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2: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實體經濟的未來,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高鹽飲食使胃黏膜屏障遭破壞
為什么高鹽會導致胃癌呢?高鹽飲食使得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壞,從而發生廣泛性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壞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變,也就是胃炎和胃潰瘍。同時,高鹽食物還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減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種攻擊因子攻擊而損傷,發生胃部病變。另外,高鹽食物經過一段時間會分解成硝酸鹽,它在胃內被還原菌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后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亞硝酸胺是一種公認的致癌物質。
幽門螺旋桿菌和高鹽飲食經常“狼狽為奸”,碰在一起胃癌的發生率更高。曾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用幽門螺桿菌感染沙鼠。一組沙鼠接受了常規飲食,另一組則接受高鹽飲食。實驗結束后,研究者分析了動物的胃組織。高鹽飲食組所有動物均發生了癌變,而常規飲食組只有58%的沙鼠發生了癌變。
控鹽實質是控鈉
控鹽,單從做菜少放鹽入手是遠遠不夠的。解決食鹽超標問題,實際上是解決鈉超量的問題。因此要警惕高鈉的食物,如醬油、味精、番茄醬、沙茶醬、甜面醬、黃醬、豆豉,以及榨菜、咸菜、腌肉、臘肉、方便面、火腿,還有奶酪、海產品、豆類、面包等。常見的零食,包括話梅、陳皮、檸檬干、魷魚絲、牛肉干、豬肉干、即食紫菜等,含鈉量也很高。
另外,還有―些隱形的“藏鈉大戶”。如果蔬汁、茶飲料、麥片、玉米片等,30%混合果蔬飲料中每100毫升含有20毫克的鈉、瓶裝綠茶中每100毫升中含有13毫克鈉,甚至許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中,也含有一定鈉鹽。
人一天生理需要的鈉含量是2200毫克,而幾乎所有食物里都或多或少地含鈉。我們每天從天然食物中可以攝取1000毫克左右的鈉,相當于3克鹽。按照健康標準,這已經達到人均每天吃鹽量的一半左右,剩下1200毫克的鈉才需要從食鹽中來。換個角度理解,成年人每天攝入3克到5克鹽就基本上能滿足一天的需要了,不宜超過6克。
6克鹽究竟是什么概念?剛好是一啤酒瓶蓋的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社區發給大家的健康鹽勺,根據家里的人口來算好每個菜的用鹽量。另外,想要知道平均每人攝入的鹽量也有一個比較方便的方法。可以計算下家庭一個月用鹽量,然后除以人頭數再除以在家燒飯的次數,就可以大致算出每人每天的食用鹽量。
教大家一招減少食鹽攝入量的小妙招:在燒菜最后加入食鹽,這樣可以讓食物中所含的鹽分減少三分之一左右。同時,吃菜時盡量不要喝湯,很大一部分食鹽都會溶解在湯汁中。還應減少外出就餐的頻率,多在家吃飯也是減少鹽攝入量的好方法。
一、手機媒體的現狀及發展優勢
手機媒體包括手機報紙、手機電視、手機電影、手機文學、手機無線上網、手機音樂,各種類型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演繹著手機作為獨立媒體的孕育過程。自2008年,手機媒體已經與電視、報刊、廣播和互聯網等共同活躍于媒體的歷史大舞臺,開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發揮其獨有的作用。手機媒體正在以獨立的媒體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里。
1、傳統媒體的介入使手機媒體錦上添花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向手機媒體進行延伸和滲透是大多數媒體的主要做法。通訊社、電視臺、報刊等傳統媒體積極利用各種新技術手段廣泛地開展合作,搭建新的媒體平臺。新華社把手機媒體定位為新形式報道,在其2006-2010年的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規劃目標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手機短信和手機音視頻等無線增值業務,前瞻新的輿論陣地,提高新興媒體市場的占有率,盡快形成全國最大的手機新聞信息服務等無線增值業務群。人民日報社在2005年成立了人民網發展有限公司以后,與多家運營商合作,發展了《人民日報》的手機報。中央電視臺憑借著其自身強大的資源優勢,陸續推出直播、輪播、點播、下載和定制等多種方式的手機電視業務.可以說正是這些傳統媒體更好的成就了手機媒體,使得手機媒體發展迅猛,人們對手機媒體的使用和消費習慣正在養成。特別是對于重大新聞事件的參與報道將成為擴大手機媒體接觸率,并且使其躋身主流媒體渠道的催化劑。
2、手機娛樂功能大大提升
在移動通信業務中,到目前為止,語音業務還是移動通信業務的主體,然而移動數據業務(指鈴聲、游戲、天氣預報、手機報等定制包月資訊類等)發展速度非常迅速,特別是09年3G拍照發放以后,大大地促進了移動數據業務的增長。手機用戶“聽音樂、照相和手機地圖的使用需求均在54%以上,有34%的被調查者希望手機具有看電視的功能,希望手機具有上網、視頻電話和聽廣播功能的用戶比例都在40%及以上。”[1]
目前國內的手機電視標準還處在爭議當中,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運營商網絡以流媒體的方式實現,一種是廣電系統的CMMB標準。為了爭奪主導權雙方一致未達成共識。但目前市場上的手機電視實際上大部分都是基于移動網絡的“流媒體”方式。隨著3G牌照的發放,將大大地促進手機移動增值業務的發展。如今的手機用戶上網已經不再局限于瀏覽咨詢、玩在線游戲等,而是需求更加豐富,比如在線音頻和視頻業務等。更重要的是,手機上網資費的下降,將使得手機更多的移動增值業務將成為通信業的主要增長點,未來的手機將擺脫移動電話的概念,而真正成為手中的多功能機器,成為日常辦公娛樂的重要工具。未來的手機將會是多媒體的終端。
3、手機媒體廣告將受到人們青睞
手機廣告是以用戶手機作為接收終端的,以文字、語音、圖片、特殊圖片(優惠券、二維碼)、視頻等作為傳播形式,以語音、短信、WAP、流媒體等各種業務為傳播載體,通過對用戶各類數據的挖掘和分析而進行的廣告業務。手機廣告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主動式,通過門戶網站WAP廣告,用戶在瀏覽WAP網頁時點擊收看廣告;二是定制式推送,將廣告推動給定制的用戶,并給予用戶一定的花費或商品折扣優惠。據調查顯示,“35%的成人手機用戶愿意接受促銷性質的手機廣告,其中40%的人更青睞手機版本的商家打折優惠券。”[2]而且手機廣告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廣告主可以統計出廣告效果以此來確定廣告策略,從而能夠進行精確的營銷,這是傳統媒體無法做到的;還有手機廣告具備獨有的互動性,用戶可以選擇獲取他們所需求的信息,商家也可以得到用戶的反饋信息,進行互動式的營銷;還有一點就是手機廣告的傳播范圍廣泛,只要有手機信號的地方,就有可能收到手機廣告,這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達到的。據預測,到2013年,全球手機廣告總收入有望從2007年的14億美元增至100億美元。
二、手機媒體的未來發展瓶頸與前景展望
1、目前,國內手機用戶中擁有高端產品手機的消費者還是相對較少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類似視頻、無線上網及高清晰圖片接收等豐富內容和形式的手機增值服務在手機用戶中的廣泛推廣。這個問題需要依賴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降低成本,以此來促進多智能高端手機的普及。
2、當前手機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還尚未成其業務的核心部分。大部分手機用戶的短信聊天使用頻率最高,新聞信息瀏覽和傳播占據很少的比例。
3、手機媒體的無線上網相關技術還不夠成熟。手機用戶普遍認為手機上網的網速慢資費又偏高,這大大制約了手機無線上網的推廣使用。而且GPRS手機使用效果也經常出現信號中斷現象,希望隨著3G技術的出現和發展能夠逐步解決這些難題。
4、受眾的使用習慣目前對很多人來說手機還只是一種通話工具,只有占少數的年輕人才會習慣使用手機的多種增值服務功能,手機的傳播功能并沒有被很好的認識和利用。
無論從媒體發展規律還是從手機的功能拓展,以細分化和個性化滿足受眾的多元需求應該是手機媒體發展的方向。細分受眾,使媒體走向小眾化是傳媒市場逐漸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現在的受眾市場已經越來越碎片化,從理論上來看,手機媒體是最最能夠滿足這種碎片化趨勢的個性化媒體。
手機媒體的發展是建立在已有的網絡媒體發展的基礎之上,并且在融合各種媒介形態的過程中產生的新的媒介形態。“新媒介技術要想變成商業成功,總是要花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從概念的證明發展到普遍采用往往至少需要人類一代人(20—30年)的時間。”[3]手機媒體的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手機媒體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成熟和普及還有相當長的路需要走。
0引言
隨著Web2.0時代的到來和無線網絡的迅速普及,互聯網中各種各樣的社交應用軟件逐漸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通過移動社交媒體這種基于社交關系的生產內容和傳播內容的平臺,人們可以延伸自己的社交網絡,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影響管理者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關系。
1新媒體時代組織傳播方式的變化
