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7: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電商的風險及對策,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引言
感知風險是指在B2C電子商務之中,消費者由于消費環境以及消費方式等等方面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風險感受。學者們經過相關的研究,將網絡購物過程中消費者對于購買產品可能產生損失的這種心理稱為風險感知。而目前對于電子商務背景下的風險感知則有著這樣的定義:消費者的感知風險是指消費者在進行在線消費行為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主觀期待而帶來的一些損失。
二、消費者在B2C電子商務中感知風險的形成
對于B2C電子商務之中消費者之所以會產生感知風險的原因應當主要被歸結為網絡的虛擬性。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都是以網絡為依托的,因而就無法避免虛假信息的負面干擾,在網絡交易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虛擬的商家作為消費過程的主導,商家往往是出于一種虛擬的狀態,其信息以及身份都是處在一種變化的狀態中的,這就使得消費者不能夠很好的對其進行身份的辨別,使得消費者產生風險感知。除此之外,電子商務的出現已經是一種對于傳統的交易模式的顛覆,它不再能夠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種交易方式,因而電子商務的購物時間是一定要比傳統的購物時間長的,這種狀況就會給消費者帶來浪費時間的問題。電子商務的這種特殊模式是導致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時處于相對劣勢地位的主要原因,電子商務的種種特點都為消費者的消費活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很大的消費風險,這些因素都是影響消費者消費心態的一些客觀的重要的原因。在這些風險客觀存在的情況之下,消費者就難免會受到這些條件的影響,從而促進消費者感知風險,并且最終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過程。
三、B2C電子商務中影響消費者風險感知的因素
(1)消費者自身的因素。在經過眾多的研究以及統計調查后我們能夠發現,消費者在進行消費的過程中其個人的消費意愿以及對于風險的考慮情況是對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的一個重要原因,通過研究我們還能夠發現,對于不同的消費者來說,他們的消費風險感知也是不同的,在一般的情況下來說,謹慎的,抱有避免風險意向的消費者就會更多地感知到風險的存在,而對于一些比較喜歡冒險,敢于承擔風險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往往會對存在的一些客觀風險進行弱化,因而就有著較低的風險感知。除此之外,研究者還發現消費者對于風險的感知程度還會與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相關聯,如果消費者有著十分強烈的購買欲望,他們對于風險的感知就會處于較低的水平,而如果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不強,那么他們一般就會有著較強的風險感知能力,因此我們能夠看到,消費者的購買意愿與風險感知這兩者之間是一種負相關的關系。
(2)銷售商方面的因素。而對于銷售商來說,在B2C電子商務進行的過程中,還是不能夠避免消費者對零售商的各種行為進行心理評價,而產生風險感知。例如銷售商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消費者就有可能會對宣傳的真實性產生一定的風險感知,除此之外由于銷售商身份識別的困難,也會使得消費者產生一種實體身份的風險感知。我們還能夠看到,在電子商務開展的過程中,不僅在銷售環節會使得消費者感知風險,同樣在售后以及產品的配送方面,也會導致消費者感知風險的產生。因而對于銷售商來說,應當注意的是做好銷售各個環節的工作,并以此來樹立良好的信譽,我們都知道消費者在進行消費選擇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信譽度較好的商家,對于一些品牌產品以及較大規模公司的產品,消費者往往表現出更加信任的心理狀態,從而也會減少風險的感知。另外,通過研究我們還能夠發現,對于電子商務活動來說,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也對消費者的風險感知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3)網站的建設方面的因素。B2C電子商務與普通的商務活動不同,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沒有銷售人員與消費者進行直接的接觸,消費者是與網站進行接觸的,因此作為電子銷售商就應當重視網站的建設工作,網站建設質量的好壞是與消費者的風險感知直接相關,網站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能否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相適應,能否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消費服務,對于消費者的風險感知是有著很大關系的。網站的排版以及網頁的美觀與否會對消費者的消費醫院產生影響,而如果網絡運行速度很慢,造成了消費者的使用障礙,就會使得消費者失去購買產品的意愿。而對于更多的消費者來說,他們更加關心的是在網站上進行支付的安全問題,因此電子銷售商在建設網站的過程中就應當注重對于支付安全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消費者產生安全感,這樣就能夠使得消費者降低對于風險的感知。網站為消費者提供的幫助、方便越多,就能夠提供消費者更多的安全感,就能夠有效地降低消費者的風險感知。
四、應對影響消費者風險感知因素的措施
(1)從消費者的角度。作為消費者應當認識到,當前網絡銷售方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不能夠僅僅從這些方面來對商品進行評價,并且這些信息都是由銷售商提供的,因而并不一定具有足夠的客觀性,作為消費者就應當積極搜尋有關產品的各方面信息,多多了解產品的真實狀況,以此來減少消費風險的感知。除此之外,還應當在選擇商品的時候挑選信譽度較高的商家,信譽度很大程度上是與產品的質量掛鉤的,因此這樣做就能夠減少消費的風險。
(2)從銷售商角度。作為銷售商,應當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產品信息,以此來保證消費者能夠全面的了解產品,從而降低消費的風險感知,除此之外,銷售商還應當注重建立公司的信譽,擴充公司的規模,利用品牌效應來幫助消費者打消風險感知。
五、結語
消費者感知風險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因而降低消費者對風險感知進行研究能夠幫助電子商務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王偉.B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感知風險及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
2009(10):59-61.
