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進出口貿易活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7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92(2012)03000805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Its Volatility on the Import and
XU Ke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By using ARGARCH model, cointergration test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we studied China ’s monthly data provided by the China Customs Bureau of export and import with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Japan, USA, European Union(EU), Korea and Hong Kong from Jan. 2001 to Jun. 2010. We investigated both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impact on China ’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amount with these six main trade partners which might be caused by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its volatility, and compared these effects between different partn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has longterm negative relation with export data with most main trade partners, while no evidence of positive relations are found, which means that the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with these trade partners will decrease as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goes up.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can make different longterm effects. View from shortterm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can launch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xport trade with EU, Hong Kong and ASEAN and a positive impact on import with Korea, while the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may cause a positive impact on part of these main trade partners.
Key words:ARGARCH model;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export and import
1 引言
2方法、變量及數據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對物流與進出口貿易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目的是驗證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是否有促進作用,影響是否顯著。然后,運用彈性理論,通過計算“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即物流發展速度與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之間的變動比率,來測算現代物流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影響程度,以及其程度隨時間的變動趨勢。
2.2變量及數據來源
衡量進出口貿易的指標,一般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進出口總額。而衡量現代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由于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不同學者選擇的指標沒有統一的標準,已有研究大多以貨運量、貨物周轉量或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為代表。從進出口貿易涉及的物流系統來看,其物流環節包含運輸、倉儲、檢驗、報關、包裝、裝卸搬運,以及信息處理等作業內容,其中,運輸是必須的環節,故本文選擇了貨物周轉量作為衡量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數據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年鑒》(2010),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選取1986—2009年間的數據。
3實證分析
3.1物流產業發展與進出口貿易增長的相關性
在相關性分析之前,首先對進出口總額和貨物周轉量的逐年變化情況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變化的總體趨勢,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進出口總額和貨物周轉量的統計數據。依據表1,繪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變化趨勢圖①,見圖1。由圖1可知,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這初步說明浙江省物流業與進出口貿易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即物流業的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具有促進作用。為了說明物流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顯著影響,下面利用統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以進出口總額為因變量,設為Y,貨物周轉量為自變量,設為X。根據表1的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相關數據,運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通過比較多種擬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線(Quad-rati)擬和模型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變化趨勢。回歸結果見表2,調整后判定系數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釋能力強,變量以5%的顯著性通過t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經過檢驗,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歸方程是顯著有效的。回歸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產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促進程度的彈性分析
(1)測算模型
通過相關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業的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為了進一步分析物流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影響程度,本文利用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進行定量測算。彈性分析是計算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變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區域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一詞作為衡量浙江省進出口貿易對物流業變化的敏感程度。進出口貿易額設為變量Y,貨物周轉量設為變量X,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計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產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影響程度的測算
根據回歸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運用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計算模型,求得彈性系數E,見表3,1986—2009年間,浙江省區域物流-進出口貿易平均彈性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貨物周轉量每提高1%,進出口總額約提高2.9%,說明浙江省物流業較大程度上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的增長。
