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 16:32:5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建材進出口貿易,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地理位置、經濟政治背景比較
福建省作為我國一個沿海開放地區,地處我國東海之濱,面對臺灣,接近港澳,是距離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并且也是全國第二大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華僑港澳臺胞在推動福建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福建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是最早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全國進出口高速增長的大環境,給福建省的經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帶來了良好的氛圍,帶動和促進了福建的經濟騰飛。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國家政策使全省已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開發格局,經濟增長速度大大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臺灣省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個寶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經濟背景使得它更便于與祖國內陸和國際地區進行經貿合作。同時,臺灣與美國、歐洲、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也都有著大量的經濟貿易,與福建等內陸各省更是早有密切的民間文化交流。在兩岸尚未實現直接“三通”,經貿關系尚未實現正常化情況下,兩岸的經貿關系已發展到相當大的規模。祖國內地已成為臺灣最主要的投資地、最大出口地之一及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兩岸經貿關系對臺灣經濟正產生越來越重大的影響。
進出口貿易總體比較
“九五”期間,福建省累計出口額大約518億美元,比“八五”翻了近一番,年遞增10.3%。2000年,福建進出口貿易總量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到212.23億美元,居全國第6位。2001年全省進出口貿易工作取得新的進展,進出口貿易總值達到226.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6%。其中出口139.22億美元,增長7.9%,高于全國1.1個百分點,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6位;進口87.04億美元,增長4.7%,保持了較大的貿易順差。2002年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84億美元,其中出口17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75%;進口110.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7%。全省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同世界上2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全年出口上千萬美元的商品共有60多種。福建外貿發展已經呈現出由“求量”向“重質”的轉變。福建經濟快車之所以能夠長期迅跑,很大程度得益于外貿這匹強勁有力的“黑馬”。福建外貿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即: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檔次不斷提升;貿易方式有新的轉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加工貿易項目明顯增多;出口市場趨于相對均衡;對外貿易實現“順差順收”的良性局面;外貿經營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從1995年到2002年的進出口貿易指標上看,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呈現波浪式的起伏波動:2000年達到最高值,進出口總額為28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483億美元,進口額1400億美元;而2001年卻呈現出衰退跡象,進出口貿易總額甚至低于1997、1998、1999三年。在經歷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后,2002年臺灣省的經濟貿易開始緩慢復蘇,其主要原因來自于出口增長,1至9月,對外出口增長5.1%,其中對內地出口成為帶動臺灣產品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在國際經濟景氣尤其是兩岸貿易大幅增長的帶動下,臺灣對外貿易扭轉頹勢,對帶動經濟走出谷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島內的民間消費及民間投資仍然疲弱,使整個經濟呈現“外溫內冷”的狀況,全年經濟呈現低增長態勢。(見表1)
從以上具體數據可以看出,福建省的進出口貿易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而臺灣則呈現上下起伏波動的形勢。雖然福建省的進出口貿易在近年有相當快的發展,在全國也排名前列,但與臺灣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到2002年為止,福建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只為臺灣的1/10左右,進口額差距則要更大一些。因此,福建的進出口貿易要達到臺灣現在的水平仍然需要一定的時日。
進出口市場、地區比較分析
經過改革開放和對外貿易的短短20年時間,福建省的出口市場結構進一步趨于合理,多元化市場戰略取得新的突破。以前,東南亞一直是福建外貿出口的傳統市場,近兩年,福建對世界各大洲的出口全面增長,特別是對俄羅斯、東歐、中東、韓國、非洲、中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出口增長迅猛。對香港和日本的出口占亞洲的前兩位;對德國、英國、美國也都有大量出口,且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2001年,全省實際商品出口國家與地區達193個,對亞洲出口61.9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44.5%,對美國、日本、歐盟、香港四大傳統市場合計出口97.8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70.2%,美國已經一躍成為福建最大的出口市場。
對臺灣省來說,美國是其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占總出口的23.7%,至今仍然穩定增加,從1996年的26.866億美元增長到2000年的34.815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14.6%,主要原因是美國的經濟景氣繼續擴大,臺灣對美國的出口(以信息通訊機器為主)有順暢的增長。其次,香港是臺灣出口的第二大市場,2000年出口額達31.336億美元。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出口劇增,從而導致對臺灣原材料、部件等的進口需求增大,臺灣經由香港對中國大陸的間接出口增長堅挺。日本是臺灣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但在1997年,對日本的出口由于口蹄疫發生而導致豬肉出口停止,另外也由于日本經濟恢復緩慢的影響而劇減,從1996年到2000年出口額平均為13億美元左右。對亞洲出口則為總出口的一半以上,且呈現快速增長,其中同上年相比,對日本出口增長44.1%,對東盟五國增長32.1%,對香港增長24.9%。因此,可以看出美國是福建和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國。福建的出口有往歐洲和美洲擴大的趨勢,而臺灣的出口則逐漸向亞洲擴展。
進口方面,福建省對亞洲的進口主要來自于日本,最高時期(2000年)達到13.15億美元,對香港、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有較大量的進口;歐洲主要從德國、意大利及英國三個國家進口,最高進口額為1998年對德國的3.23億美元;美國也是福建省較大的進口國之一,且年進口量呈逐步遞增趨勢,從1997年的6.23億美元發展到2001年的8.08億美元。2001年,全省與世界上110個國家與地區開展進口貿易,進口5000萬美元以上的國家與地區共有20個。
