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09:4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加強科研能力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職科研基本現狀
中職科研尚待加強 調查顯示,中職學校存在科研、教研,但教師參與度不高,成果一般,科研論文較少。53%的學校在近5年承擔各級各類立項課題有10個以上,25%的學校有幾項。這表明,科研在中職學校還是存在的。
在教師參與度方面,只有2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學校教師參與科研教研較為普遍,27%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師參與度一般,16%的被調查者認為很少。在學校科研成果方面,只有3%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的科研或教研成果較多,92%的人認為學校的科研或教研“有一些”。在科研論文方面,只有8%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的科研成果很多,94%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一些”。這表明,中職科研有,但尚待加強。
對待科研態度積極 并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中職學校不重視科研教研。調查顯示,大部分中職學校重視科研教研,且校長參與度較高。在對“貴校有專門的教研室或相關機構嗎?”問題的回答中,83%的被調查者選擇“有”,12%選擇“沒有”;在對“您認為中職做教研或科研有必要嗎?”問題的回答中,90%的人選擇“有必要”;在對“貴校對科研或教研的態度是?”問題的回答中,76%的人選擇“積極”,16%的人選擇“一般”,8%的人選擇“不積極”。對“您本人參與科研工作嗎?”這一問題,所有參與回答的人都選擇了“是”,占92%,而這其中約64%是校長,說明校長參與科研程度較高。
調查表明,中職學校普遍比較重視科研、教研工作,尤其是校領導,自己帶頭參與科研情況普遍。
科研成果應用推廣效果較好 調查發現,在中職學校僅有的一些科研成果里,有些應用和推廣效果較好,占參與回答此問題人數的54%,57%的科研成果還能獲國家、省級、縣教科研成果獎。筆者認為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效果在高校都很難達到一半的水平,在中職卻能達到54%,非常難得,這可能與中職學校科研選題大多來自實踐需要相關,這更加說明了中職學校具有科研教研的能力與必要。
中職科研稚嫩的原因探求
調查表明,中職學校普遍重視科研、校長親自帶頭示范現象普遍,而且中職科研的應用推廣效果較好,但為何中職科研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發展一直不充分呢?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學校雖然重視科研,但是實際調動教師科研積極性的措施卻不足,科研的外部支持缺乏,而且大部分中職科研受資金所困。
激勵措施的缺失 調查中,在對“貴校對教師搞課題和出教科研成果有無激勵措施?”這一問題的回答上,57%的人選擇“有”,45%的人選擇“很少”。這與學校重視科研的調查結果有些相悖,顯然中職學校對待科研的“積極”還僅僅停留在“態度”上,并未落到實處,抑或是學校力不從心。
激勵措施的不足,使中職教師對科研的愿望不高、行動遲緩、研究不深入。這成為中職科研發展稚嫩、中職教育整體發展不足的直接原因。
外部支持的不足 調查顯示,只有14%的人認為上級行政或業務部門對學校科研工作很重視,42%的人認為上級行政或業務部門對學校科研工作持無所謂的態度,12%的人認為上級行政部門或業務部門對學校科研工作不重視。
在對“您所在的市(地區、州、縣)有專門的教研科研機構嗎?”這一問題的回答中,53%的人選擇“有”,24%的人選擇“沒有”,9%的人選擇“不清楚”。只有18%的人選擇“很密切”。
這表明主管部門對中職學校科研的重視程度不夠,地區性的科研教研機構不完善,對中職學校科研的指導服務不足。缺乏這些有力的外部支持,中職教育的科研課題缺乏管理者,中職科研成果缺乏鑒定者,致使中職科研依然稚嫩。
科研經費匱乏 在“貴校有專項科研經費嗎?”這一問題的回答中,48%的人選擇了“有”,44%的人選擇了“沒有”,21%的人選擇了“很少”,沒有人選擇“50萬元以上”。這表明,中職學校的科研資金普遍匱乏,科研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如果學校一年的科研經費都不足50萬元,那么科研的確很難實施。
多管齊下 力促中職科研發展
中職學校科研的發展壯大需要學校自身的努力、需要政府或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更需要資金的保證,只有多管齊下,才能力促中職科研的發展。
學校要加強科研實施能力 中職學校科研工作獲得長足發展,僅有停留于口頭的重視是不夠的,僅有校長的示范作用也是不夠的,還需要將積極的態度落到實處,制定激勵措施、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
將積極的態度落到實處可以從建立和完善學校的職教研究室做起。目前,很多中職學校的發展還不夠規范,需要研究的東西很多,這就需要專門的人員負責學校的科研工作。應建立或完善學校的職教研究室,給予研究室適當的人員編制,制定學校科研的管理與評估措施,切實加強科研管理,將工作做細、做實。
同時,中職學校應該制定鼓勵教師參與科研的措施,激勵措施應既有物質的,如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加分等,又有精神方面的,如給做科研較為積極的教師一定榮譽等。
完善外部支持環境 完善和有力的外部支持,是中職學校科研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完善外部支持環境可以以上級部門或業務部門的積極重視為基礎,以建立或完善區域研究機構、加強研究機構服務中職的能力為抓手,以形成全社會支持中職科研局面的形成為目標。
大學生科研是以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大學生作為科研的主體,對科研有不同的理解,持不同的態度。特別受近年來大學擴招和就業壓力等因素影響,大學生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已勝過潛心于學術研究。2007年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畢業后在規定年限從事教育工作。[1]免費師范生這個特殊群體在相關政策的影響下,是如何對待科研的呢?他們擁有何種科研觀念呢?為了解具體情況,我們專門對免費師范生這一特殊群體的科研態度進行調查研究,希望據此制定相關的引導對策,讓免費師范生正確地對待科研、正確地認識學術研究,起到教育和引導免費師范生的作用。
一、免費師范生的科研參與度現狀與分析。
通過對200名免費師范生調查結果的收集與整理,我們發現,在關于對科研相關程序了解程度問題的調查中,回答“一般了解”的43.54%,“了解很少”和“毫不知情”的分別有37.09%和16.12%,“非常了解”的只有3.22%,遠遠低于其它,表明免費師范生科研狀況從整體上不樂觀。免費師范生對科研了解程度不深也直接導致其科研參與度不高――參加過三次以上科研活動的只占3.22%,參加過兩次和一次的分別占19.35%和25.8%,而從未參加過科研活動的竟高達51.61%,過半數未參加過任何科研的現象值得我們深思。在其不參加科研的原因中,選擇“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占42.42%。在“學校或院系是否開展過科研系統訓練”這一問題的調查中,61.29%回答“否”,僅14.51%選擇“是”,在“學校或院系是否舉辦過科研講座”的問題調查中,72.58%選擇“是”,27.41%選擇“無或未聽說過”。由此可知,學校或院系缺乏系統訓練是導致免費師范生難以對自身科研能力做出準確判斷的重要因素。選擇“不知有科研可參加”的與選擇“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比例相當,占42.42%,這同樣與宣傳有關。數據顯示,僅6.45%認為“宣傳力度很大,采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70.96%認為“宣傳倡導力度一般(如只公布在網站上極少有老師宣講)”,17.74%認為“宣傳很少,很少聽說”,4.83%甚至表示“從未聽說過宣傳”。在教師對待本科生科研態度方面,62.9%認為教師“不鼓勵也不反對”,這也是一種相對消極的態度,只有27.41%認為教師在學生參加科研過程中“極力鼓勵參加并提供相應幫助”,甚至有9.67%認為“教師反對學生在本科階段進行科研”。
免費師范生對待科研的態度及進行的科研與學校的政策、措施及教師對待本科生進行科研的態度密切相關。高校缺乏對免費師范生科研的系統培訓、學校或院系的宣傳力度不到位及教師對待本科生進行科研的相對消極態度,是導致免費師范生對待科研態度及科研參與度整體不高的重要因素。免費師范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政策要求其在本科畢業后直接到教學一線參與教學工作,這就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時間進行系統教師技能培訓,這不可避免的與理論性相對較強的科研發生沖突。同時,政策保障有編有崗,“鐵飯碗”心態致使部分免費師范生降低了對自身要求,在包括學術意識在內的整體學習態度出現偏差。[2]因此,如何在免費師范生政策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點,就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
相較宣傳力度來講,被調查者認為學校或院系的鼓勵措施略有好轉。38.7%認為“在評優評先方面有很大的鼓勵措施”,27.41%認為“鼓勵措施一般”,20.96%認為“鼓勵措施不夠,沒吸引力”。為何在鼓勵措施比較到位的情況下科研參與度仍不高呢?聯系政策我們得知,免費師范生政策規定在本科畢業后不能直接深造,保研這一條路不再為其敞開,因此通過科研來獲得保研加分就沒有存在的可能,科研所能獲得近期利益的大打折扣無疑成為造成其科研態度不樂觀的原因之一。所以,探究免費師范生的科研態度問題,其特殊地位也是影響科研態度的重要因素[3]。
二、免費師范生中科研參與者的科研態度以及動機研究。
在46.77%有科研經歷的被調查者中,72.41%對待科研的態度比較端正,他們“花費了相符的精力和時間去做”,更有17.24%“花費很大精力和時間去做”,而僅10.34%“草草了事”。在問及參加科研的原因時,選擇“培養自己能力”的158人,選擇“求知”的90人,27人選擇“評優評先加分”,28人選擇“跟風”,而僅14人是因為“無事可做”。可見,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知識水平仍是科研參與者進行科研的主要動機,而想從中獲得近期現實利益只占少數。在調查科研的影響時,158人認為科研“提高了學習和研究能力”,138人“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僅14人覺得科研“耽誤學習”7人認為科研“導致沒有休閑時間”,很明顯,科研參與者大多認為積極意義大于消極意義。
免費師范生在進行科研時能保持一個正確的態度,說明只要其參與其中,對待科研的態度也就不再成為一個難題。
第三、引導及對策。
