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49: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民營企業如何融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以前從事的是餐飲行業。小肥羊算上加盟店的收入有六七十億元,這個規模在內地餐飲業里排名第一。但在人口只有700萬的香港,一個未上市的餐飲公司年銷售額也可以有這么大。除這家公司外,香港還有幾家年銷售額幾十億元的大型餐飲集團。為什么香港餐飲業的集中度如此之高,而內地餐飲業的集中度如此之低?
這是因為中國的餐飲業習慣自我積累,掙點錢,開一家店,掙點錢,再開一家店,10年開了10家店,20年開了20家店。這也是中國很多民營企業的慣常之路,但香港的公司不是。以美星為例,它和一家房地產公司合作,每當有樓盤開業的時候,美星餐飲就跟著進駐,所以它發展得很快。另外幾家,則是通過上市保持了很好的發展。而本土自我積累型的企業發展太慢,想要快速發展,就需要借助外部的資金與力量。
傳統民營企業借助外部資金時有兩條路:一是銀行貸款;二是民間借貸。但這兩條路都很難走。
小肥羊曾經找過銀行貸款。2004年年底,小肥羊要囤積來年秋天前的羊肉,于是找銀行貸款。銀行要抵押物,我們沒有,銀行讓我們找擔保公司,擔保公司也要抵押物,因此無法貸款。
我找到小肥羊的開戶銀行——包頭商業銀行,它了解我們的現金流。我說,你們要是給我們貸款3000萬元,以后就長期合作,小肥羊明年年初增資擴股,會增加大量資本金,這次要是貸不了,以后就不合作了。銀行內部協商后,又做了上級領導的說服工作,最后批了這筆3000萬元的貸款,但是利率要上調70%。
第二年小肥羊增資擴股一億元,我兌現了承諾,將這筆錢存在了包商銀行。2006年后,又進來兩億元資本金,我們手頭有了3億元現金,不需要貸款了。可這個時候,銀行卻希望我們貸款,還給出了很優惠的政策,利率下浮30%。
再后來,我投資了一家馬鈴薯企業,貸款利率也要上浮,有些銀行還要求繳納50萬元的信用費。這對民營企業非常不公平,還沒貸款,就要先交信用費。銀行拿信用費干嗎呢?掙利潤!一個企業50萬元,二十個企業就是1000萬元,銀行業績一下子增加了,但民營企業的資金成本就高了。
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民營企業喜歡銀行,但是銀行不喜歡民營企業。中國的銀行貸款結構有問題,民營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非常小,尤其是小微企業,基本上貸不上款。小肥羊現金流特別大,在國外貸款是沒問題的,而在中國貸款要看資產規模,哪怕是一堆沒用的資產也行。
當前,中國的金融利率還是受管制的,這使得民間借貸大量存在。去年內蒙古發生了好幾起高額利息的民間融資,其中包頭有兩三起,我的一個朋友把5.7億元借給高利貸,一年當中變成零,都沒了。不僅在內蒙古,在長三角、珠三角也出現了很多中小企業主跑路的情況。
民間借貸通常二分、三分利,一年就要20%、30%的收益。在中國,很少有行業能達到這個收益,做實業基本上不可能靠民間借貸賺錢,所以企業最好別走向民間借貸的路,一旦走向民間借貸,離死就不遠了。
從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
那么,民營企業如何打破靠銀行貸款、民間借貸的傳統融資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式是從銀行的間接融資轉向私募的直接融資。未來,中小民營企業私募融資的比例將顯著提升。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金融“國十條”,其中一條是放寬創業板的上市條件。此外,今年國家有一個很大的政策變化,就是搞場外交易,比如中關村、天津泰達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電子交易平臺等。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上市交易規模都在擴大,甚至內蒙古最近也在籌辦一家股權交易所。小微企業的未來融資將從民間貸款、間接融資轉向直接融資。直接融資已經有成熟的模式,先是天使投資,之后是VC投資,最后是上市。
直接融資有幾個好處:一是引資;二是引智,吸引好的團隊;三是定方向。一家企業被風投投資后,企業就變成毛驢,風投變成趕驢人,每天拿著鞭子讓企業快跑。企業如果不引進風投,自己慢慢發展,弄多大算多大;一旦引進風投,它跟你對賭,你發展慢了,就得多給風投股份。企業有了外力的督促,就會發展得更快。
在直接融資之前,你要想好自己是否真想做大。我接觸過很多民企老板,有的老板沒有很大的胸懷,覺得一年賺一兩百萬挺好,有車、有房、能出國旅游,沒必要搞大。事實上,不同的發展模式取決于老板的價值觀,如果覺得企業不大、自己經營也蠻好,那就不要苛求自己。一些企業上市后,社會壓力很大,有點問題就被媒體炒得很厲害,創始人睡不著覺,頂著壓力忙公關,各種事兒很多。中國民營企業環境不好,大家必須理解這點。
如果你決定了融資,選擇做大及上市之路,那么就要從現在開始規范,不規范會有很大風險。中國的政策環境越來越要求規范,如財務規范、稅務規范等。不難發現,現在上市越來越難,想在銷售利潤方面做點文章,幾乎沒有可能性。有家企業為了早一年上市,想去補繳之前一年的稅。我勸那個老板千萬不要這么干,一旦你去補稅了,就證明你之前偷稅漏稅了,稅務局據此處罰就更麻煩了。
靠并購發展
以前,民營企業做大做強通常有三種類型:一是自我積累型;二是外力推動型;三是并購發展型。現在,小微企業想做大,絕對不能單靠自我積累,必須靠外力推動。以近幾年發展很快的雙匯為例,它基本上把各個省的肉聯廠都收購了,成為中國最大的肉制品企業,集團銷售額達到500億元。
寶潔公司是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站,也是我最懷念的一站,不管是方法論還是工作的一些軟性技能,比如團隊精神、領導力、如何做有效的溝通和演講,或者其他的一些硬性技能,是我在寶潔四年最大的收獲。
從寶潔出來后,我加入了IBM 公司,一待就是12 年,我從顧問做到資深顧問、項目經理,最后成了合伙人。當時在IBM 整個咨詢顧問的生涯中,我們接觸的是各種各樣的客戶,有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我接觸更多的是民營企業。有一次,一個民營企業家突然問我:你
在IBM 待了多少年?我說快12 年了,他說12 年差不多了。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會離開IBM。突然他這么問我,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從IBM 出來后,我去了永輝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永輝是一個民營企業,我選擇去這個公司有幾個原因:
第一,行業。我覺得選擇一個行業非常重要,我相信零售行業在未來的20年,都應該是高速發展的時間,它有很多并購和整合的機會。
第二,企業。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永輝的平臺和理念非常好,在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方面,我與它有很多的共同點,能夠去融合這家企業。
在民企這兩年半,其實并不是完完全全一帆風順,中間有很多的挑戰,也有很多理念上或者思想上的掙扎。如果外資的經理人有機會去一個民營企業,要想在民營企業做得成功,要想站住腳,或者要想能夠逐步發揮自己的能力,有幾點很關鍵:
第一,心態的融入,要有創業的心態。基本上每一家外資企業都是幾十年上百年的歷史,但是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不外乎20~30 年的歷史。所以當我們走到民營企業,第一個觀點是需要融合與融入,以創業的心態融入這家企業,而不是說我去了之后,看什么都不順眼。
換一個角度來說,它看你也什么都不順眼。從融入的心態來說,這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要學會換位思考。
第二,弄清楚你融入的阻力在什么方面。如果你有機會去民營企業,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融入民營企業阻力更多是在中層,而不是在高層。有幾個朋友在去年和前年也請了很多的職業經理人,或者有外資背景的人員,我跟他們是一起打拼過來的,他跟我的觀點非常一致。
他說能夠留下的是高層的人員,中層很難留下。
第三,謹慎決策,敏捷行動。過去我經常認為民營企業執行力很強,老板一句話,下面撒腿就跑。但是從我的這兩年半的經驗,我發現民企在決策方面很快,實踐的過程中再慢慢進行修正,這樣整個執行成本會非常高。在決策和執行力方面,外資企業有非常大的優勢,
將來無論我們去到什么行業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謹慎決策,敏捷行動。
第四,充分交流和溝通。作為外資企業背景出身的人去到民營企業,一定要和公司的董事長做好充分的交流和溝通,要他知道你的理念,公司請你過去,給你一個平臺和空間,你要對董事會交出成績,在交出成績的過程中,他的思路跟你的很多方面不一致,需要充分交
流和溝通。
l、在融資總量上處于被動從屬地位。目前,盡管民營經濟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但是金融服務卻嚴重滯后,民營企業占有的金融資源不到全社會金融資源的30%。民營企業在中介融資中的份額也十分有限,所得到的正常中介融資總量,不足銀行貸款總量的2%,在債券市場上占有的份額幾乎為零。從而導致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經營資金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所困擾,擴大投資、進行設備、產品更新換代、技術升級的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
2、在融資結構上以內源性融資為主。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主要以自我積累為主,內源性融資特征明顯。根據國際金融公司(1FC)在我國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初創期還是發展期,我國民營企業資金來源中的自我積累達到了90.5%。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報告,即使和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等其他轉型國家相比,我國民營企業融資的內源性仍然偏高。內源融資融通的資金非常有限,而且難以應對較大的資本風險。
