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0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創業風險與防范措施,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企業主體防范措施比較
(1)美國企業借助風險投資家的介入,有效防范創業風險。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不僅僅在投資前要嚴格審查項目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參與創業企業的監督管理,提供增值服務,來彌補多數創業企業家企業管理知識和實踐的不足。其對風險企業的幫助是全方位的,不僅為風險企業提供各種咨詢服務,幫助建立起科學的管理體系,還幫助物色甚至直接提供所需要的優秀管理人才。日本由于風險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是以風險貸款為主,投資主體多為大銀行、大公司,銀行所屬風險投資公司的資本總額占全行業的75%,因此日本風險投資家并不積極介入和支持風險企業的經營,支援活動也僅僅局限在股票上市、財務管理等方面。
(2)美國企業注重采取合作風險企業形式,防范技術風險。美國企業注重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緊密協作。近10年來,美國企業直接向大學提供的研發費用增加了2.6倍,同時還通過向大學提供設備、科研人員再培訓、人員交流及共同召開學術研討會、共辦專業期刊等形式密切與大學的關系,獲得最新的科研成果。
(3)日本企業重視通過人才專門培訓,防范人力風險。日本企業向來非常重視對創業人才的培訓,提供專項經費對企業管理層進行培訓。創業管理在大學中已成為一門專業,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神戶大學等7所大學的本科和研究生院設有創業管理專業,并且還開設經常性的創業管理講座。讓人吃驚的是,日本的一些中小學也在進行創業教育。美國重視對人才的激勵,對關鍵員工實施期權和股權激勵,不僅讓員工的收入與企業的未來發展掛鉤,還為他們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平臺。同時這些高科技企業也注重加強企業所有者/管理者的“質量”,重視員工培訓和再教育。
(4)兩國企業都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防范市場風險。高新技術研發耗資巨大,面臨的技術和市場風險大,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存在很大的技術溢出性,創新成果容易被其它廠商獲取或模仿,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風險投資就難以獲得收益。這勢必會嚴重影響風險投資者的積極性,極大地阻礙創業企業的發展,因此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多數國家都通過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來促進創業企業的發展。
2、政府防范措施比較
美日風險企業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地發展壯大起來,政府的積極扶植和幫助發揮了巨大作用。從扶持創業企業發展的措施上來看,兩國有許多共同之處,但著重點有所不同。美國主要手段是資金援助和政府采購,日本重視促進相關單位間的聯合。
(1)提供各種優惠稅收信貸政策,防范資金風險。美國稅法對高科技投資制定了優惠稅率,規定凡研發經費超過前三年平均費用的,其中25%的收益可以免稅;對風險企業發展直接提供風險基金,美國約有20多個州政府和一些大城市市政當局直接為開發性項目提供風險基金,如:美國芝加哥市政府成立了地方科學基金,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補貼。日本政府針對高新技術領域中小企業信用差的特點,由政府直接出資成立了專門的信用擔保機構:信用擔保協會。除建立各種金融公庫為風險企業提供資金外,還在通產省設立了風險投資公司,為風險企業提供占貸款總數80%的銀行貸款擔保。政府在科技廳下設有新技術開發事業團,對一些高新技術、高風險項目提供為期五年的無息貸款,項目開發成功歸還,失敗了則可以免除償還。
(2)實行政府訂購,防范市場風險。美國早在1933年就制定了《購買美國產品法》,規定政府所需的某些高科技產品,必須優先購買本國產品。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生產的全部集成電路產品和40%半導體器件被美國國防部所購買,1992年至1994年,美國政府采購的美國生產的計算機及其相關產品達到90億美元。由于有了政府訂單,企業也可以通過銀行貸款解決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美國高技術企業的發展是直接受美國國防部訂貨的推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日本政府也明文規定,政府部門、國營鐵路、電信電化部門、國立大學以及政府系統有關機構在選購計算機時,必須優先選購國產計算機。
(3)建立風險企業管理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防范經營風險。為了從宏觀上對創業企業的發展進行規劃、規范、引導、協調、服務和管理,美國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設有專門的風險投資機構和風險企業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不僅直接向高新技術開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還在技術、信息和海外市場開拓等方面為風險企業出謀劃策。日本政府不僅設立了專門的風險企業管理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而且還扶持建立了一批官方半官方性質的以服務風險企業為對象的顧問公司,為風險企業提供從設立、運營到退出,以及運營過程中的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只收取適當費用。
(4)提供良好的風險資本退出環境,防范投資者心理風險。風險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風險企業的長久控制權或者獲取企業利潤,而是在于通過風險投資的退出,從股權增值中獲得高額回報。從以往的經驗看,最好的退出方式是通過上市的方式退出,由于風險資金所投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達不到主板上市的條件,因此許多國家為了促進風險企業的發展,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了二板市場。美國有著名的NASDAQ,不但美國國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可以在此上市,而且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此上市。日本大阪、東京、名古屋相繼成立了二板市場,但比美國整整晚了20年。
(5)鼓勵與大學、科研機構密切合作,防范技術風險。世界各國采取了各種鼓勵政策來推動大學、科研機構和創業企業之間的密切協作。日本鼓勵高等院校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以學校為基地創辦高科技企業,把教學、科研和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美國政府則通過建章立制鼓勵以創業企業為核心來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實現科研和生產的有機結合,推進創業企業的發展。
三、美日高科技創業企業風險防范措施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的高科技風險企業發展時間不長,許多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僅企業自身要摸索出一套適合本產業、本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風險防范措施,國家、地方都還沒有形成相應的完善的機制和配套環境,高科技企業面臨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風險,有必要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1、對企業主體風險防范措施的啟示
(1)建立多元化融資和保險體制,有效防范經營風險。高科技企業要降低經營風險,必須充分利用企業外部的多種投資,實行風險分散,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每個投資者和經營者所承擔的風險水平,還可以使企業不致受制于某一個或幾個風險投資家,在總體水平上增強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因此,應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利用包括政府投資或資助,風險投資家風險資本、銀行貸款、證券市場上的融資等在內的多種資本。同時,應充分利用投保來盡可能減少風險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損失。
(2)建立技術風險監控系統,防范高科技企業的技術風險。建立技術風險監控系統,對與企業有關的產業技術政策和經濟技術法規進行收集,并對相關的開發研究動態和科技成果信息(包括專利信息等)進行系統收集,通過對這此信息的系統分析,可以發現其中潛在的技術風險因素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3)建立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防范管理風險。高素質的創業管理團隊(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者、核心技術人員)和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是創業企業成功的保證。一方面要加強對經營管理層的培訓,形成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另一方面要對關鍵員工實施期權和股權激勵,創造“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政策環境,建立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以保護知識產權為核心的分配機制和經營制度。
2、對政府風險防范措施的啟示
(1)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創業企業發展環境。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風險投資依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屬于政府主導型。由國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部門創辦的風險投資機構,雖然采取了提供信用擔保、無息貸款、貼息貸款、直接投資等多種運作形式,但都表現出一個共性,即投資帶有明顯的政策性。實際上,風險投資是一種商業行為,政府不應充當風險投資的主體,過多的行政干預勢必導致效率的下降。政府的作用應當定位在為創業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上,如相關政策法律制定、人才培養、資本市場建設等方面,也就是要充分發揮國家“制定政策、創造環境、加強監管、控制風險”四個方面的作用。日本在發展風險投資的過程中,強調資金支持而忽視配套環境建設的做法曾帶來了許多消極后果(起步早而發展慢),這一教訓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2)建立風險投資的國家信貸擔保機制。同日本類似,我國目前的金融結構也是以間接金融為主的,城鄉居民90%以上的閑散資金都集中在銀行,在資本市場不發達的條件下,如果能充分利用銀行的巨額資金,風險投資的發展就有了穩定而可靠的資金來源。為此,可以借鑒美日的做法,建立國家信用擔保基金,完善和落實國家經貿委下發的《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指導意見》,為銀行向高科技產業風險貸款提供一定比例擔保,解除銀行的后顧之憂。
企業對于其風險監控不能只局限于企業的日常業務上,在對企業風險管理系統進行監控的過程中,企業對自身的運行狀態也應該受到監控。我國的企業主要是受會計和審計兩方面的監控,其他部門并沒有起到監控作用,以致于企業風險監控范圍不全面,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二)企業信息傳遞途徑不暢通
企業的信息傳遞途徑對于企業內部控制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存在風險時其管理層不能及時獲得風險信息,就不能針對所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以及及時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企業信息傳遞途徑不暢通致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不能及時有效的溝通,容易造成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不利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影響企業正常發展。
二、我國工業企業風險管理目標下內部控制改進措施
(一)重視營造良好內部控制環境
企業要想具備及時識別風險及風險應對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非常重要。這樣不僅有利于強化企業內部機制、完善內部管理,還可以為企業提供二次創業的機會。企業要想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必須將企業文化建設以及風險管理哲學有機結合,企業文化作為風險管理哲學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規范和引導企業員工的行為。同時,將董事會、高級管理層以及各級員工與企業內部控制的實現統一,從而提高企業員工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自覺執行意識、業務素質以及風險防范意識,營造一個團結向上的良好企業文化氛圍,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二)改變內部控制觀念
