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2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中音樂教研,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2-0165-01
我們在新課程背景之下進行高中音樂教學,就是要遵循新課程的教學原則,在高中音樂課堂上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等。我們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培養,不僅要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提升,而且要能夠使學生在音樂中獲得美和愛的力量,從而更加積極向上地生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中音樂教學的一些策略,希望對提高高中音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一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音樂教學策略
1.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音樂是一門藝術,藝術就難免有枯燥的地方,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各種音樂教學資源,不斷地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音樂教學形式來提升學生們的音樂學習興趣。首先,應利用專業的音樂教室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很多學校都配有各種專門的音樂教室,在平常的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音樂教室來開展課堂教學,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自己搜集資料,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教師可以搜集關于音樂的各種影像資料、圖書資料、音像資料等來豐富課堂教材。通過將這些資料進行加工,能夠產生出新的、說服力強的、沖擊效果好的課堂輔助效果,能夠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和創作難度,使學生們在強烈的心靈震撼之下充分領悟到音樂的偉大之處。最后,可以通過各種現代化設備的綜合運用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各種現代化的電子產品為我們學習音樂和接觸音樂大師提供了便捷的路徑,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這些電子產品的綜合運用來達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2.通過音樂情境的創設來優化音樂學習效果
我們進行音樂教學,就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在創作者的背景下充分感受音樂,所以音樂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音樂情境的創設不僅能夠再現音樂作品的氛圍,而且能夠使學生形成課堂情緒準備,從而能夠更好地融入音樂學習之中。如學習革命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音樂作品創作的背景,講述革命時期的故事,播放抗戰影片將學生們充分地引入到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緒之中,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了解音樂作品。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音樂活動來優化學習效果。音樂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之中,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最終實現音樂學習效果優化的目的。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開始之前組織學生進行合唱來營造音樂學習氛圍,還可以在音樂課堂開始之前將教室布置成為演唱會現場,讓學生們即興演唱,大家進行評價等,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
3.加強樂理知識的教學
高中音樂課堂還應加強樂理知識的教學,使得學生們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樂理知識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音樂的奧妙,更能使學生們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不斷通過掌握的樂理知識開展音樂自學活動。樂理知識較為煩瑣、難懂,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不斷地借鑒一些優秀音樂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而使樂理知識的學習變得簡單有趣。
二 綜合改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
為了促進音樂課堂的總體改進,提升音樂教學的質量,我旁聽了一位優秀的老教師的音樂課。在她的音樂課堂上,她通過各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音樂學習情緒,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她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教授了學生如何正確地欣賞音樂,使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不斷提高;她還在音樂課堂中不斷地講授如何應用音樂調節自己的情緒,增添了音樂的實用性。這些都是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所缺乏的,所以,我在向這位教師請教之后提出了自己的音樂課堂綜合改善方法:首先,在音樂課堂開始之前主動調整學生的情緒,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中完成整個課堂的學習;其次,在音樂課堂的進行過程中增加對優秀作品的內容欣賞,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最后,在音樂課堂中不斷地講解和示范音樂對學生性格培養的作用,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借助音樂放松自己的情緒,完善自己的性格。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教學意義重大,我們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從而獲得教學目標的實現,將學生培養成為人格健全、性格完善、審美能力不斷發展的人。在高中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教學資源來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通過音樂情境的創設來優化音樂學習效果、加強樂理知識的教學,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斷促進學生性格的完善等,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學生喜歡音樂,但不喜歡音樂課。因為音樂課堂沒有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要么是迎合老師,做出一副很認真的模樣;要么是趴在課桌上睡覺或聽音樂;要么是帶上其他文化科作業或課外書籍等等。總之,他們在音樂課堂上找不到他們的需求。那么,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需求是怎樣的呢?
