
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主干課程大多嚴格按照總政治部要求,使用總政治部宣傳部統一編寫的教材。但是,這一套教材是針對學歷教育班次和生長干部班次編寫的,盡管教材理論體系完整,內容邏輯清楚,但是,并不完全適用于士官院校任職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尤其在2008年總政治部下發了政治理論課士官班次教學大綱之后,大綱與教材之間存在較大區別,教員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課程內容多、教材與大綱不匹配等問題,使教材僅僅發揮了“讀本”的作用,從而影響了整體教學效果。
(三)手段方法不夠豐富
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能讓士官學員們感到“解渴”。雖然,政治理論課教員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改革,但是,諸如專題式、討論式等授課方式尚未全面展開,講授仍是最主要的方式。如何結合各課程的特點,進行更充分、更系統、更科學的改革,是研究的重點。
(四)考核方式不盡合理
現有的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常常是在對學員理論課結束后采用書面答卷的形式命題閉卷考試,考核的內容主要是教材上的基本內容,主要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查找能力,把知識點的考察作為考試和評分的主要指標。這樣的考核方式束縛了學員的思維,不利于學員素質的提高、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很難真正綜合評定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情況。
(五)教學領域不夠寬廣
現有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受教學環境、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制約主要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學領域狹窄,體現的是一種靜態的教學過程。大多數士官院校雖然開展實踐教學有一段時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實施方案,但從開展情況來看,實踐教學所涉及的地點不夠豐富,形式比較單一,與課堂教學聯系不緊密,效果不夠明顯。
二、士官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新思路
基于上述所提到的士官政治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士官政治理論課要著眼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要,培養出政治可靠、業務精湛、勇于創新、作風過硬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就必須在不斷增強教學效果、教學針對性與實效性上下功夫。其中教學理念的更新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前提,內容創新是提高教學實效的核心,方法改進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關鍵,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教學實效的動力,領域拓寬是提高教學實效的保障。
(一)更新教學理念
理念更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前提。面對新形勢、新情況,要想把握好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首要的就是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和士官學員的主體作用,把政治教育與知識能力教育結合起來,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目的,士官政治理論課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士官學員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必須以育人為根本,確立士官學員的主體地位,尊重、理解和關心學員,充分調動學員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相信學員,在發揮好政治理論課引導作用的同時,培養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一切為了學員,將解決學員思想問題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服務于學員的學習和生活;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學員的全面發展作為政治理論課的終極關懷。
(二)創新教學內容
內容創新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核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和國防建設的迅猛發展,士官學員的學習內容、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層出不窮,政治理論課應積極面對、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結合社會的現實和適應士官學員發展的需要,在做到核心內容貫穿始終、基本內容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及時更新那些不相適應的內容,吸收富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推動新形勢下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不斷完善。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使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性,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也不應該完全套用理論體系和教材體系,應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保證基本內容完整的基礎上,形成靈活多樣的教學體系。打破原有的教材章節,注重對各章節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提煉,并及時對學員所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回答。此外,政治理論課教學應突出時效性,及時根據社會新形勢發展的需要和解決士官學員新的思想問題、實際問題的需要,增加反映社會實際、時代要求和理論發展的新內容,這也是做好“三進入”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步驟。