一些企業為了提高財務信息的準確度,往往會建立一個復雜的內部控制體系。然而復雜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企業決策的形成起阻礙作用,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對此,企業應改變內部控制觀念。首先,堅持適度原則。對企業所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防范。其次,遵守風險管理要求。所有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風險。但是,風險的大小與損失并不成正比,甚至一些風險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機。所以企業應適當利用風險,為企業創造效益。最后,考慮內部控制成本。風險控制的最終目標實現利益最大化。在控制過程中忽略成本就會造成一定的損失,這樣就背離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預期目標,影響企業發展。企業應將日常業務與風險管理有機結合。首先,企業應制定一個能夠促進員工積極參加風險監督工作的目標。其次,理清企業風險狀況之間的關系,并對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以確保采用適當的風險應對措施。最后,企業應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評估方法,將定性、定量等風險分析方法有機結合,不斷完善風險評估體系。
(三)企業應逐步加強和規范內部監督制度
企業只有管理層和各個環節相協調才能有效取得和利用資源。所以企業應突破傳統會計、審計范疇,加強和規范內部監督制度,將內部控制管理融入日常監督中,在內部監控過程中,將制度監控和專職監控有效結合。把制度建設作為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基礎,利用相關規定有效引導員工認識自己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所處的位置,落實風險防范工作。同時,安排專業人員對企業日常運營進行監督,促進企業發展。
隨著現代化工業的發展,企業經營受內外部環境影響越來越大,企業管理也越來越趨于復雜化,如何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來提高運營效果、防范運營風險成為企業經營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我國企業的內控管理現狀
我國企業管理尚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內部控制環境不健全,管理基礎薄弱,無法有效預見和控制經營風險。多數企業按要求建立了制度和流程,但實際可操作性差,執行力低,效果較差。
缺乏協調機制,權責不明確。很多企業職責分工不明確,管理鏈條長、流程不清晰,人員變化快,數據不統一,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運營效率低,經營風險高。
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系統。很多企業風險防范意識薄弱,風險評估和防范措施主要由部分管理部門甚至是一般工作人員完成,判斷標準不明確,管理措施存在局限性,導致風險失控。
監督機制不健全。許多企業內部稽查、評價制度不完善,導致監督工作難以落到實處。董事會機構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或者董事會就是半個經營班子,經理層的決策就是董事會的決策,缺乏牽制和監督。
二、內部控制建設的必要性
(一)外部監管的規范,要求企業必須重視內控管理
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聯合《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基礎上,于2010年4月又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這就要求企業單位必須重視內控管理,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加快內控建設。
(二)當前的經營環境要求企業必須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2008年以來,由美國次級貸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的衰退,將使企業進一步認識到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帶來企業管理理論新一輪的改革和深化。
三、運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加強內部風險控制
內部控制理論發展大體上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五個階段。當前的風險管理框架理論,是在2004年在美國COSO委員會頒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體框架》(ERM)中提出的,把企業內部控制提升到企業風險管理階段,管理內容擴展到相互關聯的八個要素: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
從內部控制理論進程演變來看,內部控制內涵逐步擴展,內容不斷豐富,管理思想從財務活動逐步擴展到整個經營過程,從經營活動擴展到戰略目標管理,從內部環境分析擴展到外部風險應對,從過程控制擴展到事前管理(風險識別),將全員、全過程管理思想逐步深化。其管理內涵基本與當代全面預算管理內容一致。
全面預算管理自上個世紀20年代在美國的通用電氣、杜邦、通用汽車公司產生,通過業務、資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確適度的分權授權,戰略驅動的業績評價等,來實現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進而對作業協同、戰略貫徹、經營現狀與價值增長等方面的最終決策提供支持,是兼具控制、激勵、評價等諸多功能的一種綜合貫徹企業經營戰略的管理工具,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企業的所有關鍵問題融合于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首先,全面預算與企業戰略規劃密切相關,預算目標一般由董事會制定,代表出資人的利益,是企業戰略目標在短期內經營活動中的具體體現,一般涉及利潤目標、規模目標、投資目標、成本控制目標、資源分配目標等,是內控管理中價值創造、資產安全、風險可控等活動的終極目標。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預算目標是實現控制目標的基礎。
其次,全面預算管理涉及企業的生產、銷售、研發、投資等各個環節,與企業內外部環境密切相關,要求企業必須對各項影響因素進行充分了解和評估,建立動態的風險識別和分析系統,制定風險控制目標和應對措施,并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貫徹推行。預算編制對宏觀形勢、行業趨勢、成本承受能力等活動研究的越透,預算的執行力、穩健度就越高,企業面臨的風險就越小。
其三,全面預算在目標既定的前提下,需要對目標進行再細化、對數據進行再明確、對任務進行再分解、對資源進行再分配,需要管理層對企業內部環境進行梳理優化,完善治理結構、權責分工、人力政策、內部監督等管理程序。制度健全、管理高效、信息通暢的內控環境能促進預算目標的落實和各項預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反過來,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也能發現內控管理的缺項和薄弱環節,從而推動風險點控制和內部環境的改善。
其四,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上報、質詢、確定等一個溝通過程,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對完成結果確認、與目標對比分析、確定糾偏方案等實施必要的控制,兩者都需要以經營信息為橋梁,在各部門、各管理層之間實現傳遞,在上傳下達的過程中,基本就實現了風險點發現、防范措施制定、整改措施下達等風險控制的目的。
其五,全面預算管理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監控評價體系,需要進行信息歸集和分析,需要開展業績評價和薪酬考核,需要對管理過程審計監督。只有形成不同面、多方位的協同管控機制,才能將預算評價做到合理、可行,實現獎懲分明,確保經營風險可知、可控、可承受。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11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6)04-00-02
1 企業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的關系
1.1 企業風險管理的內涵
風險管理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活動,起源于20世紀中葉的美國。風險管理以目標為導向,涵蓋和關聯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是企業內部一個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相互協作的整體性活動。一般意義上,風險管理就是基于成本效益考慮,對風險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而實現管控風險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的過程。2004年,美國COSO委員會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企業風險管理主要包含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八個主要要素,該框架對于系統認識風險管理活動具有較權威的示范模型作用。
1.2 內部審計的涵義
內部審計是為了改善和增加企業綜合性價值而采取的一種獨立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通過系統和規范的方法促進組織改善治理和管理,幫助組織增加價值、實現目標。2013年,國際內部審計協會CIIA把審查和評價組織業務活動及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合法性與有效性列入對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中,我國內部審計協會在2014年“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征求意見稿”中也把審查和評價單位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列入其中。
1.3 兩者之間的關系
內部審計作為組織內部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推進組織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任。從上述內部審計的含義解讀和實踐發展進程來看,參與組織風險管理已成為內部審計重要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業務主戰場。內部審計作為組織內部的具有相對超脫和獨立身份的機構,能以更加全面、深刻和專業的視角觀察分析和評價組織面臨的各種內外部風險因素,充當了組織內部風險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和安全網作用。一方面,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履行職能服務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的監督和服務職責能從不同角度開展風險管理業務,既可以以監督身份開展獨立性的風險評審和評估,也可以借助服務職能全面參與企業風險體系建設,實現內部審計的快速發展與創新,有力地提升內部審計的地位作用;另一方面,風險管理理論及實踐的發展也為企業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創造了業務空間和發展平臺,內部審計正處于從傳統財務領域向非財務領域的過渡發展階段。
2 內部審計服務企業風險管理的形式路徑
2.1 為企業軟環境發展提供咨詢與智力支持
軟環境主要指企業風險管理策略、風險文化等。內部審計組織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具備的全局視野和專業技術優勢,以超脫獨立的身份為企業風險策略及文化等軟實力提供咨詢指導。這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由于內部審計在企業中所具有的獨特組織地位,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都直接向企業董事長或總經理負責并報告工作,很多企業甚至還設置審計委員會來增強內部審計的組織優勢,這決定了內部審計人員具有對企業全面的業務接觸和深刻的業務思考,內審人員比其他人員更具有對企業全盤的認知理解;二是企業內審人員的業務工作特性決定了他們對企業的風險分布、風險概率、風險存在形式等有更加全方位的接觸與思考,內審人員跟其他具體的業務職能人員相比,更能避免逆向利益驅動、環境影響、反道德行為等可能導致風險管理失效或不徹底等情況的發生。
2.2 再次評估確認企業風險管理工作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可直接從風險管理中的幾個重要環節(如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監控等)入手開展再評估、再確認工作。
