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5: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基本財會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眼下社會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對醫院會計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舊制度顯然已經不能滿足醫院財務管理的發展需要,我國于2010年開始試點執行新《醫院會計制度》。經近幾年來各地的時間可以看出,新《醫院會計制度》相較于舊制度來說成本費用科目更加合理,可以有效控制醫院成本費用的支出,對醫院財會成本核算的改革和實施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本文對此作了深入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一、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醫院成本核算的積極影響
(一)對成本核算進行了有效規范
新會計制度中對醫院會計權責給出了明確規定,并將其作為基礎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會計要素,其中包括有資產、負債、收入凈資產以及費用支出。徹底取消了收實現制,對費用和收入實施了科學合理的配比,有效改善了傳統核算方法存在的缺陷與不足,提高了醫院成本核算的規范化、謹慎性、配比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可靠性,避免虛假信息造成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定會計科目也發生了變化,促使科目可以和成本相互對應,例如:將固定資產和累計折扣科目關聯到一起,這樣可以直接且明顯的反映出固定資產地損耗和使用情況。取消部分會計科目,提高了會計核算的精度,例如:取消了“藥品進銷差價”科目,改變了“藥品支出”和“藥品收入”的核算方式,調整了傳統的藥品售價核算,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控制了醫院的虛假開支,大大提高了藥品的根本職能。
(二)實現了科學化的成本核算
新制度的實施也進一步強調了醫院財務預算管理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對于每一項費用的支出都要嚴格執行相應的預算說明。新制度對于和國家的對接比較注重,這種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成本核算的實施。除此之外也完善了財務報表內容,加強了成本核算的科學化和規范化,審計報告等相關資料一一俱全,有效提高了醫院財政報表的合法性以及所發表文書的公允性。
二、新會計制度下醫院成本核算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成本管理意識淡薄
醫院相關管理人員對于成本管理意識較為淡薄,成本核算的基礎較差,成本核算意識嚴重不足。甚至有些職工一致認為成本核算工作是財會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業務扯不上絲毫關系,使成本核算工作遭到了嚴重忽視。導致在醫院管理過程中頻頻出現注重收入忽略支出現象。不利于醫院財務工作的管理和發展。
(二)醫院成本管理尚未明確職能,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現在絕大多數的醫院對于成本核算都不是很重視,并未全過程的實施,只是事后在進行核算,這樣一來成本核算所反映的信息也只局限于事后成本,對于事前和事中成本來說并未有清楚的揭示和分析,同時缺乏嚴格的成本考核。對于藥品、材料、物資等的耗費沒有控制,一味購入,不計產出,導致出現了嚴重的資源占用、資源浪費等現象。
(三)醫院成本核算缺乏科學的管理體系
醫院成本管理工作極具多樣性和專業性,分工較為精細,使得成本核算包含超大的數據信息量,同時眾所周知醫療服務是按照項目收費,成本要素一時難以界定,導致傳統的手工核算無法適應目前的需要,只能使用計算機程序來完成相關工作,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醫院在成本管理體系上尚未完整,缺乏科學性,有待改進。
三、對于醫院成本核算過程中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緩解成本信息的局限性
新制度規定成本價格必須要在醫療服務價格之上,道理上來講成本不能完全決定醫療服務的價格,定價太高群眾肯定無法接受。但是如果為了降低價格而降低服務質量也是違背倫理道德與醫療改革要求的,再一點如果在保證質量的同時降低價格也不利于醫療機構的正常運營。因此醫院可以據此實施“差別定價法”,以成本為基礎,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實施“統一定價法”,根據差別進行買單,根據基本原則提供醫療服務,對于難以解決的費用問題和社會公平問題則由政府來解決。除此之外新制度的實施也重新規定了藥品的核算方法,實施個體計價方法,這種方法的實施影響著藥品的生產效率,對于這種現象,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法對藥品采購進行計量。
(二)重點培養工作人員的成本核算意識由于醫院職工對于成本核算工作缺乏較高的認識,因此領導層必須要將財務人員的成本核算意識培養作為重點,加強人員培訓與管理,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現在有很多的醫院職工
都認為成本核算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毫無關系,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如果每個人都只顧自己的工作,相互之間缺乏溝通,成本核算工作就會難以完成根本目標,嚴重者會影響到整個醫院的未來發展,對此,工作人員的成本核算意識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醫院必須要從多方面實施,大力提倡相關人員學習新會計制度的重點知識內容以及最新要求,從多方面增強工作人員的成本意識、會計意識以及法律意識,定期組織相關教育培訓,加強計算機等信息軟件的技能教育,保證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職業道德素質,保證醫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得到順利實施。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醫院新會計制度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建立在舊制度之上的,尚未完善,基礎較為薄弱,導致整個醫療系統缺乏嚴格的控制,嚴重影響到了最終的核算質量。對此我們應該認識到,新會計制度的實施,應該在很多方面結合國家相關制度的要求,以醫院的實際事務為基礎,不斷完善成本核算制度,盡可能的提高醫院成本核算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標準化,從根本上滿足新制度的最新要求。
四、結束語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制度的實施雖然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仍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醫院內部必須要團結協作,共同努力,針對存在的問題作出有效改善,使新會計制度下的醫院成本核算為我國的醫療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孫筱芬,醫院新會計制度下成本核算問題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2(4):170-172.
[2]胡靜,李詩,李長庭.簡論新醫院會計制度下的成本核算[J].華人時刊(中旬刊),2012(5):48-49.
