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6:3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實體經濟發展現狀,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村級集體經濟是村級組織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村級組織有效發揮職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從調查情況看,近五年來,我市各行政村主要依靠本村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苦苦扮演著“一級政府”的角色。
1.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人干事”的重要保障。
從我國目前現行的行政體制來看,村委會屬于村民自治組織,不是一級政府,不在政府財政預算之內,無固定的運作經費來源。從調查情況來看,村干部和聯防、保潔、管理等人員的工資報酬,主要都由村里自己解決支付。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到位,對確保村里工作人員思想穩定、提高工作積極性、維護農村社會安全和諧起到了重要作用。
2.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有錢辦事”的重要來源。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河道道路養護、綠化、合作醫療和各類創建等項目,雖然上級有部份的配套資金,但杯水車薪,還要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開支,確保了村級組織的運作和農村社會的安全穩定。
3.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農村經濟發展的堅強后盾。稅費改革后,農戶農業生產支出越來越小,基本上不交任何費用,但進行必要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必須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來支配。我市平原各行政村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一般都要在10萬元左右,從而保證了農業的穩定生產。
4.村級集體經濟是確保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如**村、**村等集體經濟強村,在促進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明顯高于市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村級集體經濟的強弱,與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
二、我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現狀和問題
(一)發展現狀:從20**年度農村經濟收益分配年報資料看(共列入**個村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資產**萬元,與20**年的**萬元相比,增長**%;所有者權益**萬元,比20**年的**萬元相比,增長**%,扭轉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下降的局面。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萬元;當年收入(含土地征用補償)按村組分,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占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占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占31.67%;全市當年集體經濟收入入不敷出的村有95個,占村總數的33.81%,比2004年多1個,連續二年出現低收益的村增多、高效益村減少的現象。
(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來源:①村級經營收入9267萬元,占總收入的43.22%;②發包及上交收入3791萬元,占17.68%;③村投資收益445萬元,占2.08%;④其他經濟收入7937萬元,占37.02%。另外,各級的補助收入7250萬元,未計入總收入。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市集體經濟總體上體現出北強南弱、近郊村優于遠郊村、平原優于山區的特點。
(三)存在問題。
1.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兩極分化”。從統計數據來看,兩頭大中間小的現象比較突出。50萬元以下的村社132個,占總村數的46.975%,50-100萬元的村社數60個,占21.35%;100萬元以上的村數89個,占31.67%。如,**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含土地征用費)達1588余萬元,而**村、***等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僅幾千元。
2.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度加大,發展后勁不足。區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工業園區,通過承包經營、租賃經營、股份制合作等辦法,多渠道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靠自然資源的有限開發的村,隨著對生態自然要求的進一步控制,收入來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縮,增收后勁嚴重不足。
3.對上級政策補助的依賴性較為突出。20**年各種財政配套補助**萬元,村社均**萬元,依靠上級財政的補助,使村級組織勉強度日。同時,也使少數農村干部群眾產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艱苦奮斗、主動作為的優良傳統和思想意識日漸淡化,甚至出現了大部分村所報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與當年實際收入相差甚遠的虛假情況。
4.鋼性支出逐年攀升,部分村級組織不堪重負。農村環衛長效保潔、治安聯防、農田設施、合作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各項創建活動等方面的鋼性支出逐年攀升,村級組織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尤其是對集體經濟本身薄弱的村級組織來說,實在難釋重負。另外,部份農民群眾集體意識不強,只要權利,不要義務,拖欠、拒交應交費用的現象滋生,無疑又給村級組織增添了不該有的負擔。
5.集體資產流失現象比較嚴重。突出表現在,村級組織對農村公共設施的投入但得不到相關的物權回報。如,在農村飲用水、電網改造等方面的費用,都要由村級組織負擔一部分,但工程完成后,物權和收益由水、電等相關部門所有,無形之中使村級資產化為烏有。
6.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得不到體現。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得不到體現。主要表現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費補償問題上,“分光用光”的現象相當普遍。一些村把城鎮建設、過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補償費、青苗費均一起分到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卻分文沒有收取。二是農村發展留用地政策受條件、資金等因素的制約,絕大多數村得不到享受。
7.村干部和群眾對發展村級集體企業心存疑慮,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他們片面地認為,“村干部再回頭搞集體企業,一無精力、二無能力、三無財力,力不從心,不合時宜。”缺乏敢想敢做敢為的勇氣和魄力,喪失了發展集體經濟的機遇和主動權。
8.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起步難,面臨難以跨越的高門檻。近年來,各金融部門風險意識不斷加強,貸款審批權限上收,村級靠貸款創辦集體項目的難度加大,一些集體經濟薄弱村創辦集體經濟項目的門檻被抬高,與先進村的差距也隨之越拉越大。
9.部分村級債務沉重,給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債務形成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如小水電、道路、標準廠房的貸款利息)、各類創建配資金的投入以及非生產性支出等。
10.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亟待加強。從調查情況看,全市兩位村主要領導文化年齡結構欠佳的狀況,年齡偏大、文化偏低,影響著村集體組織的決策能力,多數只顧眼前利益,缺乏長遠考慮,更談不上魄力和膽略。甚至個別“問題”人員通過各種手段進入村班子,影響團結和工作的開展。
11.農經隊伍力量薄弱,與工作量不相適應。目前,我市各鄉鎮街道僅有1至2名專職(兼職)農經工作人員,日常工作量大、任務重、強度大,哪里需要哪里搬,時常處在被動應付面上工作的狀態,根本顧不上指導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另外,農經工作人員在職稱評等方面也面臨著突出的制約因素,影響著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切身利益。
(四)主要原因。
一是發展環境的差異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客觀原因。從調查情況看,凡臨近城鎮、集鎮、近郊的村莊,得益于優越區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信息資源和較為先進的生產經營理念,村集體經濟較為強壯,一、二、三產業健康發展,特別是二、三產業發展較好。而位于山區、稻區的村,地處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觀念陳舊,級集體經濟一般比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是村級集體積累困難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村級集體積累是農村集體經濟生產和服務的物質基礎,是不斷增加農業投入和進行公益事業建設的重要保證。從情況調查來看,受國家宏觀經濟的調控、嚴格的用地政策和農村稅費改革的影響,我市各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統”的局面消失,農民的應交款拖而不決,鋼性支出的不斷攀升,沖抵了積累,坐吃山空。
三是干部群眾思想認識上的差異是制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主觀原因。我市完成村辦集體企業轉制,受此負面影響,各級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認識不到位,思想不重視。部分村干部怕麻煩受氣,不用心;農民群眾對村組織發展集體經濟不放心,對集體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只要權益、不要義務、不愿出錢出力、不聞不問的現象。這些思想認識上的差異性,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四是部分村干部群眾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礙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步伐。從受調查的37個行政村情況來看,農民群眾對村級組織的要求以及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呼聲越來越高,不斷對村干部施加壓力,使村干部都抱著“別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對不起老百姓”的態度,不顧所在村的經濟承載能力,盲目跟風,舉債建設,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村級組織的負擔,也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三、對策與建議
