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7: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醫療市場現狀與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R25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1-0088-02
根據全國2000年流調結果顯示,91.2%[ 1]結核病人首診于各級綜合醫療機構門診,綜合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處在病人發現工作最前沿,綜合醫院的醫生對結核病防治知識認知度與醫療行為直接影響結核病人發現工作。為全面了解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對結核病知識知曉情況,我們于2009年8月對我州10所綜合醫療機構625名醫務人員進行了結核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對我州所轄五縣二市10所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體醫務人員中,按不同職稱、學歷、科別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問卷調查。本次測驗題目共10道,包括結核病防治一般知識(為1~4題)、國家相關結核病免費政策(為5~6題)、獲得肺結核治療、管理和感染控制知識途徑(為7~10題)等3個方面的內容,全部為單項選擇題。
1.2 調查方法:利用講授《中國結核病防治規劃實施工作指南(08版)》前的機會,對調查人群均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調查員親臨現場將問卷發放給被調查者,被調查者獨立完成并收回。
1.3 統計學方法:將調查問卷數據使用Excel錄入,采用X2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一般特征:針對10所綜合醫院參加全員培訓的醫務人員共發放調查問卷646份,回收有效問卷62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6.7%。調查者中,男183名(29.3%),女442名(70.7%),平均年齡35.6%;職稱方面:副高以上者70人(11.2%),中級188人(30.1%),初級367人(58.7%);學歷方面:醫學本科170人(27.2%),大專272人(43.5%),中專163人(26.1%),高中20人(3.2%);科別方面:內科184人(29.4%),感染科13人(2.1%),醫技科91人(14.6%),兒科35人(5.6%),公衛科30人(4.8%),外婦科94人(15%),其他178人(28.5%)。
2.2 醫務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情況:78.2%醫務人員知道肺結核病人可疑癥狀,但只有23.7%醫務人員知道肺結核有效控制措施是積極發現并治愈病人;91.3%的醫務人員對國家實施結核病優惠政策中的免費痰檢較為熟悉,但知道獲取免費抗結核藥物的只有66.24%;48.8%醫務人員知道新發肺結核病人需要規范治療6個月以上,24.48%醫務人員知道肺結核病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督導管理,只有16.8%醫務人員知道新發肺結核病人正規治療2~3個星期就沒有傳染性(表1)。
2.3 醫務人員對結核病知識條數知曉情況。本次調查中,醫務人員答對9道以上只有3.3%,答對6道一下的僅達到64.5%,一半以上人員對結核病的防治知識知之甚少(見表2)。
2.4 不同層次醫務人員對結核病知識知曉情況。從調查結果顯示,在職稱上,綜合醫院的副高職稱以上醫務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67.6%)與初級職稱知曉率比較(58.5%),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χ2=27.51,P>0.05);在學歷上,本科以上學歷醫務人員結核病知識知曉率(66.7%)與高中學歷比較(5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5.31,P>0.05);在科別上,公衛科(72.3%)和感染科(69.2%)結核病知識知曉率與兒科(59.1%)和外婦科比較(5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50.35,P>0.05)。
3 討論
從本次調查結果表明,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總知曉率僅為60.0%,與國務院下發的《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01~2010年)》的目標,全國公眾結核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到2010年要達到80%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比較真實地反映本地區綜合醫療機構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看出結核病防治知識傳播和普及仍然需要很長時間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規劃》要求的目標[ 2]。
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醫務人員對結核病基本知識和結核病免費政策掌握較好,但對結核病治療、管理和感染控制知識知曉情況較差,平均僅為44%,這說明醫務人員在掌握結核病防治知識方面存在不平衡,特別是對結核病規范治療、督導管理和正規治療2~3個星期就沒有傳染性等知識了解的更少,表明結核病知識在綜合醫療機構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積極推行定點醫院模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必須在綜合醫療機構的重點科室和重點人員中形成突破。
從此次調查結果看,醫務人員掌握9條以上核心信息只有3.3%,64.5%以上醫務人員掌握核心信息是在6條以下。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過去醫防合作中對這些核心信息相關內容培訓上是不夠的,說明了對《指南(08版)》的培訓存在者重點不突出、缺乏針對性和重復性、培訓力度還不夠等問題。通過調查明確今后努力方向和重點[ 2]。
本次調查發現,副高職稱以上、本科以上、公衛科和感染科醫務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是67.6%、66.7%、72.3%和69.2%,初級職稱、高中學歷、兒科和外婦科醫務人員對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是58.5%、52.0%、59.1% 和57.0%,這說明了職稱、學歷高和感染科及公衛科醫務人員結核病知識知曉率略高于職稱、學歷低和兒科及外婦科醫務人員,但是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近幾年我們對綜合醫院業務人員進行全員培訓收到了一定效果,也提示對重點科室醫務人員進行的結核病知識培訓作用沒有凸顯出來,因此加強相關科室人員培訓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第四次全國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2,25[J].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提高,醫療器械產業越來越受世人關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初具規模。我國作為醫療器械產業的新興市場,潛力大,發展快,吸引著全球醫療器械行業眼球,爭先進軍中國市場。同時,本土企業規模小、技術弱,缺少發展后勁,存在國內市場占有額低、國際競爭力弱等問題。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時,應樹立民族品牌、構建核心競爭力、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改善產品結構等,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及國際醫療器械行業現狀
近幾年的醫療器械進口總額和出口總額都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但是總體都呈現較大的逆差,且貿易逆差呈波浪形的增長趨勢。
就醫療器械行業貿易方式來看,進口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出口則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為主導,輸出的是簡單加工產品,缺少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所以目前我國醫療器械出口產品總體來說屬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小的現狀。
我們從競爭優勢指數來分析一下醫療器械的行業現狀。競爭優勢指數是凈出口與外貿總額的比值,能夠反映相對于世界市場上由其他國家供應的一種產品而言,本國生產的同種產品是處于效率的競爭優勢還是劣勢以及劣勢程度。其計算公式為RNXij=(Xij-Mij)/(Xij+Mij)(式中,RNXij— —競爭優勢指數;Xij—— i國j商品的出口額;Mij—— i國j商品的進口額)。
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競爭優勢指數從2001年至2005年均為負值,處于(-1,0)之間,說明我國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弱,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平均水平以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市場占有率較大。但2005年貿易競爭指數上升為-0.117,接近于0。
再看另外一個指標—— 國際市場占有率(MS)。該指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或程度。一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小,最終將表現在該產業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其計算公式為MSij=Xij/Xwj(式中,MSij表示i國j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Xij 表示i國j產品的出口總額,Xwj 表示世界j 產品的出口總額)。
MSij值越高,該產品所處產業國際競爭力就越強;反之則弱。我國醫療器械產品目前在國際市場占有率很低,不超過5%,從而表明我國醫療器械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很弱。而從國際上來看,全球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基本由美國、德國公司的產品占據著統治地位,其次是日本,其他歐洲國家只是在一些專業項目上有一定優勢。在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額中,美國占到40%多,歐洲占30%左右,日本占15%—— 18%,而中國僅占2%。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競爭能力始終令人擔憂。
國內醫療器械企業競爭力偏弱,主要歸結為“六大問題”:一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二是產業結構與產品品種結構不合理;三是中國醫療器械市場本土企業占的份額低;四是進出口不平衡,世界市場份額小;五是有自主品牌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多,品牌知名度不高,無形資產創造的企業競爭能力薄弱。六,是技術水平不高,產品質量不高,工藝水平落后。
