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3: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學期德育教育,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加強學習,勇于創新。我將認真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學習優秀教師的模范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正如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有效地促進了自身師德品質的養成。
2、參與實踐,總結經驗。我要在學習師德修養科學理論的同時,還積極參加了社會實踐,不斷學習,不斷錘煉,不斷深化,不斷升華,時刻以教師高尚的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
3、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在一個學校里,教師之間善于相互學習、借鑒,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對于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益的,因此,我也將要這樣做的。與同事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良好校園工作環境。
二、立足學科教學學科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1、用心關懷,滲透德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不同渠道所得的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復雜起來。學生面對新學期,作為科任老師,在這學期里我將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形成,關注學生的感情世界,以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加強規范學習,滲透德育。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落到實處,要狠抓主渠道。教育他們,學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質。
3、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滲透德育。教師還應當是一位優秀品德的播種者。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這樣,學生的品德層次才會在我們的教育下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收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4、關心和愛護學生,耐心細致地作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及心理上的顧慮,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輕裝上陣,全身心的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之中。同時在學生中廣泛的開展互幫互助活動,使全體學生特別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溫暖,令其開心的學習,愉快的生活。
一、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素質
英語教師要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
自我發展的終身化就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么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么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適用多種功能,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雖然經過一些英語學習,但不少學生仍然死記硬背單詞的字母拼寫,有的不會讀,有的讀不正確,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摸清這個規律 ,為了掃除語音降礙,我總是在開學初抽出時間復習音標、讀規則等語音知識.在單詞教學中,讓學生利用音標進行拼讀,用拼讀規則來幫助記憶單詞.
對于新單詞識記,讓學生根據音節有停頓地邊讀單詞邊寫(不是邊拼字邊寫)如population-po-pu-la-tion expensive-ex-pen-sive.還要求學生眼、耳.口、腦、手協同活動,做到眼睛看著單詞,口里讀著單詞,耳朵聽著單詞,心里想著單詞,手指寫著單詞,從而提高識記效率。指導學生采用單詞部分注音法,增強對單詞的記憶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 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學生只要記住注音的字母,單詞會讀就一定會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一些聽音辨音游戲,以鍛煉其辨音能力.
中學生對單詞往往感到難度很大.很難過單詞關.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憊識地補充一些構詞法知識,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詞匯f.如,許多名詞,sun, wind, rain, cloud等詞加后級Y就變成形容詞,許多動詞+er就變成名詞。又如,通過學習friendly這個單詞,請學生體會二therly,brotherly. comradely等詞的含義.通過學習interest, interesting, interested這些同根詞,不僅要求學生注愈不同詞性的詞的不同種用法,而且著重講述相同詞性詞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記憶效率。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容易產生自己研究學習的興趣,嘗試利用這些規律進行有效的探知,從而在學習新知識時,鞏固了舊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方式方法增強學習英語的氣氛,徽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注意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愈識。如教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筆者先說一句陳述句,然后問學生hat did I say?引導學生說出“You said that""""然后又問What did Iask you?引導學生說出“You asked us what"""?”然后又讓學生互相提問,教師再引導學困生復述一遺,從而增加學困生學習英語的機會。
三、認真研究教材,確定學習重點
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學生的成績,必須要向課堂教學要質t.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首先要熟悉該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同時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經學過的教學重點.在備課時要有計劃、有重點地把初一、初二學過的重要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在上課時做到以新帶舊、以舊促新,把過去學過的舊知識與本學期要學的新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便于學習、記憶.如,在第三冊中出現look up(查閱)這個詞組,我就復習look at. look for, look out of, look inside,look around等詞組.出現not"""but"""(不僅…而且…)這個句型,并分析了它們的異同。這樣既復習了已學知識,并使之加深鞏固,在這些舊知識的墓礎上學習新知識,化難為易,便于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獲得知識,不僅靠課堂,還耍靠課后的 總結 和歸納,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困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提出一些思考問超,指導他們課前預習,從而提商預習效果,減輕上課的心理負擔,養成預習習慣。其次,要指導他們作好課堂筆記,便于課后自己復習。經常槍查他們復習的情況,使他們養成復習的習慣.幫助他們將學過的語法、詞匯、語言點進行歸納、對比、分類,使其條理化、系統化、結構化.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 學習成績才能提高。