(一)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利用當地農村資源。
我市村莊分布在平原、半山區、山區,村與村之間條件千差萬別,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農村資源,把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個模式。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近郊和邊遠農村,應根據各村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干部農民素質等各方面實際,發揮優勢,挖掘潛力,優化結構,揚長避短。
1.近郊村要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充分利用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利、信息通暢、人才資源豐富、基礎設施較好等有利條件,在發展二、三產業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農副產品商貿市場。集體投資辦市場、商場,以場生財。如朗霞街道的新新村,通過創辦蔬菜農貿市場和停車場,年可收租金等65余萬元。二是興辦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村非農產業發展空間巨大,要利用當地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發展加工業,拉長產業鏈,而這也正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難點。三是建立服務市場,興辦各類服務實體。本著為民服務的方針,為本地的個體私營企業開展產品推銷、供應原輔材料以及信息、運輸、餐飲等有償服務,既為農業和農民走上市場架起橋梁,又為村集體經濟發展裝壯大增添一條途徑。也可依托原有基礎產業,建立各類中介服務組織和專業合作組織,從中收取服務費、管理費,以壯大集體經濟。
2.山區要搞好農業資源開發,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山區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一要開發好。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發展新項目,開拓新產業。發展一些集體統一經營的種養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開發利用集體自然資源如山地、水資源等,通過招標等形式開發經營,獲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現有村級集體的山林、茶園、果園、竹林、水域等資產,使村級集體資產獲得保值增值。針對“分得過多,統的較少”的實際,采取以下三種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農戶的責任山以及長期失管荒蕪的山地,通過規劃,向農民返租,統一開發后重新承包給農戶經營,獲得發包收入。二是合股經營,通過筍竹兩用林、水果蔬菜基地和小水電等項目開發,村與農戶或投資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開發經營。三是實施品牌戰略,重視科技投入和產品營銷,發展優良品種,開展產業化經營,不斷提升農產品的檔次和質量。
(二)管好用活村級集體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是廣大農民多年來辛勤勞動積累的成果。要建章立制,強化管理,實現村級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財有術,理財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積累機制。凡是集體項目都要落實責任制,及時收繳承包金或租賃費,把該收的錢收起來。對農戶長期放棄管理,粗放經營甚至荒蕪的承包項目,由集體收回后,實行招投標承包經營,提高經濟效益。要對屬于集體的山地、水等資源實行有償使用。第二,加強資產核資,盤活集體存量資產,構筑資產增值機制。要積極實行集體資產以價值形態為主的管理辦法,把土地等資源性資產作為經營性資產來運作,根據有關政策,保護好、發展好宅基地(土地)整理后的成果,促使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補償費,嚴禁亂支濫用。對使用集體房屋和集體公益設施的,要收取一定的使用費和公益事業費。第三,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代管制度。強化開支審批、收支預決算、財務審計監管、民主監督、財務公開等工作,堵塞村級財務管理漏洞。
(三)制定扶持政策,優化集體經濟發展環境。
從調查座談體會到,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困難重重,不論是近郊村、遠郊村,還是山區農村,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極大的扶持,尤其是對山區集體經濟基礎較差的村,更應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扶兩頭,帶中間”的辦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一是要活用村級留用地政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體必須占有生產資料,而土地是現階段農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要維持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必須賦予村級一定數量的土地經營權,確保村級通過土地經營獲取穩定的收入。“留用地”,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留給將來農村發展使用的土地。與其留著將來用,不如現在就用,遲用不如早用,早用早收益。在當前關鍵建設時期,必須突破僵硬的思維定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精心保裝,適度開發,早開發早發展。從干部群眾的呼聲來看,村集體占有10畝左右為宜,這樣村均固定收入可達到10萬元以上,減輕村級組織的開支壓力,維持村級正常運轉。
二是要建立規范的土地流轉制度,活化土地使用權。采取土地反租倒包、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等形式推行農戶土地經營權流轉。允許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所有的非農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與其他投資者共同興辦企業或開展物業經營,獲得土地使用收益。支持集體經濟薄弱村到城鎮發展集體經濟,從非農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一部分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專用指標,給集體經濟薄弱村2至3畝的非農建設用地指標,并以最低價位在區位較好的城鎮規劃區內落實地塊建設工商用房,以獲取穩定的租金收入。
三是要建立新增工商稅收分享政策。村級在村內或城鎮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民營經濟,創辦工商企業,新增工商稅收可按地方收益部分一定比例給予獎勵,用于補充村級收入的缺口。按工業集聚要求搬遷至其他鄉鎮工業園區的企業上繳稅收,原所在村應按一定比例分享收益。通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著力改變引進企業越多,村負擔越重的局面,從而調動村級在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經濟上的積極性。
四是要整合各部門政策資源,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目前,分散在有關部門的涉農政策資金在扶持農村發展上,存在著不確定因素,且隨意性較大。為此,要整合部門政策資源,優化資金配置,規范操作,增強方向性,提高透明度。要理清村級組織的財權和事權,按一定比例加大對農村道路養護、衛生保潔、綠化等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統籌村級班子成員工資報酬,切實減輕村級組織的開支壓力。
(四)化解村級債務,切實減輕村級負擔。
村級債務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阻力,要采取各種措施和辦法,切實減輕和緩解村級組織的負擔,使村級組織在發展集體經濟的道路上輕裝上陣。一是增收還債。通過大力培植集體收入來源,增加集體收入,提高還債能力。二是清欠還債。主要是加大對農民欠繳的“三提五統”和各項承包費的清繳力度,在清欠工作中,要堅持執行先黨員干部、后農民群眾的原則,在廣泛動員的前提下,對有能力還款而不還的,必須利用法律手段收繳。三是降息減債。對于高息借款,不管原來達成什么協議,都嚴格按照金融部門規定的同期利率計算,由鄉鎮農經站統一換據,簽訂協議,或由政府進行適當貼息,以此減少村級負債。四是節支還債。嚴格核算享受誤工補貼人員數量,減少工資支出。嚴格控制非生產性開支,對辦公費、報刊費、會務費等項目要實行限額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達到增收節支的目的。五是核銷減債。對村級債務進行全面審核認證,經過核定已確定認為無效的債權債務,按法定程序予以核銷。六是歸責還債。對原村辦企業向銀行貸款形成的債務,要按照誰借誰還的原則落實債務人,債務由企業承擔并負責償還;企業倒閉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租賃、拍賣等形式處置,所得收入按法律規定償還債務。
(五)加強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建設,提高發展活力。
發展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建設至關至要。一是要配強配好村級班子。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輕、懂科技、有經營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選配到村級領導崗位上來。對一些相對貧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內選方式,必要時還要突破條條框框,通過下派途徑解決好班子軟弱的問題,使村級班子人員真正具備帶領一方農民開拓創業,勤勞致富的能力,成為黨在農村基層的堅強堡壘。二是加強村雙委班子成員的培養和教育。加強思想教育,樹立為民服務、清政廉潔的思想,明確村級班子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要加強村干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營管理能力的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到集體經濟發展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學習,借鑒經驗,因勢利導,強身固本。三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完善對村干部工作業績和收益掛鉤制度,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納入村干部目標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之一,作為考核重要依據,對在一定時期內村級班子建設和村級經濟發展成效顯著的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充分調動農村干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防止個別村干部采取虛報瞞報手段,謀取不當利益。四是要切實解決村干部的后顧之憂。對從事村級組織工作達到一定年數的老村干部,離任后要繼續落實養老、醫療保險等關愛政策,使村干部有一個盼頭,多一份工作干勁。
