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工程技術體系建設,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等六部門頒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要建立國家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聯動開發機制。在2014年8月,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明確指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核心內容。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
2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特征
2.1創建工作本位的學習情景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中,工作本位的學習情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環境不像傳統學校那樣設置成隔離的、特殊的課堂,而是現代學徒制中校企提供的真實的工作場所。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工作人員的活動,并且可以直接參與到真實產品生產活動中,能夠迅速獲得知識、技術技能,成為獨立的、熟練的勞動者。這種學習不僅僅是指短暫的實習、參觀或做中學,而且是指一個更為深入的、廣泛的、設計很好的工作本位學習。
2.2重視關鍵技能的培養現代學徒制形成了新的課程觀,即綜合職業能力觀。綜合職業能力觀重視關鍵技能的培養,注重現場學習經驗和課堂經驗在實際生產情景中的有效結合,強調技術和數字通信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學徒制進行能力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
2.3納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是現代學徒制培養關鍵能力的主要途徑。現代學徒制要求對接企業實際崗位及崗位的職業能力和技術標準,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做到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之間可以實現相互對應、相互交叉轉移。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納入現代學徒制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
2.4實現學校學習到企業就業的過渡為促進學生實現從學校學習到企業就業的過渡,現代學徒制按照企業新的職業能力的要求,教學要以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最終形成綜合能力的培養。一種將在校學習與企業崗位實習相結合的學徒制課程實施模式應運而生,從學習到就業的過渡通過規范的現代學徒制得到了實現。在這種模式里,學生可以既是職業學校里的學生,同時又是企業里培訓崗位上的準員工。
3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與思路
3.1建設原則按照現代學徒制基本要求,建立“課程結構模塊化、能力培養項目化、實訓指導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原則。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適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完善基于工作過程、職業活動的職業能力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的構建,基于職業活動、崗位能力要求設計課程目標,依據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等選擇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工作項目,實訓過程指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進行個性化指導,做到“教、學、做”合一。
3.2建設思路現代學徒制教育是融技能訓練、工作實踐和技術教育的體系。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如圖1所示:一是要素整合,整合多維培養目標,即學歷教育目標、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能力標準和企業崗位用人標準的職業資格目標、學徒的可持續發展基本目標;二是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提煉技能養成要素,遵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從典型工作崗位中提取典型工作過程與工作任務,結合專業知識基礎進行課程開發。
4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
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單位是課程,根據我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可將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分為4個模塊: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
4.1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徒具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設置此課程模塊需要注意與企業文化和崗位實際相結合,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個人的價值實現一定要基于工作崗位。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主要讓學徒學習和感受職業素養的內涵,使其具備一定的通用職業能力。本模塊主要包括“兩課”(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英語、常用辦公軟件、企業公文寫作、企業文化、就業指導等。
4.2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使學徒掌握同一行業的基礎專業技術技能,具備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模塊構建需要從基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入手,培養學徒在行業的通用技術技能,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構成,應包含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術技能體系,是以行業工作崗位通用的工作任務和職業基礎能力為依據,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開發、課程標準編制。該模塊所有課程均為必修課,學徒必須通過每門課程考核。
4.3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徒掌握合作企業具體崗位的技術技能。本課程模塊構建要以企業具體崗位的核心能力、合作企業崗位用人標準為依據,以職業資格考試為參考,開發至少兩個崗位方向的技術技能課程組合模塊,課程以師帶徒崗位培養為主,培養某個崗位的特殊的崗位能力。
4.4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學徒的興趣和職業取向,培養學徒適應職場變化的能力。本模塊根據各個職業的職業成長規律,著眼于學徒的職業發展路徑設計課程。學徒根據自身職業發展,自由選擇課程,由校企聯合委派企業師傅,以師帶徒的方式,實施在崗的個性化培養。
5現代學徒制高職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對接湖南海諾電梯有限公司、湖南德力通電梯有限公司等電梯企業電梯制造、安裝、調試、維保等崗位,并分析這些崗位的職責和技術標準,得出了崗位的職業能力(見表1),再結合電梯安裝與維修工的國家職業標準的具體內容最后形成“課崗融合、雙證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
前言
當前社會,無論哪個領域都需要實用型人才,在這種條件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崗位適應能力、職業要求能力以及專業技術能力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發展方向。而對實用型專業進行課程改革也已經成為當前高職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人才高素質的主要手段。船舶工程技術專業便是典型的實用型專業,其實踐性非常強,涉及到的學科范圍也比較廣,在課程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更需要以工作過程為依托。
1.崗位職業能力
在建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首先對傳播行業的相關崗位進行職業能力的分析。絕大多數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之后,都會進入船廠從事造船生產設計、船體加工或船體裝配、生產組織或生產管理等工作。根據每個崗位的不同,崗位工作的難易程度也會有所差異,同樣的崗位使用頻率以及達成崗位目標多具備的職業能力也都不盡相同[1]。在船舶工程領域中,根據崗位所需能力的不同可被劃分為四種崗位能力,分別為:基本崗位能力,主要用于對船舶種類與船舶構造的識別;核心崗位能力,主要用于船體的生產與工藝設計,以及對相關軟件的應用;綜合崗位能力,主要用于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管理;職業素質能力;主要用于企業的經營與協調。
2.課程體系構建
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進行課程體系構建,需要按照模塊化的構建形式。所謂的模塊化,實際上指的是以崗位培養目標與職業能力為基礎,根據其差異性構建系統內部的邏輯關系,將已有課程按照一定的要求設置成不同的組合,按照崗位人才培養要求的不同,運用有針對性的課程組合。以能力培養呈遞進式提升的原則,根據崗位工作難度與使用頻率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制定模塊式崗位核心能力與主要技能的培養。并結合學校的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構建具有模塊化、遞進式、合理化的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3.人才培養目標
在針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緊緊圍繞船舶建造的整個生產過程:從船體的設計與生產,到船體樣本與所用原料,到對船舶所用材料進行預先處理,再到對船舶所需的所有構件進行加工裝焊,最后到傳統的分裝與總裝。這個過程相對比較復雜,所涉及到的領域也相對較多,在對船舶工程技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要對船體制造的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并對其中的工作內容、組織方式、工作技能、相關工具等進行系統研究,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船體整個生產建造過程所需要具備的相關技能與能力要求,以幫助確定人才的培養目標[2]。換句話說,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便是要培養能夠掌握現代知識與先進技能的優秀船舶領域高技能人才。
4.課程教學基礎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是一種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因此需要以工作過程為基礎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會發生比較大的轉變,從原本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理實一體化條件下的教學課程管理組織者。從事專業課程教學的相關教師,不僅需要對船體的生產設計、質量管理、生產工藝等充分掌握,對整個船舶建造過程中的工作方式方法、相關工具、組織形式等有所了解,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教學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以及課程創新開發能力等。
