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5: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事業單位金融基礎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專業,內容涉及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目前,全國大約有80多所本科院校開設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該專業本科教育重在培養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能夠在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等各類組織中從事勞動人事與社會保障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在財經類院校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的目標應該是將經濟學基礎知識、管理學基礎知識、勞動與社會保障的專業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同時通過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具備本專業應有的各種基本能力,包括專業應用處理能力、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和組織能力、籌劃能力、獲取新知識和創新能力。要體現專業培養目標,財經院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揚長避短,確定自身專業培養的特色,走專業特色培養之路,而不是大眾化的培養模式。
一、利用財經類院校的學科優勢,確立專業培養特色
為確定財經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財經院校整體環境和整體優勢。一般來講,財經院校不同于綜合性大學,專業設置、教師專業背景、科研背景、學術氛圍主要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經濟學和管理學是財經院校的優勢。在這種環境和背景下,財經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應該依托學校的整體優勢,充分利用財經院校的學科優勢,建立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特色。
二是本院(系)教師的專業結構。本院(系)教師的專業背景、專業研究方向對專業特色也起到關鍵作用,即使財經院校的整體環境和優勢能夠得以體現,但若專業的院(系)師資不能得到反映,就會影響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的發揮。
三是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要了解市場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目前,我國專業化的勞動保障人才缺口較大。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大體分為三類:一是進入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這類學生往往需要進一步深造,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二是進入勞動和社會保障政府部門,成為各級政府公務員。三是進入企事業單位人事部門或人力資源部門從事具體業務工作。財經院校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應主要為政府人力資源、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培養勞動與社會保障管理人才,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員工福利管理的人才,為保險公司培養從事企業年金管理、人壽保險等商業性保險的人才。
基于此,財經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培養特色可以確定為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特色方向。該特色主要利用財經院校金融專業、會計專業和財政專業的優勢,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與會計、金融、財政等專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成為既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又能掌握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的專業人才。該特色的培養需要專業教師有雄厚的經濟學功底,須有財政、投資、會計專業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師的支撐,畢業生能夠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從事社會保障資金的預算管理、資金的收支管理、基金的投資管理、資金的監督等工作。
二是企事業單位員工福利(人力資源管理)特色方向。該特色主要利用財經院校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優勢,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成為既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又能掌握企事業單位員工福利管理的專業人才。該特色需要專業教師有雄厚的管理學功底,須有企業管理,特別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師的支撐,畢業生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員工福利的籌劃和設計、員工社會保險的管理等工作。
三是社會保險特色方向。該特色主要是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和保險專業結合起來,利用財經院校保險專業的優勢,適應社會保障主體多元化趨勢的需要,特別是商業保險成為社會保險的重要補充形式,培養學生成為既懂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知識,又懂商業保險管理和精算的專業人才。該特色需要專業教師有雄厚的保險學知識,特別是保險精算等專業知識,須有保險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師的支撐,畢業生能夠在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及保險公司從事與社會保險相關的商業補充保險管理和運營工作。
二、立足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特點,培養應用型人才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專業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具有知識性、政策性、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基本知識的同時,能從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具體工作。實踐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獨特作用,實踐教學在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活動中占據著極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專業建設上,要保證學生在掌握本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根據專業方向,突出社會實踐,強化實際操作技能,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各種基本能力,才能提高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才能夠使我們的學生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這一思路將貫穿我們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在課程體系和結構、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都應體現出來。