1、加強和完善免費師范生的政策、法規建設,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免費師范生政策是國家重視教育的體現,但在政策制定初期還存在不足,特別是工作保障和不允許直接深造兩項規定,引起很大反響。僅有工作保障而相應的義務強制規定性不明確使其產生“鐵飯碗”心里,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也隨之降低。不允許免費師范生本科畢業后直接深造,也使其學習積極性有所降低,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同時使部分能從科研中獲得直接利益(保研加分等)者對科研失去興趣。針對此現象,加強和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和法規建設,在政策更加人性化的同時也使免費師范生脫離“蜜罐”的生活環境,是提高免費師范生科研態度的有力保證。
2、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類課程,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為免費師范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支持。
免費師范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實踐性要求相對理論要求要高,但實踐要以理論作為基礎,過度偏重實踐而忽視理論素養的培養是現在免費師范生教育的一個誤區。高校應該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定期開展系統的科研訓練課程,同時在宣傳力度和教師指導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免費師范生積極參與科研提供各種現實條件。
3、端正科研態度,樹立正確的科研意識。
免費師范生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把對待科研的態度提高到和教師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明白一切實踐活動都以理論為基礎,更何況科研也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實踐能力在科研活動中同樣必不可少,[4]打好理論基礎才能為實踐提供一個科學的指導和依據。因此,免費師范生更應該端正科研態度,樹立正確的科研意識。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 試行)
[2] 郭建平,李治平 《大學生課外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初探》 中國地質教育 2009年第3期
[3] 崔世瑩 《免費師范生學習動力問題調查及對策分析》 學理論
一家實力雄厚的醫院,只有好的醫療技術不行,因為沒有科研作為后續之力支撐,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趕不上疾病的變化,最終導致醫療技術水平逐漸落后;只有科研也不行,醫學的最終目的畢竟是治病救人,科研必須轉化為臨床診療技術,才能實現其服務人類的真正價值。醫院要想成為一家生機勃勃有生命力的醫院,臨床、科研兩手抓,兩者都不能偏廢,即科研以臨床為目的,臨床推動科研進步,科研反芻于臨床,兩者之間形成良好互相推動關系。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行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單位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作為國家監測指標已被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在這項指標引導下,醫院的科研發展、作為科研水平衡量指標和科研經費來源的基金爭取,也必然地成為了公立醫院發展的主任務之一。而臨床、科研兩手抓,于醫院而言,在圍繞提升科研的目標下,抓的是投入,包括醫院制度投入、科研經費投入、人才投入、平臺建設投入等。當然,科研的發展投入,視不同醫院而定。醫院的功能、定位和區域衛生規劃不同,決定了科研投入的大小和側重點不同。在符合區域醫療衛生規劃和醫院自身承擔的衛生服務任務、發展目標前提下,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如何在穩步提升臨床的同時,開足馬力,突破科研瓶頸,快速提升科研水平,成為醫院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以如何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為入手點,探討科研基礎薄弱醫院突破科研瓶頸的策略。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醫院的重要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立于1986年,主要用于支持基礎研究,其成立的主旨旨在推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該基金面向全國,資助體系龐大,資助類別多,整個基金資助注重項目申報書質量,基金公平性好。其中,基金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申報人職稱、學歷條件要求相對較低,獲資助難度在整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體系中也相對較低,因此,成為眾多科研人員申報科研項目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當前眾多科研基金對申報單位申報數量限項的情況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因開放性好、資助總量高的優點,也成為醫院特別重視的科研項目申報主要通道之一。同時因其級別高,醫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數量、資助額度、資助類別,也直接反映了該院的醫學基礎研究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醫院和部分第三方評價體系也普遍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作為衡量單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以提升國家自然基金立項為抓手,通過突破科研瓶頸為目標,達到實現醫院科研發展、醫療水平提升的目的,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二、某市部分醫院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
根據“東籬科研”統計到的數據,截至2021年8月20日,某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超過50項的醫院有7家,7家中有3家超過100項。可以看出,該市主要醫院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經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該市主要三甲醫院中,老牌主力三甲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普遍較為理想,后起之秀的醫院也達到20項以上,但仍有少部分醫院立項數未突破10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項能力上,剛剛起步重視的醫院與所在市其它主要醫院差距越來越大。從一個側面反映,目前起步醫院科研能力提升速度遠不及步入良性快速發展的醫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醫院間原科研基礎、醫院發展戰略的運用、醫院層面科研人才儲備與管理、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制定的系列制度落實及對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激發上的差異。
三、提升基金資助的主要促進措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提升,看似項目數、資助金額的提升,實際上是醫院科研水平提升的反映,代表著醫院科研水平的提升。醫院科研水平不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自然不會樂觀。因此,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的措施,實際上是突破科研瓶頸、提升整個醫院科研水平的系統工程。醫院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突破就主要在于科研人員申報意愿的大小、研究方向、研究內容、投入精力、申報書撰寫技巧等微觀方面。
(一)戰略目標建設
戰略目標是醫院所有活動包括科研發展和科研促進行為的指揮棒,科學的戰略目標在科研發展舉措中首當其沖。如前文所述,醫院科研的發展投入,要視醫院的功能、定位而定,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和醫院發展任務。盲目的科研投入,并不有利于國家醫療衛生機構整體的健康發展。科學研究不是目的,是手段。各個醫療機構在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中有各自的角色、任務。因此,醫院的科研發展,科研在醫院發展戰略目標中的地位,一定要考慮醫院在區域衛生規劃中的布局地位。因為這是醫院投入資源、獲取資源支持的重要依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專科醫院、綜合性醫院等角色不同,定位有差異,承擔的臨床任務和科研任務不同,政府投入資源自然有差異。相應地,以上醫療機構制定的戰略目標也應依據這一客觀事實。科學的戰略目標一旦確定,所有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平臺建設、合作交流建設都應僅僅圍繞戰略目標開展。以該市所在省主推的高水平醫院建設而論,高水平醫院在與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制中,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因此,于以上醫院而言,科研發展作為醫院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與政府對其定位、投入相符。戰略目標落實分解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上,就是要在尊重科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醫院現有科研基礎,制定合理的目標立項數,保證指標可登、可及又符合醫院戰略發展高度。科學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指標確定后,再對圍繞指標需要進行的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平臺建設、合作交流建設進行再構建。