五、需要調整或出臺的扶持政策
1.村級留用地政策。
2.村干部報酬逐步統籌。
3.農村社會公共服務經費(正常運轉經費)的補助政策。
4.發展物業經濟的扶持政策。
5.村干部的激勵、關愛政策的繼續運行。(解決有人辦事的問題)
2018年,孟州市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7744hm2,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2126hm2,秋糧播種面積15618hm2。全市油料種植面積穩定在8647hm2,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262hm2,花生、蔬菜種植規模進一步壯大,并建成5個標準果園。隨著孟州市惠農補貼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和農技服務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全市在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農民培訓、農業執法、種子管理等方面成效顯著。2018年,孟州市農林漁業總產值達到413203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5378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5元。
二、存在問題
(一)個體農戶和村集體經濟抗壓能力弱
農村經濟在社會化的快速發展中,由于市場沖擊力度逐年增強,個體農戶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個體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卻很低。孟州市大多數村沒有集體經濟經營收入,集體經濟基礎發展空間小,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問題較為嚴重。
(二)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尚未形成,共贏體系持久性不夠
企業和農戶在收購環節過程中容易出現矛盾,要逐步形成“公司+農戶”或“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發展模式,營造良好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實現企業和農戶共贏。
(三)農業產業化發展呈現“斷鏈化”
孟州市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單一,精加工能力不強,鏈條短,高附加值產品不多;規模化種植戶沒有好的保障措施,應對風險能力較弱;大部分農業經營主體獨自經營、獨自銷售,合作途徑狹窄,上下銜接不好,輻射帶動能力不強。
(四)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較低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農民的信息觀念、競爭觀念和市場觀念不強,對商品生產規律研究不夠,只注重一次性生產,不重視產品加工轉化;只注重賣原料,不重視產品深加工,不能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
三、發展思路
(一)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形成“一盤棋”的整體發展思路
主導農業產業和特色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要依托龍頭企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基地發展。各級各部門領導要親自抓,上下形成合力,一如既往地給予資金支持和人才及信息幫助,建成主導和特色園區,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
(二)注重引進農村經濟發展資金和人才
資金的引進包括政府財政、稅務以及貨幣等政策的傾斜,還有各種信貸和社會資金的流入。人才的引進包括鼓勵大學生扎根基層,到農村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動員其他部門人才投入農村工作,引導農村全方位發展。
(三)產業興旺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依托鄉村主導或特色資源,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經濟支撐點,因地制宜帶領農民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蹚出一條產業致富之路,與時俱進地賦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的含義。
(四)激發農業主體活力,培育農業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隨著體育賽事的頻繁舉行,其規模越來越大、觀眾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體育作為一種產業,在生活中與人們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我國,體育發展勢頭越來越強勁,人民群眾對體育的熱情也在不斷地增長。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可以看出,我國的體育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同時,對體育賽事的舉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硬件基礎。在這種背景下,體育經濟應運而生。
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現狀
體育所隱藏的巨大經濟效益在整體經濟發展的旅程中逐漸被人們發現。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體育經濟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對國家經濟起到了帶動的作用。但在這方面,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剛剛起步,體育的發展也比較落后,還沒有對體育經濟給予足夠的重視。我國體育經濟發展還存在著以下不足:
體育產業開發的領域雖在不斷拓展,但產品質量不高。隨著人們對體育的不斷關注,體育賽事現在越辦越紅火。在這過程中,運動員的個人形象也在不斷提高,對人們形成了一種榜樣的作用。一般來說,體育經濟有兩個經營方式:一是有形資產的經營。這里的有形資產是指如比賽場地的租用、體育設施的使用等等,帶動了體育的發展和相關體育產業的收益。二是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在許多大型體育賽事上,體育品牌隨處可見,它們利用賽事的關注度宣傳本公司的品牌,從而打響品牌。此外,隨著運動員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自身價值的提高,有許多的體育公司利用運動員肖像權的投資運營模式推動公司產品的銷售,從而得到經濟上的利益。
在這種大的環境背景下,體育經濟開發的領域從一般的體育產品使用和生產到各種體育賽事的贊助逐漸拓展開來。但在拓展的過程中,體育產品的質量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受我國經濟發展的制約,我國大多數的體育產品公司生產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管理理念落后,因此導致體育產品的質量不高。與國外的體育品牌相比,如耐克、阿迪達斯等,我國的體育產品的質量還有待提高。而且,隨著我國“黑哨”、“假球”等負面新聞的不斷涌出,致使體育產品的推廣過程受阻,阻礙了體育競技的發展。在本身經濟規模就不大的情況下,體育產業遇到這樣的沖擊更是難以生存,在質量追求上也是無法給予更多經濟上的支持。這也是導致我國的體育產品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體育消費潛力不斷增加,但缺乏市場競爭力。體育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魅力的活動,它展現著人的力量與智慧之美。隨著各大體育賽事的轉播,諸如足球、籃球等大型體育比賽因其比賽中的精彩瞬間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從某個方面來看,這推動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同時,從整體經濟情況來看,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從對物質上的需求逐步轉變為對精神上的需求。并且,隨著健康觀念的灌輸,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消費潛力也在不斷地被挖掘。
人們熱愛運動、熱愛體育,所以相關的體育產品也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但是受制于經濟發展的落后,我國的體育經濟起步晚,發展也比較落后。因此,從一開始,我國就失去了體育市場份額搶奪的優先權。同時,由于經營管理理念等各方面的不完善,我國體育產品還無法與世界頂級體育品牌形成抗衡。知名度以及質量都制約了我國體育產品向國際發展的進程,使得現在我國的體育產品缺乏競爭力。
傳統體制制約體育經濟的市場管理。由于我國的整個體育經濟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家體育部門的控制,一切體育經濟的發展均是以體育部門的規劃為準則。從而使得體育產業在整個過程中失去了主動性,降低了體育公司的參與積極性。我國的經濟是從計劃經濟轉變過來的,在現實經濟中還留有一定的計劃經濟的影子。這在體育經濟中的表現更加明顯。所以,傳統的經濟體制制約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就是利用經濟的一種可調節的作用來規劃社會的經濟發展形式,但在體育經濟中還得不到完全體現。我國體育經濟的管理理念原本就落后于其他國家,如果得不到發展,就只有原地踏步,甚者倒退。
主體產業的定位不準確,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從發達國家的體育經濟發展進程來看,結合我國的實際體育經濟情況,不難發現我國的體育經濟包括體育競賽、健身娛樂和無形經濟這三個方面。但在實際中,我國的體育經濟除了在足球、籃球等賽事上得到了體現以外,并沒有更多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國對體育經濟本身的定位不夠準確,忽視了體育經濟對體育活動的推行。
其實,體育經濟為整個大體育賽事的進行提供了場地、資金上的支持,體育賽事帶動著體育經濟的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引導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從而使得體育市場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所以,針對我國的現狀而言,其產業結構是不合理的。這將導致被忽視的體育項目在我國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不利于體育多元性的發展。
以體育為主題的經濟市場形成一定的規模,但市場還不完善。剛走過改革的浪潮,我國的市場經濟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這是一個實踐歷程。體育經濟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市場,即以體育賽事為中心、以體育產業為輔助的產業化模式。但由于政府部門對體育賽事控制過多,以及對體育管理采用的管理方式的不準確,導致我國的體育市場還不夠完善。在整個體育產品的流通過程中,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的導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體育項目的熱愛與否,從而引導者體育廠家的生產狀況。缺乏公平競爭,會造成市場管理混亂,從而使得體育經濟自身的調節能力降低。
