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7: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效閱讀步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文言文閱讀題是中考語文試卷中的抓分點,而文言文板塊的復習呈現出篇目多、知識點繁雜的特點,因而增強文言文復習課的高效性顯得尤其重要。傳統的文言文復習課往往以知識梳理的形式“重炒隔夜菜”,這樣的課堂難以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學生被動地接受、記憶,毫無主動性和創造性可言,復習效率低下。要增強中考文言復習的高效性,必須從課前、課中和課后入手。
一、高效復習的必要準備――課前“三個把握”有的放矢
在復習課之前,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學情準確把握外,還需仔細研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2015年福建省初中語文學業考試大綱》及歷年的中考試題,據此把握考點、命題形式,如此有的放矢才可以實現復習的高效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第四學段(7-9年級)的目標和內容部分提出這樣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2015年福建省初中語文學業考試大綱》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也做出了如下規定:“能閱讀淺易的文言文,準確判斷文言句讀,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能根據語境翻譯文言句子。”縱觀歷年的中考試卷,大體上這些要求都在試題中得以體現。這些都是中考命題的依據,這些命題的思想最終體現在試題中。對歷年中考試卷中文言文閱讀題的研讀,可以使我們更加直觀地了解這些考點的一些具體命題形式,并一定程度上把握中考命題趨勢。對以上內容的研讀,對學情、考點、命題意圖的準確把握是一項“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工作,是文言文高效復習的必要準備。
教師在準確把握了學情、考點、命題形式之后,應該在“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中落實。在課前預習中使用的學案題目應包括以下題型:(1)重點實詞的解釋;(2)重點句子的翻譯;(3)重點句的節奏劃分;(4)理解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5)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這些題型學案是復習內容的精華所在,好的學案體現的是教師對復習重點的準確把握。學案的編寫需借助備課組的團隊力量,備課組教師將在集體備課活動和學案的編寫中更加準確地把握中考的考點和命題方向。學生圍繞導學案預習、自主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標注出疑難問題。這是預習任務,也是課前準備。
二、高效復習的主要陣地――課中“四個步驟”盤活課堂
課中的“四個步驟”即:檢查反饋、小組互學、展示指導、矯正提升。
第一個步驟,是對導學案完成情況和檢查反饋。這可使教師準確地掌握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是沒弄懂的。已經掌握的那些是課堂上無需再花時間的;那些是學生沒有弄懂的,是課堂的教學重難點。根據對教學實踐的觀察發現,文言文重點實詞的解釋和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的題目,多數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疑難問題主要集中在重點句子的翻譯、重點句節奏劃分和文章中心中心思想的表達上。可以確定課堂的教學重難點。
第二個步驟,是針對預習時完成學案過程中所標注出的未能解決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互相答疑解惑。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在這個環節要著力于營造課堂民主平等氛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學生的良好情緒。課堂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特別是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在這一環節中除了要對學生學習狀態關注和學習氛圍營造之外,還應該全班巡視,從學生的討論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難以解決的共性問題,為下面的展示指導環節做準備。
第三個步驟,是小組互學的成果展示與教師對學法的指導。高效的復習課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但是不排斥教師的精講。在這一環節中,師生可以直觀地發現文言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教師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學法指導即精講。如筆者在執教《傷仲永》的復習課上發現學生對于文言句子節奏的劃分題上錯誤率較高,即進行以下學法指導。首先告訴學生要根據句子的結構劃分停頓,主謂之間要停頓,動賓之間要停頓,狀中之間要停頓,如果只停一處,那么主謂的停頓優先,如果要求停兩處,那么再考慮動賓和狀中的停頓;其次,以第一個句子為例,這個句子陳述的是“什么怎么樣”,因而是一個主謂句。其主語是“其文理”謂語是“皆有可觀者”,如果要求停一處,那么應該這樣劃分“其紋理/皆有可觀者”,如果要求停兩處,那么再考慮動賓之間的停頓,應該這樣劃分“其紋理/皆有/可觀者”。
第四個步驟,是對原來學習中存在的錯誤的矯正并在此基礎上得以提升。在《傷仲永》的復習課中,筆者針對學生句子節奏劃分中存在的錯誤,在展示指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用學到的方法訂正該題型下的其他錯題,如對“余聞之也久”這個句子的劃分,通過訂正,進一步鞏固已經習得的方法。
三、高效復習的有效保障――課后“一練一查”鞏固效果
復習課離不開練習題。通過精選恰當的題目做課后練習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保障。那么,如何選擇呢?應該注重練習的“質”,而非“量”。題海戰術是低效率的,只有精選習題在“質”上取勝才算高效。這樣才能“把學生從時間+汗水的應試模式中解救出來,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睡眠、健康、靈性、興趣、發展還給學生。”(李炳亭)選擇與本地區中考考點一致的中考真題,不失為精選練習的一個好方法。這些題目有針對性、質量高、示范性好。可以說,一份高質量的練習是中考文言文高效復習課的有效保障。
此外,文言文的學習離不開積累,積累有賴于記憶。反復的記憶和鞏固是文言文復習的要訣。課后學習小組成員的互查,是對學習效果的跟蹤與鞏固,從而實現文言文高效復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高中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的沖刺和最終階段,狠抓課堂教學改革是高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效課堂是建立在有效教學基礎之上的,是相對于“低效”而言的。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是排除教學過程中存在重復、低效的教學模式,力爭以最短的課堂時間獲得最高的課堂效果。簡言之: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課堂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一種教學理念。
一、高效課堂模式設計遵循的原則
1、高效課堂模式設計理念
高效課堂模式要具有系統性、開放性、多元性、有機化;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與應試現實而設計,不針對具體教材的內容;要針對課堂教學實際與學校的具體情況,可自由組合、操作性強的模塊系統;要實現應用能力與應試成績兼顧,以應用解決應試。
2、高效課堂模式設計前提
高效課堂模式設計的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與現狀、教師的水平與現狀、學校的教學傳統與特點、學校所用的教材與可運用的教學資源、學校文化與管理體制的特性、學校的環境條件與地位等條件。
3、高效課堂模式設計目的
高效課堂模式設計的目的是:① 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②實現素質教育中最主要的“學習能力”,即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③ 實現學生的解放、教師的解放、學校的解放。