2.2.1 風險識別
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施行必要的審計程序對企業風險識別的過程進行細致的審查與評價,將重點放在企業所面臨的所有內外部重大風險是否已經得到充分的確認層面,在對風險識別的再次確認過程中尋找企業可能出現的疏忽或遺漏。
2.2.2 風險評估
內部審計部門及人員應當從企業重要業務領域、關鍵管理環節或重點內部控制的審查評估入手,對已存在的風險評估重點、評估方法、評估步驟及評估結果等過程進行再次檢驗核查,以確認整個風險評估工作所采取的態度、觀點及措施辦法是否充分適當,并進一步對不恰當的評估管理工作進行更正與優化。
2.2.3 風險應對
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對企業有關部門針對不同風險所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風險態度進行執行情況檢測,通過查看其執行情況評價風險應對策略和措施辦法是否充分恰當。內審部門應當提出風險防范的改進措施及意見建議,協助各部門完善各類風險反應及處置方案,從調整優化企業風險應對措施和完善企業風險防范管理工作入手有效降低風險對企業帶來的損失和危害。
2.2.4 風險監控
企業內審人員應當對風險所處環境及其他相關因素開展持續性監測和分析,動態關注企業風險監控體系是否健全及執行情況,也可以通過對內部審計揭示披露風險或問題的處理情況開展后續跟蹤檢查,檢查所實行的控制措施是否及時有效或產生新的風險,并將檢查結果及建議提供給企業管理層以便改進風險控制措施。
2.3 通過綜合型審計直接評估確認企業風險
風險可能存在于企業內部各個業務領域和管理環節,內部審計通過綜合型審計業務工作的開展可以直接揭示和預防風險,幫助企業促進風險管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提出企業風險主要包括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內部審計對企業實施的綜合性審查可以直接從業務入手開展風險評估工作。如針對戰略風險開展的重大決策事項審計評審、針對財務風險開展的財務收支審計、針對市場風險開展的審計專項市場調查、針對運營風險開展的經營審計、針對法律風險開展的內控體系評價等。
3 完善保障性措施
內部審計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價值貢獻需要具備一定的內外部環境或條件因素,這是本文提出保障性措施的基本出發點。
3.1 維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服務企業風險管理,內部審計只有維護自身的組織獨立性和思想獨立性,審計人員才能以相對超脫的身份發揮好職責角色。維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一要有組織級別層面的較高設置,審計部門要直接接受組織最高管理層的直接領導;二要加大企業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對內部審計的工作支持和督導;三要革新審計人員在內部薪酬、考評、職務晉升及其他方面的體制性支持,確保內審人員在執行工作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困惑或干擾。
3.2 培育良好的審計環境
從內部環境看,內部審計要積極取得公司管理層的信任與支持,審計部門和人員既要通過扎實有效的業務審計成果樹立自身威信,也要主動積極加強溝通聯絡,培育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使內部審計真正成為良好的業務合作伙伴,擺脫過去內部審計“看不順眼”“人心隔肚皮”的現象;從外部環境看,內部審計既要加強與外部審計組織之間的溝通聯系,提高業務協作水平,充分利用借鑒外部審計專業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也要加強與上級審計主管單位或部門的信息溝通,及時掌握上級審計工作要求和最新業務動態,實現上下級之間的信息暢通流轉。
3.3 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化建設
相比較過去傳統的數據審查、賬務核實,風險管理對內部審計是一個新的課題。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審計人員一要加強風險知識的補充學習,既要學習企業所涉行業或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也要系統學習企業風險管理和評估方法,更新完善知識結構、思維觀念;二要及時轉變思維意識,更新傳統審計理念和技術方法,提高業務觀察力判斷力,增強思考辨別和分析能力,加強對現代新科技、網絡技術的學習運用;三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執業素養,培養審計人員的核心價值觀,真正沉下身子、耐住性子干事創業,把內部審計視為實現自己價值追求的終身發展平臺。
主要參考文獻
[1]劉薇.我國企業內部審核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26).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9日
一、引言
2009年10月23日,我國深圳證券交易所推出創業板,這是一個重要的中國證券市場的制度創新,它的建設將會面臨一些風險。因此,理性和全面的理解和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正常運行和穩步發展的重中之重。
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面世時間較短、數量較少,學術界和實務界對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控制研究還沒有足夠的關注。中小企業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它是市場經濟體系中比較活躍的、發展前途較好的企業類型,在數量上有著絕對的優勢,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提供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市場的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容易破產倒閉,其地位較弱且比大公司面臨更多的財務風險。通過分析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控制問題,可以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平穩健康發展提供理論幫助。
本文將財務風險基本的理論與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特點相結合,識別和分析了創業板上市公司主要的財務風險,通過一些具體的財務數據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狀況分析
雖然我國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經開始重視財務風險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潛在風險。本論文選擇創業板制造行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創業板制造行業上市公司大多數是高技術、高成長型企業,可以體現創業板板塊特征;創業板制造行業是創業板最大的一個行業,具有代表意義。本文選取11家創業板市場上市時間為2009年,上市時間較早,財務風險相對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分析。數據來源均為國泰安數據庫。
(一)償債能力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它反映企業償付日常到期債務的能力。表1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1)
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比較重要的財務指標,這個比率越低,說明企業償還短期負債的能力越弱,流動負債得到償還的保障越小。然而,流動比率過高也并非好現象。由上表可以看出,超過60%的公司流動比率均不理想。根據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比率中流動比率的分析,不難看出創業板公司存在著一定的償債風險。速動比率平均值為3.01,總體速動比率偏高,最高為9.22,最低僅為0.73。現金比率平均值為1.48,遠高于正常水平。最高為7.09,最低僅為0.09。根據以上所列創業板上市公司指標情況,可見這些公司具有較大的經營風險,一旦經營失敗,投入的資金有去無回,將導致公司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因此,以上大部分企業短期償債能力不理想,即使這些企業經營上尚未出現問題,但有可能在未來發生償付債務的困難,導致財務風險。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對債務的承擔能力和對償還債務的保障能力。表2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2)
由表2看出,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30.23%,說明大部分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大禹節水最高為66.35%,超出標準數值。但大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符合要求。利息保障倍數平均值為131.85,最高值為中元華電860.34,天龍光電為負值,其他公司水平均較低,遠低于平均值。因此,長期償債能力不理想。產權比率平均值為54.12%,大禹節水高于100%,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的產權比率較低,其中中元華電最低為4.21%,較為理想。因此,大部分企業償債能力有待提高的,否則可能在未來發生償付債務的困難,導致財務風險。
(二)財務杠桿分析。從理論上講,企業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可以反映財務風險的大小。,3列舉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創業板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杠桿主要指標的統計數據。(表3)
一般來說,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資本收益率對于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上升,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由表3可知,財務杠桿系數平均值為1.31,整體水平較為合理,大禹節水最高為2.748222,財務杠桿系數較大,所面臨的財務風險相對偏大。大部分企業DFL接近于1,此時財務風險較小。
在同一產銷量水平上,一般而言,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變動幅度越大,風險也就越大。通過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利于管理層對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即為了控制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組合,以此降低財務風險。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文的研究,對更多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創業板防范財務風險并獲得成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創業板公司必須充分認識到,防范財務風險不僅是財務部門的職責,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財務風險管理處于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需要經營者的高度重視,需要企業員工參與,全面系統的分析,找出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本原因并進行有效防范,從而使企業在創業板市場發展和成長。
創業板市場企業財務風險涉及許多方面,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從自己開始,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消滅于萌芽狀態,當業務難以避免財務風險,也應該及時做控制措施。因此,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預警和控制系統和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是企業經營發展的強有力支持。
由于有關創業板市場的理論還未形成一套有機的體系,因此在寫這篇文章時所受到的最大限制是資料不足,同時由于目前本人能力水平以及時間的限制,論文中難免有論述不充分、考慮欠妥當的地方。正因如此,對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分析難免出現不準確的地方,本文只是對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狀況進行了淺顯分析,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隨著我國創業板市場的不斷發展,將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斷修正。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坤,趙育萱.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實證研究.商業時代,2012.3.30.