[2] 魏明俠,肖開紅.影響B2C電子商務在線消費行為的感知因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06):175-179.
[3] 孫祥,張碩陽,文,王二平.B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風險來源及
其影響[J].心理學報,2006(04):607-613.
[4] 邵兵家,鄢智敏,鄢勇俊.B2C電子商務中感知風險降低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J].軟科學,2006(04):131-135.
[5] 孫祥,張碩陽,尤丹蓉,文,王二平.B2C電子商務中消費者的風
險來源與風險認知[J].管理學報,2005(01):45-48+54.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也開始迅速崛起,這種具有營運成本低、用戶范圍廣、無時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戶直接交流等特點,提供了更加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的電子商務為我國的傳統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助力。就我國的傳統企業的本身來說,其屬于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產業,在傳統企業發展中應用電子商務系統,無疑能提高顧客滿意度,提企業的競爭實力,賦予企業發展的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一、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風險分析
信息風險。電子商務主要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之上,是以互聯網的運行作為整個商務發展管理的基礎,傳統企業若想發展電子商務,那么不可避免的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播。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信息風險主要包括了信息虛假、信息滯后、信息不完善、信息過濫、行業相關信息壟斷以及網路的欺詐。在傳統電子商務的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技術以及決策的原因,信息的虛假以及不完善,壟斷能夠給企業的戰略制定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信息方面的網絡欺詐,會給企業以及用戶帶來直接的損失,使得社會以及消費者對企業喪失信任。
交易安全。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交易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網絡本身的虛擬性,以及網絡交易軟件的不完善性,這使得網絡交易的安全受到了嚴重了威脅,不僅如此,由于網絡交易的便利以及快捷和暴利,導致社會的不法分子將眼光盯在此方面,這給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管理風險。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管理的風險主要集中在網上交易的交易流程管理、企業網上交易的人員管理以及傳統企業的網絡交易技術管理。簡單來說就是交易流程管理的不規范會使得企業在交易過程中蒙受不必要的損失,而企業主持網上的交易的工作人員的素質同樣會給企業的電子商務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如此,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的網絡交易的技術管理的硬件方面缺陷會使得企業的心血付之東流,從而給企業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投資管理風險。對于傳統企業而言,由于其注重的是實體性的營銷交易,因此,在發展電子商務時,由于思想和理念的差距極其容易帶來投資管理的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企業在電子商務相關方面的固定資產方面的技術設施以及產品的折舊快,淘汰率高、企業在電子商務方面投入無形資產比重加大以及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是無法在短期內收到可觀的回報,從而會給傳統企業的日常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方風險規避對策
由上文所述,可知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可能產生的風險主要是由信息風險、交易安全、管理風險以及投資管理風險這四方面構成,對于風險的規避也理應從這四方面著手,下面對此進行簡單的闡述探討:
信息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在發展電子商務時,信息風險是時時刻刻存在的,對于信息風險的規避簡單來說那就是建立企業信息的管理平臺。簡單來說,那就是在對企業的信息進行規劃時,應該結合企業發展以及管理的現狀,建立一個與企業資源相匹配的科學合理的信息管理平臺,這能夠極大程度上確保傳統企業在信息方面的完整性、信息的實用及時性以及企業資源信息相關的安全性,進而能夠最大限度上保證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交易安全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網絡交易是不可避免,在交易方面的風險規避主要可以從以下三點進行:一是確保企業在網絡數據傳輸的安全,簡單來說可以對網絡交易的數據的進行加密等等處理;二是確保企業在網絡方面交易的安全,如可以采用目前先進的公開密鑰技術以及數字簽名技術等等安全技術。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企業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確保企業交易的正常進行。
管理風險的規避。對于企業來說,管理主要還是源于人,因此對于管理的風險的規避主要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一是引入高素質的電子商務管理人才,以此為基礎加強對網絡交易流程的規范管理以及開發適合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網絡交易技術。二是以網路安全法律為基礎,加強企業電子商務管理的制度建設,從而達到對企業電子商務管理的控制管理。
投資風險的規避。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的投資風險的規避,主要來說那就是企業的相關管理單位應該制定風險產生的應急方案,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另外,還應該從根本上去消除特定的投資風險因素,如建立企業人力資源激勵機制等等。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就目前我國的傳統企業發展來說,應用電子商務系統能夠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助力,為企業的營銷生產帶來新的思路。不僅如此,在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之后,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在這種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我國的傳統企業業應該做出自身的改變,必須能夠做到充滿信心的去迎接信息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從自身技能型改變,去適應當前社會網絡時代的變革,在傳統企業的發展中利用電子商務,這不僅僅能夠實現對企業本身的管理創新、經營創新以及市場創新,還能夠使得企業能夠通過電子商務的具體實施以及應用,達到提高企業公司的競爭實力的目地,進而能夠促進我國的傳統企業的全面發展和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J].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報告,中國中小企業,2010.
[2] 丁慧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和解決策略[J ].科技風,2010.
[3] 鈕軍.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專業碩士論文,2009.