四、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在這30年期間。此理論對我國教育心理學界和學校教育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變化和發展規律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最早只是僅僅將心理學的原理應用于教育的一門學問,隨著各國教育家對此理論的重視和不斷研究,它逐步壯大成為了心理學的一門獨立分支。它研究的對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條件的學校教育下,積極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逐步形成了全面發展的個性品質和道德行為的規律。據調查研究顯示,教育心理學涵蓋了學習心理、兒童發展心理學、教學心理學、課堂動力和管理與紀律、學習動機、學習的測量與評價等主題。本文預研究教育心理學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和作用。
教育心理學是通過科學方法研究學與教基本規律的科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包括:學生心理的研究,教師教學心理的研究,教育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教及教學活動組成一個特殊系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時無刻不受教育活動的影響。同時,教與學的成效,又反作用于教育活動。教、學、教育活動三者,構成了一個“互動系統“(interactive system)。教育心理學研究互動系統中師生的心理現象和規律,讓這個系統運行更加高效,系統結構更加完善,系統內的關系更加和諧。
一、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中國是一文明古國,在古代的教育實踐中,開始萌發了教育心理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孔丘、茍況、墨翟等思想學家的著作中,已有不少的教育心理思想。相關因材施教的有:“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的敘述。中國古代思想學家的這些教育心理思想,到了漢、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雖然在不斷的充實和發展,但仍然沒有形成嚴密的知識系統,并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心理學成為中國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清朝末年間隨著師范教育的興起而出現的。在學科的心理學方面研究工作,20世紀20年代也相繼開展起來。20世紀70年代也是中國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重新得到恢復,并不斷發展的時期。
二、教育心理學對語言教學的影響
就學習的理論而言,教育心理學可以總結概括為行為主義、認知論和人本主義三大主流學派。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學習以刺激――反應的原理從而形成了機械性的語言操練,是語言知識的灌輸,目的就是使學習者形成一種新的語言習慣。外語學習歸咎到底就是為了學習者提供語言輸入,并使他們能運用所掌握的語言來進行語言輸出的過程。Krashen提出,促進語言習得的前提就是教師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為學者提供最佳的語言輸入上。他還列舉出了最佳語言輸入的四個必備的條件。簡而言之,輸入的內容應該是可理解的,不應過分強調語法。認知學派的基本理論就是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引導學生用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主來構建知識。其圖式理論成為了現代認知學派的核心。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圖式理論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激發學習者的相關圖式來幫助他們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預測和分析,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從而加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建構主義理論是認知學習理論的重要分支。建構主義認為,在教育的各環節中,學生成為建構知識的主體,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以及知識的灌輸對象。交互是建構意義中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里最有價值的活動就是學生們組成小組和集體間相互的交流,共同形成知識。
行為主義產生了自我管理、自我言語等方法。雖然早期自我管理還是更多地以操作性條件反射為基礎,近來的自我管理開始含有認知的成分。自我管理的過程是這樣的:教師先采用傳統的行為分析法,塑造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然后將這種外在的控制逐漸轉化為學生內在的控制。另一種偏向認知的自我控制技術是自我言語。魯利亞發現兒童年齡的成長,可以不靠成人教學,而靠對自己行為的信息來改變行為,所以自我言語很重要。自我教學訓練可以幫助教師對沖動性兒童進行訓練。先由教師出聲示范如何完成任務,然后讓兒童教自己完成任務,由出聲直到無聲完成任務。
國外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技術也有了許多新的進展。如利用網絡,網絡具有方便,受眾廣,成本小等特點,許多教育實驗都可以利用網絡完成。再比如通過生理測量,進行教育心理學實驗。如采用瞳孔放大(pupil dilation)和腦自發電位兩個生理指標,研究認知負荷。
當代教育心理學開始更多地關注個體的認知、動機、情緒甚至情景,整合已經成為教育心理學的主流趨勢舊。結合新的技術,未來的教育心理學將會是認知主義、人本主義和行為主義相互融合的一門學科。
三、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學習現狀
英語教學是師生合作的共同活動。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對教育心理學進行研究,從而了解學生英語學習的規律以及語言技能發展的過程、影響著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和學習者心理的個體差異等特點.這無疑會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英語教學當中,我們發現不少的學生厭學,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找到正確的英語學習的動機與目標,缺乏英語學習的興趣。他們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的動機并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只是想通過考試拿到等級證書。而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這些并不能說明任何問題的。
參考文獻
[1]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于2014年6月10日至6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香港啟發潛能教育班主任培訓。在此,感謝局領導與校領導給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香港培訓期間,我參觀了兩所學校,一間是五旬節于良發小學,另一間則是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聽了三個講座,分別是于良發小學陳美英校長的《什么是IE》(包括了《于良發小學介紹》、陳玉珊主任細講《啟發潛能教育五大范疇》、徐淑儀姑娘的《關愛文化,與學生支援》)、郭劉麗影校長的《運用IE理念,提升個人正面思維》、胡健雄先生的《IE如何提升學校素質》。此次培訓,內容豐富,既具有理論性,又具有實踐性。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說我的學習收獲。
一、
參觀學校的收獲
由于我是小學教師,于是在參觀的兩所學校中,我對于良發小學的印象更深刻,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學校讓人自然而然產生的歸屬感。
(一)教職工有歸屬感
我們到達于良發小學時,學校正在上課,不過我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受冷落,一下車就有一名職工親切地與我們打招呼,雖然她只是個普通的職工,但是她卻很有主人公意識,馬上上前招待我們。可見她在這里工作得十分快樂。其后見到的校長主任同樣非常親切隨和,并且十分細心,未免我們聽講座聽得渴了餓了,還為我們準備了飲料和點心;看到我們總是對講座的PPT拍照就把PPT內容全部打印出來讓我們帶回去。陳美英校長說他們還會與教師們定期舉辦生日會。有這樣體貼關懷他人的領導,教職工工作時能不開心不樂意嗎?這一點,從帶我們參觀的老師身上就能看出來,對待這額外的招待工作,她們顯得十分認真耐心,不斷為我們介紹學校的文化環境、耐心地解答我們第疑問。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朱校長還告訴我們,他們學校里的教職工甚至是家長代表都能參與學校的決策會議,毫無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即使是窗戶要怎樣開更好這樣的事情都會通過大家討論而決定,這完全體現出了校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大事小事教職工和家長都有權利參與決策,完全像自己的家一樣,自己能夠決定怎樣裝修、怎樣擺設,那么教職工工作起來也更有干勁,家長也能體諒學校,更加放心地把孩子交給學校。