二、我國國際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對策
第一,站穩腳跟— —明確企業核心競爭力。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若想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首先要處在充分調動和運用各種資源的前提下,進而培養和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既可以通過自我發展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又可以通過企業間并購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二,拳頭產品—— 強化企業研發能力。首先要解決資金瓶頸,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企業的生命線。著名的跨國公司都有自己實力很強的研究開發機構。國內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只有解決資金問題,才能放手搞科研。其次是要實現自主創新模仿創新相結合。對于目前我國的醫療器械企業,先是要以模仿創新為主,進行技術積累、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增強自己的研究開發實力。
第三,建立品牌—— 提高企業營銷水平。目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還沒有一個在享譽國際的品牌。因此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必須提高對品牌戰略的重視,樹立起品牌意識,將產品技術、產品質量等內在指標作為堅實的基礎和后盾,并積極發揮廣告與市場營銷、品牌設計與策劃的作用,打造中國百年品牌,靠核心競爭塑造知名品牌,靠知名品牌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和無形資產。創新營銷渠道,建立強大的銷售隊伍和廣泛的銷售網絡。具體措施可以包括:
(1)提高醫療器械產品質量,加強售后服務工作,增強用戶的滿意度;
(2)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創名牌企業、名牌產品;
(3)完善醫療器械評估與檢測中介組織機構;
(4)加強醫療器械技術監督工作。
第四,優化結構— —提升企業出口效益。在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時,要隨時保持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和預測,生產適銷對路產品,保障醫療衛生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繼續開展傳統手術器械、衛生材料、小型設備出口的同時,要加大設備類產品出口,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增加出口效益,并使我國的醫療器械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份額。
【參考文獻】: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的不斷發展,醫生判斷病人病情的望、聞、問、切需要借助高科技的醫療設備來完成。醫療設備雖然沒有主觀能動性,但高科技醫療設備相比于人類而言,擁有較高的客觀性、準確性。鑒于此,我們國家很多醫院也不惜花費重金引進了大量的高端醫學設備,這一舉措有利于提升醫院醫療工作效率,增強對癥下藥的針對性,從而更好的救死扶傷,服務社會。
但目前許多醫院存在著"重引進,輕維護"的錯誤管理理念,造成醫院醫療器械故障頻出,同時又由于醫院設備科又存在醫療設備維修水平欠佳,醫療設備供應商壟斷經營,技術壁壘等原因,造成醫療設備維修費用居高不下。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醫院引進先進醫療設備的積極性下降,進而影響整個社會醫療水平的提升,因此該問題必須及時得到解決。
1醫院設備維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醫院的醫療設備維修大致存在者三種主要的維修模式:
1.1自我維修為主,供應商維修為輔[1] 這種維修模式要求醫院設備部技術人員具備較高的行業素質,并且擁有較大的工作積極性,能不但學習跟得上醫療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同時,醫院管理層必須對設備科加以重視,否則要求設備科能夠留住人才簡直癡人說夢。
1.2依靠市場,托管維修 通常情況下,市場競爭的確能夠降低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的成本。但這種情況出現的前提是,維修技術對于市場的門檻不高,而現代醫療設備的科技含量已經遠遠超出大多數社會單位維修范圍,特別是在供應商實行技術壁壘,以實現壟斷的情況下。
1.3供應商維修為主,自我維修為輔 該模式下,醫療設備供應商的主動權過大,醫院的醫療設備的維修時間限制非常嚴格,從設備停運到正常運行的時間間隔是以小時為單位進行計算的。而供應商的業務重點往往放在銷售環節,對于售后維修往往不太重視,這就導致了這種模式下供應商和醫院的矛盾。
從以上三種模式中,我們可以看出醫院醫療設備維修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只有放眼整個醫療設備維修行業,將醫院、供應商、社會維修機構協同考慮,才能找出真正導致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窘境的原因。以下在了解醫院設備維修三大模式基礎上,從醫院、供應商、社會維修單位三個角度分析,找出致使醫療設備維修現狀的原因。
從醫院角度來講:首先醫院管理層對醫院設備的維護工作不夠重視,使得整個醫院沒有形成維護醫療設備的風氣。醫療設備十分精密,只有經常性地進行預防性保養和針對性維護,才能保證設備一直處于高精度的運行狀態,同時也能降低設備的故障率,減少維修費用。此外,大多數醫院的設備維護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將自己定位為醫院的邊緣人員,設備出問題時,只是走走形式檢查一下,修不好就直接上報上級,返廠修理。這種工作態度極大的影響了醫療設備維修效率,給醫院乃至社會造成了巨大損失,當然員工積極性喪失也和醫院管理層重視不夠有關。
從供應商角度來講:醫療設備供應商是設備的生產者,消費者(醫院)購買的不僅僅是醫療產品,還包括售后服務,為醫院提供保養和維護培訓以及產品維修是醫療供應商的責任和義務。但國內,大多數設備供應商都沒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機制,這也是影響我國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的重要原因。
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市場的競爭機制能使得市場中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始終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因此將醫院醫療設備維修市場化,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我國部分醫院也在這方面有所嘗試,但結果往往令醫院管理者不甚滿意。原因在于,醫療設備維修的技術和安全門檻過高,利潤吸引力不足以是人們越過醫療設備維修的門檻。因此社會上能夠承包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的社會單位較少,競爭偏小,加之政府對此行業監管不力,該行業市場秩序十分混亂,大多數醫院不敢輕易將關系到生命健康的醫療器械交給得不到保障的市場。
2針對醫院設備維修的現狀的應對策略
通過面對醫院設備維修的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現行醫療設備維修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醫院、市場、供應商三個方面,相應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才能做到對癥下藥,真正的解決問題。以下是應對策略:
2.1重視設備維護,調動維修人員積極性 木桶效應告訴我們,木桶的裝水量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現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醫院設備維護儼然已經成為限制醫院提升醫療效率,更好地服務社會的短板,醫院管理者應當加強對醫院設備保養、維護和維修的重視,這樣才能從釜底抽薪,從根本上解決醫療設備維修問題。首先管理者應當通過開會研討、集中宣傳在醫院形成一種重視設備保養和維護的風氣,防寒于未然,讓被動的維修變為主動的維護[2]。其次,應當提升醫院維修人員的待遇,明確設備科工作人員的責任、權利和權益,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調動維修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這樣設備出了小問題,醫院內部能夠自己解決,不僅節省了時間,為更多病人提供了及時就醫的機會,還為醫院節省了一大筆維修費用。
2.2約束設備供應商,確保售后服務 醫院在進行大型醫療設備采購時,不僅要關心醫療設備的性能和價格,也要把供應商的售后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簽訂購買合同的同時,應當簽訂相關的售后服務合同。且售后服務應當包括產品使用和維護培訓、產品保養和維修講解以及出現非人為故障時供應商的及時維修。與此同時,醫院應當在售后合同中明確產品維修周期,以免供應商出現推諉現象,造成時間上的醫療資源的浪費。此外,在購買先進醫療設備時,設備維修部門負責人應和財務部一起進行購買,綜合考慮產品性能與售后,以免出現設備故障出現后,部門之間相互抱怨的情況。
2.3降低準入門檻,規范醫療設備維修市場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重視醫療產品維修市場的形成,為意圖進入行業的企業或單位提供便捷的辦事流程,同時加大對該行業的扶持力度。通過資金投入,技術支持來保證該行業的健康發展[3]。此外,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規范醫療設備維修市場,避免部分維修商家形成壟斷經營,以此來確保醫院醫療設備的在市場上能夠以正常的價格獲得優質的服務,保證維修的時間和質量。
3結論
醫院醫療設備維修現狀的窘境不是單純一個原因造成的,醫院不夠重視、供應商售后不完善,甚至和整個社會浮躁的大環境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想將醫院醫療設備維修從巨大的沼澤中拉出來,需要醫院、政府等多方努力,并采取正確的策略,醫療設備維修現狀的改善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D66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1-0066-02
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單純的觀光、休閑、娛樂等旅游形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旅游項目逐漸向多樣化、復雜化發展。伴隨著當今社會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醫療水平及醫療質量,從而引發大量有醫療需求的人加入醫療旅游大軍,引發醫療旅游熱潮。同時,老齡化人群增多,人們對健康、養生、療養的關注度逐漸提升,以健康為旅游動機的旅游產品也將成為旅游行業轉型的新寵。因此,本文在老齡化這個當今熱點問題下,研究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現狀及問題具有深遠意義。