缺乏高素質體育經營人才,致使體育經濟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我國體育競技剛剛起步,還在探索的過程中。因為其本身的吸引力以及潛在的價值,所以一直處在被挖掘的狀態中。但由于我國這方面的專業人才十分匱乏,完全不能滿足現在體育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高校有專門培訓體育經營的相關人才,從這可以看出我國其他的部門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致使體育經濟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趨勢
雖然體育經濟在我國的發展還不盡人意,但由于其本身具有的諸多優點,體育經濟在我國的發展前景還是相當大的。結合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和我國的經濟實際情況,國內體育經濟的發展趨勢主要呈現出以下趨勢:
在整體經濟帶動下,體育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隨著我國的經濟模式的轉變、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加入WTO組織以來,體育經濟逐漸開放。在各大國際頂級賽事中,我們都不難發現體育品牌的標志:日本的“美津儂”、意大利的“KAPPA”、美國的“阿迪達斯”等。而在我國,國際體育大品牌,如耐克、銳步等在各大商場也都隨處可見。同時,由“體操王子”李寧創辦的“李寧”體育品牌也在國際各大賽場上閃現著身影。這就是體育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表現。
隨著質量等級的劃分,體育經濟產品的壟斷程度不斷加深。從相關數據顯示,國際體育頂級品牌“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公司在運動服、運動鞋上占有世界80%的市場份額。而且,隨著整個技術的不斷完善,它們在市場占有率會越來越高。這樣就使得起步低、技術差的體育公司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同時,國際上各大體育賽事的贊助費用也在水漲船高,這對于一般的體育公司來說,并不能承受。從這個角度來看,一般的體育公司在宣傳上已經落后于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品牌追求的比重逐漸加重。這勢必對起步晚的體育公司的發展帶來不利。
(一)各行業民營企業齊頭并進,上半年繼續呈兩位數增長勢頭
工業方面,2007年上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4.2億元,比去年增長13.9%,完成工業增加值10.4億元,比去年增長10.6%,實現利潤總額1.98億元,比去年增長11.8%;2007年上半年企業科技活動投入4492萬元,是上年的2.3倍。全部科技項目93個,比上年增加7個;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3.93億元,比去年增長12.3%。
房地產方面,2007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5億元,比去年增長19.1%,竣工房屋價值8.19億元,是上年的19.4倍,實現稅金總額7374萬元,是上年的2.3倍,本年計劃總投資9.41億元,6月末已經完成了85.5%。
建筑業方面,2007年上半年工程結算收入3029萬元,是上年的2.4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3萬平方米,比去年增長27.7%。企業簽訂合同額7143萬元,比去年增長了14%,其中:本年新合同6528萬元,比去年增長39.4%。
星級住宿和餐飲業方面,2007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5329萬元,比去年增長79.7%,其中:客房收入比去年增長67.6%,餐飲收入比去年增長79.8%,其他收入是上年的4.7倍。企業更新改造裝飾投入是上年的2.2倍。
(二)民營企業參與科技革新活動趨勢增強
在被調查的80戶工業企業中,有27戶企業建立了技術中心,占工業部分的33.8%。企業技術中心被省級認定有5戶,其他認定有12戶。
多數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獨立自主研發的有53戶,占66.3%,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創新的有19戶,占23.8%,與院校、科研等機構聯合開發的有18戶,占22.5%,接受技術成果轉讓的有8戶,占10%,采用其他方式的有10戶,占12.5%,委托開發的有4戶,占5%。
調查的民企中,全國名牌產品有6個,省和市名牌產品分別為25個和14個;近三年來有25戶企業獲得專利申請授權93件,22戶企業已經應用專利73件。
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經費主要來源于自身積累。使用企業內部積累資金占81.3%,向銀行借貸占9.5%,得到政府資助占3.9%,通過民間借貸和其他方式的分別占0.3%和5%。
(三)民營企業信譽度增強,部分企業貸款有所緩解
大多數單位對企業信用評級工作表示理解。在民營企業對信用評級工作了解中,有26.2%的企業完全了解,48.8%的企業基本了解,22.5%的企業了解一些,2.5%的企業不了解。
在工業中,有62戶參加過企業資信評估,被評為A級及以上的占87%。民營企業的對外信譽度不斷增強,促使民營企業貸款能力不斷提高,部分企業貸款得到緩解。在需要貸款的65戶民營企業中,能夠從銀行貸到款的占84.6%,35%的企業銀行貸款得到緩解。其中:能夠從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占29.3%,地方商業銀行貸款占33.8%,農村信用社貸款占12.8%,城市信用社貸款占12.8%,外資金融機構貸款占5.5%,其他方式貸款占4%,農村合作基金會貸款占1.8%。
由于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擴寬,目前在銀行貸款的占30.7%,靠企業或個人積蓄占25.9%,向朋友借占14.3%,其他借貸占9.5%,民間借貸占8.5%,占壓其他企業資金占5.3%,財政撥款占3.7%,民營企業發展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占2.1%。
(四)77%的民營企業參加了社會保險
據百戶民營企業調查,2006年企業參保人數是10981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42.9%。其中,42戶民營企業全部參加了。企業繳納養老保險費是277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2.5%,在參保企業中,能夠按時、足額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的占80.5%。
企業認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增多。有78%的企業認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74%的企業認為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72%的企業認為解決了職工的后顧之憂,69%的企業認為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66%的企業認為有利于企業招聘到需要的員工,60%的企業認為增強了職工對企業的信任。
(五)農民工社會地位大幅度提高
在民營企業中,67%的企業擁有農民工。近兩年,隨著黨和政府對農民工的極大關注和重視,農民工的就業環境和合法權益維護有了大幅度提高。86.6%的企業與農民工簽訂了勞動合同,100%的企業能夠按時兌現農民工工資,88.1%的企業給農民工加班補貼,89.6%的企業做到了農民工上崗前培訓,85.1%的企業農民工能夠獲得工傷補償,49.3%的企業農民工女性有帶薪產假待遇,43.3%的企業農民工可以帶薪休假,32.8%的企業農民工有雙休日,20.9%的企業暫“不適用”雙休日,農民工在企業中待遇明顯提高。
民營企業農民工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上占22.4%,600―999元的占58.2%,481―599元的占8.9%,480元及以下占10.5%,農民工收入月總和中,有10.5%的工資低于本地區最低工資水平。
在調查中,有34.3%的民營企業給農民工繳了養老保險,有20.9%的企業繳了醫療保險,有23.9%的企業繳了失業保險,有17.9%的企業上了其他保險,還有4.5%的企業發給農民工住房補貼和繳納住房公積金。
當農民工發生工傷時,有68.7%的企業可以提供全部醫療費用,有17.9%的企業可以提供大部分費用,有7.5%的企業可以提供小部分費用,有5.9%的企業不提供費用。
(六)民營企業安全生產意識凸現,三成企業“三廢”排放下降
調查中,百分之百的企業能夠做到上崗前安全意識培訓,并建立了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95%的企業每年都做安全生產檢查,高危行業和建筑單位每月至少進行一次安全檢查。81%的企業安全生產監督工作與個人經濟利益掛鉤,80%的企業實現了零事故。但近年來仍有8%的民營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安全隱患,12%的企業有小問題不斷的現象。84%的企業認為不是高危行業,也有安全意識培訓和資金投入必要。
在“廢水、廢氣、廢物”排放和達標上。9%的企業超額排放增加,32%的企業持平,27%的企業下降。32%的企業還沒有實現達標排放。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錦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尚存不足之處,如:民營企業規模不大,工業總產值不高;產權模式單一,企業活力不足;多數民企的技術層次偏低,科技創新能力較差;智力資源不足,引進人才阻礙較大;社會化服務體系薄弱,民營企業難以得到有效的服務;多數民營企業認為經營環境一般和差。
二、民營企業發展的工作建議
為充分發揮錦州市民營經濟在振興老工業基地、工業立市、以港興市建設的生力軍作用,突出民營經濟主體地位,整體融入錦州灣開發,在實施錦州振興方略中大有作為。結合目前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初創型民營企業。在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應采取積極措施,大力鼓勵和支持更多的科技人員創辦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重點培育和扶持在電子信息、軟件、光伏、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工、高效節能與環保等領域的科技型初創企業。在發展壯大現有的成長勢頭良好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的同時,更要重視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初創民營企業,選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初創企業,集中資源,予以傾斜重點培育和扶持,讓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脫穎而出,快速成長,成為錦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骨干力量。