(二)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包括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人才引進制度、科研人員考核制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科研獎勵制度和其它相關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建設。本文主要討論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建設。科研獎勵制度建設蘊含在人才制度建設中。1.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制度建設、人才制度建設。綜合來看各類大學、醫院科研發展之路,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和引進人才是單位人才培養建設、發展科研的主要途徑之一。顧艷瓊等在《專科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分析與管理探討》一文中指出,引進人才是提升醫院科研水平的措施之一。要重視青年醫師在科研中的作用,重點培養優秀青年醫師[1]。因此,醫院內設青年科研項目基金、人才科研啟動基金、各基礎研究專項基金、培育基金等,為青年科研人員和引進人才的前期科學研究工作及人才培養提供科研經費支持,為蓄力申報各類縱向科研項目、繼續進行深入持續科學研究做準備,是為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必要舉措。內培外引政策下,內培盤活現有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對人才稀缺、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來說,空間相對有限;而外引則成為科研基礎薄弱醫院快速提高科研水平的渠道之一。然同樣的政策,具體實施到各家醫院,效果各異。該市部分醫院招收博士后等專職科研人員、提供院內科研經費,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也有醫院設置院青年科研項目基金、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時間較久,招聘博士工作站人員也初具規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科研經費支持和引進人才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究其原因,在于人才質量上的差異——人才必須有科研潛力和科研能力,否則,占用大量院內科研經費仍然不能呈現應有的效果。因此,對于科研基礎薄弱、優秀科研人才相對匱乏的醫院來說,考慮醫院整體發展、經費投入的相對有限性、人才的成長規律、青年科研人才的招聘成本相對低、聚集速度快等因素,醫院的人才策略應是:(1)嚴把博士后入站標準,加大招聘優質青年科研人員的力度,既重質量又重數量。主要方法:把申請入站科研人員的既往科研成果作為重要選擇標準,同時加大對科研人員科研潛力、科研興趣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等科研素養的考核。因為優秀的科研人員需要獨立思考、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需要科研素養作為科研職業生涯的開路斧。同時充分盤活、利用本單位現有的優秀科研人員,根據醫院情況獨立或和大學合作招聘優質博士后。通過優質博士、博士后,充實醫院科研人才,帶動醫院、科室科研氛圍,幫助其他人員提高科研能力,繼而提高整個醫院的科研水平。同時考慮醫院自身科研基礎薄弱造成的人才吸引力低、人才粘性低的特性,制定提高吸引人才、提高粘性的措施,如適度提高高于其他醫院的待遇,提供其他激勵措施。(2)加大專職科研人員考核,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對設有專職科研崗位的醫院來說,應制定專職科研人員考核標準,設定專職科研人員年度、周期考核合格線,在尊重科研規律的基礎上,要求專職科研人員周期內產出科研成果,形成專職科研人員流動機制。避免一刀切、入職試用期過后即進入編制、無考核的做法。同時針對專職科研人員制定合理的保健、激勵機制。(3)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人員的管理。除必要的院級管理外,加強科室、導師對在站人員的管理,實行科室發展規劃下科室主任負責下的導師負責制。把以上在站人員的管理職責分配到科室主任職責中。導師對在站人員學術負責,科室主任對本學科發展負責。(4)引進優秀學術帶頭人。科室發展科研,僅靠一般科研人員難以形成聚力、持久力和實力。優秀學術帶頭人(非必須行政職務)的引進,可以招攬一批優秀科研人員聚集,容易形成科研團隊,穩定科研實力,帶動醫院科研發展。但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引進優秀學術帶頭人具有先天的難度,醫院給予的環境、政策、支持的力度及整個醫院的發展前景可以作為吸引優秀人才的積極因素。2.激活二級單位能動性,強調落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科研發展固然需要單位層面的重視和推動,需要單位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具體政策的落地,離不開也必然是二級單位起承上啟下關鍵軸的重要作用。如有的醫院雖然明確了醫院發展的科研戰略,并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但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目前并未取得質的進步。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二級單位各科室的落實、推行不力。對策:調動激活科室的科研管理能動性,強調落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1)醫院層面對科研的重視動員、落實不到科室,則重視效果大打折扣。張秀秀等在《基于某三級甲等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現況的科研能力提升探析》一文中指出,完善崗位聘任制度,將其與科研能力掛鉤,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納入科主任和科室績效考核指標,可以增強科研內驅動力[2]。鑒于此,醫院應點對點把科室科研發展目標和任務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任務、科研團隊建設任務、人才建設任務等寫進科室主任目標責任書中,以此督促、實現科室主任對本科室科研發展的重視。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除了醫院層面的常態動員外,科室也應常態動員。因為科研項目申報需要前期工作基礎。文字書寫可以短時間內撰寫,而申報書實質內容里的科學實驗無法臨時抱佛腳。由此,由促申報達到促科研工作落實的目的。(2)科室層面的學術交流必須開展。和同行尤其是科研實力強的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加大科研合作,對推動學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醫院兼顧全院邀請大同行專家培訓,科室則可以根據本科室具體科研實力情況邀請小同行進行精準培訓、指導和幫扶。3.激活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科研發展人才是關鍵。內因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于醫院而言,醫院科研水平不高,醫院原因是根本。在醫院政策、措施、平臺到位的情況下,于個人而言,個人項目申報連續多年不中標,個人原因是根本。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如申報書選題不合適,平時未安排好科研工作進度,未注意和同行、專家交流學習,申報書本身質量不高乃至個人科研能力欠缺等因素,是申報書未中標的根本原因。對策:激活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調動其科研積極性,培養提高科研人員科研素養,對專職科研人員實行流動管理。(1)加強科研人員的科研素養培養、提升。一方面通過導師或科室的督導管理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對科研人員的各類培訓。全方位提高科研人員學習、研究、創新的積極性。(2)加強各類科研項目進展和結題驗收管理,進一步引導科研人員嚴謹的科研態度,提高科研人員的責任心。(3)落實前文提到的專職科研人員考核制度,切實實施專職科研人員流動管理。
四、加大科研瓶頸突破中科研誠信建設
醫院科研需要大力發展,但結合各種激勵或者懲罰性措施的機制也必將對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起到刺激、引導作用。激勵、懲罰性措施是把雙刃劍。正性作用下,可以帶來科研人員、醫院科研的雙繁榮;負性作用下,可能會加劇科研誠信問題———因懲罰或激勵帶來的利益影響導致科研人員鋌而走險。近年來,醫學科研領域頻發的學術不端現象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各級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頻頻出臺各項規定以期規范醫學科研行為。然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源于科研人員自身學術道德水平和外在政策引導兩個方面。在大力提倡科研興院、科研主導型發展戰略的醫院,對科研的重視、過度重視以及圍繞重視采取的一系列考核、激勵措施,都為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埋下高危影響因素。作為醫院,應從各自具體情況著手,在落實國家科研誠信管理體系建設上,不打折扣,為科研健康發展穿上保護衣。同時,也應該合理設置科研考核、激勵措施。因為作為醫療機構,科研不是唯一,也不是最終目的,醫療同樣是醫療機構使命之一,醫學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所以,在以通過促科研實現促醫療的發展過程中,在考核、激勵措施上,對人才評價時,不能唯科研論英雄。人才不是全能,不是人人都具有科研潛力。“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醫院也需要各類人才,各類人才也需要得到相應重視,這樣,科研才能健康發展,醫院才能健康發展。加強科研人才科研誠信教育,提高科研人員自身學術道德水平尤為重要。醫院應該把科研誠信教育貫穿到職業教育中,貫穿到科研工作的每個環節中。科研失信懲罰措施宜重不宜輕,以失信高成本進一步約束規范科研人員科研行為。
參考文獻:
2014年7月10日國務院6部門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其中明確指出了建設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人才培養立交橋,形成合理教育結構,推動現代教育體系基本建立、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這對我國的高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職業教育仍存在著制度不全、發展理念落后、模式陳舊等問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是高等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三部分,科研的提升是促進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發展的關鍵,要確立我國高職教育在國家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走在世界水平前列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各個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科研、加大科研投入,而加強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關鍵在于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因此,加強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努力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建設一支符合地方特色的高職院校科研隊伍,不僅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選擇,也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