臺灣最大的商品進口來源是日本,2000年達到3.86億美元。其次是美國,由于臺灣的有關信息通訊產品的出口堅挺,導致對美國電子部件的進口需求旺盛,2000年達到最高值2.51億美元。但是臺灣對日本和美國的進口都呈現了逐年上下波動的形勢,可見國際經濟政治和臺灣內部的經濟變動對進出口貿易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同時,臺灣對韓國、馬來西亞、法國、德國也有較大量的進口。
進出口商品結構比較分析
近幾年來,福建省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外貿出口格局也不斷優化。初級產品所占比重進一步下降,工業制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二者的比例由1999年的17.4:82.6調整為2001年的9.3∶90.7。2001年全省初級產品出口13億美元,比上年減少近7000萬美元,占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6%降到9.3%,工業制品出口126.3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突破90%。2002年機電產品出口68.04億美元,同比增長41.44%,占全省出口總額的39.1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32.34億美元,同比增長82.07%,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8.62%。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成為拉動福建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電子行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企業是通過利用外資改造發展起來的,新開發的出口商品有電視機、錄像機、電話機、電腦、音響、電子元器件等六大類,農業、食品制造業、建材、機械、石化行業等也通過利用外資得到很大的提高和發展。
同樣,在臺灣省的出口產品中,工業產品所占的比重也是最大,2001年達到1462.15億美元,其次才是農產加工品和農產品。可見,福建的工業制品出口雖然占到全省出口比重的90%,但仍然不及臺灣的十分之一。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電氣機器、電氣器材與機械均處于前兩位。臺灣對中國大陸間接出口的主要商品項目有:電機設備及部件、機械設備、塑料原料及制品、人造纖維絲、工業用紡織品等。其中電機設備所占比重最大,達到15.9%。另一方面,從增長率看,電機設備及其部件比1996年增長30.8%,鋼鐵制品比1996年增長29.5%,這兩項在工業產品中的出口增長率最為顯著。
進口方面,福建省的進口商品種類廣泛,主要以工業制品中的機器設備為主。2002年福建省機電產品進口62.08億美元,增長43.7%;高新技術產品進口28.68億美元,增長65.4%。而臺灣省的進口額中,原材料占最大份額,2000年達到897.78億美元,其次是資本貨物和消費品。福建進口的原料配件及設備所占比重相應提高到88.4%,初級產品所占比重下降到11.6%。化學成品、紡紗織物、鋼鐵、機械及運輸設備等商品占絕大多數,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主要集中在郵電、汽車、輕工、食品等。在所有的進口商品中,規模超過1億美元的就有7大類。
伴隨著科技產品世界市場占有率的不斷提高,臺灣進口的機器設備和零部件也不斷增加。臺灣與中國大擊的進出品貿易也有了相當的發展。受到民間投資活躍等因素的支持,臺灣對中國大陸的間接進口額,主要以農業、工業原材料為主,達到39.15億美元。
從以上的定性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的進出口貿易及整個經濟水平都與臺灣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是與它們各自的經濟政策,政治背景緊密相關的。兩省的進出口貿易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存在著各自的特色。總體來說,由于歷史、政治、經濟的原因,臺灣進出口貿易與福建省進出口貿易無論在規模上、速度上、結構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福建屬祖國大陸同一經濟體,這種與臺灣地區的差別是正常的,隨著改革開放,內地已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出口地之一,內地對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在臺灣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同時也加強了內地與臺灣的經貿合作。如果兩岸能夠消除人為的屏障,隨著交往的日趨頻繁,閩臺的進出口貿易將呈現越來越緊密、互補、共榮的特征。
參考資料:
1.楊維中,1997年臺灣的對外貿易——1998年日本貿易振興會白皮書:貿易篇,臺灣研究集刊,1999年第二期
2.石廣生,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與展望,國際商報,1998年10月15日
中國木地板行業出口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木地板總量占我國同期木地板出口總量的近3/4。而我國地板的原材料供應,主要依靠東南亞以及南美和非洲地區的原木毛坯料,通過在原材料地粗加工后出口到中國,貿易結算主要使用美元。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人民幣匯率變動都對木地板企業采購原材料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隨著近幾年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初級產品出口型企業的利潤被一再壓縮,再加上歐美各種的反傾銷政策,浙江省出口型企業已進入了寒冬期。人民幣匯率是重要的價格信號匯率的變動會改變國內外商品的相對價格,這對地板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我們通過對南潯地板城的調研,旨在分析匯率變動以及出口國收入對南潯地板行業的出口額的敏感性,進而對南潯木地板行業提出幾點建議。
一、國內外文獻理論綜述
(1)國外研究情況。國外學者在較早的時期對進出口貿易與實際匯率變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國外最近的研究基本上都使用協整的方法來估計長期的貿易敏感性,由于馬歇爾·勒納條件具有很強的政策指導作用,研究馬歇爾·勒納條件是否成立是分析匯率和貿易收支關系的最普遍思路。國內外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但并未得出一致結論。目前,ML條件在匯率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實證研究中被廣泛使用。Irandoust M. et al(2006)采用面板協整理論研究了瑞典國對其8個主要貿易伙伴國的進出口敏感性系數。檢驗結果表明:對其8個貿易伙伴國中的6個國家的出口可以通過貨幣貶值來改善,且ML條件只滿足8個樣本國中的兩個國家。國內一些學者也先后研究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敏感性問題。其次,是各國學者對“J曲線效應”的解釋和分析。Hsing(2005)在研究日本、韓國和臺灣的J曲線效應時也引入了脈沖響應函數,他們發現只有日本對美國的雙邊貿易存在J曲線效應。(2)國內研究情況。就我國是否存在“J曲線效應”的實證研究結果并非一致。Narayan P.K.(2006)研究了中國貿易均衡與實際匯率之間的關系。首先運用邊界檢驗法,認為中國貿易均衡與實際匯率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其次,該研究引入了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發現無論是長期還是在短期,人民幣貶值均對貿易均衡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國的貿易收支不存在J曲線效應。韓莉等(2009)運用協整分析以及誤差修正模型對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與北京市一般貿易進出口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認為,在長期中,北京市一般貿易出口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負相關,一般貿易進口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正相關。袁芳英(2010)采用邊限檢驗方法、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ARDL)和ECM模型研究了2002~2008年期間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波動與上海商品出口長、短期結構之間的關系。結果認為,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匯率升值會對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商品的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二、樣本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及基本分析。我們選取了近五年來美元兌人民幣的數據以及全國地板行業以及南潯地板城出口額的數據,為能反映整體趨勢的變化,以及國內外大環境對浙江地板行業出口額的影響,我們選擇了以年為單位,通過繪制圖表以及描述性統計來全面的反映匯率變化對出口額的影響。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匯率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整、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這之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表明人民幣一直在升值,從2008年的6.94一路下跌到2012年的6.31。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美元的大幅度貶值更是加速了人民幣升值的速度。這對沿海許多以出口初級加工出品為主的企業產生了不小的沖擊,使得中國近幾年來的出口額不斷波動。
