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3 16:09: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小學語文書法教學,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1-079-01
小學生學習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對于傳承、傳播中華書法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清楚的認識書法教學的重要意義及教學現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全方位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淺見:
小學語文書法教學,說白了也就是寫字教學,教學生如何寫好漢字。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學生應掌握的一項基本功,但在目前的教學中,學生書寫能力很差的現狀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問題。隨著電腦的普及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漸漸轉變,更是加深了這一現象,現階段的很多小學生,先不說要求寫的好,即使把字寫對都很成問題,最讓人頭疼的是“不認識”。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其應歸根與以下幾點:
1、.書法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自實行考試制度以來,書法教學就漸漸的走出人們的視線,在應試教育的大潮中,“分數、考學決定著命運”,于是,學生、教師、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績,像書法課這樣的副課,學校、教師和家長普遍不重視。因而,現階段的書法教育及書法藝術的發展已陷入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這些無不引發人深思、令人焦慮。有些學校及教師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響,不是把初學書法以認識、接受、嘗試為主,學會用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點畫為主要內容教學,而是把書法教學改為學生自主的寫寫課文中的生字,抄寫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務了,導致許多學生不知道怎樣書寫美觀的漢字,許多學生容易寫錯別字,不懂漢字結構,不知筆順規則,字體缺乏美感。
2、師資資源缺乏,無法給學生正確的指導
近年來,教育部門已經把中小學生書法教學列入素質教育中基本技能訓練的一個方面,學校已把寫字列入課表,并開展課外書法藝術活動,為盡快使中小學寫字教學走上軌道,提高寫字教學的質量。但是,現階段的小學教師多是特鋼轉正等,真正在書法上有造詣的教師越來越少,師資資源缺乏,沒有專業的教師指導,使得書法課教學極不規范,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小學語文書法教學一直處于不利地位。
二、提高小學語文書法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正視小學書法教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規范寫字是小學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實現素質教育以培養、提高、優化人的整體素質為目標的基本保證,小學語文書法教學,應引起廣大教育界的重視。在小學語文書法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書法教學的重要意義,正視小學語文書法教學,對學生的寫字進行有效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提高教學效率。此外,在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學校及相關部門還應加大書法教學的經費投入,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并不斷的壯大,為小學語文書法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2、激發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調動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真理至今顛撲不破。實踐證明,興趣越是濃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高,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在小學語文書法教學中,教師在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教師應積極的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加大學生書寫漢字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書寫漢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為激發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有關書法家的趣事;引導學生了解漢字歷史,感受文字樂趣;引導學生編寫寫字兒歌等,激發學生愛書法、愛學習書法的興趣。
3、注重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我們要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掌握執筆、運筆方法,逐步做到字寫得正確、整潔、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學生寫好漢字的關鍵,只有學生書寫的習慣良好,學生的書寫速度才會提得上來,書寫也才會整潔、可觀。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等,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正確的寫字姿勢是:頭要正,身要直,臂放松, 腳放平。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記住順口溜:頭正,肩平,臂張,腳分開;“三個一”要求記心上。這里的“三個一”是指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子離桌子一拳。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除了教師有針對性的培養外,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在學習成長中,難免定力不夠,還需要家長共同監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培養。
4、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書法練習,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更適用于小學語文書法教學。在小學語文書法教學中,教師在做好相關工作的同時,教師應積極的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書法書寫練習,使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進步、提高。在小學階段的書法練習中,教師要著重指導學生進行漢字的基本組成:橫、豎、撇、捺、折、點、鉤的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摹寫:將透明紙蒙在字貼上書寫,臨寫:對照字帖,寫出該字)等之類的書寫練習,逐步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
