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2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藝術品投資市場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我國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定的泡沫:首先“拍假”現象比較嚴重,贗品橫行。其次存在很多“假拍”,虛假成交;其三,買家遲付拒付。雖然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定的“泡沫”,但近年來藝術品發展有其內在邏輯:首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生活水平提高,為藝術品市場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其次,中國貧富差距大。其三,中國居民投資渠道缺乏,實際利率較低,藝術品成為新的投資渠道。上述三個因素驅動著藝術品市場走向繁榮。
2.中國藝術品市場結構分析。中國藝術市場的資產門類主要包括中國書畫、油畫及當代藝術、瓷器雜項、古籍碑帖,郵品錢幣及其他門類藝術品。從成交額上看,中國書畫占絕對優勢,擁有60%以上的市場份額,且波動性不大。其次是瓷玉雜項,占有2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占有的份額有下降的趨勢。從成交件數來看,中國書畫占比50%左右,依然遙遙領先。其次是瓷玉雜項,占比也超過20%。其余門類占比都比較小。
二、藝術品投資的特點
1.藝術品定價難。首先,藝術品創作是一種獨特復雜的高智能勞動,其價值中“虛”的內容較多,屬于精神文化層面的產品,每件藝術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壟斷性與稀缺性的特征。其二,影響藝術品價格變動因素較為復雜。藝術品的價格隨市場環境和自身屬性的變化而變化。而市場環境變幻莫測,每件藝術品屬性差異大,藝術品價格難以預測。
2.存在信息不對稱。藝術品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即賣方比較熟悉藝術品的信息,而買方獲取藝術品真偽信息的成本很高,風險較大。買賣雙方處在信息不對等的地位。此外,藝術品市場不規范、缺乏第三方的公正鑒定、導致信息不對稱更加嚴重。
3.交易成本高,投資周期較長,流動性較差。藝術品交易通常要經過鑒定、估價、保險、拍賣等多個中間環節,需要支付給中間環節的傭金,達到20%左右。此外,雖然自2012年起,中國內地部分藝術品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暫行1年)。但藝術品交易還需繳納17%的增值稅,對進口藝術品的實際征稅額度達到了23%。所以藝術品交易成本較高,流動性較差,適宜中長期投資。
4.藝術品投資專業性較強。藝術品資產的復合度高、涉及環節復雜,是一項門檻較高的投資領域,不僅需要掌握藝術品投資的經濟規律,而且要有藝術品鑒賞能力。個人或機構,投資藝術品市場都需要對藝術品有著較深的了解。
三、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點
1.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空間較大,機會與風險并存。2011年中國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才會有大規模的公眾對藝術品收藏感興趣,從而促進藝術市場蓬勃發展。現階段,我國藝術品市場尚處起步階段,發展空間較大。
2.中國藝術品市場高端化明顯。根據《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統計年報》,高價位比例最高的為油畫及當代藝術,次之為中國書畫和瓷玉雜項。從成交件數和成交額來看,2011年中國書畫1000萬以上的成交作品共有414件,414件作品共成交100.66億元,占該年度市場總額的18.19%。2012年中國書畫1000萬以上的成交作品共有134件。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高端藝術品成交件數占比少,但其成交額占比較大。中國藝術品市場高端化較為明顯。
3.藝術品投資的渠道多元化,結構不合理
(1)我國藝術品一級市場發展滯后。目前中國的畫廊現狀是“散、亂、小”,基礎薄弱。首先,拍賣市場與私下交易擠占了畫廊的生產空間。二級市場直接跳過一級市場,作品直接從畫家的工作室出去,畫廊業難以競爭到優質的藝術資源,盈利狀況很差。其次,畫廊業的稅收較高,17%的增值稅讓畫廊不堪重負。其三,畫廊業專業化水平低,許多畫廊經營者并不具備深厚的藝術及鑒賞專業知識,在鑒定、保真、評估等支撐體系尚不完善。
(2)藝術品二級市場發展迅猛,亟待規范。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國具備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企業達到355家。此外,藝術品網絡交易已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新趨勢,文化部文化市場司《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藝術品網上交易額達到12億元。
雖然藝術品二級市場發展迅速,但問題較多,亟待規范。藝術品二級市場中“拍假”,“假拍”,“虛假成交”等現象嚴重,需要國家加強監管及行業自律。
(3)藝術品金融化面臨考驗。近幾年,藝術品被迅速“金融化”。在藝術品信托基金方面,據用益信托工作室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度發行的中國藝術品信托產品為45款,發行總額為55.01億元。2012年度發行的中國藝術品信托產品為34款,發行總額為33.46億元。
銀行藝術品理財產品,藝術品信托基金也有下列共同特征:投資門檻較高,并且需要通過相對較長時期的收藏才會溢價升值,短期化的藝術品金融化的理財產品風險較大。
四、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政策建議
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研究部主管馬學東介紹:“AMRC的優勢,基于它強大的研究能力。依托中央美術學院的學術背景和強大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中心在藝術品價格評估、級別認證等方面具有權威能力。”目前國內對藝術品評估機構并沒有資質的要求,雅昌藝術網在拍賣市場的數據記錄和分析方面占有優勢,上海泓盛拍賣聯手的源泰評級在郵票、錢幣收藏上具有權威地位,而AMRC藝術市場研究中心是專業面向藝術品價格評估與藝術品市場大數據分析的專業機構。