與時俱進,追求音樂的流行美
現代世界,包括音樂在內的各方面都在飛速的發展。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表演,都在技術上,藝術上有了很大突破,緊緊的體現了時代氣息和人們對音樂文化的需求。作為欣賞主體的學生,理所當然對音樂的品味也越來越高。經過筆者教學實踐發現:
時尚旋律美,是學生音樂鑒賞的首要需求。在《學堂樂歌》單元中,學生對教學內容比較陌生,缺乏興趣,甚至認為其旋律老土,沒有新意。課后,我認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調整,我將“學堂樂歌’和 “校園民謠”結合起來,課堂上簡略的聆聽“學堂樂歌”,重點是欣賞具有時代氣息的“校園民謠”。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這樣既抓住了學生的興趣,又自然的進行了同類音樂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星表演美,是他們內心的“榜樣”需求。在欣賞民族歌劇唱段《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時,我首先播放了演唱的版本,學生沒精打采,接著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學們立即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調查發現他們大多數不知道,對王菲特別喜歡,甚至是很多同學的偶像。因為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夢”。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個版本的音樂給同學們欣賞,以便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共鳴。
浪漫意境美,是他們放飛心情的需求。在鋼琴音樂單元,我們欣賞了肖邦的《“革命”練習曲》和李斯特的《愛之夢》,兩首音樂都是浪漫主義鋼琴音樂的杰作。但學生更喜歡《愛之夢》,因為《愛之夢》更讓他們覺得“浪漫”,更適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總是從他們的興趣入手,由淺入深,選擇一些諸如《神秘園》、《神話》等音樂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逐步過渡到對他們來說較“難”的音樂,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動聽配器美,是他們體驗音樂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風單元,我們欣賞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的《思念》,學生反映普遍較差,隨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樣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學生馬上興奮起來。因為音樂家對這首歌曲進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聲等更富于流行美。
由于高中生的年齡結構和心里特征,他們對“流行美”的需求還很多很多,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用“心”去發現,用“行”去實現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挖掘出時尚、經典的音樂作品。
簡單直觀,力求音、畫、舞結合
音畫結合。例如:在欣賞《西出陽關無故人》和《高山流水致家園》兩個單元時,我們可以根據音樂所蘊涵的意境,選擇《唐之韻》等視頻音樂文件進行播放,使學生在聽覺中領悟意境,在視頻中理解音樂。這樣就讓較難的音樂變得直觀簡單、一目了然。
音舞結合。例如:在欣賞《非洲歌舞音樂》單元時,由于其音樂和舞蹈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忌諱對他們進行孤立的欣賞,而要讓音樂與舞蹈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加深刻的了解非洲歌舞音樂的相關知識。
音畫舞結合。例如:在欣賞《爵士樂》時,筆者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視頻片斷進行欣賞,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哼唱,一邊模仿舞蹈,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又使課堂得到了良好互動。
教師理性思維,緊跟專家方向調節學生需求
1、改變觀念,借助“選擇”的力量,選擇一些時尚、積極、動聽、影響力強的作品,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充滿樂趣。科學看待“努力”的力量,明白“努力”需要技巧,需要“選擇”。相信專家,但不要迷信專家,因為專家不一定都有一線教學經驗的,他們對教學實際情況了解得并不是特別到位。
一、創建濃厚的音樂課堂氣氛
在實際教學中,音樂教師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一節課如果學生配合得較好,整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的達成度就高。氣氛濃厚的音樂課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自覺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在強調營造濃厚的音樂課堂氣氛的同時,音樂教師必須轉變枯燥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巧妙的運用富有生動感染力及藝術生動形象力的教學輔助手段和工具,如借助多媒體課件、各種音樂器材等,更好的傳遞音樂藝術情感,從而營造一種濃厚的音樂學習及欣賞氣氛。音樂教師如果主動的將情感投入到音樂教學中,能夠從思想上和心靈上與學生達成音樂情感共鳴,采用各種手段有針對性地設計音樂藝術鑒賞的背景,讓學生真正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情感世界中,從內心深處切實感悟音樂藝術的美妙。
二、多途徑地有效培養學生的情感
音樂教學作為一門“聆聽”藝術的教學,對內在藝術情感的培養教育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高中音樂課上,音樂教師應適當地引導學生學會聆聽音樂,從而進一步深入感悟到音樂藝術暗含的情感,從不同音樂旋律和節奏中感受到音樂的獨特之美,感悟創作者的藝術創作情感。通過有目的地在教學中引導去聆聽和感悟音樂,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領會音樂藝術情感,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欣賞能力。通過對音樂藝術的靜心領會,在音樂教師適時的正確引領下,學生可以進一步深入地感受到不同的音樂作品,感受到作品背后所蘊藏的豐富情感及意境。同時,通過運用各種形象生動、感染力的啟發手段,教師可以對音樂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不斷地凸顯和豐富、讓學生在聆聽、清唱中感悟作品的創作意圖,增強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藝術審美力。在實施情感教育的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對各種相關輔的教學工具加以綜合運用,如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音樂視頻、利用在線網絡傾聽音樂、觀賞圖像文字等,讓學生全方位的領會音樂作品,與創作者和教師達成情感上的共鳴。
三、綜合運用多種音樂教學方法
學生在學習每個音樂藝術作品時,需要認真的結合各種音樂學習方法如聆聽原曲、練習、演唱等多種形式,進行音樂情感教育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讓用心聆聽歌曲,帶著學生反復練習,鼓勵學生用心去感悟每一首歌曲,用自己的真實情感進行演唱,對歌詞激情朗讀,這是學習每個音樂作品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對于優美詩情般的歌詞,通過讓學生激情的朗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讓學生對歌曲印象深刻;通過隨堂練習演唱,在實際唱的過程中,讓學生更為充分的對藝術的情感進行領會,對培養學生生動形象的思維能力大有幫助,將音樂藝術生活化、情感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
