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6: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新聞事件及觀點評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新聞點評
考情概述
“新聞點評”類試題是近年來在高考試卷中出現的一種創新題型,是針對現實生活中新近發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直接發表意見的文體。它是新聞評論的一種,比短評更簡短。它以新聞報道為依托,對具體事實進行畫龍點睛地評說,或褒或貶,旗幟鮮明。這類試題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常規型”新聞點評,另一類是“爭議型”新聞(即新聞人物的做法或言論能引起讀者爭議的新聞)點評。題料大多來自社會上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熱點、焦點。這種題型主要考查考生洞察、剖析事物的能力和評判是非的能力,考量考生的是非觀、價值觀、道德觀。
從近年來命題情況看,“新聞點評”類試題考查的難度不大,只要考生能準確把握材料中心,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和語言表達能力,就能得到較高的得分。但是,從實際應試情況看,仍有不少考生不得要領,屢屢失分。出錯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對材料把握不準,偏離中心,漫無邊際地說一些無關的話;②缺乏是非分辨能力,立場、態度模糊,甚至觀點錯誤;③不能全面審視材料,答題時以偏概全,顧此失彼;④拋開內容,只是對新聞的寫作特點如新聞的語言、結構、手法進行評析,發一通議論;⑤就事論事,缺乏深度和高度;⑥語言表達能力差,詞不達意的情況時有發生。
解題技巧
“新聞點評”要以新聞報道的內容為依據,對具體的事實進行畫龍點睛地評說、拓展。點評要做到褒貶分明,觀點正確,對癥下藥,切中要害。
寫新聞點評,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①認真閱讀新聞,把握內容要旨。閱讀新聞時,要了解有關的背景,弄清主要的事實,把握中心要點,做到心中有數。②選好點評角度,切中要害,觀點鮮明。要抓住新聞的主要內容,提煉出主要觀點,并以此為依據,或褒或貶,一語中的。③點評要有理有據,令人信服。點評時要以理服人,既不說過頭話,又不能淺嘗輒止。要深挖深究,適當拓展。④要講究藝術性,做到言簡意賅,干凈利落。要用簡約的文字對新聞進行評論,做到嚴密、準確、新穎、連貫,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⑤要以議論為主,綜合運用敘述與抒情的表達方式。⑥點評字數在規定的范圍內。
請看以下典型試題:
1.(2006年北京卷)新聞點評就是用簡約的文字對新聞進行評論,請點評下面的這則新聞。要求:見解獨到,是非分明,不超過30字。(不含標點)
新學期初,某大學“愛心社”聯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為期3天的“愛心大巴”免費接站活動,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學。由于受到返校大學生的懷疑、猜測,乘客寥寥,而無償提供的礦泉水和小點心也因無人問津成了擺設。學子們的愛心變成了傷心。
參考答案:(1)“愛心大巴”遭懷疑,大學生不信任感拷問學校教育,折射社會現狀。
(2)“愛心大巴”免費接站遭受無端猜疑,折射出社會信任危機。
技法印證:這是典型的“常規型”新聞點評題。答案有以下顯著特點:①準確、簡潔地概括新聞的中心事件;②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問題實質;③字數在規定的范圍之內。
2.請根據下面所提供的內容,參與討論。要求:思想健康,觀點鮮明,語句簡明得體,7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稱,現在是改變“龍”作為中國形象標志的時候了。因為“龍”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的形象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由此片面武斷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這一言論一經媒體公布,立即在網上引發了激烈討論。
參考答案:(1)“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對“中國龍”的誤解,靠的是宣傳和交流。我們不應因為“洋大人”容易誤解,就隨便改變華夏子孫千百年來靈魂深處的圖騰。
(2)“龍”是中華民族千錘百煉的精神圖騰,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信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騰飛奮發的象征――“龍”的標志不能丟!
(3)在中國古代,“龍”是帝王和王權的象征。歷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獨夫,哪一個不是借“龍”的威嚴來統治百姓?在建設民主和諧社會的今天,改換“龍”的標志正當其時。
技法印證:這是一道“爭議型”新聞點評題,既考查考生的認知能力,要求有鮮明的個人觀點,又考查語言表達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有“四要”:一要讀懂新聞。熟讀題料,熟悉主要事件及細節。二要評在點子上。要選好角度,提煉觀點,一語中的。三要評得有理。做到以理闡釋,事理清晰,鞭辟入里。四要評得生動。要講究藝術性,言簡意賅,力求新穎、鮮明、生動、形象。答案正是根據上述要求,從正反兩方面闡述個人觀點,緊扣題料,觀點鮮明。
3.請你就下面這一類社會現象,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楚,字數100字以內。
臺灣歌星周杰倫一曲《東風破》,風靡一時,于是,許多從不喜歡民樂的年輕人找來古曲《東風破》欣賞;北師大教授于丹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宣講《論語》,由此《論語》成為街頭巷尾人們的談資;大型電視節目《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讀《紅樓夢》,“紅學熱”再度升溫。
參考答案:①傳統文化借助現代傳媒,重新煥發了生命力,這有利于中華文化傳承。現代人往往覺得古典文化距離自己非常遙遠,但流行歌曲、電視節目可以拉近這種距離,從而發揮現代傳媒受大眾喜愛的優勢,推動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
②人們盲目追隨時尚,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心態浮躁。傳統經典應被大眾熟知,但如果只因流行音樂、電視節目而去關注它,那么,只是湊熱鬧,并不能深入了解其精髓,對傳承優秀文化不利。
技法印證:解答這道題,一要疏通文意,讀懂原文;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三要明確表現手法。兩段文字都體現了“愛”的思想,但側重點不同,表現手法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答案正是從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的角度進行賞析的。
3.下面兩段文字,內容相同,表達方式和表達效果不同,試作簡要賞析。50字左右。
蔚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碧綠的草地上,一條小溪潺潺流過,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見。溪邊坐著一位長髯老者,面容清癯,雙目炯炯有神。
天空藍藍的,一點兒云彩都沒有。青青的草地上,一條小溪嘩嘩地流著,水里有好些圓溜溜的石頭,像雞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邊坐著一位長胡子的老爺爺,臉瘦瘦的,胡子長長的,那雙眼睛可有神了。
參考答案:兩段內容相同的文字,一個用書面語盡情描摹,文采斐然,莊重文雅;一個用口語娓娓道來,質樸無華,親切自然。
技法印證:這是一道比較型鑒賞題。對于內容相同的文段,答案從表現手法和語體色彩等方面進行品賞,同時,還辨析了表達效果的異同,是全面準確的。
沖關演練
1.下面是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寫,請從表達效果的角度予以點評。要求: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不超過50字。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
2.高三學生姚某不服管教,還動手打傷了班主任,但由于人情關系等種種原因,學校沒有給姚某任何處分。臨近畢業,主管安全的劉副校長找到姚某的班主任,要求給姚某辦理畢業證。班主任問:“請問劉校長,姚某是不是我校學生?”劉校長聽到這句話,知趣地走了。
班主任這一看似平常的反問柔中有剛,很有殺傷力,請對此作簡要分析。80字左右。
3.品讀下面的兩段文字,一定會給你帶來美的感受。請賞析其中的奧妙所在。90字以內。
山那邊,有幢湖藍湖藍的木樓,還有一方幽藍幽藍的楓牙嶺。楓葉紅了,紅嘴玉在幽深深的楓樹林里歌唱。
秋天的邊上,黃昏的羽毛飄落在草叢中。一條悠長悠長的小路,鍍滿月光,奶奶和爺爺在乳白色的山霧中扛著鋤頭,姍姍而行。
中圖分類號:G210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最早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是中央電視臺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東方時空》和《焦點訪談》等,是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的,可以說對我國的新聞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的促進了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各種媒體形式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電視媒體的地位,因此,電視媒體也開始進行改革與創新,一些電視評論節目開始出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將針對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特點及寫作技巧作相關分析。
一、新聞評論節目的特點