“資本時代”會使得原來“收藏時代”的市場操作模式很有可能被徹底顛覆,而類似金融市場中的“指數”概念,也就是基于各類數據數值基礎上的分析、預測、評價的模式,會隨著資本大潮涌入而慢慢在藝術市場上彌漫開來。而資本運作下的愈加底氣十足的藝術市場,會穿上更加高貴的外衣,卻撇掉“收藏時代”時的溫情面紗,每一場藝術市場的資本較力也會如同中世紀的騎士決斗,氣氛高雅卻劍尖嗜血。所以投資者在“回報率真理”的生存法則下,不會滿足于后知后覺各類拍場總結、評述和所謂的實力排名,而在意的是先知先覺的市場預測、陷阱剖析、銳點揭示等,這樣才會提前制定相應的投資計劃,而至于收藏興趣和愛好,那是投資者們最末需要考慮的問題。
大量資本介入會使得藝術市場運作越加趨向較為純粹的商業運作,所以一旦藝術市場被納入了資本運作的體系,原來的市場經驗將很快失去相應的效力。因為投資者們關心資金量的控制、風險的系數,長、中、短期的投資分配要遠遠大于藝術品自身,而藝術家的藝術造詣,藝術品的藝術水準、歷史地位與價值等都成為了投資者在此基礎上再來判定藝術品經濟價值的參考因素而要求藝術市場參與者與經營者率先要了解的,不再是過多的藝術品本身的相關知識(這成為了專業人士的專職工作,而職業分工更細也是資本時代帶來的變革之一),而是什么樣的藝術品在什么時間內的什么狀態下,有著短線爆發力、長線的升值力、保值能效和風險系數等等,也就是說,在原本市場內因為能去偽存真而可以呼風喚雨的火眼金睛者,很可能不再是市場的主宰者,而那些具備良好的經濟學、管理學基礎,特別是具備敏銳的藝術市場分析與預測能力的慧眼者,將走上掌舵者的神壇。
一旦市場前瞻和預測會成為市場分析的主流,那么評判市場分析師、評論家甚至是策展人優劣的標準將不再是藝術理論的權威、混跡市場的年月和市場出鏡率,而是市場信息的掌控程度與預測的準確程度,所謂的“名氣說話”會被更為實際的“數據說話”所取代。而廣大市場參與者、經營者、分析師將要面對和處理的,不再僅僅是真偽、人脈、資源、市場價格變化等傳統的經營元素,更多的是要而對類似于股票分析的海量的數字和表格,甚至是各類各式的線性數據分析,其重要性會慢慢高于前列諸者,隨著資本運作的市場主導性確立,這種“看指數”的能力將成為藝術市場人十首要具備的能力。而評論家們一貫舞文弄墨、堆砌各類藝術理論與感想的“感性評論”將被投資者“不屑一顧”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更加感興趣的兼備理論與數據分析的“理性評論”。其次,一線市場激流暗涌,上演“光榮革命”。
在一線市場,資本時代的真正影響或許要在3到5年才能在激流暗涌中逐漸潛移默化地完成,首當其沖的是長久以來以二線拍賣市場成交價為主要價格參考的格局會因為拍賣市場變得瞬息萬變而被率先打破。緊接著一線市場會因為“含量”優勢而逐步扳回在整體市場內被二線拍賣市場拉下太多的市場份額。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實質上不是“資本溢出”的結果,而是延續了長久以來的“一線市場作為二線市場補充”的機制,只不過在藝術品“質”和“量”上要求的翻倍而造成的。
盡管人們對于“質”和“量”的翻倍,更直觀的感受是價格上的翻番 2009年一線市場的價格漲幅讓很多市場人士人跌眼鏡,而到了2010年,愈加“瘋狂”的市場價格更是讓人差點連眼珠都要跌出來。加上臨近歲未,一線市場進入旺季,一位市場親和力強的畫家往往在一天之內的畫價都會發生變化――“上午問還是5000元一平方尺,下午去接的時候就是5500元了,這哪里是畫價。簡直是股票了”。但事實上,在北京琉璃廠等一線市場聚集區,“好真不動,動的不真”的問題讓很多畫家作品陷入了要么“有畫無價無真市”,要么“有價有市無真畫”的怪圈,而一線市場的購買力大增,特別是資本的大批介入,直接導致的影響就是一線市場的畫家作品“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所以一線市場經營者需要審時度勢,把重點放在“貨源”占用上,而不是在火熱的市場態勢下將精力放在業務與規模的擴大上,否則后果很可能是得不償失。因為一線市場主要的“中間商”性質決定了藝術品價格的上升速率與市場競爭者的飽和度沒有任何實質性關系,價格瘋長不等于攤位可以瘋長,也就是說即便是從臊子肉提升到了里脊肉,狼多了,肉該少還是要少的。
隨著資本積累在一線市場的逐步釋放,一些傳統交易習慣甚至運營模式會在未來幾年內悄然變化譬如,以“平方尺”為單位的書畫買賣形式可能將畫上句號。這個幾乎在近代開始就被沿用的書畫市場的基本標準,很可能在資本大潮中銷聲匿跡。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投資資本在介入一線書畫市場時,其在風險態度上的堅決。原來一線市場中的“假(贗品)、次(真跡中水平或者品相較差的作品)、真(真跡中水平一般的作品)。精(真跡中水平較高的作品)、特殊(精品代表作或者極特殊的作品)、出版物(在之前所有的標準上,有出版物的作品價格再提高一個檔次)”的檔次劃分將進一步被具體細化,取代平方尺的基本交易基準,且久而久之各個檔次的價格差距會被進一步拉大,價格波動也會更加頻繁,這也是一種以投資回報和風險系數為基礎的劃分結構,作品“水準至上、波動頻繁”原則的實質其實就是投資因素復雜化的結果,所以一味單純地按照平方尺的基數作為書畫交易的標準,顯然滿足不了未來投資資本在一線市場的活動。
由于資本的集中性,目前一線市場上的“家庭式”“獨立式”的經營模式將會被打破,趨向“集中式”“加盟式”的方向發展。
而在一線市場大格局上,北京、上海、西安甚至景德鎮等傳統一線市場發達的地域將呈現“引領式”“集中式”“公司式”等愈加集中而商業化的趨勢,成為國內一線市場金字塔的頂端,而這些地區的古玩市場也好,畫家藝術區也罷,將逐漸成為一個有行業條序、規范、聯盟的文化行業甚至是產業,集中的更集中,零散的消失殆盡,商業氣息更加濃厚,更加有市場約束力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同時也面臨著藝術作品更加程式化的危機。而偏遠地區的一線市場將會進一步加強與中心市場的聯系,并最終成為上述地區中心市場的附屬市場,但是地域化特點將進一步彰顯,形成自己的小中心。
2007年是全球藝術市場的豐獲之年,拍場上高價位藝術品疊出、一級市場買氣強勁、投機性成為市場力量、早期收藏者高位換手藏品等等都出現在世界經濟已經走向低迷的預警之下。而在中國,國人的藝術理財意識在2007年前所未有的覺醒,藝術品投資迅速進入資本的視野,加之海外資本對中國藝術的追捧,使中國藝術市場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價格標度由07年年初的1000萬人民幣,陡升到年底的近1000萬美元。
