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1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勞動教育勞動概況,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張德偉,東北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大源流
從教育史的角度來考察,自學校教育這種正規教育形式產生以后,教育就與生產勞動分了家,教育與生產勞動的割裂狀態一直延續到了近代職業教育產生以后。雖然職業教育是與經濟和職業直接相關的,但是由于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相對而言、作為雙軌制中的旁軌而出現并演進的,所以一直到19世紀末近代教育終結時,普通中小學仍然實施的是與生產勞動不甚相關的知識教育和學術教育。而將勞動教育引入普通學校之中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近代教育向現代教育過渡時期的事情。
從世界范圍看,在普通中小學中引入勞動教育有兩個源頭:一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沿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思想理論和實驗實踐的譜系發展開來,創立了“勞作學校”模式和“做中學”模式;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教育和生產勞動關系的學說,創立了“統一勞動學校”模式。雖然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點上,這兩大理論體系具有共同性,甚至在新型學校直接針對舊學校的傳統教育這一點上,兩者也有共同點,然而由于這兩大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在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世界上中小學中的勞動教育可以說有兩個源頭。
二、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個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許多國家將勞動引入學校課程和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創造了多種勞動教育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重視勞動教育與經濟、生產、職業的關聯及其效果,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比較典型的有蘇聯及其后的俄羅斯在中小學中實行的勞動與綜合技術教育、德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技術教育、法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二,不特別注重勞動教育的經濟效果,側重于其人格陶冶功能,不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而將勞動教育寓于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比如,日本主要在社會科、技術與家政科、“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特別活動等課程教學和勞動體驗學習等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
(一)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勞動教育――以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為例
在德國,各州普遍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其勞動技術教育不是雙元制職業教育中的職業訓練,而是為雙元制職業教育奠定基礎的“職前普通教育”,具有“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的性質,[1]各州“把它視為學生職業生活和走上社會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
早在20世紀50年代,德國就在普通學校里實行了基本的技術經濟教育。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提出《關于在主體中學建設勞技課程的建議》,主張將勞動技術教育引入主體中學之中,在主體中學開設勞技課,其“勞技教學”“具有自身獨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課的附屬”。這樣,勞技課就確立了獨立的學科地位。自此,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大體經歷了學科建立階段、學科調整階段和學科改革階段三個階段。
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貫穿在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在小學階段(1-4年級,有的州把5-6年級視為小學的延續),各州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名稱不一,一般叫作“常識課”,即勞技課程包含在常識課之中。例如,巴伐利亞州小學各年級常識課每周4節,其中2節為史地、自然常識,2節為手工勞作[2](另有資料表明,該州小學1年級的勞作課為每周1課時)。其中的“手工勞作”就是勞技課,其教學內容主要有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巴伐利亞州和勃蘭登堡州小學勞技課的設置情況如表1、表2所示。[1]
在中學第一階段(綜合中學、實科中學、主體中學的5-9或10年級),開設勞技課,各州勞技課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綜合技術課”“勞技課”“勞動―經濟―技術課”等30多種。各州勞技課的基本目標在表述上不盡相同,其相同部分可以歸納為: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勞動、經濟、技術教育,使他們具備適應目前及將來生活的基本能力;引導學生有責任心地、高度負責地從事生產和勞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環境的行為;幫助學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使他們有能力在技術和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中謀求發展。[1]其課程內容各州也不完全一樣,其相同部分主要有:自我服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如家政、營養與烹飪、紡織品材料與加工等;技術及職業準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如金工、木工、電子電工等;經濟學、信息學、環境科學方面的分支專業等。[1]巴伐利亞州、勃蘭登堡州和柏林州中學勞技課的課時分配情況分別參見表1、表2和表3。
表2 勃蘭登堡州技術和社會經濟教育概況
學段 小學 中學
中學第一階段 中學第二階段
1-4年級 5-6年級 綜合中學 文理中學 實科中學 文理中學高中部
形式 含在常識課中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技術、信息或經濟課作為選修課
課時/周 2 2/2或4 2 2/3 2
表3 柏林各類學校勞技課課時分配情況
學校類型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10年級 形式
主體中學 4 4 8 8 必修
實科中學 0/4 0/4 2/4 2/4 必修/選修
綜合中學 1/4 2/4 2/3-6 2/3-6 必修/選修
在中學第二階段(10或11年級-12年級),有的州(黑森州、不萊梅州、勃蘭登堡州等)也開設一定的勞技課,如表1所示,巴伐利亞州的部分完全中學在11年級開設勞技課;再如表2所示,勃蘭登堡州的文理中學高中部將勞動技術作為專業開設選修課。
德國開設專門的勞動技術課程有其特定的價值取向。比如,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對于在主體中學中設置勞技課提出的建議期望,勞技課能夠“幫助學生熟悉了解當代生產、服務等領域內各種職業的基本特征,并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職業選擇奠定基礎”。[3]441969年,德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常設會議對改革主體中學提出的建議期望,主體中學7-10年級的勞技課要擔當經濟―勞動世界的入門指導的任務。[3]441987年,德國各州文化部長常設會議指出,學校勞技課教學的任務是使所有年輕人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隨時可能出現的與勞動、技術、家政、經濟等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3]45這些意見比較充分地說明了德國勞技課的獨特作用。
(二)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勞動教育――以日本的勞動教育為例
與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的勞動教育不同,日本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勞動教育是另一種模式。
二戰后,日本確立了智、德、體協調發展的教育方針,因此勞動教育在日本沒有十分顯著的位置。然而,日本的中小學開展一定的勞動教育是確切無疑的。1947年制訂、2006年全面修訂的《教育基本法》對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作了如下規定:為了實現“完善人格”等教育目的,要實現“重視(教育與)職業和生活的關聯,培養尊重勞動的態度”等教育目標。1947年制訂、2007年重大修訂的《學校教育法》對勞動教育也相應地作了規定:義務教育要實現的目標之一是“培養關于職業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尊重勞動的態度和適應個性選擇未來出路的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在發展、擴充義務教育的成果的基礎上,“(使學生)基于對在社會上必須履行使命的自覺,適應個性,決定未來的出路,提高普通教養,掌握專門的知識、技術和技能”。
筆者以教育與經濟、職業、勞動的關系為線索,考察日本現行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指導要領,發現日本的課程分為學科課程、時間課程和活動課程,三類課程中有關勞動教育的內容:
社會、地理歷史、公民學科。小學“社會”科:參觀、調查當地人們的生產和販賣工作;參觀、調查和查詢當地人們生活所需的飲用水、電、燃氣的確保和廢棄物的處理;調查所在縣(都、道、府)的主要產業的概況(3、4年級);調查和查詢日本的農業與水產業、工業生產、信息產業與信息化社會的狀況(5年級);調查和查詢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與日本有密切聯系的國家人們的生活狀況(6年級)。初中“社會”科:在“地理領域”,認識日本國內產業的動向,概觀其特色;考察以產業為核心的地區,把握其區域特色。在“歷史領域”,理解古代日本列島農耕的擴展與生活的變化、中世紀農業等各種產業的發展、前近代產業與交通的發展、近代日本的產業革命與近代產業的發展、現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迅速發展與國民生活的提高。在“公民領域”的“我們與經濟”單元,教授“市場的作用與經濟”“國民生活與政府的作用”等內容。高中“地理歷史”學科:“地理B”科目中設有“現代世界的系統性地理考察”單元,教授“資源、產業”等內容。高中“公民”學科:“政治與經濟”科目中設有“現代社會的各種課題”單元,教授雇用與勞動、產業結構變化與中小企業、農業與食材等問題。
