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2 20:06:2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職財會專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畢業設計是高職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考察學生多年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還是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對高職財會專業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很多畢業生在畢業設計的選題、研究思路和寫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立足于財會專業學生的實際,本文這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若干措施。
1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論文在選題上存在的問題
1.1選題過大
根據對本屆高職財會學生的調研發現,在學生當中普遍存在選題過大的現象,例如“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等選題,這些選題涉及的范圍往往很廣,甚至類似的選題對于碩士生和博士生都存在一定難度,超出學生能力的選題自然會為學生的寫作帶來負面影響,最后為了應付任務,很多學生為了只能將論文進行簡單的羅列拼湊,最終導致論文的質量下降。1.2選題重復除了選題過大,選題重復的現象也很常見,例如,有關企業盈虧管理或者職業道德方面的選題比重較大,很多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大同小異,對于新時期的高職學生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很多學生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在專業知識的學習方面接觸的知識比較少,很多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夠,而且很多學生大部分都是在校學習,很少到社會中進行接觸調研,所以學生能夠利用的論文資料僅僅局限于第二手資料,這也是畢業設計內容出現雷同的重要原因。
1.3選題的時代性不強
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應該具備了解時事的素質和能力,可是很多畢業生在學習期間忽視了這一點,所以在畢業設計的選題方面,存在著選題時代性不強的問題。學生選題的時代性不強的另一層面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時事的研究并沒有被開發出來,時代性較強的資料可參考的文獻很少,所以很多同學為了避免找不到資料,往往傾向于前人研究過的課題。
2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畢業設計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存在的問題
2.1研究思路老套
很多學生在學習期間受到義務教育的限制,思維的發散程度有待提高,從我們的實際調研結果來看,很多同學的畢業設計都是沿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展開研究的,這種思路雖然不會出現技術性的問題,但是,對于新時期的高職生來說,這樣的研究思路未免過于呆板,中規中矩、沒有新意的研究方式終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這樣的研究思路對于研究成果來說也并不是很好的現象。
2.2實證研究不夠
根據我們對本專業學生的調查研究,很多學生的畢業設計采用案例研究,真正提出研究假設的同學少之又少,大部分學生只是通過自己學習的理論,對現有案例進行敘述和分析。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很多研究假設對于學生來說并非難事,財會專業的學生本可以綜合運用財務管理、統計學和計算機的知識,對實踐中的取得的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但是很多同學并沒有嘗試,所以造成了很多畢業設計實證研究不夠,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來打動老師。沒有實證研究支撐的畢業設計往往會論文口號式的作品。
3新時代影響高職財會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
3.1專業訓練不足是制約論文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高職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高職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學生的獨立分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知識在接受程式化的訓練,而并沒有做到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各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從而轉或為較強的寫作能力。況且,傳統的考核方式往往以考試為主,很多學生無法因此掌握真正的專業知識,加之很多高職院校并沒有重視開設專門的畢業設計課程,所以很多學生在畢業設計方面難免有些生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大段抄襲的現象,要么需要指導老師單獨指導。
3.2就業壓力大,分散了學生精力是造成論文質量下降的重要客觀原因
高職財會專業的學生在完成畢業設計之際,往往也是考慮就業的重要時期,以至于很多同學無法較好的處理兩者的管理,特別是今年來就業形勢并不樂觀,很多高職學生在就業層面面臨很大的壓力。很多同學往往大部分的經歷花費在求職就業上,忽視了畢業設計的研究和寫作,最后采用消極的態度完成畢業設計,當然這也是是普遍存在于高職學生當中的態度問題。
3.3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畢業設計質量
除卻學生自身的為題,負責指導學生的老師,也存在一定為問題。高職院校的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例如有些教師對理論教學十分精通,但是缺少實踐的經驗,這也是導致學生畢業設計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教師認為畢業設計這一環節不重要,所以在教學的安排上,并沒有將畢業設計作為重要環節,很多畢業設計將會因此淪為交稿的形式主義,學生在這一環節中也沒有接受到相應的指導。
4新時期高職財會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建議
4.1確定論文選題時要考慮周全
面臨新時期的要求,我們在畢業設計等方面要進行相應的改革。首先在論文選題方面,很多教師要對此考慮周全。論文的選題一定要和本專業密切結合,充分運用本專業的知識;論文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實際,在論文在進行畢業設計選題時,要充分衡量論文選題的大小和難易程度;在進行學生選題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平衡,避免選題過于集中;最后,畢業設計的選題要和實際相符合,充分體現時代的發展特點,做到與時俱進。
4.2論文的寫作應注重規范
研究和實證究的相互結合,鼓勵學生聯系實際會計問題。目前存在于學生當中的重要問題是很多畢業設計過于理論化,對實際問題的解決意義不大,所以當少數學生提出結合自己的實習單位的實際來進行畢業設計時,教師應予以鼓勵,并悉心指導。學生在實習工作單位遇到的問題是學生搜集到的第一手數據,往往也是最具實際意義的選題,并且和學生實際從事的工作相關,也在學生的興趣范圍之內,所以學生的完成度會相對高一些,其研究成果也更具實踐意義。如果學生的論文選題可以和其工作或實習的某一部分聯系起來,能夠明顯提高論文質量。
4.3提高指導老師的專業水平
首先,高職學校需要對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予以充分重視,組織實踐能力較強,業務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來輔助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全面提升校內教師資源,注重實踐性老師的培養,并且加強青年老師的實踐鍛煉;此外,還要充分利用校外資源,引進校外高級專業人員為畢業生提供指導。
4.4加強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工作
第一,制定嚴格的畢業設計內容標準,在程序生保證畢業論文工作有序進行。在論文規范層面為教師節省出大量時間,將教師的能力和精力充分運用到學生問題解決和學生工作的指導中來,而不是耗費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去規范學生畢業設計的字體和段落細節問題。第二,在畢業設計的整個進行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予以充分的關注,并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監督和考核。在學生收集資料和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充分了解其完成進度,保證畢業設計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三,答辯是畢業設計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檢驗學成完成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答辯環節在畢業設計中至關重要。為此,教師需成立答辯小組,人數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學生情緒緊張,根據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答辯小組要秉持公正,給學生一個合理的分數。答辯是畢業設計考核環節的一種常用手段,也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客觀評價,做到嚴格的質量把關。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生產、建設需要大量技術應用型人才,促進了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至今已形成了多種辦學形式共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局面,包括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等學校、本科院校的二級職業技術學院、民辦高校及高教自考等,統稱為“高職高專教育”。高職高專教育開設的財會專業是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目的是培養在畢業后能直接上崗的高級財會專業人才。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一)教育層次的高級性
從層次上來看,高等職業教育要高于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的理論型、學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單純技能型人才。
(二)知識、能力的職業性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它對學生進行某種職業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職業技能為目的。它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開發教學計劃,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明確列出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教學。
(三)人才類型的技術性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不但要懂得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群所需要的具體操作和組織管理能力,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還善于處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生產技術操作熟練和組織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二、高職財會專業人才須具備的主要職業能力
(一)知識素質
財會專業屬于知識應用性專業,其崗位要求人才具有復合性的知識結構。所謂復合性知識結構是以專業性知識為核心,以基礎性知識和相關性知識為兩翼,從而形成完整的、均衡發展的、高度開放的知識結構體系。
1.基礎性知識。主要指適應職業崗位所必需的前提性知識,它包括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性知識和數學、語文、外語、計算機知識。基礎性知識既是適應求職謀生的文化基礎,又是終身學習、轉職轉崗、創業立業的前提條件。
2.專業性知識。主要指財會專業人才必須具備,并籍以形成本專業技能,勝任行業技術和管理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論知識。
3.相關性知識。主要指與財會專業人才所從事的專業工作相關聯,有助于擴展其專業技能的知識,主要涉及適應產業結構調整、技術結構提升所需的相關的專業知識、行業知識、產業知識,如商貿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現代管理知識等。
(二)能力素質