1 高職院校科研隊伍的現狀
1.1 科研意識不強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科研的激勵政策與約束機制,這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師沒有來自科研的壓力與動力,科研意識十分薄弱,大部分教師完成必須的上課任務之后,很少做科研。此外,許多教師為評職稱或追求短期利益,會做一些階段性成果,科研成果主要以論文形式為主,成果得到轉化的較少,這些教師不僅沒有相對固定的研究領域以及研究方向,而且對科研方面缺乏一個長期的規劃,沒有可持續性。
1.2 科研能力有限
近年來,高職院校為了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引進師資主要集中在企業實踐人才和應屆畢業生,這雖然大大充實了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但企業人才大多實踐能力、生產經驗多于理論基礎,在科研方面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而應屆畢業生擁有高學歷、高知識水平,但多從事基礎研究,缺乏足夠的教學實踐和企業生產實踐的磨練,這些因素導致了如今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素質與能力良莠不齊的局面。
1.3 缺乏創新意識
創新是充分激發智慧和創造力的重大舉措,當前高職院校的大部分教師在科研方面缺乏創新的主動性,或滿足現狀,或缺乏主見,人云亦云,在研究方面較少將理論知識與當地實際有效結合。在項目申報、實施方案設計、論文撰寫等方面的能力較弱,大多因循守舊,缺乏自己的創新思維,且真正有技術含量、有思路、可行性高的項目較少,進行的許多科研創新活動周期短,沒有廣度和深度。
1.4 科研團隊松散
隨著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很多學校制定了相應的科研管理政策,設立了學校科研項目基金,組建了一些研究中心,但是根據調查,大部分老師進行的項目都是臨時搭建團隊,沒有固定的研究方向,沒有明確的科研計劃,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成員的匹配并不合理,很多項目研究基本上都是課題主持人一個人的研究,這些流于形式的課題研究不能為從事長期研究發揮作用。
2 對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的思考
針對以上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存在的現狀,很多高職院校為之做了一系列努力,雖然取得了較大成果,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2.1 教師繼續教育培養
大部分高職院校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提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繼續教育網上學習、校內培訓、校外學習等措施,這對高實踐能力低理論知識的企業人才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過多的強調在職學習,反而弱化了這些學習培訓對提高科研水平的作用。教師在職學習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論知識和基礎研究能力,但更多的是為了職稱晉升問題。
2.2 教師下企業鍛煉
很多高職院校為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做了努力,在加強校企合作的同時,鼓勵教師利用暑期時間下企業鍛煉,這樣既可以提高自身科研實踐能力,又能為企業創造一定價值,實現合作雙贏。但是在下企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大部分企業都把生產實踐過程中的技術當做機密,高職教師在下企業的時候很難接觸到這些機密,科研能力難以得到系統培養,下企業鍛煉的效果并不明顯。
2.3 加強對科研的管理
高職院校為提高學院的科研水平一方面向廣大教師提供科研創新平臺,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創新,并出臺了成果轉化管理辦法,借此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興趣。另一方面加強對項目的管理,規整科研團隊,從申報、立項到結題對項目進行規范化管理。但是由于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職轉型而成,原有教師科研水平薄弱,新進的教師實踐能力不強,很多政策沒有得到有效發揮,轉化為科技成果的也非常少。
3 加強科研隊伍建設的措施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高職院校應從科研團隊建設,科研創新,科研激勵機制等三方面著手。
3.1 科研團隊建設
科研團隊是以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為內容,由為數不多的技能互補,愿意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標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群體。高職院校的發展現狀決定了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的現狀,要想改變當前的狀況,打開科研工作的新局面,我們必須加強科研團隊建設,發掘團隊人員的合作潛力。對此,我們有以下措施:(1)針對不同的研究領域組建相應的團隊。第一類是基礎研究類,這類團隊主要整合學校資源,針對不同的研究領域,解決區域類基礎問題,形成學校具有特色的科研團隊。第二類是技術研發類,這類團隊主要針對學校發展的重點專業,與企業合作,加大科研投入,進行技術開發,形成產學研用合作關系。(2)協調好團隊建設中的人員匹配問題。科研團隊建設中團隊負責人很關鍵,不僅要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較好的組織能力,也要品德高尚、處事公正,這樣才能讓人信服。其次,團隊成員的組成需要有合理的學科知識匹配,合理的年齡結構關系,這樣才能發揮優勢,成為一支具有特色的專業科研團隊。
3.2 科研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到“創新”,并指出創新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科研創新對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乃至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1)從高職院校本身來說,高職院校應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鼓勵各式各樣的創新,完善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從而促進教師愿意創新、愿意轉化。職教界一直強調“產業鏈”概念,要求把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統一起來,按照產業鏈的要求來組建專業群,這“三鏈”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重要位置。(2)從教師本身來說,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及科研創新意識勢在必行。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職或脫產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完善知識結構,鞏固理論基礎,提高研究水平,掌握研究動態,實現自我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參加行業企業組織的研討會議等學術活動、參加各類技能競賽,通過各種交流,開闊研究視野,提高研究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參與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項目,通過學習他人優秀經驗,培養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
3.3 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
在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多樣的激勵機制,增強學校教師的科研壓力,提高其科研動力,進而推動科研隊伍的建設。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不僅能激發調動教師的科研熱情,也有利于引導教師有目的地朝著既定目標和方向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在科研激勵機制設置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手段:(1)制定合理的經費保障、激勵機制和評價監督機制,將科研業績與職稱評審、晉升等有效結合起來,并加大科研津貼在薪酬體系中的比重,對科研業績進行分級獎勵,尤其對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教師,予以重獎。(2)由學校科研管理部門牽頭,積極鼓勵教師爭取國家級、省部級等科研課題,對于各級各類課題給予相應的資金配套支持,激勵教師積極承擔課題,參與課題研究。(3)將個人激勵和團隊激勵結合起來,要使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有個人的科研激勵措施,也要有團隊的激勵措施,這樣才能增強學校的科研競爭力,也能夠充分利用團隊的力量提高學校自身的科研能力。
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下,高職院校應準確定位,既看到自身科研意識不強、科研能力有限、缺乏創新意識、科研團隊松散等不足,又要從科研團隊建設、科研創新、科研激勵機制出發,認真做好學校科研團隊的整體規劃,堅持學院科研創新的發展,制定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這樣才能激發和調動教師科研熱情和積極性,不斷地提高教師及科研人員整體素質,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以教師為主體的高職院校科研隊伍,推動高校科研不斷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關尚杰.加強高職院校科研隊伍建設的幾點認識[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85-87.