家政、技術與家政、“家政”學科。小學“家政”科:了解在家庭中支撐自己和家庭成員的生活的是工作,能做自己分擔的工作;想方設法快樂地飲食;學習烹飪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衣服的穿著和整理以及房間的整理、整頓和清掃的方法;制作生活上有用的物品。初中“技術與家政”科:在“技術領域”,設有“材料和加工技術”單元,對“利用材料和加工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能量轉換技術”單元,對“利用能量轉換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生物培育技術”單元,對“利用生物培育技術的栽培和飼養”等進行指導;設有“信息技術”單元,對“關于數碼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在“家政領域”,設有“飲食生活與自立”單元,對“日常食物的烹飪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等進行指導;設有“衣、住生活與自立”單元,對“衣服的選擇與整理”“住居的功能與居住方式”等進行指導。高中“家政”學科:“家政基礎”科目中設有“生活自立和消費與環境”單元,教授“飲食與健康”“被服管理與著裝”“住居與居住環境”等內容。“家政綜合”科目中設有“生活的科學與環境”單元,教授飲食生活、衣著生活、居住生活的科學與文化等內容。“生活設計”科目中設有“飲食生活的設計與創造”“衣著生活的設計與創造”和“居住生活的設計與創造”等單元,教授衣、食、住生活的設計與創造方面的內容。
道德。小學:感知勞動的美好,為大家而勞動(1、2年級);知道勞動的重要性,不斷地為大家勞動(3、4年級);理解勞動的意義,知道服務社會的喜悅,為公共發揮作用(5、6年級)。初中:理解勞動的尊貴和意義,具有服務精神,致力于公共福祉和社會的發展。
綜合學習時間。小學: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社會體驗(志愿活動等)、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初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職場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高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就業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實習、調查與研究、發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
特別活動。小學:在“班級活動”中,理解清掃等值日活動的作用和勞動的意義;在“兒童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初中:在“班級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加該活動;對于“學業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斟酌出路的適應性和利用出路信息,形成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觀,自主地選擇出路和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高中:在“班會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與該活動;對于“學業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理解出路的適應性并利用出路信息,確立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觀,自主地選擇和決定出路并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要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4]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日本勞動教育都是“隱居”在其所在課程之中的。其所隱居的課程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關于勞動的內容僅是其課程內容的一部分。
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實行課程改革時引入“勞動體驗學習”以后,日本表現出日益重視勞動教育的動向。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是指“讓學生在一定的期間體驗實際社會的職業,期望(達到)多樣化教育效果的學習活動”。[5]日本在1977年、1978年修訂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時,將勞動體驗學習引入了中小學之中。當時,日本強調實行勞動體驗學習的背景大體是:其一,過去的學校教育陷入了“偏重智育”之中,學校“填鴨式地”教授大量的學科內容,而實行勞動體驗學習,就是為了糾正這種弊端;其二,伴隨生活環境的變化,兒童們制作物品、培育生物的場合越來越少,因此希望學校通過有組織地開展“制作”和“培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工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6]此后,日本的學校教育中關于勞動的體驗性學習活動不斷加強。“現在,作為兒童們直接體驗活動的一種,各地都在實施勞動體驗學習”。[5]從實施主體來看,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主要有三種:(1)以學校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2)以行政機關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3)以地區的組織和團體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5]日本中小學在“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中實行的關于生產、勞動的體驗性活動基本是這種勞動體驗學習。
三、當代勞動教育的新趨向:
通過生涯教育實施勞動教育
當代世界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國的教改趨向呈現多元化態勢。從宏觀上看,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教改趨向莫過于生涯教育(Carrer Education,亦譯為“生計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在學校教育中推行生涯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時任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的倡導。馬蘭倡導生涯教育,最主要的是為了消除“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鴻溝”,消除“學術與職業之間的藩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蘭倡導的生涯教育是一種“有組織的、綜合性的教育”。美國學者薩珀認為,不能把“生涯”作狹義的專門職業或者職業指導來理解,應該從廣泛范疇和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人生全部生活之中來把握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多樣化的,這樣應當把“生涯”理解為人的生涯發展。[7]那么,生涯教育就是促使人們在人生的各個生活階段,掌握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實現生涯發展的教育。在美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形成了一場生涯教育改革運動。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的生涯教育又出現了新的發展勢頭。美國的生涯教育主要有四種模式,即以學校為基礎的模式、以家庭為基礎的模式、以雇主為基礎的模式和以地方寄宿制為基礎的模式。[8]其中,最基本、最廣泛的是以學校為基礎的生涯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把從幼兒園到中學后的職場或大學的期間分為四個階段:(1)從幼兒園至5或6年級的生涯認知階段;(2)6或7年級至10年級的生涯探索階段;(3)11-12年級的生涯定向階段;(4)中學后教育階段。[9]這樣,美國的生涯教育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各個生涯階段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和接觸勞動世界,探索和參與職業生活,為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和定向作準備。美國中小學實施的生涯教育有多種形式,包括組織生涯教育活動和把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結合起來等等。
生涯教育在美國肇始以后,逐漸傳播到了西歐、美洲其他國家和日本等。生涯教育在被“嫁接”到輸入國的教育體系中時,其內涵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比如,日本自上世紀末和進入21世紀以來引入生涯教育后,其生涯教育成為自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重視與社會和職業的關聯的指導理念,在實踐中正在采取適應學生發展階段的系統性生涯教育政策。[10]但實際上,日本的生涯教育幾乎被當成了培養學生“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觀”的有效手段。
應當指出的是,生涯教育和勞動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只是由于生涯教育具有面向職業生活和勞動世界的特點,因而與勞動教育發生了交集,這樣,生涯教育只能說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一個平臺。
參考文獻:
[1]傅小芳,周儷.德國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5(2):35-40.
[2]姚靜.德國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及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7(10):26-29.
[3]蕭楓.各國學校的特色教育[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
[4]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指бI案[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2.pdf.
[5]m地孝宜.地域M主Г巍蓋禾弳Y學のg踐と抗[J].國立オリンピック念青少年t合センタ`研究o要,2003年,第3號:225-232.
[6]高.學校教育における「作I活印工韋玀囊馕丁―その二つの教育C能を分析して[J].橫浜國立大學教育o要,1985年,第25號:89-104.
[7]崎尚子,家城子.アメリカの家庭科教育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にvする研究――教科分析を中心にして[J].富山大學人gk_科學部o要,2006年,第1第1號:139-147.
