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5:56: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境外經營風險,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特別是近幾年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我國境外工程承包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但企業不僅要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還需要面對包括外部風險、合同風險、承包商內部風險等各種風險的挑戰,從而面臨很大的壓力。因此,深入研究境外承包工程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制定風險應對措施是企業的當務之急,不僅是企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系統規避風險的內在需求。
一、境外承包企業面臨風險
境外承包工程企業風險主要包括:外部風險、合同風險以及承包企業內部風險等,具體為:
1.外部風險
外部風險是指政治和社會治安風險、政策和法律風險、經濟和市場風險以及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風險等,這些風險都會對工程項目實施產生影響,形成諸多不確定因素,給企業經營帶來風險。
(1)政治風險
項目從投標開始到完工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導致境外工程項目周期短則幾月,多則若干年甚至更長。在工程項目建設周期內,項目所在國的政權穩定與否直接影響項目實施。項目所在國如受到國際制裁或者政權交替,那么項目被迫中止的風險隨時都會發生。例如敘利亞內戰,政府與反對派的對抗,時刻威脅著境外承包企業的人身安全與財產安全。政權的不穩定,會對工程項目順利實施造成極大的影響。
(2)政策和法律風險
由于政策和法律可以主導和調節市場的穩定與發展,任何企業都必須遵循國家的政策和法律。而對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業來說,所受到的制約是雙向性的,給承包商帶來的風險是來自兩個國家的政策變動和法律調整,如稅收政策變動、進出口政策調整、匯率變動等。還有承包項目所在國的宗教、勞工政策、環境保護法等等,都會給項目實施帶來未知風險,如果企業沒有充分了解和準備,這些風險將會影響企業的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
(3)經濟和市場風險
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是造成境外承包工程企業經濟和市場風險的主要原因,如匯率和利率的變化,物價上漲等。境外工程承包工程款一般以外幣結算,匯率大幅波動無疑會使承包企業面臨外匯風險,因此結算貨幣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大部分境外承包工程都在經濟不發達的非洲地區,建筑材料和施工機械絕大部分依靠進口,匯率大幅波動及當地物價大幅上漲都會給工程成本控制帶來風險。
(4)自然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風險
自然環境風險和社會人文環境風險在境外承包工程項目中是必然存在的。例如白俄羅斯冬季持續時間長,氣溫低,降雪量大,項目實施難度大。再如毛里求斯,時常受臺風侵襲,危及企業財產安全和人員安全。上述這些都會增加企業成本,加大經營風險。另外,節假日、公休、民俗、等也會對項目實施產生或大或小影響。
2.合同風險
合同風險是指來自承包商和業主方之間的外部矛盾,如責任劃分風險、合同價格和支付風險、罰款風險和保函風險等。合同是反映承包方和業主方權利和義務的制約性文件,也是反映雙方風險程度責任的文件,其中的每一項條款都具有法律效力。例如FIDIC條款中規定,EPC模式下的合同,由承包商承擔因文件缺陷造成的風險,如果由于合同條款的遺漏或錯誤等產生的矛盾,即使是業主方提供的數據和資料,而造成的承包方工程費用增加或延期,風險也由承包方承擔。
(1)責任劃分風險
合同一經簽訂,即明確雙方應享有權利和應履行義務。合同變更修改即權利、義務變更,須經雙方共同確認。境外承包企業應妥善保管相關合同資料,按照合同約定組織施工,避免因違反合同條款給企業帶來不必要損失。
(2)合同價格和支付風險
從目前承包工程的業內整體情況來看,固定總價合同是多數業主比較傾向采用的合同形式,因為這種形式的合同不僅結算簡單方便,業主的投資額度可以在合同簽約時就完全掌握,便于開展融資工作。但對于承包方來說,固定總價合同中存在的價格風險需要自身承擔,因為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很多風險都是不可預見的,由此產生的費用也是不固定的。而支付風險指的是業主方的支付能力,如業主批復結算單時間、確認結算金額及結算款支付時間等,都會給承包商帶來一定的風險。
(3)罰款風險
罰款是指在承包商違反合同時,對業主的損失進行的補償。如工程延期等。而罰款風險就是指罰款的規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包括罰款的基數、比例以及最高罰款限額。以工期延遲為例,如果合同規定,承包商工作范圍內的任何部分的工期延誤都要在合同總額的基礎上對承包商進行罰款,這意味著承包商必須杜絕自身引起的工期延誤,否則將承擔巨額罰款。
(4)保函風險
銀行的保函期限、擔保的額度以及保函的生效條件都是產生風險的因素,無條件保函銀行需無條件兌現,無需事先取得承包商的同意,承包商沒有違約,銀行業就無權拒絕付款。雖然事后可以提請仲裁,但這期間的損失還是要由承包方自身承擔。轉開保函是國際承包工程中比較常見的擔保形式,業主對異國的銀行信任度不高,轉開保函不僅費用高,承包商還要承擔業主即索,當地銀行即付的風險。
3.承包商內部風險
承包商內部風險就是融資風險、分包風險、施工過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傷害風險、采購和儲運風險以及人員管理風險等。
(1)融資風險
按工程進度付款是境外工程承包中比較普遍的支付方式,承包方先施工,業主方按監理工程師確認工程量付款,或多或少給承包商帶來資金壓力,需要通過融Y來彌補。融資渠道不同也使承包商承擔不確定的融資風險。
(2)分包風險
有些項目總承包商根據自身實際或根據業主要求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分包單位,分包單位是否能夠按時保質完成工程,以及分包款項如何支付、何時支付都是總承包方需要承擔的風險。
(3)施工過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傷害風險
施工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故,不僅會影響到工期、工程質量、更影響到企業信譽,同時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
(4)采購和儲運風險
影響工程項目的因素還有采購、運輸、儲備,在這3個環節中同樣會產生各種風險。例如承包商所需采購物資大幅度漲價、供應不及時、質量不合格及運輸過程中發生的損耗等因素造成的損失,都需要承包商承擔。尤其是所在國高通脹情況下,對項目成本將有很大影響。
(5)人員管理風險
人員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項目管理人員管理和現場人員的管理。例如管理人員的合理配置、職責權限、分工及施工人員管理、技能水平等都考驗著承包商的綜合管理能力、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效益,是承包企業不可回避的風險。
二、境外承包工程企業風險的應對措施
對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業來說,走出去就要直面風險,要在提高風險管理意識的同時,增強風險識別和分析能力,并采取相應對策。常用的風險對策有風險回避、風險預防和降低、風險轉移和風險承擔等
1.風險回避
由于所在國政治動蕩,在安全不能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境外承包企業只能采取風險規避的方法,如利比亞、敘利亞、蘇丹、伊拉克等國爆發戰爭,在局勢未穩定之前,風險較大的情況下,短期放棄該市場或項目,并持續對該市場或項目保持關注或跟蹤。
2.風險預防和降低
境外承包企業應通過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多渠道關注所在國相關媒體報道,隨時收集風險信息,開展風險分析與評估,實時動態管理;還要與我國駐當地使館經商處建立密切聯系,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以了解所在國政治、經濟、民生等官方信息;同時也要和其他中資機構溝通,全面提升企業風險意識,提前做好防范。承包企業還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做好合同評審簽訂工作,組織技術、財務、商務、法律、項目管理等專業人員參加合同評審。合同計價貨幣盡量選擇能夠自由兌換的、堅挺的國際貨幣,同時加入匯率約束條款,規避匯率風險。合同中還要與業主明確風險責任,特別是結算方式選擇上應爭取對自身有利的條件,例如采用工程進度結算與信用證結算相結合的方式,即工程配套設備采購通過信用證結算,這樣可以減少承包企業資金占用,緩解流動資金壓力。
(2)由于匯率遠期波動無法準確預測,境外承包企業可在編標報價時加入不可預見費,以彌補可能出現的匯率損失;對于有多個駐外機構的境外承包企業來說,有條件的還可成立境外資金結算中心,對各駐外機構的剩余資金統一集中管理,利用結算中心合理調動資金,防范匯率風險。如國內某著名民企就在非洲毛里求斯成立了結算中心;恰當選擇金融工具,結合國際匯率變動趨勢,規避外匯風險,如利用遠期外匯交易、外幣掉期業務、提前支付或延期支付等。
(3)在銀行的協助下,對保函條款嚴格審核。同時合理利用預付款保函或質保金保函,提前取得項目預付款或質保金,降低資金回收風險。
(4)做好境外項目資金計劃,確保資金安全。企業境外開戶銀行應選擇國際性銀行,有條件的可以選擇中國銀行的分支機構,特殊情況下,可以增加應急儲備現金額度保證遇到突發事件時資金的使用;做好資金管理,工程結算款應及時收取,如遇到業主拖欠工程款情況應及時和業主溝通,評估業主資金狀況,爭取獲得詢證函、律師函等證據,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向業主追討;做好資金使用計劃,尤其是大宗材料采購要根據施工進度制定資金使用計劃,不能盲目采購,占用資金;分包款的支付也應該根據合同及工程進度制定支付計劃;合理利用銀行信貸,減少自有資金投入量,分散資金投入風險。
(5)材料采購要制定招標制度,對大宗物資采購實行招標,避免采購、使用質次價高材料,影響工程質量,增加工程成本。同時還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尤其是非洲貧困落后地區,極易發生通貨膨脹風險,承包企業要制定相應材料采購預案,避免不必要成本費用增加。
(6)境外承包企業應選擇具有豐富施工、管理經驗的專業人員擔任管理者,建立有效的考核機制和獎懲機制及完善的決策機制,盡量規避和降低決策風險;要重視工程項目的勞務人員的培訓和選派,做好現場人員的思想工作,及時了解并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對勞資糾紛和突發事件的發生要快速妥善理。
3.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可以使承包商自身承擔的風險降低或避免。而風險轉移的對象可以是業主、分包商、保險公司或銀行等。
(1)境外承包企業應時刻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動態,加強對匯率走勢的研究、分析、預測。在預判到匯率將有較大波動時,可在簽訂工程承包合同時,在合同中加入固定匯率條款或是匯率波動幅度條款,從而實現轉移部分匯率風險目的。境外承包企業還可投保外匯風險保險,在發生匯率損失時,可從保險公司獲得一定補償,相應減少風險給自身造成的影響。
(2)境外承包企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受人員、技術、資金以及所在國法律的限制,自己獨立實施某些分項目可能風險更高。因此企業可以采用分包方式將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風險轉移給分包商,以實現降低施工風險目的。例如在白俄羅斯,電梯必須由當地具有資質的公司安裝,否則不頒發驗收合格證,電梯也就無法投入運營。
