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6:0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的基本治療方式,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 R722.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7-003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7.019
世界范圍內非常普遍的多發病之一就是支氣管哮喘,這種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正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所以全世界都應該對支氣管哮喘的有效防治給予高度重視[1]。支氣管哮喘可以被分成三種,分別是: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以及慢性持續期,其中在緩解期采取有效治療方式進行治療,能夠預防和降低支氣管哮喘臨床發作概率。利用中醫藥辨證施治基本原則完成各環節調治工作,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對緩解期哮喘的有效治療十分有利,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并且降低支氣管哮喘臨床發作程度。本文以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研究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對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產生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120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都達到相關診斷標準,同時排除精神異常者和合并全身嚴重疾病患者。按照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將其均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8~70歲,平均(49.5±4.6)歲,病程為1~5年,平均(2.6±0.8)年;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7~69歲,平均(48.3±3.9)歲,病程為1~7年,平均(3.1±1.2)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西醫常規治療方法,主要有解痙及抗炎等基礎治療手段[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接受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手段。如果是肺虛型患者,就應該實施玉屏風散加減治療。治療基本方為:白術10 g、黃芪15 g、防風9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如果是脾虛型患者,就應該實施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治療基本方為:法半夏10 g、陳皮10 g、黨參12 g、茯苓12 g、白術12 g、甘草3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如果是腎虛型患者,應該實施金匱腎氣丸治療。治療基本方為:牡丹皮10 g、澤瀉10 g、附子10 g、山萸肉10 g、熟地黃12 g、茯苓12 g、桂枝6 g及山藥15 g。采取水煎方式處理藥物,患者每天服用1劑。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3]。基本治愈:所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且積分減少不低于95%;顯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得到明顯改善,積分減少不低于70%,同時在95%以下;有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有所改善,積分減少不低于30%,同時在70%以下;無效:各種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沒有改變,并且積分減少低于30%。其中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組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錄入EXCEL,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5.0%,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66.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502,P
2.2 兩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對比
接受治療前,觀察組患者及對照組患者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為(3.25±1.55)分,明顯小于對照組的(4.83±2.94)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氣道慢性炎癥主要疾病之一就是支氣管哮喘,其是由不同細胞(包括氣道上皮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以及肥大細胞等)與各種細胞組分參與的一種疾病[4]。遺傳因素以及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到哮喘疾病的產生,其中哮喘發病危險因素主要是過敏體質和所處外界環境帶來的影響,哮喘病因及具體發病機制依然不是非常清楚。對于傳統西醫治療方式來說,其主要通過控制急性發作來達到治療的目的,雖然目前治療藥物以及治療方法均得到了一定的改進,可是依然無法顯著降低哮喘疾病復發率,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有超過40%的哮喘患者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該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和不重視哮喘緩解期的及時有效治療有關。同時,因為哮喘氣道炎癥相關學說的構建導致糖皮質激素變成了臨床防治哮喘疾病的第一線藥物,可是如果用量過大或者是長時間使用這種藥物,就會引發多種不良反應,患者對藥物產生依賴或者是出現藥物抵抗癥狀,最終使得患者依從性降低。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能夠減少激素實際使用量,有效減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哮喘發作概率,將西醫治療方式及中醫治療方式所具有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提高患者臨床療效。
站在中醫角度上看,哮喘病理基礎就是宿痰伏肺,會由于勞倦、外邪、飲食等因素的影響而觸發,使得肺氣宣降功能降低[5]。長時間反復發作,同時寒痰傷、痰熱耗灼機體肺腎之陰以及脾腎之陽將會耗傷正氣,等到緩解期的時候會產生肺脾腎等虛弱癥狀。如果肺虛衛外不固,并且脾虛積濕生痰及腎虛攝納失常,就會對肺氣之升降造成影響,使得哮喘非常容易受外邪誘發,出現反復發作及纏綿難愈等各種慢性特征。所以,重視緩解期的有效治療,能夠減輕并且降低哮喘發作概率。此外,世界衛生組織曾經也倡導應該在緩解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哮喘疾病。
本組研究中,以120例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兩組,分別是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其基礎上接受中醫辨證施治治療手段,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獲得的治療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同時觀察組哮喘癥狀體征具體量化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唐立偉,馮蕊,許國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4):1714-1715.
[2]易興亮.中西醫結合與傳統西藥治療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西部醫學,2015,27(1):47-49.
[3]董麗萍,黨小偉,張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9):1563-1565.
[4]房體靜,冉寶興,嚴宏彬,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3,20(9):48-50.
【關鍵詞】 慢性腎衰; 腎性貧血; 腎性營養不良; 專家咨詢