四、培養一支優秀的音樂教師隊伍
為了實施情感教學,首先必須培養一支優秀的高中音樂教師隊伍,最為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情感作用。實施情感教育的音樂教學,需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情感教學中,將情感真正融入到音樂教學課堂中,產生情感效應,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此外,音樂教師應具備相應的專業素養及心理素質,對各種音樂藝術作品有著專業的審美力和鑒賞力,深入的透徹的感知作品,并巧妙地將這種感知傳授給學生。在音樂教學之前,教師應結合自己的音樂專業知識,結合教材認真備課,對教學內容透徹了解,明確音樂教學背景,在全面了解音樂作品時,能夠感悟到創作家的情感以及作品所蘊藏的寓意,做好教學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更好地培養學生音樂情感表達。音樂教師應具備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具備傳授藝術情感及藝術審美力的能力,在對藝術作品透徹了解的同時,基于自身對藝術情感的領悟基礎上,向學生傳授創作家的情感及藝術,提高學生情感領悟力。因此,在實施音樂情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運用各種特色的藝術形象及藝術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最大限度地表現音樂情感的內涵。
五、結論
綜上所述,研究高中音樂情感教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音樂藝術與情感世界緊密相聯,音樂教學實質上是一種藝術情感教育。通過對高中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概述,強調有針對性地采取音樂情感教育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高中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及滲透能力,有效地培養了高中學生內心世界的藝術情操,從而科學地建立了一套規范性和統一性并存的音樂情感教育模式,有效地培養了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觀,推動了高中音樂教學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景霞.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策略淺析[J].都市家教,2011,(2).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前聯邦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卡爾?奧爾夫所創建。就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情況來看,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其主要以老師教學生唱歌和老師獨自為學生講解一些基礎樂理知識為主體,而在這一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由于學生個體差異而帶來的改變,因此,教學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滿意。在這其中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因此,我國的音樂教育需要在研究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后,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和我國傳統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將會帶來更深遠的意義,也能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2]。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
從音樂產生本源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音樂是可以帶動人的性情,并且回歸人類本性的。音樂中一般會寄托人們的情感和思想需求,人們通常喜歡將自己所想所見托付在音樂的絢麗中,而這就形成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從奧爾夫音樂的教育理念中,我們可以看出:這與我國傳統對音樂教育的本質和目標有所不同。我國的傳統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學生歌唱和學習最基本的樂理知識,而這一點與奧爾夫音樂的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奧爾夫認為:音樂作為表達情緒和思想的一種途徑,通過音樂,采用語言、樂器、舞蹈等多種形式來進行表達,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和本性[3]。
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法的教學方法
運用奧爾夫音樂體系進行教學,能夠督促學生更快掌握一些復雜的音樂知識。我國高校中的音樂教學,既不能像青少年一樣慢慢學習,又不能像專業的音樂學生那樣系統學習,而且,這類學生由于自身的天賦和學習狀態也決定了其速成的要求[4]。
在教學應用中,高校音?方逃?的初期,首先,建議老師可以根據音樂的不同節奏來編排節奏游戲,學生可以通過活動(拍手、拍腿、跺腳等)來培養身體的節奏感,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節奏和音樂的把控。同時,還可以迅速拉近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不再有負擔和約束,這樣的課堂效率相對更加有效[5]。之后,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在“學生之家”組織一些不同類型的表演,并加入一些不同的音樂元素。在這一步的基礎上,最好能夠再加入音樂演奏的環節,在這個環節,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學生所熟知的樂器進行演奏。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體驗到音樂中的美好,還能讓他們體會到音樂中的樂理、曲式以及風格,對音樂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一旦學生進入到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創作欲就會被最大程度地激發出來,對后續的教學也就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在教學應用中創新的思考
1.注重培養創造力
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采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來指導學生嘗試進行即興的創作和表演。“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能夠進入學習狀態,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和討論問題的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即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作,尋找多種可能性,比如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肢體的協調性、聲音、舞蹈動作、樂器演奏等去進行即興表演,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創造出自己的記譜法。正如奧爾夫所說的,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只有自己積極地加入到音樂學習中,積極參與音樂的創造才是最重要的。當學生完全靠自己即興的想法來詮釋音樂時,就像音樂大師創作作品一樣有意義和價值,這個時候,學生就需要老師的鼓勵和認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感受將自己的思想賦予音樂,用原本的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2.使用民族樂器進行學習