能力素質是以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基礎的,就高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來說,多元化的綜合的能力素質是必須的。這可分為三個層次。
1.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現場組織與管理能力等。這些能力相互影響,其交集能力越多,則表明核心能力越強,自然而然可以形成具有綜合優勢的核心競爭力,真正體現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的鮮明特色。
2.相關能力。如合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這些能力是鞏固和強化核心能力,同能力聯系的基礎,對提高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3.能力。主要包括自學能力、發展能力、自我推銷能力等。這是構成應用型財會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結構的基礎,是開發、提升核心能力和相關能力的營養源。
三、目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欠缺
近年來,高職財會專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的經濟管理人才,但也應清楚地看到,高職財會專業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及具備的能力與市場的需求脫節。
(一)對專業知識理解不到位
學生普遍接受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教學方式,課堂教育多,實踐機會少,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理論與實際脫節,也使學生感到困難和厭倦,學生對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從而影響到能力的形成。
(二)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
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著社會閱歷淺,實踐經驗差的狀況,有許多財會專業畢業生直到畢業時都沒有接觸過企業。加之高校社會調查、下廠實習等教學環節流于形式,使得畢業生長期脫離社會實踐,不了解企業,不了解市場。企業普遍反映,培養的畢業生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與企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相比,遠水解不了近渴。
(三)綜合素質低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事業單位對相應人才的需求也出現了急劇的變化,由過去的學歷型、學科型向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需求轉變。企業需要具有全面的管理知識,卓越的組織能力以及高超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者,而按照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高職財會專業學生只具備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組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能力欠缺,無法滿足企業的要求。
四、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
由于目前高職財會專業培養的畢業生實踐經驗少、動手能力差、綜合素質低,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積極推行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育
財會專業是一個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以及以知識掌握為主的課程考核形式已不能滿足現代高職財會專業教學的需要,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啟發式、討論式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多種媒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現場組織與管理能力及溝通交流能力等,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推進課程考核方式和成績評定體系的改革,采取多種形式的考核方法,增加一些實務操作和實踐技能的考核,著重考核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二)構建“崗證互通”的課程教學框架
會計專業畢業生從事會計工作時必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用人單位也非常重視畢業生手中所持有的證書。鑒于此,可以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核納入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中。在專業基礎和文化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會計實務培訓課程、會計職業技能培訓課程、證書培訓課程,將“基礎知識學習――崗位能力培養――從業證書培訓”三項內容連成一體,以項目教學為主要教學方法,保障“崗證互通”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落實。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要求的學習任務后,即可獲得畢業證書、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和其他要求的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將專業理論、基本知識的教學與職業崗位、職業技能的要求緊密聯系,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也為學生順利就業、畢業就能頂崗工作提供了方便。
(三)建立校內外職業技能實訓基地
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操作技能,就必須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練。其一,加強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需要和教學特點,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高儀器設備的科技含量,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礎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相結合的校內實驗室和實習、實訓基地。其二,建立和健全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學校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將一些股份制企業、三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校外實習基地,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基地實習。通過“在校學習―單位實習―在校學習―單位實習”的流程實現工作與學習的兩次循環。同時可以將企業的財務主管、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請進課堂,加強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
五、結束語
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職業能力已成為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重點,決定著其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否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高職財會專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 唐亞豪.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5(2).
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基于市場需求對財會專業學生實施大面積招生,并且適當的結合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以及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是從整體上看,高職院校所培養的財會畢業生與市場需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需求,導致學生畢業后無法順利就業,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職院校沒有結合就業導向對教學活動進行改革創新。所以新時期高職院校在探索改革創新措施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就業為導向設置相應的財會專業教學改革措施,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全面的改革,構建全新的課程教學體系,真正將本校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財會人才,在增加本校學生就業率的基礎上,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新時期高職財會專業探索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從事財會工作的占專業總人數的21%左右,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順利就業的概率相對較小,學生的成功就業率偏低,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進入到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中從事專業工作,也只有這部分學生在畢業后能夠應用高職學習時期所學會計專業知識。這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他們在高職院校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諸多知識,實質上在畢業后可能無法得到應用,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也不夠理想,甚至從財會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需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會行業實用型人才匱乏,對財會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基于新時期新課程改革理念,高職院校在培養財會人才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市場需求對專業課程設置進行充分分析,特別應該針對社會上財會專業崗位需求彈性小的特點,要保證本校畢業生可以順利就業,就應該逐步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將就業導向作為課程設置的基本參照,并適當調整理論和實踐課程比例,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新時期在新課程改革思想的影響下,各高職院校在開展財會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已經嘗試對課程教學活動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部分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和調整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導致所培養的人才仍然無法滿足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對學生未來就業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新時期仍然十分有必要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對學生實施更為全面的教育和指導,增強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契合性,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提供相應的保障。簡言之,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就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進而借助科學的教育和指導,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指明方向。
二、當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存在問題