根據彭蘭教授編寫的《網絡傳播概論》中對組織的定義,組織指人們為了實現某種共同目標而成立的成員之間彼此協調與合作的社會團體。不同于人們普通的聚集,組織具有以下特點:①社會分工專業化;②崗位責任制和職務分工;③組織系統的等級制或階層制。而組織傳播,就是組織中的成員、機構與外界環境的信息傳播活動,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①組織目標、方針、政策信息自上而下地傳播;②下級部門的員工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并提出建議;③部門的同級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社交媒體使組織傳播發生了許多變化。
1.1傳統的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
傳統的組織結構是“金字塔式”,往往容易發生由上至下的傳播,但傳播速度比較緩慢,主要原因是中間管理者限制上下級的信息流動保證自身的權威,但是通過使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組織結構從“金字塔式”演變成了“網絡式”,“網絡式”的組織結構減少了信息流動要通過的層級,人與人之間有可能相互連接,信息流動、信息共享也變得更加容易。
1.2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方式發生了變化
即時通信和社交媒體軟件具有的交流方式點對點性、交流時效同步性,使組織成員之間的交流方式發生了變化,例如,有的員工比較喜歡用微信,因為微信能夠快速傳達信息,不用面對面就能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也變得更加私密。
1.3在互聯網條件下可以實現組織的虛擬辦公
虛擬辦公是一種新的工作模式,員工可在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支持下在家里面開展工作,公司的運轉也通過互聯網與員工全程聯系,使集中式分工變成分布式分工。人力資源經理具有內部組織管理和督促落實組織戰略的職責,當企業內的組織傳播方式發生變化時,人力資源經理需要采取更有效率的措施督促落實組織計劃。
2新媒體時代人力資源經理面臨的挑戰
前面已提到,互聯網與移動社交媒體已經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那么,當上司與員工的交往關系因社交媒體而逐漸變得密切,交往界線因社交媒體逐漸變得模糊,上司與員工又要如何適應、這對人力資源經理來說又是什么樣的挑戰等問題值得人們重視。例如,向一名員工提問“你愿不愿意與你的老板建立更加密切的關系”的問題時,這名員工很難給出答案。一方面,這名員工可能難以拒絕與自己的頂頭上司搞好關系以便將來的升職加薪;另一方面,對上司可能會通過社交網絡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感到為難。另外,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移動社交媒體具備工作分派及跟蹤功能,假設員工與上司已經互加了微信,那么,員工從早到晚的這段時間里,將發生許多對員工來說很為難的事情,例如,員工在下班時可能突然收到來自上司的一句“在嗎?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去做。”這無疑加大了員工的負擔,只要回復“好的,請說”,就變成了另外一種形式的加班。員工可能在上班時一時興起發了條朋友圈,而這條朋友圈忘記屏蔽上司,那么就很有可能“釀成悲劇”。不僅是員工面對這種新的社交關系感到為難,上司也可能感到為難,他們很難拒絕自己的下屬向他們發出“好友申請”,但是又對下屬任意翻看自己朋友圈的照片感到為難,他們要時刻控制自己不要過于干涉下屬的正常社交,但是為了工作要求又要向下屬命令,且很難無視下屬偶爾在朋友圈發泄的負面情緒。眾所周知,人力資源經理具有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的職責,那么在面對這種新型的人際交往關系時,人力資源經理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保證企業內部的協調。
3新媒體時代人力資源經理面臨的機遇
3.1可借助網絡組織獲得更大的權力
約翰·奈斯比特曾在他的著作《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中寫道:“網絡式組織使組織的決策中心由高度集中制變為多中心制。”這意味著人力資源經理可在網絡式組織中獲得比之前更大的權力,在為企業制定企業人力資源的戰略規劃及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時更有掌控力。
3.2可借助網絡組織提高工作效率
在前文中提過,網絡組織使信息的流通和共享變得更加容易,能夠避免人力資源經理在上傳下達人力資源信息時消耗過多時間,也使負責員工的培訓如組織員工參加培訓、評估培訓結果的整個過程變得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企業迅速做出決策,更好地貫徹企業的方針,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
3.3可借助移動社交媒體開展管理工作
新時代的社交媒體雖然在隱私方面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煩惱,但人力資源經理可利用社交媒體的時效同步性、相對隱秘性和雙向溝通性及時了解員工的需求,及時收集員工的想法和建議,并尊重員工的隱私權,幫助員工正確處理職場上的關系,使員工為了實現績效目標不斷積累經驗、提高專業技能。同時,還能幫助上司收集各種信息,更好地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另外,由移動社交網絡延伸出的社交招聘也受到了不少好評,通過利用在社交網絡推送的企業信息,可以與潛在應聘者提前建立良好的關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移動社交媒體已經具備員工協作功能、組織管理功能、學習分享功能,人力資源經理可借助這些功能建立更靈活的員工溝通體系,加強員工之間的聯系,并使員工共享大量的學習資料,營造輕松的工作氛圍。
4新媒體時代人力資源經理應具備的素質
4.1為員工說話,為員工著想
人力資源經理應以熱情的、真誠的態度對待員工,平時也要用移動社交軟件積極與員工溝通,幫助員工順利達到績效要求,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合作互贏。
4.2注重積累知識、基礎技能培養
人力資源經理要知道,企業是一個為了應對來自外界變化而永遠處于運動和變化過程中的有機體,為了及時處理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企業需要構建一個完善的決策體系,而這個完善的決策體系建立在企業是否積極收集、整理、分析、判斷信息的基礎上。為了使企業成員快速達成共識,同時使企業適應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保持昂揚斗志,人力資源經理要收集和分析外界環境信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熟悉各種新科技、新產品的功能,以便于自己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同時,人力資源經理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不能清晰地表述一個具體的任務指令,無法令員工正確理解上司的意圖,正確理解其工作任務,更不能使員工按照實現其績效目標的方向前進。
4.3具備細致敏銳的觀察力
人力資源經理要細致地觀察企業的內部環境,企業中的非正式渠道,例如非正式的小群體傳播和員工在空閑時的交談是員工之間相互溝通感情的重要方式,員工在此渠道能夠感受到平等性和自由性,會透露許多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需要人力資源經理及時了解,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參與溝通。在與員工面對面交流的同時,要敏銳地捕捉員工在說到某類事情時的語氣、動作和表情。這樣一來,可以收集足夠多的信息,方便企業提出科學的內部管理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資源經理要明確收集信息的目的是及時化解員工之間、各部門之間產生的隔閡、矛盾和沖突,如果為了收集信息,破壞企業的非正式渠道,將會激化企業內部的矛盾,導致下屬越來越不信任上司。
4.4具備把握時間的能力
1 引言
我國已經實現廠網分開,下一步就是要建立一個發電側電力市場,以實現發電商競價上網的改革目標。然而,根據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1],在發電市場建設和運營的初期,一些發電商往往會行使它們所擁有的市場力來操縱市場[2]。其結果是:電力市場整體經濟效率降低,用戶經濟利益受損,甚至會危及電網安全運營。因此度量和防范(減輕)市場力是電力市場(結構、模式、規則)設計中的重要一環。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而不僅僅是各個發電商的裝機容量所占份額),度量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只采用HHI是不合適的[3]。到目前為止,國際上對于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如何度量和防范的問題,并沒有提供現成的理論方法和成功的實踐經驗。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加以研討。
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及主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1 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的界定
市場力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經濟學理論對市場力作了具體嚴格的界定。經濟學對市場力的一般定義是:行業組織的集中程度。市場力表示改變市場價格使之偏離市場充分競爭情況下所具有的價格水平的能力。這個市場力的定義很簡明,已經使用了一百多年了。但是通常電力市場的管制機構對電力市場的市場力有它們自己的定義。美國能源管制委員會(FERC)在“State of the Markets 2000”報告中對市場力給出了如下的定義:
“市場力是指,市場中某些成員為了阻礙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或者為了使競爭對手的成本增加,而有意限制自己的發電出力和服務,以便形成并維持市場高價格的能力。這些市場成員在抬高市場價格后,并不使得自身的成本或價值增加。”
