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勞動教育起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最低學歷:本科
工作經驗:不限
年齡:不限
招聘人數:3人
工作地點:濟南市中
工作時間: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小學生作業陪讀,要求認真檢查作業,不會的題目要給學生講解清楚!工作認真負責,有耐心!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晚上4點到7點。
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
你們《關于要求調整浙江省行業統籌企業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比例的請示》(浙勞社老〔2002〕44號)收悉。經研究,同意你省原行業統籌企業2002年費率按附表所列標準調整,請嚴格按照執行。
附表:浙江省原行業統籌企業2002年批復費率表
二二年四月十六日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你們《北京市關于調整原行業統籌企業單位2002年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比例的請示》(京勞社養文〔2002〕5號)收悉。經審核,同意你市提出的原行業統籌企業2002年費率調整意見(見附表),請嚴格按照執行。
附表:北京市原行業統籌企業2002年批復費率表
二二年三月十三日
1.識記企業的含義和基本分類;公司的基本特征和分類;自然人和法人的區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義和特點;公司的組織機構;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企業兼并、聯合、破產的含義。 2.理解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區別和聯系;公司制的優點,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意義;企業兼并、聯合、破產的意義。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如何依法設立一個公司;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為什么以建立公司制為目標。
(二)能力目標
1.本框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2.在學習經營公司時,通過相關知識的介紹,讓學生了解如何創辦公司、如何經營公司,從而提高學生將來的創業能力。使學生能分析不同公司類型的特點,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進行選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國家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創辦公司、積極創業有利于國家生產力的發展。2.使學生深切認識,銳意進取、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積極創業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價值。3.增強學生依法設立公司、依法經營等法律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公司制企業;公司的經營。
(二)教學難點:正確認識企業的兼并和破產。
(三)教學方式及手段
教學方式:問題探究法、討論法、設問法、講授法、情景設置等。
教學手段:多媒體、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三、導入新課
在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生活與消費”,生產什么消費什么,我們每個從每天都在進行各式各樣的消費,我們消費的這些有形無形的商品都從哪里來的呢?企業對于同學們并不陌生,請學生說說你所知道的企業?
同學舉例:中國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有限公司等等
在這些企業中,我們可看到有些是股份有限公司,有些是有限公司,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還有我們所說的公司=企業嗎?在以后我們怎樣去創建自己的公司呢?
第五課 企業與勞動者(板書)
第一框公司的經營(板書)
一、 公司的類型(板書)
(一)企業(板書)
1.含義(板書);2.類型(板書)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一:
下列哪些屬于企業?(BCE)
A、中國科技大學;B、中國人壽保險公司;C、沃爾瑪超市;D、故宮博物院;E、烏蒙山水泥發展有限公司;F、六盤水市人民政府
教師總結: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等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其中,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總之,企業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2、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主要的組織形式(板書)
(1)公司的含義(板書)
(2)公司形式(板書)
(多媒體展示)問題探究二:
企業=公司嗎?
教師總結:無論哪種企業,都有一定的企業組織形式。公司制是現代企業主要的典型的組織形式。除去公司制企業外,我國還存在大量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
(多媒體展示)
按財產的組織形式和承擔的法律責任劃分
現代企業組織形式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制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
個人獨資企業
(多媒體展示)模擬創業
情景設置一:
10年以后,在坐的每位同學手里有50萬元的創業基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你們如何是進行創業呢?
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提示:小組成員可自由選擇,可自己個人創業,也可相互合作)討論內容包括:創業的形式,公司名稱,經營對象,注冊資本,股東各自所承擔的責任,公司的機構,小組各成員在公司所擔任的職務等。
小組代表發言:
教師歸納總結:
(1)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間各自的優缺點。
(多媒體展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間的主要區別
(2)公司的組織機構:這些機構之間權責明確、互相制衡,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運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學性,使公司的發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多媒體展示)公司的組織機構圖
(3)理解法人要注意與自然人的區別。
二、 公司的經營與發展(板書)
(多媒體展示)模擬創業
情景設置二: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坐的各位董事長,總經理如何經營自己的公司,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我們的公司經營不善,會出現什么結果呢?