[2]閆俊周.高校創新型科研團隊的組織及其對績效的作用機理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1.
基金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CSTC,2010AC4031)和后勤工程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1年)
作者簡介:曾祥蓉(1970-),女,后勤工程學院軍事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結構工程教學及建筑物鑒定與加固研究,(E-mail)。
摘要: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通過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設計規范的學習、加強對構造措施的掌握、加強對重點章節的講解、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和將實體模型引入教學實踐、將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實踐、將科研活動引入教學實踐,即“五加強”、“三引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教學實踐;教學質量;工程案例;土木工程專業
中圖分類號:TV3-4;G42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3-0109-03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基礎課的一門重要必修課程,起著為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畢業設計以及畢業后從事混凝土結構設計、科研、施工等工作打下必要基礎的作用,該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有以下一些特點:一是該課程內容涉及兩種建筑材料:鋼筋和混凝土,它們的物理力學性能完全不同,鋼筋是單一、彈性、勻質、連續的材料,混凝土是非均勻、非線性的材料,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受力過程較復雜。二是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涉及受彎、受壓、受拉、受扭構件的設計,無論是材料強度等級的選擇,還是截面尺寸的確定以及鋼筋的配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與數學、力學等課程有著很大的區別。三是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研究各種構件的性能、截面設計及構造措施,其理論大多建立在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并需要借助工程實踐來驗證。因此,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內容具有概念多、假定多、公式多、系數多、構造多的特點。這些特點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筆者多年從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對如何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設計規范的學習、加強對構造措施的掌握、加強對重點章節的講解、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和將實體模型引入教學實踐、將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實踐、將科研活動引入教學實踐,即“五加強”、“三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應重視學生對結構理論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徐變、塑性鉸等。只有正確理解了概念,才能靈活運用基本理論。而公式大多是在試驗和基本假定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并且公式的計算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進行電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拘泥于精確的公式推導和計算結果,但一定要讓學生把公式中的每個系數理解清楚,并要求學生學會手算,而不能依賴計算機,以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加強對設計規范的學習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涉及的主要規范是《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筆者在教學工作中先后經歷了該規范的三次調整,使用了該規范的GB50010-1989、GB50010-2002和GB50010-2010三種版本。每一次新規范的頒布,都迫切要求有關的工程技術人員、教師和學生學習掌握新規范。作為教師,尤其要盡可能地將新規范融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實踐中,要加強學生對規范條文的學習和理解,特別是修訂部分的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其修訂內容的科研或工程背景,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了解混凝土結構的發展狀況與方向,及時更新知識。如: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其中一處變化就是采用高強度高性能的材料HPB300級光圓鋼筋取代HPB235級光圓鋼筋[1]。
三、加強對構造措施的掌握
構造措施與精確計算,對混凝土結構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計算而輕構造。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涉及許多構造措施,比如:混凝土的最小保護層厚度;鋼筋的錨固長度、搭接長度及延伸長度;鋼筋間的凈距或間距;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箍筋的最小直徑及最大間距;箍筋的最小配筋率等等。如果一根簡支梁,通過計算確定了其受拉區需要鋼筋的面積,但忽視其鋼筋凈距必須滿足一定尺寸的構造要求,而直接選擇直徑小、根數卻較多的鋼筋,導致相鄰兩根鋼筋緊密排列,這樣勢必造成鋼筋表面沒有混凝土或者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足,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缺少足夠粘結力,那么它們就不能形成整體而共同工作。
四、加強對重點章節的講解
在人才培養計劃的多次調整過程中,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課時都有所減少,而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卻非常多,因此教師的課堂講解不可能對教材上的每一章節面面俱到,而應該重點章節重點講解,非重點章節作一般講解甚至不講解而安排學生自學,學生有不清楚的,教師可以作補充講解和答疑。比如:在四大構件里面,受彎構件、受壓構件比受拉構件、受扭構件重要,因此有關受彎構件、受壓構件內容應作重點講解(課時分別為22學時和16學時),而對受拉構件和受扭構件作一般講解(課時分別為2學時和4學時)。又比如:受彎構件中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的計算兩部分比較而言,前者涉及的基本概念多,所以應重點講解,需要14學時,而后者只需要8學時即可。教材上有些知識點是難點但本身卻不是重點,這部分內容可不作講解,比如變角度空間桁架模型。只有這樣抓重點抓核心,才能節約更多的時間來講重點要點,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
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土木工程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關鍵途徑與手段[2]。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過去一般比較重理論輕實踐,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弱。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求教師要加強實踐,在實踐中獲取經驗,并把過硬的實踐知識傳給學生;同時也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
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實踐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課外訓練等[3]。教學中,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
1.將實體模型引入教學實踐
為增強學生對土木工程結構的空間想象力,筆者所在的教研室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土木工程專業系列課程教學實體模型室。模型室配置有包括混凝土結構、道路與橋梁工程結構、地下工程結構在內的各種結構教學模型40套(組)。其中混凝土結構有梁、柱、樓蓋等模型(見圖1),梁模型又有簡支梁、連續梁、懸臂梁、矩形梁、T形梁幾種。將實體模型引入課程教學實踐,其目的是模擬“施工現場”,將“工程搬進課堂”,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土木工程體系概念的整體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
圖1 樓蓋模型
2.將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實踐
工程案例即是產生于實際工程的典型事例。將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圍繞一個或幾個實際工程問題展開描述、分析與討論,用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案例引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實踐,要求教師不能只是孤立地介紹單個結構或構件的基本理論知識,而應該向學生介紹完整的工程結構,特別是在實際工程中如何解決具體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介紹“工程案例”或“工程項目”,又要組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實際工程案例為分析研究對象,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相關信息,提供和評估備選方案,讓學生能身臨其境般地了解處于工程項目中的工程師所面臨的復雜情況和實際困難,以此訓練和提高學生在復雜環境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和進行決策的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也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當然,采用案例式教學,有兩點值得注意,一要完成工程案例的編制,形成案例庫;二要根據理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對工程案例的素材進行編排、加工處理,使之符合課堂教學規律與特點。
3.將科研活動引入教學實踐
筆者承擔的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預應力碳纖維布加固連續受彎構件的應用技術及示范”,主要是對連續受彎構件進行加固研究。為方便研究試件的制作,連續受彎構件采用的是兩跨連續梁(圖2為科研試驗現場)。試驗梁對鋼筋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選擇、試驗梁的設計制作、試驗梁的加載方式、試驗結果的分析等,這些研究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內容有關,筆者將上述一系列科研活動引入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實踐。實踐表明,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引入科研活動,以研促教,以研促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達到了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目標。
圖2 試驗現場
綜上所述,在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強對設計規范的學習、加強對構造措施的掌握、加強對重點章節的講解、加強實踐環節的落實,并將實體模型引入教學實踐、將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實踐、將科研活動引入教學實踐,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GB50010—2010混領土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劉建勇,李友群,劉廣靜.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07-109.