1、選題要針對熱點問題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信息的來源是多渠道、多領域的,涉及到方方面面,而新聞評論節目區別于普通電視節目的特點是要對社會上產生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剖析,探詢其本質,不單單是向觀眾提供簡單的新聞信息。電視評論節目大都是選取當天或是最近一段時間人們熱議的話題進行評論,尤其是關注一些突發性事件、危機事件和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社會熱點問題。比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1+1》節目,就十分重視這幾個方面的內容,所評論的內容都是當天或是近期內的一些熱議新聞,同時挖掘其深度,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論點。像主席出訪、國慶期間景區票價暴漲等問題,都是民眾所關心與關注的話題,容易激起觀眾的熱情,引起共鳴。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一般都立足于社會熱點問題,它的切入口很小,大都選擇一些微觀方面的問題來評論,由小及大,由微觀到宏觀進行挖掘。比如《新聞1+1》中2013年3月30日播發的《這個錯判,今天是否還會發生》,4月12日播發的《活禽市場,關?還是管!》等,都是普通民眾十分關心的熱點問題也都是切入點很小的話題。
2、新聞評論有聲有色
主持人是評論節目的核心人物,是整個節目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對于整個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評論節目十分重視新聞主持人的選拔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一般選擇有實際報道經驗的優秀記者作為主持人。主持人不僅是一個提問者和串聯者,而且對節目觀點進行宏觀把控,對新聞進行有益的平衡和補充,把選題的思考空間留給觀眾,在每個“關節點”發出疑問,防止受眾落入窠臼。②對新聞事件進行合理而全面的解讀,積極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保證輿論的正確走向。以《新聞1+1》為例,該欄目最初的模式是兩個主持人白巖松加董倩,現在改為單一評論員,由董倩和白巖松輪流主持。這兩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用深刻、理性、犀利的語言對于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積極有效地掌握節目調度,把握節目的整體風格、評論的傾向和節奏,協調可能在評論節目中出現的當事方和第三方評論的關系。
在近些年的新聞評論節目中出現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大量的畫外音評論的使用,現場記者不再出現在鏡頭當中或者并沒有欄目記者出現在新聞現場,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已有的音視頻素材。這樣的評論形式,既可以彌補現場感的不足,做得聲畫對位使得畫面富有真實感,也避免了人為主觀因素介入過多的嫌疑,給切實的畫面添加文本解讀和觀點評述,在不知不覺中將欄目的意圖和觀點傳遞給受眾。如《新聞1+1》、《新聞周刊》中的視點欄目、人物欄目都大量的使用了畫外音評論。
在以往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如《焦點訪談》等節目都極少使用第三方評論,但在這些新式的評論節目中第三方評論被大量使用。第三方評論一般都會請在社會中有影響力的專家,他們具有著較高的權威性。第三方事實上與新聞事件相關方沒有直接關系,新聞評論欄目可以借用第三方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這樣可以避免預設立場之嫌;多種聲音的加入,也可以拓展節目的層次和深度以及節目的豐富性,對于整個節目的節奏也有影響,第三方也可以很好地同節目主持人進行互動和交流,把自己的觀點擺出來,雙方合力制造輿論場。
3、事件與評論交織并進
電視畫面在展示評論中的事實時,比文字有著更加直觀的優勢,那些記錄新聞現場的圖像更是對事實的一種再現。除了鏡頭語言外,電視媒介重視視覺和聽覺的特征,也使其擁有了采用解說、同期聲、背景資料、字幕特技、圖表、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傳播手段。對于抽象觀點的表達,或是評論中論據的呈現,都增進了說服效果。③在電視新聞評論的節目編排中,我們看到有以下幾個方面來共同建構節目:兩個場(事件發生地、演播室)以及三方人士(事件當事方、獨立第三方、主持人)。這些因素在節目的結構中是交錯的,事件信息挖掘展示和多方評論交織并進,不是按照線性的講故事的模式,而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往前推進。
二、在進行新聞評論寫作時要注意技巧的運用
1、深度報道與新聞評論相結合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時效性等因素的影響,傳統的電視媒體已經不再是信息的第一者,所以目前存在著傳統媒體由事實的者逐漸向觀點的者轉向的趨勢。早期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往往都是擺事實,給出明確的意見和觀點,存在著重事實輕評論的現象。當下的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會對新聞事件或者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事件發生的機制,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將事件放入整個社會的全局進行考慮,新聞評論節目已經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擺事實講道理的模式。
我們試比較央視的新聞評論節目《焦點訪談》和《新聞1+1》。兩個節目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焦點訪談》更類似于一種新聞監督報道,通過記者深入現場挖掘事實,最后由主持人來評價事件,營造社會熱點話題,著重對于事件本身的展現,如在1997年播出的《罰要依法》的節目流程是:問題的舉報——新聞記者調查揭示事實——節目主持人評述,這是一種線性的模式。《新聞1+1》是關注當下已經存在的熱點問題,不斷深挖事件發生的內在邏輯機制和事件的影響,它采用的模式是對于社會熱點事件的追蹤調查,配合演播室的評論解析,穿行,是一種非線性的模式。它是一種事實與評論并重或者是評論分析重于事件本身的結構。例如《新聞1+1》在4月17日的《修路不能靠暴力開路!》,它并沒有單純地指責施工單位的野蠻行徑,而是針對這種暴力打斗行為延伸到了中國目前存在的征地問題,歸納其中的原因,延展出轉型期中國的錯綜復雜的利益矛盾交織的現狀,再依靠評論員和第三方評論對事件進行梳理和評價,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2、要充分將電視媒體與新媒體進行融合
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因此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新聞評論節目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形態。如央視的《新聞1+1》、《新聞周刊》等欄目都在新浪微博中設置了自己的公共賬號作為與網友和電視觀眾交流互動的平臺,網民各抒己見,留下了許多寶貴而又真實的記錄,且在電視節目的播出過程中也會大量使用來自網絡的信息包括網友的評論等,百度“新聞1+1”貼吧可以找到上千個帖子,光主題就有幾百個,帖子多達幾千篇。比如有網友這樣說:《新聞1+1》節目辦得挺好,為我們說出了一些真實問題。在2010年“中國電視榜”中,《新聞1+1》獲得了“最佳時評節目”,白巖松則輕松獲得了“最佳時評節目主持人”獎。這些獎項不僅是一份榮譽,更重要的是大眾對《新聞1+1》的認可和擁護。
三、結語
在中國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中,央視的《新聞1+1》欄目是極具代表性的,體現了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諸多特色和變化。它注重時效性,大膽采用多樣的電視語言表現形式,在維護社會利益、引導社會輿論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從它身上也反映出了電視節目的發展變化。
在人們的印象里,政治課就是講大道理,死記條條框框,教師講起來覺得單調,學生學起來覺得枯燥,導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而教師的教學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多情況是教師的教學脫離實際,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社會閱歷等。要使學生堂堂有所獲,天天有提高,教師就必須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要將時政引入課堂,增強課堂的活力。在處理教材上,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抓住重點,教會學生必備的政治基礎知識,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領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教材中有著典型的案例,與政治理論與觀點結合緊密,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思想與觀點。但還比較單薄,與現實的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教師能夠將教學延伸到現實生活,恰當引入時政,則課堂教學就會深入淺出,趣味盎然。教師引入的材料要有針對性、實效性,注意博采,避免單一。現在媒體通常是選材的渠道,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經濟半小時乃至燕趙都市報都是好材料的來源,教師一定要關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還要從發生在身邊的事件中去挖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政治課對生活的指導性,引入時政比單純地傳授知識具有更大的意義。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中,教師講授占主要地位,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觀點,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低。有些教師的課很多情況下讓學生昏昏欲睡,談不上引人入勝,更不能使學生在生動的課堂中有所獲。于是,我在日常教學中適當引入時政,加強時政訓練。
(一)時政點評
