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4:4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淺談德育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曾幾何時,作為學生的我們,也曾渴求關愛,呼喚尊重,高喊“理解萬歲”。但當我們身份變化了,成為教育者是,面對受教育者,卻又忽視了這些兒時的渴望。而學生也和我們一樣,有同樣的渴望,有渴望尊重、關愛和理解等心理需要。雖然許多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個頭變高了,獨立性和自主意識增強了,但他們畢竟還是孩子,仍會經常犯錯誤,也許之前還有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架勢,犯錯后就像氣球泄了氣,需要我們的教育開導、關懷和幫助,更需要我們的關愛、尊重和理解,需要我們的“愛。” 它可以給孩子帶來溫暖,消除心靈的障礙,減少隔閡。“愛”的范圍是廣泛的,不僅僅局限于戀人之間、父母與兒女之間,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人之間,當然更應該存在于師生之間。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點關愛,多點理解,寒冰也會融化,何況師生間的小誤會;多點尊重,才會換來別人的尊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提到“自尊和尊重別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我也常教育學生: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師生間的尊重更不能少,
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是前提。這樣才能做到既不違反法律,也能得到學生的理解和信任。當學生禮貌地叫一聲“老師好”,我們也該回應一句“你好”,而非淡漠的走過。用我們滿腔的熱情和希望去面對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去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即使有困難、有挫折、有失敗、有失望,但是我們不氣餒、不放棄。當我們真的把學生作為朋友、孩子,會覺得一次次嚴厲的批評比不上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長談;一次次的勃然大怒比不上一次心平氣和的曉之以理;一次次自己跑上跑下的處理班上焦頭爛額的一件件事,不如親自登門拜訪與家長一起與科任教師一起防范于未然!……,當然其中可能還會有失敗、有失望。但是我們如能堅持不懈呢?以熱情和希望加正確方式與方法,我們終將贏得最后的勝利!所以我在任教的政治課中,把尊重落到實處。在尊重的基礎上,以學生為課堂教學活動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我生病時,學生會馬上詢問原因并給以安慰,看到學生如此可愛,內心無比寬慰。
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理解自己的行為目的、狀況和困難。有了理解,才能得到道義和行動上的默契和配合,更加有利于形成合力、減少壓力、克服困難、實現目標,所以人們常說“理解萬歲”。學生面對困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應多給予關心和幫助,但注意方式,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以免傷其自尊;當學生面對成長中的困惑時,多些理解和關愛,及時加以教育引導,幫助他們解決疑惑,順利度過青春期,笑迎生活的挑戰。曾經有位學生幾次在課堂上表現異常,言行不禮貌,專門和老師過不去,我沒有當眾責備,也沒有對他發脾氣,下來總是找機會心平氣和與他交談,詢問原因,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他都保持沉默,我也從自身找原因但沒結果。幾天后,他在課前遞給我一封信,課后我迫不及待地拆開,他向我誠懇地道歉,我也采用同樣方式回信,安慰、勸說他,并幫他分析原因。從此,他沒再搗亂,認真學習,取得優異成績,我們關系也非常和諧。正因為我的關愛、理解和尊重換來了他的主動認錯,贏得了他的尊重和信任。
常說“成材先成人”,現代的素質教育更加提倡培育德智兼備,能自理自立,心理和道德素質皆好的“金蘋果”,而非高分低能的“書呆子”。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分數不能說明一切,不能僅憑分數評價學生。所以,老師應因材施教,不可因為某些原因就歧視學生,應該全心全意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尊重、理解和關愛每一位學生,不要讓任何一位學生因為我們的失誤和差別對待而傷害其幼小心靈,傷害其自尊,甚至糊涂結束自己的花樣年華,這是絕對不可以。“愛”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悲劇上演,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當然對學生的“愛”僅是溫柔的愛是不夠的,還要加上正確方法和嚴厲的愛。僅有溫柔的愛,容易讓其養成壞習慣,隨心所欲,任性而為,難以管教,那愛就變成溺愛,這不是愛反而變成了害;僅有嚴厲也不行,現在學生個性很強,只有責罵,會讓師生間缺乏溝通,而沒有交流,學生的逆反之心容易上漲,做出反叛的行為。所以,我們應既是“慈母”又要是“嚴師”才行,愛不等于放縱,嚴不等于專橫,應該剛柔結合,寬嚴相濟才行。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在高中學習階段,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便要求語文教學人員將品格健全的高素質人才培養作為新時期、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學在德育教育當中具備著顯著的優勢,無論是語文課外閱讀還是作文教學,只要語文教師巧妙的加以利用,那么便能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實現,那么就應當以高中語文教學為突破點和重要手段,強化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對學生人格和道德的熏陶作用。
二、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在以身作則及言傳身教中滲透德育教育
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全面的滲透德育教育,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就需要語文教師首先接受教學中思想內容的教育,并且將其化作切身的思想行動,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能夠樂于效仿教師的優秀行為。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做到嚴謹治學、嚴于律己、積極工作、熱愛學生,通過教師自己的身教和言教來影響學生,通過教師自身的崗位精神和道德修養教育學生、感染學生,那么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便會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漸形成。
(二)在古詩詞中滲透德育教育
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古詩詞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的發揮出這些教育因素的巨大教育潛力。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基本上都是思想性與意識性統一、形神俱佳的古代文人騷客的優秀作品,每首古詩詞都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美妙絕倫的畫卷,這些古詩詞的作者都是閃光的情操、理想、人倫以及信念的寄托者,為高中德育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所以,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的名句及精品進行賞析,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并且還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內在美的氣質,同時也可以凈化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在課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
高中語文教材中絕大多數的課文都屬于文質兼美的典型文章,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的與課文教學中的內容加以結合,對學生實行德育教育。如果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切實的根據課文的具體特點,深入的對教材進行鉆研,全面的挖掘出課文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教育能夠在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的過程當中得以不斷滲透,那么必然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發揮出極大的作用。高中語文課文中最能打動人、最能感染人的就是鮮明的人物形象。通過主要事跡、語言、細節以及動作等諸多方面來對人物進行分析,能夠使人物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得以再現,幫助學生更好的對人物的思想情感加以理解,進而與文章的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最終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