慢性腎衰竭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損害和進行性惡化的結果,其臨床表現極為復雜,往往涉及到多個系統的損傷。多系統合并癥的存在是影響慢性腎衰竭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腎性貧血及營養不良是慢性腎衰竭的嚴重并發癥,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目前,促紅細胞生成素和復方α-酮酸分別是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的有效藥物,但由于這些藥物價格昂貴,目前在我國尚難普及應用。中醫中藥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已有多年經驗,臨床上療效肯定。但目前涉及到的中醫治法治則混雜多樣,所用藥物亦不能統一,使得中醫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的方法難以大范圍推廣實施,難以為西醫醫生所應用。通過對前期相關文獻回顧,我們提取了各家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的中醫治則及選方用藥,采用了專家咨詢法,對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的中醫治則、用藥進行了兩輪專家咨詢,力求形成基本治則和基本方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現將咨詢結果匯報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問卷來源及形式第一輪咨詢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慢性腎衰慢性合并癥的治療方式、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中醫治則治法。第二輪咨詢問卷內容包括:腎性貧血的選方用藥、腎性營養不良的選方用藥。主要是以選擇題、問答題等方式供專家選擇或回答。第二輪咨詢選方用藥的備選答案均來自前期文獻研究。
1.2 咨詢專家的選擇
1.2.1 專家要求從事本專科工作的年份在10年以上(含10年);正高級職稱或腎病學術帶頭人或《全國中醫腎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認可的名老中醫;遴選專家覆蓋全國五大區域(東南西北中)。
1.2.2 專家數量專家數量為20名。
1.3 咨詢方式通過信函的方式,將專家咨詢問卷寄出,并電話通知各位專家注意查收。回收問卷,對專家咨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1.4 統計方法描述性統計。
2 結果
2.1 問卷回收情況分別于2008-12和2009-02在全國范圍內發出專家問卷20份,地區包括北京、上海、江蘇、陜西、黑龍江、天津、四川、湖北、浙江、廣東、廣西、安徽。回收有效問卷20份,回收率100%。
2.2 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
2.2.1 治療方式在慢性腎衰竭常見慢性并發癥中,專家認為目前能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的主要為腎性營養不良、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75%專家認為可采用單純中醫或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治療方式。腎性貧血:30%專家認為可采用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的治療方式。
2.2.2 腎性營養不良的中醫治則總結:經統計,45%的專家同意單純顧護胃氣的治療法則。另有專家提出溫腎瀉濁(6位),補益氣血(2位)。
2.2.3 腎性貧血的中醫治則總結:綜合20位專家的意見,腎性貧血的中醫治則可為溫腎健脾,補益氣血,填精,活血化瘀,瀉濁排毒。
2.3 第二輪專家咨詢結果
2.3.1 腎性營養不良選方用藥通過前期文獻研究,我們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療腎性營養不良使用頻率較高的中藥有:黃芪、黨參、太子參、白術、木香、生地、熟地、山茱萸、土茯苓、羊藿、丹參、炙甘草、淮山藥、肉蓯蓉、白豆蔻、大黃、當歸、龍眼肉、女貞子、阿膠、仙靈脾、巴戟天、杜仲、紫河車、枸杞子、穿山龍、澤蘭、遠志、桃仁、桂枝、附子、澤瀉、春砂仁。根據專家選用頻率的大小,我們選取了選用頻率超過50%的中藥:黃芪、黨參、白術、當歸、熟地、山萸肉、淮山藥、太子參、丹參、枸杞、仙靈脾等11味藥,擬定為基本方。其中藥功效主要涉及補益氣血、健脾補腎。見圖1。
2.3.2 腎性貧血選方用藥通過前期文獻研究,我們初步得出目前用于治療腎性營養不良使用頻率較高的中藥有:黨參、北芪、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仙靈脾、紅參、丹參、赤芍、紅花、大黃、當歸、補骨脂、鹿角膠、陳皮、六月雪、茯苓、白術、何首烏、白芍、龜板膠、熟地、紫河車、川芎、杜仲、巴戟天、肉蓯蓉、靈磁石、黃精、太子參、羊藿、半夏、竹茹、土茯苓、阿膠、穿山甲、王不留行、地龍。根據專家選用頻率的大小,我們選取了選用頻率超過50%的中藥:北芪、當歸、黨參、熟地、何首烏、菟絲子、白術、枸杞、阿膠、仙靈脾、白芍、紫河車12味中藥,擬定為基本方。其中藥功效主要涉及補益氣血,健脾補腎、填精。見圖2。圖1 腎性營養不良用藥頻數圖圖2 腎性貧血用藥頻數圖
3 總結及討論
3.1 專家咨詢法專家咨詢法是通過有控制的反饋,為更可靠地收集專家意見的一種直觀預測技術。其核心是通過匿名方式進行幾輪函詢征求專家的意見,由預測、評價領導小組對每一輪意見匯總整理,作為參考資料再發給每一位專家,供專家分析判斷,提出新的意見。如此反復,意見逐步趨于一致,得到一個比較一致且可靠性較大的結論或方案 。以整體觀念和辨證思維為特色的中醫藥“經驗”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探討和研究獲得專家經驗的方法學是中醫藥發展的要求和必然。因此應用專家咨詢法提取專家經驗具有客觀性。目前,中醫藥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研究報道較多,其治則及選方用藥均為各家經驗,較難形成統一共識而予以推廣。本研究采用專家咨詢法的目的在于利用專家的意見,使中醫治療腎性貧血、腎性營養不良的治則治法、選方用藥在國內達到一定程度的統一,以更廣泛地推行中醫藥治療腎性貧血和腎性營養不良的特色,使西醫醫生能易于掌握應用。
3.2 腎性貧血目前現代醫學認為腎性貧血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腎臟產生的EPO(促紅細胞生成素)不足,因而補充EPO是目前現代醫學治療腎性貧血的主要措施。但是EPO價格相對較高,使用過程中存在使患者血壓升高、增加癲癇發作風險、促進透析通路血栓形成、高鉀血癥發生率升高等副作用,甚至仍有部分患者即使使用EPO,腎性貧血仍未糾正。祖國醫學認為腎性貧血,可歸入“虛勞、關格、血虛”等范疇,中醫藥在協助糾正腎性貧血,減少并發癥,增加患者對EPO的反應性方面療效甚優,當代中醫臨床專家對腎性貧血有其獨特的認識及相應的治療方法,這些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由于治則治法、選方用藥的多樣性,難以形成統一共識,以供臨床推廣實施,因此,我們采用了專家咨詢的方式,力求達到初步統一,更好地發揮中醫治療腎性貧血的特色及優勢。通過第一輪的專家咨詢,我們初步得出腎性貧血的中醫治則:溫腎健脾,補益氣血,填精,活血化瘀,瀉濁排毒。在第二輪的專家咨詢中,我們從相關文獻報道中抽取出各家治療腎性貧血經驗方的藥物供專家選擇,采用頻數分析的方法將所用藥物按頻數大小重新排列。最后我們選擇了選用頻率超過50%的藥物,作為中醫治療腎性貧血的基本方組成,以供參考加減應用。其中藥功效主要涉及補益氣血,健脾補腎、填精,基本與第一輪專家咨詢的結果相符合。因此,通過專家咨詢,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腎性貧血病位主要在腎、脾,病機主要為脾腎兩虛,瘀毒互結,治則主要采用補益氣血、健脾補腎、填精、活血化瘀、瀉濁排毒。基本方組成:北芪、當歸、黨參、熟地、何首烏、菟絲子、白術、枸杞、阿膠、仙靈脾、白芍、紫河車。
3.3 腎性營養不良腎性營養不良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有研究表明,營養不良是慢性腎衰患者死亡的強烈預測因子[1]。目前,西醫對腎性營養不良的治療主要是采用復方α酮酸補充必須氨基酸。但由于該藥物價格昂貴,難以普遍應用。中醫認為慢性腎衰病人脾胃薄弱,腎精匱乏,吸收之水谷精微不能滿足正常人體機能需要,則易發為營養不良。從目前有關中醫治療的腎性營養不良文獻報道來看,醫家多采用維護胃氣、補益脾腎、瀉濁排毒的治法并取得一定療效,但選方用藥均以采用經驗方為主,較難推廣運用。通過第一輪的專家咨詢,我們可以初步確定腎性營養不良的中醫基本治法為維護胃氣,健脾溫腎瀉濁,補益氣血。在第二輪專家咨詢中,我們采用頻數分析方法,確定中醫治療腎性營養不良的基本方為黃芪、黨參、白術、當歸、熟地、山萸肉、淮山藥、太子參、丹參、枸杞、仙靈脾,其中藥功效亦與第一輪專家咨詢結果相符。
4 展望
【關鍵詞】:卵巢儲備功能下降;發作;中醫
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反復發作對于女性的生理、生殖健康是一個重大的威脅[1]。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是由于患者卵巢產生卵子的能力下降,卵母細胞質量降低,進而導致患者出現閉經、早衰、不孕等疾病。患者從該病的產生到卵巢功能衰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而“治未病”的思想是該病治療的主要思想[2]。本文主要將本院144例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通過采用中醫、西醫治療的方式進行分組,將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分析比較。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擇的對象為144例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患者,其年齡跨度在25~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6歲。其中,沒有孕產史,但是有過性生活的患者有70例,其余74例患者有過孕產史。患者到我院進行治療檢查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其中主要以小腹疼痛和腰痛為主,還有部分患者伴有白帶增多的癥狀。有39例患者在月經來潮時出現明顯的痛經現象,有56例患者還存在月經失調的情況。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采用中醫、西醫的方式進行治療。由于患者的身體素質、年齡、營養狀況均無太大差異,不對該研究造成大的影響,因而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所有144例患者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兩組,中醫治療組72例,西醫治療組72例。兩組均需經過歷時14天左右的治療療程之后,再進行全面的觀察與治療,最后通過兩組患者的治療后身體的恢復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比對。