(三)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改進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關鍵。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士官學員成長的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如果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沿用原有的簡單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員喜歡上政治理論課有難度。思想政治教育課只有貼近學員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積極有效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才能產生良好的預期效果,才能實現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宗旨和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運用應注重發揮學員的教育主體作用,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傳媒,倡導“導學互動”的教學方法,增強其多樣性,開展對話式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實踐教學法,等等。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是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動力。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應以學員為本,理論聯系實際,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側重從認知方面(包括理論知識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學習)、情感方面(包括對政治課的認同態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技能方面(包括運用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等多方面多層次考察了解學員。應該允許教員自行決定考核的模式,在成績評定上堅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卷面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課堂表現與課外表現相結合。推廣開卷考試,在考試內容上增加理解、分析、運用的題目,可以讓學員對政治、經濟生活中的某些熱點問題談談自己的意見、建議或看法,也可以讓學員分析某一社會現象的利與弊,等等。重視和明確學員平時考勤和表現成績或實踐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在對學員的平時表現進行評估時,還要結合學校開展的重大活動評估學員的實踐創新能力。
(五)拓寬教學領域
教學領域拓寬是提高士官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保障。課堂教學是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領域,但政治理論課教學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應努力拓寬教學領域,打破過去靜態的封閉型的教學過程,顯示動態性的教學過程。通過改革,課堂的涵義得以延伸,理論教育的效果更加顯著。政治理論課課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教員、多媒體,而是延伸到了資料室、圖書館、電子網絡乃至社會,從而擴大教學活動的場景,最終形成三位一體(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政治理論課教學領域,從而縮小學員與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之間的距離,縮小政治理論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一是明確治理即服務的意識。治理是不同主體管理相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治理的本意是服務,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過程。學校不能為了消除潛在的危險而完全犧牲學生的正當生活需求,更不能只為人身安全著想而全然不顧學生的心理安全。學校要加強創新校園安全治理方式,及時解決生活需求與安全保障之間的矛盾,將服務育人做實、做細、做深。
二是完善學校安全治理體制。要堅持系統治理,建立學校主導、學生參與、社會協同、制度保障的安全治理機制。利用網絡等媒介暢通家長、學生與學校的溝通渠道;鼓勵和支持學生、家長以及相關社會團體參與學校安全治理;支持各類學生團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團體章程、自治公約、宿舍規章等規范在學校安全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中圖分類號:TD9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b)-0076-01