請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
1.公司經營的直接目的是利潤(板書)
2.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板書)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板書)
經營戰略是指在分析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為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而作出的總體的、長遠的謀劃與對策。經營戰略主要解決的是企業“做什么”的問題,包括如何進行投資、生產什么樣的產品、如何進行生產,如何開發市場等。
舉例:海爾從原來的涉臨倒閉的小廠發展成為如今的世界級品牌,首先歸功于它的經營戰略。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板書)
舉例:海爾從虧損147萬到今天全球營業額600多億,81%的年平均增長率。最主要取決于兩個字:創新。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板書)
舉例:海爾有一個很著名的廣告語,叫做“真誠到永遠”。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
⑷其他(板書)
3.公司經營不善的后果(板書)
經營的目的是利潤,兼并的核心是競爭。兼并、破產與“強強聯合”都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獲得更大的利益。
(1)企業兼并(板書)
兼并,可以擴大優勢企業的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1+1>2
舉例:海爾兼并案例
(2)企業聯合(板書)
它可以優勢互補,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市場占有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企業破產(板書)
一、對目前學生勞動素質的反思
勞動素質教育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點,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逐步形成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勤儉持家、珍惜勞動成果的品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建設的接班人。然而,縱觀少年勞動素質和勞動習慣的現狀,不得不令人擔憂。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勞動,正在一片溺愛的氛圍中被淡化。學生的勞動觀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對勞動教學不感興趣。我曾經對六年級家處農村的學生作過調查發現,36名星期天與父母一道參加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僅有1名,自己洗衣服的7名,自己煮飯炒菜的4名,父母給零花錢的29名。更讓人憂慮的是:花錢“代勞”的事在校園也悄然發生。如花兩毛錢請人打掃教室,花一毛錢雇人做作業等等。從這些天之驕子、掌上明珠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現在少年兒童勞動素質的現狀,不能不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廣泛關注。
究其成因:一是家庭教育的誤導。當前90%的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無論是男是女,皆為父母的心肝寶貝,捧在手里怕摔,含在口里怕化,風不能吹,雨不能淋,日不能曬。他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唯一的任務是學習。只要孩子學習好,父母再苦再累也無所謂。這樣的家庭教育,不僅化解了學校有限的勞動教育效果,而且使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鍛煉,不知不覺鑄就了怕苦怕累、不愛勞動的習慣。二是學校勞動教育也存在問題。絕大多數學校既沒有勞動教育基地,而勞動課的教學又只限于紙上談兵,甚至有些老師把勞動課置于冷落位置,讓語文、數學占領了“市場”。一些勞動教學落實的班級,學生在校勞動表現不錯,但回到家里又成了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小皇帝”、“小公主”,難怪有人說:“5+2=0”,就是說5天的教育加2天的星期天等于沒有教育。
在西方國家,父母十分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他們盡量主孩子自己由發展,做自己歡喜做的事,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日本小學生定期舉辦“田間學校”、“孤島學校”,讓孩子從小就經風雨、見世面,以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由此可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十分重視兒童勞動素質的培養。
二、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
1. 家長要轉變觀念,重視孩子勞動素質的培養。家庭教育是勞動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而家長觀念的變革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孩子多數時間生活在家庭,家長勞動觀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勞動素質的培養。困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素質,就歷史地落在了家長的身上。目前,有些家庭條件不錯,或父母都是雙職工,或家處農村的家庭,有余錢剩米,或有大量的存款,用不著孩子勞動。但如果嬌生慣養,孩子成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躺在父輩的財富中享受榮華富貴,到時終會坐吃山空、使萬貫家財煙消云散。古今中外,眾多誤入岐途的人,皆始于從小好逸惡勞。所以,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祖國的前途,民族的興旺,每一位家長都必須重視對孩子勞動素質的培養。
