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3: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低碳出行的好建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在什么區域征收何時征收還未定
據了解,針對本市“十二五”期間低碳發展,專門課題組進行了初步思路和對策建議的課題研究。研究報告指出,作為一個人口高度密集、產業高度集中、能源高度投入和污染高度排放的特大型城市,本市應在“十二五”期間率先探索出一條低碳發展之路。其中,“特定區域征擁堵費”是一個思路。
張載養表示,盡管對“擁堵費”在什么區域征收、按何種標準、何時征收等,目前無法確定,但應該把這一政策作為低碳發展的選項加以研究,不能忽略這一條,“因為這一條被許多城市證明有效。
道路供給空間汽車保有置接近飽和
數據顯示,2008年上海市交通能耗約占總能耗的24%左右,且道路供給空間、汽車保有量等均接近飽和。此外,近年來,本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及碳排放迅猛增長,并且保持較快的剛性增長態勢,應妥善控制機動車碳排放,大力提升城市公共出行水平。
為此,課題組在研究報告中呼吁,一方面,“十二五”期間本市繼續大力推進公交優先戰略,大力推進公交網絡完善和優化,鼓勵使用P+R換乘系統,鼓勵非機動的交通出行方式,不斷提高公共交通相比私人機動出行的優勢和吸引力。同時,應進一步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排放。進一步完善機動車總量控制制度,積極探索特定區域征收擁堵費、分類平衡中心城區停車費等政策手段。
聲音
有車一族顧小姐認為,如果是從低碳和高效出行的角度,她非常希望看到在軌道交通附近增加停車場,并且收費合理,那么她也更愿意乘坐軌道交通出行,既低碳,又省時省錢。顧小姐認為,征擁堵費,如果在車主的可承受范圍內,那么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全程開車。一名lT經理人喬先生覺得,征收擁堵費,出發點是好,但實際操作有難度,對治理擁堵作用有限。
深圳:收取擁堵費仍在研究
深圳市目前擁有汽車已超過210萬輛。城市車輛密度為303輛/公里,遠遠超過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的車輛密度。深圳市的交通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今年初,在深圳市人代會上,深圳市人大代表最關心的話題之一就是交通問題,人大代表提交的關于改善交通的建議超過40份。其中,張志華等12名深圳市人大代表提交的建議尤其引人矚目,其建議針對特定的易堵路段收取交通擁堵費。
承辦單位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近日在答復中表示,深圳市交通發展正面臨嚴峻挑戰。加強交通需求管理,控制機動車增長,引導小汽車的合理使用確實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重要手段,但控制機動車增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外地車輛管理、社會公平、法律法規、產業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來推進。同樣,擁堵費的征收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系統性研究后才能制定實施方案。
綠色出行的演講稿1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千百年來,青山綠水叫人留連忘返,藍天白云使人浮想聯翩,清澈的河水滋潤大地,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魚兒在碧水中暢游,鳥兒在綠林中歌唱,人們在綠蔭下休息……沒有多余、沒有塵埃、沒有隨意的使用與拋棄,到處都洋溢著綠色的氣氛,整個世界都是綠的世界,一切都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樣,山荒禿了,河干涸了,水渾濁了,真是“千山鳥兒絕,萬水魚兒沒”。我們是多么的憧憬著、向往著和諧自然、和諧世界的來臨。我們要改變自然,首先得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和生活方式,養成節約、節能減排的好習慣,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
我們可以節約用水,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洗帶油膩的碗碟和餐桌,洗衣水可以用來沖廁所,洗菜水可以用來拖地板……
我們可以節約用電,首先不用的電器一定不能空開著,要隨時關閉電源,購置新電器一定要選用有環保節能標識的產品,比如家中多用熒光節能燈或其他節能燈,少用或不用白熾燈等。
我們可以節約用氣,冬季氣溫低,煮食物要先加蓋;夏季氣溫高,可先不加蓋,煮一會再加蓋;能夠煮的食物不用蒸的方法烹飪,不易煮爛的食品用高壓鍋燒煮。
我們可以不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盒子或者一次性的塑料袋等物品,但是我們最重要的是應有循環使用的意識與習慣,減少資源的浪費,使得物盡其用。
我們可以把用舊了而不能再用的衣物做成拖鞋或拖把,也可以把寫完的作業本反過來做成草稿本,更可以把雞蛋殼清洗干凈做成精美的蛋殼工藝品,總之我們要變廢為寶,減少污染,反復利用。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私家車越來越多,一個人駕一輛車奔馳在路上屢見不鮮,也常常看到滿街的汽車擁堵嚴重,浪費著無法再生的石油資源,渾濁的尾氣污染著城市的空氣,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可以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外出,也可以搭乘公共汽車、地鐵或火車這樣的交通工具出行,這樣,我們不僅節省了油料、減少了尾氣排放,而且減少了汽車的磨損、道路的堵塞、提高了效率。
中國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還不富裕,發展的道路還很長,必須建設自然環境友好型、自然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大力提倡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綠色環保意識,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
我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要從日常的吃、穿、住、行、用做起,始終堅持“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思想,樹立節約觀念,除掉輔張浪費的生活方式,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好地利用和發展自然資源,讓荒山變青山,讓渾水變綠水,讓空氣變清新……
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綠色出行的演講稿2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有句話這樣講:“我們生長在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放在現代,“最壞”一詞很好理解:你可以打開窗,看看外面灰蒙蒙的天,呼吸外面“新鮮”的空氣,聽聽馬路上嘈雜的汽車聲,它們會告訴你沒有最壞,只有更壞。而“”又是因為什么呢?
是因為“共享”的出現,它就像是水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能救我們于水火。
首先,你真的了解“共享”嗎?有人說它不就是共同分享的意思嘛,沒錯,可只答對了一半。就我而言,我認為“共享”不止如此,它更是一種人與人態度的共享,精神理念的共享。而在我眼中,共享時代是人們赴青春,覓知己的時代。
現如今,隨著“共享”一詞的出現,各種“共享”一下子風靡了起來: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等都猶如明亮的星辰,吸引著人們向它們走去。而其中最常見的便是共享單車了,摩拜,小黃車成了大街上的新“地標”,好像一看見它們就看見了青春活力,即是因為它們亮麗的顏色,又是因為它們秉承了“低碳出行”的理念。
像我自己,也習慣于走出家門就“掃一掃”,聽到“嘀”的開鎖聲,便騎上小車開始旅途,騎完后只需鎖好即可,整個過程只需五秒,一元,即省力又省時還省錢,順帶也緊跟了潮流,又減少了污染,這一舉多得的劃算買賣以前可沒有呢!難怪現在的大多數人都愛把共享單車作為潮流新寵,恨不得騎上單車宣讀“青春宣言”呢。
我們再換個例子,“共享書店”這是個很新奇的書店,它的便捷不說,它在節省資源方面也令人叫好。我們可以在“共享書店”讀自己所愛,也可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愛,可以了解他人,充實自己,也不浪費資源,即像是一個小書店,似乎也有點交流會的感覺。
不過,在共享的日漸流下的趨勢下,也有人為人們沉迷于電子設備而擔憂,覺得它會拉開人與人的距離。其實不然,甚至恰恰相反,我認為它反而能拉近人們心與心的距離。
想象一下,家中長輩也想緊跟潮流,卻不會玩轉掌上設備,這時你“伸出援手”耐心的教他們怎么共享,這時他們與你有了共同的話題,而你也會與他們有更多的交流,是否是一種與人親近的方式呢?
總而言之,“共享”是一種極好的社會想象,它的便捷,環保,新潮,無一不牽動著人們的心,而在共享的引領下,我們的生活也會如“共享”所帶給我們的色彩那樣豐富美麗。
我愛這個時代,這個共享時代!
綠色出行的演講稿3各位評委、來賓:
大家好!
我想,大家也許都遇到過汽車疾馳而過,一團黑煙卷塵而起,一剎那,還以為是《西游記》中的妖魔鬼怪現身的情形!也遇到過上班途中交通堵塞,舉步維艱,心急如焚的境況!或許更不會忘記打的還不如走路的快的窘困!是的,出行已成了迫需解決的問題了。而綠色出行便是我們所倡導的。因此,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綠色出行,從我做起!》。
各位評委、來賓,或許你們和我一樣都看過這樣的場景:傍晚時分,華燈初上,各中小學校門口一輛輛小轎車,紅的、白的、黑的,橫七豎八地停在馬路邊,占用了幾個車道,那一位位立于車旁的家長翹首以盼,焦急地等待放學的“寶貝”,全然不管馬路一邊的車輛因為他們只能“龜行”——如烏龜一般爬行,你們說這樣交通怎能暢通!這樣的城市如何能綠色!
其實,我爸爸就是這些家長中的一個,每天放學他都會開車來學校接我,我也盡情地享受爸爸周到的服務。那時,我毫無愧色!
前幾天,當我在整理演講稿的時候,老師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師問:你爸爸為什么要開車來接你呢?我說:“我住在前埔,很遠!”“那住在附近的同學呢?他們為什么也要家長開車來接呢?”老師又問。我想了一下,就說:“家里有車,炫耀唄!”“除了這點呢?自己開車未必比搭公車快多少,為什么大家還是不愿意選擇坐公車呢?”老師再次發問。“這下班高峰期,公交車太擠了,坐小轎車當然不一樣,舒服多了!”我微笑的回答證明了這種享受的甜美。這時,老師的表情顯得有些憂慮,他說語重心長地說:“再這樣下去,中國還有希望嗎?”一句話讓我陷入深思……
是的,這幾天,我也找了許多資料,下面一組數字,的確令人觸目驚心!
據我國各地監測分析,汽車尾氣排放量已占大氣污染源85%左右!
城市中,每1000輛汽車每天就排放300公斤一氧化碳,100-200公斤碳氫化合物。
據調查,深圳市三分之二青少年血鉛水平超標,汽車尾氣難逃其咎!