5.以實船建造為基礎構建課程體系
以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所需的崗位職業能力需要為基礎,通過對其崗位工作任務的分析與研究,按照船舶行業的具體工作流程,構建出以實船建造為基礎的課程體系[3]。具體的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船體結構的認識和繪制、船體圖的設計繪制、船體放養、船體分裝焊接與總裝、船體相關構建的加工、船舶管理與船舶生產、船舶設計等,構建出一套以能力遞增為基礎原則的船舶工程技術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船舶領域的基本技能與提升技能,使學生向實用型人才方向發展,以更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6.運用融通職業標準
以工作過程為基礎的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主要以船舶焊接考證、船體構件加工、船體構件裝配、船體放養、船體選材等課程為體系骨架,并加入船舶裝配、船舶焊接、船舶加工等相關職業標準。在學習過程中,鼓勵學生獲得相關的職業從業資格證,并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來,重視企業對船舶相關人才的需求,以提升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的實用性,還要將考評體系進一步完善,以提升教學質量。
7.結論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普遍偏向于實用型,船舶工程制造專業更是實用型專業的典型代表,因此,在對其課程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需要以工作過程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有能力,更適合社會發展的船舶領域相關人才。
參考文獻:
[DOI]10.13939/ki.zgsc.2015.41.121
現代學徒制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熱點,既有自上而下的職業教育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由點及面的試點實踐與探索推廣。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依托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與湖南海諾電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海諾電梯學院,實施雙主體辦學,正式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探索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1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建設的依據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等六部門頒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要建立國家職業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聯動開發機制。
在 2014 年8月,教育部了《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明確指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核心內容。各地要選擇適合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的專業,引導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
2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特征
2.1 創建工作本位的學習情景
在現代學徒制的教學中,工作本位的學習情境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環境不像傳統學校那樣設置成隔離的、特殊的課堂,而是現代學徒制中校企提供的真實的工作場所。學生可以直接看到工作人員的活動,并且可以直接參與到真實產品生產活動中,能夠迅速獲得知識、技術技能,成為獨立的、熟練的勞動者。這種學習不僅僅是指短暫的實習、參觀或做中學,而且是指一個更為深入的、廣泛的、設計很好的工作本位學習。
2.2 重視關鍵技能的培養
現代學徒制形成了新的課程觀,即綜合職業能力觀。綜合職業能力觀重視關鍵技能的培養,注重現場學習經驗和課堂經驗在實際生產情景中的有效結合,強調技術和數字通信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學徒制進行能力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
2.3 納入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是現代學徒制培養關鍵能力的主要途徑。現代學徒制要求對接企業實際崗位及崗位的職業能力和技術標準,構建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做到學歷證書和資格證書之間可以實現相互對應、相互交叉轉移。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納入現代學徒制可以大大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
2.4 實現學校學習到企業就業的過渡
為促進學生實現從學校學習到企業就業的過渡,現代學徒制按照企業新的職業能力的要求,教學要以專項能力的培養展開,最終形成綜合能力的培養。一種將在校學習與企業崗位實習相結合的學徒制課程實施模式應運而生,從學習到就業的過渡通過規范的現代學徒制得到了實現。在這種模式里,學生可以既是職業學校里的學生,同時又是企業里培訓崗位上的準員工。
3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建設的原則與思路
3.1 建設原則
按照現代學徒制基本要求,建立“課程結構模塊化、能力培養項目化、實訓指導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建設原則。根據企業用人需求適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完善基于工作過程、職業活動的職業能力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的構建,基于職業活動、崗位能力要求設計課程目標,依據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等選擇課程內容,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設計工作項目,實訓過程指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進行個性化指導,做到“教、學、做”合一。
3.2 建設思路
現代學徒制教育是融技能訓練、工作實踐和技術教育的體系。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如圖1所示 :一是要素整合,整合多維培養目標,即學歷教育目標、結合國家職業資格能力標準和企業崗位用人標準的職業資格目標、學徒的可持續發展基本目標;二是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提煉技能養成要素,遵循技術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從典型工作崗位中提取典型工作過程與工作任務,結合專業知識基礎進行課程開發。
4 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
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單位是課程,根據我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可將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分為4個模塊: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和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
4.1 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
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徒具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職業素養(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設置此課程模塊需要注意與企業文化和崗位實際相結合,企業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個人的價值實現一定要基于工作崗位。
職業素質養成課程模塊主要讓學徒學習和感受職業素養的內涵,使其具備一定的通用職業能力。本模塊主要包括“兩課”(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英語、常用辦公軟件、企業公文寫作、企業文化、就業指導等。
4.2 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
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使學徒掌握同一行業的基礎專業技術技能,具備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模塊構建需要從基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入手,培養學徒在行業的通用技術技能,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專業技術技能基礎課程模塊構成,應包含相對完整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術技能體系,是以行業工作崗位通用的工作任務和職業基礎能力為依據,進行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開發、課程標準編制。該模塊所有課程均為必修課,學徒必須通過每門課程考核。
4.3 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
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徒掌握合作企業具體崗位的技術技能。
本課程模塊構建要以企業具體崗位的核心能力、合作企業崗位用人標準為依據,以職業資格考試為參考,開發至少兩個崗位方向的技術技能課程組合模塊,課程以師帶徒崗位培養為主,培養某個崗位的特殊的崗位能力。
4.4 學徒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課程模塊
本模塊的培養目標是:根據學徒的興趣和職業取向,培養學徒適應職場變化的能力。本模塊根據各個職業的職業成長規律,著眼于學徒的職業發展路徑設計課程。學徒根據自身職業發展,自由選擇課程,由校企聯合委派企業師傅,以師帶徒的方式,實施在崗的個性化培養。
5 現代學徒制高職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對接湖南海諾電梯有限公司、湖南德力通電梯有限公司等電梯企業電梯制造、安裝、調試、維保等崗位,并分析這些崗位的職責和技術標準,得出了崗位的職業能力(見表1),再結合電梯安裝與維修工的國家職業標準的具體內容最后形成“課崗融合、雙證融通”的專業課程體系(見圖2)。
6 探索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系統建設的意義與價值
通過現代學徒制高職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進一步推動了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促進其他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也為當前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的課程體系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2014.