總結: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與我們小學語文教學密切相關。在小學語文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的總結教學經驗,不斷的探究創新教學方式,不斷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特殊教育教學是我國教學體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學生的受教育權,目的是增強特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數學學科是特殊學校教育中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數學學習要求學生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時空中分析問題。同時,要求學生具有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基于數學的這些學科特點,特殊教育學校主要培養學生對基本數學概念的領悟能力,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時空概念。
一、當前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1.教學方法未貼合學生實際。當前我國許多特殊教育學校沿用的教學方法與普通學校完全一樣,這種無差異的教學方式將認知能力、思維模式和實踐能力都不同的兩類學生置于相同的教學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學校的學生產生壓力,從而產生消極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我國設立特殊教育學校的目的,是希望這類學生能夠接受符合自身實際的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方法學習強度不宜過大,課程進度應適當放慢,同時給予每位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機會。
2.學生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特殊教育學校對于學生成績的要求較為寬松,課程壓力和作業相對較少,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許多不良習慣。例如:有的學生在完成數學計算題時,對偶爾遺漏的小數點或者運算錯誤毫不在意;作業字跡潦草,書寫混亂;有的學生遇到稍有難度的題目,就求助教師。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下降。
3.社會關注力度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同特殊人群一樣,是社會少數弱勢群體,它們缺少話語權和執行力,很容易被社會各界所忽視。想要使特殊教育學校優質地開展教學活動,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時,由于特殊教育學校有其獨特性,所以只有接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教師才能參與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工作。然而,目前我國對這一類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導致市場供不應求,阻礙了特殊教育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如何改變特殊教育數學教學的現狀
1.采用創新教學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弱的特點,可以采用以實踐為主,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式:項目教學法。因為數學教學內容較為抽象,領悟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將整體的教學任務分割成短時間可以完成的教學模塊,在每個模塊設立單獨的學習目標,以此循序漸進,幫助學生層層深入了解。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不同的三角函數石膏模型加深學生對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反復要求學生辨認sin,cos,tan等角的計算過程,使學生在大量的實際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師可以邀請學生自行出題,在同學間相互傳閱,相互探討。這種階段性明顯的教學方式能夠防止學生在學習時由于跨度太大而喪失信心。還可以采用現場教學法。
教師可以定期邀請知名特殊學校、兒童康復中心等地的專家進入課堂,在課堂中針對學生的不足設立相應的學習環境,在學生習慣的環境中傳授知識。這種教學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狀態的情況下實施的,能夠避免學生在課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學習效率。
2.大力培養特殊教育數學教學專業人才。我國正大力倡導教育公平,這是一個良好的契機,能夠加快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學進程。
3.對此,國家教育部門應該在師范專業培養計劃中增加對專業進行特殊教學的人才培養,使特殊教學教師培養走上軌道,形成完善的體系。
只有教師適應了特殊教育學校數學教學的氛圍,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形成了專門的教學方法,學生才能夠真正感受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體會數學學習的快樂。
3.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只有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心態,擺正學習態度、教學方法才能真正對學生產生效果。對此,特殊教育學校的數學教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自學,盡可能打消學生的消極念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心態和勇于競爭的自信。
教師還可以邀請一些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的特殊人士進入課堂,向學生傳授自己的經歷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勇敢地面對學習上的困難。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文教師;專業發展
1語文教育要求的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現代語文教育歷經百年風雨,實現了從古代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型,由經驗型轉向知識型。建國后,在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的推動下,語文教育日益普及,并在語文教學中提出“聽、說、讀、寫”并重,使得語文教育開始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但這個時期的語文教育屬于知識型教育。改革開放的20年中,語文教育改革非常繁榮,并且語文教育改革無不針對語文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特別是針對應試教育把語文教育作為知識的教育推向極至。90年代以來,隨著人們對人的主體性提升的要求,社會輿論激烈批評現行的中小學語文教育,甚至認為“語文教育誤區最終有可能使學生所受的其它學科的教育變得蒼白,甚至誤入歧途”。因此,人們開始關注學生的人文涵養和主體地位,強調語文回歸生活世界。總之,社會各界對語文教育的期望與批評歸于一點,就是“呼吁語文教育中灌注人文精神”。世紀交替之際,隨著“深入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思想的確立,語文教育面臨的問題和改革的任務,對當代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新的挑戰。語文教師必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專注于自身的專業發展。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衛道士,課堂教學形式是講述—接受型的,考試也均以標準化、規范化的答案去要求學生,語文所需要的吟詠涵頌、豐富的想象、不確定、不規范的整體思維被破壞了。