三、財經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特色課程體系設置的目標
首先,知識、能力與素質相統一。在勞動與社會保障特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知識、能力、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不是平行的關系,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是基礎,只有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基礎知識,才能培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各種基本能力,才能提高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的整體素質,因此,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課程體系的設置要體現層次性、結構性和系統性,立足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使專業特色建立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基礎之上。
其次,學以致用。夯實基礎、精通專業、強化特色是勞動與社會保障特色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是課程體系設置的關鍵。整個特色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應該圍繞這個目標開展。堅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核心,以專業知識教育為主線,以特色專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因而專業課程的設置既要強調基礎知識教育,又要重視專業知識理論的傳授,更要突出專業特色課程的技能培養。
最后,專業相融合。所謂專業相融合,就是指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應該融合,吸收其他專業知識,擴充學生的專業知識,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由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社會適應能力不強,特別是在我國公務員制度改革的今天,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畢業生能夠進入政府相關部門的比例很小,絕大部分畢業生將在企事業單位,包括保險公司從事員工福利、企業年金管理等工作,因而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課程的設置要適應這種社會需求,吸收相關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擴大學生就業面。
(二)特色課程體系的設置
財經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是“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根據這個原則,可以將課程體系設置為三個模塊:
基礎模塊。基礎模塊是教學的基礎,其中的課程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必修的課程,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需要的一些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知識。這些課程主要是西方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公共管理學、公共經濟學、社會學概論、人口學原理、統計學、公共政策分析、金融學、經濟應用數學等。
專業主干課程模塊。專業主干課程模塊是專業教學的基礎,也是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專業知識,這些課程主要是勞動經濟學、勞動關系、社會保障學、社會保障國際比較、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保險、社會救助與社會福利、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等。
專業特色方向模塊。專業特色模塊是各院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而選擇開設的相關課程。
首先,社會保障資金管理特色方向可以開設以下課程:會計學、社會保險財務會計、證券投資理論、國際金融、資本市場與養老金、社會保障預算等,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畢業生可以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從事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工作,包括社會保障資金會計工作、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工作、社會保障資金預算管理工作、社會保障資金征繳工作等,具有較強的應用性。
1、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業務技能,國家有關財務、會計、金融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等內容。
2、事業單位筆試總共考三科: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公共基礎知識、專業;其中經濟類專業的考試內容會牽扯到經濟學這個專業的所有知識,具體題型有選擇、填空、判斷、名詞解釋、簡答等;但并不固定,有時候會有判斷,有時候沒有,但不可能全部是選擇題。
(來源:文章屋網 )
公共關系專業課程包括傳播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公共關系學原理、公共關系實務與案例、廣告學原理、廣告策劃與策略、廣告設計、CI戰略、企業文化、領導科學與藝術、組織行為學、人際溝通與禮儀、公共關系寫作等。
公共關系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公共關系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受到專業技能的訓練,具有從事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的信息咨詢傳播管理工作,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能力。除了上述需要學習的內容,還要學習口才與演講、談判技巧、社會調查方法、計算機應用、大眾媒體研究、影視制作、攝影、傳播法規教程、傳播倫理、美學、國際關系等。
公共關系專業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從事公眾信息傳播管理、公共關系協調、信息咨詢、活動策劃與實施及教學科研工作。
從事行業:
畢業后主要在互聯網、房地產、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聯網/電子商務;
2、房地產;
3、新能源;
4、建筑/建材/工程;
5、金融/投資/證券;
6、其他行業;
7、教育/培訓/院校;
8、酒店/旅游。
從事崗位:
畢業后主要從事總經理助理、董事長助理、辦公室主任等工作,大致如下:
1、總經理助理;
2、董事長助理;
3、辦公室主任;
4、總裁助理;
5、銷售經理;
6、市場專員;
7、總經理。
公共關系專業主要職業能力
1.具備對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2.具備良好的組織內外的溝通與協調能力;
3.掌握市場調查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4.掌握策劃學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具備與企業形象、品牌、廣告等相關的活動的策劃能力;
5.掌握市場營銷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具備企業形象與產品營銷能力;
6.掌握危機處理的基礎知識與技能;
7.掌握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礎知識,在活動策劃過程中具備一定的經營意識與風險意識;