二是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切實貫徹落實錦州市現有的各項有助于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鼓勵政策,引導和鼓勵科研力量較強的民營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加速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制開發;對于自身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人才不足的民營企業,政府部門應積極為之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幫助民營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種渠道的技術合作關系,聯合興辦各類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聯合科技攻關。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應加大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主題餐廳概念源自國外,大約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而主題餐廳在中國大陸興起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它是指通過一個或多個主題為吸引標志的飲食場所,在消費者身臨其中的時候,經過觀察和聯想,進入期望的主題情境,就像“親臨”世界的另一端、重溫某段歷史、了解一種陌生的文化。
一、主題餐廳的獨特性
與一般餐廳相比,主題餐廳往往針對特定的消費群體,不單提供飲食,還提供以某種特別的文化為主題的服務。餐廳在環境上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裝修裝飾,甚至食品也與之相配合,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氣氛,讓顧客在某種情景體驗中找到進餐的全新感覺。國內第一個明確打出主題餐廳招牌的是禪酷餐廳,該餐廳按照監獄風格設計:鐵欄桿做門窗、鐵鏈子做門簾,門口有頭戴鋼盔的“衛兵”把守,服務員身著獄卒服飾,整個餐廳內沒有絕對封閉的用餐包間。通透的鐵窗似的柵欄把整個餐廳打理得疏密有序又互不干擾,錯落有致的地形隔離出不同風格的用餐環境,柔柔的燈光營造著靜雅與安逸的氛圍。只有身穿囚衣腳套鐵鐐的偶人塑像和用做裝飾的金屬鏈條及一道一道酷似監獄的鐵柵欄體現著監獄主題風格。主題餐廳在標準化基礎上的差異化,使自己的產品與服務優于競爭對手。獨具匠心的設施設備、精心制作的菜肴糕點、服務員獨特的著裝和服裝等差異化是主題餐廳手中的有力武器。
二、主題餐廳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個性化主題餐廳,作為一股新勢力,崛起在餐飲界。它們使食客在就餐之外,體會到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也使“吃”這一單純的行為演變成為一種文化消費。然而,由于這些餐廳的投資成本低、利潤大的優勢吸引了大批業內業外人士紛紛投資開辦了主題餐廳,致使主題餐廳初現崢嶸之時,出現了諸多問題:
1.菜品從主角淪為配角
一個餐廳最根本的生命力就是菜品質量,無論餐廳的名字如何,無論它的定位是什么,失去了這一點,就不能稱其為一個合格的餐廳,更何談成功。然而,在很多主題餐廳里,菜單設計、內部裝修、盤碟設計……精美異常,花哨的噱頭很多,卻惟獨沒有在菜品上傾注更多的精力。對于一個餐廳的顧客來說,吃飯是最基本的需要,沒有形而下的溫飽,就沒法享受形而上的文化消費。優美的環境的確是主題餐廳一個最大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打響知名度,人們往往受餐廳的環境吸引而忽略了它的菜品,但這種好奇來得容易去得更容易,當新鮮感過后,單純依靠環境維系的生意便會變淡。
2.主題不鮮明,環境不突出
與一般餐廳相比,主題餐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用餐環境,它往往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對餐廳進行裝飾,甚至食品也與主題相配合,為顧客營造出一種或溫馨或神秘的氛圍。常見的主題有電影、懷舊、漫畫、武俠、旅游、少數民族風情……從嚴格角度講,目前有規模且“主題”突出的餐廳還不多,有的餐廳起了一個有特定主題意義的名稱,但實際卻名不副實。作為主題餐廳,應該運用各種手段來凸顯所表現的主題,建筑設計與內部裝飾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客人就是通過對餐廳的環境裝飾來認識其倡導的主題文化的,而進入主題餐廳所得到的特別享受,多數來自餐廳的美妙環境。
3.不選或誤選宣傳方式
主題餐廳在宣傳方面一向不屑于像傳統餐廳那樣,走大張旗鼓地廣而告之路線。因其一向標榜品位,所以行事較為低調,主要依靠顧客之間的口碑宣傳,憑借自己的信譽贏得顧客的“點擊率”。這種方法有利有弊,利在于,因其穩定的品質,使回頭客較多,且客源穩定,這種方法適用于開業時間較久,已經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餐廳;弊在于,經營模式類似于守株待兔,局面十分被動,尤其是對于那些剛開業的餐廳來說,將會是一個十分難熬的歲月。
4.定位不準,主題不當
主題餐廳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自然十分關鍵。可供選擇的主題也很多。普通一點的有書屋、電影吧。小資一點的有玩偶餐廳、漫畫餐廳、煙斗餐廳等。也有在造型上更有味道的船餐廳、火車餐廳、馬桶餐廳等。主題無所謂好壞,只有對與錯的選擇,一個經過精心營造的主題都可以做,有一些主題餐廳的經營者很大程度是玩耍性質,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些比較冷門的主題來經營,在他們眼中,賺錢與否并不重要,主要是為“同好者”找到一個隨時可以聚會的場地。這些主題餐廳常常會吸引一些媒體關注的目光,會在短時間內積聚一定人氣,但其他經營者則要注意了,這絕對不是市場主流,切忌盲目跟風。以免雖然賺足了眼球,卻沒賺到鈔票的悲劇發生。主題餐廳要有絕佳的創意,但脫離了消費者的創意在商業上不是一個成功的創意。
三、主題餐廳良好發展的策略建構
要想讓一個主題餐廳既符合其創辦意圖,又迎合時代的發展,合理化的策略建構是一個主題餐廳成功的必要前提。
1.菜品要力爭多樣化并展現出其文化內涵
菜品要定期更新,要對流行食尚有高度敏感,并在此基礎上及時加以改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永遠走在時尚的前端,因為主題餐廳的主力消費人群是白領,時尚和流行對他們永遠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所以雖然新菜品價格高,但他們仍會慷慨解囊。此外挖掘主題文化的底蘊,除了菜品的多樣化之外,菜的文化內涵的展示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展現其文化內涵的方式之一就是主題餐廳環境的設計,比如一間以藏巴文化為主題的餐廳,幾件藏袍、幾個帶有藏族特色的銀首飾、一些印有藏族文字的裝飾畫,民族風情附帶的文化內涵便被展現的淋漓盡致了。
2.一定的商業策略是穩定顧客源的必要前提
實行會員制,將前來就餐的客人發展成為餐廳的會員,給他們制定會員卡,并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或折扣,這樣首先就擁有了一大批穩定的客源;其次,通過口碑宣傳,老顧客又帶來新顧客,新顧客又成為會員,這樣的滾雪球效應,是任何一間餐廳老板都喜歡看到的。除了對顧客的優惠之外,選擇合適的宣傳渠道就成功了一大半,例如:網絡宣傳。現在網上有很多美食網站,一些大型的BBS上也有美食板塊,那里面聚集了大批的美食愛好者,他們不僅在網上切磋技藝,而且還會定期聚會,向他們發放電子優惠券、餐廳簡介、圖片展示,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另外,在寫字樓、高級公寓里派發優惠券、宣傳手冊,在一些免費的DM直投雜志里做廣告,既能將信息及時有效傳遞給目標消費者,而且還不跌主題餐廳的優雅身份。何樂而不為呢?
3.主題餐廳地理位置的選則是成功的關鍵
有投入自然就會想要高的回報,所以就應該選擇一個合適的、更易為主流消費群體所接受的主題來做。要根據餐廳所處的地理位置、周邊的人群特點、市場潮流等因素來確定主題。如學校周邊可以做漫畫餐廳、電影餐廳,周邊社區多的可以做懷舊餐廳,寫字樓周邊可選擇的主題就更多了,很多主題都會得到消費者的積極響應與肯定。因此選擇那些雖然不是黃金地段,但交通方便,靠近主干道、商業圈的地段,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這樣既緩解了租金壓力,又減少了初期投資金額,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擁有了一批固定客源后,收入并不比黃金旺鋪差。輕松、隨意本就是主題餐廳的主要基調,如果經營者整天為租金而煩惱,就失去了它的本意。主題餐廳走的一般都是中高檔路線,在選位置時,那些靠近商業圈、寫字樓的地段往往成為首選。但選擇黃金地段最大難題是:房租占了相當大的投資比例。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就不得不緊縮其他方面的投入,這往往會使餐廳舍本逐末,只做表面功夫以撐門面,而使菜品質量、服務質量逐漸降低,最終導致“敗走麥城”。
4.提供的服務要盡量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主題餐廳要能提供一系列與其主題有關的服務。如一些電影餐廳,在那里就餐的顧客可以免費觀看店里珍藏的影碟,可以買海報、買碟,買到有明星簽名的劇照、書籍;藏吧餐廳,可以賣一些來自藏區的商品,如小飾物,刀具,刺繡等;漫畫餐廳可以為顧客提供大量日本原版漫畫;攝影餐廳,可以定期舉辦攝影大賽,攝影知識講座;旅游餐廳,可以請“驢友”、“大俠”來與食客進行互動交流……服務員的素質也是主題餐廳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服務員不僅是做些點點菜、結結賬、遞遞紙巾之類的簡單活計,他們是“主題”的執行者與食客的指導員,他們需要對餐廳的主題有著深刻的理解,可以與食客進行充分、準確的交流。
俗者食味,高者怡情,只有吃出食、情、意三者的絕妙交融,才能真正品味到美食深處凝練的精髓所在。文化因美食的延伸而更加鮮活,美食因文化的凝聚而更具深意,也許主題餐廳的魅力就在于此。借著美食的翅膀,附麗于主題這個華麗的形式和外殼,顧客周游在食、情、意的絕妙交融中,的確是賞心悅“口”的一件美事。
[中圖分類號]F2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08)52-0018-02
體育經濟即體育產業,是指與體育相關的經濟活動的總稱。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由于經濟與體育的聯系不密切,對體育經濟的研究不為經濟學界所重視。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經濟的蓬勃發展,體育與經濟的關系日益密切。體育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現代體育一方面面臨著巨大的社會投資,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與巨大的經濟利益,給體育經濟的發展帶來無限生機。隨著收入提高和余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體育消費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各國政府和國際、國內體育組織為推動體育運動社會化和產業化所采取的措施逐步實施,使體育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強勁的勢頭,成為新的投資點。體育產業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陽產業之一。
1 體育經濟研究的必要性
當今世界體育強國,大都同時是經濟強國。它們的經濟研究戰略及開發工作已觸及到各個領域,其中體育經濟的研究也登上了舞臺。它們的許多體育產品已占有國際市場,有的已享譽世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為適應21世紀國際化時代的要求,它們的經濟戰略已有了新的發展,體育經濟的開發發展到了新的高度,表現出了日益強烈的競爭趨勢,并為體育的提高和普及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使其具有強大的經濟后盾。形勢發展和事業的需要,要求我們在體育經濟研究工作中必須迎頭趕上,加快步伐,為使我們盡快成為世界體育強國而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經濟發展道路。