(3)境外承包企業可以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辦理人員意外傷害保險和財產保險。在遇到人員工傷事故或財產損失時,可以獲得保險賠付,達到轉移部分風險目的。
(4)境外承包企業在所在國政局動蕩時,為降低自身風險,可通過租用當地機械設備減少自身資金的投入,將風險轉移給當地機械分包商。
4.風險承擔
境外承包企業走出去,就意味著風險與機遇并存。當對某些風險有了充分認識后,出于某些特殊考慮,企業也可采用風險承擔策略。企業要在制定有效降低、轉移風險策略的同時,權衡成本效益原則,確定一個風險承受度。即企業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各種手段和措施,將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比如,可盡量多的雇用當地員工來回避中方人員人身安全風險;多租用當地大型機械設備來轉移大額設備損失風險等。同時,承包企業還要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對突發事件,應有有效應急措施。后期承包企業還可根據合同權利,向業主、保險公司等索賠應有權益。
三、總結
海外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場給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我國承包企業在境外承包工程項目中,要正視風險,分析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合理防范風險,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
作者簡介:
通常情況下,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對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對嚴重,而且病情復雜,變化多樣,所以說,意外風險評估表對于神經外科患者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意外風險評估表可以準確科學的對神經外科患者臨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篩選和評估,從而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眾所周知,護理安全對于神經外科患者至關重要,通常意義的護理安全主要是指護理人員通過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護理專業知識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風險評估表在神經外科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現將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來我院治療的神經外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齡10~70歲,在護理過程中,充分發揮和運用意外風險評估表的作用,進而分析和總結出意外風險評估表在神經外科中的臨床作用。1.2方法。對所有患者均采用意外風險評估表進行評估,在評估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對來我院治療兩小時以內的神經外科患者進行第一次評估,第二階段,當所選取的神經外科患者進行手術或者病情發生一定變化時,需要重新對其進行風險評估,第三階段,根據神經外科患者的恢復程度、身體狀況等適時地進行風險評估。本次研究過程中對于意外風險評估表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壓瘡風險因素評估,其二,跌倒風險因素評估,其三,導管風險因素評估。1.3評價方式。1.3.1壓瘡風險:壓瘡風險因素評估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感覺、潮濕、活動能力、行動能力、營養、摩擦力剪切力,首先將各個因素進行級別劃分,并將其賦予數值,18分作為有預測有壓瘡發生危險的診斷果值,評分≤18分應采取預付壓瘡措施,評分≤14分上報,15~18分提示輕度危險,13~14分提示中度危險,10~12分提示高度危險,9分以下提示極度危險[1]。1.3.2跌倒風險因素評估:跌倒風險評估因素包括意識狀態、身體狀態、一般情況、排泄問題、近期用藥等方面進行評估,評分與發生風險的幾率成正比,也就是說患者評分越高,發生此類風險的概率也就越大,0分表示無跌倒風險,以此類推,5到8分為中度風險,達到中度風險的患者,填寫跌倒風險評估表[2]。1.3.3導管風險因素評估:此類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導管類型、護理操作類型、活動能力、意識障礙程度、患者癥狀,患者存在上述問題時,對其進行評分,反之則不評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發生此類風險越大,反之亦然。中度風險患者需要填寫導管風險因素評估表[3]。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中,運用SPSS軟件將所有得出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將所有結果進行歸納,采用卡方t檢驗的方式,得出具體數值,進而分析研究結果,并進行相關討論。
2結果
在對所選取患者進行風險評估過程中,發現合理有效的風險評估可以極大降低患者安全隱患,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最大限度的避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意外和風險。統計結果顯示,壓瘡極度風險患者5人,高度風險患者9人,輕度危險患者6人。跌倒高度風險患者4人,中度7人,輕度9人。導管高度風險3人,中度5人,輕度12人。與此同時,通過積極地護理措施,神經外科患者發生風險的幾率逐漸下降。
3討論
通常情況下,神經外科患者的病情相對于其他普通患者而言相對嚴重,而且病情復雜,變化多樣,所以說,意外風險評估表對于神經外科患者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神經外科患者通常需要長期臥床,自理能力相對低下,所以壓瘡的風險相對較高,跌倒和導管的風險也屢見發生。意識狀態差,營養狀況不好,活動自理能力低下等都是引起壓瘡、跌倒、導管風險的主要因素,所以,對其神經外科患者進行風險評估,有利于幫助神經外科患者規避護理風險,通過科學的護理保障患者安全。意外風險評估表可以準確科學的對神經外科患者臨床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篩選和評估,從而在做好防護措施的基礎上,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患者安全。一般來講,護理安全對于神經外科患者至關重要,護理安全主要是指護理人員保障患者的心理、生理、身體機能等不發生損害和障礙,在護理過程中極大地保障患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完善意外風險評估表在神經外科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提高護理質量,保障護理安全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意外風險評估表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同時也具有極高的醫學價值和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作者:楊瑩瑩 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但如果保險合同涉及到外匯保費和外匯賠償的收支,保險公司經營這些外匯保險業務時還涉及到外匯管理,如保險公司外匯賬戶的開立和監管;收取外匯保費的對象和險種;人民幣保險向境外分保購匯支付分保費;購匯支付外匯理賠;以及考察咨詢等保險中介費的收支等。從監管職能的角度看,外匯保險監管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是對外匯保險的經營風險監管,二是對外匯保險項下外匯收支活動的監管。
本文主要探討第一層次。雖然,保險經營風險監管的職能部門是保監會,但是如果保險理賠金額比較集中且較大,可能會人民幣即期匯率,也可能會給國家外匯儲備帶來不良作用。從這個角度看,外匯局也應參與保險外匯經營風險的管理。在實踐中,就曾出現保險公司提出購匯支付分保費或賠償,當地銀行和外匯局難于辦理的情況。而且,隨著國內保險市場開放和國際再保險業務的,境內保險公司將人民幣的外匯保險向境外分保時,外匯管理部門也必然需要介入到保險公司本外幣資金風險和管理中來。
外匯保險的對外債權債務關系
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從交易雙方的屬性判定對外債權債務關系,那么在保險服務項下,保險公司提供外匯保險可能形成的對外債權債務關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保險的受益人是非居民,從而保險公司形成對外負債(財產保險引起的是或有債務,人壽保險引起的是必然發生的債務);保險公司承接非居民再保險分入業務,約定向非居民再保險公司給付資金,從而產生或有的對外負債;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出業務,在約定得到非居民保險公司賠償,從而形成對外的或有債權。
可以說,保險公司進行每一項涉及外匯收付的保險活動,只要保費或賠償的收、支對方是非居民,就必然會產生上述三種債權債務關系中的一種。在單筆保險(再保險)行為中,這些債權債務是有對價的,其風險和收益對整個國家對外負債和資產的影響是均衡的。然而,這些債權債務關系的集中者保險公司,他們能否有效控制風險,從而對國家的對外資產負債產生均衡甚至良性影響,則是外匯管理選擇需要重視的。
保險公司的購匯需求
根據現行的外匯管理規定,從事外匯保險的保險公司擁有外匯資本金和限額外匯結算賬戶,這就是將保險公司作為一個機構進行管理。在實踐中,保險公司一般也不會要求購匯。基于管理政策和現實,可以形成以下判斷:保險公司通過賬戶發生收支屬于正常狀態;提出購匯需求,可以判斷保險公司的外匯資金情況出現異常狀態,管理者應該重點監管。此外,在銀行結售匯體制下,購匯行為會對外匯儲備和匯率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因此,本文重點分析保險公司購匯需求,包含調節性購匯需求和流動性購匯需求。
保監會在設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比率以監管保險經營風時,將公司本外幣資金統一,對保險公司外匯資金沒有提出單獨的要求。這樣,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沒有超過保監會設定界限時,其外匯資金部分會出現局部償付能力不夠,需要用償付能力相對過剩的人民幣購匯抵償,從而產生保險公司調節結構需求。這種調節性購匯需求是保險公司正常經營中產生的,在需求產生的時點上,保險公司本外幣總體的償付能力沒有超標,只是保險公司人民幣資金和外匯資金之間償付能力的余缺抵補。典型的調節性購匯需求,就是保險公司將境內人民幣保險向境外分保時,要求用人民幣保費購匯支付分保費。此外,保險公司要求購匯增加外匯資本金,也屬于這一范疇。
具體到單筆保險,還會產生外匯資金流動性不足引起的流動性購匯需求。在實際操作中,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使得外匯資金產生結構上的流動性周期,這樣,即使外匯資金償付能力可以抵償賠付,也有可能在某個時點上由于流動性周期而產生外匯資金的支付缺口。對于這種缺口,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同業資金拆借解決,在拆借等資金融通手段不成立時,也會要求購匯,從而產生了流動性購匯需求。
外匯保險業務對外匯管理目標的影響
即期影響對國際收支產生即期影響的主要是保險公司的購匯行為。
從數量上看,保險公司購匯額具有不確定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保險公司要求購匯總是為了履行特定保險合同的職責,這樣,購匯量和某一筆或某一批保險合同聯系在一起,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國外匯市場每日主要交易對象是各外匯指定銀行結售匯限額下的長、短頭寸,匯率形成機制的基礎尚不夠廣泛,因此,人民幣即期匯率暴露于保險公司購匯的不確定性之下,存在較大的波動風險。