一、引言
作為國民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事業單位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擔負著重要的職能。事業單位由于其特殊的單位性質,一直對其內部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不甚重視,導致其財務工作在單位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僅使其內部管理出現漏洞,還直接制約了事業單位的完善與發展。良好的財務工作,不僅有助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能力的提高與完善,而且還有助于業務工作的有序進行與發展。對此,事業單位應嚴格遵照《會計法》及相關規定,結合事業單位特殊性質,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完善會計工作體制,促進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開展。
二、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問題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存在一定問題。其一,記賬憑證的填制不夠準確。比如,因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高而導致業務處理不及時、會計科目使用不規范。其二,貨幣資金管理有漏洞。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事業單位對出納工作監督不到位,很少對庫存現金進行盤點。大額現金支付、公款私存現象在部分單位仍然存在。其三,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一些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著“重采購、輕管理”的現象,固定資產在使用、維護、處置等方面管理不規范,使用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財務監督問題
隨著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的財務監督難度逐年提升,財務監督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有些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制度不夠完善,僅僅與報銷費用和審批管理等方面有關,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財務監督制度體系。無法做到“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核查”的監管要求,直接導致財務監督流于形式。還存在著無法分清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概念的情況,直接削弱了會計監督的力度。如此一來,事業單位整體的會計工作與經濟活動都處于監督無力的狀態之中,致使違紀現象叢生。
(三)財務報表信息缺乏準確度
事業單位由于其特殊的單位性質,財務報表的構成也不同于企業。通常,企業的財務報表主要由三類構成,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而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主要由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構成。而且,事業單位同企業的會計核算基礎也不同。企業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而事業單位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另外,事業單位所依據的平衡式為:“資產+收入=負債+支出+凈資產”。收付實現制與該平衡式的運用,不僅混淆了時期和時點的會計信息,而且將單位的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混淆。同時,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中沒有現金流量表,其現金收支情況就無法查詢和準確反映。不僅對單位的貨幣資金管理不利,而且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
(四)財務管理觀念落后,內部控制意識淡薄
財務管理是每一家單位需要高度重視的部分。過去大多數事業單位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撥款,這樣的環境客觀上造成了一些單位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忽視。在資金使用方面極少考慮其效益,在重大經濟決策中沒有發揮財務管理的核算及監督職能。同時,一些領導對內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關意識淡薄,在某些經濟業務方面缺乏良好的控制,存在控制不嚴、監管不力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
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由三方面造成:首先,由于事業單位的領導財務管理意識不強,在財務管理方面,從領導到具體的辦事人員都沒有對財務工作提起足夠的重視;其次,部分事業單位缺乏必要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缺乏對內控基礎知識的理解,認為內部控制建設并不能帶來實質效益;最后,現行的財務監督體系,始終沒有解決事業單位財務負責人的獨立身份,使財務人員在行駛財務監督的過程在形式上存在一定的瑕疵。財務人員的任免、工資、晉升等都受制于單位領導,難免會出現“頂得住站不住,站得住頂不住”的局面。
四、對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內部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意識
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體系主要是指一個單位的會計工作組織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使會計各項工作及監管部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會計核算不規范的漏洞,對完善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長效管理有著指導性作用。財務管理是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核心,完善的財務制度有助于嚴格單位財務開支,使財務工作制度化,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一方面,單位領導應充分認識到加強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切實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財務內部管理制度,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對財務工作實施正確領導;另一方面,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只限于收撥、分配和使用資金上,同時要實現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最優化配置,使單位財務職能盡快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從而提高財務管理綜合能力,使財務會計工作趨于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二)加強事業單位會計隊伍建設,嚴格落實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