二、學期目標:
由本班概況,從而可知學生狀況,參差不齊,針對本班的不足與長處,制度預期的目標:
1、學生思想品質方面,思想進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情操。
2、學生文化素質方面,在思想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智力開發,挖掘學生智能潛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最佳發展狀態。
3、體育方面,由教師具體指導,定期了解學生體育發展的情況,使之認真鍛煉身體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或者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4、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勞動知識掌握一些勞動技術,培養學生的思想觀,人生觀。
三、工作的重點`難點:
結合本班實際,我認為思想教育是達到預期目標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學生從思想上有正確的態度去學習去認識,才能保證全面的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工作計劃:
為實際的預期目標,保證全班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班主任將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針對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加之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方法,抓根治本的對癥下藥,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運用說服,榜樣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級工作。
二、`學期目標:由本班概況,從而可知學生狀況,參差不齊,針對本班的不足與長處,制度預期的目標:
1、學生思想品質方面,思想進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情操。
2、學生文化素質方面,在思想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智力開發,挖掘學生智能潛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最佳發展狀態。
3、體育方面,由教師具體指導,定期了解學生體育發展的情況,使之認真鍛煉身體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或者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4、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勞動知識掌握一些勞動技術,培養學生的思想觀,人生觀。
三、工作的重點`難點:結合本班實際,我認為思想政治工作計劃是達到預期目標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學生從思想上有正確的態度去學習去認識,才能保證全面的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為實際的預期目標,保證全班工作的順利進行,特制定了如下班主任工作計劃,并將全力做好。
1、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針對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加之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方法,抓根治本的對癥下藥,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庫4歡迎您采,集,運用說服,榜樣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級工作。
實踐教學包括實驗、制圖測繪、基本技能實習、專業認知實習等環節,是學生獲得基本技能的訓練手段,是形成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依托學校現在的實訓設備,開展課程實訓工作。學校現有鉗工實訓室、車工實訓室、機械制圖室、機械原理陳列室、電工電子實訓室、數控實訓室、機器人實訓室和機電綜合創新實訓室。基本可以滿足自動化生產設備應用專業的實訓教學。教師在授課中,應根據開設課程的內容適當比例地安排一定的實訓時間。原則上理論課的時間與實訓時間比例多于1:1。
一、實驗
實驗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要教學環節。根據不同課程情況,實驗有兩種安排:一是將實驗安排在相應的章節講授完畢進行;二是在學完或即將學完某一課程并進行了一些實驗的基礎上,集中一周(實驗專用周)實踐。在相應的實驗室里進行。
課程設置安排物理、公差配合和測量課程開設實驗專用周。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實驗指導書要求,獨立完成實驗的全過程,目的是使學生成為實驗領域的實踐者和積極探索者,訓練學生調試、操作實驗設備、儀器的基本技能以及數據處理、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并培養嚴謹的實驗習慣。實驗占重要地位的課程和開設實驗專用周的課程,實驗要單獨考核,成績列入學生成績冊。實驗在各門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要作具體的規定。
二、基本技能實訓
基本技能實習包括鉗工實訓、車工實訓、電工電子實訓、數控加工實訓、維修電工操作技能實訓、無線電裝接工操作技能實訓、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計12周。
通過實習,使學生了解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常識,使學生獲得有關機電方面的基礎知識,進行中級技術工人必須的基本操作訓練。基本技能實習應以培養基本技能的實習為主,通過鉗工、車工、電工電子、數控加工和計算機等實習環節,使學生具有機電和計算機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知識。
每次實習完畢,必須進行操作及理論考核,同時結合學生實習中的工作情況,評定總成績,列入學生成績冊。
三、專業認知實習
專業認知實習是在學生開始學習專業課時,安排在校外工廠完成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工礦企業的生產概況、生產過程、設備維修、設備管理、產品裝配以及企業生產組織和車間管理的一般情況。以獲得本專業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初步培養觀察分析生產現場常見的機械加工、設備維修方法,了解生產的組織、管理形式,為后續專業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專業認知實習一般應選擇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較為先進的工廠為基地,并根據工廠的具體情況,制定出詳細的實習指導書。專業認知實習安排3周。
專業認知實習中,要對學生加強紀律教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對學生的表現和實習報告要作全面考核,成績列入學生成績冊。
四、企業實習
一、班級概況及基本目標
本班共有56名學生,女生29名,男生28名。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但是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男生在這方面明顯不足。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能較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個別學生缺乏主動性,書寫有待于加強。
本學期我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一支有進取心、管理能力較強的班干部隊伍,全體同學都能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弘揚正氣,逐步形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繼續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強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師生中進行賞識教育,老師賞識學生,讓學生學會賞識自己,賞識他人。積極配合學校、少先隊的各種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隊活動,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班級榮譽感,以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一)常規教育方面
學生經過一個假期的放松,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必定不太適應,做到每一項規章制度對于他們來說都不太容易。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適應學校的生活,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導,并且內容要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時時處處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利用升旗儀式和班會時間,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升旗結束后,對上周的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對于學生的書寫讀的姿勢,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
2、開學師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紀,并制定相應的獎懲辦法。從紀律、衛生、勞動及兩操幾方面制定。先由學生寫出自己的違規現象及獎懲辦法,再由班主任統一歸納完善,如有違規照章處罰。我們班的宗旨是:說到做到
(二)班級紀律方面
一個班級,要想有良好的班風,必須要有良好的紀律才行。因而,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課堂紀律
嚴格遵守課堂四管(管住眼看老師,管住口不說話,管住心認真聽,管住手不亂動),如果有違反紀律的現象,由課代表記錄,并做出相應的懲罰。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松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松的氣氛。然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就是解決課間紀律亂的法寶。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危險活動和場地,寓教于樂。
(三)衛生方面
講究衛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講衛生,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個人衛生:每周一檢查個人衛生,平時抽查,要求衣著整潔,桌屜干凈,物品整齊。
2、班級衛生:每天下午分派值日生清掃,由勞動委員負責。同時利用花草美化環境,并進行愛護環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養方面