(四)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
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點教學內容便是作文教學,語文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情操方面具備著無可替代的獨特優勢。高中學習時期,正是學生分辨善惡、美丑、真假、是非能力成長的重要而又關鍵的階段,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的作文教學當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同時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重要職責及歷史使命。在當今的高中語文教材當中,語文作文訓練越來越貼近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這為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正可謂言為心聲,學生思想方法、世界觀、價值觀、理想追求以及道德情操的一面鏡子就是作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寫出看法全面、格調高尚以及觀點正確的文章,在作文教學中有計劃的、有目的的、有意識的滲透唯物辯證法的重要觀點,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高尚的審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素養,將作文教學的特殊育人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而高中學習時期又是青少年步入社會極為重要的準備階段,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人員,更應當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語言文字的教育作用以及育人功能。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學生深入的滲透德育教育,將有助于學生人格素養的完善,有助于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人文修養的形成,以便于使學生將來能夠更好的參與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工作當中。因此,讓我們高中語文教師積極的對“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加以秉承,為學生健康及全面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瑞閣.談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華章,2011(7).
體育課內容形式多樣,通過掌握每堂體育內容,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提高教學質量。
一、依據課堂內容特點,滲透德育教育
老師要認真研究體育教學內容,形式,有選擇的利用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抓住德育教育機會,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滲透。
二、活用合作組織教法,滲透德育教育
在體育課中的教學體現教師掌握教學的能力,將室外課堂開展得精彩有序,培養學生團結一致,合作學習的思想精神。比如在接力跑練習中,則需要幾個同學同時完成訓練,但是有的同學跑的快,有的同學跑得慢,接力技巧掌握程度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幫助好學生組隊,根據學生跑步能力協調分隊訓練,讓學生相互鼓勵、交流,克服困難,同時要他們自己養成自律的習慣,堅持團隊練習,共同進步。通過同學間技術、技能相互間養成的默契磨合,對學生間接性的進行尊重訓練伙伴、團結互助,共度難關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教授體育內容難度不一,比如說排球,需要兩個同時練習,但是很多初學者不能掌握拍打排球的技巧,很沮喪,通過相互訓練較好的掌握排球拍打技能,能夠提升學生抗壓、抗脆弱的能力。在籃球教學中,組隊之間互相進球進攻,培養學生積極競爭,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結協作得集體主義精神,而且通過體能訓練,可以使學生具備持之以恒、勇于挑戰自己的品質。
三、嚴格要求課堂常規秩序,滲透德育教育
體育課是所有課中較為活躍的課,它一般采用室外課堂,即籃球場、跑步運動場、操場等地方作為教學課堂。這樣學生紀律可能會散亂或者不能準時上課,更甚至上課時不按照老師講課內容規范體育器材的使用對體育場地、器材等造成破壞。所以要嚴格要求學生上課紀律。首先,體育上課時要求準時集合整隊,穿適合運動的服裝鞋子,整隊時要堅持快、靜、齊;其次,在使用體育場地,器材時,要愛護珍惜;體育委員要發揮帶頭監督作用。將課堂常規秩序貫穿課堂全過程,樹立學生嚴格的紀律觀念,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設施、公物財產的公德心、社會責任心,提高學生獨立自主,嚴格自律的能力。
四、對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行為準確評價,滲透德育教育
在體育課堂上,各種現象都在發生。老師要做好掌控一切發生的事情,對學生行為進行及時的評價教育。比如說在學生在奔跑時摔倒了能爬起來繼續比賽;在武術練習中,練得好的同學幫助不好的同學練習;以前對掌握體育學習技能差的同學有進步了,老師就要表揚這種迎刃而上,相互協作,不斷進度的良好品德,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體育課中發生體育器材亂扔、同學間打架斗毆時,老師應該給以批評和教導,從心理上說服學生,在行為上提醒學生,要具有良好的責任心,讓學生理解、寬容他人,正確和諧的處理自己與別人的矛盾。
五、通過體育故事和體育精神,滲透德育教育
我國2008年世界奧運會成功舉辦,各種體育項目中都包含著彌足珍貴的體育故事、體育精神,從中表現出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感動著世界人民。那種堅持到最后的選手,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精神完全可以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為國爭光。比如說郭晶晶運動員的事跡,我們要在室內理論體育課堂教育時,引用這類典型是咧,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維護民族榮譽的自覺性。
如今,2012倫敦奧運會即將到來,作為一個中國人,將奧運體育精神融入體育課堂德育教育,讓學生關注體育、參與奧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老師做好帶頭作用,滲透德育教育身體力行
無論老師怎樣改革體育教學方法、方式,如果不以身作則,學生是很難真正受到德育教育的影響。所以,老師不管在課堂還是在日常行為中,都要做好榜樣作用,給學生效仿,學習,提高自己的機會。在課堂上,老師要注意保護教材設施,從而也讓學生自覺保護器材,養成保護公共財產的好習慣。
在體育教學比賽中,老師是裁判,也是示范者。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在行動上表現出來。裁判水平的高低,能夠影響參賽者的情緒,對參賽者能不能夠全力發揮比賽技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作為裁判,要堅持公正公平,對發揮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發揮差的同學進行鼓勵。在日常基本訓練中,堅持以學生為伍,培養學生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總之,作為一個體育老師,不僅要有過硬的體育各種技能,還要有良好的思想平品德,高尚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夠在不斷改革體育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以自己作為最有力的示范,影響學生的身體力行,讓學生強健自己的體魄,提高自己的體育技能,規范自己的課堂行為,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徐靜娟.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體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是一個包括身體、智力、思想、情感、態度等在內的全面教育。在身體的活動中,多變的環境因素、特定的比賽規則、必須協調的人際關系、基礎不同學生出現的學習效果的反應等等這些都是絕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時機。
1 將德育教育的內容納入課堂教學計劃之內
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與設計課程時,應利用體育課的特殊形式,將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體育教材分理論和實踐2大部分,理論部分的教材內容本身都有鮮明的思想性,因此,基本理論教材是教師有目的的向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要有計劃的、統籌地安排好每學期的體育理論課,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實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利用教材和教學中的各種教學因素,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而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的學習,鍛煉健美的體格,發展理,提高思想覺悟,充實智力活動,擴大經驗范圍,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 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人師表