(3)不同時段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程度的比較表3顯示,1986—2009年間不同年份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差異較大,從具體數據來看,彈性系數從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為了分析不同時間段物流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以每5年為一個時間段,計算1986—2009年不同時間段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平均值,結果表明,不同時間段的彈性均值從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彈性均值呈現下降的趨勢,表明浙江省物流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促進作用有所趨緩。為了分析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隨時間的變動趨勢,以1986年作為時間t=1,對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與時間t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通過比較多種擬合模型,決定采用三次曲線(CUBIC)模型。擬合曲線如圖2所示,回歸結果見表4,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98915,與1極為接近,表明方程解釋能力強。變量均以1%的顯著性通過t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經檢驗,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歸方程顯著有效。擬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計算2010—2014年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指標值,見表5,浙江省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呈下降趨勢,表明浙江省物流業應進行產業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以促進進出口貿易的增長。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2方法、變量及數據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對物流與進出口貿易的關系進行相關分析,目的是驗證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是否有促進作用,影響是否顯著。然后,運用彈性理論,通過計算“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即物流發展速度與進出口貿易增長速度之間的變動比率,來測算現代物流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影響程度,以及其程度隨時間的變動趨勢。
2.2變量及數據來源
衡量進出口貿易的指標,一般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進出口總額。而衡量現代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由于缺乏統一的統計口徑,不同學者選擇的指標沒有統一的標準,已有研究大多以貨運量、貨物周轉量或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為代表。從進出口貿易涉及的物流系統來看,其物流環節包含運輸、倉儲、檢驗、報關、包裝、裝卸搬運,以及信息處理等作業內容,其中,運輸是必須的環節,故本文選擇了貨物周轉量作為衡量物流發展水平的指標。數據來源于《浙江省統計年鑒》(2010),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選取1986—2009年間的數據。
3實證分析
3.1物流產業發展與進出口貿易增長的相關性
在相關性分析之前,首先對進出口總額和貨物周轉量的逐年變化情況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變化的總體趨勢,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進出口總額和貨物周轉量的統計數據。依據表1,繪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變化趨勢圖①,見圖1。由圖1可知,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的變化趨勢大體一致,這初步說明浙江省物流業與進出口貿易之間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即物流業的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具有促進作用。為了說明物流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顯著影響,下面利用統計數據進行回歸分析。以進出口總額為因變量,設為Y,貨物周轉量為自變量,設為X。根據表1的進出口總額與貨物周轉量相關數據,運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通過比較多種擬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線(Quad-rati)擬和模型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與進出口貿易之間的變化趨勢。回歸結果見表2,調整后判定系數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釋能力強,變量以5%的顯著性通過t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經過檢驗,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歸方程是顯著有效的。回歸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產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促進程度的彈性分析
(1)測算模型
通過相關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業的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為了進一步分析物流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影響程度,本文利用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進行定量測算。彈性分析是計算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變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區域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一詞作為衡量浙江省進出口貿易對物流業變化的敏感程度。進出口貿易額設為變量Y,貨物周轉量設為變量X,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計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產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影響程度的測算
根據回歸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運用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計算模型,求得彈性系數E,見表3,1986—2009年間,浙江省區域物流-進出口貿易平均彈性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貨物周轉量每提高1%,進出口總額約提高2.9%,說明浙江省物流業較大程度上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的增長。
(3)不同時段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影響程度的比較表3顯示,1986—2009年間不同年份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差異較大,從具體數據來看,彈性系數從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為了分析不同時間段物流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程度,以每5年為一個時間段,計算1986—2009年不同時間段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平均值,結果表明,不同時間段的彈性均值從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彈性均值呈現下降的趨勢,表明浙江省物流業發展對進出口貿易增長的促進作用有所趨緩。為了分析物流業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隨時間的變動趨勢,以1986年作為時間t=1,對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與時間t的關系進行回歸分析。通過比較多種擬合模型,決定采用三次曲線(CUBIC)模型。擬合曲線如圖2所示,回歸結果見表4,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98915,與1極為接近,表明方程解釋能力強。變量均以1%的顯著性通過t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經檢驗,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歸方程顯著有效。擬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計算2010—2014年的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指標值,見表5,浙江省物流-進出口貿易彈性呈下降趨勢,表明浙江省物流業應進行產業調整,轉變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以促進進出口貿易的增長。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根據我國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可大致將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分為如下四類:
第一類,企業沒有專設的進出口貿易管理機構,進出口業務基本上采取業務流程服務外包(BPO)運營模式進行。也就是說,從市場調查、客戶資信調查到進出口貿易合同簽訂,從進出口貿易合同履行(包括外貿融資、報關、報檢、保險、物流、外匯收付、繳納稅費、退稅辦理、外匯核銷等)到合同糾紛處理、保險理賠等全部委托專業的公司進行。此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存在五個重大缺陷,一是由于專業的貿易機構不可能是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分析與預測專家”,因此不可能對貿易國的行業保護政策的使用力度分析透徹,不可能洞察到貿易國有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存在貿易國“貿易壁壘”、“國家違約”等發生使我國企業進出口貿易蒙受損失的風險。二是由于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流程外包,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信用管理”難度大,落實機構、崗位、職責設置的“相互制衡原則”、“不相容原則”難度大,存在因業務流程當事人(包括本企業員工)不當操作、不規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業進出口業務蒙受損失的風險。三是企業的進出口業務流程沒有實現計算機信息管理,存在監督與被監督之間、監控與被監控之間因“信息不對稱”使企業蒙受損失的風險。四是缺少企業文化建設管理體系或企業進出口專業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存在不能以先進的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導致不能抓住最佳進出口貿易時機或無尋找最佳貿易時機的意識,使企業蒙受“機會損失”的風險;五是缺少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監督、風險考核與評價管理子體系,難以及時發現有關進出口組織架構、人力資源、業務運營、供應鏈管理、子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風險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我國大部分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部分中型企業一般建立的是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我們稱其為C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二類,企業設立有進出口貿易機構,為該機構及其下屬機構分配了相應職責、建立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是沒有形成體制上的相互制衡、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進出口機構缺少專設的市場分析科室及信用(風險)管理科室,進出口貿易活動除合同結算外全部由進出口機構下屬的外貿科室負責,結算由其下屬的財務科室負責,雜務由其下屬的綜合科室負責。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與C類體系的區別僅僅是全部業務流程由企業自己運作,但是沒有形成實質意義的體制上的制衡和機制上的制衡以及崗位設置上的“不相容設置”,所以存在的重大缺陷與C類體系基本相同。我國大部分中型企業及部分大型企業建立的是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我們稱其為B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三類,在企業層級或企業的進出口業務部門內部設立了信用(風險)管理機構及市場分析機構,在管理體制上、運行機制上、管理職責及崗位職責分配上均體現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設置”的原則。能夠對進出口貿易業務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信用管理,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策略。建立健全了考核、評價、激勵機制。但是,進出口業務風險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評價子體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風險不能化解的風險;沒有建立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缺少信息化與業務流程的有機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對稱”產生風險的可能性;缺少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存在不能始終以先進的企業子文化引領員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主觀能動性的風險。我國大部分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建立的是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我們稱其為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第四類,在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的基礎上完善了風險管理控制子體系,對涉及進出口業務的各類風險進行識別、控制、監督及考核與評價。建立了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全部業務流程的電子信息化處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風險。建立了進出口業務系統“企業子文化建設”管理體系,以先進的進出口業務系統子文化潛移默化員工的作業活動,以先進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員工思潮。我國極少部分企業或企業集團建立的是此類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我們稱其為A+類“企業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如何構建符合企業實際的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企業應該從進出口貿易層面的治理結構、管理體制、運營機制入手,以業務流程電子信息化為平臺,以分析市場、緊跟市場、把握市場為運營導向,以規避、降低及化解風險為運營重心,以人為本、創新創效為運營核心,以穩健經營為運營目標,構建符合企業實際的進出口貿易管理體系。
1科學的進出口貿易組織架構是基礎
科學的組織架構主要包括科學的治理結構、管理體制及運營機制等,通過設計并運行合理的組織架構降低進出口貿易運營風險。應建立健全董事會領導下的進出口貿易發展戰略決策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層領導下的市場分析及預測制度、信息建設及傳遞制度、內部市場模擬外部市場運行制度、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供應鏈風險內部控制制度、考核評價及激勵制度、效能監察制度、企業文化及企業子文化建設制度等。對于大中型企業應根據“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則進行組織機構、職責的設計。例如:在進出口貿易機構下至少應分別設置市場(信息)科、信用(風險)管理科、外貿科、綜合科等科室,對于大型企業集團在進出口機構下至少還應設置財務科室。市場(信息)科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對包括“引言”中所述的各種進出口貿易市場環境進行動態分析,形成分析及預測報告,為董事會調整進出口貿易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參考,為管理層調整進出口貿易策略提供參考,為外貿科實施進出口貿易操作、原料保值、產品保值提供參考,為信用(風險)管理科實施進出口貿易全過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風險)控制提供信息參考,為財務科實施貨幣保值提供“匯率變動”參考。根據市場及訂單情況編制或調整出口貿易計劃,根據生產計劃編制進口貿易及供應計劃等。負責根據匯率變動預測制定貨幣保值方案(通過外匯期貨交易,或遠期結售匯,或外匯掉期等),負責根據市場行情預測制定原料及產品保值方案(通過產品期貨交易或相關性產品期貨交易等),負責進出口貿易全過程的計算機信息管理,負責整個供應鏈的價格、成本及收益的跟蹤、為管理層提供實時的進出口運營效果數據等。信用(風險)管理科的主要職責為:對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組織架構、人力資源、業務運營、供應鏈管理、子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風險進行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并將此信息反饋至企業層級的風險管控體系。審核市場(信息)科編制的進出口貿易計劃,復核進出口貿易客戶的資質、審核及鑒證進出口貿易合同、審核貿易合同項下的結算單據,審核信用證(付匯)條款,會簽產品出庫單。對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動態跟蹤,根據客戶的履約情況對其實施信用等級評定,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定結果對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結算條件”。