但到了2001年底,FERC已放棄了這個市場力定義,正在重新研究和定義電力市場的市場力。筆者認為,對于電力市場而言,研究其市場力應涉及三方面的問題:①市場力的行使;②市場力對市場成交的價格及其交易量的影響;③市場力對所有的市場成員的影響。根據國際經驗,對于電力市場而言,其市場力的行使可以有多種形式(有多種表現)。為使得所研究的問題簡明,經濟學對市場力問題的研究只考慮對市場價格和利潤的影響。而美國FERC對市場力的研究和定義只是側重于行使市場力本身,忽略了市場力的具體行使形式,例如,發電商所采用的抬高它們發電報價的形式。由于FERC對市場力的定義忽略了“獲利性問題”,因而結果就是:任何時候無論是否需要它們,基荷發電商(機組)都存在著市場力。即使它們行使市場力會損失自己的利潤,它們也將行使市場力。這個結果顯然是不合理的。美國FERC這樣研究和定義市場力,就忽略了競爭性價格因素的作用。如上所述,FERC在“State of the Markets 2000”報告對市場力的定義中指出,“任何時候,一個發電商行使市場力,它都要想方設法回收成本相應增加的部分”。上述對市場力的定義中還指出,“可維持市場高價格”,這意味著將峰荷發電商排除在可能行使市場力的市場成員之外了。這也不符合通常發電商操縱市場的實際情況。
FERC和2002年1月修改后頒布的那個市場力定義都提到“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美國FTC在市場力的定義中提到“維持或者產生一個壟斷”。關于市場力問題,FTC認為:
“盡管在市場中處于壟斷地位并不違法(illegal),但是根據美國現行的反壟斷法,如果某些處于壟斷地位的發電商是通過排斥競爭者進入市場,或者明顯損害(削弱)了競爭者的競爭力,的策略(手法)來維持或者形成自己的壟斷地位的,那么是違法的”。
換句話說,根據美國現行的反壟斷法,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是非法的,但是行使市場壟斷力是合法的。美國的FTC和DOJ對市場力的定義和經濟學對市場力的定義基本相同。但是,美國FERC卻將抬高競爭對手的成本(使得競爭性供電曲線上移)和市場壟斷力(使得市場偏離競爭性供電曲線)這兩個因素相結合,來定義市場力。我們認為,這違反了經濟學和反壟斷理論的本質特征。這樣的市場力定義容易造成歧義和混亂。正如美國電力市場理論研究專家Paul Joskow所指出,FERC實際上沒有定義市場力。Joskow向美國參議院分析闡述了FERC對市場力的定義存在的問題:“FERC對市場力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沒有給出一套用于度量市場力是否存在以及市場力嚴重程度的經驗指標;并且沒有能夠指出,當存在多大的市場力就不能夠保證電力市場的批發價格是公正合理的”。
筆者認為,市場力的行使方式通常有兩種:一是抬高其電價使之高出其邊際成本;二是限制其發電出力[1]。具有市場力的發電商可通過這兩種方式來獲得超額利潤。當在市場上行使這兩種方式的任何一種獲得成功后,其結果都是市場價格提高,行使市場力的發電商的利潤提高,發電出力(產量)降低。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電力市場中市場力的定義
市場力是某些發電商通過改變市場價格水平使之偏離競爭價格水平而獲利的能力。根據經濟學理論,這種能力,即使它是暫時的,或者微不足道的,仍應視為市場力。市場中的許多成員,尤其是電力市場中的成員,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市場力,但是只要不嚴重,就不會對市場價格(經濟效率、公平競爭)產生大的影響。
(2)電力市場投標中的壟斷問題
在國際上的許多電力市場中通常都是以最后一個中標價作為市場的成交價。在一些情形下[3],這個投(中)標規則能夠使得市場成交價格低于競爭性價格水平。此時,某些投標的發電商可能會設法提高市場價格使之接近于競爭性價格水平,以此來獲利。有時候會誤認為這是發電商在行使市場力,其實不然。
(3)電力市場需求側的市場力問題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及其國際經驗,現階段我國擬采用單一購買者這種市場模式(同時可以伴隨著大用戶直接購電這種特定的雙邊交易的模式,但以單一購買者模式為主)。對于采用單一購買者模式的電力市場,存在著買方獨家壟斷特征的市場力(Monopsony power)[3]。單一買方通過行使這種市場力來降低市場(購電)價格,以降低其總的購電成本[4]。單一買方(在我國,近期是由電網調度及市場運營管理機構來擔任這個角色)行使這個市場力的方式有可能是對用電價值高于市場價格的用戶的用電需求進行中斷。這種買方市場力(Monopsony power)的存在有利于抑制發電商(賣方)的市場力(Monopoly power),但是也存在買方濫用這種市場力的問題。
2.2 市場力的行使問題
在發電側市場中,由于某些發電商存在著市場壟斷力[5],這將導致競爭(是指沒有市場力下的競爭)形成的發(供)電量大于市場價格(是指市場力作用下的市場價格)下的需求量(供大于求,要減少供應量)。為了確定市場價格升高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響,必須檢查市場力的性質。如果一個電力市場沒有一定的備用容量(一定的增減發電容量的能力),那么這個市場就不能對付突然的尖峰負荷,或者突然的發電機組事故。這種電力市場就要重新研究和設計[6]。
只有實時(Real-Time,RT)市場才有要研究和解決的市場力行使問題。應該同時在邊際內以及邊際上的發電商中間尋找和確定市場力。在研究考察市場價格提高(變化)的同時,要研究考察發電商有意限制其發電出力的情況和程度。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市場力與長期合約市場的關系
如果合約市場的價格太高,那么用戶就會等到下一個合約市場再簽約,或者到RT市場中去購買。但是,不論RT市場的價格如何,用戶都不可能再等了。因此,在合約市場上,發電商不能行使市場力。合約市場也包括日前(DA)市場。但是,發電商在RT市場上行使市場力的情況將通過套利的機制對合約市場價格產生影響。
(2)對市場力的長期性反應(影響)
存在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的威脅,可以限制市場中原有的發電商行使市場力[7],因為這些發電商會擔心行使市場力導致的高電價會吸引很多新的競爭者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發電商也可能擔心行使市場力會遭到管制機構的制裁,而不敢明目張膽地行使市場力。
(3)邊際上的和邊際內的市場力問題
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決定市場價格的那個發電商,即最后一個中標的那個發電商,并沒有行使市場力。通常能夠行使市場力的那個發電商是邊際內的發電商[8]。但是,如果這個發電商自身不能脫離市場來定價,那么行使市場力的這個發電商可能會是邊際上的發電商。
(4)市場力的兩種影響(作用)
發電商行使市場力的第一個影響是提高了電力市場的電價,使得用戶受到損失,而所有的發電商(不論它是否擁有和行使了市場力)都得到額外的利益。發電商行使市場力的第二個影響是造成市場的經濟效率降低。市場的電價提高了,就使得用戶減少它們的用電需求(用戶此時的用電需求要低于它們在邊際發電成本價格下的用電需求)。但是由于用戶對電力這種特殊商品的價格的反應是不太敏感的,因此市場力導致的電價提高對用電需求的影響較小。
(5)長期性市場力和短期性市場力問題研究
發電商通過有意限制自己的發電出力的方式來提高電力市場的價格。電力市場的價格提高后,就吸引投資者新增裝機容量投資。市場有了新增裝機容量,市場價格就會下降。這樣做的結果是,過量的裝機容量成本的回收要由用戶承擔。為新的發電商競爭者進入市場制造障礙會導致一個較低水平的機組容量的市場均衡和較高的利潤水平。這個利潤補償了制造市場進入障礙的成本。因此,電力市場設計的關鍵問題包括:①消除新的競爭者進入電力市場的障礙。這就要求市場準入規則的公平和市場信息的公開、透明;②通過管制來防范發電商有意限制其發電出力以抬高市場價格的行為。
(6)競爭性市場中的補貼問題
多個國家的實踐證明[9],在電力市場中由于仍然存在各種非競爭性補貼,明顯地增加了售電成本[10]。如果發電商限制其發電出力的數量小于通常由氣候因素導致的電力負荷波動量,并且這個數量仍然足以使得相當大的經濟利益從用戶轉移給發電商[6],那么這個市場的利潤函數就需要重新研究與設計。
2.3 市場力的模擬分析
通過對市場力進行模擬分析可以掌握控制市場力行使的因素。但是模擬模型不能夠準確地預測市場力。除了完全壟斷的市場情形,其它市場情形下的市場力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市場力涉及到若干個市場成員的策略行為,即寡頭市場的行為。市場成員可應用對策論來研究確定自己的市場行為和如何行使市場力,并且在寡頭市場形態下的市場行為和市場力要遵循一個復雜的市場規則。市場力的模擬分析模型必須進行一定的簡化和假設,只能反映出市場力的主要特征。
電力需求的彈性是目前電力市場的一個最重要的影響其市場力的因素。各個市場成員的規模(例如裝機容量)的分布情況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9,11]。但是,很難計算電力市場中的這個影響因素,因為它取決于進行交易的障礙,而交易的障礙是很復雜的、不斷變化的,而且通常發生戲劇性變化。所采用的競爭方式也是一個關鍵性影響因素。經濟學家通常可以基于價格或者交易量來模擬分析市場競爭過程,但是,對于電力市場,發電商是通過提交同時包含價格和交易量的報價曲線來競價上網。關于采用這種報價曲線競價上網的理論還沒有完全形成。
一個壟斷型市場的市場力要受到需求彈性的限制。一個寡頭型市場的市場力也要受到競爭者的數目和每個競爭者的相對規模的影響。一個發電商的市場份額等于市場的總交易量除以這個發電商的發電量。市場份額的平方和稱作Herfindahl- Hirschman 指標(簡稱為HHI)。HHI是Cournot模型中用于確定市場力的三個因素之一[2]。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市場壟斷性和Lerner指標分析
市場壟斷者會通過提高電價來獲得最大利潤。如果有更多的用戶能夠削減自己的需求作為對高電價的反應,也就是用戶有較大的用電需求彈性,那么市場壟斷者能夠提價的幅度就較小。Lerner指標(用 表示)用于度量超出邊際成本的那部分價格,即價格補貼部分[12]。在壟斷市場形態下,Lx=1/e ,e 表示用戶的電力需求彈性[11]。
(2)Cournot模型分析
根據寡頭市場Cournot模型預測分析可知[12],一個發電商的價格補貼部分不僅取決于電力需求彈性,而且也取決于這個發電商的市場份額。當這個發電商的市場份額越大,它擁有的市場力就越大,它的價格補貼部分也就越大。
(3)單邊的市場行為和HHI
如上所述,HHI表示各個發電商市場份額的平方之和。HHI的取值范圍是[0,1],但在法律文獻上,HHI的值為從0~1之間的某一值再乘以10000,其原因是要采用百分比的平方,而不是采用小數點的平方來計算HHI。單邊的市場行為不會產生市場勾結行為。可以采用Cournot模型分析這種市場行為。當用需求彈性去除HHI后,可用于預測Cournot市場上的發電商價格補貼的相對平均值,因此HHI與單邊市場行為有相關性。