在現有教學模式中,教師由于沒有對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契合點進行充分分析,只是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簡單的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論和實踐教學的融合效果不夠理想,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雖然現階段高職院校在開展財會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也會嘗試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參與實踐鍛煉,但是一般對學生實習時間的規劃存在不合理現象,大多數學校選擇在期末讓學生參與實訓活動,并設立單獨的實訓時間。但是在期末階段,學生經過漫長的學習生活后,前期所學知識已經逐漸忘記,學生在參與實訓活動的過程中無法有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實訓效果相對較差,無法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甚至造成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分離開來,嚴重限制了學生財會綜合素質的培養。
2.課程設置不合理,沿用本科教學思想
相同專業的本科學生與高職院校學生存在就業競爭現象,而高職院校要想保證本校學生在就業競爭過程中能夠獲得一定的競爭實力,在本科人才競爭的刺激下能夠尋求相應的就業競爭優勢,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就必須突出職業教育的優勢,一定要避免在課程設置過程中盲從本科院校,對課程設置的科學性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一般來說,本科教育更為重視理論教學講解,希望能夠將學生培養成為研究型人才和較為高端的會計師,但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實用型人才,服務于企業財會崗位。然而現階段仍然存在部分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以本科院校為參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優勢逐漸喪失,學生的就業競爭優勢被弱化,嚴重限制了高職院校學生的未來發展。
3.實訓課程與理論課程存在重疊問題
現階段,在教學改革的探索過程中部分高職院校沒有明確實訓課程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對實訓課程缺乏正確的認識,在實施教學改革實踐時沒有基于實訓課程需求對實訓課程進行系統的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所開設的實訓課程與財會理論教學存在一定的重疊現象,實訓課程完全按照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再現,一般不會涉及具體的問題,改革創新力度也相對較差,實訓教學的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專業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強化,造成學生在畢業后即使選擇從事財會工作,一旦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就會沒有能力應對,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可見,對實訓課程改革也是高職財會專業教學工作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只有借助全面教學改革,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才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效。
三、以就業為導向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創新
基于上述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提供相應的保障,就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以就業為導向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為學生提供更為專業的教育和指導,在提升學生財會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1.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注意與學生的興趣點有機結合
對于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學生來說,專業課是較為重要的內容,只有保障專業課學習質量,才能夠為學生系統學習財會專業知識奠定基礎。但是財會專業課往往相對枯燥,即使認識到專業課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仍然偏低,對學習效果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在以就業為導向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專業課學習興趣偏低的問題對課程教學進行適當的改革創新,在充分分析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探索專業教學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契合性,進而結合學生的興趣點設置專業教學內容,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專業學習活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具體操作方面,教師可以在學生進入學校但是未開始財會專業學習時,組織學生到相關會計師事務所、代賬公司進行參觀實習,讓學生在實際參觀活動中產生對財會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發現財會專業學習的趣味性,進而在后期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樣,學生對財會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就能夠有所提升,并且在定期參觀實習的作用下,學生還能夠接受會計師事務所等相關工作人員的指導,專業學習效果必然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就業能力的整體性強化。
2.公共課程應該以專業必修課程為核心進行設置
針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的專業需求,高職院校在設置公共課程的過程中應該以專業課程為核心,結合學生專業能力的發展需求設置公共課程,進而保證公共課程的合理性,能夠為學生的專業發展服務。具體而言,按照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先后順序,可以陸續為學生提供與《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相配套的公共課程,如《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財經應用文寫作》《實用英語》等,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自身綜合素質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培養,在提升學生畢業就業競爭力的同時為學生未來工作生活提供相應的保障,為學生在職業生涯中繼續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3.要保證實訓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同步性
高職院校在開展財會教育的過程中,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將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有機聯系在一起,對學生財會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所以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在開展實訓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實訓教學的效果得到充分的突顯,就應該嘗試將實訓課程與學生的專業課程有機融合在一起,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環節設置實訓教學活動,保證學生在完成一個階段內理論知識的學習后,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完成對理論知識的驗證,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這樣,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教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就能夠得到一定的凸顯,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技能的掌握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對學生全面發展產生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4.加強對綜合實訓活動的重視
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相關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往往相對分散,學生將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的能力不足,對學生財會綜合素質的培養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發展。基于此,在探索高職院校財會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還應該將綜合實訓活動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讓學生在綜合實訓活動中借助仿真模擬學習,對財會工作形成系統的認識,并嘗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這樣借助對分散知識點的直接應用,學生就能夠對分散知識點和技能形成系統的認識,進而完成對財會知識的整合,為學生未來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如借助綜合實訓課程教學的開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填制審核會計憑證、編制科目匯總表、編制會計報表等技能進行有機綜合,學生的財會工作處理能力必然會得到適當的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也能夠得到適當的強化,有助于學生畢業后進入到財會工作體系中,實現學生的順利就業。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學生就業水平偏低,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財會行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新時期基于教育改革思想的影響,高職院校嘗試以就業為導向探索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良好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與財會工作的契合性,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所以新時期高職院校還應該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在全面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為財會專業學生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周秀蓮.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2]崔麗霞.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4
[3]胥杰.就業導向下中等職業學校財會專業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4
[4]何穎麗.就業導向下技工院校財會專業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16
[5]趙振寬.就業導向下的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以應用型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
[6]經霞.中職財會專業"就業導向"教學模式研究——儀征A校09財會班個案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
[7]劉新朝.求職就業導向下的中職財會專業教學創新[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
1、有針對性的適用教材普遍存在缺失。一套針對性強、目標明確的高職財會教材在會計教學中具有不可低估的指導作用,是實踐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鑒于當前各層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普遍下移,高職財會教材的選用應圍繞“培養以面向中小企業為主的具有較強管理意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中初級會計人才”這一基本目標。但現實情況是:不少高職學院以采用優秀教材為名,使用普通本科教材,偏離了高職的教學方向;有些高職學校則以與會計資格考試接軌為名,直接使用注會或會計職稱考試系列教材,偏離高職業教育的實際;有的學校雖然使用的是高職教材,但質量不能保證,失去高職教學的特色。教材的不適用直接導致在理論教學中應有的原始憑證等會計載體缺失,經濟業務多以文字描述簡單替代,致使學生對企業實際業務流程知之甚少,聽課時似懂非懂。教材中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造成了學生對以文字敘述的經濟業務較為熟悉,尚能正確作出分錄,但當面對真實原始憑證卻無法讀懂經濟含義,無法適應崗位工作需求的狀況。財會教材是會計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教材選取所存在的問題是導致實踐教學效果弱化的直接原因。