[4]嚴中華:企業電子商務戰略的風險與管理對策.中南科技管理.2004(2):19-20
一、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概述
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是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最主要的風險,它是指銀行貸款能否收回的不確定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業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原有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地位,新興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銀行業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并發展壯大,都在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包括盈利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規模實力、發展能力等。我國從2004年以后,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大體呈下降趨勢,只在2007年稍有反復,而不良貸款率一直呈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銀行的資產質量近些年來呈比較好的狀態。但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最近幾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的下降,銀行貸款風險開始逐漸暴露。從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此后的六個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逐季度上升。具體來看,2011年9月末、12月末和2012年3月末、6月末、9月末、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的數量分別為4078億元、4279億元、4382億元、4564億元、4788億元和4929億元。也就是說,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出現了雙升的情況。雖然改革開放后,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控制能力在逐漸增強,但與外資銀行相比,我國不良貸款率仍然較高。從總體來講,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范能力仍然不穩定,產生銀行信貸風險的因素也大量存在。銀行不良貸款多,信貸風險大不僅影響到銀行自身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還會危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更影響到我國銀行業體系的安全穩健發展。因此,深入了解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有針對性地加以管理,這對銀行的風險管理頗為重要。
二、商業銀行提供信貸存在風險的原因
1、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普遍缺乏商業信用。現階段,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各項法律法規體系還未建立完全,尤其是在金融方面,存在很大的法律漏洞。雖然,截至目前我國在金融法方面已經先后頒布了《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破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制度普遍存在內容單一、實施難度大等問題,且很難避免發生金融類的法律糾紛。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一旦產生了不良貸款,就會出現找不到可靠法律支撐的困境。再加上,由于我國特殊的國情,一旦利用法律程序追索債務需要承擔不小的成本。這些不完備的法律制度,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貸危機。
2、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尚不成熟。改革開放30年以來,雖然我國在金融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相比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而言,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依舊比較遲緩,還不夠成熟。第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規模有限,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且我國居民缺乏良好的理財手段,常出現投資無門的窘境,也不要以銀行存款為主。因此,對于我國百姓而言,銀行成為了其主要存、貸款的機構。然而,不健全的信用體系,卻加劇了銀行信貸的風險。
3、商業銀行限貸管理不科學,操作手段不規范。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無論在信貸管理能力、水平上,還是再管理機制上,都無法與國外金融機構相比較。商業銀行在提供信貸時,一般只重視貸款,而忽略了管理,這就為銀行整個信用體系埋下了安全隱患。
4、各大銀行存在無序的惡性競爭。我國的金融市場上本土銀行機構的數量很多,且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外資銀行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我國市場。此外,近幾年民間借貸的發展勢頭也十分迅猛。眾多的銀行機構導致金融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為了搶占市場,為了盡可能的吸收存款,為了最大量的提供貸款,我國銀行產業存在嚴重的惡性競爭。
三、提高商業銀行信貸安全管理的若干措施
1、培養新型的信貸文化,以文化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本質上說,商業銀行也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既是企業,那就應該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制定自己的管理方案,在全體員工心理樹立共同的經營理念、形成正確的價值標準。將銀行的戰略目標、倫理道德作為衡量自身行為準則的基礎,心甘情愿的為銀行服務,創造出最大的企業效益。信貸文化作為21世紀商業銀行重要的文化體系之一,應該使信貸從業人員牢牢樹立這種精神。商業銀行應該利用各種途徑,充分協調好銀行發展過程一系列問題,并重點規劃好銀行的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用,使銀行各層人員形成一致的信貸觀念與文化。主要一來,銀行也信貸改革措施還能得以真正貫徹落實,信貸體制革新也才會實現預期的目的。而要想真正構建起具有“經營風險”的信貸文化,商業銀行首先要以正確的信貸政策作為引導。
2、進一步優化銀行內部信用考核機制。銀行降低風險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建立健全內部信用考核機制,優化風險管理體系。為此,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充實行業和客戶的數據資料,用強大的管理信用體系、風險控制體系、決策支撐體系來降低風險。在考慮了資產負債情況、盈利水平、現金流量等基礎上,還要把市場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納入考慮范圍之內,通過分析行業特點、產權結構等的影響來把握整體市場競爭環境。商業銀行首先要加快對全國范圍內數據的收集,強化數據統計分析工作,采用標準、科學的統計方式制定出不同信用等級、行業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情況,逐步從動態分析中積累經驗,并對關鍵性的統計參數進行定期的壓力測驗,不斷優化內部評級考核制度,實現內、外部評級相協調。