投資熱無疑是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最顯著的變化,而2003年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迅猛發展的動力亦在于此。事實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并沒有改變中國社會財富和個人財富快速增長的趨勢,與之相反,中國卻在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復蘇引擎的過程中日益提升了自身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而2009年中國寬松貨幣政策以及由此產生的通脹預期更推導了流動性資金加速流入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投資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分享中國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紅利,但是隨著資本對利潤最大化的追逐,藝術投資的投機性也愈見顯明。一個明顯的實例,就是2008年以來當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格受到國際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出現向下波動的時候,大量的投資性資金迅疾轉向了更傳統的中國書畫和中國古董的市場類型。
資金機構化推升天價
2010年由于中國政府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政策,藝術品市場資金的凈流入更趨明顯,如2010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資金增量就達到了380億元人民幣。除了增量資金在市場中的表現之外,資金的機構化也成為了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征之一。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機構的資金入場,主要是指除政府采購之外的企業等法人機構的購買行為,其行業背景更趨廣泛,如金融、房地產、制造、能源和建筑等,其地域分布更趨分散,如在沿海開放城市之外,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成為了新的增長點;第二,藝術品投資基金的資金入場,包括私募和公募的不同類型,一些目前在國內比較活躍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已經達到億元的募集額度。
資金的機構化在藝術品市場中的表現,首先反映在資金規模化的明顯優勢,而動輒千萬級的競拍出價已經將個人性購買行為如傳統意義上的收藏家們迅速地“邊緣化”;其次是在操作目標和操作手段上的變化,由于機構收藏往往是以收藏的系列化為目標,投資基金則以抗風險且增值快的藝術品為投資標的,因此兩者都不約而同地聚焦于那些具有明確文化值和社會共識的稀缺性藝術資源,這勢必造成“名家”尤其是“名作”的價格飆升,并最終導致在2010年有多達22件中國經典藝術品拍賣紀錄超過人民幣億元大關,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億元時代已經來臨。”
私人收藏發展迅猛
由于公共美術館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購買主體中缺失,加之國內的企業收藏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因此私人收藏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領域。Artprice《2010藝術市場趨勢報告》認同這樣的結論,并指出亞洲新涌現出的億萬富翁的購買力,以及他們天性中的愛國心和賭博性的出價,是造成了中國藝術家能夠有如此強勢市場表現的真正原因。更深層的解釋是,中國正處于個人財富加速增長的歷史時期,尤其是中國的高凈值財富人群在滿足了物質生活需求之后,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帶動了向藝術品收藏的轉向,然而中國的私人收藏由于缺乏家族傳承的渠道,通過市場進行購買就變成了主要途徑,因此中國的購買力就很容易在國內外藝術品市場中得到充分彰顯而引人注目。
正因為中國的私人收藏家對于藝術品市場的參與度較高,因此他們受到市場影響的幾率也愈高,所要承受的所謂市場對買家的“反作用力”亦愈大,而大多數情況是“如果你自己沒有明確的收藏目標和收藏標準,那么你就只能淪為市場標準的附和者和追隨者”,但是恰恰這正是目前中國比比皆是的現實。很多在拍賣現場一擲千金的中國買家,85%以上的行業背景都集中于近年來資本積累最快的領域如房地產、金融、能源、交通與基礎建設、高科技等行業,而這些行業通常又和國家宏觀調控、產業政策調整緊密相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性經濟波動、國內經濟周期影響也迅速通過私人資本傳導并影響藝術市場。正因為如此,中國藝術品市場與社會整體經濟之間的“正相關性”日益增強,其波動性也變得風險劇烈和無法預估,最終必將導致市場行情的無序震蕩或者過度反應。
“以前中國藝術品能夠出現千萬元的價格就覺得很了不起了,今天能夠出現這樣的價格,反映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財富增加帶來的文化藝術品的繁榮,讓人感到振奮。”保利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蔣迎春對外表示,以前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非常低,這次拍賣意味著在中國經濟發展后,中國藝術品的價值也開始得到人們的正確認識,中國藝術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據悉,此次北京保利春拍中,除書畫外,古董珍玩也創下了佳績,以5.8億元人民幣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好成績,其中,清乾隆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以5656萬元奪下全場古董類桂冠;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題詩澄泥伏虎觀及紫檀蓋盒1400萬元成交,打破硯臺拍賣世界紀錄。在香港比春拍上,最為轟動的是清乾隆帝御寶題詩“太上皇帝”白玉圓璽成交價高達9586萬港幣,刷新御制玉璽世界拍賣最高紀錄,同時刷新白玉拍賣世界紀錄。
在2008年的拍賣中,千萬元級的拍品是重頭戲,而在2009年秋拍中,就涌現出過僻過億的拍品。中國藝術品市場瞬間進入“億元時代”。億元拍品的多次出現,大大拓寬了市場空間,這種刺激作用巨大。