1 濃密機概述
1.1 濃密機工作原理
當前濃密機設備在我國礦山開發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濃密機是通過利用開采礦物的重力作用通過沉降將固體和液體進行分離的設備。多數濃密機主要是利用混凝土、金屬焊接或木材作為材料構建而成的圓筒形淺槽裝置。濃密機能夠使10%~20%固體比例的礦漿經過重力沉降,得到45%~55%固體比例的底流礦漿。經過設置在濃密機內部的耙勻速轉動下將固體礦物質在礦漿中分離出來,并能夠將溢流在頂部的環形槽中排出。
1.2 濃密機工作方式和特點簡介
根據濃密機的傳動方式,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1)邊緣齒條傳動。采用這種方式的濃密機目前社會中應用較少,其直徑一般在53m以上。(2)中心傳動。采用這種傳動方式的濃密機為小型設備,其直徑一般不會超過24m。(3)輥輪傳動。這種濃密機主要采用傳動小車進行傳動,直徑為53~100m。濃密機主要應用范圍在固液豐富并需要分離的生產環境之中,主要應用直徑為3~100m之間。通過在濃密機上增加脫氣槽來避免顆粒物粘附在液體氣泡上,出現分離不徹底的現象。在進行給礦管鋪設時須避免給礦帶入氣體。早期濃密機沒有使用絮凝劑,致使沉降效率較低和濃密面積較大,選礦工作效率較低。后來增加絮凝劑之后,濃密機面積減少,工作效率提高。自從高校濃密機出現之后大大提高濃密機的工作效率。深錐濃密機高度較高其壓縮沉降帶構造復雜,這種濃密機具有給礦均勻、工作效率高、固液分離性能佳的工作特點,能夠有效改善以前濃密機的缺陷,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首選。
2 關于濃密機跑渾的治理分析
2.1 濃密機跑渾概述
濃密機在當前礦山固液分離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生產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持續關注設備的生產狀況,當出現濃密機不能很好的進行固液分離,溢流渾濁不清的狀況,工程人員需要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故障分析、查詢、排除。一般情況下當濃密機的絮凝劑使用量較小時會出現跑渾現象,另外水量過大或石灰用量小也會造成這種現象。如果是這三種狀況造成的跑渾技術人員可以及時進行故障排除,避免造成生產停止。生產人員觀察到沉泥層松散,液位計浮標無法在沉泥層上漂浮,其不斷上升時可以不斷加大絮凝劑,并將排礦泵停止工作,利用絮凝劑將懸浮礦泥吸附排出,降低沉泥層。如果不能很好解決問題技術人員需要進行停止給水。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根據跑渾的不同原因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性的進行跑渾治理。
2.2 濃密機跑渾的治理分析
2.2.1 改進礦液輸送條件治理跑渾問題
在礦業生產中精礦的礦液輸送條件將直接影響到礦產資源的產量,對濃密機的工作效率有較大的影響。大部分的渣選礦由快速浮選精礦泡沫和浮選三段精礦泡沫組成。當生產中出現僅能通過灑水來去除空氣泡達到泡沫正常流動時技術人員需要通過技術改進達到有效治理濃密機跑渾的效果:將初始設計中的精礦泡沫管改為管材,進行生產,達到有效的提高泡沫流速,使泡沫快速排出,這種改造亦能夠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技術人員將浮選三段的管道改造成DN273,在實際生產中達到濃密機中泡沫的流速顯著提高,通過加水消泡后推進濃密機的不斷持續固液分離,達到治理濃密機跑渾的目的。
2.2.2 改進緩沖和回水系統環節治理濃密機跑渾問題
在實際生產之中技術人員發現濃密機跑渾的問題之后,需要及時將原礦泵池進行技術改造,利用科學制作的緩沖器來提高濃密機的工作效率。通過增加泵池達到有效阻止泡沫的溢出,避免礦物流失和浪費的目的。這種緩沖結構亦能夠提高濃密機工作的穩定性和均勻性,達到有效治理跑渾的現象。技術人員將礦漿通過液下泵輸送到緩沖器,最后輸送到濃密機,通過緩沖器對礦漿的流速和流量進行控制,之后將礦漿流入濃密機,避免濃密機背返回的礦漿攪渾。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采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改善濃密機出現的礦漿翻起、滾動等現象,達到治理濃密機跑渾的目的。
2.2.3 添加絮凝劑治理濃密機跑渾問題
我國礦業生產中通過添加絮凝劑來提高濃密機工作效率的使用率較高。大多數企業在生產中主要是利用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鋁作為高效絮凝劑進行跑渾治理的。企業生產過程中技術人員在礦漿混合均勻條件下利用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劑來對溢流水中的懸浮物進行吸附,達到有效提高濃密機固液分離效率,但是聚丙烯酰胺的大量使用將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添加聚合氯化鋁能夠使精礦快速沉降,但是其大量使用將會造成企業在后續的冶煉時排放廢渣效率降低。因此在進行濃密機跑渾治理中需要在一定科學保證下使用增加絮凝劑達到目的。
3 結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在礦業生產中所使用的設備和生產技術不斷進步,極大的提高礦業固液分離效率,大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資源的浪費,提高企業的投資收益效率。該文對濃密機進行了概述,并對濃密機技術特點進行了介紹。當前濃密機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跑渾現象,技術人員需要根據具體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采取最為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濃密機跑渾治理,大力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 段所存,邢喜峰,劉遍洲,等.濃密機跑渾的綜合治理[J].中國有色冶金,2014, 43(2):54-56.
[2] 胡鳳清,周高云,段福成,等.鋅精礦濃密機溢流跑渾的治理實踐[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03:34-36. DOI:10.3969/j.issn.1671-9492.2003.01.011.