[2]教育部等六部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4.
[3]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2014.
[4]王 悅.英國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對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
《質量工程技術基礎》作為2006年教育部批準我校新建的國防特色專業“質量與可靠性工程(081508S)”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內容涉及質量設計、質量檢驗、質量控制和質量分析等諸多內容,經過分析和比較國內外相關高校所開設的質量工程類課程和出版的一些主要質量工程類教材,認為這些教材的編寫滿足了管理工程專業和工業工程專業的教學需求,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質量工程技術基礎》精品課建設項目,經過項目組2007年5月到2010年9月的建設,圓滿完成了課程建設的任務。本文系統地研究了適合于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質量工程技術課程的教學體系,并立足于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學科的建設研究了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建立了“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驗證”三位一體的創新教學模式。
一、豐富內涵,明確課程定位
1.課程特點。作為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的唯一一門質量方面的基礎核心課程,《質量工程技術基礎》承載著向學生講授質量工程基本原理與技術的任務,同時幫助他們從總體上把握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的內涵,因此,就要求《質量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在內容上具有完備性,自成體系;在講授方面具有專業覆蓋性,從質量與可靠性工程專業的角度向學生講述質量工程技術的內涵與內容。
2.課程創新點。由于我們率先在本科專業開設《質量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國內外相關高校大多從管理的角度開設《質量管理》方面的課程,還沒有一門從總體上講述質量工程技術原理與方法的課程,因此就要求《質量工程技術基礎》課程在內容上具有創新性,需要借鑒以技術見長的可靠性工程技術構成框架,構建出以技術為主線的質量工程技術體系,并能結合產品設計與制造過程,闡述清楚質量工程技術的內涵與應用途徑,強調質量工程技術是與設計技術以及制造技術同等重要的基礎使能技術。
二、突出技術,創新教學內容
1.教學目的。需要引導學生對系統質量工程基礎理論進行了解,這樣可以使學生掌握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學內容。本課程系統詳細地介紹質量工程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現了現代質量工程新的進展與成果,是質量工程師必備的知識。主要包括如下內容:①第1部分,質量工程技術概述,主要講授質量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質量工程基本原理、質量工程技術體系與產品全系統、全特性、全過程質量管理等;②第2部分,設計質量工程技術,主要講授設計階段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技術,包括質量功能展開、系統設計、參數設計、容差設計等技術;③第3部分,制造質量工程技術,主要講授制造階段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技術,包括:質量檢驗、抽樣檢驗、統計過程控制、過程能力分析等技術;④第4部分,質量分析技術,主要講授產品設計與制造過程質量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技術,包括質量數據與質量波動、定量分析技術與定性分析技術等。
三、積極探索實踐,構建三位一體式教學模式
為能更好地展現出所講授課程的特色跟實際應用的關聯,同時也為了給學生講解課程知識內容,在課堂講授中構建“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驗證”三位一體式的教學模式。
1.課堂講授,注重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在授課過程中引用多媒體進行知識講解,目的是使用這種比較生動的教學方法,讓抽象的知識點具象起來,學生也更容易理解這些課程內容。本課程的課堂講授全部采用高水平多媒體課件,參考美國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新加坡國立大學(University of Singapore)與天津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在QFD、穩健設計、質量檢驗、SPC等質量工程技術方面課程的課件,吸收進來并加以利用,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根據自身課程特色制作一套適合自己課程特點的高水平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共計16講,32課時。
2.課堂討論,注重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將課程內容系統劃分成幾個單元,劃分的若干個單元環節均要以理論講解為基礎,充分與實際相聯系。所以在理論教學中,一些工程項目或者與實際相關聯的質量問題作為課堂討論的內容,以此為基點了解相關的理論理念以及具體問題的處理與應對。教學討論利用同期建設的教學專用網站(http://),使課堂討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形成良性互動。教學網站功能包括學習討論、參考資料、作業提交、課件提供、網上答疑等,達到面向北航本科學生的助學功能、面向北航任課教師的助教功能以及面向校外人員的對外教學服務與宣傳功能。
3.實驗驗證,強調工程實際、學以致用。實踐性強是質量工程學科的一個明顯特性,學生在接觸這門課程中,不單單靠理論知識,更要以系統的實驗環節來輔助掌握其本質,使學生學起來積極性提高,從而教學質量也會有所提升。為此,結合我校國防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安排了如下3次實驗課程教學。①質量特性識別與分解實驗。質量特性的識別與分解實驗以某自動步槍設計為背景,讓學生熟練掌握質量屋和QFD瀑布式分解技術。②穩健性設計實驗。穩健性設計實驗以某航空發動機參數穩健設計為背景,實現對影響航空發動機關鍵質量特性參數的穩健性優化設計,讓學生熟練掌握穩健參數設計技術。③符合性控制實驗。符合性控制實驗以某彈用發動機制造質量控制為背景,實現對制造過程關鍵控制參數的監控與分析,讓學生熟練掌握控制圖與工序能力指數分析技術。
四、實踐與效果分析
本教學體系通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2006級與2007級兩屆共120名學生的教學實踐,期末教學質量調查表明:學生滿意度達99%。本課程系統化地介紹了質量、質量工程、質量工程技術定義、質量工程技術體系與應用,課堂較活躍,講解與討論同步,進而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自主學習、思考。課堂講解過程中需要注意理論與實際事例的相結合,在大量實例的列舉當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理論及其技術上的實質內涵,相關專業理論的教學對于理工科本科生以后要參與的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樣性,既生動又形象并且易于理解,這樣便能很好地使學生融入其中。
通過以上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建立了有關《質量工程技術基礎》教學中的課程目的、內容、模式等相關教學體系,能夠在教學計劃范圍內高效地完成相關教學任務,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同樣能夠更好地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及其思考能力,解決實際當中的相關問題,進而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對于質量工程技術的學習及研究當中,做到學以致用,為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和國民經濟領域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洪生偉.質量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及其內容[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6,(6):44-46.
[2]康銳.結合國防軍工企業的迫切需求制定質量工程專業培養方案[C].第三屆全國工程碩士培養工作論文集,合肥,2002.
[3]康銳.為武器裝備的發展培養急需的專門人才——培養質量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探索與實踐[C].第三屆全國工程碩士培養工作論文集,合肥,2002.