而新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需要我們把語文教學更多的視為學生主動進行的言語實踐活動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要真切地體會到語文學科所具有的深厚的人文魅力。語文教育的人文性是語文的本義和內在價值,它可以貼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與情感世界,如教學詩歌是對人類靈魂與命運的一種診釋,教學散文是對語言所浸潤的情感的一種體悟。其次,語文教師更應認識到,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學會從大自然中、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捕捉靈感。再次,語文教師要樹立言語本位的教學觀和語文教學的實踐觀。實踐性是工具性、人文性的衍生性質,人文性、工具性實現的依托是學生的言語實踐活動,只有在語文實踐中學生才懂得如何學語文、用語文,并體悟語文對人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狀態的人性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是運用言語作品并把它內化為自己心理要素的結果。“語文教學是以言語內容為中介使學生獲得言語規律和技巧的教學活動;語文課的本質是通過開展語文活動(言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言語能力)”。因此,“語文教學是從事言語教學,而不是語言教學,而言語的內容包括了社會性、思想性、情感性,反映出社會規范與人的尊嚴、價值、個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的統一。因而語文學科的人文品位或語言文化特質顯而易見”。基于言語本位的教學觀,語文課應以關注學生語言實踐為主,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語文能力。最后,要實現這些觀念的轉變,首先需要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扮演,努力在各個方面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實現與考試制度、評價制度改革相適應的語文教師心理的變革,這才是語文教育改革的關鍵。因此,新基礎教育改革要求的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過去語文的知識教育的觀念。注重語文對人的熏陶、感染、塑造作用,強調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不斷更新語文教師的原有專業結構,包括觀念結構、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
2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語文教育是關于中華民族共同語的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小學語文教育更是基礎的基礎。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影響表現于多個方面,特別是與兒童此年齡階段相應的心理特征相關,小學生更多地把教師作為模仿、認同的對象。與父母親相比,教師作為職業工作者對兒童的影響更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穩定性和專業性;從教師與小學生關系的性質上看,教師對小學兒童的影響更具有權威性,“教師對兒童的教導、要求、指導、糾正更能激發兒童形成或改變自身觀念和行為的動機,兒童更容易接受教師對自身觀念和行為的要求”。正是由于小學階段兒童鮮明的向師性,小學教師的語文素養、教育素養對小學生的發展才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小學教師,從學科專業角度講,社會要求教師接受的是一種通識教育,更多地強調整合教育,不提倡學科分化,這也正是基礎性教育的要義之一。但我們在這里討論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從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師的專業發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而不是研究一個小學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專業發展。本文認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小學語文教師在一定的專業發展背景支持下,通過反思基本認同或形成新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并不斷擴充、更新原有專業結構,主動實現自我的專業發展。它最終表現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主動的發展,但在強調教師主動發展的同時,更注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背景或外部的環境支持。因此,我們說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自律性和他律自律性。這主要源于以下三個方面,即小學生的身體、心理發展的特殊性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從自身專業需求出發(作為一個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的發展方面和社會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應實現這三方面的統一。同時,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基于語文教育的專業發展需求又融合于另外兩個方面。因為任何一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入學校的師—生界面后,他面對的作為教育三大要素之一的受教育者是教師必須與之交往,并要根據他原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其建構起新的更有意義的知識、經驗的對象。基于教師這個特殊的社會角色,對于學生的認知和理解是其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關于社會對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說的再高位一點兒,就是語文學科的總取向問題。我國在90年代進行過語文教育的大討論,就語文教育總體取向而言,“有的學者提出,語文教育要具有兩個高度,一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高度,二是審美教育的高度:有的語文教育研究者主張,‘語文教育新的路標’是‘語感中心說’;還有人認為,語文教育以‘語用能力’為‘一元化的目的論’,等等”。可見,各種爭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認為語文教育的發展需要從一個國家的時展、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從語文教育的政策層面來把握,單從語文教育的專業領域來討論語文學科的取向,是有爭論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自覺地把國家、社會對語文教育的要求納入到自己的專業發展領域,更具體地表現為要把挖掘課程的時代意義與構建學生生活的個體意義統一起來。
作者:張海燕 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教師發展中心
曾經看到過一個笑話:有一名小學生的名字叫“楚中天”,但是由于寫得不規范,將自己的名字寫得分了家,錯被人讀成了“林蛋大”。這是一個笑話,但是卻是中國學生書寫現狀的真實寫照。
走進寫字課堂,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腦袋歪著、本子斜著、手捏著筆尖、眼貼著桌面,姿勢極不正確。翻開學生作業本,有的細小如螞蟻搬家,一個個擠在一起;有的像被抽去筋骨,東倒西歪,癱成一片;有的張牙舞爪,似一群剛出籠的螃蟹……書寫極不
規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提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但由于應試教育的強大影響及一些地方和學校在寫字教學上重視的程度不夠,寫字教學的狀況和效果有些不盡如人意。因此,讓小學生的書寫變得規范已經刻不容緩。