對進出口貿易全過程實施信用(風險)監督、監控、預警和警報,追繳逾期半年以上一年以內的應收貨款,配合相關部門實施逾期一年以上應收貨款的追繳及其他合同違約處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訴訟等。對外貿科室、綜合科室、財務科室等科室的對外往來業務實施全方位監督與監控,對客戶的滿意度實施測評以維護企業對外信譽等。外貿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執行進出口貿易計劃,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獲取客戶有關資質證明等書面材料并實施審核。簽訂并履行合同、為信用管理科提供貿易合同及其項下的有關單據,提出信用證開據條款,開具產品出庫單等。催繳逾期半年以內的應收貨款,配合信用管理科實施合同違約處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訴訟等。執行經上級有關部門及最高管理層集體批準的進口原料及出口產品保值方案。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合同履行。最大可能地滿足客戶的合理要求并努力提升其滿意度。綜合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配合企業相關部門,對進出口貨物依據合同約定(例如國際標準或貨物到達地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或合同約定標準)實施驗收、未經驗收的貨物不得放行(入庫或出庫)。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原料入庫或產品出庫驗收手續。負責其他科室經濟責任制的考核、評價及激勵,負責進出口專業系統企業子文化的建設管理等。財務科室的主要職責為:對信用(風險)管理科提出的進出口業務預警或警報實施風險控制并實時進行信息反饋。復核合同項下的“信用結算條件”是否與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條件相一致,會簽合同審批單、產品出庫單,復核貿易項下的結算單據等。根據合同約定收匯或付匯(復核信用證條款、辦理信用證或其他付匯手續)。根據信用管理科動態跟蹤的結果,對存在較大以上問題的合同中止或終止會簽產品出庫手續、中止或終止支付貨款等。執行經上級有關部門及最高管理層批準的債務及資產(匯率變動)保值方案。
2建設企業層級互聯的進出口貿易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建設進出口貿易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是提高進出口貿易運營效率、降低人為因素、降低信息傳遞不對稱風險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須實現與企業網的互聯及信息傳遞、處理流暢,切忌搭建進出口貿易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孤島”,在進出口機構內部和企業層級,實現進出口業務流程處理無障礙電子信息化,實現監督與被監督、監控與被監控的“信息傳遞對稱”。在企業互聯網層級上,通過企業層級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傳遞對稱”,實現管理層與部門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有關進出口業務“信息傳遞對稱”。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傳遞不對稱使進出口貿易運營蒙受損失的風險。
3做好市場分析及預測
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的主要目的,一是為鞏固原有市場、開拓新的市場、擴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譽度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二是為企業在原料、物資設備進口市場抓住價格低位、在產品出口市場抓住價格高位提供決策參考信息;三是為原材料進口保值、產品出口保值提供決策參考信息。市場分析及預測應該堅持“五位一體”原則:一是通過供求關系變化(要關注宏觀政策,如財政、金融、產業政策等可能對供求關系產生的影響)進行市場分析及預測;二是通過周期性規律變化對原料市場、產品市場進行技術圖形分析及預測;三是通過相關產品市場或相關衍生品市場的相關性變化規律進行分析及預測;四是密切關注世界范圍內大型基金對市場的炒作(基金的短期炒作往往不以供求關系為題材,可能抓住某一短期題材或制造某一短期題材進行炒作以達到其目的);五是分析“預判突發事件(例如預判可能發生戰爭、動亂、罷工等)”及“已發生突發事件(例如已經發生的戰爭、動亂、罷工等)”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須將此五方面的分析統籌考慮,方可得出綜合后的分析預測結果。同時,依據分析預測結果制定出原材料進口及產品出口保值方案或應對措施并上報。
4做好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
進行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包括“引言”中所述的“五類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規避、降低各種風險造成的企業債務增加或資產受損。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主要有五大步驟:第一步,通過各類官方、非官方渠道獲得各類有關風險信息,例如:可以通過政府商務網站或行業協會網站獲得行業(產業)預警信息,通過國家駐外機構網站獲得進出口貿易所在國的預警信息、政策信息,通過國內外金融機構網站獲得有關金融政策變化、匯率變化可能帶來的收、付匯風險信息,通過有償或無償信息服務機構獲取有關風險信息,在情況緊急時還須進行實地考察、走訪獲取有關風險信息等。對進出口客戶合同履約情況進行動態跟蹤及監控,發現合同履約過程的風險信息等;第二步,歸納、整理、分類上述獲取的有關風險信息,進行風險識別,制定出風險控制方案或風險應對措施;第三步,根據識別出的風險向有關科室發出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并監督、監控其風險控制過程直至風險預警或風險警報解除;第四步,對各科室的風險控制進行月、季、年考核與評價,其結果作為經濟責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標;第五步,要求各業務科室通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時向信用(風險)管理科傳遞風險管控動態,保證進出口機構內部有關風險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定期向企業層級的風險識別、控制、監督、考核與評價體系傳遞有關管控信息,保證企業層級有關進出口業務管控信息傳遞的對稱。
5構建企業內部供應鏈互動聯動及風險控制運營機制
企業運營的效果與進口環節、生產環節、質量保證環節、出口環節等環節息息相關,整個供應鏈環節貫穿了一系列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企業運營的好與壞。換句話說,進口環節也好,出口環節也好,都應該與生產等環節形成互動與聯動,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有機整體。建立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及風險管控機制的目的正是將市場變化迅速傳遞到生產等環節,采取各種應對措施以規避或降低進出口業務涉及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供應鏈運營風險及其他風險。企業應著重從供應鏈互動聯動機制的建立、內部市場模擬外部市場運作、供應鏈內部環境,供應鏈內部控制活動,供應鏈活動監督、考核、評估與評價,供應鏈運營機制持續改進等幾方面入手,抓好供應鏈運營機制的建設[11][12]。
6構建企業進出口系統子文化及內部供應鏈系統子文化建設體系
2005年7月21日,我國正式宣布開始實行進行貨幣改革,不再實行單一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而是采取一個務實的態度,通過一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參照一籃子貨幣調控人民幣匯率,最終達到人民幣升值2%的目標。中國的貨幣改革以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整體為主體,在未來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將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匯率波動和一國國內物價水平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與此同時,匯率的變化深刻影響了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平衡,深刻影響著國內經濟活動的波動。匯率貶值或者升值是否最終改善貿易收支受到世界經濟的復雜因素的影響。從當前的經濟形勢看,人民幣升值可以放慢我國進出口貿易順差高速增長的速度,減少和世界主要貿易伙伴的沖突,減少可能產生的貿易摩擦,減輕反傾銷訴訟和其他的貿易爭端。
2010年中國為了應對進出口貿易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深入經濟改革,宣布加快人民幣的貨幣改革的進程,采取多種方式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通過具體得力的措施,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連續出現小幅升值。在中國采取可控的貨幣改革的背景下,中國的出口貿易總額增加的速度有所放緩,但是進口貿易總額與出口貿易總額卻還是帶著強勁的勢頭連年上升,成功地實現了有利于進出口貿易發展的貨幣改革的軟著陸。
二、貨幣改革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