圖1 2001年~2011年全國木地板行業出口額變動圖
圖2 2008年~2012年南潯木地板出口額變化圖
從全國木地板出口額以及南潯地板出口額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木地板出口因為各國的硬性需求較大以及環保政策的不同,受匯率影響相對于其他行業較小,總量仍保持這不錯的水平。但是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中國出口的木地板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喪失了其價格優勢,同時我們木地板行業的制造技術并沒有飛躍性突破,導致木地板出口額趨于下降。而南潯地板城因其沿海以及優質的木源等優勢,在全國木地板行業中占有不小的份額,可以看出雖然南潯地板城受到匯率變動的沖擊并沒有太明顯,但是從長遠來看整體趨勢仍不樂觀。
表1 描述統計
我們分析得出,雖然總體來說全國木地板出口額受匯率影響較大,平均值為負值,下降趨勢明顯,但是南潯木地板出口額的標準差高于全國的,且極大極小值相差較大,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南潯木地板出口額受匯率影響明顯。
2.實證分析。由于實木地板的出口額在國外需求量增大的情況下,長遠上處于增長態勢,研究匯率對其影響,選取增長率作為因變量更加合適。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選取國民收入和人民幣匯率作為因變量,得到方程:E=α+βy+γz,其中E代表南潯實木地板年度出口額增長率,α表示常量,系數β和γ代表出口額增長率對國民收入水平增長率和人民幣匯率的敏感估值。將所得樣本數據導入spss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表2 系數a
由數據分析得到β為0.148,γ為0.496,得到公式:
E=-2.66+0.148y+0.496z。由公式可知南潯實木地板的出口增長率對匯率的變動較進口國的國民收入增長更加敏感。且當美元升值時,地板出口額的增長率將上升,且幅度較大,即人民幣升值時,出口增長率將減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每升高1%,出口增長率就增加0.496%。而進口方所在的國家的國民收入水平對南潯地板的出口額影響較小,但也具有一定影響,即收入水平上升時,出口額上升,這是由于需求的上升引起的,但是由于建材的需求較收入本身較為細微,所以影響不大。
3.實證結論。由實證分析以及前人研究可知,匯率變動較進口國的國民收入對南潯實木地板的出口額影響更大,建材行業需求量的變化受本身國民生活水平的影響較為細微,而匯率變動直接影響進口國需要支付給出口商的金額,所以匯率的變動對其影響就會更大一些。
三、總結與建議
由于實木地板的替代品眾多且發展迅速,南潯地板城出口的地板,都是以價格為優勢,在海外市場沒有自己的營銷網絡和品牌,出口額易受到匯率的影響,也與此有關。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出口額很容易受到影響,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市場自從2008年以后,增長率就出現負值。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不利于南潯地板城出口的長遠發展,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企業必須采取對策。例如,產品的層次需要升級,由于技術含量較高的高端產品的替代性較低,品牌產品附加值較高,即使匯率變動,也不會對其出口產生太大影響。再者,企業易受到出口變動的影響,是由于依賴出口。在金融危機和“雙反”事件時,南潯地板城的中小企業受到了重創,有些甚至遭受了滅頂之災。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大多太依賴于出口,而一旦人民幣持續升值,或者國外經濟遇到衰退,這些企業就難以生存。所以企業還應將出口的市場逐漸擴展成內需,在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共同發展,才能更長遠地生存下去。
參 考 文 獻
[1]厲以寧等.中國對外經濟與國際收支研究[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1
[2]謝建國,陳漓高.人民幣匯率與貿易收支:協整研究與沖擊分解[J].世界經濟.2002(9)
[3]任兆璋,寧忠忠.人民幣實際匯率與貿易收支實證分析[J].現代財經.2004(11)
[4]沈國兵.美中貿易收支與人民幣匯率關系實證分析[J].當代財經.2005(1)
[5]金洪飛,周繼忠.人民幣升值能解決美國對華貿易赤字嗎?:基于1994~2005年間月度數據的貿易彈性分析[J].財經研究.2007(4)
[6]戴祖祥.我國貿易收支的彈性分析:1981~1995[J].經濟研究.1997(7)
[7]謝智勇,徐璋勇,宋小虎等.亞洲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匯率與進出口貿易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1999(7)
[8]徐璋勇,劉彤安,樊正棠.對我國匯率變動與進出口貿易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4)
[9]盧向前,戴國強.人民幣實際匯率渡動對我國進出口的影響:1994
居住地:上海
電 話:138********(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1年9個月]
公 司: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行 業:建筑/建材/工程
職 位:俄語翻譯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俄語
學 校:上海外國語大學
自我評價
專業俄語畢業,多年俄語翻譯工作經驗,多年外企公司工作經驗,已取得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俄語口譯翻譯證書。英語能力和俄語能力俱佳,能夠勝任與海外公司間的商務談判工作。在項目管理方面也具有經驗,溝通能力好,做事穩重,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習能力強。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 一周之內
工作性質: 全職
希望行業: 建筑/建材/工程
目標地點: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議/月
目標職能: 俄語翻譯
工作經驗
2010/8—至今: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1年9個月]
所屬行業:建筑/建材/工程
業務部 俄語翻譯
1、負責公司各項產品介紹、合同、會議紀要、資料、郵件的俄語翻譯;
2、負責維護、拓展國外(俄國為主)的客戶;
3、負責在接待來訪的客戶和商務談判中擔任翻譯工作;
4、負責參加國內外的專業培訓,提高工作水平;
5、負責協助上級完成其他各項任務。
---------------------------------------------------------------------
2008/7--2010 /7:XX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 2年]
所屬行業:貿易/進出口
海外市場部 市場銷售
1、負責開發潛在客戶,維護現有客戶;
2、負責產品資料的翻譯,擔任我方公司與客戶溝通之間的口譯工作;
3、負責解決客訴,提高公司的形象;
4、負責參加各種展會,發現新目標,保證每年的銷售額;
5、負責銷售以后的一些售后事務,例如跟單、發貨等。
教育經歷
2004/9--2008 /7 上海外國語大學 俄語 本科
證 書
2007/12 俄語六級證書
2006/12 大學英語六級
2005/12 大學英語四級
“十二五”期間,六十二團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后引進了山東威龍酒業、霍爾果斯豪運電子、江蘇榮能建材等16家企業,五年間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14倍。2016年新年伊始,海程邦達、廣西恒仁、深圳格綺等企業又派代表到六十二團洽談投資意向,今年該團招商引資落地資金預計達5億元以上。