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衣著整潔,教師本身就是教育內容的體現者和表現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教師要利用學生這一心理,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大部分時間在室外,和學生的直接接觸最多,不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必須帶領學生去完成身體鍛煉任務,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教師的影響是最大的。如老師上課遲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學態度不嚴謹、業務不精等不良行為,將會對學生產生消極的作用。當學生意識到從教師身上看到了他們所希望的形象時,就產生了積極的榜樣教育效果。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已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激勵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講解清楚,重點明確,示范規范,優美大方。教師新穎獨特的教法,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友愛互助的人際環境,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學習,技能掌握,更有利于他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3 在教學活動中貫穿思想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嚴密的課堂組織,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和朝氣蓬勃的集體主義精神,發展反應迅速、動作準確和協調一致的應變能力;通過游戲、球類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機智果斷、遵守規則等良好的道德品質;教授各種器械體操、跳躍項目時,注重克服緊張、畏懼心理,便于培養學生頑強果斷的精神;練習中長跑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達到磨煉意志品質的目的;練習武術可以跟愛國主義和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等。
4 加強文明意識培養,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室外體育課的特點,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持續不斷地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和訓練,如:抓集合訓練,包括課前、課中、課結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靜、齊,強調精神面貌;講個人、公共衛生(包括服裝整潔、不留長指甲,不隨地吐痰,保持場地、器材清潔衛生等);提倡文明用語,助人為樂;加強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培養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愛自己、愛別人、愛器材等。學生個人行為習慣和集體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反復的培養和訓練。同時也要為行為習慣的養成形成一個好的集體氛圍,從而對學生行為習慣起到約束和促進作用。
5 先進人物的榜樣作用
利用一切有影響的、讓學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進事跡去誘導學生,做疏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善于激發學生對良好品德的敬佩崇拜之情,使學生由崇拜敬佩而變為模仿,直至變為自身的習慣和修養。如: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連克勁敵,在小組賽不利的情況下不斷逆襲,最終在決賽中國女排3-1勝塞爾維亞女排,摘得金牌,時隔12年再度折桂。女排姑娘用她們出色的表現詮釋著永不過時的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 “女排精神”。 中國乒乓球隊是中國體育軍團的王牌之師,屢次在國際大賽上爭金奪銀,被體育迷們習慣地稱為夢之隊。中國乒乓球在本屆奧運會上打出了很好的水平,把平時訓練的風格、技術、戰術,全部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達到了半個世紀以來的巔峰狀態,共包攬四塊金牌,十分圓滿。通過這些故事,使學生在平時鍛煉及學習中,能夠以這些體育健兒為榜樣,不怕苦,不怕累,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 巧抓時機,對學生進行教育
教師在教育中如果時機適當,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新生入學,思想認識還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認識水平還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這個時機,積極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認識的教育,抓緊灌輸“道德營養”。指導他們按時參加體育鍛煉,加強組織紀律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協助他們建立公德意識。教學過程中,偶發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效果,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表揚或批評,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在跑步練習時,有的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練習的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很有作用。
7 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體育課應該有活潑的課堂氣氛,不應有太多的公式來束縛學生,我們應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讓學生的想象力自由發揮。我們的體育課不但培養學生的“集體”和“合作”精神,更應培養他們的個性。例如:我在教學中從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出發,自愿成立若干學習小組,允許對學習內容有所選擇。由于學生的基礎差異、個性差異,他們對學習的內容必然會有所選擇,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想多學或少學,先學或后學,快學或慢學,按照他們的需要分成若干小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評價,相互間指出不足,同時進行自我評價,不斷產生新的需求。通過個性化分組強調讓每個學生成為自己的評價主體,讓學生在自我縱向發展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省中獲得成功的信心和動力。在組織活動中和不同個性的學習同伴友好地開展合作學習,優勢互補,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從而使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
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練習來實現。要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于教學活動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貴恩,吳桂寧;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一、在活動中有機滲透提高實效
巴金說:"愛本身是分層次的,它像一根鏈條,而鏈條最初的環節則是愛媽媽,然后才能環環相扣,把愛的情感逐步擴展升華開去"。我們認準“將德育滲透于日常活動之中”的途徑,確定了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準,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后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我們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感情豐富易激動等特點,注意從情感教育入手,同時貫徹“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力求使教育落到實處。每天做早操、逢周一奏國歌、升國旗,全園幼兒立正、行注目禮,并唱起國歌,結束時對著國旗敬個禮,幼兒道德認識和情感深化了。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凈”: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對幼兒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兒自己整理床鋪,中、大班幼兒自己學疊被子,一邊穿衣一邊唱著“你幫我來梳梳頭,我幫你來鈕鈕扣,團結友愛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回到廁所照著鏡子,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我們教育孩子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