2.家長要創設環境,注重對孩子勞動習慣的培養。18世紀歐洲最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在人們生活中最主要的勞動訓練,沒有勞動就不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可見,父母要使孩子將來能夠自己享有正常人應有的生活,在家庭中讓孩子參加必要的勞動煅燒是必不可少的。懦勒·凡爾納說:“從兒童時代就知道勞動是生活規律的人,從青年時代起就懂得糧食是用汗水換來的人,就能夠做出業績來。因為在必要的日子和必要的時刻,他就會有完成業績的意志和作者功績的力量。”不錯,要使孩子將來能夠有所作為,家長必須讓孩子參加必要的家務勞動和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用勞動的汗水洗掉孩子身上的嬌氣和傲氣,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幸福生活要告勞動創造,勞動永遠是光榮的事。
3.學校要重視勞動課教學,讓知識與能力并舉。指出:“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學校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考的指揮棒,左右著學校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死讀書、讀死書、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模擬練習、地方資料、知識競賽、作文訓練、數學奧林匹克等等滿天飛。小學為早晨8點以前早讀,上午4節課,下午2節課或3節課,晚上為家庭作業,星期六為各科興趣活動,星期天文化宮跳舞、彈琴、書畫等等。請問,十歲左右的小孩哪有那么大的精力應對這么多繁瑣的事情。“高分低能”、厭學棄學導致學生畸形發展,應當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引起社會各界的注意。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粵法民字〔1989〕138號“關于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責任”的請示報告收悉。
關于梁劍文等4未成年人盜竊財物被勞動教養,受害人翁舞慧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其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人民法院能否作為民事賠償案件受理的問題,經研究認為,鑒于此案情況比較復雜,現行法律對此類問題又無明確規定,如何適用法律,需要在審判實踐中積累經驗進行研究。因此,此案不宜采用提起民事訴訟的辦法解決。
教育與生活之間具有復雜的辯證關系,歷來是各種教育思潮、教育流派爭論的焦點,也是面對教育問題所應首要確定的內容。處理好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對于我們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教有指導性的意義。生活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生活。筆者認為,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存在以下三個方面:教育起源于生活,是對過去生活經驗的改造;教育為社會和個人的生活服務;生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
一 、教育起源于社會生活,是對生活經驗的改造和利用。
眾所周知,文化起源生活,凡是有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地方,有生產勞動的地方,就一定會產生一定的文化,就一定有必要對過去的文化進行繼承傳播創新,而對文化的繼承正是教育所應承擔的任務和職能,所以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包含著社會生活的技巧規則,生活交往的原則等等。最初的教育大都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在原始社會,從事什么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這些生產勞動教育,使年輕一代學到了生產技能,同自然斗爭的本領,也培養了他們集體觀念、語言和思維能力,由此也可知生活教育的重要作用。《論語》作為我國古代教育的經典,一以貫之,主要內容就是個人生活的原則,社會生活的禮儀,為人處世之道,幾乎通篇都是生活教育。中國古代的墨家學派也重視生產技能的訓練。由此可以看到教育起源于生活的端倪。“教育的起源,不應當從人們從事各種活動中所反映的心理狀態,而應當從生產物質資料,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去尋求。通過生產勞動,把這樣那樣的物質生活經驗傳授給下一代,這便是人類最初的教育形態。”[1]P8舉例而言,眾所周知,對人的思維能力的訓練是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而思維能力最重要的實踐場所應該是生活本身。思維的材料正離不開活生生的生活經驗。思維能力,就是各個生活經驗碎片的重新排列組合,以得出合理的結論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在這里,就需要充分利用過去的生活經驗。“思維必須始于觀察又終于觀察。”[2]思維教育與經驗有關系,是如此,其他教育也是與生活經驗有關系的。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對生活經驗的改造和改組,以促進學生形成更新更好的經驗,有一定道理。
二、教育為社會和個人的生活服務