班級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來管理是不夠的,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這學期我將采取班干部競爭上崗制及班干部輪流工作制,使班級管理再上新臺階,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養有個性的人,使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和學會管理。
(五)家校結合,分類施教
本學期要做好分類施教工作:
1、對學習后進生,每節課都要提問,作業中有錯要單獨進行輔導,與家長聯系,共同幫助提高學習興趣。
2、對行為后進生,發現閃光點要大力表揚,樹立信心,在老師和家長共同督促下改進。越是表現差的方面,越要讓其引起重視,比如當班干部。
3、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聯系,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活動安排
九月份:
1.我上學了,我愛學校主題教育。
2.利用教師節進行尊重長輩、尊重老師的教育。
3.主題班會《我愛學習》進行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十月份
1. 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家庭,愛親人教育。
2. 學習、衛生習慣的養成教育。
十一月份:
1. 利用體育課鍛煉教育,培養學生的毅力。
2. 冬季來臨時,教育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十二月份:
1. 堅持上學,不遲到,培養學生的吃苦精神。
2. 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評比。
元月份:
1. 小學生行為規范的學習和養成合作、互助的好品質。
2. 復習準備期末考試。
3. 總結學生操行
二年上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二
一、指導思想
以兒童為本,道德為先為指導,以育人為中心,以實踐為途徑,以社會化為方向,切實加強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樹立小主人翁精神,同時,最基本的是讓同學們的成績得到穩步的提高。
二、班級概況和工作目標
本班每個學生都活潑可愛。其中學習自覺,思維靈敏的學生有,也有反應慢,習慣差的。所以本學期繼續以抓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和文明禮儀教育為主, 讓小朋友健康成長。同時配合好少先隊的十小在行動,綠色環保小家園,等一系列常規活動,與各任課老師密切配合,相互協助,取各班的長處,爭取把班級建設成為活潑、好學、文明的班級。
三、具體工作措施
1.思想教育方面
(1)抓好學校、家庭、社會這三教,加強對學生家訪,并做好家訪記錄。
(2)創設誠信氛圍,強化文明禮儀。
(3)繼續強化對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2、教學方面
(1)端正教學思想,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教給學生應重視保健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孩子實際出發,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加強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聯系《品德與生活》和孩子思想動態,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
(3)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3、文體衛生方面
(1)做好兩操(廣播操和眼保健操),根據體育組的競賽要求,提高學生做操的整齊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開設各類有興趣的活動。班內設立個人衛生記載本。
(2)結合五項競賽,對本班的衛生情況進行強化,提高本班得衛生情況,爭取可以得到優秀班級。
4、勞動教育方面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班內開展各種小型自我服務勞動。
二年上班主任工作計劃范文三
一、學生概況
二年(2)班共有44名學生,24名女生,20名男生。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但是由于年齡小,自制能力差,時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男生在這方面明顯不足。很多同學在行為習慣方面有待進一步培養。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能較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個別學生缺乏主動性。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1、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小組合作以幫促學
針對有部分同學學習缺乏積極性、參加活動與清潔的不夠主動,想通過小組合作的精神促進一部分同學的積極性,并且想通過優秀同學幫扶學習中下生,以幫促學。
因此,我把班級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定立固定的人數,然后讓學生自行選出自己小組的組長和小組名字。我會利用小組團結的精神,在課堂表現、上交作業、清潔衛生等方面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選。每節課對表現優秀的組給予一面紅旗,一個星期拿到紅旗最多的小組每位同學則可以得到老師的一份小禮物。
2、抓好班級的日常工作。
(1)做好安全教育。平時多留意班級發生的事和校外的時事,及時針對問題進行安全教育,并且做好宣傳工作。
(2)嚴抓衛生。平時多關注學生的個人衛生,并且對學生適時地進行垃圾分類和環境知識的教育。注意班級環境衛生,常讓班級保持清潔。
(3)繼續貫徹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大課間活動為主、繼續重視書寫和課外閱讀。
3、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班級集體是班主任教育的對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級集體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進行長期工作,進行組織和培養。
⑴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培養良好的班風。
共同的目標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動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向全班學生提出明確的前進目標,并制定出有效措施,鼓勵全班學生努力去實現奮斗目標,[蓮山課 件 ]一個奮斗目標的實現,就可以使班集體達到鞏固和發展。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還應該有良好的班風,正確的輿論。這種班風、輿論對學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為此,班主任必須培養良好的班風,而培養班風要以正確的輿論做起。班上有了正確的輿論,壞事在班上就得不到支持,就會很快被制止,學風、班風就可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⑵選拔、培養和使用班干部。
上個學期挖掘了一批同學做班干部,他們在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畢竟只是一小部分同學先積極起來,為了能培養更多的優秀學生以及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所為,班級的班干部要定期輪換,讓更多的學生有得到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既能當領導,又能被領導的適應能力。實踐證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確選拔、培養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在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活動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工作。班集體中總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學生,他們或是學習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頑皮搗蛋。班主任必須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對于個別學生的教育,班主任應持正確的態度,思想上不要歧視,感情上不要厭惡,態度上不能粗暴。對后進生要一分為二,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積極因素,特別是要注意培養后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要對癥下藥。
5、重視經典教育,積極參加讀書節活動
一、班級概況
本班現有學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孩子們剛從幼兒成為小學生,經歷著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重要轉折。這一時期,孩子的行為還帶有明顯的幼兒期特征:自控能力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部分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現象;伙伴之間往往以"玩"為主題,經常出現打鬧,告狀等現象;在學習活動方面,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需要借助形象思維和動手操作來理解和記憶,學習活動帶有濃厚的游戲色彩。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抓,持之以恒。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對學校的很多規章制度、紀律還處于朦朧狀態,加之他們天生好動、好奇、貪玩,因而違反紀律的現象會時常發生等特點,我班制定了"班規"兒歌,并組織學生進行理解背誦,從文明禮貌、學習態度、講究衛生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和指導,嚴抓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老師要時刻想著學生,引導他們認識學校、熱愛學校。
1、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教他們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見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上學、放學回家要跟家長打招呼。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不打架、不罵人。
2、進行遵守紀律的教育,教育他們按時上學、放學以后按時回家。不遲到、不早退,嚴格請假制度。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言,不搞小動作、不交頭接耳,認真聽從老師的安排。下課不在教室游戲和追跑打鬧,上課鈴響立即進教室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師來上課。