獨占的反面是付出,是給予。應該讓幼兒體驗到付出和給予的樂趣。當孩子為關懷別人做出努力時,應及時給予肯定或鼓勵。不要讓孩子只在接受中感到快樂,要讓他懂得付出也能帶來快樂。關愛就是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滋生養成的。
二、發揮榜樣作用
以點帶面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同伴群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成長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同伴群體,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幼兒園中,幼兒間交往最多,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同伴群體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同伴的親身體驗,使幼兒自我發展。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活動。禮貌教育可以嘗試著讓孩子在無壓抑的游戲環境中進行。如創造性游戲中讓幼兒去嘗試如何禮貌待客。通過評比競賽的形式,更可以激發幼兒不斷進步,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不斷強化行為習慣。例如:在班中我們設置了小動物摘果子的比賽墻面。根據幼兒運用禮貌用語次數的多少為小動物增加果子數量,從而評選出文明之星。
三、美味大家吃,學會分享愛。
魯迅說:“教育植根于愛”。幼兒的本性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獨占欲是由他們的年齡和認識水平決定的。一個什么都不愿與他人分享、獨占意識很強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如果不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教育,將會影響他以后的發展,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很重要。
為了讓孩子學會分享,班里組織了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多帶些水果、零食來,大家交換著品嘗。當孩子把東西分給別人時,我會予以表揚,或私下里肯定他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除了表揚外,還要創設一些環境,讓孩子明白,獨占是不好的。經過一段時間,孩子們都愿意把食品帶到幼兒園和同伴交換,個別孩子偶爾忘了帶零食,其他孩子也會和他們一起分享。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讓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體現了自己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自己與別人分享了,別人也會回報自己同樣的關心與幫助,這樣彼此關心、愛護、體貼,大家都會覺得溫暖和快樂。
四、培養同理心,學會愛他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
孩子出生以來受到親人的撫育照料,習以為常,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孩子才能學會愛家人、愛同伴。
孩子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一對一的親子關系轉變為作為集體的一員與成人建立關系,情緒上往往會出現"失落感",這是正常的。
經常可以看到:戶外活動時有孩子幫同伴拿玩具;桌面游戲時見到同伴的玩具掉地上會幫忙撿起來;看到玩具打翻在地上有的孩子會主動拾起來;集體收拾玩具時更是七手八腳大家動手等等。每當這時,我都會給孩子們一個贊賞的目光和肯定的微笑,希望他們在我的贊許中得到良好行為及情感的培養。對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能主動地做這些小事就是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開端,在學會關心的人生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引導孩子體驗父母、祖輩為自己做了什么,在幼兒園老師及其他工作人員為自己做了什么,激發孩子對關心幫助自己的人們產生感激之情,使幼兒有機會去理解體驗不同的心理狀態,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從而學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情境中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慢慢由自愛擴展到愛他人。
五、加強家園聯系步調一致
關鍵詞:美育;德育;審美觀念
在教育的百花園里,美術教育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它是對學生實施美的教育,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把“美術教育”變成“技能訓練”。現在提倡素質教育,那么,美術教師也要順應時代,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美術資源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更要通過美術教學有機滲透德育,讓學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凈化、人格的提升,在美術教學中使學生的道德得到提高,身心得以發展,人格更加健全。為了達到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目標,在具體教學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1.注重生活滲透
在寫生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自然美,生活美,使之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乃至祖國的壯麗山河,使學生理解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在創作教學中,逐步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發現生活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手段方式去反應和表現生活的美,在對生活不斷地探索和創造中逐步領悟自身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2.以情感人,欣賞作品的德育滲透
美術作品能使人們對自然,社會,人生,他人與自我采取一種倫理態度。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發掘作品中的這些態度,使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情感人的作用。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體現了人們對人類社會中美好事物與正義事業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鄭燮的《墨竹圖》中所題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更是鮮明地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注百姓疾苦的思想。再如徐悲鴻的油畫作品《愚公移山》,人物刻畫細膩生動,富于力量與信念,畫家給中國古代寓言賦予了新的精神,通過作品呼吁全國人民只有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辛,才能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取得的最后勝利。學生們在鑒賞過程中無疑會受到思想教育和精神力量的感染,會產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審美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高。
3.注重科學滲透德育
美術課有責任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科學發現和科學探索的興趣。學習運用現代的工具,掌握現代技術進行美術創作與實踐。技術是在實踐經驗與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涉及技能的訓練、工具的使用、工藝過程和技術程序的遵循,技術意識就是對以上多方面的敏感和理解。技術是人類最基本、最普及的活動,而美術活動是我們最早從事的技術操作活動之一,最初學習繪畫,塑造形體就體現了技術的訓練和技術意識的培養。美術課程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學生了解了最初的技術操作程序,擁有了最一般的技術發展意識。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技術意識不斷增加,為他們將來的技術性工作提供了一種經驗和模式,同時,技術方法不斷掌握,也有助于他們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的建立。