中醫治療組:主要選用湯藥對患者進行治療,該藥方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12g、當歸15g、、赤芍15g、丹參12g、紅花15g、桃仁10g、赤芍12g、延胡索15g,使用的此類藥物主要用于患者的活血化瘀。除此之外,患者還要加服:川楝子15g、香附12g、紅藤15g、肉桂12g、敗醬草15g、加莪術12g,這些藥物主要是用于患者的活血止痛,溫經通脈。針對患者病情的不同,還可以酌情加減藥方劑量。患者要保證每天服用兩劑,一個月為一療程。中醫對患者的治療還包括調節患者精神狀態,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以健康、強壯的體魄進行生活;保障飲食,多吃一些清淡的滋陰養血的食物等。中醫的治療思想主要是在患者病情還未出現時就應積極的進行各種身體的調養,加強對于此類疾病的防治,以降低患者的發病率。
西醫治療組: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在必要的時候還要使用外科的刮治手術進行輔助治療。
1.3觀察指標
2結果
2.1兩組治療后基本情況治療后,研究組輸卵管通暢率90.0%;1年妊娠率76.0%,其中,宮內妊娠率74.0%;并發癥發生率2.0%(1例異位妊娠患者)。對照組輸卵管通暢率74.0%;1年妊娠率52.0%,其中,宮內妊娠率48.0%;并發癥發生率6.0%(3例異位妊娠患者)。對比顯示,研究組治療后基本情況相對更佳(P<0.05)。見表1。2.2兩組綜合療效研究組總有效率92.0%,顯效率78.0%;對照組總有效率78.0%,治愈率54.0%;研究組綜合療效更為顯著(P<0.05)。見表2。
1痤瘡常見證型的確定
方案設計首先要確定痤瘡常見的基本證型。目前,痤瘡的辨證分型標準不統一,較常見的有3~8個分型,細總文獻甚者有數十個分型不同。如此,怎樣設計一個較為合理規范的診療方案,首先就需確定痤瘡的基本證型。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楊柳教授依據臨床觀察、流行病學調查及大量文獻報道研究提出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沖任不調、痰瘀凝結四個基本證型[2],其中肺經風熱、脾胃濕熱又是痤瘡的主要證型。楊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對這四個基本證型與近20年文獻調研的結果比較,確認這四種證型能夠較好地涵蓋痤瘡的基本證型,涵蓋率達99%。其中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證型,在四個基本證型中占56%。楊教授認為優化治療方案如果能夠涵蓋80%以上的病例證型,就可以被大家接受。
2痤瘡中心治療方案的確立
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及分析,濕熱蘊結為痤瘡的主要病因病機,所以楊教授提出一個治療痤瘡以清熱祛濕法為主要原則,依此治則制定一個基本方,再根據患者的辨證分型進行加減的思路。基本方抓主要病因病機,藥物加減體現辨證論治精神。同時,治療應該考慮病情的不同狀況,內外治結合。作為研究方案,必須設立中西醫藥物治療對照。楊教授指出:根據臨床實際經驗,本中心治療方案適用納入研究對象以輕、中度患者為宜,有囊腫、瘢痕等表現的重度痤瘡患者推薦火針治療。
3痤瘡分級標準
痤瘡病情輕重程度分級主要根據皮損形態、數目多少等分級,我們按pillsbury國際痤瘡分類法將痤瘡分為Ⅰ~Ⅳ級:Ⅰ級(輕度):主要皮損為黑頭粉刺,散發或多發,炎性丘疹散發,總病灶數10~30個;Ⅱ級(輕中度):主要皮損為粉刺,并有中等數量的丘疹和淺在性膿皰,總病灶數31~50個,局限在面部;Ⅲ級(較重中度):主要皮損為深在性炎癥性丘疹和膿皰,總病灶數50~100個,結節100個,結節/囊腫>3個。
4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方案
治療(中醫)組:療程1個月,結束觀察后隨訪1個月。遵照Pill Sburv分級法, I級痤瘡使用復方顛倒散面膜,清水調糊狀涂于皮損處;II級、III級患者則在外敷復方顛倒散面膜的基礎上,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進行治療,以所有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為依據,所有中醫組均以“清肺愈痤方”為基本方,再根據患者所屬證型進行辨證論治加減用藥。規定治療期間不能使用其他內服或外用藥物。
對照(西醫)組:療程1個月,結束觀察后隨訪1個月。遵照Pill Sburv分級法,I級只用達芙文凝膠外涂,每晚1次;Ⅱ~Ⅲ級加用多西環素腸溶片0.1g/次,早晚各一次。
5病例隨機分配方法
研究病例的隨機分組主要委托數據處理中心負責承擔,所有納入病例均由專門的隨機分組員通過電腦向數據處理中心申請隨機號,按隨機號分配為治療組或對照組,兩組按1:1隨機分配。治療組以中醫方案治療,對照組以西醫方案治療。兩種方案均為臨床常規治療方案,安全性高,療效較肯定。最終,通過對比兩組的有效率進行研究。
6臨床療效觀察
臨床療效觀察是本次研究的核心環節,評價的準確度決定了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包括療效評價表(皮損觀察)和患者照片。療效評價表按數量、形態、顏色、質地、腫痛及分布范圍評分,皮損的消退情況則對比治療前后照片。綜合療效評價標準主要參照2002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修訂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臨床療效根據癥狀和體征改善程度(療效指數)分為治愈、顯效、進步、無效四級,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皮膚損害消退,自覺癥狀消失,療效指數≥90%;顯效:皮疹明顯消退,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療效指數60%~89%;好轉: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皮損消退30%以上,療效指數30%~59%;無效:皮損及癥狀均無變化或消退不足30%,療效指數
7優化方案實施過程涉及的幾個問題
7.1 研究藥物劑型的確定:考慮到藥品制作廠家、藥材產地、質量級別、中藥炮制及煎煮方法等的不同對藥效的發揮可能會產生差異,我們研究用藥的規定是所有臨床研究中心用藥統一配給,西藥限定選用具有政府審定資質廠家的產品。內服中藥劑型采用免煎劑,由合作藥廠統一包裝生產,外用中藥也由中藥廠家統一制作。這樣,能夠保證藥物的質量及同質可比性,也相對建立了一個規范的、便于廣大醫務工作者操作的方案。
7.2 知情同意書的設計和簽訂:臨床研究需要志愿者。為使志愿者個人權益給予充分保障,增加志愿者的依從性,保障課題順利進行,研究者必須遵循國際公認的《赫爾辛基宣言》原則并保證在赫爾辛基宣言指導下進行研究。我們在項目研究開展前就按要求制定了知情同意書,向醫院倫理委員會申請審議批準文號。知情同意書的主要內容包括有:該項臨床治療研究的目的、程序和期限,受試志愿者預期可能的受益和風險,告知受試志愿者可能被分配到試驗的不同組別及應該配合接受的檢查等。按照規定參加本研究的志愿者,必須先認真閱讀知情同意書,確定參與研究后則應該簽訂該同意書。
7.3 照相:患者照片是我們療效評價中最直接的依據之一,所以照片的清晰度和多方位性非常重要。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我們使用數碼單反相機,三角架固定,室內白墻為背景,外置閃光燈作為恒定光源。規定每位受攝者每次視訪照相時先拍研究病例觀察表封面以明確資料身份,然后正面整體拍攝,再局部拍攝患處,先正面、后右側面,再左側面,然后再對典型皮損部位進行特寫。
7.4 病情與療效判斷:在病情與療效評判時,本次研究采取責任分工負責制。我們采取第三者評價的方式對患者治療前后痤瘡癥狀進行標準化評估,由中醫主治醫師以上職稱醫師接診志愿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給出中西醫治療方案,填寫首診資料,由專門的統計人員根據性別與痤瘡分級對患者進行編號、分組,形成給藥方案表,由專門的發藥組人員按給藥表給藥。這樣就確保接診與觀察人員不了解患者的治療分組。責任分工負責制可減少資料分析時產生的偏倚,使得到的結果更加科學客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慢性心力衰竭;診療方案;專家調查;delphi法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臨床上常見的危重病癥,近年來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是當前世界醫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chf患者再次住院率高,生活質量差,醫療費用高,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學問題和臨床醫學重點研究的難題。中醫學對該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近10多年來大量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結果均顯示結合中醫藥治療chf能改善病人的癥狀,改善心功能及預后。WWw.133229.coM但對于chf防治策略的制定,強調在循證醫學的指導下采用可靠的證據進行,而現有中醫藥防治本病的臨床報道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種種不足,尚不足以為臨床決策提供安全、有效的證據支持。