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4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切知識皆來源于生活,數學模型的構建更是依賴于一定的生活情境,只有在對生活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舍棄那些與問題無關的非本質因素,保留問題的本質因素之后,學生才能順利地建立起有效的數學模型,從而將生活問題數學化。
例如,學生通過玩轉盤的生活情境,將骰子和轉盤這些無關因素舍棄,保留下來的則是兩個數相加確定和的奇偶性,從而將生活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建立起相應的數學模型,他們經歷了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過程,這是整個數學建模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對小學數學而言,數學建模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某種帶有模型意義的數學結構的過程。在這節課上,教師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經歷生活問題數學化的過程,當學生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將生活問題與一定的數學知識建立聯系,將生活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之后,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而當學生認識到不同的生活問題竟然歸結到同一個數學模型之中,他們對數學模型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也為以后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數學經驗。
二、采取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溝通能力
1.注意評價的有效性和激勵性。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不同情境,寫出鼓勵性話語,并客觀公正地指出問題和不足,使數學作業評價成為教師與學生談心的橋梁和紐帶。鼓勵學生在作業簿上對疑難問題提出個人見解;教師也可以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與學優生進行互相探討,將那些寫在作業簿上具有推廣價值的獨特思路在全班傳閱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批評性的意見與建議。堅持考后讓學生在數學作業簿上寫出反思與總結,教師進行批閱評價,并寫出針對性的批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2.注意評價的啟發性。新課標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在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課堂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啟發作用尤其重要。當學生的思維停滯在一個層面時,教師的啟發性評價一方面可以統率起學生點滴的、零星的思維;另一方面為他們鋪設起一架可攀之梯,讓他們跳一跳后摘到心儀的“果子”,從而提高認知水平,錘煉思維品質。教師富有啟發性的評價語言不僅能推動數學進程,而且可以生成新的教學問題,進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整合教育資源,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1.巧用“錯誤”資源提高學生辨析能力。教學本來就是一個與錯誤打交道的過程。教學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逐漸完善的過程。教學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一種很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該做學習錯誤資源的開發者,合理利用來之不易的資源,讓學生在糾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發展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定義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應當理解為小學生通過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去解釋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一種綜合能力。核心素養不僅僅是指具體的知識技能,也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能力。它是以數學知識為基礎,在數學基礎技能上進行升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傳達的是數學的本質與思想,是在學習數學基本知識中形成一種綜合性、持久性和整體性。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直接相關,它對于小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學會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息息相關。數學素養是指讓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做一個會思考、會關心的社會公民,并能夠理解數學在社會中的地位。
二、小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1.建立新的數學概念
新課標指出:“數學是因該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并且在數學的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教授學生培養正確的數學核心素養。關注學生的成長是小學教師應該確立的一個基本思想,學生的每一堂課都是應該充滿著激情與智慧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創造、探索、交往等綜合過程。教師的上課過程也是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
例如,在教授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加與減》時,筆者就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教學活動:根據教材內容,把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分別進行扔飛鏢比賽,每組各三人,每人有三次扔飛鏢的機會,最后讓學生算出兩組的在總成績,成績算得對且環數最高的組獲勝。像這樣的游戲,很多教師僅僅給獲勝者獎勵,而對失敗者則沒有獎勵。其實,這樣輸掉的那組會很不開心,有可能他們算數也算對了,只是沒扔好,就是敗了,即使學會了知識,但是他們也會很難過。所以老師要給獲勝者獎勵,同樣也要給失敗者獎勵,因為他們也學會了知識,值得擁有獎勵。讓學生在快樂的心情中獲得知識,記得更牢固。
2.加強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新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教與學,而應該是從實際出發,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走進生活實踐中去,通過社會實踐強化數學知識,突出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教師也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探索研究,豐富自身的數學實踐經驗。
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圖形的面積》這節課的時候,我們學習的是組合圖形,課本中的題目是這樣的:“小明家買了新的房子,計劃客廳安裝地板,然后通過圖片,計算一下他家應該買多大的地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如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在教師布置課堂作業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可以讓學會測量一下自己家整個房子的面積,并畫出圖來交給老師。這樣的作業不僅有趣,還讓學生更貼近生活,讓學生懂得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3.推動學習方法的轉變
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一步一步地推動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從而促使他們形成好的學習方式。新課改要求學生要培養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
自主性學習就是教師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小學階段,W生的求知欲望比較高,同時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很難集中注意力。這時候,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自主去探索,教師只負責監督。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分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先看書,然后告訴老師班級里的男女生各占幾分之幾。