3、在融資方式上以自籌性融資為主。由于國有商業銀行長期形成的為國有經濟服務的理念根深蒂固,對小額、分散的民營企業金融需求往往不屑一顧。同時,民營企業在辦理貸款融資中手續繁瑣,造成融資成本高,導致民營企業懼貸。而目前個體私營企業發行債券、股票相對比較困難,信用貸款因擔保問題而難以運作。據統計,全國各項貸款總額99371.1億元,民營企業獲得的貸款總額654.6億元,僅占全國各項貸款總額的0.66%。據有關部門對全國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調查表明:個人勞動積累占56.3%,向金融機構和集體借款占21%,向親友籌資占13.5%,繼承家業和其他方式占9.2%。
4、在融資渠道上以間接融資為主。我國證券市場從建立至今,民營企業進入股票市場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我國《公司法》規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得少于5000萬元,公司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從嚴控制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企業。而民營企業由于經營規模較小,且大多數為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性企業,與上市條件相距甚遠,自然被股票市場拒之門外。與股票市場相類似,債券市場也基本上未向民營企業開放。
5、在融資環境上受到眾多門檻限制。一是貸款難。多數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條件及管理要求高于國有企業,能夠符合銀行貸款條件,具有合格資信等級的民營企業較少,多數民營企業得不到銀行貸款資金的支持。二是抵押、擔保難。企業辦理一筆財產抵押貸款需要辦理驗資、評估、保險、公證、貸款抵押物登記等諸多手續,涉及多個部門,并接受銀行方面的多次審查和實地調查,驗資、評估手續繁雜,評估等費用高,增加了貸款企業的負擔。再加上大部分民營企業資產少、底子薄、不動產價值低、信譽差,尋找貸款擔保單位困難。三是上市融資難,融資渠道狹窄。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相對于資金市場發育很不完全,缺少能夠為廣大民營企業融資服務的資本市場。同時,申請上市所必須支付的法律、會計、審計等中介服務費用,對民營企業來說也是很昂貴的。四是申報風險投資難。由于沒有通暢的退出機制,少了高額的利益回報,風險資金很難進入真正的創業企業。五是民營企業受到不平等的國民待遇,各項不合理的收費使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在思想觀念上對民營企業的偏見
由于長期受各種因素和傳統意識的影響,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中存在“重國有輕民營”的傾向,大部分的銀行貸款首先給了國有企業,其次是“三資”企業,最后才輪到民營企業。考慮到信貸風險的因素,在具體操作中表現為盡量限制對民營經濟的貸款數額,貸款手續繁雜,抵押條件苛刻,民營企業爭取一筆貸款往往要花費很長時間,因此而貽誤商機。此外,在國家有關政策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偏差,一般民營企業無法享受國家給予開發區內的企業、外資企業、民政福利企業的政策優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營經濟融資渠道的拓展。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融資也存在一定的限制。迄今為止,企業債券和股票的發行與上市,一直實行嚴格的政府審批制度和額度管理方式,政策明顯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傾斜,民營企業通過證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更為困難。
2、在經濟轉軌時期原有體制性的障礙
一是“軟”預算約束與“硬”預算約束。借貸型融資體制內存在兩種不同性質的預算約束:在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之間,預算約束依然較“軟”,但在國有銀行與民營企業之間預算約束卻是“硬”的。體制的排斥性一方面反映在國有銀行不愿意給民營企業放貸而承擔額外的風險,另一方面國有銀行寧愿將錢放在中央銀行的超額準備金賬戶上,也不愿意貸給有效率的民營企業。“軟”預算約束使國有銀行可以根據國有企業的資金需求為之度身定制,貸款申請和放貸也基本上是一種行政權力的運作過程。“硬”預算約束使國有銀行向民營企業貸款時要求民營企業符合擔保條件,盡管在理論上很多資產都符合擔保條件,但只有房地產才是最主要的擔保品。但土地的法定占有權基本上只為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擁有,大多數民營企業并不擁有土地和樓宇的法定占有權,因此,它們難以以之做抵押,獲得所需要的貸款。
二是外源融資與內源融資的約束。1985年實行“撥改貸”,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之間由此確立了一種剛性依存關系,國有銀行代替國家財政以信貸的方式向國有企業注資,對國有企業而言基本不存在內源睦的融資機制。對民營企業而言,外源融資則很難通過這一融資體制來實現,因為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對民營經濟都具有排斥性。所以,民營企業實際上至今還不存在支持其外源融資的正式機制。外源融資的正規渠道基本上被堵截,這就意味著民營經濟只能依靠內源融資。依靠這種融資形式融通的資金非常有限。
三是縱向信用與橫向信用約束。對于民營經濟而言,現行的融資體制的外生性還表現在其信用的性質和方向上。現行融資體制的社會基礎是一種縱向的信用關系,國家通過維護縱向信用,大規模地吸收居民儲蓄,并把儲蓄中的絕大部分轉化成為對國有經濟的金融支持,從而保證了體制內產出的持續增長和社會穩定。與國有經濟不同的是,支撐民營經濟外源融資機
制的是一種橫向信用體系。這種信用體系植根于社會成員的自律,主要依賴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約束。現行的融資體制與民營經濟不相兼容,縱向信用并不構成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因素。由于信用關系的排斥性,一些民營企業為求發展,常常使自己的身份模糊化。許多民營企業為便于經營以及從政府那里獲得更好的待遇而把自己裝扮成集體企業和外資企業,結果是,由于它們沒有清晰的所有權和管理組織,因而加大了銀行收集和處理相關信息的難度。目前,民營經濟的發展既受橫向信用短缺的制約,又受縱向信用負面的牽制。
3、部分民營企業自身信用狀況不佳
第一,民營企業基礎管理薄弱。缺乏良好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少數人、個別人控制或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企業法人資產與自然人資產沒有嚴格的區分。另外,民營企業主要靠自我積累創業發展,經營規模一般不大,由于自有資金較少,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造成市場競爭能力低,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導致經營業績不穩,銀行貸款風險增大。
第二,民營企業發展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沒有足夠的資產可供抵押。我國商業銀行對貸款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標準中,其經營規模所占比重高達15%,這就造成在信用等級評定上,民營企業信用等級偏低,資信相對較差。加之不少民營企業存在短期行為,逃廢銀行債務現象嚴重,導致某些地區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中,有高達80%的貸款成為不良貸款,迫使銀行在對待民營企業借款時忽視了信用良好的民營企業對貸款的合理要求。
第三,信息不對稱。由于民營企業數量眾多,層次參差不齊,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缺乏歷史的信用記錄,存在著內部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現象,不能及時給銀行提供各種反映企業資金的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體信息,造成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銀行在貸后管理中實際上很難獲取充分的信息。其結果是在銀企雙方的借貸市場中產生逆向選擇,銀行被迫放棄這塊市場;另外的結果就是借款合同簽訂之后的道德風險,企業在不對稱信息的掩護下,從事偏離銀行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動,并逃避銀行的監管。
第四,社會中介擔保體系不健全。目前信貸投入支持民營經濟只涉及少部分行業和少數市場主體,貸款品種單一,只限于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缺少中長期貸款,貸款方式只有抵押、質押等,缺少信用貸款等其它融資方式。而多數民營企業規模較小,經營時間不長,缺乏資本的有效積累過程,在向銀行貸款時,既無有效資金抵押,又難找到符合銀行擔保條件、愿為其擔保的單位。
三、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思路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公平對待民營企業融資問題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要在觀念上創新,打破各種歧視,給民營企業以“國民待遇”。要承認私有產權與國有產權具有平等的地位,讓它們在市場上平等參與競爭,以競爭促發展。降低民營企業股票發行和上市的門檻,為民營企業的股票發行和上市提供必需的市場條件。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與股權置換等方式實現產權重組,謀求更大發展。