delphi法[1](德爾菲法),又稱面向專家的多輪匿名函詢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廣泛征求專家的意見,經過反復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饋修正,使專家的意見逐步趨向一致,最后根據專家的綜合意見,對評價對象作出的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預測、評價方法。20世紀70年代中期,delphi法開始在醫學領域中有所應用,近年逐步運用到中醫領域[2-3]的研究中,成為中醫規范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學之一。2008年11月至2009年3月,國家中醫藥行業專項子課題“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路徑的構建與實施的示范性研究”課題組采用delphi法對chf的診療過程中的各個關鍵問題進行了兩輪專家調查分析,現將專家問卷調查情況報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問卷調查內容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針對新制定的chf臨床路徑中的診療方案,成立預測小組,設計專家咨詢問卷,運用 delphi法向全國中醫或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心血管專家開展問卷調查。咨詢問卷涵蓋chf診斷、理化檢查、西醫治療、中醫辨證、中醫治療方案、合并癥的處理等內容,專家根據目前chf診治的臨床經驗評價相關內容。在每一輪咨詢表回收后,由預測小組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意見匯總,修訂前一輪的專家咨詢問卷,形成下一輪的專家咨詢問卷。之后,建立數據信息庫,對專家的積極系數和基本情況進行描述性分析,對問卷的各個項目采用頻數的描述性分析。
12專家選擇及問卷回收 參與第2輪問卷咨詢的專家有20名,均為從事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家,其中廣東6名,北京、河南各3名,上海2名,天津、江蘇、成都、遼寧各1名,新疆2名。其中19名為正高級職稱,1名為副高級職稱,為從事本專業均超過10年。共發出問卷20份,收回20份;問卷共有51道問題,全部問卷符合填寫要求,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參與第2輪問卷咨詢的專家有15位,他們均從事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家,其中廣東、北京各3名,新疆、河南各2名,上海、天津、江蘇、成都、遼寧各1名。15名專家均為正高級職稱,從事本專業均超過10年。共發出問卷15份,收回15份;問卷共有24道問題,全部問卷符合填寫要求,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100%。
2調查結果
第1輪專家咨詢內容涵蓋心衰診斷、理化檢查、西醫治療、中醫辨證分型、中醫方藥、中成藥使用等方面的問題,結果采用頻數的描述性分析。本研究規定,若認為咨詢條目合理的專家人數占總人數70%以上,則認為該咨詢條目得到大多數專家的認同,可以接受。其中心衰診斷、理化檢查、西醫治療等問題通過第1輪的調查已得到確認,故以下21~24部分為第1輪調查結果。而對于chf中醫辨證分型、中醫方藥等需要兩輪調查,故25~28部分為第2輪調查結果。
21chf中西醫診斷問題的調查結果95%專家認為chf西醫診斷參照2007年制訂的《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合適;中醫診斷病名為心衰病得到80%專家的認同,70%專家認為chf的中醫診斷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2008年編寫的《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是合適的。
22chf綜合治療方案的調查結果在心衰心功能的各分級、不同合并癥及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或緩解期的患者中,除“心功能ⅱ級”選擇純中醫治療和“合并致命性心律失常”選擇西醫治療外,對其余的各種情況70%以上的專家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
23chf西醫治療、理化檢查的調查結果95%專家贊同chf西醫治療參照2007年制訂的《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對于住院期間的輔助檢查,85%以上專家認為患者住院第1天應立即行“血常規、急診生化、凝血3項、腦鈉素(bnp)、心酶、肌鈣蛋白、血氣分析、心電圖、胸片”檢查;70%以上專家認為住院期間應“復查血常規及bnp”;100%專家認為患者住院期間應行“尿常規、大便常規、生化28項、心臟彩超”檢查;80%以上專家認為患者住院期間應行“甲狀腺功能、腹部b超、動態心電圖”檢查。
24chf中醫病機、基本證候要素的調查結果對于心衰的中醫基本病機,專家在評定“以下哪些是一直貫穿心衰發生發展過程始終的病機”時,其中選擇心氣虛的占944%,心陽虛占611%,瘀血占944% ,水飲占667%,痰濁占333%,心陰虛占167%,心血虛占111%,寒濕占111%,濕熱占56%。
專家在對“心衰本虛常見證候要素”的選擇時,其中選擇心氣虛占75%,心肺氣虛占60%,心腎陽虛占70%,心陽虛占55%,心陰虛占45%,氣陰兩虛占70%,陰陽兩虛占65%。
專家在對“心衰標實常見證候要素”的選擇時,其中選擇水飲占100%,瘀血占100% ,痰濁占70%,濕熱占5%,寒濕占5%。
90%專家推薦chf應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進行中醫辨證。在對急性加重期主要證候要素的選擇時,選擇氣虛占75% ,陽虛占85%,陰虛占35%,血虛占10%;痰濁占65%,水飲占95%,瘀血占85%,濕熱占20%,寒濕占10%。在對穩定期的主要證候要素的選擇時,選擇氣虛占95% ,陽虛占65%,陰虛占65%,血虛占20%;痰濁占30%,水飲占40%,瘀血占80%,濕熱占10%,寒濕占10%。
在選擇心衰本虛及標實的證候組合以確定心衰的證型時,其中選擇本虛+標實占80%,單純本虛證占5%,單純標實證占5%;以本虛證作為分型標準,標實作為兼證的占20%。
25chf中醫辨證論治統一趨勢的調查結果通過第1輪專家咨詢,心衰的中醫病機、辨證論治的方式基本得到確定。第2輪專家咨詢對初步擬定的心衰病機、固定治法、證候要素等方面再次咨詢專家,從而達成基本一致,結果見表1。
26chf中醫治法調查結果在對心衰急性加重期主要治法的選擇時,選擇利水占95%,活血占90%,溫陽占85%,益氣占80%,化痰占50%,養陰占15%,化濕占15%,補血占5%。
2010年第27卷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在對心衰穩定期主要治法的選擇時,選擇益氣占95%,活血占90%,溫陽占70% ,養陰占60%,利水占50%,化痰占35%,化濕占15%,補血占10%。
27chf各辨證分型及具體方藥的調查結果根據第1輪專家咨詢的結果,在第2輪專家問卷中,我們初步制定心衰急性加重期辨證為“氣虛血瘀水停;陽虛水泛,瘀血阻絡”,穩定期辨證為“氣虛血瘀;氣陰兩虛血瘀;氣陽兩虛血瘀”,得到733%專家的認同;各證型的主癥、次癥、舌脈以及治法分別得到至少80%專家的認同。以下()內的數字為15名專家中認同的專家數。
271急性加重期65%的專家選擇“必用中藥湯劑”,30%選擇“選用中藥湯劑”;55%的專家選擇“選用口服中成藥”,25%選擇“必用口服中成藥”;50%的專家選擇“選用靜脈使用中成藥”,45%選擇“必用靜脈使用中成藥”。對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辨證分為氣虛血瘀水停型和陽虛水泛、瘀血阻絡型,其證候和治法方藥調查結果如下:表1心衰中醫辨證論治統一趨勢調查結果n/(p/%)
2712陽虛水泛,瘀血阻絡型(15)證候特點(15):主癥為心悸氣喘,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肢體浮腫,水腫以下肢為甚,尿少,面色蒼白或青紫。次癥為唇暗,頸部及舌下青筋顯露,腹脹便溏。兼癥為咳嗽咯痰,咯白痰或黃痰。舌脈:舌淡暗、紫暗,舌胖大,齒痕,苔白滑,脈弦細數無力或促、澀、結代、散。治法:溫陽利水,活血化瘀(12)。基本方劑:真武湯(15)、葶藶大棗瀉肺湯(12)、參附湯(11)、苓桂術甘湯(11)、五苓散(11)。故基本方劑確立為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基本組成藥物依次為熟附子、黃芪、茯苓、葶藶子、澤瀉、豬苓、白術、人參、桂枝、丹參、干姜、大棗。中成藥排序依次為參附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
272穩定期60%的專家選擇“必用中藥湯劑”,40%選擇“選用中藥湯劑”;60%的專家選擇“必用口服中成藥”,35%選擇“選用口服中成藥”;65%的專家選擇“選用靜脈使用中成藥”,15%選擇“必用靜脈使用中成藥”。對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辨證為氣虛血瘀型、氣陰兩虛血瘀及氣陽兩虛血瘀型,其證候和治法方藥調查結果如下:
2721氣虛血瘀型(13)證候特點(13):主癥為神疲乏力,心悸,勞則氣喘。次癥為面部暗紅,唇暗。舌脈: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舌苔薄白,脈沉無力或促、澀、結代。治法:益氣活血(13)。基本方劑:人參養榮湯(9)、桃紅四物湯(9)、養心湯(9)、血府逐瘀湯(8)、丹參飲(6)、失笑散(2)等,基本方劑確立為人參養榮湯合桃紅四物湯,基本組成藥物依次為黃芪、紅花、黨參、當歸、桃仁、丹參、白術、川芎、茯苓、炙甘草、熟地等。中成藥選擇補心氣口服液(8)為最多。
2722氣陰兩虛血瘀型證候特點(14):主癥為心悸,氣短,乏力,自汗或盜汗。次癥為頭暈心煩,口干,面顴暗紅,唇暗。舌脈:舌質紫暗,少苔,脈細數無力或兼澀、結代。治法:益氣養陰,活血化瘀(14)。基本方劑:生脈散(15)、血府逐瘀湯(13)、丹參飲(7)、炙甘草湯(6)等,基本方劑確立為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基本組成藥物依次為麥冬、五味子、太子參、桃仁、黃芪、丹參、西洋參、紅花、炙甘草。中成藥選擇生脈膠囊(12)、滋心陰口服液(8)為多。