[3]劉敬華.新《醫院會計制度》成本核算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4):88-90
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諸多問題,這主要體現在重視程度不足、認識程度不夠、制度有待健全、考核體系不完善等環節。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一)重視程度不足
重視程度不足是導致我國部分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眾所周知會計成本控制可以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制定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資源,但是如果企業對這一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則很難發揮出這一工作本身的作用。除此之外,重視程度不足帶來的問題還體現在其使得企業的經營利潤難以穩定的攀升。另外,如果企業對于財務管理模式的重視程度不夠則會導致其無法及時地發現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更不用提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因此,如果企業不對財務管理模式給予足夠的重視則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活動出現許多本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二)認識程度不夠
認識程度不夠主要是指部分企業管理層對會計成本和財務管理的認識不夠全面,或者是不夠準確。通常來說會計成本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成本,這一成本的內容通常包括了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所產生原料、員工工資、廣告、租金等支出。而如果企業的管理層對其概念沒有清晰的認識則會使得企業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與整合,最終導致了企業的管理工作整體效果不佳。
(三)制度有待健全
制度有待健全主要是指我國部分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沒有合理的建立健全會計成本控制體系。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主要還體現在目前我國諸多企業仍舊存在著對于會計成本和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制度有待健全還體現在我國部分企業內部缺乏一套完善的相關制度,這進一步說明了其各項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別是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沒有很好地融合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因此,導致對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的嚴格監督也就無從談起,最終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低下。
(四)考核體系不完善
考核體系不完善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眾所周知,完善的企業成本控制的考核體系才能夠有效地提高會計成本控制績效,而我國現今仍舊存在著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這一問題的存在會使得其自身的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也就失去了開展的動力和抑制力。除此之外,考核體系不完善還體現在我國部分企業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考核力度也不夠。因此,在這一前提下對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應用就很有必要性了。
二、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
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包括諸多內容,其主要內容包括革新管理方式、優化成本分析、完善預算管理、重視人才培養等內容。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
(一)革新管理方式
革新管理方式是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改良的基礎和前提。在革新管理方式的過程中最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在企業原有的財務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創新來對其管理方式進行合理的發展。除此之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過程中,企業的管理層自身也應當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從而能夠在結合企業的組織架構以及業務、生產等各企業部門的前提下,更加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并且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規劃工作。另外,在革新管理方式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應當注重實行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化責任制度,從而能夠更好地將業務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崗位中,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優化成本分析
優化成本分析對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改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優化成本分析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注重切實做好會計成本的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在優化成本分析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首先應當注重確保企業的成本核算資料的齊全性,然后再以此為依據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劃分出構成企業成本支出的主要內容。另外,在優化成本分析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通過綜合對比分析和因素分析以及連鎖替代等多種分析方法來確保企業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成本分析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秉持全面綜合、重點兼顧、動態分析、全程涵蓋等原則,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企業財務成本分析的準確性與可靠性的提升。
(三)完善預算管理
完善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改良的核心內容之一。在完善預算管理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深刻地認識到預算是做好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極為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在完善預算管理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注重在成本分析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成本控制工作的重點,并在此基礎上依據各種成本支出項目來合理地編制企業的預算計劃。另外,在完善預算管理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切實理解支出計劃才是控制會計成本支出的源頭,并且這一工作對保證財務收支的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而能夠通過對成本支出進行控制來進一步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平衡性。
(四)重視人才培養
重視人才培養是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改良的重中之重。在重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企業應當注重優先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除此之外,在重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應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現實基礎上,通過結合信息化時代的需求,進一步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系統的知識培訓,從而能夠在此基礎上優先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另外,在重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企業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自身也應當注重加強長期學習,最終能夠在此基礎上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效率的日益進步。
三、結束語
(一)企業管理者對會計成本和財務管理的認識不夠全面準確
會計成本就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所有成本,它包括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所產生原料、員工工資、廣告、租金等支出。簡而言之,就是公司賬戶上的所有支出。會計成本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因而,對企業成本的控制需要企業所有工作人員的參與。而現實問題卻是由于一些企業管理者自身沒有充分認識到會計成本和財務管理兩者之間的聯系,而使得企業的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整合,造成企業的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