2、實踐教學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多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中等職業學校升格而來,這些學校原有的中職辦學條件與高職培養目標要求存有一定差距。之后又恰逢高等教育迅猛擴招,高職院校上規模、求發展,速度之快,讓實踐教學建設明顯滯后。加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足夠資金去更新教學設施,致使會計實訓設備老化、陳舊,遠未達到仿真要求。據調查,很多院校沒有設置專門的電算化會計實訓室,一部分院校甚至連手工財務模擬室都沒有,而教學軟件建設上更是缺少,學生在學習電算化會計時,仍然停留在教材和筆記上,保證不了人手一機,必然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與鍛煉。實踐教學設施投入不足,嚴重影響財務會計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另外,會計實訓基地嚴重缺乏,造成學生實訓只能在教室和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這樣封閉的訓練方式勢必造成實訓內容與會計實踐脫節,達不到應有的實訓效果。
3、專業教師實踐經驗長期缺乏。從目前高職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教師脫離實踐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現在的高職會計教師多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學院派,缺乏必要的實踐經歷,進入高職教學崗位后,長期從事任務繁重的教學工作,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參加社會實踐。另一方面,多數高職院校也沒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組織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還有一些學校所謂的“雙師”多是靠考證獲得,理論知識固然相對豐富,但實踐經歷仍然欠缺。教師自身實踐經歷的缺失造成在實踐教學中的紙上談兵和認識局限,是導致學生實踐技能不達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4、現行教學方式手段依然落后。當前,財會專業實踐教學多數還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以粉筆、黑板為手段。這種“填鴨式”式教學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時空,缺乏培養專業能力、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場合和機會。而且實踐教學中,教師很少將學生帶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通常是在課堂上把實習資料以教材形式印發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教材上所給資料進行賬務處理,由于實習資料缺乏且不系統,這種做法與實際業務相差較遠,很難體現出實際會計工作的現場感,不利于學生對會計工作形成直觀認識,實訓效果難以保證。
5、實踐教學考核形式較為單一。實踐教學考核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教師考核相對較少。由于教學內容較多,課時有限,而且教學內容多為理論類型,平時對學生缺少考核的機會,多集中到期中、期末以一紙試卷進行考試,卷面題量難免膨脹,加之學生平時聽多練少,考核成績可想而知。單一的考核形式,一學期的學習內容都匯集在一張試卷上,試卷題量再多也恐難載其重。同時,考核本是對學生學習的一種督促和檢驗,若間隔期過長,就無法起到督促作用,所以考核的效果不理想。
二、對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1、大力開發高職財會專業校本教材。鑒于目前高職適用教材普遍缺乏的狀況,高職院校可針對高職培養目標和教學特點,組織有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聯合開發校本教材。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高職教育屬于“能力本位”教育,所以在編寫教材時,應突出實務性,妥善處理會計理論和實務的關系,基本理論要簡明扼要,不宜過深過難;業務核算要具體詳細,尤其是作為記賬依據的原始憑證,要盡可能從實際財會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成教學案例,以生動直觀的實例在教材中展示。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便可培養識別、審核、處理原始憑證的實踐技能。編寫教材時還應結合職業崗位群將知識模塊化,每個模塊之間相對獨立,模塊之間有機聯系。此外,各模塊內容的學習目的、教學目標、重難點等也應予以說明,以最大限度地指導學生自學,提高其自學能力。對財會教學分項目或綜合實訓教材中的實訓資料更應貼近實際,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應有自己的特色,盡可能縮小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2、加大校內外實訓與實習基地建設。一是加大校內實訓與實習基地建設,會計模擬實訓室的硬件建設要盡量做到仿真模擬,而非傳統的演示性實驗室,營造一種現場感,以增加學生的會計責任感;軟件建設要盡量突出會計流程中各崗位操作要領與技巧,而非企業財務軟件的流程演示。二是拓展校外實訓與實習基地,為此要選擇一些業務全面、具有代表性的單位和部門,作為院校的專業實訓基地,并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做學生的實訓教師,使學生在企業第一線得到實踐鍛煉,逐步做到會計的實踐教學與學生將來的崗位工作零距離。
3、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培養真正來自企業一線的“雙師型”教師,學校教學與企業經濟活動要緊密結合。一是專業教師參加社會實踐要制度化,規定教師從事會計教學工作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實踐工作經歷。學校要積極與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聯系,讓教師到一線去掛職鍛煉,熟悉財會實務,了解財務會計工作現狀和改革發展的趨勢,讓教師在會計崗位上得到系統訓練,有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二是把 “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從政策上加以引導和鼓勵,建立不同的課時津貼制度;充分利用社會的人力、物力為教學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模式,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會計人員到校指導教學,培訓教師、為學生講課,以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三是產學研結合,鼓勵教師研究會計實踐教學,探討會計實踐教學方法,同時,在教學手段上還要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化學教學設施,開發會計實踐操作方面的多媒體課件,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生動,以真正縮短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距離。
4、改進實踐教學方法手段。一是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教師應從“教”向“導”轉化,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因其傳送信息量大、知識密度高、抽象的知識更易理解,從而化解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果。對會計課程各知識模塊,可制作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在“有聲有色”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識。二是學校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教師有機會帶領學生到企業見習,了解企業會計實務、財會部門的設置及人員崗位職責等情況,按照會計傳遞順序,觀看企業各崗位會計人員具體會計處理方法和操作步驟。讓學生既有理性認識,又有感性認識,真正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引言: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應該在就業導向下進行開展。高職院校要正確認識目前高校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不足,并根據不足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地改變這一現狀,努力培養出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滿足市場和企業對財會人員的真正需求。
一、目前高職財會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的不足
1、沒有真正理解掌握專業知識
雖然近幾年高職財會專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才,但是也能夠清楚的看出,高職財會專業的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不夠到位。在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時通常都是采用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方式,對于一些較為專業的知識,學生并不能徹底理解掌握,并且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育方式也容易使學生發生厭倦和反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1]。
2、實踐技能和理論教學沒有進行有機結合
高職財會專業畢業生依舊還存在著實踐技能不足的狀況。很多高職學校為了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在教學計劃中單獨設置一段實習期來對學生進行集中地實踐技能訓練,但是這段實習期通常設置在所有課程都結束后,學生畢業之前,沒有把實踐技能的訓練和理論教學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在長時間的理論學習中對專業知識不能很好的進行掌握,不能及時地通過實踐來加深理解。并且通常實習期設置的時間也不長,不能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市場,了解社會。很多企業反應,高職財會專業的畢業生實踐經驗不足,不能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和發展要求。
3、學生綜合素質較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原來對學生的學歷要求、學科要求到現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轉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真正需求。但是現在高職院校對學生培養還僅限于學生的專業知識,沒有重視學生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財會專業畢業生只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還沒有全面的管理知識、組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2]。
二、基于就業指導下的高職財會專業教學策略
1、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育
財會專業是一個把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就業指導下現代財會專業教學的需求,不能滿足社會和社會對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就業指導下,首先要開展生動活潑的課堂教育,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辯論討論等方式,可以把新的教學模式和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綜合運用。從而不斷豐富課堂內容,在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從而努力提高財會專業學會的綜合素質。
2、實踐技能訓練和理論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財會專業的基本用人要求是既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但是財會專業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習,專業知識較難理解,所以要把實踐技能訓練和理論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實踐訓練來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全面理解掌握專業知識從而更好的指導實踐訓練[3]。