保險公司當期購匯量又具有可預測性。正如在上文所闡述的,保險公司購匯需求與他的償付能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無論是調節性購匯需求還是流動性購匯需求,購匯量均不會超過——定限度(按照《保險法》保險公司購匯的絕對量,不可能超過實收資本金和公積金總和的10%)。因此,經營者和管理者可以根據其賠償責任和償付能力的相互配比關系,合理地估測出下一時段的購匯量。
從性質上看,保險公司調節性購匯需求和流動性購匯需求對外匯儲備當期余額的影響略有不同。
流動性購匯需求的實質是保險公司外匯資金流動周期在賠償時點上出現的缺口。這種缺口在流動周期的其他階段會得到彌補。因此,滿足流動性購匯需求,就相當于外匯儲備“墊付”資金,減少了儲備的當期余額。如果保險公司在流動性周期其他階段能夠將等量資金結匯回吐儲備,則對外匯儲備總體沒有影響;如果這部分資金不及時結匯,等于保險公司“擠占”一部分外匯儲備。
對于調節性購匯需求,其對外匯儲備直接效用就是“擠占”。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保險市場國際化步伐,國內保險公司有將人民幣償付能力轉化為外匯償付能力的偏好,其調節性購匯需求會進一步增加。上述將境內人民幣保險向境外分保、從而要求用人民幣保費購匯支付分保費的購匯活動,隨著保險市場的開放和國內保險公司的,已受到越來越多保險公司注意,有的公司己開始進行分保并提出購匯需求。
綜合效應
保險公司絕大多數外匯資金收付行為是通過其外匯賬戶進行的。購匯行為雖然在短期減少外匯儲備,但保險公司收取保費與支付賠償具有數理上的對價關系,一段時期后,與購匯賠償相對應的保費收入會進入公司的外匯賬戶中。這樣,考察保險活動對國際收支的綜合效應,就要拋開局部的購匯、結匯行為,從保險業本身進行。
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各欄目差額是不同行業的國內部門和國際部門比較優勢與競爭力的反映。保險服務項下收支差額也反映了國內保險公司和國際保險公司競爭力,以及雙方在提供保險服務方面的比較優勢。如對于再保險,國際保險公司具有較大優勢,因此支付境外分保費必然較大;對于境內中資和大多數國內人,中資保險公司具有較強競爭力;對于境內外資企業和駐華機構,外資保險公司具有較大優勢;對于——些多邊和數額巨大的國內保險合同,國際保險公司具有分保的競爭優勢。但國內保險公司擁有政策選擇等有利條件。
因此,對于保險服務差額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根據國際收支統計,經常項目下的保險服務項收支呈逆差不斷擴大的趨勢。1997年BOP保險服務逆差8.7億美元,1998年保險服務逆差13.7億美元,1999年逆差17.3億美元,2000年逆差23.6億美元,四年間逆差擴大了近3倍。這種逆差反映的是國內保險公司在提供保險服務方面的劣勢。由于國內保險行業發展還不成熟,再保險、保險中介、精算等尚處于起步階段,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必然更多地依靠境外母公司完成有關保險服務,因此,估計保險服務項下逆差會進一步擴大。在國內保險行業發展成熟后,這種逆差狀況才會有所好轉。
從外匯管理角度看,國際收支保險服務項下逆差將是長期的,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對其變動的是次要和微弱的。
保險公“破產性”賠償對國際收支的沖擊
在上文分析保險公司“購匯需求”時,沒有包括一種最具破壞力的情況:保險責任產生的賠償已經超過了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保險公司本外幣償付資金不足以支付賠償。
此時,保險公司需要申請的第——樁事件是“破產”,在清理負債時,才有會涉及購匯的。對于這種購匯要求,外匯管理部門應該有以下認識:
一是這是公司違反行業管理規定對國家帶來的風險,國家外匯儲備可以根據債務清償方案,支付賠償;二是這種風險是可以預測的,正如因為它在性質上與保險公司的調節性購匯需求相似;這種風險是可以預防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持審慎監管原則,保險公司在賠償責任和償付能力在每一個時點上均必須符合有關比率要求。
因此,對于“破產性”賠償,外匯管理可以借重行業管理,防范保險公司破產風險產生,并做好預警工作。
外匯保險業務風險的外匯管理政策選擇
政府部門對商業經營行為進行監管,應該對監管的成本和效益進行評判,這是管的一個重要原則。需要補充的是,在監管措施還沒有開始實行時,首先應該比較監管需求與監管成本。如果監管成本遠遠大于監管需求,那么實行監管就沒有意義。在監管過程中,還必須不斷比較監管成本和監管效益,以評價監管的效率。如果效率不高,就有必要修訂監管方式,甚至重新審視監管需求。對外匯保險進行管理決策時,也應該遵循上述原則。
根據外匯保險業務對國際收支平衡影響效應分析,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外匯保險業務風險監管應主要由行業監管部門進行,外匯管理部門參與管理。
保險業對國際收支的綜合效應是由國內保險行業競爭力等自身因素決定的,外匯管理政策對之影響不大。因此,外匯管理部門無需深入外匯保險風險監管,并對保險公司購匯行為實施限制。在我國已經承諾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前提下,對保險公司有關業務的外匯管理應該堅持謹慎和有理有利的原則。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320-02 神經外科主要研究神經系統及其附屬機構,因具有高、精、尖等專業學科特點,因此其手術具一定復雜性與風險性。在神經外科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高質量的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有效規避治療風險,提升治療質量。本文以神經外科手術護理的特點為基礎,對其常見風險問題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
1 神經外科手術護理的風險問題
神經外科作為外科學領域內的新型學科,近年來在醫學行業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同時推動了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不斷進步,其護理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神經外科功能性疾病護理、脊髓疾病護理、顱底疾病及顱腦外傷護理、心腦血管疾病護理等。由于此類神經外科手術難度、風險、死亡率均較高,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及護理管理過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目前神經外科圍術期的護理工作由于開展時間較短,缺少針對性的護理經驗,程度不同的影響了護理工作的效果。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匱乏,神經系統疾病病情變化迅速,由于基層醫療單位設備條件有限,重要的監護條件及水平缺乏或不具備,導致護理觀察難度加大。因此對護理人員的判斷力及執行速度有較高要求,若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掌握存在缺陷,則可能導致護理風險的提升。第二,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缺乏有效溝通的條件或意識,一些神經功能損傷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退化嚴重,導致基礎護理工作量大,在特定條件下可能造成醫患矛盾。第三,護理工作管理機制不健全,護理記錄缺乏規范性與完整性,護理器械、儀器缺乏有效的管理與維護,為護理工作帶來一定安全隱患。為提升神經外科手術護理的效果,現將應對措施進行分析探討。
2 神經外科手術護理風險的應對措施
2.1 專業培訓常規化,提升隊伍業務技能: 神經外科類疾病病情變化迅速、復雜,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全面的疾病知識與嫻熟的護理技巧[2]。各醫療單位可對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定期進行護理知識的培訓,主要強化護理人員對常見神經外科疾病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閉塞性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合并腦出血、顱內動脈瘤等,從而擴展護理人員的知識面,在面對變化復雜、迅速的病情時能夠進行準確、快速的判斷與處理。(2)針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設立考核制度,并從中挑選出優秀護理人員進行經驗傳授與細節說明,從而提升護理退伍的總體護理水平,降低護理過程中的風險。(3)知識更新對于護理人員同樣重要,如近年來關于圍術期腦保護的研究進展、圍術期神經外科手術病人的容量治療與管理、顱內壓與腦電波的連續監測等新技術,已經進入臨床并得到應用。臨床護理人員對此應有所了解并實施應用。
2.2 護理內容多樣化,實現醫患有效溝通:在神經外科手術的護理中,由于護理工作量大,護理難度較高,易造成護理人員與患者及患者家屬溝通障礙[3]。為增進醫患雙方的相互理解力,護理人員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與手術的介紹,提高患者對治療方案與目的的認知程度,同時疏導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講述手術成功案例,增加對醫療人員的信任感與認同感。(2)術中對患者進行愛心護理,包括為患者慶祝生日、節日,制作溫馨提示卡片,叮囑患者在康復期的注意事項,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3)患者出院時可向患者及其家屬交待康復訓練事項,為患者提供完整的護理服務,降低護理風險。
2.3 護理管理機制健全化,提高護理流程規范度:神經外科護理管理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對護理工作記錄的核查與對護理器械及儀器使用的管理。神經外科手術要求準確、敏捷,這將導致在護理前開展核查工作的困難度增加。基于此,護理人員應重視事后的護理記錄工作,記錄中應明確各藥物的使用時間、劑量、方式及護理過程的各項操作、患者不良反應等,保證記錄的準確性與完整性。從而強化護理事故問責制度的可執行性,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器械及儀器管理則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1)挑選專業管理人員進行統一管理,管理人員可從護理人員中進行選拔,從而保證管理者對器材的熟悉性;(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器材的使用需做好備案與記錄,包括使用時間、科室、歸還時間等;(3)定期對護理器械進行檢修,保障器械能夠正常工作。通過以上措施,可有效減少外部環境為護理工作帶來的風險,提升護理質量。
神經外科手術具有一定復雜性與風險性,護理工作項目繁多,任務較重,因此強化其護理質量對提升治療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開展多樣化護理,同時完善護理管理機制,從而有效提升神經外科手術的護理水平,增進醫患雙方的溝通,規范護理流程,全方位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在國家倡導“大經貿”政策和“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央企業及知名的民營企業在國家有利政策指引下積極拓展海外業務。隨著海外營業額和利潤額的逐年穩定增加及積累,海外施工企業在海外建筑市場及相關產業鏈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海外經營風險也隨海外業務規模的擴大逐步增加,如何規避經營風險是海外施工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海外施工隊伍整合規避經營風險,是海外施工隊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一、海外施工隊伍經營風險