[4]康銳,王自力.裝備全系統全特性全過程質量管理概論[J],國防技術基礎,2007,(4):25-29.
[5]林志航.產品設計與制造質量工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劉世超 李永喜 沈玉秋 單位: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黑龍江旭隆工程經濟技術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施工技術應用:處理施工技術的問題、合理選擇施工方法和施工機械。施工組織與管理:編制與審核施工組織設計、進行施工技術管理。(3)相關課程: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建設工程質量控制、建筑工程技術資料管理、建設工程監理實務。質量監控:施工現場質量控制、進行工程質量評定。質量管理:質量事故原因分析、質量事故處理。(4)相關課程:建筑工程計價與計量、工程經濟、建設工程投資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撰寫合同文件:撰寫一般經濟合同、書寫合同文件、招投標管理。編制工程造價:工程計量、編制與審核工程計價文件。編制招投標文件:編制招投標文件、編制招標標底、編制投標報價文件。(5)相關課程:建設工程投資控制項目,經濟分析評價:工程經濟分析、建設項目經濟評價、經濟預決策。
課程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從職業能力角度出發,圍繞培養目標對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專業技能素質結構的要求,按專業崗位的需要,工程監理專業課程體系分為公共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和專業拓展學習領域等三大領域。頂崗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前4個學期在校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使學生掌握夠用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在第5~6學期把學生分散到建筑企事業單位在監理、預算、施工、測量等實際工作崗位參加頂崗實習。通過頂崗實習,既能檢驗學生的理論知識,進一步強化實踐技能,又能讓學生展示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使學生與企業之間充分相互認識、了解,為學生就業創造更多的機會。教學模式工程監理專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主體、以產學結合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構建體現項目引導和案例教學相結合特色課程體系。通過情景教學,導入理論知識、實際操作和專業技能訓練等教學內容,并將其進行深度融合,實現教、學、做合一。
課程設置根據培養目標,本專業共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占58%,選修課占42%。公共基礎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體育、計算機文化基礎、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就業指導、形勢與政策。專業課包括:建筑制圖與CAD、建筑工程測量、力學與結構、建筑材料、建筑設備、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地基與基礎、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進度控制、建設工程監理實務、建設法規、建筑工程質量控制、建設工程投資控制、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設工程監理概論、建筑工程技術資料整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專業拓展課包括:演講與口才、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大學生健康教育、美術鑒賞、攝影技術、應用文寫作、數學文化、普通話基礎、文學鑒賞、工程經濟、城市規劃原理、建筑節能技術、鋼結構、建筑結構抗震、專業英語、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房地產開發概論、建筑工程質量事故分析、數學建模、建筑工程質量檢驗、建筑企業管理、建筑機械。課程考核主要方式公共基礎課主要通過考勤、學習態度、調查報告、實踐操作、期末考試來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專業課需要考勤、作業、模擬訓練、現場考核、學習態度與期末考試等結合進行考核。專業拓展課以考勤、作業、學習態度與期末考試等結合進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方案的制定需要以《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等國家先關文件為依據,以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緊跟建設行業發展步伐,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的培育,體現工學結合特點,為社會培養優質人才。
課程體系的建設和改革,是高職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它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包括合理地設置課程、有效地提高教師素質及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等多個環節。
1.設置合理的高職課程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應從高職教育的特點出發,結合當前建筑行業的實際情況,根據建筑職業崗位群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來進行。要“強調學生為學習主體”,以知識的綜合應用和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根據這一原則,課程設置的主要思路如下:
(1)采用項目教學法,打破原有的理論知識體系,把學生將來從事職業活動中所需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分解到具體的、真實的項目中去,以項目的實施為主線,其中貫穿各個相關的理論知識點,真正實現在“學中做,做中學”。
(2)取消重復的教材內容,強調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銜接,把理論知識點融入到職業能力的訓練項目中去,要突出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3)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不應追求理論知識的完整性,而是要突出知識點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強調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培養。
2.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
為了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教研組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相互聽課、評課,召開教學研討會議,讓教師在教學交流中取長補短,從而達到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目的。
教學研討會應主要體現以下內容:
(1)把各位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大家進行集中討論,通過教師們的充分交流與探討,使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教研組還可以組織大多數教師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并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到工地現場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與水平,增強授課的生動性。
3.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優良的教學質量是課程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師資水平就是實施和完成教學的根本。因此,只有不斷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為實現課程建設目標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具體措施如下:
(1)改善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可以鼓勵教師攻讀在職碩士學位,或通過人才引進等措施。目前我院本專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位的教師占全部教師的100%。
(2)改善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如在鼓勵教師自學的基礎上,采取“自培、請進”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目前我院本專業副高2名,講師6名。
(3)充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采取“青藍工程”,可發揮老教師經驗豐富的優勢,以老帶新,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此外,可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能力的培訓,制定出相關的青年教師培養計劃等一系列措施來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
4.不斷規范和更新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和主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學成效的重要依據。所以,高職教材改革必須突出它的職業性、實踐性、適應性、科學性和先進性。任何教材的出版都會滯后,所以教學要根據最新發展,動態調整教學計劃,在選購最新、內容適宜的教材的同時還要補充隨時出現的最新知識。主要工作如下:
(1)依據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修定《建筑技術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規范,進一步明確課程的難點與重點,合理分配各章節的學時數,從而使課程內容以及與之配套的實踐性環節等方面更具科學性、概括性。
(2)選用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配套新版教材,對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進行整合與優化,進行必要的增補與刪減,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引入,使教學內容更具啟發性、工程性、先進性和教學適用性。
(3)對各種課程在內容上強化基礎,注重工程特色,不斷充實新知識。這樣課程內容的整合有條不紊,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為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結構的整合與優化打下基礎。
5.積極探索并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教育方式通常是“填鴨式”的教學,而創新教育更注重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即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統一起來。啟發式教學的實質是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方法,它在教學時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主要的知識點為脈絡,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自問自答,在講清課程重點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問題留給學生并加以引導、點撥,讓學生通過自學、思考尋找答案從而激發起探索的欲望,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通過不斷的思考進入興奮狀態,從而達到教學所要追求的目標。因此,教師應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在課堂中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學法、問答教學法及技能模擬訓練教學法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
此外,在各種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包括各類課件、相關音像和錄像資料)并結合傳統的訓練方法,使教學容量和密度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教學內容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都具有極大的幫助。如教師可以把某些抽象的建筑施工過程做成動畫圖像,這樣一來可以很直觀地把這一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通過把大量的工程圖片及相關的工程資料穿插在教學過程當中,則會使教學內容更新穎,使教學信息量更大;對于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點,還可以采用計算機模擬方法,使抽象性內容轉換為直觀性的內容,如土力學中土的結構形式、土的破壞形式、擋土墻主破壞形式,以及一些實驗過程等都可以設計成直觀的動畫圖形或錄像等,這樣就大大方便了教學,使教學顯得生動。
總而言之,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當今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也是高職教育教學的熱點和難點,只有進行不斷地研究與探索,才能不斷優化現有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肖芳.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基于核心能力的課程群建設.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89-91.