2010年的春拍毫無司地承接了2009年的市場激情,不論是書畫板塊還是瓷雜板塊,都有著巨量放大,并且數量有增無減。尤其是書畫板塊,從分項數據來看,2009年中國古代書畫拍賣市場的上拍量為19264件,成交量為14450件。成交率為75.01%,成交額38.34億元人民幣,占書畫市場35.39%的份額。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市場的上拍量為53576件,成交量為40503件,成交率為75.60%,成交總額為54.07億元人民幣,占書畫市場的份額為54.53%。可見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市場行情的這種“雙管齊下”的配合是拍賣市場復蘇的核心“能源”。
雅昌藝術指數顯示,截至2009年秋拍,各板塊指數都幾乎在創歷史最高,國畫400指數、近現代名家指數、當代中國畫指數、海派書畫指數、京津畫派指數都達到了10年來的最高點。專家表示,如果期待著未來中國藝術品指數繼續保持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長,恐怕不太現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以平均增長率的速度上漲的可能性是存在的,10年來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指數平均每年增幅是28%左右。
事實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經歷2003年井噴至2005年達到高峰狀況后,2006年、2007年2008年進入調整期,尤其是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更是陷入深度調整期。2009年秋拍行情突然放晴,增幅明顯加大。
專家預測,2010年和2011年指數下調的可能性不大,但仍然會繼續保持向上增長的態勢。原因首先是中國藝術品價值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其次藝術品的時間價值決定了藝術品價格上漲是一個必然趨勢,最后是真正藝術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
福建省拍賣協會收藏專業委員會主任黃桂華表示,中國藝術品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其實空間巨大,最貴的作品五年前就已經超過2億多元人民幣,與動輒幾千萬美元的國外藝術品單件價格相比,中國藝術品價格空間巨大,市場的潛力不可估測。黃桂華認為,藝術品的時間價值屬性決定了其價格會是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從藝術品屬性來說,時間價值越明顯,價格越會不斷增值。
經濟刺激中國藝術品價值
誠然,藝術品價值的釋放也跟經濟的活躍程度有密切關系。據悉,20世紀80年代初,朵云軒標價四尺開的一幅齊白石作品在5000元以內。2009年秋拍,其作品每平方尺價格分是41.79萬元,增幅成幾何級放大。
而最近幾年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中國藝術品市場也風起云涌,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快速演變成除紐約、倫敦之外的熱點市場。在過去的幾年里,藝術品市場全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藝術市場格局。藝術市場在全球化背景下存在著廣泛聯動性,中國藝術品市場毋庸置疑地還是要受制于整體經濟的大背景。
18世紀的中國裝飾藝術品:清代藝術品價格在2010年屢創新高,預計2011年會繼續受到各路藏家的熱捧,陶瓷工藝品和御用器物更是如此。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的最新一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2010年秋季29件高價成交的瓷雜中,除了4件宋代高古器物外,其余均為明清制品,其中16件為清乾隆制品。明清瓷器雜項,尤其是宮廷御制品,不僅存世量和流通量相對較多,而且在制造工藝上更為繁復考究,前途無量。
針對這一領域,林先生表示,“中國買家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很有感情,這個市場至今都還處在成長初期。進入這個領域的藏家將會越來越多,需求也會持續上升。”
現代中國大師作品:20世紀中國藝術家的油畫和水墨畫賣得非常好,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張大干(1899-1983)和傅抱石(1904-1965)等大師的作品。在2010年秋季,雅昌藝術網監測的36名藝術家作品價格指數處于上升通道,其中近現代書畫家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齊白石等作品價格指數呈大幅上漲趨勢,僅有潘天壽、石魯等6位藝術家作品價格指數呈下滑態勢。傅抱石作品價格以176.95萬元/平方尺位居近現代名家首位,徐悲鴻的價格指數則比上季度提高了45%。
當代中國頂尖藝術家的早期作品:2010年被稱為“藝術金融的創世紀元年”。市場分析認為,2010年流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受到流動性過剩及房地產及股票市場資金擠出效應的影響。當代中國藝術,由于投資、鑒賞的門檻相對較低,一度被認為是新買家扎堆的地方。
林先生說,“大家似乎都在關注張曉剛(生于1958年)和岳敏君(生于1962年)之類的畫家,想要找到一些出處可靠的早期作品。”這些藝術家至今也沒有停止創作,藏家們想要的卻是他們的早期作品,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的作品。林先生說,“后期的作品唾手可得,早一些的作品卻帶有他們的標志性風格。”
據悉,開春之后,蘇富比香港計劃于4月3日舉行一場重要的當代中國藝術私人收藏拍賣會。拍賣會將提供當代中國藝術家創作的106件早期作品,預估值為1億到1.3億港幣。
次要藝術家的重要作品:事實上,一些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近現代書畫家的作品價格,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除了一線大師之外,各個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也非常值得關注,因為每個地區都有一批買家在追捧本地區畫家的作品。
一、國內研究現狀述評
國內學術界對藝術品消費行為的研究不全面,即便有研究也非常薄弱,現有研究成果和結論不足有效地指導我國藝術品生產、經營環節的發展。