[2]許言.創業板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問題研究.天津財經大學,2011.5.1.
企業經營風險是指企業為了贏得某一經營機會,努力實現經營目標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損失。冒險的沖動在于經營機會中的豐厚利益,而實現經營機會的可能性在于敢冒險的行為。所以,在企業經營中強調為實現經營成功制造條件,樹立敢于冒險的觀點是十分必要的。
1.2經營風險的分類與特征
1.2.1企業經營風險根據我們研究角度不同可分為不同種類:按內外因素分,可以分為內部經營管理風險與外部經營風險;按類別分,則包括:投資風險、擔保風險、流動資金控制風險、成本與盈利風險等等。
1.2.2經營風險具有的特征
1.2.2.1客觀性。不確定性是客觀事物和人類活動發展變化過程中所固有的,因此風險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有。
1.2.2.2潛在性。風險往往不顯露在表面。正是由于潛在性,人們才不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才容易在各種活動中蒙受損失。但是,是否真的蒙受損失卻是有條件的,只有促使風險事件發生的條件或環境變成現實,風險才從潛在狀態轉化為現實,成為風險事件。
1.2.2.3可測性。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和監督,進而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斷,對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進行預測,估量和評價,就能較為準確地把握風險。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相應的防范、管理和控制措施。
1.2.2.4相對性。人們面臨的風險是與其從事的活動、在活動中的行為方式和決策措施密切相關的。同一風險事件對不同的活動主體會帶來不同的后果;同一活動主體,如果行為方式、決策或措施不同,也會面臨不同的風險后果;不同的活動主體對待統一風險的態度是不同的。因此,風險是相對的。
1.2.2.5隨機性。即使客觀條件相同,風險事件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每一種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概率)都有其客觀規律。掌握這種規律,就有可能對風險后果做出數量上的估計。
企業的經營風險是客觀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經營者對經營風險的種類及其性質、特點、威脅性等因素加深認識,并努力尋求對策,就完全可以防止、減少或轉移風險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破壞。
2 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產生的原因
2.1企業委托關系導致的信息不對稱。
由于現代企業都脫離了所有者和經營者合二為一的單人業主模式,發展成為有多個所有者的公眾公司,所有者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淡出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而由職業經理人取代,從而產生了委托關系。委托理論表明,受托責任關系中的委托人對受托履行情況不擁有私人信息,而受托人對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擁有私人信息,因此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
不對稱信息有兩種類型:一是外生的不對稱信息,它是天生的、外在的,不是由當事人的行為造成的。外生的不對稱信息容易引起“逆向選擇”;內生的不對稱信息容易引起“道德風險”,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大。
2.2需求者的關注壓力。
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精神追求更加敏感,人們在享受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對商品和勞務提供者的服務水平和道德標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最終服務對象,需求者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就更加積極,而這種積極的姿態則構成了對企業的巨大壓力。因此消費者關注壓力的存在,構成了企業經營風險產生的強大背景力量。
2.3利益對立方在法制社會的法律行為。
經過近30年的法制建設,中國現階段在一些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基本法律和法規已經基本健全,全社會的法律意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種經濟組織和公民以法律手段保護自身權益的行為日漸普遍。在這種法律環境下,企業所面臨的法律挑戰也更加嚴峻,因利益對立方的法律行為而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也相應增加。
2.4企業內部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防范組織。
西方的一些較大規模的公司例,公司設有專門的風險防范管理機構,且一般主管都是由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任。在這些設立的風險防范管理機構中,大多數人員都是兼職的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由公司部門主管以上人員和公司外聘顧問組成。這樣的組織結構保證了企業在面臨風險時的反應速度和效率,從而確保了對風險事件的成功防范和及時化解。而在中國的企業里,基本上看不到這樣的組織機構的存在。在中國企業家的眼里,企業經營風險是無法預測和無法管理的,因此他們不可能為此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當然也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準備。另外,我國目前體制轉軌并沒有完全完成,各種制度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著呢國家了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3企業經營風險控制手段
企業經營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因此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樹立風險意識,其次要制定風險控制手段。企業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對經營風險進行正確的預期和控制,使企業與外部環境相協調,最大限度地削減企業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針對我們前面分析的企業經營風險產生的原因,控制企業經營風險主要應當采取如下對策:
3.1牢固樹立風險意識。
對于我國企業來說,風險防范意識差是企業陷入經營危機的重要原因。只有樹立風險意識,企業才能主動采取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經營風險。
樹立風險意識可以通過教育和培訓的途徑解決。在經營者樹立風險意識的前提下通過有效方式教育企業員工,務必讓員工認識到風險的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識別性、可控性等特點,務必讓所有員工都明白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搞好創業過程策劃,從源頭上控制企業經營風險。
良好的創業開端意味著企業經營成功的一半。因此企業在成立之初就應做好企業過程策劃,為減少企業經營風險奠定基礎。其主要包括:
3.2.1充分了解外部環境。
企業雖然無法改變環境,但企業可以認識外部環境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從而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為企業規避風險,求得生存和發展機會。
3.2.2對現有資源分析。
通過對現有資源分析,可以確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并據此劃分市場,選定目標市場進行創業。由此可以制定正確的經營決策,糾正企業短期行為,杜絕盲目投資,控制企業經營風險。
3.3建立符合市場要求的法人治理結構。
正如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所言:“對世界經濟而言,完善的法人治理和健全的國家治理一樣重要。”責權統一,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可以為有效控制企業經營風險創造條件。
3.4構建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3.4.1科學的組織結構是控制企業經營風險的基本條件。
符合風險管理要求的組織保障,要求企業在進行組織設計時,必須考慮到一下問題:意識確保組織內信息渠道暢通無阻;二是確保組織內信息得到及時的反饋;三是確保組織內各個部門和人員責任清晰、權利明確;四是確保組織內有風險反應機構和專門的授權。如此一來,組織內信息通暢,權責清晰,一旦發生任何風險先兆,均能得到及時的關注和妥善的處理,而不至于造成真正的風險損失。
3.4.2根據權利適度分離的原則劃分風險管理組織層次。
首先,最高決策機構應認真分析企業的經營環境,明確本企業經營風險容忍度,明確本企業經營風險容忍度,制定企業風險管理政策;其次,經營層應建立風險監視部門或委員會,負責監視企業的風險并確保個業務部門嚴格執行識別、度量和監控與其業務相關的風險;第三,企業應成立若干個專門部門,分別負責企業經營風險管理流程;最后,公司監事會應負責監督董事會制定經營風險容忍度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企業風險管理政策的執行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和監督。
3.4.3充分發揮專業人員的作用。
積極發揮會計、審計等專業人員的作用,及時發現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偏差。