例如在將《原始憑證》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收集各種的原始憑證,然后根據學會收集的原始憑證種類來學習原始憑證的相關知識。在教學中把實踐和理論知識教學相結合,既能在實踐中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又能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加強實踐訓練,從而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在學生對各種技能都有所掌握的時候,可以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綜合實訓,采取全仿真的模式進行,讓學生單獨操作完成企業一個會計期的業務。這樣既讓學生加強了實踐鍛煉,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自己對所學知識掌握不足的方面,又讓學生對所學的所有相關知識進行了一個整合性的復習。
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進行“校中廠”或者“廠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夠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增加了學生的工作經驗,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優勢,高職院校才能真正把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做好。
3、提高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師資力量
在財會專業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活動的指導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各高職院校要不斷提高財會專業的師資力量,加強對財會專業教師的培訓工作。使財會專業的教師能夠始終掌握最新、最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并將之運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
4、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
目前高職院校大多還在采用把閉卷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依據,這種傳統的評價方式有著“重記憶,輕理解”、“重理論,輕實務”的特點。這種以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的傳統評價體系,使得教學目的太過于應試化,并且這種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職業能力不能進行公正的評價和衡量,更無法滿足企業對財會專業畢業生職業能力評價的需求,所以構建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是就業導向下高職財會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
要構建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首先就要實行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這可實行“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這樣綜合評價的方式,期中、期末閉卷考試既能夠考察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水平,平時成績又可以在日常學習中考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對財會職業能力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加強財會專業質量評價的制度化[4]。財會職業能力評價體系要打破傳統的考卷制,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
三、結束語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人才的搖籃,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指導理念。高職院校要想提高學校學生的就業率、提高自身財會專業的教育水平,就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社會、企業發展的需求,把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其他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在專業教育中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并且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學校培養專業性人才的最佳效果。(作者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應用數學與經濟系)
參考文獻:
[1] 趙菊茹,王曉紅.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5(06):18-19
目前,高職財會學生實習基本采用畢業實習,即校外實習和階段實習即校內實習兩種方式。畢業前一年的校外實習學生真正從事會計工作的不多,基本上是收銀崗,還有一些同學從事畢業實習實際上與會計工作沒有任何關系。這與學校提倡的高職教學“二加一”模式中強化最后一年的實踐教學相背離。突出體現在:
(一)傳統的目標和模式的沖突
傳統的目標和模式只注重課堂上的傳授和學生專業知識量的增加,而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優化。我國會計教育普遍采用比較專門化的教學模式,各院校會計專業課程劃分很細,課程結構專業性比較突出。
(二)市場所需人才的要求
目前市場上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層次為:一是操作性人才需求,它要求會計人才必須熟知系統的會計知識,會計電算化知識和稅法知識;二是分析性人才需求,它要求會計人才應當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包括經濟學知識、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知識等;三是決策性人才需求,它要求會計人才應當精通兩門以上專業知識,如“會計+外貿”、“會計+金融”等等;四是全能性人才需求,它要求會計人才除了精通必要的經濟知識外,還應當具備豐富的社會知識,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公共關系。在就業市場上已被充分證明,一方面大量的會計專業人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則是不少用人單位因尋覓不到滿意的復合型會計人才而犯愁。
(三)現有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差,缺少競爭力
現在,用人單位為了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進行機構改革,減員定編。會計部門內部一人一崗或一崗多人的情況已被一人多崗所替代,會計滿負荷工作已成為普遍需求,用人單位要求會計專業畢業生一走上工作崗位就須獨擋一面處理會計實務。然而,很多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理論和實踐脫節,畢業前,缺乏全面、系統、綜合的會計實務強化訓練,對整個賬務處理程序不甚了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會計實務處理能力低是在情理之中。由于經費匱乏,實習單位指導力量薄弱,未能放手讓學生上崗實際 操作等原因,校外實習不少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更有甚者,隨著畢業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傳統的指令性計劃分配已為雙向選擇所代替,特別是近年來會計專業人才供過于求,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顯得十分突出,許多畢業生在實習期間疲于聯系工作單位,忙于應付面試,根本無暇顧及畢業前的實習,會計實踐環節相當薄弱。對此,實習指導教師只能表示理解和同情,畢業前的實習起不到理論聯系實際、就業前強化訓練的作用。
二、會計專業技能實習模式創新的設想
會計專業技能實習模式創新的設想是畢業實習階段,應采用前半年校內強化訓練和后半年頂崗鍛煉的方式,會有效提高實習的效果,并增強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的實力,從而也會增強學校的聲譽。
(一)校外實習
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校外實習的主要目的有兩個。其一,了解并掌握各類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程序與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其二,分析研究各類經濟管理制度,并指出各類制度的利弊所在以及相關的改進措施與方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目前能進行校外實習的相對較好的都是“傳、幫、帶”的師傅示范。但現在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積極性不高,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實習的效率,主要體現在:
1.財務人員自身素質不高,制約著積極性的發揮。(1)財務人員人數雖多,但骨干甚少。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一些企業不斷改革,對財務人員的需求增加。這就難免出現財務人員數量多、質量差的現象,很難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2)多數財務人員崗位技能單一,不能全面、綜合地開展業務。財務人員受客觀環境的限制,只精于一崗業務,知識面窄,技能單一。而真正實踐經驗豐富,精通全面業務,具有綜合判斷能力的人卻很少。(3)不堅持原則,放棄監督。一些財務人員私心較重,同時由于業務素質差,制度不熟悉,政策理解不透,發現違紀現象只能視而不見,放棄了監督。(4)有法不依,管理不嚴。有些財務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不能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放松管理,導致財務工作無序,經濟管理混亂。
2.會計工作不被領導重視,積極性難以發揮。財務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涉及多方利益的重要崗位。在現行體制下,財務工作既要為企業精打細算,也要維護國家財經紀律,保障投資者權益。但有些企業領導錯誤地認為實行會計監督是削弱領導權力,因此,一些本應財務參加的經濟業務不讓會計知道,甚至搞“小金庫”。財務人員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怕遭打擊報復,即使身在崗位也心有余悸。
3.孤立無援的工作環境,抑制著從業人員積極性的發揮。一些領導對財務工作監督放松,對財務人員支持不力;而企業內少數職工對會計嚴格制度不理解,形成了偏見,使財務人員感到上下左右關系緊張,費力不討好,于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4.參加管理的職能不落實,積極性不易發揮。一些企業領導對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僅停留在口頭和文件上,會計形象被曲解,財務人員被看成“守財奴”、“吝嗇鬼”。因此,企業在制定重大生產經營計劃和重大決策時,并不通知財務人員參加,在執行中不接受財務監督。財務人員不了解企業重大決策,一些經濟合同又不給財務部門備案,這樣,使一些企業的財務人員感到自己無用武之地,因此,不僅發揮不了積極性,而且也導致了一些財務人員的流失。
5.財務人員的工資待遇較差,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財務人員的工資待遇低于生產、技術等人員。在工作上,由于財務人員接觸的人多面廣,得罪人也多,在評先、晉升、定職時,群眾意見比較多,直接受到影響。在經濟上,財務人員似乎與生產技術無直接關系,不僅工資晉級慢,而且獎金系數低,因此,財務人員從業積極性不高。
6.社會不良影響困擾著財務人員積極性的發揮。企業受外部影響較多,如分配不公,送禮吃喝等不正之風;還有現行政策及其執行上的偏差,造成攀比心理,使得一些財務人員對工作消極應付。
同時由于實習經費的普遍不足,實際工作單位財務部門工作環境的限制,單位商業機密的安全,會計工作的階段性、時間性特點等因素,決定了校外實習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為提高實習效率,校外實習宜在階段實習采用,選擇會計工作作得出色的若干單位,以示范性教學的方式,明確學生未來工作崗位的嚴肅性和科學性。
(二)校內模擬實驗
1.會計模擬實驗
(1)會計模擬實驗的定義
以企事業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發生的實際經濟事項以及與產生和形成這些經濟事項相關的內部和外部經濟聯系、會計核算程序、會計憑證在各會計崗位的傳遞程序作為模擬實驗對象,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用直觀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報表,進行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從而,使學生對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獲得直觀、系統全面認識的一種室內實踐方法。