2、全面提升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經營水平,完善民營企業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
一要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改變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真正建立起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制度、總經理聘任制度以及員工激勵和約束機制,逐步成為產權明晰、股權結構合理的市場主體,推動民營企業制度的多元化和社會化。
二要改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根據《會計法》的要求,盡快建立和健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加強財務會計監督管理,完善企業內部融資管理機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連續性和完整性,提高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和透明度,真實、公允、及時地披露財務信息。
三要構建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提倡和宣揚信用觀念,在“有借有還”的良好信用環境下改善銀企之間的關系。建立民營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實現民營企業信用管理監督社會化。加大對企業違約的懲罰力度,增加違約人的違約成本,嚴肅懲處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及其負責人。支持民營企業組建擔保聯合體,開展聯合擔保。
3、消除傳統體制障礙,構建多元化的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各種方式對外招商引資,開展多種形式的融資活動,支持民營企業廣泛吸納社會閑散資金,適度負債經營,擴展企業規模。
二是建立開放式的股權結構。利用企業的機制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吸引創業基金、投資基金等風險投資。鼓勵民營企業向內部職工和社會定向募集股份,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支持金融機構開發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充分利用股權融資、項目融資、上市融資、債券融資等方式或通過孵化器、擔保機構等支持民營企業融資。
四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政府要充分運用貼息、稅收減免等手段激發內外資對民營企業投入的積極性,通過外資金融機構融資、涉外上市融資、利用外資直接融資、出口融資、租賃融資等形式,開拓融資市場。
4、金融機構要不斷創新,適應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
一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企業制度。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使各商業銀行逐步向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效益良好的方向發展。把民營企業納入服務支持的重點范圍,改善內控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技術,改變在民營企業貸款中的約束條件,以滿足民營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有條件的金融機構要考慮吸收民營資本,壯大自身實力,實現銀企雙贏。
二是完善信貸管理機制,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服務。要順應民營企業發展的特點,完善民營企業信用評級體系,改進貸款授權授信制度,下放貸款權限,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過程,提高服務效率。要加大基層行(社)和信貸員的貸款權利和責任,逐步加大對中小客戶的授信面和授信額度。要創新信貸業務品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產品、不同規模的民營企業,設計和開發提單質押、倉單質押、法人代表或主要股東無責任擔保貸款、抵押或質押、廠、商、銀三方協議授信、保理、應收賬款等貸款業務品種,適應企業多樣性資金需求。注重采用商譽、收費權、保單質押、退稅質押、機器設備抵押等貸款方式,借鑒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等經驗,建立中小客戶聯合擔保體系,通過創新解決民營企業貸款中面臨的困難。
三是加快建立金融中介服務機構,開拓其他融資渠道。興辦社會民間中介服務組織,補充、完善信貸服務體系。這樣,一方
面能確保供需雙方業務的正常進行,另一方面還能激活資本市場,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也能得到根本改觀。
5、優化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營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一要優化行政服務環境。政府部門要盡快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改進服務方式,強化服務功能,減少辦證審批的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做到高效服務。積極研究制定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定期向民營企業政策和有關經濟信息,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引導和扶持。
二要優化社會信用環境。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信用建設,強化信用觀念,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引導企業營造以“公正、公平、公開、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提高企業信用等級。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信用評級制度,大力開展信用評級和創建信用企業活動,培育企業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創造公正的法律氛圍,努力消除失信現象。同時建立統一規范的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并在相關監管機構建立企業資信和違約信息共享系統,使民營企業的信用記錄有據可查。
一、“新36條”下河北民營經濟面臨的機會
民營經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民營經濟創造了中國80%以上的新產品、65%以上的科技成果和技術專利,在全國56個高新技術開發區,民營經濟的企業數量達到80%以上。為了推動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非公經濟36條”頒布5年之后,國務院于2010年05月13日再次了“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36條)。“新36條”出臺已兩年多的時間,河北省的民營經濟在“新36條”下獲得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和困難。河北省民營經濟如何借助“新36條”之風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是解決當前我省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新36條”為民營經濟提供的最大機遇就是使民間投資的領域和空間大大拓寬。“新36條”實施細則指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政、鐵路、能源、水利、電信等多個領域,河北省民營經濟擁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間。
二、河北省民營經濟生存環境分析
(一)法律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自2010年5月13“新36條”出臺后,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截至2012年7月1日,國務院關于各領域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細全部出臺。然而細則并沒有給出具體性意見。比如例如在鐵路部出臺的細則中,諸如哪些干線線路民間資本可以參與、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運營價格如何核定等都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而民營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寄希望于當地政府具體的細則上。自2011年開始,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山西、湖北、重慶、四川等省市陸續出臺地方細則,明確鼓勵民資進入相關領域。而河北省與之相關的細則并沒有出臺。如何根據“新36條”結合出符合河北省省情的地方細則是發展當地民營經濟的關鍵。