合作性學習就是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集體的力量解決問題。一般都是比較難的問題才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也會建立學生彼此之間的友誼,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索,這比老師直接教授效果要好。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關乎小學生的成長,它貫穿著小學數學教育的全過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定義,提出了幾點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不足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引進新型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創新、自主的學習意識和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多元化的小學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設置合理教學情境,促進學生理解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設置具體、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可觀、可觸摸的教學環境中高效學習數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北師大版)《搭一搭》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自己拼搭各種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學會用一些具體的方向詞去描述立體圖形的相對位置,不斷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各自從家里帶來正方體、長方體形狀的積木,在課堂上進行實際操作。在課堂上,教師先給學生做示范,根據不同的要求搭出不同類型的立體圖案,并帶領學生分別分析從圖案的上、下、前、后、左、右看到的圖形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增加了課堂的有趣性。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用自己所拿的積木進行堆積,并讓他們與同伴之間探討自己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這種設置具體情境的形式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引進“翻轉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翻轉課堂”,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單調的“講授”課為現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進而轉變課堂的講授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協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絡環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北師大版)《認識更大的數》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比“萬”大的一些數字,并且分析一些大數,比如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之間的換算方法,通過分析這些大數的數位和數級,培養學生的換算思維和分析能力。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示出一系列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比萬更大的數有哪些嗎?你們知道現階段中國有多少人口嗎?試著把這個數學寫出來。在生活中你們見到的最大數字是什么呢?如何把一比較大的數字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表達?”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課本上的知識,嘗試尋找合適的答案。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順利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為什么我們要對這些單位進行改寫呢?有什么樣的實際意義?”教師指引學生分析這些問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引進“微課”教學,促進學生理解
“微課”主要是采用視頻講課的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錄制幾分鐘的短視頻,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講解,便于學生更好地抓住本課的重點和難點,理解課程內容。它改變了傳統的教案設計的模式,直接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刪去不必要的講課內容,便于學生學習。
例如,在講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北師大版)《數的奇偶性》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加法中數的奇偶性變化規律,學會用圖像或者列表的形式去解決和發現規律,并解決生活中的基本問題。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給學生們播放一個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一闡述,即“指導學生們探索奇偶性規律的列表和示意圖,通過這個過程,探索加法中數中的奇偶性變化規律,并且把掌握的規律用于實踐過程”,通過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師指導學生畫示意圖和列表,通過分析具體的數字案例,總結出基本的規律,即“偶數+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偶數,奇數+偶數=奇數”等,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課堂的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創新數學教學模式,通過在課堂上引進新型的教學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們現在提倡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即要求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數學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要達到這樣的水平,學生對函數概念的學習就不能停留在只是為了做題的考試層面上.筆者結合多年的教W經驗試圖從高中生學習函數概念的角度來闡述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了解函數的出現是時展的要求
早期的數學不是研究事物的運動變化的,運動變化是物理學研究的對象.到了16世紀由于實踐的需要[2],各種變化和變化的量之間的關系成為數學家注意的對象,函數思想便隨著數學開始研究事物的運動變化而出現.伽利略是最早開展這方面研究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著作中多處使用比例的語言表達量與量之間的關系,例如,從靜止狀態自由下落的物體所經過的距離與所用的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等等,這正是函數概念所表達的思想意義.16世紀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在研究曲線問題時,注意到量的變化及之間的依賴關系,在數學中引進了變量思想成為數學發展的里程碑,也為函數的產生準備了思想基礎.
通過以上函數產生的歷史背景的闡述讓學生了解到函數其實不是什么很抽象很縹緲的東西,而是來源于生活實踐,而且就在我們身邊.
二、函數的概念的演變歷程
函數產生后其實還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很完善的定義,而是經過不少數學家的努力,才不斷完善.
(一)“函數”這個詞首先見于萊布尼茨1673年的手稿中[3],不過當時給出的概念相當模糊,這期間他在同約翰.伯努利的通信中多次談函數的概念及表示符號(萊布尼茨稱之為文字).
(二)真正現在意義下的函數的語匯及內容應該說是由約翰.伯努利在1718年正式發表的.他的定義是:“一個變量的函數這里定義為由這個變量和一些常量以任何方式構成的量.”這個三位一體的東西直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才最終確定下來,無疑它的表示也給許多人帶來困惑.
(三)后來函數的概念形成又經過了笛卡爾、費爾馬、牛頓、歐拉等科學家的不斷努力,其中歐拉的函數概念對后世有著極大的影響,他把函數分為兩類,一類是連續函數,另一類是不連續函數.
(四)歐拉以后又有非常多的數學家對函數進行了研究,并不斷推動函數的發展.直到1939年數學家布爾巴基出版的《集合論》中給出:“設E及F為集合,它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E中一個變元x和F中一個變元y之間的一個關系稱為一個函數關系,如果對于每個x∈E,在所考慮的與x有關系之下,都存在唯一y∈F.在這關系之下,對每一x∈E對應y∈F的操作稱為函數.”這是現在抽象數學中,大家所接受的函數定義.
(五)到這里,我們來看一下高中教材里的函數的概念描述,一般地,我們有: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種確定的對應關系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其中,x叫作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叫作函數的定義域;與x的值對應的y值叫作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f(x)|x∈A}叫作函數的值域,顯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以上通過追溯函數概念的歷史演變過程,一方面,是給學生還原了函數概念的歷史發展過程,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看到,我們在教材中簡單的一個數學概念,原來是經過了非常多人的努力,是多么的來之不易,這里面還有很豐富的故事,從而熏陶了學生的數學情操,很自然地就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函數有什么應用呢?