作為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會計人員約束與管理的重要措施,崗位責任制能夠發揮好的約束與管理功能。事業單位應嚴格落實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即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標準和要求、崗位輪換規劃、崗位考核實施方案、崗位的設置與職責劃分等等。并且要有計劃地吸收具有會計專業學歷、懂業務的人員充實到會計崗位,不斷加強財務管理力量。同時在崗會計人員應加強專業知識、財務制度的學習,只有整體素質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做好會計工作,為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才能真正參與單位管理與決策,為提高單位經濟效益出謀劃策,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使會計人員成為高素質的現代化管理人才。
(三)建立健全財務監督體制
建立健全事業單位財務監督體制,是貫徹執行會計法律、法規、制度,保證單位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事業單位應根據法律法規及相關制度規定,結合工作實際,建立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及財務監督制度,認真落實,明確職能。其次,在加強內部監督的同時,要主動接受來自外部的監督。要認識到內部監督有其局限性,來自外部的年度審計、績效審計、領導離任審計和其他專項審計等審計監督工作,能夠彌補內部監督的不足,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單位財務管理更加規范化和制度化。財務監督相關部門也要切實履行職責,對各種財經違法行為,一經查出,嚴肅處理。切實防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及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事業單位財務報表
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無論是內容還是編制基礎,都與企業有較大不同。對此,筆者建議事業單位在結合自身單位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借鑒企業的相關做法。在編制報表時,要以體現事業單位的會計主體為前提,以“資產=負債+凈資產”為編制依據,全面反映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此外,事業單位應加強對現金流量表的重視程度,明確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為基礎而編制的一種財務報表。該報表能夠準確及時的反映單位在所屬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活動,以及各類活動對現金的變動所產生的影響。通過財務報表的完善,使事業單位的報表使用者及時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做出正確的財務分析與決策。
(五)提升財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對事業單位來說,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至關重要,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素質水平,才能保障更好的發揮財務管理能力。事業單位應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業務和理論水平的提升。首先,加強財務管理人員隊伍建設,財務管理人員隊伍不僅僅局限于財務部門的人員,而是將單位主管領導、分管領導和財務管理人員都納入到財務管理隊伍中。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業務素質,還應有較強的政策觀念,既要有較強的事業心,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進而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次,全面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財務理論知識和新觀念、新方法的再學習。從而讓財務管理人員全面掌握財務法律法規,時時關注財務政策和動態,以適應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從進而提升整體財務管理工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是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環節。在國家財政政策不斷健全與完善的前提下,事業單位應當正視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更新觀念,不斷創新,健全、完善會計核算工作的各個環節,促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向更科學、更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強勁的內部動力。
參考文獻:
[1]孫清娟,崔連翔.會計造假存在的動因分析[J].職業技術,2011
[2]張兆容.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發展趨勢研究[J].時代金融.2009
[3]周賢元.淺談行政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J].金融經濟,2010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工礦企業和企事業單位都帶來了深刻變革。會計核算是一個企業進行標準化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據,也是開展日常的經濟活動的財務依據。但是,從我國宏觀調控和事業單位的發展進程來看,事業單位中的會計工作還很不完善與具體,沒有突出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探討和加強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有效途徑,可以嘗試從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會計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會計管理體系的健全和全面等方面不斷加強,真正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效率。
一、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基本特性
在我國,事業單位相對于一般企業單位具有公共性、特殊性和專業性,通過服務于公共服務單位和國家預算管理單位,它反映的是事業單位進行社會管理和服務所產生的財務收支活動和相關財務會計信息,它的基本特性集中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公共性
事業單位會計的工作范圍涉及到事業單位和公共服務單位,它主要是公共資源的整理統計、公共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公共事業單位日常經濟活動的會計核算,它的突出作用在于保證公共事業單位的財務透明化、公共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公共事業單位財務監督的日常化。當事業單位脫離了會計工作的時候,就會使得事業單位的日常管理處于無序狀態,很難保證公共部門的資金做到合理規劃和有效利用,進而使得公共事務的會計核算失去依據,導致公共事業單位的財務考核缺乏科學依據。
(二)專業性
事業單位從事的是公共事務管理,履行的是國家賦予的公共職能,這就決定了事業單位的資金具有鮮明的政府特性,它的使用也有嚴格的法律規定,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具有非常鮮明的專業性特征,它涵蓋了:1.事業單位的會計憑證登統、制作、審查和保管等;2.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申報、用途和審查等;3.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職責、分工、管理和培訓;4.事業單位資源統計、管理、歸檔和使用。
(三)非營利性
事業單位屬于國家規劃組建,其作用是服務于國民,服務于社會,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它不是以營利性經營為目的,也不在意資本的增值能力。與市場上一般的企業會計相比,其會計職能少了對于市場的統計分析、風險的預測監督,增加了對于會計科目、會計核算、會計目標和會計報告等事業單位重點強調的會計管理工作,它突出了事業單位的權責發生制,增加了會計資產中的折舊核算,突出了對于公共資產的管理,而弱化了對于市場經濟的管理。