(二)企業沒有建立健全會計成本控制的有關制度
目前很多企業還存在對會計成本和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企業內部自然也就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相關制度,各項措施也亟待改善,特別是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沒有很好的融合在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對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的嚴格監督也就無從談起。
(三)企業成本控制的考核體系不完善
會計成本控制績效的提高,財務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優化這些都需要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下進行。但仍有部分企業尚未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致使企業會計成本控制工作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盲目進行,企業的成本控制和財務管理也就失去了開展的動力。
二、構建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意義
一方面,會計成本控制可以為企業財務管理的決策制定提供豐富的數據信息資源,在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優化以及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上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以促進企業經營利潤的迅速攀升。另一方面,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可以為財務管理工作做出正確的定位,創新改革企業的經營模式,使得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能夠及時的發現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最后企業對會計成本的控制還能極大的減少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使企業的財務資源可以重新整合以更好的節約會計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三、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措施
(一)改革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方式
構建基于會計成本控制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首要的就是要在原有的財務管理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發展。企業的管理層應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結合企業的組織架構以及業務、生產等各企業部門,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做好科學的財務管理規劃。在企業內部應實行財務管理工作的責任具體化,將業務目標分解到各部門崗位中,而對成本控制的分析應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企業還應制定相關的財務管理監督制度,通過各部門的日常工作匯報以及定期檢查,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切實做好會計成本的分析工作
會計成本的分析工作是保證會計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時這也是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基本內容。而要做好企業成本分析工作,首要的就是要確保企業的成本核算資料的齊全性,然后依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劃分出構成企業成本支出的主要內容。在進行會計成本的分析工作時應綜合對比分析、因素分析、連鎖替代等多種分析方法的特點,選用一種最佳的方式以保證對企業成本支出分析的全面和準確性。另外,還需注意的是在進行成本分析時應秉持全面綜合、重點兼顧、動態分析、全程涵蓋等原則,確保成本分析的準確性,以確保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順利展開。
(三)切實做好企業的預算工作
預算是做好會計成本控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在成本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明確成本控制工作的重點,并依據各種成本支出項目,來編制企業的預算計劃。科學的預算以及合理的成本支出內容、支出計劃是控制會計成本支出的源頭,這對保證財務收支的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預算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要保證把預算計劃真正落到實處,因而企業管理者應依據相關的考核、監督等制度,確保預算在會計成本控制過程中的貫徹執行,使企業的會計成本在一定的控制范圍內。
(四)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團隊
通常情況下,企業外匯會計業務涉及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9號——外幣折算》,企業基本外匯業務的簡化處理過程舉例如下。
[例1]某企業屬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外幣交易采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在某一會計期間內發生兩筆涉及進出口的業務,期初進口原材料600噸,每噸價格2000美元,當日即期匯率為1美元=6.5元人民幣,并支付進口關稅1000000元人民幣,進口增值稅2000000元人民幣,貨款已經支付,關稅和增值稅由銀行存款支付。期中出口銷售商品10000件,每件銷售價格為200美元,該商品計算成本為1000元人民幣,當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6.5元人民幣,企業享受出口免征關稅和增值稅優惠,貨款已收到,企業在當期結匯,結匯時匯率仍為1美元=6.5元人民幣(為了計算方便,此例假設三個時點的匯率相同),企業在當期期末不保留外匯收入。
由于企業當期結匯,不保留外匯收入,所以進口時要購入外匯,即換匯。其進口業務會計分錄如下(記賬本位幣為人民幣)
企業進行上述會計處理后,會形成收匯與付匯的差額80萬美元(進口付匯120萬美元,出口收匯200萬美元),企業在本期進出口業務實現利潤300萬元人民幣,通過結匯以人民幣形式獲得現金流和資產,其財富已實現,儲備在企業并歸企業所有和支配。
由于我國處于貿易順差地位,所以從整體看,所有涉外企業在會計期間經過類似上例的會計處理后,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會形成差額,此差額經過結匯后企業以人民幣獲得了差額并增加了企業財富,財富歸于社會,并在社會中流通。
二、中央銀行參與后涉及的進出口會計處理
根據我國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的簡化資產負債表(如表1)。分析表中中央銀行的會計要素,結合我國目前的結售匯制度并以典型和最直接的進出口貿易為例分析。
承例1,假設該企業進出口業務涉及三個當事方,即出口企業、進口企業和我國外匯管理部門(中央銀行),三方在涉及進出口業務時其會計處理過程及資產變化情況如下(為方便分析,會計處理進行了簡化,即不考慮收入、成本等影響利潤的因素和稅收等因素):
經過上述會計處理過程,對于國內企業,結合例1前面會計處理,已經有了理性的認識,即國內企業在實現與國外企業進出口業務后,通過與中央銀行的結匯和換匯交易,將進出口業務實現的增值(或稱為利潤)已兌換為人民幣轉移到企業,中央銀行參與的結匯和換匯交易未出現將企業財富截留的過程。
中央銀行在企業結匯和換匯后,資產負債表中的美元資產(外匯)增加80萬美元,與美元資產(外匯)等額增加的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央行負債(央行票據),在這一外匯儲備實現的過程中,中央銀行只是通過發行債務或者票據獲得人民幣后從企業手中購買美元,中央銀行起到貨幣轉換作用,自身只是貨幣符號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的同增。同時,從中央銀行對進出口業務的會計處理及資產變化,可以看到我國外匯儲備形成的兩個基本途徑:第一是貿易順差,這里可以稱為數量差,即出口增加的美元資產(外匯)大于進口支付的美元資產(外匯),差額停留在中央銀行報表美元資產(外匯)項目,形成外匯儲備,這是我國外匯儲備形成的最主要形式;第二是出口之后,在某個期間或某一截止日還未形成有效的進口與之相對應,這樣的差額是由于時間造成的,這里可以稱為時間差,時間差直接形成外匯儲備,但會在未來一定期間內會形成進口與之對應。通過兩種基本途徑,中央銀行基本外匯儲備形成,并和從事進出口的企業分離,分離后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未占有企業財富或社會財富,只是中央銀行資產報表上外匯的增加和負債的增加,且是等額增加。
三、外匯儲備的使用及財富本質
近些年,我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且我國政府所持美元債權也不斷增加以及美元貶值的背景下,社會上有許多呼聲,主張我國政府應將所持美元債權減少并大量購買國外資產,或者將外匯儲備用于增加國內福利,或者購買外國福利用于國民享受等等。這些想法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也是對外匯儲備本質的錯誤認識。
首先,從財務視角看,伴隨中央銀行美元資產增加的是負債的等值增加,這樣的同增同減,只是改換了資產的存在空間,而非財富的增加,也就是中央銀行只不過是利用手中借來(主要通過發債)的人民幣資產置換下了美元資產,付出了人民幣,這只是數字和幣種符號的改變而已,如果非要將中央銀行所持美元用于消費,就會導致一份財富企業消費一次,在中央銀行控制下再消費一次,財富被虛擬并進行消費后,通貨膨脹產生。
其次,假設將美元債權減少后大量進口國內所需生產生活物資,表面上看,似乎是將我國中央銀行所持的美元資產進行與國外物資的交換,而實質上是中央銀行向國內商業銀行借錢(最終通過多發行人民幣實現)后到國際市場上消費,這會造成整個世界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角度看,中央銀行若將美元資產在國內贈出后投入消費,結果是消費結束后資產表中資產消失,而負債無法解決,不符合會計基本常識,如果以人民欠債的形式分配美元資產讓國民享受國外資產,將會使國內人民變成中央銀行債務人,其實就是國內欠債消費。
再次,如果將央行所持的美元資產直接購買國外福利然后發放給國民享受,這種福利必須到國外才能享受,大規模的享受國外福利,不但有國外能否承擔的問題,同樣還是產生“分資產”的問題,結果仍然是央行無錢可兌付商業銀行,若依靠增發行貨幣,結構性膨脹隨即產生。