目前,全球體育產業的年產值達4000多億美元,并且保持著2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而中國的體育產業起步晚,規模小,1997年體育產業的增長值為156.37億元。按這一趨勢,到2010年體育產業的產值可達到281.2億元,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可望從1998年的0.2%增至0.3%。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已達到1%-3%。所以,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2 中國體育經濟的現狀及障礙因素
2.1 體育經濟的現狀
中國的體育事業最初是建立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和經驗,缺乏市場經濟對體育資源的基礎配置,完全是一種社會福利形式的事業,由國家直接投資,“人財物”權利集中,為祖國而體育,為民族而體育。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為振興中華民族的精神,提高中華民族的國際威望和人民的體質等都有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但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缺乏對客觀經濟規律的認識,缺乏體育經濟工作的經驗,不能明確地劃分政府關于體育工作的具體職能,不能合理地處理集權與分權的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那脫離體育經濟規律的傳統機制的弊端愈益顯現出來,影響著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與提高。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方面,主要是單一的國家獨資,是每年都有巨大的資金投入,卻很少考慮產出的全民所有制。二是體育經濟的決策一律為政府決策,缺乏相應的調控機制,一律是政策性指令計劃,使體育資源利用率低下,下級缺乏應有的活力和主動性,體育的進步直接取決于個人的思想覺悟。三是在用人、選才、分工和分配等制度上,實行“鐵飯碗”、“大鍋飯”的平均主義方式,使體育事業從業人員缺乏應有的熱情和效率,束縛了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四是在體育經濟組織中,個人對體育捐助所產生的經濟利益有一些不知去向;另一方面,巨大的體育消費市場似乎未給體育事業帶來現實的經濟利益,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體育經濟市場,這必將造成體育資源的巨大浪費和體育經濟成本的提高,阻礙體育事業的發展。
2.2 障礙因素
我國目前可以堪稱世界體育強國,但是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與體育事業的蒸蒸日上極不相稱。影響我國體育經濟的障礙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 市場定位不準
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視野不開闊,認識不到體育與經濟的關系,造成二者嚴重脫節。多年來只強調國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業開發。國家隊出國參加大型比賽拉贊助,從來都是回避創收的動機,并沒有把體育定位在一種商業活動的格局上;對體育的消費也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層次上,而沒有將其引向貨幣化、市場化的高層消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進一步解放思想,人們雖逐步認識到體育與經濟的互動關系,但在摸索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常常不能完全脫離十幾年的慣性思維,以開闊的眼界邁開步子大膽干。
2.2.2 傳統體制制肘
以前我國體育賽事一直是由國家體委包辦,形成一種法定的計劃運轉。在改革過程中,才嘗試性地使體育從政府行為向企業行為轉變。這一舉動雖然帶有相當濃重的市場經濟成分,但在某種程度上仍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烙印。企業在與體育部門聯合辦體育的過程中,往往不能獲得足夠的自由權。
2.2.3 市場缺乏競爭力
我國全球知名企業少,眾多企業與美國、日本的發達國家企業相比,資本明顯處于弱勢。因此,在很多國際性的重大賽事的商業競爭中往往難以占有一席之地。
2.2.4 政策扶植乏力
在英美等體育經濟發達國家,政府為扶植本國體育經濟的發展,都相應地在政策上予以傾斜。對體育部門舉辦的體育比賽、體育組織接受的捐贈和體育場館的經營收入,不同程度地減免稅收等。而我國在這些方面的扶植力度遠遠不夠,體育產業在政策優惠方面受到“冷遇”。
2.2.5 相關服務不完善
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需要一系列完善的產前、產后服務措施,服務措施跟不上必將會阻礙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絕大部分體育用品生產企業一味地強調體育產品的生產、銷售,卻不注重體育產品的消費咨詢、培訓和指導,沒有及時地為消費者提供指導員,體育中介公司亦嚴重缺乏。這些因素都延滯了體育經濟的發展。
2.2.6 缺乏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
國內企業存在著嚴重的盲目隨從傾向,哪種體育獲利較高時,眾商家都往一條道上擠,造成重復建設、規劃不科學、盲目攀比建設規模的不良現象。
3 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趨勢
3.1 體育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民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續、快速增長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雖然發展體育產業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體育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講是靠經濟增長來拉動的,沒有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產業的發展和體育市場的繁榮就不可能實現。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戰略部課題組報告,中國經濟從2000年到2020年平均潛在增長速度可達7.3%左右,按不變價計算,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將比2000年翻兩番多。可見,新世紀我國體育產業的大發展有著堅實的經濟基礎。
3.2 我國居民需求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將促進體育產業大發展
體育消費從本質上講屬于滿足人們享受和發展需要的消費。從現在至21世紀中葉,中國社會將實現由第二步發展戰略向第三步發展戰略的轉變,即由小康社會向中等發達國家過渡。這一時期的總趨勢是人們對物質消費品的需求增勢將會減弱,而對服務消費品,尤其是與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直接相關的服務消費品的需求將會迅速上 升。
3.3 我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消費群體和體育市場
21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富裕階段,人口穩定在15億左右,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體育消費額計算,那時我國一年的體育消費總額就將達到15000億元,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巨大,到那時,富裕起來的15億人,無疑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體育消費群體,并以他們活躍的體育消費能力創造世界上最大的體育消費市場。
3.4 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將為我國體育產業大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能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三方面的有利條件:
(1)能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資融資、稅收減免、用工用地的優惠政策等。
(2)會給體育產業帶來更多的體育投資。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體育產業的投資回報率將明顯高于社會投資的平均利潤率,將會出現各種資本向體育產業流動的良好態勢。
(3)會給體育產業帶來更多高素質的經營管理人才。高素質專業化優秀人才對體育產業這樣一個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的新興行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4 小結
【摘要】每一次技術的變革都會創造一個新的時代,而3G移動技術的出現帶動了手機媒體產業的發展,將人類帶入了移動媒體時代。本文首先闡述了手機媒體的概念和特點,然后將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對比并分析了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過程,最后提出手機媒體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發展的趨勢,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 手機媒體;媒體融合;發展趨勢
一、手機媒體概述
手機媒體的定義: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有兩層含義:一是信息的承載體,二是信息存儲、處理、傳播的橋梁。手機媒體作為媒體的一種,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具有媒體的普遍屬性。廣義上手機媒體是指:一種承載信息的視聽終端,它是一種個性化信息傳播載體的平臺,具有廣泛的傳播受眾和精準的傳播效果,訴諸互動的大眾傳播媒體。最初手機被發明的時候,只有簡單的通訊功能,隨著短信的出現,手機發明了手機報;隨著彩信的出現,手機植入了廣播技術;隨著視頻的出現,手機發展了手機視頻:而現在手機儼然成為集圖文處理和視頻娛樂功能于一體的信息載體。
二、手機媒體的發展現狀
手機媒體作為新興移動媒體,發展迅猛。曾有業內人士認為,手機媒體強勢的勁頭將顛覆傳統媒體,甚至使傳統媒體消失殆盡。但筆者認為,手機媒體非但不會促使傳統媒體消亡,反而會與傳統媒體優劣互補,融合發展。不可否認,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極大的沖擊,但傳統媒體人的思想是靈活的,他們意識到擁抱新興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才是科學之舉。
(一)手機媒體與傳媒媒體的差異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手機媒體和傳統媒體以其不同的傳播特性為我們提供媒介信息的服務,可以說傳統媒體、互聯網媒體再加上手機媒體已經覆蓋了我們信息傳播和被傳播的各行各業。
“傳統媒體依靠龐大的傳播網絡、權威的傳播地位、較高的媒介公信力,以媒體為中心進行傳播,依然在媒體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盡管受到了新媒體強烈的沖擊,但傳統媒體有自己的獨特性,并且經過長期的發展,傳統媒體的信息內容和媒體決策仍然處在“龍頭”老大的位置上。
手機媒體雖然發展迅速,但手機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互聯網,伴隨著移動應用軟件的大量開發,手機媒體的信息可謂是繁冗復雜,無法統一管理。而微信、手機QQ和手機微博的廣泛應用加速了媒體信息的碎片化效應,促使媒體的內容趨于同質化。不同的媒體,若想要健康共存,一是要取長補短,融合發展。