(一)海外施工隊伍經營風險的概念及分類
海外施工隊伍經營風險是在海外施工隊伍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海外公司的內外部不確定因素的發生而導致海外公司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或該不確定因素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海外施工隊伍經營風險的分類主要有:市場風險;政治風險;操作風險;法律或合規性風險;項目風險;信用風險;產品風險;流動性風險;環境風險;聲譽風險。
(二)海外施工隊伍經營風險的主要表現
海外施工隊伍面臨的經營風險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市場風險使海外施工隊伍面臨投標合同額的不確定性,進而影響海外施工隊伍主營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政治風險及環境風險會影響海外施工隊伍在建工程施工任務的完成,這些外部因素的變動會使海外施工隊伍的資金規模及成本費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項目風險及操作風險需海外公司在施工進度安排及施工質量控制方面提前做好規劃,會使海外企業內部管理成本費用得到額外增加;信用風險會使海外施工企業進一步加大外部宣傳費用及內部培訓費用的額外投入;產品風險會影響海外施工隊伍新業務的開發及后續工程的承接,從而使海外企業不能有效控制業務開發成本;聲譽風險會降低海外公司的品牌價值創造與提升的能力,從而影響海外施工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法律或合規性風險會使海外施工隊伍不可控成本大幅度增加,進而影響海外公司業務規模擴大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二、影響海外施工隊伍規避經營風險的因素
(一)組織架構構建上的問題
海外施工企業的組織架構一般由海外公司總部機關及國外各辦事處、分公司、項目經理部成。一般實行事業部制組織架構,也就是通常使用區域事業部組織結構。按海外業務所在國家地理位置劃分片區,由海外公司總經理授權公司幾個副總經理分管海外國家片區的海外工作;業務所在國設立海外業務國家經理,其工作受公司副總經理的指導;國家經理負責該國家所屬各項目的資金調配、成本費用監控、工程業務開發、當地稅務及業主聯系等業務;在所在國設立項目經理,其負責該項目成本費用及經濟效益等管理工作。海外區域事業部組織結構實行起來,形式上解決了海外公司管理職能的實施,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各片區為了自身利益,不能和其他片區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利管理;片區之間調撥機械設備及材料時,常常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阻撓項目設備、材料資源的正常調配;有時還出現把不能正常使用的機械設備及材料直接調給其他片區項目,這一方面增加了內部運費成本,還延誤了調入設備及材料所在項目的施工任務的安排。調入項目在這些設備材料運到后,在驗收設備及材料后,發現設備材料不適合項目正常使用時,會被迫采取以下手段:要么退回該調撥材料及設備,并向上級機構重新申購新設備材料,或者再從其他項目調撥該設備材料;要么項目自身再組織人力、物力進行設備材料的維修等工作,這就給海外公司項目增加了額外的成本及費用,不利于海外公司的長期戰略發展。因此,組織架構的合理構建是海外施工隊伍整合規避經營風險的重要問題。
(二)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銜接問題
海外施工隊伍的績效考核主要是組織績效、部門績效和員工績效考核,因績效管理是實現海外公司戰略目標的控制機制,因此績效考核也涉及海外公司戰略目標的控制實施問題。在海外施工隊伍的績效考核中,普遍注重海外企業的當前經濟利益,而忽視海外企業的長期經濟利益;還有,大多數海外施工隊伍由于績效考核不到位,使大海外施工隊伍施工的積極性受挫,進而影響了海外企業項目風險、操作風險的應對時機,使額外成本費用得到不必要的增加。另一方面,海外施工隊伍管理層、施工技術人員、一線生產工人的薪酬激勵也多數是以項目前期的施工產值及利潤指標為考核依據,該薪酬激勵措施主要強調海外施工隊伍當前短期利益指標相關聯,而缺少對績效考核中的長期利益指標相匹配;這種與長期發展相脫節的薪酬激勵措施會影響激勵效果,會減弱海外施工隊伍應對政治風險及環境風險的成本控制能力。當然,解決好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之間的銜接問題是海外施工隊伍提升管理理念的必經之路。由于海外規模經濟及海外企業集團發展規劃戰略目標的實行,必然帶來海外施工隊伍的組織結構復雜,績效考核與薪酬激勵的結合更應該優化及富有彈性,以應對海外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問題。
(三)運營管理中精益生產與準時生產意識問題
在運營管理中,如何進行精益生產與準時生產應對經營風險是解決海外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之一。精益生產在海外施工管理中,通過追求“零庫存”、低成本消耗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隊伍內部管理中面臨的項目風險及產品風險因素,使海外公司抵御經營風險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準時生產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隊伍內部生產管理提前作好規劃,使海外項目的人、財、物等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對海外施工隊伍合理控制成本,按施工計劃完成施工任務創造有利的條件,不僅可以減少項目風險、產品風險等內部因素對海外公司的影響,還可以通過施工進度及形象的提升進一步防范環境風險、政治風險等外部因素對海外公司的沖擊。由于海外施工隊伍長期依靠以前慣例的施工管理經驗,對運營管理中精益生產與準時生產缺少理性的認識,在海外施工時,多數海外項目經理部不能按精益生產與準時生產的理念進行施工任務的安排與管理,缺乏利用運營管理中精益生產與準時生產中先進的管理理念來應對海外施工隊伍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因素。
三、海外施工隊伍規避經營風險的整合模式
海外公司通過施工隊伍整合規避經營風險變動的模式如下:
(1)海外施工隊伍自身內部的整合,該組合主要適用于海外施工隊伍在施工管理中項目風險、產品風險、信用風險及聲譽風險比較明顯的項目中,通過海外施工自身內部的整合來應對項目自有風險帶來的壓力。
(2)海外自有施工隊與海外國內分包隊整合,該整合主要適用于工程造價比較合理且美 元及歐元支付占主要位置的工程項目,讓二者施工隊伍進行內部資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國內分包隊的設備資源、一線工人的技術資源有效填補海外自有施工隊由于海外業務規模的壯大相關設備及技術資源短缺的現象發生,通過利用國內施工隊伍的資源優勢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施工技術和工程質量標準,發揮協作優勢來創造海外工程效益,進而規避海外經營風險。
(3)海外自有施工隊與海外國外分包隊整合,該組合主要適用于工程造價比較高的當地幣支付占主要位置且當地幣對美元貶值趨勢比較大的以及海外自有施工隊剩余施工設備及技術人才不足的工程項目,二者施工隊伍通過整合,以便在海外分包隊伍所在國建立良好的地方關系,利用好當地相關資源為海外施工隊伍規避風險創建良好的當地施工環境,來達到利用當地人力、物力資源規避海外經營風險。
四、海外施工隊伍整合規避經營風險的建議
(一)構建良好的組織架構和人力資源戰略
海外施工隊伍通過內部整合規避經營風險,要構建好組織架構及人力資源戰略。施工隊伍內部整合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組織架構,在海外施工構建區域事業部組織結構時,還需強化海外公司總部對各海外各片區辦事處的統一管理,以便協調好各海外片區的資源共享,為海外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創建良好的平臺;同時海外細化各海外辦事處和海外項目經理部的關鍵崗位的人員配置,尤其是海外辦事處及項目對副職的設計應該至少保持2名以上人員,以便防止海外施工人員流動及人動造成崗位空缺及銜接不當而影響海外業務正常實施。
在海外施工隊伍內部整合中,還應積極規劃人力資源開發戰略以應對海外經營風險。就多數海外公司人力資源開發中人員結構還需完善,對海外人才開發及利用方面應實行協同開發戰略:海外核心管理及技術人員由海外公司的自身培養和外部尖端人才引進構成,現場施工管理及技術人員盡量以國外當地正式雇員為主、海外施工隊伍自有人員及國內分包隊伍的人員為輔構成,現場一線工人主要以當地合同雇員和臨時雇員構成。這樣的人員結構能夠和良好的組織架構相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僵化,使項目管理及人才充滿活力,也有利于海外施工隊伍人才內部的合理競爭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有效控制,為海外施工隊伍整合規避海外經營風險儲備豐富的海外優秀人力資源。
(二)強化帶薪休假與崗位輪的管理
海外施工隊伍內部整合規避經營風險,需強化帶薪休假與崗位輪的管理。針對海外施工隊伍人員流動性比較強及長期在海外施工作業的特點,海外公司還應根據項目的規模、利潤指標等情況,合理安排海外職工休假和崗位輪換制度,以應對項目、產品風險中員工不穩定帶來的管理費及人工費等額外費用增加。1年中有3-4個月的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能解海外職工家庭的后顧之憂,使海外員工以更佳的身心狀態投入工作,避免海外職工長期疲勞作戰所帶來的工作效率及創新動力下降的問題;海外公司還應在公司與項目之間以及同種性質的工作不同崗位之間進行崗位輪換,不僅可以有效協調員工之間的關系,還使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提升自身的綜合業務技能,可以避免公司機關人員官位思想的存在對項目操作風險的應對。二者的實施為海外施工隊伍整合的實施規避海外經營風險創建良好的技術和管理平臺。
(三)加強精益生產、準時生產與戰略聯盟的結合
海外施工隊伍通過內外部整合規避經營風險時,應強化精益生產在海外自有施工隊伍及國內外分包隊伍施工管理過程的應用,通過統一管理下的準時生產,使海外施工隊伍整合發揮資源共享及協同作戰優勢,使海外企業應對項目風險及操作風險時發揮成本監控職能。通過海外自由施隊伍與所在國當地分包隊、國內分包隊、外部材料供應商等整合,可以使海外施工隊伍可利用資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施工隊伍通過戰略聯盟的實施,建立廣泛的資源共享平臺,為海外施工隊伍與外部戰略聯盟進行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資源互補創建互利的外部施工環境,進而提升海外施工隊伍抵抗經營風險的能力;海外施工隊伍進行精益生產時更應加強與戰略聯盟的結合,因為精益生產倡導與用戶關系時以用戶至上為準則,與供應商關系時以合作為要件,主要強調在準時生產過程中占用少的資源,通過以上海外施工隊伍內外部整合,可以有效實行海外施工隊伍的彈性管理,為海外規避經營風險保障。
(四)績效考評與薪酬激勵的有效銜接
績效考評與薪酬激勵銜接得當,能促使海外施工人員集中精力進行施工管理及施工技術的創新,使海外企業的項目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應對聲譽風險及壞境風險等對海外施工隊伍的沖擊。而通過海外施工隊伍績效考評與薪酬激勵相結合會在內部形成一個良好的管理環境,進而對施工進度和施工形象產生積極的影響,使海外施工隊伍能有效防范聲譽風險對品牌價值的沖擊。海外績效考評與薪酬激勵的結合要實行有彈性的方法,其中,對組織的績效考評要與海外公司可持續發展相關聯,最好實行股票期權等薪酬長期激勵方法,避免海外公司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海外企業應對外部經營風險的能力。
(五)海外品牌戰略價值的不斷提升