2.4 市場力防范對策的研究與設計
可以通過實施公平、有效和充分的市場競爭,或者通過市場監管和一些合適的行政手段來抑制市場力。最好是通過市場競爭來抑制市場力,但是競爭水平不可能自發達到一個滿意的水平,即使得競爭充分和有效所需的水平。根據筆者的理論研究結果[13]和已有的國際經驗,影響電力市場競爭有四個關鍵性因素:需求彈性、發電商集中的程度、長期合約所占的比重和采用發電報價曲線投標所占的比重。
這四個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所實施的管制政策和(或者)所設計的市場模式的影響。從美國加州過去幾年電力市場運營的實踐可知[1],除了電力市場中系統操作員對運行備用容量的需求彈性之外(這個需求彈性是直接傳遞的),其它的影響因素幾乎沒有一個會突出地起作用。筆者認為,當時加州電力市場中市場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缺少彈性,所以當時加州所采用的許多市場力防范對策并不很奏效。但是如果加州當時的政策制定者能夠理解需求彈性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才能使得RT市場的定價風險最小化,那么就可以對加州的一些大用戶增加其需求彈性。遺憾的是,它們當時沒有能夠做到。
對我國許多地區而言,由于存在許多歷史遺留問題,要在短時間內降低電力市場中發電商的集中度是相當困難的,在這次對發電資產重組以形成目前的五大發電集團公司時,就未能降低各個發電側市場的發電商的明顯的集中度。盡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在我國當今用戶電力需求彈性還很小的時候,研究和制定發電資產重組政策和方案時要盡可能防止增加發電商的集中度。除了產權轉移時需要簽訂產權轉移合同,其它的有關如何增加長期合同比重問題還缺少理論依據。采用發電報價曲線方式投標的原因是電力需求水平具有不確定性。對全天各個時段進行發電投標,又增加了發電的不確定性。實施這種逐日發電報價的方式,在低谷負荷時段發電投標的彈性較大,而在高峰負荷時段其發電投標的彈性較小。因此在負荷的低谷時段市場力基本不存在。需要通過研究確定一個合適的政策來利用這個規律。
防范市場力的一個有效的策略是[13],在設計市場時就盡可能規避形成市場力的條件,而不是等到市場運營之后再去采取種種措施治理市場力。增加電力需求的彈性對抑制市場力的作用最大。增加長期合約的比重也能抑制市場力。采用發電報價曲線投標的方式也有利于抑制市場力,通過采用這種方式可以使得重新投標過程減緩,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發電成本變化的速度,而不是發電商改變市場力策略的速度。必須對在電力市場中如何鼓勵發電側實施發電報價投標和簽訂長期合同問題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單單分析闡述一些相關政策是遠遠不夠的。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電力需求彈性
在研究設計電力市場時,為使得市場能夠達到充分、有效的競爭,抑制市場力的形成和作用,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是市場結構問題,而不是市場構架和模式問題。在研究設計電力市場的結構時,要設法增加電力需求彈性。方法之一是,通過研究,確定各種措施以使得系統操作員對運行備用容量的需求有彈性。但根據國際上的經驗,這些措施對增加電力需求的彈性所具有的作用不是很大。另一個方法是,對于大用戶,用RT市場的真實價格替代我國大多數地區目前實施的這種完全沒有價格彈性的峰谷分時電價。但是對于我國,目前技術問題尚無法解決。
(2)提高電力市場經濟效率的措施
通過對國外一些典型的電力市場運營情況的分析總結可知,除了在峰荷時段,電力市場的實際運營情況要比采用Cournot模型預測的情況好得多。通過對國外電力市場的實證分析可知,為緩解市場力,增加市場的效率,在研究設計電力市場的結構時,可以采取兩項措施,一是要加強發電商的長期合約,二是要將需求的不確定性和采用發電報價曲線競標的形式相結合。
(3)采用發電長期合約以抑制市場力
對于電力市場而言,對發電商最有效的一種發電合約形式是長期發電合約。管制機構要求電力公司必須承擔一些供電義務(包括對本地用戶義務供電,以及某些形式的長期供電合同),這將有效地減少發電商的市場份額。而中期發電合約只是在發電商不相信長期合約價格會等于近期現貨價格的平均水平時才會發揮作用[6]。
(4)需求的不確定性和以發電報價曲線形式進行投標
由于電力需求存在不確定性,使得發電商要以一個具有彈性的報價曲線來進行發電投標。這樣就會增加了那些剩余需求(被其他的發電商看作是剩余的需求)的彈性,而減少市場力[14]。
2.5 市場力的預測分析
根據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當HHI的值低于1000時,這個市場就基本上不存在市場力問題。但筆者認為,電力市場卻并非如此。HHI只考慮了五個關鍵的經濟影響因素中的一個,即發電商的集中度。而實際上電力市場的市場力是由五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的。除了發電商的集中度之外,還有需求彈性、競爭方式、合約交易以及市場在地理上的分布情況這四個影響因素。每個因素都對市場力有同等程度的影響。
電力市場中發電商可能作出的大多數的市場行為都不能采用HHI描述。Cournot模型雖然能夠描述較多的市場行為,但還是不能把握其主要目標。經常可以看到應用Lerner指標研究市場力的結果。其結果是:市場力是當邊際成本下降時價格的上漲部分。筆者認為,將對市場力絕對值的估計和對市場力相對值的預測二者結合起來,可以更準確地揭示市場力問題[10]。具體內容包括,研究探討發電資產兼并、輸電網技術改造和輸電價格對市場力的影響。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HHI沒有考慮的四個影響因素分析
HHI是根據各個發電商的市場份額來計算確定的。它沒有考慮電力需求缺少彈性這個因素。根據國際經驗[10],由于電力需求缺少彈性,使得電力市場的市場力至少要比大多數的其他市場的市場力高10倍以上。HHI只能預測Lerner指標,而Lerner指標與市場力的聯系并不緊密。HHI也沒有考慮市場競爭的方式、市場合約形式的交易量所占比例以及市場受地理位置影響的程度。
(2)Lerner指標及其存在的問題
盡管根據市場力的定義可知,應該通過比較市場實際價格和理想的競爭水平下的價格的差異,來確定市場力,但是Lerner指標卻是在一個非競爭性市場上將其市場價格與其邊際成本相比較。Lerner指標把降低邊際成本的作用和提高電價的作用混在了一起。而在電力市場中,根據邊際成本的下降值就基本上可以度量出市場力的大小,然而,降低邊際成本并沒有害處。
(3)市場力的預測
根據國際上的一些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5],目前用于分析確定市場力的最好的方法是Cournot模型。普遍認為,它要比HHI好得多。但是筆者認為,電力市場中的競爭規律并不符合Cournot模型,并且電力需求的彈性如何基本上是不得而知。因此采用Cournot模型得到的預測結果是不準確的[15]。關于相對市場力的預測問題,例如,發電側資產兼并前后的市場力比較問題,由于發電資產的兼并不會使得兩個最難確定的因素,即競爭方式和需求彈性,發生變化,因此,市場力的預測會相對較容易些。
2.6 市場力的監督
揭示出市場力通常就能發現市場的缺陷。在確定了市場存在的缺陷后,可能需要對市場成員施加一些暫時的約束。但是盡可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是一個永恒的目標。如果發現市場規則有缺陷,那么可以盡快修正。但是,如果是市場的結構有缺陷,那么要修正它們需要很長的時間。此時就需要市場監管者花費相當大的精力去調控這個市場。
開展市場監督工作要注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8],要能夠準確領會市場力的真實含義。如果實際市場價格高于理想競爭價格水平,那么可以斷言市場上會存在這樣一些發電商,它們不是價格的接受者[16]。此時就會出現一個價格接受者利潤最大化情形下的供電量和實際供電量之間的差值。這個差值被稱作“被限制的發電出力值”。這個差值可作為市場力存在的例證。但是,我們認為,當市場價格高,并不能說明市場就存在市場力[7]。當市場價格高于左側邊際成本(left hand marginal cost)時,也不能說明就存在市場力。當發現RT市場的價格高于右側邊際成本(right hand marginal cost)時,說明市場中存在短期的發電商限制其發電出力的情況。在RT市場上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存在著市場力,但是非正常的機會成本(例如,水電商表現出來的)的情形除外。具體研究內容及其研究思路如下。
(1)目前國際上對電力市場的市場力定義存在的問題
美國FERC目前對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的定義是不準確的。按照這個定義,要求價格有顯著的提高并維持相當長的時間,才認為存在市場力。因此,按照這個定義,無法準確地、定量地確定出市場力的大小,也就無法實現由其自己提出的消除所有的市場力的目標。
(2)市場力的監管問題
由于電力市場存在著兩個結構性問題:①電能不能大量地存儲;②實時的電力需求沒有彈性。因此需要對電力市場實施監管。電力市場中存在市場力是沒有好處的,而市場力則是可度量的。根據國際經驗,在正在獲利的情形下出售電力時,可以監測出是否存在市場力(此時市場價格視為固定值)。在RT市場上存在機會成本不會帶來太大的麻煩,它與平均利潤是不相關的。
參考文獻
[1] 曾鳴.電力工業商業化運營及電力市場[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8.
[2] 林濟鏗,倪以信,吳復立(Lin Jiken,Ni Yixun, F. F. Wu).電力市場中的市場力評述(A survey of market power in relation with electricity market structure)[J].電網技術(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2,26(11):70-76.
[3] 曾鳴.電力市場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
[4] Borenstein S,Bushnell J.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for market power in California's electricity industry[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9,47(3):285-323.