(二)學生有歸屬感
我第一個對于良發小學環境的印象是很漂亮,很讓人喜歡,但怎么像個幼兒園似的。學校走廊可見大幅的壁畫,還掛滿了橫幅,教室門上都貼有班級照片、班規或班級信念,教室外只要是能粘東西的墻壁都粘滿了學生作品和各種學生評比結果。但這類似我們國內幼兒園的裝扮卻是另有講究的。
壁畫首先是美觀,讓學生喜愛,但它卻是有含義的,比如學校里的中央圖書館外就有一副占了正面墻的壁畫,畫的就是各種可愛的動物在一起開心地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每層樓梯口上就有一副壁畫顯示的是該樓層的名字:創意廊、積極道、博學坊、智慧門、青云路,這些名字都是根據該樓層學生的年級取的,例如青云路就是六年級樓層的名字,寓意是希望即將畢業的學生能平步青云,考上理想的中學。
走廊的橫幅雖類似于幼兒園走廊吊頂的裝飾,但它更有意義,每一條橫幅上面都打印有句子,有的是品德教育語句、有的是金句(這是一所基督教小學,金句是圣經里的話),時刻提醒著學生,時刻影響著學生,也時刻從正面啟發著學生。
班規也是由學生制定的,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公地位,這樣由學生自己定下的規矩,他們也更愿意遵守。墻壁上展示的學生作品不僅僅是優秀作品,還有一些不怎么好,卻做得很用心的作品,這樣,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感受得到教師的關懷,同時也能讓學生知道,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學生評獎的頻率十分頻繁,基本上每個月班上或學校都會進行一次頒獎,以此及時鼓勵學生的優秀表現。
學校利用有限空間無限展示學生,即使是窗戶也不放過。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會在家里擺上全家福,但很多班級窗戶上卻貼有學生一家人的全家福,這就是他們讓學生認為“學校是我家”的一個好方法。
于良發小學不但是在環境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而且特意營造關愛文化,如有生日慶祝會、送心意卡、設立溫馨提醒時段、心靈老師午膳后找學生聊天等等,其中最有趣的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后會安排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帶弟弟妹妹熟悉學校環境,在各方面幫助新生適應小學學習生活。()他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樓梯間有風紀管理員,圖書館有圖書管理員,課室有課室管理員,處處讓學生自己管理。
此外,胡陳金枝中學的圖書館在營造學生歸屬感上做得也很好。最讓我詫異的是,為了讓一些外國學生感到親切舒適,他們特意在圖書館里隔開了一個小房間,里面放了一張十分柔軟舒適的大沙發,還有一只超級可愛超級大的加菲貓,背景則是香港夜景。能在這樣漂亮、溫馨、民主的環境下學習,這里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
二、聆聽啟發潛能教育講座的收獲
(一)什么是IE
初次看到IE,我以為是跟IE瀏覽器相關的教育手段。聽了講座后才知道,原來是Invitational Education即啟發潛能教育。IE所要做的就是讓每個人相信自己是受重視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負責任的;在充滿關愛、信任和尊重的環境中,培養出樂觀積極的態度去待己、待人和處事,能勇敢面對挑戰,發揮潛能,創造命運,認定: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以上所說的就是IE的五個原則:尊重、信任、樂觀、關懷、刻意安排。其中刻意安排是最重要的。因為要進行啟發潛能教育,所有的事情都是刻意安排做的,但要遵循以下五個應用范疇:人物、地方、政策、課程、過程。
人物指的是跟學校相關的每一個人:學生、老師、職工、保安以及家長。要營造和保持正面的伙伴交往模式。深信所有人都是有能力、有價值和有責任的。
地方指的就是學校的環境,營造關愛的文化,讓身在學校的人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受關注的。從上面介紹的學校環境可以看出,于良發小學和胡陳金枝中學在“地方”這一范疇上做得很不錯。這一點是最容易做的,也是啟發潛能教育開展的第一步。
學校的政策給人的感覺要公平、兼容、民主和尊重他人。所有政策的制定要令人樂于接納及信服。
課程指的就是學校各項活動。我們要明確的是所有活動都是為每一個人的利益而設,同時亦能以豐富的內容吸引他們參與。它們是富包容性的,激勵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身心自己能夠終生學習,并有能力去掌握高階思維。
過程指的是針對前面四個范疇的特質和風格而加以民主化的整合,是一個講究民主化即互相合作和共同商議的過程,所有受到某個決策影響的人都應該在決策的制定、執行及檢討過程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二)良好家校聯系有助于IE順利開展
郭劉麗影校長說得很對:“老師照看一班學生,家長只需照顧他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力量,IE就能做得更好。”于良發小學平時舉辦任何活動都會有家長來幫忙做義工,這些家長除了一些是全職太太外,還有上班族特意請假過來幫忙的,可見只有學校在家校聯系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才能讓家長如此關心學校,如此愿意為學校服務。在胡陳金枝中學聽講座時,我們就見到了兩位來幫忙的家長代表,她們是家長會的前任主席和現任主席,更令我們詫異的是她們的孩子并非是表現十分優異的孩子,而且已經從該中學畢業了,可她們卻仍然在為學校服務。可見她們對學校對她們孩子的培育是充滿感恩的。
這些學校在取得良好家校聯系上有以下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成立家長會(選出家長會主席,能夠參與學校校務會議)、設立家長信箱(校長定期寫信給家長,每個孩子家長一個學期內都會收到一封校長來信)、陽關電話(校長每年給家長打一次電話進行溝通)、對家長進行定期教育(推動家長積極參與講座、培訓,包括家長小組課程,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遇到的教育難題)、家長祈禱會(基督教學校活動)、建立家長義工團隊等等。
(三)正面思維影響人的處事態度與方法
正面思維指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而IE其中一個原則就是樂觀。給學生提供正面的信息才能提升學生的正面思維,于是教師對學生說的話要正面,學校環境給人帶來的信息同樣要正面。
郭劉麗影校長通過一個想象活動很好地向我們解釋了正面信息與負面信息給人帶來的不同影響,如當她告訴我們想象一只狗和一只貓時,我們能很清楚地在腦海中出現貓狗的影像,而當她告訴我們不要去想貓和狗時,我們也會在腦海中想象貓和狗的影像。就像我們平時制定規矩時告訴學生“不要在課堂上講話”,那么學生仍然會不斷地想要講話,這就是大腦思考的方式——能直接想象正面的句子,而負面(否定)的句子大腦則無法接受。那么這時我們只需要對學生說“保持安靜”即可。
胡健雄先生也在講座上舉了類似的例子,如很多學校門口會有一些指示牌,寫著非本校人員禁止入內,這樣的牌子給人帶來的信息是負面的,讓人覺得不舒服、不開心,屬于IE中的最低層次——刻意不邀請。如果我們把指示語改為:入校人員請到保安室登記信息(即IE的最高層次——刻意邀請),那么就能給人帶來正面信息,讓人感覺到自己是受重視的,從而提升人的正面思維。胡先生在正面思維上還跟我們做了一個活動——PPT上的一點。當你見到PPT上只有一點的時候你會想到什么?而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負面的:機器壞了、不小心打錯了、忘寫上內容了。這就證明我們多數人的思維方式不夠正面。如果學生擁有正面思維,那么他將會樂觀地對待任何問題。
三、對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 堅持用心關愛學生,相信教育改變生命
只有堅定每個孩子都是有能力、有責任、有價值的這個信念,我們班主任才能堅持用心地去愛我們的學生。很多時候,當我們接到一個新班級時,我們前期會花很多的時間去關愛新班級中的表現不好的孩子,而學生也會受到觸動,想要付出行動。但事情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不斷教育、不斷感化他們卻反復犯錯時,我們就會漸漸失去耐心,對學生失去信心,轉化工作就不了了之了。當他們遇到新的老師時,這個過程又會重來一遍。那么到最后,這些學生就不會再相信任何老師,變成大家心目中的“壞學生”.如果要使情況變好,那么我們就需要堅定這個信念,付出足夠的耐心,善始善終,一以貫之。
(二) 營造關愛文化,培養學生的歸屬感
歸屬感指個人自己感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指心理上的安全感與落實感。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現在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那么學生如果缺乏歸屬感,同樣會對自己的學習缺乏興趣。所以我們需要刻意營造“學校班級是我家”的環境,讓學生產生歸屬感。
試點工作實施以來,臨澤縣以硬件建設和更新為支撐,以空間普及和應用為重點,以資源推介和使用為依托,以網絡教研和聯盟為補充,深入推進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教與學應用,不斷探索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全方位支持和保障試點工作扎實推進,促進了全縣“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學習空間人人通”的全面實現。
創新工作機制 夯實硬件基礎
“實現‘三通’目標,硬件是基礎。”臨澤縣教體局局長單興銀這樣認為。