一、醫療旅游概念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醫療旅游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是以康健為動機,由醫療保健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一種新型旅游形式,最早期從歐美等醫療條件好的發達國家興起,在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旅游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醫療旅游在我國也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帶動區域旅游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二、山東省開發醫療旅游的條件
(一)區位優勢
山東省地處東部沿海,臨近天津、北京,連接江蘇、上海,自古以來就是交通樞紐要地。從旅游業的眼光來看,山東省三面環海,地處環渤海旅游圈,與韓國、日本等國聯系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二)旅游資源豐富
山東省旅游資源豐富,以“一山一水一圣人”和“黃金海岸”兩條主題旅游線路貫穿了眾多旅游景區(點),有“三孔”“東岳泰山”等世界級知名的旅游資源,有國家級資源百余處,吸引了省內外甚至是國內外大批旅游者。山東省的濟南、泰安、曲阜、青島等城市都是國家旅游城市,除了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還有較為先進的旅游服務設施,能夠符合醫療服務需要。同時,符合療養和有醫療作用的山岳、溫泉、海濱等旅游資源在山東省覆蓋面較大,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旅游基礎設施,可以開展醫療旅游活動。
(三)醫療技術有保障
山東省是中藥材資源的主產地,境內有許多珍貴的中草藥植物,豐富的藥材奠定了開展醫療旅游的物質基礎;山東共有醫院1490家,其中三甲及以上醫院83所,中醫院11所。醫療技術發達,擁有高端技術人才和醫療設備,有國內知名專科專家。山東省立醫院、齊魯醫院、山東省中醫院在中醫醫療方面各有所長,在國內傳統中醫治療中對慢性疾病、保健滋養等方面,山東省的中醫技術也略有成果,能夠滿足醫療旅游者就醫的技術水平。
山東省是儒家文化的發祥地,道家學說在此地也大有發展,儒家道家有很多典籍學說記載了修身養性的方法和內容,能夠為游客提供療養修身項目,提供療養基地。
(四)交通和接待條件滿足需求
山東省交通便利,水陸空連接的網絡交通線給醫療旅游創造了可行條件,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285多公里,居全國首位;公路、鐵路、水運旅客運載量達到20億人次。國內外航空運輸線路245條,方便出行。同時,山東省旅游接待能力也是發展醫療旅游的優勢條件,省內旅行社居國內首位,星級酒店904家居全國第三位,強大而又良好的接待能力,能夠滿足接待醫療旅游游客的需求。
(五)老齡化的客源市場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老年人人數最多的國家。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口就達到1.67億,此后我國老齡化趨勢嚴重,每年以100萬老年人人口速度增長。2010年老齡化增長數量達到800萬,預計5年內,老年人人口將突破2億。中國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但老年人人口數量的增多也為開發醫療旅游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市場。
三、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的現狀
2014年12月,山東省政府下發了《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發【2014】31號文件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發揮山東省醫療保健資源優勢,開發特色醫療、保健、療養、美容等旅游與醫療項目,建設融合儒家道家文化的保健旅游場所,培養中醫藥健康療養基地,開展儒家修學、保健養生等內容的旅游活動。
近年來,山東各地都在推進旅游行業升級和改革,積極開展醫療旅游市場,原黃金海岸旅游路線通過資源整合,形成了以青島為中心的多個海濱城市組合的旅游模式,為海濱療養保健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泰山、臨沂、聊城開展溫泉養生旅游有聲有色,曲阜及濰坊等地開展民俗文化修生養性的旅游活動。
雖然山東各地醫療旅游活動有所開展,但是山東醫療旅游起步較晚,相對于我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醫療技術和醫療旅游的條件還不是很完善,發展醫療旅游也僅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規模較小,旅游市場沒有形成,僅是局限性的保健而已,具有地方醫療特色的旅游資源尚未開發或者未充分開發,不能滿足醫療旅游者個性化需求。
四、山東省醫療旅游市場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山東省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門多次強調促進旅游行業轉型升級,發展醫療旅游,但并沒有具體行而有效的方針政策。醫療旅游這種新型產業是以兩者融合的角度出現的,涉及部門、領域就比較復雜,兩者融合起來,缺少管理部門來監督,缺少醫療旅游行業規范及準入標準,也沒有完全搭建好醫療業和旅游業協調合作的平臺,缺少對醫療旅游行業發展的資金支持。
(二)“醫”與“游”的結合不夠
醫療旅游是“醫”與“游”結合的新型旅游模式,是為了旅游行業改革而進行的產品升級,醫療旅游要達到“醫”與“游”一加一大于或者至少等于二的效果。但目前,我省開發的醫療旅游,“醫”和“游”層面不統一,產業鏈短,輻射面較窄且平行分離,兩者沒有很好的融合,看到“醫”沒有明顯的“游”或者“游”中“醫”的層面僅局限于養生休閑,開發路徑過于狹窄。
(三)醫療標準和技術相對較低
山東省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是有規模、有影響的醫
療機構不足,能開展高端醫療服務的機構更是有限,缺乏有特色和競爭力的診療項目。省內開展的醫療旅游多以中醫療養、修身養性為主,缺少高端醫療服務及技術。JCI是世界公認的醫療最高標準,我國有15家醫療機構通過了認證。目前,山東省醫院沒有一家進行國際JCI認證,在國際上的認可度低,技術和水平有局限。
(四)醫療旅游服務機構的缺乏
醫療旅游除了需要一定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支撐以外,還需要具有醫療和旅游兩種技能的人員進行導游服務。目前,山東省沒有一家醫療旅游機構來專門從事醫療旅游接待服務,大多數旅游機構還主要從事老的旅游方式進行宣傳,缺乏醫療旅游信息平臺及推廣橋梁。
(五)醫療旅游隊伍薄弱
介于醫療旅游的特殊性,其對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既需要有良好的導游能力,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醫療基礎知識。目前,我省大多旅游從業人員學歷及專業水平相對較低,更沒有專門的人員機構來培養隊伍的醫療知識,欠缺業務知識和素養的從業人員隊伍基本上沒法與旅游者在療養或者醫療方面進行溝通和交流,醫療旅游隊伍的薄弱是山東省發展醫療旅游的瓶頸問題。
參考文獻:
引言
自20 世紀90 年代以來,“看病貴”問題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看病貴”問題突出表現在公立醫院的以過度治療、過度檢查、過度用藥為特點的過度醫療現象。“看病貴”問題同時也成為引發醫療糾紛的重要原因。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通過分析醫生與患者的信息不對稱現狀,深入理解“看病貴”現象的內因。
其實,“看病貴”問題源于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存在于醫患雙方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狀。本文主要剖析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深入理解“看病貴”問題。
一、理論基礎:信息不對稱理論
信息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最早提出信息不對稱理論的是英國劍橋大學教授James Mirless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William Vickey。他們分別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揭示了不對稱信息對交易所帶來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二、醫療市場的特殊性:信息高度不對稱
在現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醫療市場中的醫患關系具有商品交換的性質,在整個醫療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醫院是醫療服務的供給方,而患者是醫療服務的需求方,但醫療服務具有的自身的特殊性造成供需雙方信息高度不對稱。
醫療服務區別于普通商品市場的地方體現在,患者選擇醫療服務的消費過程中,需要了解有關醫院、醫生服務水平的專業信息,以便更好地選擇就診醫院、醫生。然后這些專業信息對于普通的患者而言存在較高的知識壁壘和搜尋成本,甚至是無法搜尋到的。患者接受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之后,也無法確切感知醫療服務的真實效果。醫院服務市場的嚴重信息不對稱,源于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醫療服務市場的自然壟斷性和醫療服務的專業特殊性。
(一)醫療服務市場的自然壟斷性
由于醫療服務行業與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國對醫療服務行業的準入有嚴格的限制,進入該行業的醫療從業人員必須要經過相關專業的學習和培訓,達到國家所制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標準,才能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由此可見,嚴格的準入制度決定了醫療服務市場競爭的不完全性,造成了醫療服務行業的自然壟斷。近年來,盡管國家放寬了對醫療行業的準入,允許社會上一部分私營醫療機構參與競爭,但是對于大多數醫院,國家還是實行嚴格控制的政策,因此這也很難改變醫療服務市場的壟斷局面。由于醫患間的信息不對稱,患者幾乎沒有與醫生就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討價還價的可能。
(二)醫療服務的專業特殊性
由于醫療服務切實關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因此嚴格的行業準入制度是必要的,這就使得醫療服務不能替代,普通人無法替代專業的醫務人員。我們現在將整個醫療過程按照“就診前-就診中-就診后”這個時間順序來分析。
就診前:患者遭受疾病或者傷害,需要尋求醫療服務進行救治。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對于醫院和醫生的好壞和醫療服務價格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即使通過媒體信息或者坊間的口口相傳,得到的也只是片面的信息。再者,如果患者遭受的是急病或者其它急需治療的意外傷害,那么對醫療服務需求的迫切就會使得患者沒有充足時間去搜集醫院和醫生的相關信息,導致醫患間的不對等地位更加明顯。