海外施工企業應對聲譽風險、政治風險及環境風險時,還應強調不斷進行海外品牌戰略價值的提升,來增強海外施工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對海外品牌價值的提升不僅要重視內部管理水平、施工技術及質量的提高,還應重視新技術的開發與創新對海外品牌價值不斷提升的長遠貢獻。海外自有施工隊與海外國內分包隊整合、海外自有施工隊與海外國外分包隊整合過程中,會進一步提升海外品牌價值的影響力,使海外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海外品牌價值提升產生互動效果,更能促使海外施工隊伍員工集中精力搞新施工新技術的研發和關鍵施工流程管理工作,對海外工程施工進行優化管理,進而規避海外自由施工隊伍自身實力不足所帶來經營風險應對力不從心等問題,以上施工隊伍的整合可以不斷創造海外公司優良的品牌價值形象,使海外公司的品牌價值在海外工程施工中得到體現和提升,進而有效規避海外經營風險。
參考文獻:
目前我國的戶外俱樂部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明確注冊的企業法人,主要以營利為目的,這類俱樂部有較為健全的組織方式,根據注冊方式不同可分為商業型、社會團體型、企事業單位內部型、社區型四種。第二類是戶外愛好者自發組織形式的,他們以網絡、電話等方式相互聯系,將一位經驗老練的人選出來作為領導者,自行安排行動計劃,具有臨時性,但是嚴格的說這一種不能算作戶外俱樂部,因為它沒有一個獨立的組織形態。
我國戶外俱樂部組織形式有三種:第一種是俱樂部收取一定的費用用來負責各項組織與服務的工作;第二種是在活動過程中參與者采用AA制的形式;第三種俱樂部以活動的形式來宣傳促銷其他產品,為參與者服務但不收取任何費用。
我國戶外俱樂部的經營模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捆綁式經營,這一類是最為常見的俱樂部經營模式,其經營方式是戶外俱樂部與戶外用品店相結合,戶外俱樂部以組織一次活動為媒介,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其目的是銷售戶外裝備。第二種是單一式經營模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只銷售或出租戶外用品來獲利,不組織也不服務于任何戶外活動;另一類是培訓性質的,不銷售也不經營戶外產品,只是單純的組織戶外運動。第三種是自發式經營模式,這類戶外俱樂部是戶外愛好者自發的組織起來的,不易盈利為目的,只是單純的以戶外運動為愛好自發的形成,成員來去自由且戶外裝備都是由自己準備。第四種是會員式經營模式,俱樂部主要是通過組織戶外活動并且提供相應的服務來獲取利潤,參與者要上交一定的管理費。
戶外俱樂部的形成與發展主要依靠戶外運動的參與情況,我國的戶外運動擁有龐大的消費人群,因為中國人口基數龐大,盡管喜歡戶外運動的人群比例不高,但總體人數還是可觀的。由于我國地大物博,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各種戶外運動資源可以得到開發;再次,由于人們為了遠離城市的喧囂與空氣污染,以及開拓視野放松身心等目的,樂意于參加這項活動中來,所以我國戶外俱樂部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二、我國戶外俱樂部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一)戶外俱樂部的注冊不規范
有些戶外俱樂部只是在民政部門注冊,而沒有到工商行政部門注冊。其次,在注冊過程中每個地方把握的尺度也不相同,同等條件有的給予注冊,有的不給予注冊。注冊上的不規范給俱樂部帶來產權不清的問題,而且給俱樂部的自主經營帶來了困難。
(二)從業人員專業素養不高
在俱樂部的從業人員中大多數都是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一些技術人員只是臨時聘請,甚至是無證上崗,并不具備擔任領隊和教練的資格,從業資格存在較大的問題。再者,從業者的戶外運動知識掌握不完善,文化水平偏低,在技術上掌握個皮毛就來上崗,當遇到麻煩問題時甚至不知從何入手,給戶外活動埋下了安全隱患。
(三)產品經營單一,質量偏低
大多數俱樂部服務單一,服務水平不高,技術落后,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這已經制約了俱樂部的發展。我國戶外俱樂部開展的項目主要是徒步登山、攀巖、露營等,很少利用當地自然資源的優勢并結合相應的技術來完成戶外活動,缺乏特色鮮明的服務風格。俱樂部之間的競爭常常是通過降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而不是創造新的項目來吸引,低價格會導致服務質量差,無法滿足戶外愛好者個性化的需求。
(四)目標市場的定位不準確
由于不同的人群收入水平不同,性格不同,閑暇時間不同甚至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同,所以他們的需求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對于大多數俱樂部來說一般很難有足夠的實力吸引和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要,因而它們有必要選擇適合自己經營的消費者人群。對于有些俱樂部即使有足夠的實力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但出于優化經營考慮也要進行市場細分。但是在我國超過一半以上的俱樂部省略了市場細分、目標市場的定位,把目標涌向高收入的年輕人群,造成戶外市場整體開發程度不高。
(五)俱凡抗芾聿還娣
在管理方面,俱樂部中大部分管理人員僅僅只是憑借自己的感性認識去管理,俱樂部之間缺乏交流,只注重有眼前利益而不考慮未來的發展。在組織結構上比較混亂,組織分工不明確,風險意識淡薄,低估風險發生率,缺乏一些專業管理人員。
三、我國戶外俱樂部經營中存在的風險
戶外俱樂部經營的風險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管理不當導致的,另一類是戶外活動的組織不當所導致的。管理不當導致的風險是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存在一定的問題或者是由于俱樂部內部組織機構不當最終導致經營不善,這類風險管理者是可以進行長期的與組織內的成員進行磨合,并且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或調解企業內部結構來避免的。
而戶外運動組織不當一樣會影響俱樂部的經營,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可能會損壞俱樂部形象,降低了俱樂部在人們心目中的安全性。所以俱樂部在招聘教練和領隊時,應該嚴加考核,選擇有豐富經驗的、老練的人員。但戶外運動中還存在參與者自身的原因和當時的環境狀況的原因,參與者自身原因主要是由于經驗不足或操作不當所導致的,對危險的重視程度不夠。其中部分俱樂部和參與者選擇的地點根本不適合進行戶外運動,或者有些教練對活動的地勢和氣候不了解,都可能造成事故的發生。俱樂部經營過程中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些是意料之外的,所以完全可以預測的風險一定要根除,而意料之外的要盡量將損失降至最低。
四、戶外俱樂部風險預防策略
(一)加強人才培養,在技術上提供保障
戶外教練必須具備一定的資質,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也要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對于人才的培養,首先可以以教育機構為依托,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利用大中院校開設戶外課程,在有條件的高校中培養高學歷、高素質的戶外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既要注重實踐又要注重理論。其次政府可以設置相關的培訓機構,長期的開展戶外人才培訓班,進行高效的培訓和管理,結業后頒發從業資格證。
(二)俱樂部內部應加強組織建設
俱樂部內部應加強安全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會員管理制度、活動組織的規范和技術操作規范;其次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重視內部培訓機制的建設,優化人才結構,注重員工業務素質水平以及服務銷售水平。健全關于教練、領隊、財務、裝備、參與者等管理制度。
(三)明確目標市場,打造自己的品牌
我國戶外俱樂部目標市場大多都是集中在年輕、高學歷、高收入的人群,很少根據不同客源的需求進行產品的開發,市場開發程度低,遠遠沒有滿足各類顧客的需求。由于沒有把目標市場分散開來,造成了俱樂部之間激烈的競爭。戶外俱樂部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群體的需要開發出自己個性化的產品。因為每個俱樂部的經濟實力存在差異,面對同一個目標市場經濟實力差的當然競爭不過經濟實力強的,只有通過市場細分才能避免競爭上的沖突,降低了經營壓力,減少了風險的發生。有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四)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服務水平
俱樂部應發揮自身優勢,加強特色項目的開發,不斷推出新穎的項目,吸引大眾參與。提升服務水平、制定新奇的戶外線路,將戶外運動的服務深入各位工作人員心中,從而到達參與者的滿意。
總的來說,預防的策略可以是通過放棄一些利益來達到回避的目的,如某俱樂部計劃開設某條線路,但發現自己缺乏生產安全和環境的保護能力,最終導致一定損失,所以要回避該項目。
【摘要】目的: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護理風險。方法:對以往工作中潛在的、容易疏忽的不安全因素加以分析,用護理風險管理連續識別,及時措施。結果:減少和降低了護理風險,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防止了護患糾紛的發生。結論:通過護理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護士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對預防護理隱患的發生,減少護理糾紛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神經外科;護理
風險管理是一個管理程序,是對現有的或潛在的對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一旦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即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要有效的回避風險,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2006年1月1日始,我院護理部制定了風險管理制度,實施風險管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降低了糾紛和投訴的發生率,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1 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1 制度、職責執行不到位引發的風險:護理服務有多項規章制度,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級護理制度、消毒隔離制度等,如有章不循,則造成責任風險。如交接班執行不到位,可導致皮膚壓瘡的發生;消毒隔離制度執行不到位可導致院內感染的發生;如未按級別護理巡視,未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處理不及時引起糾紛等。
1.2 專科業務技術不熟練造成的風險:各項新技術的開展對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個別護理人員專科技術不熟練,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如顱內出血患者不宜多搬動,翻身時應保護頭部,動作輕緩,如保護不當,可加重出血;急救操作不熟練,急救儀器設備不會使用或使用不熟練;對專科病情觀察要點不知曉,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等。