進出口貿易傳統理論是:貨幣經過適度的貶值一般可以提高進出口貿易平衡,通過進出口貿易的價格杠桿作用,達到促進出口和抑制進口總額的目的,人民幣貶值也會帶給總價值進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長,但出口的匯率的影響系數的影響匯率超過進口系數,實證研究的結果仍然是使貨幣貶值出口貿易總額的增長超過了進口貿易總量的增加,可以改善貿易收支。運用協整理論和誤差修正模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現實的進出口貿易為核心的國際經濟中,且匯率要對貿易產生顯著的決定作用的話是需要兩個充分條件:一是,在國際市場上可以提供完全替代各貿易國競爭商品;二是,各貿易國競爭商品包含等量資本、等量勞動與等量的技術投入度。在人民幣實際匯率與進出口之間具有正相關關系,短期中進出口貿易總額的變化很難說是人民幣實際匯率發生變動的原因。人民幣貶值會帶動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上升,而人民幣升值會導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下降。這樣的結論與現實經濟中國匯率變動和進出口貿易現狀部分相符,從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數據看,2008年中國出口總額高達14285.5億美元,進口總額高達11330.9億美元,而耐人尋味的是:2009年出口總額與進口總額分別降為12016.6億美元與10055.6億美元,是與這期間人民幣升值呈明顯的負相關變動關系。
林產品是社會商品的一種,主要包括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生產的木材,還有以木材為原料的各種產品,例如鋸木、原木、各種木質的半成品或者成品,木質人造板、木漿等,除此外還有各種紙和紙制品、林化產品。林產品進出口貿易是林產品進口貿易與出口貿易的總稱,是指將本國生產、加工的林產品運往本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銷售或者從國外輸入林產品在自己國家進行銷售的交易行為。本文研究重點就是在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這種交易行為中可能產生的風險并提出規避的辦法。
一、國際貿易風險的內涵
國際貿易風險是指在國際貿易過程中,與貿易有關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時間內發生令人無法預料的變化,這些變化導致國家貿易主體在實際成本與預期成本之間、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之間發生差異,帶來了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國際貿易風險就是在貿易活動中可能發生在各個環節的不利因素,增加了貿易結果的不確定性,影響貿易利益的獲得。簡單說來,國際貿易風險的內涵有以下幾點:
1.針對未來將要發生的貿易活動;
2.預測的是貿易活動發生的結果與預期的差異;
3.風險重點是在整個進出口貿易活動中發生不利的可能性,風險值公式為f=(v,t.h)其中,v表示風險發生的概率;t表示風險可能帶來的危害的等級;h表示風險及時防范的可能性。
二、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風險現狀
受世界和我國經濟與金融環境的影響,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面臨著十分復雜的環境。國內經濟增長缺乏勁頭,國內供大于求;而國外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較多,阻礙進出口的順利進行。2011年我國與歐美國家在林產品貿易上處于下滑趨勢,處于貿易逆差。中國的林產品貿易面臨原料進口的價格上漲迅速,價格成本壓力增大,此外受人民幣匯率增值的影響,我國的許多林產品相關的外貿企業面臨著經營危機,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面臨的挑戰更大。因此我國的林產品的進出口貿易還存在一些不穩定的風險性因素,需要認真研究對待。
1.林產品貿易風險預警機制不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是保障林產品進出口貿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預測可能發生的風險并給出警告,最大限度的捍衛林產品企業的利益。但是在我國這樣的風險預警機制還不夠健全,主要缺陷是不穩定,效率低,未建立起全面科學規范的風險預警體系,不能發揮真正的預警作用。不少林產品貿易企業沒有嚴格按照對外經營活動的程序與規定進行交易活動,容易產生外貿風險,而如果預警機制不健全的話,風險損失不可估計。
2.林產品貿易企業缺乏風險內控的意識。貿易風險的內部控制非常重要,但是一直以來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企業都沒有對風險引起足夠的重視,風險內部控制意識淡薄。風險發現和內部控制都是由人決定的,若是林產品貿易企業中的領導者沒有這種風險自覺意識,沒有長遠的風險遠光,不能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那么該企業就無法在激烈的林產品進出口貿易市場上站穩腳跟。
3.林產品貿易主體抗風險能力弱。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企業還沒有培養出足夠強的抗風險能力,具體表現在兩點:(1)企業管理人員沒有形成風險管理的觀念和意識,風險管理缺乏主動性。(2)企業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比較低,難以承擔林產品風險管理的重負。
4.林產品貿易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關于林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風險管理體系還不完整與系統,存在一些漏洞,比如立法跟不上實際林產品貿易發展的現狀,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沒有建立起專業的林業風險管理結構,讓林產品企業風險管理缺乏組織保障;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科學的林產品風險管理機制,在風險預測、風險抵抗等內容上都缺乏可操作性。
三、應對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風險的建議
1. 防范法律法規與政策帶來的國家風險。加大行業組織和企業自身的力量,大力拓展林產品出口的市場,對原材料的獲取進行嚴格控制,提高應對貿場中風險的能力,從而降低或者防范法律法規和政策帶來的貿易風險。
我們要加強國內人工林的培育,不斷提高國內人工林的規模與質量,大力開拓國內的林產品市場,建立起完善的國內林產品市場體系;要走出去,面對復雜的國外林產品貿易環境,要大膽參與國際森林資源的生產和分配,培育國外林產品市場,這方面就需要國家的政策扶持與領導,政府要帶領國家企業實施海外開拓戰略,充分利用國際資源解決國內需求。
在競爭優勢上,逐漸摒棄以價格低廉為主的競爭力,要建立新的技術優勢,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林產品名牌,建立多種渠道的銷售模式,以此不斷增強競爭力。要加快技術的進步,要增大技術在林產品中的比重,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以此促進林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在林產品經營的規模上,可以依靠政府職能,設立一定的產業規模標準作為產業進入壁壘,促進林產品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面對風險時,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要反對不合理的技術壁壘;要落實對林業企業森林認證的要求。
2.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人民幣匯率波動是影響林產品進出口貿易的非常關鍵的因素,特別是近年來人民幣升值問題,對林產品的出口貿易造成很大壓力。為此,林產品外貿企業必須將人民幣波動的匯率風險納入風險預警和風險管理機制。本文主要選出兩點內容給予建議:
(1)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及訂立保值條款。這個主要是在林產品進出口貿易企業初步簽訂林產品合同時需要注意的,首先是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出口企業盡量選用硬貨幣進行計價,因此它不會貶值,未來只有升值的潛力;進口企業盡量選擇軟貨幣進行計價,因為它匯率不會上漲,未來會有貶值趨勢,不會提高進口成本。其次要訂立貨幣保值的合同條款,以抵御或轉嫁出口商不能選用硬貨幣、進口商不能選用軟貨幣的風險。
(2)合理選擇結算手段。這是在履行林產品進出庫貿易合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首先企業出口時在報價時要充分考慮匯款變動的風險,選擇按固定換匯成本結算的方式;其次當計價的貨幣匯率走低時,進口企業可以選擇提出交貨時間后延或提出延期付款,以規避匯率風險損失。
(3)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靈活的利用金融工具可以應對匯率風險:①利用貿易融資提前辦理結匯,現在通用的主要貿易融資方式有押匯、貼現與福費廷。②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外匯保值,鎖定匯率,例如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權、外匯掉期等。
3. 價格風險的應對策略。主要有兩種辦法:利用合同中的價格條款,利用林產品其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前者主要是防范價格風險,合同定價方法主要有固定作價法,非固定作價法、制定價格調整條款;后者主要是規避和轉移風險,只要規范合理的利用期貨市場,局可以減少價格風險帶來的損失。
4. 結算風險應對策略。(1)嚴格調查貿易對手的信用。對貿易對手的資信調查是企業進行國際貿易活動的首要任務,因為客戶信用不良是所有結算風險的直接原因。要嚴格的調查企業的信用記錄、經濟實力、支付能力等,還要調查對手的國內經濟政治環境,是否會對貿易的結算造成影響。
(2)采用合理的結算方式。各種結算方式風險由低到高分別是信用證、托收、匯付。在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進口商注重的是貨物的質量,出口商注重能否收到貨款,銀行注重的是雙方是否符合業務的要求,其他兩種結算方式,只是注重對方的信譽。
(3)完善出口保險制度。完善出口保險制度我們應當做到:首先,我國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經濟上給予幫助,保險規模應當逐漸擴大。其次,提高資信調查能力,建立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最后,建立出口信用保險的法律法規,學習國外先進的保險經驗。