就診中:患者到達醫院接受醫生診斷并進行治療。在這個過程中,患者向醫生描述自身病情,同時醫生也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判斷病情,并通過開藥等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由于醫生在專業知識上的絕對權威性,因此醫生對于患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處于絕對主導地位,患者很難判斷出其合理與否,一般被動的選擇相信并接受,也沒有進行討價還價的能力。
就診后:患者在醫院住院治療或者開藥離院治療。在這個過程中,患者一般是通過住院或者回家休養等方式進行繼續治療。疾病的恢復往往會有一個過程,或短或長,最終療效都很難確定。由于存在患者的個體差異,同一種病癥在不同患者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癥狀也有所不同,醫生對于患者的病情判斷一般是基于自身的知識積累和以往的臨床經驗,因此對患者的診斷不可能存在統一標準,患者的恢復狀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這就造成了疾病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
四、信息不對稱對醫療市場的影響
由于醫療市場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擁有信息優勢的當事人往往會隱藏起對自己不利的信息,披露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發生。道德風險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對他人的利益造成損失且不承擔風險后果的行為。逆向選擇同樣也是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在價格下降時,產生了“劣品驅逐良品”和市場配置低效的情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
(一)醫生誘導需求
由于醫患之間存在專業醫療知識的差異,這種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導致患者需求的偏差,這個偏差來自醫生對患者的誘導性需求。對于這種現象的解釋,通常人們認為是醫生并不是以患者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患者如果掌握足夠的信息就不會選擇這些醫療服務。
1、醫生誘導需求的理論前提
信息不對稱是醫生誘導患者需求的前提。由于國家對醫療市場準入制度的嚴格控制,醫患之間對于專業知識掌握的差別非常大,在醫療服務提供的過程中,醫生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可能會出現故意開貴藥、多開藥、延長住院時間等情況,患者出于對疾病的恐懼心理和處于信息的劣勢地位,只能被動的選擇接受相信醫生,很難或者無法根據自己的知識存量來判斷醫生的醫術和診斷的好壞,最多只能憑借醫生態度好壞或者治療方案能否接受等主觀感受來做出判斷。
2、醫生誘導需求的現實原因
當前我國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撥款占其總收入的比重不斷降低,加上醫院面臨競爭、醫療技術和設備更新等的壓力,走上了自負盈虧的道路,收支一條線,醫院和醫生的收益與患者的醫療支出直接掛鉤,醫藥不分,吃回扣拿紅包現象頻發。制度的缺陷引發了醫生道德底線的垮塌,逐利性導致醫生在提供醫療服務時沒有將患者利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
3、醫生誘導需求的主要表現
第一,過度用藥。在我國,公立醫院普遍存在“以藥養醫”現象,醫院和制藥公司有業務合作,醫生的收入和藥品的銷售量直接掛鉤,公立醫院藥品價格虛高現象很嚴重,經常出現藥品價格越高,銷量越大這種與需求價格曲線相悖的情況。據悉,藥品的銷售模式是高定價加高回扣。部分遠遠高出藥品本身合理價格的部分,就轉嫁到患者身上。醫院和醫生為了自身的生存和利益,在可行性范圍內開貴藥、多開藥,造成患者醫療支出不合理上升。
第二,過度檢查。檢查收入現在也成為了醫院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患者在就醫時,醫生在利益的驅動下,無視患者的客觀病情,往往會給患者開一堆沒必要的檢查項目,聲稱做完檢查后才能診斷病情,有些病人帶著其它醫院的檢查結果前來就醫,醫生卻不認可,要求重新做檢查。目前在患者的醫療支出當中,檢查費用較以前大幅度提升,甚至超過藥費。
第三,虛假收費。虛假收費可以給醫院帶來許多“方便”。舉個例子來說,患者在住院期間,醫院將一些莫須有的費用寫成“治療費”、“換藥費”等冠冕堂皇的名稱,對于患者而言,根本不了解醫院的各項費用是如何制定并實施的,只能被動的接受。由此可見,醫院虛假收費的行為直接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導致了醫療費用的不合理上升。
(二)患者盲目性就醫和逆向選擇
1、患者盲目性就醫
由于信息不對稱,醫生與患者很難做到完全匹配。患者在遭受疾病或傷害時,無法在短時間內判斷出哪家醫院、哪位醫生最適合治療自身的病癥,于是就出現了患者盲目就醫。患者盲目就醫有兩種普遍表現。第一種,掛號時患者選擇專家。當前大部分醫院都實行患者自主選擇醫生的方式掛號,由于信息不對稱,患者往往認為選擇專家比較保險,專家經驗豐富,只有專家才能更好的治療。患者的選擇造成了以下現象的發生:各大醫院專家教授坐診的門診室里門庭若市,而普通醫生坐診的門診室里卻空蕩無人。專家抱怨從早到晚忙的脫不開身,而普通醫生抱怨從早到晚見不到人。雖然自主擇醫是患者的權利,但患者一般缺乏醫療知識,選擇醫生時一味盲目選擇專家,這種情況會導致專家耗費大量的時間治療感冒發燒之類小病,而耽誤疑難雜癥的治療時間,相反,普通醫生也得不到鍛煉,不利于業務水平的提高,這就造成醫生兩極分化和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第二種:大城市周邊地區患者選擇到大城市看病。患者普遍反映在三甲醫院看病特別難,掛號難、高價買黃牛號是常態,常常排隊就要等幾個月之久。據統計,三甲醫院的患者病癥80%以上是小病或常見病,基層醫院完全有能力治好。此種現象直接導致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極度緊缺和患者所在地醫療資源特別是社區診所的大量閑置。
2.患者逆向選擇
由于患者無法直接了解醫院、醫生情況,只能對所有醫院、醫生服務能力只能按概率加權計算的一個平均值,因而只愿意根據平均值來預期醫療費用及醫療服務,但這樣一來,醫療質量、醫療費用高于平均值水平的醫院、醫生就會降低服務水平,只有服務水平低的醫院、醫生才更加有利可圖。這樣就會導致醫療機構降低服務水平來迎合患者低服務水平的需求,這將導致醫療機構長期在低服務水平競爭,醫療質量、醫療服務難以大幅提升。目前我們民營醫院艱難的生存現狀與患者的逆向選擇有很大關系。
可見,在患方不能掌握醫方的醫療服務質量信息的情況下,醫療服務市場上醫方必然存在逆向選擇,醫療服務市場在低質量水平下實現均衡。這既是對提供高質量水平的醫方的一種打擊,也是對患者利益的一種傷害,更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3-0020-03
一、醫療健康產業的概念
狹義的醫療健康產業指醫藥產銷及醫療服務直接相關的產業活動,總體分醫藥工業和醫藥服務,其中,醫藥工業包含五大子行業,醫藥服務包含醫藥商業、研發外包、醫療服務(見圖1)。
廣義的醫療健康產業則是指維護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的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及信息傳播等活動的總和。大健康產業由醫療性健康服務和非醫療性健康服務兩大部分構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產業群體:以醫療服務機構為主體的醫療產業,以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醫療耗材產銷為主體的醫藥產業,以保健食品、健康產品產銷為主體的保健品產業,以個性化健康檢測評估、咨詢服務、調理康復、保障促進等為主體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與此同時,我國大健康產業的產業鏈已經逐步完善,新興業態正在不斷涌現。健康領域新興產業包括養老產業、醫療旅游、營養保健產品研發制造、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制造等。
二、“互聯網+”環境下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現狀
(一)醫藥市場的發展現狀
《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6版)》(以下簡稱《藍皮書》)詳細的分析了2015年我國醫藥、醫療器械以及醫療服務行業細分市場的情況。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市場上化學藥物的銷售額達到8 880億元,占國內醫藥市場總量的66.5%。從未來趨勢看,醫藥產品的質量標準和運營規范的提升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化學藥領域的兼并重組,特別是一致性評價的推進將很可能明顯改變化學藥市場競爭的格局。2015年,國內中成藥市場增長趨緩,總體市場規模約為3 379億元,占國內醫藥市場總量的25.3%。《藍皮書》預測,從發展趨勢看,得益于中國政府對中醫藥產業的支持,未來行業仍有著明顯的增長機會,而這需要各大企業進一步對產品和技術的研發投入。2015年,中國市場上生物藥物的銷售額為1 095億元,占國內醫藥市場總量的8.2%左右。預計未來我國的生物制藥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二)醫療器械市場的發展現狀
在醫療器械市場方面,根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推算,近幾年來,國內醫療器械市場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2010―2014年,市場規模擴大了1倍以上,市場總量從2010年的1 200多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3 0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預計到2019年行業規模將再翻一番,達到6 000億元左右的規模。影像科設設備、檢驗科設備、心血管設備、骨科設備、信息科設備是醫械行業最大的5個細分領域,《藍皮書》預測,國內產品將向高端領域突破,產業融合將成為大勢所趨,信息化和大數據將成為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的新的助推器。
(三)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現狀
在醫療服務市場方面,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1.40萬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約2.20多萬億元。基于國家衛計委的統計,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預計2019年中國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達到4.338萬億元。目前,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占比78%,社區基層與私營醫院所占比例僅為11%和8%左右。預計到2020年我國人均私營醫院床位數將翻三番,屆時,私營醫院醫療服務收入所占比重將大幅提高。
三、“互聯網+”環境下醫療健康行業的創新
在“互聯網+”環境下,醫療健康行業必須進行創新,實現互聯網醫療,彌補傳統醫療模式的缺陷,幫助患者更好進行科學、有效的預防疾病,實現治未病;使優質醫療資源進行跨時空的最佳配置,優化患者院內就醫流程,幫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醫,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給患者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購藥體驗,促進醫患溝通,使醫生價值最大化、服務最優化。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提升醫療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