國內企業在一段時期內僅有出口或者出口大于進口,企業獲得利潤,并通過結匯使利潤歸于企業,企業財富實現。同時,中央銀行美元資產(外匯)迅速增加,伴隨中央銀行美元資產增加的還有等額負債的增加,這是外匯儲備形成的實質。從會計處理視角對一些流行觀點進行分析后,要明確外匯儲備作為財富已經分配與企業,不能隨意用來再次消費,理性的解決外匯儲備是央行將外匯儲備通過增加正常的國際貿易中的進口業務,增加國內急需和短缺物資的進口,逐漸消化外匯儲備,實現國內經濟的發展和滿足國內需求。并且,即使作為我國外匯儲備主體的美元不斷貶值,中央銀行也只能進行外匯存在形式的改變,而不能改變外匯儲備本質進行隨意消費。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核算、會計分析和會計信息反饋對經營盈虧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對會計改革和財會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以滿足新形勢對會計改革的需要,是實施《會計法》的關鍵,我們認為,會計人要盡快實行六個轉變。
一、在知識結構上,由"窄淺型"向"廣深型"轉變, 目前,大多數在職財會人員知識水平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一是知識面偏窄,較少了解本專業之外的相鄰知識和各類新興的邊緣知識;二是有系統專業知識的人才也比較少。目前財會隊伍中還有不少人未能掌握系統工程、價值工程、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等現代科學的管理方法。這樣的知識現狀已很難適應會計改革的要求。改革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每個財會人員努力拓寬知識面,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之成為縱橫均衡的"廣深型"的財務管理人才。
二、在業務能力上,由"單一型"向"多能型"轉變, 一專多能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為此,每個財會人員必須掌握管理學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運用經濟管理及現代管理知識、方法和手段,解決財會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對處理各種具體問題要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財會部門要建立財會人員業務檔案,以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保證每個財會人員在勝任本職工作的同時,向多能型方向發展,使財會人員逐步達到能夠獨擋一面,達到一專多能的業務水平。
三、在實際工作中,由"學問型"向"實用型"轉變, 近幾年來各類財經院校為財會隊伍輸送了一些新的血液,這無疑使財會隊伍的整體化水平有較大的提高。但文憑、學問與工作能力并不能劃上等號。因此,各單位要盡力在提高財會人員的調查研究、組織管理、處理具體事務等能力上多下功夫。一方面,要多讓新上任的財務人員深入實際,獨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務,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讓新上任的財會人員處理一些日常事務性工作。通過處理比較繁瑣的、不同類別的、經常會碰到的具體工作,來提高他們的辦事能力,以促使財會人員盡快由"學問型"向"實用型"轉變。
一、企業財會核心競爭力
對企業財會競爭優勢起關鍵作用的知識和能力被認為是企業財會核心競爭力。企業財會核心競爭力源于企業的財會資源和財會管理能力,是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綜合的結果。它的核心是財會人員的知識和素質,它的保障措施是財會管理制度,它的基本條件是財會資源要素。企業財會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財會管理的應變力、財會戰略管理能力、財會資源要素組織能力等方面。
財務核心競爭能力,歸根到底就是在企業內、外部的理財環境下,以企業財務戰略為指導,在企業內部借助一種高效率的運行機制,充分有效地調動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財務資源并使其協調運行,形成企業自身基本財務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財務績效所考核的企業財務能力的本質,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支持。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處于核心地位、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甚至全局的競爭力。
二、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內容
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在本質上是企業各項基本財務能力長期協調、整合的結果,因此具備企業的基本財務能力是凝聚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前提。由于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財務能力理應構成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企業財務核心競爭能力的基礎在于企業自身的基本財務能力。財務能力是企業所擁有的關于財務管理工作的獨特知識、經驗的有機結合。獨特性是指財務管理者根據本企業的經營環境,運用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所創造的本企業特有的財務管理方法,這些方法經過不斷的積累與升華,最終形成企業的財務核心競爭能力,其基本包括財務運營能力、財務管理能力和財務應變能力。
企業財會核心競爭力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企業財會組織的學習能力,這是開拓新的競爭優勢的根本,一般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策略或行為意義上的學習,即“博弈學習”,它是指企業財會組織在與其他企業的博弈過程中,從所獲得的經驗中學習,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或行為方式;其二是各種專業財會知識及相關知識的學習。這兩種學習的基礎都是企業財會人員個人的認知學習。而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高低將決定企業是否具備財會核心競爭力。企業財會學習力是企業為了形成其財會核心競爭力,圍繞信息和知識所采取各種行動的能力。企業財會部門作為一個知識集合體,其知識存量決定了其管理創新能力的強弱,從而最終在市場競爭中體現其競爭力的大小。
實現內部財務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隨著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了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內涵。我們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應當緊緊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借鑒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先進經驗,使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全面實現信息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核心競爭力會計就是企業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運用會計的獨特方法,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并對其進行評價和控制的活動。核心競爭力會計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期決策和企業管理者重視和強化對核心競爭力的管理。鑒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建立核心競爭力會計體系并對核心競爭力進行識別、確認、計量和報告已經勢在必行。我國企業應盡快建立核心競爭力會計,確立核心競爭力會計的認識和觀念。在實踐中探索和完善對核心競爭力的會計核算。
業務流程再造(BPR)作為企業組織工作流程的改進哲學及相關活動,突破了傳統的勞動分工的作法,強調以流程導向替代原有的職能導向模式,為企業經營管理開創了一個全新思路。業務流程再造不僅需要從企業原材料儲運、生產制造、產成品儲運、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研究流程再造,而且要在企業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管理、技術開發、采購等方面進行重新整合。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貫穿于生產經營及價值創造全過程,同樣存在如何改變原有管理模式、創新業務流程的問題。否則,財務流程就不能更好地控制、協調企業生產經營工作。
總之,公司發展需要構建良好的財務核心競爭能力,從而給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帶來巨大的實惠,促進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陳勁,許慶瑞.企業核心能力測度方法述評[J].科技管理研究.2000(1)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2-0117-02
財務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在當前的高校課程體系中,財務管理不但是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非財會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大學生應掌握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然而,由于財務管理課程綜合性強,加之非財會專業學生相關先修課程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正確的目標可以引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對財會專業而言,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對現實理財實踐進行基本分析和操作,從而培養具有現財理念、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目前,對非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定位還不夠準確,沒有將財務管理與特定的專業聯系起來,大部分都是參照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對財務管理與非財會專業的聯系認識不清。教師在授課時常常照搬財會專業財務管理的教學目標,很少考慮非財會專業學生在未來工作和生活對財務管理知識的需要.