二、高效課堂模式構建方法
1、轉變教師的主體地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師只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主導,而不是主體。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是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學習新的知識,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應是一個引導者,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展開小組學習、群學、對學、獨學等;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讓課堂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動,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這樣,英語的口語交際能力便足以得到鍛煉和提高了。
2、更新教學觀念,組織協作學習
協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是指幾位異質性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進行學習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其基本要求是:① 小組中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對組內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② 學生們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東西,相互幫助、理解和完成作業。③ 小組成員必須為提高組內共同的學習效率而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實質上是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異質同組組合,加強相互溝通,共同學習,以彌補因材施教教學在學生“學”方面表現的不足。
3、調動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利用這一特點,我們利用各種手段,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一節充滿趣味的課。不要讓他們覺得上課是一種煎熬,變“怕上課”為“怕下課”。因此,在課堂上,我們要盡量讓每個教學環節都充滿樂趣,多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而不是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對學習了無興趣。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把游戲、網絡、競爭引入課堂。例如,在講授My Favorite Comedy (Senior High English, Module Six, Unit 17) 時,我們就可以在多媒體教室給學生播放英文原聲電影《憨豆先生》的片段。這種原聲影片語言密集程度高,交際環境真實自然、輕松幽默,語言從形式到內容被賦予了極其豐富的內涵,能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高效課堂模式構建實例
1、精讀閱讀課
閱讀課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環節,旨在培養閱讀策略、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高考當中,閱讀理解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說,閱讀理解的得分就決定了學生在高考中英語學科的最終得分。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始終貫穿于整個高中課堂教學中。課堂上的閱讀教學要實現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切不可以講代讀,堅決摒棄通過大量翻譯或朗讀實現理解的做法。要扎扎實實的搞好精讀教學,通過課文教學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究相關話題的英文材料的動機。閱讀課的具體步驟設計如下:
第一步:回答Pre-reading中提出的問題或根據情況自行設計相關問題。
第二步:引導學生觀察課文的題目、插圖等,推測該課文的大意。
第三步:適當講解一些影響閱讀理解的生詞。
第四步:針對文中的難句,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討論,并加以必要的解釋。
2、泛讀閱讀課
隨著英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在聽說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若想再進一步提高聽說能力,進一步增強語感,就必須進行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課堂閱讀是為學生提供一定數量的閱讀范例,以引導與指點學生課后自己大量的閱讀。我們就現在所使用的北師大版的新教材中每個單元中Culture Corner部分中的文章作為泛讀課的具體步驟設計如下:
第一步:讓學生帶著“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的問題限時瀏覽全文,之后回答問題。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讓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語文閱讀課時就經常聽老師強調主題或中心的重要性,英語文章也一樣,也需要抓主題,抓大意。往往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能體現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每一段的第一句(topic sentence)也經常展現出文章的主題。(下轉第156頁)(上接第85頁)因此訓練學生瀏覽文章撲捉中心的同時,特別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以及每段的首句,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而且對于學生應對高考閱讀理解中新增的“七選五”題型非常有幫助。
第二步:讓學生第三次閱讀文章,學習文章語言方面的精華并盡量學習運用這些精華。不嚴格區分“精讀”和“泛讀”,也就是說,在泛讀課堂上,以“泛讀”為主,但是,不能只管“泛”而不兼顧“精”。遇到一些基礎性的語言難點,要認真分析,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打好語言基礎。對于一些高考大綱中的詞匯,讓學生自己通過查閱工具書解決記憶。對于一些精美的句子及段落,讓學生摘抄背誦,并鼓勵他們有意識地在寫作中使用所積累下的內容。這樣可以增加文章的亮點,最終提升學生在高考當中書面表達的檔次以及分數。
第三步:及時反饋,溫故知新。對于泛讀中的語言精華,要在以后的課堂上多次呈現,讓學生反復誦讀,不一定要求學生全部背過,但深信:學生會在反復誦讀中提高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事實表明很多學生能將反復誦讀過的泛讀中的精美表達有效地使用在寫作當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完型填空的對答率和閱讀理解水平。
四、總結
總之,高效課堂應該是讓學生學習的課堂。要構建高效課堂,就必須實現教師與學生兩個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把習慣扮演的傳授者、監控者、主宰者,轉換成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欣賞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我們常說“教無定法”,但是它的前提是“教學有法”、“貴在得法”。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的教法不同,學生的學習效果就不同。教學得當,學生則學得輕松有趣、學的靈活,掌握的就好。反之,教師教法不當,學生就學的吃力、枯燥,甚至厭學。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地發展,才會使他們具備“創新人才”所需要的品質。我們只要把握了高效課堂的本質,學生不僅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而且還可以發展學生的各項素質。
參考文獻:
[1]張學玲,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模式的探索,新課程(教師版),2010(11):84-85.