《決定》指出全而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上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
盡管近有20年的信息化發展歷程,但目前建設成眾多的獨立信息應用系統,這種模式無法實現政府的管理與服務體系制度的改革。
智慧城市時代,信息技術是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平臺,實現城市管理與服務體系的制度創新整體設計,向社會提供一體化的管理與服務。
2、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決定》指出: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土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必須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智慧城市工程,要全而改革思維模式,從制度上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輔助規范政府的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這是治理城市的基礎工作。
3、改進行政審批工作
《決定》指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
我國近年各城市發展起來的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工作,較好地改進與優化了政府管理與服務工作。但目前行政審批大廳工作,仍有三個方而需要從制度上盡快改進創新:一是大廳各項工作盡快實現管理與服務業務標準化;二是技術體系盡快實現標準化;三是盡快實現橫向與各委辦局內網系統一體化。
4、對加強對社會管理與服務方面
《決定》要求:“政府要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強市場活動監管,加強各類公共服務提供。加強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職責。”
盡快從制度上標準規范城市服務管理系統各項工作行為,并與政府各委辦局內網綜合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實現一體化,之后再與各婁政務職能業務系統實現整合,產生城市整體的智慧體系。
5、關于機構改革方面要求
《決定》提出:“優化政府組織結構,轉變政府職能必須深化機構改革,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推進機構編制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
在智慧體系設計時形成“獨立的機構人員體系”、“獨立的信息分類體系”、“獨立的權限分配策略體系”;目標是在信息系統中每項工作均在不同部門、人員問任意組合。為持續的機構改革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即無論機構如何改革,新研發的智慧系統不再做任何修改。
6、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
《決定》提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鄉關系”。
在智慧城市總體設計工作中,在實現政府對社會管理與服務改革創新措施,在邏輯領域內,用2-5年一步到位實現城鄉一體化,各類行政管理、審批與服務事項全部在網上下延到社區/行政村,實現農民辦事不出村。
7、關于智慧城市投融資模式
《決定》提出:“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
智慧城市在總體設計工作中,創新投融資模式,重點解決還款模式與可持續運營模式,確保智慧城市工程可持續發展。需避免政府大包大攬或把項H全部推向社會等弊端。
8、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決定》提出:“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了的根本之策。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
技術實現核心問題是將政府所有管理與服務工作、各種決策工作,從制度上創新實現標準規范化、 一體化,并利用信息技術崮化到應用程序中,并向社會公丌,使政府工作人員在程序上難有腐敗的機會。
9、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
《決定》提出:“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決定》各項要求,均可以在智慧城市總體設計工作中一并考慮。針對長期以來各委辦局自建信息系統的現狀,智慧城市重點創新抓一體化的整體設計,分期、分批整合升級,或新擴建。
10、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決定》提出:“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而各層次利益訴求”。
長期以來,各委辦局在利益集團的推動下,習慣于獨立上馬信息系統工程,不善于城市的一體化規劃與設計,因此智慧城市工程應由黨委負責牽頭創新改革,政府負責具體系統治理設計與實施,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
11、關于維護社會穩定
《決定》提出:“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權益保障機制,使群眾問題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權益有保障。”
一方而政府的管理與服務工作從制度上保證全部實現標準規范,向社會公開,減少產生矛盾的可能:另一方而以多種方式向公眾提供反映問題的渠道,落實專人逐步負責詳細辦理、反饋,讓公眾滿意。
12、關于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決定》提出:“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新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