作為維系社會和人的發展所必需的教育,不能脫離生活而孤立地存在。生活是與人最密切相關的場域,脫離了生活的教育,只會不停地剝奪人的社會性,生活性,只會離教育的宗旨――人的社會化越來越遠。即便在原始時期,“每一個部落的教育總是被他們所處環境的文化模式和生活模式所制約,無論何處,教育都意味著為個體能有效地生活于特定文化中做準備。”[3]相比于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生活的教育對于人的成長更為迫切,對于人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更有作用。筆者認為,一個人才,首先應該是一個生活上的人才,生活上的智者,其次才應該是專業上的人才。我們無法想象,我們培養出來的一個個高材生,熟通數理化,卻不知道如何剝雞蛋,一兩個特別的天才是這樣,我們無可厚非,可是大部分人都是要面對生活的,是要在社會上與人交流的,都是這樣恐怕不太好。以上我們強調了教育為生活,生活即教育,另一方面,人追求良好的生活質量,這是人的本性。良好的生活質量,就離不開安然的社會秩序,成熟的心理狀態,離不開人的各個方面的理性等有永恒價值的標準。教育正應是理性等標準的傳遞繼承。而理性等的訓練又不總在生活中,科學中甚至人文教育中也能訓練理性,也能為生活服務,這是不能割裂的。再次,人總要掌握一門技能,為社會的進步服務,才能獲得社會的報酬,而這技能不可能一定是與社會生活直接相關的,但它最終還是人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所以,教育不僅應該培養受眾當下的面向實際生活實際社會的能力,還要培養面向未來的謀生的能力。總之,不管是生活教育,還是科學教育、理智教育、人文教育,它的最終目的都是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和人的個性生活服務,從而最終為人的幸福生活服務。面對當前中國的教育國情,我們尤其應該看重的正該是心理學等生活教育,以填補長期以來生活教育的不足,避免書呆現象。
三.生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
從上一論點的闡述中,我們已經大致了解到,教育起源于生活,起初建構于生活,通過服務社會和個人從而為生活服務,可知教育與生活的重大關聯。“它(指教育,作者注。)源于生活,無可選擇地要以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并以此作為自己的內容。而作為具有巨大能動性的教育,又能夠相對獨立于影響其存在的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以自己獨有的功能充分利用一定生活所提供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條件來實現人的發展,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改造并改造著影響其存在的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最終也以生活為依歸。”[4]也就是說,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為依歸。但是我們不能說,教育即生活,直接的生活教育是教育的一切。人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良好的交往技能,同時也需要進行科學的教育,人文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經典的教育,理智的教育等等。教育不僅要服務于個人,還要服務于社會進步,這樣才能最終趨近于人的幸福生活。沒有科學,沒有理性,沒有品德,社會談何進取?教育雖然起源于生活,但顯而易見,現代教育的很多方面并不與生活有直接的聯系。
在新的時代條件,新的教育形勢下,我們應該認真審視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既要看到生活對于教育的支撐作用,對于教育方法創新的啟示,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又要看到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不能代替概括教育的全部,迷信生活的信條。應該以促進社會的進步,促進個體的自由,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生活幸福為根本的標準來確定教育的內容方針。
參考文獻:
[1]高時良.中國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透視“傍老族”“啃老族”現象①
西方社會曾經出現“垮掉的一代”。中國社會是否已經出現“垮掉的一代”?這不好說。
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有著前輩不具備的優點。他們有較強的獨立、法律、環保、平等意識,對新事物敏銳,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如責任心差,勤勞、勤儉意識較弱,再加上父母溺愛,使得他們心高氣傲,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困惑。于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傍老族”和“啃老族”。這倒是事實。
作為“新失業群體”,“傍老族”和“啃老族”大多缺少技能,缺少社會閱歷,無穩定收入,主要靠“傍老”“啃老”生存。部分中老年人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負擔。這日益成為全國性的社會問題。
“傍老族”與“啃老族”的出現,與家庭教育有關。在西方,孩子成人后,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要自立;而在中國,父母覺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孩子,父母通常會盡全力讓孩子成年后過上不錯的生活,包括孩子結婚、買房、養育下一代等,父母都要出力,他們覺得這是一種責任。父母的過度資助和過度撫養雖出于偉大的父母之愛,結果卻讓孩子喪失勞動能力和自食其力的勇氣,也因此讓孩子錯失了 “成長”“進化”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霍爾(Hall,S.)的說法,孩子的成長過程類似整個人類的進化過程。人類最初是爬行動物,然后能夠直立行走;在由猿向人轉化的過程中,勞動起了關鍵的作用。與之類似,孩子最初在地上爬行,然后學會了直立行走;在由兒童向成人轉化的過程中,勞動將發揮關鍵的作用。如果這個假說是可靠的,那么,父母的首要責任,便是把“自食其力”當作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輕視勞動教育,可稱得上是一種“忘本”與“背叛”,因為教育原本起源于勞動。康德的說法是:“兒童要學會勞動,這是最最重要的。人是唯一必須勞動的動物。他必須先做許多準備,才能享有生活的保障。對于這個問題:上天是否能好心地把我們所需的一切都事先準備好,以致我們可以無需勞作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人向往工作,包括帶有一定強制性的工作。那種以為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里的時候,除了坐在一起唱唱田園牧歌、欣賞一下自然之美之外無事可做的想法同樣是錯誤的。真的這樣的話,他們也會感到極其無聊,就像其他人在類似情況下也會感到難以忍受一樣。”[1]