在課前,我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從媒體上選擇一些與講授內容關系密切的材料讓學生閱讀,課上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發表觀點。教師對此并不多做評論,而是通過學習新知識讓學生增強認知能力。當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到一定程度時,再讓學生自我點評,分析自己原來的認識正確與否,最后教師再予以評析。通過這樣的時政引入與評析,學生能夠運用基本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從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滿足于課堂作業,要向課外拓展與延伸,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時政快訊
政治課與現實的聯系最為廣泛,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知識的傳授與講解,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將學生的視線引向周邊生活,引向國計民生,引向世界大事。為此我特設置了時政快訊欄目。時間要及時,又不能太多,以一周一次為宜。如果有重大事件發生,教師可以即時報道,突出時政的時效性。報道的內容可以是國內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內或學校的新聞。教師對時政報道要善于總結,比如期末評選出反映知識點、熱點的最佳新聞,讓學生感到自己對時政把握的準確性和效果,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教師對報道事件及時準確、報道效果反映很好的學生要鼓勵,給予其一定的精神激勵。時政快訊以其迅捷、新鮮的優勢能夠刺激學生的思維,對于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生了解“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重要途徑。
2004年4月,高郵電視臺推出民生新聞欄目《視點》,每周一檔,周日播出,節目時長20分鐘,收視率穩定在12%以上,是高郵地區收視率及美譽度最高的電視欄目。
《視點》欄目是揚州地區最早的縣市臺民生新聞欄目。6年來,《視點》欄目在內容上強調立足本地,以“說新聞”的方式,報道老百姓身邊的人和事,及時進行輿論監督,敢于提出鮮明觀點,兩次獲得揚州市優秀電視欄目獎。
近年來,江蘇的民生新聞大戰硝煙不斷。在省臺、地區臺民生新聞欄目的包圍下,《視點》作為一檔縣市臺民生新聞欄目,能夠一直保持較高的收視率,得到高郵觀眾的認可,關鍵就在于欄目的不斷創新。
一、立足本土,內容創新
地方臺的最大特點和優勢就是本土化。節目要創新,必須立足本土,著眼于身邊人、身邊事,以本土化的內容、本土化的文化視角以及本土化的審美情趣,尋求地方民生新聞欄目的新突破。
相對于一些民生新聞欄目的瑣碎化、獵奇化甚至低俗化, 《視點》欄目一直保持著人文化的思維高度,以高郵深厚的文化傳統為基礎,透過現象,剖析本質,報道民生熱點。
2006年4月,漢留同患心臟病的兩姐弟在上海治病,因家庭貧困,手術面前,姐弟倆相互推讓。《視點》欄目組分析認為,普通農家姐弟親情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也是高郵純樸鄉風文明的顯現,在尚榮拒恥的今天,尤其具有典型意義。于是,《視點》欄目特派兩名記者,連續采訪兩個星期,每天以快件方式發回報道,對普通農民家庭的親情進行了展示。《視點》欄目還特別設立了捐款箱,為姐弟倆手術募捐,充分體現新聞傳播的人文關懷。節目既沒有從姐弟倆家庭困難的現實著手引發觀眾同情,也沒有刻意表現姐弟倆的離奇手術滿足觀眾獵奇,而是以姐弟倆的深厚情感為基調,將普通高郵市民最真摯的真情在節目中盡情展現,最終帶來的是感動和震撼。節目后來還在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播出。
加強欄目的服務性是民生新聞欄目內容創新的重要方式。 《視點》欄目強調以老百姓的需求為落腳點,做到硬消息軟著陸,同時還要求及時提供相應的分析、解釋,直接指導、幫助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視點》欄目還開設了110熱線,反映市民的呼聲,在節目中解答他們的問題。與工商部門成立“創業活動中心”,利用媒體和部門優勢,組織成立“創業顧問團”,為有創業意向的市民提供指導和咨詢,幫助創業。
來自于老百姓身邊的這些社會難題和創業故事在節目中陸續播出,既創新了報道內容,也提升了觀眾對《視點》欄目的信任度。
二、深挖背景,觀點創新
《視點》欄目從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了民生新聞消息和深度報道并存的播出形式。堅決摒棄“自然主義”的記錄方式,注重記者的深入調查,通過多方采訪、主持人獨到的點評來挖掘新聞事件的內在價值。
2004年,高郵羅氏沼蝦豐產,可是由于天氣原因以及南美白對蝦提前上市的沖擊,養殖戶一擁而上,拋售成蝦,導致市場供過于求,最終造成當年羅氏沼蝦爛市的結果。《視點》節目根據高郵羅氏沼蝦養殖的現狀與矛盾,進行了深入調查與采訪,推出了評論《羅氏沼蝦為何豐產不豐收》,節目深入淺出,夾敘夾議,客觀分析了羅氏沼蝦的市場前景與風險,為廣大養殖戶來年養殖以及如何搏擊市場風浪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節目播出后社會反響較好,并榮獲揚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一等獎,江蘇省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二等獎。
2005年夏天,郭集鎮一養魚戶撥通我們的熱線電話,反映當地10多畝魚塘里的成魚突然發生大面積死亡。《視點》欄目記者立即趕赴現場進行采訪。如果僅僅報道成魚死亡這一現象,只是一則簡單的消息。記者在深入調查后,找到當地的農業研究機構,后者通過復雜的化驗,終于找出了導致成魚死亡的元兇――過期魚藥。《視點》記者又跟蹤采訪了魚藥的生產企業和銷售單位。最終,魚藥生產與銷售單位向養殖戶賠償了損失。這種效果遠大于浮光掠影式的消息報道。
三、加強策劃,形式創新
近年來,《視點》欄目充分利用本土資源,根據報道內容,策劃推出了形式多樣的民生新聞節目。
2006年,來自河南的一位中年婦女找到《視點》欄目尋求幫助。原來,她是高郵人,40年前被人抱養到河南。記憶中僅留下了“當蘭子”的小名。雖然現在河南過得很好,但對家人的思念讓她魂牽夢縈。《視點》欄目組根據“當蘭子”的模糊記憶,開始幫她尋親。為了使尋親人的情況在更大范圍內得以傳播,欄目打破固有的編排格式,整檔節目利用圖像、字幕以及當事人的講述,引發觀眾主動幫助她來尋親。欄目組還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發出尋親信息,并及時反饋各方尋親信息,在全市形成了眾人相助的氛圍。一個月后,在大家的幫助下,“當蘭子”終于找到了自己的4個同胞哥哥,還見到了尚在人世的父親。《視點》欄目長達1個月的尋親報道終于迎來了團圓結局。這樣的集中報道既幫助了當事人,還在一定時間內保持了觀眾的集中關注度。
2008年4月,《視點》推出了一檔訪談節目《旅游興市之路》,主持人與旅游局長就高郵的旅游資源開發、產業發展規劃以及高郵發展旅游業的瓶頸進行深入探討,為隨后召開全市旅游工作會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這種新形式一推出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隨后,《視點》欄目經過充分籌劃,陸續推出了系列訪談節目《火紅的五月,火熱的青春》,請不同領域、不同理念的年輕創業者講述創業故事。個性鮮明、真實可信的身邊人、身邊事,讓觀眾在分享主人公的快樂和悲傷中體會生活,感悟人生。
在訪談類節目策劃和制作過程中,《視點》欄目始終堅持三個原則:
1、人物選擇時代性。重大事件中的新聞人物,在一定領域引起較大反響的人物,普通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這些都是欄目的選題范圍,但在特定的時期推出什么樣的人物,則需要結合當時的現實情況進行選擇和策劃,體現時代性。
2、節目訪談故事化,凸顯人物個性。在節目中,主持人只是配角,必須通過獨到的提問引發講述者的講述興趣,生動的講述是吸引觀眾的有利因素。
3、后期加工精致化,體現故事完整性。不同短片的穿插,意在刪繁就簡,營造故事的節奏。每期制作的預告片和宣傳片花,讓節目的包裝顯得更加時尚,引人入勝。■
參考文獻
①程道才,《對電視“民生新聞”現象的新聞學透視》,《南方傳媒研究(第一輯)》,南方日報出版社,2006年
②徐耀魁:《西方新聞理論評析》,新華出版社,1998年
在報刊、廣播和電視宣傳中,新聞是其主體,新聞評論是其靈魂,而廣播新聞評論既具備新聞評論的特點,又注意結合廣播宣傳特點,形成了新聞宣傳的主旋律。(1)新聞評論的對象是現實社會生活中剛剛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傾向或人們雖不注意但必須引起注意的問題。如果把一檔節目比作一棵樹,選題即是整檔節目的枝干,由這些分出去的枝干,加上“音響的樹葉”,才會結出“評論之果”。所以“討論哪些問題”、“如何安排問題”就成為了新聞評論節目中首先要考慮的地方。好的選題能讓節目如同筆直的大樹,挺拔而枝繁葉茂;不合理的選題則能讓節目像歪曲的朽木,難結新枝。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晚高峰》就是一檔十分講究選題的新聞評論節目。2009年12月首播,它依托中央部委、企業權威信息,遍布全球的新聞來源站點,并且有海內外頂尖的專家學者,專為晚高峰時段流動人群提供豐富密集的資源、貼實的信息和對新聞通俗的解讀。
新聞選題要貼近生活
以2012年10月30日《央廣新聞晚高峰》為例,主持人雨亭,以串接為主的方式,和中國之聲特約觀察員、資深媒體人金波一起,同時又整合了音響、采訪等素材,完成了三個選題的敘述和評論。而這些選題都是和生活緊密相關的負面的社會現象,并且以質疑的方式被某個第三方提出。
比如,“質疑者說:信用卡僅差一塊錢沒有還,也要按金額繳納利息,借口與國際接軌,銀行還有多少霸王條款?”“爆料者說:美國要求電信員推銷電信手機,完不成任務必須自掏腰包,強買又強賣,國美和電信唱的是哪一出?”“調查者說:北京再發限令清理奧數,高考奧賽保送資格2014年將取消,輪番治理能否對狂熱的奧數釜底抽薪?”最后又以“關注最美新聞人:花掉一家人的打工積蓄,6年助養近百位老人,豆腐慈善家楊美學無私大愛感動你我”這樣一個評論結尾,充滿了正能量和感染力。有了好的主桿,怎么生出豐富的枝葉,就靠記者和音響來完成了。如:
記者陳亮:“陜西省西安市王先生五年前先后在西安的民生、工商、交通、工商、中信五家銀行辦了五張信用卡惡意透支......目前,絕大多數銀行都是按照全額計息的方式來執行,記者撥通了某家銀行的客服電話。”
主持人雨亭:”除了這個經歷之外,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聞報道中的經歷,或許你也有可能自己遇到過這樣的經歷,像:全額罰息之外的ATM機吐出了假鈔不擔責任,信用卡不開通照收年費,等等,銀行的各種霸王條款一直都存在,那么廣大消費者的權力究竟誰來保護,今天我們的節目也做了詳細的報道,金波老師您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或者今天如果沒有聽我們的報道,你有沒有聽到過信用卡中的這些細節問題”(主持人雨亭讀網友的評論,提出問題,如何停止霸權條約的文字游戲?)