藝術品消費行為偏重兩個角度:(1)從經濟學角度。這類研究傾向藝術品消費的需求研究,如翟晶、孫中偉的《中國藝術品消費市場調查分析》;《藝術市場與藝術品消費行為分析》對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有簡單分析,如社會發展、文化熏陶、心理差異、理性與感性等,但依然缺乏消費群體的分類;趙娟的《藝術市場與藝術品消費行為分析》;(2)從營銷學角度。這類研究偏向市場細分和對消費者的偏好研究。呼吁藝術品消費市場應該讓藝術與公眾的結合點更具多樣化,如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總監趙力在《藝術品“消費”開始升溫》的觀點;另有《研究國內畫廊生態》偏重闡述生態環境對畫廊運營的影響;《開放與展望——藝術品整合營銷傳播》側重藝術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渠道研究。
本研究認為,藝術品消費行為模式缺乏深度思考。模式是什么?是套路,好比一套拳法,或購買藝術品和服務時的公式。普通的研究范疇從裝飾藝術品消費、藝術拍賣、藝術收藏、藝術博覽會、藝術品電子消費、高端藝術品復制、藝術基金等。但上述均為公式的前提條件,類比公式的前提條件無價值。如《藝術品個人消費需求快速上場但買得起的藝術品在哪里》討論藝術品消費與藝術品收藏的分界;每年各大拍賣行公布的拍賣成交數額,大部分集中在成交量上;藝術品消費出現新模式,比如《HIHEY線上拍賣,讓藝術品消費走近大眾》涉及的線上拍賣,文章過多涉及營銷模式的敘述,沒收集消費者的具體數據和定量分析;對藝術品消費與金融結合的模式缺乏數據收集和分析,只感性地推導結論,比如《如何配置藝術品資產》。
國內的理論研究十分薄弱,缺乏專論的藝術品消費研究。目前有章利國的《藝術市場學》、夏葉子的《藝術品投資學》、李萬康的《藝術市場學概論》。這類研究很重要,但只有導論型研究遠遠不夠。追本溯源該現狀與國內的文化消費理論起步晚和研究方法單一有關。始于1985 年左右的國內文化消費研究,多數是具體、定量的分析和調查,缺乏文化消費與社會學的交叉研究。
二、國外研究現狀述評
國外的藝術品消費行為研究建立在文化消費理論上,與文化產業批判有關。從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到凡伯倫、齊美爾、布爾迪厄對文化消費理論的初步構建,再到丹尼爾·米勒和安東尼歐·葛蘭西的再深化。其研究脈絡清晰,底蘊深厚,但當前藝術品消費理論的構建努力遠遠不及文化消費理論。
法蘭克福學派的阿多諾認為文化工業讓“大眾”短視近利,馬爾庫塞認為文化工業消解文化產品特有的人文價值。從文化產業批判到文化消費理論的構建。凡伯倫和齊美爾認為文化消費具有雙重特性:(1)提供了生存所需;(2)界定社會關系。他們的貢獻在于,視文化消費為一個溝通模式,它的基本功能在于制造與維系社會關系。在此,文化消費是一種儀式,渠道和創新。在此方向上,布爾迪厄繼續深化,他區分三種資本: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在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與財富等形式的經濟資本,可以買到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接觸管道。他的總結是文化消費(從高尚藝術到餐桌上的食物) 構成社會區分的獨特模式。在此,西方學者的文化消費理論構建初步完成。丹尼爾·米勒和安東尼歐·葛蘭西繼續將上述理論發展下去。即前者認為文化消費是一種創制文化的實踐,后者的核心觀點是文化主導權,這些都被視為后現代主義的文化消費觀點。
可惜,國外藝術品消費理論的成就遠遠不如文化消費理論顯著。現有專著大概分三個類型:(1)介于文化消費和藝術品領域的研究,比如Omar Lizardo and Sara Skiles:Cultural consumption in the fine and popular arts realms;(2)針對局部藝術品消費行為的研究,比如以流行藝術消費為對象的專著Pop art and consumer culture:American super market;(3)從界定社會關系角度出發,強調身份認同感與藝術消費之間的研究,比如Mohammadali Zolfagharian, Ann T. Jordan:Multiracial Identity and Art Consumption,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一)主要內容
研究內容包括兩個維度:(1)北京和上海的藝術品消費行為調查;(2)根據調查的數據將對消費模式進行初探。就第一維度的調查,將以四個類別開展工作:藝術消費品類、藝術體驗類、藝術收藏品類、藝術投資類。
詳見下表:
藝術消費類型 第一維度:調研內容 第二維度:藝術消費模式關鍵詞
1 藝術消費品 藝術衍生品、藝術禮品、設計師品牌的家居用品、網上藝術銷售 藝術消費指數∣CPI消費指數、財政政策、定價機制、發改委
2 藝術體驗 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藝術展、高端藝術品復制
3 藝術收藏 藝術拍賣、藝術博覽會、畫廊、網絡拍賣 CPI指數、通貨膨脹率、貨幣保值
4 藝術投資 藝術基金、文交所 ROI投資回報率、投資風險管理、政府財政政策
以四個部分開始研究:
第一部分是引言。闡述研究的選題背景、主要內容和意義,運用的理論工具和方法,對國內外文獻簡單陳述,介紹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二部分是藝術品消費和藝術品消費行為的概述。包括藝術品的概念、形式和特征以及藝術品消費的內涵和外延,存在的必然性和分類等內容。它將鋪墊全文的基礎理論;
第三部分是國內藝術消費品的特征與消費行為研究。首先根據四種藝術消費類型調研數據,然后分析原因;接著分析四大類型消費價格,對比消費人群收入;最后觀察藝術消費市場的供求關系,引出吸引藝術消費者的策略建議;
第四部分是國內藝術品消費的效應分析及政策引導。在分析北京和上海兩所城市的四大類藝術消費后,明晰當前藝術品消費現狀,預測未來的藝術消費發展趨勢,為藝術產業發展政策提供有效數據和產業策略調整的基礎。
(二)研究方法
采用歷史學、社會學、統計學跨學科式研究。包括如下基本方法:文獻研究、實地考察、參與觀察、數據采樣、問卷調查等。
重點為對北京和上海兩所城市的藝術消費四大類進行田野式調查;而難點在于操作層面和基礎理論:(1)研究時間長、人手不足、采集樣本多;(2)因涉及的數據采集點多,所以研究經費高;(3)國內缺乏文化消費理論基礎,更沒有藝術品消費理論框架。
(三)本研究有三個主要觀點
1. 需對比藝術消費行為與CPI數據,而非從經濟學和營銷學角度研究;
2. 建立對藝術消費行為的深度思考。模式是套路,是購買藝術品和藝術服務的公式;
3. 研究需要建立在如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用數據告訴消費者購買藝術藏品可以抵消貨幣貶值;用數據告訴投資客如何平衡藝術高投資回報率和投資風險。
(四)本研究的創新有兩點
1. 樣本采集到的數據與國內CPI進行比照,分析藝術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不再是感性認識而是嚴肅的方法;
2. 對國內藝術品消費行為模式進行初探,基于上述創新點。因為在該領域,可以說具有開創性貢獻。
參考文獻
[1] 施虹.開放與展望——藝術品整合營銷傳播[D].浙江大學,2010年.