(二)課程銜接不合理。對于財會專業而言,在內容上注意了先修課程和后繼課程之間的銜接,財務管
理課程一般安排在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稅法等課程之后,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而對非財會專業來說,在開設財務管理課程時,通常只開設基礎會計學和中級財務會計學,有的甚至只開設會計學原理,由于沒有前期課程(如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作鋪墊,財會知識儲備不足。課程銜接不合理,導致非財會專業的學生普遍感覺學習財務管理課程困難,很多原理不能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
(三)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由于在教學目標上沒有將非財會專業和財會專業區分開來,所以在教材的選用及教學內容上通常也不作區分。財務管理課程不分專業,通常都使用同一種教材,教學內容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導致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學習財務管理時普遍感覺很吃力,甚至有少數學生出現厭學情緒。非財會專業與財會專業相比,兩者的學習目標不同,學習基礎也存在差異,再加上課時的有限和學生基礎相對較差,他們就很難系統的掌握本課程的知識。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太專業、太系統,進而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
(四)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灌輸;這種做法偏重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教師費時費力,學生由于先前的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形成教學的互動,對教師的講解缺乏興趣。,而且教學中實際案例較少,使學生感到財務管理高深莫測,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深入學習不順利,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有些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需要補充一些管理會計或成本會計方面的內容,但由于課時有限,只能采用單一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
二、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財務管理作為管理類非財會專業的學科基礎課,開設該課程的非財會專業主要是管理類學生,這類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知識和能力的人才,他們需要的基本能力是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的問題,財務管理活動只是輔助其實施管理能力的一個手段。因此教學目標是培養懂財會、會用財會知識的經濟管理類人才。財務管理可以拓展其知識面,豐富其知識結構,但是不需要全面掌握,只需從財務管理的知識框架結構出發,了解財務管理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就可以了。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應主要以基礎性教程為主,而且書中的理論要成熟、案例要生動、習題要簡練。此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針對非財會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基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取舍。通過學習,學生需了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主要內容,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在讀懂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決策,為企業管理和經營決策服務。
(二)完善培養方案,處理好各課程間的銜接問題
財務管理作為管理類非財會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其內容和專業課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很多只學過會計學原理和中級財務會計學的非財會專業學生來說,就會存在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在安排課程時應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征求他們的意見,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專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比如,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財務管理之前往往只學過會計學原理,教師在講授財務管理課程時,就需要在授課內容上作一些調整,增加相關會計類的課程(如中級財務會計學或管理會計學)增加課時,以解決課程之間的銜接問題。
(三)改革教學方法,適量引入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非財會專業的學生在未學習財務管理之前,他們所具有的往往是一種樸素而不穩定的興趣,一旦在深入學習不順利,就有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本著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的宗旨,遵循教學要求,以案例教材,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的研討,使學生充分理解的重要教學形式,是一種易操作的實踐教學方法。通過剖析典型的企業財務案例,可以加深學生對財務理論的理解,擴展知識面,訓練學生身臨其境地解決問題,并且由于案例源于實踐,問題沒有統一答案,可以鍛煉學生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進行決策,增強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學教學的特點,教師應先制定好案例教學計劃,明確涉及主要知識點和討論的問題,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由于課時的有限,所以盡可能將案例教學所占的課時放在課外。教師必須精選案例,降低案例專業性,緊密結合當前企業的實際和社會熱點問題,課堂上學生采用分組討論,為每一個組員分配任務;討論過程中,教師著重引導和幫助,為討論創造自由寬松的條件,促進學生對知識吸收理解;討論結束后,教師適當總結,并要求各組同學寫出案例報告。
(四)完善考核方式
目前,非財會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成績主要取決于期末考試成績,而期末考試主要是對相關概念等基礎性內容的考核,學生考前突擊復習,最終也能輕松及格,這種考試實質是鼓勵學生死記硬背,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期末考試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標準和依據之一的教學評價機制,在對學生培養的環節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先進的教學模式,如果沒有科學的考核機制與之匹配就無法真正落實其教育理念。針對非財會專業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豐富考核方式,配合多樣化學習。期末考試可以適當地降低難度,并減少考試得分在最終成績中的權重,甚至可以將期末考試改為實踐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實踐、研究環節多投入精力。
總之,通過財務管理教學的改革,激發非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對創新型綜合管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4-0108-02