(2)優越性
會計模擬實驗,既不同于傳統的會計理論教學,又不同于校外專業實習,它是理論教學與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復合體,故與二者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特點和優越性。會計模擬實驗是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有效途徑。進行會計模擬實驗的優點在于,模擬業務設計及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可塑性強,實習成本低,仿真模擬的效果非常接近現實。校外實習中不能達到的實習目的,在室內會計模擬實驗中較大程度上得以實現。
會計模擬實驗就是將模擬對象模型化,通過模擬其生產經營過程讓學生在其中進行會計活動,從而掌握會計理論和熟悉會計操作技能。在這種模擬環境中,學生根據實驗內容的要求,自己動手,根據經濟業務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編制會計報表,編寫財務報告,進行財務分析,仿佛置身于實際單位的財務部門一樣。這就使他們對會計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觀的了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加深了對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工作內在聯系的深刻認識。這種實踐效果,校外實習是無法與之比擬的。會計模擬實驗,按實驗內容的綜合程度分為綜合實驗和專項實驗兩種類型,專項實驗又細分為單項實驗和專題實驗兩類。
2.校內模擬實驗
這是我們目前創新的著重點。
(1)校內模擬實驗,可以加強專業綜合業務的訓練。在校內會計模擬實驗,是通過重塑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過程,再依據其生產活動自身的規律與特點,結合市場經濟環境產生的財務關系,更全面地設計該模擬單位的各類經濟業務及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仿真模擬實驗,由學生自己主動地思考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這種生動的教學形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注重實踐,努力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真知的好作風,為素質教育開辟了新的路徑。
(2)校內模擬實驗,可以適應不同行業會計的需求。理論上會計工作具有直觀、明確、具體的業務范圍,其反映和監督的內容是企事業單位的資金及其運動過程。而資金的具體運動過程總會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為了分門別類地正確反映和監督各項經濟業務,通常是運用填制會計憑證、設置賬戶、登記賬簿、成本計算和編制會計報表等專門方法為載體,對其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實行各行業會計模擬,使學生畢業后的上崗更具有可適用性。
(3)校內模擬實驗,可以有效實施新形式下網絡會計的教學。網絡會計是依托在互聯網環境下對各種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披露的會計活動。同時它也是建立在網絡環境基礎上的會計信息系統,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幫助企業實現財務與業務的協同遠程報表、報賬、查賬、審計等遠程處理,事中動態會計核算與在線財務管理,支持電子單據與電子貨幣,改變財務信息的獲取與利用方式,使企業會計核算工作走上無紙化的階段。網絡會計在我國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會計電算化在我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各自為政到政府調控與引導,從緩慢發展到迅速普及的過程,尤其是近幾年,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4)校內模擬實驗,更好地促進知識綜合運用的的審計案例教學。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案例教學效果。教學媒體現代化的優勢在于:一是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二是可以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事半功倍;三是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操作,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四是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提高教學效率,為案例教學提供了時間,以確保案例教學效果的實現。
【中圖分類號】G47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9-0042-02
目前高職財會專業也存在著大學生“就業難”和用人單位“選才難”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培養與市場脫軌,出現了供需錯位的情況。具體表現在高職財會專業會計實訓課程內容設置不夠全面和系統,使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和實訓技能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約和限制,雖則該問題一直在進行著探討、改革與更新,但仍然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筆者根據二十多年來在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集團從事生產、商業、軟件業和咨詢業等財會、審計實際工作的經驗,結合在高職院校從事理論、實訓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考慮到社會對財會人員知識需求的范圍、重點、深度和廣度等綜合因素,就高職財會專業會計實訓教學的相關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目前高職財會專業會計實訓教學的現狀
目前高職財會專業會計實訓教學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1會計實訓教學形式重于實質: 多年來,一直在強調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改革問題,就是要把教學從理論性轉化為實踐性,重點突出專業特色及應用性和可操作性,但實質上真正做到的甚微,主要表現在:
1.1.1師資配備、課時安排和實訓方法問題: 由于高職財會專業教師大多都是從事會計理論教學,真正既在企業又在院校的雙師型教師幾乎沒有或者說很少,因為我國的人事管理體制下、基本上做不到既在企業上班,也能在學校教學的情況,也有離開企業調入學校搞教學的,但久而久之脫離了企業實際,就對企業的相關變化又陌生了,最終還是轉化到了理論型,這是其一。其二是有些院校把財會理論教師安排來講實訓課,他們認為有實訓課、有教師、有課本和實驗室就可以了,不去考慮這些安排是否適合企業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其三,課時安排很有限,相當一部分院校安排的會計實訓不足30課時或更少,相對理論課的課時來講顯然比例偏輕。其四,實訓方法是上課時老師把課本內容初略的講一下,學生下去做,做的怎樣,是否正確,結果、效果如何均不知曉。
1.1.2實訓用賬表問題: 多年來,大多數院校財會專業會計實訓課中用的賬表一直不被人們所重視,說實話這本身是個小事情,事實上卻變成了大問題。他們的具體做法就是把買回來的會計憑證、明細賬頁正常發給學生,接著把訂本式的總賬、現金日記賬、銀行日記賬拆成頁后按頁再發下去,然后讓學生去做賬務操作,這種把訂本式的賬簿拆頁發放的做法既不符合國家相關的財會法律制度和企業會計的要求,也違背了會計理論,更重要的是誤導了學生。
1.2會計實訓內容中缺少素質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企業對會計素質的要求是綜合、系統和全面的,而不是單一和片面的。一個成功的應聘不是單純的只看你的賬做的好不好,而是看你的綜合素質高不高,例如政策水平、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心里素質和溝通能力等等。就目前看,單憑眼下各院校所做的那一點會計實訓和畢業前幾次簡單的講座是遠遠不夠的,它是很難應對目前人才市場和對財會人員要求的。
1.3會計實訓內容單一,與企業實際不吻合: 目前高職財會專業雖都增加了會計實訓課程,但實訓內容與企業會計實際脫節,具體表現如下:
1.3.1實訓基本上都是沿用傳統的單一內容進行的,即以工業企業為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根據原始憑證內容,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一直到填制會計報表。顯然這些內容完成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里主要階段的演練,但是實際中的企業有各種不同的行業,必然就會涉及到不同的納稅人、不同的稅種及不同的納稅申報。因此,各院校就應該在原有實訓的基礎上補充更多的適合現代企業實際的內容。
1.3.2實訓老師多年來一直選用某一本實訓教材,備一次課,國家財稅政策法規的變化對他來講,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給學生說說而已,但不對自己的實訓教案做出新的調整。 另外經常出現因實訓課老師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去備新課而拒絕接受切合企業實際的實訓教材。現在學生就業大多都在私營企業,每個員工基本都是滿負荷工作制,所以企業會把類似于工商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銀行、社保的登記、年檢、變更和注銷等工作全交給財會人員來做,這也給我們的會計實訓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應對其進行深刻的研究與思考。
2高職財會專業會計訓教學的改革
通過對高職財會專業會計實訓現狀的分析,使我們認識到目前的這個局面,是無法應對日益發展的社會經濟形勢及財會人員的工作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財會工作也面臨著不同程度地競爭與挑戰。從企業角度講,為了減少工作人員,降低勞動力成本,對財會人員的要求更加趨于綜合型。從會計就業環境和個人方面考慮,整體綜合素質越高,就業面就越寬,就業機會就越大,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速度就越快。因此,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會計實訓教學就應該背著與時俱進,更新理念的原則,以培養出更多的視野開闊,知識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實用性財會人才,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改革。
2.1加強實訓師資力量,增加實訓課時,改進實訓方法: 在高職院校里,有的是理論性很強的 “教授和教材”,而缺的是有工作經驗的“教練和實戰”,我們可以采取從企業請進來(由于會計資料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所以走出去只能是一般的參觀,要學做賬幾乎沒可能)的方法進行,把真正有實際工作經驗的會計師請到學校來,給學生做與企業完全同步的在書本上學不到的實踐知識。沒有時間可以雙方協商,把課安排在周末,適當提高一點實訓老師的報酬,以實現雙贏。
關于增加實訓課時的問題,我們首先應考慮到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在業界具有熟練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見于此,我們在排課時就要注意在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改變以前那種重理論輕實訓的思想,把財會專業課程中有些重復或交叉部分進行適當調整。例如《成本會計》、《稅務會計》、《行業比較會計》等這些課程雖各自都有它的側重點,但在賬務處理上和《會計基礎》、《財務會計》等課程均有部分不同程度的重復或交叉,可以采用把排在后面課程與前面課程的重復或交叉部分的課時減少,增加到會計實訓里去,這樣做既彌補了以前會計實訓的不足,增加了實訓課時,突出了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也避免了課堂上學生對重復內容沒興趣的弊端。
進行會計實訓時所選用的賬表必須符合國家財會法規和稅法的規定,與企業會計完全相同,包括訂本式總賬、現金日記賬、銀行日記賬各一本(訂本式賬是不能拆分的),活頁式明細分類賬的數量可根據本公司業務的多少確定。會計憑證、憑證皮、憑證袋按需購買。會計報表按最新的會計準則規定制作或購買,納稅申報表根據企業的情況按稅務機關最新規定制作或購買。
2.2調整和增加企業會計實訓教學內容
【基金項目】隸屬課題: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2012年度重點課題。課題名稱:技工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試驗研究。課題編號:ZJJX11JZ001。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230-02
稅法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必修核心課程,由于法條抽象、內容多、變化快、靈活性大、專業性強等特點,一直以來是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一門課程。而企業對學生稅法知識能力的需求是:能根據企業的具體經濟業務正確判斷企業要繳納哪些稅種、能準確計算出企業應納的各稅款的具體金額并進行納稅申報、以及能處理其他涉稅事宜等。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高職財會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