3.5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能力。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化的進程日益加快,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科技的依賴程度日趨加深,企業經營風險的控制效率也同樣依賴企業對風險控制技術的運用能力。企業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其控制經營風險服務。
一、技術風險
(一)對于我們公司而言,由于技術的條件的限制,無法把冼夫人文化完整地轉換成相應的產品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再者加上時代久遠,收集有關冼夫人原始材料相對困難,更是無法很好地利用現代技術去還原其本來的模樣。還有目前我們工作室的設備不完善,不夠科技化,技術的運用無法表達出預想的效果等,總而言之,其風險主要來自于硬件設備和軟件兩個方面。
(二)技術性人才缺失,團隊組建不合理,只是憑著參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獲取實踐經驗來進行創業,對產品的相關制作技術不了解,對于產品的所能呈現的效果也只是“紙上談兵”。
(三)技術創新所需要的相關技術不配套、不成熟,技術創新所需要的相應設施、設備不夠完善。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影響到創新技術的適用性、先進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從而產生技術性風險。
對于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打造核心技術團隊,在各大高校網羅技術性的人才,著力于制作、開發與冼夫人文化有關的周邊產品。同時,更要以技術帶動技術,力圖通過現代高科技,如全息影像投影技術,完整地呈現出古代冼夫人所在時期的社會環境,展示冼夫人的事跡,更好地為冼夫人文化的傳播提供技術支持。在做好自身團隊建設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要與學校的科研機構尋求合作,利用好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同時要制定完整的產品制作方案,在對冼夫人文化進行透徹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產品的制作,推進公司的高效率運轉,完善設備。
二、市場風險
大學生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有證券市場中因股市價格、利率、匯率等的變動而導致價值未預料到的潛在損失的風險。因此,市場風險包括權益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以及商品風險。我們公司屬于眾籌類型,涉及市場因素較多,資金融匯風險較大。所以面對這一問題,我們公司推出來的商品必須符合市場需求,追隨時代潮流,符合當代人的口味,在產品進入前期需做好市場調研工作,全面了解消費者情況,如消費者的承受力等確定當前發展方向,選定一個目標市場為突破口,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由此打開市場,然后再逐步推入整個市場領域,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才能長久。
我們面臨的市場風險還有銷售量不及預期的問題,冼夫人的文化信仰主要集中于廣東粵西地區和海南省,在地方具有廣泛的信仰基礎,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但由于地理位置和產業結構等因素制約,冼夫人文化在全國的知名度不高。從茂名市的旅游產業可以看出,在廣東這樣一個全國旅游最發達的省份,旅游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根據廣東省旅游局統計,2007年茂名市旅游收入在全省21個地級市排名中僅第16位,接待人數排名也相對滯后。茂名市在客源市場的知名度、美譽度和互聯網上的關注程度都相對較低,對開發冼夫人文化產品缺乏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所以針對這個問題,在公司成立初期,我們要大力開展冼夫人品牌建設活動,運用平面和網絡廣告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在不斷完善營銷策略的基礎上,我們還有加大宣傳力度,要使廣大的消費者從觀念上接受我們的產品。
三、管理風險
應對公司創業過程中所面臨的管理風險,我們有提出以下的措施:
(一)管理者方面:
在大學生自主創立的公司中,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管理者,實戰經驗相對欠缺,需要迫切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修養,從而增強創業團隊的凝聚力和激勵力,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管理者會利用在校資源,不斷進修經管類知識和行政管理類知識,同時著力彌補其他方面如物質資源劣勢、社會經濟信息動向了解缺乏等方面的不足,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時要擴展知識面,對技術創新涉及的知識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增強與技術創新人員的溝通,從而對創新活動的組織更為科學;還要全面提升管理層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學習提高領導藝術能力和技能,在管理人員中尤其要注重協作構通能力的提高,刻意培養管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以超級課程表的CEO余佳文的創新的管理模式“員工的工資由員工自己開”、“鼓勵員工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熱議,最后他團隊成功證明了那一套創新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正確性。
(二)組織結構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應該利用校內已有資源在組織效率和靈活性上充分發揮自身先天優勢,在組建團隊時,有豐富的人才資源供應,學校領導組織的相關政策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并且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的建立地點就位于冼夫人文化的根源處,收集相關材料有先天的優勢;積極利用多種渠道與社會組織加強內外信息溝通和交流,在創業過程中有多次參加社會上的創業比賽活動,如茂名市“五谷杯”比賽時受到舉辦方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交流寶貴的社會創業經驗;注重知識經驗的有效識別和積累,加強公司的知識管理,建立知識儲備庫;
擴大公司開放程度,利用各種社會力量,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關系,增強組織對創新方向的把握,與茂名市冼夫人文化研究基地和茂名市文化局都有由密切的聯系。
(三)企業文化方面:
冼夫人文化微播有限公司作為一間文化傳媒公司,我們把冼夫人文化作為我們公司創建和發展的根基,以冼夫人的愛國、愛民精神作為團結公司全員的凝聚力,構建團隊精神。所以企業的良好發展要致力企業文化的培養,除了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和培養,尤其應該塑造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真正把創新作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樹立朝氣蓬勃、齊心向上的企業精神,為一切創新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管理過程方面我們創業團隊遵循管理階級的科學性,減少管理人員的隨意性。首先設立正確的創新目標,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我們團隊在創業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和執行計劃,成員都有詳細的分工細則,有利于任務和責任的分配。其中包括對風險的預測及建立相應的防范規避機制,隨時都有plan B。領導過程現有目標為前提,加強對參與創新人員的適當激勵,保持創新團隊的士氣,會以團員的工作績效來分配獲得的利潤,遵循階級化、合理化、公正化的原則,讓團隊永葆活力與激情;最后,控制環節除了一般的信息準確及時、控制關鍵環節、注意例外處理等方面,還突出關注控制的經濟效益,關注采取行動的效率和效果。
四、財務風險
(一)財務信息的披露問題
作為眾籌項目進入公眾融資領域,實現財務信息的信息與公開,完成財務信息的不對稱問題;
(二)財務監管的成本問題
眾籌項目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完整的財務監管帶來的成本是他們所不能承受的。我們會采取財務服務外包模式,加入到眾籌監管中,通過財務外包解決財務的規范與成本,同時完成財務信息的一定范圍內的公開與透明。
五、應對風險投資
(一)、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特別是加強風險投資機構對企業的參與和監管權利。遵守新的《公司法》對公司治理的要求。新的《公司法》對公司治理的要求很明確,首先董事長應當履行職責,如果其不盡職,則副董事長、監事會可以履行,這樣就有效避免不合理的情況發生。
(二)、法人治理結構。通過制定好章程和規范公司的行為正確理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者的關系,強化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義務和責任。新的《公司法》對于公司治理的規定更加明確、詳細,使違反規定所面臨的責任更加明晰、嚴格。從而達到防范管理風險的目的。
(三)股東權益保護。資源的有效配置,表現在股權結構中就是各方股東如風險投資企業自身、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股份如何分配。也即這些資源如何在企業當中行使權利,獲取回報。從法律層面上說,首先應完善公司運行過程中股東權益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機制。新的《公司法》對股東權益的維護做了明確的規定,股東有知情權、股東會議召開的請求權、對股東大會的質詢權。其次,在與管理層的雇傭合同中增加懲罰性條款,包括解雇、撤換管理層及回購管理者持有的股份。再次,給予管理層期權安排,允許管理層在實現未來管理目標時可按事先約定的較低價格或無償增持股份。