3、進行安全教育。由于一年級孩子頑皮好動,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行為是本學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校時間嚴禁隨意出校門。剛入學時老師領著學生上廁所,并對學生進行現場教育。(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充分利用班會或上課時間加強安全宣傳教育,讓學生逐步真正認識到安全確實重要.在對他們“說”的同時,更注重教他們“做”。
4、進行熱愛學習的教育,通過講小故事、小笑話等多種方式講學習知識的用處、形成“認真學習光榮、不認真學習可恥”的優良風氣,教育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
5、進行講衛生的教育。剛入學時,要利用課余時間或打掃衛生的時間,老師親自和學生打掃衛生,教給學生打掃衛生的方法、步驟以及如何保持教室、室外的環境衛生,再漸漸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6、進行熱愛勞動和自我服務的教育。針對學生在家中個個是小皇帝的現狀,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理能力極差的現狀,向學生進行勞動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使勞動最光榮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熱愛勞動的風氣。
7、進行不吃零食的教育。剛入學的學生,每天口袋或書包里裝著或多戓少的零食,多數都是垃圾食品,有的同學吃完后就隨地亂扔包裝袋。針對這種現狀,老師利用上課或班會時間給學生講解吃零食的危害,既不衛生,又對身體健康不利,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拒絕零食。對個別不聽勸告的同學,和家長聯系。
(二)抓好班級干部的培養工作,使他們成為老師的小助手。
這學期,成立四個小組,小組內輪流當組長。從一開始的收發作業本,指導衛生打掃,每天匯報班級課堂、作業、課間等情況開始,逐步發展學生的能力。實行小組比賽制,每天給學生競爭表現的機會,選出有自信心、有班級管理能力的小干部,同時老師要多深入同學中教給他們工作方法,衛生、紀律上展開評比,使他們有新鮮感,趣味感,增強集體意識,自覺自愿地遵守紀律、認真學習。多向在這方面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怎樣才能培養出得力的干部,使他們成為老師的左膀右臂、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
(三)做好與家長的聯系工作。
本學期伊始,考慮到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決定經常和家長聯系,讓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內容及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心中有數,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教育。特別是對于后進生來說,這項工作尤為重要。個別學生由于先天智力及后天各方面的原因,在學習、紀律等方面顯得不如別人,自己也沒信心、缺乏自覺性和主動性。老師要及時與家長保持聯系,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與家長商討合理的辦法教育好每一個學生,與家長共同交流、商討各種行之有效的管理學生的方法。
(四)教師對自身的要求。
關心熱愛學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待后進生和有缺陷的學生,應投入全部的愛。注重發現有特長的學生,并加以培養引導,對表現異常的同學細心分析原因,加以疏導。平日要以師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堅持用普通話與學生交談,創設良好的氛圍,以自身的行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培養創新應用性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特色和具體任務,這就要求高校在建設應用型學科專業和教師隊伍的同時,更要加強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教法等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改革應從社會需求出發,突出“應用性’’特色,尤其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為滿足示范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材、教法等建設的要求,擬對應用性旅游專業的核心課程《導游基礎知識》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期達到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要求。
一、課程內容與基本要求
《導游基礎知識》簡要介紹了中國歷史小常識、中國旅游地理、中國民族民俗、中國四大宗教、中國古代建筑、中國古典園林、中國烹飪主要菜系、中國風物特產、中國臺、港、澳地區概況、中國主要旅游客源國概況、對聯和古詩詞等方面的知識。
本課程為旅游教育與服務管理的專業必修課,旨在為學生能在畢業之前順利通過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相關課程的考試提供幫助,同時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人文素養,為其以后的導游實際工作進行知識上的準備。
二、課程的特點
本課程屬于知識性課程,是旅游教育與服務管理學生學習和掌握導游基礎知識的專業課程,與《導游業務》、《旅游政策與法規》、《旅游文學常識》一起構成導游考證的主要課程。與一般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內容包括歷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園林、飲食、有關國家概況、楹聯等,涉及面廣,要求任課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
(2)知識點較多,記憶難度大。由于是考證的需要,學生感覺只需要在考試前背住就可以了,所以存在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深入思考、考前根本不復習、考后全忘光的現象,需要教師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記憶;
(3)內容較淺顯,理解難度不大,聽著有意思、感覺也很簡單,學生不會深入思考其所形
成的歷史背景原因,更難以將其運用于實踐中,因此,達不到開設該課程的目的,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4)部分內容比較抽象,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展示;
(5)由于大綱和試卷容量要求以及考試時間的限制,考試不能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就無法從考試結果中得到更多有益于教學改革的反饋信息。
三、傳統課程模式的弊端
(一)教學方法單一,理論聯系實際不夠
很長一段時間,《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基本上沿用高等院校的一貫做法,在教學內容上多是按照教材的編排和順序進行純理論的講授,多是以老師為主,忽略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材使用上使用考導游證的教材,讓學生只要記住,考試能考到就可以。這顯然與應用型本科培養的目標不符,無法培養出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學生,更無法適應企事業單位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教學設備手段落后
目前,從課程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看,還是比較傳統的。導游基礎知識課程對校內實訓設備和校外實訓基地有較高的要求。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只是少數院校的嘗試,還沒有廣泛實行,校內實訓條件多是使用的多媒體,讓學生自己制作PPT進行導游詞的講解,沒有將最新的導游虛擬模擬軟件等新技術應用到教學中。
(三)課程考核方式陳舊
考試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考試,既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質量,又可以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但傳統的考試方法往往是偏重知識測試,忽略能力考核,考核多采用平時成績(10%)+期中考試(30%)+期末考試(60%)的方式。這種方法無法往往是偏重理論知識的測試,忽略學生技能和素養的考核,無法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學生的要求。
四、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導游基礎知識》的教學改革,需要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通過開設實訓課,使對導游基礎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導游講解,改變了過去學生學習本課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盲目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會記不會用,會考不會導(游)的現象。
(一)以知識儲備為基礎的理論講解
1 新課導入。學生只有在對課程產生興趣后,才會有探究知識的欲望,才能集中注意力,把中心移到老師的講授中。因此,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是必要步驟。在每節課的導入環節中,可以用多媒體、互動對話、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或者是講故事等手法,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
2 授課過程。教師在授課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模擬法、互動教學法,讓學生掌握旅游基礎知識,并加以融會貫通,增強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同時,應注重課程連貫性,讓學生明白需要掌握什么樣的理論知識,才能針對不同的游客講解,讓游客滿意,同時解決帶團中遇到的問題。
在設計每一個教學項目時,可以從旅游欣賞角度來設計“模擬旅游”的情景。即結合每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通過多設計精美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逐漸進入到旅游的情境中來,讓學生獲得認知和情感的“真實”體驗,主動地去思考、學習。這種方法可以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優化了課堂效果。
此外,還可以結合相關專業知識,采用專題教學方式,開展討論,活躍學生的思維。選擇的專題應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科學性和實用性,追蹤旅游發展的大事和焦點,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和趨勢。比如目前可以關注的專題有2012年中國旅游宣傳主題“歡樂健康游”、善行旅游創新理念等問題。通過這些專題的探討與分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可以及時有效地掌握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狀況,