二、應對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培養其對書法的熱愛
漢字是表意文字,字詞中的文化色彩很濃,我從造字法入手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特點,使學生在活躍有趣的氣氛中領略中國文化。
象形:描摹實物形成文字,如:日、月、山、水、人。
指事:在初文上添上一定符號,形成文字,如:本、末、刃。
會意:多文結合形成新字,如:從、比、北、明、法。
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書寫好漢字還能練就做人態度,我們教師應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發揚光大。
2.重視正確執筆姿勢的養成
在學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經形成了錯誤的執筆姿勢和書寫姿勢,要糾正這一錯誤是很困難的。這時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寫字的姿勢,讓學生記住順口溜:頭正,肩平,臂張,腳分開;“三個一”要求記心上。這里的“三個一”是指筆尖離手一寸,眼睛離書一尺,身子離桌一拳。利用教學掛圖讓學生對照檢查自己的姿勢,逐漸形成習慣。正確的姿勢一旦形成,會使學生受益終身。我還讓學生牢記“執筆歌”,利用指托規范學生的執筆姿勢。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正確的執筆與書寫姿勢。同時,學生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用認真的態度去練字,使學生樹立“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
3.教給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
練習書法應分三個階段:摹、臨、背。摹寫即描紅,影寫。將透明紙蒙在字貼上書寫,這是初始階段,易得其形。臨寫是第二步:對照字帖,寫出該字。這一步是關鍵,臨寫時觀察要仔細,筆畫要到位。選取范字不必過多,每天只選一個字,重點突破即可。多日習字的范字連成一個成語或警句,如“大有作為”“志在四方”等。這樣選字更便于學生進入第三個階段:背貼,即丟開字帖,默想此字。通過練習學生如果能盡快寫出一幅成語或警句作品,就更容易引起他們對書法的興趣。
4.營造良好的班級寫字氛圍,引導學生互幫互學
小語教材中所選的優秀文學作品,讓學生熟讀成誦,充實語言庫存,復述時語言的豐富性便水到渠成。復述前,閉上眼睛聽一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課文中的錦言佳句,精彩部分,鮮活人物在頭腦中一一閃現;有目的出示幻燈圖片,仔細觀察每一組圖畫,依據板書,將課文中精彩的一幕幕與之一一對應;教師根據圖畫、板書提綱示范講“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要求學生邊聽邊記;根據以上提供回憶的線索,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復述課文。教師幫助學生在誦讀中理清文本思路,層層遞進,這樣的復述訓練才有法,才有效。對于篇幅較長,結構復雜的課文,教師指導時要強調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復述,加強語言積累。可以用循序漸進的策略,從少到多,積少成多地記憶,先復述一部分,再漸次增加;也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來啟發學生回憶,學生詳細回答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復述的過程;還可以用圖畫、課文提綱、板書的形式提供復述線索等。
二、關鍵詞引領,課件引導學生直觀復述
關鍵詞引領,為學生復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這根拐杖,既幫助學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復述的難度,同時又為學生留下了表達的空間,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教學第六冊《女媧補天》時,學生理解了勞動人民所遭受的各種災難后,抓關鍵詞“塌下、露出、震裂、燃燒、圍困、掙扎”讓學生結合課文簡要地講一講災難的過程。這樣的簡要復述訓練既回顧了課文內容,又促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會運用詞語,積累了詞匯。當學生在讀悟中理解課文內容后,我利用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回顧全文,然后讓學生借助課題、板書、課件來講故事,盡量用上書上的好詞好句,如能加上自己對課文內容獨特的理解更好。這樣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復述不僅有提示作用,而且還能在復述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
三、插圖或自畫連環畫配字引導學生復述
許多課文緊扣文章的內容和中心,配上的插圖,合理、巧妙地運用這些插圖,有利于學生流暢地復述課文內容。有的學生的繪畫能力比較強,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根據課文情節畫連環畫,在每幅圖下配上簡單的介紹情節的文字,幫助學生內化課文語言。如教完課文《七顆鉆石》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畫幾幅連環畫,實在不會畫的同學就模仿書上的插圖畫三幅畫,在每幅圖下配上簡單的介紹情節的文字,對照插圖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第二天,讓學生把自己畫的連環畫放在投影儀下,對照自己畫的連環畫講故事。有的學生甚至畫了七、八幅圖,配上了課文中沒有的語言。這充分說明學生已完全理解了課文內容。聽著學生生動的復述,我想對于指導學生復述童話故事,畫連環畫并配上文字是再恰當不過的方法啦!
四、看動畫片――讀課文――講故事引導學生復述
許多課文是根據神話故事改編的,學生在學課文以前已看過含有課文內容的動畫片,在指導復述這類課文時,我采取看動畫片――讀課文――講故事的形式。如教學第六冊《女媧補天》時,課前,我在網上下載了“大地欣欣向榮,人民歡歌笑語”、“水神與火神打架”、“女媧煉石補天”三個片段。教學時,我依次播放三個片段,讓學生在課文中分別找出相關的內容多讀幾遍,然后丟開書本加上動作把這段故事講給同桌聽。當學生準備充足后,以比賽的形式講一講每段故事內容,當場評選“講片段故事能手”。當學生能生動地講述三個片段后,我再一次播放三段錄像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說這個故事,如能加上動作更好。最后,全班開展講故事比賽,評選故事大王。這樣逐步地提高復述要求,讓學生感覺復述課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五、列出提綱理清思路引導學生復述
根據對原文的理解,理清復述思路,列出復述提綱進行創造性復述是一種極好的形式。如在教《爭吵》一文時,先幫助學生歸納熊貓說話的思路:先說我們為什么爭吵,再說我們怎樣和好,最后說爸爸告訴我什么,我明白什么。同時板書這一提綱,大面積進行模仿復述。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造性說話復述,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
六、改編原有文體,復述多種可能
每篇文章的都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同時也是作者的意識與感情的結晶與沉淀,讓學生們學習、閱讀及理解那些文章,其最主要目的在使他們能夠和作者達到心靈和文本間的交流及溝通,去了解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寄托,并掌握其獨特的寫作方式,把這些知識融入到自己的腦海中,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利于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靈活的運用。因而,若想進一步的提高學生課文復述的效率,就需要讓他們能夠合理的、科學的運用已有的這些文章來認識經驗,以自身的知識基礎和庫存來對課文的文體做出改變,運用自身熟練地方式把那些曾學過的文章生動的、想象的再現出來,例如,把“通過講解員的身份來講解的文章”改編成為“通過講述某件事來抒發感情的文章”或者直接改編成一個故事等等文體轉化的方式來復述及再現文章的感情與內容。