在智慧城市總體設計工作中,要全而考慮并落實《決定》提出的要求,著重規劃設計出綜合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20012202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武裝大學生思想的重要職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全國全黨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而高校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用“一面旗幟”凝聚新一代,用“一條道路”引領新一代,用“一個理論體系”武裝新一代,增強高校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政治認同,才能確保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承載著這樣的功能和職責,關系到我們培養的人究竟走什么路、跟誰走的問題。因此,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不懈地加強科學理論武裝,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重大理論創新和重大戰略任務。當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的攻堅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社會思想意識也日趨活躍,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現在,高校成為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重要場所,它已不再是與社會毫不相干的象牙塔,相反的,與社會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性特點都會在高校有展現,在大學生思想領域都會有所滲透。如今社會已經進入了網絡大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各大新起媒體,已成為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成為社會輿論展現的透明平臺。當代大學生幾乎人人熟絡互聯網,他們把互聯網作為進行交流和交換信息的主要工具。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影響越來越強烈、越來越廣泛。然而有少數學生因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使錯誤的價值觀趁虛而入。同時,大學生學識水平較高,對社會其他群體具有重要影響和示范作用。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穩定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職責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現代化國家不會輕易實現,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奮斗完成。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主要矛盾并沒有變,我們在現代化建設中還會遇到更多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現實困難。這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使他們認識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成功經驗和努力方向,深刻理解改革開放是決定現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要知道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發展社會主義,從而增強堅持改革開放的堅定性;必須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困惑,使他們正確認識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避免思想出現偏激、行為出現偏差,從而以理性踏實的態度正確面對各種社會矛盾;必須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引導大學生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歷史責任,使他們能夠把愛國報國的決心自覺轉化為專于學習、善于思考、敢于實踐的精神動力,轉化為服務于人民,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提高政治鑒別力和增強政治敏銳性
當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努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認同,國際社會更加重視中國的聲音和作用。西方國家憑借其在全球的各種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加大文化輸出和思想滲透,向我傳播西方的政治觀點、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企圖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輕一代全盤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和政治制度。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和社會主義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從真正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戰略高度,不斷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大學生提高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筑牢拒滲防變的基礎。讓他們無論遇到什么風浪和考驗,都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毫不動搖。
5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抓指導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工作,中央高度重視,大學生迫切需要,教師的積極性正在不斷提高,下一步的關鍵就是各地各高校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宏觀指導,千方百計把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落實好。
一要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地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的重大政治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高校黨委書記和校長要按照懂政治的教育家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加強領導,在政策上積極支持,在條件上提供保障,多深入教學一線,多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今后,我們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能不能開得好,能不能受到學生歡迎,能不能切實發揮作用,作為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衡量標準;作為領導班子政治上堅強合格的重要考核標準;作為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檢驗標準。