1.3 護患溝通不到位造成的風險:神經外科顱腦外傷患者大多發病急、病情較重、預后較差、患者及家屬有急躁情緒,他們沒有心理準備,不懂得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此時,護理人員只顧全身心投入搶救工作,而疏忽了耐心的解釋或態度冷淡易引發糾紛。
1.4 環境管理不善引發的風險:神經外科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存在精神癥狀,如躁動不安等,保護性措施如床欄、約束帶使用不當,或陪護者稍不留神就有墜床和管道滑脫的危險,恢復期需要下床活動等康復鍛煉或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濕滑時易發生跌倒摔傷等;
1.5 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引發的風險:病案是疾病診斷依據,是疾病治療經過及其治療效果的原始記錄,也是判斷醫護人員醫療行為是非以及治療措施實施情況的憑證。記錄不及時不完善,一旦病人死亡,發生醫療糾紛時家屬可指證護士觀察不仔細、延誤了搶救時機。
2 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舉措
2.1 加強風險教育,提高法律法規意識: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在護理的各個環節盡量減少風險,對風險實行主動管理。在科室學習中經常進行一些護理安全方面的實例分析,幫助樹立積極、正確的護理風險意識。通過各種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護士的法律法規意識,在尊重和維護患者合法權益的同時,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
2.2 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醫院、科室建立科學、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護士長在護理質量管理中重點督查制度落實情況。進一步完善護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制定專科護理應急預案。定期組織培訓,明確各類緊急狀態時的處理程序,做到人人熟記并掌握,在工作中按要求執行。并不定期抽查護士知曉程度及操作熟練程度。
2.3 護理警示標識的應用:護理警示標識是指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里、社會、環境等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或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或風險事件發生,而制作各種有針對性、目的性、科學性的警示標識所采取的護理安全措施,使全員皆知,達到廣而告之,讓護士了解自己在工作中面臨的風險,可以降低風險的發生[3]。標識的種類有:①藥物警示標識:包括藥物過敏警示標識及特殊藥物如化療藥、高危藥等掛特殊警示標識。②預防意外標識:包括防跌倒、防墜床、防管道受壓扭曲等標識。③提示標識:如患者身上的各種管道標識、溫馨提示等。
2.4 提高專科業務技術水平:護理風險在神經外科臨床護理操作、危重患者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時有發生。對年輕同志加強規范化培訓,加強三基理論及操作培訓,科內組織業務學習、護理查房、病例討論,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培訓,努力學習新理論,新知識,不斷更新護理方法,經常利用晨會提問的形式進行專科知識的考核,病區制定專科護理常規、常見疾病觀察要點以及常用藥物不良反應及觀察處理要點,要求人人熟記掌握。
2.5 規范護理記錄:臨床護理工作每一次護理行為都有可能成為一個有利或不利的證據。神經外科病人大多數病情危重、變化快,要求及時準確地記錄病情變化及處理、用藥情況,如因搶救未能及時完成護理記錄,應在搶救結束六小時內補記,并注明搶救時間及補記時間;對死亡病例組織科內討論,護士長、科護士長把關檢查,最大限度地防止風險的發生。
3.6 履行告知義務,加強護患溝通:神經外科急診入院病人較多且病情起伏大,患者及家屬大多沒有思想準備,對突發意外有焦慮或恐懼情緒,這種強烈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其對事物的判斷。護理人員要保持沉著、冷靜、機智、果斷,語言和藹、誠懇,使患者及其家屬產生信任感、安全感,這樣有利于改善護患關系,減少沖突發生。尤其是行侵襲性操作前,充分體現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利,得到家屬和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提高患者滿意度。
護理風險防范和管理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工作,護理人員需要不斷強化防范風險的意識,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充分了解工作環境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提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應對能力,使護理風險防范于未然。
參考文獻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國際經營事務中,外匯風險對企業經濟效益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下,外匯業務的比重越來越大。由于世界經濟、政治等宏觀經濟環境的錯綜復雜,外幣匯率變化預測難度加大,境外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壓力越發地突出。近7年來,美元等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匯率的變化幅度很大,增大了外匯風險。2008年至2016年,美元對人民幣總體經歷了三個階段:2008年-2010年的穩定階段、2010年-2014年的貶值階段、2014年-2016年的增值階段,但都保持持續波動。提高境外經營利潤,減少外匯風險的影響,需要境外企業結合匯率風險的種類及綜合各種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有針對地采取措施。
境外企業要結合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靈活引入先進的金融工程技術,特別是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來管理外匯,合理降低外匯風險對生產經營工作的影響。本文將介紹境外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外匯風險防控的具體操作和應用。
一、外匯風險的種類
外匯風險是指在投資、貿易和金融以及其他經營活動中,因預測外匯匯率變動,導致以外幣計價的負債價值的增加或資產價值的減少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及利率風險等。匯率風險是目前境外企業遇見的最常見的外匯風險,對經營活動及效益預期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外匯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外匯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和主要目標是降低風險與因此而帶來的匯兌損失,使其不因匯率的變動而減少預期利潤,使企業的經濟利益得到最合理的保障。企業要對存在的外匯業務開展分析,盡最可能識別風險、計量風險損失。選擇和應用衍生金融工具時,企業要對該工具的利弊進行認真分析,研究金融工具內生的市場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操作風險等再生風險。境外企業要牢記衍生金融工具是用來降低與規避外匯風險的,并非用以盈利為目的,要防止擴大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風險。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應用
目前國際上,用來管理和規避外匯風險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分為外匯期貨金融工具、外匯期權金融工具、遠期結售匯金融工具以及外匯掉期等金融工具。正確運用好期貨的套期保值功能,不僅能為企業規避風險、鎖定相關成本,而且還能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發展。
(一)選擇衍生金融工具的注意事項
選擇時,還要結合企業自身的金融管理水平與外匯業務的風險特點,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1.掌握外匯衍生工具交易的制約條件
外匯衍生品交易必須以真實的交易背景為依托,開展衍生品交易必須具備貿易或投資等真實的交易業務;注意外匯衍生產品交易的門檻較高,關注金融機構非常嚴格的保證金制度及授信準入制度;除以上制約條件外,辦理外匯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所需要審批的文件資料很多,手續繁雜。
2.應用衍生金融工具要堅持謹慎原則
眾多避險工具及手段都是利弊同存,企業要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謹慎地應用避險工具。首先,要注意籌劃,減少相應的管理成本。境外企業在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時,不僅僅要考慮其存在的再生風險,同時還要提前預測籌劃風險收益及風險損失,制訂應急措施;其次,還要全面考慮,盡可能通過抵消來降低或消除外匯交易風險。
3.傾向流動性強和易于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境外金融市場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金融市場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種類多樣,管理規范,流動性好,另一種是當地所提供的衍生金融工具管理不規范,流動性差,政府監控不力,再生風險非常大。因此,企業要充分掌握當地金融市場的狀況,盡量選擇流動性好和簡單易操作的衍生金融工具。
4.要控制套期保值品交易規模
由于具備杠桿和投機等方面的功能,衍生金融工具不僅有高盈利的能力,還不可避免地存在高風險性。因此,企業要對外匯業務與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規模和特性上進行匹配,確定衍生金融工具的持倉規模、持倉時間,避免濫用。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具體應用
在境外國際金融市場中,衍生金融工具比較成熟,形式多樣,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保值操作是降低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比較常用的手段。境外企業不應懼怕使用外匯避險工具,要主動培養外匯管理人才,不斷積累自己的外匯風險管理經驗,主動采取適當的金融工程技術工具降低金融資產的匯兌損失。
1.外匯期貨工具的應用
外匯期貨是交易的雙方通過合約商定在未來確定的時期內,按照已約定的比例,以一種貨幣交換另一種貨幣的交易。以匯率為標的物的外匯期貨合約,主要用來降低外匯業務的匯率風險。外匯期貨交易的選擇,同樣取決于匯率預期和信用風險大小,要權衡利得與損失。隨著貿易國際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匯率期貨交易的套期保值功能已成為境外企業規避外匯匯率風險的重要工具。
2.外匯期權工具的應用
外匯期權是國際外匯市場上得到最廣泛應用的另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它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匯率風險,還為金融投資者創造了盈利機會。從降低外匯風險的角度來看,外匯期權是外匯期貨和外匯遠期合同的補充,但它具有選擇權,期權買方可隨市場行情變化,選擇行權或放棄履約。考慮到銀行等金融機構高額交易費及產生其他資金成本的風險,在進行期權交易時,要盡可能地縮短交易時間,以確保更有利的遠期匯率。
