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5: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水利信息化的現狀與發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引言
水利自動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本系統和建設基礎之一。所以可以這樣說,水利自動化的發展是與水利信息化發展相一致的,它們有協調統一的發展方向,有相輔相成的發展規律。但是對于水利信息化方面的規劃工作,要與其他的水利工程規劃工作不太一樣,水利信息化的重點工作應該放在規劃各種水利信息上。2003年,水利信息化的具體規劃在我國正式頒布,《規劃》指出了我國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三大問題,而水力資源缺乏就是其中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也就是說,盡管我國水利信息比較豐富,但嚴重缺少采集這些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這對水利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嚴重的阻礙作用。接下來本文就針對我國當前水利信息化和自動化的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做了相關介紹,希望在充分認識到現狀的不足和發展的方式之后,能起到促進我國水利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作用。
1、水利自動化
1.1水利自動化概念概述
水利自動化系統是作為一種自動監控與測量系統服務于水利管理工作的,系統的主要工作是自動采集并傳輸、存儲各種水利資源信息同時對這些信息進行自動化處理,顯而易見,這個系統具有明顯提高水利系統對信息的獲取速度和精度的優點,進而方便水利系統對相關水利信息做出及時準確的決策和預報。正如上文所說,水利自動化是水利信息化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本系統和建設基礎之一。一般對于信息化的理解,我們都只是停留在表層,認為信息化的發展代表了我們智能化工具的進步,是新的生產力誕生的代表。但是事實卻不僅如此,水利信息化的建設是屬于行業信息范疇內的,代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這其中的水利自動化則是一個技術體系,在采集水文信息的過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水利自動化的大力發展和建設,對我國目前水利工程建設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1.2水利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現狀
1.2.1水文自動測報系統
我國最早的水利自動化技術是應用在采集防汛的信息這一方面,不僅在信息的采集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更是能夠對采集來的信息進行很好的處理以及傳輸。這是最早的水文報測系統,后來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通信技術不斷進步,這項技術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包括傳輸信息的方式,從最開始的短波信道發展到后來的超短波信道再到現在的微波信道和VSAT衛星信道,組網能力越來越強,信道越來越寬,網絡可靠性能越來越高。
1.2.2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
我國水資源的管理決策主要是指對水資源的評價評估、對水資源的預測預報以及對水資源的決策支持、對水資源的調度、對水資源的信息和對水資源的中長期規劃等應用,它的信息資源大部分來源于水文信息、水資源用戶信息、水利工程信息、生態環境信息以及社會經濟信息等。“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是水利自動化技術應用的非常典型的例子,它對水資源的管理效率有非常大的提高作用,同時對節約水資源做出了重大貢獻。
1.2.3水質監測和管理系統
“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也是水利自動化技術應用的典型例子之一,這一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各種水土的信息進行采集和處理,需要用到的技術很多都依賴于現代十分發達的科學技術,比如遙感技術等等,現達的科學技術是這一系統建設的根本和基礎。目前,“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實現系統的自動化監測與自動化水質評價,包括移動監測某些突發的污染事件。
2、水利信息化
2.1水利信息化的概念概述
水利信息化的定義是在2003年頒布實施的水利信息化《規劃》里明確提出的,它是指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各項水利信息資源進行深入的開發和廣泛的利用,包括對水利信息進行采集與傳輸、貯存和處理服務等等,從而使水利事業活動的效率與效能全面提升的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除此之外,我國的水利信息化規劃里也對水利信息化系統結構做了相關闡述:水利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包括信息化的環境、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的業務等。信息化的保障環境又由水利信息的標準化、水利信息化得建設和管理、安全系統、法規的制定和實施、資金的維護與運行以及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等諸多方面組成;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組成主要有三個組成部分,分別是:水利信息的采集、水利信息網及水利信息的數據中心等;而水利的信息化業務應用是一種支撐應用。