一、課程和內容的重新設計與安排
翻開企業對稅務崗位的要求,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高職稅法課程的設計應以培養能在中小企業辦理各種涉稅業務處理能力的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著重培養學生涉稅業務的實踐操作能力,所以,在課程和內容的設計與安排上,不能照搬大學的模式,應有自身的特色。
(一)依據工作對象重建教學內容并序化
針對中小企業一個會計周期內的涉稅業務進行分析歸類,以項目的形式重新構建以下順序的四大教學內容:項目一納稅實務基礎、項目二流轉稅類納稅實務、項目三所得稅類納稅實務、項目四其他稅類納稅實務、項目五納稅實務綜合實訓。
其中,項目一主要涉及稅法基本理論、稅務登記與發票管理、納稅申報與法律責任、稅款征收與稅務檢查等內容。項目二流轉稅類納稅實務,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關稅。項目三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兩大稅種。項目四涉及到的稅種很雜、但不可缺,包括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車輛購置稅、車船稅、印花稅、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資源稅。在安排順序上做了這樣的考慮:①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附加放在最前,因為它們與流轉稅緊密相關,可以藉此復習先前的稅種;②車輛購置稅是在購置環節一次性繳納的,而以后每年要繳納車船稅,所以放在一前一后銜接;③印花稅、契稅、房產稅三個稅種的順序是基于企業經營過程中,以購置房產為例,會涉及到印花稅、契稅,以后每年要繳納房產稅;④放在最后的兩個稅種,只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企業,所以放在最后。項目二至四,主要是根據企業真實涉稅業務分稅種的學習,循序漸進。項目五在此基礎上,按典型企業(如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經銷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等)設計全真涉稅業務,讓學生根據業務獨立完成從判斷應納的稅種并正確計算到期末編制涉稅報表并網上模擬申報的整過程,教師負責引導。
(二)基于培養技能設計教學項目
項目由每個任務構成,每個任務按照“任務引入――任務安排――任務分解――任務拓展――任務檢測――成果展示”的順序來安排。整個課程設計,以項目為線索、以任務為核心,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
以增值稅納稅實務這個任務為例:①首先精心設計一個一般納稅人的涉稅業務的案例,即“任務引入”;②其次,順理成章地進入到“任務安排”,按順序羅列要完成的任務,明確具體。學生此時會想:要完成這些任務,先得有“料”;要有“料”,定要好好學……,變被動為主動,一步步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③在“任務分解”部分,根據安排的任務,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分成若干“子任務”。 通過一個個“子任務”后,學生基本就能完成安排的任務了。此時,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時,又有點意猶未盡。④趁熱打鐵,進入“任務拓展”,延伸相關知識及技能并讓學生繼續操作。⑤技能強化,再精心選擇一兩個案例,進入“任務檢測”,讓學生獨立完成。⑥最后,對任務形成的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點撥與評價。
在整個任務的設計及教學中,樹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理念;遵循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重點突出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
針對課程特點與內容,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嘗試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介紹其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分享。
(一)精心設計案例,案例連結任務
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是連結任務的載體。每一個任務的完成,都是在案例中進行。以消費稅為例,引入下面案例:
丹琪日化有限公司(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主營香水、洗發水的生產銷售(兩種產品分別核算)。納稅識別號:4406839
07684568,2012年12月發生業務:①銷售香水、洗發水給甲批發商(一般納稅人),開具專用發票上的價款分別為800萬元、600萬元;銷售香水、洗發水給乙商場,開具專用發票上的價款分別為500萬元、300萬元。②零售香水、洗發水分別取得款項300萬元、200萬元。③丙經銷商訂購由2瓶香水(單價25元)、1瓶洗發水(單價25元)、及塑料包裝盒(單價5元)組成的成套消費品10萬套,上述價格均不含稅。④將一批成本為300萬元的香水精委托丁加工廠加工成香水,加工廠收取的加工費及輔料費不含稅價30萬元。收回后將20%直接銷售取得不含稅價300萬元;80%繼續加工成熏苔香水銷售,取得不含稅價900萬元。⑤將自產的成本價為15元/瓶的香水共2000瓶作為福利發放給員工。同時將成本為100萬元的香水投入車間繼續加工洗發水。(成本利潤率5%)根據案例,完成以下任務:
(1)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個企業,哪些需要繳納消費稅?
(2)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2種產品,哪些需要繳納消費稅?
(3)依據業務順序,分別指出業務①―⑤分別屬于何種銷售業務?并分別計算出應納消費稅稅額。
(4)根據業務,填制本月的《消費稅納稅申報表》。
(5)完成消費稅的模擬網上申報。
(6)指出案例中涉及到的5個企業,是否都要繳納增值稅?如果要繳納,請計算出應納增值稅;并作出丹琪公司的賬務處理。
(7)根據業務③,你能提出方案讓企業合法少交稅嗎?
從該案例的設計可以看出,它幾乎連結了消費稅這個任務的所有內容:納稅義務人、征稅范圍、稅目與稅率、應納稅額的計算(包括自產銷售、自產自用、委托加工等基本業務,同時還涉及到含稅價的換算)、稅款的申報與繳納。同時,還涉及到任務拓展,見任務(6)、任務(7),涉及到增值稅的判斷與計算、涉稅業務的賬務處理、納稅籌劃等。通過案例,變抽象為形象、變文字為數字,改變傳統教學以本為本、從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學方式,變成一種促進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研究性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案例任務的處理中,順利自然地實現從知識到技能的遷移。在具體實施案例教學時應結合稅法課程特點,并兼顧學生現有的理論水平和認知特點,語言應通俗易懂,從典型案例入手,向學生演示案例分析的步驟及方法,目的不是講授知識,而是講授方法,使學生觸類旁通,從中受到啟發。
(二)注重對比與歸納,訓練思維與增強條理
稅法教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采用對比歸納教學法。以下是筆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得出的部分知識點的對比與歸納。見表1:
表1 增值稅、消費稅與營業稅納稅環節對比歸納
通過與學生一起對比歸納,一方面,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更能激發其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其應用知識的邏輯條理性。在應用對比歸納方法時,既可采用按章、節實行縱向歸納,將同一個問題不同層次的知識進行系統化;也可以采用跨章節實行橫向歸納,將同一類問題或者不同問題的前后聯系以及它們的共性和個性進行歸納。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改變與創新,稅法課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過去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見了;課下的學習也從盲目性轉向有目的性;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了,動手意識和實操能力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學生渴望與同學、老師交流與探討的勁頭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有了很大提高,學習效果大大增強。當然,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客觀存在,作為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在稅法課程的教學中,要根據專業、課程及學生特點,遵循針對性、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緊跟時代變化,積極探索,努力做到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1適應會計自身的發展。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我國會計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會計準財體系日趨完善,會計電算化全面普及,相應地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會計教育和管理,完善和提高會計科學體系,必然要求我國會計類專業教學與此相適應。
1.2深化職業教育內部改革。長期以來,由于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的不同,我國的中職教學與高職教學之間普遍存在著互相脫節,互不協調的現象。從學制、教材到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考核制度、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缺乏系統性,教學內容互相重復,辦學設施互相浪費,培養的人才既顯示不出層次性,也未體現高職學生的特色。
1.3加快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目前,我國高等職教發展緩慢,大專財會教學尚未形成特色,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實現中高職教學銜接,可以重新整合教育資源,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
2.存在的問題
2.1課程設置重復,教學資源浪費。課程設置是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中、高職財會專業不同的教學目標要依靠不同的課程設置和不同的教學內容來完成它們層次間的銜接和遞進。但是長期從事中、高職財會專業教育的同志都感覺到,目前中、高職財會專業在課程教學上存在文化基礎課要求脫節,教學內容重復的現象。例如,升入我院高職學習的三校生、3+2高職生、高職預科生都反映,大學里的許多課程與原先中職所學課程基本相同,象《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統計學原理》等等課程中職學了、高職學,教學內容雷同,教學方法相似,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2教學目標模糊,培養層次混亂。中等或高等職業教育本質上都是對人的職業(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培養目標主要是依據行業的職業崗位的不同要求和規定來確定。但中、高職院校在確定教學目標時,相互交叉、層次不清,主要表現在:一是中職學生難以適應高職教學。與普通高中畢業生相比,中職畢業生由于文化知識基礎薄弱,在增加專業理論的深度和廣度時困難重重;二是高職階段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職業崗位等級證書。
2.3教材編寫滯后,因材施教無法實施。目前全國各地的中職、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各成體系,職教教材的編寫工作缺乏統一組織領導,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缺乏行業和職教特色,同一專業不同的學校則采用不同的教材,特別是五年一貫制,自成體系的教材更是匱乏,不少院校是前二、三年借用中職教材,后二年用大學教材,根本無法按中高職的不同培養目標和學生的不同需要組織教學。
2.4師資水平落后,教學方法傳統。目前我國的職教師資大部分是從學校到學校,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是由高等專科學校、職業大學、獨立設置的成人院校和部分符合條件的中專學校改制建成的,師資隊伍的層次和結構普遍不能達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高層次教師的比例偏低,許多教師在高職教學中仍沿用中職教學的方式方法,嚴重影響高職教育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對策建議