[2]朱燕,如何構建“新課堂"模式下的英語高效課堂,考試周刊,2011(63):112-113
[3]唐海燕,高效: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打造英語高效課堂,教育教學論壇,2011(17):96-97
傳統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讓學生做大量的閱讀練習,方式機械、反復,內容枯燥、無味,教師與學生看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實際上卻收效不大。所以,身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應該改變將學生局限在題海戰術中的傳統方法,轉而采取科學、合理的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達到“優質、高效”的良好效果。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經驗,對此問題談幾點個人意見,以期拋磚引玉。
一、進行有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如今的英語閱讀材料,內容廣泛、體裁多樣,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師指導學生分清閱讀材料的體裁,了解不同體裁的結構特征,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如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才會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快速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使閱讀理解過程變得更加的快速和準確。
2.高中英語閱讀材料中涉及很多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較為貧乏,導致在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產生了偏差,閱讀效果很不理想。所以,這就需要高中英語教師注重向學生講解一些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準確地理解閱讀材料內容。
二、進行有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具體步驟
依據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學經驗,我將英語閱讀教學分為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三個步驟,在這三個步驟中,具體的教學策略如下:
1.閱讀前(Pre-reading)
在讓學生對英文材料進行閱讀之前,我們可以利用有效手段,如充滿趣味性的圖片或者現代信息技術,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閱讀情境,調動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對英文材料的閱讀中,從而促使學生的閱讀效率獲得提高。
比如,在讓學生閱讀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這篇課文時,我就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制作了有關介紹小說《臥虎藏龍》的Flash課件,并播放了附英文字幕電影《臥虎藏龍》的部分片段,既使學生大致了解了本篇閱讀材料的內容,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方式也有效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正式閱讀本篇課文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
2.閱讀中(While-reading)
閱讀是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決定學生閱讀效果的關鍵,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給學生知識不如傳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將各種閱讀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由“學會”轉為“會學”,再到“會閱讀”。
以主旨大意題為例,這種題型要求學生把握文章的總體,并真正理解主題和中心要求,能較好地運用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解題,難度較大,屬于高層次試題。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掌握這種題型的做題方法:一個主題句,通常在一個段落的開頭,它后面的句子,則是一些論證性的細節。另外,一些文章和段落并沒有明顯的主旨句,只是暗示性地體現主題,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文章中所描述的事實和提供的線索來概括主旨大意。
3.閱讀后(Post-reading)
閱讀完材料內容,并不是就算完成了閱讀教學任務,閱讀后的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我們可以構建出一種由教師進行啟發、學生進行互動的閱后模式,具體方式為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合理看法和見解,如此既能深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還能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有利于鞏固閱讀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英語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高考英語試題的重頭戲,共20題,所占分值為40分。本文是我教學多年對閱讀的理解,當然還有更大的努力提高空間,所以必須加強對此課題的研究,積極探索、總結各種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的閱讀教學策略,從而實現高中英語閱讀的“優質、高效”教學,為學生日后英語閱讀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根據每個閱讀內容,我基本上按導、讀、練、用四個步驟來完成。“導”指的是教師為主導,精心設計、巧妙導入;“讀”指的是學生為主體進行各種方式的閱讀;“練”指的是閱讀理解和閱讀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用”指的是知識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一、精心設計,巧妙導入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閱讀材料,精心設計,開展恰當的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從而自然地過渡到新授內容的教學。
二、多種方式的閱讀
教師在閱讀過程中設計的課堂活動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而且在理解過程中,要滲透閱讀方法和策略,設計靈活多樣的閱讀形式是上好一堂閱讀課的重要環節。
1.略讀――瀏覽全文,了解課文大意
閱讀文章前,經常對文章的大概內容提出問題,請學生在閱讀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通過回答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問題的形式可以是簡單的問與答、判斷對錯、選擇答案等。
2.精讀――默讀課文,解決重難點
學生默讀課文,畫出新單詞和重點句子,先引導學生根據形近詞或讀音規則來猜讀新單詞的讀音,然后讓學生通過文章圖片、設置的情景和課件,根據上下文的聯系,猜測新單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并進行學生答疑或教師答疑活動。
3.復讀――跟讀課文,情景交融
教師要充分利用錄音、錄像資源,訓練學生聽錄音并模仿跟讀的習慣,讓學生通過口、眼、腦等各個器官的活動充分理解短文,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語感和正確的語音語調。
三、練――鞏固知識,訓練閱讀技巧
“練”的步驟有時往往融于“讀”的過程之中。練習的設置可以是填表格、給圖片或句子排順序、圖片與句子的配對、根據原文內容填空等。通過一系列的練習,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四、用――活化教材,理解拓展運用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如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板書的關鍵詞或根據已經填寫好的表格復述和表演短文;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包括仿寫、改寫課文等;利用自繪情景畫簡圖的方法,更好地理解記憶短文或對話的內容;小組合作完成相關的課外閱讀練習等。
內容高效,簡而言之就是要求老師在復習教學時選擇符合考點內容進行教學,突出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
中考古詩鑒賞考什么?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下近兩年杭州市中考古詩鑒賞考試題。
1.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1)(2)兩題。(2008年考杭州市中考題)
早梅(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銷”同“消”。
(1)對于“一樹寒梅白玉條”中的“白玉條”三字,有人說不恰當,不符合梅花呈朵狀的形態特征。試談談你的看法。(2分)
(2)“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兩句語言質樸,但包含著不盡的意蘊。請作簡要賞析。(3分)
2.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1)(2)兩小題。(2009年考杭州市中考題)
城南(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注]路東西:分東西兩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寫出了“雨”怎樣的特點?