廣大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政治理論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要求。
一、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政治理論課作為一種思想教育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努力營造平等民主、親切和諧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受教育者在寬松的教學環境中接受的理論和觀點。
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不能惟我獨尊,居高臨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作風,提倡探討精神。要認識到教師并不是真理的化身,他們只是帶領學生探索真理的領路人,在人格和真理面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提倡師生之間在理論上的相互切磋。“師生切磋,弦歌互答”,這曾經是中國大教育家孔子終身倡導并實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學方式。
要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還必須倡導多維思維方式和動態思維方式,打破傳統的兩極化思維方式。長期以來,人們養成了一種兩極化思維方式,要么正確,要么錯誤,非此即彼。這種思維方式使理論教育過于簡單化、絕對化,容易使受教育者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政治理論教育必須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既要立足于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事實,也要立足于當代青年學生思想異常復雜、異常活躍的事實,同時又要體現探索創新精神,要在增強政治理論教育的針對性、預見性上下工夫。
二、建立科學的課程評估體系
教學方法的改變必然要求教學評估的方法隨之改變。因此,改革課程評估方法是加強和改進政治理論教育的必要環節,它對政治理論教育的改革起著保證和導向作用。傳統的政治理論課程評估標準主要是依據學生成績的高低、及格率的多少以及教學文件、教學設備是否齊全。這種課程評估方法的導向作用就在于:教師為了使學生獲得好的成績,在課堂上總是盡可能地把所有的概念、原理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而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也只得遁著“課堂記筆記,課后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扔筆記”這樣一種怪圈轉。要根本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和學的方法,必須建立適合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特點的科學的課程評估體系。
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青年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掌握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這是學生受益一生的東西,是給學生提供走完以后人生奮斗道路的強大精神動力。政治理論教育對受教育者的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它通過學生的體驗,逐漸內化為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敬業精神、鑒別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等。因此,對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育功能、教育價值的評估,不能僅僅定位在校內的表現,也不能僅僅定位在知識接受的層面上,而要擴展到校外的表現和非知識的層面上,要定位在人的整體素質提高上,定位在人的全面發展上。
三、強化實踐環節
理論聯系實際,這既是的基本觀點,也是強化和改進政治理論教育的根本途徑和基本方法。的科學理論,它不是超然于人類社會實踐之外的玄思遐想,也不是僵死的教條和冷冰的邏輯,而是深鑄在人類社會實踐之中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科學體系。要使廣大青年學生真正掌握理論的真諦,領會理論的精神實質必須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實踐。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復雜環境里,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尤為重要。
通過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當他們發現自己的觀念與現實有一定的距離或不相符時,便會促進他們進行新的思考。不要在學校里一味地坐而論道評頭論足,要在實踐中增強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培養他們腳踏實地的作風,使他們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促進“知”和“行”的統一。通過國情考察、科技服務、扶貧支教等社會實踐形式,不僅使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而且使他們在實踐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智力、技術優勢,為社會做一些實事、好事,這樣既提高了自己,又服務于社會。只有在社會實踐中,廣大青年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四個統一”,即: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一,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斗的統一。
四 、建構雙向性、探索性、、開發性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學校政治理論教育的主要環節。長期以來,我國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一直是實行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一種自上而下、由外而內的單向的、單方面的灌輸,把政治理論教育過程完全看成是一種被動的理論灌輸和知識傳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3-0057-01