3.1重新界定教學目標,構建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中高職教育順利銜接,首先需要進行培養目標的重新界定和定位,高職教育與中職教育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著層次上的差別。國際上較為公認的"職業帶"理論,是職業教育可以借鑒的人才結構及其分類理論,它把社會的人才結構簡化為"技術工作-技術員-工程師"三個層次。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培養技術較高層次的技術員和部分工程師。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構建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
3.2合理設置課程體系,修改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關鍵。中高職財會專業在教學銜接上,一要從培養目標角度出發,擴展和深化高職課程內容;二是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學科式教學模式,構建模塊化課程,在寬基礎、活模塊的原則 指導下突出和強化實踐訓練;三是實施兩套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現學分制,各個職業學校相互承認學分,中職畢業生在高職階段可結合自身發展,免修與中職重復的課程。四是注重隱性課程設置,把以專業實踐活動為核心的課外活動、校外活動,校園文化等課程納入到有計劃、有補充、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中,減少學生的"自由-自流"發展。
3.3選擇合適教材,完善教學大綱。中高職教育主要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主要從事技術性工作,屬于人們通常所稱的"藍領"。因此,在教材的選擇和大綱的編寫上,中高職教育也應有所區別。不能簡單地將原中專教材或專科教材進行"切配",而是根據中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崗位群所需要的知識、能力要求,選擇使用所需教材。
3.4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轉變教學理念。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資層次底,綜合素質不強,實際動手能力差。為了盡快作好中高職銜接,各高職院校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轉變傳統的教學理論。一是可以選派中青年專業教師向上或向下到對口學校進行業務交流,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生產管理的實習實訓,到高等院校攻讀在職碩士、博士,以提高會計專業教學的業務能力。二是可以采取建立"雙師型"制度、建立校企基地等措施,也可以從生產管理一線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技術人員來學校作講座,以提高會計專業的實踐指導能力。三是利用會計教師的特長和資質,獨立成立記賬會司,也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共同開展會計業務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隨時研究教學工作,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踐中得到解決。參考文獻:
[1]周向群主編,《知識經濟概要》,蘇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參考文獻:
[1]張杰. 語篇分析對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學的指導意義[A]. 世紀之交論功能[C].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一般課題“職業技術教育中財會人才培養定位與課程設置研究”課題編號:10030137的研究成果。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充分體現出我國職業教育在人才發展中的重要意義。財會專業是職業技術院校中最普遍的專業之一,無論中職還是高職都開設了財會專業,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及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應當合理有效對接,充分節約教育資源,提高效率。
一、中、高職財會專業培養目標及對接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培養目標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實施高中階段學歷教育的基礎教育環節,教育部規定: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服務、技術和企業一線,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中、初等應用型人才和勞動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培養定位是面向基礎,為社會培養掌握應知應會的會計原理和基礎知識,熟悉計算機基本知識,掌握電算化基本流程與基礎核算模塊賬務處理等基本操作,掌握金融、稅收、政府會計基本概念,遵守《會計法》,恪守會計職業道德的企事業單位會計員、統計員、金融機構的儲蓄員、商業機構收銀員、中介機構工作人員等工作人員。
(二)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財會專業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中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準確把握定位和發展方向,自覺承擔起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責任,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在促進就業、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顯然,高職高專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經由過去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調整為“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中、高職財會專業課程設置及對接
在確定中、高職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科學規劃課程設置。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財會專業課程設置及核算技能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必須突出職業特征,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財會專業在中職階段,核心技能應放會計信息記錄層面,輔以初步的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以財政部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為依據,訓練學生填制會計憑證、設置登記賬簿的規范操作習慣,熟練掌握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并在操作訓練的過程中使學生認知核算方法與會計崗位之間的聯系。以《小些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初步學習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標準,訓練電算化軟件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具備會計信息確認、計量、報告的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二)高職、高專財會專業課程設置及核心技能
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財會專業應當設置《會計實務》、《稅法》、《經濟法》、《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為經濟建設培養中級人才。
會計實務課程應當以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并要突出行業會計比較;《稅法》、《經濟法》課程要基本涵蓋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所有稅收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并以此為平臺,設置《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等提升業務水平的專業課程。培養學生正確解讀企業會計準則,并根據準則規定,對具體企業會計要素進行確認、計量、報告的專業能力。較為系統地掌握會計實務原理和專業知識并能正確執行有關會計等財經法律制度,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制度,熟悉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培養對財務事項的職業判斷能力。
高職、高專的核心技能應體現在根據會計標準對具體業務的確認、計量與報告層面。并且在此基礎上,加強職業判斷能力訓練,結合企業經營目標,選擇最恰當的會計政策與會計處理方法,提供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
(三)中、高職財會專業課程對接
中、高職財會專業課程設置中,基礎入門課程應放在中職階段開設。如《會計基礎》、《統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高職原則上不再重復設置。考慮到高職、高專會有部分普通高中生源,對這部分學生,可以設置《初級會計實務》課程,將會計基礎及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內容整合起來,在入學時第一學期開設。《財務管理》、《稅法》、《審計》等一些較高層次的專業內容,只在高職開設,中職不設置。這樣就避免了課程的交叉重復造成資源浪費。
《會計實務》內容應涵蓋一般企業基本經濟業務。對于特定行業的特殊業務,可以根據不同專業有選擇開設;《財務管理》考試科目除注重企業自身財務管理的要求之外,還要涉及預算、籌資、投資、營運資金、收益分配、稅務、財務分析與評價等多個方面,要能形成貼近公司財務的財務管理知識體系。《稅法》、《經濟法》的內容應在《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上,涵蓋與財務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如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增值稅法、企業所得稅法等。
三、中、高職財會專業教學模式思考
中、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應用人才的任務,應用人才的培養側重在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財會專業教學應當樹立課堂即崗位理念,將真實的財務工作引進課堂,使學生在作中學,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都應該是財會專業教學模式的核心要求。
(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與行業、企業聯合開發專業課程,將行業企業適時的工作崗位、經濟業務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根據會計崗位任職要求,結合會計資格考試確定教學內容。
(二)虛擬企業作為課程載體
將行業企業真實業務資料加工成為虛擬企業,形成會計崗位典型經濟業務,作為課程教學的載體,根據實際會計核算程序安排教學順序,創新教學內容組織方式。
(三)按核算崗位構建學習情境,分層實現課程目標
根據虛擬企業情況,按照真實工作崗位構建學習情境,通過不同情境業務處理,使學生先具備單項核算技能、進一步具備綜合核算能力、最終練就能夠解決一切核算問題的本領,形成職業素養。
(四)任務驅動、實踐理論一體化教學模式
對學習情境中每一個知識點設計具體的工作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知識理論。學生對業務的處理過程就是學習知識理論的過程,知識理論寓于實際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真正實現實踐與知識理論一體化,學生在作中學。與此同時,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從容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五)工學交替編排教學進程
教學工作一方面在校內進行,利用多媒體教室、會計模擬室、電算化機房、創業者沙盤實訓室等場所學習。另一方面,根據課程進度,有計劃安排學生到行業、企業等校外實訓基地現場觀摩與實踐,促進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
總之,財會專業中、高職不同層次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以及對接標準的明確,才能使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從而更加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適用的專業人才,擴大就業,提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9]6號
[2]劉玉庭.《建全和完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體系,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人才隊伍建設》http://.cn/Pages/News/P_NewsViw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