1、模糊意會法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一清晰—模糊”三個步驟,并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確切。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并由模糊趨向清晰。教師教學時采用意會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通過這種對詞的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于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2、近義詞比較法就是讓學生在比較近義詞的異同時,仔細分辨它們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味詞語背后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比如說在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二段中詞語“五光十色”的教學設計:
(1)如果讓你把描寫海水這段話縮成一個詞,你選哪個詞?(五光十色)
(2)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你還知道哪些?(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絢麗多彩。)
(3)那把“五光十色”換成“五顏六色”行不行?為什么?(可以換,因為兩個詞的意思一樣。不能換,書上為什么不用。五顏六色”?)通過近義詞的比較設計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準確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情景,對于辨析理解詞語的含義非常適用。
二、教會學生在日常的交流和寫作過程中積累詞語,運用詞語
(1)學校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打造“特色”、提高升學率的工具。對于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仍然是將分數和升學率作為主要標準。近年來,隨著學校間競爭加劇,辦學出“特色”成為許多學校吸引生源的思路之一,不少學校著力強化書法美術教育的地位。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在保證常規教學質量的同時,大力打造書法美術教育這一差異性的競爭亮點。隨著藝術高校招生數量逐步擴大,許多高中學校將其作為提高升學率的捷徑。眾多文化課不佳的高中生專攻美術,他們的升學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校的總體升學率。從客觀角度而言,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從高中到高等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總體發展和提高,但是從動機的本質而言,這種發展和提高卻與提高升學率這一功利性的辦學理念直接相關,這又違背了書法美術教育的最初宗旨。(2)家長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培養“特長”的途徑。相當多的家長支持孩子學習書法美術,目的主要是發現并培養孩子的特長,以便升學時能夠享受到加分的政策。加分政策主要側重于體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長項目,對于書法美術的加分尚不明確。即便如此,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書法美術方面的特長仍可增加升學的“砝碼”。事實上,某些中學也確實正在執行針對藝術特長生的優惠“土政策”,在文化課程成績相同的基礎上優先錄取藝術特長生。這在客觀上刺激了家長們培養孩子書法美術特長的熱情。這必然使得家長對孩子書法美術教育的投入停留于盲目和跟風狀態,也難以發揮家庭在審美教育方面的有效作用。(3)社會培訓機構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實現經濟效益的手段。教育需求的多樣化為社會培訓機構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書法美術教育需求也成為社會培訓機構的利益增長點。培訓機構一次性投入成本是固定的,招生數量越多,授課時間越長,邊際成本越低,經濟收益越高。因此,培訓機構往往隨意擴大班的容量,延長授課時間。書法美術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氣質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等諸多個體因素,采用一對一式的單獨充分交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但是在社會培訓機構,“小班授課”只是招生噱頭,實際班內學生人數少則20人,多則40~50人,教學效果最小化而經濟收益最大化。導致以上種種功利目的主導書法美術教育的深層原因,正是實用主義的教育觀。許多學者將審美教育視為促進智力發展的途徑,為學生成才服務的簡單工具,其自身沒有獨立價值。而所謂的“成才”其實就是智商水平的提高和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深入習得。在這種觀念中,書法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協調平衡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關系,最終目的仍然是促進智力、提高智商,進而提高學業成績。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積極向青少年提供書法美術教育的環境和機會,其目的是在緊張枯燥的文化課程學習之中舒緩情緒、調節身心,從而以更加飽滿、輕松的精神狀態迎接更加緊張枯燥的學習和考試。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書法美術審美教育超越現實功利性的精神內核被抽空了,不僅喪失了自身獨立的價值,而且已經淪為智力發展和成績提高的奴仆。以書法美術教育為代表的審美教育,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彌補現代社會造成的各種人性危機和心靈問題。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把審美教育視為人性完善的途徑。審美能夠彌合人性的分裂,使人成為完整和自由的人。席勒的美育理論是批判應試教育的思想武器,在思想實質上與素質教育理念和人的全面發展理念相一致。因此,樹立正確的人的全面發展的觀念,形成符合審美本性的美育共識,就成為矯正實用主義書法美術教育的關鍵之一。
2開展書法美術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單一在書法美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將“藝術”和“文化”割裂的現象,重藝術技能而輕文化價值。藝術和審美都屬于廣義文化范疇,是觀念性和物質性、思想性和技藝性、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其中滲透了密集的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和情感判斷。但是在中小學的書法美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著抽空思想性和價值性的傾向,文化基因進行過濾,而將技法與意境割裂,其結果是片面強調書法美術的技能,而忽視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書法美術教育實施中,也存在著注重灌輸,輕視啟發與體驗的現象。由于對藝術技能的片面強調,教師往往較多地使用單向灌輸的教學方法,對于需要記憶和練習的技能型知識強調較多,而缺乏耐心的啟發和引導。體驗是激發學生審美興趣的重要途徑,甚至決定著審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育者往往忽視對學生形成審美體驗的引導,對于審美對象的內涵、意蘊的挖掘不夠深入,普遍不能幫助學生形成體驗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從某種角度而言,審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講授的內容更為重要。學生對書法和美術的興趣是天然自發的,如果能夠采用既適合審美規律與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點的教育方式,那么學生的興趣不僅可以得到鞏固和加強,而且還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熱情,從而發掘并培育他們身上的天賦。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現偏差,甚至采用簡單、粗鄙、單一的教學方法,就會極大地削弱學生的興趣,扭曲他們對書法和美術的基本觀念。