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李長春同志強調,要積極探索思想認識和實際表現相結合的考試考核辦法,作為檢查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這一要求,也是《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五年多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敬愛哦雨工作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意見》中的提出的工作要求。如何才能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考核中將學生思想認識和實際表現的結合,形成全面、科學的考核評價,這是多年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者們努力在探索的問題。筆者對此也進行了一定的思考與研究,提出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與大學生日常行為考核相結合,在學校范圍內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考核體系的大膽設想。
一、目前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考核工作的困惑
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全國各高校都有序開展。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各高校發現,學生能背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教授的基本理論知識并不代表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已合格。故現實提出要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的要求。各高校紛紛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的改進進行探索,欲使之更科學、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狀況。在這些年的研究中,各高校始終被一些問題困惑著,那就是:在將理論認知與行為實踐相結合考核時,凸顯出教學考核即時性與行為表現歷時性的矛盾。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般來說,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管理與教育主要通過兩條路徑:一是通過教學途徑;二是通過教學以外的其他途徑。教學途徑是指,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以外的其他途徑一般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組織各種社會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與平臺,另一方面是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管理與規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工作所涉及的部門或工作人員一般包括:校宣傳部、團校委、校學生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門、各學生系部及其輔導。
從范圍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上位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等工作。
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考核評價的思考
如何才能將學生思想認知與日常行為表現相結合,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進行考核,過去,我們多從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的角度去探索。筆者大膽的提出,這有一定的局限性。理由如下: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這種局限性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考核,既是對學生的考核,也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檢驗。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雖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但它并不等于全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所完成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決定了這項工作的工作思維方式、工作內容,工作方法,工作時間跨度等都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讓完成局部工作的理論課教師對全局工作的工作成果進行檢驗,局限性顯而易見。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工作特點決定了這種局限性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各自的工作任務,但它們也有各自的工作特點。其中,思想政治教學工作除了要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外,還必須遵守教學工作的規律。教學工作中,其中一條重要規律就是循序漸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各門課程之間的學習是循序漸進地,各課程的學習也是循序漸進地。對理論認識的深度,是在不斷的學習思考中漸進加深的,由理論轉化而來的實踐能力也是不斷的生活實踐中漸進提高深的。這種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歷時性的過程,而我們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往往只是一個學期,是階段性的,是即時性的。理論課的考核只能反映當前階段學生理論學習的學習成果和教師理論教學的工作成果,而無法反映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思想政治道德的水平和學校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一、當前高職院校治理能力建設現狀及問題
一是結構不全,多元主體不到位。職業教育作為與社會、行業企業聯系最為緊密,最為強調社會服務能力的教育類型,在高職院校治理上本應充分體現校企共建共治。大多高職院校也建有不少行業企業參與的組織、機構,如專業建設委員會等,但實際作用發揮有限,對決策的影響力有限。