(二)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近年來,“手機媒體不斷地與傳統媒體對接,又不斷地將之超越,在手機從一種通訊終端逐漸演變成為一種信息終端的過程中,手機越來越媒體化。”目前,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的具體表現形式主義有以下幾種。
1.手機報紙
傳統的報業受到網絡新媒體技術的影響,凸顯了很多問題。對于受眾來講,內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創新的閱讀方式和成熟的技術手段也能改變受眾的閱讀習慣,將他們牽引到新媒體的閱讀潮流中來。但傳統報業不會消亡,數字化時代,傳統報紙可以借鑒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的數字化傳播方式,發揮自己在內容和營銷方面的優勢,加快傳統報業的媒體化轉型。
2.手機廣播
訴諸聽覺的廣播媒體,可謂是在夾縫中生存,因為廣播受到了來自電視和互聯網以及手機的多重沖擊。早期的廣播在廣電網的掌控下只能進行單向傳播。而現在,依托“三網融合”的平臺,受眾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作者和者。手機廣播與大眾的生活聯系緊密,推動了廣播業的快速發展。
3.手機電視
電視媒體與手機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手機電視具備“傳統電視的直觀性、廣播媒體的便攜性、報紙媒體的滯留性以及網絡媒體的交互性”③,其發展的潛力之大,已經受到了傳統電視行業極大的興趣,各大電視臺紛紛投資手機電視,獲取更大利潤。
三、手機媒體的發展趨勢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手機用戶不斷增加,手機媒體的發展空間巨大。然而,處于發展初期的手機媒體,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除了信息傳播的虛假性和安全性問題,還存在個人隱私、媒體功能不充分、媒體化發展不完善等重要問題。
(一)手機媒體面臨的問題
多媒體化的信息傳播方式給手機媒體帶來了多功能的網絡體驗,圖文處理、視頻娛樂為手機媒體帶來了廣大的用戶。依托互聯網技術,手機媒體可以與網絡媒體進行融合,發展成為移動的PC。
盡管手機媒體為人類帶來了更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但作為手機用戶我們不能忽略手機媒體所面臨的問題。受眾群體比較局限,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具有一定的門檻,大部門的手機用戶集中在經濟基礎好、知識水平高的年輕一代,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信息的傳播進程。手機媒體的信息大多來源于互聯網和傳統媒體,這導致媒體信息大同小異,媒體內容缺乏創意,導致手機媒體只是媒體的一種延伸,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二)手機媒體的發展趨勢
雖然手機媒體發展勢頭強勁,但畢竟是一種新興的媒介形式,在面對其它媒體的競爭壓力和自身的不足時,手機媒體應當憑借自己獨特的優勢總結營銷策略,以期更好的帶動媒體產業的發展。
1.發展手機廣告營銷模式
一個獨立的營銷和盈利模式為媒體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手機媒體在獨立運行的過程中,應當與通信運營商、內容服務商和技術平臺做好溝通,以互利共贏的方式發展自身的媒體產業鏈。在整合資源的同時,明確自身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為用戶和廣告主做好服務。“廣告是信息傳播的一種方式,要達到理想的廣告效應,必須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同時進行定向的信息傳播,以期更加有效地發揮手機媒體的傳播功能。”
2.挖掘手機媒體潛在的價值
近兩年,移動APP發展火熱,這為手機媒體帶來很多潛在的價值。除了滿足手機用戶的基本功能以外,手機媒體還可以挖掘電子營銷和手機購物的商業模式,通過建立品牌價值導向,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相信不遠的將來.隨著手機媒體的商業化發展,將會掀起一場新的營銷革命。
3.增強手機媒體終端功能
中圖分類號:TD6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1-0014-01
礦井提升機常被人們稱為礦山的咽喉,是礦山最重要的關鍵設備。對提升機來說,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隨著PLC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先進的PLC技術代替傳統礦山行業的傳統控制系統,從而使礦井提升機的控制性能得到極大的改善,其自動化水平、安全、可靠性都達到了新的高度,并采用現代化的管理和監視手段保障提升機的安全運行。
1.國內外礦井提升機的發展現狀
1.1 國外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
目前國外礦井提升機的調速傳動部分主要有直流調速傳動系統和交交變頻式交流調速傳動系統兩大類,由于直流電動機本身固有的缺陷,加上電力電子技術和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交流調速性能可以與直流調速相媲美,目前交交變頻交流調速的前景更為看好,交流調速已進入逐步替代直流調速的時代。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就將可編程控制器應用于提升機控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計算機又被用于提升機的監視和管理。計算機和PLC的應用,使提升機自動化水平、安全、可靠性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并提供了新的、現代化的管理、監視手段。特別要強調的是,此時期在國外一些著名的提升機制造公司,如西門子、ABB、ALSTHOM都利用新的技術和裝備,開發或完善了提升機的安全保護和監控裝置,使安全保護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
1.2 國內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和使用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80年代以前,絕大多數礦井提升機采用繞線式異步電動機轉子回路串電阻的交流調速系統,而少數則采用發電機―電動機直流調速系統(G―M系統)。90年代以來投產的中、大型礦井的提升機多數采用磁場換向的晶閘管直流可逆調速系統(V―M系統),也有少數礦井采用代表當前先進水平的交―交變頻的現代交流調速系統。
目前我國正在服務的大多數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主要是轉子回路串電阻的交流調速系統與G―M直流調速系統,V―M可逆調速系統目前已經廣泛使用,如:交―交變頻的交流調速系統、全數字交、直流調速系統等,但目前這些系統主要用于新建礦井。
從我國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的現狀來看,80%以上的礦井提升機仍采用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通過改變轉子回路串聯的附加電阻來實現調速。這種調速方式是有級調速,調速時能耗很大,屬轉子功率消耗型調速方案。在加速階段和低速運行時,大部分能量(轉差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消耗掉了,因此電控系統的運行效率較低。同時,這種調速方案為了在低同步狀態下產生制動轉矩,需采用直流能耗制動方案(即動力制動)、或采用低頻制動。但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總需要設置輔助電源和定子繞組的二次切換操作。雖然這種方案存在著調速性能差、運行效率低、運行狀態的切換死區大及調速不平滑等缺點。但目前在我國的各種礦山中,這種方案使用得仍相當普遍,將面臨著技術改造的問題。
從目前各種不同的技術改造方案的比較看,采用PLC技術與傳統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相結合的方案是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提升機電控系統改造的優選方案。這種基于PLC技術的電控系統在我國90年代已有不少的產品通過工業運行,都取得了較好的運行效果,如:洛陽中信重機自動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選用Siemens公司的S7系列PLC研制開發生產的礦井提升機PLC電控系統;天津電氣控制設備廠研制開發生產的采用美國通用電器公司GE―9030系列PLC的TKD―PC系列和TKM―PC系列礦井提升機成套電控系統;焦作華飛電子電器工業有限公司研制開發生產的選用日本立石公司C60P系列PLC的JTDK―PC礦井提升機成套電控系統等;這些采用PLC技術的新型電控系統都已較成功的應用于礦井提升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運行經驗,克服了傳統電控系統的缺陷,代表著交流礦井提升機電控技術發展的趨勢。
2.PLC技術在礦井提升機的應用
可編程控制器(PLC)是目前作為工業控制最理想的機型,它是采用計算機技術、按照事先編好并儲存在計算機內部一段程序來完成設備的操作控制。采用PLC控制,硬件簡潔、軟件靈活性強、調試方便、維護量小,PLC技術己經廣泛應用于各種提升機控制,配合一些提升機專用電子模塊組成的提升機控制設備,可供控制高壓帶動力制動或低頻制動,單、雙機拖動等操作、監控和安全保護系統選用可編程控制器。主控計算機應用軟件能完成提升機自動、半自動、手動、檢修、低速爬行等各種運動方式的控制要求而在PLC電控系統的基礎上配合變頻調速裝置,不但適合提升機運行工藝的要求,還將解決整套提升機系統的電力拖動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對提升機運行速度曲線、轉矩大小的要求都由變頻器來完成,簡化了控制操作流程,提高了控制精度。
結合現場實際情況用編程的方法解決各項控制和保護功能之間的邏輯關系的。各外設控制開關或傳感器作為輸入信號,接到PLC機的輸入端子,這些信號的工作狀態被PLC機調用,經邏輯、時序、微分、比較、計數等手段處理后,PLC相應的輸出繼電器,控制繼電器、加速接觸器、高壓換向器、制動回路、信號回路等外部被控對象動作,完成提升機的加速、等速、減速、爬行、制動、停車、保護、信號、顯示等工作過程。
由實際工業運行情況看,用PLC技術對礦井提升機電控系統進行改造后,不但可以加強系統的控制功能,加強系統對故障的判別和處理能力,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維護工作量減少,耗電量減少,節能效果顯著;從系統的應用情況看仍存在一些需進一步完善的問題如:網絡通信功能和先進控制技術及策略如智能控制等,在現有PLC技術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功能擴充,將會進一步提高我國礦井提升電控系統的現代化水平。
Etzkowitz H.指出在產業落后的地區,大學的發展是地區發展的中心,大學的建設已成為一個落后地區建立工業集群和集體認同的戰略,落后地區發展策略之一是設計一個新的企業型大學;如根據MIT原型的重建和重組。大學城周圍形成的產業帶動了經濟落后的城區和偏遠地區的經濟發展。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內重點產業為現代設計、節能環保、工程咨詢等,其中現代建筑設計產業居于龍頭地位,而建筑設計產業是以創意產業為主。經濟圈是依托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與橋梁、城市建設與材料、環境科學與工程、海洋地質與生物、軌道交通與道路、機械電子與汽車在全國實力雄厚的優勢學科知識溢出衍生的集群現象。
一、環同濟建筑設計產業的基本情況介紹
環同濟知識經濟圈把科技轉化為產業,形成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以建筑設計為主的現代服務產業。2011年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總產出180億元,從業人員近3萬人。對同濟大學來說,將知識的產業化,為學生的實踐創新提供了平臺。對楊浦區來說,將科技轉換為生產力,拉動經濟增長,提高就業率。