為加快全縣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步伐,臨澤縣建立“學校自籌與縣級獎補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和“購買教師筆記本電腦使用權”的創新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全面夯實“三通”硬件基礎。
試點工作實施以來,臨澤縣已累計投入1500多萬元,用于“寬帶網絡改造”和“終端設備更新”,為基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教”與“學”探索提供了強有力的硬件支撐。
對此深有感觸的是臨澤縣蓼泉鎮雙泉小學教學點的教師張莉萍。雙泉小學地處臨澤縣蓼泉鎮最西面,與市內的高臺縣接壤,屬臨澤相對比較偏遠的學校。試點工作實施前,對于和雙泉小學一樣的村教學點教師來說,能和城里學校一樣使用交互液晶一體機上課還只是一個夢想。2014 年秋,縣上為該校配備了交互液晶一體機,這讓制作的課件曾在全國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動中獲獎的張莉萍一下子覺得有了用武之地。“其實交互液晶一體機并沒有我先前想象的那么難。相反使用熟練了以后,課堂教學變的更有趣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濃了……”。說這話時,她一臉喜悅。
據臨澤縣教體局電教中心主任王伏忠介紹,目前,全縣中學、城區小學、鎮中心小學、村教學點光纖接入帶寬分別達到200M、100M、50M和20M,班均出口寬帶均達到4M以上,全部實現有線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全縣中小學及教學點交互式“班班通”教學終端覆蓋率達100%,規模以上學校全部建成錄播教室和校園電視臺,專任教師全部配齊了筆記本電腦, 實現了“人手一機”。全縣中小學“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覆蓋率達到了100%。
借助“校校通”和“班班通”的絕對優勢,平臺提供的各類優質教學資源已源源不斷的輸送到了中小學。特別是村教學點學校在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優質教學資源豐富提高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還充分利用交互液晶一體機助“教”助“學”,開好了寫字、拼音、音樂、美術等課程,彌補了教學點專業師資不足的短板,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全覆蓋,滿足了適齡兒童就近接受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
深化空間應用 改變教學方式
“平臺提供的課程資源會在第一時間推送到我的個人空間,現在備課、上課非常方便”,臨澤縣第三中學教師宋其彪說。如今他已經習慣了每天登錄平臺備課上課,在個人空間上傳教育資源,發表教育感悟,撰寫教學反思,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成果。工作之余,他還常瀏覽訪問其它教師的空間,他說互相的交流學習讓他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啟迪和提高。而類似的情景在臨澤縣各中小學早已成為常態。
為充分調動師生利用平臺、使用空間、管理空間的積極性,臨澤縣在全縣中小學建立“雙推雙學”制度,開展“五類優秀網絡空間”評選活動,將試點工作列入全縣“三重”工作,并將完成情況納入中小學年度目標責任書考核,著力推動全縣各中小學全面深度融合應用。
據王伏忠介紹,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全縣1545名中小學教師以及三年級以上268個教學班的11550學生中,教師空間開通率、班級空間開通率和學生空間開通率均達到了100%,家長空間開通率達80%以上,特別是學生空間和家長空間開通率進一步提高。
在五三小學五(1)班的班級空間里,有各科教師推送上傳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可以推送到全班學生的學生空間,供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解決疑難時自主學習使用。該班倪好同學告訴記者,登錄個人空間通過觀看講解通俗易懂的微課,她很快就能搞清楚自己不懂的知識點。
臨澤縣城關小學教師張瑾,每天在工作的空隙里,都會打開電腦登錄平臺,和孩子們相約在城關小學六(2)班的班級空間里,關注班情,班務動態,和孩子們交流一天學習的感悟。“班級空間里那每一個歡喜跳躍的字符,都讓我心中充滿了安慰與幸福,因為在這里,沒有老師和學生,有的只是親密的朋友……”張瑾說。她最喜歡的就是“班級文章”這一欄,學生將自己的優秀習作上傳到這里,方便了同學之間寫作方法的互相交流,還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平時,她還會拿起手機抓拍孩子們在校園的點點滴滴,或是教室里看書,或是樓道內談心,或是操場上嬉戲……張瑾說,這些美好的瞬間分享到“班級相冊”里,將會成為校園生活的美好的回憶,更是學生成長的珍貴財富。
目前,資源平臺上各類空間的應用,正悄然改變著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與此同時,空間應用還讓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備課授課、自主學習、師生交流、同伴交往、家校溝通等變得方便快捷,省時高效。
用好平臺資源 助力高效課堂
濱河小學李佩吉老師的個人空間動態顯示,她正使用著“語境點讀”、“敏特英語”、“優學360”等與英語教學相關的教學應用。這是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向師生空間推送的教學應用,這些教學應用給教師“教”和學生“學”提供了交互、自主以及個性化的環境,為建設高效課堂注入了活力。
為進一步深化資源應用,臨澤縣制訂下發了《關于加強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培訓,推薦使用優質教學資源的通知》,廣泛開展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學應用模塊和優質資源的介紹,引導師生精心選擇使用同步課程資源、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專題教育資源等,及時向師生推薦使用優學360、易題庫、高效課堂等教學應用資源,著力推進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目前,全縣先后組織開展縣級和校本二級培訓40多場次,參訓教師達1800多人,基本覆蓋了所有專任教師,平臺資源應用的覆蓋面達到了100%。
同時,臨澤縣還積極推廣平臺特色資源應用。在廣泛考察了解了國內各種主流多媒體教學應用系統的基礎上,在全縣推廣使用“暢言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和“暢言教學通”軟件。如今,系統能聽會說的電子課本、到書到課的優質資源及快捷交互的學科工具早已成為了助力教師高效課堂教學的好幫手。
一、《跑男》簡介
《奔跑吧兄弟》是以娛樂、陽光、健身為主題的大型戶外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節目每期都有7位固定的嘉賓。每期都會采用家喻戶曉的具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文化故事為主題背景分組完成任務,最主要的是這些任務比較有趣,帶給觀眾許多快樂,同時,在完成這些以競技、體能和智力為主的任務的過程中,向觀眾傳遞了一種“運動奔跑、跑出快樂”的正能量精神。《跑男》自2014年10月節目開播以來,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連續幾周穩坐周五的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榜首地位。
二、《跑男》的成功對體育教學的啟示
以奔跑為主題的《跑男》,深受觀眾喜愛,奪得收視率榜首的榮耀。其成功的因素可以給體育教學提供良好的借鑒。
(一)設置劇情活躍課堂――讓興趣“奔跑”
《奔跑吧兄弟》每一期劇情式的情節設置,是節目最大亮點之一。根據任務設置主題背景和劇情,情節的設計,不僅可以串聯起各個游戲環節,更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在《跑男》首播的第一季白蛇傳說中,節目組一開始將跑男團分為了兩隊,尋找遺失的寶物,本來在前兩局勝負已成定局,但最后加入了第三方,挑戰難度加大,能力者的加入,劇情出乎觀眾所想,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使觀眾想繼續觀看到結果。
在很多學校,體育課被安排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兩節。這時,正是學生的精力比較渙散的時候。不過有許多體育老師在上課時采用搞笑幽默的語言,或者提前準備好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游戲,以此來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但是,這樣的方式只能暫時性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效果并不能很好的持續到一整堂課結束。因此我們可以把《跑男》節目設計劇情情節的技巧移值到學校體育教學中來。在學校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試著提前設計一個主題,也就是創設教學情境,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環環相扣,層層推進,調動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使課堂永葆吸引力。
(二)設置關卡推進教學――讓思維“領跑”