[2]張芳枝.吳煌峰.高職院校土力學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7-8.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e should continue to improve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standar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period of our countr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evelopmen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tandards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伴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近年來興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庫、水閘、大壩等水利工程。我國的水利行業不斷發展,尤其是我國成為WTO的一員,新的發展形勢要求建設更加符合這些標準的技術標準體系來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從我國現行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的標準進行分析,揭示現行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建設適應新時期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新標準,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標準,配套相關水利工程管理項目標準。逐步改變現行體系缺項多、起點較低、技術工藝不配套等現狀,使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1、我國現行標準體系的簡介
我國現行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主要由《水利技術標準體系表》、《水利技術標準匯編》、《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負責的標準項目現狀表》中的相關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標準及工程建設所采用的國家標準、、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及機電設備的安裝等方面的施工標準。水利工程管理標準根據工程類別進行分類,包括了對我國水利工程管理的綜合技術、河道堤防工程項目管理、水庫大壩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水閘工程項目管理等。
2、我國現行標準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水利工程與管理技術標準體系中,一共有163項技術標準。其中綜合類標準為19項、水利工程建設類標準為102項、水利工程管理類標準為42項,三者分別占標準總數的12%、62%、26%。另外,我國現行的標準體系中,強制性標準106項,推薦性標準23項。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體系中強制性的標準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設標準中,施工質量檢驗類的標準有6項,驗收及評定類的標準有14項。因此,在目前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的現行標準體系中,涉及工程建設的安全及環境標準的只有2項,明顯較少。同時,對于驗收及評定的標準只有14項,其中10項都是評定類的標準,驗收標準明顯不足。
3、建設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新體系
從對我國現行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標準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現行體系主要以強制性標準為主,推薦性標準為輔,這種體系標準不適應我國加入WTO協定的相關要求。因此,在建設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新體系中,我們應該后對現行體系中的強制類標準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來修改并組編強制類標準較低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標準。
其次,對于加入WTO后,現行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標準中出現的結構不合理、不配套的項目建設標準要予以修改。進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來配套相關的施工技術標準。同時,建立配套的施工技術標準并符合我國相關行業的標準。伴隨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市場不斷完善,我國新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對于水利工程質量的建設與評定做出了新的規范。水利建設行業等建設行業要實現驗評分離,嚴格實施好工程驗收標準。
第三,對于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標準中技術內容相對比較陳舊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國現行體系標準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編制的,,應該把這些工程建設施工的新技術、新成果及時的反應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同時,對于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標準中缺少與環境安全及衛生等方面的內容加以補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編制相關強制性的工程建設標準。我國《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之后,為了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與管理,工程建設與管理部門應該對我國現行的工程建設標準中的強制類標準加以認真審核并從“安全、環保、質量”等方面考慮,全面貫徹實施相關標準。并對零散不完整等條文進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設標準的匯編。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新體系的建設一定要符合國家現行法規的要求,并且新體系的核心內容要以我國法律、法規、WTO/TBT協定為基礎依據。
第五,加快對水利工程建設標準的修訂。水利工程建設作為一項特殊的工程建設項目,加強對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提高對水利工程管理的標準制訂,不斷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同時,由于水利工程建設是利國利民的必然舉措。因此,通過新體系的建設確保水利工程建設的質量及技術標準,是我國建設的水利工程有標準可依,適應新時期的發展。同時,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能夠有效的保障我國江、河、湖、庫等安全;保護人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綜上所述,建設適應新時期發展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新標準體系能夠更好的完善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標準,配套相關水利工程管理項目標準。改變現行體系缺項多、起點較低、技術工藝不配套等現狀,使新時期的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4、結論