講到這里,我們就可以回歸到高中教材里在講函數概念前所舉的例子[4],來讓學生了解函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普遍的.
四、對于函數概念的考題一般又考什么呢?
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的例題進行講解.總結下來,主要考以下幾方面題型:
五、結語
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讓學生知道知識是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知識的產生來源,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如何應用,只有做到這些,知識才能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才能真正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數學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數學的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嚴密求證、理性思維、邏輯推理,并能準確清晰地進行表達。從數學的專業角度講指的是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抓住與問題相關的本質和背景的學科素養;能夠熟練地使用準確規范的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想的素養;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素養;在實際生活中善于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養。
一、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
要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和提高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要能明確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因為一切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的,更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線和核心。素質教育推進的今天,新課程改革要求數學教學能夠完成三維教學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個三維的教學目標既有關聯性,又有一定的區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能有所側重,但又不能有所偏薄。這就要求在幾十分鐘的課題教學中,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有所側重,不能面面俱到,否則教學效果只會適得其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因此,為了培養和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就要強化教學目標的設計,優化課堂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初中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
二、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踐進行教學
初中數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數學老師在講臺上生動地講著,學生在下面聆聽著,并按照老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和筆記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理論和基礎知識,授課結束后學生根據學到的理論知識,練習相關的習題。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認真研究會發現一些弊端,老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老師的講解占據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很大一部分,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老師的授課內容,沒有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被對待,沒有能充分地發揮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數學老師應根據實際的學情,優化課堂教學設計,采用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新的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課堂教學。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學生以后的工作中,都會遇到和數學相關的問題,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學到了一些理論知識,而沒有理論聯系實際的解題能力,沒能具備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應用的能力,那么就無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教學實踐已經證明,如果只是讓學生一味的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的理論知識,雖然能一時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但只會造成學生死讀書,讀死書,無法提升數學的核心素養。面對新的教育形式,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數學老師應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教法,優化課堂設計,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充分地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以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正確認識教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教學形式,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這個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對于老師的教來說,其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學生的學,傳統教學中老師只顧及到了個人講課的感受,沒考慮到學生是否感興趣學,導致教學的效果和學習的效果不理想。素質教育形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老師應正確認識和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擺正教的位置,認清教師的角色定位,切實處理好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積極地培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重視和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就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從而為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打下基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表現在,學習中學生能l現疑問,能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疑問,并且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設置科學評價體系,促進核心素養的提高
國之根本在教育,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促使我國將關注的熱點落到教育方針上。新課改的實施讓教學工作不斷改進,適應時展的需要,致力于培養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二高”學生。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在社會中起著越碓街匾的作用。譬如,在財務會計核算、經濟業務核算、企業管理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數學學科知識概述
1.什么是數學
數學是一門用來研究空間、幾何、代數、概率論、信息的學科,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是一門用來研究數量之間的關系的形式上的科學。
2.數學的發展歷程