4.注重合作滲透德育
美術課堂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運用合作的學習方式,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也是人際交往,解決問題和解決矛盾的過程,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責任感,合作精神與團隊精神等積極的態度和情感。在做作業的時候,除了獨立完成外,還可以采用集體合作的方式,讓同學們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培養他們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觀念。
5.注重技能技法的德育滲透
美術課上,技能技法的學習是最基本的目的。這些更多的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實踐,反復練習才能掌握。在技能技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活動的細節,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滲透。比如上手工課時,學生在使用工具材料時,應適時進行節儉教育,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在學習剪紙課上,提醒學生不要浪費紙張,不要在課桌上亂刻亂畫,碎紙屑不要隨地亂扔。教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去關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些細節,并機智靈活處理好各種偶然事件,即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又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在技法反復練習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樂觀的情緒、積極的學習態度等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在運用技能進行創作實踐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造型能力和嚴謹、細致、認真、耐心、實事求是的品質。
6.課堂教學中,寓教于樂 美術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情感教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年齡特征,因勢利導,寓教于樂,這樣既可以愉悅師生的身心,更可以使課堂教學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寓教于樂”自古有之,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所說的“好”與“樂”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愉悅的心理,一種力求認識和創造的傾向。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寓教于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總之,德育應該滲透到美術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不是孤立地、生硬地進行教育,而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熏陶與影響。作為美術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陣地,兼顧學科本體和教育功能,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這兩個維度中,讓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寓德育于美術教學中,把學生培養成和諧、健康、全面發展的個體。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尹少淳《美術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加強中職生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的需要,而且也是企業的需要,更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職業學校,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是學校追求的目標,而當前職業學校只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德育的加強、綜合素質的提高,顯然既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也不利于中職學校的發展。中職生德育教育在學生就業后將影響到企業的效益與創新能力,更影響到學生的就業穩定,因此,加強中職生德育教育,就是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學生自身潛力的更好發展,必須引起職業學校的高度重視。
一、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德育目標特色不明。
德育目標是教育目標在德育方面的總的要求,是德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目前,我國的德育目標,沒有形成明顯的目標序列,缺乏針對性,特別是對中職學生的德育目標不明確具體,未能體現中職教育的特色。中職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一線所需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職業性、應用性、崗位性、定向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要求德育目標注重學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行為、就業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由于現行德育目標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標準及要求不明確,缺乏針對性,使德育目標的具體要求出現缺失和錯位,偏離了職業教育的基本內容,脫離了中職教育的實際,造成德育教育功能減弱、實效性降低。
2、德育內容脫離實際。
德育內容是德育目標的具體化,只有體現時代精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需要的德育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學校,學生受到“樹立崇高理想”的教育,而在社會上、在企業實習或工作中,學生們經常聽到、看到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強烈的反差反而使學生對德育目標產生了懷疑。這種德育內容與社會實際相脫節的教育達不到德育實效性、滲透性、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要求。
3、德育方法呆滯陳舊。
德育方法是為實現德育目標、完成德育任務所采取運用的各種教育方法、手段及活動形式的總和。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職學校的德育觀念還沒有真正轉變,德育教育方法較為單一,基本上還停留在膚淺、蒼白無力的說教水平上;教學手段較落后,教學形式呆板,缺乏生機活力。一些學校和教師習慣于把大量的道德知識、行為規范灌輸給學生,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挖掘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德育教學改革滯后。
當前,一些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改革,不是從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進行,設有增添現代企業文化、企業道德規范、企業員工基本素質等新內容;在一些學生和教師心目中,德育課似乎成了“豆芽學科”,可有可無,可上可不上;加之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學生不想學,教師不愿教,德育課在學生和教師中的地位日漸低下,德育教育的功能日趨萎縮。中職學校德育地位的降低,德育教學改革的滯后,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達到企業員工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要求,使得學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用工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學生畢業后到企業工作,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崗前培訓,重新學習企業崗位職責、道德規范、員工準則后,方能上崗,若達不到企業員工職業道德規范要求的學生將被退回,進而影響到學生就業率和就業鞏固率的提高。
5、生源不足,學校主觀放松德育教育。
近年來,由于高考擴招以及社會上的新“讀書無用論”,導致中職學校普遍出現招生困難、生源不足的問題。為吸引生源,維持自身生存,學校本著學生是“上帝”的觀念,過分溺愛、遷就學生,主觀上放松了對他們在德育方面的教育和約束。
二、加強德育教育的措施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提出了“德育為首,技能為主,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指導思想,在強化學生技能訓練的同時開展了以下幾項改革:
1、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
根據當前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現狀以及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要徹底改變概念化的空洞理論說教和運動式的一陣風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學為主、各種活動為輔的寓教于樂、寓教于學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內容多樣、形式靈活的德育教育體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現代的中職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來源廣泛、各種思想魚龍混雜的多元世界里,學生很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而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對此,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煩悶、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幫助學生克服錯誤思想,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切實加強德育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一種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對師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有著潛在的影響。我校圍繞“德育為首,技能為主”的辦學理念,創建了富有職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一是優化美化校園環境。不同的環境賦予不同的文化內涵,在校園內、教室內、實習實訓場所張貼標語,以期營造遵規守紀、主動練技、吃苦耐勞的德育教育氛圍。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在學生中開展讀書活動、校園廣播、體育比賽、廣播操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三是注重引入企業文化,通過從企業中聘請相關專家或從生產一線挑選出道德水平高、有經驗的師傅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講座,優化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增強對職業精神、職業規范、職業素質等的了解,為學生的成功就業構筑橋梁。
4、改革德育教育的內容。
(1)合理安排德育課。要組織學生學習學校不同學期德育教育系列叢書的內容,我校德育教育系列叢書包括《學生管理手冊》、《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心理健康教育》、《哲學與人生》共六冊,并根據學生實際在不同學期開設與學生心理發展相適應的德育課。
(2)進行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目標是:知識必需、夠用;能力突出、實用;素質優良、好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文化課進行調整,刪去難度較大的和理論性強的內容,增加了實用性。二是強化就業指導,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調動學生學知識練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為畢業生順利就業奠定基礎。三是根據專業不同,增加專業課時數,并加大實習實訓力度。
(3)改革教學方法。在組織形式上,我們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個小組,分組時兼顧到學習成績和男女生,小組自定組名和組訓。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分組設問、分組討論、分組做答、分組或個人加減分的新的教學方法,把原來教師的以講為主轉變成以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為主。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同時改變了以前的教師管學生為學生自我管理,有效地杜絕了學生上課睡覺的不良習慣。
以上只是對中職生加強德育教育的粗淺認識,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需要研究、探討和改進的地方。只要我們充分認識中職生德育教育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方法,就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
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欲橫飛的時代讓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形成了極大的挑戰和發展上的障礙,要徹底摒棄這種發展過程中的障礙,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產生該問題的基本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最終進行反思,形成自身的發展路徑,實現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德育教育存在的基本問題
學校作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對于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顯得尤為必要,德育教育是實現這一引導機制的最為集中、具體的體現,要實現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就必須對現階段的德育教育的現狀進行詳盡的分析。對德育教育現狀的分析可以從教育的形式、內容、效果、定位等幾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在德育教育的定位上從現實的教育體制以及教學實踐來看,教育行政部門以及老師在頭腦中并沒有形成全面的素質教育觀念,在綜合考評以及系統內的評價中,總是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考評學生發展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條件,同時也成為學校考評教師機制的一個關鍵手段,而道德因素在考試評價中卻得不到任何的體現,因此德育教育的無用論日益膨脹并發展迅猛,學校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必然的,但是在學習成績與德育之間要形成一個相互激勵的機制,二者要達到一定的平衡,如果單獨的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重要性,而偏廢了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會導致對教育目標的偏執理解,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學生也一味的強調成績的重要性,而對于基本的道德體系建設不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這就在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定位上的誤區,這個是形成當前德育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核心因素,也是必然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德育教育的教育內容上我們知道,學校的德育教育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現階段的德育教育中可以看出,其教育的內容是較為抽象空洞、陳舊不變的,并沒有實質性的教育內容。可以看出,在當前的德育教育中,其基本內容已經被思想教育所代替,但是我們知道,德育教育與思想教育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的,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學生綜合適應社會能力的提升,要求學生用這一觀念來統籌自身的發展規劃,但是在思想教育中可以看出,其目標是強調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德育教育要求的是對事物有自己的認識、對社會有較為明晰的態度,其中包含關于思想教育的內容,這對于素質教育來說是較為全面具體的,德育教育中的內容的空洞性、陳舊性表現的較為明顯,應該引起德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德育教育方式上在教育方式上,現階段的德育教育方式表現為簡單灌輸、途徑單一的特點,這也是阻礙德育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教育方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效果的好壞。德育教育表現的較為現實的就是一種理論上的提升,同時是一種理論向現實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實現素質教育就必然要對這兩種理念進行分析和評價,尋求其中的完美契合點。素質教育或者德育教育表現的是一種思想上的升華,用這種升華的思想去完善現實中的行為,兩者達到平衡,就真正實現了德育教育的目的,而并非上述的跟風、攀比,只講形式不講內容的活動,這是對德育教育形式的一種理解誤區。