由于國際上各國國情不同,所以我國高校教育在引用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時,應該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從我國的本土文化出發,弘揚民族音樂,開拓音樂教育的廣闊性。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運用民族特色和民間特有的音樂進行教學。這其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我國的各大高校中的學生和中學生是一樣的,接受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程度遠遠不夠。在當代社會中,年輕人接受我國傳統的音樂風格比較吃力,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素質,就應該加強在高校學生中中國民族音樂的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在教育過程中,應該以本土文化為起點,在音樂活動中加強對民族音樂的宣傳。在對大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運用我國民族音樂,還要引入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音樂,把其他國家的音樂也引入到課堂中。因為無論是哪個民族的音樂,都代表了該民族的音樂特點,我們應該把各民族文化共通、融合到一起。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和我國民族文化的繁榮。
音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使他們產生高峰體驗?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以“情”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音樂作為一種最富于情感表達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蘊涵著巨大能量,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音樂的情感性特點,以“情”打動學生,讓學生在情境的交融中,感受學習的愉悅,進而產生高峰體驗。
1.設境激趣。學生對音樂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引其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產生探究的欲望。如講解音樂要素“節奏”時,可以通過視頻欣賞盲人鋼琴家羅伯茲、貝斯奇才葛溫、鼓手馬沙利斯在2003年柏林溫布尼音樂會上的一段演奏《我找到了節奏》,以學生感興趣的爵士樂風格樂曲導入,喚起學生的體驗欲望,為后面達到高峰體驗打下基礎。
有時候我讓學生想象音樂所描繪的場景,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有時候我運用多媒體介紹音樂所表現的文化背景,讓學生體驗音樂的內涵;有時候我運用圖片和影像拓展音樂的各個側面,讓學生理解音樂的精神內核。不同的設境方法,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激情投入。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課堂如一潭死水,學生何來的愉悅,又怎么能產生高峰體驗?課堂上,教師應該是學生的知己、朋友和伙伴,一起和學生感受音樂的內涵,一起為之激動、喜悅、感奮和陶醉。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在課堂中的激情投入,能夠給課堂增添活力,極大地感染學生,甚至震撼學生的心靈。像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等,都是師生共同的精神食糧,那優美的旋律,那豐富的和聲,那精美的結構,那生動活潑的感性形式,都會讓學生獲得審美享受。教師要把自己對這些音樂作品的深刻理解充滿激情地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情緒為之起伏,情感為之激蕩,形成全身心的音樂體驗。
幾年前筆者在首都師大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課標培訓,有幸聆聽了北京八級教師李存老師的一節課,印象非常深刻。課堂中,處處感受到李老師與音樂的心靈交流,抒情的朗誦、優美的語言、傳神的手勢、會說話的眼睛,充滿著深情和陶醉。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顯示著一種忘我的境界,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學生被感染了,聽課老師被感染了,音樂已浸入到大家的心靈。
3.真情交流。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對于學生來講,最好的教師是在教學活動中忘記自己是教師,而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朋友,與學生志同道合的老師。”實踐證明,一個教師若能以真情對待學生,學生就會向教師敞開心靈的大門。師生之間這種真誠相待,彼此不斷的溝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師生人際關系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得以生機勃勃開展的前提。
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他學科有著顯著的區別,淡化了教育活動中完全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音樂是以流動的音響塑造形象的情感藝術,音樂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也是學生自己的情感與音樂所表現的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情感既是音樂欣賞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也是音樂教學的靈魂。在這種情感交流活動中,師生間沒有權威性和強迫性,取而代之的是平等、尊重。在和諧的氛圍里,學生會感覺到上音樂課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而處于愉悅狀態的學生,極易產生高峰體驗,當學習變成一種享受的時候,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二、以“美”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在藝術審美中,高峰體驗指的是審美的極致,是最高層次和意義上的審美。馬斯洛曾明確地指出,審美的體驗和創造性的體驗都能達到“高峰”的境界。在體驗中審美動之以情,感知以形,才能曉之以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對藝術的審美,不同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一般不能通過簡單的“教”或者“學”的方式獲得。對藝術的理解、感悟、審美必須通過個體的體驗,通過欣賞主體與藝術的全方位接觸才有可能獲得。