(一)創新健康管理方式
健康管理包含保健食品、器械設備、健康追蹤、體檢、健身養生等多個領域,其核心是預防醫學的思想。近年來,健康管理已逐漸發展成為社會熱點,作為一般醫療服務的“升級版”,未來將向個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互聯網醫療下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技術和手段,能夠有效促進疾病預防,醫病于未病,幫助降低醫療機構壓力,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傳統醫療環境下,多數患者出現明顯病癥才就醫,這種健康管理方式通過互聯網醫療會變為主動進行疾病的預防。首先,人們可通過穿戴先進的醫療設備將生命體征指標數據化。通過穿戴設備患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實時獲得數據,及時篩查、預防疾病;將獲取的身體各項體征數據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尋找疾病與日常生活行為的關系,并及時咨詢專業醫護人員。其次,通過基因檢測篩查致病基因,預估疾病發生風險。患者可以通過合理飲食、積極運動等方式盡早進行預防,減少預防疾病的發生。健康管理的未來趨勢見圖2。
(二)創新就醫方式
互聯網問診平臺通過在線問診、診前咨詢,初步了解用戶的病癥情況,引導其科學、合理就醫,推動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倒三七模式向正三七模式發展,最終實現醫療資源的合理使用,因而將成為分級診療的有效手段。而傳統醫療服務模式為“四面墻加一張檢查臺”,患者必須親自前往醫院就診。由于目前我國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基礎設施薄弱,出現了掛號難、醫療效率低、醫療服務質量低等諸多問題。
圖2 健康管理的未來趨勢
互聯網醫療環境下,不需要政府重新建造醫院、診所,只需要通過“虛擬化”的醫療體制和系統,對患者進行遠程監控,管理患者的信息即可。這樣就會將醫療服務惠及更多的患者。跨時空的優質醫療資源的配置將極大改善醫療服務效率,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就醫體驗。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就醫路徑對比見圖3。
圖3 互聯網醫療與傳統醫療的就醫路徑對比
(三)改善就醫體驗
“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待時間長、取藥排隊時間長及醫生問診時間短”這一“三長一短”使就醫體驗飽受社會詬病。互聯網醫療的出現使得“根治”這一“頑疾”指日可待。與傳統就醫體驗相比,互聯網醫療就醫過程更加快捷,減少排隊時間,提高服務效率和患者滿意度,改善就醫體驗。在互聯網醫療環境下,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進行掛號,大大節約時間;同時,醫院根據不同科室的預約可以提前調配醫生,縮短患者候診時間,緩解醫院的看病難問題。在候診環節,患者可以通過科室導航服務快速找到相應的科室;在繳費環節,可以通過網絡支付,如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節省了到窗口排隊繳費的時間;在獲取檢驗報告環節,患者可在手機上查看報告,不需要再到醫院提取;在院外康復環節,通過在線問診或者遠程醫療設置,患者可以與醫生隨時咨詢,針對病情及時采取相應的辦法。
(四)創新購藥方式
傳統醫療行業購藥環節存在諸多痛點:處方用藥不透明,購藥方式多為醫院看病購藥以及實體零售藥店購藥,取藥時間長且路途用時長。互聯網醫療通過醫藥電商,可以實現讓用戶更方便、快捷、便宜的購買藥品。方式主要以B2C和O2O兩種方式。例如,O2O模式通過實體零售藥店的快速物流配送,實現在1個小時內完成藥品的配送,為用戶帶來更加快捷的購藥體驗。B2C模式則通過互聯網藥店或者第三方醫藥平臺,對藥品信息進行快速查詢、比價,查看是否支持醫保報銷,用戶在網上完成下單,藥品在1―2天內就能收到。
隨著網售處方藥政策的放開,醫藥分離的狀況愈加明晰,互聯網醫療銷售的藥品種類將迎來大幅增長,醫藥電商的購藥方式正在加速重構傳統的購藥方式,為用戶帶去更好體驗。新醫改的公立醫院改革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改革是破除“看病貴”問題的針對性改革措施(見圖4)。
(五)重構醫患生態
當前,醫患沖突不斷升級。互聯網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會得到改善。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健康管理、自診等方式在線上與患者進行溝通咨詢。通過在線問診可以緩解醫療資源的不對稱,優秀的醫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為更多患者提供診斷,收獲口碑和名譽,恢復“白衣天使”稱號。互聯網醫療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為患者提供導診、釋疑、咨詢等人性化服務和人文關懷,使傳統醫療的“三長一短”現狀得以緩解,使患者就醫更加方便,給患者帶來更加溫暖的體驗。
參考文獻:
[1] 唐克媛.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融資情況分析[J].時代金融,2015,(1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10
[中圖分類號]F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從20世紀80年代我國恢復人身保險至今,商業健康保險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時間。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存在水平較低、險種產品不全、產品質量不高以及經營效果不佳等問題,這需要對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1 目前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現狀
從保監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2014年我國的商業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達到15 871 785.71萬元,比2013年增加了41.27%,比2004年增加24倍之多。單純地從這些數據來看,商業健康保險在這十幾年間取得了高速發展的成效。如此快的發展速度主要是由于壽險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在市場上,健康險作為壽險的附加險,取得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從健康險在人身險中所占的比例來看,2014年健康保險僅占人身險中的12%,遠低于成熟健康保險市場30%左右的市場份額。且從經營主體的經營情況來看,4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收入也只占到健康險市場的10.37%。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比原來設想的速度要慢。
2 造成商業健康險發展緩慢的原因分析
2.1 健康險的市場有效供給不足
從目前健康險市場的產品供給來看,主要集中在疾病保險與醫療保險方面,而關于護理保險和失能收入保險方面的卻不多。這使得健康險市場上的產品種類出現畸形化供給態勢,不利于各險種的均衡發展。且現在健康險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同質化產品,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無法得到滿足自身需求的產品。再加上由于現有保險公司很多將健康險與壽險進行“捆綁銷售”,將其作為壽險的附贈品交予消費者,雖能在短期內增加健康險的銷售收入,但從長遠看,這種不重視健康險的銷售模式必將阻礙健康險的發展。
2.2 社會保險與商業健康險的定位不清晰
我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但隨著我國基本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社會醫療保險的覆蓋面。但對基本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的內容并沒有很好地劃定界限,而商業健康保險由于自身的“商業性”無法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公益性”相比較。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醫療保險時,會受醫療花費等因素的影響選擇社會醫療保險,使得商業健康保險在社會保險的“擠出效應”影響下經營受到影響。
2.3 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需要政府為其提供良好的監管和法律制度,在明確社保服務保障范圍的同時,要嚴格區分商業健康保險與社會保險的服務范圍,為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據。而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能滿足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需要。
3 解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問題的對策建議
3.1 大力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的專業化經營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專業化經營意味著商業健康保險從產品本身就脫離了與壽險相同的經營模式,依托于獨立的健康保險信息管理數據庫,集中專業的健康險人才利用風險管理技術和精算技術對健康險進行更好的開發。從我國保險市場的現狀來看,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無論是人身險還是財產險都可以經營健康險,這是有悖于健康險發展要求的。短期內可通過在公司內成立專門的健康險事業部對健康險業務經營進行單獨的管理,有條件的公司可以成立健康險子公司,對健康險專業化經營進行探索,最終使得專業化經營成為健康險經營的唯一經營方式。
3.2 加快產品研發和推廣
目前,我國居民的健康險需求明顯大于市場供給,加上市場提供的產品的“同質性”,使得有效供給更加不足。保險公司要借助市場調查的具體情況,研發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并積極參與各地醫療體系建設,通過大力宣傳,承辦基本醫療保險業務來加深潛在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和健康險的認識,變潛在消費者為實際消費者。
3.3 政府加大監管和法律法規制定的力度
目前我國雖出臺了商業健康保險經營的相關準則,但對于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障之間的界限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這使得消費者選擇基本醫療保障而非商業健康險的情況經常存在。同時由于健康保險的特殊性,需要保險監管部門針對健康險進行監管,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盡快制定出詳盡的準則,對商業健康保險進行分業監管,以規范商業健康保險市場的運行。
3.4 加大稅收方面的優惠