[5] Schuler R E.The dynamics of market power with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upplies[A].Proceedings of the 31st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Kohala Coast (USA),1998.
[6] 曾鳴.電力市場交易與電價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7] Yu Z.A stackelberg price leadership model with application to deregulated electricity markets[A].Proceedings of 2000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III) [C],2000.
[8] Zimmerman R D,Bernard J C,Thomas R J,et al.Energy auctions and market power: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A].Proceedings of the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C],Maui (USA),1999.
[9] 宋依群,侯志儉,文福拴,等(Song Yiqun,Hou Zhijian,Wen Fushuan et al).電力市場三種寡頭競爭模型的市場力分析比較(Comparison of market power in three oligopoly models of electricity market)[J].電網技術(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27(8):10-15.
[10] 滕飛,胡兆光(Teng Fei,Hu Zhaoguang).中國發電企業的規模經濟分析(Economical analysis of scale in Chines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enterprises)[J].中國電力(Electric Power),2003,36(4):1-3.
[11] Hobbs B F,Helman U,Pang J.Equilibrium market power modeling for large scale power systems[A].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 [C], Vancouver (Canada),2001.
[12] Wolfram C D.Measuring duopoly power in the british electricity spot market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4):805-826.
[13] 遲正剛(Chi Zhenggang).《單邊開放電力市場的穩定性分析及對策(Stability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unilateral open electricity market)[J].電力系統自動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2,26(11):5-8.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6-0242-03
引言
在當今度假旅游以“上山下海”為主要趨勢的影響下,中國的濱海度假旅游也呈現出由近及遠,由陸上向海上發展的趨勢。下一步必然會在廣度和深度兩方面拓展。廣度方面即不斷地由近岸海域向近海和遠洋發展;深度方面即從原來的海邊向近海面和海底的多方面和復合型發展。因此,在濱海旅游向遠洋旅游拓展的過程中,海島旅游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緩沖和過渡形式。而海島旅游作為精致旅游的一種,憑借著其神秘而遙遠的特性又吸引著大量希望融入自然的游客。
同時,發展海島旅游可以幫助海島地區克服地形狹小、缺乏資源、與世隔絕等不便因素的影響;對振興地方經濟、提高當地居民收入、打破單一的以捕魚為主的經濟模式、發展可持續產業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泰國的普吉島、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韓國的濟州島、日本的沖繩列島等島國已成為世界著名的海島旅游勝地。旅游業已成為這些地區的支柱產業和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由此可見,海島旅游的開發對海島區域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據統計中國有大小島嶼7 000多個,總面積為7.5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0.8%。雖然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海島得到了大規模得開發,但由于開發政策、資金、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豐富的海島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開發,某些海島至今仍處于未開發狀態,旅游開發尚處在資源驅動階段。
一、國內外海島旅游研究綜述
近年來國外對海島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規劃與管理,可持續旅游發展,和旅游業與海洋綜合管理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在海島旅游規劃與管理方面,旅游的發展可能會引導或加劇環境質量的改變,而環境質量的高低又會影響旅游業的發展。因此,Edward(1993)提出海島旅游目的地的開發需要以旅游容量指標為基本依據。Palmer(2003)則認為應該通過征收“生態稅”來資助環境保護工作,減少海島旅游的環境代價。另外,在加強環境保護的同時,市場開發也是海島旅游開發規劃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海島旅游市場的季節性研究(Bonn,1992),持續性的市場細分研究(Diaz,2005),包括心理、動機、偏好、國籍(Juaneda,1999)和地域分布(Mykletun,2001)等因素為依據,才能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形象設計和產品創新,從而為海島旅游規劃提供有力支持。
良好的海岸管理、健康的生態系統、安全的旅游環境、高質量的海灘環境以及合理的動植物保護政策是可持續海島旅游的五個必要條件。而小型島嶼由于面積小、資源少、生態系統脆弱,在發展可持續旅游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Abeyratne(1999)認為在充分考慮海島旅游開發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生態影響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區域合作、海洋科研應用的諸多手段來保證旅游業的適度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由McElroy(1998)提出的“Tourism Penetration Index”為可海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便的量化指導,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的指數等級分別提出管理建議。
相對于國外研究,國內研究多集中于規劃管理、環境保護和資源評價等方面。李占海(2000)根據80個評價因子,建立了一套評價海灘質量的模式。唐少霞(2004)分析了熱帶海島的資源特色,認為海南具有建立獨特資源的潛在因素,而打造旅游資源品牌是海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李金克(2004)依據國內外可持續發展體系研究,結合中國海島地區的實際情況及數據資料的可獲得性,提出了海島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指標。此外,無居民海島旅游將會是海島旅游開發的重點之一。陳烈(2004)提出依托較為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海島旅游開發是無居民海島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海島旅游綜合發展的概況
(一)中國海島旅游開發概況
根據《聯合國海洋公約》第八部分第121條的定義:海島就是指四面環水并在時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從世界范圍來看,海島旅游的興起與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緊密相連。18世紀30年代國外就有了海島海水治療等康體活動。現代海濱海島旅游業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先從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興起,后來發展到歐洲和亞太地區。而中國擁有面積超過500m2的島嶼6 961個,其中無人居住的島嶼6 528個,約占全國海島總數94%。另外,還有10 000多個面積在500m2以下的小島,這些海島中有94%由于受到經濟水平、政策法規、投資回報、技術難度、生態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制約而未得到充分的開發。
中國海島旅游發展至今,已經初步形成了大連膠東半島旅游帶、江浙滬旅游帶、福建旅游帶、珠江三角洲旅游帶、海南島旅游帶五大濱海海島旅游區域。已由最初的海洋景觀觀光,發展成為集自然觀光、海濱度假、文化體驗、郵輪游艇、餐飲美食、海濱房產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產業。
(二)蜈支洲開發概況