【參考文獻】
創業企業的融資風險一般指創業企業因融資而引起的風險,是企業參與融資活動而帶來的不確定性。這種風險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負債融資引起的風險。創業企業可能喪失償債付息能力的財務風險;二是股權融資導致的風險。創業企業由于融入權益資本造成股東失去控制權,利益受到損失的風險。一般債權性融資的風險要比股權性融資的風險大。
二、創業企業融資風險的特征
(一)創業企業有更高的融資風險。創業就意味著風險與收益的并存,與一般成熟企業相比,創業企業本身會存在很高的經營風險。創業企業的各方面均有很強的不穩定性。因此,在創業企業的融資中必然要伴隨著比一般企業更高的風險。
(二)創業企業融資風險有更廣的內涵。創業企業融資不僅要面臨一般企業因為借款而面臨的財務風險。并且由于其快速的成長,相應需要大量權益性資金的融入,必然會侵蝕原有股東的權益,創業企業必然也要面臨股權性融資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創業企業時刻都會受到債務融資風險和權益融資風險共同的威脅。
三、我國創業企業融資風險形成的原因
(一)我國創業企業融資風險受宏觀政策影響大。當政府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來調控宏觀經濟運行時,有些具體政策會對部分行業的企業經營活動形成限制,對自身實力較為薄弱的創業型企業沖擊尤為巨大。最終會影響創業企業的融資活動,形成融資風險。如創業企業從事國家政策限制的產業,其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就會受到制約,融資成本必定增加,融資風險也相應增大;又如,當國家貨幣政策改變時,銀行利率升高,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融資成本也隨之升高,面臨利率風險。而創業企業在成長階段的融資渠道多以債務融資為主,商業銀行的貸款是創業企業的首選目標,不穩定的宏觀政策無疑會加大創業企業融資的系統風險。
(二)我國創業企業內部治理不善帶來融資風險。首先,財務內控不健全易導致融資風險。由于企業規模小,管理不善,忽視內控制度的建設,我國創業企業的財務控制往往顯得非常乏力。如在辦理資金進出手續時無章可循,法規資料不齊備;撥付資金不按業務的進度和節奏進行,造成損失浪費;不重視資金回收,造成大量的呆賬、滯賬,不良資產越積越多,無疑加快融資風險的形成。其次,缺乏專業的理財人員。我國許多創業企業的財會工作主要忙于日常的記賬、算賬,編制會計報表,不重視知識更新,理財意識僅僅局限于傳統的“增收節支”,理財技能貧乏。對目前急需研究解決的資源配置、優化資本結構、緩解債務負擔、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等較高的財務管理問題,缺乏深刻理解和認識,財務工作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這必然影響到融資風險的及時化解和消除。創業企業內部治理不善帶來的融資風險會在創業企業的種子期和創立期階段表現的尤為突出。
(三)管理水平不高,創業成功幾率小。高開業率和高倒閉率是我國創業企業的一個顯著的特征,通過對中關村5 000家民營企業調查,生存期超過5年的只有430家,僅占8.6%。創業企業的高風險,低成功率,使商業借貸機構會以審慎的態度介入創業企業的融資業務。因此,創業企業無論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會面臨融資障礙,融資風險很大。隨著創業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管理能力的提高,管理制度的健全,該種融資風險在創業企業的成長期將會降低。
(四)我國創業企業信用缺失導致融資風險上升。我國創業企業在發展初期很少注意信用建設,企業管理者往往不按市場規則從事企業的經營管理,采取各種不法手段逃避債權人債務,侵害投資者權益;會計信息不透明,財務做假賬,資本空殼,惡意偷稅。這些都會對創業企業的信譽產生負面的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一般會提高對創業企業貸款的條件,形成“信貸配給”,加大融資難度。這種情況會導致創業企業在種子期、創立期等階段很難獲得權益性資金的投入,發生權益融資風險;在成長期則會失信債權人,難以融入債務性資金。
四、控制創業融資風險的對策
(一)增強融資風險防范意識。首先,創業企業要把融資風險防范工作提到關乎企業生存的高度來看待。增強融資風險意識,招聘有實踐經驗的財務人員,以便強化融資決策的科學性。其次,作為政府部門的中小企業服務局也可建議、組織創業企業的領導者進行有關財務知識的培訓,增強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管理能力。而創業者更應該在平時有意識地注重自我學習,把理論運用到融資實踐中。從融資的可行性、科學性著手,有意識地防范、規避融資風險,增強融資的合理性、實用性,降低融資的風險性。
(二)合理確定融資結構。首先,保證創業企業資產適當的流動性。增強資產的流動性,積極避免無法及時償付到期債務而引起的財務危機。其次,確定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合理結構。創業企業融資渠道較窄,如果確定了不合理的融資結構,很難有機會再改變其資本結構,融資風險一經形成,就時刻成為危害創業企業發展的桎梏。第三,保證債務融資中長、短資金的適當比例。短期債務資金成本低,但是風險高。長期負債資金成本高,但融資風險相對較低。因此,企業要進行長短期債務的合理搭配。同時,企業還要將債務期限與投資期限相結合,以便到期有足夠的現金流量償還債務。在合理保證預期現金流量的情況下,處理好成本、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創業企業不能因為一時的資金需求,融入過多的短期債務,而導致后期的財務危機。
(三)規范行業競爭秩序,降低融資成本。企業的發展同所處行業的生存環境關系密切。國家保護性的行業可以獲得更多政策的支持,容易從金融市場融通資金,為企業發展壯大籌備充裕的資本,融資風險小;而國家限制的行業,企業融資會遇到較多障礙,融資風險就大;成熟的行業,發展時間較長,可以提供給投資者明確的預期,能較好地解決投資者與融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融資風險相對較小;新興產業本身就有一定的高風險,處于該行業的創業企業的融資風險無疑更大。好的行業環境對創業企業的融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降低創業企業的行業風險,無疑就會降低創業企業的融資風險。因此,國家要從宏觀上規范各個行業發展的秩序,為各行業創業企業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降低行業風險,減少融資障礙。行業內各創業企業也要保證有序競爭,自覺維護發展環境,展現良好的行業形象,形成集合效應,吸引投資者的目光,降低融資成本,增強融資能力。
(四)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健全企業各項管理制度。首先,完善股權治理結構。國外一些學者(Fama和Jensen,1983;De Angelo,1985;Demsetz和Lehn,1985)研究表明,持有大宗股權的大股東往往會得到與他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稱的、比一般股東多的額外收益。股東結構會影響股東間的利益分配,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最終會影響企業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力。李維安、李建標(2003)等認為中國大企業要保持第一大股東的絕對控股地位,通過長期投資形成大量的專用性資產來維護企業信用,而中國創業企業的第一與第二大股東要保持較小持股比例,才能構建較好的信用。因此,企業在初創時就應該設計好合理的股權結構,避免創業企業由少數股東控制的現象,從而樹立創業企業較好的企業形象,為創業企業的融資提供信用保證。另外,創業企業還要健全企業管理制度,保證內控機制的科學、有效,確保融資策略的合理、高效。
在市場經濟里,每個企業都是在風險中經營的,小企業也不會例外。由于小企業經營者新手多,缺乏經驗;同時,企業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弱,因此,風險對小企業的重要性遠超過大企業。
小企業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自然災害、政治動亂、地區或世界范圍的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使企業財產受到損害;企業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企業員工在履行職務時受到損害;顧客在企業(營業場所)遭到傷害;企業的產品缺陷使用戶在使用中受到損失;由于管理失控造成的壞賬損失;由于安全防范措施失當,企業財產被竊;市場價格下跌使存貨貶值,或因流行款式的變化,使產品大量積壓造成的損失。
對小企業來說,對來自外部的風險難以施加影響,只能密切監視,審時度勢,靈活調整,將可能帶來的損失降至最低限度。據德國一家研究所的調查,中小企業的主要問題是對企業內部風險不能及時發現,待到發現時,往往來不及采取應變措施.倫敦商學院兩位學者在調查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認為:中小企業成長的關鍵不是經濟環境,也不是市場條件,而是企業自身的管理工作.英國貿工部《1996年中小企業年度報告》也指出,小企業面對的風險雖然很多,尤其是在創業初期,關閉率很高,但是如果善于根據市場變化調整自己的工作,2/3的破產是可以避免的.我曾有過企業管理的經驗,對歐洲中小企業進行過多次考察,感觸很深。現就小企業遇到的風險及其避險的做法、談談自己的看法。
隨著小企業的成長發展,一般會出現七種風險,即:開業后頭3年可能出現開業風險和現金風險;開業后第3—7年可能出現授權風險和領導風險;開業后第7—10年可能出現財務風險和興旺風險;開業10年后可能出現管理上的接班風險。
一、 開業風險
有些失誤容易在開業階段發生,稱為開業風險。它有兩個特征:一是在所有風險之中最早到來;二是它是許多企業最終倒閉的根源。
最易出現的開業風險有:經營者對市場上冒出的暫時需求匆忙做出反應,或者看到別人賺了大錢,也盲目跟著上。其共同特點是:對所上項目或產品的市場潛力缺乏深入調研;小企業無力聘請專業齊全的管理人員,要求經營者當“多面手”,而事實上多數經營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難免顧此失彼;沒有建立必要的財務會計的管理系統,使企業的重大決策缺乏可靠依據;草率估算或低估企業的資金需求;錯誤選擇設備和技術。