現階段,政府可從稅率、稅基等方面對商業健康保險實行寬松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借鑒國外的有效經驗,針對團體險部分,政府可以對企業繳費部分進行稅收優惠或進行稅收補貼,對企業的團體險保費支出實行稅前列支在一定額度內列入企業成本,來增加團體險的需求;針對個人險部分,可通過對購買商業健康險的個人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在一定額度內實行稅前抵扣或免征個人所得稅來刺激消費。
主要參考文獻
[1]朱銘來,宋占軍.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5(2):63-64.
[2]趙肖,陳滔.論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經營模式發展方向[J].衛生經濟研究,2010(7):34-38.
2002年9月1日出臺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醫療事故的范圍明顯擴大,取消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之分,統稱醫療事故,且醫院和醫生在事故中的賠償額明顯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近期受到了各家醫院空前的重視。實際上,這是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供給與潛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條件
前提條件
保險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觀存在。古今中外,凡醫療活動將都難免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的消費者投訴中,醫療糾紛一直是熱點,并且此類糾紛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國,600萬之眾的衛生隊伍中的80%的人,在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誰也無法推算他們每天會遭遇多少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每年發生的醫療事故糾紛有上百起。這些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巨額索賠,使醫院和相關責任人來說難以承受。不僅如此,醫院和責任者還會陷入無止境的糾紛中,影響其工作和聲譽。為此,一些義務人員想到了通過保險的途徑來應付可能會出現的醫療事故索賠。
物質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物質條件,也就是保險需求產生的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只有在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才會產生高一級的需求。而對于我國的醫務工作者來講,根據他們的收入狀況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滿足,已達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層次。因此,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持歡迎的態度。
經濟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也就是職業責任保險供給產生的條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民事活動急劇增加,民事賠償責任事故層出不窮,人們的索賠意識不斷增強,終于使人們完全認識了責任保險。
大多數人對責任保險的認同,就可以滿足保險供給產生的理論基礎,即概率論和大數法則的要求。這樣,在中國現有的保險技術條件下,醫生職業責任成為可保風險。
由此可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在我國的供給和需求條件已經成熟,這一險種在我國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現狀及成因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對醫生、醫院、患者和保險公司都有好處,既能讓醫生解除高額賠付的后顧之憂,醫院徹底與醫療糾紛絕緣,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醫療業務的理賠代表負責;同時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時的經濟補償;保險公司也會因入保的醫院多,涵蓋醫生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已為法定保險,這些國家的醫療糾紛也遠遠的低于我國。盡管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醫療工作者的興趣,但是投保人數卻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
需求方分析
在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需求方為醫療機構,就醫生個人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責任保險大都表示歡迎,但是對醫院來說,就不太愿意給醫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讓社會知道自己醫院的投保情況。
醫院對自己信譽的擔憂。醫院擔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醫生對醫療責任保了險,就可能會產生對醫生責任心要降低或醫術水平不高的誤解,從而影響醫院整體聲譽和生意。而醫院的這種擔心顯然會直接影響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推廣的深度和廣度。
相對偏小的責任風險。盡管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起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在事故范圍和經濟補償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較高,醫院在進行了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們一般會選擇風險自留,因為保險費遠遠的大于它們的每年的賠付。
保險產品的險種單一。目前的醫療責任保險,只是按照醫務人員的專業職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醫療風險差距很大的醫務人員,他們也只能買同樣的保險。這不僅造成了一些風險較小的醫院不愿投保,同時也造成了風險較大醫院的道德逆選擇,這些有較大風險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險費購買保險。
供給方分析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供給方即保險公司。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保險公司面臨著以下的問題,結果導致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偏高。
道德風險的存在造成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純保險費率偏高。道德風險是普遍存在于各個險種中的一個問題,但是它在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運行中表現更為突出。
在投保時存在道德逆選擇。由于我國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自愿保險,不具有強制性,再加上并未對市場進行細分,使不同風險的人在保險費率上沒有差別,或者差別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風險一般較大,賠付率較高,導致純保費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風險較小的保戶積極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風險。由于我國對醫生的職業生涯缺乏一套完備而且透明的監管體系,因此在醫院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以后,容易造成一些醫生的責任心缺乏,使保險事故增加,從而保險賠付增加,這也會使保險費率提高。
經驗數據的缺乏造成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純保險費率厘定不科學。從精算的角度來講,一個險種的設置首先應當滿足大量的同質可保風險的存在。可是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這一前提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大量可保風險的要求。由于我國沒有實行法定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而且保費偏高,結果投保人數量有限,造成大量風險這一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同質風險的要求。由于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想保證風險的同質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可是我國目前的險種設計的分類很不科學,僅以職稱這一因素對醫務人員進行分類,必然不能滿足風險同質的要求。
醫療責任保險技術要求較高。由于此險種涉及很多醫療技術和操作上的問題,所以保險公司在具體管理與操作上,必須注意技術問題的處理,否則會帶來許多麻煩,結果造成保險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費用提高,進而導致附加保費的提高。
發展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盡管從理論上講,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國目前在需求和供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了目前市場總體的不樂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實行強制保險
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實行強制保險是確保該險種在我國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強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可以克服目前該險種在我國市場上的很多弊端,對投保人和保險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對自己信譽的影響。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動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投保而其它醫療機構沒有投保,將會引起患者對投保的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的懷疑,進而影響醫療機構的正常經營;同時擔心由于患者以為向投保的醫療機構索賠更容易,將會導致投保的醫療機構的醫療糾紛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醫療機構,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強制保險,這種懷疑和擔心將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險種快速、健康的發展。