二、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主要問題
建立科學有效的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流程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有效保障。但是,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重重挑戰,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的講,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會計制度不健全,缺乏執行力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機構特殊性和部門管理的重要性,本單位會計工作長期以來依靠上級單位統籌管理,這就造成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雖然國家大力倡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但是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是總的來說,相應的會計制度不健全依然是突出問題,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內控制度,但是很多會計工作都成了走過場,沒有做到嚴格的執行,從而導致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工作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國家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內部很難采取必要的專項資金管理,對事業單位整體的管理效率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缺乏專業性
行政事業單位享受的是國家編制和事業單位管理條例,這就造成了事業單位會計機構設置只能是根據部門崗位要求來配置。很多時候,事業單位會計機構設置脫離于實際崗位需要,很難做到專業崗位的專業人才配置。首先,事業單位會計機構的設置只是局限于單位內部的會計基礎管理、成本核算和費用核銷,其在會計管理和監督方面的職能非常薄弱,也不能迎合市場經濟發展對于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全新需求;其次,在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人員儲備上,事業單位受制于國家制度和上級主管部門管理,不能結合自身需要進行專業性建設,會計機構的會計人員缺乏專業性培訓,會計管理工作大多流于虛表,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職責不清晰和專業能力不夠,會計基礎管理工作陷入停滯。
(三)私設財務小金庫,缺乏監督力度
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建立完善是需要科學規劃和統籌安排,更需要加強會計管理和職能監督,但是我國事業單位的特色決定了會計監督能力極其有限,這就造成在很多事業單位和部門內部存在著私設小金庫。很多事業單位領導和部門為了自身的利益,在財務上采取多報瞞報,設置賬外賬,私自挪用事業單位的行政資金。究其原因,就是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會計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做賬和記賬,無法開展會計基礎工作、會計核算程序和財務會計制度的監督管理,導致對事業單位的領導和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管,會計基礎工作缺乏有效的檢查和指導。
三、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有效途徑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和各地行政事業單位現狀的改善,都給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對于會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改變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不足,才能適應現代財務管理的需求,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加強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檢查,提高工作質量
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不是閉門造車,也不是簡單的記賬和報賬,它涉及到會計管理和監督職能,可以了解和監督事業單位是否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可以保證國家財產、資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具體措施包括:首先,需要事業單位配置專業的會計巡視員,要求其掌握會計基礎知識,熟悉事業單位的會計職責,了解部門的工作范圍,其巡視的范圍包括會計法律法規的執行、會計賬套的登統和歸檔,會計的報賬和算賬。其次,需要事業單位定時開展內部檢查和評測,每年集中時間對于會計主管人員進行崗位職責檢查,對其工作范圍內的會計日記賬、會計報表、會計檔案進行專項檢查,對評測結果及時進行公布,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
(二)完善事業單位的會計機構設置,提高人員素質
完善的會計機構體制和人員培訓體系,是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保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合法有序開展的前提條件。因此,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和單位內部需要根據事業單位的崗位要求,及時加強會計機構的科學建設,及時進行專業培訓。
首先,結合事業單位的實際需要,申請配置完善的崗位人員,加強對于會計管理機構、會計管理人員的合理規劃和優化配置,明確各崗位的職權范圍,加強會計主管人員的崗位管理。
其次,強化會計人員的素質建設,提高會計專業人員的業務水平。事業單位需要組織會計人員定期參加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培訓,保證他們能夠及時掌握市場經濟的最新發展狀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及時更新會計管理的理念和模式。此外,事業單位需要組織會計人員定時開展職業道德學習,加強自身的道德意識培養,提高對于工作的正確認識。
(三)健全事業單位會計審計體制,提高審計獨立性
完善的會計審計制度是財務制度保障和公共財產保全的重要措施,在事業單位會計審計制度中,可以結合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兩個方面共同進行。一方面,事業單位可以委托專業審計部門和會計事務所開展外部審計,提高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獨立性,對于審計的結果及時向事業單位和社會進行公布。需要注意的是,在審計工作前,需要加強調查工作,對于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擁有全面的認識,才能保證審計方案符合事業單位需要。另一方面,需要事業單位加強內部審計工作,開展針對會計主管部門、會計主管人員的財務審計和資金審核,確保會計憑證制度、內部會計報表制度科學、合理,保證審計工作能夠實現會計崗位的監管、內部稽核制度實施和各種舞弊行為的預防制止。
四、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職能單位崗位職責的更新,對于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該更加認真的對待。我國事業單位和主管部門需要對于會計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認識到事業單位內部的諸多不足,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會計工作合理有序地開展。
參考文獻:
[1]羅富珍.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單位會計在財務處理方面的對比分析[J].時代金融,2014(24).