2723氣陽兩虛血瘀型證候特點(14):主癥為心悸,短氣乏力,身寒肢冷。次癥為尿少,腹脹便溏,唇紫,爪甲紫暗。舌脈:舌淡暗,有齒印,脈沉細或遲。治法:益氣溫陽,活血化瘀(15)。基本方劑:參附湯(14)、血府逐瘀湯(14)、丹參飲(9)、麻黃附子細辛湯(5)、失笑散(1)等,基本組成藥物(按專家選用頻次排列)依次為熟附子(15)、川芎(14)、紅參(13)、黃芪(12)、桃仁(12)、紅花(12)、茯苓(12)、丹參(11)、桂枝(11)等,故基本方劑確立為參附湯合血府逐瘀湯。口服中成藥多選擇補心氣口服液(10),其他有暖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
28常見合并癥的處理專家對“心衰常見的并發癥或合并癥”的選擇:選擇肺部感染的占100%,利尿劑抵抗占70%,洋地黃中毒占60%,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占90%,低血壓狀態占75%,上呼吸道感染占60%,泌尿道感染占10%,致命性心律失常占70%。
當洋地黃中毒表現為胃腸道癥狀時,55%專家選擇“維持原來心衰的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用降氣止逆類中藥”,15%選擇“辨證隨并發癥改變,中藥以降氣止逆類中藥為主”,15%選擇“不采用中醫治療,僅使用西醫治療”。針對出現的胃腸道癥狀,專家選擇藥物排序為川厚樸、法半夏、生姜、木香、旋復花、代赭石。
當心衰患者出現肺部感染時,45%專家選擇“維持原來心衰的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減”,且均選擇加用“化痰藥物”。70%選擇“辨證隨并發癥改變,重新辨證擬方治療”,其中70%專家常用“清熱化痰”法。專家在選擇化痰藥物時,痰熱加黃芩、瓜蔞皮、桑白皮、魚腥草、浙貝母等,痰濕加杏仁、蘇子、白芥子等。
當chf患者出現非致命性心律失常時,75%選擇“維持原來心衰的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其中67%選擇“快速性心律失常加益氣養陰藥物,緩慢性心律失常加溫陽藥物”。養陰鎮靜藥物有珍珠母、黃連、苦參、酸棗仁、柏子仁,溫陽藥物有炙麻黃、熟附子、細辛、仙靈脾。
當chf患者出現利尿劑抵抗時,70%專家選擇“維持原來心衰的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其中57%選擇加用“溫陽活血利水藥物”,36%選擇“健脾利水藥物”。 在原方基礎上加用藥物,其中排序較前的有豬苓、茯苓、葶藶子、車前子、桂枝等。
當心衰患者合并低血壓時,65%專家選擇“維持原來心衰的辨證,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其中69%選擇加用“溫陽益氣藥物”。專家選擇藥物排序較前的為紅參、熟附子、黃芪、枳殼、山萸肉。
3討論
31delphi法在中醫領域的運用delphi法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o.赫爾姆和n.達爾首創,經過t.j.戈爾登和蘭德公司進一步發展而成熟。它是由主持機構以書面的形式征詢各專家的意見,背靠背反復多次匯總與征詢意見,依據多個專家的知識、經驗、綜合分析能力和個人價值觀對指標體系進行分析、判斷并主觀賦權值的一種多次調查方法。我國稱之為專家評分法或專家咨詢法。20世紀60年代后,delphi法開始在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中應用,之后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但在中醫臨床研究中卻一直發展較慢,應用于證候學及證候評價方面較多。張明雪等[2]在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中醫證候特征及其演變規律的專家問卷調查設計與研究中采用了delphi法,選取了18~20名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一線專家進行了3輪專家問卷調查。姚魁武等[3]采用delphi法對血瘀證量化診斷入選項進行專家咨詢研究,為血瘀證量化診斷量表綜合評價和制定研究提供了參考。高懷林等[4]采用delphi法根據文獻調研和專家咨詢預調查結果,向全國30名專家發放問卷調查并進行問卷分析,經過統計分析后篩選出了代謝綜合征中醫證候指標并進行了量化分級。
上述delphi法的應用僅局限于證候學及證候評價,而應用于中醫藥領域的其他方面的研究甚少。目前中醫標準化研究已經提到國家的科研議程上來。探討中醫藥研究的方法學成為中醫藥標準化研究的關鍵,制訂合理的、科學的中醫診療指南是制訂中醫診療標準的基礎研究。客觀量化、科學合理地提取中醫、中西醫專家的醫療經驗和臨床診療方案成為影響診療指南水平的關鍵。因此,中醫學要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僅要擴大聯合的科學領域,制訂合理、規范、科學的中醫診療標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要取決于科學研究方法的進展。由于delphi法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特點,因此,采用科學有效問卷法進行中醫學相關理論研究是中醫理論現代化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32關于delphi法中專家咨詢問卷的制定本研究中專家咨詢問卷的設計,是在詳細列出所有核心問題的基礎上,首先圍繞中西醫診斷、西醫治療、中醫辨證論治方式等方面,由預測小組制定第1輪專家咨詢問卷的初稿,經過院內預調查,以測評初稿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然后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對問卷再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以制定第1輪的專家咨詢問卷。第2輪專家咨詢問卷的制定是在對第1輪問卷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首先就第1輪結果存在歧義的問題再次咨詢專家,統一該問題的預測趨勢,從而達成基本一致。然后就chf中醫各辨證分型的理法方藥展開問卷設計,制定第2輪專家咨詢問卷的初稿,經過院內預調查、集體討論對初稿進行修改,形成第2輪的專家咨詢問卷。兩輪問卷主要是以選擇題的方式供專家選擇,同時包括定性問題,以便專家能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地表達他們的觀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兩輪咨詢中,專家的積極系數、回答率和一致性均較高,同時專家提供自己經驗的積極性高,對補充和完善心衰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起到較大的作用。我們在對問卷初稿進行院內預調查的同時,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對問卷作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成功地制定了心衰診療方案專家咨詢問卷,并由此得到較為滿意的咨詢結果。
33對兩輪專家咨詢的調查結果分析關于中醫病因病機認識,專家認為心衰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為氣虛、陽虛、陰虛,標實為水飲、瘀血、痰濁。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進行中醫辨證,急性加重期本虛為陽虛、氣虛,標實為水飲、瘀血、痰濁;穩定期本虛為氣虛、陽虛、陰虛,標實為瘀血。
專家們認為chf應分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兩個階段進行中醫辨證,急性加重期辨證為“氣虛血瘀水停”、“陽虛水泛,瘀血阻絡”2個證型,穩定期辨證為“氣虛血瘀”、“氣陰兩虛血瘀”、“氣陽兩虛血瘀”3個證型,并確立了各證型的主癥、次癥、舌脈以及治法、方劑、中藥、中成藥。其中對氣虛血瘀水停證型多數專家選擇五苓散合桃紅飲加減,陽虛水泛、瘀血阻絡型選擇真武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氣虛血瘀型選擇人參養榮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氣陰兩虛血瘀型選擇生脈散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氣陽兩虛血瘀型選擇參附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
在治療心衰合并癥或并發癥方面,專家認為在治療合并肺部感染、洋地黃中毒、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利尿劑抵抗、低血壓狀態等方面可體現中醫藥的優勢。專家們認為合并肺部感染可加化痰藥物;合并洋地黃中毒出現胃腸道癥狀時,加用降氣止逆類中藥;合并非致命性心律失常時,快速性心律失常加養陰鎮靜藥物,緩慢性心律失常加溫陽藥物;合并利尿劑抵抗時,以陽虛水泛、瘀血內停較為常見,加用溫陽活血利水藥物;合并低血壓狀態,以陽氣虛脫較為常見,加溫陽益氣固脫藥物。
通過運用delphi法進行chf中醫診療方案制定和優化的研究,可使診療方案更加合理和完善。根據專家所提供的意見,我們初步制定行業認可的chf中醫診療方案。同時證明delphi法作為一種充分發揮專家智慧、知識和經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是中醫規范化研究中具有客觀性、實用性、傳統性及可操作性的重要方法學。
【參考文獻】
[1]kennedy h p.a model of examplary midwifery practice∶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j].j midwifery womens health,2000,45(1):4.