伴隨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實現了快速發展,并在經濟運行與金融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各院校財會專業本科的培養中也越來越重視金融衍生工具相關課程的教學。由于培養體系、既有教學慣例等制約,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在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等方面尚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分析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析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財會專業本科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不明確。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是財會專業高年級學生的知識拓展性課程,注重學生對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市場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理解。課程定位于基礎知識的梳理與掌握,不以高難度的定價理論為重點,不以市場投資技術為特色。在實踐中存在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定位過于強調理論性,甚至將其視同于金融專業金融工程課程的現象。過于注重理論教學的課程定位,使得課程成為了一門以理論定價為核心的理論課程,一方面加大了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難度,特別是部分金融衍生工具定價理論的數學要求明顯高出其常用數學范圍,會形成較大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以理論定價為核心的理論課程可能會使得學生既無法與其他課程知識融會貫通,又未形成對衍生工具市場較直觀全面的認識。
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對金融專業而言是一門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明確。而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教學缺乏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參照金融專業金融衍生工具的教學目標,甚至直接移植金融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而對財會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不足。過高的教學目標一方面增加財會專業學生的學習負擔,極易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形成抵觸情緒;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師面臨課程預設與實際嚴重脫節的困境。
2.課程銜接不夠合理。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理論體系的重要一環,通常是學習過相關基礎金融知識后的高級課程。在金融專業培養中,由于課程體系完整,在金融衍生工具內容上注意了與先修課程的銜接,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目前國內院校財會專業本科生開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多數作為選修課程或者在金融市場學等課程內設章節,通常前置課程設置較少。而培養體系中前置課程缺乏極易造成金融衍生工具課程銜接不合理。課程銜接不合理導致財會專業學生普遍感覺學習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存在困難,學習效果不良,難以達成教學目標。學生也難以通過課程學習真正掌握基本原理,形成對金融衍生工具策略的深刻認識。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足。由于定位和教學目標上的不明確,未能將財會專業與金融專業有效區分,直接導致在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材選用,特別教學內容設置上未能有效針對財會專業的需求。部分教學中出現選用金融工程教材作為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材,教學內容等同金融專業的現象。其結果往往導致財會專業學生普遍感覺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學習吃力。甚至一些學生課程開始時興趣濃郁,隨著課程逐步推進學習越來越吃力,乃至出現抵觸情緒。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訴求與金融專業存在較大不同,兩個專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目標存在差異。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要充分考慮財會專業的特點與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財會專業教學不宜過度強調衍生工具定價方法,特別是涉及期權定價理論部分不宜難度過高。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基本原理和策略的構建方面,引導學生建立合理衍生工具運用思維方式。
4.教學方法有待革新。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教學由于教學目標、課程銜接和內容設計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教師教學方法創新,不少教師被迫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偏重知識技能傳授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儲備不足,教師費時費力的講解并不能有效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特別是一些教師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在教學內容中需要補充一些基礎知識,而課時的限制直接導致課堂教學成了“滿堂灌”。結果是教師辛苦、學生吃力而成效不佳。
二、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思路與策略
1.明確專業的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課程定位與教學目標是引領課程教學與學生培養的綱領。課程教學改革必須首先明確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在當前,金融衍生工具課程主要定位于財會專業的知識拓展課程。其培養目標是讓財會專業學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掌握基本概念與方法,理解基本的衍生工具策略。因此,課程教學的目標是“懂”而非“做”。通過課程教學與培養,使得財會專業學生了解金融衍生工具基本概念與主要內容,掌握基本方法與策略。培養的重點是讓財會專業學生懂得金融衍生工具,為其今后運用衍生工具解決財務問題打好基礎。
2.完善專業培養方案,處理好課程銜接問題。作為財會專業其本身財務類專業課程較多,直接在培養方案中參照金融專業添加相關課程形成金融衍生工具教學知識體系的可行性不高。因此,要真正改進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教學中的銜接問題就必須對專業培養課程體系進行梳理,整理出各課程涉及金融衍生工具相關知識的內容,對相關知識的銜接進行分析與安排。在各相關課程教學中有意識地適當強化相關知識的教學,為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打好基礎。建議修訂與完善專業培養方案,將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獨立開設,并適當增加課時,以解決課程銜接問題。