(2)詩的三、四兩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都寫小草,且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就此作比較賞析。
古詩鑒賞一般設置兩道題,第一道題考的是理解性閱讀鑒賞,這種題往往會涉及景物的特點或特征或是某一個場面;第二道題一般是一道賞析性閱讀鑒賞題,這種題目又常常會從語言、形象、技巧、情感四個方面的內容設題。
近幾年的中考試題,詩歌鑒賞題選材大都是唐詩,有兩個特點非常明顯:一是試題切人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悉,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至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如何讓學生們在緊張復習中輕松而又高效地攻克這一難題?其實每一種題型都有一套答題模式。我們在復習時就應做好精細化處理每一個考點,高效度地完成這一個考點的復習,讓學生在考場上運籌帷幄,有的放矢。
二、指導高效
教師在指導時要重視解題思路與方法的指導,研究共性的規律,指導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題目類型,選擇恰當的答題方法。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題型:
1.煉字型
(1)提問方式:①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②本詩的詩眼是哪個字?詩中哪些字眼表現(突出)了詩的某一點?
(2)提問變體:①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②詩中某個字(某旬詩)的作用是什么?詩中為什么要用某個字(某句詩)?說說(簡析)詩中某個字(某句詩)在詩中的作用。③詩中某個字(某句)換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兩者有什么區別?哪一個好,為什么?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個更好,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點情境(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某個字(某句話)運用了……手法(修辭方法等),表面的意思是……言外的意思是……(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答: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2.分析語言特色型
(1)提問方式:這酋詩在語言E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②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這類題要求學生最好能知人論事,因為不同的作者語言風格不一樣,如李白雄渾飄逸而杜甫則是沉郁頓挫。但有時候我們不熟悉作者也可以從詩中讀出語言風格,有的曉暢明快,有的民歌風昧十足等等。
(4)答題模式:①用一兩個詞或一兩句話,準確點明語言特色(簡練傳神、凝練沉郁、人術三分、煉字精巧、一字傳神、對仗工穩、語近情遙、莊諧俱見……)②結合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闡述詩中用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即:明特色(用一兩個詞準確點名語言特色)+列例證(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5)作家的語言風格有清新、平淡、絢麗、委婉(含蓄)、悲慨、雄奇、奔放、沉郁等。
(6)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祈雨(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這首詩在表達技巧和語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點?試作簡要賞析。答:語言含蓄,極具諷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無葉、土生煙,景中帶情,含蓄地抒發了農民盼春雨心憂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在寫朱門心憂春陰(雨)使管弦受潮而影響其享樂(列例證)。一樣“憂”,兩樣情,詩人的同情與憤慨滲透其間,溢于詩外(析感情)。
3.分析句意型
(1)提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2)提問變體:①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②表達上有什么特點?③簡析這首詩的藝術效果。
(3)解答分析:一句詩可能是寫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寫人的。寫人的方法包括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外貌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等。理解一句詩一定要聯系上下旬并結合全詩進行。
(4)答題模式:①闡明語表義,有時要發掘它的深層意思;②分析詩句在寫景或抒情或寫人方面的表達作用。③簡要說明藝術效果。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武夷山中(宋?謝枋得)0
十年0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韋占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人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對表情達意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答:步驟①詩人獨立水邊,此時山雨驟然停歇。天地間一片寂寥。步驟②這句詩通過描寫山雨過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孤傲寥落的情懷。步驟③作者借景抒情,情蘊景中,使讀者感覺作者的孤寂之情更是情動于衷。
4.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①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②從“情”和“景”的角度對某首詩或詞作一賞析。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分析詩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與志的“契合點”。
(4)答題模式:①找出詩中的物象、意象;②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③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如:雄渾壯闊、恬靜優美、孤寂冷清、蕭瑟凄愴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④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以上四步可概括為:所寫的意象+意象的特點是什么+藝術效果+包含的詩人的感情,或描圖景(描繪詩詞中展現的圖景畫面)+點氛圍(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的題目。
秋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陰。 此詩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字。請從三、四兩句中找出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一個字,并在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是如果營造意境的。答: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是“涼”。“涼”字既寫天涼,又寫心境孤寂(或心涼)。由床上之月寫到天上之月,過渡(頂針)巧妙,愁情、涼床、月影和梧桐,共同營造出孤寂(離愁別怨)的意境。