二、關于培養勞動習慣
的兩個家庭教育實驗
1.大款夫婦為教育女兒裝窮17年②
一般而言,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發展。不過,也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有好的學業成績,原因在于:富裕是一種高級的教育資源,但是,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父母有高級的教育方法。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如果孩子因家庭富裕而四體不勤、傲慢虛榮,那么,富裕不僅不是孩子成長的資源,反而成為孩子成長的禍害。中國的民間經驗是:“富不過三代。”遺憾的是,“富不過三代”這條民間古訓幾乎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咒語,不少比較富裕的家庭,常常被這條古訓言中。
2005年,一則“大款夫婦為教育女兒裝窮17年”的消息引起中國教育界的普遍關注:
為讓自己女兒“心靈純潔”,重慶的一對夫婦隱瞞自己大款背景17年。高考前夕,他們向女兒許下重金承諾,無意中透露了這場持續17年的愛心“騙局”。
這位女孩是沙坪壩某重點高中高三文科畢業生。從小學到高中,她一直是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善良真誠,成績優秀。
她的父母曾經給她講過一個“賣房救子”的故事。她兩個月大的時候因發燒引起急性肺炎。為救孩子,父母賣掉了外公外婆在攀枝花留下的房子。從那以后,一家三口只能租房度日。聽到這個故事后,她在小學的日記中寫道:“爸爸媽媽愛我,我要好好報答他們。”5歲時,她隨爸爸媽媽搬到了重慶,住在沙坪壩松林坡的耗兒洞。她只知道爸爸是個推銷員,每年至少有一半時間出差,到各個區縣去賣書,媽媽有時也要和爸爸一起走。
因為家里“窮”,爸爸媽媽對她管教很嚴――她從6歲起,寒暑假要到巷子口去賣報紙,每天最少要賣20份;周末也很少放假,在家里溫習功課,或跟媽媽一起做家務。除了過年,她很少穿新衣裳。
填報志愿的那天,父母鄭重地承諾:只要考上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經濟系,就獎勵她出國旅游,并在上海給她買輛車。
“這些獎勵要用十幾萬元啊!”她很吃驚。可是爸爸說這些年推銷學生學習資料,家里有積蓄。那天午飯后,她回學校上課,忘了帶寢室鑰匙,就回家取。在家門口,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媽媽說:終于要熬到頭了,應該告訴孩子咱們瞞了她這么久。爸爸堅決反對:不行,我們說好了的,要等孩子進入大學再講。
看著推門而入的女兒,爸爸媽媽驚呆了。終于,媽媽告訴她,這是她出生前就和爸爸商量好的辦法,讓女兒在清貧艱苦的環境中生長,保持“心靈純潔”。
這位孩子的父母實在不容易。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一個“貧窮使人心靈純潔”的教育假設,他們竟然裝窮“騙”孩子,而且“騙”了17年!這需要非凡的勇氣和非凡的信念。
這樣的“騙”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構成某種傷害,但是,我們還是愿意把它作為一個“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思想實驗”。并非所有的富裕家庭都必須“裝窮”,富裕家庭的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果富裕的家庭不能為孩子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法,倒不如讓孩子過節制的、低調的、比較貧窮的生活。“如果你想開快車,就必須保證你有非常好的煞車。你不能給孩子太多自由,除非你有辦法限制他們,讓他們的行為舉止守規矩。”[2]
2.特別的母愛③
中央電視臺曾經播放過一個專題《特別的母愛》。那樣的母愛原本正常,并不特別,但在中國家長看來,它是“特別的母愛”:
沙拉是生活在中國上海的猶太后裔,為了鍛煉孩子們的成長,1992年,她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放棄了在上海的舒適生活來到了以色列。在以色列,沙拉和孩子們遇到了經濟上的嚴重困難。為了生存下來,沙拉后來在以色列靠做春卷、賣春卷維持生計,并供孩子們在當地上學。然而有一天,鄰居的一番訓斥讓沙拉非常震驚。鄰居對沙拉的孩子說:“你們怎么這個樣子?你們怎么這樣看著你媽媽這樣子做,你們怎么不插手呀?”原來,在以色列,孩子們從小就要學會生存,并承擔家庭責任。在這個國度,并不提倡無償付出。沙拉體驗到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念。她雖然當時難以接受,但仔細一想也不無道理。如果想在這里生存,就必須去適應。于是沙拉決定把“勞動就應該有收獲”這一觀念運用到自己的家庭中。孩子下課了,回來要在沙拉的店里做一個小時的工。做工之后,沙拉當場就給孩子錢。孩子們通過勞動體驗到了獲得報酬的快樂,同時也開始體會到了生存的不容易。雖然孩子們手里有了錢,但他們從不亂花,而是搶著付家里的水費、電費。孩子長到十四五歲時,沙拉由做春卷發展到開飯店。這時,本來有能力讓兩個兒子繼續上學的她,又作出了一個決定:讓孩子們進入社會,去體驗賺錢的不容易。于是,一個在面包房工作,一個去中餐館打工。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錢,在面包房打工的杰瑞每天要工作近20個小時,一到宿舍倒頭就睡。有一天,杰瑞通過面包房的玻璃櫥窗向外看到:一個年輕的小伙開了一輛很好的車,一個很漂亮、很時髦的女孩坐進了他的車,然后就開走了。這一幕,讓他久久不能忘懷。他光靠這樣的打工去積累財富,到什么時候才能夠有這樣的生活?光靠這樣賣勞動力是不行的,必須讀書,而且要很好地去讀書。他在面包房做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把書都復印成紙掛在架子上,一邊做面包,一邊看,一邊讀。孩子們想改變命運,想繼續讀書的渴望讓沙拉非常高興。其實這正是她想要的。孩子經過兩年的艱苦打工生活之后,沙拉滿足了兩個兒子的心愿,把他們送回上海讀書,而孩子已經自己攢夠了學費。讀書的錢,都是他們在以色列打工賺來的。沙拉說:我經濟一點也不困難,但這個學費我不付。因為我給他付學費他讀不好,他自己付學費他讀好了。因為他知道他的社會責任,他為他自己心中的目標去讀書,而不是為了他媽媽去讀書。