2009年,《關于支持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意見》的下發,標志著海南海島旅游進入了一個新的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階段。在已經開發的無居民海島中,蜈支洲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該島又稱“情人島”,位于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距離海岸線2.7公里,方圓1.48平方公里,北面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亞龍灣。島的東、南、西三面滿山翠綠,2700多種原生植物郁郁蔥蔥,植物活化石桫欏和最古老的植物龍血樹隨處可見。島上臨海的一側山石嶙峋陡峭,驚濤拍岸;中部山林草地彼此交替起伏,步行一圈,足以熱得汗濕滿身;北部擁有一片讓人贊嘆的白沙灘,面向碧藍透徹的近海,可以進行浮潛。目前,該島已經成為海南海島旅游綜合開發的典范,海島旅游服務項目涵蓋觀光休閑、海洋運動體驗、美食、住宿等多方面。
三、蜈支洲旅游綜合體融合發展的經驗與不足
(一)多方投資,分期分批建
海島旅游開發首先涉及的是資本投入。前期的基礎設施、防洪建設及持續的環境保護需要大量資金。蜈支洲島的開發公司為海景樂園國際有限公司,由首開集團、海南萬寧黃山水庫農養殖開發有限公司、海南國達實業開發公司、北京寶信實業發展公司和北京寶能熱力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設立。該公司從1994年開始,花巨資對蜈支洲島開發建設。一期開發建設項目于1998年投入運營。并于2001年正式注冊成立了三亞蜈支洲島度假中心。當時,門票是蜈支洲島的主要收入來源。現在,對蜈支洲島的開發已由過去的觀光朝休閑度假的方向深度發展。島上已建有82棟別墅,一個白金五星酒店,使酒店住宿成為蜈支洲島新增的收入來源。
(二)旅游六要素融合協同促進
海島旅游的開發,必須依托“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協同發展、共同支撐。蜈支洲島在開發的過程中,一直注重配套設施的建設,堅持六要素的協調發展。首先,立足“游有精品”,在推進景區延伸開發、深度打造的同時,改進現有景區的功能配套和檔次提升;其次,保障“行得快暢”,雖然上島的方法目前只有輪渡,但蜈支洲島一直致力于構建出入方便的交通網絡,逐步增加輪渡頻次和改善島內交通線路;第三,實現“住有選擇”,對住宿問題,而蜈支洲島通過建設適合多層次消費的木屋、木樓、酒店、別墅來提高其旅游綜合接待能力;第四,做到“吃有特色”,蜈支洲積極開發星級餐廳和特色餐廳,挖掘體現海南黎苗特色的美食;第五,堅持“購得豐富”,蜈支洲島策劃和開發了一批文化類、紀念類、宗教類的旅游產品,建立了購物區和購物商店,以此來滿足游客的購物需求;最后,創造“娛得難忘”,借助海南黎苗的傳統節日,重點策劃了系列娛樂活動。同時,開設包括潛水、海釣、滑水、摩托艇、香蕉船、拖曳傘等30余項海上和沙灘娛樂項目,讓游客流連忘返。
(三)多種營銷渠道的綜合構建
營銷渠道是保證客源市場的重要力量。以往在競爭壓力不明顯的條件下,蜈支洲島主要依賴旅行社的團隊客人,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和旅行社自身優勢的弱化,蜈支洲島逐步開始構建自己的綜合型的營銷渠道。除了合作旅行社的營銷渠道,還利用現代社交媒體,在淘寶開通官方網店,并由營銷部組織力量到主要目標客源城市進行企業自身的宣傳促銷活動,同時積極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旅游城市推介宣傳會,進而從多個渠道贏得目標市場。
(四)缺乏細節管理
旅游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是衡量旅游服務產品的主要指標。如果在服務的細節上不加注意,就會造成“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失誤。只有注重了細節,旅游產品才可能是有特色的和優質的。蜈支洲島本身就是一個有特色的旅游產品,但由于在提供這一優質產品時發生的服務細節上的失誤,如電話預訂員態度惡劣,臟房在前臺電腦里顯示成可售房等等,都給游客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甚至投訴,進而對蜈支洲島苦心經營的形象造成破壞。
(五)員工個人素質有待提升
服務細節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與員工的個人素質相關聯。旅游企業不能因為其技術門檻低,而壓低員工的薪金和福利,因為這樣將難以留住人才。由于三亞旅游業的迅速發展,旅游人才尤其缺乏,因而影響到了蜈支洲島的員工素質。特別是那些愿意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用最美麗的笑容面對游客,或不把對客服務當成是低三下四的員工在蜈支洲島的一線服務隊伍中較少見到。另外,相當一部分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經營和專業知識,職業道德感不強,為了自己的利益對游客進行欺騙、敲詐等活動,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蜈支洲島的旅游形象。
(六)環境保護不夠重視
海島處于海陸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帶,地理環境獨特,生態環境脆弱,自我補償和修復機制差。如果旅游開發失當,就會對海島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摧毀。雖然蜈支洲島對于表面的環境保護認真開展了處理,但建設五星級酒店而產生的工業垃圾臨時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影響。
(七)差異化定位不夠清晰
中國海島旅游開發過程中,產品雷同、重復建設的問題隨處可見。蜈支洲島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開發了一些重復雷同的娛樂服務產品。例如,與分界洲相比較,各種潛水、海上摩托艇、海上拖傘、沙灘酒吧等都是屬于雷同產品,導致蜈支洲島個性不足,競爭優勢不明顯。
四、未來發展建議
(一)堅持環境保護前提下的旅游開發
海島脆弱的生態環境決定了一切海島開發都必須建立在海島有限資源與自然地理環境保護基礎上,離開了海島生態環境的健康就談不上海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海島旅游開發對海島自然環境的依賴程度要遠遠高于陸地大眾化旅游的開發,優美的海島自然環境是保障海島旅游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蜈支洲島在開發時,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思想,依據資源及環境的承載能力,在現有旅游發展的模式上進行適當的修正,以確保蜈支洲島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資源
如果說環境保護是海島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前提,那么人文旅游資源就是海島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而,蜈支洲島可以進一步開發旅游紀念品市場,利用黎族、苗族民俗風情和文化,生產科技含量大、檔次高、有藝術性和收藏性的產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上島,增加旅游收入。同時,組織與“媽祖”文化等相結合的節慶活動、主題活動、風情活動,不僅可以滿足上島游客的需求,更能讓游客體會異國、異地的海島風情與文化,提高旅游品位。
(三)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
為了避免喪失個性,降低競爭力,蜈支洲島的旅游產品更應該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例如,發展面向東北亞高端市場的海水SPA療養項目,建設集休閑體驗、養生美容、水療釋壓、康體保健的大型海水SPA,或發展面向天好者的天文觀測站,吸引天好者上島探索太空等等。
(四)強化內部人員培訓,提升管理水平
景點管理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景點人才力量的儲備。因此,蜈支洲島需要注重對島上員工培養力度。對于市場開發人員,要不斷地開發他們的眼界,不定期地組織他們去學習考察;對于高級管理人員,要不斷地灌輸國際先進的海島旅游管理理念,經常進行充電培訓和知識更新;對于島上服務人員,要不斷強調讓旅游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的服務理念,培養他們熱情好客,微笑服務的習慣,并對其進行服務滿意度考評。
總之,蜈支洲島旅游綜合體融合發展為其他無居民海島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經驗。蜈支洲島的海洋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好,生態環境優美,發展海島旅游優勢較大。今后,要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獨特的海島資源優勢,豐富海洋旅游產品體系,利用本土人文旅游資源特色,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來推動海島旅游綜合體持續地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Diaz-Perez,F.M.,Bethencourt-Cejas,M.& Alvarez-Gonzalez,J.A..The segmentation of canary island tourism markets by expenditure:
implications for tourism policy [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6):961-964.
[2] 李占海,柯賢坤,周旅復,王愛軍.海灘旅游資源質量評比體系[J].自然資源學報,2000,(3):229-235.
[3] 唐少霞,唐本安,畢華.立足熱帶海島資源特色,打造南國旅游資源品牌[J].經濟地理,2004,(5):36-538.
[4] 李金克,王廣成.海島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探討[J].海洋環境科學,2004,(1):4-7.
[5] 陳烈,王山河,丁煥峰,等.無居民海島生態旅游發展戰略研究——以廣東省茂名市放雞島為例[J].經濟地理,2004,(1):416-419.