(二)民營投資領域仍受多方限制
盡管“新36條”對民間資本涉足領域拓寬了,但是在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國家依賴的仍是國有壟斷央企,民營經濟進入這些領域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一些國家投資的“鐵、公、基”項目基本上都是有國企來承擔;醫療、文化教育、城市公共服務等項目對民營企業的開放也非常有限;國家雖然鼓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河北省在這個領域對民營企業的扶持仍然欠缺。
(三)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困境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雖然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為企業融資提供了有力的場所。但是對于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說通過上市融資的機會還是非常少的,同時通過發行債券融資也很難獲得批準。由于不能在資本市場獲得直接融資,那么銀行貸款就成為眾多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然而大多數民營企業存在規模小、信譽透明度低、財務不規范、缺乏專業人員等問題,加上商業銀行受經營體制和各種規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民營企業很難獲得商業貸款,即便是獲得了商業貸款,企業也會承擔非常高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河北省市場上為中心型民營企業進行信用擔保機構少,中小企業尋求擔保就更加困難。即使能夠拿出好項目,民營企業也往往因自身存量資產不足而找不到合適的擔保機構得不到信貸的支持。由于資金短缺,即便是能源、電信和鐵路等領域民營企業開放,民營經濟也很難進入。
(四)民營企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河北省民營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粗放型的企業,導致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生產效率、風險抵抗能力差。其在產業結構方面良莠不齊,既存產業結構層次低、模式雷同、重復建設嚴重、創新能力弱的中小企業,也存在著附加值高的中小企業,如部分優秀的高科技企業。整體來看,河北省的民營經濟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其核心競爭力不足,很難和國有企業競爭。
三、發展河北省民營經濟的建議
如何借助“新36條”,使河北省的民營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完善民營企業的生存法律環境
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律環境的支持。民營經濟作為我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層面上予以確認。這就要求,河北省結合“新36條”的內容和要求出臺適合本省省情和實際情況的政策和法規來引導、鼓勵和扶持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為民營經濟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民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和利益,消除民營經濟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歧視,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平等、自由的發展空間。
(二)進一步放寬民營經濟的進入領域
“新36條”放寬了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的領域。因此河北省應在“新36條”的內容指導下,放松對河北省民營企業市場準入的限制,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利潤率較高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和壟斷行業。在民營企業進入的過程中使其享受到和國有企業一樣的待遇。
(三)改善民營經濟的融資環境
一是銀行及相關的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民營經濟的融資支持,比如建立對民營信貸的專門機構和專項信貸資金;建立多種資產評估體系,比如通過建立健全文化企業無形資產評估體系,通過版權、商標權、技術專利、品牌價值等作為質押物來幫助民間文化企業融資,加大民營企業對河北省文化產業的帶動作用。二是河北省政府為民營企業建立政府擔保體系。比如蘇州市政府投入了50億元發展了57家擔保公司,銀行對此非常信任,民間投資者融資難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通過對支持力度的加大,降低民間資本的投資風險,提高其積極性。河北省政府出面投資建立專門針對民營企業的擔保公司或機構,為我省民營企業融資提供信用擔保,降低民營企業融資的難度。
(四)加快民營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及升級
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帶動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這樣不僅會加快我省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還會促進我省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完成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并通過資金、稅收優惠、補貼等形式加大對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使河北省民營經濟借助“新36條”之風獲得更快發展,這對優化河北省產業結構、提高技術創新水平、解決就業、提高人民消費水平將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高天樂稱,在中國一些地區如溫州等地,民營經濟在GDP中所占比重達到80%以上。但在金融危機影響下,許多民營企業步履維艱。如何幫助民營企業度過本次危機,已成為影響國民經濟能否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因素。
有數據顯示,2008年1至11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中,民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已占23%;與此相悖,過去幾年間,雖然全國信貸總量在高速增加,但民營企業得到的貸款占比卻一直在縮小。2005年民營企業在全國短期貸款中的比例大約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和2008年在繼續下降。
高天樂說,民營企業融資難,表面上是融資渠道狹窄,深層次原因則是體制和制度問題:擁有全國70%以上信貸資金的四大國有銀行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對民營企業的“歧視”。在貸款發放要求、貸款審批程序和效率、不良貸款處理、信貸人員責任承擔等方面對民營企業的要求極為苛刻,遠遠超過國有企業。
他舉了個例子,比如部分銀行在民營企業申請貸款時,除要求正常的抵押擔保外,還額外要求企業法人代表以個人所有財產進行擔保。在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更需要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要求反而更加嚴格,嚴重影響了當前形勢下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互聯網與傳統金融逐步融合形成的互聯網金融,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使市場交易更充分有效,涌現出P2P網絡借貸和眾籌融資等高效快速的模式。它的發展正在改變金融業和其他相關各業的業態和格局,改變企業傳統的融資行為模式。
一、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瓶頸
科技型民營企業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創辦,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開發、轉讓、咨詢、服務或實行高新技術及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智力、技術密集型經濟實體。在傳統的融資模式中,由于自身規模和經營風險等原因而不被銀行關注,成為融資的弱勢群體。
探究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難現象不僅在于企業內部自身也有外部原因。企業創建初期,信息透明度不高,銀行選擇惜貸來降低逆向選擇和信息不對稱性的風險。所以,許多科研項目的啟動資金通過外源性融資方式獲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技型民營企業是科技與民營企業的融合,自身在科技研發、技術投入上本來就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又加上民營企業的權利高度集中,增加了項目決策風險,又缺乏可以做擔保的動產和不動產抵押,銀行往往將其拒之門外,因此通過傳統的融資方式,企業很少能從銀行取得資金。同樣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擔心資金安全性的問題,企業也無法取得社會民間閑置資金的支持。
二、云模式融資可行性分析