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技術標準新體系的建立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的WTO協議,深化建設標準以適應我國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同時,新的體系建設還能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技術標準與國際接軌,促進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并且,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對于河道堤防、水庫、水閘、大壩等水利工程建設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需要新的標準進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設的質量。同時,我國的建設水利工程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的經驗也應加入到新的標準體系中以更好的適應行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成為WTO一員之后,新的發展形勢要求建設更加符合這些標準的技術標準體系來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工程建設;技術問題;對策
一.綜述
水利工程可謂是“百年大計”和“質量第一”。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好壞,直接對國計與民生起著很巨大的影響。所以,水利工程質量是個一直受到普遍重視和廣泛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關系到我國經濟振興問題.而且也直接關系到廣大的人們群眾之切身利益。
水利工程類項目的質量也就是決定水利工程建設的成敗之所關鍵,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全面地滿足工程設計和工程規范所規定的各項相關要求。國務院和水利部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從中明確了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要求。
隨著中國改革之深入與經濟之發展,我國必須進行對水利工程建設改革進一步深化,以適應新時代,中國水利工程建設發展與要求。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項目法人的責任制,即是以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以及建設監理制等三項制度作為標準制度。
二.水利工程的建設應該注意的技術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方面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設計,是根據工程決策階段業主所確定的工程質量目標和工程水平,并使之具體化的實施過程。水利工程建設的設計,在工程的技術層面上是否能夠可行、工藝是不是合理、設備是不是配套以及結構是不是安全可靠等因素,都將決定著每個工程項目在其建成后真正的使用價值和其功能。因此,可以說如果無高質量的工程設計,就不會存在高質量的水利工程。
關于水利工程建設的設計階段,其主要工作以及應注意的技術問題有:
1. 選擇好工程的設計承包商;
2. 設計質量的保證;
3. 保證工程設計能夠符合工程決策階段關于質量的要求;
4. 保證工程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和相關的法規的規定;
5. 核對設計文件和圖紙是否符合工程現場,以及施工的實際操作條件;
6. 考慮工程設計深度是否能滿足最初招標以及施工技術要求等。
另外,我國目前在進行相關水利工程,尤其是涉及到國家和省里進行投資的項目的建設時,應充分注意到我國的水利工程在工程設計階段,其大部分多缺乏一定合理的監督機制。
有的業主或設計方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會經常聯合的提高工程標準,使工程量在初設階段加大,復雜化設計和工藝,從而使水利工程的投資遠遠大于實際所需要的投資,從而節省地方的配套資金,以便達到部分業主和行政長官之政治目的,確使得國家因此蒙受到很大的損失。
而同樣的,地方投資進行的水利工程,一些業主為了能既省錢又能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會經常的變更工程可研和工程決策階段的執行方案。這樣的不考慮水利工程的實際可靠性和工程長久性,可謂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致使水利工程的技術設計深度和技術精度達不到工程預期的目的,也更談不上重技術、高質量的設計。
(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監理方面
1.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法人責任制落實不到位。部分項目在法人組建上不規范,或甚至于根本沒有組建項目的法人,以至于造成工程的責任主體不能夠明確。
2.工程招投標的管理中,可能存在有不少的問題。
3.檢測稽察的實際影響范圍可能相對較小,或者說威懾力不夠;或者稽察整改的到位率太低,以至于監督的力度不足。
4.驗收的工作以及工程的偷工減料之問題。工程建設項目多,但真正正規驗收的較少,影響到水利工程加固建設工作的執行進度,進一步影響到新的建設項目的實施。
5. 水利工程建設經多次轉分包,并層層收取管理費,使得工程實體的資金流失,以至于部分企業施工時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發生偷工減料現象。
三.水利工程的建設的對策及建議
(一).水利工程建設設計方面
1.國家應一定程度上加大工程可研和工程決策階段的實際深度和精度。這樣,才能對初設階段的工程投資進行有效地控制。
2. 在工程的設計階段推廣監理制,進行工程設計全過程的監督控制,并由具備一定資質的工程監理單位執行。對工程設計階段,可參照相關工程審計的收費原則,進行相關監理費的收取,從而對監理單位的實際工作行為進行約束。
3. 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的設計質量能夠符合工程的決策階段所制定的要求,一定要建立健全工程設計變更的審批制度,并且實行獎懲分明的工程熱線舉報的監管制度。
(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監理方面
1.依法規范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法人的職責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法人是整個建設項目的主體,并對整個工程負總的責任。因此,需建立和健全工程的科學嚴密的投標標底的形成機制以及評標決標之方法和工作程序,以及標準。推行合理的低價中標,以防止惡意的低價中標之行為,并遏制轉包以及違法分包的現象發生,加強對工程招標的機構和工程建設專家的管理。
2.提高管理監理人員的素質,并積極的推進管理監理改革之工程進程。積極的推進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監理單位的體制改革,從而增加監理企業活力,并積極的引導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理單位能夠開展綜合性的工程咨詢以及服務業務的方向發展。
3.提高工程設計水平,健全施工圖紙的審查制度,
嚴格的按照工程勘察設計的相關條例及規范來進行設計;提高整個設計團隊的整體素質,確保建立健全一定的施工圖紙的審核制度。整個工程建設的評優和對優質工程的評審工作要由該行業協會來制定一定的評優標準以及優質工程的評審辦法。
4.整頓并規范水利工程建設市場
建立有效的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管理機制,并建立“同體”回避制度。同時,規范建設工程的分包管理;要加強行業內部自律;不斷加大對市場主體尤其是項目法人的監督力度;嚴格的檢驗進場的材料、產品、設備,確保非合格產品進入施工;