《奔跑吧兄弟》的最精彩的看點,最豐富的內容,就是其中既刺激又搞笑的一關比一關難的競技游戲。每一期的節目,編劇組會根據主題設計許多關卡,跑男兄弟們必須接受每一關的挑戰,直到闖關成功,才可獲得下一關線索或提示。“跑男”的闖關模式,也可以移植到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每位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關卡,結合教學內容,層層遞進完成教學目標。每闖關一次,成功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者下一關的提示。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課堂就不再無聊平淡了,而是擁有有趣又刺激的闖關游戲,而且在闖關過程中,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地去解決問題,讓思維“領跑”課堂。
(三)設計個性角色豐富課堂――讓個性“賽跑”
《奔跑吧兄弟》自開播以來,獲得觀眾的一致好評,這離不開“跑男”兄弟團成員率真鮮明的個性,深受觀眾喜歡的原因。“逗逼隊長”鄧超,且善于組織;“百變星君”王祖藍,帥氣搞笑,也是撿漏王,每次被他撿到了勝利時,他就會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等等。《跑男》節目的成功播出,離不開導演組根據這些成員的性格特點,來定位各個不同獨特的個性化角色,讓每位成員都能在節目中綻放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這一理念同樣適合體育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點,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因此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更應該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健身意識做基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在上課時綻放個人獨特的個性魅力。通過老師對學生性格的了解進行界定,也可以借鑒“跑男團”里面的組員特長互補的方法來搭配組隊,還可以借鑒“跑男組”互相取一些可愛陽光的角色定位的“外號”,營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樂于展現自己的個性。
三、結束語
借鑒《跑男》成功制作的方法,移植到體育教學課堂中。可以設計劇情活躍課堂,提高學生持久的興趣和注意力;設置難度層層遞進的關卡、進行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進行角色定位,鼓勵學生發展個性魅力,讓學生的個性賽跑。還應該結合當地教學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突出當地學校體育的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鄭先常,邵斌.建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4,12:114-117.[2]余嵐.大學生個性化體質健康促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
[3]楊麗華.論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結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4:535-537.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老鼠實驗。他把其中一群(A群)老鼠交給一名實驗員,并告訴他,這是一群非常聰明的老鼠,讓他來訓練。然后,他將另外一群(B群)交給另外一名實驗員訓練,告訴他這是一群非常普通的老鼠。兩個實驗員分別對兩群老鼠進行了訓練。一段時間后,教授對兩群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結果表明A群老鼠穿越迷宮的時間比B群老鼠要短得多。羅森塔爾教授說,他當初對兩群老鼠的分類完全是隨機的,他并不知道哪些老鼠聰明,哪些老鼠不聰明。而實驗員聽他說A群老鼠聰明,就用對待聰明老鼠的辦法對老鼠進行訓練,結果這些老鼠就真的成了聰明的老鼠。相反,另一個實驗員用對待笨老鼠的辦法來對B群老鼠進行訓練,結果B群老鼠就真的成了不聰明的老鼠。教育教學啟悟:教育,最忌諱給學生貼上所謂的“標簽”。每一個進入小學學堂的兒童,雖然之前他們所受的啟蒙程度、效果、影響等可能有所差異,甚至是良莠不齊的。但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是沒有權利選擇的——學校隨機給你怎樣的生源,你都得無條件接受。我們不能像菜市場挑食材一樣,貨比三家,樣樣精挑細選。學生來到我們的班級,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同一個屋檐下學習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緣。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有些孩子可能在接受能力,在思維的方向上,在思考力的深度上,還暫時稍顯不足,但我們教育者切不可以因此就給這部分孩子過早地下了結論——學習力劣態。只要不是智障的孩童,總有一個方向是適合他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只要我們的教育教學能給予他們以激發、促動與引領——向哪兒走,怎么走,才能發展得更好。這才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與擔當。
二、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一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回憶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而以前所有成功的表演,他總是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后來,人們就把專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態叫作瓦倫達心態。教育教學啟悟:在我們的教育教學現場,對瓦倫達效應并不鮮見。特別是孩子面對考試、考核、參賽、選拔等時,由于這種焦慮心理的存在,孩子或因為自己太想成功,或因為家長與教師的隆重期許,或因為孩子的好勝爭強的心理等眾多因素的糅合作用,往往會出現“優生不優”“冷門迭出”“黑馬出現”等現象。太想出成績了,太想把桂冠系于自己身上了,結果導致了不理想的結果。這就告誡我們教育者,教育教學是長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同時,教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平和心態,注重平時的過程訓練與習得,以穩定的情緒,將考場、賽場等當作與平時一樣的訓練場。學會平穩均勻地呼吸——我只是來展示的,與平時在家、在學校訓練時一樣,周圍任何的事與物、人與情等在我眼里暫時都是“屏蔽”的。我是來將平時訓練、習得的東西重溫一下的,將過程好好地呈現一下,至于結果,至于別人的表現,均和我無關。專注當下,專注眼前事,穩定地做好“平時的我”就可以了。教師在賽前、考前的指導,也理當如是。
三、刺猬法則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當一個大閱覽室里只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拿了把椅子坐在他的旁邊。結果證明,在一個只有兩位讀者的閱覽室里,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后,被實驗者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遠離他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干脆明確質問“:你想干什么?”這個實驗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我空間,當這個自我空間被人侵犯時就會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憤怒。教育教學啟悟:教育呼喚平等、公平、尊重等要義,別以為只有成年人才需要自我空間,孩童也是人,是人就會有自我空間的需求。為什么有孩子要給自己的日記本或自己的專用抽屜上鎖呢?因為那是他們的私密地,是很自我的一方空間。這個法則提醒我們,雖然教育教學希望師生關系親密,最好能達到無間的狀態,這樣才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放在當下媒介資源愈發發達的時代視域里來看,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的理想并非得當與可行“。距離產生美”,沒有縫隙,挨得過緊,容易讓對方看到自己的不足,容易讓人產生厭煩感。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呈現新風貌,就不能過于親近孩童,在真心愛他們的前提下,適度地與孩童保持一定的距離,時不時地制造出驚艷感,讓孩童對你永遠有期待,永遠不能真正看懂你這樣一個“會變戲法”,有著“一肚子新奇主意”的教師。
四、踢貓效應