這位母親的思路是對的:我給他付學費他讀不好,他自己付學費他讀好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人,知道他的社會責任,他會為了一個目標去讀書,而不是為了媽媽去讀書。他為他自己心中的目標去讀書。
三、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建立
勞動意識和自食其力的習慣
在孩子3歲之前,父母可以用愛把孩子包裹起來,甚至可以溺愛孩子,可是,孩子3歲之后,尤其到了9歲前后,父母需要提醒自己,放下“厚愛”,讓孩子自食其力、獨立成長。第一,凡公共生活,孩子可以不負全部責任,但必須愿意而且有能力參與;第二,凡私人生活,孩子必須對自己的生活完全負責;第三,只給孩子提供有限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掙額外的零花錢,并自己支配零花錢。對于城市里的孩子來說,也可以考慮在某個時候讓孩子到鄉村體驗勞動。④
讓孩子參與公共生活意味著:孩子不必承包全部的做飯、洗衣、掃地的任務,但他必須盡早接受做飯、洗衣、掃地的訓練并愿意而且有能力為家人做飯、洗衣、掃地。孩子不必決定所有的家庭事務,比如購買何種家具、房子或股票,但孩子必須盡早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偶爾邀請孩子一起解決父母工作中的困難。在幫助父母解決工作中的困難的過程中,孩子會更加珍惜父母的勞動,增進對成人世界的理解,而且,孩子本人會感覺自己可以分擔家庭的責任,他會變得更加自信,有成就感和責任感,逐步發現自己存在的價值。
讓孩子對私人生活完全負責意味著:讓孩子盡早學會自己吃飯而不是靠父母喂飯,更不能讓父母追著喂飯;讓孩子盡早學會自己穿衣并親自購買自己的衣服;讓孩子盡早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書包、書柜。
讓孩子掙零花錢的目的不在于讓孩子成為商人,關鍵在于讓孩子從小建立自食其力的責任感。善于掙零花錢的孩子,他將來即使不會成為富翁,至少不會成為窮人。
幫助孩子建立勞動意識和自食其力的習慣,秘訣是讓孩子盡早學會承擔生活的責任。責任感有一條隱秘的通道,它來自人的勞動習慣。讓孩子勞動的首要目的不是讓孩子學會謀生,而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為此,父母要給孩子提供選擇的自由。自由選擇導致自己負責。如果孩子喪失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于他人的強迫與指令,那么,孩子就學會了應付與敷衍。
孩子的成長有一些關鍵期,錯過了關鍵期,孩子的成長將成為困難。人們只承認1~3歲是孩子學走路、學說話的關鍵期,卻往往忘記或不愿意承認1~3歲是發展孩子責任感的關鍵期。
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把發展孩子的責任感、勞動能力、自理生活能力作為孩子3歲前后的緊要任務。
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就讓孩子隱約形成“責任意識”:凡是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不抱怨,不絕望,不輕易倚靠他人的救助或救濟。有勞動習慣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會坐以待斃或推卸責任,他會使出渾身的力量去抵抗、掙扎。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必須勞動:凡屬于自己的事情,必須親自去做,不能由他人代勞。他必須自己呼吸、自己飲食、自己負擔。在孩子3歲前后,父母必須幫助他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就讓孩子自己去做。就此而言,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
為了發展孩子的勞動習慣和責任意識,父母必須節制自己對孩子的愛與呵護。愛孩子是所有動物的本能。愛是美好的感情,也布滿危險。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危險是,父母以愛的名義代替孩子勞動。
無論父母多么有錢,必須為孩子提供相對窮困的勞動環境,家長不要把所有的事都包辦下來,要為孩子留出勞動的空間:勞動的孩子,才會早當家。智慧的父母往往善于放手與旁觀: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應該負責的,讓他盡力去完成。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師,不是孩子的保姆。做孩子的“父母”,不要做孩子的“保姆”。如果母親太強悍,包辦孩子的生活,可能會導致兒子軟弱。民間的說法是“母強子弱”。有時候,一個強悍的女人會培養出一窩軟弱的男人,兒子軟弱,丈夫也軟弱。與“母強子弱”相關的另外一個說法是“虎父無犬子”。“虎父”為什么無“犬子”?因為父親的教育方式與母親的教育方式往往有一個差異:母親容易親自動手幫助孩子,父親更愿意讓孩子親自嘗試錯誤。嘗試錯誤是最有效的學習。不敢犯錯誤的孩子是傻蛋,總是重復犯錯誤的是笨蛋,自己不犯錯誤,讓別人犯錯誤的是壞蛋。[3]孩子總是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慢慢長大。
父母常常期望自己的孩子把學習當作人生的頭等大事。事實上,真正努力學習的孩子,恰恰不是把學習當作頭等大事的。學習本身不足以構成人生的目標,真正能夠構成人生的大目標只有一個:以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的幸福。一旦學生有了這個體驗和渴望,努力學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為了讓孩子自己愿意學習,家長最好盡早讓孩子養成自食其力的勞動習慣。讓孩子崇敬勞動,信仰“勞工神圣”。“五育”的通常順序是德、智、體、美、勞。勞動教育最后才被點名,最后點名意味著最終的決定因素。勞動讓人有責任感。對于有責任感的學生來說,家長不讓他努力學習倒是困難的事。
為了孩子盡早獨立,父母需要有所克制,不代替孩子做事,只做孩子的守望者。父母必須把握與孩子的距離與分寸,遠遠地守在一個地方,望著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自己勞動,哪怕孩子的勞動是笨拙的,也絕不干涉,絕不取消他勞動的權利。“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陶行知語)
注釋:
① 參見《現在的年輕人怎么了――透視傍老族與啃老族現象》(2005―04―01).