5. 健全水利工程項目的質量及管理制度,并且嚴格的執行三項制度標準。全面的推進實施三項制度。
中圖分類號: TU198 文獻標識碼: A技術要點
引言
在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中,質量的通病直接影響著整個工程的成敗。在各行各業,質量永遠都是重中之重,所以要進行有效的防治來避免質量問題的發生。在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一定要運用正確的安裝技術,嚴格執行機電設備安裝的工作準則,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具體的操作計劃。在整個機電設備安裝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避免留下安全隱患,這樣才能保持有序的施工。
一、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現狀
通常在建筑的主體結構完成后和裝修工程結束前的這段時期進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這就要求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快速施工,以解決工期短的問題。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品類繁多。由于每個零部件的規格、尺寸等各有不同,所以每個型號的零件的施工方法也不同,這是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要注意的。另外,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有一些暗裝。為了保持建筑的美感,通常將機電設備安裝在隱蔽的位置,這樣就形成了多管線暗埋的方式,這對工程驗收帶來了一定影響。因此,驗收人員要做好機電設備安裝工程隱蔽安裝的驗收,確保以后的工作正常進行,避免反工的出現,節省開支。
二、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的常見問題分析
1、施工設計圖紙和文件
設計是建筑機電安裝的精華所在。如果建筑機電安裝離開了設計,將變得無從入手;不嚴格按照圖紙安裝,可能會造成扭曲整個設計意念,最終影響整個建筑物的質量。只有施工人員通過對設計圖的理解并且嚴格的執行按圖施工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建筑機電安裝的質量。在當前社會中有很多建筑機電安裝時沒有施工圖或者施工圖極其簡單,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建筑機電的安裝,實際上大部分的項目都是沒有完整的施工圖紙,或者其施工圖紙不能明白的將意思表達出來,僅僅只是用文字簡要的進行說明。這種只有方案圖和平面圖的建筑機電安裝圖紙,會出現很大的隨意性。施工方一定要加快對建筑機電安裝圖紙和方案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進行完善和創新,確保建筑機電安裝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盡早竣工。在施工企業的設計中如果標注不清,那么訂購的機電產品也是無效的,必須要重新再采購,在這階段不斷的重復工作,大大降低了效率,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2、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操作流程
許多安全問題都是由于操作流程不規范導致的。對于變配電位置的選擇,有關的質量標準和設計規范都明確規定要充分考慮設備吊裝和運輸的便捷性,因為這可以保障其維修性和可用性。比如,在高層建筑物下的機房與變電房,因為運輸的通路遭到地下水箱和冷水機組的阻擋,會造成施工安裝的順序是首先把發電機組、變電及配電設備安裝完畢,隨后對冷式機組和地下水箱進行安裝,這種方式在安裝過程中沒有把正式投入使用后的發變電設備更換、檢查和維修過程中的運輸問題考慮進去。如果設計的深度達不到要求,就會降低機電設備可用性。
3、設備的施工安裝
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對電氣設備的要求往往被人們忽略,從而進行盲目的安裝,導致安裝的不科學,客戶的要求達不到滿足,并且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事故,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變壓器短路,由于個別施工人員在進行高壓管線安裝時,將金屬雜物掉入,引發變壓器設備的損壞,導致短路,造成事故的發生。第二,斷路器的滅弧罩和觸頭沒有正確的配備,在周期性的使用接觸后,分閘速度達不到要求時,會出現觸頭過熱,引發絕緣質分離,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第三,交流互感器沒有按照規定進行安裝,更有甚者將交流互感器的地線不按順序接,或者接反了。因此必須加強機電設備安裝工程前的預防,安裝工程中的監控以及安裝工程后的控制(具體的設備施工安裝過程控制的體系如下圖一所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安裝的質量與安全。
圖一建筑機電設備安裝過程控制體系圖
4、螺栓與螺母之間的銜接
螺栓與螺母在機電設備安裝工程中有著重要作用,是機電設備安裝工程的基本裝配。在實際的安裝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況:一個是,螺栓與螺母銜接的太緊,沒有留出緩沖的空間,長此以往會造成金屬疲勞。在電磁力和機械力的同工影響下導致滑絲的現象,埋下安全隱患。另一個是,螺栓與螺母之間銜接的太松,導致整個設備松動,容易造成螺栓、螺母的發熱使整個電路短路。
5、電器的開關檢查
電器的開關檢查不及時會會給建筑工程埋下很多安全隱患。因此,對于電器的開關要做到時常檢查,定期更換,防止漏電,接觸不良,氧化等問題的產生。斷路器的裝配一定要正確,否則有爆炸危險。電流互感器是一種電壓保護器。電流互感器應裝在開關柜底板上,不可錯誤安裝。按照錯誤則會起不到保護作用。甚至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發生。變壓器問題主要是變壓器出口短路,以及內部引線或繞組間對地短路及相與相之間發生的短路而導致的故障。此類故障一旦發生一般要更換繞組嚴重時可能要更換全部繞組,從而造成十分嚴重的后果和損失。所以要對變壓器做好保護措施。
6、設備的噪音振動
噪聲與振動的主要來源是設備機房,因為在設備機房中集中安裝有各類機電設備,設備在運行時都需要很大的動力,并且這些設備在運行中會因為旋轉的慣性力和偏心不平衡產生的擾力,而引起設備部件產生強迫性振動通過設備底座、管道、線路等與建筑物的連接部分產生振動和噪聲。阻止這些產生的解決辦法就是,安裝機電設備要注意重心平衡,機房要設置隔音裝置,并且機房內要放置吸收噪音的物品,底座要用木板或海綿等一些防振裝置。
三、建筑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的的技術要點
1、準備工作要充分
建筑機電安裝之前,首先要進行嚴格的圖紙會審,對進行詳細的了解,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妥善處理,將施工的差錯在源頭上加以遏制。施工單位在圖紙會審時,要詳細的記錄。要檢查土建和機電施工等平面圖是否相符;檢查平面圖和配電系統圖之間導線的直徑和個數的標注是不是正確:檢查電器設備大小、尺寸以及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除此之外還要檢查圖紙的設計內容和是否滿足有關技術要求和質量規定、是否對安全用電措施進行完善等。
2、安裝電箱的技術要點
建筑機電安裝時,土建地面施工完成之后才可以安裝配電箱、柜的安裝,安裝時一定要保證安裝切口整齊、位置準確以及部件齊全。暗式配電箱蓋要緊貼住墻面,零線經過匯流排接后,確保其油漆完整,沒有絞接的現象,回路編號要顯而易見,若數量過多就要綁扎成束,除此之外還要保持盤內外的清潔。
3、電纜敷設的技術要點
為確保建筑機電安裝的質量,在進行電纜敷設前,要嚴格的檢查電纜的規格和型號,確保其滿足設計的要求,及檢查后,超潮濕合格、絕緣性良好以及外觀無有損傷的電纜,才能夠投入使用。為了確保日后能夠安全使用,要對電纜進行絕緣測試,確保其封端的嚴密性。要嚴格按照從上到下的原則分層置高弱點、強電控制電纜以及低壓電力電纜,若控制電纜和電纜在同側支架敷設,這時要把力纜放在控纜之上。在支座電纜中間接頭和終端頭的制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工藝規程,并要確保電纜制作人員接受過專業的技術培訓。之外,電纜中間接頭和終端頭從剝切到制作結束應是連續的,一次性完成,避免受潮對質量與性能造成影響。