評論員金波:(針對評論)這種方式不符合消費者權益的對等原則,國內有些..網上的帖子,他給銀行多取了錢,電話預約,身份證,電話介紹信..銀行辦手續的繁瑣。這個問題既傷了消費者的利益,需要內行的人出來指證曝光,抓住一件就要去弄清楚,改正。社會需要有識之士,法律界的人士來保護消費者權益。
這就是一段完整的新聞評論。開始回顧記者陳亮報道的一段關于信用卡霸權條約的事例十分專業,有許多像“全額計息”、“未償還部分計息”之類的行業術語。對于高峰期行駛在路上的下班族來說,他們也許正餓著肚子堵著車,心情有些許急躁,沒有耐心聽這些枯燥的數據和評析,他們更容易接受的應該是簡短而有趣的新聞。
而主持人雨亭和觀察員金波對這一事件的分析卻是站在普通受眾的角度上,以貼近生活的事例也語言為聽眾答疑。比如金波會在評論中表示他也是和大多數聽眾一樣,通過記者的錄音才知道某些專業術語,所以也可能誤簽霸王條約。又表明自己明確的觀點,呼吁社會有識之士共同維權。這段的討論深入淺出,把聽眾從迷茫中拉回生活化,而評論員評論的角度也都是短評和快評,讓聽眾快速簡單的了解整個事件。
音響要豐富選題、評論要有邏輯
主持人雨亭:北京市教委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中小學校長大會上對再次對“禁奧”發出申明:凡是與公辦學校升學掛鉤的各類培訓班,包括有或明或暗聯系的一律叫停,進行重點清理整頓。同時,將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章,使各類培訓與義務教育升學難以掛鉤,使奧數成績在“小升初”過程中徹底失效。年年喊停的奧賽班,為何到今天改頭換面仍在繼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一次叫停真能不再死灰復燃嗎?
回到演播室,主持人雨亭對話金波,提出“奧數能徹底失效嗎”這個質疑。金波表示,禁奧數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奧數本來就是競技的一個方式,現在變成了孩子們的全民健身運動。教育部的管理問題不能脫責,另外商家抓住了家長功力的價值觀。“輸在起跑線”就給孩子規定了一條線。而金波舉得富有感染力和色彩的例子也讓聽眾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
評論員金波:“畢加索,從小就收到專業的繪畫訓練,他成名以后最遺憾的是:我從來沒有像一個孩子那樣信手涂抹過,信手畫過我孩子應該畫的畫。”
主持人雨亭:“不要把孩子那些本來屬于他的天真和自然的一些感受和行為,用成人的思維強加于他,不要用成人的各種選擇套在孩子的頭上,讓他完成他本來自己可以去實現的人生價值、目標、理想和道路,用你成人的思想方式和各種各樣的道德,法律也好,你的原則也好的評判來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孩子。”
雨亭的這段總結顯示出了新聞評論節目主持人應有的邏輯性,他需要綜合記者的敘述、新聞當事人的剖白、律師的釋法,對它們進行串聯、分析、點評,最后形成了完整的剖析片段。如果沒有主持人圍繞主題進行素材的整合,則整個素材片段就很難形成內在的邏輯關系,說理性自然就大打折扣。
新聞選題要使得節目渾然一體
主持人雨亭:楊美學是一位農民工,他說我沒有多少錢,但是做善事就和有多少錢有關了。為了照顧一家人生活,從十年前開始楊美學就挑著烤豆腐擔子穿梭在貴陽的大街小巷,三年后老楊存了八萬多元的積蓄,家人希望他用這個錢買一個門面,但是老楊提出一個決定說,我要辦一個養老院。老楊說只要有老人來我都一律會把他們養起來。現在老楊一家共11人都加入了助老養老當中。老楊說現在最頭疼的是助老院的基礎設施不達標,也得不到政府的認可,現在最希望有臺彩色電視機,把助老院的一些設備更新更新,讓老人們過的更舒服些,多看看外面的新聞和世界。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最美新聞人。
對于這條報道金波分析說,今天的新聞都跟錢有關,都跟數字有關,跟錢有關。但是看看這位老先生對錢的態度,他付出的數字,幫人的數字,他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的數字。希望前面說的人要聽一聽,感動一下,也能有些更人性更好的做法。只有經過加工整合、有意安排適當的選題,才能使節目渾然一體。縱觀這期節目的所有選題,無論是信用卡的款額、推銷手機掏自己的腰包、還是奧數的禁令,的確都是跟錢和數字有關。而最后說到的慈善老人也提到了“幫助70多名老人”“八萬多的繼續”等等也都是關于數字和錢,然而卻和之前的選題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聽眾從批判和呼吁走向了情感的碰撞。
最后主持人串起了所有貼近生活的選題做了總結,使得本來零散的例證和結論都團結起來:音響元素豐富、事實素材多樣,各界聲音充分表達,串聯點評精當深刻,通過論點、論據以及論證的布局及各類音響元素的編排,使得節目可聽性得以加強,充分調動聽眾的感受力,拉近主持人與聽眾的距離。
參考節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2012年10月30日19:00-20:00后峰時段
參考文獻
[1]見《中國播音學》第405頁
[2]陳鑫,陳修文.《廣播新聞評論節目的特色化探析》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德育課程,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增進關心社會的興趣和情感;感受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之間的聯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了解當今世界發展趨勢,知道我國在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師生要學習時事,關注時政,課堂上滲透時政,能力培養凸顯時政,使時政貫穿其中,增強思想政治課效果。然而,當前在開展時政與思想政治課堂相結合的過程中存在難開展、開展不到位的現狀,使得思想政治課與當前豐富又生動的國內外熱點時事脫節,導致課堂缺乏生機和活力。
一、當前時政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結合存在的不足
從學生層面看,中學生缺乏對時事的關注,首先由于現在的高中生壓力較大,要學8~10門功課,每學期的統考加上會考,學生的學業壓力很大,導致一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一心只讀圣賢書”。要讓學生課外了解社會上的重大時政,結合教材的知識點作深入分析研究顯得力不從心。其次,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大多數家長都不允許孩子上網、看電視,擔心孩子心思不在學習上。因此,孩子減少了一些了解時政的渠道。再次,學生對玩比較感興趣,對于類似于學習的時政常常忽視,在平時的交談中,對時事知識茫然,對時政對話不感興趣,交談大多局限于娛樂新聞、體育花邊,或是生活瑣事,格調不高。
從教師層面看,也存在一些不足:
1.重內容而輕德育。一般情況下,教師在講時政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當前國內國際發生的大事,就事論事,沒有就當前發生的熱點與焦點和書本理論聯系起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就喪失了政治課的德育功能,偏離了時政相結合的本意,導致時政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意義。
2.沒有進行有方向性指導。應該說當今世界每時每刻都發生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是學生由于時間緊張,缺少敏銳的觀察力,不能從中挑選有價值的時政新聞演講。教師往往只是布置任務,其他事情便一概不管,只要學生上課前能完成任務就行,而不管這任務完成得是否出色。
3.對時政的評析缺乏客觀性,帶有濃厚的個人情緒。時政必須講究科學性,分析國內外大事,堅持基本原理,用聯系的、發展的和全面的觀點分析,防止孤立地、靜止地和片面地看問題,不能將道聽途說或個人的片面觀點隨意傳授給學生。有些教師在時政教學中,對某些事件帶有個人情緒,而忽視整個事件的客觀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出現偏差。
二、時政與思想政治課堂相結合的對策
1.師生共同學習時事,增加時政信息量的儲備。
師生要共同學習、共同搜集整理人們普遍關注的政治、經濟、科技和社會熱點問題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共同探究其本質。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青少年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他們在學習中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時事學習活動。巴班斯基說:“教學的趣味性可以使學生情緒興奮,積極對待學習活動。”如成立“時事沙龍”興趣小組,引領大家多看書報和新聞;舉行課前的“新聞會”,促進時事信息的交流;開展時政知識競賽,激起學習時事的熱情;進行每周“時事熱點評論”,培養學習時事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關注時事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儲備豐富的時政信息量,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分析表達能力。
2.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注重時政知識的有效性。