5.分析主旨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提問變體:請分析某句詩蘊含了作者當時何種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①涉及的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②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③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生活經歷;④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4)答題模式:①分析具體詩句寫了什么;②抒發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小齋即事(劉一止)
憐琴為弦直,愛棋因局方。
未用較得失,那能記宮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萬事妨。
雖此二物隨,不系有興亡。
[注]①劉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等職,有記載說他曾因“忤秦檜”而被罷官。②局:指棋盤。
作者想借琴棋抒發一種什么樣的情懷?答題步驟:①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來寫自己的“志”;直一正直、方――有棱角。正因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變,結果到頭來“世愈疏”“萬事妨”,只落得小齋獨處,無關乎國家的興亡了。步驟②這些都抒發了作者對個^,遭遇的感慨,對世事譏諷的情懷。
6.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①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瑚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②詩人是怎祥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首先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其次,要對詩句進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發的語句中;間接抒情――①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點與人相通處;②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點與人相通處;③即事感懷:情在事之特點與作者之議論抒情處。
描法主要有:情景交融、側面襯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觀察角度的變化。
(5)答題示例: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夏意(宋?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蔭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襯托是古詩創作中常用的手法,請舉詩中的一例進行賞析。答:用榴花明麗。紅艷如火與庭院綠樹,清蔭遍地相映襯,既在色彩上紅綠相綴,又在光線上明暗相映,能給人流麗而深邃的感覺。用末旬“流鶯時一聲”來襯托前三句所營造的寧謐幽靜之境,以有聲襯無聲;也以動襯靜,以鶯之流飛,讓整個匭面陡然靈動豐滿起來。
三、訓練高效
在指導時教師應多講一點,小組討論少一點,同學的個別回答少一點,復習課更多的環節應由教師來完成。
1.教師的作用應發揮在三個方面
(1)引領:學生解析考點,明確解題思路。
(2)示范:老師當場解題給學生看,或直接顯示答案給學生,逆推答案怎么來的。
(3)講評:對學生解題不到位或錯誤之處,老師一定要細加點評,分析原因,總結經驗。講評時也可以采取先給學生答題打分,再告訴學生優劣分明和策略。
2.指導學生古詩鑒賞解題程序
(1)讀問題,知指向。細審題干。設問時為了題意清晰,擬題者會盡可能加一些限制,這些限制對答題的導向作用非常鮮明,一定要充分利用。
(2)讀題目,明內容。題目有時能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等。所以可以作為詩歌解讀的切入口。
(3)讀作者,知時世。了解作者和時代。如果本詩作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他的生平和寫作風格就會有助于我們進行鑒賞:如是不熟悉的作者,時代也會給我們一些幫助,如當時的歷史事件、風俗習慣等等。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寫作是教師經常遇到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優秀作文的段落進行仿寫。通過仿寫,能讓學生掌握寫作步驟,讓他們能靈活運用積累的語文知識和寫作素材進行仿寫,大大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讓他們通過寫作感受到創作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例如,在讓學生寫《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描寫小狗外貌的范文:我最喜歡的小動物是我家的小黑狗貝貝,它的毛很黑很黑,它的尾巴常常卷起來像一個小黑圈,它那黑珍珠大小的眼睛,它的腳印像一朵朵梅花,它的牙齒尖尖的,像一座座小山,它睡覺的時候,耳朵緊貼著地上。通過展示范文,學生可以根據范文中描寫小狗外貌的部分進行寫作,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外貌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出來。通過仿寫練習,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和步驟,并在寫作中M行思考,領悟了寫作的技巧。在不斷獲得收獲的寫作過程中,打消了學生的消極情緒使他們喜歡上寫作,并能主動把自己想要寫的事、想要說的話通過作文的方式寫出來,大大提高了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實現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生活進行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在生活中用心觀察和體會是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把對生活事件的感受和體會寫出來。根據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寫作,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有話可寫,寫出內容豐宣、情感真摯的作文。例如,在六一兒童節時,我組織學生自己動手為好朋友制作一份節日禮物。在制作禮物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他們有的選擇賀卡作為禮物,有的選擇制作紙質存錢罐作為禮物,還有的選擇畫一幅畫作為禮物。在禮物完成之后,讓他們進行互送禮物的活動,收到禮物時,學生感受到了濃濃的友情。根據送禮物的活動讓學生進行寫作,他們積極投入到了活動中,把自己制作禮物的過程和收到禮物的驚喜高興之情寫出來。在生活實例基礎上進行寫作,學生有很多要說的話和要表達的情感,通過積極構思,寫出了情感豐富、內容生動的優秀作文。
三、注重閱讀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積極地閱讀,能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學習語言運用技巧。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通過閱讀獲得提高,為進行寫作打好基礎。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用心體會課文中優秀段落的描法,并把學到的寫作技巧運用到寫作中,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除了在語文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師還要讓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并讓他們進行讀書交流活動,在交流中暢談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通過交流討論,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通過廣泛閱讀,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掌握豐富的寫作素材。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能從積累的素材中進行精心選擇,使他們能寫出新穎獨特的作文,實現高效的作文教學。