3、完善商業銀行內部信貸風險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加強銀行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建設,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第一,建立由管理層領導的內部控制機構。一般而言,在商業銀行中通過由上而下的控制管理能夠更容易的取得成功。因此,建立一個由領導直接負責管理的內部控制機制,可以加強整體意識,便于和各個基層的人員協調工作,也能夠比較容易的獲得員工的支持。第二,重視信貸部門在內部控制機構中的重壓作用。要想充分的發揮內部控制機構的作用,必須強化每個職能部門的責任意識,促進各個部門相互協調配合,提高銀行的管理效率。此外,利用內部審計部門的長期監督、評價、反饋機制,能夠使內部控制機構處于有效狀態,降低信貸業務在每個流程中的風險。
4、重視內部審計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離不開內部審計。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良好的內部審計為銀行順利開展業務提供了最后一道,也是最關鍵的一道防線,大大降低了銀行業務的操作風險。同時,內部審計也能為前臺經營業務、后臺業務做出可靠的評價,發揮必要的監督作用,促進各職能部門更好的履行職責。
5、盡快建立科學的、合理的信貸風險識別預警機制。一項完善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能夠有利于快速的轉變傳統的管理方式,在進行正確的風險判斷的基礎上,提高信貸風險的防范能力,提高風險搜索的準確性與系統性,加大風險分析過程中的技術含量。
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瞬息萬變的特點,加上美國次貸危機和全球金融風暴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日益增加。商業銀行必須盡快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構建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系統,提高自身風險防范意識,確保我國銀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芳,張宗梁.銀行業風險與防范.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08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電力企業的要求也在逐漸增加,這就要求在火電企業的建設上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投入新的設備以及技術,對電力物資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物資采購工作是影響火電企業的電力生產成本和工程建設造價的根本,決定著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與運行,而整個火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也被電力物資采購影響著。因此,火電企業必須加強電力物資采購的管理,把采購中的風險降到最低,以保證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與穩定運行。
一、火電企業電力物資采購的風險
(一)概念。電力物資采購的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有可能出現的偏差叫做電力物資采購風險。電力物資采購過程的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電力物資采購風險并不僅僅限于向供應商購買物品的過程,而是物資從計劃采購到使用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都會面臨各種風險。
(二)分類。電力物資采購風險一般分為兩大類,即內因型風險和外因型風險。
1.內因風險。內因風險主要包括計劃風險、決策風險、訂貨風險、運輸風險以及驗收和保管風險。計劃風險:火電企業為了保證物資的供應會制定物資采購計劃,因此在采購計劃和物資需求計劃的制定上就會存在一些差異,造成風險。例如,市場需求的走勢、市場預測以及工程設計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差錯等等。因此,采購計劃必須在技術上做到科學管理、工作上做到嚴格要求,才會將計劃風險降到最低。決策風險:由于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的技術問題、業務水平以及對工作的責任心等,使得一些企業的某些決策出現了錯誤的判斷,就會引發風險。訂貨風險:在電力物資采購的過程中,采購工作人員必須要理解管理人員的意思、按照采購的正確程序進行操作,供應商的選擇以及合同的簽訂一定要按照過關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進行,一旦有所紕漏,就有可能引發相關的風險出現。運輸風險:電力物資采購好以后,在運輸上一定要做好管理措施,特別是一些專用設備的運輸,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現運輸風險。驗收和保管風險:電力物資采購回來以后,對種類、數量、價格以及型號規格等方面必須進行嚴格的檢查和驗收,符合相關指標的標準后方可入庫。檢查驗收的過程一旦有所疏忽就會有相關的驗收風險產生。而入庫的物資保管工作也一定要做好,避免物資丟失、變質等風險的出現。
2.外因風險。外因風險主要包括社會風險、供應商風險、市場風險和意外風險。社會風險:部分物資采購法律法規、社會制度以及政策等都會對電力物資采購造成一定的影響,引發社會風險。供應商風險:在電力物資采購過程中,供應商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廠家在產品生產的某個環節上出現紕漏,就會產生物資質量風險。另外,由于相關法律以及管理力度在電力物資采購環節上比較薄弱,這就會使得某些供應商趁機不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范,從而造成電力物資在價格、質量等方面的風險。市場風險:目前全球的經濟形勢也會對電力裝備這一行業在發展過程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火電企業的大型設備原材料、部件等已經進行全球性的采購,而材料價格的逐漸增長也導致電力物資的成本不斷上升。由于來自各方面的經濟壓力,一些廠家會也因此而采用一些措施來降低成本,使得電力物資的質量受到影響。意外風險:在采購電力物資的過程中,很多自然或人為的災難是無法避免的,這會給設備帶來一定的風險,甚至是損壞,是得物資在訂購、運輸以及儲存等方面出現問題。
二、火電企業電力物資采購風險管理
在電力物資采購管理上,如果只對某一方面的風險進行分析的話,是很難解決根本問題的,因此,火電企業在物資采購管理上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以便于從各個環節對采購的物質進行監督管理,使得電力物資在采購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所有風險盡量得到避免和降低。
(一)供應商風險對策。在供應商的選擇上要加強考核和選擇的力度,為了約束和規范供應商的行為,有必要制定出一個全面的可實施的方案。在供應商的產品質量體系和能力進行方面要做好調查和審核中國,要去生產現場對其生產技術和能力進行考察,還要收集行業中對該供貨商的評價和業績情況綜合進行盼盼;必須從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交貨時間、產品合格率、合同的履行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特別是一旦出現嚴重的物資質量問題或供應商誠信危機的情況時,必須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阻止風險發生。
(二)計劃風險對策。物資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物資需求計劃管理工作。電力物資采購工作必須采取計劃管理的方式,整個采購過程必須要有嚴密的計劃,并且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采購計劃必須要按照需求計劃的相關要求制定,結合工程實際所需的物資準確制定出物資需要量與交貨日期。此外,一旦原計劃發生改變,要對原來上報的采購計劃及時進行修改。應急物資方面則需要根據需求制定相應的計劃,同時還要對應急物資的新動向隨時注意。