4、系統調試的技術要點
在建筑機電安裝中,系統調試的目的就是檢驗加點線路安裝是否正確,建筑機電設備性能有沒有達到預期設計的要求,系統調試是驗證機電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關鍵一個環節。
5、設備維護的技術要點
5.1 時刻保持機電的衛生;
5.2 對機電的零件、螺絲時常進行緊固,防止松動脫落;
5.3 時常對設備上一些油,防止氧化。
5.4 時常檢查設備,由于設備的精密程度,會因為設備的振蕩、松動等要素,零部件之間的相對尺度會發作變化,簡單發作不正常的錯位和磕碰,構成設備的磨損、發熱、噪聲、振蕩乃至損壞,因而有必要對有關的空隙、方位進行調正,再加以緊固。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5.5 采購時嚴格保證質量和后期質保等問題;
5.6 對機電設備安裝進行最終驗收的前提條件必須是對設備安裝完成調試,確保其生產考核合格。
5.7 在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結束后,要進行科學的技術驗收和總結。并且對各個檢測結果進行實地考察和評估才能確定最后的驗收結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雖然我國的建筑行業更新和發展的速度十分驚人,但建筑工程方面的新技術,特別是建筑機電安裝技術的發展還不夠完善,與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對建筑機電安裝技術引入我國一定要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結合我國建筑行業現階段的特點以及實際發展過程中的需要,大膽的吸收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經驗以及工藝技術,使我國建筑行業在國際市場上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配網技術準則及內涵特征
配電網應以城市道路為依托,每一條主干道至少應留有一條架空線路走廊,主干道和次干道均應有電纜敷設位置。配電網形成多個開環運行的單環網和“T”型以及“#”型網,每隔大約2500kVA(裝建容量)對線路進行分段,分段開關和線路聯絡開關應采用帶電壓互感器能電動分、合閘的負荷開關,裝建容量在630kVA及以上的用戶支線與公用線的T接點處應裝設負荷開關。環網應以不同的變電站或同一變電站的不同母線作為電源點(在目前變電站少,分步不均勻的情況下,可暫時以開閉所作為電源點)。相鄰變電站之間的配電網絡主干線,應形成單環行網絡(開環運行)。以便在計劃檢修或事故處理下轉供部分負荷,縮小停電范圍。
配電網絡的安全準則是:對于重要用戶,必須具備雙電源,重要用戶別重要的負荷,除由雙電源供電外,必須要求用戶另外增設應急電源。以下電源可作為應急電源:獨立于正常電源的發電機組、蓄電池、干電池。在此前提下,應能保證當任何一個電源檢修停運時仍保持向用戶繼續供電。為實現絕緣導線的全絕緣化,絕緣導線應采用專用絕緣金具,絕緣導線施工時必須對切開連接的接頭接續金具應加裝絕緣罩或防護措施。絕緣線路上每隔適當距離應加裝專用絕緣線接地線夾。超過檔距必須按送電線路進行設計。
配電網系統包含輸電、配電網絡、發電單位、電源以及用電客戶.為社會各項建設事業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持.并逐步令其輔助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細化來講,電力配網體系屬于一類離線管控并結合實時監控的綜合工程。集成設備與用戶信息、歷史資料與實時數據、地理圖形、電網接線布設等,體現了高度安全可靠性與良好集成性。
二、配網電力工程存在的技術問題
通常來講。配電網可靠優質服務的相關技術影響因素.多來自于積污形成了過電壓或閃絡現象。再者,縱觀相關電力技術引發的安全事故,來自外力破壞的事故機率占據較大百分比。且呈現顯著的破壞影響作用。
2.1外力破壞影響。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令傳統配電網體系無法符合可靠供電標準需求,主體因素在于,傳統架空模式配電系統,其接線以單端電源樹狀放射模式。對于各類新興發展建設的住宅、商用區域與城市開發區,則主體應用環網模式進行供電.一些電源則通常獲取于附近架空線路,進而增加了其不可靠因素。另外,基于網架建設規劃階段沒有統籌完善前期.一些地區用戶急需用電,令一次到位的建設目標較難實現,令系統許多接線通過臨時處理方式操作。給整體系統增加了不良安全隱患。一些配網電力系統架空線路會沿著主要交通干道進行布設,由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各類新興施工建設項目逐步增多,進一步對該類地域線路架設運行安全可靠性造成不良影響。一些老城區由于電力配網系統建設較為簡陋、單薄,令其具有較差的電能傳輸轉供能力,加之接線處置相對混亂。地形地貌相對復雜,進一步提升了電網系統事故發生機率。再者,一些服務周期較長的電網線路、變電設施設備,其綜合安全性能及服務容量已無法適應當前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及電力負荷狀況。在出線較多。環境污染影響、設備老化、系統絕緣能力降低的綜合作用下,將令電力事故發生率逐步升高。造成綜合安全可靠性的不良下降。
2.2閃絡影響作用。電力系統運行服務階段中,各類工程設備絕緣性能受到長期高電壓負荷影響,會令其絕緣表面逐步積污,并交易引發閃絡現象。同時會令其絕緣沖擊功能顯著下降,很可能在單相或多相引發污閃及形成單相接地.令其他相電壓顯著提升。倘若遇到較為惡劣的環境狀況.便會令絕緣件受壓能力不良下降.還會令閃絡點有所增加。另外基于污垢影響.會令電力配網系統工程總體絕緣抗擊能力降低百分之 十甚至更多。令單相接地形成零序電壓。如果配網系統變電所互感裝置具有較差的性能,則會形成鐵磁諧振,令過壓量有所提升,并會引發相絕緣擊穿.兩相短路接地現象。進而形成不良的系統安全隱患。
2.3過電壓破壞影響。配網系統中電氣設備服務運行,需接受工頻電壓影響,同時還會受到大氣與內部過電壓的綜合作用。在惡劣環境氣候影響下,該類作用會更加明顯。對于投入服務運行時間較長的系統設施,由于其前期設計缺陷、規劃不足,不具備充足的爬距,令其可靠服務受到較大威脅。一旦當電容電流高出標準量,如果不通過有效處理,將令接地電弧形成較高過電壓,并且較難消除,會對整體電力配網工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
三、配網電力工程相關技術問題的有效控制預防策略
3.1優化配電網組織結構,營造安全供電環境。為有效預防配網電力工程相關技術問題,提升安全運行可靠性,我們應從完善架構人手,令供電等級電壓合理簡化。適宜選用配變容載比。基于輸送電力過程,要實現不同電壓水平的降送處置。涉及到較多降壓操作,因而勢必引發顯著電能損失,并形成不良浪費,有損電能質量及電網系統可靠運行。為此,應采取科學的工程技術令電壓等級合理簡化。應依據用戶狀況,進行供電電壓等級的優化選擇。進而改善總體供電狀況。同時。還可引入降壓處置措施,有效節約成本投入,便于系統線路的優化搭建。再者,基于快速城市建設發展步伐。人們對空間環境的優質需求日益強烈。因此倘若仍舊采用架空布線方式,不僅無法提升安全可靠效益.還會對城市建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可科學引人電纜電力工程技術。可通過依據經濟負荷方式進行運行,控制運行變壓器不發生過載現象,摒棄單一的一臺配變實施供電模式,應配設多于兩臺設備的良好供電系統,通過配變容災比的優化選擇,令系統轉供水平良好提升,運行供電可靠性顯著強化。
3.2引入綜合電力工程技術,預防污閃與雷擊影響,優化配網系統轉供電效能。為科學預防污閃影響,應引入科學有效的電力工程綜合技術措施,裝設必要的防污裝置,引入絕緣熱縮相關管路,預防外力影響與不良污染。還可位于變電站控制開關地區引入吸濕裝置,令環境濕度有效下降.進而抑制污閃形成的必要條件。在落雷發生頻繁區域,可應用瓷橫擔技術進行優化改進。提升系統防雷擊能力。為優化提升配網電力工程轉供電能效,應引絡開關,技術裝置,有效降低故障定點范疇。可采用具有良好防控功能的SF6 裝置,發揮其智能控制功能,令整體體系結構趨于簡化,體現良好的運行效能,并延長應用服務壽命,降低檢修維護投入。該技術方式可令系統非故障段快速自動的復原供電,同時還可創建饋線聯系,優化系統供電能效,縮減由于故障引起的停電地區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