[2] 西沐.西沐談中國畫市場[M].中國書店,2008年.
[3] 西沐.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研究報告(2011)[M].中國書店出版社,2012年.
[4] 西沐.湖南美術投資行為研究:中國藝術品資本市場概論[M].中國書店出版社,2010年.
2012年是中國藝術市場持續調整的一年,也是《藝術市場》雜志創刊十周年。作為文化部主管、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的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藝術市場》是目前業內唯一縱貫整個藝術市場行業,并囊括相關產業,包括藝術產業投資與經營、藝術市場動態與分析、藝術新聞與評論、藝術品收藏與鑒定等內容的大型綜合類藝術品投資與收藏雜志。雜志擁有國家級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作為專業學術指導,是現今行業內最具權威性的主流媒體之一。
十周年之際,《藝術市場》匯聚多方優勢資源,于2012年底建造落成目前國內唯一大型專業藝術產業鏈集群,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市場》雜志社藝術家俱樂部、中國收藏家俱樂部、《藝術市場》美術館、《藝術市場》藝術品倉儲中心、視覺中國·國際青年原創藝術基地、《藝術市場》市場分析研究中心、《藝術市場》網絡門戶與電子商務平臺等組成。
劉承萱在致辭中指出,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藝術市場》雜志社藝術家俱樂部、《藝術市場》美術館正式落成后,將成為中國文化傳媒集團開展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重要基地。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將以此為依托,為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等領域的單位、機構、人士提供藝術交流的平臺,展覽收藏的場地,文化休閑的場所,全力打造一個專業的藝術之家。
產業鏈集群各司其職
據悉,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將致力于國內外高端藝術展覽、文化交流活動的組織策劃,在組織活動的同時,也為國內外藝術機構、企業、個人提供相關服務;《藝術市場》雜志社藝術家俱樂部兼具文化交流、資源拓展、信息傳播、展覽館藏、精品收藏、藏品倉儲、專業咨詢、投資指向、媒體宣傳、文化休閑等多種功能;《藝術市場》美術館是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成立的首個美術館,將依托《藝術市場》雜志長期積累的藝術家、收藏家資源,策劃組織書畫、雕塑、瓷器、古董、設計品等各類藝術展覽。“視覺中國”·國際青年原創藝術基地設在《藝術市場》美術館內,是該館最重要的國際品牌之一。而落戶于此的中國收藏家俱樂部,則集熱愛藝術之有識之士,是國家文化項目“第三方文化藝術品評估體系”課題的研究實施機構,與收藏家、企業家、藝術家、藝術品金融機構以及國外學術機構、文化藝術機構、高端文化藝術品商業機構均有緊密合作。
“名尚風華·10年之展”同期開幕,是《藝術市場》與十年兼程的藝術家一起,為廣大藝術愛好者奉上的一場視覺盛宴。展覽展出了崔如琢、龍瑞、范揚、史國良、田黎明等多位藝術大師的精品力作,盡顯丹青華彩,將當下中國水墨藝術主流名尚之風,呈現在中國藝術市場的聚光燈下。
回望四次“視覺中國”行
《藝術市場》雜志社在出版雜志的同時,還多次舉辦在業界有廣泛影響力的展覽、論壇、沙龍等活動。
2005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創下青花瓷拍賣紀錄的元青花罐“鬼谷下山”,1568.8萬英鎊,合2.45億人民幣(圖2)。
2009年在蘇富比春拍中創下單色瓷紀錄的清乾隆粉青釉浮雕鏤空長頸膽套瓶,4770萬港幣(圖3)。
在收益至上的資本市場,藝術品投資的研究是否值得耗費我們寶貴的時間和資源?關于這項研究背后的意義過于陽春白雪,導致我埋頭在一堆分析數據中的時候,深刻感覺到自己在褻瀆某些美好的東西,用收益這一最原始也最直接的目的,掩蓋了藝術品投資的無價效用――擁有人類智慧和審美精華所帶來的幸福感。
但無論如何,希望這篇其實沒有什么量化色彩的文章,帶來一些投資領域的新角度、新空氣,哪怕只是帶來一點點提醒:在我們所不熟悉的領域,投資還有這樣一種形式。
不能免俗地講一點點實務意義:民生銀行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一定不是未來投資者能選擇的唯一的產品,既然需求增長如此之快,藝術品投資基金必將進入某些投資者的組合,成為抗通脹資產中或不可缺的一部分,藝術品投資本身門檻較高,但是打包成金融產品之后,就具備了零售的可能,我們相信,在理財產品領域,這也是一個可以關注的方向。
藝術品投資
藝術品投資,是目前大類資產投資中透明度最低、定價最困難的一個領域,然而一百多年的藝術品投資歷史,卻與資本市場一樣,伴隨著各種定價理論、資產配置理論的發展和爭論。在梵高、畢加索、齊白石這樣的大師身后討論所謂的定價和收益率,似有焚琴煮鶴之嫌,但是,讓我們從投資獲取的“效用”角度來思考藝術品投資:藝術品是容納貨幣流動性的一種大類資產,它不但帶有資本品的特點――抗爭通脹、規避風險、獲取收益,同時,這個投資的過程充滿藝術欣賞帶來的各種其它效用:思想乃至靈魂的認可和升華、擁有美和永恒的滿足、讓某種表達或感覺永久傳世的夢想。
目前藝術品投資領域被廣為引用的“梅-摩”指數創始人之一、長江商學院的副院長梅建平有一段被頻繁引用的話:“100年以前,道瓊斯指數有33家只藍籌股公司,如今,33家藍籌股公司只留下一家,就是通用電氣。就像這次金融危機,158年的雷曼兄弟倒閉了,很多百年老店也難逃倒閉的危險。而1900年100個印象派和古典派大家,如今還有95個人的畫作活躍在各大頂級拍賣會上。所以可以說,藝術品最能經歷時間的考驗,是最好的投資。”
藝術品投資也有不同的板塊,目前學術界、包括國內現有的少數進行藝術品投資研究和分析的機構或學者,大多把書畫類藝術品當做研究的主要標的,因為這一類別是迄今為止歷史最長、存世數量最多、拍賣紀錄最多、拍賣紀錄最高的藝術品門類。但是在以中國文化為代表的亞洲區,藝術品投資的“板塊”還包括:瓷器、雕塑、玉器、古籍善本、珠寶、家具和其他雜項,其中瓷器是中國藝術品中獨有的大類。