新課標明確提出:音樂審美是音樂教育的核心。這就決定了音樂教育的過程應轉換為一種自覺審美的過程,音樂課程價值必須升華為一種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改的理念必須定位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上,同時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審美體驗,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體驗中完成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感性入手,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當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之間產生強烈的共鳴時,就有可能長久地沉浸在無法遏制、無以名狀的歡愉心情之中。這種狀態的產生就是美感體驗的產生,而任何美感體驗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邏輯進程,當這種美感體驗達到高峰狀態時,即是美感的極致。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被稱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肖邦作品魅力所在,教學中教師可從感受肖邦作品的“美”入手,以“美”促“悅”。如欣賞肖邦《升C小調夜曲》時,教師先演奏樂曲,讓學生用心聆聽,展開豐富想象。教師出示曲名,簡介夜曲,并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對肖邦夜曲的印象:肖邦的音樂美得無以復加,尤其是他的夜曲,讓人感到“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凄美與憂傷。仿佛置身月下,賞滿地的落花,醉盈路的芬芳,真可謂“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陶然于聽香之美。教師還可以結合語文課《肖邦故園》,引導學生分析肖邦作品中優美旋律的來源,尤其是通過對演唱方法、音準、音色的介紹,讓學生把握“音樂本體”因素,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出示小詩《夜曲》,學生合著教師鋼琴伴奏朗誦,進一步感受樂曲描繪的意境。優美的音樂伴著抒情的朗誦,學生對樂曲美感的體驗達到極致。
三、以“動”促“悅”,引發高峰體驗
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生動活潑的音樂活動,能夠激起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喚起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使他們處于愉悅狀態,最終引發高峰體驗。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多給學生創設展現創造才能的機會,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體驗中來。要讓學生多動腦、動手、動口,從自己的真實感受出發,以自己喜愛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活動中切身體驗音樂所包含的情緒、情感和情境,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發展個性和創造才能。
高中音樂教育課程標準指出:“感受與鑒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方式,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同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欣賞教學在音樂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鑒于此,高中教育工作者必須從欣賞教學的角度探究高中音樂教育,掃除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阻礙,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推動高中音樂教育取得突出成就。
一、高中音樂教育中欣賞教學的重要作用
1.音樂欣賞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力,進而促進學生智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智力得到開發,通過音樂聽覺感受激發學生的視覺印象,逐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力,促進學生智力開發。高中學子在欣賞式音樂氛圍中,逐漸養成善于想象的習慣,必將有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高中教育成效。
2.欣賞教學是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對高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大有裨益。從課程性質看,音樂是一門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學科,人的靈感和創造性思維直接影響自身的音樂造詣。高中音樂教育是學生打好音樂基礎的重要階段,通過強化欣賞式音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音樂細胞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而提高音樂創作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音樂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音樂教育中欣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高中音樂教育對欣賞教學不夠重視,音樂欣賞性學習缺乏核心主題。首先,當前,我國許多高中學校在音樂教育中忽視欣賞教學的重要性,欣賞教學并未被高中音樂教學普遍采用;其次,某些高中學校的音樂老師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但在欣賞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較多。例如,將欣賞教學單純理解為讓學生聽音樂,將整堂音樂課布置為缺乏目的的欣賞課,忽視欣賞教學核心內容的選擇,只漫無目的地播放音樂,教學隨意性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形成聽覺疲勞,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
2.音樂欣賞教學條件落后,未能將音樂欣賞與音樂實踐有效結合,影響到高中音樂教育效果。一方面,當前,我國一些高中學校音響設備缺乏,不能較好地滿足音樂欣賞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面,采用泛聽式音樂欣賞教學,未能使學生將音樂欣賞與音樂實踐活動有效結合,不僅凸顯出音樂欣賞教學的空洞性,而且影響到學生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三、高中音樂教育中強化欣賞教學的具體措施
1.高中音樂老師應高度重視欣賞式音樂教學,明確欣賞教學核心目標。欣賞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推動學生音樂學習不斷進步,高中音樂老師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從音樂課程的教學標準出發,重視并開展欣賞式音樂教學。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應該轉變欣賞教學方式,摒棄泛聽式欣賞教學,明確欣賞教學的核心要點,以音樂為本,從音像入手,以聽為主,開展有針對性的音樂欣賞教學,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創造力和學習興趣,推動高中音樂教育質量的提高。
2.在欣賞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解放音樂教學思想,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欣賞教學中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實現音樂鑒賞、審美和創作能力的提高。具體來講,音樂欣賞教學應注重以下步驟和環節:
(1)會聽。聽音樂是音樂欣賞教學的第一步,在聽音樂之前,老師應該預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使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會聽音樂,這樣才能使學生聽出成效。