時政知識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好地闡述、說明理論知識。其實,這是有條件的,并不是所有時政知識都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有效的時政知識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好地闡述、說明理論知識。因此,首先要注意時政知識的有效性。所謂的時政知識的有效性就是要做到,時政知識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在時間上臨近與空間上貼近。引用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新鮮的時政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社會進步,時展,時政知識豐富多彩,具有多樣性和鮮明時代感的特點。教師在講授時政知識時,要根據最近的社會熱點有針對性地選取,及時地進行靈活多樣的時事教學。
3.教師引導學生評論時政,提高學生能力,升華品德。
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曾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就會完全理解。”對時政進行評論就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政治課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時事評論”或“時事演講”等活動,結合本課的知識點,針對某一重大時事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達到澄清模糊認識,提高思想覺悟的目的。評論需要正確的觀點,這就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的書本原理和知識,激發學習政治的熱情。課堂的時事評論需要充分的根據,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課后翻閱報紙,查找有關資料,開闊視野,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評論要言之成理,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探究能力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可以使他們較全面地接受思想教育。
4.學校創造良好的環境,暢通認知渠道。
要搞好時政教育,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時事,學校就應在現有條件下,健全各種視聽媒體,為學生開創一個通暢的能夠獲得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如廣播、電視、電腦網絡、板報、報欄等。也可聘請相關專家來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將思想政治學習融入鮮活的現實生活之中,使學生對國策的關注、對社會的關心進一步深入。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科學,科學就要立足實踐。隨著新課改的推進,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時政與思想政治課相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藝術,藝術就需要創新,學校和教師要高度重視時政的重要性,采用積極有效的方法發揮時政對學生多方面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加強時政在思想政治課內外的開展,從而使思想政治課堂擺脫枯燥,走向趣味。
參考文獻:
[1]寧慧青.積累與運用貼近生活的思想政治課素材.北京教育(普教),2010(5).
[2]鐘美炎.淺談高中政治教學中時事教育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09(03).
[3]陳夏飛.營造生活化的政治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6).
關鍵詞 三網融合 電視新聞節目 品牌化
“三網融合”是三種信息傳播網絡之間實現所經營業務的雙向進入,不同信息的傳播平臺可以承載同類型的融合服務,原有的互聯網業務、廣播電視業務、電信業務也能夠在不同的網絡上進行。目前,“三網融合”是大勢所趨,技術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最終會推進互聯網業務、廣播電視業務和電信業務的雙向進入。在此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豐富,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打造品牌電視新聞節目是應對策略之一。
一、電視新聞節目形態亟待豐富
隨著中國經濟的穩定較快發展,人們的精神與文化需求也發生著變化,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已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電視新聞節目的同質化現象明顯,這就需要電視新聞工作者極力去克服瓶頸,推出有吸引力的電視新聞節目。
“三網融合”使得電視新聞節目得以在不同的媒介上與受眾見面,擴展了其影響范圍,傳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是網絡上視頻資源的無限性又給電視新聞節目帶來了新的挑戰。電視新聞節目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必須要在內容和編排上大下功夫,形成節目獨特的風格與個性。
二、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空間擴大
伴隨著“三網融合”的推進,為電視新聞節目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電視新聞節目的新聞源增多,節目中也會對網絡上的熱點事件進行追蹤、深度報道,還可以創建官方微博與受眾進行互動,節目中也會穿插網友觀點評析。另外,新的節目形態也得以出現,許多電視臺都推出了新聞雜志類節目,深受受眾歡迎。例如,遼寧衛視的《說天下》節目,是一檔以“說”為主的新聞脫口秀節目,明確的節目定位、個性化品牌主持人的塑造以及內容的巧妙安排,均形成該欄目獨特的風格。類似的還有《方圓之間》、《老梁觀天下》等節目,它們的推出,體現出了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創新精神。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是激烈的,但同時開拓發展的空間是廣闊的。面對多種媒體的激烈競爭,必須思考確立獨具風格的節目定位,打造各有特色的品牌新聞節目,滿足觀眾多樣化的收視需求。
三、電視新聞節目受眾更廣
“三網融合”背景下,從受眾媒體選擇的角度來看,電視仍占據主導地位。根據2013 電視廣播視聽率調查基礎研究提供的數據顯示,48 個城市中個人媒體接觸頻率最高的媒體依然是電視,但比例呈現下降,從98%下降到97.1%。48 個城市中超過70%的受訪者選擇新聞、時事類節目為最喜愛的節目類別,這說明電視新聞節目仍然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在這樣相對廣泛的受眾基礎上,我們可以考慮通過從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伴隨性,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粘性,打造品牌主播等方式去為受眾提供更好的電視新聞節目。
1、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伴隨性
從以往來看,電視新聞節目考慮到兼容性,電視臺會傾向于在早間重點制作新聞節目以抓住受眾對新聞比較渴求的時機,并且于晚餐后的時間,推出含有深度報道的晚間新聞。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互聯網與電信網的融合為互聯網插上了翅膀,電視新聞節目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這個載體,打造伴隨性的新聞節目。這使得人們在任何時間、地點都能便捷地觀看新聞節目,而不是舊時代的體驗既需要一整塊時間還需要固定坐在某一地方,盯著電視屏幕。施拉姆的選擇或然率公式指出:媒介被選擇的可能性與“獲得的費力程度”成反比。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要打造多元化的播出方式,更貼近受眾的需求,以伴隨性的面貌出現。利用電視、電腦以及手機等媒介向受眾提供電視新聞節目,供受眾自主選擇觀看。2009 年中國網絡電視臺即CNTV 正式開播,它是中國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是以視聽互動為核心、基于互聯網的網絡電視平臺,受眾可以通過它觀看直播電視,也可以自主選擇資源庫里的節目視頻。在這個平臺上,電視新聞節目作為一種視頻資源可供受眾進行搜索、觀看、點播和分享。
其次,電視新聞節目可以選擇手機為終端媒體,向受眾傳輸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如今,智能化手機的普及已經使之成為許多人隨身攜帶的閱讀器,簡單的手機報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電視新聞節目需要注重這一部分習慣于使用手機瀏覽新聞信息的受眾,創建和利用好電視新聞節目的手機軟件,通過手機終端瀏覽擴大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范圍。
在內容方面,電視新聞節目不僅要從自身媒介的特點出發,追求用畫面傳達信息,更應注意到如今受眾更多地傾向于選擇邊看電視邊做其他事情,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內容也應順應受眾特點做出改變,要更加注重在準確播報新聞事件五要素、遵守新聞真實和客觀性原則的基礎上加強新聞故事性。
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受眾時間具有碎片化的特點,電視新聞節目為了更好地適應這一點就需要全天候、多時段、高頻率滾動播出重要新聞。
2、增強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粘性