[3]潘穎.提高混凝土結構原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74-7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al design principle
ZENG Xiangrong, CHEN Jin, WANG Ping, WANG Wei, ZHANG Lei
中圖分類號:F2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198-01
作為科研的中堅力量,加強科研院所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當前科研院所科技資源管理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包括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運行體制不靈活、受現實因素制約,部分人員功利性較強等,這些都不利于科研機構發揮其應有的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相關人員要從這些方面著手,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優化資源配置。
1 科技資源管理失效的影響因素及管理現狀
科技資源是推動科研院所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柱,也是體現科研機構創新能力的重要依據。加快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當前一些科研院所在科技資源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制約了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
1.1 科技資源管理體制不完善,制約科技資源優化
就當前科技資源管理影響因素來看,管理模式失效主要是因為體制的不完善而造成的。一方面,部分科研機構在科技資源管理體制方面存在漏洞,科研環境過于輕松,不能夠提高科研的效率,科研方向不夠明確,比如科研所對大眾型工業企業的科研資源是否了解,針對產品的創新性如何,科研資源是否出現盲目性,重點項目重點領域能否凸顯出來等等。管理體制的漏洞影響到資源配置和資源開發的有效性,也制約著高校科技資源管理的效果,對科研開發的效率也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國的科技資源配置大多是政府與社會作為資金投入主體,科研所自身在科研項目上投入的資金并不多,也制約著對科技工作的引導效果。
1.2 科技資源運行機制不靈活
當前我國科研的主體分為管理主體以及運行主體,管理主體是指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而運行主體則包括高校、科研機構等等,因此廣義上科研所屬于科技資源的運行階層,但是科研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有時需要各科研所科技資源共享,共同努力,完成同一個科研項目,而運行體制不靈活則制約了科研所間的聯合。比如,針對同一個項目,合作的科研所之間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或者資金引導不夠有效,導致系統內的協作形式非常松散,不能形成緊密合作的整體,導致科研所間聯合攻關的能力較弱。
1.3 缺乏創新性人才,功利化嚴重
作為科技資源管理的主體,科研資源的管理者以及執行者都是影響資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人才在科技項目的研發中更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人才,科研項目將難以完成,而沒有德才兼備的人才,科研項目更難保質保量的完成。反觀當前的高科研所人才隊伍,隊伍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人才數量不多,人心不穩,個別人員功利心較強,難以形成強大的聯合公關合力,最終導致科研項目縮水減量。
2 科技資源管理提升有效性分析及其具體措施
提升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提升社會科技實力的關鍵舉措,也是加快我國科技強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推動力。而科技資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從影響其資源管理的相關因素著手,包括管理體制的完善,運行體制的優化以及科技人才的培養,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具體措施如下。
2.1 完善科技資源管理體制,加快資源優化配置
體制因素一直是制約科研所科技資源管理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科研所科技資源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體制是否優化,是否符合本科研所的實際情況,都制約著科技資源能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完善科研所科技資源管理體制,是加快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科技資源管理有效性的根本舉措。首先,科研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加快管理體制的完善。加強對科技資源管理體制的反思,在管理過程中尋找更為完善的體制優化策略,比如對于體制漏洞造成的失誤不僅要彌補失誤,還要追根溯源,查找體制原因。政府及社會要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力度,也要給與科研所更多的自主研發、自主管理的平臺,提升科研所對科技開發的引導作用,其次,加快管理理念的轉變,引進國外乃至其他科研所先進的科技資源管理策略,提高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
2.2 提升體制運行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科技資源運行不靈活,系統的創新能力不強,也是制約科研資源管理與研發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升體制運行中的靈活性,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系統的創新力,也是科技資源管理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舉措。一方面,區域內各科研所要實現部分科技資源共享,加強聯合的水平和能力,通過對科研項目的討論和溝通,明確合作科研所在同一各項目中的職責和角色,權責明晰,共同推動項目開展。另一方,提升資金引導的有效性,政府及社會在科研項目投入的資金要體現出其應有的作用,資金的有效引導可以大大提升科研所合作的效率,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 加強科技人才的管理和培養
人才在科技研發的過程中一直擔任著無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作為研發主體,科研人員能力高低,團隊協作水平和質量都是提升科技資源有效性的關鍵。只有在優化資源的基礎上對資源加以充分利用,才能實現科技資源的真正價值。一方面,科研所要培養一支科研能力強、工作態度端正的科研人員,通過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避免人才段層、質量參差不齊等情況的發生。同時運用相關措施加強對人才的管理,提升人才的向心力,避免因個人功利心較強導致整個團隊缺乏協調,出現人心動蕩、流失嚴重等情況。
3 結語
總而言之,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與諸多因素有關,包括科技資源管理的主體,管理和運行機制的優化以及科研項目研發隊伍的質量和效率等等,相關人員要立足于本研究所的實際情況,優化資源管理戰略,從體制和人才雙管齊下,推動科研所科技資源管理的有效性,也為我國的科研創新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科研單位的外部環境和內部運行機制都發生了變化。因而,加強科研單位的財務管理,建立與國家科技體制、財政體制以及相關政策適應的科研單位財務管理新機制,就顯得更為重要。這就要求科研單位樹立新的財務管理觀念,充分發揮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控制與財務分析的職能作用。依據《會計法》、《軍工科研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充分利用各種財務管理的方法,對單位的業務活動以及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維護財經紀律,使單位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但當前,科研經費在使用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科研經費管理力度不夠;科研經費不規范,非科研性質的開支占較大比例,開支范圍較大;財務審核把關不嚴,經費使用效能不佳等。要提高科研單位財務管理能力,主要應抓好以下環節。
一、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財務管理,建立健全日常操作和管理制度
(一)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加強經濟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要從本單位實際出發,根據本單位的業務特點、經營機制、管理要求、資金運動、人員配置等,充分體現本單位的特點,需要制定制度的唯一標準。制定制度要講究系統和配套,制度與制度之間不能相互矛盾。科研單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首先提高內部競爭能力。為此,必須建立單位內部相適應的核算和指標體系,對科研部門、開發部門、后勤服務部門等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設定不同的考核指標,逐步建立起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適應單位內部運行機制要求,利于推行和落實的內部經濟責任制,以利于在單位經濟活動中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和監督。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專業技能,為保證資金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實著手做好會計基礎工作,財務審核把關尤為重要。財務人員審核發票要嚴格,發票名稱要實事求是,數量、單價要填寫齊全,要嚴格控制各種會議開支,召開會議必須提前上報會議計劃,經批準后予以報銷。科研經費計劃內預算開支,要嚴格計劃列支,對撥入的科研經費要專款專用,不得擠占、挪用。