另外,據估計,我國每年汽車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損失高達60億元。
而今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的新證據稱:每年約有21萬人死于接觸噪音。而汽車噪音便是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項。
又有一統計顯示,職業司機70%患有高血壓。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正智說,目前中國汽油年產量的80%、柴油年產量的20%被汽車消耗掉。到20__年后,我國石油消耗總量的50%以上需要通過進口來提供,這無疑對我國能源安全形成嚴重威脅。
綠色出行的演講稿4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地球母親的體溫正在逐年上升,我們美麗的家園正在慢慢消失,倡導大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已成為一種十分迫切的行為。
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萬物的搖籃,可是長年累月對她的折磨,已經讓她遍體鱗傷。為了更快地拯救地球,人們開始了低碳生活,我也積極地加入了這個行列。
建議爸爸出行少用汽車
陽春三月,冰雪融化,草長鶯飛,真是出外郊游的好時侯。我們一家人坐著汽車來到了郊區,溫暖的春風伴著鄉村特有的氣息迎面撲來,讓人心曠神怡。遠處幾個孩子正快活地放著風箏,他們一邊跑一邊用濃厚的鄉音唱著歌:“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聽著歌聲,我不禁為眼前的景色擔憂起來:我們的家園會一直這么美嗎?它會消失嗎?我該怎樣保護它?我沉思著,忽然想到了身旁的汽車,對,以后出行少用汽車,減少尾氣對環境的污染。我興奮地向爸爸建議著,爸爸不住地點著頭,連聲說:“好!好!現在倡導低碳生活,這樣既可以鍛煉身體又保護了環境,真是一舉兩得啊。”
勸阻媽媽要節約用水
今天我們家又脫下了三雙襪子,媽媽正準備開動洗衣機洗時,我聽到洗衣機的按鍵聲,馬上以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過去,兩手在媽媽面前一擋,大聲說到:“親愛的母親大人,現在提倡低碳生活,請積極配合,盡量少用水,還是用手洗吧!”說著就拿起襪子洗起來,媽媽見了又驚又喜地看著我說:“你是怎么知道要低碳生活的?”我不禁驕傲地仰起頭說:“媽媽,你沒看報紙嗎?為了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現在大家都在提倡低碳生活了!”
節約用電從我做起
“呼——呼——”西北風熱情地與我打招呼,門窗上飄落著片片潔白的雪花,松樹披上了雪白的棉風衣,屋頂蓋上了厚厚的白棉被,好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正當我感嘆世界如此美麗時,一陣冷風“嗖——”地鉆進脖子,凍得我如一只縮頭烏龜,刺溜一下就把脖子縮進了領子里,全身不禁打起寒顫,趕緊關上窗戶,拿起調控器,準備開空調,忽然腦中閃過四個字:低碳生活。對,開空調會使地球氣溫升高,要不——嗯——對!運動也可以取暖,我立馬接受了大腦的指揮,使勁跳起來“1,2,3……219,230……300”呵——呵——累死我了,身體總算熱起來了。啊,我又離低碳生活進了一步。
現在我們家已養成了低碳生活的好習慣,能夠做到用電節約化,出行少用汽車,巧用廢品,水多次利用……我家已為保護地球盡了最大的力,希望這種低碳生活方式能在我們身邊傳開,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更加美麗,動人。
綠色出行的演講稿5“酷炫的自行車,爸爸,你新買的?”
“叮叮、叮叮……”我循聲望去,只見爸爸正在悠閑地騎著一輛酷炫的自行車朝我過來,喜滋滋地望著我,一對臥蠶眉高興地跳躍著。我一歪腦袋,好奇地問道。
爸爸拍了拍我的腦袋,微微一笑,說道:“這是共享單車,掃一下碼,人人都可以騎,想停哪里就停哪里。”爸爸看我迫不及待的樣子,歡快地說道:“走,咱倆比賽去!”
低碳環保倡議書1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大家好!當我們漫步于人來車往的寬闊街道時,常會慨嘆這座城市的美麗與繁華,但您是否注意到,在車水馬龍的潮流里卻隱藏著兇險的馬路殺手?駕駛人酒后駕駛、爭道搶行、亂鳴喇叭、車輛亂停亂放、擅闖紅燈、亂穿馬路、逆向行駛、車不讓人、跨越道路隔離設施……等等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為時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然而,您是否意識到,這些行為在不經意間可能就會釀成慘劇,摧毀人的生命和家庭幸福,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它折射出來的是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視、對公共秩序的破壞、對社會公德的踐踏!遵守交通法規、樹立文明交通新風尚不僅僅是我們所有人的義務,更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為了切實增強公民文明交通意識,糾正各類違反交通法規的現象,創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進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廣西交警部門啟動了以“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為主題的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此,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一、大力“倡導六大文明交通行為”:
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機動車按序排隊通行、機動車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車燈、行人/非機動車各行其道、行人/非機動車過街遵守信號等文明交通行為。這六大文明交通行為是平安出行的護身符,也是降伏事故惡魔的法寶,一旦擁有它們,我們將永遠與平安相伴,與幸福同行,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必須銘記在心。
二、自覺“摒棄六大交通陋習”:
機動車隨意變更車道、占用應急車道、開車打手機、不系安全帶、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行人過街跨越隔離設施等交通陋習。這六大交通陋習是影響安全暢通的羈絆,是擾亂秩序的罪魁,一旦養成這種陋習,我們的美好生活將失去屏障,每一個追求幸福的人切莫掉以輕心。
三、堅決“抵制六大危險駕駛行為”:
酒后駕駛、超速行駛、疲勞駕駛、闖紅燈、強行超車、超員/超載等危險駕駛行為。無數血的教訓證明:這六大危險駕駛行為是生命的克星,是幸福的天敵,一旦與之沾邊,那就是一腳踏進了地獄,每一個珍愛生命的人一定要警鐘長鳴。
四、關愛生命,文明出行,從我做起:
交通安全關系千家萬戶,文明交通靠大家共同維護。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文明行車,文明走路,模范遵守交通法規,以實際行動支持“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幸福,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倡議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環保倡議書2廣大市民朋友們:
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新澧州新跨越”的宏偉目標,縣城區“三改四化”工程的正式啟動,吹響了城市建設大跨越的號角。隨著縣城區道路改造工程的全面鋪開,城區交通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為配合、支持“三改四化”工程順利推進,確保城區路改工程按時竣工,廣大市民朋友早日迎明、現代的城市新生活,現發出如下倡議:
一、做綠色出行的倡導者
增強綠色出行意識,支持綠色出行舉措,壓減公務用車,國家公職人員上下班盡量堅持不開車,廣大市民在縣城規劃區內盡可能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助力車、步行等綠色低碳方式出行。
二、做明出行的`先行者
駕車、騎車做到按照交通信號指示通行,按照交通標志、標線明駕駛,明禮讓斑馬線,明使用車燈,有序停放車輛;施工路段行車遵照“四禁”(禁停靠、禁左轉、禁逆行、禁掉頭),聽從執法人員及志愿服務人員的現場指揮,按序排隊通行,不爭道搶行,不亂按喇叭。
三、做明綠色交通的支持者
縣城區有獨立院落的機關、企業、小區應主動敞開院落,為社會車輛提供停車位,廣大市民要積極向親朋好友宣傳明出行、綠色出行理念,呼吁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明綠色出行中;國家公職人員要主動開展明交通志愿服務,隨時協助執法人員現場指揮、疏導交通,處理突發事。
今天的擁堵是為了明天的暢通,短暫的不便是為了長久的方便。市民朋友們,讓我們攜起手,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明出行,綠色出行,用實際行動為更加暢通有序、綠色明的幸福生活而共同努力。
倡議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環保倡議書3廣大的青年朋友們:
當我們城市里穿行的汽車越來越多,道路顯得越來越狹窄時;當路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時;當空氣污染,藍天白云難以再見時——我們有理由思考、改變我們的自身行為、重新考慮出行方式。
我區作為首都五大生態涵養區之一,“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建設低碳城市”應當成為我們的目標。走低碳之路、建綠色平谷是我區42萬人民的共同責任。為更好地建設綠色平谷,我們發起以“綠色出行、文明交通”為主題的綠色出行公益活動,倡導低碳出行、健康出行、文明出行,并向廣大青年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爭做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我們倡議各機關、企事業單位,“有車族”帶頭選擇騎自行車或步行上下班,堅持每周少開一天車,多步行,多騎車。我們不僅是建設綠色平谷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建設綠色平谷的先行者。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名機關工作者,在綠色出行中率先垂范,躬身力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讓我們的家園多一些綠色,多一路暢通,多一點文明,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二、爭做綠色出行倡導者。通過參與活動廣大青年應提高環保意識,自愿加入活動當中,大力倡導綠色出行方式。積極向群眾和親朋好友宣傳“綠色出行、文明交通”活動意義,主動承擔起綠色宣傳的責任和義務。人人爭做綠色出行的宣傳者、推廣者、倡導者。
三、爭做幸福平谷的建設者。未來屬于青年,青年創造未來。平谷區各界青年作為我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應以建設“五個平谷”為己任,勇當時代先鋒、充當發展主力、爭當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弘揚新風、倡導文明、促進和諧的先鋒。
廣大的青年朋友們,環保是一種時尚,選擇應當受到尊重。把選擇的權利交給每一位公民,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您的正確選擇將為幸福平谷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將使我們的平谷令人刮目相看、贏得尊重。讓我們大家行動起來,一起綠色出行,給力幸福!