② 參見《大款夫婦為教育女兒裝窮17年》(2005―05―09)news.省略/gb/news/2005-06/09/content_16103.htm.
③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觀看網絡視頻《特別的母愛》。
④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從1995年開始研究并推進“星星河快樂家園” 體驗教育模式:讓城市的孩子到農村去,住在村民家里,體驗農村生活;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去觀察、勞動。參見孫云曉、方奕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孫云曉教授談科學的教育方法》,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年版,第213頁。
參考文獻:
[1] 康德.論教育學[M].趙鵬,何兆武,譯.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課程改革要求,學校課程之間要加強聯系,相互溝通,形成課程的綜合化。因此,體育教師要勇于突破模式,跨越學科界限。挖掘理想的教學資源,拓展體育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與語文
把語文教材和體育教材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能為體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情景,更好的體現“生活即教育”的原理,達到快樂教育的目的,體現快樂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教與玩、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把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加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體育與數學
在體育活動中有許多內容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連,把數學知識融于體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也有積極的作用。如在報數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按奇數或偶數報數,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可采用“叫號結合、明七暗七、叫號摸位”等練習,在“叫號結合”的練習中,可以加強游戲的難度,結合加減法的方法玩。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自己量一量操場的長和寬,籃球場的長和寬;測一側籃球、排球、足球的周長,以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和探究能力。
三、體育與英語
把體育與英語相結合進行體育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增強課堂教學情趣,且能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如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one world,onedream”,即“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集合開始部分的報數練習可以用英語數字one two three進行,整隊時“立正、稍息”等口令可用英語“attention、atease”來代替等等。而在結束部分的放松和整理活動時則可用英語歌曲來進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得有趣。練得高興。
四、體育與物理
把體育教學與物理相結合的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及能力。如短跑教學中“蹲據式”起跑,大小腿的夾角,兩腳的占位及身體重心等:跳遠、跳高、投擲運動中起跳、投擲的角度,起跳、出手的初速度等。都直接決定成績,又如跑步時,跑彎道必須是逆時針方向,主要就是克服向心力對心臟的影響等。
五、體育與化學
體育與化學教學的關聯就是運動后體內產生的廢物及營養物質攝入在體內發生的化學反應。如大運動量后體內產生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如何減輕并消除這些酸痛:運動后喝可樂、礦泉水、葡萄糖、蜂蜜、吃水果這些物質在體內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這些都是與化學相聯系的。
六、體育與生物
體育與生物教學的聯系更加密切,如興奮劑的問題,就是高科技的生物與化學相結合的產品。體育田徑教學中,短跑類學生主要是進行無氧耐力的訓練;中長跑學生主要是進行有氧耐力的訓練,以及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出現“極點”與“第二次呼吸”這些過程都與生物學有關。
七、體育與政治
體育的發展與政治密不可分,政治決定體育的發展。體育又影響政治。如美、蘇冷戰期間,第二十二屆、二十三屆奧運會兩大政治集團相互抵制:再如各屆、各類運動會的申辦。這些都是與政治經濟密不可分的。如我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失敗及2008年奧運會成功申辦,這與我國在世界政治地位提高成比例,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又是我國政治體育史上的大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辦好這屆奧運會。
八、體育與歷史
任何事務的發展都有它的歷史,如乒乓球運動成為我們的國球,但它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的英國;足球雖起源于我國唐朝宮廷,但它興起于歐洲。因此。各項體育運動都有它發展的歷史。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講述這些歷史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學習體育與歷史的興趣。
九、體育與地理
體育運動中包含了一些地理知識,如我們修建的室外田徑場、籃球場等按要求應該南北向,而不是東西向;再如高原訓練在海拔幾千米以上,主要是增加運動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及體內白細胞的數量,這些都與地理有關。
十、體育與音樂
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年齡和心理特點,巧妙的運用各種音樂進行教學,這樣能活躍課堂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讓體育課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給學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例如:在興趣激發階段播放活潑歡快、節奏明快的音樂,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又如兔子舞、各種韻律操的音樂等;歌曲《拍皮球》、《閃爍的小星》可以讓學生起到調節放松和感染情緒的作用,跳躍練習中播放歌曲《小青蛙找家》等,能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練習中去。音樂進入體育課堂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在體育教學中巧妙地把音樂運用到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一、體育與美術