例如:
發展中國家許多小紙廠、小水泥廠、小鋼廠和塑料編織袋廠是一些非本行業的人看見別人掙了大錢才辦起來的。生產能力利用率較低,虧損面大;兩位合伙人辦了一家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投入了所有的個人積蓄,又動員親友投資。他們的方針是以常規產品維持企業生存,同時開發新產品,謀求發展資金。但一啟動就發現流動資金嚴重不足,常規產品無法正常生產。花了9個月籌措資金,但毫無結果。最后將企業以原價的1/10賣給一家大公司。
開業風險是不難識別和防范的,主要對策有:選擇你最熟悉(經驗、教育、市場聯系、專門知識等)的行業辦企業;制定符合實際的,而不是過分樂觀的計劃;反復審查項目建議,刪除其中過熱的設想;在預測資金流動時,對收入要謹慎一點,對支出要留有余地;一般要留出所需資金的10%的準備金,以應付意外;沒有足夠資金不要勉強上項目,發現問題時要當機立斷,堅決調整或下馬;選擇機器設備時要集思廣益,分析以下問題:所選設備是否與需要外性能規范相符;是否需要專門培訓技術人員和工人,所需費用能否承擔;是否與本企業原有設備、工藝及所用材料配套;在探作中如污染環境,是否符合環境保護法規,處理污染的費用能否承擔。
二、 現金風險
從日常經營活動看,只有提供足夠的現金,企業才能生存。沒有充裕的現金,必將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從而影響企業的市場信譽和資金周轉,甚至資不抵債,走向破產。
產生現金風險的主要原因有:只注意利潤和銷售的增長,忽視現金管理;固定資產投資過多,資金沉淀;不考慮條件,進行育目擴張。例如:
某家用器皿廠經常苦于流動資金不足。經專家審查,發現企業原材料庫存占用的資金超過正常水平3倍。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一百多種,在這種產品結構下,必須制訂周密的存貨方針,業主應每周檢查原材料及成品的庫存情況,并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庫存。
某紡織廠為了追求更多利潤,收購了一家經營虧損的大紡織廠,并對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所需資金來自銀行短期信貸、公眾存款和壓縮本企業流動資金。后來由于市場需求下降,企業采取降價、賒銷等促銷措施。結果成本上升,利潤下降,資金嚴重不足。最后,因資不抵債而使企業倒閉。
防范現金風險的對策:理解利潤與現金以及現金與資產的區別,經常分析它們之間的差額;注意節約使用現金;向有經驗的專家請教;經常評估現金狀況,按季編制現金流量表;監控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庫存和應收帳款的余額。
現金管理上應注意:接受訂貨任務要與現金能力相適應;不將用于原材料、在制品、成品和清償倩務的短期資金作為因定資產投資使用;約束投資沖動,慎重對待擴張、多種經營及類似的投資決策,確有剩余現金時才進行這類投資;對現金需求的高峰期應預先做出安排;加強與銀行的聯系,隨時通報企業的實情;切實維護企業的商業信譽,按期償還債務和發放工資;安排精明而又務實的人管理現金。
三、 授權風險
企業在達到一定經營規模后,業主發現由他一個人管理全部業務的局面難以為繼,必須向他人授權。 有人將授權僅僅理解為將某些責任分給別人負責。但有效的授權必須是權責利相結合的。還有將授權視為對業主個人事業或權力的威脅,擔心授權后自己在企業中的地位不穩。此外,還顧慮授權后別人會掌握自己的經營策略和商業秘密,以致被競爭對手利用,等等。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沒有合適人材接受授權。
授權風險的主要表現有:缺乏組織上的準備,不能有計劃地在關鍵崗位上培養擬授權的對象;存在心理障礙,認為“只有我才能干好”,對下級缺乏信任感;業務發展,責任增加,但業主的時間并沒有增加,其后果是企業工作受損,由興旺轉為衰落。例如:
有一位技術人員創辦了一家精密儀器廠,開業5年后開始盈利,在銀行支持下將股票上市,籌集了擴張資金。此后,產品不但銷給批發商,也向邊遠地區供應零星客戶。業主本人擅長管理生產,業務擴展后他任命了5位銷售經理,但由于對他們放手不夠,干預過多,兩年內相繼被解雇,或自動辭職。后來,業主認識了責權分離的缺點,采取糾正措施。現在經理們都有具體職責,并得到了相應的決策權力,發揮了工作主動
性,企業在授權中得到了發展。
另一家企業由于向會計投權過寬,又缺乏約束機制,會計利用職權搞投機活動,使企業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后來,會計受到法律制裁,但企業仍需借債彌補損失,因此而連年虧損。
有效授權的標志是:授權的責任明確;權利相結合;對被授權者既要放手使用,又要建立監督約束機制。
防范授權風險的辦法有:物色有才能的人當助手;從考查入手,逐步由他分擔責任;虛心聽取別人對自己弱點約分析,向能夠彌補自己弱點的人授權;準備以較高的工資、相應的地位和權力,或分享利潤等辦法,留住關鍵人員;與其它小企業合并也是防范授權風險的一種選擇。
四、領導風險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或進入成長階段時客易出現領導風險。有些經營者不能敏銳察覺這種變化,同時又不愿放棄老習慣。其結果是使工作受損,管理失控,甚至經營虧損。
領導風險的表現主要有:業主無法承擔較大企業的管理責任;不授權別人分擔責任,也不注意建立一個管理班子;不采用有效的領導和管理方式,工作不論輕重,都要親自動手。經營者容易出現的領導問題有:愛管瑣碎事務;熱衷于召開會議;異想天開,不從實際出發;提意見不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接受;拒絕聽取別人意見;擺架子,圖虛名,
刻意抬高自己。 例如:
供電公司的一位工程師,與外國公司合作舉辦了一家電纜廠。開業后生意興旺,業主(工程師)事無巨細一把抓,下面的管理人員只能被動地按工程師的命令辦事,紛紛脫離工廠,另謀出路。工廠的新產品在市場上十分熱銷,人員也增加到300人。后來業主的兒子繼承父業,也是事必躬親。與美國合作搞了另一個新項目,父子作風依舊,企業內部管理效率很低,美國人失去了信心,撤出了合作項目。
防范領導風險的措施主要有:刻苦學習,接受培訓,掌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提倡管理創新,不憑老習慣、老經驗管理企業;經營者要當企業領導,集中精力抓好經營戰略、長遠規劃、競爭以及與政府的關系等方面的工作;建立企業的行政管理班子,給予權力,為他們提高領導水平創造條件。
關鍵詞:創投企業 籌資風險 風險控制
業界專家在“第十一屆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指出,創投行業收益下降風險升高。據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企業上市籌集資金的規模(單位:億元人民幣)大幅下降:香港募集金額1209.18與2010年的3149.16相比下降了61.6%;深圳募集金額1864.62與2010年的2859.57相比下降了近34.79%;上海募集金額978.67與2010年的1914.40相比下降了48.88%;美國募集金額170.31與2010年的256.08相比下降了33.39%。整個募資市場的活躍度已呈現降溫狀態。
根據來自清科數據庫的統計顯示,截止到2012年4月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完成IPO的我國企業一共有19家,合計融資約35.72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融資1.88億美元。與2012年3月相比,上市數量下降36.7%,融資金額下降3.5%。而且與2011年同期相比,上市數量下降34.5%,融資規模下降23.5%。海通證券作為2012年4月的巨型IPO,融資金額達到了16.80億美元,達到了2012年4月IPO融資總額的47.0%。將海通證券的融資金額排除在外后,2012年4月IPO總額僅為18.92億美元,融資規模環比大幅下降48.9%,同比大幅下降59.5%。與此同時,中概股也再掀波瀾,數家企業涉嫌財務違規,旅程天下更因涉賺財務造假而自愿從紐交所退市。由此可以看出,對于創投企業來說,市場趨勢以及各種財務違規、財務造假的發生使得其融資金額規模下降,面臨著更加嚴重的籌資風險。因此,創投行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對籌資過程中可能發生或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防范。
創投企業籌資風險的特點及表現形式
通過對我國以往的研究發現,資本籌集的財務風險是企業在進行創業投資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對于初始階段的創投企業來說,融資的渠道往往比較單一并且還會產生信用風險等,這些所有的因素都會阻礙資本向創投行業的流動。
(一)創投企業籌資風險的特點
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風險不僅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籌資風險一般是指企業因借入資金而帶來的無法償付債務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1.客觀存在性。客觀存在是一種必然存在并且是無法擺脫的,對創投企業乃至所有的企業都一樣不可避免。在籌資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甚至是各個環節都有可能潛存著風險,人們無法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改變它。
2.隨機性。風險是潛藏在整個籌資過程中的,所以,風險的發生同時具有偶然性和不確定性。風險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會發生,這種隨機性預示著風險的發生沒有規律性。而且風險的這種隨機性就是給企業的決策者造成籌資風險預測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
3.破壞性比較強。創投行業在面臨高收益的同時也面對著較高的風險,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在籌資過程中企業一旦發生財務風險,那么隨之而來的破壞力量也是非常巨大的。這種破壞性不僅會對企業的資源產生危害,甚至會阻礙企業將來的發展。
總體而言,由于籌資風險所固有的特點而給創投企業所帶來的影響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企業資金來源結構的變化所造成的股東收益的可變性;二是企業資金來源的變化所造成的償債能力的不確定性(謝海東,2009)。