3.遠期結售匯工具的應用
遠期結售匯是確定匯價在交易前而實際外匯交易發生在后的結售匯業務。境外企業與金融機構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未來辦理結售匯的幣種、金額、匯率以及等待的期限。在到期日,按照該合同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通過遠期結售匯工具,未到的結算匯率被固定,降低了匯率浮動而超出預期的匯率風險。
遠期結售匯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后應用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一種衍生金融工具,能夠有效降低外匯浮動風險。實踐證明,這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控制匯率風險的工具,得到越來越多從事境外業務的企業選擇。
4.貨幣掉期工具的應用
貨幣掉期,指兩個經濟主體簽訂一份協議,約定了交易期限,將債務(或資產)以不同的貨幣計價。本金在期初和期末以約定的匯率交換,避免了外匯波動的不確定性。貨幣互換交易是最常見的貨幣掉期工具應用形式,通過協議事前確定的匯率,交易的一方降低了匯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貨幣互換交易不僅降低了資金籌措成本,還減少了利率和匯率風險。
除此外,公司可以根據外匯業務特點、交易時間及交匯范圍,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組合使用。
四、總結
境外企業在實施外匯風險防范與控制措施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結算幣種、控制外匯收支進度及采用軟硬貨幣搭配等常規的經營性防范措施,還要研究確定適合自己的衍生金融工具。合理選擇與使用衍生金融工具,不但能夠有效降低外匯的資金成本,減少外匯的管理損失,而且還能夠控制和鎖定外匯風險。境外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再生風險,必須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的內部控制制度,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可行性分析、審批和跟蹤,堅決杜絕濫用。
參考文獻:
[1]呂一村.匯率風險下境外施工企業的困境及出路[J].企業管理,2015.08(上).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428(2009)05-0085-03
一、商業銀行外幣流動性風險現狀
由于匯率形成與變動的原因復雜,對經營外匯業務的商業銀行而言,如果資產負債的幣種、期限結構不匹配,形成外匯風險敞口,就可能出現外幣流動性風險。
1、人民幣持續升值造成境內銀行外幣流動性緊張,外幣流動性風險凸現。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境內居民和機構紛紛選擇將手中外幣結匯,造成外匯存款下降。有條件爭取到外幣貸款的企業,為獲得升值加利差的雙重好處紛紛提出外幣貸款要求,境內外幣貸款需求一直在增長,最終造成境內金融機構外幣資金緊張。商業銀行在低成本外匯存款來源減少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迫轉向籌資成本較高的金融市場尋求額外的資金來源以滿足貸款不斷增長的需求,勢必造成銀行外匯資產負債總量和結構上的失衡,從而在匯率波動時帶來較大的外匯匯兌損益風險。
2、資本杠桿比率偏高。一般地,商業銀行資本杠桿在5%-10%之間,但是近年來,由于各商業銀行資本金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存款的增長速度,資本杠桿比率近兩年均超過50%。自有資金抵御流動性風險的能力逐年下降。
3、外幣資產形式單一,變現能力較差。目前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資產形式單一的問題,外幣資產的大部分被貸款所占據。貸款受合同期限等因素的影響,流動性較差,屬于固態資產,其在資產結構中的高占比,必然限制了整個外幣資產的流動性。
4、信貸資產質量低,資金沉淀現象嚴重。因人民幣升值而使得一些原料主要來自國內而銷售市場以國外為主的行業的生產成本和融資成本相對上升,形成不良貸款的可能性加大。銀行的壞賬的增加。將影響資產的總體流動性。
5、流動性負債比例上升,潛在風險加大,企業和居民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也將對銀行經營產生影響。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導致企業對短期外幣貸款需求增加,外幣流動性負債增加,從而對銀行外幣頭寸產生較大壓力。
二、外幣流動性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分析
目前,商業銀行整體上尚未出現外幣流動性風險的危機,但其潛在的流動性風險是大量存在的。在經營過程中因外幣資產和負債在期限搭配上的缺陷而導致流動性缺口,因在資產與負債期限非對稱搭配以及未安排充足的支付準備而引起資金周轉失靈,再加上經濟環境的變化、內控制度的不健全等所帶來的流動性風險,都對商業銀行的正常經營產生了重大影響。
從經濟環境看,人民銀行要求商業銀行以美元繳納部分存款準備金;外匯管理局也加強了對各商業銀行的外匯短期外債頭寸控制,加上美元外匯存款的持續下降和美元外匯貸款的快速增長,國內金融市場美元短缺氣氛漸濃。外幣拆借市場和外匯掉期市場出現美元緊張狀況。商業銀行面臨的外匯流動性風險。使得其必須關注自身外匯業務的經營:加強對外匯貸款用途的監管,防止外匯貸款結匯對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實施帶來消極影響;加強對商業銀行外匯資金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對風險敞口過大的金融機構及時預警:提高金融機構持有外匯資金頭寸的上下限,有效緩解目前美元資金緊張狀況;建立激勵和懲罰機制,引導外匯貸款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已是當務之急。
從經營管理看,銀行需密切關注外匯存款變化趨勢,防止外幣流動性風險。隨著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商業銀行結售匯業務會增加,外幣貸款需求可能還會持續增長,從而對外幣存款產生壓力。商業銀行應該主動調整外幣信貸政策,有效控制外幣貸款規模;調整外幣資產結構,增加外幣投資與短期貿易融資的比重。從而防范外幣流動性風險。
從政府行為看,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關注央行的相關舉措,根據政策的調整和市場資金變化情況,對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方向與力度作出判斷,并采取相應措施降低外匯風險。
從內部控制與管理看,銀行經營中由于贏利性和安全性的矛盾,使得流動性風險總是存在于銀行整個經營活動中。這就對銀行內部控制和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內控制度不夠健全,制度牽制乏力,同時,制度不適應新興業務發展的需要,尚未建立流動性風險分離管理機制,經營行與管理行承擔著完全相同的流動性風險等。同時,對決策者的決策權和分支機構缺乏有效的控制,內部部門之間、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制約和監督機制,從而增加了銀行流動性風險的隱患。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的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
(一)我國商業銀行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
目前,很多商業銀行實行了“集中經營、統一管理”的外匯資金管理政策,由總行統一負責監測并調節全行外匯資金的流動性。外匯存款是外匯資金最主要的來源,近年來,各家銀行紛紛通過代客外匯理財、個人外匯買賣等創新產品積極拓展外匯存款,確保外匯資金來源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融資,開拓外匯資金的補充來源。資金運用方面,總行負責全行外匯資金的國際市場運作與系統內資金余缺的調劑;每日監測外匯資產及負債的幣種、利率及期限結構。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相應外匯資產組合,通過國際市場短期同業拆放。投資高信用等級、高流動性的債券,保障了全行外匯資金的流動性需要。同時,總行對境內分行的外匯資金實行差額管理,利用先進的聯網系統,隨時監測境內分行的外匯資金頭寸,充分滿足境內分行的外匯流動資金需求,并對境外營業機構的外匯資金實行額度管理。總行通過制定境外機構經營管理權限的方式對外匯資金流動性管理作出具體規定;境外營業機構的流動性管理在滿足當地金融監管規定的同時,還需及時向總行報告外匯資金頭寸情況。商業銀行通過實施積極的外幣流動性管理,較好地保證了日常業務發展的需要和外匯資金安全。但在應對日益紛繁復雜的市場變化以及尋求自身發展、建設方面,仍需更多的完善和改進。
(二)我國商業銀行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措施建議
第一,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1)強化經營系統調控功能。可以將銀行系統內資金逐級、逐步集中,充分發揮資金管理行對于全系統內資金的調控功能,建立健全一級法人體制下的內部控制體系,規范各級銀行的經營行為。建立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內部決策控制、實施控制、事后監控和預警機制。(2)建立高效、科學的系統內資金調控反饋機制,管理行及時根據各分支機構資金頭寸情況,進行有效的資金調劑,建立起系統內資金預測、統計和分析的管理機制。(3)實現各
商業銀行資金的優化配置。通過強化資金在各行全系統調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資金資源,實現資金在全系統的優化配置,以增強系統內資金的效益性和流動性。
第二,實施整體流動性風險的指標管理。制定能夠全面反映外匯資產負債期限結構分布的流動性衡量與監測指標體系。利用現代計量經濟學和金融工程技術,建立衡量流動性狀況、預測分析流動性需求變化的數量經濟模型,實現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實時評估流動性狀況,控制流動性風險。
第三,建立分層次的外幣流動性儲備體系。第一層次是根據銀行外匯資金運動的實際狀況,確定全行外匯備付金額度,以保證對外支付和清算,滿足銀行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第二層次是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合理配置全行短期非信貸生息外匯資產的總量結構,保持短、中、長期的非信貸生息資產的比例合理,以確保滿足銀行短期性、臨時性和應急性的流動性需求。第三層次是根據全行資產負債管理的要求,通過建立科學的非信貸生息資產投資組合管理機制,通過外匯交易中心等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貸外匯資產的總量結構和期限結構,滿足長期的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要求。第四層次是外匯信貸資產和外匯權益性資產。包括各類外匯貸款、外匯股權投資等。
第四,通過金融創新提高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如開發和運用主動負債或提高外匯資產流動性的產品。(1)負債業務的創新,重點是通過主動型負債,增強外幣負債的流動性。(2)資產業務的創新,包括在逐步增加優質外幣信貸資產比重的同時減少信貸資產總量占比。控制和解決中長期存貸比例失調問題,改善資產負債組合,開展低風險的中、短期投資業務等。(3)中間業務的創新,通過提高商業銀行的電子化水平,完善其服務功能,大力開辦各種外匯委托和中間服務業務。提高資產負債的總體流動性水平。