藝術品定價
關于藝術品定價,學術界有兩種長期爭論的觀點。觀點一認為,藝術品是沒有基本價值的,沒有任何一個藝術家、收藏者或者市場分析者能夠評估市場價格處于高位還是低位,也沒有所謂的“均衡”價格。需求的波動很大,受到收藏者的愛好、潮流影響,導致藝術品價格是不可預測的。觀點二認為,藝術品的價值是由當時社會的價值觀決定的,而不是這個藝術品產生時的“天然成本”,這些價值觀是有社會群體所固有的文化理念和消費習慣所決定的,因此可以預測、具有均衡價格、與其他資產價格可比。(見圖1)
藝術品的交易價格標桿通常是在拍賣會上產生的,拍賣會上的公開交易記錄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當時的藝術品市場,而且拍賣紀錄通常會在某一個階段內頻頻刷新。1987年3月,梵高的《向日葵》在拍賣會上以3990萬美元成交,11月,他的另一幅名作《鳶尾花》就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以5390萬美元刷新了梵高作品的價格紀錄。
藝術品投資收益率分析
藝術品投資的交易環節與股票、債券投資有較大的區別,交易并非連續競價,通過拍賣形式成交,交易場所分散,交易的每一個品種幾乎都是唯一的,由此導致藝術品投資收益率的分析需要應用一些特殊的統計分析方法,同時,對研究者獲取數據的能力有極大的考驗。在現有文獻中,大部分(或者說幾乎所有)的文獻都是基于美國或歐洲市場上的油畫拍賣數據來進行的,由于存世量較大,有成熟的流派和時代劃分標準,這個種類幾乎壟斷了學術文獻中的藝術品投資指數構成。此外就是不得不提到藝術品拍賣的龍頭公司:佳士得和蘇富比,這兩家公司超長的歷史和完整的交易數據,以及在拍賣界無可比擬的行業地位,使他們的拍賣結果被反復引用和分析,大多數頂級藝術品的拍賣都是通過這兩家公司舉行的。
結論一:藝術品投資的收益率與股票和債券相當,在部分階段甚至超過這兩個傳統投資品種。
大部分研究都認為,藝術品投資與股票、債券市場的長期收益率相關性極弱,從這個角度來看,藝術品作為投資的一種類別,它可以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
結論二:藝術品投資的收益率從長期來看和資本市場、固定資產投資不具有顯著相關性,但是在短期內有很強的相關性,甚至在全球領域內可以通過藝術品的文化內涵指示未來較短時間內(半年到兩年)的區域經濟熱點。
作為社會主流文化(或者是社會優勢群體的主流文化)和心態的折射,藝術品投資的交易品種和價格變化,在短期內對資本市場的方向和對經濟的發展傾向,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尤其是在1-3年間集中出現的天價拍品,往往體現了當時社會特別崇尚的某種思潮、文化或價值觀。
藝術品國際市場份額――中國崛起
2009年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布,從拍賣市場來看(相應的是零售市場),美國仍然是老大,27.9%,英國次之,21.3% 。十年時間里,美國一直持續占據著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但是優勢逐年縮小。到了2009年,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7.4%。中國市場份額的上升有兩個原因,一是藝術品投資理念的迅速推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中國藝術品本身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在上升,在大中華區的拍賣市場中,中國文化代表作顯然是主流品種。
藝術品投資品種――油畫是絕對主流
2009年國際藝術品按照具體品種的分類來看,油畫仍是絕對主流,占據了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其他市場份額較大的品種主要集中在素描和雕塑等西方藝術常見的表現形式中,在中國市場占據主流的瓷器、玉器并不在其中。這其中可以看到文化藝術傳承形式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和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路徑:西方人在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上進行的是內容和風格的創新;而東方文化的傳統表現形式由于工具、工藝的傳承本身出現了很大的斷代,表現形式本身就面臨一個沒有主流價值觀的時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西方社會可能誕生新生代的畢加索,但是東方不會再有官窯,不會再有竹林七賢。
拍賣經紀商格局――佳士得、蘇富比壟斷拍賣市場
根據統計,2009年全球藝術品拍賣的全部成交中,半數以上來自佳士得和蘇富比的貢獻。我們不排除這其中有統計因素――兩家百年老店幾乎是藝術品投資研究者須臾不可離的核心研究內容,他們的數據歷史長、透明可查。但是這兩家公司、他們的擁躉和反對者們都非常欣喜地承認,或被迫承認,藝術品拍賣市場沒有其他外部力量可以撼動他們的核心地位。從市場份額到頂級藝術品的拍賣場所選擇,從傭金比例的制定到藝術品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處處都有他們的巨大影響力。
2009年兩大巨頭的市場份額接近藝術品拍賣市場的60%,在覆蓋了全球主要的藝術品市場之后,兩大巨頭的地位幾乎不可撼動。
藝術品投資常用指數
海外藝術品指數
海外藝術品投資指數的發展時間比較長,中介機構和學者們為此做了長期的探討和應用,由于交易形式特別,又具有一定的私密要求,數據收集是藝術品指數最為困難的一個環節。
蘇富比公司根據自己的拍賣紀錄構建了藝術品綜合指數和分類指數(例如印象派指數、現代派指數等等),由于這個指數的算法過多地考慮了蘇富比公司對藝術品本身的估值和選擇,因此學術界對蘇富比的態度是:既無法離開蘇富比的參考價值,又認為這個指數不夠客觀。學術界通常采取的修正方法是:在蘇富比、佳士得的拍賣紀錄基礎上,結合其他拍賣公司或經紀人的公開數據,考慮可比拍賣的反復出現(這點非常重要),重新編制學術界認為較為客觀的藝術品指數。