云來源于云計算,原指其外部資源整合模式。基于云視角的云融資模式將云資源的轉化模式引入到金融借貸領域,將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其他組織機構和個人等眾多利益相關方重新整合,推動資源的流動與共享,化解了風險收益不確定和信息不對稱矛盾,企業由此得到可持續成長的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打破了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難關鍵瓶頸中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風險阻礙,使市場接近一般均衡狀態。銀行及社會資金提供者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和渠道,取得企業全面信息,使外源性融資成為可能。自從第一個P2P網絡借貸平臺ZOPa面世至今,全球類似的模式得到迅猛發展。我國目前有如拍拍貸形式的無擔保質押物資模式、你我貸的線下擔保線上交易模式、還有線上互動線下交易模式和線上線下結合交易等模式。通過這樣的融資模式,采用標準化的金融產品,將民間大量閑散有無明確投資渠道的資金和資金規模小、可抵押資產少,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當然包括融資陷入困境的科技型民營企業連接在一起,提供了互利的交易平臺。又如眾籌融資平臺,為項目融資者和投資者提供互動交流信息,相互融合,不僅使項目融資者獲得項目資金,還能得到技術和管理的經驗分享,使投資者通過少量資金的投入參與創新過程,獲得以較低價格取得較大實物或股權回報的可能性。P2P和眾籌融資為解決一小部分資金缺口提供了幫助,但是我國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并不等同于P2P+眾籌模式,是否有成熟的風險投資機制保障,是否是多元化的資本市場,企業本身經營理念和發展的特定階段特征等都會影響融資創新的模式。如何才能整合更多的資本,使科技型民營企業取得高效充足的資金,實現持續良性發展呢。
三、云融資模式的構建
云視角的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創新資源,聚合優化資源,模糊了時間與空間限制和組織邊界,形成開放、互動、動態的資源共享模式。整合資源的過程一方面打破了傳統的融資封閉結構,有數量眾多的云端參與者,擴大了資金提供者的范圍,使科技型民營企業基于云視角的融資模式具有參與主體多元化的特點。不同主體之間相互聯系,交互作用,構成資源整合的一個信息共享系統。另一方面,云融資模式是一種借助信息充分有效的市場實現脫媒的融資,不僅使融資主體的企業有了不同的選擇,而且縮短各主體信息獲取周期,能大幅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融資效率。構建云融資模式是以云融資平臺為中心,各不同利益主體方通過大數據平臺按需及時共享信息,取得資金、技術等支持,形成的合作共贏、開放有效的良性融資系統。
作為融資核心主體的資金需求的科技型民營企業同時也是云融資模式的發起者和管理者。為獲得低成本的資源,向融資平臺提供客觀可靠,及時明晰的有關企業背景、經營方式、財務狀況、融資規模、項目前景等信息。特別在企業創建初期,可以說是一窮二白,除了科技一無所有,借助云融資平臺提供具有發展前景,有吸引力的信息資源,加強與資金供給方的互動交流,有助于確定可行的融資方案,推動企業創建和迅速成長,取得資金的支持,產生規模效應。與科技型民營企業對應的資金供給者從云融資平臺接收企業的各項信息,以債務和股權形式成為投資主體,以多元化方式參與項目,和企業合作共贏。在云融資模式中,另一重要主體的政府同時扮演著資金提供者和監管者的雙重角色。財政扶持資金投入科技型民營企業成為社會資金投資的風向標。政府這一資金提供者從政策上給了企業發展的扶持方向。云融資模式的順利進行必須以完善的市場和有效的監控管理為保障,不同的經濟、法律環境影響借貸相關方的不同利益。政府同時又是法律政策的制定者,制定進入門檻,行業標準等規則,并定時監控,維護金融市場和社會的穩定。
云融資模式中的各主體又是如何借助云平臺,如何實現交流互動呢。各個體,包括資金供給者和需求方要實現資源溝通,對信息的有效解讀和風險分擔尤為重要。通過一些專業的社會服務中介機構,如專門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互聯網維護管理機構和信用擔保機構等起到溝通橋梁作用。投資者從信用評級中了解投資風險,辨析企業真實可靠狀況,為投資決策提供有用參考。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專業財務審計報告,以會計審計的角度對科技型民營企業的經營成果、反映資產權益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財務報告鑒定,使信息更客觀可靠。互聯網維護管理機構為平臺交換、共享信息提供安全穩定的操作媒介,使活動順利進行。信用擔保機構為科技型民營企業提供擔保,分散部分風險,一定程度彌補了科技企業高風險的缺陷,這樣的風險分擔降低了資金供給者的回報憂慮,有助于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在上述云融資模式中,各主體方為不同利益目的的博弈方,它們相互交融,作用于整個云融資體系。市場環境的變化會引起新的博弈平衡,推動該模式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十六大以來,國家出臺了“中小企業發展29條”、“非公經濟36條”等一系列政策,民營企業如魚得水,異軍突起,從“國有經濟的有益補充”一躍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短短30年,民營企業由最初開始出現,逐步擴大發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但是,近年來民營企業卻發展緩慢,其經營艱難日益為大家所感知,甚至在度過歐美金融危機的寒冬之后,也并沒有迎來明媚的春天。通過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內外環境分析,本人認為影響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在融資、產權、人才、管理等四個方面。
一、融資困難制約發展
民營企業中99%是中小企業,其中77%面臨資金短缺問題,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困難重重,這一直是阻礙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根據國際金融公司(IFC)對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在創業階段幾乎完全依靠自籌資金,90%以上的初始資金都是由業主、金融機構的抵押貸款、合伙集資等內源性籌資方式籌集,并通過其他方式再投入。由于民營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和外部環境的一些不利因素,民營企業面臨著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昂、資本供給結構不均衡和私募股權的集體錯位等融資問題,不少企業甚至面臨著因資金不足而倒閉的風險。2011年接連發生的溫州幾十家民營企業老板“跑路”現象,主要就是融資難造成的嚴重后果。
一是從民營企業自身看。第一,民營企業融資成本較高、效益低,難以滿足銀行和投資者的贏利性需求。由于民營企業大多規模小,貸款一般要的急,多為流動資金貸款,貸款需求頻率高、數量少,管理成本高、風險大,造成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第二,民營企業資產結構狀況存在較大缺陷,難以滿足銀行貸款的擔保要求。金融機構往往要求企業用固定資產來抵押,同時對抵押物的選擇一般僅限于土地、機器、設備、房地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民營企業普遍具有經營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地產等抵押物不足的特點,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第三,民營企業融資風險相對較大,難以滿足銀行和投資者的安全性需求,從而也造成民營企業融資難。
二是從外部環境看。第一,我國一直沒能較好地發展起一個與非國有產業部門相適應的非國有金融部門和與民營企業需求相適應的非國有中小銀行,民營企業融資來源主要是信用社和商業銀行,所需要的資金需求量已遠遠超過信用社和商業銀行的貸款能力。第二,我國的產業政策仍然傾斜于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國有銀行主要還是重點支持國有企業的脫困和改制,對于民營企業支持有限。第三,隨著金融機構越來越注重內部監管,而民營企業貸款普遍存在抵押擔保難、跟蹤監督難和債權維護難等問題,同時,國有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需求也存在“惜貸”心理,使得金融機構不敢貿然向其提供貸款。第四,直接融資渠道狹窄,政策缺乏公正性。我國的資本市場起步較晚,發育尚未成熟,為盡量縮減資本市場的風險,保護其穩健運營,我國的資本市場對民營企業面向社會公開發行債券有諸多限制。第五,外資已經對內資形成沖擊。外資的大量進入,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內資的投資空間。
二、產權不清制約發展
產權經濟學家的創始人科斯指出:“產權是一種權利,是人們所享有的權利,包括處置這些桌椅的權利。”在經濟學者看來,清楚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本質前提。但我國的民營企業,多數都存在產權不清的問題。
一是公司原始產權模糊。產權所有者界定不清,產權糾紛時有發生;或是公司股本沒有量化給股東,企業有了效益后無法按股分紅,股東意見大。產生這類產權問題主要是因為多數老板在公司創業伊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項目上,特別關心產品、技術和資金等看得見的問題,而對公司如何構建、如何運作以及公司產權怎樣量化和歸誰所有等問題重視不夠。