從20年前860米的赤峰路一條街,最初產值10億元,到如今擁有設計企業1700家,從業人數超過3萬的創意集群帶,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已逐步打造成為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同濟大學周邊出現個別建筑設計的教師工作室,發展較快,后來被公司取代,逐漸形成以建筑設計、圖文制作、建筑模型、等相關建筑業務一條街。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上海郵電設計院有限公司先后在同濟大學周邊落戶。在2003年,基本形成了圖文設計,建筑模型,裝潢、三維動畫、設計、咨詢類企業相配套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在此能找到最優秀的建筑設計產業的企業及人才,環同濟建筑設計產業逐漸成為全國最大的建筑設計產業集群。根據上海市楊浦區政府與同濟大學簽署的《楊浦環同濟建筑設計產業建設合作協議》:到2015年,形成創業設計、國際工程咨詢、環保科技三個產業集群,成為輻射全國,面向世界,年產值300億元的知識經濟圈。
二、環同濟建筑設計產業得以快速發展形成規模的原因分析
(一)同濟大學的核心作用
同濟大學擁有全國一流的建筑設計類專業,集聚了全國該領域的頂尖人才,每年輸出大量優秀畢業生,為環同濟經濟圈主要產業建筑設計產業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同濟大學為師生提供了寬松的創業環境,對老師業余時間安排不干涉,對學生課余時間要求較低,使學生有較多時間在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實習。
同濟大學在建筑設計領域已有具備良好的實驗條件和研究基礎。相關實驗室有: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規劃與設計現代技術國家專業實驗室、先進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工程測量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巖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有分別屬于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傳播與藝術學院等的四十多個相關研究機構,如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測繪與空間信息研究所等。據統計,“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企業中的80%由同濟師生創辦,更易獲得同濟大學學術和后勤服務等各方面的支持,如各類學術講座,科教資源,大量專業人員培訓班,圖書館資源,校園運動設施和餐廳等與“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的企業員工共享,為硬軟件設施不齊全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便利。
(二)上海楊浦區政府的支持
政府鼓勵把大學的學術研究轉變作為經濟發展策略,反映了知識創造者和使用者關系變化。楊浦區政府先后斥資800萬和500萬對赤峰路和國康路進行總體改造。政策上,楊浦區政府制定了《楊浦區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總體規劃綱要》;推出企業注冊一條龍服務,設立企業孵化期,給予項目直接資助,放寬了公司注冊政策,降低了企業的入駐門檻;規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建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型科技園所整體轉制為科技企業的,五年內可享受規定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同時,楊浦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促進創意產業的優惠政策,例如《關于促進楊浦區研發外包服務業發展的扶持辦法》、《楊浦區現代設計企業財政扶持政策》等。
(三)市場需求
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年均GDP增速達9.8%。全國都在加速城市化建設,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量劇增。同濟大學全國首屈一指的優勢學科土木、建筑、城市規劃、軌道交通等正好順應了市場發展的需要。在強有力的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促使更多相關產業的中小企業快速滋生。最終成就了同濟大學優勢學科的產業化,建筑設計類產業集群的資本和技術高度集中、自身成長迅速,產生強大輻射作用的“增長極”,形成了如今發展態勢良好的以建筑設計產業為主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
(四)產業特征
建筑設計類產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不需要大型設備和廠房,僅需要辦公人才和小型的設備和電腦,小型寫字辦公樓即可。對運營環境要求不高,這樣的小工作室環境很容易在大學附近找到,且租金相對低廉。建筑設計產業的細化分工能促使中小企業集聚。企業間業務分包、外包合作頻繁。地理位置的臨近,利于中小企業間的交流合作。
一、贛州銀行競爭力發展現狀據《銀行家》在《2011年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中可以得出,贛州銀行在中部六省以至于全國中型城市商業銀行中的競爭力都名列前茅,經過長期“構架再造、人才磁場、品牌提升”思想的沉淀,贛州銀行已經進入一個更高的提升期,并且在經營方向、目標等方面準確定位,提升了企業形象,成功闖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同時結合自身市場定位不斷創新,增強銀行服務功能,全面打造銀行整體形象。
二、贛州銀行競爭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贛州銀行起步比較晚,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1)內部控制體系有所欠缺,職工內部控制意識比較薄弱,部門間的信息傳遞效率不高,以及內部監督有待完善。
(2)贛州銀行成立時,地方政府占有主要部分,所以銀行股權比較集中,對董事、監事、經營管理層的績效評價標準和程序不足。
(3)信貸風險管理機制漏洞較多,事前調查分析時,企業財務及信用情況信息不充分,授信評級時,不能全面對企業各個方面的資料進行分析,在貸后管理方面,貸后管理不足,貸后報告缺乏準確性,風險較高。在最后貸后監督方面也較松散。
(4)職工薪酬方面不能很好的滿足需求,致使人才流動頻繁,人才欠缺,大量人才流動無形中也會增加銀行的經營成本。
(5)由于跨區域發展,帶來異地分支行的有效管控問題,不同地點具有不同文化,銀行也需要結合當地情況推出不同產品以及理念,所以如何整合異地文化以及做出相應的創新也成為贛州銀行一個比較重大的問題。
(6)網點較單一,輻射功能不強
三、贛州銀行提升競爭力對策
1.結合地方特色,走差異化道路
贛州銀行在跨區域經營過程中,應秉承“服務經濟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宗旨,瞄準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客戶,結合當地特色開發特色銀行產品與服務,滿足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充分發揮法人機構機制靈活、決策高效的優勢,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中發展壯大。
2.加強內部控制體系,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嚴抓業務、人員、監管、信息等內部控制各個方面,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采取及時的風險防范與處理措施,根據銀行業務和系統的發展,規章制度的修正與補充也要同步進行,對不適應業務開展的舊制度、舊規定要及時廢止,并不斷總結風險事件的經驗教訓,以免錯誤再次發生。
3.強化貸款業務的過程管理,降低信用風險
首先,積極開展綜合營銷,實現個人金融、公司金融、機構金融同步發展。在營銷體制上,全面推行客戶經理制,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營銷人員隊伍。其次,經營結構方面,在穩固資產與負債業務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中間業務,實現三者的動態平衡。同時注重提高銀行資產的質量,匹配資產與負債的期限結構,完善授信業務監督機制,確保資產的安全經營。
4.注重人才資源,改革人力資源
盡管贛州銀行董事長肖明華非常重視人才的重要性,行長1劉相發亦表明需建立起“以崗定薪、以能定資、以績定獎、崗變薪變“的薪酬管理體系,完善引人用人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贛州銀行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建立“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在某些方面仍需改進和完善。因此應該更進一步深化人力資源的改革,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制定職工薪酬上要緊緊圍繞市場勞動力價格,人員培訓要定期舉行,并且建立相關績效考核制度,大力建設具有專業技能,對經濟走勢有一定判斷能力的高技能團隊。
5.大力推進金融創新,提升競爭力
2向上在其文中明確指出“城市商業銀行一定要有自己的創新體系,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創新的問題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完整的科學創新體系。”足以可見創新對于城市商業銀行的重要性。
在激烈的金融行業中,金融創新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只有時刻創新,銀行才能獲取不斷的競爭力,才能更好的在金融市場中生存下去。首先,應該從內部培育創新思想做起,積極鼓勵銀行人才發揮創新能力,配置創新所需資源;其次,重點建設產品與業務的創新,產品和服務是銀行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要不斷與客戶的需求融合,推出符合客戶的個性化產品;最后,加強銀行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創建屬于銀行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應用系統。
6.加大文化建設力度,打造品牌文化
企業文化是銀行發展的靈魂,它能從本質上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它是銀行不斷發展的持久動力,所以城市商業銀行更應該大力建設銀行文化。3侯冬梅亦在其文中表明“企業文化建設是城商行加強科學管理,加強員工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建設優秀的銀行企業文化,對內可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外可塑造完美的銀行形象,從而不斷推動企業發展,增強銀行核心競爭力。”贛州銀行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知名度低,定位較低端等劣勢對贛州銀行CI形象建設、綜合品牌建設、銀行知名度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讓贛州銀行文化受到異地的認可并且實現業務可持續增長的驅動力。
總結
本文通過分析贛州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認為其需要結合地方特色大力推進文化建設力度,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強化貸款業務過程管理,注重人才資源,走差異化道路,同時進行金融創新,提升競爭力。(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