德育教育是一種在理解能力上的素質提升,同時也是一種思維理念的升華。這就要求所產生的效果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創新,也是素質教育成果化的集中表現。但是在現階段的德育教育中我們可以發現,德育教育的效果是微弱的,德育教育的本意是要帶動整個德育水準的提高,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學校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成為學生的話柄,這與德育教育的堅持力度、實施策略等有直接關系,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就有必要實現德育教育形式上的創新、內容上與時俱進,讓學生在綜合能力方面實現德育教育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機制。
二、完善我們德育教育機制策略分析
要實現德育教育目的的完整性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系統化進程,就有必要對德育教育進行良好的規劃和引導。要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首先,優化德育教育的目標優化德育教育的目標體系,也就是說在德育目標上應注意基礎性和層次性。德育目標應依據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所接觸的社會關系的順序,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低到高,按學段、分層次,歸納系列,構成整體,使之具有系統性、結構性、簡約性。如:通過教育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現代法律觀念和法制意識,他們要懂得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和相應的行為方式;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要能夠遵守社會公德;有利他主義精神。它是一種內化的準則和行為,這是德育的核心層面。學校教育在德育上達到這樣的層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學生要有理想、有信仰、有高尚的人生目標和追求。
其次,強化德育教育中的學生主體性德育是態度的教育,除了接受價值觀教育以外,更重要的在于學生自己是否愿意去做。因此,在德育的教育方式上要充分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思想上有所觸動,心靈上產生體驗。主要方法如社會調查、實際鍛煉、自我教育等,這些方法都能增強德育教育過程中的學生的主體性,讓其認識到學生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能夠體現出來的各種作用,通過這些形式也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最后,注意發揮各方面的聯合德育功能德育教育不是一方或者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各方面進行有效的協調,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德育教育功能的發揮。
在學校方面,要充分發揮主陣地、主渠道的功能,如利用各學科教學滲透、利用各種活動進行教育等。家長方面也應配合學校教育。可謂是根植于家庭,表現于學校,家庭環境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在社會方面,要凈化社區環境。在強調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時,我們要關注一下社會大環境給孩子們提供了什么。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1
近幾年,技工院校生源素質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普通高中擴大招生,而進入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是中等以下水平。整個教育環境也為了追求升學考試,而忽視學生的德育,出現重智輕德的現象。這就給技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課題。技工院校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為畢業生步入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勞動者的素質具有戰略意義。那么,德育教育該如何開展呢?筆者認為:
一、重視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
教師在增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中起著模范帶頭的作用,因此,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普通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最具體、最直接、最深刻的影響。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詮釋,育人者必先育己,不正者則不能教人。當今學生思想開放,思維活躍,模仿性強,所以在學生眼中,教師應是進取精神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積累過程中逐漸具備廣博精深的知識,并完善其知識結構。同時,還要求教師努力掌握教育規律,充分發揮敬業精神的潛在影響作用,使教育教學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二、積極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德育工作在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的同時,還應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使學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和升華。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應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促使每位學生都能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其次,要優化校園環境,加強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配備圖書館或閱覽室、校園網、宣傳欄、讀報欄等學習條件。另外,還要注重校園綠化,讓學生時刻置身于優美的校園中。
2、開展豐富的課余活動。不僅要重視德育課程的教育,還要將德育滲透到課余活動中,進行無意識教育。每年都開展各類文藝匯演、運動會、德育大會等大型系列活動,通過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之中受到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掘和培養學生的藝術和體育特長。另外,學校還要設立文學社、書法社、籃協等社團,通過社團組織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理,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教育自己。
三、不斷更新德育教育的手段。
1、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德育工作應將科學理論、革命道理與活生生的社會實際、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運用鮮活的材料,典型的事例,正反對比,有針對性和有說服力地進行。應圍繞學校和學生的中心工作,把德育滲透到各課程教學和學習之中,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之中。應運用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積極開展理想教育,艱苦創業教育,道德法紀教育等,并要求學生身體力行。
2、堅持以人為本,做好感情投資和正面疏導工作。德育應符合職校生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要尊重、理解、關心、幫助、鼓勵、信任學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堅持說理、引導、激勵的方法,而不是堵、壓、罰。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注重個體的自我教育和道德實踐。
3、改進教學方法及成績評定。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注入式的說教方法,采用富有啟發性的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做到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特別是與學生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德育教育富有思想性、知識性、啟發性、針對性、藝術性和可信性。成績評定應充分考慮和結合學生的現實表現。
4、運用先進科技手段,以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不良思想文化對青少年之所以有相當魅力,其現代高科技手段是重要因素。學校德育應從中受到啟發,把先進傳播技術引入課內,并延伸到課外,力求德育豐富多彩,喜聞樂見,能夠磁石般地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德育活動,抵消不良文化消費手段的影響。
四、開展富有實效性的德育工作