二是各自為政,部門協同不到位。一個完整、規范、周密、系統的管理體系,是現代治理的重要因素。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還在實行部門制,部門本位、政出多頭、各自為政、管理孤島與信息割裂等種種問題不一而足。發展對協同的要求越來越高,部門制卻使得政令、辦法、方案的出臺不是由各合作領域專業人士協商協調,而是從單個部門、單個事務的角度出發考慮的,其結果可能導致出現管理上的混亂、重復、缺位、利益爭奪、相互扯皮推諉,執行不力甚至無所適從等亂象。對于涉及面較廣的事務,更是會從源頭上種下引發矛盾的惡果。
三是機制僵化,深化改革不到位。推進綜合改革尤其是關鍵領域的改革,是激發辦學活力的重要途徑。現在改革的呼聲很高,改革的形式、內容也很豐富,但取得的實質性突破卻不多見。如校企合作,看上去熱鬧,顯得緊密、持續、健康,但雙方意愿強、效果好的深度合作卻少。大部分高職院校名義上都實施了二級管理,但實際上二級學院、系部等更多是作為教學組織存在,而非相對獨立的二級辦學主體,事權可能下放了,人事調配、分配制度等關鍵領域則仍是變相的一級模式,在無形中拉長了管理線,擴大了管理面,不利于發揮二級辦學單位的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構建現代治理結構的主要途徑與內容
1.建立多元主體組成、多方合作共治的扁平式治理結構
一是建立利益相關方代表組成的理事會決策制度。成立高職院校利益相關方代表參加的理事會,建立由舉辦方、高職院校黨政負責人、教職工代表、行業代表、企業代表、學生代表、校友代表、社會知名人士代表、社區代表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決策制度。理事會職能可由決策咨詢逐步過渡到參與決策,最終成為決策機構。
二是實施由專門委員會制定的校長負責執行制度。改變由單一職能部門主導設計出臺制度、策劃方案的部門制,而由學有專攻、精通業務、富于創新精神的專家主導,相關業務部門及行業企業、教師學生代表參與,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擬訂制度和工作方案,交校長辦公室完善批準后,由系部及職能部門執行。專門委員會包括學術、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發展、資產后勤、綜合事務、質量管理等類別。職能部門只作為具體執行部門,負責落實校黨委、校長決定,提供相應層面的服務和指導。
三是保證學術權力和民主權力的落實到位。以高職院校章程為綱,明晰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邊界,落實學術委員會在高職院校治理結構中的應有地位,明確界定其審議、評定事項及咨詢范圍,充分發揮其在學術事務方面的作用,保障其學術權力。明確教代會、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及派的民主管理參與權。完善學生權益保障機制,確保學生參與相關工作決策,保證出臺的制度、政策、工作方案能體現學生意愿,反映學生心聲。
四是調整二級學院(系部)及職能部門設置。以專業群建設為依托,調整二級學院或系部設置,明確其二級辦學實體、管理主體地位及辦學自主權。適應治理結構需要,單獨設置校企合作部和質量管理中心,前者統籌校企合作資源,制訂規劃、建立機制,并協調安排具體校企合作事務;后者負責管理督辦、教學督導、績效考核等事務,主要職責為基于質量診斷與改進整合高職院校內部監督組織和社會第三方質量評價主體,對決策、執行及其過程進行跟蹤、監督,采集信息、統計分析數據,做出診斷并反饋改進意見等。
通過以上四個方面的努力,最終形成校黨委政治領導、理事會民主決策、校長行政負責、專家學者治理學術,專門委員會策劃、職能部門具體實施,質量管理中心監控質量,多元主體組成、多方合作共治,民主、開放的扁平化治理結構。
2.形成線上線下結合、規范高效順暢的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制度、標準、流程管理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建立標準化、精細化的制度體系,重點建立和完善利益相關方參與辦學的決策制度、學術權力及民主權力落實制度、考核及人事分配制度、基于診斷與改進的質量監控制度,形成與高職院校章程相配套的制度體系。構建完備的專業、課程、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和后勤服務等質量標準,并明確各類標準中的主要質量監控點。建立與制度、標準配套,可嵌入信息系統的工作流程,保障決策、制度、工作方案的落實。
二是開發決策、執行、監督行為共聯、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統。決策、制度、方案、質量標準等的出臺過程在系統中完成或加以體現。重要決策和制度的出臺,在流程中設置通過率關卡,或以公測等形式剛性保證決策的公開、民主程度。部門、崗位設置與職責及已出臺制度、標準與工作流程,全部嵌入管理系統,責任部門及人員通過系統記錄執行情況和履職情況;各利益相關方通過系統知情、參與、反饋意見,質量管理中心通過系統掌握情況、統計數據、給出評價、診斷分析并給出改進要求,相關信息公開、共享,數據自動匯總。
三是注重培育自主、積極、真誠的治理文化。為適應新的治理結構、對原有利益體系的改變及多元治理主體的新要求,實現單一行政管理到多元合作共治的轉變,要在用制度、機制解決大部分治理事項的同時,注重樹立合作共治意識、強化民主管理意識,塑造具有特色的優秀治理文化,通過文化軟約束,達成共同治理的共識,增強治理隊伍素質,提高治理主體和對象的公共意識和情懷,并以此為基礎,通過協商、調解處理好治理體系中的非剛性部分。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的努力,以制度流程標準化管理解決各管理體系間的孤島現象,實現管理體系一體化、共享化,以系統及流程的不可逾越性、嚴謹性避免人為操作和情面空間,保證程序的規范性、剛性指標的嚴肅性;以優秀的治理文化作為黏合劑,形成線上線下結合、規范高效順暢的運行機制。
3.推進關鍵領域改革,激發辦學活力
一是實施全員競聘上崗,開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加強職位分析、按需設立崗位、明確崗位職責的基礎上實施全員分類分級競聘制度,試行落聘校內降級調整試用辦法。結合管理系統改革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配合項目工資、任務工資等新型工資形式,形成以貢獻定薪酬的分配制度。
二是探索新型合作模式,引入社會力量辦學。探索高職院校以師資、場地等資源,企業以資金、設備、實訓等資源,合作建設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以項目為載體,以利益為紐帶,探索成立以行業企業高級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為核心成員,以技術、技能等要素參與的股份合作制“技術大師工作室”“能工巧匠工作室”,在教師團隊建設、人才培養和應用技術開發與推廣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是深化院系兩級管理改革,逐步實現治理重心下移。可首先試點推進實質性兩級管理。二級學院或試點系部負責人由校級決策層提名3名左右候選人,通過該系部或二級學院全體教職工選舉產生;由質量管理中心組織每年對其辦學效益和負責人履職情況進行評議,不稱職者按程序更換。明確其辦學實體、管理主體地位,合理確定其與學校之間的責、權、利,將專業設置、人員聘用、待遇確定、日常管理等職責及相應經費全部下放,并建立相應的宏觀監督、考核與獎懲制度,實現院級層面從過程管理到宏觀管理的轉變,形成符合實際、可供參考的成功經驗后推廣至其他系部及二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