數學在發展過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被標榜為最古老的學科之一,到今天為止,已經坐擁五千年的歷史。在發展的過程中,其為不斷地適應時代需求而更新變化著。從數學初期的形成階段到現在的飛速發展階段,它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這樣,才有了當下現代數學的發展模式。
3.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特別是人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研究,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譬如,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生活工作中,又何嘗不能夠提升人的工作效率和質量。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先生曾經做過一期淺談數學學習對學生重要性的專訪,在相互交流中,明確的指出了學生學習數學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學習在現代社會中的各行各業均有體現,而且這個發展趨勢也只會有增無減。不管是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娛樂方面,數學都以其獨特的吸引力扮演著不一樣的角色。除此之外還有及其重要的一點,“數學使人聰明”,古人說,腦子越用越靈。正是這個道理,在研究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領悟到不同的樂趣。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時,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證明出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微妙的關系,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無可厚非,數學能夠使人的思維更加的周密。
二、立場不同所針對的學習方向的差異性
1.小學階段之數學學習
小學階段是人們對數學認知的開始,是兒童開始全面發展的基礎。在這個階段里,學生只進行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習和研究。通過學習一些數學問題和思考技能,來提高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知程度,為日后研究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打下良好基礎。
2.中學階段之數學學習
小學階段已經使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定的基礎性認識,基于這些了解,中學階段致力于對學生數學思維模式的培養。在中學階段這一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學會怎樣去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在此過程中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技巧。眾所周知,中學時期的學習對人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在這一時期,智力的發展逐步趨于成熟,靈活的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并能夠舉一反三的運用,是及其重要的。
3.大學階段之數學學習
在大學階段,學生還面臨著諸多的新事物和新問題。多數人發現,大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并非和高中階段一樣,甚至完全打破中學階段的學習模式標新立異,不僅僅是學習方式的變化,學習內容上也有了極大地差別。對微積分、函數和概率等知識的學習,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認識。針對這些變化,數學的學習模式也有所演進。告別題海戰術,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方式,是大學階段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淺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1.什么是數學學習能力
所謂數學學習能力,就是針對函數、線性代數、概率、幾何等數學問題學生自身能否獨立的迅速完成學習。
2.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是否具有數學學習能力是能否真正意義上的學好數學的關鍵所在。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從基礎知識學起,才能更好的掌握數學的精髓。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只有不斷的實踐與思考才能持續不斷地去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準確,更具有邏輯性,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面對問題能夠舉一反三,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課改后,學校的教育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去學習,進而養成自學的好習慣。
3.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僅要從思想上去改變,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地去了解學生的需求,讓學生逐漸改變對傳統教育的認識,使學生愛上學習。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緊抓課堂教學是首要任務,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再者,師資隊伍要進行整改,大大提升師資力量,共同針對教學任務的實施的方案。譬如,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拋磚引玉,以情景方式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和思考問題。
四、淺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1.什么是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用“真”、“善”、“美”三個字來概括,所謂“真”,就是達到數學嚴謹性科學性的要求;“善”就是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去解決問題;“美”就是站在數學的角度,去欣賞這門學科的美。
2.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近期,馬云鵬教授在網上了一個關于《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報告,報告明確指出了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發展的重要作用。首先,培養數學核心素養能夠使人更好的發展。譬如,一個高中生在上大學之前選擇了漢語言文學,法律學或者心理學專業,這就意味著他在大學里必修課程中不再包括數學這門學科,那么,他的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階段就已經定型,再無較大的發展。他畢業后在工作過程中,以及需要高中階段累計的數學核心素養。若他從事新聞工作、記者或者心理咨詢師的行業,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依舊需要對數學知識有所了解,這就迫使他必須調動自己所儲備的數學核心素養來解決問題。再者,數學核心素養可以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借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問題。
3.如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已經是新課改下教師基本教學任務的主要內容之一。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呢?首先,我們應當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列舉一些實例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要利用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模擬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學校應該舉辦關于數學知識有獎競答、趣味數學建模等活動,來提升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娛樂性,從而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束語