六十二團緊鄰霍爾果斯口岸,地處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核心地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上的重要節點和發力部位,在很多方面具備明顯優勢。認真貫徹中央和兵團、師黨委決策,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對外開放,促進經濟轉型,是該團加快經濟強團建設、發揮開放窗口和橋頭堡作用的必然選擇。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國際通道、優惠的發展政策,加上日新月異的城鎮化建設,六十二團已當之無愧地成為承載產業轉移、繁榮二三產業的大‘孵化器’。”六十二團經貿科科長駱躍生說。
依托霍爾果斯口岸快速發展的進出口貿易,六十二團參股建設了新疆伊犁恒信國際貿易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僅2015年,該公司吞吐量就達40萬噸,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5億元。“十三五”期間,六十二團要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契機,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支點排頭兵作用,打造絲綢之路經濟新區。
隨著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隴海-蘭新鐵路、連霍高速(國道312線)、省道218國防公路均在六十二團交匯,霍爾果斯國際火車站和西氣東輸首站就建在六十二團。六十二團所在的霍爾果斯區域已經成為集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四位一體”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出口貨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稅,簡稱出口退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產品稅、增值稅、營業稅和特別消費稅。出口貨物退稅制度,通過國家稅收的形式滿足了社會公共的需要,是一個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向出口企業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的方式,從而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在實質上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
從地方外貿出口方面來看,出口退稅是國家以政策、制度的方式對地方外貿的一種利益保障,該制度不但穩定了地方外貿出口的環境,而且給予了地方外貿經濟實力上的支持。這保證了地方外貿出口能夠在一個較為穩定的情況下持續進行,并且在國際市場當中占據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于外貿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由于這一影響關系到外貿企業的切身利益,且外貿出口的數量愈大則影響愈大,因此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于外貿出口有著非常大的制約力,能夠直接影響到地方,甚至國家的外貿出口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探討一下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對地方外貿出口的外貿到底存在著哪些影響。
一、 對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上文中已經說到,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向出口企業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的方式,從而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在實質上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換句話來說,出口退稅政策的實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出口外貿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
在外貿出口的歷史上,地方外貿出口有一個不變的原則,那就是對優勢產業的強勢推廣。在出口退稅政策的作用下,地方外貿出口有了足夠雄厚的資金來進行貿易、產業等方面的擴展研發,在現有的基礎上,讓優勢產業占據更加明顯的優勢,從而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擁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出口退稅政策對地方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必定將會給地方外貿出口當中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帶來一定的沖擊。當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對外貿出口有利的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就將對地方外貿帶來積極的沖擊,而不利的調整便帶來消極的沖擊。目前的出口退稅調整的政策是符合經濟流動的客觀規律的調整政策,從長期來看,將會對地方外貿出口中優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帶來一定的推動作用的。
二、 對地方資源性產品的供求的影響
資源性產品,主要是指水、能源、礦產、土地四大類產品,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步減少,如何獲得并高效利用資源,是實現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加快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意義十分重大。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排名前五的能源消耗大國,并且由于人口眾多,而資源力量始終非常有限,所以我國的人均能源占有率卻處在世界上較為落后的位置。在我國資源非常有現代額情況下,出于地方資源更大的局限性,局部地區對于某些特定資源的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在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下,政府降低了對資源性產品的稅率征收基準,從而激起了中小型資源產業在國內市場進行貿易的從業熱情,更加積極參與到資源性產品的國內貿易工作當中,從而平衡當地資源性產品的供求關系。
在現有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情況下,部分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得到了下調和減免。這一調整使得我國的資源性產品貿易出口在稅收方面的壓力獲得了較大的增加,稅收的壓力增加,出口外貿公司就能夠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資源性產品的國內貿易當中來,從而增加了資源性產品在當地的流動程度,更加有利于平衡地方的資源性產品的供求關系,維持當地資源性產品貿易的穩定發展。
三、 對建材出口的支持能力的影響
在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當中,建材出口占據了非常大的出口比例,有了出口退稅政策,這些依賴建材內外貿易的企業便在資金方面獲得了國家的支持,在建材出口過程當中所退還的出口稅,便能夠回收利用,參與到出口貿易的成本建設當中,擴大建材出口貿易規格,從而獲得更寬廣的貿易機會和貿易利潤。
縮小到地方貿易,出口貿易企業可結合出口退稅政策,選擇當地熱銷的建材,將這些建材推廣到國際市場當中去。于此同時,隨著熱銷建材的貿易增長,也就給當地建材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建材銷售路徑。
結論
為了緩解貿易順差過大,促進外貿平衡,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家對出口退稅的政策還將進行適時的調整,出口退稅制度作為一項出口財政激勵機制,己經成為我國調整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宏觀調控手段。外貿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政策,勇敢應對,同時國家也應該積極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一部統一、完備的出口退稅管理的法規,完善稅收法制,通過雙方努力,深信中國必將完成由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的轉變。