電視新聞節目不僅要通過互聯網這平臺將自身轉向伴隨性媒介,還要通過互聯網來尋找新聞節目線索和豐富新聞節目的內容,并且通過互聯網這個平臺用多種形式與廣大受眾進行互動。目前,很多電視新聞節目,已經關注到了互聯網、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網民比較關注的新聞熱點,進行持續追蹤,進行深度全面地新聞報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我們同時應該關注到,如今,在新媒體中,已不是傳統的拉斯韋爾所定義的線性傳播了。目前,受眾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受眾在觀看完許多電視新聞節目中的報道后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會通過自媒體自行,這間接為電視新聞節目擴大了影響力。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對電視新聞節目提出了更高要求,電視新聞節目需要把受眾的反饋意見作為重要的節目制作和改進標準,使受眾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
3、形成負責任的輿論環境
“三網融合”中的“合”代表著技術、資源、手段的融合共享,但這種融合對于電視媒介來說并不意味著放棄自身的所有特質。近年來,網絡的無限空間為受眾帶來了海量信息,同時個人對于信息的接受能力嚴重超載。在這一點上,我們看到電視媒介的有限空間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電視媒介因為其空間的有限性,就要求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出現的信息是經過篩選和鑒別的。網絡的無限空間也帶來了形形的虛假信息、流言等負面產物,把關人的作用在網絡中實現起來面臨諸多困難,但電視新聞節目的記者、編導一層層地把關卻是非常嚴格的。因而,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新聞信息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受眾在網絡中面對大量多角度的新聞,分辨真假困難時,往往會轉向電視媒介以獲取權威性的信息。因此,電視新聞節目在“三網融合”下的發展路徑并不是一味地迎合新技術,還要保持和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來擔負起引導輿論和民眾聲音的重任。雖然公民記者是越來越普遍存在,但電視新聞節目的專業新聞記者所要擔負的責任更多,不僅僅是第一時間傳遞信息,還要保持新聞真實,客觀負責任地引導社會輿論,服務社會與公眾。在內容方面,電視新聞節目應更加重視調查性報道、深度報道,弱化網絡新聞中存在的許多刻意追求新聞轟動性效應的標題新聞。電視新聞節目在泛娛樂化現象愈演愈烈的今天,應該保持自身獨立、客觀的視角,推出具有深度且多角度的高品質報道。電視新聞節目也可以號召受眾以公民記者的身份參與到新聞線索的提供和新聞事件的追蹤中。“7·23 動車事故”的新聞報道中,就采用了很多現場的普通受眾微博發出的圖片和消息。當然,這里要注意對信息真假的甄別,也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把關人從大量與受眾互動得來的消息中鑒別出有價值的信息。
4、打造電視新聞節目強勢品牌
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競爭中獲得成功,做到以上三點是不夠的,要將自身節目打造成受眾喜聞樂見的品牌節目,才有長期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電視新聞節目的品牌化運營應成為電視媒體經營的主要策略。首先,可以由個人品牌推動電視新聞節目品牌化的運營。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節目注重品牌電視主持人、記者形象的塑造。品牌主持人、品牌記者、品牌制作人等都是品牌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構成部分,他們對電視媒體影響巨大,這也是電視媒體的特性所決定的。深受世界觀眾歡迎的著名電視新聞節目都有明星主播,如沃爾特·克朗凱特、唐·休伊特等大牌明星主播,他們是美國各大廣播電視頻道電視新聞節目的金字招牌和吸引觀眾的法寶。我國也有白巖松、柴靜、張泉靈、敬一丹、水均益等著名新聞節目主持人,為吸引更多的受眾,應塑造更多這樣的明星新聞主播。另外,也可以通過設定合適的節目定位去塑造電視新聞節目品牌。比如將新聞做得軟一些,將節目定位在與節目受眾之間建立起的情感關系或是情感感受中,更多地為受眾提供精神體驗以及文化價值,從而與受眾形成密切的關系。
電視新聞節目想要在三網融合的大趨勢中尋找到自己的發展路徑,不僅要嘗試播放平臺的多元化,以迎合受眾在網絡時代對新聞信息便攜化要求。內容上要利用自身優勢極力追求真實、準確、客觀,深度,保持電視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從而贏得受眾信任,幫助受眾在浩如煙海的新聞信息中辨別真偽,并引導受眾理性表達自己的意見。還要在做好節目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借助“三網融合”所帶來的技術進步,通過跨媒體運作的優勢,強力打造品牌電視新聞節目。
參考文獻
①吳輝、夏冰,《三網融合與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J].《現代視聽》,2010(6)
②連少英、夏益冰:《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改革》[J].《傳媒觀察》,2011(12)
目前,國內關于移動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論文主要由計算機和教育學專業的教師撰寫,研究內容集中在:傳統教育理論在移動互聯網教學時代的應用,從技術角度探討移動互聯網輔助學習的可行性,手持移動互聯網學習終端的研發與應用現狀,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課程資源建設現狀。新聞傳播學界僅有少量論文探討了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類課程的教學困惑、教學互動方式和對體育新聞教學的影響,研究方法以思辨論述為主,缺少結合具體課程探索新聞業務課程改革方式的論文。
筆者在為四川外語學院新聞學專業的大一學生講授新聞采訪課時,實施了移動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情境式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著重介紹教改實施過程,以期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業務類課程的改革提供參考。
教改準備工作
教改實施前,筆者首先調查了該班學生移動終端擁有情況和課程安排時間,得知該班學生的移動終端設備擁有率較高。在48位學生中,95%的學生擁有筆記本電腦,100%的學生擁有智能手機,15%的學生擁有平板電腦,7%的學生擁有可上網的相機,3%的學生擁有電子書。學生可用移動終端設備在校園任何地方上網。筆者和全班同學互相記下電話號碼,建立課程QQ群,在人人網和新浪微博、新浪博客、優酷視頻網分別注冊了班級公共賬號。
教改實施方式
移動互聯網支持的情境式教學,是建立在課外自主學習與課內互動學習交互作用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⑤教師與學生都深度參與進學習過程。筆者在課堂內外都應用了此教學模式。
(一)課前預習:教師預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預習階段以學生充分利用移動終端學習為主,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接觸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背景材料。教師預設并引導學生提前進入學習情境,使其產生對學習內容的強烈求知欲。
去年清明節,筆者帶領學生赴四川外語學院附近的紅巖革命烈士陳列館等紅色旅游景點,參觀清明祭先烈活動,現場講授如何采訪事件性新聞。筆者在清明節前一周把相關景點紀錄片上傳到優酷網,將采訪技巧和注意事項的圖文內容到班級公共博客上,在微博和QQ群中了視頻及圖文鏈接地址并置頂。學生們閱讀信息后紛紛通過微博的轉發、評論或者私信功能與筆者及其他同學進行溝通,進一步明確實踐要求及方式。很多學生將自己發現的參考資料也以類似方式與大家共享。
移動互聯網還有助于教師在上課前初步了解學生學習的能力,為有針對性的教學奠定基礎。在清明節前一天,筆者事先通知全班同學在19:00登錄班級QQ群進行集體輔導。筆者首先在群里了一條類似題材的現場特寫,要求學生迅速評述該文的采寫不足和可改進之處,要求每人在20分鐘后準時在QQ群里評述后自行休息,并在21:00再次登錄QQ群看教師評析。接著筆者迅速評改學生作業,復制并簡評有代表性的觀點。21:00筆者將簡評發到QQ群里,并講解采訪前準備及觀察重點,然后回答學生提問。筆者在此過程中大致了解了學生的采寫基礎及問題所在,有利于第二天有針對性地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二)課內學習:拓展教學方式,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將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到課堂講授中,促進了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拓展課堂信息量,提升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