1、強化習慣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是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因此,學校應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作為德育的中心任務,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并將“學會做人”放在第一位,要求學生日常言行舉止講文明、講禮貌,一切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格課堂紀律、出勤制度,抓儀容儀表、課間操、校園衛生,定期檢查宣傳墻報,做到常規管理與檢查評比相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行為規范化。
2、培養得力的學生干部。學生干部是德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選用好的班團干部,不僅使教師從繁忙的事務管理中解脫出來,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技校學生入校時素質相對差一點,因此在選出班干部后應進行系統的培訓。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對學生干部有放有導,同時也要做好監督,并幫助學生干部做好工作總結。
3、后進生的轉化。技校生入學時素質較差,后進生所占比例較大,因此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要極度重視,班主任應與任課老師、家長共同配合。對后進生的教育既要及時,又不能急于求成,因為他們已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我們不可能經過一次教育和談心就能讓他改正缺點,應給他機會,降低標準,逐層逐步地進行教育。
4、強化宿舍管理。首先,應成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可以從社會上招聘一批文化素質好的人員,選用高中文化層次或退伍軍人擔任門衛,配備具有大專以上文化層次的生活指導老師。另外,要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明確門衛和生活指導老師的崗位職責,并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獎金掛鉤。同時,還要成立一支學生督導隊,協助生活指導教師完成平時的衛生、紀律、“文明宿舍”的檢查評比。
5、加強就業指導。技校生一入校就應開始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介紹當前的社會需求,讓他們在技校學習過程中,努力學習專業技能,并在就業前進行面試知識、職、道德和勞動法的學習,通過培訓幫助學生提高成功就業的機會。
在當今應試教育的形式壓力下,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幾乎都重考試而輕德育,以致于很多人都感慨說當今的學生是垮掉的一代,是難以擔當大任的一代。但自古以來有德性和能力的人更為重要,有這樣的幾句話:“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人不可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多的家長和教師忽視了道德教育的培養,使學生在最關鍵的年齡和成熟期,過早地嘗到了苦日子,甚至坐牢。與此同時,不僅青少年自己受苦難,而且對他們的家庭、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由此可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未來發展,更是影響著國家的文明素質,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素質。因此,不論是以往還是現在,德育教育永遠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那么,應該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首先必須認識什么是德育。
從教育的基本知識來看,廣義德育是指對社會、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產生影響的一切活動。而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階級要求,有目的的在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培養受教育者的活動。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和整個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因此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整個德育史的發展過程中,德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性。而我們所接觸到的德育教育一般都在學校中進行,那么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在學校教育中用行之有效地方法貫徹落實道德教育呢?
學校德育教育包括:
(1)愛國主義教育:需要樹立對祖國的熱愛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國家公民,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2)理想教育: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理想作為人的畢生之所求,是一定要有的,人都要有理想,但不可把理想理想化。要時常教育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理想而努力奮斗。
(3)集體主義教育:一個人是一個獨立個體,而這個個體又都生活在集體中,集體中有你有我。應該教育學生形成一個集體,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在集體生活。
(4)勞動教育:讓學生對勞動兩個字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身體力行的參與到勞動中去。
(5)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經常在學生面前崇尚尊重人、信任人、促進友誼、平等互助。
(6)自覺紀律教育:一個人能控制好自我,自覺的遵守一些規范和法則。
(7)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整個社會都在提倡的民主法制,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和諧發展,但又要有法律來約束每個人的行為。
(8)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學生對世界的認識也必須是正確的與時俱進的,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了解學校德育所包含的內容,好的德育方法更是重要:
第一、說服法。說服法是通過陳述事實,說明學生提高理解的原因,形成正確的觀點。要想讓學生遵守道德規范、養成道德行槭紫紉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認識,這就需要運用說服法來使學生明白,只有當學生意識到道德的重要性時,他們才能感到自己被賦予了道德。說服包括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報告法、參觀法等方法。例如各科教師針對學生在平時生活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指出并且加以教育。
第二、榜樣示范法。這是影響學生品德的一種方式。模型、示范與評價實例。例如經常播放一些名人名家的優秀事例,朗讀一些代表性的事件或者從普通的身邊小事啟發引導學生。
第三、鍛煉法。鍛煉是組織學生開展某些活動,培養他們良好品德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實時參與進德育的日常培養中,不能只從口頭上空喊口號,必須落到實處,真抓實干。
第四、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德育發展過程中的對與錯、好與壞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積極向上努力者進行表揚與獎勵;反之,不可忽視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應該及時指正,加以引導更正,或進行適當的批評處分,減少錯誤的發生。
總的說來德育的種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每一種方法都是有其特殊適應性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德育體系。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青年學生道德教育的培養不能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實現,必須科學有效地運用德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巧妙利用各種方法的合適領域,選取有利之處加以融合,以達到德育的目的。
總之,德育的方式、內容和所涉及到的領域都很多,學校德育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重要“根據地”,務必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重要位置,其地位無可替代。做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教書育人,兩者同等重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給祖國多培養有品德的人才,我們要用心觀察,潛心挖掘,精心設計,從教師身邊的點滴行為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