3對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應
流行文化已經成為社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構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它們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現行的書法美術教育中,教育者們普遍忽視流行文化的挑戰。流行的日本漫畫、影視動漫作品、惡搞美術、街頭涂鴉等藝術產品會對學生形成強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對文化藝術經典的顛覆和惡搞成為一種常態技法,消減了經典藝術品的意義深度、價值標準,能夠給文化接受者帶來新鮮刺激的消費感受。中小學生在系統扎實的藝術訓練尚未具備的情況下,往往會被種種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他們在缺乏豐富的審美體驗的情況下,很容易對扁平化的消費型審美產品產生依賴和偏好。這兩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藝術觀和審美觀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娛樂性為主要特征,以實現經濟效益為傳播目的,其思想性、嚴肅性被大幅消減。中小學的書法美術教育應當用于正確面對其中負面因素的挑戰并做出有力回應,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化的辨別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
為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語言,我每一節課都要對不同的課文精心設計教學語言,使導語、結語、講述、點撥能力達到明晰,富于啟發性,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設計導語:今天我要帶大家出去旅游,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學生頓時精神大悅,接著,我在黑板上寫下桂林,學生恍然大悟,議論紛紛,我順勢引導:桂林是著名是旅游景點,有哪些同學去過,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經歷。有去過的學生就開始情不自禁的描述著桂林的一山一水,沒去過的學生也開始想象桂林美麗的風景,頓時課堂非常活躍,學生爭相恐后的發言。順勢我開始文問題:桂林是聞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使讀者頓生懸念:桂林山水獨特在哪里?人們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同學紛紛回答,仿佛這幅美麗的景色就在眼前。然后我又讓大家想象,如果你在桂林,你該如何描述這幅風景畫呢?對桂林山水進行正面描繪。瞧,漓江水的“綠”──“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桂林山的“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態和色彩明麗,展現了山的靜態美,給人如見其形、如臨其境之感。
二、調節課堂氣氛藝術
教師可以創設情景調動課堂氣氛;以表演渲染課堂氣氛;贊許學生積極提出問題;把微笑帶進課堂情緒;師生互動緩和課堂氣氛。只有調動好課堂氣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還要注意維持課堂紀律,避免因個別學生違紀而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且教師在上課前應有良好穩定的情緒,盡快進入講課的角色,才能形成輕松活躍的氣氛。學生應該認真地配合老師的教學,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去,跟著教師一起體會與文章相關的各種情感,并在適當的時候舉手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思考,這樣,同學與同學之間,以及老師與同學之間,不管是情感、還是思想能夠實現一個很好的互相的感染與沖擊。老師的教學將會是充滿了激情,而學生就是一場視聽盛宴了!總之,語文不是背出來的,是感和悟出來的,所以,先跟著書中人物和老師,或喜或悲,然后慢慢就知道悟了,課堂也會因為你對語文課的摯愛而生動無比。
三、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語文
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中,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出自“語文”這門功課,沒有“語文”,你根本不能與別人交流,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笑柄。生活處處皆語文,你會發現,其實語文就在我們身邊。當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時,當你和同學在一起談笑時,當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時,你可曾留意過身邊的語文?大街上,五花八門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著行人的目光。那些樸素特別的牌匾也是很有風格的,雖然詞藻不是富麗堂皇,但卻給人一種親切感和輕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個個鮮活中透著生機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異常平凡,其實呀,這里短短的幾個字卻讓不少人絞盡腦汁,既詼諧又形象地展現了店里的特色。這里面不就蘊含著無盡的語言文化嗎?網絡上,網蟲們都特別愛用簡潔明了的短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那一個個“94”(就是)、“7456”(氣死我了)、886(拜拜嘍)簡短的語句中無形中便表明了人們的意思。
1 教學目的有所偏離。
學生“多多益善”,學生成名成家。小學生書法教學中的這種“功利”色彩偏離了書法教學的宗旨。書法教學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精神的同時,還包括著做人的學問以及正確的義利觀、榮辱觀。著名藝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藝術以人格為先,技術為次”,“我教藝術科,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
小學生書法教學,不僅是學習技巧,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
目前的小學生書法教學這種功利意識,使得重技能培訓、輕審美能力培養的趨勢有所嚴重,小學生書法教學應有的價值被忽略、低估甚至偏離。
2 教學內容隨意。
教學內容的主觀隨意性,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國家至今沒有統一的相對完善的書法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二是即使有了大綱、教材,一些教師教學內容選擇的主觀隨意性還是難以避免,因為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專長而選擇教學內容、選擇書體、選擇范本。這種教學的結果是,教學內容單一、教學進度無序、學生書體雷同、方法機械、過程盲目。
一本字帖,一個班,一節課,幾個范字,教師演練、示范,講得頭頭是道,而學生呢?猶似握筆做團體操,教學內容的主觀隨意性,也使得一些學生不能按自己的性情去選擇范本而學書,學生學習的效果當然是事倍功半,不盡如人意。
3 教學方法滯后。
過去我們中國傳統教育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育,往往老師主動,學生被動。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精神。