(2)擅唱。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要學會吟唱,通過吟唱自然地實現音樂情感的交流和詮釋,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
(3)勤思。學生要在音樂氛圍中養成勤于思考、想象的習慣,不斷激發學生音樂思維,培養音樂創作能力,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
3.夯實學生音樂基礎知識,提高音樂修養,為音樂欣賞教學創造前提條件。欣賞教學是在學生具備樂理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的,否則,欣賞教學便無從談起。因此,高中音樂教育必須使學生積累基本的樂理知識,懂得音符、調式、節拍等樂理知識,使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更好地體驗和欣賞音樂。
4.完善音樂欣賞教學設備,保證欣賞教學活動正常開展。音響多媒體設備是音樂欣賞教學必需的基本條件,高中音樂教育一定要注重添置和完善音樂教學設備,為音樂欣賞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掃清障礙。
5.將音樂欣賞與音樂實踐充分結合,更好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和創作能力,促進音樂欣賞教學目標的實現。音樂欣賞并不能僅局限于聽,將音樂實踐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實現音樂欣賞與音樂實踐的結合,更符合音樂欣賞規律。結合音樂曲目,自覺吟唱和揮動節拍,做表演動作,這樣將使學生身體器官得到全面調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欣賞中,提高音樂欣賞教學成效。
總而言之,音樂欣賞教學是增強音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高中音樂教育必須高度重視欣賞教學工作,強化欣賞教學的目的性,轉變欣賞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積極為音樂欣賞教學創造良好條件,從而推動高中音樂教育不斷進步。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經濟全球化正在逐步的推進,隨之帶來的是世界范圍交流的進一步增多,這直接推動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而同時人們的音樂審美也在悄然的變化著。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人們對于音樂的審美往往更多的局限于有著明快節奏的現代流行音樂方面,以地方音樂為主要代表的傳統民間音樂處于不利的境地,使得地方音樂被忽視,影響到音樂的傳播,也使得地方的音樂特色不能夠被好好的保護和傳播下去,這樣的尷尬境地是目前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高校音樂教學則是讓地方音樂重新煥發生機,并且得以發展和延續的有效手段。從高校功能特征方面進行分析的話,高校教育承擔著維護以及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和責任,那么將地方音樂納入到高校音樂教學當中已逐步將高校打造成地方音樂發展的基地,并推動地方音樂的繁榮和推廣。從高校發展戰略層面上看,未來的高校音樂教育必須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能一味的學習和效仿西方音樂,更為主要的是要加強對本土音樂的分析和研究,有效結合地方音樂來構建多樣化的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從高校人才培養目的方面分析,在實際教學當中引入到地方音樂之后能夠強化學生對于家鄉音樂的喜愛,為地方音樂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除此以外,地方音樂有著獨特的特色,而這些特性能夠形成對音樂教師和學生的一種啟發,激發其創作靈感和音樂創新力。
二、高校音樂教學中納入地方音樂的策略
(一)創新音樂教學理念
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納入地方音樂充分利用以及發揮地方音樂的個性和特色來完善音樂教學內容,積極構建個性化和具有特色的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對于音樂教學的發展,高校音樂人才的培養以及地方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要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從教學理念的創新著手,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在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的社會背景下,多元化的西方音樂極大的影響著我國的音樂市場,而在高校的音樂課堂教學當中更是包含著大量的西方音樂文化內容,忽視了本土的音樂以及音樂文化,只會出現教育方面的偏差。在面對西方音樂時,必須要持有一個客觀準確的態度,不能一味的排斥,也不能夠片面的強調全部吸收,正確的做法是用開放的眼光以及平等的觀念來客觀的對待。與此同時,高校還必須要認識到地方音樂文化對于高校音樂的重要性和促進作用,并且能夠及時的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高校音樂教學理念的創新要做到:第一,構建與地方音樂結合的高校音樂教學體系,將地方音樂作為高校音樂的一個代表及特色。第二,將地方音樂作為一個出發點,對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以及音樂感悟進行培養和鍛煉,使得廣大教師能夠用超高的音樂素養,承擔起地方音樂教育的責任。
(二)改革音樂教學模式
為了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納入地方音樂,有效融合地方音樂的特色,還需要對現有的音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溝通以及相互聯系。在傳統的高校音樂教學當中,教學模式往往十分被動和單一,更多的側重于高校音樂教師的理論知識講解,要求學生被動的接受和記憶,這樣的情況下難以從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使得學生不會主動的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來參與學習活動。為了徹底的解決這一現狀,必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能夠將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貫穿課堂的整個環節,引導師生多元化的互動交流,這樣教師能夠更多的了解學生的看法以及學習需要,而學生也能夠透過教師的指導獲得能力和音樂素質的發展。在互動型的音樂課堂當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也可以采用啟發引導的方法引導學生總結音樂學習策略。同時教師還可以恰當的運用提問教學法,也就是根據教學內容恰當的設置相應的音樂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和思考,從而發展學生的音樂思維,加深學生對于地方音樂的認知。除此以外,高校也可以邀請地方音樂藝人來校進行交流和分享,組織以地方音樂為主題的專題講座活動,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地方音樂,并推動地方音樂和高校音樂的完美融合。
(三)加強地方音樂分析