當今社會,金融經濟的發展和壯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虛擬經濟的發展,提高虛擬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使得實體經濟達到最終的配置效果,各種資源可以有效的融合處理。而在我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金融經濟發展的劣根性,在會計制度方面的宏觀性等,這種機理的產生對于社會現象的影響非常關鍵,在整個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也會有所不同,直接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
一、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的基礎及特點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銀行的融資,而融資的發展過程就是資本的回籠過程,我國在這個階段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分析指出,各種表面虛擬的資本和原始資本的增值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聯系,也即是說,虛擬的資本和實體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兩者不是獨立運作的,而是在一定的基礎和聯系上聯合運作的過程。
事實上,虛擬的資本價值主要來源于實體的價值,也就是說,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總,各種資本所創造的利潤會有所不同,在資本的預期方面也會有所差距。從目前人們預期的收入水平來說,一般的范圍在在虛擬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展和衍生的,也就是虛擬i經濟的信號會隨著金融產品的發展和基礎債券的發展而有著極大幅度的提升,這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沒有關系。
對于虛擬經濟衍生出的股票和其他的債券形式相比,實體經濟和它們之間的關系日益模糊化,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價值關系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企業發展中的債券關系和股票等資產中的債券化關系,逐漸實現了企業預期發展的良好收益。對于折算下來的概率,通常可以作為一種價格的符號進行整體債券的預期收益分紅,折算的價格可以用符號等虛擬的經濟進行測算,整體水平會受到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也會在國家的整體資本發展流程中,實現整體項目收入的可觀性發展,利用率和整體的衍生程度,在金融角度實現合作共贏,評價的預期收益和水平,會在基礎范圍中做出價值的提升。
我國目前的實體經濟發展和虛擬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同時這種經濟的關系是在經濟發展水平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一般來說,實體經濟的主體在盈利能力上會有所欠缺,而財務的狀況發展水平是衡量未來經濟發展的實體,也是未來經濟投資的重要方向,我國在相關的經濟發展中,對于價值符號的做出了一定價值的判斷,這種虛擬的符號和商品之間存在勞務的關系。兩者可相互脫節,價值符號的循環方式和周期也相對較短。
總的來說,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關系會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發生一定的變化,而兩者變化的程度和當前經濟的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配合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會給彼此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在我國經濟發展歷史中,經濟的發展規律顯示,各種實體經濟的發展優先于虛擬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金融抑制現象的發生,使得資金進一步的回籠,資金的運作能力會大幅度的提高,在這種經濟發展的影響下,各種虛擬經濟會過渡膨脹,經濟的發展水平會由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的角度過渡,從而引發新一輪的經濟風暴。
如果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能夠沿著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的方向發展,那么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匯總,實體經濟的收入流會朝著更加多樣化的角度衍生,出現更加嚴重的經濟發展危機,在以后的實體經濟發展中,帶來更加嚴重的影響。
二、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作用
1.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傳導作用。就投資者而言,無論所要投資的是虛擬經濟還是實體經濟,都需要就投資對象做全面的價值評估,會計就承擔著向投資的決策者提供相關投資信息的責任。目前投資者所需要的投資信息的來源和渠道更為多樣性,但會計的信息披露依然是多種渠道和來源中最為可靠、穩定和經濟的,會計準則中也對會計的目標進行了定位,強調了會計要在經濟運行中較大的發揮支持作用。會計向企業提供虛擬經濟的主體以及實體經濟的主體的相關財務信息,向投資決策者提供了是投資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相關決策的支持信息;會計所提供的實體經濟的相關信息是決策者就虛擬經濟的符號進行定價的重要的基礎性信息,會計的這項功用已經被股票價值與會計信息之間關系的相關實證研究所證實。
2.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傳導過程。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發揮著傳導作用,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擔任著信號傳導機制的角色,參與經濟體制的運行,反映并傳導著經濟主體相關的財務信息。從動態上而言,會計和經濟體系之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互動過程,可以明顯的看出會計在微觀經濟與宏觀經濟之間的信息傳導中的傳導功能的實現過程,以及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循環的因果關系的累積過程。
三、結語
總而言之,實體經濟的發展和虛擬經濟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現如今我國主要的經濟發展模式還是以實體經濟為主,虛擬經濟為輔,但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將會朝著更加虛擬化的方向延伸,這也就意味著,以股票,債券為主的虛擬經濟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頭籌,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加重要的作用。而會計信息作為連接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橋梁,會在經濟的發展歷程中,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實現了兩種經濟之間的交互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工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但下行壓力加大。從目前國內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來看,由于國內工業產品需求波動較小,因此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也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受到出口貿易的影響,下行壓力增大。
2.企業運行狀況良好,業績穩中有升。國內工業企業在產品生產制造、銷售流通環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工業企業的運行狀況良好,其業績處于穩中有升的局面,對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工業產品價格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由于國內工業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工業企業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工業產品價格下降成為了競爭的手段,工業產品價格逐步回落成為了必然的發展態勢。
4.工業品出口增速保持穩定狀態。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貿易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考慮到我國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工業產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狀態。
二、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分析
考慮到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多,目前工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經濟繁榮,則會帶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經濟低迷,則會拖累國民經濟發展。目前來看,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經濟提升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從目前工業經濟所占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越來越高,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日益強烈。從工業經濟所占GDP總額來看,工業經濟對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工業經濟帶動了周邊行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經濟的發展不只是某個行業的發展,而是與工業周邊多個行業的發展,工業經濟的繁榮,必將給國民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撐,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目前工業經濟的增長來看,對周邊行業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
3.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工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工業經濟屬于實體經濟的一種,對國民經濟形成了有力的支撐,保證了國民經濟能夠減少泡沫,提高整體發展質量。所以,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提升了國民經濟發展質量。
三、工業經濟的未來走勢預測及分析
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對國民經濟的促進及其現實特點,隨著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工業經濟在未來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快速發展:
1.工業經濟將成為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由于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經濟在實體經濟領域所產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這種局面下,工業經濟勢必成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發展形式,并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未來工業經濟將會演變成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
2.工業經濟所占的比重將逐步加大。從目前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這一發展現狀,在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下,工業經濟占據國民經濟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其主體地位將更加突出。
3.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現實發展特點以及產業優勢,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基于這一認識,在未來的發展中,只要工業經濟不發生較大的波動,國民經濟結構不發生較大的變化和調整,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
國務院總理在2012 年初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堅持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改革導向”;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內涵
所謂虛擬資本一般指以有價證券形式(如債券、股票)存在的未來預期收益的資本化。是相對獨立于實體經濟的虛擬資本的經濟活動,是用錢生錢的資本運動,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系。
馬克思認為,虛擬資本自身沒有價值,是實體資本的“紙制復制品”。在《資本論》第 3 卷第 5 篇中,馬克思對虛擬經濟進行了準確的定義和細致的分析。馬克思認為,虛擬經濟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虛擬資本可以通過循環運動產生利潤,它本身并不具有價值。
虛擬資本是用貨幣表示的現實資本,代表著對現實資本的所有權,但并不能支配現實資本的運作,只是作為實體經濟獲取收益的憑證。虛擬資本主要采取有價證券的形式,但有價證券并不都是虛擬資本;虛擬資本也不是借貸資本,借貸資本是生息資本,而虛擬資本表現為有價證券時才成為生息資本。虛擬資本是一種特殊商品,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買賣,其價格的高低反映了市場對有價證券未來收益預期的高低,與它所代表的現實資本的價值變動完全無關,虛擬資本所獲得的利潤來源于實體經濟中現實資本的生產活動。
所謂實體經濟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切以商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活動為目的的經濟活動。這種生產經營活動所生產的產品既包括了有形產品也包括了無形產品。實體經濟始終是一國國民經濟的支撐力量,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實體經濟是與虛擬經濟相對應的概念。
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互作用關系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虛擬經濟反作用于實體經濟。
(一)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