現行的課堂書法教學,應始終貫徹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有針對不同層次的不同教學方法與教學步驟,以保證教學計劃的切實可行與目的的順利實現。比如教學實踐中的直觀、形象、示范、講評與深入淺出的例證等就是一種普遍要求。
“良好的方法可以增進學生的效能。”教學方法的探索應以方法意識為基本出發點,講究教學思想、講究教學結構、講究教學技巧等。如在臨摹教學中,依次分為“準確的臨摹”、“分析的臨摹”、“印象的臨摹”,這其中不但量化了傳統學習中的摹寫、意臨等階段的技術指標與時間進程,并對碑帖選擇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做了既有序又前后呼應的設置,每個單元都有訓練目的與相關知識,使這一單元的訓練相對完善。又如技法教學中的“形式訓練”,t是把過去對一本字帖中單字的死記硬背轉換成一種對線形、線質、線律的點畫類型分析,把結構轉換成一種規律、構成、形式的整體把握。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少兒書法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勢在必行。
4 教學場所簡陋。
目前,小學素質教育正愈來愈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家長們希望孩子們通過學習提高藝術修養。由此,校外的少兒書法培訓就成為熱點。
目前教育部門不允許業余時間在學校舉辦如少兒書法教學此類的培訓班。教師只好租用單位空閑的房子,或者干脆在家里辦班,如能把學校的教學場地利用起來就好了。
5 師資水平高低不齊
目前,從事小學書法教學培訓的師資主要有三類。一是退休教師。他們的教學往往是私塾式、師徒傳授,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以自己的經驗闡述書法教學。二是學校的在校老師。這批
教師應該說成為目前少兒書法教學培訓的主流,也取得很大成績。問題是業余的教學,不是義務教育,缺少嚴格的督察和管理。三是社會力量。諸如文化部門書法工作者,這些人往往有較高的書寫水平,但對教育理論知道不多,導致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合理。他們的書寫與學生學書的實際有脫節,不一致。
此外還有一部分人,往往是利用暑期集中一段時間辦班,無法保證學生學習的連貫性。
除上述幾種現象外,還有學生學書的盲目性等等。
二、對策
中國書法藝術有鮮明的民族性,它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到今天可以說已深入到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書法藝術越來越為廣大人民所喜愛。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要繼續推進書法藝術事業的繁榮,就不得不抓好書法教育,尤其要強調“從小學抓起”,小學書法教育是書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就目前的小學書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之對策。
第一,呼吁國家教育部門、政府文化部門聯合制定有效的文化教育法規。把少兒書法教學納入小學藝術教育發展的軌道,對目前業余少兒書法教學培訓存在的問題有一個妥善的解決措施。
第二,希望教育和文化部門著手制定一個相對完整的,能涵蓋不同藝術門類、不同參與對象、不同類型的社會業藝術教學大綱,只有這樣,小學書法教學才能健康、有序地得以進一步發展。
第三,希望教育和文化等部門聯手合作,對小學書法教學這塊市場進行統一管理、督導、檢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一定制度的保證下,少兒書法教學才能規范、出效益。
第四,加強對書法藝術本質的認識。中國書法內涵極其豐富。書法需要技巧和文化的長期磨煉與積累。少兒書法教學就需要端正學書思想、態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因為較快地掌握書法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形式,短期內取得一些成績而沾沾自喜。書法的包容性很強,境界很高,學無止境。
第五,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是少兒書法教學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教師的素質關乎教學的成敗。要加強對少兒書法教師的師德教育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師對學生愛好性情不可強求,要因材施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興趣,開發靈性,掌握方法,培養獨立創新的精神,在學書過程中更要打好基礎,強化能力的訓練,教與學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復存在。
第六,加強硬件設施建設。作為政府的文化部門,更應加大力度推進文化建設,加快文化設施改造。群藝館、文化館、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都應該開辟固定的教學場所,讓青少年學有場所,同時也有利于教學的管理和指導。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吉利區第一小學)
趣味語文
種童炒對
明朝江西吉水有個孩子叫解縉,他家境貧窮,但他七八歲就能吟詩答對,鄰居們都稱他為神童,
一年中秋、知府大人來到吉水,他想親自召見解縉,以試其聰慧穎悟。知府見解縉稚氣未脫,便先笑問:“小孩兒,你父親以什么維持生計?”
解縉答道:
慈父肩挑日月。
知府大人又問:“那你母親呢?”
解縉又答:
家母手轉乾坤。
知府一聽,高興地說:“果然名不虛傳!”當即命隨從賞了解縉五兩銀子,
原來,解縉的父親以跳水為生,母親以磨豆腐為生。
開心果
不公平
On establis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of legality
Yu Guifeng
【Abstract】Language teachers should not just stop at a simpl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of the language knowledge level. Should also be actively explored legal blend interspersed with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to courses daily.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subject knowledge and legal knowledge in the classroom a successful on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Setting up;Concept
語文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單純的語文知識的機械傳輸層面上.還應該積極主動地探討如何將法制教育知識穿插和糅合到課程的日常學之中.通過法制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法律可以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同時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我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深感責任的重大。因為小學時期是一個養成遵規守矩的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是既要教好書,又要育好人。古人說:“種樹培根,育人育心。”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挖掘教材內容,按照“尊重教學、科學導入、分量適中、目標恰當、有機統一、一箭雙雕”的原則。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法制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從而健康成長,做個好少年,成為社會主義的“四有”接班人。如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樹立法制觀念呢?