(二)創投企業籌資風險的表現形式
根據創投企業自身的特點可以將其在籌資方面的風險分為靜態籌資風險與動態籌資風險。
公司在長期資本籌集過程中帶來的風險稱之為靜態籌資風險,包括籌集渠道的選擇風險、風險資本籌集方式選擇存在的風險以及如何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等的風險。公司出于對其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需要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保持資本來源渠道、資本結構以及負債水平等一定程度相對穩定,不宜發生經常性的變更。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投資公司出于對短期資金的需求而進行的籌資并進而帶來的財務風險稱之為創司的動態籌資風險,包括企業現金流量的評估帶來的風險、償債能力的不確定導致的支付危機以及營運資金持有量的確定等等。
我國創投企業籌資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資金的籌集渠道狹窄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創投企業的初始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和外國資本。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基金以及金融機構等是其風險資本的主要來源。從國外經驗可以看出:對于創投行業的風險投資資金籌措等方面來說,政府部門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適度恰當的政府參與支持是創業投資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如果政府牽涉太多,甚至進一步發展成為以政府為主導的話,這樣反過來就會對創投行業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韓再,2007)。在過去的十幾年創業投資的實踐發展中,我國大部分投資公司采取的是政府主導型的“官辦官營”的模式,這種模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為其主要資本來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
(二)資本結構不合理
資本結構導致的財務風險主要是由于企業的自有資本與借入資本之間的的比例不搭配從而對企業的收益產生負面影響(冷冬署等,2011)。創業投資公司從資本供給者那里籌集到資金然后對創業公司進行投資,在整個資金運作的過程中,創司面臨的資本不合理因素有很多:資本的籌集期限與企業對外投資項目的投資期限不匹配、企業利用債券籌資和利用股權籌資而導致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等,這些因素都會引起籌資風險。
(三)融資的時機與融資方式的選擇不合理
不同的融資方式其債務的利息水平與利率都會不同,如果選擇不合理就會使企業的籌資風險加大。長期的籌資方式會使企業的利息給用支出較大,從而就有可能給企業的收益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進而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降低。而創投企業主要投資于高風險、高收益的一些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因此,更要深入分析選擇恰當的融資方式。
(四)信用交易的策略不嚴謹
在現在這樣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社會中,企業之間幾乎都存在著商業信用。而且目前在我國商業誠信環境還比較差,缺失商業信用的現象嚴重,表現為:高壞賬率、欺詐合同以及侵犯知識產權與造假嚴重。每年由于商業信用的嚴重缺失而導致的經濟直接和間接的損失高達6000多億元,因此在誠信缺失的市場環境中,創投行業中的一些中小企業其抵抗風險的能力就比較低,很難生存和發展。尤其是創業投資的高風險行業,如果對投資項目或者是投資企業沒有進行全面的資信評估就采取長期收款政策,這樣企業的資金回收期就會較長,企業的資金流動性較差,大批資金掛賬而無法進行再投資,甚至沒有資金償還到期的籌資債務,這樣的話就會加重企業的財務風險。
(五)參與風險投資的人才專業素質欠缺
任一企業家不管是對何種行業進行投資,對其所投資的企業的發展和獲得成功來說,該投資家的專業性和高素質是不可或缺的。進行風險投資創業對投資者的要求非常嚴格,對于任何從事于這一行業的人來說,它不僅要求他們對所投資的高新技術行業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準備,更深一步并且要求他們對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在此基礎上還要對企業的管理更加精通,并做好風險控制的各種防范措施。
加強創投企業籌資風險控制的建議
(一)拓寬籌資渠道以降低財務風險
對于我國創投行業來說,從大企業籌得所需的資金對其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加大以上市公司為主導的風險資本的供給,不僅對創投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所幫助,而且還能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鼓勵證券公司參與到企業的風險投資中來,還可以通過放寬對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部門對創司投資的法律限制使得創投行業的籌資渠道更寬廣。充分利用外資,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國資金緊張的局面得到緩解,還可以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對創投行業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二)選擇合適的籌資組合策略以優化資本結構
只要企業從外部籌得資金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而對于創投這樣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行業來說,合理安排籌資降低成本顯得尤為重要。創投企業在做好籌資工作選擇投資項目時,應做好預測工作,對投資項目的預期收益、投資效果、資金需要量以及在何時投入多少資金等等情況在作出具體預期計劃,避免籌資時機和籌資數量不合適而導致資金閑置或資金短缺,并因此與投資的最佳時機失之交臂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王永梅,2012)。
(三)轉移和分散風險
企業籌得資金就意味著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當企業籌資而風險又確實存在,同時企業又不想放棄該項資金,就可以通過別的措施向第三方轉移和分散風險(王戰勤,2011)。再選擇投資項目時應選擇實用性強而且市場前景比較好能收回資金的項目進行投資。如果對一些投資項目存在不確定性時,比如雖然收益高但同時風險性卻更高的投資項目,這時就可以選擇將風險轉移出去,對投資項目投保。當投資項目確有風險發生時,保險公司還可以為企業承擔一定的風險,企業面臨的風險就會降低。
(四)加強信用風險的控制
對創司來說采取有限合伙制的公司形式可以對其所面臨的信用風險進行規避,采取聯合投資與組合投資的方式對風險進行分散。同時對于在“委托—”關系中有可能出現的信用風險,可以將普通合伙人的出資比率適當提高,以使其所享有的公司的投資利潤率有所降低,在此基礎上提取差額管理費用,這樣該風險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規避。
(五)加強風險管理觀念并強化財務人員風險分析能力
進行創業投資風險資本和高新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與此同時理論知識豐富和實踐經驗富有的風險投資家與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企業家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們熟悉市場經濟規律、能夠及時的抓住機會,并且敢于冒險和創新(暢秀平,2008)。因此,基于高風險性的特點,創投企業在財務人員的選聘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注重選聘人員的專業分析能力的同時,還要對他們風險因素敏感性的強弱作深入觀察。對于公司內部人員,要強化他們對風險的職業判斷能力,還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優化處理業務的方式。同時還要加強對復合型的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制度,并要確保企業的信息系統要做到及時更新,所提供的信息準確、完整。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投行業呈現出一系列的新趨勢,表現在:對一些轉型升級的企業來說投資機會加大、對于一些新模式的企業投資機會增多、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增加對進行創業的企業的投資等。面對這些新趨勢創投行業的風險和收益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結構性轉變,風險資本的籌集是其進行資本運作的開始,這就要求企業需要有長期的而且是較穩定的資金來源。由于籌資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創投企業需要對此更加重視,完善管理系統,恰當運用多種籌資策略,盡一切可能采取各種防范措施來使資本籌集的風險可以得到化解,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降低,這樣才能夠促進企業更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并取得突破。
參考文獻:
.EZCapital-2011年中國創業投資年度報告,2011
2.謝海東.中國創業投資的風險結構及其管理機制探析[J].江蘇商論,2009(1)
3.韓再.風險投資公司的籌資風險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7(4)
4.冷冬署,張艷林.負債籌資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