【參考文獻】
從天津市進口分析,主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一般貿易比重大。一般貿易占全市進口比重為54.9%,高于加工貿易進口占比29.5個百分點。二是新興市場增長快。從大洋洲、臺灣和東盟等重點新興市場進口,同比分別增長67.3%、67.1%和52.2%。三是大宗商品增勢強。煤、汽車(含零部件)、鐵礦砂、成品油等四大類商品,合計進口占全市比重為20%,同比分別增長95.7%、77.2%、44.3%和33.8%。
千方百計擴大進口貿易規模
就進口工作來說,我們重點實施“帶動”戰略,努力做大進口貿易。具體實施了五項戰略。
第一,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濱海新區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為天津口岸貿易提供了巨大機遇。我們加快貿易載體建設,東疆保稅港區首期封關運作,25萬噸深水航道、30萬噸原油碼頭等設施相繼建成;同時,大力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深化涉外經濟機制,理順貿易管理體制。不斷釋放濱海新區的潛力,提升其服務區域發展的功能。通過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借助濱海新區的政策、載體、服務等綜合優勢,吸引更多外貿企業落戶天津,有效推動了對外貿易發展。與“十五”末相比,天津市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由5364家增加到7870家,進口額由260億美元提高到447億美元,貿易活力與規模有了明顯提升。
第二,實施功能帶動戰略。目前,國家在天津設置八類海關特殊監管區,是全國擁有監管區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的地區之一。我們積極實施功能帶動戰略,充分發揮監管區的保稅功能和政策優勢,以國際貿易為導向,以現代物流為基礎,以倉儲加工為依托,吸引新加坡葉水福、日本豐田通商、香港亞洲物流等一批國際貿易企業入區經營;推進全球采購交易平臺建設,形成汽車及零部件、鋼材、電子元器件等產品的分撥配送中心;培育棉花、水果、木材等大宗進出口商品市場,增強進口商品的聚集度。僅天津港保稅區進口額就突破了100億美元,與100多個國家保持貿易往來,分撥配送貨物達2000多個品種,其中天津占40%,北京占20%,華北、西北及其它地區占40%,成為服務京津冀,服務環渤海地區,服務中國北方的進口商品集散輻射中心。
第三,實施項目帶動戰略。近幾年,天津市堅持抓大項目好項目不放手,以項目促調整促轉型促升級。相繼推出空客A320、100萬噸乙烯、1000萬噸煉油等重大項目940項,投資總規模達1.7萬億元。我們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把進口貿易與大項目好項目進行對接,堅持主動服務大項目好項目,及時跟進大項目好項目,全力支持服務大項目好項目。隨著大項目好項目的陸續建設和竣工投產,有力帶動了建材、設備、關鍵技術和配套零部件的進口,進一步擴大了天津市進口貿易規模。2010年,天津市大型機械設備進口額突破50億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第四,實施主體帶動戰略。從培育主體人手,堅持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促使更多有條件的企業開展進口貿易,帶動全市進口貿易上規模、上水平。重點抓了三個層面:一是對以進口資源類產品為主的一股貿易企業,實施扶優扶強,通過工作考核、業務指導、政策激勵,培育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的進口骨干企業。二是對以進口加工配件為主的加工貿易企業,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采取“一企一策”、“一行一策”方式,幫助企業解決進口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三是對以特許口岸進口為主的企業,強化政策聚焦和服務聚焦,提升天津市進口貿易企業對區域發展的服務水平。經過多方培育,有影響、有規模的進口企業不斷涌現,對全市進口貿易的主導作用越來越突出。前100位進口企業占全市進口比重達到67%,成為引領進口貿易發展的排頭兵。
第五,實施服務帶動戰略。始終樹立“服務為本”的理念,堅持以服務促進口促發展。一是抓服務延伸。規劃建設40萬平方米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區,在倉儲、中介、信息等方面提供系統服務。開通“天津進口貿易網”,從進口資訊、實務、流程、政策等九個方面,向進口商提供服務。建設內陸“無水港”18個,將天津港口功能向內地延伸。二是抓政策落實。將天津市人民政府口岸管理辦公室單獨列為政府組成部門,印發《天津口岸“大通關”建設實施細則》。由市商務委牽頭制訂《關于促進天津外貿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對開展進口貿易提出明確的支持方向和政策措施。三是抓環境優化。建立健全對外開放服務月制度,連續三年開展“調結構增實力上水平”活動,組織領導、部門與貿易企業進行對接,幫助企業解決個性化問題,提高進口通關效率,建設服務型口岸。
一、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結構的發展現狀
(一)我國進出口產品比重的發展態勢
從進出口比例可以看出,我國處于貿易順差還是逆差的狀態,可以反映我國貿易摩擦的整體情況。總體來說,近年來我國進出口產品比例將長期保持平穩的態勢,沒有出現大幅度上揚,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具體如圖1。從1981年至2013年期間我國貿易進出口比例呈現五次波浪型變動。第一次是1981年至1983年,進出口比例呈現大幅度下降趨勢,第二次是1983年至1990年,進出口比例呈現連續三年的快速上升和連續五年的快速下降。第三次是1990年至1998年,進出口比例也是連續三年的快速上升和連續五年的快速下降,但是升勢和下降幅度相對第二次開始緩和。第四次和第五次的波浪型波動幅度更為緩慢,進出口比例的變動幅度都小于0.5。這說明我國貿易結構逐漸趨于穩定。從整體趨勢看,我國經歷相對長期的貿易逆差(將近10年)后開始保持長期的貿易順差趨勢。順差比例的變動(進出口比例)基本保持在(0.8,0.95)區間變動,這種緩和變動從1997年開始,已經維持了17年,因此,我國貨物進出口貿易保持了相對長期的穩定態勢。
(二)我國初級產品進出口結構變化情況
初級產品是資源型產品,其進出口結構問題能夠反映出區域的資源狀況。整體來說,我國初級產品的進出口結構呈現上升趨勢,具體如圖1。從圖可以看出,自1980年至今我國初級產品進出口結構的變化呈現兩個基本趨勢——穩步階段和快速變化階段。穩步階段是1980年至1999年,進出口比例基本維持在(0.5,1.0)區間,變化幅度不大。快速變化階段,即2000年至今,進出口比例呈現曲線上升趨勢,變化幅度非常大。1999年的進出口比例為1.35,截止2013年已經達到6.13。初級產品進口比例與出口比例的懸殊,說明我國資源性產品對外的依賴度越來越大,并且保持著上升趨勢,這對我國經濟的穩定性將產生重要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我國初級產品出口發展非常緩慢,1980年至2013年增加了10.77倍,年均增長率為7.5%。我國初級產品的出口結構發生了較大改變,1980年貨物出口主要是為礦物燃料及相關原料(46.96%)和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32.75%),而2013年初級產品出口主要是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51.79%)和礦物燃料及有關原料(30.83%)。我國初級產品進口發展非常迅速,1980至2013年初級產品進口增加了93.54倍,年均增長率為19.21%,而我國初級產品進口結構發生的改變更大。1980年時初級產品進口主要為非食用原料(51.07%)和食品及主要食用的活動物(42.06%),到2013年主要為礦物燃料及有關原料(49.31%)和非食用原料(42.47%)。
(三)我國工業制品進出口結構變化
工業制品的進出口結構可以反映區域的生產技術水平和區域的產業結構問題。目前我國工業制品的進出口結構保持較為穩定的趨勢,沒有出現大幅度波動。從圖1可以看出,工業品制品的進出口比例與我國貨物的整體進出口結構和趨勢相對一致,但波動性相對緩和。整體分析,呈現出兩種下降趨勢:一是1980年至1998年,工業制品進出口比例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和快速下降趨勢,維持了18年,時間較長;二是1999年至2013年,進出口比例相對穩定,變化幅度相對緩和,已經維持了15年,時間也較長。
具本來說,工業制品出口結構差異較大。1980年我國工業制品出口主要為輕紡產品和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44.41%),而2013年出口產品主要為機械及運輸設備(49.50%),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機械及運輸設備的增幅最大,上升了41個百分點,而輕紡產品和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7個百分點。從進口看,1980年工業制品進口主要為為機械及運輸設(39.20%)以及輕紡產品和橡膠制品礦冶產品及其制品(31.81%),而2013年主要為機械及運輸設(55.17%),從中可以看出,我國工業品進口以機械及運輸設備為主導,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近年來保持相對穩定。比較工業制品的進出口情況可以發現,我國機械類產品的進出口額度都非常大,而紡織類主要以出口為主。