3.強化課程教學的專業針對性。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在教學的廣度、深度和側重點方面與金融專業有所區別,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現財會專業的需求。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定位于知識拓展課程,因此在教學廣度上要有所調整。以拓展財會專業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領域為出發點,在講解遠期、期貨、期權及互換等基礎衍生工具的同時,適當拓展知識面,將可轉換債券、雇員股權激勵計劃等隱含衍生工具特性的金融產品納入教學范疇。一方面,可以結合實例引發學生對衍生工具應用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為財會專業學生拓展知識、理解企業財務策略提供基礎。在教學廣度控制方面,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實踐性問題引導學生課外查找資料,拓展知識面。在教學深度方面,財會專業學生的衍生工具教學不宜過多要求。教學深度可結合專業課程設置以及學生興趣進行適當調整。可以結合財會專業資產價值衡量問題分析實物期權的應用問題。在教學側重點方面,結合財會專業的特點以及我國衍生工具市場發展情況,可以將金融遠期、互換、期貨及期權的基本原理與策略作為重點。其中,期權是衍生工具教學的難點,結合專業需求,應側重于期權基本原理,不宜將期權定價和組合期權的應用作為重點。
4.革新教學方法,強化案例教學。在明確專業的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結合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特點,革新教學方法,實施多樣化教學。通過教學方法改革,建立以教師講授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體系。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與板書相結合的呈現方式,將抽象畫的知識運用形象化的聲音、圖像媒體展示出來,從形式上將課堂豐富化。在教學過程中強化案例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一方面,激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實現專業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運用的結合。
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案例教學可以采用課堂案例教學與專題研討兩種形式進行。課堂案例教學應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需求,有所選擇和側重。在具體案例選擇方面,應盡量選擇學生容易接受的案例,如熱銷電子產品訂購等案例。專題研討式案例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知識后,設置一定的案例背景,提出研討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展開專題研討的教學方式。采用專題研討式案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思路、討論相關問題,一方面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通過研討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根據專題研討的具體實施情況可以分為課堂專題研討與研究型作業展示兩個基本類型。課堂專題研討所選案例要達到“精、小和活”的要求。“精”是指選題要精確,貼合教學內容要求。“小”是選題小,能夠讓學生迅速掌握案例內容,就少數幾個要點展開研討。“活”是通過案例分析研討達到知識活用的目的。無論采用何種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必須是研討進度的控制者,通過教師對研討進程的合理調控,避免研討的偏差或者課堂教學偏離的發生。
三、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財會專業本科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改革問題事實上是由既有專業突破傳統教學體系引入其他相關專業知識時的偏差與不順暢而引發的,是必須得到解決的現實問題。因此,在教學改革上要以自上而下推行。首先明確財會專業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為整體教學開展奠定基礎。其次,從專業培養方案設置層面確定金融衍生工具課程的教學內容范疇,并處理好課程銜接問題。最后,通過課程內容改革和教學方法改革使得教學內容適應財會專業需求,教學方法適應學生實際。通過教學內容改革推動方法變革,借助方法變革支撐財會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培養革新。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8012601
1 中職財會教學困惑
1.1 中職學校生源不夠穩定,素質不是很高
中職學校是在九年的義務教育后進行的教育,它的學歷程度與高中學校是同個級別的,可長久以來,很多家長均是通過普通的高中學校高考來獲得大學深造的,不想讓孩子過早進入職業學校進行職業素能的培養,再加上近些年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讓中職學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影響,隨著招生門檻不斷降低,或者沒有門檻,實行免試入學,這樣就使得所招來學生很多是初中畢業未考上高中或者沒有畢業學生,其基礎知識要差些,綜合素質也就降低了。這些學生年齡比較小,與社會經濟及生活基本上還沒接觸過,對經濟問題考慮較少,對財會專業方面的經濟術語及專業術語從未聽到過,這樣就給財會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
1.2 學生財會專業學習及實習困難局面
財會是門實踐性及理論性比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礎之上,能夠具備一定操作的技能,要想達到這個要求,理論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實踐也是很重要的。通常財會工作要有三個方面能力,一是財會的基本功能力,主要有電腦及手工要完成的基本操作,像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填制,明細賬、總賬及日記賬登記,賬戶設置,結賬及對賬工作;二是財會工作的全過程運用能力,依據企業及事業單位實際需求,進行賬戶設置、賬戶登記、憑證填制、報表編制及資料及裝訂憑證的保管等工作;三是財務分析及管理能力,像財務預策及決策、財務的考評等。這些方面主要要求中職學生掌握前兩方面能力,要求學生學會憑證填制、賬薄登記及對賬結賬工作,在這三個方面里,第一方面為最基本能力,需要進行大量實踐操作,這就要求學生能夠進入公司及工廠進行實際體驗實習,可很多財會實習點均會涉及到會計及財務等崗位,而這些崗位中的很多資料是需要對外保密的,實習點又比較多及分散,這就是使得學生實習單位不能有效落實,內容不能接觸等難題,而且企事業單位也不歡迎來實習及插手工作,這就是使得學生實習動手能力少的原因所在。
1.3 就業偏差問題
隨著社會競爭激烈程度增加,中職生畢業后,真正從事相關財會工作的很少,這主要是學生實踐能力不足,進行業務獨立處理的能力不高,在學校期間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脫節,學生自信心不足,既希望能找到財會工作,但又怕無法勝任,很多中職生放棄了所學財會專業,改行從事營銷及收銀等其他工作。
2 中職財會教學困惑對策
2.1 樹立教學新觀念,完善財會教學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財會人才需求仍是比較多的,要把市場需求作為教學導向,教學課程要設計合理科學,實施專業培養,在課程設置時,要把實踐操作能力作為培養主要目標,并且多聯系企業及公司,盡量安排學生的實地實習。對財會教學內容實施改革,把純理論的教學給予縮短,依照就業崗位要求來實踐培養,實踐及理論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以致用,打下良好理論基礎。對教學方法及手段也要進行改革,教師實踐操作的能力及理論知識的融合能力進行培養,在教學中運用更加靈活,讓學生能夠把所學應用到實踐當中,還能夠在實踐里熟悉有關理論知識,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職業信心。
2.2 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并加強實踐教學
財會專業是門理論性比較強,數字較多,并且政策性強的學科,其內容總顯得要乏味一些,學生大多是聽從家長安排來學習的,自身學習積極性并不是很高,教師進行備課的時候,要對學生學習興趣及需要,還有理解能力等進行綜合分析,再對教學過程給予精心設計,并采取科學合理教學方法進行組織教學,像多媒體的應用,模擬及演示教學方法實施,對實際工作里會遇到的問題進行設計,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并給予指導,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擴展,還培養了學生對問題分析及解決的能力。中職財會教學一般為三年,在第一年時間里,可以進行財會基本知識學習及基本功訓練,像明細賬、憑證填制、總賬及日記賬等方法訓練,在第二學年,很多專業課程均學完了,這時應該進行綜合實習,主要是在學校里進行綜合模擬的實習,當第三年的時候,就應該進入公司及企業進行實地實習,且要頂崗實習,從而彌補學校學習中的不足。