3 課程總結。一堂好課應該包括一個精煉的小結,一個好的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傳神效果。課程總結不能流于形式,而應針對所講授的重難點、知識點再次強調,讓同學更好地吃透難點、把握重點,鞏固課堂成果。
4 課后作業。由學生收集課程相關的圖片及相關內容,設計PPT講解的內容、撰寫導游詞。課后作業檢查了學生對導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學生導游講解的能力,以幫助學生提前進入職業角色,以更好地適應日后的工作崗位。
(二)以培養技能為宗旨的實踐環節
導游基礎知識課程的實踐活動方法和形式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原則,以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導游服務為出發點。具體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 導游基本技能實訓。導游員的服務技能可以分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兩類。導游服務需要的主要是智力技能,即導游人員同領隊協作共事,與游客成為伙伴,使旅游生活愉快的技能;根據旅游接待計劃和實情,巧妙、合理安排參觀游覽活動的技能;隨機應變、生動精彩的導游講解技能;靈活回答游客的問詢,幫助他們了解宣傳旅游目的地的宣講技能;合情、合理、合法地處理各種問題和游
客投訴的技能等。因此,在導游基本技能實訓中,可以將這些要點設定一個成績評定的標準,再加上導游員的儀容儀表、語言表達、講解知識等,共同構成訓練學生的導游基本技能考核標準。
2 模擬導游實訓。模擬導游實訓,需要用到導游實訓室。目前,大多高校使用的導游實訓方式有以下兩種:虛擬技術導游模擬室,運用3D環幕放映系統進行景點講解實訓;旅行社實訓基地,真實的進行旅行社經營實戰訓練,同時可以兼具經營功能,服務于高校的師生。在實訓中分小組進行練習,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同時,還可以借助錄播系統,錄下自己真實的講解和服務過程,讓同學在經過老師的點評之后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自身導游講解和服務能力的提高。
3 導游技能大賽。導游技能大賽,展示了高校旅游專業學生的風采,激發學生對旅游的熱愛,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和綜合素養,同時也檢驗著高校教師的課程教學是否和行業密切聯系,是否按照行業標準來引導教學。因此,應鼓勵學生參加全國、省、市旅游局以及旅游院校等單位舉辦的導游大賽,同時固定每年舉辦一次學校的導游技能大賽。這樣,通過導游技能大賽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既起到了示范教學的作用,也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于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賦予了專業教學新的內涵。
(三)以提高素養為目標的考核方法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改革教學效果評價方法與教學評價制度,改變以考試分數、考核等級作為衡量教學成果唯一標準的做法,拓寬評價思路,制訂有利于提高學生素養的切實有效的考核方式。目前,大多數高校課程考核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期末理論考試或者集中理論加技能的考核方式。這種考試成績偶然性很大,無法真正考核學生的素養。因此,應該采取全程考核的方法,使考核分散到教學的每一個過程。在講解每一個具體的教學項目或章節中進行技能考核,期末形成總的技能考核成績。在總評中,實踐技能所占的比重要比理論所占的比重大。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大量導游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參與課程的基礎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等素養有更快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導游基礎知識》的課程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要,精心設計講授和實訓的內容,使實踐教學環節體系完整,技能訓練效果明顯,從而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滿足社會之需要。
參考文獻:
[1]國家旅游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編.導游基礎知識[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8
1.2農業科技教育農業科技教育是中國古代農業教育最主要的內容。秦漢時期,在歷代統治者的重農政策措施之下,農業生產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農業科技教育也比較發達。當時的農業科技教育主要涉及農業氣象和占候教育,農田土壤耕作、水利和灌溉知識、農作物栽培、蠶桑養殖、農具制作和使用、園藝知識、畜牧獸醫教育及環境生態教育等。農業氣象和占候教育是農業科技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并且要直接利用自然資源,使得農業生產的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主要取決于土壤、水分以及對所處環境氣候的適應性。《呂氏春秋•審時》篇指出,“凡農之道,候之為寶”,把春夏秋冬分為孟、仲、季十二紀,在每個紀都有與之相應的物候與農事,教育人們要把篤守物候看作農業生產的重要原則。《四民月令》按一年十二個月,每個月按照上中下旬,把應該進行的農業生產、手工業、商業經營等事項作了詳細合理的安排,詳細指導人們依照時令、氣候安排耕種,收獲糧食、油料、蔬菜,養蠶、繅絲等。精耕細作和增加產量方面的技術是當時農業教育和推廣的重點,也是中國古代農業教育的一大特色。中國古代農業生產主要是一家一戶式的分散經營,生產多少與自己的利益直接相關,因此,農民都想盡辦法在小塊土地上精耕細作,增加生產,提高產量。這方面教育內容涉及“深耕熟耰”技術、作物輪栽和復種、代田法、區田法以及保墑、施肥和改良土壤技術等。如武帝時,趙過在總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民生產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代田法,即在播種之前先開溝起壟,種子播在溝底,待幼苗長起后,分多次用壟上的土培壅苗根,這樣,能使根系扎深,減少葉面水分蒸發,抗旱保墑,又能防止作物倒伏,增產效果十分明顯,代田法也迅速在關中、山西、甘肅等地推廣。《氾勝之書》對區田法、溲種法、選種留種施肥、作物栽培、田間管理等分別作了詳細描述。《管子》一書中對水利和灌溉知識、土壤區劃知識進行了詳細闡述。犁耕技術上,趙過創新和推廣了“三犁共一牛”法、“耦耕”法,西漢末年,很多地區又出現了一牛一人犁耕法,牛耕技術得到不斷改進和推廣。趙過還發明推廣了耬車、人工挽犁等農具和耕作技術。農業教育途徑把以上農業科技轉化為廣大農民的知識和技能,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古代農業的不斷發展。
2秦漢時期農業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
2.1年長者對年輕一代的示范和口授秦漢時期,社會的經濟和教育發展水平還較低,農業生產技術的傳播基本都是在生產勞動過程中進行和完成。年長者把繼承和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的技術和知識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傳授給年輕人。在政局穩定的前提下,年長者的經驗,加上年輕人的力氣,就可以保證勤勞的人過上溫飽的生活。這種傳授方式促成了中國古代尊老敬老社會風尚的形成,甚至有學者稱“孝道是農業經濟的產物”[5]。農民是最講求實際的,“眼見為實”是農民自古不變的信條,因此,通過示范和講解、口授,讓農民親眼看到實在的東西帶來的好處,從而認可和愿意接受,示范的方法也直觀易學。另外,農民之間相互請教、農民向農業科學家發問和學習,也是農業教育的重要方式。
2.2官吏的推廣與教導秦漢時期,從中央的大司農(秦時稱治粟內史)到基層的三老、里典(正)、力田,這些官吏都肩負勸民耕織的職責,在教民耕作、推廣生產技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漢書•食貨志》載,武帝任命趙過為搜粟都尉,使其推廣“代田法”。趙過還傳授了“以人挽犁”和“教民相與庸拘犁”等增產措施。建武年間,任延在任九真郡太守,教民牛耕,使得開墾的田畝年年增加。《后漢書•王景傳》載王景作廬江太守,教民犁耕,提高了耕作效率,因而“墾辟倍多,境內豐給”。《漢書•召信臣傳》載召信臣任南陽太守時,“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畜積有余”。為了合理地調配用水,他制定了“均水約束”,使南陽地區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歸之,戶口增倍”。《后漢書•杜詩傳》載,杜詩任南陽太守時,“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他發明的“水排”,是當時水力利用的重大成就,召信臣、杜詩二人因此受到老百姓擁戴,被百姓稱為“召父”“杜母”。秦漢時期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與這些官吏的推廣和教導是分不開的。
2.3編印和傳播農學著作秦漢時期,記載各種農業耕作經驗技術的農學著作較多,這些著作對人民群眾學習和掌握農業生產技術很有幫助。《呂氏春秋》中有很多專門記載農業耕作技術的篇章,闡述改良土壤、適時種植、抗旱保墑、除草防蟲等方面的經驗知識。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代農家有9家114卷之多,其中《管子》《汜勝之書》《四民月令》等最為著名。這些農書,有的是朝廷組織頒發的,有的是官府組織編寫的,有的是個人根據實踐經驗編寫的。這些農書使得農業教育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農業知識的傳播和古代農業教育中起了重要作用。
班級管理工作計劃一
本學期以學校的工作計劃為依據,結合本班的實際制定出相應的班計劃,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創新;抓好班風、學風的建設,努力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培養出一個明禮、守紀、誠實、好學的班集體。上學期經過大家的努力,我班的班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這只代表著過去,在新的學期里,我和孩子們將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優異的成績。新的學期開始,為了更好的作好班級工作,我特制定二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落實對兒童少年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本班的基本情況。