但是,遺憾的是,學者們并不花費時間去維護這些指數,他們只是應用某十幾二十年的數據提出對指數如何進行更合理的編制和修正。我們只能在文獻中查到這些未商用的指數,作為對過去某個階段藝術品投資市場走勢的參考。
梅/摩藝術品指數
梅/摩藝術品指數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是目前在藝術品投資指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指數的創始人是長江商學院的副院長梅建平和他的朋友Mose創建的。該指數已經建立了一個大概擁有全球15000對重復拍賣交易的信息,并且每年還將增加1000對拍賣信息。指數應用的是和編制標準普爾住宅房地產指數相類似的方法和數據收集原理。
梅/摩藝術品投資指數把全球藝術品市場分解成古代藝術和19世紀藝術、印象派和現代藝術、戰后藝術和當代藝術、1950年前的美國藝術、拉美藝術5大收藏門類。從梅/摩綜合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對比來看,1958-2008的50年中,二者的收益率各有勝負,長期累積效果相差無幾。(見圖2)
梅/摩從2002年起藝術品投資年度報告,年報中,除了指數的當年和歷史表現之外,還有這一年全球主流拍賣市場的交易情況、不同國家、不同門類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情況、當年頂級藝術品和頂級藝術家當年及去年作品的拍賣情況。目前這一指數體系開始關注中國藝術品,并從2009年起開始在國內它的年報。
本土藝術品投資指數
雅昌油畫100成分指數和國畫400指數
雅昌油畫100成分指數和國畫400指數是由國內的藝術品投資門戶網省略的,目前在國內相對最為專業和穩定的藝術品指數,可惜的是,標的仍然集中在畫作上,沒有覆蓋國人關注的收藏大類中更具中國特色的瓷器、玉器和皇權藝術品(包括官窯、宣德爐、珠寶等)。
國畫拍賣指數的樣本公司中除了之前我們提到的佳士得和蘇富比之外,還包含了國內的13家大型拍賣公司,包括著名的保利、瀚海、朵云軒和西泠。油畫拍賣的樣本公司則達到了77家。(見圖3、圖4)
兩個指數的歷史都不是很長,不過區區10年,但是從這10年的情況來看,國內藝術品投資確實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發展速度超過了同期的股票市場。
直觀地對比雅昌的兩個指數和上證綜指,我們不能直觀得到什么結論,畢竟藝術品指數在前面五年的時間內由于樣本和成交量都太少,不具備說服力。可以看到2007年,兩個市場有一個重疊的頂峰,2009年藝術品市場創出歷史新高,但股票市場指數顯然要遜色得多。我們認為藝術品投資在國內所扮演的角色更類似于高端房地產――是處于財富金字塔和投資者修養頂端的人群抗通脹、吸收多余流動性的重要選擇,這些投資品對流動性的要求很低,收藏(或叫購買、投資)的人并不太多考慮短期內利用這些投資品回收流動性或獲取差價的可能。
藝術品投資實務
藝術品投資組合構建
已經有眾多學術研究公認藝術品作為投資品種的一類,完全可以與固定資產、債券、股票等傳統投資品一起,形成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藝術品本身,通過組合的構建,也可以形成一個風險分散的投資組合。例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美國藝術品市場大跌期間,當代藝術、19世紀歐洲藝術、古歐洲藝術和20世紀英國油畫所構成的組合,被認為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投資組合。
但是,相信這些學者從未用自己的財產進行過大規模的藝術品投資,與一切投資可能遇到的問題一樣:回顧歷史的時候我們非常清楚一個最好的組合是什么樣的,但是面對未來進行決策,即便我們相信各種方法和工具的力量,投資的智慧始終不可或缺,這就是為什么投資者有無數,成功者卻寥寥。對于藝術品來說,這個任務就顯得更為困難,因為即便我們做出了無比正確的組合建議,也未必能在市場上以預期的價格在預期的時間買到相應的標的,交易的過程往往需要更高的成本去推動,或是更多的時間去等待。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眾多文獻中我們無法看到學者們的建議,未來我們用什么方式去投資藝術品?
我們嘗試比較了一下面對全球市場進行資產配置的時候,股票市場主動投資和藝術品投資所需要考慮的因素。(見表)
在藝術品投資中,投資品種的差異遠遠大于其他資本品,如果把藝術品投資當做一個組合管理的過程,組合的構建不僅要考慮藝術家的差異,還要考慮藝術家在不同時期作品質量和風格的差異。
中國藝術家作品國際地位迅速上升
在2009年個人作品成交量全球排名前50的藝術家中,第三名是中國的齊白石,2008年他的排名還在全球的第59。同樣在這一年中排名大幅上漲進入前50的國畫藝術家還有:張大千(2009年No.11,2008年No.51),徐悲鴻(2009年No.19,2008年No.100),傅抱石(2009年No.21,2008年No.82)。
2010年春季蘇富比在倫敦的總部升起了中國國旗,并且將中國國旗掛在了中央位置,其余四面國旗代表的國家分別是:美國、英國、法國和瑞士,也是蘇富比機構進駐的重要藝術品市場。我們相信蘇富比在藝術品投資領域接近200年經營史中所積累的市場判斷能力,這一現象不是偶然的。
機構投資者與藝術品投資
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British Rail Pensions Fund)是英國鐵路工人養老基金的管理人,也是最先嘗試進行藝術投資基金的機構,至今為止仍然是蘇富比公司的重要客戶之一。19世紀70年代中期,為分散所管理資產組合的風險,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將基金會每年可支配的總流動資金的5%(相當于500萬英磅)投資在藝術品上。
在蘇富比的幫助下,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還是開始了極其謹慎的嘗試:從1974年底開始,他們先后購進了2400多件藝術品。這些藝術品的種類覆蓋面較廣:從古代的珍貴印刷品到印象派的繪畫作品,從中國瓷器到唐三彩,總投資額在4000萬英鎊(約合1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