第一,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虛擬經濟服務于實體經濟。第二,實體經濟發展的規模與程度決定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與程度。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附屬物,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會帶來虛擬經濟的協調穩健發展;實體經濟發展萎縮,那么虛擬經濟最終必然萎縮。實體經濟根據其發展需要決定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發行數量與交易規模,而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是虛擬經濟的載體,所以實體經濟的發展規模決定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實體經濟對虛擬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性根植于經濟社會運行的最終目標,即通過資源配置的優化帶來效率的改進,滿足微觀個體的真實消費需求。第三,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水平的測量器,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晴雨表。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過度膨脹,就會帶來虛假的繁榮,從而危害實體經濟,引發泡沫經濟,而金融危機是泡沫經濟破裂的必然結果。泡沫經濟破裂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反之,若虛擬經濟滿足不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會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總而言之,只有實體經濟繁榮、強大,才會有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虛擬經濟反作用于實體經濟
第一,虛擬經濟的健康發展會促進實體經濟的繁榮穩定。當一國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協調、穩健、相適應時, 必然帶來實體經濟的繁榮。虛擬經濟的發展拓寬了企業的融資渠道, 為企業規模擴大提供資金支持;對金融衍生工具的有效利用能分散企業的經營風險, 為企業的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等。虛擬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資本的適度流動,提高了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當虛擬經濟發展適度時,虛擬經濟可以通過自身的資本價格發現功能引導社會資源的流向,還可以憑借市場價格與供求機制引導資本向生產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好的實體行業與領域流動,從而達到社會資源的最優配置。第二,虛擬經濟的不健康發展,會制約實體經濟的發展。虛擬經濟不健康發展會產生經濟泡沫,經濟泡沫的破滅, 會擾亂投資與消費市場, 使實體經濟的發展失去了動力。對投資與消費產生的消極影響,進而會引發通貨膨脹。當虛擬經濟的貨幣體系中存在著過多的市場流動性時,不僅會引發虛擬資產市場價格的非理性上漲,還會帶動實體經濟中固定資產、生產原料以及生活消費品等價格的上漲,進而引發通貨膨脹;誘導大量境外“熱錢”入境,產生大量的資產價格泡沫。資產泡沫的產生會降低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導致投機盛行,利率提高,高利率誘導商業銀行擴大信貸,集聚潛在的經濟風險,引發金融危機。
三、我國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前言
從我國的經濟構成來看,工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基于這一認識,在經濟發展中,我們應正確分析工業經濟的發展規律,并結合工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工業經濟的特點,并認識到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產生的促進作用,準確預測工業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提高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使工業經濟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全面提升工業經濟的發展水平,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現狀及特點分析
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總體形勢呈現增速放緩的趨勢,其中消費品工業運行態勢平穩,裝備制造業、原材料工業呈現出明顯調整特征,電子制造業受外需萎縮影響波動較大,部分行業下行壓力加大,企業效益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其中工業經濟運行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但下行壓力加大。從目前國內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來看,由于國內工業產品需求波動較小,因此工業生產的總體形勢也呈現較為穩定的狀態,但是受到出口貿易的影響,下行壓力增大。
2.企業運行狀況良好,業績穩中有升。國內工業企業在產品生產制造、銷售流通環節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工業企業的運行狀況良好,其業績處于穩中有升的局面,對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工業產品價格呈現逐步回落的態勢。由于國內工業企業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工業企業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工業產品價格下降成為了競爭的手段,工業產品價格逐步回落成為了必然的發展態勢。
4.工業品出口增速保持穩定狀態。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出口貿易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考慮到我國工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工業產品出口增速目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狀態。
三、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分析
考慮到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多,目前工業經濟的發展對國民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工業經濟繁榮,則會帶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經濟低迷,則會拖累國民經濟發展。目前來看,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經濟提升了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從目前工業經濟所占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越來越高,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和水平對國民經濟產生的影響日益強烈。從工業經濟所占GDP總額來看,工業經濟對提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工業經濟帶動了周邊行業的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經濟的發展不只是某個行業的發展,而是與工業周邊多個行業的發展,工業經濟的繁榮,必將給國民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撐,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目前工業經濟的增長來看,對周邊行業的帶動是非常明顯的。
3.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工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發展經驗,工業經濟屬于實體經濟的一種,對國民經濟形成了有力的支撐,保證了國民經濟能夠減少泡沫,提高整體發展質量。所以,工業經濟發展為國民經濟提供了手段保證,提升了國民經濟發展質量。
四、工業經濟的未來走勢預測及分析
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對國民經濟的促進及其現實特點,隨著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工業經濟在未來將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快速發展:
1.工業經濟將成為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由于工業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經濟在實體經濟領域所產生的效益日益增加,在這種局面下,工業經濟勢必成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發展形式,并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未來工業經濟將會演變成實體經濟的主要發展形式。
2.工業經濟所占的比重將逐步加大。從目前工業經濟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來看,工業經濟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日益突出。基于這一發展現狀,在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趨勢下,工業經濟占據國民經濟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其主體地位將更加突出。
3.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考慮到工業經濟的現實發展特點以及產業優勢,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是比較明顯的。基于這一認識,在未來的發展中,只要工業經濟不發生較大的波動,國民經濟結構不發生較大的變化和調整,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強。
五、結論
一、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 實體經濟在經濟發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人民的正常生活需要l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提供基本的生活資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人的綜合素質都離不開實體經濟的發展。古往今來,人們總要吃飯、穿衣、行動、居住等,而保證這些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則是實體經濟。如果實體經濟的生產活動停止了,那么,人們各式各樣的消費活動也就得不到保障。有了更高水平的實體經濟,人民的生活質量才會提高。所以說,人民的正常生活離不開實體經濟。
2.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需要發展實體經濟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實體經濟的重要性日漸被認可,中國之所以能順利度過金融危機,得益于實體經濟的強大。在金融危機中,中國實體經濟受沖擊最大的就是制造業,但也只是減少了一部分訂單,淘汰了一部分競爭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體經濟才是其經濟發展的主力,實體經濟做強了才能有資本抗擊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沖擊力。改革開放后,我國利用我們的廉價勞動力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一躍成為世界制造大國。GDP總量世界第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所以,提升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靠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經濟穩定向前發展,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得到不斷的提升,才能讓國家的老百姓過上永久幸福穩定的生活。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實體經濟面臨的困境
1.企業家投身實體經濟的精神狀態不佳
企業家以最求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自20世界9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倡導的是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人們似乎忽視了第二產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實體經濟。當然,并不是說我們不主張發展虛擬經濟,也不是不主張發展第三產業。而是我們似乎在把握經濟發展這個天平上有點偏重第三產業。虛擬經濟的特點是周期短、賺錢快。商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爭先恐后的將大量資金投入到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網絡游戲行業等。于是,大量的實體企業開始跨入這些行業,用實體經濟作為支撐,聚集大量的資金進入到這些所謂掙錢快的行業。資金挪用到這些行業后,則無暇去顧及實體經濟的發展,不能很好的去研發實體經濟產品。而一旦這些行業有點風吹草動,實體企業則會出現資金鏈的斷裂,嚴重影響到實體經濟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實體企業的榮譽感在減弱,導致企業家精神狀態不佳。當然,在普通的勞苦大眾身上也體現這個社會怪像,這點從人們的思想意識方面就可以提現出來。過去,我們的父輩的理想是長大當工人、科學家、老師。而如今,我們的理想變了,提起誰是工人好像就是窮人的帶名字,且感覺沒有什么社會地位,大家的理想變成了要做公務員,要做證券師、金融師,要去從事游戲開發,從事IT業。酷似這些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于是嚴重打擊了有能力的人進入到實體企業,實體企業的榮譽感不強,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2.實體經濟經營成本大
首先,企業稅負過重。社會保險、企業所得稅、增值稅、貸款所承擔的利息等等加一起壓的企業基本無利可圖。何況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項目。其次,生產要素成本提高。原材料價格不斷的攀升,再加上勞動力成本增加,企業不堪重負。最后,企業融資困難,迫使中小企業民間借貸,利息高,成本又增加許多。
3.實體經濟缺乏創新,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
因企業家熱衷于來錢快的行業,把大量資金抽離實體經濟,導致實體企業缺乏資金的支撐,沒有能力也沒有激情去搞研發新產品。而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的需求發生了新的變化,企業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出現的產業結構不合理、供需結構不匹配。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現象并存的問題異常的突出。
三、振興實體經濟的建議及對策
1.政府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激發其活力。
人的精氣神很重要。這個精氣神,落實在企業家隊伍層面就是對創業創新創優始終充滿激情,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激情能夠調動企業家的創造力、主動性,能夠推動企業家克服重重困難創業,能夠在企業進入瓶頸期時幫助企業家沖破制約。越是困難時刻,就越要保持和振奮這種創業激情。遇到困難就患得患失,就想減產,就想減員,就想關門,不僅可能丟掉現有的市場,還會失去未來發展的根基。政府對實體經濟扶持,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實體企業發展的政策,會調動大家的創業創新的積極性,會極大的改善企業家的精神狀態,更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2.降低實體經濟經營成本,重塑實體經濟競爭優勢
運營成本高有多方面的原因,這需要政府去支持。政府各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實體經濟經營成本。為企業減負減稅,提出更加科學的社會保險繳存方式方法,調控原材料的供應,對其配套的相關行業做好科學的引導工作,以達到全面減輕實體企業負擔的目標。加強銀行對實體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拓寬其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開展涉及企業收費項目混亂的稽查活動,建立懲處機制和多種涉及企業收費項目繁多的維權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