四、加強審題指導,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寫作時,要注重培養他們的審題能力,讓他們能把握作文題目的設計意圖,寫出緊扣題目的作文來。在對學生進行審題指導時,教師要從讀題目、分析題目要求、抓住題眼進行深入分析,讓學生能找到寫作方向,寫出立意深刻的作文來。
1.指導學生認真審題
在審題時,教師要讓學生認真閱讀題目中的提示語,讓他們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找準寫作的方向,精心選擇寫作重點,使作文能重點突出。
2.分析題干
在寫作之前,學生需要認真分析作文題目,了解作文的要求和寫作題材。通過深入分析提千,讓學生了解作文的題材,清楚寫作內容是寫人、寫物還是寫景。通過認真分析提千,結合提千中的信息,能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寫作要求,為他們寫出符合題目的優秀作文打好基礎。
3.抓住詞眼
在寫作過程中,同一個題目的作文,有的立意深刻,感人深思;有的平鋪直敘,內容枯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有的學生通過審題抓住了題眼,針對題眼來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出深刻立意的作文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審題指導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從題目中找到題眼,并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找題眼的能力,使他們能寫出優秀的作文。
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就是運用左腦的詞語、數字、邏輯等功能和右腦的色彩、圖像、符號、空間意識等功能,將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散性的結構,從而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它的優點有:①采用能刺激大腦反應的表現形式,能有效挖掘視覺信息。②具有層次感的組織連接,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整體記憶。③運用抓“關鍵詞”的表達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④運用“放射狀”的表達方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二p中學語文復習課的特點
1.語文復習課容量大,任務重。語文復習課的總體要求是知識求深化、技能求熟練、方法求靈活、思維求深廣。復習課的主要任務是要讓學生把平時學習的零散知識系統化,形成一個由點、線、面整合的知識體系,同時,復習課還有溫故知新,查漏補缺的任務。這就要求師生高效合作,采用靈活多樣的復習方法,根據命題迅速、準確地遷移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問題,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方法,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2.語文復習課要以學生為主體。復習課的所有任務都要由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然而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和思維特點,他們大多不具備把所學知識深化和系統化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合作。
3.語文復習課要生動而有針對性。復習課的有效性在于提高課堂的針對性,挖掘課堂的生動性。有針對性地復習才能讓學生頗有收獲,才能達到深刻理解,整體記憶,靈活運用的目的。有生動性的復習才能激發學生的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巧用思維導圖,優化中學語文復習課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教學的策略,正好可以針對中學語文復習課的特點,解決存在的種種問題。
1.巧用思維導圖,讓復習課“輕負高效”。
【案例1】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第三單元說明文的復習
步驟1:學生按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先安排學生整體瀏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爾賽宮》《黃鶴樓》《于園》等文本,再小組討論所有知識點間的層次和聯系,并繪制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圖,在各組交流探討p相互補充后,引導學生歸納說明文的文體特征、語言特點、常用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順序等知識,形成學習和寫作說明文的知識體系。該過程有利于學生領會知識脈絡,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并通過同伴合作互助,達到鞏固知識、查漏補缺和完善知識體系的目的。
步驟2:在教師解析完2009年蘇州中考題《我國水資源現狀》后,師生合作繪制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思維導圖,再引導學生掌握解答說明文閱讀題的技巧。該過程可啟發學生進行深度思維,更利于師生平等對話,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聯想歸納的能力,達到知識、能力、情感的有效內化。
步驟3:拓展訓練《松鼠》閱讀題后,學生自主繪制解題思維導圖。該過程可幫助學生系統把握說明文閱讀題的常見題型及其解題思路。訓練學生發散思維,提高整體思維意識,有利于綜合性問題的解決。
【反思】采用繪制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復習,能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理清層次,找出重難點。思維導圖具有“梳理”和“濃縮”功能,它僅用關鍵詞、圖形和連線等,就可把一個單元、一本書的關鍵信息及其相互聯系組成一張圖,這便于學生從整體上建構和把握知識點,梳理復習思路,突出重難點,濃縮記憶量。思維導圖使學生理清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從中找到同化、吸收新知的固著點,這有助于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從而實現復習課的“輕負高效”。
2.融入思維導圖,優化復習課教學模式。
【案例2】初三F代文閱讀的復習
步驟1:向學生展示知識結構圖。借助該圖,學生深入理解記敘文p議論文p說明文,小說p散文p詩歌p劇本各自的特點,形成現代文閱讀的知識體系。
步驟2:師生解析典型例題。通過繪制解題思維導圖1,引導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知識聯系和方法,掌握現代文閱讀中相關問題的解題技巧。
步驟3:拓展訓練。通過繪制解題思維導圖2,可鞏固知識,熟悉方法,提高解題能力,系統總結現代文閱讀常見題型及其解題思路。
【反思】這種融入思維導圖后的復習課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全面分析學情,正確定位復習目標,精心設計復習提綱,智慧把握復習進程。教師精心選擇的有針對性的復習題,能為學生樹立規范的解題模式,便于學生遷移,并逐步形成解題規律、解題思想,提高解題能力。這樣的復習課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的智力發展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由具體到抽象,最佳結合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復習課的有效性。