二是公司股權單一,甚至老板一股獨占。與老板一起創業的元老級員工,有些在技術、專利、營銷和管理等方面投入很大,本來對企業和老板寄予厚望,到頭來卻只不過是一個打工者,企業一旦做大了,他們在心理上便產生了不平衡,牢騷滿腹,與老板離心離德,甚至發生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這種情況是民營企業做大了以后普遍出現的問題,也是一些民營企業骨干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公司股權平均化、分散化。由于股權過于分散,公司決策權集中不起來,“三會一層”的作用無從發揮,導致公司難以正常運轉。這類問題主要發生在一些改制企業中。有些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在改制成民營企業過程中,通過職工工齡補償金置換國有資產時,將工齡視為決定職工股權多少的惟一因素,結果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畸形。
三、人才匱乏制約發展
在影響企業經濟效率的各個因素中,企業發展主要受人力資源投入因素、資金投入因素、科技投入因素和經營管理投入因素等四個方面的影響。在這四個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無疑是人力資源這一最關鍵的因素。
一是企業的所有者自身缺乏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能力。企業的所有者通常也是企業的最高層經營者,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中國的短缺經濟時期靠自己的智慧、勤奮獲取了第一桶金。而當企業逐漸形成一定的規模時,他們的能力常常跟不上企業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經驗不足、決策失誤較多、管理水平低、個人素質信譽較差、自以為大、獨斷專行、不思進取等等。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他們很難看到自己的不足,正如管理經濟學中講到的“水桶底”效應,如果水桶底出現短缺或漏洞,其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是企業缺乏人才。現代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競爭,然而中國民營企業由于其形成的背景,往往在“用人問題”上存在很多不當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不任人唯賢而任人唯親,激勵機制落后導致人才流失等。其后果只有一個:企業缺乏人才,不能形成核心人力資本。第二,民營企業的“家長式管理、家族化用人”危害大。雖然民營企業在創業之初“家長”的個人魅力和家族成員的天然親和力對企業的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功不可莫,但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家長式管理越來越不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在企業的管理、決策、人才任用等一系列問題上不同程度地阻礙了企業的發展。第三,對企業元老的使用、安置問題處理不當。一方面,對待企業元老不公正,傷害了他們的利益,進而影響到現有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元老跟不上企業的發展,但企業沒能及時作出調整,使得企業有能力的新人得不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或受到壓制,最終不得不離開,甚至搞一些派系斗爭,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第四, “用錯人”。這其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人才的能力估計失誤,被任用者雖然對企業很忠實,但他們的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另一種是人才的忠誠度不佳,繼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問題”,給企業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和企業價值觀的扭曲,同時引起企業的信任危機。其結果是導致企業人才危機: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不敢用人。很多企業因此又回到用家族成員的老路,形成走不出去的怪圈,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在民營企業中,優秀人才總是缺乏或是工作不穩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企業招不進人才、留不住人才和培養不出人才,這導致了企業人才缺乏。在這種人力資源整體管理水平低下的狀況下,沒有資源、沒有地位、沒有成就感、沒有成長機會、沒有激勵機制,人才得不到重視,工作沒有動力,不但無法在企業里形成良好的招人、管人、服人、用人機制,難以形成系統的招聘、職能界定、考核、獎勵激勵運作體系,而且還進一步嚴重影響到企業發展以及企業文化的形成。
四、管理水平低制約發展
民營企業的經營者往往就是企業的創業者,其管理水平較多停留在經驗管理階段,對經營管理缺乏科學系統的了解。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經營者雖意識到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但絕大多數都流于形式,僅僅停留在表面上。民營企業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家族式管理導致低利率現象。家族式管理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主要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下的企業領導者對非親屬的外來人員不太信任,在很多關鍵權利職位上企業所有者會安排自己的親信或是元老級職工。過分依賴親情,顧慮親情,在處理公司事務時就會出現低效率現象。
二是民營企業管理理念不強,管理方式落后。第一,缺乏科學的工作標準是民營企業管理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是由管理者的主觀意志確定,這就很難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員工,公平處理工作事務,使得員工容易產生失衡心理,滋生不良情緒,最終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第二,規章制度執行不科學。許多民營企業機械刻板地執行規章制度,使得員工長期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容易產生反企業心理,不利于企業發展。
三是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許多民營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方面認識不足,沒有制定企業文化發展規劃,不能充分認識到文化創新的重要性。而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認同的共同的價值觀,它具有較強的凝聚功能,對穩定員工起著重要作用。人心不能凝聚,企業也很難健康發展。
在創業初期,民營企業這種非正規化的組織管理對促進企業業績的提高與資本的積累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隨著企業從謀生、維持到發展階段,企業面臨的經營問題越來越復雜,對資源整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受安全性、創業成本、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套與市場相適應的管理機制。這種簡單明了的管理方式往往成為了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更有效率”的美麗托辭。
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增強了信心。然而,民營企業要想獲得長足、健康的發展,只有不斷發現自身發展的障礙因素,對癥下藥,才能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民營企業;融資現狀;信用共同體;金融創新
Key words: private enterprise;current financing state;credit community;financial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F27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2-0190-02
0 引言
隨著中小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其融資狀況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盡管我國政府和人民銀行擴大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增加信貸規模,陸續出臺中小民營企業金融支持的各項政策和實施意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緊張的局面。然而,抵押物不足、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記錄不清楚等諸多因素,導致民營企業融通資金仍然十分困難。因此,加強對中小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建立相應的信用體系是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關鍵。