二、合理編制單位預算,加強收支管理科研單位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編制單位預算是單位財務管理的主要任務,對合理地籌集、分配和使用資金,促進科研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財務人員和科研人員要共同研究,合理編制科研經費預算,編制預算應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考慮到積累與發展的關系,合理地科學地安排收支。
(二)按現行制度編制上報的預算,滿足了上級財政和主管部門的要求,但對執行單位來說,就顯得不夠具體,缺少可操作性和實際管理價值,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管理的需要,設計一套表格,編制出一套分部門、分項目、分期(按月按季)的切實可行、實實在在的內部財務收支預算,以利于在日常的財務收支中掌握執行。編制預算之前,應正確分析上年度的財務收支情況,清理核實各項基礎數字,正確劃分收支項目,按照管理要求,按部門、分項目編制出按季分月的財務收支計劃。
(三)單位內部預算一經核準,即進入實施階段,各部門對實施財務預算要作為一項經濟性工作來抓。其次要加強預算執行管理,調節經費構成比例。財務部門要定期分析考評,及時了解經費開支進度,發現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總結經驗,采取措施,提高預算管理水平。
三、注重財務分析,發揮輔助決策職能作用
科研單位的財務分析,是在真實、科學、系統地歸集了會計資料與數據,充分利用財務管理信息,借助一定的方法,運用財務報表、會計核算資料對科研單位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濟效益及未來前景的一種評價。
高校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和籌措的科研經費均呈現大幅增長趨勢,據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高校科研經費支出已占全部支出的30%,科研經費來源也日趨多元化。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是否有效,事關科研項目能否按期高質量的完成和國家科技創新能力能否進一步提升。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一)科研項目管理與經費管理脫節
高校科研活動的管理包括兩方面: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經費管理,科研部門負責科研項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財務部門負責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但很多高校的科研部門不向財務部門提供完整的項目資料與信息,不跟蹤、評價經費的使用情況,把經費管理的責任全部推給財務部門,財務部門也沒有及時向科研部門反饋經費開支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導致科研經費的項目管理與會計核算各成一體,缺乏部門之間信息的溝通與配合。
(二)經費開支不合理
很多高校沒有制定專門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辦法,或者管理辦法不具體,缺乏操作性,在實際的報銷工作中,經常引發科研人員和財務人員的矛盾。一些高校在科研經費支出中控制審核不嚴,導致科研經費開支中招待費、勞務費等支出比重偏大;結題項目不進行財務結算現象普遍,導致資金的閑置與浪費;所購電腦、儀器等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缺乏監管,遺失、報廢也不辦理相應的手續。
(三)存在管理過寬和過嚴并存的現象
目前高校科研經費主要分為縱向科研經費和橫向科研經費兩種類型。對縱向課題,因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教育部等項目管理單位審查較嚴,高校都加強了監管,但也有些過頭,如不少高校規定,調研差旅費必須有來回程票才可以報銷,只有單程票不允許報銷。而對于橫向課題,由于沒有人審查經費的使用情況,所以,使用比較隨意,管理較松,高校財務部門對經費的用途沒有太多的限定,只要是發票都可以報銷。這樣做存在一些風險,一旦項目不能按期完成,或委托方不滿意,學校就會承擔責任甚至面臨法律訴訟。
(四)獎勵措施不夠
既然經費的使用事關國家創新能力的提高,那么,獎勵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就有助于創新性成果的出現,有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目前,各高校對拿到科研項目有獎勵,但是對科研經費的合理使用無獎勵,顯得不配套,導致只注重拿項目,不注重項目的過程管理,這不利于高校履行其科技創新方面的職責。
(五)審計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高校對科研經費的審計重視不夠,內部審計的重點大多放在財務收支、基建、經濟責任等方面,國家審計機關對高校的審計也主要關注這些方面。有些高校雖然也開展了科研經費的審計,但實施審計的隨意性較大,沒有納入常規的審計工作計劃。
二、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科研項目管理聯動機制
高校須從宏觀和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在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建立起聯動機制。科研管理部門在科研項目承接后,應及時向財務部門傳遞相關的信息,并配合財務部門做好經費管理的有關工作;財務部門在進行日常的科研經費報銷過程中也應及時向科研管理部門反饋信息。科研項目管理和科研經費管理應密切配合、相互促進,最好能建立起一個雙方能共享的信息系統,便于適時跟蹤管理。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辦法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應共同研究制定專門、具體的科研經費財務管理辦法,嚴格核定科研經費的開支項目、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特別是對縱向科研項目中的勞務費、招待費等制訂嚴格的開支比例,嚴格控制與課題不相關的費用支出。資產管理部門也應對科研經費購買的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清查,防止資產的流失。另外,要加強科研經費結題管理。科研項目結束或通過驗收后,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及時通知財務部門已結題課題的相關信息,財務部門應及時敦促項目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結賬手續,避免長期掛賬,及時處理科研結余經費,防止科研資金的浪費與流失。
(三)實行科研項目的分類管理
縱向科研經費、橫向科研經費來源不同、性質不同,使用范圍也有所不同,在財務管理上應有所區別。縱向科研經費必須嚴格用于科研項目的研究過程,要按照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等項目管理單位的相關要求,嚴格控制經費的開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能過于僵化、刻板,只要是用于本項目的開支,可以在不違反財經紀律的前提下,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而對于橫向科研經費,在經費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等方面,可以相對寬松。
(四)逐步完善科研項目獎勵機制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會同財務部門、人事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建立有效的科研項目獎懲機制。高校應鼓勵用科研經費購置電腦、實驗室儀器設備等,鼓勵節約,對經費結余實行獎勵,鼓勵用科研結余經費來解決自主課題經費短缺問題。學校應對符合條件的科研人員給予工作量等方面的獎勵,或作為年度考核加分的考慮因素,與其獎金收入掛鉤,從而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五)加大對科研經費的審計力度
在科研經費的使用過程中應加強審計監督,充分發揮各級審計部門的作用。審計部門要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對科研經費從立項到結題的全過程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國家審計機關和項目管理部門要不定期地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規定及經費收支情況進行檢查監督,尤其是縱向科研項目經費,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同時也應加強學校內部審計監督,學校內部審計部門要將科研經費審計項目納入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實行定期檢查和抽查來監督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
【主要參考文獻】
[1] 姜清奎,王貫中.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與管理,2007(1).