教師在不影響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利用移動終端上網查詢,及時解疑釋惑,并迅速分享所得信息。如,筆者有時會在課上提到某經典新聞作品及其歷史背景,但是不同學生對此的了解程度差別很大,為防止部分學生接收過多的重復信息,筆者留幾分鐘時間指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后發言分享信息。這種實踐拓展了課堂信息量,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經過幾次類似的訓練,學生逐漸掌握了快速搜索重點信息的能力。
2.利用移動終端及時收集學生反饋
新聞采訪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敢于提問的能力。筆者下課前常留出10分鐘請學生就當堂內容提問,但超過半數的學生畏懼公開發言。于是筆者請學生用手機登錄班級公共微博并問題。為鼓勵學生發言,筆者告知學生歷次微博提問情況將匯入期末總評。然后筆者點評有代表性的問題并著重鼓勵那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由于時間有限,筆者將重點問題轉發到本人微博中并課后在微博中回答。學期過半之后,筆者發現原本不愛發言的學生課堂表現活躍了許多,當堂發言次數明顯增多。
(三)課后實踐:教師設置任務情境,學生協作完成任務
新聞業務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實踐中活學活用。因此,筆者設計了課后的任務情境,讓學生分組采寫新聞,仍以移動互聯網為主要技術支持。為了避免學生在合作中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筆者通過移動互聯網跟蹤學生合作中的參與情況,及時與學生溝通,指導他們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筆者主要設置了兩類課后任務:
1.信息差任務
有關教學研究指出,信息交換是人際交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交流的順利進行有賴于參與者積極告知對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因此,促進交流的一個有效方式就是設置信息差。⑥依據此理念,筆者將任務信息分解,通過QQ給學生分別單獨發送信息,使每組成員只能獲悉部分任務信息。為了完成任務,學生需要利用各種方式與本組其他成員協商合作,補充完整任務信息,然后共同完成任務。組長收集交流過程中的關鍵錄音,并通過QQ發送給筆者,筆者以此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2.團隊合作任務
為了提升學生日后從事媒體工作時至關重要的團隊協作意識,筆者布置了部分課后團隊合作任務,并按新媒體環境下記者常涉及的四大符號系統(文字、圖片、聲音和影像)來設置任務內容。
去年,筆者利用四川外語學院舉辦春季運動會的契機,指導學生利用移動互聯網圖、文、視頻并用地進行現場直播。筆者首先把學生分為8組,其中6個組負責賽事報道,1個組負責圖像視頻編輯(另邀請兩位高年級學生做技術指導),1個組負責文字校對。學生負責人在新浪微博建立了校運會討論微話題,在優酷網建立了校運會視頻專輯。
筆者告知學生將關于賽事的圖文信息在微博討論話題下,若采訪事件值得深挖寫成通訊,就利用長微博功能稿件。學生充分利用手機、平板電腦、可上網相機等移動終端拍攝新聞照片與視頻。若無法獨自完成視頻編輯上傳,則通過QQ等其他方式迅速傳遞給圖像視頻編輯組。為促進學生合作,筆者為此次賽事專門設置了新聞線索獎,鼓勵那些正忙著采訪卻忽然發現了其他線索的學生,將線索在微博中校運會討論話題下,為其他學生提供采訪線索。學生采訪中遇到采訪難點時,可立刻打電話咨詢教師,如果需要調動其他資源,就立刻在班級QQ群中求助信息,便于快速得到支援。這種在真實情境下的團隊協作,由于有移動互聯網的支持,學生們完成了對運動會的文、圖、視頻的立體式直播報道,提升了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敏感和業務能力,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教改效果及反思
教改結束前三周,筆者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也主動反思了教學過程。
(一)教改效果
移動互聯網輔助下的新聞采寫課程改革,使學生能夠個性化、自主化學習,并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89%的學生認為教改增強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虛擬互動與現實互動彼此促進,強化了學生的群體身份認同;92%的學生認為移動互聯網拓展了教師對學生的輔導領域、延長了輔導時間,實現了個性化輔導教學,有助于學生認清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進;98%的學生認為移動互聯網技術使自己更敢于發表個人意見,更能綜合展示業務能力,從而使教師更了解自己,最終對自己的評價更加多元化。
由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隨時收集教學反饋意見,了解學生的學習及思想動態,并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實施個性化教學方案,擬定對學生的不同評價標準。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綜合利用文字、圖像、視頻等資料,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
(二)教改反思
首先,教師要明確移動互聯網輔助教學的立足點是“輔助”,不能喧賓奪主甚至取代教師的主導功能,教學應主要在現實中進行;其次,面對移動互聯網中的海量信息,教師應加以引導并監督學生有選擇地接受信息,防止學生沉溺于網絡娛樂功能中;最后,信息時代的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否則無法更好地改革教學方式。
注釋:
①李斌 曹燕寧:《論新聞采寫課程實踐與義工活動的結合》,《新聞界》,2008年第2期
②陸江華:《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年第11期
③陳媛媛 李未熟:《新聞情景模擬實踐教師指導體系探析——以新聞采寫模擬實踐為例》,《中國報業》,2012年第8期
④任占文 眭海霞:《新媒介環境下新聞采寫課程改革研究》,《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
對于南通話到底屬于官話還是吳語,學術界曾有過多年的爭議。南京大學方言與文化研究所所長顧黔多次來南通調研,她認為南通話處于江淮官話和吳語交界的過渡,在江蘇乃至全國的方言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價值。
說南通話難懂也好,論南通話的文化價值也罷,多數的南通人不在意這些。他們只是日復一日地操著這門再熟悉不過的語言和朋友打招呼,在菜場和商販討價還價,在氣憤難耐時爆幾句粗口……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著南通話,延續著屬于這座城的語言密碼。
2004年8月,一首南通話版的《雙截棍》在南通濠濱論壇上引發了熱議。“了不起”“厲害”“笑翻了”“聽起來就是親切!”網友追捧蓋樓,此帖人氣飆升,迅速升級為論壇的精華帖。
網友墨癡也聽到了這首紅透論壇的方言改編歌曲,他暗暗為創作者的創意與才華叫好。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他也嘗試著翻唱,并不定期將翻唱歌曲上傳到論壇,和朋友們分享交流。但他從沒有嘗試過用方言翻唱歌曲。感受到方言歌曲魅力的他,躍躍欲試。其實,想要嘗試的遠不止墨癡一人,很快,這些共同愛好者們在網絡上熟識起來,他們的聚集地叫做南通翻唱俱樂部。
翻唱是指演唱者將他人的歌曲根據自己的風格重新演繹的一種行為。南通翻唱俱樂部的成員們在用方言翻唱歌曲時,并不僅僅是用南通話將一首歌演唱出來,在歌詞內容上往往進行再創作。具體到每一句時,還要考慮到押韻、對仗等細節。每句話、每個字,都是成員間互動討論、反復斟酌而定。
翻唱俱樂部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有機關工作人員、攝影師、廣告人、音樂老師、學生等。在周末或工作日的夜晚,他們成為曲風不一,各有所長的音樂人。他們中,有人擅于改詞,有人長于演唱,有人精于后期制作……這樣的人才組合,難怪會誕生眾多耳熟能詳的方言歌曲。
網友趕路的股票被套牢了,他改編《我和你》,唱道“我跟你 眼仁定 解套到下輩子吧”;南哥哥、趕路、墨癡等人聚會時談起子女教育問題,靈感突現,一曲《細表兒》由此產生;2010年年末,吃軍長、沙漠等人改編《新年快樂》,回顧了南通城的熱點事件,極具社會意義……改編,改唱的靈感源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共性的經歷加上方言演唱,這樣的歌曲總是極易引起聽眾的共鳴。
南通話被稱為最難懂的方言之一,要說好它已是不易,更別提用唱的方式。然而這些演唱南通方言歌曲的人并不全是南通本地人。網友趕路是云南人,輾轉多個城市后,在南通扎根。聽他的南通話版《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你會發現他的一些發音吐字并不完全標準,但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南通方言充滿感情,他的歌聲能夠打動聽眾。
2006年6月,在南通方言歌手大賽中,翻唱俱樂部成員傻哥哥一舉奪得冠軍。
2007年2月11日,一場網絡群星歌會在城市獵人酒吧火熱上演,獨唱、對唱、合唱……南通的方言歌手們從網絡走向臺前,為觀眾們奉獻了一場原汁原味、精彩紛呈的演出。
2012年,南通翻唱俱樂部推出了一張南通方言歌曲精選集。專輯收錄了20首歌曲,融入了眾多南通元素。寺街、濠河、狼山的宜人風光,南大街、端平橋、青年路的生活痕跡,脆餅、鯽魚、大富豪啤酒的地方飲食……透過這張專輯,你能夠了解到一個生動的南通。翻唱俱樂部的成員們還曾將專輯進行愛心義賣,把所得費用用于扶貧助學。
他們愛看南通話節目
與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節目相比,方言類節目的出現仿佛是一桌大餐中的特色點心,給享用者帶來獨特的體驗。方言獨具地方特色,有時主持人的妙語能表達普通話無法詮釋的意思,博得觀眾的會心一笑。