四、結語
本文主要是分析我國林產品進出口貿易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風險管理的現狀,并找出相應的解決建議,希望對林產品進出口貿易企業更好的防范、規避與轉移風險有所裨益。林產品外貿企業要認真分析國內外的經濟與金融環境,針對可能存在的國家風險、匯率風險、價格風險、結算風險,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警惕意識,采取多種有利措施規避和化解各種進出口貿易活動中存在的風險,取得更加長遠的、穩健的發展。
參考文獻:
2.在營造和諧的國際環境、國際地位方面新經濟形勢發展下,綜合國力雖然是國際地位的決定要素,但是,如果在國際上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哪怕國家實力強大,可是國際形象和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并不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評價。商務英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促進進出口貿易額增加的同時,可以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從而使得我國可以建立友好、和平、仁愛的大國形象,這對于進一步吸引國際投資,增強我國國際地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在擴大進出口貿易格局方面就我國現在的進出口貿易格局來看,主要集中于美、日、英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一方面能夠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但是同時,也為我國經濟安全埋下了隱患。商務英語的發展可以顯著地擴大貿易格局,同時與更多的國家發展進出口貿易往來,不僅可以打開我國進口和出口的市場,同時也可以使得我國的經濟安全有一個相對穩定的保障。
4.促進英語學習的創新進步普通英語主要是為教育部門和政府部門服務的一種語言,應用于生活交際和工作,是作為國家教育部門制定的一門必須完成的課程內容;而商務英語多以金融、經貿、營銷、管理、公關等方面的內容為主,專業知識性強。普通英語是商務英語發展的基礎,商務英語基于英語的基本詞匯和基本語法,有獨特的語言組織形式和共同特征,主要服務于國際商務活動等領域中;而且同時,商務英語格式、模式較為固定,這就使得商務英語的進步發展可以為英語的創新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日后的英語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二、新經濟形勢下商務英語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新經濟形勢下,由于國際能源損耗的加劇,國際間的貿易談判愈演愈烈,這就使得商務英語在磋商、談判中的作用得以無限彰顯。而且,為了爭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權益,在進行重大進出口貿易的細節商談的時候,依靠商務英語作為磋商的工具來占據商業中的主動權,以各種商務英語專業詞語達成一致性見解,避免事后由于文化等問題而產生沖突,從而可以避免多義詞語的使用,為嚴謹的進出口貿易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大力發展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中,良好的國際形象是企業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這就涉及進出口企業的宣傳和廣告,也就對商務英語的要求更為嚴格。商務英語此時可以為企業塑造良好的形象,不僅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激發其使用和購買欲望,獲得消費者的認同,獲取經濟效益;而且,商務英語突破定勢思維,不斷大膽創新,賦予企業有信譽、產品有保證的良好形象,從而為企業日后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圖分類號:F822.0;F7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01
匯率如果出現變動,就會使得國內外的勞務以及商品價格發生變化,使得國家的貿易收支發生變動,進而影響國家的經濟增長。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于我國的進出路口貿易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我國對外貿易的順利健康發展有些密切的關系,還關系到我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對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不同國家的貿易互惠等關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1.對貿易收支產生的影響
本世紀以來,人民幣快速升值,貿易收支增多,進口額也增大,然而出口增長率卻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進口增長率小幅度提升后又下降。人民幣的升值能夠使得我國的出口價格增高,降低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價格。人民幣的升值也使得國內價格水平提升,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原料主要源自國內,生產的成本就會增加,在受到貨幣幻覺效應的影響,勞動者要求更高的報酬,勞動力成本增多。減少了價格上的優勢,生產成本增多會嚴重打擊企業出口的積極性,會影響產品的出口。也就是說,我國的出口商品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技術含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出口技術、資本密集型產品時,其核心技術主要是來自國外,市場競爭的優勢以價格為主。[1]本國國內的需求不多,生產出的產品主要是用來出口,就會很大程度依靠外貿。我國出口增長率的減少,與進口增長率之間的差距也會逐漸減小,減少貿易順差。當前我國人民幣增值,外匯儲備增加,相關部門需要從根源上著手,減少人民幣增值的壓力,并對人民幣增值的速度進行調節,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能夠更加平穩。
2.對貿易結構產生的影響
不同時期,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進出口貿易結果產生的影響也是存在差異的,可以說人民幣升值會進一步優化我國的貿易結構。人民幣貶值,出口貿易的商品價格也會下降,勞動力資源出口成為新的優勢,并影響著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發展,進出口貿易結構也逐漸轉變成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結構。人民幣升值會降低進口原料的及價格,對于獲得更多進口工業制成皮的出口會產生有利的影響,我國出口的主要產品轉變為工業制成品。在短時間內,依舊會受到勞動力資源優勢的影響,因此不能十分明顯的對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獲利產生影響,由于我國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不高,并不是不能被代替的。從長遠角度來看,人民幣的升值會降低我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獲利。人民幣升值會減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原料成本、進口設備等,這種產品沒有很大的需求彈性,其獲利的能力更強。利潤是資源流動的主要指導,因此資本技術對流向到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因此我國必須要積極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2]生產產品時,應科學使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提升勞動力的技術含量,使得技術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此外,人民幣升值也會使得我國的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果企業不能跟上發展的節奏就會被淘汰,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我國企業的整體質量。
二、應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策略
1.積極推進制度改革
加強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目前,我國的出口貿易產品種類比較單一,附加值產品不多,使得我國的出口貿易活動中,貿易數量增多,條件就越差,使得企業的利益獲得情況也受到影響。雖然目前我國的匯率政策有助于財政政策實效性的提升,但是我國的債務負擔率也增多,財政政策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擴大,就需要維持現有的匯率政策,使得成本則疃唷R虼吮匭胍對現有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使匯率政策持續化。并對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進行科學的調整,出口退稅的增多表明人民幣貶值,而減少則表示人民幣增值。[3]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能夠使得人民幣增值的壓力得到緩解。此外還需要對進出口貿易政策進行調整,加強外部投資,減少貿易順差,使得內需得以擴大,使得國際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得以減少。