急癥治療需要醫生對病人的突發狀況做出正確判斷并及時的對癥治療以挽救病人的生命。而內科急癥正是急癥治療的難點與關鍵。隨著近幾百年間西醫的日益壯大,人們更多的選擇用西醫治療的方法去代替中醫治療,尤其是在面對內科急癥發生時,人們更是普遍認為西醫會對治療內科急癥更有幫助。這使得我們幾千年發展流傳下來的經驗幾乎無用武之地而且逐漸走向衰敗。這種情況不容樂觀,因此我們應回顧其發展歷程,正視現狀,分析原因,重樹中醫內科急癥治療之風,將其發揚光大。
1 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發展歷史
1.1 古代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發展歷史 最早論述中醫內科急診的書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它奠定了內科急癥治療中熱病的基礎。將中醫內科急診的辨證論治大大推進一步的是東漢末年的張仲景,他所著的《傷寒論》記錄了對急性出血、急黃、高熱、昏迷、暴吐、暴喘等急癥的治療方法,可以說是治療急性熱病的專著。到唐代中醫急診發展迅速,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記載了很多治療急病的經驗。明朝吳又可著《溫疫論》,清代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溫病學家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創立了衛氣營血和三焦辨證。這些法則方藥對于我們今天治療內科急癥都有十分顯著與重要的意義。
1.2 現代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發展歷史 1983年,在重慶召開的全國急診工作座談會上,經討論決定把中醫急癥工作提高到戰略高度、學科水平標志的高度。1987年,舉辦的中醫急癥學習班為現代中醫急診醫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92年,第二次全國中醫急診學術會議明確提出急癥治療三原則: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醫結合的原則。199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成立后的第一次學術會議正式提出中醫急癥工作是中醫學術發展的需要,是中醫學科水平的標志,是中醫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具有歷史性的理論。時至今日,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仍在為其發展不斷努力。
2 中醫內科急癥治療基本原則
中醫內科急癥治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例如肺癆病人咳痰帶血為標,陰虛火旺是本,在病人突發咳血時,會先治咳血即治標為先,待其病情穩定后再調理治本。中醫認為怪病久病重癥多淤,因此應用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改善內毒素導致的微循環障礙,有些重癥甚至可以用針刺放血的方式來排毒。清熱解毒、菌毒并治對感染性急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一方面可以消炎抗菌,另一方面還可以發揮抗內毒素作用,保護機體免受損失。
3 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獨特之處
與發展迅速的西醫相比,中醫內科急癥治療有以下三點特色:一是辯證論治。眾所周知中醫是標本兼治,但是在面對內科急癥時,我們采取的治療方式往往取決于病人的實際情況,一般都會以治標為先,使得病人盡快脫離險境。當其生命特征平穩之后,我們會及時改進治療方案,對其進行深度調理,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二是宏觀整體監控。中醫治療最基本的四點就是望聞問切,而宏觀整體監控則充分將這四點融合。在對病人進行內科急癥治療時,可以對其精氣神變化,脈象,舌象及身體內部氣血的細微的變化進行整體監控,這對病人整體情況的掌握十分有益;三是復方整體治療。由于中醫治療采用的是標本兼治并結合整體調節,因此,治愈的可能性大且日后病情多不會反復發作,能達到良好的根治效果
4 中醫內科急癥治療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雖然我們正在積極地加大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投入力度,但是現在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情況還是很嚴峻。一方面是墨守成規,缺少創新與發展。在治療方法上多選擇以前有記載的方法,并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對已有的方法進行更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并沒有抓住當前發展的趨勢,應借鑒西醫發展的一些方式,比如大量的深入性的臨床試驗,用來研發新型的治療性藥物。我們應該將傳統的理論知識與充分的創新研究相結合,發展出更多速效高效的多種治療途徑。在藥品方面也要研制出更多的給藥途徑,不能一味的只是耗時費力的熬制并口服,可以像西藥一樣,口服藥物、沖劑藥物、皮下注射藥物等形式。只有不斷跟緊時展的腳步,我們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的挑戰,才能更好的服務于人民。
5 如何發展中醫內科急癥治療
針對上述的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發展道路上的幾點問題,我們應該及時做出調整,建立專業的醫療隊伍。完善的治療設備及專業的醫療團隊是治療急癥的必要條件。專業的手術室及設備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應對內科急癥時,必須要進行一定的快速的準備工作,否則就不能及時的解決突發性狀況,給治療上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與問題。而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面對危機情況時,具備高素質的團隊可以及時作出應變,用其過硬的專業知識針對各種突發狀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這兩者有機的結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才能真正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挽救病人生命。
加強基礎研究。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于技術骨干的培訓力度,讓更多具有專業素質的人能進入內科急癥治療領域。在研究課題申報過程中也要嚴把質量關,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以提高整體研發水準。內科急癥種類繁多,在發展內科急癥時應該有側重,將其中心放在中醫比較擅長的病癥上,例如閉、痙、厥、脫、大出血等常見的且能發揮出中醫治療特色的病癥。
豐富中醫藥品的種類,增加針類制劑。在急癥治療過程中,可以說是分秒必爭。傳統的中藥需熬制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故研制更加快捷方便易使用的針劑及片類的口服藥品更是迫在眉睫。融合現代工藝技術,將傳統的草藥汲取精華后制成新型的制劑,這在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有了更穩定的保證。另外,還可以采用多種給藥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例如,綜合針灸、口服用藥、外敷用藥等多種方式,進而達到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的目的。
6 結 語
目前,我們還是面臨著重重的困難,需要不斷的努力去進行基礎研究并深度鉆研提出新的具有革命性的觀點來推動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發展。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與完善以及傳統中醫的復蘇,相信中醫內科急癥治療的優勢一定會越來越突出,中醫內科急癥治療也必將迎來更加光明的未來。
參考文獻
目的了解中醫心理診斷及治療詳細情況。方法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結果案例年代從唐代以前至近現代時期均有,其中男女比例相當,年齡從0~50歲,療程從1天至1年以上。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疾病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精神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心理治療方法中使用最多的依次是情志相勝法(19.67%)、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和行為誘導法(9.02%)等,有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按現代診斷分別為神經癥(16.39%)、應激相關障礙(10.66%)和癔癥(8.20%)。有近一半(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另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治療。共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結論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
【關鍵詞】 中醫 心理治療 情志相勝療法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ormat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sychotherapy of TCM.MethodsThe record of 122 cases receiving psychotherapy of TCM wer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s at ancient time and current magazines, and 11 aspects including occurring era, gender, age, course, causative factors, TCM diagnosis, TCB psychotherapy, concomitant treatment strategy, current diagnosis, current therapy classification and whether breaching ethic rul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The cases occurred from Tang Dynasty to current time, with ages range from 0 to 50 years old and courses from 1 day to more than 1 year, 58% of which got relieved at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 and 68% relieved within 1 month. The 59 patient onsets resulted from emotional stimulation, especially “YOU (Anxiety)” and “SI (Thought)” occupying 10.66%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s mainly included psychosomatic diseases except psychiatric diseases such as Dian, Kuang, Depressed syndrome, etc., occupying 55.74%. The maximum of the mental diseases was depressed syndrome, occupying 1/5. The mostly applied psychotherapies included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19.67%), Suggestive Explanation Therapy (14.75%), Intense emotion Therapy (12.30%), Persuasion and Release Therapy (9.84%), Smoothing emotion and desire Therapy (8.20%), Behavioral Induction Therapy (9.02%), etc., and 31.9% of cases were accompanied with drug or acupuncture therapy. The current diagnosis included neurosis (16.39%), stress-related disorder (10.66%) and hysteria (8.20%).Nearly half of psychotherapies applied (46.72%) were consistent with some theories of modern psychotherapy, such as Supportive Therapy, Behavioral Therapy, Cognitive Therapy, etc., and some therapies such as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Therapy belonged to unique treatments of TCM. Among all cases, 22 cases (18%) might breach the ethic rules. ConclusionPsychotherapy of TCM is an effective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and is mainly applied for some mental disorders including neurosis, stress-related disorder, hysteria, etc., which has obvious Chinese culture distinctness and is worthy of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sychotherapy ; Emotion Inter-resistance
中醫心理治療是中醫的主要特色治療之一,早在《內經》中就有許多心理治療方面的記載,如《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 歷代醫家根據《內經》中的原則,創立了許多心理治療技術,留下了眾多的心理治療醫案,內容豐富,構思奇巧。為了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診治的詳細情況,現將收集到的歷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調查,了解診治情況。
其中,中醫疾病診斷,根據案例記載的內容進行分析,按照《中醫診療常規》[1]中相關疾病的診斷依據進行診斷;現代診斷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進行診斷;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是依據現在的法律法規,以治療的實施過程有無涉嫌違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療師或他人)的權益為判定標準。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參照全國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教材《中醫心理學基礎》[3]中的心理治療分類進行分類。其中情志相勝療法是指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及情志相勝等理論指導下,醫生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療法;勸說開導療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采取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緒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順情從欲療法是順從患者的意念、情緒,滿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釋卻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移情易性療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關注的指向性,從而派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暗示解惑療法是指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以誘導患者“無形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性意見,或通過語言等方式,剖析本質,以解除患者的疑惑,從而達到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修身養性療法是指通過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及增加交往活動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質,陶冶性情促進身心平衡的治療方法;激情療法指有意識地加以誘發,以利用隨激情而出現的某些可以預期的強烈機體或行為反應,從而改善軀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習以驚平法是讓患者習慣于接觸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適應能力,使之不再對該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癥的一種心理療法;懲罰治療指對患者施以責打、旋轉、厭惡刺激等適當的懲罰,把癥狀和不愉快的體驗聯系起來,以矯正病態行為的方法;行為誘導療法是指用各種方法對患者施以行為誘導,以矯正變態行為的方法;音樂療法是使人處于特定的音樂環境,感受音樂的藝術意境,娛神悅性,宣通氣血,以此來產生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應;導引吐納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 結果與結論