在全面推進高校教育改革的進程中,為了進一步用音樂教育的發展,積極打造個性化和有著鮮明特色的高校音樂教育系統需要將地方音樂納入到整個系統當中,用地方音樂文化來構成有著鮮明地方特色的高校音樂教育面貌。為了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必須要加大對地方音樂的分析和研究,深層次的剖析地方音樂的元素以及其中蘊含的深刻的音樂文化,并且能夠逐步挖掘其中的地方音樂特色,將其真正融入到音樂教育環節,設計出與之對應的音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更好的傳承地方音樂,將其進行不斷的發揚和傳播。在對地方在對地方音樂進行分析時,可以采用調查研究的方式進行,并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研究活動當中,豐富學生對于地方音樂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在傳統的高校音樂教育當中,一味要求學生真的鑒賞優秀的音樂作品,無法讓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音樂學習資料。而在實際的放音樂調查和分析研究工作環節,學生可以直接的觀察記錄,同時還可以透過訪談以及其他多種形式的體驗活動來獲得一手資料,接下來可以對獲得的這些地方音樂文化內容進行深層次的剖析和研究,了解其中的藝術特征,以便能夠在音樂學習當中將其進行融合和發揚,讓地方音樂價值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四)積極構建第二課堂
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是初中和小學音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提高高中生全方面素質重要因素。高中音樂鑒賞課程應當從音樂藝術的特點出發,把音樂鑒賞作為教學的主要方法,圍繞高中生展開審美教育,提高高中生音樂欣賞水平和高尚的道德修養。讓學生能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目的,新課程改革中提出,高中音樂課中分為音樂鑒賞、唱歌、音樂與戲劇表演等六個部分,而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課中重要的構成部分,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開設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目的是讓高中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來感悟音樂的美感,從而提高高中生的審美情趣。在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上展開審美教育不僅是達到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還是音樂鑒賞課的重要部分
一、培養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及判斷能力
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及初中時期的音樂教育面,對音樂的鑒賞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和分析鑒別能力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對音樂文化知識的累計還需要不斷進行。所謂的音樂鑒賞就是通過聽覺來對音樂作品展開感知體驗,同時展開音樂審美的過程,領悟音樂美的能力是音樂審美的根本要求,也是展開更高層次的音樂審美的依據。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高中音樂老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學生作為作為主體,讓高中生能對不同的音樂展開欣賞,同時對有關的音樂知識展開講解,讓高中生能體會不同音樂的美。在上課過程中,音樂老師應當盡量為高中生提供聆聽的音樂的機會,對高中生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例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會聆聽》一課時,應該引導高中生通過聆聽音樂來感悟音樂中的美,在聆聽過程中,進行講解、對比和討論,同時對節奏、旋律、速度等要素進行講解,老師可以讓高中生結合《草原放牧》《長江之歌》等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感悟不同音樂的魅力。對于音樂美的判斷能力是在對音樂作品展開初步領悟后進行的,對音樂的特點展開鑒別、判斷和分析。對于音樂的審美判斷,不是簡單的用“美”或者“丑”來評論,而應當結合有關的理論加以分析。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想要提高高中生對音樂審美的判斷能力,應當把有關的音樂理論學習和高中生的感悟相融合,幫助高中生培養合理的審美判斷能力。根據高中生的特點,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較強,然而通常會缺少辨別音樂中的美與丑。正是因為這樣,在音樂鑒賞課中,老師應當喚起高中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讓高中生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展開審美感受,提高自身的個人音樂修養,讓學生有優美的音樂中提高全方面素質。
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體驗
音樂感知是從表面的到深入的研究。完整的音樂中含有大量因素,而讓高中生喜愛音樂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是因為這樣,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就是讓高中生喜愛欣賞音樂,那么應當怎么樣讓高中生喜愛呢?讓高中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讓其更好的學習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聽覺盛宴”法,這個方法是針對某一類型的音樂,讓學生多聽多感悟。例如,在學習“獨特的民族風”時,蒙古族音樂部分選用了歌曲《遼闊的草原》。然而很多學生都不喜歡聽《遼闊的草原》,卻對《吉祥三寶》等歌曲很熟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多讓學生聽一些膾炙人口的蒙古歌曲,從而引導高中生喜愛蒙古音樂。高中音樂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嘗試著打亂教材的順序,加快音樂風格的變換頻率,從而讓學生加深印象。首先,音樂老師可以采用時間維度,將同一時期的音樂編排在一起教學,讓高中生領悟不同時期音樂的魅力。第二是空間維度,就是同一個地區的不同音樂。比如同樣是西北部,有很多民族的音樂風格是不相同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比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培養學生的理解及評價能力
音樂審美教育中對音樂美的理解能力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聆聽以及感悟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從“感性”理解到“理性”分析的過程,是審美活動的一種升華。高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修養和生活經驗,理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音樂鑒賞課中做到理性的認識,可以從理性的方面對音樂展開分析和理解,高中音樂教材的特點可以系統的提高高中生對音樂美的欣賞能力。比如在課本中《文人情致》這個部分,課本中《陽關三疊》《廣陵散》等歌曲對中國古代古琴音樂展開詮釋,讓高中生能更好的學習音樂。審美評價是讓高中生依據自身的審美價值觀對音樂進行評價,包括對特色、方法和內容等方面的評價,是審美活動中的最高層次。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高中音樂老師應當根據有關的課本知識來引導高中生進行正確地評價。音樂鑒賞是培養高中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基本方式。高中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音樂水平,提高高中生對音樂是感悟以及創新能力,同時達到凈化學生心靈的目的。高中音樂老師在音樂鑒賞課中應當培養高中全面發展,結合音樂知識進行綜合學習,全面提高高中生欣賞音樂的水平及藝術修養,從而達到實現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賈佳.打開音樂之門——如何培養學生音樂聆聽和鑒賞的能力[J].南方論刊,2010(10).