二年級原有學生31人,本學期轉走1名學生,轉入1名,本班現有學生31人,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基本上已適應,但經過一個假期可能都已淡忘,為了使學生能夠及早進入角色,這就要班主任向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常規教育,經過一年的學校生活,學生初步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但學生年紀畢竟比較小,自我監控能力、評價能力還是有點差,需時常提點、督促,教師又要以自身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的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在學生面前樹起一座做人的豐碑。所以,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一定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當好家長,做學生的表率。因此,我決定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利用班隊會時間再次組織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并進行總結,通過小組長的匯報,及時的表揚.對表現不夠好的學生,及時進行點撥,指導,加強教育。
2、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
3、對學生進行集體榮譽的教育,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
4、對于學生的書寫讀的姿勢,我將在課堂上隨時提醒與幫助。
二、班級紀律
1、選拔培養好班干部,繼續實行“班長輪值制”,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協助好教師管理好班級。每周的班會課利用十分鐘小結他們的工作情況;表揚做得好的班干部;對一些做得不很理想的班干部進行指導,教給他們的一些管理方法。
2、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班級科學管理制度,凡寫字認真、勞動積極、衛生清潔、紀律好的同學在每周的班會課,用十分鐘時間來總結與獎勵。
三、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
本學期我決定采取以下措施對本班的學生進行管理
1、重視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一個人的終生發展受益非淺。因此,在班級進行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與學校的德育工作密切配合,本學期,將結合學校的養成教育訓練項目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學生進行規律性的常規訓練。重點落實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不使一個學生掉隊。
2、及時了解學生情況準確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材施教,在重點難點上下工夫,以促進全班成績的平穩、扎實地上升。要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展情況。
3、家教結合經常保持與學生家長聯系,通過打電話、家訪、開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取得溝通,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4、培養班級干部及時召開班干部會議,針對他們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教給他們工作方法,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指出他們的優缺點和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同時,還要求他們注意班干部成員之間的合作,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盡力在同學之間樹立他們的威信,創造機會,鍛煉和培養他們的能力。
5、重視文體工作教育學生上好所有學校開設的課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文娛活動,重視各項比賽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班級管理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結合本校德育工作體系,以學生自我發展為本,以愉快的兒童德育為格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切實加強班級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班級概況和工作目標:
本班共有學生66人,男生35人,女生31人。每個孩子,活潑可愛。其中學習自覺、思維靈敏的學生有,也有反應慢、習慣差的。所以本學期繼續以抓學生的行為學習習慣和文明禮儀教育為主,讓小朋友健康成長。同時配合好德育處的“__在行動綠色環保小家園”等一系列常規活動,與各任課老師密切配合,相互協助,取各班的長處,爭取把班級建設成為活潑、好學、文明的班級。
三、工作重點:
1、結合晨間談話、隊班會加強班級管理,樹立班干部的威性,在班級中樹立榜樣。
2、加強班級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3、關鍵要抓好班級的紀律,因為紀律是成績的保證。要抓好紀律關鍵在教育好后進生。所以,轉化后進生特別是雙差生工作顯得異常重要。
4、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的素質、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心中有他人的意識。
5、成績、表現好的學生要經常鼓勵,既要肯定成績,也要不斷督促,使他們不斷取得進步。
四、具體工作措施:
1、思想教育方面
(1)抓好學校、家庭、社會這“三教”,加強對學生家訪,并做好家訪記錄。
(2)創設誠信氛圍,強化文明禮儀。
(3)繼續強化對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
2、教學方面
(1)端正教學思想,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2)教給學生應重視保健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孩子實際出發,培養良好的品德和加強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聯系《品德與生活》和孩子思想動態,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教育。
(3)培養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3、文體衛生方面
(1)做好兩操(廣播操和眼保健操),根據體育組的競賽要求,提高學生做操的整齊性,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開設各類有興趣的活動。班內設立個人衛生記載本。
(2)結合“五項競賽”,對本班的衛生情況進行強化,提高本班得衛生情況,爭取可以得到“優秀班級”。
4、勞動教育方面
(1)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制力和不怕困難的精神,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班內開展各種小型自我服務勞動。
5、狠抓班集體建設。
(1)培養—支守紀、責任感強、素質高的班干隊伍。進—步完善班干部的組織隊伍,選拔品學兼優者充實班級,培養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形成表率,當好班主任的好幫手。
(2)每兩星期召開班干部會議一次,嚴格要求。做到及時了解情況及時反饋處理。
(3)創建班級窗口工作,開展讀書、讀報活動。選舉圖書管理員,制定好圖書管理體制,讓學生在有序的借閱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有借有還,有損必賠”。
6、規范常規管理,制定班規,班級公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級管理除了講民主外,還要_制,也就是制定班規,讓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這學期期初,我初步制定一些管理要求進行實施,當然那不是很成熟,班規的制定還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我會在實施中發現更好的方法對班規進行修改。
(1)準時到校,佩帶紅領巾、校徽,衣著整潔,手指甲剪干凈,課桌整理好。
(2)合理安排晨讀時間,每逢周二、周四早上學會一首古詩并背誦課文。
(3)認真做好每天的衛生值日工作,放學后及時關好門、窗、燈,并按時回家,不在校內校外逗留、玩耍,不玩電子游戲。
(4)聽課專心,積極思考問題,每節課至少舉手一次,認真完成各項作業,字跡清楚端正,不拖拉。
(5)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自覺遵守課堂紀律,老師不在更要遵守紀律,不喧嘩、說笑、打鬧。
(6)整隊做到快、靜、齊,做操時,動作要標準到位,節奏正確,集會時遵守會場紀律,不喧嘩、吵鬧。
(7)課間提高安全意識,不做危險游戲,不追逐、打鬧,上下樓梯靠右走,不沖撞,不擁擠。
(8)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與老師交談態度誠懇,同學之間團結互助,不說臟話、粗話,不打架,不罵人。
(9)保持小學生良好形象,不在課桌或墻壁上亂涂亂畫,要愛護綠化,注重環保。
(10)性格開朗,勇于競爭,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為班爭光,做一個自信、堅強、有集體榮譽感的小主人。
班級管理工作計劃三
為了讓班級充滿活力,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也為了使新學期班級上能有更新的氣息,特制定班主任計劃如下
一、常規教育方面
1、充分利用班會及晨會時間學習《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合理利用升旗儀式、重大節日等,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養其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在各種活動和勞動中學會合作,學會生活。
3、充分發揮各項活動中的教育陣地的作用,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使學生心中有他人、有集體。
二、班級紀律方面
1、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松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松的氣氛。然而,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就是解決課間紀律亂的法寶。我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使學生既健體又受教育,還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擴大交流的空間。同時,隨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危險活動和場地,寓教于樂。
2、路隊紀律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適應集體生活,將在班級開展“路隊小標兵”評比活動,使學生不僅做到快、齊、靜,而且能夠進行自主管理。每一個路隊將分別設立一個小隊長,每天定時向班級匯報路隊情況,及時監督,及時管理。
三、衛生方面
1、個人衛生:要求衣著整潔,做好“三勤”,桌箱勤清,物品勤擺,兩操勤做。
2、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分派值日生清掃,設立衛生監督崗,進行檢查與監督。對于主動、及時打掃衛生的同學或小組,進行獎勵。同時利用花草美化環境,并進行愛護環境和花草的教育。