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例保持平穩發展趨勢,貨物出口的技術性有待加強。2004至2009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例保持快速的下降趨勢,這說明這期間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額發展迅速,其增速高于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增速。自2009年之后,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例開始緩慢回升,并且已經持續了四年。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各種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滲入我國各種地區。近年來出口增速放緩,對此我國政府應該予以重視,這凸顯了我國貨物出口的技術性不足,貨物出口的技術性有待提高。
二、我國貨物貿易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依然占主導地位,產品技術含量較低
從產品類型看,一些化學品等能源型產品出口率較低,主要出口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的電子電器等機械類產品,占據了總出口額的49.50%。這些產品的生產特點是依靠大量的勞動力和簡單的生產設備進行生產。實際上我國很多外貿企業發揮的是組裝功能,對于一些具體零部件的生產主要依靠國外企業。紡織類產品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優勢,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其產品出口總額占總出口額的17%左右。目前電子機械行業和紡織行業已經成為我國兩大產能過剩行業。我國長期保持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主導地位主要應該來源于幾個方面:一是我國人口規模大,勞動力優勢顯著,產業的發展可以依托勞動力優勢而可以不依托技術的發展而發展;二是我國經濟基礎水平低,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技術發展速度難以和經濟發展速度平行;三是我國許多企業保持代加工地位,國外的技術只是提供成熟產品零件,而我國提供勞動力,這樣導致我國企業的技術難以上升。
(二)我國對國際市場資源型產品依賴性較高,不利于經濟的穩定性發展
根據圖1及其分析可以看出,我國資源型產品進出口比例越來越大,比例數值已經超過6.0,即資源進口是資源出口的6倍。這說明我國資源供應的不足,需要大量依賴國外進口,這對于經濟的穩定性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我國原油的消耗70%主要依靠進口,大豆油的原料大豆80%依賴進口,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的討價還價能力,并且國內這些資源型產品市場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很大,價格容易受到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實際上,能源型產品屬于國家安全性產品,其對外依賴度過高,不僅影響區域經濟的穩定性和發展速度,同時影響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三)工業制成品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過于依賴國際市場
產能過程已經不是一個新的問題,早在21世紀初,許多產業已經呈現出嚴重的產能過剩,例如紡織、電子機械、建材類產品。其中我國建材產品的產能已經超過世界總量的50%,成為名副其實的建材生產大國,已經嚴重超出了我國的建材消費水平,過多的生產只能大量投向國際市場。此外,銅鐵業、化工產業也存在嚴重的過剩問題,過剩的比例超過了40%。2012年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達到21%;水泥產能過剩達到28%。對此,部分企業要么因為市場飽和而虧損倒閉,要么將市場轉向國外。據統計,2013年我國工業產業利用率為78%,部分行業甚至低于75%,例如建材產能利用率為72.5%。這說明我國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非常高,一旦這些產業的國際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那么將危及這類企業的生存,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我國大量的服裝企業、建材企業、電子機械企業破產的重要原因。
(四)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比例過低,凸顯我國貿易產品的層次不高
整體而言,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方面,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比例都不足,基本維持在27%左右,沒有上升趨勢,波動性也不大。2013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口總額為5581.71億美元,而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主要集中在電子器械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類產品,其他類高新技術產品進口額度非常小。從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看,在華外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占到7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也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產品,大部分此類產品的進出口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和上海三個區域,其他區域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比例不到30%,而出口比例不到28%。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區域的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嚴重不足。
三、加快我國對外貨物貿易結構升級的主要途徑
第一,從多個視角解決我國對國際市場資源的依賴:一是提高我國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利用總量;二是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減少我國資源利用總量;三是提高我國資源的開采能力,例如提升我國深海能源開采技術,以滿足我國能源需求,降低我國對國外能源的依賴額度;四是加強資源性產品的創新和研發,以替代我國產量不足的資源,緩解我國的資源困境。
第二,拉動內需,兼顧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擴大產品消耗能力,有效緩解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近年來國際金融危機頻繁,國際市場非常不穩定,這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出口。因此要想從長期解決當前產能過剩的問題必須依靠擴大國內需求,緩解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度。同時,拉動內需需要一個過程,而解決當前的產能過剩問題只能依靠國際市場,為此要提高出口退稅率,緩解當前我國多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第三,產業轉移與轉向。要徹底解決我國產能問題,解決貿易結構問題,緩解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可以從兩個方面實施:一是降低國內產業生產,即通過企業重組和兼并,轉變投向,減少產業產品生產;二是將產能過剩企業向國外轉移,這不僅可以促進企業走出去,也可以提高我國對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實際上我國部分產業產品例如建材產品,生產雖然過剩,但是其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全有能力向國際進軍。