2.1 案例年代見表1。表1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識別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時期46例;近現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國時期4例。可見,明清時期是中醫心理治療比較盛行的時期,到民國又明顯減少。建國后,中醫心理治療又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應用逐漸增多。
2.2 性別構成見表2。表2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性別構成(略)
2.3 年齡構成見表3。表3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年齡構成(略0
0~3歲4例;3~14歲4例;14~30歲17例;30~50歲18例;>50歲8例;另有71例不能識別患者的年齡。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齡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與這個年齡組壓力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關。
2.4 療程見表4。表4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療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 。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1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多數在1個月內使病情獲得緩解。
2.5 致病因素見表5。表5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可見憂思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 中醫診斷見表6。表6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醫疾病診斷分析(略)
疾病的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21.31%)
2.7 心理治療方法分類比較見表7。表7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治療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勝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行為誘導法(9.02%)等。
2.8 合并治療情況見表8。表8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合并治療情況(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說明歷代中醫醫家很重視心理疾病的綜合治療。
2.9 現代診斷分類見表9。表9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診斷分類(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現代診斷分類,診斷較多的是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是一致的。還有一部分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也使用了中醫心理治療。
轉貼于
2.10 現代治療分類見表10。表10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治療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相當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但比現代心理治療要早許多年。還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等,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 倫理學問題統計見表11。表11 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倫理學問題統計(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對患者施以痛打等,嚴重的甚至因治療引來殺身之禍。
由上可知,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但有些治療過程有悖于倫理學要求,應注意避免。
3 討論
盡管精神科臨床中,藥物治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對社會心理因素的關注將逐漸成為精神科工作的重點, 心理治療也將成為精神科治療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療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維方式也是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4]。現代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大都產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療的理論建構、價值取向和具體操作會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西方的心理治療理論、概念、技術在應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詢時往往會產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是必要的[6]。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療一般指不超過25次會談的心理治療[7],它正逐漸成為最為流行的心理治療形式[8]。本研究顯示,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療效確切的短程心理治療,經治療后1個月之內緩解比例高達68%,而在治療當天就有明顯效果的達到47.54%,盡管當時的治療師和記錄者對于療效的評價不一定準確和嚴格,但也至少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如金代張子和著的《儒門事親》載:名醫張子和采用“思勝恐”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恐懼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這就相當于現代西方心理學的系統脫敏法,收效顯著而迅速。
在中醫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方面,本研究顯示,多以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為精神分裂癥的個案,當前精神分裂癥的非藥物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和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勝治療是使用最多的一種中醫心理治療方法也是最具有中醫特色的心理治療方法。情志相勝心理治療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種基本情緒,按照五行的屬性分類,它們分別歸屬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相勝關系,如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根據上述五行相勝的規律,情緒之間也可以互相制約,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等。因此情志相勝心理治療是有意識地使患者產生一種情緒去克服、緩解另一種情緒,是醫學家在長期臨床觀察及實踐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來的對情緒相互之間最佳調節的一種假說[9]。例如,成書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續名醫類案》中記載的一例“怒勝思”案例,及《儒門事親》中記載有1例“喜勝悲”案例,這些案例的成功均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借鑒意義。
情志相勝心理治療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緒刺激多余的能量、改變情緒刺激的方向、改變在引起情緒的中介——認知(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 [9],與當代被廣泛認可的認知行為療法有某些相通之處,值得我們在臨床中不斷實踐和探索。
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療方法有悖于倫理學原則,占18%,在現代的治療中應當堅決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個文獻回顧性研究,年代跨度較大,每種心理治療方法操作各異,缺乏對照組。所以,本研究結論有其局限性,還需要在更為嚴格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中醫診療常規[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 琳.中醫心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3.
[4]唐登華.心理治療在精神科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5):355.
[5]Yii-Nii Lin.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o counseling Chinese[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2002 ,56(1):46.
[6]向慧,張亞林,黃國平.中國本土化心理治療的回顧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6,27 (2):64.
[7]徐俊冕.短程心理治療的意義和方法[J].上海精神醫學,1999,(s1)55.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ormationofdiagnosisandtreatmentofpsychotherapyofTCM.MethodsTherecordof122casesreceivingpsychotherapyofTCMwereobtainedfromtheliteraturesatancienttimeandcurrentmagazines,and11aspectsincludingoccurringera,gender,age,course,causativefactors,TCMdiagnosis,TCBpsychotherapy,concomitanttreatmentstrategy,currentdiagnosis,currenttherapyclassificationandwhetherbreachingethicrules,wereevaluated.ResultsThecasesoccurredfromTangDynastytocurrenttime,withagesrangefrom0to50yearsoldandcoursesfrom1daytomorethan1year,58%ofwhichgotrelievedatthefirstdayoftreatment,and68%relievedwithin1month.The59patientonsetsresultedfromemotionalstimulation,especially“YOU(Anxiety)”and“SI(Thought)”occupying10.66%and11.48%respectively.ThediagnosisofthediseasesmainlyincludedpsychosomaticdiseasesexceptpsychiatricdiseasessuchasDian,Kuang,Depressedsyndrome,etc.,occupying55.74%.Themaximumofthementaldiseaseswasdepressedsyndrome,occupying1/5.Themostlyappliedpsychotherapiesincluded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19.67%),SuggestiveExplanationTherapy(14.75%),IntenseemotionTherapy(12.30%),PersuasionandReleaseTherapy(9.84%),SmoothingemotionanddesireTherapy(8.20%),BehavioralInductionTherapy(9.02%),etc.,and31.9%ofcaseswereaccompaniedwithdrugoracupuncturetherapy.Thecurrentdiagnosisincludedneurosis(16.39%),stress-relateddisorder(10.66%)andhysteria(8.20%).Nearlyhalfofpsychotherapiesapplied(46.72%)wereconsistentwithsometheoriesofmodernpsychotherapy,suchasSupportiveTherapy,BehavioralTherapy,CognitiveTherapy,etc.,andsometherapiessuchasEmotionInter-resistanceTherapybelongedtouniquetreatmentsofTCM.Amongallcases,22cases(18%)mightbreachtheethicrules.ConclusionPsychotherapyofTCMisaneffectiveshort-termpsychotherapy,andismainlyappliedforsom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neurosis,stress-relateddisorder,hysteria,etc.,whichhasobviousChineseculturedistinctnessandisworthyofdevelopmentandextension.
Keyword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Psychotherapy;EmotionInter-resistance
中醫心理治療是中醫的主要特色治療之一,早在《內經》中就有許多心理治療方面的記載,如《黃帝內經》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指出:“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歷代醫家根據《內經》中的原則,創立了許多心理治療技術,留下了眾多的心理治療醫案,內容豐富,構思奇巧。為了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診治的詳細情況,現將收集到的歷代中醫心理治療案例122例分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搜集歷代中醫書籍和現代期刊中記錄的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共122例,分別從案例年代、性別、年齡、療程、致病因素、中醫疾病診斷、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合并治療方案、現代診斷、現代治療分類以及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等11個方面進行統計調查,了解診治情況。