倡議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環保倡議書4尊敬的各位家長、同學和市民朋友們:
新學年即將開始,為了進一步增強全市中小學生和家長朋友的文明交通意識和安全法規意識,增強參與文明交通的自覺性,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消除學生出行安全隱患,營造未成年人成長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與市民生活品質,我們向全市家長、青少年學生和市民朋友們發出文明交通、綠色出行倡議:倡導綠色出行、節能環保、低碳生活的健康理念,選擇步行、騎車、公共交通等綠色出行方式。積極參加文明交通、綠色出行“五個一”活動,即:學生影響一位身邊人文明出行活動、家長參加一次義務護學崗活動、學校開展一次文明交通主題活動、市民每周少開一次車活動和參加一次文明交通志愿者勸導活動,爭當文明交通表率。
家長以身作則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文明交通習慣,接送子女上學、放學時盡量錯峰出行,少開車、多走路、不添堵,給孩子正面影響。
青少年學生主動參加學校和社會開展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法規意識,確保自身安全。同時在學校指導下,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活動,主動提醒身邊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小手拉大手”,共同維護交通秩序。
廣大市民朋友積極加入文明交通志愿者隊伍,參與文明交通公益活動,疏導學校門前行人車輛,提醒注意安全。
擁有安全、暢通、和諧、有序的交通環境是大家的共同心愿,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努力營造文明交通,綠色出行新風尚。
倡議人:_
20__年__月__日
低碳環保倡議書5尊敬的學生家長:您好!
當我們城市里穿行的汽車越來越多,道路顯得越來越狹窄時;當路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時;當空氣污染,藍天白云難以再見,日夜與剝奪我們健康的“霧霾”相伴時——我們有理由思考、改變我們的自身行為、重新考慮出行方式。
為了確保孩子安全、快捷的上學、放學;改善孩子上學擁堵的狀況,我校少先隊大隊委特向您提出如下倡議:
1、環保出行。
倡議積極響應市政府“三多一少”的出行號召,改變機動車接送孩子的方式,堅持多步行、多騎自行車、多乘公交車、少開自家車接送孩子,做綠色出行、助力暢通的模范。學校附近的家長請盡量以步行的方式接送孩子上、放學。請家庭離校稍遠的家長盡量坐公交接送孩子上、放學。
2、規范停車。
學校路段路面狹小,特別是學校路段兩邊出口處(三和、銀興)經常有車停放在兩旁,使路面變小,致使道路無法暢通。因此,建議大家不要把車停放在學校路段兩旁(特別是路口處),上學、放學時間把車停在學校路段之外,步行到校門口接送小孩,保障校門口的交通順暢。
3、文明出行。
遵守交通規則、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安全出行、愛惜生命才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希望各位家長能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一個值得敬仰的偉大的父母形象,文明駕駛、文明出行、文明典范。
公共交通運輸作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在發揮重要社會功能和作用的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資源,并排放了大量的廢氣,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不斷加劇。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為實現綠色生態健康發展,節能減排已成為公共交通運輸領域的一大重要任務和課題。這就要求公共交通部門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從低碳經濟的發展視角出發,來努力提升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水平,從而積極探索公共交通運輸發展的新模式和新道路。
一、低碳經濟的概念及內涵
(一)低碳經濟概念的提出及發展
1999年,美國學者萊斯特?R?布朗在著作――《生態經濟革命――拯救地球和經濟的五大步驟》中,最早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和理論體系。其后不久,這一概念逐步被政府所認可和吸收,在2003年被編入英國能源白皮書,為許多歐美發達國家開啟高能效、低排放的“新工業革命”、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啟示。我國最早在2007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期間,明確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政府主張,提出若干設想,并在其后在許多地方開始了低碳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和試驗。比如,珠海提出申請要建立中國第一個“低碳經濟示范區”;上海擬定建立“低碳經濟實踐區”;山東省淄博市提出“加快建立低碳循環型生產模式,實現綠色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等。
(二)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一種具有“三低”(也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特點的生態型經濟模式。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通過發展觀念改變、創新低碳技術和制度,從而研發低碳產品和提供低碳服務,有效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效率,優化清潔能源的消費結構,在實現經濟增長和同時盡最大努力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促進經濟社會活動的低碳化,實現最終創造良好的生態經濟效益和促進生態經濟社會的清潔、綠色、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涉及社會生產模式、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關乎國家權益和發展前途的一場全球性革命,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二、低碳經濟與公共交通運輸的密切聯系
(一)我國公共交通運輸發展現狀
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發展,我國已經建起比較完善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公共汽車、火車、輕軌、高鐵、地鐵、輪船、飛機等,幾乎應有盡有,在方便人民群眾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最為常見的公交車最容易成為人們投訴的焦點。一方面,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乘坐公交車尤其是上下班途中乘車擁擠現象還普遍存在,使得人們通過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還存在一些不便;另一方面,公共交通設施陳舊、公交車性能差、公家車道被擠占等現象時有發生,使得公共交通運輸秩序還比較混亂。此外,公共交通的運行狀況還難以完全滿足人們的出行和運輸需要,存在晚點等現象。
(二)低碳經濟與公共交通運輸發展密切聯系
發展低碳經濟,是當前時代的新課題。作為能源和資源消耗比較大的公共交通事業,其貫徹落實低碳經濟理念的程度⒅苯佑跋旌途齠ㄗ諾吞季濟發展的成效。因此,低碳經濟與公共交通運輸發展緊密相連。此外,基于低碳經濟視閾來發展公共交通運輸事業,還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有利于降低公共交通運輸成本,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企業的競爭力水平。
三、當前我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交通規劃運營線路存在不合理現象
由于歷史和體制機制的原因,以前我國許多城市的交通規劃都比較隨意,大多都是根據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對居民出行需要考慮不周,加之對水、電、氣和工、農、商、學等各部門溝通不夠,城市交通規劃不合理,造成出行速度和運輸質量不高,主要干道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停車場難以滿足需求等問題,從而使公共交通能源消耗和浪費現象比較嚴重,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要求。
(二)公共交通法律法規不夠完善
實現有效、有序的公共交通管理,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是重要保障。由于交通運輸管理體制行業分割等原因,當前我國關于公共交通運輸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之間還存在協調性不強、反映滯后等問題。這就使得當前的法律制度只能從主觀行業和方向進行規范管理,而難以實現綜合協調以解決各種問題,這就為一些公交司機等人員違規運輸、不守秩序、浪費資源等提供了“越軌”空間。
(三)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統有待提升
在公共交通管理中,科學技術是重要支撐。由于私家汽車的大量興起,許多城市對公共交通信息網絡的設置缺乏預見性和前瞻性,從而導致許多公共交通運輸問題的產生。當前,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已成為交通管理體系的重要科技發展方向,對促進公共交通運輸的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一方面我國一些城市大力從國外引入各種類型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統,另一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管理系統的自主研發力度,開發了城市交通控制系統HT-UTCS等信息化系統,但到多數城市還存在著公共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不到位等問題,不利于公共交通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
三、低碳經濟視閾下加強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的對策思考
(一)科學規劃公共交通路線
要增強規劃意識和戰略意識,積極建立現代公共交通運輸綜合體系,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具體實際,加強對公共交通線路的科學規劃。一方面,要本著利于群眾出行的原則,加強綜合協調和科學控制,努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另一方面,要加強公交車、地鐵等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換乘銜接,提升公共交通的覆蓋面和便捷性。同時,要充分利用好調控政策,規劃好公交車專用車道,對私家車進行一定路權限制,有效治理私家車擠占公交線路問題,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此外,還要做好公交線路與水、電、氣和工、學、商等部門的協調,減少和避免相關因素對公共交通運輸的干擾和影響。
(二)完善公共交通管理法規制度
要結合城市公共交通運輸具體實際,及時制定出臺相應的公共交通法律法規和行業制度規范,為實現有效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同時,要加大公共交通運輸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宣傳教育,增強公交車司機等人員的規范行車、安全行車意識教育和宣傳力度,防患于未然,減少和避免因為主觀因素而影響公共交通效率或造成公共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能,從整體上提高公共交通運輸企業和乘客的安全意識和出行質量。
(三)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設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有效的公共交通管理和節能減排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成為促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現代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要加大對現代信息技術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努力完善公共交通運輸信息系統,即實現對公共交通車輛性能、能耗的不斷改進和及時監測,又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對城市公共交通進行有效管理,切實提升公共交通管理信息建設水平。
(四)大力發展低碳公共交通工具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軌道交通建設。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機動車發展,嚴格執行乘用車、輕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建立汽車產品燃料消耗量申報和公示制度;嚴格實施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條件的地方要適當提高排放標準,繼續實行財政補貼政策,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公布實施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推進替代能源汽車產業化。運用先進科技手段提高運輸組織管理水平,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和有效銜接。
四、結束語
公共交通\輸對于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隨著低碳經濟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低碳經濟在探索發展中對公共交通運輸管理帶來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在踐行發展新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要樹立低碳經濟思維和視角,切實將低碳經濟理念運用于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管理中,為促進城市公共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管理水平進行新的探索,不斷促進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事業的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霞.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研究[J].企業經濟,2011(10).
[2]金綺麗.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5(16).
[3]馬鳳軍.淺談低碳經濟下的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6(04).
[4]陳伯浩.論低碳經濟視閾下交通運輸發展之路[J].質量探索,2016(06).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ransport Nanchang
Peng ChuanZha weixiong
Abstract:With global warming, worsening the situatio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vehicle ownership growth tren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ransport in Nanchang advocacy imperative.This paper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ransport in Nanchang,while the existing problems,mainly from the technical,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three areas as low-carbon transport in Nanchang a solution.