學生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早一夕能夠完成的,我們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新,積極地引導學生科學、健康的發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才能使國家的教育事業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素養是指在長期訓練和實踐中獲得的技巧或能力,也指平日的品行、氣質等修養。PISA認為,數學素養是指個人能認識和理解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并能在當前與未來的個人生活中做出有根據的數學判斷和擁有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筆者以為,數學素養是指通過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讓兒童在用數學視角發現問題、用數學理解提出問題、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能力、習慣和品質、精神等。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在眾多數學素養中處于中心位置的、最基本、最重要、最關鍵、起決定性作用的素養。日本學者米山國藏曾說過:“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就忘了,唯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著眼點等,這些隨時隨地地發生作用,使人終身受益。”
(二)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特質
1.內隱性——數學核心素養是無形之物。
素養是人的內在之物,數學素養是個體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反思、提煉、感悟的結果,并將這種結果內化為自我的數學頭腦和數學品質。它作用于分析和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以及其他一些現實問題,使兒童形成自我的思維方式、數學模型與數學能力,并不斷轉化為一種內在的、穩定的、整體性的核心要素,從而促進兒童的生命成長。
2.統攝性——數學核心素養是有形之魂。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統攝性,對數學知識與能力、數學思想與方法、數學思維與經驗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如果說數學的關鍵能力是數學的結晶,那么素養往往起到結晶核的作用。當然,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也是一般的、必需的、個體的,是在數學學習、生活、生產和創造中必不可少的,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具體表征
小學數學教育旨在讓兒童通過六年的學習,擁有數學的思維方式、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和良好的人格修養等。
(一)兒童的數學情感
數學情感不僅是指兒童學習數學的動機、需求和興趣,還指兒童學習過程中內心豐富的情感體驗。數學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數學情感來自兒童對數學內在美的追求,來自數學本身理性精神的映射,來自兒童在探索中對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的理智體驗。數學情感在于兒童的內心世界與數學世界相互交融并產生聯想與想象以及共鳴的道德體驗。
(二)兒童的數學思維方式
1.結構化思維。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結構。所謂基本結構,是指基本的、統一的觀點,或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在結構化思維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數學學習的“三維結構”——數學問題的內部結構、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數學結構化思維,就在于引導他們用盡可能少的數學知識作為基石,不斷建構知識結構、完善認知結構,運用結構化思維解決問題。
2.建模思維。數學模型是根據事物的特征以及數量間的關系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在學習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兒童會經歷“觀察生活問題進行簡化—抽象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探索并推理論證—檢驗—解釋—拓展應用”的過程,這有助于他們探索事物間的內在規律。通過培養兒童的數學建模思維,有助于他們學會數學觀察,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觀點解釋問題,從而形成較為穩定的數學素養。
(三)兒童的數學關鍵能力
1.數學表征能力。數學表征能力是指用語言、符號、模型、圖式等方式對數學問題、數學原理、數學規律等進行表達的能力。表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表征,就是在頭腦中構建模型思考問題;一種是外在表征,就是將數學問題通過文字、語言、符號、圖表、模型等方式進行表征。兒童經常借助圖形、圖像進行表征,將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形象。
2.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不等同于解決問題,它要伴隨著兒童對生活的觀察、簡化、抽象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問題解決教學要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兒童親身體驗和感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探索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
3.數學交流能力。數學交流能力是兒童運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建構的數學模型表達出來的能力。數學交流能幫兒童達成對數學知識全方位、深度的理解,使他們的知識結構更為完善。
(四)兒童的數學精神
1.求真,擁有數學的理性頭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實驗、探索發現、爭論分辨、抽象概括,能使兒童學會數學地思維。
2.尚美,分享美妙的數學世界。數學的世界充滿了美——數學規律的優美、解題思路的簡潔、觀察視角的獨特、探索過程的一波三折、不同方法的殊途同歸、問題結果的出人意料,可以讓兒童獲得數學美的體驗。
三、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構建
(一)體系思考,情感體驗,完善兒童的認知結構
1.營造兒童數學情感的體驗場。
數學情感主要指兒童數學學習體驗中獲得的美感、道德感、樂趣感、實踐感和理智感。幾何圖形的美妙、方法的多元、游戲的引人入勝都能成為兒童體驗數學樂趣感的元素。在數學學習中,兒童通過觀察、想象、直覺、猜測、實驗、檢驗等實踐活動能產生積極的實踐感。例如:教學蘇教版五下《圓的認識》,課始,在教師的引導下,“圓有幾條邊?”“為什么說圓是無限正多邊形?“為什么很多物品都要做成圓形的?”……一個個問題均來自兒童自己的思考,他們樂于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發表自己的意見。
2.開啟兒童數學學習的探究泵。
培養兒童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一方面要找到兒童數學學習的“源”,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另一方面要找到兒童自主學習的“泵”,善于營造有利于兒童探究的場,讓兒童自如地思考、自主地探究、自發地創造。要通過問題引導,如“你能試一下嗎?”“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現?”“你還有不同的想法嗎?”讓兒童從整體上觀察和研究問題。要鼓勵兒童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內容,讓他們盡可能地去面對具有現實意義的開放性問題。
3.構建兒童數學學習的結構網。
整體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需要引導學生從結構化的視角透過生活現象洞察數學的本質規律。例如:可以以數學整理課的方式在低年級建立分與合的模型,將加法和乘法作為合的模型,將減法和除法作為分的模型。“數學整理課教學模式”中的各個環節和心理機制、認知規律之間的基本關系如下表所示: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重在銜接各模型間的聯系。在單個模型的基礎上,把相關聯的各個模型構建成一個數學模塊,接著形成知識網絡結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整理是載體,模型群的建立是關系,方法鏈的銜接為要義,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知識框架、方法結構、數學模型。
(二)問題解決,數學建模,發展兒童的關鍵能力
1.以數學問題解決為核心。