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的一切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回。可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而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后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董事長很憤怒,來到辦公室,將銷售經理叫來訓斥了一番。銷售經理挨訓后,將秘書叫到自己辦公室對他挑剔了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就故意找接線員的碴。接線員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后,便將家里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教育教學啟悟:這個效應明確地告訴我們,壞情緒是容易傳染的。這是非常可怕的“連鎖反應”。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總會有情緒上的波動與變化,這是事實。但,作為教育中人,由于我們的職業約定使然,在教育教學中,如果教師將生活工作中的不愉快、不健康甚至是憤怒的情緒帶進課堂,那一節課,那一天的時光,想想孩子的心里該有多堵得慌。為什么很多學校的大廳里都設有衣冠鏡,就是希望教師每一天都能端莊微笑地走進課堂。微笑的教師是最美的,在微笑的漣漪中,才能滋潤出微笑的花兒。當教師每一天都能將壞情緒丟棄在外頭,讓嘴角上揚,帶著太陽的味道走進課堂、教室,以微笑擁抱微笑,以微笑回饋微笑,那該是一幅多么溫馨、迷人的畫面。葆有教育教學的激情,強逼著自己每天都能帶著好心情上路,就算在教育教學中遭遇到糟心的事兒,都不要將責任推卸給孩童,因為他們是需要我們引領的。將好心情傳遞給每一個學生,相信每一天的教室都會是蓬蓽生輝的。
五、從眾效應
社會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做過一個比較線條長短的實驗。在實驗中,有一個被實驗者是大學生,還有六個研究者參與實驗(大學生并不知道這些人是研究者),大學生總是最后一個發表意見。當線條呈現出來后,大家都做出了一致的反應。之后呈現第二組線條,六個研究者給出了完全錯誤的答案(即故意把長的線條說成是短的)。最后一個發言的大學生就十分迷惑,懷疑自己的眼睛或其他地方出了問題。迫于群體壓力,他還是說出了和別人一致的答案。教育教學啟悟:這種效應在成人中最為常見。為什么有那么多人“隨大流”,時尚是怎么實現的?就是依賴于人的從眾心理。往積極的方面看,利于服從,利于管理。從消極的方面看,缺乏個性,缺乏創造力,人云亦云,沒有新鮮內涵……教育教學中的從眾效應則告訴我們,要合理地運用,有效地拋棄,讓教育教學更有效益。例如,在教學中,教師要檢測全體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掌握狀態,就不能采用隨口問問、隨手舉舉的做法——你們聽懂了嗎?聽懂的請舉手示意。而應該借助現代教育教學媒介,設計讓學生可獨立受測,又便于教師統計全體學員掌握情況的系統軟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避免從眾效應帶來的負面干擾。再比如,面對班級里學生的某些時髦現象,如帶智能手機進課堂、學生攀比誰穿的鞋子時尚、有明星范等的現象,教師就應該從從眾心理入手,分析學生,從如何開展有益健康的課間活動、智能手機如何避免讓我們當“低頭一族”、時尚究竟是什么等方面的教育話題與內容,一步步地引領、導航著學生的正確行為。而不要將心力花在“揪始作俑者”的無謂消耗上。
六、上朝效應
斯坦雷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汽車燈具、儀表制造公司。這家公司推行“改善提案”活動,具體做法是,每月進行一次班前例會,他們自稱為“朝禮”。總經理總結上月本公司工作情況和今后工作的安排,介紹市場情況的變化。同時,由董事長和總經理給參與“改善提案”活動的職工發獎。每次“朝禮”都有職工手捧獎金和紀念品出現在主席臺上,由董事長和總經理向他們一一鞠躬致敬,在場的職工熱烈鼓掌向他們祝賀。一些呈交了提案但未被采用的職工,這時也會得到一份小禮品。總經理恭恭敬敬地發給每一個呈交提案者,一再表示感謝,并鼓勵他們再加把勁。這種“朝禮”的方法使斯坦雷公司長盛不衰,在開發新產品和新市場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育教學啟悟:這個效應在企業文化中占的比重大,但依舊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有啟示。特別是班級建設、班級制度、班級文化創設方面,我們教育者也大可借鑒這一效應,將學生導引到這個集體中來,讓每一位孩童都與班級的成長同呼吸共命運。“班級建設大家談”“我為班級建設獻一策”“今天我當老師(班主任)”等活動的開展,就是效仿斯坦雷公司的“改善提案”活動而設計的。只有當孩子真正將班級當作自己的家看待,在求學期間,就與同伴們、師長們一道,費盡心思地想把班級建設好,愛班如家,孩子們才會擁有校園即家園的心意,長大后也才會有家國情懷。當然,在獎賞方面,可以避免一味的物質刺激,可以改用“積分獎賞”等替代。但作為教師,要像斯坦雷的公司領導層那樣,珍視孩童的每一項倡議,真誠衷心地感謝他們,哪怕將“謝謝”說爛了也要不遺余力地道謝。目的是讓孩子有被重視被尊重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七、暈輪效應
這個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于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心理學家戴恩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讓被試者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被試者對有魅力的人比對無魅力的人賦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藹、沉著、好交往等。教育教學啟悟:都說,這是一個看臉的年代。換句時髦話說,這是一個追求高顏值的時代——怪不得整容業如此發達!但,教育中人絕對不允許這樣做。在我們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美。還沒有與孩童深入接觸,教育者絕不能僅憑第一印象,就給孩子們來一個“排序歸類”,這顯然是有悖教育道德的。對這個效應,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說,對于教師自身而言,也要面臨著學生與家長的暈輪效應的產生。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好第一次與孩子、第一次與學生家長的見面課。要根據自身的特點、特長,將自我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與家長——讓他們感覺,能與這樣的教師一起學習,能將孩子送到這樣的教師手上,是自己的幸運。同時,在與學生、與家長的持續交往中,教師還應將魅力不斷展現,不斷地擴大其氣場,不斷地創造讓學生、讓學生家長驚喜欣慰的教育行為,成就好教師的形象。當教師的心中裝著敬畏——課堂有學生的眼睛在盯著,背后有家長無形的目光在注視著,教師在校園里每一天的言行都會受魅力的導引,有了追求更好的動力。對學生與家長而言,一旦他們悅納了這位好教師,就會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支持好教師的工作,家校之間的關系會更為和諧,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更為順暢。
2013年 4月21~25日,由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舉辦,第七屆全國初中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暨教學觀摩研討會在天津市濱海新區舉行。在研討會上老師借助生動有趣的視頻、圖片和師生互動的辦法,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體驗英語,在愉悅的氛圍中展開了學習活動,幫助孩子們直觀重點,掌握知識,發散思維。為此在小學英語的教學要進行教學理念的創新,這個創新就是要求教師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教材教學內容,運用實物、形體語言、多媒體、表演等多種活動和手段,讓學生置身于類似真實的情境中采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樣的教學就是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的場景和語言環境,以及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不僅讓學生對教學內容記憶深刻,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下面筆者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對小學中年級學生實施英語創新教學的方法做一下探索。供參考。
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肢體語言教學