Keywords:Low-carbon transport;Nangcha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VMS
引言
隨著當今世界環境的變化,而因為二氧化碳排放所引發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出行者的關注。然后交通運輸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30%以上,交通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故基于“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這一目的的考慮,構建低碳交通被設計為我國城市交通規劃的重要環節之一。
低碳交通(Low-carbon transportation)是指在交通出行的各個環節全面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問題,通過對運輸結構和運輸效率的優化,最大程度地減少碳排放總量。其核心在于提高交通運輸的能源效率,改善交通運輸的用能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的發展方式。目的在于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運輸系統減少傳統的高碳能源的高強度消耗。
本文以南昌市的低碳交通的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其向低碳交通轉變的成功與否,將大大影響周邊城市交通規劃的發展。
一、南昌市交通現狀概述
從南昌市居民出行方式調查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南昌市現存的出行方式主要有公共汽車、小汽車、出租車、自行車、步行、電動車等。
動車的比例急速增加,其中以私家車為之最,嚴重影響了南昌市低碳交通的發展。據了解,南昌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1萬輛,每月還以4000輛的速度攀升。
二、南昌市發展低碳交通存在的問題
南昌市機動車的存在不僅給市民帶來了工作生活上的便捷,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城市的環境問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尾氣排放量的增加。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機動車的尾氣排放達到城市大氣污染的20%到50%。隨著南昌市經濟的發展,居民對于使用私家車出行成為了一種依賴,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南昌市的機動車數量還將成不斷上漲的趨勢,碳排放,能源的過多利用必然導致城市發展低碳受到阻礙。盡管南昌市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擴充路網和拓寬道路面前都加大了資金的投入,但是,在南昌城區道路的擁堵問題仍然十分嚴重,交通需求和道路供給一直處于不平衡狀態,二者之間的矛盾依然嚴重。對于南昌市發展低碳交通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幾點:
第一,停車等待時間過長。南昌市主要是以老城中心區為核心向四周成放射狀發展,導致城區發展呈現不平衡的態勢。在高峰小時老城中心區路段的擁堵率極高,而機動車在停車等待時排放的尾氣與平時正常行駛相比成倍數增長。對南昌市低碳交通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力。另外,在非高峰小時時段,因為部分路段連續信號燈,且綠燈時間較短,不能在一次綠燈時間完全放行。而在排隊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導致停車等待時間增加。過長的等待時間和排隊長度,無形中增加了機動車尾氣的排放量和能源的消耗量,不僅有損城市形象,還嚴重阻礙了低碳交通的發展。
第二,公共交通體系結構不完善。南昌市目前主要的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車和出租車,在2015年將建成的城市軌道交通――地鐵,也將成為服務南昌市的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南昌市的公共交通的覆蓋率不夠廣泛,發車數量以及班次調度的制度不夠完備,使出行者不愿意過長時間的去等待,或者是出行者對公交車的擁擠程度達到了一定的容忍限度,直接影響是部分線路公交空無一人,而部分線路公交供不應求,苦等不來的后果導致,私人汽車數量的直線增長,導致出行者對私人汽車出行的依賴或是出租車的依賴程度加深。可見,公共交通體系結構的不完善間接導致了排放量和能量的消耗加大,阻礙了城市低碳交通的發展。
第三,路段結構的不合理。在大力提倡低碳交通的今天,南昌市交通規劃建設滯后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存在沒有設立非機動車專用道的路段,仍然處于機非混行的狀態,使得自行車等慢行出行方式受到阻礙,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機動車優先的態勢,潛在的加快了機動車數量的增加,阻礙了城市低碳交通的發展。
三、南昌市發展低碳交通的對策及建議
針對南昌市發展低碳交通的所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應用技術調控、優化交通結構、完善,限制發展個體機動交通,鼓勵和發展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交通發展模式,從用地布局、交通政策引導等多個方面共同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是實現低碳交通的有效途徑。
1、應用技術調控
依靠科技創新,加快成熟交通節能技術的應用步伐。觀察階段南昌市可實行的技術調控如下:
1 增設自適應控制信號燈
針對某些路段因為綠燈時間較短的,即1次綠燈時間未能完全放空所有等待車輛的路段的情況,可增設自適應控制信號燈。根據路段上車流量的大小,調整綠燈時間。現階段,南昌市的某路段也運用了自適應控制信號燈,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原因是要形成大范圍的路網結構都設置自適應控制信號燈,不能僅在一個交叉口,這樣反而會加大下一交叉口的交通壓力,導致擁堵更加嚴重。
2 加快智能交通體系的發展
發展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通過建立完善車輛控制、交通監控系統、運營車輛高度管理系統、運營車輛高度管理系統等子系統對南昌市及周邊交通狀況進行監管。
根據調查表明,ITS中以可變信息交通標志(Variable Message Signs,簡稱VMS)最適合南昌市低碳交通的發展。VMS的功能是通過文本、圖像、數字等合成信號提供道路幾何信息,路面路況信息,路段交通信息和社會公眾服務信息等各種信息,以利于駕駛員調整其駕駛行為,達到緩解交通堵塞、減少交通事故提高高速公路路網通行能力的目的。VMS同時具有交通標志和動態顯示的特點,與靜態交通標志一起構成了系統化的交通標志信息系統,為交通的有序安全暢通服務。
根據南昌市現有狀態,在服務水平達到C及C以上的道路或交叉口設立VMS,南昌市某交叉口的VMS仿真,VMS中用綠色代表暢通,紅色代表擁堵,不僅如此VMS還能指示路網情況,司機可以根據VSM及時了解前方路段信息以便選擇適合的路段以及路徑走向,這樣就減少了擁堵機率,從而減少尾氣排放和能源的浪費。
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構建浮動車系統并在各交叉口用大型LED屏幕顯示路段信息。在南昌市的各路網結構中的路段分布搭載GPS的浮動車,以隨時檢測路段流量,然后通過終端處理顯示在交叉口的LED屏幕上,方便司機及時改變行車路徑,降低擁堵幾率,減少尾氣排放和能源的浪費。
2、優化交通結構
通過優化交通結構,充分發揮交通設施設備的利用水平,減少運輸供給,全面提高運輸組織效率。
1 提倡以公交出行為主體,其他綠色出行方式為輔
在南昌市要發展低碳交通必須以資源占用少、能耗低、污染小的現代化運輸方式為主導,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通過結構優化和需求引導,以可承受的代價來有效滿足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所產生的交通運輸需求。
在南昌市私家車數量居高不下的環境下,提倡以人為本的綠色出行方式提倡公交優先的出行方式,提倡步行與自行車等機動車的接駁方式,降低對小汽車的出行依賴。即降低了擁堵率,減少居民出行的停車等待時間,也降低了碳排放和節約了能源的使用。公交優先的主要有以下3種應用模式。
⑴路口單點控制
路口單點控制是公交優先系統中最簡單的一種控制模式,它是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和相關設備,配合路口信號機,給予具有相應權限的公交車輛優先通過交叉路口的一種信號控制的方法。采用路口單點控制的方法能夠盡可能的為持有車載電子標簽的公交車輛提供便利,減少車輛在交叉路口的延誤時間,保證公交車輛的快速及時,從而最大程度上發揮其作為運載主體的作用。
⑵系統單點控制
系統單點控制是基于路口單點控制,將分散在公交運行線路上的各個交叉路口與控制中心連接起來,并建立實時通信還可以為執行緊急任務的車輛設置綠波帶(救護車、警車、消防車等),盡可能的為持有車載電子標簽的公交車輛提供便利,減少車輛在交叉路口的延誤時間,保證公交車輛的快速與及時。而這些都是通過在控制中心的Optimus軟件平臺上,對公交優先的相關信息進行管理。該軟件的公交優先控制功能,能夠通過控制中心對具有優先通行權限的相關車輛進行遠程管理,系統可通過遠程控制實現對優先車輛列表的添加和刪除,可以允許某些車輛通過路口,也可以禁止一些車輛通過路口。也即可以授予優先通行的權限,也可以取消優先通行的權限。
⑶系統聯網控制
系統聯網控制是基于系統單點控制之上具有功能強大、應用靈活等特點的一套更加先進的公交優先控制系統,或者可以稱為"可選擇優先權的控制系統"。它除了系統單點控制必需的硬件設備之外,還需要通過和公交車調度中心交互數據、統一協調,盡可能減少公交車的延誤時間,保障公交車準時進站。系統聯網控制的目的是協調公交車輛進出站的時間,保證公交車輛按預定的時間表進出站,而不是說讓具有優先權限的公交車可以無條件的一直優先。
路口單點控制和系統單點控制都存在著他們的弊端。路口單點控制的不足之處:對所有車載電子標簽的車輛都具有優先通行的權限,各車輛間沒有優先級別之分。同時,該方法不會考慮該路口當前的實際交通狀況,會對非公交車相位產生影響,有可能造成其它方向車輛的擁堵,并且對公交車進站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造成有的公交車提前進站,有的公交車延誤進站。而系統單點控制的不足之處:所有持有有效電子標簽的車輛都具有優先通行的權限,該方法不會考慮該路口當前的實際交通狀況,會對非公交車相位產生影響,有可能造成其它方向車輛的擁堵,并且對公交車進站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造成有的公交車提前進站,有的公交車延誤進站。所以,針對南昌市的現狀,系統聯網控制比較適用。
2 構建新型交通環境,適應低碳交通的發展
參照大中城市的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南昌市的自身發展狀況。建設市域快速軌道交通和域際軌道交通為骨干,以市域骨干公交系統快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為骨干補充。快速公交系統是一種高品質、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理念。快速公交系統采用先進的公共交通車輛和高品質的服務設施,通過專用道路空間來實現快捷、準時、舒適和安全的服務。開拓公交專用車道,擴大公交路網結構,將公交網絡打造成為真正的城市快速交通,為南昌市發展低碳交通服務。
3、完善交通制度
城市交通需求總量大,需求層次多,對公共交通的需求十分迫切,又因為私人汽車增長率居高不下,導致居民出行結構發生顯著變化。然后出行選擇資源節約方式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鼓勵,缺乏低碳出行的動力。因此,需要完善的低碳交通制度體系,僅僅依靠技術和硬件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期間還需要結合相關的制度法規等相關制度的輔助,才能使南昌市低碳交通系統順利發展。根據國家交通運輸部頒布的《交通行業節能中長期規劃研究》、《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交通發展模式研究》等戰略性政策安排,結合南昌市的現有條件,進一步建立完善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指標和相關法規標準體系,落實交通節能減排責任制,積極引導公眾適應低碳交通的生活方式。
1 調整公共交通制度,發展綠色交通
通過合并、縮短和更改公交線路,調正公交站點以及公交發車班次等,使公交線路及車輛能夠及時滿足居民的需求,避免資源的重復浪費。降低公交票價,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