第四,加強技術創新和產品的研發,提高我國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水平,突破當前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困境,從勞動力優勢轉為技術優勢。在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鼓勵技術創新,提高我國產品的技術含量,才能提高國際競爭力,才能改變我國產品進出口的勞動力密集型優勢,才能提高我國產品的技術性優勢。面對國際各種高質量產品的進入,企業只有不斷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層次,才能真正改變獲得永久的競爭優勢,才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勝。通過技術提升,我國商品出口的價值和結構才能得到提升。
第五,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同時鼓勵國內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彌補自身技術的不足。近年來海爾、聯想、華為等大型企業陸續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基礎,不斷促進本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升級,最終良好的占有國際市場,形成高端的技術服務和商品輸出。同時,企業應該關注國際先進技術的變化,在堅持創新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快速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滿足不斷變化的國際市場需求。
2002—2011年,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GDP總量由12.03萬億元增長到47.16萬億元,增長292%;進出口貿易總額由0.62萬億美元增長到3.64萬億美元,增長487%。這種長期增長態勢在2011年下半年出現一些變化:外貿方面,全年順差自2009年開始連續3年下降;實際利用外資方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連續5月下降;基建投資方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我國GDP增長目標調低至7.5%,M2增長目標定為14%,政府在大規模投資及貨幣政策方面趨于謹慎。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總體擴張速度可能正在放緩,將會給外貿窗口、內貿樞紐的國內港口帶來深遠影響,港口業可能會在2012—2013年間出現不同以往的局面。
經濟總量擴張速度趨緩,港口吞吐量高速增長局面可能改變
10年間,我國GDP增長292%,而進出口貿易總額增長487%,這種進出口貿易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的伴生現象是外向型經濟的明顯特征。我國經濟依賴外貿拉動,國內產能與美、日、歐等地的消費能力形成對接,由發達國家來消化國內產能,一旦經濟低迷就會對接不暢,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影響。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我國經濟出現下滑跡象。為避免經濟波動,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加大鐵路等大型項目基建投資,同時扶持房地產業以拉動建材等相關產業,這種做法提振了經濟,但也產生了通脹、經濟過熱、成本上升等問題。2010年后我國CPI持續高位運行,迫使央行自2010年收緊銀根以抑制通脹,而信貸的過快緊縮導致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在正常運營以及融資方面出現一系列問題,加之匯改后人民幣升值較快,原材料、人工成本上升較快,實體經濟利潤受到極大侵蝕,政府在調控上面臨兩難境地。
2 歐債危機持續蔓延,大宗商品貿易 須注意規模、價格、費率下挫風險
由于歐洲經濟持續低迷,國內投資趨于審慎,我國經濟總量擴張速度放緩的局面可能在2012—2013年到來。由于經濟發展的慣性和滯后性,港口吞吐量高速增長的局面仍將至少持續到2012年下半年,預計2012—2013年下半年后我國港口可能會逐漸感受到傳統的港口裝卸業務規模縮小、利潤缺失等風險,尤其是對中小港口而言,傳統的裝卸業可能會在2012—2013年后其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港口及港口設備供應企業對此應有所準備。
從內部環境看,我國信貸2008年新增貸款4.91萬億元,2009年信貸規模躍升到9.59萬億元,2010年又迅速降為7.95萬億元,2011年7.47萬億元,這種貨幣政策的大起大落不可避免地會對實體經濟運行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大宗商品走勢。央行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從15.5%上調至21.5%,迅速緊縮的信貸遏制了物價較快上漲步伐,也給實體經濟的正常運營及融資戴上了籠頭。至2011年下半年,國內CPI開始拐頭向下,物價上漲趨勢得到遏制,但實體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2011年下半年,中國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開始下跌,2012年雖轉為上漲,但樣本側重中小企業和進出口的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卻持續下跌,至2012年4月已連續5個月收于榮枯分水嶺50的下方,顯示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境況不容樂觀。
受內外部需求疲軟影響,2012年國內銅、鋅、鋁、鋼材價格多次出現批零倒掛現象,再加上房地產業不景氣,大型基建項目開工不足,銀行貼息成本持續高位,下游廠商拿貨囤貨意愿不強。這種上游成本上升、下游銷售不暢的局面將抑制廠商礦石等原材料拿貨意愿。受此影響,港口在礦石、礦砂等大宗商品貿易、疏運局面不容樂觀,考慮到經濟增長慣性以及合同執行的滯后性,總體需求縮減可能會在2012—2013年間倒逼大宗商品貿易,整個產業鏈出現總量、利潤雙下降風險。傳統港口裝卸業必須警惕2012年下半年后可能出現的大宗商品裝卸規模、費率下降局面。
3 能源品長期上漲趨勢已難以逆轉
沙特自2011年6月起連續將本國原油產量推高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歷史高位,連續3個月刷新30年來最高紀錄,非常罕見。從經濟角度看,沙特油井已穩產多年,連續高產的做法將產生高昂的邊際成本,從長期看,對油井產生的損傷更是難以估算。2011年9月后,歐佩克集體增產,戰后,伊拉克油井也不斷復產,但國際油價自2011年下半年起持續盤踞在歷史高位。2012年3月底美英曾宣稱釋放戰略石油儲備,但油價短暫下跌后又迅速反彈,進入4月中旬這一傳統淡季后,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仍雙雙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高位,布倫特原油更是維持在120美元/桶大關。今后,油價下行空間可能已相當有限。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能源價格套期保值機制,規避燃料成本變動風險、降低運營成本將成為今后港口經營長期面臨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伊朗日產原油約359萬桶,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2011年占世界原油產量的5.2%,同時伊朗又是我國第三大原油輸出國,2011年進口的伊朗原油約占中國原油總進口量的11%。目前,美國、歐盟已對伊朗實施禁運,伊朗已基本喪失外匯、糧食等硬通貨來源。一旦伊朗核問題激化,戰爭爆發,短期內我國將直接面對難以回補的能源缺口,國內原油能源品將出現短缺、斷供等惡劣的局面。
據海關統計,2014年我縣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均創歷史新高,分別實現15311萬美元、5496萬美元、9815萬美元,同比增幅分別列全市第1位、第2位、第2位,分別增長107.27%、98.41%、112.58%。
2014年我縣外貿工作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龍頭企業帶動明顯。皮革有限公司、企業集團總公司、貿易有限公司、縣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實現進出口總額過億美元,占全縣進出口總額的71%。
二是外貿隊伍不斷壯大。全年新增獲權企業19家,截止目前,全縣獲進出口備案的企業達139家。其中實現進出口實績企業3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5家。皮革、木制品、工藝品、不銹鋼產品等出口過百萬美元的企業達14家,較去年同期增加8家。
三是皮革、礦石、化工產品貢獻最大,是左右我縣外貿工作的勝負手。皮革自09年以來,首次實現自營出口,貿易額1498萬美元,占全縣出口總額27.3%,皮革近幾年來進口量一直維持3000萬美元左右,去年進口達到5279萬美元,皮革進出口總量達6777萬美元,比2013年全縣進出口總額僅少383萬美元。鋁礦土進口2822萬美元,同比增長193.35%。丙烯進口1489萬美元,占全縣進出口總額9.7%。上述產品的貿易大幅增長,有力推動了我縣外貿規模的提升。