其中,中醫疾病診斷,根據案例記載的內容進行分析,按照《中醫診療常規》[1]中相關疾病的診斷依據進行診斷;現代診斷按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2]進行診斷;有無違背倫理學原則,是依據現在的法律法規,以治療的實施過程有無涉嫌違法、侵犯公民(包括患者、治療師或他人)的權益為判定標準。中醫心理治療方法,參照全國醫學院校心理學專業教材《中醫心理學基礎》[3]中的心理治療分類進行分類。其中情志相勝療法是指在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及情志相勝等理論指導下,醫生有意識地運用一種或多種情志刺激,以制約、消除患者的病態情志,從而治療由情志所引起的某些心身疾病的心理療法;勸說開導療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采取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緒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順情從欲療法是順從患者的意念、情緒,滿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釋卻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移情易性療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關注的指向性,從而派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暗示解惑療法是指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以誘導患者“無形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性意見,或通過語言等方式,剖析本質,以解除患者的疑惑,從而達到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修身養性療法是指通過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發展多種興趣愛好及增加交往活動等方式改善心身素質,陶冶性情促進身心平衡的治療方法;激情療法指有意識地加以誘發,以利用隨激情而出現的某些可以預期的強烈機體或行為反應,從而改善軀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習以驚平法是讓患者習慣于接觸某些刺激因素,提高其適應能力,使之不再對該刺激因素敏感,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的病癥的一種心理療法;懲罰治療指對患者施以責打、旋轉、厭惡刺激等適當的懲罰,把癥狀和不愉快的體驗聯系起來,以矯正病態行為的方法;行為誘導療法是指用各種方法對患者施以行為誘導,以矯正變態行為的方法;音樂療法是使人處于特定的音樂環境,感受音樂的藝術意境,娛神悅性,宣通氣血,以此來產生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效應;導引吐納是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等一系列功法起到防病、治病、益智、延年的作用。
2結果與結論
2.1案例年代見表1。表1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年代分析(略)
在122例中,有13例年代不明。能識別年代的案例中,明清時期46例;近現代案例27例;唐代至元代為24例;唐代以前8例;民國時期4例。可見,明清時期是中醫心理治療比較盛行的時期,到民國又明顯減少。建國后,中醫心理治療又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應用逐漸增多。
2.2性別構成見表2。表2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性別構成(略)
2.3年齡構成見表3。表3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年齡構成(略0
0~3歲4例;3~14歲4例;14~30歲17例;30~50歲18例;>50歲8例;另有71例不能識別患者的年齡。提示心理疾病各年齡組均有分布,但中青年最多,可能是與這個年齡組壓力較大,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高有關。
2.4療程見表4。表4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療程分析(略)
有58例(47.54%)在治療當天病情就獲得緩解,1個月之內緩解的占68%。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1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多數在1個月內使病情獲得緩解。
2.5致病因素見表5。表5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致病因素分析(略0
共有59例發病與情志刺激有關,其中“憂”“思”致病為最多,分別為10.66%和11.48%。可見憂思是導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6中醫診斷見表6。表6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中醫疾病診斷分析(略)
疾病的診斷多為癲狂、郁證等精神科疾病以外的內科雜癥(心身疾病),占55.74%。在心理疾病中,以郁證為最多,約占總數的1/5(21.31%)
2.7心理治療方法分類比較見表7。表7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治療方法分析(略)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情志相勝法(19.67%),其它依次是暗示解惑法(14.75%)、激情療法(12.30%)、勸說開導法(9.84%)、順情從欲法(8.20%)、行為誘導法(9.02%)等。
2.8合并治療情況見表8。表8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合并治療情況(略)
有近1/3(31.97%)的案例合并藥物或針灸治療,說明歷代中醫醫家很重視心理疾病的綜合治療。
2.9現代診斷分類見表9。表9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診斷分類(略)
由表9可以看出,按現代診斷分類,診斷較多的是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與現代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是一致的。還有一部分為精神分裂癥患者,也使用了中醫心理治療。
2.10現代治療分類見表10。表10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現代治療分析(略)
由表10分析,有近一半(57例,46.72%)的案例所使用的心理治療方法與現代心理治療的某些理論相當一致,如支持治療、行為治療、認知治療等,但比現代心理治療要早許多年。還有一些屬于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如情志相勝等,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
2.11倫理學問題統計見表11。表11122例中醫心理治療案例倫理學問題統計(略)
有22例(18%)的案例中使用了有悖于倫理的方法,對患者施以痛打等,嚴重的甚至因治療引來殺身之禍。
由上可知,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有效的短程心理治療,主要適用于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癔癥等精神障礙,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特色,值得挖掘和推廣。但有些治療過程有悖于倫理學要求,應注意避免。
3討論
盡管精神科臨床中,藥物治療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對社會心理因素的關注將逐漸成為精神科工作的重點,心理治療也將成為精神科治療手段的主流之一,心理治療的一些基本理念及思維方式也是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4]。現代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大都產生于西方,而心理治療的理論建構、價值取向和具體操作會受到社會文化的深刻影響,西方的心理治療理論、概念、技術在應用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咨詢時往往會產生不相容性和矛盾[5],所以研究和使用中國本土化的心理治療理論及操作技術是必要的[6]。
中醫學歷來重視心理因素在治療中的重要作用,歷代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中醫學重要的組成部分。
短程心理治療一般指不超過25次會談的心理治療[7],它正逐漸成為最為流行的心理治療形式[8]。本研究顯示,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療效確切的短程心理治療,經治療后1個月之內緩解比例高達68%,而在治療當天就有明顯效果的達到47.54%,盡管當時的治療師和記錄者對于療效的評價不一定準確和嚴格,但也至少說明中醫心理治療是一種短程、有效的心理治療。如金代張子和著的《儒門事親》載:名醫張子和采用“思勝恐”的治療方法來治療恐懼癥,取得了滿意的療效,這就相當于現代西方心理學的系統脫敏法,收效顯著而迅速。
在中醫心理治療的適應證方面,本研究顯示,多以神經癥、應激相關障礙和癔癥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有8.21%的案例為精神分裂癥的個案,當前精神分裂癥的非藥物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對于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和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
情志相勝治療是使用最多的一種中醫心理治療方法也是最具有中醫特色的心理治療方法。情志相勝心理治療中,“情志”指人的怒、喜、思、悲、恐五種基本情緒,按照五行的屬性分類,它們分別歸屬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的相勝關系,如木勝土,土勝水,水勝火,火勝金,金勝木……,根據上述五行相勝的規律,情緒之間也可以互相制約,喜勝悲、悲勝怒、怒勝思、思勝恐、恐勝喜等。因此情志相勝心理治療是有意識地使患者產生一種情緒去克服、緩解另一種情緒,是醫學家在長期臨床觀察及實踐中,用五行原理概括出來的對情緒相互之間最佳調節的一種假說[9]。例如,成書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續名醫類案》中記載的一例“怒勝思”案例,及《儒門事親》中記載有1例“喜勝悲”案例,這些案例的成功均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借鑒意義。
情志相勝心理治療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其原理主要是:解除情緒刺激多余的能量、改變情緒刺激的方向、改變在引起情緒的中介——認知(理性情緒療法ABC理論)[9],與當代被廣泛認可的認知行為療法有某些相通之處,值得我們在臨床中不斷實踐和探索。
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最主要的是有些治療方法有悖于倫理學原則,占18%,在現代的治療中應當堅決避免。
另外,本研究是一個文獻回顧性研究,年代跨度較大,每種心理治療方法操作各異,缺乏對照組。所以,本研究結論有其局限性,還需要在更為嚴格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中加以證實。
【參考文獻】
[1]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中醫診療常規[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62.
[2]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
[3]董湘玉,李琳.中醫心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3.
[4]唐登華.心理治療在精神科中的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5):355.
[5]Yii-NiiLin.Theapplicationof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tocounselingChinese[J].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2002,56(1):46.
[6]向慧,張亞林,黃國平.中國本土化心理治療的回顧與思考[J].醫學與哲學,2006,27(2):64.
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應用中醫療法治療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加強化的護理能夠保證治療的更有效地實施,值得在臨床上推薦。
關鍵詞:中醫股骨頭壞死臨床療效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93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71-02
本研究中對我院的55例患有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應用了中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并對應了強化的護理,收到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進行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于2013.05到2013.12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患者110例,其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齡在28到77歲之間,平均年齡(55.8±3.5)歲。患者的發病時間為1個月-2.6年之間,平均(9.8±0.8)個月。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各例患者均排除其他疾病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對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本研究所有入選對象均經過X線以及CT診斷,并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保守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主要包括:休息,藥物加飲食補鈣,應用止痛藥。配合常規藥物治療如鹿瓜多肽、血栓通等。
1.2.2觀察組。在常規應用藥物的基礎上結合中醫手段治療,如中藥熏洗,截血膏,微波治療等。基本配方:急性子30g,伸筋草12g透骨草15g,防風10g,澤蘭20g,寄生15g,蒼耳子40g,地丁20g,苦參15g,莪術25g,三棱25g。
1.2.2.1截血膏。敷與病人患處,每日一次每次敷6-8小時后應取下。
1.2.2.2中藥熏洗。取基本方25g藥包放于清水中。囑患者躺在熏洗床上,熏患處皮膚,注意保溫,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1.2.2.3微波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應用超短波或者中頻波進行治療,超短波每日一次每次四十分鐘,中頻每日1次每次20分鐘。
1.2.3護理措施。①宣教:患者在治療前進行相應的宣教,解釋治療的過程以及目的,告知患者配合方式以及治療的禁忌癥等。②根據患者不同病情以及發展程度調整治療時間。③熏洗時,把患者功能受限的部位作為重點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內收、外旋以及屈髖等練習。④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情況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定期評定,提示患者功能恢復進展,幫助患者樹立信心。⑤飲食護理:應禁食辛辣刺激肥膩之品,應多食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⑥做好八防,嚴格進行交接班以及護理記錄。
1.3效果評價標準[2]。基本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關節活動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壞死灶消失,骨質恢復好。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度明顯改善,影像檢查壞死灶大部分恢復。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關節活動度改善,影像學檢查壞死灶部分恢復。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無改善,影像檢查無變化。
1.4統計學方法。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15.0數據庫,采用X2檢驗或者t檢驗整理數據。
2結果
兩組研究對象均完成了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即P
3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主要是由于機體虛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加上外邪入侵導致經絡不暢所致,腎氣不足、骨不生髓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重要的病理機制[2]。中醫藥的外法治療結合相應的心理護理調護能夠使藥物通過皮毛直接滲透到肌肉、韌帶以及骨骼,達到通筋活絡、活血祛瘀以及調養氣血的作用,彌補了單純西醫治療的不足[3]。配合的加強化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調養身心,加強病情觀察,加強飲食治療,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中,對我院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應用中醫藥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收到較高的治療有效率,證明中醫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療效確切,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