我們知道人類的肢體語言具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優點。為此在教學中只要教師運用得當,便能把單詞、詞組或句子的含義給清晰地表達出來,它甚至比有聲語言更能說明問題,因此,教師要利用肢體語言進行英語教學。因為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現場表演,所以操作簡單直觀、形象易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學生的思維。尤其是在對英語單詞和課文的教學時,由于枯燥難懂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和情緒,教師利用肢體語言可幫助學生對單詞的正確記憶,也符合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愛玩的特性。肢體語言雖是無聲的,但它卻能起到恰到好處地補充、配合,甚至一些夸張的動作,都能使單詞變得更形象,授課更有趣。而小學生比較好動,模仿力又極強,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模仿起來,從而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把單詞記住了。在教學牛津英語“chicken”這個單詞時,筆者先是用兩個手臂模仿小雞扇動翅膀的動作,并配合小雞“唧唧”的叫聲,直觀地給學生增加了這個單詞的詞意印象,很多學生都模仿我,跟著我一起做小雞扇動翅膀的動作,嘴里一遍一遍的念著“chicken”這個單詞,很快學生們都能記住這個單詞的正確發音和詞意;在教學“goodbye”這個單詞時,可以用再見的手勢很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輕松明白這個單詞應用何處,課堂結束時,當我宣布下課時,同學們都用英語對我說“goodbye”,很顯然,同學們不僅記住了這個單詞,還能學以致用。實踐表明:肢體語言運用得體,就能夠幫助教師把詞語的確切意義生動、形象、準確地表達出來,并且給英語課堂教學增加了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這種肢體語言表現法,應該永遠成為我們英語生態課堂的常態。
二、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現實生活進行教學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教學活動的設計具體體現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對課程的理解把握和開發創新能力。因此,課堂教學活動開展能否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實現課程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小學英語課堂的活動設計,應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參與課堂活動的權力和展示自己學習、運用語言能力的機會。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提到要讓學生“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學生在課堂里會接觸到一些日常用語,這些日常用語不拘一格,有的跟平時學過的句型詞匯有偏差,如果教師在這里一味地套格式往往效果適得其反,對于這些日常英語,就應拿到適當的場合加以運用。因此,在課堂上,我常常創設生活情境,用生活教學的理念來構建自己的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可以歸納為:“教師說,學生聽;教師講,學生記。”即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沒有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注意,這直接導致學生不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創造力”。目前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同時也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創新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上形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思維空間,脫離了之前的被動,主動的學習接受探究新的知識。創新思維的過程使得學生思維空間邁向了一個新的領域,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得以培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故,實施中學英語創造性思維課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新時期中學英語教學背景
隨著經濟日益全球化,在現今社會英語已成為所有公民必備的技能之一。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人,英語技能已成為國際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已不單單是以教為主了,它滲透更多的人文教育,促進心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關注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英語語用能力的發展。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教師所面臨的挑戰更大難度也相應的增加那么創新模式勢在必行。
二、新時期中學英語教學創新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
美國西佛羅里達大學的克勞斯教授開發了一種動態中介模式,主要基于著名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心理發展理論。動態中介模式對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的革新在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所采取的任何行為均以學生為主體,而非傳統教育過程之中對于學生知識的灌輸。該模式由教師單向傳授教學知識轉向雙向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了自己的學習模式,新的學習思維,能夠主動積極的學習探究進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基本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思維主體,換而言之,學生的綜合素質是靠其學生自身主體的內化形成。
中學英語教學的核心是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學英語教學與學法之間又是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的雙向關系。中學英語教學只有教師教得有方,才能使得學生學得有法。以學促教,以教示學,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要豎立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原則,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并以此作為基本的框架結構,從而確保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英語的技巧,提高學習能力。新的英語教學模式突出互動。互動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互動,從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培養學生。由此看來,英語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動態的雙向的傳遞與交流的過程,是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統一。美國著名的外語教學法研究者里弗斯甚至認為“互動”是外語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
三、結語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教學模式的創造新使得學生的創造力、思維創新、學生整體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英語教師要能夠以全球化視野參與到教學模式的創新進程,并進行大量的探索,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的新時期中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1] 張艷艷. 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探討[J]. 中學英語之友(下旬),2011(03).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011-01
高中階段是學生生理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智力智商和情商等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把握好高中階段學生知識技能的儲備和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才能為學生日后接受大學教育甚至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是高中數學自身舉足輕重的學科地位,所以要特別注意思考新時期高中數學的創新問題。