問題解決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學時,應將兒童置于具有挑戰性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他們通過合作探索解決真實的問題,建構數學模型,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獲得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的發展。基于問題解決的數學學習,應與生活問題、社會問題、實踐問題聯系起來,如自行車與兒童身高的問題、抽水馬桶的節能問題、游園路線、安全疏散模型、峰谷電是否劃算、紅綠燈的時間是否合理等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應以兒童的生活經驗和現實水平為起點,讓他們經歷智慧的生長過程,由表及里逐漸認識規律。
2.以數學建模過程為載體。
兒童解決問題的過程,必定伴隨著數學建模的過程。建立數學模型,首先要將具體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驗證數學模型是否適合,進而運用數學模型解釋拓展與應用。例如:通過解決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形成“一筆畫”的數學模型。運用這一模型,能順利解決動物園的“游園路線問題”,從而設計出不重復、不遺漏地一次性走完動物園的最佳路線。
(三)思想滲透,表達交流,提升兒童的結構化思維水平
1.培養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便于兒童用一種模型解決多種數學問題。比如,教學“運算律”時,有學生詢問:為什么乘法和加法有運算律,除法和減法卻只有運算性質呢?其實,如果從整體的視角來觀照,就會發現,減法和除法分別與加法和乘法互為逆運算,學習了負數,減法就自然變成了加法;學習了分數除法,除法就自然轉化成了乘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減法和除法的運算性質不是核心的“源頭”,而是產生的“支流”。
結構化的處理方式,讓兒童學習的知識不再是零散的點狀,而是整體性的、模塊化的,便于他們形成數學觀念與結構化思維。另外,通過數學結構中相似模塊的組建,可以讓兒童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多題一解,有助于他們整體地思考問題,有序地學習數學知識,構建知識網絡。
2.建構數學模型體系。
數學具有一定的結構性特點,能夠進行抽象和模型的提煉。數學教學應注重引導兒童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逐步把相關聯、相似性強的模型構建成模型體系。如教學“轉化”思想,可以引導兒童體驗運算中的轉化(小數乘除法轉化為整數乘除法、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圖形面積計算中的轉化(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梯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圓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使他們明晰將不規則轉化為規則、將復雜轉化為簡單、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核心思想。
3.營造數學交流場域。
教師應注重營造數學交流的場域,引導兒童進行交流溝通。要引導兒童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思路和想法,注重兒童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結合、過程與結果的結合。
總之,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兒童數學核心素養的研究,在靜態上,要研究其各個要素;在動態上,要研究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兒童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變化的特征與規律。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開始重視教育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科的核心素質是對學科內容最好的闡釋,數學作為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受到了特別的重視,數學的核心素養體現了數學教育的價值,數學知識所思想和方法都蘊含其中,良好的數學教育能讓學生很好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例如數學概念、數學法則、公式定律等。熟練掌握解題方法,以及計算、測量等基本技能,掌握方法的同時,領悟數學思想。用通融的、練習的觀點整體把握數學核心素養,最重要的是將數學核心素養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素養是一個人的基本修養,一個人先天帶有的能力,以及后天訓練、實踐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品德與觀念、思想與方法等都包括在內。用不同的標準將素養分類,會得到許多不同的類別,以學科為分類標準,素養可以分為數學素養、英語素養等。核心素養不同于一般素養,這是以學生發展的需求程度劃分的。數學核心素養就是這兩種分類的集合,是指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悟數學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掌握數學本質。我國學術界對于數學素養尚無準確的、統一的界定。國際學生評價項目從數學自身出發,較為綜合全面的認為數學素養大體包括一下幾種能力:數學的交流與表述、數學思維和推理、數學論證、建立模型、符號使用、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以及使用輔助工具。
(二)數學核心素養的特征
數學核心素養體現數學學科的獨特性,是構建數學教育體系的重要來源,數學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為體系框架,多維度多角度的闡釋數學的內容,凸顯數學思維和數學建模。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多元化,具備很多不同的特征,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標和培養方式,體現了數學核心素質的階段性;在數學教學中,公式定理、運算法則等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在短時間內獲得,但是數學核心素養不同,其包括數學情景、數學意義、數學建模導向等,具有抽象性。數學核心素養是一種綜合性的體現,其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的思考態度,都滿足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的需求。數學核心素養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學習獲得的,所以在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基礎上,解讀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將數學核心素質的培養融入教育與體系,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的解體技巧,更好的學習數學。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小學成長和學習的關鍵階段,對于學習方法的養成、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解題技巧等等都是重要的時期,也是各學科核心素質培養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基于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內涵和特征的理解,還應該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新的培養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途徑、方法、策略。
(一)理論聯系實際
小學數學在知識點設置上相對簡單,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意識,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選擇學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場景,可以創建一些情境教學法,將課本中的知識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養成一種數學思維。比如講解人民幣的換算,可以在講過換算規律之后,告訴學生五十元可以買蘋果,但不能買汽車,五百元可以買電視,五角錢不可以等。將課本中的知識于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備課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方便學生理解。再聯系實際生活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小學階段抽象思維的培養,小學階段通過抽象思維習得的是基本概念,對于一、二年紀的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重點在于感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養成數學意識。
(二)加強知識與課堂之間的聯系