一、高校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現狀
在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中高校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高校教育的蓬勃發展以及科技的改革,在高校中所承擔的科研經費都在大幅度地增長,科研經費來源也逐漸變得多元化。高校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關系著科研項目的高質完成,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但是高校對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缺乏統一要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經費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中存在著管理不完善等相關問題,首先橫向經費管理簡單套用縱向經費管理的辦法導致管理過嚴。在縱向經費的管理有著及其嚴格的預算和審批,將這些運用到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中,勢必會影響到高校參與市場競爭的活力。會造成資金處于體外循環的狀態,高校無法統一管理。還有的對于橫向的科研經費管理過于寬松,高校只提取相關的管理費,其他的不再干涉,造成一些超范圍的支出現象嚴重等等。長此以往,不但會影響到科研工作人員積極去爭取橫向經費,這樣的科研項目完全沒有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成本核算不完整
在科研經費的管理中還存在著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現象,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有著密切聯系,高校橫向科研項目的工作人員大多都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大都從教育事業費中支付其工資,橫向科研工作中的大部分資源都是和教學的資源共享,事業經費與科研經費成本一般都是相互滲透,因此對于這些教學資源本身在科研工作的成本核算中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影響著科研經費的全成本核算的有效實施。許多高校在編制預算時沒有全面反映必須的項目成本,僅僅是對研究課題要產生的實驗材料、科研調查等費用計入到成本預算中去,但在經費預算中的一些間接產生的費用,如勞務費、科研場所等這些細小的費用都沒有列入到預算中去,因此在經費結算的項目中造成預算支出與實際的花費不符。
(三)資產管理不規范
科研經費主要是通過對外包攬研究項目而形成,在科研經費的使用上一旦入賬就要經過多層管理單位提成,對于使用科研經費去購置的固定資產只是去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登記,在財務部門只是反映出其金額,對于有重復的科研設備購置并不清楚,對科研經費的支出真實性監督不到位,存在著資產管理不規范的現象。對科研資產的驗收入庫中其手續也不嚴格,對于購置的科研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大多都是由科研工作人員保管并且使用,沒有列入高校固定資產的核算管理,這些都造成高校固定資產的嚴重流失,造成管理隱患。
二、高校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控制措施
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規范高校科研經費的運行使用情況,這不僅影響到高校發展改革的推行步伐,還關系到高校的反腐廉政建設和規范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健全經費管理機制
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和監督機制。一是要將高校各類科研經費全部納入學校的財務部門統一管理和使用,保證各項專款用在該用的課題上。依據中央規定的財務制度,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制定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嚴格的監督約束機制,規范簽訂科研立項合同,嚴格監督科研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嚴格核定科研經費的開支項目、范圍以及標準,杜絕利用勞務和招待費等開支名目報銷科研專項經費,嚴控與科研項目無關的費用支出,確保科研專項經費用到實處。二是要強化科研經費使用的審計力度。高校要善于發現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有效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不斷加強對科研項目管理、人員工資等支出費用的管理。學校要根據項目管理辦法合理安排使用項目管理費、人員經費以及業務經費,不得以任何形式預提項目專項經費,確保專款專用。三是高校要積極主動與主管部門的溝通與協調,自覺配合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科研專項經費的審計,并定期要向社會和科研經費提供方公布科研經費管理使用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
(二)完善成本管理模式
目前,各高校還形成較好的科研項目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積極制定有效的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機制,要讓成本核算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據不同種類的資金來源核算各項科研項目管理經費的提取標準,財務同時將提取的管理經費按照規定納入科研項目成本計算,并作為沖減高校教育事業費的開支項目,而項目管理費應從教育事業經費中開支。也可以參照科研單位的成本核算辦法,將科研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費用分為直接、間接和期間等費用,其中直接和間接費用按專題科研項目計入科研成本費用,而單位為科研活動產生的期間費用不計入成本費用,區別情況進行賬務處理。
(三)規范固定資產管理
高校應加強對科研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按照相關規定將科研固定資產整體納入到學校資產管理范疇,對已經購置的科研設備也要嚴格按照學校的國有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完善申報、審批、購置、驗收以及登記等各項手續。如果出現項目科研人員調離,或者項目結題后,學校要組織財務等相關部門進行國有資產清理,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情況;同時要加強科研項目之間的協調配合,切實提高科研設備利用率,各科研項目儀器設備要互相使用,避免分項目重復購置科研設備;要合理使用科研專項資金,努力實現公共資源共享,減少科研經費的浪費,不斷提高學校的科研整體實力。
三、總結
隨著高校向研究型的高校轉變,高校中橫向科研協作范圍更加廣泛,其科研項目也越來越多,在高校的橫向科研經費中存在著比較復雜的一些問題,因此對于改善高校橫向科研經費來增強高校橫向科研的輻射范圍,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以爭取到更多的發展,這樣才能有效加強對高校橫向科研經費的管理,有助于高校參與市場競爭,能夠加強與外界的合作高校的科研資源,以推進高校的橫向科研工作健康穩定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4-0271-02
0 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全球經濟的深入發展,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富國強民的中國夢,必須培養出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創新型人才。我國高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如何培育出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依靠一流的教學、科研水平,而教、科研的基礎是一流的實驗室設備和先進的教學方法[1]。可見促進科研與實驗室教學相結合,提高教學水平,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
1 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意義
世界高等教育面臨的共同課題是培養創新人才,在我國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尤為突出,因為我國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差異很大,而且存在一些共同問題:比如教育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畢業后創業能力弱等,所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采取推進高校實驗室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對培養創新型人才非常有益。
2 高校實驗室教學的現狀
高校向研究型大學的轉變過程中實驗室在管理體制、運行模式、和共享機制等環節存在一些問題[2],削弱了其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中應發揮的作用。具體情況如下:
2.1 重科研、輕教學 高校內部教學和科研工作通常存在一些制度,使科研和創新人才培養在某些方面存在分離和脫節的傾向。許多高校設置了科研機構,教師們把精力投入到了職務晉升、崗位業績考評、評優評獎中,而對教學任務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削弱了教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積極性。在資源分配上,教學與科研分配不均,投入于教學中的資源相對較少,影響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質量。
2.2 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難 由于實驗室教學資源有限,使工作人員無法及時地掌握前沿科技信息,所以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時,工作人員的知識相對陳舊,無法給學生提供科技的最新動態。而且,因為管理體制的阻礙,科研成果很難轉化、應用到實驗室教學中,所以實驗教學內容無法得到更新,教學技術手段難以提高,影響了實驗室教學的持續發展,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2.3 實驗室儀器設備共享程度低 實驗室建設經費一般來源多,部門多,由于相互之間缺乏協調,有些實驗室購置的儀器設備較先進,但是利用率不高,而有些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相對低端,無法滿足學生探索知識的需要。由于教學資源不能通過共享合理利用,使得培養創新人才的物質條件配置不均衡,使先進的儀器設備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4 實驗室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在評定職稱時,科研項目和論文數量是評審中的重要衡量條件,所以科研較弱的教師晉升高職比較困難。為了晉升職稱,部分教師的工作重心從教學移向科研,無法把精力完全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去,削弱了實驗室教學的效果,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效果受到影響。
2.5 實驗室不能形成整體合力 許多高校沒有貫徹 “專業一學科”耦合的原則[3],在設置實驗室時缺乏規劃,沒有仔細考慮功能、規模、人員等方面的合理配備,而且管理松散,實驗室環境、安全問題突出,部分科研類實驗室甚至缺乏專職管理人員,無法形成整體合力,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嚴重制約了實驗室的發展。
3 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措施
3.1 加強實驗室規劃與管理 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在建設實驗室的初期應加強規劃和管理,做好建設費用、運行管理、效益分析等各個環節的論證,深入考慮,加強協調,使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求相吻合。
3.2 利用學科資源促進教學 利用學科資源,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推進實驗室教學的發展,把教育質量納入學科建設中,以優秀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學,拓展教學內容。同時,大力改善實驗室條件,確保教學環境滿足實際需要,并通過學科建設,不斷地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
質量。
3.3 規范實驗室管理 實驗室資源的共享和科研成果的轉化,依靠實驗室的規范管理,管理的實施依據實驗室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嚴格的制度可以使各項具體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分工明確,易于實施。同時,規章制度應鼓勵學生創新和實踐,為學生個性化培養和多樣性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4],支持建立跨學科的創新團隊,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先進的科學
技術。
3.4 加強實驗室信息化建設 建立實驗室信息化平臺,可以使教學和科研更快地融合。通過加強信息管理,使圖書資料、科研成果、先進技術等資源共享,以網絡化管理為手段,實行網上預約、有償服務的管理機制,提高資源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使教師及時掌握前沿科技的發展,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5 改革高校考評制度 為了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既要發展科研和科技創新能力,也要進一步改革教師考評制度。建立適合教學與科研的考評制度,將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任務與教師的考評內容相關聯,鼓勵教師更好地投入到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努力使教學和科研兼顧。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科研課題,在實踐中尋找促進實驗室教學的好方法,將科研優勢引入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5],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實踐的能力。
4 總結
促進科研與實驗室教學相融合,提高教學水平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加強實驗室統籌規劃與管理,整合學科優勢資源,改革高校考評制度等措施,加強實驗室建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易麗麗.科研平臺在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高等建設教育,2012,21(4):24-26.
[2]袁仲雄,魏為民.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教學與科研融合[J].人才培養改革,2012,2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