(三)采購訂貨風險對策。在電力物資采購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在物資采購的計劃落實上,必須按照制度化和規范化的標準。在物資采購過程中,必須采用最強硬的措施和態度盡量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風險。簽訂和確定相關的技術協議及合同時,必須按照審批的計劃進行。在合同談判過程中,若原定計劃有重大改變發生,需辦理相關手續,得到批準后才可以簽約。
(四)驗收和保管風險對策。火電企業對驗收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必須提高,有必要做到使工作人員對各類電氣設備的用途做到充分了解,以便于提高驗收工作效率。保管工作人員一定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要定期巡視和保養設備,防止設備丟失、變質以及災難帶來的風險。
三、結語
在火電企業物資采購的整個過程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相應的風險。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電網能夠安全地、穩定地運行,必須加強物資采購風險管理,同時也能使得火電企業的工作效率和整體利益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程嘉許,李云峰.“三集五人”體系的理論內涵與戰略意義[J].國家電網,2012 (3 ) :78 79
【關鍵詞】云計算 安全風險因素 應對策略
云計算的出現和應用極大程度的滿足了用戶對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實際使用需求,對于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在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當下,其網絡安全問題也逐漸凸現出來,如用戶身份信息易被竊取、數據存儲變為云服務提供商等,對于云計算技術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如何充分挖掘云計算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應對策略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1 云計算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
在對云計算的體系結構和特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發現云計算環境中存在著較多的安全風險因素,主要體現在技術風險和管理風險兩方面當中。從云計算中所存在的技術安全風險因素方面來看,主要包括了虛擬技術的安全風險、數據加密技術的安全風險、數據銷毀技術的安全風險、身份驗證及訪問控制技術的安全風險、數據切分技術的安全風險、數據移植及接口的安全風險、數據隔離技術的安全風險以及反病毒和入侵檢測技術的安全風險等因素。另外,在云服務商的內部管理中也存在著一些安全風險因素,主要體現在法律法規問題的安全風險、物理設備管理的安全風險、用戶管理的安全風險、運營商內部員工管理的安全風險和軟件使用管理的安全風險等方面,特別是在云計算平臺越來越龐大的現階段,要保證其安全性。
2 云計算環境中安全風險因素的應對策略
2.1 技術防護策略
技術防護策略是保證云計算網絡環境安全的重要環節,云計算網絡環境的技術防護策略的選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盡可能的選擇規模化的云計算軟件,同時還要對這些軟件進行必要且及時的維護和更新,對軟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要實現及時的修補,從而提高計算機網絡環境的安全性。
(2)要對網絡中現有的用戶的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用戶數據隔離機制,對于網絡中多個虛擬機之間的相互攻擊實現有效的防護,以此來保證用戶數據存儲的安全。
2.2 云端數據防護
由于受到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信用水平和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用戶個人數據的安全性方面得不到根本的保證。因此,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應該加大對云端數據庫的維護力度,通過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來保障自身的信用水平;同時還應該加大對技術得到創新力度,有效的消除用戶對其個人數據信息泄露等方面的憂慮。對于用戶自身而言,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對于存儲在云端的數據要實現定期的備份,從而防止出現數據流失的問題。
2.3 身份認證防護
對于云計算環境中存在的身份認證等安全風險因素,可以采取引入多重身份認證機制的策略對其實現有效的解決。除了較為常見的視網膜和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之外,對于用戶身份信息的安全保護的實現還可以采取動態電子口令的認證模式,將其引入到云計算復雜網絡環境下的身份認證機制當中,防止用戶的身份認證信息會被非法竊取和監聽。除此之外,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和用戶還需要與政府之間實現相互的配合,加大對非法入侵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健全報警機制來保證云計算網絡環境的安全性。
2.4 通問控制策略
除了以上所介紹到的幾點應對策略之外,訪問控制也是有效保證數據通信安全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的作用是避免網絡資源被非法占用。訪問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了服務器安全、網絡權限和網絡訪問的控制等。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云計算而言,可以采取多種通問策略相結合方式來滿足不同用戶對各級訪問權限的實際需求,以此來消除云計算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云計算的出現和應用對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風險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內容,需要對其進行有效且及時的解決。云計算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要對云計算技術應用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風險因素實現全面的把握,同時兼顧技術發展和管理監督兩個環節,通過采取技術防護、云端數據防護、通問與環境安全控制以及多重身份認證等應對策略來徹底解決云計算環境下網絡安全問題,最終實現網絡健康且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煒,洪斌,湯錦華.小微金融機構云計算的安全風險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金融電腦,2013(11):44-47.
[2]程風剛.基于云計算的數據安全風險及防范策略[J].圖書館學研究,2014(02):15-17+36.
[3]張彥超,趙爽.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安全風險與應對策略[J].電信網技術,2014(02):44-47.
[2]汪文進.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外匯電子支付管理問題研究[J].華北金融,2013(01).
[3]朱林婷.第三方跨境支付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特區經濟,2014(06).