課堂是學習和培養核心素養的基本場所,所以要將課堂時間好好的利用起來,教師要在每一堂課的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影響時潛移默化的,培養數學核心素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堅持。每堂課的教學過程都可以讓學生參與進去,一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方面還可以可學到知識。要注重將統一固定的課程轉化為靈活的課。同時要注意的是,小學階段是數學的入門階段,不管講課內容多么自由,始終不能脫離教材,
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講相關知識是,教師首先明確了主要知識點后,可以結合其它知識點整合講解,在備課過程能夠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在課堂上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在課堂上提出有發展意義的觀點,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重教師素質的提高
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形式趨近于應試教育,在學校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只注重知識點的灌輸和做大量的練習題,從根本上忽略了對于核心素質的培養,要想進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首先就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也需要對核心素養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教授學生。
(四)在教學評價中考察
在教育教學中,考核評價是很重要的環節,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考察過程中,不過分強調速度的快慢,速度的訓練在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忽略了思考的過程,考查內容中也要包含數學素養,考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基本計算能力,空間想象力等等,尤為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設置一些相對較難的題目,不單單從結果判斷答案的對與錯,而是判斷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方向是否正確,也可以設計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引導學生用變通的思維思考問題,根據實際情景多角度思考,行程變通的思維意識,讓學生積累經驗,這些經驗逐漸形成數學素養。
結語
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能一心追求速度,數學學習是要思考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敢于思考,啟發學生善于思考。這需要高素質的老師通過不斷的摸索,找出最適合當代小學生的方法,將核心素質培養落實于課堂,通過課堂教學、考試檢測、將知識點與實際理論融會貫通,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核心素養不是特定的某一種知識、技能,但是它卻展現了數學的基本價值,涵蓋了數學的本質與內涵。在數學的教學中,數感與數的認識密切相關,符號意識、空間觀念與圖形的認識相關,數據分析觀念與統計概念直接相關,等等。要學好這些數學知識,一定要具備數學核心素養。
1.審題能力的培養
費心去加強對他們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力度,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審題實例訓練,這應該被學校作為小學生數學教學的主要教學路線與目標。審題能力應該要從小時候抓起。從接觸數學應用題時就應該開始,老師需要關注對他們審題能力進行深入教學指導,并采取一些比較有效的途徑幫助學生們逐漸地養成良好的條件反射性的審題思維習慣,培養比較強的審題能力。
2.運用試卷問題進行引導探究
傳統教學模式,通常以教師為學習教育的主體,這種模式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思維的發散,連教師的教學成果也無法起到應有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私下提出一些較具價值力的問題,教師可將其進行記錄,上課時提出,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其進一步探究解決。除過書本之外,試卷也是學生復習過程中的重要參考資料,錯題考究不失為一個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良好方式,“錯誤”可以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以及錯題探究意識,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該心理特點,運用錯題引導探究使得學生不斷糾正,不斷反省,避免類似問題再次出現,削弱錯題幾率,進一步強化復習內容。
3.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應該積極的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好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才能夠真正的滿足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提問的時候,應該注意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的時間,當布置了一個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著急給學生答案,而是應該讓學生先思考一下,等學生思考的差不多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看自己的看法。或者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好同一個問題,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所學內容。同時,教師還應該給學生自由的提問和表達的機會,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的進行思考和提問。
4.提升教師素質與意識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核心素養的內涵必須通過教師在課內外學習生活中體現,教師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因此,必須提升教師的素質與意識。教師要實現自身提高,首先要不斷深入學習,形成素養教育的思維。
要深入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把握核心素養教育的方法,形成以人為本、教育終身的教學理念,在課程內容安排、課堂教學方式及課后評價方法上要以學生為出發點,課程內容要符合學生知識接受能力,課堂教學方式要讓學生易于接受知識,課外作業要精、簡、活。要把握好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與數學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
5.有責任心,敢于實踐和創新
5.1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數學中的創新意識創新一是更新,二是自主,三是改變。培養小學生的責任意識,要求他們必須獨立完成作業,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同時也可以在數學小組合作中培養小學生的責任認識,能分擔起自己的任務,并保質保量完成。
5.2巧妙進行新課
求知欲能使學生產生自我創造的激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要策略地提出問題,以引發他們的求知欲。
6.抽象與概括的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發展學生思維的著眼點應放在逐步過渡上。教學時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往往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流,逐漸進行抽象概括等活動,來認識所學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變抽象為具體的思維方法。抽象與概括的思維是數學思維能力,也是數學能力的核心。它具有把本質的與非本質的東西區分開來的能力,善于把具體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7.注意科學評價
在具體評價中教師可以運用富有趣味和經典的數學問題作為評價突破口,通過考察學生在解題中的表現來給予學生綜合評價。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題多解的數學題如南北兩城的鐵路長357公里,一列快車從北城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南城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9公里,慢車平均每小時比快車少行多少公里?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解題中運用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采取的態度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情況等來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評價,并針對性地為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進行指導。