高中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緩解學生的精神壓力,讓學生進行良好的藝術欣賞,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新課改的指引下,高中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歡快曲目的欣賞和學習,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優化教學課堂,從而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質量。
一、高中音樂概述
(一)高中音樂的價值
高中音樂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熏陶學生藝術氣息,強化學生音樂情感的首要方法。音樂具有其特殊的性質,可以讓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和延續,音樂歡快的節奏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一種帶有濃厚感彩的精神活動。高中音樂教師要進行課堂優化,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提高學生審美理念為出發點,通過音樂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潛力,凸顯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能夠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高中音樂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讓學生能夠長期受益。
(二)當前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的步伐,高中音樂也越來越被社會和教育界所認可,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高中音樂教學的教學效率還沒有相應的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大部分精力還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這就使得音樂的教學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高中音樂教師的積極性不強,基本上是根據教材的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學生常常在下面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去。這樣,就使得音樂教學的作用不能充分的發揮,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一下課,所學的知識就被拋到九霄云外了,這就造成了目前高中音樂教學質量低下的狀況。
二、優化音樂教學方法,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一)轉變教師思想,重視高中音樂教學的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興起,教師應該轉變以往的思想,明確高中音樂教學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雖然,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大,但是學生的素質發展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優化音樂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和音樂鑒賞,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體驗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感情,讓音樂優美的旋律打動學生的心扉,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引領學生進行豐富的音樂教學實踐,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鍛煉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讓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榮譽感進一步增強。此外,音樂也是文化習俗的重要載體,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學生增加民族的自豪感,熱愛音樂。學習具有民族風情的世界音樂,可以有有效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內涵,欣賞不同音樂的特點和藝術性。所以,高中音樂教學是提高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藝術教學。
(二)通過音樂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美感
音樂內容中融入的文化和情感是其獨有的,也是文化課程不能替代的。因此,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音樂的特點,用音樂的情感打動學生,用音樂的美感教育學生。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來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形象的從多媒體視頻中感受音樂的情感,體驗音樂的藝術美。首先,教師要注重滲透道德教育。比如在進行《鐵蹄下的歌女》的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這首歌的視頻,體驗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同時,組織學生進行《舞臺上的歌星》有關視頻的欣賞,讓學生進行對比觀看,加深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美感,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其次,要進行情境的渲染。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氣氛的烘托,情境的渲染,達到由境生情、入境入情的教學效果,強化音樂藝術的感染力。比如在音樂中呈現歌曲的內容,再現歌曲中描繪的情境,如在《誰不說俺家鄉好》這首歌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有關的視頻“白云、流水、麥田、果樹、藍天、松柏”等,將學生置于音樂的情境中,從而感染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音樂教學要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賞樂器合奏《春江花月夜》曲子的時候,教師可以選取有關的景物,諸如:月上枝頭,江邊望月、漁歌晚唱等圖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體驗出音樂中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體驗
互動情境教學是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教師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相關教學情境的創設,起到教學鋪墊,引入新課的作用。在教學伊始,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多媒體、故事等方法來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以集中學生的精力,吸引學生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踴躍的進行教學參與。當然,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的環節中進行情境的創設,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強化和突出。音樂的情感是以學生的實際感知為基礎的,因此,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指引學生進行音樂作品的深入體驗,進入音樂藝術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張貞.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路徑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6,29.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感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情感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又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情感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欣賞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假如在欣賞音樂時只注意技巧、技術手法、結構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卻無動于衷,那么他對音樂的欣賞也只能是“見其文而未見其心,見其表而未見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與領會音樂的美。英國音樂教育家布克(P.C.Buck)曾告誡說:“不要允許你的批評性的敏捷聰明窒息你的情緒反應。那些專家們經常把他們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音樂是一種善于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情感體驗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中,應該更加重視學生對作品的情感體驗。由于高中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音樂學習,對音樂作品的表現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同時,由于情感經驗和鑒賞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又不夠深刻。例如,在欣賞肖邦的《c小調練習曲》時,音樂中所表達的那種激昂悲憤的感情波濤,會深深地打動我們。欣賞者從音樂中獲得的這種感情體驗,并不是由于標題或文字說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種感性上的直接體驗。當然,欣賞者能夠在自己的意識中,把從聽覺感受到的音樂音響轉化為感情的體驗,是要以正確的音樂感知為前提的,而當欣賞者對某種音樂音響及其藝術風格不熟悉,不能正確地進行音樂感知的時候,那他就不可能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我在為學生講課的過程中所做的課堂實驗表明,學生們對于他們熟悉的音樂風格,盡管預先并不清楚聽的是什么樂曲,但還是能夠大體上正確地體驗到樂曲的感情性質。例如,在對樂曲不作任何說明的情況下,我為學生們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協奏曲》中第一樂章副部主題在展開部的變奏段落的錄音,然后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感情體驗。五個學生的回答分別是:
(1)回憶的、欲以掙脫某種糾纏。
(2)悲哀的、帶有哭泣的主題音調。
(3)充滿深沉的情緒。
(4)悲哀、哀怨。
(5)遠方的傾訴。
五個學生的答案用語雖然不同,但他們的情感體驗在性質上卻比較接近,而且與原作的感情內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這首樂曲中所抒發的對祖國的深切思念與身在異鄉所感到的孤寂與愁苦的感情,學生們感性的直覺也是能夠有所體驗的。然而,學生們對具有他們所不熟悉的音樂音響與藝術風格的樂曲,在感情體驗上卻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例如,我在課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瀟湘水云》的主題呈示段落的錄音之后,照例讓學生們寫出自己的感情體驗,五個學生卻作出了各種不同的回答:
(1)敘述某種痛苦。
(2)憂郁而充滿一種力量。
(3)典雅而明快的情緒。
(4)喜悅。
(5)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