作者簡介:王 佳(1982-),女,管理學碩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海口中心支行;
中圖分類號:TP31 文獻標識碼:A
一直以來,電網企業對信息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尤其是作為信息化核心內容的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電企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經過相當一段時間的研究與實踐積累,逐步建立了科學的信息化系統開發建設模式和方法論,并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但隨著電企業務管理要求的不斷提升,信息系統構成日趨復雜,在開發建設中呈現出:關聯面廣、工作層次多、開發建設隊伍組成復雜等問題。在加強信息系統開發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同時,更需求加強重視項目風險控制與管理,進行全面的風險識別分析以及找出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是保證項目能夠順利達到目標的關鍵。
一、通過識別項目各類風險,達到加強風險管理的目的
一般性的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項目都會遇到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諸如資金不到位、人員變動、用戶需求反復變化等風險。電網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項目除此以外,還有著自身獨特的一些風險。比如在開發階段,由于業務管理復雜,需求不明確且經常發生變化;在實施階段,建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基礎數據量龐大,關鍵用戶認識不夠;在軟件運維階段,缺乏強有效的推廣使用,缺少針對性的用戶培訓和完善的運維管理等。系統建設中如果對這些風險不能有效的識別分析和規避,將會導致整個項目的失敗。因此,首先需要對各種類別的風險進行詳細的識別與分析。
1開發商的實力方面。信息系統合作開發商的選擇,對項目的成功關系密切。如果開發商企業規模不大,經濟、技術實力不強,在承擔大型復雜的項目開發建設時就會力不從心;開發商對電網業務不熟悉,缺乏相關領域的開發經驗,無法投入足夠的技術力量,這些情況都會影響到項目建設的正常進行。
2用戶需求方面。如果項目初期沒有進行有效的宣貫和溝通,將會對后期的項目開發建設帶來諸多的麻煩和問題,比如工期拖延、反復修改,甚至導致項目整體失敗;需求調研不深入透徹,分析研究停留在表面,僅以歷史經驗和技術的角度考慮,通常會在系統建設過程中逐步暴露各種問題;缺少有效的需求變化管控也會造成項目風險的增加。
3項目管理和組織方面。電企信息系統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相應的項目管理往往需要跨職能、跨部門的多人協作才能完成;項目計劃不切實際,階段任務劃分不合理,沒有具體的時間進度表,項目組只有建設方人員,缺少即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用戶參與度底,這些都是項目走向失敗的風險因素。
4人力資源和技術方面。電企信息系統建設是一個智力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項目,項目所需的人員組成即需要技術專家也需要業務專家,同時還需要企業高層的深入參與,即使配備了充足的人員,還要考慮項目成員的流動性和工作效率的高低;系統開發建設中往往喜歡盲目追求新技術,在能更好的實現系統目標和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會帶來許多技術方面不確定的風險,使得系統可能出現兼容性差和操作困難等問題。
5企業管理變革方面。在面臨新系統的推廣和應用中,由于信息化業務流程的改變,勢必會造成組織結構調整、人員變動,用戶短時間內工作量加大等情況,產生較多的抵觸情緒,對系統建設形成較大阻力。
6其它方面。在電企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項目中,除以上幾個方面可能帶來風險外,還有其它的一些客觀存在的風險,如資金風險、培訓風險、信息安全風險、系統運行維護風險等。
二、通過采取風險應對措施,達到優化風險管理的目的
在電網企業信息系統項目建設的風險管理中,不僅需求對項目的所有階段進行連續不斷的風險評估,還要制定積極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合理排序,重要的風險要首先處理,風險管理措施要覆蓋所有的關鍵人員、過程、業務和技術領域。下面對前面列舉的風險情況,通過針對性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1開發商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電企信息系統大多規模較大,定制需求功能點較多,因此選擇實力較強的開發商對項目成功關系密切。首先,應制定項目建設準入機制,劃分開發商等級,對入圍開發商進行深入調研。其次參考同行業類似客戶的建設經驗,選擇熟悉電網系統業務,具有同類項目成功案例較多,經驗較豐富的開發商作為建設方,有效保障項目的成功。
2用戶需求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首先,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及時掌握用戶的業務需求,仔細分析用戶對系統的功能描述,明確項目的整體要求;其次,保證需求調研階段的有效時間,避免造成分析調研不細致,走過場,對不切實際的需求要正確評估,充分溝通,直至雙方同意;制定完善的需求變更管理機制,有效的避免需求無故的頻繁變化,保證項目進度按計劃推進。
3項目管理和組織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項目開始前就應成立專門的項目組織機構、明確職責分工,制定規范的建設管理標準;健全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項目例會,對項目計劃、質量、問題進行協調管控;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詳細任務計劃,明確項目實施的關鍵路徑,設定項目里程碑點,對于與項目目標或進度等方面出現的偏差及時進行調整控制。
4人力資源和技術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配備項目所需的充足、穩定的熟悉相關業務的各類技術人才,科學合理的進行人員分工,發揮項目成員的專業特長和協作能力;建立完整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強外部協作單位人員的管理。同時,還要注意軟件技術的合理采用,避免出現系統性能底、操作界面不友好,甚至系統兼容性差,導致與其它系統難以集成的風險。
5企業管理變革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要保證企業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能夠全過程參與項目建設;明確各相關業務部門的需求和職責,讓各相關部門在項目建設和應用中發揮主體作用,有效的消除存在的變革阻力;合理處理跨職能的業務流程設計,做好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在項目的各階段定期舉辦宣貫和培訓班,以便配合新的管理理念的推行和普及,排除員工使用的抵觸心理,保證系統發揮實際效用。
6其它方面的風險應對策略。系統建設項目前必須開展可行性研究,明確系統目標和規模,制定詳細的投資計劃和成本效益分析,確保資金落實到位,才能保證項目按計劃開展;制定全面、詳細的培訓計劃,保證每一個關系人都能熟練的應用系統;制定嚴格的信息安全管理辦法,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