另外,設置換乘點的無縫連接。例如,處理好私家車、自行車、電動車等換乘公交車的換乘點,并且對換乘公共交通的乘客進行相應的鼓勵。
還可引進便民自行車電子管理系統,辦理誠信卡,設置更多的免費自行車租用點,倡導以“綠色出行 低碳生活”為目的的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發展南昌市的低碳交通。在發展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的同時,需要規劃自行車專用道,或者分離機非混行的車道,將非機動車道單獨劃分出來,以促進非機動車的交通出行。
2 改造現有車輛種類,發展低碳交通
對南昌市未達到國現有III標準的柴油發動機和未達到國I標準的汽油發動機汽車發放特殊標志,已警示該車阻礙低碳交通發展。對上路的帶有特殊標志的車輛設置限行區域和時段。或者對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的燃油公交車或者機動車進行改造或淘汰,逐步替換為清潔能源車。南昌市目前也有幾條線路的公交車采用的是新能源公交車,例如209路。根據調查,市民對新能源公交車的評價良好,也愿意乘坐。這樣不僅可以發展低碳交通,還可以緩解南昌市交通壓力。因此,大力發展新能源公交車勢在必行,這樣就能保證在交通供給量不減少的情況下,進一步實現節能減排。
3 嘗試對擁堵進行收費,抑制私家車流
對南昌市易擁堵路段嘗試對擁堵進行收費。擁堵收費是對小汽車在高峰擁堵時段使用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和停車場收取額外費用的措施。這種收費可以從時間和空間上疏散交通量,減少繁忙時段和繁忙路段上的交通負荷,同時還可以公共交通的發展,抑制私家車交通量的增加,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
另外加重對車輛亂停車的處罰。因此,因為停車場滿而亂停車的現象會得到一定的改善。不僅降低了事故發生率,還緩解了交通擁堵的情況,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四、結語
南昌市正處于不斷發展中,軌道交通也在逐步的發展,預計在2015年建成的地鐵一號線就是最好的證明。將南昌市逐步轉變為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結合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同時,借鑒國內外成功城市的相關經驗,發揮企業和社會公眾的作用,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由營利性企業、公益性組織、社會公眾等構成的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三種機制在促進公共交通發展上的有機整合。在促進公共交通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減少事故發生率,減少交通擁堵率,自覺維護南昌市交通發展環境,節能減排,以構建低碳交通為目的,將南昌市打造成為一個擁有綠色交通的城市。
參考文獻
1、桂曉峰,張凌云.低碳型城市交通發展初探[J].城市發展研究,2010
2、安然.城市低碳交通:以公共交通為主體[J].道路交通管理,2010
3、宿鳳鳴.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實現途徑[J].綜合運輸,2010
作者簡介:
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在全世界熱烈開展的“地球日”活動呼吁人類關注生存環境。而中國今年的地球日活動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22日,中國各地也紛紛舉辦各種活動紀念“地球日”。例如,中國國土資源部和教育部就啟動了中小學生地球科學素質教育普及工程;中國地質調查局則利用中國科學技術館“科學講壇”平臺,舉辦世界地球日專家主題論壇;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在活動周期間免費或優惠向公眾開放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等。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近年來環境污染帶來的各種風險已經凸顯,尤其是飽受霧霾侵襲的民眾有著深切體會。
“霧霾比較嚴重,說的難聽點就是烏煙瘴氣。”
“灰蒙蒙的,嗓子也稍微有點癢,周圍的朋友也開始帶起了口罩。”
“鼻炎比以前加重了許多,在北京這邊空氣凈化器已經是家里必須的一個裝備電器了。”
一、背景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中普遍存在“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現象,一些高速公路的建設經營企業為了增加收費,不斷地提高經營管理的成本,高速公路收費已經給地方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現在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居民的交通費用支出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順應民意,出臺了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是為了徹底解決我國高速公路收費的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政策出臺后的影響
高速公路節假日免收過路費的政策是在2012年中秋、國慶雙節期間開始施行,免收過路費對假日自駕出行的人來說是一個令人舒心的消息。然而,在免收過路費期間存在的交通隱患問題,尤其是產生的交通擁堵問題卻無法避免甚至更加嚴重。當然,每件事都有其利弊面。
1.減免高速費可以拉動旅游消費,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
我國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國民在休閑出行方式中選擇自駕出行的比例仍較少。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收通行費,將帶動我國汽車出行從初期的上下班代步階段向休閑遠行階段加速轉變。
2.對于探親訪友的自駕客來說,免費通行是個巨大的“福音”
對于探親訪友的自駕客來說,平時工作忙碌,只有節假日才有空走親訪友。對于500公里以內的短途旅行,一趟能省下近200元。一年回家幾次,能省約一千元,這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可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當然,該政策還促使一部分搖擺不定的人走上高速,也起到了分流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鐵路、飛機的運輸壓力,起到了分流的目的。同時也加強了地區間的聯系,促進了社會和諧進步。
然而,該政策在惠民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些問題,如:由免費政策所帶來的高速擁堵問題;高速公路壽命縮短,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公路運營商的權益;各旅游景點更加擁擠不堪。
三、對該項政策的相關建議
根據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及其影響的調研結果的分析可知,要使人們的出行更方便,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1.延長免費時間,減緩節假日壓力
高速免費的目的是為了減輕公眾出行負擔。該項政策的實施時間為國家幾個重大節假日。調查中顯示,為減緩節假日壓力,多數人建議應適當延長免費時間,可以避免車流過于集中,使得該項政策執行過程中擁有適當彈性。類似的人性化免費,不僅降低了公眾的出行成本,而且降低了整個節假日期間的管理成本、社會成本。如果路橋公司因為高速免費時間延長而損失較大,有關方面不妨通過減稅或補貼,減少路橋公司損失。
2.節假日免費過路改為平日低價過路
平日的高速路段收費略微偏高,甚至有一些路段,收費標準已經突破了每公里一元。所以,在如此昂貴的公路上完成一次幾天時間的自駕游,過路費很容易上千。該項政策出臺后,節假日期間的自駕游費用能省下不少過路費,導致眾多人爭先恐后地擁上高速公路,造成高速擁堵。對此,我們建議將假日免費改為平日降價30%,利用價格杠桿來調節車流。平時下降30%,鼓勵小車走高速,增大車流量,而節假日時可選擇低收費,用價格來調整高速的車流,鼓勵錯峰外出,就像電價錯峰一樣。
3.擴大政策實施對象
此次高速免費政策,只針對7座及以下客車,其他車輛都是正常繳費的。對此,我們認為免費可以讓利擴大至大巴車,降低其成本,惠及更多沒有私家車的人。高速路免費只針對私家車,受惠的人群太小。小車免費政策固然好,但嚴格講,確實是與鼓勵綠色低碳公共交通發展的大方向相悖的。客運大巴等人均占道面積小、耗能低,應將其也納入免費范圍。與其這樣,不如考慮讓利給大客車,降低其通行費用,最終通過降低票價,讓沒有私家車的階層也受惠。據了解,如果不收大客車通行費,長途大巴的平均票價可降低15元左右,通行路線越長,享受的實惠越多。這樣一來,既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又實現了大面積的惠民利民。
4.收費車型與免費車型分流通行
自該項政策出臺以來,高速上最為擁堵的地方為收費站:一些車要收費,而另一些車免費,這兩種不同的車型卻都堵在相同的收費通道,自然就減慢了車輛過收費站的速度。在高速上相關部門可以妥善做好收費車型與免費車型的分流通行,合理規劃和利用現有收費車道和免費專用通道,確保過往車輛分類、分車道有序通行,這樣可以節省時間。同時,開足收費通道,完善復式收費設施、增加便攜式收費設備等。此外,還要注重宣傳錯峰出行的理念,做好各方面的服務,不能因為免費,就免掉了應有的公路救援等服務。
四、結束語
高速公路收費“并非一日之寒”,中央政府實施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收費改革,既是一種改革的姿態,同時也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今后全國各地在高速公路建設和經營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絕對不能為了經營企業的商業利益而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中央政府出臺重大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政策,是為了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健康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敦促各級政府增加高速公路投資和經營的透明度,防止一些企業在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外獲得非法利益。
參考文獻:
1.前言
基于當代社會快速發展,低碳出行的模式變得流行起來,已經成為了時代熱點話題,自行車也漸成為了人民代步工具首選。為了進一步提高自行車的利用率,節約社會資源,緩解交通壓力,便于相關部門的管理,就出現了一種方便大眾出行選擇的方式―公用自行車。迄今公用自行車已在全國65%的城市采用,公共自行車經營運行模式逐漸成熟,管理方式增值創新已得到較全方位的發展。并且,目前社會極力鼓勵大眾使用自行車來代替短途的交通工具,倡導人們綠色出行。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韶關學院師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性的綜合整理。視角分析相關國內的普通高校對自行車規劃的理論研究、國內的各高校對公共自行車的發展綱要與推廣公用自行車成功案例進行歸納,為本文提供豐富理論基礎,以確保整理的思路和方法的可行性。
2.2.2觀察法。對韶關學院進行實地調查,采取定點觀察和定量統計法相結合,在學院的上下課高峰期及平時階段師生選擇的交通方式與路徑觀察。并且對進出校內的交通流量與熱點的地區流量做集中的統計加以分析。
2.2.3 訪談法。以韶關學院師生為對象,設置好訪談的內容,隨機對本校師生在校園內使用的交通方式進行訪問,主要對本校的交通系統的相關內容。并結合訪談者對在學校推廣公用自行車做詳細的詢問;包含推廣的模式,組織形式等。
3.結果與分析
3.1韶關學院自行車現狀分析
3.1.1下課高峰期自行車流量變大。學校下課期間擁擠程度高,對逆流方向的人群造成不便,教學樓之間隔較遠,而同學大部分以步伐為主,可能是造成平時同學上課遲到的原因。學校上下課的時間集中。這是同學們不能錯分高峰期的主要原因,加上原先學校的道路建設久遠,設計不合理而且道路狹小,師生集中上下課時間統一。同學、老師與學校的機動車混雜擁擠。由于道路原本狹小加上兩旁還加設了小車的停車位置,同學們把機動車檔在原地難以開動,造成堵塞的問題進一步加重,阻礙了師生們的速度。張濤結合浙江大學玉泉校區實例指出,道路線形設計、斷面設計不當是產生校園交通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道路過寬、交叉口設計不合理會帶來校園交通安全隱患[1]。