一、樹立法制觀念,注意與課堂教學相結合。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小學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代,學校教育也已不能僅僅滿足于對知識的獲取和積累,學生也不應僅僅具備讀寫計算能力,更要求他們具有生存能力,而語文教學在完成學校法制工作任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應憑借學科特點,挖掘教材內容,既注重情感的熏陶,又進行法制方面的引領。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和法制滲透,讓學生從小就有法制觀念,知道用法律保護自己,養成懂法守法的習慣。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結合,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 三年級下冊課文《李廣射虎》講述了飛將軍李廣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一支白羽箭深深地射入老虎(石頭)中的故事。我在帶領學生體會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的同時,將問題深入一步,問學生:“老虎是國家珍貴的保護動物,我們是不能傷害它的。現在有些人鋌而走險,捕殺老虎、藏羚羊等國家保護動物來牟取暴利。你們怎樣看待這件事情呢?”學生經過討論、交流,明白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懂得了捕殺野生動物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是犯罪行為,從而使學生的法制意識得到增強。如四年級下冊《生命的壯歌》一課的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優美的文字,令人震撼的情節,螞蟻、羚羊超乎常人想象的智慧和團隊精神所吸引。在充分賞析了學生感興趣的這些內容之后,注意引領學生關注造成這場動物悲劇的“罪魁禍首”狩獵隊,他們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學生立即意識到這中捕殺羚羊的狩獵活動是一種違法行為。教師趁機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禁止獵殺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例,讓學生對此行為性質的認識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給狩獵隊寫一封信,譴責他們的違法行為,控訴他們的累累罪行。學生通過此課的學習,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得到極大的增強。
二、樹立法制觀念,注意與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相結合。
公民意識、愛國意識等思想政治教育是法制的非常重要的內容,但決不是它的全部內容,法制教育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是對一個人行為習慣影響最大的一個時期。而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取決于其本身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材所負載的法制功能,抓住教學中的一點一滴,抓住學生的一言一行,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進行全方位的法制滲透。
一次看圖寫話訓練,畫面上是一個男孩正在給小樹苗澆水,我預先想的答案是“哥哥在澆水”,可有一位學生說“哥哥在種樹”,我剛想否定他的答案,說出自己的標準答案。可看看畫面感覺這樣說也不能算錯。我想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思維,就肯定了他的答案。然后鼓勵學生還可以怎樣敘述圖意。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說“小樹長高了”,有的說“小樹長大了”,還有的說“我和小樹一起長”。我很高興,不僅是因為學生說出了許多與圖意相符的答案,更是因為他們具備了一種求異思維的勇氣。還有一次在教低年級看圖拼音識字“進”“出”“開”“關”時,在學生基本讀懂字意之后,我請兩個學生表演出門、進門、隨手關門等,再請學生說說哪些場所還有出口、入口,教育他們要按規定有秩序走。學生表演時還用上“您好、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這樣學生既加深對字詞意思的理解,又受到了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行為規范教育。
三、樹立法制觀念,注意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一方面他們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知識豐富,富有想象力,思維活躍;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全家寵愛集于一身。長于溫家暖房,少經風吹雨打,又大多比較自私,依賴性強,意志不堅強,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會與人交往相處。教學中我結合這種情況,增強滲透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結合學生實際,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結合學生實際理解內容,并圍繞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滲透法制教育的側重點;二是結合實際,引導學生自覺用受到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導自己的行為,把法制落實到實處。教學《石榴》一課,我讓每個學生都從作者的角度觀察石榴,引導他們弄清這個角度看清石榴的形狀與一般的情況下看到的石榴的樣子的不同,從而理解作者描寫實事求是的態度。然后我舉例啟發學生思維。對從實際生活中找到的例子,讓學生對此表明態度,說明怎樣才是實事求是。接著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說明自己是如何做到實事求是的,或以后準備怎樣做到實事求是。這樣,學生就能把課文內容和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用從課文中學到的道理來指導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聽說與習作訓練中,我更注意與學生實際的聯系,讓學生有物可言,有話可寫:(1)抓住現實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訓練,比如三峽大壩截流、神州飛船遨游、北京奧運會籌辦等;(2)抓住生活中隨機發生在的事情,教會學生從小事中發現“大”題目。前一段,市區鋪設自來水管道,在校門中挖了一道溝,學生紛紛抱怨上下學難走。我引導學生圍繞這一題材進行說話訓練。學生踴躍發言,老師適時點撥,使學生不僅鍛煉提高了表達能力,而對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小公與大公的關系有了較好的認識;(3)就地取材,進行訓練。我們聊城風景優美,歷史上涌現出了許多英雄人物,如今發展更是日新月異,訓練中我引導學生抓住家鄉美景和變化,進行愛家鄉的教育;抓住孔繁森、楊善洲和王曉福的優秀人物故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展望美好未來進行遠大理想教育。這樣進行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以使學生在訓練中進行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讓我們積極開動腦筋,將法制教育滲透進日常瑣碎的教學工作中,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讓法制教育之花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絢麗的綻放!
總之,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滲透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如此滲透法制教育,既增強了學生法制教育意識,又培養了他們尊重法制,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堅持長期有效的滲透,必將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識和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關于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
[2]《關于加強教育法制建設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