1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民營企業在增加財政收入、解決社會就業、發展地方經濟和聚攏一些特色優勢產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融資問題卻成為了制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主要是自有的資金、銀行信貸和民間資本等渠道,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中小民營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主要有“急、頻、小、險、高”的特點。由于負債較多、經營業績惡化、信用急劇下降,使得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抵押物不足、信譽偏低,在借貸方面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支持,面臨著資金可獲性難度大、資金需求彈性大和資金回籠慢的困難,民間資本利率高、風險大,也給中小民營企業帶來了困難,往往形成“資金缺乏——業績惡化——信用差——資金缺乏”的惡性循環。當前很多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和加強信貸資金管理,進而加劇了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往往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規模大、資產雄厚的企業中。
2 中小民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中小民營企業自身因素 企業信用機制缺乏,導致融資渠道不暢。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大多數停留在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上,缺乏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和專業管理人才,缺乏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表現為對失信行為懲罰不嚴,對守信者激勵不夠。使失信者的獲益大于失信成本,造成對企業行為的不良誘導。甚至出現了違規操作,更有甚者通過轉移企業資產,擾亂金融秩序,惡化了融資環境。由于企業信用制度缺少和滯后,導致信用危機頻頻發生,乃至銀行惜貸,投資者惜貸。很多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大量破產、兼并等活動,導致大量的債務問題,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債務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解決,由于信用意識缺乏,很多即使有能力按期償還債務,卻不及時償還,如故意拖、賴、逃,甚至貸款一到手,馬上人間蒸發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營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2.2 銀行方面因素 商業銀行服務的重心為大企業對民營企業存在“惜貸”現象。我國金融政策和融資體系實施對象傾向于國有企業,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也將貸款的75%-80%分配給了國有企業。銀行將給大型企業貸款視為“批發”,風險小,效益高,成本低,規模效益明顯;而將給民營企業貸款視為“零售”,認為風險大、成本高、效益低,且缺乏規模效益。
調查顯示,民營企業信用識別是銀行最為困惑的問題。按照現代金融理論,信用貸款是商業銀行貸款的高級形式。但是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民營企業信用很難準確區分,只能采用擔保貸款,以保證貸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導致民營企業從商業銀行融資數量非常有限。
2.3 信用擔保服務不到位,民營中小商業銀行數量嚴重不足 當前,我國信用擔保機構少、資金缺、風險大,僅有的也只是一些地方性信用擔保機構。社會征信系統建設滯后,現有征信機制權威性不足,以致雙方互不信任,導致民營企業融資效率較低。中小商業銀行機制靈活、能夠提供適應中小企業需要的優質服務,也非常適合民營企業特點。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適合民營企業融資的中小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3 基于信用體系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創新
近幾年來,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我國產生了很多的金融創新,如基于信用共同體的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創新,有效解決了中小民營企業高風險特點和商業銀行低風險偏好之間的風險收益匹配問題。這一金融創新將融資關系由原來“單一銀行與單一企業”發展為“單一銀行與一個由眾多中小民營企業組成的共同體”,即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主要包括互助擔保、互助聯保、風險金信用共同體、網絡聯保、傘式/箱式信用共同體等。但從組織管理的復雜程度來看,信用共同體融資有兩種最基本的模式,即互助聯保(圖1)和互助擔保(圖2)。其基本要素包括成員企業是否繳納擔保費、是否繳納風險基金、是否存在管理機構和管理機構的組建形式、成員企業的規模實力、團體的抗風險能力、成員企業的違約責任分擔方式、成員企業的數量構成、與銀行的議價能力、如何設置反擔保措施等。
實踐表明,根據各利益相關方(銀行、企業、行業協會或商會、政府部門等)所處的特定環境,圍繞會員企業的互和非盈利性,通過對互助聯保、互助擔保提供的基本要素的不同組合,可以創新出若干種信用共同體融資模式。一般來說,互助聯保形式(圖1)的共同體具有企業規模小、無固定的組織形式、團體內成員數量較少、團體運作費用低、與銀行的談判能力較低、抗風險能力較低等特點,主要適應于小型、微小型企業、聚集區的商戶等。互助擔保形式(圖2)的信用共同體偏重于企業資金實力較強、抗風險能力較強、有固定的管理機構、團體內成員較多、與銀行有較強的談判能力能獲得優惠利率、有一定的運作費用、可通過有效的反擔保措施對違約成員施加懲罰等特點,主要適應于產業集群內的中小民營企業。
為實現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的高還款率,應在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的金融創新產品設置相應的條款,具體應包括為會員企業提供足夠吸引力的融資條款、懲罰會員企業的能力和措施、會員企業如何實現橫向監督的措施、搜集會員企業的私有信息、識別風險低和收益高的優質投資項目的專有技術和管理程序等。
4 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的政策建議
①中小民營企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信譽積累,切實履行橫向成員間的監督責任和繳納風險金的義務,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產品盈利能力,按期歸還銀行借款,積極嘗試信用共同體金融創新以緩解融資難問題,通過與相同類型或業務有關聯的成員企業組成信用共同體,獲得銀行很多方面的優惠條件,同時,提高貸款可獲得性、降低融資成本。②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創新應根據相應的特定環境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爭取得到利益相關者(銀行、企業、行業協會或商會、政府)的高度關注。③商業銀行應建立有針對性的獨立風險管理、借款審批等良好的機制,積極開展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金融創新,擴大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規模,并分擔一定比例信貸風險,提高金融服務效率。④行業協會(商會)組織要利用信用共同體融資的社會監督職能、低成本信息優勢,充分發揮聯系企業、銀行和政府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提供良好地運作和服務平臺。⑤政府應該強有力地行使“支持之手”之職,讓行業協會(商會)發揮更大的“媒介”或者“當事人”的作用。為提高信用共同體融資的抗風險能力,政府可以拿出一部分專項扶持基金充當風險基金,為中小民營企業分擔一定比例的的信貸風險,避免風險擴散。總之,積極開展基于信用體系建設的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創新對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中小民營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一方面要具備識別風險低和收益高的質投資項目的專有技術,另一方面也要能利用這一組織形式本身具有獲得會員企業各種信息成本較低的優勢,增大借款企業的造假成本的能力、低成本橫向監督的能力、懲罰借款企業的能力、為借款企業提供足夠吸引力的融資條款的能力,這也正是信用共同體融資運作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彭宏超.關于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1(9).
[2]劉倩薇,楊惟舒.淺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相應對策[J].中國商貿,2011(05).
[3]鄒高峰,熊熊,馮緒.試論以互助擔保為基礎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之重建[J].現代財經,2009,29(6).
[4]王蕊.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分析與制度環境構建[J].財經政法資訊,2010(04).