河南科技大學會計專業,是一個比較好的專業,原因如下: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法律等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會計實務操作技能與較高的外語水平,具有良好會計職業道德,能夠勝任會計實務、會計教學和科研工作的綜合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該專業主要開設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管理學、統計學、微觀經濟學、稅法、經濟法、資產評估等主干課程。學生畢業后能夠勝任在各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證券公司、政府部門等從事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審計、稅務管理、國際貿易等經濟管理與研究工作,還可以繼續深造攻讀學位。因此學生就業渠道寬泛,就業前景良好。
(來源:文章屋網 )
[DOI]10.13939/ki.zgsc.2017.01.182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事業單位也有其特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獨特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推進,事業單位財會部門的管理工作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其中財務制度和財務規范更是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變革。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提升事業單位財會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妥善地運用國家財政撥款,以保證事業單位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進步。[1]但是在現階段事業單位的財會隊伍雖然在整體工作水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具體工作環節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下文中的幾個方面。
1 建設高素質事業單位財會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現階段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知識面相對比較窄,很多的事業單位中職員都是一個職位干一輩子,直到退休,正因如此,這些職員通常只對自己工作范圍內的職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其他崗位的工作了解得卻非常少。并且大多數事業單位的員工都是“鐵飯碗”,長期的工作使其產生了不思進取的想法,對現狀容易產生滿足感。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科技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很多職員原本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針對這種情況,事業單位的財會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業務水平,才能保證工作的穩定和長遠的發展。[2]
其次,F階段我國財會隊伍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一方面,一些年齡較大,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財會人員,思想水平還停留在傳統的會計工作上,對于財會工作還保持著傳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沒能使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知識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年齡相對較小的財會工作人員,大多數剛走出校園不長時間,因此思想觀念還停留在課本上的理論階段,沒有經歷過太多的實踐,因此沒能積攢下豐富的財會經驗。這種現象的產生使得現階段我國整體事業單位的財會隊伍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都很難得到提升。[3]
最后,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財會人員服務意識還比較欠缺,由于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比較低,認為自己在事業單位工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態度惡劣,語言生硬,對財會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
綜上所述,由于事業單位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財政管理在事業單位中占據著不可撼動的重要位置,那么在這個背景下,加強事業單位財會隊伍的整體建設就是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
2 提升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建設的途徑
2.1 財會人員需轉變觀念
要想對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提升,首先就應該在思想觀念上做出徹底的改變。其一,要緊緊跟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腳步。由于事業單位中會計的職能作用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關系著國家的財政撥款,同時還和社會中各項福利的給予有著重要的關系,因此,作為國家事業單位中的財會工作人員,不僅要對國家動態時刻進行關注,了解和掌握國家的經濟動態和走向,還應該對各行業的發展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掌握,從傳統單純的會計核算工作向著財會工作的經營分析等更重要的職能方向進行發展和轉變。其二,積極地學習先進的財會理念,事業單位也應該定期組織財會人員進行培訓,保證財會人員的工作水平和專業素質始終跟上社會的發展,掌握最新的財務管理方式和手段。[4]
2.2 強化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
所謂的職業道德指的就是各行業工作人員的基本從業道德,是開展工作最基本的一個環節。作為國家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人員,首先就要保證熱愛自己的職位和工作,秉承著“為人民服務”的工作理念,時刻堅守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為社會奉獻,無私地回饋社會。如果在實際財會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事業單位中的財會人員能始終以這種工作態度和理念來對約束自己、要求自己,那么在財會工作中,必將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5]
2.3 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水平
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中,財會人員的素質對整個會計工作的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現代社會中一名優秀的財會工作人員不僅要掌握熟練的會計專業技能和專業基礎知識,還應該適當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的金融、審計和稅務知識等,掌握經濟法、計算機和相關的基礎文化知識。在現代社會中,財會人員要善于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妥善的處理和解決。在全新的社會背景下,財會人員只有不斷對自身的業務和素質進行提升,強化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對財會工作進行開展。要充分利用工作中的培訓機會,會計人員還要加強主動學習的能力,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自覺地對報紙、雜志和相關的書籍進行學習,保證自身的工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和發展。[6]
2.4 重視會計基礎工作
基礎工作是整個財會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就是說在財會工作的開展中,如果沒有打好堅實的基礎,那么整個會計工作也很難穩定地進行和開展。因此,如果缺少健全的會計基礎工作,那會計工作就會失去基本的科學性和可靠性,會計工作也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從現階段的會計工作現狀來看,還有很多事業單位中存在工作秩序混亂、管理失控的情況,假賬泛濫、賬目不清的情況更是數不勝數。所以在這種背景下,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很難發揮出作用和影響。這也要求事業單位必須加強基礎工作的開展,并對其進行規范。總之,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督促會計人員要從最基礎的環節抓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相關的單位和管理人員必須引起重視。
3 結 論
綜上所述,我國現階段事業單位的財會隊伍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通過文章的論述和分析,想要對以上這些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就要全面加強事業單位財會隊伍的素質建設和專業技能的發展,在今后的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為我國打造出素質更高、專業能力更強的財會隊伍,不斷發揮財會人員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積極影響和作用,為今后事業單位整體建設提供更大的幫助和貢獻。
參考文獻:
[1]姚福娟.建設高素質事業單位財會隊伍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4,31(21):219.