第五,建立流動性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1)做好對外幣資產負債流動性的預測和分析,通過對外幣流動性供給和需求的變化情況的預測和分析,完成對潛在流動性的衡量。(2)建立流動性風險的預警系統,包括預測風險警情、確定風險警況、探尋風險警源。即通過對風險警情指標的預測,銀行可以大體評估未來經營時期外幣流動性風險的具體狀況,確定風險警況。流動性風險預警系統運行的最終目的是提供線索,排除警情,使流動性風險減至最低程度。因此,探尋警源是預警系統的重要程序。(3)建立定期的流動性分析制度。定期分析監控全行外幣流動性需求、流動性供給和流動性儲備的分布狀況。重點通過分析各項指標變化情況,來調整全行資產負債結構并制定應急資金安排措施。同時還應當建立流動性風險處置預案,提高防范流動性風險的能力。
(三)外幣流動性風險管理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概述
(一)外匯風險的涵義
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從事跨國經營業務,進行全球性的戰略布局。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波動對于那些存在大量國際交易活動、頻繁發生資本流動的跨國公司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企業經營必須考慮由于匯率波動所產生的風險問題。所謂外匯風險,就是指由于匯率的波動,使跨國公司未來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面臨的不確定性。而外匯風險管理就是針對匯率波動,對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進行相應的風險管理行為。
(二)外匯風險的主要內容
目前,研究普遍將外匯風險敞口分成三種類型:折算風險、交易風險與經濟風險。
折算風險主要是從會計核算的角度考慮,折算成本位幣合并報表時,由于期末的匯率與入賬確認時的匯率存在差異或者兩個期末之間匯率存在波動,因此已在賬面體現的、以外幣計量的交易結果會受匯率變動的影響,即外匯風險敞口中的折算風險敞口。折算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報表項目中,收入和成本、資產和負債的差額以及匯率的波動程度。
交易風險,是指簽約日和結算日之間的匯率變動帶來的影響,不同于折算風險屬于賬面盈余數據的變動,交易風險將直接對現金流量產生影響。除了匯率的波動程度外,交易風險的大小主要也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簽約與結算日之間的時間差,二是收支的幣種以及時間匹配程度。
經濟風險,指的是非預期的外匯波動對未來現金流的影響,進而對股權回報造成的長期影響。非預期的匯率變動,使得企業的營運現金流量發生改變,不論是否真正牽涉外匯交易,匯率變動都有可能影響企業未來的銷售量、價格與成本,以致降低其貿易競爭地位,使企業實質獲利能力減弱(林圣哲,2006)。外匯的經濟風險可以歸結為兩國經濟因素的相對變化而引起實質匯率變化,進而影響到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情勢(范翔,2012)。相對于折算風險與交易風險所帶來的相對短期、可對應到單個交易的影響,經濟風險對跨國經營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
(三)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組織,目標還是獲取利潤,跨國經營過程中外匯風險的管理不善,往往將侵蝕公司所積累的盈利和資金流,導致企業投資失利,偏離跨國經營的戰略目標。倪慶東、倪克勤(2010)實證分析了18個行業,發現56%的行業存在顯著的外匯風險。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2112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合計匯兌凈損失369.94億元。慧聰網對國內29家紙業上市公司的匯兌損益情況調查結果也表明,2015年該行業上市公司的匯兌損失達到25.96億元。而對于航空企業,外匯風險的影響則更加明顯,從披露的年報中可以看到,僅南方航空2015年匯兌損失就達到57.02億元,中國國航達到51.56億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若不能優化外匯風險管理,匯兌損失帶來的盈利侵蝕是十分嚴重的。由于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戰略,隨著流通范圍的擴大,流動性的加強,匯率波動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在不斷增加;而我國企業全球化經營的步伐也在不斷推進,因此外匯風險管理是跨國經營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二、現階段企業跨國經營外匯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對外匯管制環境的了解
企業海外業務拓展過程中,往往采取商務人士先行進入拓展市場,然后再跟進財務等支撐管理團隊的模式,外匯風險管理未能及時納入企業跨國經營的規劃范疇,這往往會造成對外匯管制環境的忽略,待商務啟動、項目執行過程中才發現各項風險敞口完全暴露,已經將企業置身于相當被動的位置。因此,外匯風險管理需要提前進行整體的布局,若交易已經實質確認,風險應對的措施就十分受限。尤其是在外匯政策比較特殊的地區,企業跨國經營戰略更加需要考慮匯率因素的不利影響。例如,非洲地區的埃塞俄比亞,因受限于國家自身的外匯儲備量,外匯管制十分嚴格,在埃塞本地設立分支機構,如果采取直接外幣融資模式,即使出現經營收益,資金也會很難回收。而在某些特殊地區,如利比亞,目前屬于美國制裁區域,美元的流通限制十分嚴格,結算嚴重受限。外匯管制的特殊性會導致經營風險的增加,然而目前由于相關信息的不對稱,企業往往只關注投資業務的可行性,一旦運作項目過程中實際結算遇到問題時,相關風險引發潛在損失了才關注外匯風險帶來的影響。
(二)缺乏對外匯現金流的管控
一般企業初出國門,帶資建設的行為十分普遍,采用的融資標的主要以人民幣或美元為主,相對而言這兩類幣種都較為強勢。而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對外投資79%的資金都流向發展中經濟體,而其中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匯率波動很大。例如,非洲相對發達的南非的本地幣蘭特,2012年~2015年期間,相對美元期末匯率年平均波動22.84%,其中2015年末相對上年貶值34.59%。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不能及時將投出的資金回籠,并且沒有采用良好的外匯風險管理手段,那就意味著國內資金借支產生的往來差額會加大,時間區間長,交易和折算風險都在提高,經濟風險中的不確定性也在上升,可能侵蝕公司的盈利,造成嚴重的損失。
(三)缺乏本地化的經營方式
跨國經營早期,企業通常習慣派駐人員、攜帶資源去運作當地項目,本地化運作需要在一定的積累的情況下才能開展。未能進行充分的本地化意味著大部分的成本和開支還在國內消化,利潤在當地沉淀,這樣最直接的是引發外匯交易風險中的收支差額攀升,除潛在的稅務風險之外,還導致海外公司的利潤虛增、現金流滯留,除了在外匯不受管制、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和地區,在其他地區滯留的資金流越多,外匯波動帶來的風險也就越大。
(四)缺乏多樣化的外匯風險管理手段
從我國上市公司巨額的匯兌損失中可以看到,外匯管理方式需要進一步完善。由于匯率的波動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因此很難預測走勢,而且初期的跨國企業缺乏這方面的操作經驗,也缺乏高素質的外匯風險管理人才,容易將企業直接暴露在外匯風險之中。經濟風險的管控需要對各個可能涉及的國家有著充分的了解和判斷,想降低交易風險要求對交易全程涉及的事項有著完整的設計,折算風險的管控要求對會計規則十分熟悉。因此,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層面的處理,只能緩解某個時點的盈虧,但是對最終的現金流量沒有明顯的助益;而僅僅停留在金融工具的運用上,只能降低交易過程中匯率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但是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不在關注范疇,也無法分散對于個別國家而言系統性的風險。
三、加強外匯風險防范和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投資前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研
改變財務和風險管理人員事后介入的考察模式,在市場人員判斷初具市場潛力時,其他專業人員介入,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研,必須優先考慮外匯風險的識別和管理方案后,再進行投資可行性的判斷。前期的充分調研可以有效地識別和評估各類外匯風險,從而能夠跟進相關的應對措施,在合作過程中,注重相關結算條款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提前做好準入的條件設置以及敏感性的測試,盡量減少引發短期交易風險的條款;同時,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集團整體的業務和資金布局,通過不同地區比較優勢資源的整合和匹配,降低經濟風險的影響程度。
(二)加快現金流轉
現金快速周轉、迅速回流是防范外匯風險的有效手段之一。因為現金流的快速周轉意味著資產負債外匯風險暴露的時間區間縮短,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性風險。項目的良性運作是管理外匯風險的內在動力,資金的良性周轉才能保障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若屬于一次性的項目,時間區間的縮短也意味著不確定性的降低,從而適當地消除經濟風險的影響,也降低觸發折算風險的概率。
(三)加強本地化運作減少外匯風險
本地化運營是跨國經營長期成功、深入滲透必經的路由,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外匯波動產生的影響。若將一個國家作為根市場拓展,規模上一旦取得突破,無論從監管層的角度,還是從合作方的角度,企業基本上無法避免地會被要求用本地幣進行簽約。在這樣的前提下,本地化運作解決的是收支匹配的問題,從而降低交易性風險,進而減少折算風險中的外匯頭寸。本地化運作的過程中,除了關注收支幣種的匹配優化外,還需重點關注盈利資金的回流。這與前期對該國的外匯管制環境的調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地化運作之后,投資回報回收的難易程度,應當作為投資可行性一個重要的模塊進行考慮。
(四)優化外匯風險管理方式
外匯風險管理方式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優化,如注意外匯幣種的選擇、建立外匯市場情報系統及時掌握外匯匯率現狀和預測匯率變化,加強國際間借貸的運用、優化合同條款、創新金融工具運用等。而當企業的海外業務拓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引進具備外匯風險管控能力的人才,或者借助專業機構的力量進行風險管控。
從目前中國企業跨國經營過程中遭遇的外匯風險的三類風險進行分析,折算風險主要是會計上的風險,影響當期損益,并不影響實質的現金流,可以通過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管理來降低風險敞口;交易風險是過程中的風險,影響現金流量,應當注重收支的匹配、現金的流轉以及金融工具的運用;而經濟風險相對于單個國家而言基本上屬于系統性的風險,應當在具備相應的條件時通過全球化的資源整合和運作來分散風險。
(作者單位為中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王月永,張旭.跨國公司外匯風險管理及控制[J].國際經濟合作,2008(3):77-81.
[2] 陳學勝,周愛民.新匯率體制下中國上市公司外匯風險暴露研究[J].經濟管理,2008(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