1 民營經濟發展現狀
目前,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有生力量,相比國營經濟,更加靈活多變,可以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同時還具有創新性,是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的主體,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民營經濟是在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它很好地適應了市場經濟的特點,具有經營方式活、生產效率高、責任劃分清的特點。與此同時,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缺陷與不足,主要表現為:起步低、規模小、資金不足以及缺少長期規劃和全局眼光,另外,很多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不當,融資渠道過于單一,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2 加強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的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如果缺乏信用制度,就無法進行融資,保證資金流通,維持正常的運營。在我國的市場化經濟中,要解決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保障企業發展,主要依靠銀行業提供資金支持,在此情況下,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應運而生。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不僅能簡化貸款程序,降低成本,還能有效地避免以往因信息不對稱,造成貸款無法追回的情況,有效降低風險。
以前,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會遭遇融資難、融資慢、融資少的困境,很多項目因資金短缺而停擺,企業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相比一些大企業,如國營和外資企業等,民營企業發展水平還不成熟,沒有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優勢,無法應對市場經濟下的種種考驗。同時銀行業對其存在不信任,常會為了降低經營風險,謹慎放貸或者拒絕貸款。民營企業的資金缺口非常嚴重,融資方式單一,多依靠民間借貸的方式維持企業運營,嚴重的影響和制約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建立信用體系,對解決當前民營企業的融資困境意義重大,一方面,建立信用制度可以為銀行掌握企業信息,提供貸款方案提供信息方面的保障。通過建立企業信息數據庫,了解企業的經營和信用情況,大大節省了以往調查的時間,減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另一方面信用體系是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企業可以通過自己的表現,維護自己的信用度,樹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形象。信用體系可以把企業的良好表現記錄下來,同時,一旦企業做出不誠信的行為,信用體系也要隨時記錄。總而言之,每個企業的信用體系一直處于變化之中,企業必須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銀行方面的認同,才能增加融資機會,為自己的發展爭取自己支持。同時銀行還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貸款方案,決定貸款額度和償還時間的長短,為企業的誠信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積極促進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
對此,加快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建設,是當前發展民營經濟,拓寬融資渠道,確保企業高速發展的必要手段。我國目前現行的融資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管理過死,手續繁瑣,與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嚴重不符,民營企業資金周轉較快,對資金需求較急,因此,就綜合分析來看,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加快建設民營企業的信用制度勢在必行。
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就業機會、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對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①加快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機制。要想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企業信用機制,首先要建立企業信息庫,將各個企業的情況如實記錄其中。其次還要建立相應的信用評價機制,依據一定標準,制定評價規則,規范企業的信用行為。②拓寬融資渠道,推動融資方式多樣化。運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宣傳,對于一些自主創新,發展良好的民營企業給予適時的優惠政策,采用多種方式為他們拓寬融資渠道,促進直接融資。③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構,促進運轉快捷。隨著民營企業的制度改革,要為民營企業構建“貸款品種多樣化、融資手段多元化、服務范圍廣泛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做到一般貸款與專項貸款服務相結合,實現貸款品種多樣化。金融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實現服務范圍廣泛化。④探索建立風險投資新機制,拓展發展渠道。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活力的中小型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它把資金投向蘊藏著失敗風險的高科技項目及其產品開發領域,以期在促進新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過程中獲得資本收益,是一種有組織的中介方式。
此外,在民營企業的發展中,還要積極拓展發展渠道,主要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一是設立當地較大規模的創業投資基金;二是利用國家下撥的創業投資基金;三是利用國際風險投資基金;四是設立專門以投資民營企業為目標的投資基金,支持更多的民營企業創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光.本溪民營企業信用制度建立的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4(05).
[2]林若楠.企業信用制度與企業社會責任標準[J].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8(01).
[3]彭曉娟,魏紀林.論我國中小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J].甘肅社會科學,2012(05).
[4]林鈞躍.論企業信用制度建設[J].中國標準化,2009(09).
同其他國家的中小企業一樣,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由于自身融資方式和外部融資環境的制約,我國民營企業也同樣遇到了融資難的困境,使其無法及時獲得發展資金,融資缺口的不斷擴大,融資結果的不合理性,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筆者認為,只有通過消除各項不利因素,制定切實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優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層次、多樣化的適合民營企業融資的融資體系,才能真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具體如下:
一、內部融資體系
企業發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較差、規模較小、可供抵押資產較少等原因,無法通過發行股票、債券、信貸等方式獲得足夠的外部資金,為此,企業內部融資對其發展至關重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尤其是發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比例,選擇合理的股利政策,構建完善的內部融資體系,真正降低企業融資加權資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價值。
二、間接融資體系
我國民營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以間接融資為主要融資方式。但由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間存在嚴重的信息非均衡,民營企業自身的高風險性,使得民營企業很難通過資金市場融資。為此,如何構建一個適應民營企業融資的間接融資體系尤為關鍵。
1、加強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支持
結合我國現行商行對民營企業的政策,轉變授信的所有制標準,以經濟效益原則作為是否貸款的標準;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簡化貸款手續,增強資金利用轉化效率;靈活運用多種貸款擔保方式,如信用、擔保、抵押等;降低門檻,擴大金融服務范圍,提供多元的服務。
2、搭建民營金融機構的平臺
首先,應逐步放松對民營金融中介機構生長和進入的限制。國家政策導向應著眼于放松民營經濟進入金融行業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種適合民營企業特性的民營金融機構,促進民營企業進入更大的發展空間。其次,應矯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貸資金來源上的壟斷。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另外,還應開辟更多的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我國目前融資渠道尚不發達,所以應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的融資渠道,使民營企業有更多的融資選擇余地。
3、大力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活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民營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難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拓展民間金融業務,如允許開辦私人銀行或民營股份商業銀行,加強對民間資本的管理和規范,創建市場化的擔保機構等。
三、直接融資體系
直接融資是資金盈余部門在金融市場上購買資金短缺部門的證券的融資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長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間接融資無法比擬的優點。為此,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必須建立直接融資體系。創造條件,推擠制度革新,大力發展二板市場,促進民營企業的債券投資和股票融資等主板市場融資,是構建完善直接融資體系最為關鍵的問題。
四、信用擔保體系
由于民營企業存在著嚴重的信息非均衡、風險等級不一致和契約不完善等缺點而造成企業融資困難,貸款風險加大,最終成為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信貸配給的對象,無法從正常渠道獲得融資資金。因此,建立民營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對于民營企業擺脫融資困境很有必要。通過建立地市、省、國家分等級的擔保體系,組建信用擔保協會,發展社會服務機構等形式,形成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
五、社會支持體系
民營企業融資難是我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困境,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僅僅依靠企業內部融資、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信用擔保機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建立高效、誠信的中介服務機構,構建強有力的民營企業社會支持體系和服務體系,為民營企業融資提供各種制度保障、環境營造和技術支持。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必須從根本上樹立和強化對民營企業保護扶持的觀念,從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創新基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大力發展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信用等級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可以有利于民營企業做出準確企業價值判斷和風險投資判斷,降低企業融資難度,提高融資效率。加快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發展,使之與中小民營企業協調發展,提高我國金融市場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貸雙方信息非均衡問題,從而解決融資難的困境。
黨的十七大指出:“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發展各類金融市場,形成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在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現代社會,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正如黨的報告中提出的一樣,只有建立健全民營企業融資結構體系,推進我國金融體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民營企業,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彰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