3.運用思維導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首先,思維導圖圍繞中心主題展開分支,這就給學生創設了語言交際的情境,可促使學生發散思維,使學生不僅有話可說,且知道從何說起。這徹底改變了復習課上學生的被動地位,學生通過同桌合作、小組合作、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等方式,積極參與學習,相互啟發和交流,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1.語文新課程改革期待著高效的閱讀教學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語文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向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高耗低效的教學現狀呼喚高效的閱讀教學策略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兩種傾向:一是抱住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課堂教學中低效或不講成效的現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復機械性的、填鴨式的現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戲愈演愈烈。二是對語文課改理解出現偏差。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接受了比較前沿的閱讀教學信息,并將之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閱讀感悟、探究性閱讀、個性化閱讀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實踐研究。
3.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目標
以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以及困惑和難點作為研究對象,以高中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整體規劃,以及具體辦法為研究目標。
二、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內容
(一)高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概念的界定
1.關于“高效閱讀”:高效閱讀指以盡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閱讀效果。閱讀的高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蘊。(1)高效果:指對閱讀活動結果與預期閱讀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2)高效率:閱讀活動是一種精神性生產活動。閱讀效率可表述為:閱讀效率=閱讀產出(效果)/閱讀投入,或閱讀效率=高效閱讀時間/實際閱讀時間;(3)高效益:指閱讀活動收益、閱讀活動價值的實現。即指閱讀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閱讀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評價。
2.關于“閱讀教學策略”:“策略”,指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學中指教學活動的順序排列和師生間連續的有實在內容的交流。“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高效率意義的特定的教學方案。
“閱讀教學策略”,是指運用語文教學的一定手段,遵循閱讀的一定規律,教師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要求意識,掌握和運用恰當的策略來完成閱讀任務,從而形成監控策略運用的能力。如果說,閱讀興趣關注的是“想不想讀的”問題、閱讀方法關注的是“怎樣讀”的問題,那么,閱讀策略關注的就是“為達到閱讀目的、應當采取何種閱讀方法、按怎樣的步驟來讀”的問題。它的理想狀態是:學生拿到讀物,能夠自覺確定閱讀目標、靈活調用閱讀方法、高效監控維持閱讀過程、最后能夠對閱讀效果作出客觀評價。
(二)高中語文高效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的內容
1.從宏觀角度出發,歸納“五步閱讀法”
第一步:初讀,了解相關資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釋、文體等。以知識識記、積累為重點,有社會、歷史知識、文體知識 。
第二步:通讀,梳理文章思路。第三步:解讀,理解重要詞句的意義或作用。有表層義、語境義及作用分析。第四步:賞讀,鑒賞評價文章的內容與藝術手法。知識要求,識記常見寫作手法的定義及其作用。第五步:悟讀,由文章生發見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見解、模仿與創造。
2.從閱讀思路角度出發,梳理思維路徑
與五步閱讀法環節相匹配,每一個能力點的訓練我們都尋求其思路與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有路標可尋,有臺階可登,提高閱讀理解的準確性。
含義理解法。文中重要詞句的理解是體現閱讀能力的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經常遇到的難點。常常耗時多,錯誤率高,直接制約閱讀的效率。
我們中心校首先推選趙愛芳、王曉華等老師為我們上示范課,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和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學習、信息反饋、小組合作交流、班級展示、達標檢測的方式安排學生學習。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我們自編導學案,師生按導學案上展示課,讓學生由自我展示走向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性,這是高效課堂的首要標志。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認真備課、備學生,切實做好上課前的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既然一個學生很難做到40分鐘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么,教師就得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重要的東西講深講透,然后騰出一些時間讓學生互動,讓學生做題,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傳統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其主導地位不可動搖,言語不容置疑,導致學生有問題不敢問,更不用說上臺去展示了。教師只有把自己真正地放在引導者和“旁觀者”的位置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造就自信的學生。基于此,我對每個小組長進行了培訓:指導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如何輔導同伴;指導他們學會傾聽同伴的發言;指導他們學會共同討論、相互交流;指導他們互相欣賞、互相評價。在每次小組學習之前,我都提出明確的要求,指出合作的方法和步驟(比如: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互相檢查、互相幫助),這樣一來,每個學生都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愿意積極地展示自己,真正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同學們在小組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大膽主動,課堂氣氛也變得越來越融洽。現在,當我看到其樂融融的小組合作時,當我面對“活而不亂”的課堂時,當我看到孩子們已能自選學習方法、自主識字時,當家長緊握著我的手,告訴我“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你的功勞最大”的時候,我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快樂!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也在課改的磨煉中成長起來了!現在我們班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就種種問題爭先恐后地回答、補充、糾正、質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學有所獲。學生再也不是一味地聽教師講課,而是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練習、積極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前言