3.1.2校園內的自行車亂放現象嚴重。韶關學院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師生大約2.6萬人。沒有固定的教室,經常會把自行車放在不同地方,而且學院的公共自行車管理不到位,學生養成了長期亂擺的習慣。
3.1.3學校缺乏自行車的車棚。師生使用自行車的人數直線攀升,機動車在校園內的數量較為減少。雖然自行車的數量增加,但是韶關學院專用車棚還未建,專用區域不多且面積相比小。下雨時,容易使自行車生銹變爛,也增加廢舊的自行車的數量。學校可利用停放車輛的地方很多,可以建造一定數量的雨棚,減少風雨對自行車的損害[3]。
3.2韶關學院推出公用自行車的可能性
3.2.1國內自行車的租用模式。以廣州為特殊例子;有政府主導企業參與、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和收集廢舊車為主要的4個模式[3]:
模式1: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可以通過企業招標、授權控股,參股等形式分權給相關方面負責。政府從宏觀上管理系統運轉,企業或其他單位在建設及管理從大局出發,合理的收取一定的費用維持系統建設與管理。
模式2:政府投資;對自行車投入的資金由政府承擔,包括全面運營、管理建設等所有經費。政府收取合理的費用,以維持自行車系統正常運作。
模式3:企業投資:投入的資金由其出資。包括相關的經營費、技術等費用。通過政府的招標來建設公共自行車系統,完善管理體系,加強對市民的服務理念。
模式4:收集,維修廢舊自行車集中于一種顏色,作為公用自行車供在校學子代步[4]。主要收集學校的舊車,這些地方數量大且大部分可以使用。
3.3韶關學院可推廣的模式
3.3.1企業投資。尋求企業投資;韶關學院每年有大量游客與校友參觀,自行車不僅可以成為交通工具,而且是一道學院特殊景點。即能方便師生的出行,也給學校帶來一定經濟收入,帶動學校的發展。
3.3.2學校投資。由學校設立一個自行車管理部門進行監督、維修檢查、管理經營。基礎的建設從學校財政投入,管理人員由學生、老師、技術員等組成。經費支持從租用費用方式籌集,出現經營虧損時通過學校補貼支持。
3.3.3師生自行組成機構。師生成立自行車委員會,通過學校授權進行管理。將廢舊的自行車進行維修處理,修好放在特定的區域,租用的人可以用飯卡或公交卡借車。基礎建設經費主要籌資方式有;企業捐資、師生捐款、賣廢自行車拉贊助等,形成一種與時俱進的教育氛圍。
3.4韶關學院推廣公用自行車面臨的阻礙
資金缺乏。通過對學校相關人士進行訪談,多數人士認為學校投入在校園建設資金不足,支出分配不合理是造成推廣公用自行車的主要因素。
大學生是當代的主力軍,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助于畢業后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履行現代大學生的認真履行國家的號召,綠色出行、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的出行方式。推廣校內公用自行車能夠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團隊管理能力,對資源的充分利用能力,增強環保意識。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構建人與自然的生態文明,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4]。
4.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4.1.1韶關學院推廣公用自行車的可能性。根據調查顯示,廣東省的高校如暨南大學、深圳大學、汕頭大學等都在校園公用自行車方面得到推廣,而且在學校支持下初步成功。其次,這樣的方式也鼓勵師生們踐行低碳環保、節約資源、綠色出行。根據學校的現狀分析,校內推廣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情況如下:(1)學校財政分配不合理。所以,可能學校在改革和完善公用自行車系統時不能全力以赴,在維修、技術、數量供不應求等問題缺乏資金投入[5]。(2)假如完全由師生負責,在安全問題上不能保證。首先,學生的自主管理系也比較差,管理系統運行會比較弱,達不到師生的正常需求。
4.2 建議
根據目前高校發展的趨勢,為師生提供多樣的交通工具。具體建議如下:(1)經學校授權,由校領導、校團委、校保衛處一起籌建公用自行車的管理運營體系。由學生組成委員會,部分人員從學生會及各二級學院代表組成,共同對該系統進行管理與監督。(2)由韶院廣播電臺、校宣傳部、韶關學院報、學生會、校園網、微博、海報等落實頻繁的宣傳在校內各地。(3)對校內的廢舊或無主的自行車進行回收處理,并鼓勵同學們進行自捐,特別是畢業生的捐贈,集中回收,維修后統一上色貼標簽,以防被盜。(4)在校內招聘品德優良有責任的學生作為本系統的志愿者,特別是發揮校青年志愿者協會的作用,共同維護公用自行車系統的正常運轉,加強管理及監督。(作者單位:成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參考文獻:
[1] 張濤.校園交通組織的探索[J].建筑學報,2000(6):57
[2] 龔岳.大學交通道路系統的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02.
如今我們已經完全可以為騎單車設想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最直接的就是強身健體,舒展筋骨;要不來點浪漫的,在春夏之交的藍天白云下,騎上單車,任清風迎面撲來,享受最自然的舒暢與輕松,再不就與時俱進,過環保生活,我們趕上了低碳時代,并可以進行一次低碳之旅。
騎車出行,不管是近在咫尺的學校馬路,還是遠一些的郊外山地,最重要的不是我們以環保、有益健康等條條框框約束了自己,當我們騎車穿越每一個城市,我們想得到的,和我們進行別的游戲時的目的一樣――那種無所忌諱的、自由的、簡單的快樂。初夏時節,多的是藍得明澈的天空和與天氣一樣晴朗的心情,這樣的天氣,也讓騎車的體驗變得難忘。
單車運動沒有固定的場地,公路、野外、山坡都是它征服的對象,它能鍛煉體力。耐力、技巧和平衡性,也能讓人心胸開闊、心情舒暢。只要一有空,叫上三五個朋友,一起隨性而行,無論是翻山越嶺或是平地競速,不但能舒緩生活的沉悶和壓力,而且還能拓寬視野,呼吸新鮮空氣,可謂一舉多得。一路上,觀賞沿途樹木掛綠,綠意盎然,享受著拂面微風的愜意,那是“宅”人們所不能體會到的暢快。平時在教室里、屋子里享受的更多是“亞健康”的身體,現在到了戶外,怡情悅目,釋放全身,你會感覺整個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自由呼吸。
玩法多樣,不一而足
單車有許多種玩法,公路、越野、攀爬等等,不一而足。追求速度的可選擇公路競速,而上百公里的旅程比的則是耐力。越野車,顧名思義,主要在野外活動,荒郊野地、低谷叢林,追求的是翻山越嶺,跨越障礙。同時,在荒僻地段行進也自有一股追新獵奇的新鮮勁。攀爬也是年輕人愛好的玩意兒,其體現的也是年輕人天塌下來都不怕的冒險精神,他們的格言是“征服世上一切障礙”,只要有臺階或高臺,就心癢癢地想騎車攀爬上去。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玩好單車,設備也是很重要的。根據玩法的不同,車有很大區別。公路車“精瘦”、輕便、輪圈大、輪胎細、坐墊前傾,這樣更適合在平坦的地面上達到最大速度,山地車講究結實、輪胎耐磨、穩定性好,而且適合穿山越嶺;攀爬車是沒有坐墊的,騎車人只用腳踩住踏板,靠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使它前進后退、跳起騰躍。因為這項運動危險性比較大,所以對頭盔要求也特別高,一般用的是一種俗稱“西瓜皮”的半盔,包裹性更強,而且能對后腦勺進行重點保護,基本上極限運動都用這種頭盔。相比之下,一般競速時用的頭盔就不一樣。它是一種設計成流線型的、透氣功能更好的頭盔,這樣更利于長途跋涉中的速度和透氣。
長途騎行,善待你的身體
長途騎行對身體的要求較高,氣候、疲勞都會考驗身體各個部位的承受能力。因此在長途騎行中,了解身體各部位容易發生的問題,不僅可以緩解各部位的疲勞,還可以避免運動損傷。
1.腦部主要威脅:高溫
六月的陽光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毒辣了。長時間在日光下騎行,很可能會造成頭暈目眩,還可能因為感覺不到自己體溫已經過高而帶來更大的威脅。大腦的降溫主要靠通風和水。如果正午太熱,又有陽光,建議先在陰涼的地方休息片刻。
2.眼睛主要威脅:風,強光,雜物
騎行旅途中,強風吹過,水分蒸發,眼睛會很難受,還要忍受沙塵、雜物的入侵。強光就更不用說了。由于眼睛是病菌容易入侵的地方,加上旅程中衛生比較差,所以騎行時一定要帶風鏡,用來防風和紫外線。不要用手揉眼睛,盡量避免在大風和強光天氣出行。
3.鼻腔、嘴唇主要威脅:空氣
鼻子和嘴唇都是很濕潤的部位,所以干燥的天氣中無論是否有風都會很難受。保持體內水分充足很重要。
4.頸椎主要威脅:勞累
公路自行車的騎行姿勢決定了我們必須經常仰頭才能平視前方,所以痛苦是難免的。并且頸椎是一個神經富集的部位,所以一旦勞累過度,不僅十分難受,而且會影響到大腦的清醒。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鍛煉來很好地避免頸椎的疼痛。經常騎行鍛煉的人,頸椎的肌肉會十分發達,結實的頸椎完全可以保證每天騎行很久而不出現頸椎不適。另外,如果頸椎有不適,建議適當調整頭部姿勢,多低頭前視。
5.腳掌主要威脅:壓力
腳掌是支撐下肢重量和承擔騎行的力量的部位,所有的力量通過腳掌、踏板、牙盤才使單車轉動。腳掌一直在扮演這個在下面的“悲劇”角色,所以,在騎行中一定要穿硬底鞋,墊舒適的鞋墊,穿舒適的襪子,防止腳部血液循環不利。
6.膝蓋主要威脅:勞損
騎行中膝蓋是肌肉以外運動最多的部位,膝部的經絡很容易發生磨損。膝蓋還承擔著傳遞大腿和臀部肌肉力量的重任,另外,膝蓋容易被冷風和濕氣吹到而產生不適。所有以下肢為主的運動對膝蓋的要求都是苛刻的,一定要使用正確的騎行姿勢,舒適的車座高度。這是正確使用你的膝蓋的第一個條件。
出行不得不知的
1.出行前,要認真檢查車況,每一個細節都要檢查,傳動、轉向、制動等,努力嘗試自己動手調整。基本的修車、調車技能是每個騎行者都應該掌握的,也是安全保障的前提。
[中圖分類號]F061.3;F0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848(2013)06-0054-08
[作者簡介]劉長松(1984―),男,河南項城人,經濟學博士,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北京 100038)
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建立低碳消費行為體系、向低碳消費模式轉型是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低碳消費作為一種健康、文明的新型消費模式,與當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生態文明具有內在一致性。低碳消費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時期,但目前我國低碳消費的研究仍較薄弱,多數研究僅關注低碳消費的具體推行措施,尤其缺乏以系統的制度和政策設計來促進建立低碳行為體系。因此,本文擬從低碳消費的視角,結合低碳消費的各行為主體分析,通過綜合性的政策設計,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一、建立低碳行為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人類的高碳生產與消費行為是工業化、城市化及全球化的產物。為了促使人類社會由高碳向低碳轉變,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導,用以建立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的行為體系,從而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奠定微觀基礎。①現實中存在的“吉登斯悖論”②,使得任何社會個體都難以主導低碳社會的建構,只有政府才因具有全局性視野、戰略規劃能力和強大的公共資源而成為低碳社會建設的推手。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單純依靠政府推動,還需要每個消費者和企業都積極參與。通過設計合理的低碳發展微觀激勵機制,引導企業、家庭及社會組織等微觀行為主體自覺踐行低碳發展,是更緊迫、更基礎且更有挑戰性的工作。
當前我國正處于消費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消費結構正從生存型(包括食品和衣著類)向發展享受型(包括居住類、交通通訊類、文教、娛樂用品、醫療保健類、旅游)轉變,汽車、家用電器等日益普及,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導致能源需求與碳排放大幅增加,且未來增長趨勢仍將持續較長時間。居民消費水平與消費模式等因素的變化已成為我國碳排放新的增長點。根據美國勞倫斯伯克利能源實驗室的預測,到2020年,中國住宅能源消費量將翻一番還要多。因此,建立什么樣的消費模式,對未來中國碳排放的路徑影響較大。同時,伴隨化石能源消費產生的環境與大氣污染,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而能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也日益凸顯。當前的資源和環境約束,已不允許中國重復發達國家高消費、高能耗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道路,因此建立低碳消費模式、走低碳發展道路顯得十分緊迫。