2.強化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會影響到進出口貿易活動,加之其余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的質量以及競爭力等。進出口企業需要積極轉變自己的發展理念,積極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經驗技術,使得自身產品以及競爭力得到提升。此外,還需要選擇合適的貿易方式,對貿易商品結構進行調整,使得出口商品有更高的技術含量。當前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競爭力逐漸下降,外國的需求性不強,國內對高新技術產品需求量比較大,對于對外貿易活動的開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需要增加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的比重,使得出口產品的供給彈性得到提升。
三、結束語
人民幣匯率的變動會影響中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必須要提高對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認識,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人民幣匯率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得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實現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摘 要】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是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學生必修的核心課程。為了適應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知識經濟的挑戰和中職學生實際擇業就業競爭壓力日趨激烈的需要,傳統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市場需求出發,結合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重新規劃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重新調整教育教學側重點,在不改變中職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關鍵詞】進出口貿易實務;教學改革;探索
《進出口貿易實務》在整個國際貿易及商務英語等相關專業中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首先,進出口貿易實務是國際貿易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是一門研究國際貿易過程中涉及到的進出口業務流程操作的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操作性的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故這門課的掌握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外貿這個專業的理解。其次,它還是國際物流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的主干基礎課程。作為外貿專業類普遍開設的專業必修課,進出口貿易實務課遵循理論部分“必需、夠用”的原則,在教學中較多地體現實踐性,密切結合我國進出口貿易工作實際,突出重點,加強案例和實訓教學,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能真正理解進出口貿易流程。本文從市場需求出發,結合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重新規劃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重新調整教育教學側重點,對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
一、合理規劃教學內容
(一)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作為外貿類的核心課程,應該說內容都很重要,進出口貿易實務的教學內容包括了以下方面:商品的品名、品質、數量與包裝;貿易術語和商品的價格;國際貨物運輸;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貨款的收付;爭議的預防與處理;交易的磋商與合同的簽訂;出口合同的履行;進口合同的履行;國際貿易方式。我們應結合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本著以實用為目的,夠用為尺度的原則,對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1.結合當前實際,以商品的標的、貿易術語和價格、貨款的收付及合同的履行作為重點。因為現在往往由貨代做運輸、報關,所以對運輸重點掌握訂艙及運費。又現在的海運相對風險小,且出口報價以FOB、CFR居多,故對保險、不可抗力等只作了解。在學習交易磋商中適當的結合函電,并讓學生了解電子商務在外貿中的應用。對于結匯的學習,可適當增加核銷及退稅的內容,以便更好地與實踐結合。
2.國際貿易實務是以出口為導向展開的,在過去符合國家的實際狀況,現在我們應該適當做些調整,在教學中適當增加進口貿易的內容,結合形勢,讓學生重視進口。
3.與地方經濟結軌。紹興是輕紡城,故在涉及到商品的品質、數量、包裝時,可以紡織品為例讓學生了解面料,了解印花染整工藝,為學生走上社會打下基礎。
(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是一門與國際貿易發展相結合,密切聯系國際貿易政策措施、聯系國際貿易規則的課程,這些內容都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如《進出口貿易實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教材現還引用《UCP5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500》)及《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事實上外貿業務中已使用《UCP600》(《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600》)及《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二、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
我們說,課改除了內容整合,更多的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對于進出口貿易實務的課程教學改革,我們也要大膽的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現在的國際貿易實務基本上是圍繞合同的內容展開的,對于關鍵的東西只談它的一些定義或含義,本質上看并非實務,學生也難以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走進貿易,真正動起來,以便于更好地掌握進出口貿易實務這門課。
1.充分利用好網絡等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學習主題相關的豐富資源。
在如今網絡風靡的時代,學生迷戀網絡,如何正確利用網絡資源,使網絡為學習服務。我們可引導學生去專業論壇交流學習,如福步外貿論壇;去相應的貿易平臺網站比如阿里巴巴網站了解相關知識。我們更可為學生布置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翻閱更多的資料,經過閱讀自學、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獲取更多的知識。如布置分組策劃完成一次網購任務,事后討論其中的得失及注意點,再結合外貿予以展開。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融入其中,充分收集資源。
2.為學習者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間。
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學生實際,注重情境教學、案例教學、問題引入式教學等,把專業術語生活化,從身邊事例出發探究專業知識。面向全體,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空間,通過思考,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例如價格,讓學生從身邊買賣中的價格引入,探究、引導、糾錯,得出國際貿易報價的特點及與國內買賣價格的相同與不同,進而從實踐中理解貿易術語的定義。
3.為學習者提供交流協作、成果展示的平臺。
對于進出口貿易實務的內容,教學時內容支解得七零八落,如合同中的各個條款、合同的磋商、合同的履行,而工作中卻是很多東西交替出現,前后銜接。所以,我們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實習實訓的平臺,把這些內容結合外貿函電等知識完整串聯,學以致用。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已開發的軟件系統,如世格軟件,把學生分成進口商、出口商、生產供應商、出口地銀行、進口地銀行、船公司、保險公司等,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仿真模擬操作,在操作中培養學生交流協作的能力。且在操作完成后,讓各個學生交流其中的心得體會。當然若能為學生提供資源,讓學生自行去完成一筆交易,如到阿里巴巴網站熟悉其交易流程,使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熟悉了國內的貿易網站,就可以到外國的貿易平臺網站去,如B2B等網站去尋找客戶、談判、簽訂合同,進一步在操作中提高其實踐能力。當然我們也應該在平時教學中多讓學生熟悉流程,例如在學信用證時,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演示,一方面增強其交流協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對自己知識掌握的一個展示。