[2]劉琪.提高我國事業單位財會人員素質的思考[J].知識經濟,2014,21(9):39.
[3]李曉靜.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委派制度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2009,35(8):40-41.
我是西京大學2005屆專科畢業生。在完成學業,即將跨出象牙塔走出康樂園進入社會之際,我需要謀求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現在有機會把我介紹給貴單位,我感到非常榮幸。
你好我主修專業是電子商務。主要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站建設,操作系統的功能和使用。數據庫維護和使用,網頁制作,電子商務相關課程等。以及具有在微機管理信息方面的能力。適合于政府行政機關、電信部門、計算機設計、銷售公司、財稅部門、金融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應用與維護管理的工作,及網絡公司的網站建設,網絡維護等工作。
我有我有著很強的拼博意識,對自己充滿信心。大學的三年生活中,我學習努力,成績優良,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并且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在校內外都積極地進行專業實踐,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使自己具備了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為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要,我德智體全面發展。還積極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參與了大量的活動策劃、組織工作。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煉,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工作經驗,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白條多,很多費用都沒有取得發票;賬簿設立簡單,登記內容不完整;會計核算邏輯關系混亂;會計憑證、報表、賬簿無法一一對應;成本、收入、費用核算不準確;沒有專門的會計人員進行登記;登記會計核算只有流水帳,不符合會計制度等原因,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當中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其中,以會計核算制度的局限性為主,不能夠滿足事業單位對于財政撥款的使用;對于報表數據的利用率比較差,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與此同時,對于預算的分解計劃十分隨意,預算的控制與考核的難度比較大。此外,缺乏對于專項資金的管理,績效的評價基本是形同虛設的。
(二)專項資金的管理及使用問題
第一,擠占和超范圍支出的專項資金,比如部分單位占用專項資金用于機關經費的列支和招待費用的支出;超范圍支出的專項資金用來發放各類的工作補助、補充經費與汽油費、電話費等的多項支出。第二,專項資金的列支不屬于規定范疇的開支項目,在對事業單位進行審計時發現的使用專項資金的支出用于事業運行經費當中的取暖費與通訊費等多項補貼。究其原因,首先,單位領導思想上不夠重視,明知應專款專用卻還要擠占、挪用;其次,內控制度不健全,財務人員沒有嚴格按有關規定審核把關;再次,部門、單位間存在經費“苦樂不均”現象,有非稅收入的單位存在收入與經費掛鉤的現象,經費運轉相對寬松,沒有非稅收入的單位就在“專項資金”上打主意;最后,財政預算安排不盡合理,由于財政緊張,在確保人員工資的前提下,部門人均公用經費預算偏低,致使有的單位擠占、挪用專項資金。
(三)財務人員的素質比較低
事業單位的內部的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各不相同,有很大一部分都沒有通過系統的會計基礎知識的培訓,理財的觀念比較落后,知識性不強,核算方法比較落后。與此同時,部分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的工作比較薄弱,比如:原始憑證的全部內容不齊全、以假當真,收付款憑證的含義不清晰、審核不嚴格。這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引起的:領導對財務工作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一些領導頭腦中存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處理簡單,誰都能夠勝任的錯誤認識,造成在財務人員選用上的隨意性強;再加上財務人員業務與學歷水平較低,不能勝任會計環境下的財務工作。由于歷史原因,有相當一部分單位的在職財務人員學歷層次相對較低,甚至未系統學習過相關的會計理論,這與當前復雜變化下的會計環境對財務人員的需要很不適應;疏于培訓,造成財務人員知識更新速度跟不上工作需要。這些直接導致財務人員在日常會計業務處理上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
二、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體制
會計核算制度要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事業單位無需設置會計與出納,相關的結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統一管理,預算的經費來源以財政直撥為主,事業單位預算外的收入要采取就近上交的原則,之后按照規定轉賬,減少超支現象。集中進行會計核算,事業單位的會計人員檔案集中放在核算中心保管,便于查~與審核工作的進行,同時要注意保密。同時,要嚴格遵循報賬程序,保證領導的簽字與印鑒一直,保證真實性。在執行過程中對財務管理制度進行有效的規范,將其貫徹在整個預算過程中;其次對各項費用的開支及審批進行嚴格的管理,保證審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最后,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證單位財務預算的執行,發揮監督機制的功能。
(二)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與使用
第一,逐步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與監督,預算的單位和財政資金的執行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與聯系;不斷調整并優化專項資金的支出結構,以確保專款專用。第二,加強對非稅收入的管理,健全并完善財務會計的監督體系,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與制度。而且財政部門也要實行有效的財政監管,及時地掌握并核實預算單位的收入情況,做好相關的記錄。第三,隨著財務管理科學化程度的提高,部分基層事業單位人員要轉變發放個人工資的方式,工資是由當地政府的人事部門按照相關的政策標準和個人信息進行核定,計算機自動生成工資生成明細,再由財政部門進行發放,直接打到個人賬戶上,無需個人辦理相關的手續。