我國已有的低碳政策主要是面向生產領域,對消費領域重視不夠。雖然當前我國生產排放比例較大,但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變化,生產排放的下降趨勢是必然的。而對消費排放來說,如果沒有合理的政策引導,排放就很難下降。因此,消費因素將成為決定我國未來排放路徑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對消費行為的引導欠缺,迫切需要建立相應的政策體系,而低碳消費行為本身也具有經濟合理性。麥肯錫公司的研究結果表明,改變家庭日常消費行為,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甚至負成本快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③IPCC在第四次評估報告中也明確指出,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改變能夠為減緩氣候變化作出貢獻,消費方式的轉變可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④
二、低碳行為體系中各行為主體分析
(一)政府
當前我國對政府官員的績效考核過于強調GDP增長,導致官員任期內追求短期行為,如財政支出偏向地區經濟發展,且大都投向基礎設施、基建類領域,而對于生態、環境保護、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投入嚴重不足。以GDP增長為導向的政績觀使我國面臨較大的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壓力。同時,社會公眾由于缺乏參與機制、信息不對稱和缺乏專業知識,難以對企業和政府的高碳行為進行監督,更不用說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為改變政府行為,必須從改變官員的評價方式入手,將低碳發展納入考評體系,建立約束官員的長效機制,避免其短期行為;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投資的方向和范圍,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必須通過合理的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的低碳發展水平;必須強化節能減排目標的約束性作用,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引導企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鼓勵企業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必須積極引進、推廣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推進能源結構調整。
(二)企業
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受產業政策和碳排放管制政策的影響較大。政府可以通過產業政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高碳產業的發展成本,促進低碳行業的競爭力。產業排放標準就是常見的政策工具,政府可以通過行業準入的形式拒絕高排放企業進入。此外,政府的碳定價機制也是影響生產經營的重要因素。建立節能減排的經濟激勵機制,有利于碳排放征收碳稅或建立總量控制與交易體系,可以引導企業減少碳排放;對可再生能源進行補貼,有利于推進企業向低碳能源轉型;通過財稅、金融政策的實施,可以為企業的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提供資金支持。
(三)消費者
家庭部門對碳排放的貢獻不容忽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部分地區人均GDP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民消費結構正在轉型,人民群眾對生活水準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導致能源消費和碳排放迅速增加,其中以消費和交通增長最快。就消費來說,收入和消費習慣對碳排放影響較大,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消費習慣以及盲目消費導致較大的能源浪費,這個狀況亟需改變。從消費過程來看,除了消費者,產品的碳足跡、國家的消費政策也是影響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為此,政府可以通過制訂低碳消費政策來約束高碳行為,同時加大低碳消費的宣傳力度,使居民充分樹立低碳意識,主動參加低碳行動,從而改變能源浪費行為。此外,政府還可以及時聽取企業和消費者在技術革新、降低能耗和日常低碳消費實踐方面的好意見和好建議,為低碳消費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大力推動低碳產品認證,引導企業開發低碳產品,激勵企業進行產品結構升級,鼓勵社會居民使用低碳產品,能夠從消費端有效地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交通排放量的大小關鍵取決于選擇何種出行方式。英國華威大學碳足跡項目研究組的研究結果表明,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每人每公里碳排放為0.03,而使用小汽車出行每人每公里碳排放量約為0.2,兩者相差近6倍。小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度增長,不僅使得小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逐漸上升并趨于主導地位,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負外部性,如交通擁堵、噪聲污染等,對居民的健康狀況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從世界范圍來看,未來小汽車碳排放的增長趨勢仍將持續。據世界能源組織預測,到2030年城市交通碳排放將以1.7%的年增長率遞增,發展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的增長率將分別達到3.4%和2.2%,這個增長速度遠高于工業、建筑等部門的排放增速,如果不進行盡早干預,未來我國交通排放就很有可能陷入“高碳行為”的鎖定,到那時再進行減排,不僅難度更大,而且成本更高,而“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古訓也要求我們盡快建立低碳行為體系。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政策引導必不可少。政府可以對化石燃料征收碳稅,提高小汽車的使用成本,同時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度,雙管齊下地促使居民出行方式從“高碳”向“低碳”以及“零碳”方向轉變。
三、低碳消費將各行為主體有機結合起來
國外可持續消費、低碳消費的概念與我國低碳消費的內涵基本一致。低碳消費在國外更常見的叫法是可持續消費(sustainable consumption)。199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首次明確界定可持續消費的概念,即在滿足民眾基本需求的基礎上,盡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環保材料的使用,使產品在其服務的生命周期里達到較少的污染排放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Tim Jackson教授在2005年對可持續消費進行了系統研究,認為消費行為是理解社會對環境影響的關鍵。人們采取的行動和他們的消費選擇,通常表現為選擇某些類型的產品和服務,會對環境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同時也對個人福利產生影響。①國外低碳消費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領域:一是分析、評估不同的消費方式對資源環境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如針對德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國的研究結果表明,居民生活消費方式的選擇與溫室氣體排放高度相關),同時運用“碳足跡”來研究某一產品或服務系統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總量;②二是對如何實現低碳消費方式進行研究。通常認為,內部(態度、價值、習慣和個人規范)和外部(制度限制和社會生活方式,經濟和規則激勵)因素對低碳消費的影響較大。
國外研究表明,低碳消費涉及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各個方面。從制度分析的角度,面向社會目標的制度設計必須具備相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只有與特定環境下博弈參與人的行為動機相兼容,才能形成集體行動。低碳消費是各行為主體在一定的社會制度約束下的博弈過程。決定采取什么樣的消費方式,可以解決消費導致的碳排放與外部性問題。為實現低碳消費,需要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改變各行為主體的行動策略,而有效的制度與政策設計不可缺少,同時還需要政府、企業與消費者的共同努力。但低碳消費的政策設計也面臨較大挑戰,這是因為:一方面,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十分復雜;另一方面,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存在價值判斷(value ladenness),如果對消費行為的制度和社會背景認識不夠,就很難設計出富有成效的政策。
企業是低碳消費的主要參與者。企業生產的低碳產品與服務,是推行低碳消費的物質基礎,也直接影響政府與消費者對低碳消費的態度。政府建立財政支持等激勵性政策是保障低碳消費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政府通過良好的鼓勵,可以引導企業和消費者進行低碳消費。對于消費者而言,要建立低碳、可持續的消費觀,努力養成健康的低碳消費習慣。消費者具有監督、促進低碳消費實施的社會義務。消費者對企業低碳生產進行監督并反饋相關信息,他們的意見與需求,是企業推行低碳產品和技術的重要來源。③
從政府和企業角度來看,需要通過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機制調節、行業協會自律、企業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文化引導等多種機制共同協作,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體系,加強對消費參與人員的引導,強化政府對低碳消費的推動,推進居民對低碳消費的參與,以此實現低碳消費。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需要強化低碳消費的影響因素,如消費者的低碳責任、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等,包括從消費者的心理方面或運用人際行為理論來研究如何實現低碳消費。推行低碳消費模式,意味著消費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行為的改變,可通過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來改變消費者高碳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的行為受到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社會階層、社會群體、家庭、消費者保護等,內部因素則主要包括消費者資源、需要與動機、直覺、學習與記憶、態度、個性與生活方式等。低碳消費模式的實現需要通過對這些因素施以影響,從而改變消費者的高碳消費模式,建立低碳消費模式。低碳消費模式的推進必須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因為諸如社會文化、媒體、政府政策等因素會對消費觀念產生重要影響。