四是企業參訓參展意識增強。全年共有50人次參加商務部門組織的全市外經貿培訓班、外貿業務培訓班、全省穩定外貿增長政策宣講視頻會等業務培訓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政策說明會、、2014年巴西國際建筑建材展等國際國內展會。通過參訓參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提升,為2015年進出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是鎮街發展不平衡。至今仍鎮、鎮、鎮、鎮四個鎮沒有實現外貿進出口實績。
應該說,今年外貿工作形勢,開局良好,有利條件大于不利因素。從國際看,金融危機后續影響依然存在,國際貿易壁壘增多,全球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復雜。從微觀看,企業經營困難增多,部分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仍未得到明顯緩解,用工成本持續上升,不斷擠壓著企業的盈利空間。同時,我縣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外貿依存度較低,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這是不利因素。
但我們還要充分認識到有利條件,堅定加快外貿發展的信心。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保持溫和低速“平庸”增長態勢。從我縣情況看,經過多年努力,我縣逐步形成了皮革、不銹鋼、木制品和化工產品等優勢產業,培養了皮革、企業集團、海錦工藝品、科峰不銹鋼等一批具有一定競爭力的龍頭和骨干進出口企業,為加快外貿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另外,近年來我縣積極引進縣外資金項目效果顯著,如德克曼公司、河山機械公司、綠嘉木塑、欣廣化學、鵬遠木業等一批外向型項目陸續建成投產并實現出口,成為我縣擴大出口的重要增長點。綠嘉木塑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全自動木梁加工流水線,可一次性加工24米長,1.3米高,0.3米寬的膠合木梁,也是亞洲生產能力最大的木梁線,并取得了日本和歐美木質結構部件檢測證書。企業集團氧化鋁的轉型和鈦白粉的多元化開發,需要進口國外原材料保證生產,成為拉動我縣進口的動力源。這些都為全縣外貿工作實現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5年1月份縣實現自營進出口1654萬美元,同比增長254.18%,增幅列全市第1位,首月實現開門紅。其中出口718萬美元,同比增長200.42%,增幅列全市第1位;進口936萬美元,同比增長310.53%,增幅列全市第2位。
二、企業運行情況
目前,我縣發生外貿實績企業有38家,但總額超1000萬美元以上僅5家,僅占發生實績企業總數的13%。過百萬美元以上14家。龍頭企業的匱乏,制約了我縣出口規模的擴大,同樣過于依賴個別企業,也嚴重地影響了我縣外貿的發展。
我縣化工去年實現進口1489萬美元,進出口同比增長561.78%。今年由于國內原材料基本可以滿足生產需求,暫無大量進口丙烯計劃,目前實現進口454萬美元。
集團:海生生物計劃進口330萬噸鋁礦土,出口氫鋁1.5萬噸;金海鈦業初步計劃進口鈦礦5萬噸,出口鈦白粉1萬噸,如年內二期順利達產,則相應調整進出口計劃。
皮革2013年9月份申請辦理生皮加工貿易年進口額度由3000噸升至6000噸,已提交商務部,至今未批復,從而影響了進口量。另一方面受國家經濟環境的影響,融資困難且成本高;公司由于技術員的更換導致產品研發速度緩慢,市場競爭力下降,致使進料加工減少;新來料外商公司韓國先進皮革14年8月份以來主要是調試設備、試驗新產品導致該公司來料加工總量有所下降。
海錦工藝品一直主要以葦簾為主,葦簾主要的出口市場是日本,而近期日元對美元貶值幅度太大,導致日本進口市場低迷,前景很不樂觀,再加上2013和2014年日本市場大量進口葦簾,現日本市場葦簾庫存大量積壓,導致今年需求減少,以至于該公司日本市場在手訂單大幅度減少,比去年同期訂單減少50%以上。
德克曼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出口木地板為主的企業,美國對進口地板的一系列貿易壁壘,提高了出口美國的門檻,從而增加了成本,削弱了德克曼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使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占有份額不斷萎縮,這直接影響到了該公司的出口創匯。
欣廣化學有限公司產品氫化牛脂基伯胺主要出口俄羅斯,由于國際局勢動蕩,尤其是西歐國家對于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造成俄羅斯化工產能下滑,部分原料進口減少。有時合同簽訂完畢后,貨物尚未運至俄羅斯,客戶就已經接受不了價格方面的差異。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公司產品的利潤率,對于貿易過程的不可控性加劇。例如,公司在履行貿易的合同的過程中,貿易國如德國、荷蘭等就已經發生了政策變化,要求重新辦理原產地證及其他手續,客觀上增加了貿易操作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同時因該公司的原料約有1/2是從東南亞進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料價格,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
徐氏網業是一家出口漁網為主的企業,該企業反映公司之前固定的國外客戶已轉至勞動力廉價的越南,訂單量明顯下降。我縣華祥水產正月初八組團去美國參加奧蘭多寵物用品展,充分體現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今年計劃出口達到300萬美元,較去年增加200萬美元。
為降低外貿交易成本、解決貿易融資難題,我縣部分小微企業出口選擇由“一達通”公司出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縣自營出口額度。
三、2015年工作目標
力爭2015年計劃進出口總額8000萬美元,其中出口3000萬美元;進口5000萬美元。
四、工作措施
一是抓服務。努力提高對外貿企業的服務水平,積極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不斷創新服務的方式方法,主動送政策進企業,向企業宣講進口貼息、出口退稅等相關外貿政策。上門一對一服務,深入了解企業在外貿方面存在的困難、難點。
積極為企業做好進出口備案工作,對即將發生實績的企業重點跟蹤和幫扶,切實解決其在辦理進出口手續和進出口流程方面存在問題和困難,促進其早日走出關鍵的第一步。
(二)市場空間南安是中國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石材生產、出口基地,現有建材企業2500多家,年創產值280億元,其中石材企業15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337家),年產板材總量1.2億平方米,工藝石材5000萬平方米,占中國石材產量和石材產品市場份額的60%和70%,石材進出口總額約占世界石材貿易總量的40%。專家預測“十二五”末,中國石材進口額將達到40億美元,出口額達到70億美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三)企業資源能力1.貿易業務帶動優勢ARTEX是中國目前石材一般貿易的最大進口商,在全球近30個的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采購渠道,在福建省內特別是廈門、泉州等地市擁有數十家長期的合作伙伴,形成了良好的企業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2010年從印度、伊朗、埃及、土耳其、以色列、黎巴嫩、西班牙、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石材達1.6億美元。2011年石材進口突破2億美元。公司自身在石材進口及與合作伙伴相應形成的復加工出口的經營規模,特別是隨著中藝南安石材園項目的開發,使公司具備了從一般貿易商向產業鏈管理轉型升級的基礎。2.ARTEX的轉型升級近年來,ARTEX認真貫徹中國工藝(集團)公司關于加快推進業務轉型升級的戰略,依托進口的政策優勢,積極探索向以石材為主要產品的進口和加工復出口業務的轉型,到2010年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石材一般貿易的最大進口商。現代市場的競爭主要表現為供應鏈的整體競爭,需要企業縱向、橫向整合完善產業供應鏈的能力。為進一步發揮公司在石材貿易的規模優勢,在石材產業高利潤環節獲取更大收益,有必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目前公司正在控股開發的中藝南安石材園項目,將通過建立集石材原材料貿易、新型石頭開發與廢料再利用、加工、倉儲、展銷、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石材綜合交易市場,實現企業向石材產業的供應鏈管理的轉型升級,實現成為大宗商品貿易商、供應鏈管理服務商的戰略目標。
二、后危機時代ARTEX競爭戰略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