英語閱讀理解是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一大“堡壘”,教師指導得當,學生掌握技巧,必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攻克“閱讀理解”這一堡壘,傳統教學中全面、仔細地講解單句和句子的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時代呼喚英
語閱讀教學的改革,現代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整體閱讀和篇章分析。
1 課外預習與教師導入
課外預習是閱讀教學的首要環節,是教學取得高效率的保證。教師應充分發揮輔助者的作用,精心設計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在預習中初步理解閱讀材料。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途徑,鼓勵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做好準備工作,為課堂上理解閱讀文章打好基礎。
閱讀教學的一開始應先有個“預熱”的過程。“預熱”的方式有多種,教師可以從一幅圖、一首詩、一個英語笑話或一件生活趣事入手。這樣的導入方式妙趣橫生,容易讓學生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投入閱讀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先組織學生就文章的標題進行猜測、聯想,再讓學生通過略讀進行對比、深入討論。這種導入方式使閱讀過程充滿懸念,容易激活學生認知、推理等各項心里活動,使學生對閱讀的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
閱讀訓練過程中,學生的課外預習應與教師的課堂導入相結合,雙方共同形成合力,形成教學資源的優勢互補。學生的課外預習為他們解答閱讀理解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與文化知背景,為準確的理解文章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教師的熱情導入,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他們學習英語營造一個輕松活潑而妙趣橫生的學習氛圍。這樣,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便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這也是新課程下英語教學所提倡的。
2 分析篇章與精講詞匯
教師在課堂上可先安排學生定時讀完文章并回答教師提前設置的問題。限時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有效方法,它能幫助學生養成快速、高效閱讀的習慣。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可組織一些討論活動。討論內容除了常見的細節性問題(如段落大意、故事情節等),還應涉及文章的總體結構、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等,以訓練學生分析篇章和整體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影響閱讀理解的詞匯、語法加以講解。在講解時,教師應抓重點和難點,對主要的語言點精講多練,切忌照搬詞典或采用“全面開花”的方法。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教師可多向學生推薦一些有趣的理解單詞的方法。
實踐證明,用各種有趣的方法進行閱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提高閱讀訓練的效率。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答題方法及解題步驟。
2.1 解題方法
抓住了文章的題材特點,使閱讀理解有一定的答題技巧。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中心詞。閱讀文章之前,先看看有無標題,它往往是文章主題的高度概括,能給我們以啟發和想象,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和整體把握,從而提高答題效率。同時,還應特別重視短文首句和尾句,它們往往包含了重要的內容。
(2)短文出現的個別生詞是正常的,并不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關鍵應學會根據文章的語境與主旨,理解和猜測生詞的含義。例如,All through the night Lincoln fought with death.At 7:22in the morning it was all over. The great man was at peace with the world.畫線的短語學生可能沒見過,但是沿著事態發展的邏輯和推理,自然會得出是“與世長辭”這一結論。
(3)擴大視野,提高閱讀速度。閱讀時視幅一般要達到20個字母,將四五個字詞或一個意群收入眼簾,抓住重點信息詞,有助于準確把握所讀文章內容,提高速度,節省時間。
(4)分清文章的體裁,明確側重點。如記敘文側重點是五個“W”,幽默故事、寓言故事的側重點是內在含義,說明文要弄清說明的對象,注意名稱、大小、年代、作用、現象等。
(5)熟悉英美的風俗人情。有些短文必須在西方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理解,切忌以漢語表達習慣判斷。
2.2 解題步驟
(1)快速瀏覽全文,捕捉信息。閱讀理解的主旨是通過閱讀理解文章的大意。在時間緊的情況下,可抓住首段和尾段,再結合標題和文章內容想一想,這樣全文的梗概就清楚了。
(2)利用“順讀法”和“倒讀法”。較短的文章可先讀文章,后讀所設問題;如果文章較長,可以先瀏覽所設問題,然后再讀文章,帶著問題去讀,能加深理解要點。
(3)優先排隊,確定答案。對于有明顯把握的問題,斷然確定答案,有些較難的題應再讀短文,找出依據,予以排除,對于一時無把握的問題,可待深思后決定。
(4)復讀全文,核對答案。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能疏忽。要用全文的主要思想統帥各思考題,研究其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并依次審核那些未獲解答的題目,對照題目,推敲判斷,確保理解無誤。若發現錯誤,應及時糾正。
2.3 解題注意點
(1)解答題目時一定要有“章法可循”,一般情況下有兩種:一是“由因推果”,直接閱讀語言材料,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并與自身的學習基礎相結合,進而解答題目;二是“由果溯因”,即先看題目,確定解題范圍再進行解題。
(2)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克服朗讀、逐字逐句閱讀,手指點讀等不良習慣,而應默讀,形成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并且一定要多讀幾遍,這是理解文意的關鍵所在。
(3)做閱讀理解題目時,一定要抓住“題眼”,捉住重點的單詞、短語和句子。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的切入點。特別是一些數詞、否定詞、人稱代詞等應特別留心,這些詞往往是命題考查的出題處。
3 鞏固與運用
在上述兩步教學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回顧課文的整體結構。此時,教師可先用圖表展示課文的整體框架和各部分的關鍵詞匯,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圖表復述課文內容。圖表的作用是把語言知識和文章內容統一在課文篇章的立體網絡中,讓學生不僅能完整而順暢地感知全文,理清全文內在聯系,還能透過文章的外顯意義去體會其“言外之意”。當然,圖表要簡明、易懂且易于操作。另外,對于那些意蘊比較深刻的文章,教師還應繼續引導、啟發學生進行猜測、想象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