(三)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教育,建立健全相關的機構。單位應該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并且規定持證上崗,舉辦相關的教育學習培訓,進一步全面提高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并全面地掌握財經法規與相關的專業知識。各個單位的財務主管要積極地參與進來。通過培訓來加強財務管理的意識,提高人員的素質,逐步強化經濟效益的觀念,在資金的運營上重點關注投入產出比,善于利用有限的資金來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與此同時,還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后期教育工作,利用績效考評的制度,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在企業管理實務中,基于ERP的信息化系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ERP系統為平臺的會計信息化為企業管理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從而也推動了ERP相關課程在院校內的設置。可是,盡管在高職財會專業領域一般將ERP財會相關課程作為專業骨干課程,但各院校的課程目標、內容和要求等大相徑庭,因此筆者以多年從事本課程教學的實踐經驗為基礎同,探討本課程的設計標準,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動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下文將展示筆者對《ERP財務管理》課程標準設計的主要內容。
一、《ERP財務管理》課程性質、設計思路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
《ERP財務管理》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本課程主要針對ERP技術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領域應用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主要包括ERP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ERP財務模塊對各項會計業務的核算及企業管理信息化等內容。本課程主要用于解決企業運用ERP財務模塊的理論與實務問題,因此需要在ERP技術的基礎上對企業會計業務進行模擬,以理實一體化的方式提高學生運用ERP財務管理模塊解決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信息化的技能。
(二)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根據高職教育對素質和技能的要求,確定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設計理念,基于培養學生職業實踐能力的宗旨,結合ERP財務管理信息化職業資格證書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突出工作領域中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
(三)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根據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業務,建立賬套,正確運用ERP財務管理模塊解決會計核算業務,提高企事業單位ERP信息化管理的水平(見表1)。
二、《ERP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設計(見表2)
三、《ERP財務管理》課程標準實施建議
(一)教材選用
應根據高職高專教育的要求與特點,選用教材時應注重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應將ERP財務管理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合為一體,采用項目式教材將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建議
1.本課程不僅注重ERP基礎知識與理論的教學,同樣注重學生對ERP軟件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課程應盡量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組織教學活動時,需充分利用ERP教學軟件與課件,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演示與講授,讓學生既懂理論又懂操作,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注重項目教學的效果,根據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客觀規律,要精講多練,讓學生廣泛參與實際經濟活動,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學做結合。
(三)課時建議(見表3)
(四)教學條件
(1)配備機房、ERP軟件。
(2)理實一體化的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3)制定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多媒體課件、教學日志、題庫、實訓項目等資料。
(五)課程資源
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PPT課件;備課筆記;試題庫;辦公軟件;各級政府統計機構網站等。
(六)教學評價
運用多種考核方法,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建議將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和項目實訓、綜合實訓的質量納入期末總評成績考核。
(1)課程總評成績采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2)期末考試命題應以課程的大綱為依據,重點考查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
(3)評分結構(見表4)。
(七)其它說明
(1)授課前應確ERP軟件運行正常。
(2)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順序。
四、小結
本課程標準已經過為期多年的實踐運行與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當然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為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目式訓練的興趣、如何更好的總評期末成績等,相信通過今后的努力,定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曉鷗.實施ERP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