四、班干部的培養方面
班級管理光靠班主任一人來管理是不夠的,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這學期我將采取班干部輪流制(包括班長和組長),使班級管理再上新臺階,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培養有個性的人,使孩子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和學會管理。
五、其他方面
一、德國職業教育師資建設概況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遠遠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他們深知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是既懂理論又有技能、既懂專業又有知識面、既會管理又善于協調的新型的技術型應用人才。作為從事此類教育的師資更應該是集理論、技能、師范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
(一)“雙師”素質職教師資隊伍。
德國職業教師資格的培養和認定,有嚴格的過程控制。報考職教師資專業,除了必須持有文理學校的畢業證書外,還要有一年以上的企業實習工作經歷。
德國職業教育師資以“雙師型”為培養目標。在德國,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雙師型”教師的定義,但是從德國職業教育教師的任職資格可以看出,培養具有雙師素質的職教教師是其核心目標。無論是實訓教師、職業學校的實踐課教師還是職業學校的理論課教師,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專業資格培訓和職業教育學、勞動教育學進修,并經過實際操作考試與理論考試。
(二)“一體化”職教師資培養。
所謂一體化,其核心就在于將職業教育教師的成長與發展視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并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教師提供培養、培訓與提高,使職教教師一生都能受到連續的、一致的教育。
首先是職前培訓。在德國,職業院校教師的職前培訓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入大學教育階段,學習4~5年,選擇一個主修專業和一個輔修專業。第二階段是為期兩年的教育實習階段,又稱教育準備階段。主要在各教育學院和職業學校進行。其次,是職業教育教師職后繼續教育。在德國,教師可以享受持續而多樣化的繼續教育,也稱作第三階段師資培訓。教師每年有5個工作日可以帶薪脫產進修。
德國規定,職業教育教師每兩年必須脫產進修一次,建立嚴格的進修制度,并將進修與物質利益掛鉤,進修后可提高工資待遇,可改變教師職務等。
二、英國職業教育師資建設概況
英國職教師資培養體系突出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包括教學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通過“三段融合”、“三方參與”的培養模式,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全過程。
英國職業教育的教師負責招生,編寫教學義件、教材和習題、授課、與學生談話、批改作業、考試等工作。職業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幫助學生了解職業情況,了解學生狀況、 建立學生卡、與學生個別談話,確定學生的職業方向,幫助學生選擇職業。職業指導教師一般在高年級擔任一門課程,以便與學生保持經常的接觸,主要精力是幫助學生確定職業方向。
英國積極推進教師培養社會化,充分整合大學、職業學校和企業三方資源.融合三者特色來培養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大學接受教育,獲取教師資格證書;在職業學校進行教學實習,獲得教學所需要的經驗;到企業或商業部門一線崗位工作,獲得該行業最新的技術與管理技能。三方參與培養的職教教師更能勝任職校教學工作,這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高效的職教師資職前培養模式。
同時,英國職業教育師資的培養有一套層次清晰、要求明確、循序漸進的培養和考核程序,分階段對不同職教專業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進行不同內容的職教教育教學培訓.這也是英國職教師資培養方式的特點。
三、美國職業教育師資建設概況
美國十分注重高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模式、嚴格的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從而保證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美國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一)嚴格的教師任職資格和選聘程序。
除了要符合聯邦各州政府教師資格證書規定的條件外,特別強調要具有實踐經驗。國家規定,要成為從事高職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學士以上學位,并對所授技術課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及最新經驗,或者在合適的技術領域有5年以上的實際經驗,還要求有當顧問和獨立判斷與研究的能力。根據美國法律,任何一所高校聘請教員都要在全國廣告公開招聘,學校必須成立專門的聘請委員會,委員會從數十以至數百名申請者中經過初選評出候選者,然后經過電話會談、核實經歷,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深入調查,最后選出正式候選人到校面試。他們來校不僅要接受聘請委員會全體成員的面試,提問考查,為師生作學術報告,還要與師生廣泛接觸,與系主任、校長面談,參觀學校設施等。面試結束,委員會根據標準與需要投票表決后正式聘用。
(二)進行教研能力評估。
美國高職院校每年都要對在職教師進行評審鑒定,其內容包括教學、科研和服務三方面。教學評定的依據是教師本年授課門數、學生數量、課后學生評語等。科研鑒定則依據其在州、地區、全國或國際會議上作的學術報告、發表的論文論著、申請到的科研經費及其他學術研究活動進行綜合評估。服務評定一是考察其在校內參加各級委員會的情況,一是考察其在校外團體中或參與社會服務的情況,如為企業提供的產品開發等。
(三)實行教師任期制。
美國高職院校教師實行任期制,一般包括短期合同制和終身制申請權兩種。短期合同制是根據學校需要及教研經費的情況、教師工作質量,每年簽訂合同決定去留。擁有終身教職申請權的教師,按規定一般在校任教5~6年后可以申請終身任職。未獲終身教職者,或得到來年再次申請的一次性許可,或得到正式通知不再留任。
(四)專兼結合。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一線人才,注重學生實際知識和技能培養,重視理論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所以,美國高職院校都普遍聘請社區內外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一般說,他們講授的課程實用性、針對性強,并且帶來大量的人才需求信息,也增強了院校辦學的針對性。
四、澳大利亞職業教育師資建設概況
具有百年發展史的澳大利亞高等職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TAFE) 不僅構成了澳大利亞最大的高等職業教育系統而且成為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主力軍。澳大利亞 學院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它具有一支與生產密切結合的 具有深厚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其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嚴格的教師聘任和準入制度。
由于澳大利亞學院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求嚴格,因此對教師素質要求也十分嚴格和明確,至少要有3~5年與專業教學相關的行業工作經驗 年齡在35歲以上的教師則要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并取得教師資格證書。
(二)規范的在職教師培訓機制。
一般新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必須到大學教育學院進行專門的教師資格培訓,由學院資助取得教師資格證書(教育文憑)。教師除擔任教學任務外,還要進入相關行業或專業委員會,經常參加專業協會的活動,獲取新的技能和信息。作為TAFE學院的合格教師,還必須掌握熟練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具備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等條件。
(三)全職和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
TAFE學院認為,決定教育培訓質量的唯一決定因素是教師自身素質和水平,全職教師必須具有大學本科學歷且要經過師資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證書;兼職教師主要來自企業或曾在企業工作過的熟練技術人員。
五、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思考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職業院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給予了高度重視。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師資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力爭用5到10年時間,培養形成一支教育觀念新、改革意識強、師德高尚、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這一要求的內涵,更多地體現在對職業教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方面。因此建立健全具有中國高職教育特色的高職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勢在必行。
首先,應在綜合性大學中設立技術師范學院或系,規定學制標準,專門培養高職教育所需師資。也可以與企業合作,讓企業承擔一部分職業教育師資培養任務,從而形成職前職后相結合、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師資培養系統。
同時應充分發揮政府、行業協會的作用,深化高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發揮企業在高職教師職后教育的主力軍作用。在進行繼續教育時,首先應制訂符合實際需求的培訓課程。應深入企業和學校了解社會經濟發展變化和教師實際需求的情況,制定出針對性強、適應性高、前瞻性佳的課程設置計劃。其次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完成職教教師繼續教育,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現有的設備和師資力量開展校本培訓,可以依托普通高校開展高職教師繼續教育,也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對高職院校教師進行繼續教育,還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和學術會議等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以保證繼續教育的實效性。
(作者單位: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