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改變教師的思想觀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促成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又動腦,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會聽、會質疑、會表述、會交流的能力。
三、重新調整教育教學側重點
對于中職學校,我們要培養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本科院校課程體系強調學科完整性,現在我們職業學校提出要以行動導向為體系,即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就是說,按照實際進出口流程來安排知識內容。我校外貿專業的專業課程主要開設有《國際貿易基礎知識》、《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外貿跟單實務》、《商務英語函電》等。而這些課程,在教學過程別是實踐應用中并不是單獨存在,而是相互交融、互有聯系。基于這樣的原因,《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商務英語函電》三門課程就需要整合,在整合中,我們更強調實用性,這無疑成為當今教育教學的側重點。在這些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外貿單證實務》融合到《進出口貿易實務》中,例如在學國際貨物運輸時講到提單,同時插入提單的填寫;學到貨物運輸保險時,講講保單的填寫;學到國際貨款的收付時,分析結匯單據的填寫。這樣可以免去有關單據內容的重復教學。同時在學到磋商時,可結合簡單的《商務英語函電》知識,學習合同條款時,我們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條款的英語表達,這樣就能使《進出口貿易實務》、《外貿單證實務》、《商務英語函電》真正合為一體,學以致用。當然這對學生是個挑戰,對教師更是一個挑戰。
綜上所述,《進出口貿易實務》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我們不僅要改內容,更要改教學方法,讓學生學中用,用中學,培養出有較高操作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郝美彥.進出口貿易實務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以及原因
近幾年,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雖然外匯儲備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過多的外匯儲備,從遠期來看將影響人民幣名義上和實際上的有效匯率,逼迫人民幣長期持續的升值。這兩個方面是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和歐洲債務問題引發的一系列金融動蕩,歐美貨幣市場安全性相對減弱,為了規避風險,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我國,大大促進了我國外貿出口和工業投資,由于外資不斷增加,人民幣變得非常緊俏,進而升值壓力不斷加大。
二、人民幣升值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一)人民幣升值對進口貿易的影響
1、弊端。我國是全球引進境外投資項目最多、涉及領域最廣泛的的國家之一,外商投資企業是吸引國內勞動力的一個重要渠道,引進外資還可以促進我國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人民幣升值后,會使投資成本增加,改變即將來我國投資的外商的態度,轉而將資本推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2、利好。人民幣適當的升值,對于我國經濟建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首先,可以加大我國消費者對各種國外產品的需求;其次,還可以降低國內企業進口大宗原材料的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從而使相關行業的盈利狀況有所改善。根據需求彈性理論,商品的需求彈性越高,進口價格變化引起進口數量調整的程度越大。由于不同商品價格的彈性有差異,人民幣升值對不同商品的影響程度也是不同的。
(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影響
1、不利影響。根據傳統經濟學理論,人民幣升值對出口不利,而貶值可以提高該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較大幅度的升值,對我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巨大。如果人民幣過度升值,會縮小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如果保持原有的利潤空間,就會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進而影響國內的就業。
2、有利影響。首先,人民幣適度升值將有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更好的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其次,人民幣適度升值可以改善我國和主要貿易國的關系。適度的將人民幣進行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貿易摩擦和各種有針對性的貿易糾紛,對于更好的樹立我國大國的國際形象是非常有益的。
三、進出口貿易應對人民幣升值的政策和建議
(一)積極擴大進口,促進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
目前,我國不僅在出口,而且在進口方面也已步入全球大國行列。一國通過進口可以引進資金、技術和各種先進的設備,彌補國內某些資源的不足,促使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到競爭中來,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據相關研究,進口對中國生產率進步的貢獻率約為46%。即使是進口消費品,也會帶來相關的示范效應,從而傳輸到生產環節,使一國生產的發展更為優化。中國已躋身貿易大國的行列,不僅要重視出口,更好重視進口,積極促進進出口貿易的平衡發展,為世界貿易和全球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調整進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促進產業優化
目前我國進出口商品的貿易結構具有以下特點: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有較大比重;對于高科技產品仍然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服務貿易所占比重較小。從我國商品的貿易結構可以看出,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外國需求彈性小,還要面臨眾多發展中國家對市場份額的競爭;先進設備和高科技含量產品的國內需求彈性相對高,這一特點對于完善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我們要努力增強出口產品的供給彈性,進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盡量減少對國外的依賴,通過在進出口兩方面的努力來緩解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帶來的弊端。
(三)向內需型經濟轉變,減少對進出口貿易的依賴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開始向內需型轉變。由于國內內需不足,我們必須依靠對外貿易的發展。但是,任何一個國家單純的依靠出口,過度依賴國際市場發展本國經濟都是極度冒險的。所以,我國也應該積極推進對內開放,轉變發展戰略,由外向型向內需型轉變,我國人口眾多,國內消費潛力巨大,當受到國際經濟變化的沖擊時,國內的回旋余地較大,擴大內需可以抵消人民幣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總的來說,在政策方面,我們可以下調稅額、調整個稅征收點、改變對民營企業融資的態度、使國內企業和外資企業享有同等的稅收權利等。
(四)逐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維護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穩定發展,最終必須依靠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前,我國的匯率水平還不能對資本賬戶變動做出快速反應,因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程度和發展水平還沒有條件可以讓中國完全開放資本市場和和外匯交易市場,我們必須逐步完善和改革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區間,改變單一的聯系匯率機制,變為盯住一攬子貨幣的聯系機制。等到經驗成熟,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具有對進出口貿易完全的掌控能力之時,可以考慮將對外資本項目完全開放,實行人民幣匯率的完全浮動。
四、結語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短期內會有一些不利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將有利于降低進口產品的成本,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設備、技術,加快國內企業的升級改造,促進結構調整,提高出口企業的經濟效率和競爭能力。如何有效掌控適當升值這個“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采用合適的方法防止人民幣大幅波動以緩解其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幣的小幅升值對我國外貿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各種方式為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減壓,以避免匯率大幅波動帶來的不良后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