結語
在國內,電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不斷加大了開發建設力度,這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明顯的優勢效果和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強化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因此,科學全面地對信息系統開發建設項目的風險進行識別與分析評估,在出現風險時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將有利了項目的順利開展,對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強化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實現電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重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2)13010904
1引言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提升我國傳統現貨批發市場、促進商品流通、規避價格風險、實現價格發現功能以及實現供應鏈的信息化等,起到了重大的作用。Grieger(2003)認為電子交易市場能夠把眾多的買家和賣家集中到一個“中心市場”,使得買家和賣家之間以動態的價格進行交易,而價格的變化是由這個交易市場的規則及供需情況決定的。在我國出現的這類行業垂直型B2B電子交易市場,是在傳統現貨商品批發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選取諸如食糖、糧食、鋼材、煤炭等標準化程度高的大宗商品作為交易品種,因此這類市場又被稱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將不同產地的同類貨物,打破傳統的區域交易模式,實行集中競價、統一撮合、統一結算、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實現了各地價格的基本統一。這有利于交易商準確快速根據供需情況及其它判斷行情波動趨勢,從而決定是長線持有現貨商品到期進行交割,還是短線即時買賣,套取短期差價。目前,電子交易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交易的品種也越來越多,從農產品到金屬類和能源類,凡是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商品幾乎都在電子交易市場進行了交易,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影響著人們的商務模式。但是,由于市場定位不明確、法律法規缺失、不健全等問題,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模式,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的同時,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譬如類期貨交易、投機炒作等。人們對電子市場從認識到普及使用,所經歷的時間是極其短暫的,也就是說,在還沒有對電子交易市場進行充分認識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普及使用了。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沒有合理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制約管理,風險事件不斷涌現。因此我們可以說,風險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快速發展的電子交易市場和人們對該市場認識的滯后之間的矛盾所導致的。
風險事件的不斷發生,不僅嚴重影響了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正常運轉,損害了交易市場及交易商的利益,也危及著這類市場的生存與發展。當前只有一小部分公司在使用電子交易市場進行采購,眾多公司由于對電子交易市場進行采購所產生的風險不確定而未能使用。因此對這類市場進行風險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法律法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文獻綜述
B2B電子交易市場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國內外廣大學者對電子交易市場風險管理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詳盡的研究。Kheng and Al-Hawamdeh(2002)識別出電子采購中存在四種主要障礙:與互聯網安全有關的業務(如電子支付)存在風險,電子采購所必需的硬件、軟件以及人員培訓方面需要巨大投資,管制電子商務的法律與規則不完善,搜索引擎在查找有效信息方面效率較低。Pauline Ratnasingam(2006)將B2B電子商務中的風險分為技術風險、組織風險、實施風險與相關風險。Subba Rao等人(2007)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指出,買方在參與電子交易市場時通常面臨兩類風險:財務風險與信任障礙。李莉、楊文勝和蔡淑琴(2005)對電子市場質量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逆向選擇風險規避以及電子市場中介交易風險控制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而邢偉、汪壽陽和馮耕中(2008)從供應鏈角度展開電子交易市場風險研究。石曉梅、馮耕中和邢偉等則對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經濟特征進行了總結,然后從交易中心與交易商的角度對這類市場的風險狀況進行了分析。
上述文獻側重于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電子交易市場的風險進行識別與分類,而沒有從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與現貨市場的差別因素方面進行風險分析。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是以現貨市場為基礎而產生的,或是位于商品生產地,或是依托現貨貿易集散地發展而來。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和傳統的現貨市場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同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所發生的風險事故,在傳統的現貨市場中未曾發生過,因此探索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找到導致大宗商品電子市場風險不斷發生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國的電子交易市場采用了部分期貨交易的制度與規則,為現貨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交易更加靈活,效率大大提高,吸引了大量資金不斷流入,同時實現了風險規避和價格發現的功能。但是在引進期貨交易的同時,期貨市場的一些交易風險也同時被帶到了大宗電子交易市場,同時由于投機資金直接與現貨相結合,在某些情況下,投機資金更容易操縱市場,因而風險比期貨市場的風險更要嚴重的多。