2005年,一檔以南通方言為播報語言的節目《總而言之》在南通電視臺亮相。一張桌子,一只瓷杯,一個光頭。人們很快熟悉了這位名叫二侯的光頭主持(侯在南通話中是對男子的稱謂)。他在節目中,操著南通話對大小事件一一介紹、點評,上至國家政策、重大新聞,下至本地要聞、生活竅門。聽他說新聞,仿佛是聽鄰居閑話家常般親切自然。這檔節目迅速吸引了通城百姓的關注,光頭二侯在通城的名氣超過了光頭大腕郭德綱。不少大媽級乃至外婆級的南通女人們,都成了二侯的粉絲,連不少縣區的老太太們,天天到了時候,就開著電視等二侯。
新鮮感褪去,如今,吃過晚飯聽二侯說新聞已經成為不少南通家庭的生活習慣。《總而言之》積累了廣泛的觀眾群體, 2012年,節目策劃改版,8月14日工作人員到朝暉社區聽取觀眾意見。酷熱的天氣擋不住觀眾們積極參與的熱情,他們紛紛給心愛的節目獻言獻計,內容涉及播出時間、內容選擇等。
縱觀2012年各地思品中考試卷,探究題的設計依據2011版新課標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創新。
一、探究題的創新設計
1.知識考查 突出新穎性
2011版思品課標建議:“應準確把握思想品德課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傳授和記誦知識,努力使知識的學習服務于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要求,應克服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應試現象。而中考探究題考查書本知識就應求新求異、常考常新。
(1)考查新內容。探究題一般考查理解或應用級知識點,其具體內容涵蓋相對寬泛,其中部分內容難免從未考過,或有了新說法,或是新增的內容。如2012年揚州市中考思品卷28題(3)“針對讀報現狀,請以‘黨報助我成長’為題,向廣大青少年宣講閱讀黨報的意義”。本題考的是“中學生關心時事的意義”考點,屬應用級知識點“關心社會”中的一部分內容,而這部分內容過去揚州中考試卷從未考過。
(2)知識組合創新。考查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運用多個知識點進行作答。如2012年揚州中考思品試卷28題(1)“針對青少年閱讀形狀,請為青少年的閱讀指點迷津”,參考答案是“要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誘惑;正確把握好奇心;培養堅強意志;克服盲目的從眾心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計劃和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注意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本題覆蓋了7個考點,知識組合創新,力度非凡。
2.能力提升 強調思辨性
新課標提出初中思品課程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本身就是理論思維的結晶,因此它要被學生真正接受、從而形成與發展為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就不可或缺。
(1)辯證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處于創造性思維的至高層次,它要求學生能夠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2012年中考蘇州市28題(1)評析“網絡是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場所,國家不能干預”。揚州市28題(2):部分青少年認為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想說就說,甚至可以制造和傳播搖言。請對這部分青少年進行正確引導。兩市試卷都在考查學生運用權利、自由與義務的辯證關系去解決實際問題。
(2)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最顯著的特征,它旨在要求學生從多渠道、多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泰州28題(1):舉辦第四屆中國泰州水城水鄉國際旅游節對泰州發展有何積極意義(3分),需從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對外開放、民生等角度思考。
(3)集中思維能力。集中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它要求學生能夠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對有效信息進行整理歸納,從而獲得正確結論。如常州35題要求學生概括該市2006-2010年二孩及以上出生情況統計表(如下)反映了什么現象?參考答案是:近年來,常州二孩及以上出生的人數及所占比例上升。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二孩及以上 2292 2675 2879 2883 3577
二孩占比(%) 11.64 12.22 14.30 14.75 15.33
3.情境設置 凸顯時代性
中考試卷“考什么”確定后,還要設置與之相匹配的富有啟發性的情境材料。選擇新近發生的國內外大事、地方時事、學生自己和身邊發生的事件,做到時代性、地域性和生活性的有機統一。越是即時性材料,越具有新意,越是本土的材料,越具有獨特性,越是密切聯系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材料,越具有生活性,從而體現出試題創新的風格。
4.題型設計 趨于多樣性
2012年思品中考實踐探究題型有宣傳類(標語、公益廣告、倡議書、制定沖浪網絡規則、板報設計)、寫作類(座右銘、推薦詞、賀詞、演講提綱、新聞發言人發言提綱、續寫、小論文)、會議類(辯論會、擬主題班會主題、結束語、誓詞)、社會調查等。新出現的題型也不少,如:發微博。微博是網絡時代的新事物,發微博第一要吸引人的眼球,第二字數不超過140字。濟寧卷第二部分5題(3):為增加“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你所在的學校正在倡導開展“低碳生活,綠色消費”活動。作為青少年,請就此發一條微博談談你的做法(4分)。
題型創新的另一條途徑是改造判斷改錯題、搭配題、排序題等傳統題型。蘇州、山東、江西等試卷賦予判斷改錯題新意。蘇州卷判斷題題干不再是簡單知識的枯燥陳述,而是和漫畫等情境結合起來。山東卷更是上升到價值觀判斷、說理和行為選擇上來。江西卷16題獨特之處是借住試卷訂正這一很常見的學習形式,真實再現了平時學生答題的方法、格式、字跡、錯誤,把學生平時怎么學的實際情況反饋給考生,讓學生辨別改錯,很富有啟發性、教育性。
5.設問答案 彰顯開放性
中考探究題一般以社會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與教學內容中相關知識點的結合點為載體,緊扣結合點設計問題,給考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為考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和創造性地解答問題提供了可能。注重對學生審題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在題目設問上,緊扣創設的新穎材料來設問,這樣根據材料所設置的問題,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創新的成分。如衢州22題(2):結合材料分析七里鄉大學生創業園為什么能夠美麗“綻放”?(4分)由于大學生創業園是新鮮事,就材料設問也就比較新鮮了。如果問成材料體現了書中哪些觀點,肯定沒有“創業園美麗綻放”有觀賞性。
在答案組織上,答案往往不確定,呈現出開放性的特征。學生答題時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這樣一來將極大地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于學生創造性地發揮。從評分標準來看,評分采取“采意不采點”原則,這就避免學生把學習的側重點放在對知識的淺層次記憶上,而忽視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要求學生更注重社會的實踐活動,把實際的或親身體驗的東西,反映到試題中去。在答案要求上力戒照抄書本和題目原材料,需要通過材料與知識的結合,變通或組合書中原有知識,或由材料新生成開放性的答案,并增設創意分鼓勵答案創新。
二、2013年中考復習策略
要提升備考的高效性,有效地應對2013年中考探究題,就必須熟悉中考思品探究題的創新路徑,遵循中考思品探究題的命題規律,把握命題新特點,構建復習新對策。
1.思探究題之道
教師要把握中考思想品德試卷命題的趨勢,思考探究題成為各地中考試卷壓軸試題的原因,研究命題者命制探究題的思路。當下中考命題在考查基本知識的同時,越來越突出以能力立意為主的命題思路,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注重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在具體的情境之中運用所學知識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探究題當然就成了這一命題思路的較好選擇。教師在復習教學時,思想上要高度重視注重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創新精神、實踐能力。
2.解探究題之惑
學生對探究題普遍存在著畏難情緒,看到探究題就認為是最難的題目,有的學生怕做,不想做,甚至放棄不做。解決這一困惑,就要求我們教師向學生講解探究題的特點,如知識考查突出新穎性,能力提升強調思辨性,情境設置凸顯時代性,題型設計趨于多樣性,設問答案彰顯開放性等,引導學生關心時事,熱愛祖國,關心家鄉,熱愛家鄉,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講解探究題的類型,如主題研究類、活動方案設計類、觀點評析類、建議措施類等,讓學生了解每一類題目的形式、特點以及答題要求和注意事項,講解探究題的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