學生在對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數學素養的培養能夠較好地對相關的經驗體系進行構建。數學素養的獲得有利于學生對解題步驟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方法進行掌握,對于減小記憶難度以及知識的遷移有非常大的幫助。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為了更好地對學生數學素養進行培養,就應該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經歷以及知識體系的構建這一過程。如此,才能夠對數學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204
一、幼兒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與困惑
幼兒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屬啟蒙階段。特別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交融是智力的核心。數學常識類的活動是一種啟蒙性的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構數與物相對應的過程、形成循序漸進邏輯思維的能力,但從并不是說我們像培養數學家那樣培養一個未來的社會自然人。
(一)心智發展與期望值矛盾
幼兒期的孩子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索,他們什么都想學;我們常希望孩子超越平凡,提前讓孩子接觸數學,在幼兒階段給孩子們報珠心算,強迫孩子學習數字、不斷教孩子算數等等,但孩子能堅持下來嗎?有可能導致孩子學數學的興趣被泯滅了,這方面的心智被教的模式桎梏了。
(二)單調運算c綜合能力矛盾
蒙特梭利說:“兒童將所學的概念一般化。”這是個智力過程,是一種內心中的深層創造。讓幼兒面對枯燥的數字寶寶,反復要求讓幼兒認識、死記硬背,按成人的要求來加減,剛開始效果不錯,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發現孩子進步慢,因為輕視了思維能力的引導與培養,影響其成長。
(三)自主學習與干預引導矛盾
每個孩子都存在著自身的獨特性,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學習知識的方式,一樣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材料用在不同的幼兒身上有不同的效果。孩子運算能力是有限的,是逐步認識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對小數目的抽象運算有可能能正確把握,但不能按成人運算的方法要求孩子。
二、以撲克牌游戲為例,開啟幼兒的數學核心素養培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了幼兒數學的教學并不是讓孩子掌握特定的數學知識結構,而是最終強調讓孩子在游戲中、生活中培養其數學意識和思維方式教育。其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在生活游戲中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生活問題。“玩撲克牌和下圍棋、象棋等有相同的地方,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幫助。”
(一)認識數的序與量的不同功能
小小撲克牌,益智小幫手;五十四兄弟,四種花色系;玩法花樣多,好玩又有趣。
1.認識54張撲克牌。
教育學家烏申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欲望”。在班級益智區中投放了撲克牌是一種常見的游戲材料,當孩子們參與活動中看到牌,就主動和我說起過新年中家長爸爸媽媽們也在玩,“老師,我會玩”“有大王、小王的”“有數字寶寶”借著孩子們的興趣點,把一張一張的撲克牌展現我們的一體機上,請認識的孩子帶動所有的伙伴們認識54張撲克牌,A、2、3、4、5、6、7、8、9、10、 J11 、 Q12、 K13、大、小王。活動后,孩子們意猶未盡,陸陸續續從家里帶來很多撲克牌。成了餐后活動中最受歡迎的小游戲,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認識撲克牌上數字,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感染帶動了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排序與定位功能。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孩子們在同伴游戲中擺擺、玩玩、找找的過程中觀察、探索著,發現A、2、3、4、5、6、7、8、9、10,每張牌都有四張,在此基礎上,我帶孩子們玩起撲克牌“排排隊”的游戲,有的孩子先把A放在最上面,然后再把2、3、4、5、6、7、8、9、10依次擺上去,有的孩子們自己在家庭生活環境中有一定的經驗,把J11 、 Q12、 K13、大、小王都排完整。
在近期的益智區中,參與的孩子們都很專注,幼兒在實踐操作中,孩子們觀察發現的越來越多,“老師,這個牌上有不同的圖案,有愛心的,這個是……”幫助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撲克牌中的秘密,我和孩子們仔細觀察,分別是黑、紅、方、草四種圖案,圖案都是橫著,數字都是豎著,孩子們沉浸在觀察探索中,他們并不只是在玩,更多地吸收小知識,鍛煉著大腦和思維。
3.可能性與識別術。
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強化孩子對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律的間接反映的能力,并使孩子能按照一般的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內容,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我們又換了一種玩法,同伴兩兩合作,拿一張牌遮住牌的一部分,猜一猜可能是幾,隨著圖案特征的越來越明顯,可能性越集中,識別正確的概率也在增大。這一過程,既讓孩子建立了數與形的對應概念,也潛在地培養了可能性推理思維能力。
(二)簡單游戲之數學思想的培養
撲克牌多種多樣的玩法,如找不同圖案、接龍、比大小等,正是運用數學思維于其中,但表現形式又較為直觀,容易理解與接受,因此不失為對孩子進行數學思維啟蒙的有效方法。
1.分揀數色與歸類思維。
在幼兒自主性探索能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以游戲的形式帶動孩子們玩撲克牌上的花色分揀,按顏色來分撲克牌,紅與黑,看看誰分得快;按黑紅方草四色的圖案來分撲克牌,看看誰第一個完成,孩子們在玩中學著給撲克牌歸類分類,通過動手動腦來提高思維能力。
2.數字接龍與數序思維。
利用撲克牌的四種花色,讓孩子分類別,引導孩子概括事物的特征,并根據特征進行歸納。撲克牌中紅桃、黑桃、方塊、梅花四種花色,簡單而明快,孩子很容易識別與記憶。玩同一副撲克牌,不同有游戲規則,體驗不一樣的樂趣。
3.比較大小與比較思維。
用撲克牌中的數字比大小。讓孩子通過數牌面圖案點數的個數,在進一步認識數字的同時,直觀的、形象的感受大小的存在,從而逐漸熟悉大小的概念。如和孩子玩1-10以鵲摹氨卻笮 幣蝗四靡壞比大小,出牌的時候鼓勵孩子大聲把自己要出的牌報出來,從而加強對數字的認識,大牌管小牌,誰大誰收起牌。
(三)綜合提升篇
綜合運用靈活多變的游戲方式來培養幼兒解決數學核心素養的勇氣和能力,從培養幼兒多維角度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設計各種不同的游戲,引導幼兒從多角度思考,尋求多種解決的方法。
1.湊十游戲與速算思維。
可以讓幼兒嘗試玩湊十游戲,把牌全攤在桌面上,輪流撿牌,把能湊到10的兩張牌撿走,也可以撿三張,鼓勵孩子們嘗試挑戰、體驗成功的樂趣。
2.拆數游戲與推理思維。
每個幼兒解決問題的方式都不同,無論這些方式是否有效,都是幼兒智力思維活動方式的體現,也可從簡單的8能拆成幾和幾,到8+4中拆誰,如拆4成2和2,一個2給8湊成10,或4需要6,那么8中取6,剩下2.
3.摸獎游戲與概率思維。
為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思維了,在玩撲克牌游戲中還可以這樣引導:摸1張可能是什么花色,摸2張,摸3張……,反之,先預定10張牌,怎么保證摸到想要花色的牌,在玩的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引導孩子們思考的東西。
游戲是幼兒生活中最有活力和充滿喜悅的活動,是學習中非常有效的方法。平時生活中,以撲克牌為媒介的數學游戲簡單實用,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認識數字、學會枯燥的加減,而是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數學的種子,通過合作交互、思辨對話、形象體驗開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金浩.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出版社,2000.
[2] 沈丹丹. 淺談數學意識及其培養[J]. 安徽教育, 2002( 4) :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