為此,本文首先分析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主要差異,即與現貨市場相比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增添了哪些新的特征,然后著重針對每一項增添的特征可能對交易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規避風險的對策與建議。
3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經濟特征
二、國有通信企業采銷模式下的采購管理問題及對策
背負集團公司期望,在實際運營過程中,該專業子公司的供應鏈采購環節中舉步維艱,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采銷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痛點
痛點一:經營環境快速變化(芯片價格上漲、新興品牌迭代、智能技術發展)、終端品類不斷擴充(從手機拓展到多形態終端,從硬件拓展到服務軟件或集成模式的ICT產品),傳統采購制度(即原有的終端采購手冊僅局限于手機和非手機類的硬件、不包括軟件服務等)已不能滿足業務需求。痛點二:隨著電子信息化發展,運營商YD公司開發了自身采購與招標系統(ES系統),而該系統操作要求高,如投標前供應商需支付相應費用辦理CA證書、投標時需加密上傳應答文件,一次性全部操作正確難度大。而該系統僅是YD公司獨家系統、不能與其他運營商及其他國企兼容,導致供應商配合度不高。
(二)采銷模式下的采購管理對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該企業對癥下藥,采取如下對策:對策一:明確貿易型采購的定義。復盤全流程、全面穿越,大膽提出“貿易型采購”定義,它與傳統采購3個顯著區別在于:①買來直接對外銷售,②需滿足毛利率管控,③擴充產品品類(硬件含泛智能終端、家電、日用品,服務包括權益、安裝、售后服務,軟件含app軟件包、軟件服務等)。對策二:簡化ES系統操作流程。針對ES系統操作復雜的痛點,該專業子公司申請在ES系統中增加貿易型采購報備場景,報備項目由采購操作,無須供應商介入。
三、創新型貿易型采購體系建設的實施舉措
在集團公司批復后,創新型采購的“賦能行動”——貿易型采購體系建設,在該采銷一體化的專業子公司內部,系統性的全面推進和展開。
(一)明確貿易型采購定義并為其量身打造嵌入式廉潔風險防控機制
創新采購的前提是合法合規,根基牢固。若定義不明,那實施中會出現各種偏差,若沒有嚴謹的風險管理,則面臨漏洞百出的異常或瑕疵。國有企業的采購改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雖然在摸石頭過河不斷探索,但需要的是安全的、有措施保障、有風險預警和探索,而不應該是渾水摸魚的盲目前行。對此,該專業子公司做了以下3點行動。1.《貿易型采購管理操作手冊》的。在手冊中:(1)明確貿易型集中采購管理體系的架構,如下圖1。(2)明確采購結果達成審核層級,如針對9000萬元以上采購項目,由總部審批,在(9000萬,1000萬)一、二類公司的項目,由總部采購分管領導專題會審批,在1000萬以下的項目,分公司相應層級等。2.《采購嵌入式廉潔風險防控機制手冊》的。風險防控是企業采購管理的重要環節,在創新型貿易型采購模式產生后,合規地圖需要重新梳理,據此企業適時風險防控機制分冊,并在手冊中梳理出全階段的貿易型采購工作流程中的潛在風險點,如下魚骨圖(圖2)所示;針對具體的風險點,企業在手冊中明確了風險等級、責任部門、具體場景、防控措施等(如下具體合規地圖樣本,樣本1),并將手冊宣貫、公文下發至各分公司采購部門,以得到更有力的落實和執行。
(二)執行毛利率管理及采購比價管理
毛利率管控和采購價比價是采購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它們是企業節約成本最為有效的方式。1.企業構建毛利率管理體系。貿易型采購的特點之一則是要求產品采購需滿足毛利率管控,毛利率是產品的靈魂,企業不會做虧本的生意,利潤是企業常青樹的源泉。如何良性執行貿易型采購的根本之一是對毛利率做出要求、同時根據市場情況由總公司動態(如月度)給出毛利率參考值,分公司/總公司業務部門/采購部門據此與供應商進行談判,用合理的采購價/出貨價操盤整個的產品生命周期,以此保證企業的合理利潤水位。2.建立健全采購價格比價體系。為在采購引入中獲取合理的采購價格,公開采購項目,通過市場充分競爭以確保價格合理性。單一來源,首次采購應通過搜集公開市場上產品成本信息,選擇合適對標產品的價格全面評估,后期采購需持續關注并對標公開市場同期價格。3.多元化采購方式的建立。在采銷模式下的終端產品采購,若合作方能取得自廠家/上游供應商出具的唯一授權,企業可據此與其進行單一來源采購,此方式的采購流程更簡單、時效更快速。在無唯一授權的情況下,企業可做公開采購。但公開采購中,因市場上產品品牌/型號不斷迭代、商層級不斷動態變化,為更快速支撐市場,該企業集思廣益,衍生出創新的供應商引入動態短名單的靈活機制。首先,該機制包括立項—方案—采購結果3個流程,其中若一家供應商對其合作的產品的商務條款均一致、僅是各款產品型號、數量上限、采購價格不確定,此情況下可先做框架供應商引入模式,即通過公開方式引入多家框架供應商,形成供應商短名單。后期有產品引入時,針對產品,邀請短名單內所有供應商報價,遵循價低者得的原則確定訂單執行供應商。以此保證產品價格的合理性和產品引入的高時效。
四、創新型貿易型采購實施后的效果分析
創新型貿易型采購實施后,該采銷一體化專業子公司積極落實Y集團要求部門在執行貿易型采購過程中,遵循“能公開必須公開”的原則,通過合并決策、提前儲備提升采購效率,通過價低者得的量化標準簡化決策流程,制定出短名單公開方式的特色流程,通過合并決策,提前儲備資源池,具體產品全流程從原有的12天加速至3-5天。
五、創新型貿易型采購的智能系統建設
該采銷一體化企業需為運營商YD集團提供終端產品銷售渠道,具有快消品分銷和零售企業的特點,且上下游擁有眾多合作伙伴。對供應鏈的成本降低,庫存降低,資金利用率提升、需求預測的精準度均具有較高要求。企業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移動化等技術,建設了獨具特色的DPS(數字化采購管理)系統,通過采購需求數字化、采購流程自動化、業務過程可視化,實現供應商、產品、合同、價格、物料等采購關鍵要素集中化管理,支撐終端采購全流程在線運作,保證采購實施、采購管理全流程管控到位,且簡化了采購操作環節,提升了集中采購效率、且成本控制和風險管控能力均得以加強。綜上,本文以采銷模式下采購創新在國有通信企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在對采購流程優化、采購成本控制、風險管理分析的基礎上,對基于國有企業采購環節創新采購模式運作進行了詳細研究,通過實施對策,最終推動項目達到了提升采購效率、屏蔽采購風險的良好效果,本文可為國有通信企業、終端行業、運營商體系的采購環節采購創新管理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2]商業地產[EB/OL].(2014-03-14)[2014-04-20]..
[5]201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萬億同比增長10.7%[EB/OL].(2016-01-19)[2016-03-26].
.
[7]2015中國商業地產市場發展情況分析一覽[EB/OL].(2016-04-29)[2016-06-28]..
[8]中國新城市招股一波三折:商業地產行業亟待模式創新[EB/OL].(2014-06-29)[2014-08-20]..
[9]2014年eBay大中華區移動商務報告[EB/OL].(2014-06-13)[2014-06-20]..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s of the Commercial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in E-Commerce Times
FU Ya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