降低投保時的道德逆選擇。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使參加保險的保戶的平均風險降低,從而保證營業保費中純保費的降低。這樣,不僅可以鼓勵更多的保戶投保,保障醫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會安定;同時,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平均不變成本,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從而降低營業保費中的附加保費部分。這樣又會引來更多的保戶,從而使保險公司的經營進入良性循環。
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滿足大量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純費率厘定中的非科學性。同時,由于采取的是強制保險,幾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須參加保險,這樣,以前的一些關于醫療事故糾紛及賠付的經驗數據都可以使用,進一步保證了費率厘定的科學性。
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
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涉及的風險因素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導致風險事故差異很大,這就要求必須對此險種所涉及的風險因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細分,目前國外主要依照專業進行細致劃分,如醫療事故責任保險、醫師業務責任保險、藥劑師責任險、內科醫師責任險、外科及牙科醫師責任險、護士責任險、美容師責任險等險種。但是筆者以為鑒于綜合性險種保費較高以及這一險種在風險因素上的復雜性和這一產品對于中國保險業還屬于新生事物,因此結合醫生的職務、專業、以往的職業記錄,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如外科手術保險、醫療診斷保險、輸血保險等等,既可以通過對市場細分,滿足同質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又可以降低保險費率,吸引大量投保人,進而降低附加保費,最終使營業保費降低。
建立完備的醫生職業監管體系
防止醫生投保后的道德風險,除了對醫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應當建立一整套的約束機制。首先,這一機制必須是完備的,它要涵蓋醫生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一套制度應當是透明的,不僅醫院要對每個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險人也應對每個醫生的情況作到心中有數,因為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是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現有的條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實,根據最大誠信原則,保險人對此有知情權。
引入保險中介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代的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保和投資,而此險種的技術性較強,更需要保險中介來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險理賠可以由保險公估人來完成,通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附加保費,進而降低營業保費。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這一新生事物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時日,但是,雖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的完善、醫療水平的發展、可保風險的不斷出現,加上保險公司自身在險種設計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強,經過不斷的摸索,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保險市場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方劍.四法令催熱醫療責任險.經濟觀察報,2002.9
2.藍松.保險概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002年9月1日出臺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醫療事故的范圍明顯擴大,取消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之分,統稱醫療事故,且醫院和醫生在事故中的賠償額明顯提高,在此情形下,早被冷落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近期受到了各家醫院空前的重視。實際上,這是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供給與潛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與發展的條件
1.前提條件
保險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的客觀存在。古今中外,凡醫療活動將都難免風險。中國消費者協會收到的消費者投訴中,醫療糾紛一直是熱點,并且此類糾紛的數量一直在增加。在我國,600萬之眾的衛生隊伍中的80%的人,在從事臨床醫療和科研工作,誰也無法推算他們每天會遭遇多少風險。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市每年發生的醫療事故糾紛有上百起。這些動輒就是幾十萬上百萬的巨額索賠,使醫院和相關責任人來說難以承受。不僅如此,醫院和責任者還會陷入無止境的糾紛中,影響其工作和聲譽。為此,一些義務人員想到了通過保險的途徑來應付可能會出現的醫療事故索賠。
2.物質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物質條件,也就是保險需求產生的條件。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的需求可分為五個層次,即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被愛的需求、新生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人們只有在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以后,才會產生高一級的需求。而對于我國的醫務工作者來講,根據他們的收入狀況分析,基本的生理需求已得到了滿足,已達到了追求安全需求的層次。因此,大多數醫務工作者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持歡迎的態度。
3.經濟條件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產生的經濟條件,也就是職業責任保險供給產生的條件。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經濟的發展,各種民事活動急劇增加,民事賠償責任事故層出不窮,人們的索賠意識不斷增強,終于使人們完全認識了責任保險。
大多數人對責任保險的認同,就可以滿足保險供給產生的理論基礎,即概率論和大數法則的要求。這樣,在中國現有的保險技術條件下,醫生職業責任成為可保風險。
由此可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在我國的供給和需求條件已經成熟,這一險種在我國的市場前景是樂觀的。
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現狀及成因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對醫生、醫院、患者和保險公司都有好處,既能讓醫生解除高額賠付的后顧之憂,醫院徹底與醫療糾紛絕緣,所有善后事宜均由精通醫療業務的理賠代表負責;同時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時的經濟補償;保險公司也會因入保的醫院多,涵蓋醫生多,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西方發達國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已為法定保險,這些國家的醫療糾紛也遠遠的低于我國。盡管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引起了社會各界,尤其是醫療工作者的興趣,但是投保人數卻很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
4.需求方分析
在我國,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需求方為醫療機構,就醫生個人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責任保險大都表示歡迎,但是對醫院來說,就不太愿意給醫生投保或者不希望讓社會知道自己醫院的投保情況。
醫院對自己信譽的擔憂。醫院擔心一旦病人知道自己的醫生對醫療責任保了險,就可能會產生對醫生責任心要降低或醫術水平不高的誤解,從而影響醫院整體聲譽和生意。而醫院的這種擔心顯然會直接影響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推廣的深度和廣度。
相對偏小的責任風險。盡管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比起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在事故范圍和經濟補償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較高,醫院在進行了簡單的成本收益分析之后,它們一般會選擇風險自留,因為保險費遠遠的大于它們的每年的賠付。
保險產品的險種單一。目前的醫療責任保險,只是按照醫務人員的專業職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醫療風險差距很大的醫務人員,他們也只能買同樣的保險。這不僅造成了一些風險較小的醫院不愿投保,同時也造成了風險較大醫院的道德逆選擇,這些有較大風險的投保人以平均的保險費購買保險。
5.供給方分析
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供給方即保險公司。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保險公司面臨著以下的問題,結果導致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費偏高。
道德風險的存在造成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純保險費率偏高。道德風險是普遍存在于各個險種中的一個問題,但是它在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運行中表現更為突出。
在投保時存在道德逆選擇。由于我國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自愿保險,不具有強制性,再加上并未對市場進行細分,使不同風險的人在保險費率上沒有差別,或者差別不大,造成投保人的風險一般較大,賠付率較高,導致純保費部分居高不下,限制了一些風險較小的保戶積極投保。
投保后的道德風險。由于我國對醫生的職業生涯缺乏一套完備而且透明的監管體系,因此在醫院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以后,容易造成一些醫生的責任心缺乏,使保險事故增加,從而保險賠付增加,這也會使保險費率提高。