1 融合新大綱的思想精髓,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眾所周知,新課改下的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生應付考試的學科,最重要的是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生活處處皆數學的創新數學教學模式。九年一貫制的義務教育為高中數學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不僅擁有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而且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素養和探究創新的能力。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的今天,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越來越被人們熟知提及,甚至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可以說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教育教學的問題,儼然成為了社會改革創新問題的一部分。創新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強大動力,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教學是一門高超的藝術,而唯有創新才能保持這門藝術長青,唯有創新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充滿活力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新課改大綱的要求之下,必須在調整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法的同時,在實際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傳統的一本教科書,幾本習題集,外加定期的學科測驗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新時期的數學教學的要求,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探求課本以外的知識,要引導學生將數學放到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中,切合數學的最初來源,數學的本質就是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高于生活。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獨立思考,通過觀察、分析、探求,已達到對數學的再學習,再理解、再創造。
2 把握數學的學科地位,在教學中協調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數學的學習是物理、化學等學科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實際的數學教學形成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數學素養和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在高中階段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隨著新時期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內涵的日漸豐富,高中數學不再是以前學生口中枯燥乏味的學科,這個高中數學教學質的轉變和數學與其他學科的協調發展密不可分。眾所周知,數學是處理信息,進行計算推理的工具,在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一門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學科,所以數學的學科地位也就決定了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必然與其他學科是唇齒相依的關系。首先,數學的教學一直就是物理化學測繪等學科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在信息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對社會各領域影響深遠而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今天,數學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不能忽視語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這是因為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通常以語言作為媒介,語言的組織上是否嚴謹,語言的表達上是否準確,語言的理解上是否精確都關系到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最后,學生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形成的探究精神、創新能力和實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在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方面,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同時學生形成的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和數學素養,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均起到良好的知照作用。綜上所述,正確認識數學的學科價值和人文價值,協調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在整個高中教學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3 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教學資源,為高中數學的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進行的主要場所是學校,但是在教育社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進行的場所必須走出學校這個小天地,積極地加強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同時調動促進數學教學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不固步自封,不做“井底之蛙”,才能在現代高中數學教學以及未來的教學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只有理論知識,沒有實踐操作經驗的“書呆子”,而是真正的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才。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各種實踐活動,實習作業,還有研究性課題等新型教學形式的加入,使得高中數學教學走出校園,融入了社會,為高中數學的教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會上的教學資源豐富,無論是超市集市,施工場地,還是制造工廠,科研院所都能夠提供給學生進行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研究的場所,使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背景環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原本枯燥單一的數學學習變得充滿趣味。教育是全社會的教育,人才是全社會的人才,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積極有利的條件,是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勇于走出校園,積極利用社會上各方面的教學資源,才能為高中數學教學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開疆辟土。
4 結語
回顧過去,我們在素質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克服了很多艱難險阻,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展望未來,我們必將在高中數學教學改革中披荊斬棘,在經得住時代的考驗的同時,在新時展改革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有許多值得人們思考的創新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才能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水平,提供給學生更好的教學環境和更好的教育。走在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改革創新的路上,仍然有很多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繼續探究,有很多阻礙數學教學發展的絆腳石需要大膽的摒棄。同時,也要注意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不斷創新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要用一個開放的視野和胸襟來看待新時期的數學教學改革,把握好新課改下教學大綱的思想精髓,尊重高中數學在高中課程設置中的學科地位,切合好高中時期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征,協調好高中數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利用好社會上的教學資源,穩步推進前時期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