課程改革要求,學校課程之間要加強聯系,相互溝通,形成課程的綜合化。因此,體育教師要勇于突破模式,跨越學科界限。挖掘理想的教學資源,拓展體育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與語文
把語文教材和體育教材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能為體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情景,更好的體現“生活即教育”的原理,達到快樂教育的目的,體現快樂的教育思想。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教與玩、游戲相結合的形式,選擇學生熟悉的教學內容,把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加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在負重搬運的教學中,可結合語文教學中《挑山工》的創設情景;在側手翻、障礙接力地教學中,可結合語文教學中《山里的孩子》一課的創設情景。
二、體育與數學
在體育活動中有許多內容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連,把數學知識融于體育教學中能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等也有積極的作用。如在報數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按奇數或偶數報數,在進行游戲活動時可采用“叫號結合、明七暗七、叫號摸位”等練習,在“叫號結合”的練習中,可以加強游戲的難度,結合加減法的方法玩。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自己量一量操場的長和寬,籃球場的長和寬;測一側籃球、排球、足球的周長,以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和探究能力。
三、體育與英語
把體育與英語相結合進行體育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增強課堂教學情趣,且能使學生獲得英語知識,可謂一舉多得。如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口號是“oneworld,onedream”,即“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集合開始部分的報數練習可以用英語數字onetwothree進行,整隊時“立正、稍息”等口令可用英語“attention、atease”來代替等等。而在結束部分的放松和整理活動時則可用英語歌曲來進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得有趣。練得高興。
四、體育與物理
把體育教學與物理相結合的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及能力。如短跑教學中“蹲據式”起跑,大小腿的夾角,兩腳的占位及身體重心等:跳遠、跳高、投擲運動中起跳、投擲的角度,起跳、出手的初速度等。都直接決定成績,又如跑步時,跑彎道必須是逆時針方向,主要就是克服向心力對心臟的影響等。再如質量大、慣性大在籃球上籃時的影響。所以在體育教學中,與物理知識貫穿聯合起來,使學生練得清楚、明白。
五、體育與化學
體育與化學教學的關聯就是運動后體內產生的廢物及營養物質攝入在體內發生的化學反應。如大運動量后體內產生的乳酸引起肌肉酸痛,如何減輕并消除這些酸痛:運動后喝可樂、礦泉水、葡萄糖、蜂蜜、吃水果這些物質在體內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這些都是與化學相聯系的。
六、體育與生物
體育與生物教學的聯系更加密切,如興奮劑的問題,就是高科技的生物與化學相結合的產品。體育田徑教學中,短跑類學生主要是進行無氧耐力的訓練;中長跑學生主要是進行有氧耐力的訓練,以及學生在跑的過程中,出現“極點”與“第二次呼吸”這些過程都與生物學有關。
七、體育與政治
體育的發展與政治密不可分,政治決定體育的發展。體育又影響政治。如美、蘇冷戰期間,第二十二屆、二十三屆奧運會兩大政治集團相互抵制:再如各屆、各類運動會的申辦。這些都是與政治經濟密不可分的。如我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失敗及2008年奧運會成功申辦,這與我國在世界政治地位提高成比例,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又是我國政治體育史上的大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辦好這屆奧運會。
八、體育與歷史
任何事務的發展都有它的歷史,如乒乓球運動成為我們的國球,但它起源于19世紀70年代的英國;足球雖起源于我國唐朝宮廷,但它興起于歐洲。因此。各項體育運動都有它發展的歷史。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講述這些歷史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學習體育與歷史的興趣。
九、體育與地理
體育運動中包含了一些地理知識,如我們修建的室外田徑場、籃球場等按要求應該南北向,而不是東西向;再如高原訓練在海拔幾千米以上,主要是增加運動員的無氧耐力水平及體內白細胞的數量,這些都與地理有關。
十、體育與音樂
體育教學中,教師根據年齡和心理特點,巧妙的運用各種音樂進行教學,這樣能活躍課堂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讓體育課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給學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例如:在興趣激發階段播放活潑歡快、節奏明快的音樂,可以振奮學生的精神,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又如兔子舞、各種韻律操的音樂等;歌曲《拍皮球》、《閃爍的小星》可以讓學生起到調節放松和感染情緒的作用,跳躍練習中播放歌曲《小青蛙找家》等,能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各種練習中去。音樂進入體育課堂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在體育教學中巧妙地把音樂運用到教學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一、體育與美術
把體育與美術結合在一起,可以拓展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藝術視覺,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寬闊的場地,形式多樣,色彩各異的器材,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豐富教學內容,增強體育教學效果。如白色的壘球可以作為煙囪冒出的煙花,色彩斑斕的跳繩和接力棒可以擺出跑道、字、飛機等各種圖形。即使同一器材在教學中也有一物多用,一物實用、一物新用、一物巧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