實現低碳消費是各行為主體在以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見表1)。(一)政策因素,包括法律法規、政策接受度及發展規劃等,這是最基本、最底層的低碳消費實現因素,為其他各因素繼續發揮作用提供根本保證。(二)經濟因素,主要包括財政支持、生產水平、收入水平等,這是實現低碳消費的經濟基礎。(三)環境因素,包括社會文化、產業行情、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四)意識因素,包括環境保護意識、責任意識、低碳消費意識等。在低碳消費的實施過程中,每個行為主體都要受到以上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且隨著低碳消費的發展,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也會產生變化。在低碳消費的不同發展階段,各參與主體的行為表現、關注的側重點是不同的;相應地,低碳消費的引導政策和支持措施也應該考慮到消費階段的差異,根據各階段行為主體的內在表現,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設計。
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工具來干預消費行為,而消費行為的干預可分為事前預防、事后干預和社會影響技術。事前預防包括提供低碳消費方式建議和相關信息,開展能源消費審計。其中,通過提供建議和相關信息可以促進消費者行為改變,而能源消費審計則是一種提供更個性化信息和建議的能源節約方法,通常由能源供應公司或專門機構提供,其主要思想在于向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能源消費信息,使消費者考慮改變能源消費行為,并給予針對性的低碳消費建議。事后干預包括對低碳消費結果進行反饋、對低碳消費行為進行激勵等。社會影響技術是指發揮社會團體的影響力,讓消費者自主設定低碳消費目標和承諾,鼓勵他們參加環境保護組織,發揮社會團體的影響力。
四、國外低碳消費政策實踐與我國低碳消費發展現狀分析
從發達國家推行低碳消費的實踐來看,政府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法律方面。法律先行是通常做法。英國政府通過立法征收交通擁堵費用,并將稅收所得用于倫敦公共交通基本設施的建設和發展;又于2007年通過了《氣候變化法案》,這是世界上首次運用法律來管制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先后出臺了與低碳環保相關的系列法律法規,如《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綠色采購法》、《家用電器回收法》、《廢棄物處理法》,《新能源利用的措施法實施令》等,還通過《低碳社會行動計劃》和《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等政策草案的實施,以及大力推廣家用太陽能等措施,推進低碳社會建設進程。
(二)財政補貼方面。英國通過財政補助、政策優惠等措施鼓勵居民用太陽能、風能電器,對低收入家庭則通過發放補助金的方式,幫助他們向低碳生活消費方式轉變。日本為促進居民低碳消費,對購買符合一定節能標準的商品的消費者返還“環保積分”,所獲積分可用于兌換消費券。
(三)信息、培訓與輔導方面。英國政府通過官方網站提供二氧化碳在線計算器,為家庭或個人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提出針對性的指導建議;同時,社會社團也提供低碳信息與知識,給家庭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引導人們向低碳生活方式轉變。
(四)標準建設方面。英國強調通過技術降低建筑能耗問題。對于冬季取暖,一是通過法律手段規范節能標準;二是通過技術手段有效防止熱量散發;三是采用隔熱材料,增加保溫層,實現房屋節能。日本在“低碳社會”的構建中,建立了著名的“低碳領跑者制度”。政府選取汽車、電器等產品生產領域能源消耗最低的行業作為標兵,強制其他企業向其看齊。目前,日本已有21種產品實行了此項制度。荷蘭政府也制定了環保標識制度,通過《節能電器法案》規范了家庭電器的能效標準,并且制定了相關的能效標識制度。
(五)政府率先示范方面。英國政府首先身體力行,為公眾作出榜樣,呼吁政府官員盡量購買環保汽車。日本政府也開展了類似行動,在公共設施中大量使用新能源設備,為建筑物安裝太陽能設備,并選取節能環保車作為政府用車。
(六)政策制定方面。新西蘭低碳消費的引導與扶持政策體系較為完善。首先,政府非常重視低碳消費方式的宣傳教育,通過各種宣傳手段來提高民眾的節能環保教育,并建立節能咨詢機構,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其次,政府建立低碳技術服務中介機構進行碳核算。最后,政府倡議進行碳中和,把引導公眾轉變高碳生活消費方式作為國家發展的一部分,通過各種途徑幫助他們改變消費行為和建立低碳化的生活方式。①
國外的經驗表明,實現向低碳行為轉變需要系統的政策設計,通過合理的機制和制度設計促進行為改變,并要考慮政策組合和一國的制度及社會背景。好的政策組合一般包括以下因素:激勵結構(稅收、補貼、罰款等);提供便利條件和情境因素(回收、公共交通等);制度背景(規則、法規、市場結構等);社會和文化背景(社區的力量、家庭穩定性等);商業實踐以及消費者和雇員的影響;幫助社區開展行動。
目前,我國的低碳消費剛剛起步,尚未形成低碳行為體系,其發展面臨一系列制約因素。首先,政府的政策保障與支持不足,低碳消費缺少相關的法律支撐。政府對低碳消費的宣傳力度不夠,傳統消費觀念仍根深蒂固。低碳消費的公共服務體系尚未建立,低碳消費的科技研發體系、技術服務體系、資金服務體系建設嚴重滯后。其次,消費者自身的制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行為能夠引導生產行為,但目前社會公眾的低碳意識薄弱,低碳知識匱乏,低碳行動的意識有待提升。再次,低碳消費的市場環境亟需完善。低碳產品缺乏統一標準,市場秩序混亂,消費者對于低碳產品信心不足,低碳產品的認知度、市場接受度還不高,這對低碳產品的推廣極為不利。第四,從國情出發,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與發達國家不同,這決定了我國低碳消費的政策要結合我國制度和社會背景,在堅持改善就業、確保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促進低碳消費。低碳消費不能單獨依靠政府、企業或是消費者的任何一方,只有這三個方面相互結合,才能有效推進。
五、建立低碳行為體系的途徑
建立低碳行為體系,實現低碳消費,需要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社會消費文化和習慣等諸多因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低碳消費的推行方式也要相應改變。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消費者來說,法律的指引與保障不可或缺。初始階段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對積極轉變行為的消費者和企業給予適當的補貼,等逐步過渡到普遍的低碳行為后,再通過法律制度加以規范,以控制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的碳排放量。
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大行為主體在此過程中都應積極作為。①政府應加強低碳消費的政策引導,加大低碳產品的研發投入和政策支持。企業應提高低碳技術的創新能力,讓消費者有較多的產品選擇。消費者應轉變消費觀念,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偏好,促進消費結構向有利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向轉變,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實現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以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②
結合我國國情,推進低碳消費應著重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需要實現消費方式的轉變。需要營造低碳消費文化,改變人們傳統的消費習慣,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二是需要政府、企業與消費眾三方共同推動低碳消費。政府主要從政策、制度上引導居民低碳消費,通過減免稅、提供財政補貼等影響居民的消費行為;企業主要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加強低碳生產技術研發等促進低碳產品的社會需求;公眾則應從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調整消費行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三是需要結合政策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的推動政策,引導居民將低碳消費意愿轉化為行動。在各種低碳消費政策工具中,自愿參與型政策工具對低碳行為的作用最顯著,經濟激勵型政策工具對居民購買綠色能源行為、住宅節能投資行為和低碳化能源使用行為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制定引導低碳消費行為的政策時,考慮不同類型的政策措施對居民行為調節效果的差異,能夠更好地實現政策目標。③
(一)大力倡導低碳消費方式,實現消費方式轉變
樹立居民低碳消費意識是建立低碳消費行為的關鍵。我國現階段粗放的增長方式和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不合理的消費方式為支撐的,因此要重視消費方式對生產方式的引導作用,積極推行低碳消費。低碳消費與改善民生不僅并行不悖,而且有利于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不少人對低碳消費的理論、方法、手段認識不夠,開展低碳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根據北京網絡媒體協會第三方萬瑞數據公司《網民低碳生活調查報告》,僅有10.5%的網民能認知低碳概念,絕大多數網民對低碳消費存在認識誤區。國外的經驗表明,碳標簽制在促進消費者識別與采購低碳產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宣傳教育對于提高居民低碳意識非常重要。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宣傳,強化社會公眾對低碳消費的認知,通過編制低碳行動手冊指導社會公眾開展低碳行動,為消費者提供切實可行的行為指導,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切實改變奢侈性消費等不良習慣,從而將低碳行為轉化為人們自覺的行動。
消費者自身也需要轉變消費觀念,建立正確、積極向上的消費觀。消費觀具有一定的價值判斷,屬于社會價值的范疇。首先,政府通過宣傳教育,有助于普及低碳消費觀念,改變社會價值,進而影響消費者行為。其次,政府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對某些消費行為作出強制性規定。再次,政府可以通過引導性措施(如激勵措施)引導消費者向低碳消費轉變。
(二)完善低碳消費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
低碳消費需要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支持體系,需要政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制定低碳消費的法律支撐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與低碳生產和消費相關的法律體系,可以使低碳消費有法可依。
第二,建立低碳發展評價體系。將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技術等各項指標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并將其作為各級領導干部選拔、晉升的重要依據,以提高各級政府對低碳消費的重視程度。
第三,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手段,建立市場化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調整消費行為,鼓勵和支持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促進低碳消費方式的變革。
第四,加強市場監管,為低碳消費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需要完善相應的市場準入制度,提高能源密集型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創造低碳、合理的產品供應結構。需要引導低碳化發展,形成低碳產業鏈,為低碳消費提供保障。
第五,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加快發展快軌道交通和城際高速鐵路,大力發展以步行和自行車為主的慢速交通系統,限制私人交通發展,降低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