經驗數據的缺乏造成了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純保險費率厘定不科學。從精算的角度來講,一個險種的設置首先應當滿足大量的同質可保風險的存在。可是鑒于我國目前的現狀,這一前提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大量可保風險的要求。由于我國沒有實行法定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而且保費偏高,結果投保人數量有限,造成大量風險這一條件無法得到滿足。
無法滿足同質風險的要求。由于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性,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想保證風險的同質性,必須對市場進行細分,可是我國目前的險種設計的分類很不科學,僅以職稱這一因素對醫務人員進行分類,必然不能滿足風險同質的要求。
醫療責任保險技術要求較高。由于此險種涉及很多醫療技術和操作上的問題,所以保險公司在具體管理與操作上,必須注意技術問題的處理,否則會帶來許多麻煩,結果造成保險公司成本上升,管理費用提高,進而導致附加保費的提高。
二、發展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市場的對策及建議
盡管從理論上講,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市場前景很好,可是由于中國目前在需求和供給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造成了目前市場總體的不樂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實行強制保險
對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實行強制保險是確保該險種在我國的順利實施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強制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可以克服目前該險種在我國市場上的很多弊端,對投保人和保險人均有利。
降低投保人對自己信譽的影響。目前投保人不愿主動投保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最主要原因是擔心自己投保而其它醫療機構沒有投保,將會引起患者對投保的醫療機構的技術水平和責任心的懷疑,進而影響醫療機構的正常經營;同時擔心由于患者以為向投保的醫療機構索賠更容易,將會導致投保的醫療機構的醫療糾紛可能多于其它未投保的醫療機構,管理成本加大。如果采取了強制保險,這種懷疑和擔心將不再存在,有利于此險種快速、健康的發展。
降低投保時的道德逆選擇。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使參加保險的保戶的平均風險降低,從而保證營業保費中純保費的降低。這樣,不僅可以鼓勵更多的保戶投保,保障醫生和患者的利益,有利于社會安定;同時,由于投保人的增多,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平均不變成本,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從而降低營業保費中的附加保費部分。這樣又會引來更多的保戶,從而使保險公司的經營進入良性循環。
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通過實行強制保險,可以滿足大量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可以克服目前純費率厘定中的非科學性。同時,由于采取的是強制保險,幾乎所有的合格的投保人都必須參加保險,這樣,以前的一些關于醫療事故糾紛及賠付的經驗數據都可以使用,進一步保證了費率厘定的科學性。
2.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
由于醫生職業責任保險涉及的風險因素較多,每一因素都可能導致風險事故差異很大,這就要求必須對此險種所涉及的風險因素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細分,目前國外主要依照專業進行細致劃分,如醫療事故責任保險、醫師業務責任保險、藥劑師責任險、內科醫師責任險、外科及牙科醫師責任險、護士責任險、美容師責任險等險種。但是筆者以為鑒于綜合性險種保費較高以及這一險種在風險因素上的復雜性和這一產品對于中國保險業還屬于新生事物,因此結合醫生的職務、專業、以往的職業記錄,推行單一風險責任的保險,如外科手術保險、醫療診斷保險、輸血保險等等,既可以通過對市場細分,滿足同質可保風險存在的要求,保證純保費厘定的科學性,又可以降低保險費率,吸引大量投保人,進而降低附加保費,最終使營業保費降低。
3.建立完備的醫生職業監管體系
防止醫生投保后的道德風險,除了對醫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以外,應當建立一整套的約束機制。首先,這一機制必須是完備的,它要涵蓋醫生執業生涯的方方面面;而且,這一套制度應當是透明的,不僅醫院要對每個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要了解,而且保險人也應對每個醫生的情況作到心中有數,因為醫生的道德和技術水平是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和是否在現有的條件下承保的重要事實,根據最大誠信原則,保險人對此有知情權。
4.引入保險中介
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當代的保險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承保和投資,而此險種的技術性較強,更需要保險中介來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保險理賠可以由保險公估人來完成,通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來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從而降低附加保費,進而降低營業保費。
盡管醫生職業責任保險這一新生事物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被完全理解和接受尚需時日,但是,雖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法制的完善、醫療水平的發展、可保風險的不斷出現,加上保險公司自身在險種設計上的努力和自身管理的加強,經過不斷的摸索,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保險市場的醫生職業責任保險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方劍.四法令催熱醫療責任險.經濟觀察報,2002.9
2.藍松.保險概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2009年伊始,我國國務院原則通過了《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即新醫改方案和實施方案。新醫改方案提出,將在2009至2011這3年間,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用于五項醫改,五項重點包括了醫保、基本藥物、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公共服務均等化、公立醫院改革。新醫改8500億的巨型蛋糕使國內醫藥企業和外資醫藥企業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中國這塊巨大的市場上。盡管到目前為止新醫改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基本藥物制度和藥物價格制度等方面。但它的推出和實施引發了中國整個醫藥行業新的思考。
一、合資醫藥企業在中國醫藥領域的現狀
醫藥是一個涉及我國國計民生和公共健康的特殊產業,在外資的進入中帶來了利好和危機。具體表現為在有力帶動我國醫藥產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加快境外品牌產品的國產化進程的同時,也對我國民族醫藥產業帶來嚴重的沖擊,外資的市場控制率、股權控制率、技術控制率不斷提升,新藥市場基本為外資公司控制,同時占有中國醫藥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縱觀近年來跨國企業在中國醫藥領域的投資,截至2006年底,我國已有合資和外資制藥企業約1500多家,占我國制藥企業總數的30%左右。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外資企業的銷售額占了我國整個醫藥市場份額的27%左右;在大城市中,外資藥和進口藥已占據60%~65%的市場份額;在醫療器械市場中,80%左右的份額為“洋品牌”;有些特殊品種的市場幾乎被外資產品所壟斷。盡管如此,合資制藥企業和廣大本土產企業一樣,同樣面臨新醫改政策出臺所帶來的不可預知影響。
二、新醫改將對合資醫藥企業產生的影響
新醫改將對合資醫藥企業產生深遠影響。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最終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落實到十七大報告所體現的衛生事業公益性質、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上。從今年年初的新醫改方案的兩條主干思路,即向“廣覆蓋、低水平”發展,就體現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這一初衷和目標。“廣覆蓋”即各種保障項目都應盡可能地覆蓋到該覆蓋的全部人群。“低水平”即中國社會保障的性質必將定位在較低水平的“基本保障”上。新醫改實施方案也必須體現市場化思路,否則無法實施。對醫藥企業包括合資企業而言,在國家政策導向和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下行業整合將會加劇,長遠看來醫藥企業就用藥量增加這一點將面臨兩個機會:一方面醫保覆蓋面擴大和發展社區醫療將增加城鎮居民用藥;另一方面大力發展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將增加農村用藥規模。
進一步分析,新醫改將對合資醫藥企業產生近期影響。數據顯示:目前,在以醫院為銷售終端的市場上,外資和合資類藥品所占市場份額在一半以上,2008年這一比率還在上升,且銷售和利潤集中度很高,其對我國醫院利潤的實際貢獻率已達到60%~70%,上海、北京、廣州在內的一線市場,優勢地位更為明顯。2009年政府出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主要精神是“普惠”,即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普惠”,普通老百姓得到用藥買藥價格的實惠,醫藥企業質優價廉藥品推廣的實惠。從第二個層面看,目前外資企業的藥品價格相對高昂,“受惠”幅度不大,相對昂貴的藥價無疑成為該藥品進入各地醫保目錄的阻礙,這種情況,將是合資醫藥企業在未來可能遭遇的普遍情況,降低藥價將合資醫藥企業成為現階段必須提上思考議程的問題。
三、新醫改下合資醫藥企業發展趨勢分析
中投顧問公司的《2009~2012年中國醫藥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以下簡稱《預測報告》)指出:“新醫改不但會使我國醫藥市場大洗牌,還會引發外資企業的一系列動作,不管是設立研發中心、進軍流通領域還是向二、三線城市轉移都無不說明了外資企業的動機:控制成本、拓展市場、建立合伙關系、控制當地銷售網絡,以便在新醫改中獲得好處”。從這一預測報告至今,不難發現,新醫改環境下,合資醫藥企業可能加緊加快開展的工作會是這樣的一種態勢:競相爭奪非一線城市的主導權、加強渠道建設、拓展思路進軍醫藥流通領域、加強研發、加大專利藥品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