2.3 改善學生學習評價方式
在中職財會教學中,很多學校所采用的與普通高中一樣,傳統筆試考核模式,這使得中職生學習仍是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對實踐操作學習比較輕視現象還存在,對中職學習的考核模式進行改善是勢在必行的,為提高中職生積極性及學習興趣,應把考核分為實踐考核、日常考核及理論考核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尤其是應加強實踐考核比例,讓學生重視財會技能操作,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3 結語
財會專業是門理論性及實踐性均很強的學科,作為技能教育的中職教育,在理論教學基礎上,應該更加重財會實踐教學,讓中職生能夠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有效操作技能,從而為將來財會職業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 企業單位 財務管理 會計人員 綜合素質
在我國企業單位財會從業人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較少,大部分都為初級職稱人員,知識結構、學歷水平和業務水平偏低。這就要求企業單位財會人員思想觀念必須發生轉變,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以下,本文就對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的現狀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提高財會人員綜合素質能力的對策與建議。
一、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現狀及素質問題
(一)法律意識淡薄,知識面較窄
我國企業單位內部的財會人員,其在日常的財會工作中,很少實行崗位的輪換。財會人員雖然能夠充分掌握、靈活運用其所處崗位的專業技能,但對于其他部門與崗位的業務知識缺乏了解,從而難以提高綜合業務能力,知識面較為狹隘。一些企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往往法律意識不足,對于國家、企業所蒙受的經濟損失視而不見。此外,部分財會人員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與責任,盲目聽從上級辦事,對于自身的利益與職權不夠了解。
(二)財會隊伍的結構不合理,管理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的企業單位,其內部財會隊伍的人均年齡較高、業務水平不一,甚至有一些財會人員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與培訓,缺少完備的財會核算知識、管理水平較低。由于年齡較大,對于新的業務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較慢,一些財會工作還停留在守舊的記賬、算賬、報賬的模式中。與此同時,雖然財會隊伍每年都在吸取新鮮血液,招聘了一些應屆大學生,但由于實踐經驗不足,其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有效利用,財會工作已然在沿用守舊模式,從而難以提高財會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財會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較差
企業單位針對其內部的財會人員,雖然每年都開展了教育、培訓工作,但往往流于形式、走個過場,加上部分財會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較低,從而難以達到培訓效果。而一些財會人員即使參加了職稱考核、學歷教育,但由于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往往難以將所學知識有效運用至實際的工作中。此外,由于財會人員掌管企業單位的資金、賬目,其往往存在自以為是、態度惡劣、囂張跋扈的現象,基本職業道德喪失。一些企業實際的財會工作,已然停留在事后核算的模式上,使財會人員難以及時、準確的向上級領導提供數據信息,財會管理缺乏有效性,無法為企業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
二、提高企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的相關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財會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
企業應針對內部的財會人員展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養財會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強調日常財會工作的態度,從而使財會人員對于自身所處崗位,能夠充分行使其職權與職責,更加積極的學習專業知識,以此保證正常的財會工作紀律、質量與效率,從而避免違法、違規現象的產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工作環境。
(二)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工作
作為一切財會工作的基礎,企業需要定期開展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更新學習、業務技能的培訓工作。首先,應根據企業自身會計活動的特點與情況,針對常規的財會工作,進一步鞏固基本知識。其次,應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的需要,圍繞新的業務知識與技能,展開業務能力培訓,進一步提高財會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財會人員,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提升業務水平,才能確保事前預測的全面性、事中核算的真實性,以及事后分析與考核的準確性、有效性,從而更好的的完成財會工作。
此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外貿易交流的頻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企業應每年定期組織海外培訓、深造,學習更加先進的業務技術、全新的知識與理念,從而進一步促進企業現代化的實現。財會人員應對國家的相關政策、宏觀調控措施等法律、規范、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使財會工作更加嚴謹、合法。在市場經濟下,若要成為全能型綜合素質人才,財會人員應對其他部門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對企業生產經營的知識、理念、流程有一定的認識,以便參與經營管理,實行監督職能。
(三)信息化技術的學習與應用
隨著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臨近,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電子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進一步促進了企業財會工作的改革。現代企業為實現財會工作信息化,應針對計算機系統、電算技術、網絡系統、財會軟件等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展開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此外,針對企業自身的特點、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讓財會人員熟練操作數據信息的錄入與存儲、財務分析與報表的編制等基本的財會工作流程。隨著現代化程度的加深,財會工作信息化將是我國企業必然的發展方向。
(四)嚴格執行用人選拔制,實施獎懲機制
企業內部財會人員的招聘環節,作為保證財會人員職業素質的第一關,應嚴格執行用人選拔制,從中挑選業務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新進人才并持證上崗。在日常的會計工作中,企業單位應定期開展業務考核,根據其結果實施獎懲制度,增加所有財會人員的緊迫感、提高財會工作的積極性,從而避免違規操作、不負責現象的產生,有助于整個財會團隊素質的提高,由此確保財會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此外,還可執行約束機制,針對各個財會崗位制定責任目標,提出具體的約束性標準與條件并簽訂責任狀,對于違反規定、沒有實現責任目標的財會人員,給予適當處罰,以此警示他人。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