2.2水利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我國2003年頒布實施的水利信息化建設的《規劃》里面,針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提出了三個發展階段的要求,分別是近期發展的目標要求、中期發展的目標要求以及遠期發展的目標要求。其中,水利信息化建設的近期目標又包括以下三點:第一方面是全方位構建水利信息的基礎設施,這也就是意味著我們需要深度開發,全方位調動起來所有的水利信息資源,基本上完成水利信息化中所需要的信息網和數據中心;第二方面則是加強相關方面的人才培養,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系統進行進一步完善,這樣做既保障了水利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又為水利信息化發展提供了規范的方向;第三方面就是著重發展建設水利信息化發展中的重點項目,使之建設基本完成,同時做好其他業務的基本部署工作。這也就是意味著第三方面的任務就是水利信息化系統的基本建成,這樣就隨即解決了信息資源的不足和信息共享的困難等問題,基本滿足了水利信息化建設當中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水利行政管理的效率也從側面得以提高。從上述的《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里水利的信息化建設近期和中期目標中不難看出,水利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工作還是在水利信息化建設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水利信息資源的采集兩個方面。所以如果想要完成這一近期目標,對每一個業務做專門的規劃是不可少的,需要對各個業務信息的采集范圍和內容進行系統的規劃,也不能忽略已有的系統的建設,這樣水利信息化的信息采集初步需求才能被滿足。規劃里說的中期發展目標是:對水利信息的采集系統進行持續的建設,使之逐步完善,進而滿足各個業務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規劃里面所說的遠期目標是:最終要把水利信息采集系統建成一個內容非常齊全、系統相對完善、時效性比較高,并且和業務應用的需求非常適應的綜合系統。
3、結語
總而言之,水利信息化的建設是十分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形勢的,也是時展的潮流,這一建設的發展很好的保障了我國水利自動化技術的相關研究。而反過來,水利自動化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對水利信息資源的凝聚和自動化采集、傳輸存儲都起到了大大的提高作用。但是,作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發展項目,水利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建設也同樣面臨著很多十分嚴峻的挑戰,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和研究者必須要在理論和技術的深層次研究方面不斷加強力度,使其優勢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來,使其在水利建設方面為國家的經濟與技術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4-62-1
1 水利信息化的內涵及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水利信息化的內涵
所謂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并科學地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資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流,以便使得各類水利信息的本身甚至其獲取和處理方式不斷趨于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和數字化。最終使得水利建設對社會及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服務能力以及服務水平獲得顯著的提高。總之,水利信息化是不斷完善水利系統、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必要前提和有力手段。
1.2 水利信息化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其科學發展是社會以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可以說我國的水利工程建設自建國以來不斷取得可喜的進步及成就。但是,水污染、水土流失以及洪澇災害等各種直接阻礙和諧社會建設的水利問題還是不斷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迅猛發展而日益顯現出來。并且,對信息密集型水利行業而言,其復雜的水利問題幾乎不能單憑工程設施來很好的解決。
可見,水利信息化是解決現有水利問題、改善水利現狀的必然選擇,是實現水利現代化進而促進水利事業、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必要前提。然而,當今水利信息化建設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具體如:一是遲滯的水利建設發展速度。在水利信息化建設方面資金投入的不足,往往直接導致水利建設信息化發展速度的遲滯、緩慢,嚴重阻礙了現有水利問題的有效解決和水利建設信息化的進展;二是整體框架未被合理、有效地構建。當下,大多數單位并未對水利的信息化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其主要根據自身需求、結合自身資金情況,獨立進行相關建設,技術標準難以統一,這就直接導致信息資源難以共享,水利設備的可擴展性差,嚴重降低了水利建設的效率;三是薄弱的維護管理環節。就當下現有的信息系統來說,其運行維護的不健全經費投資渠道致使該系統的效益大打折扣,反而加重了管理方的負擔;四是相關人才的缺乏。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進展不甚理想,最基本原因還是相關技術人員的欠缺,沒有合理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的建設性意見,水利信息化建設進程嚴重受阻。
2 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新技術
近年來,我國科技不斷進步,信息技術更是迅猛發展,各類新產品、新平臺、新技術逐漸顯現。具體就水利信息化系統來說,其主要被分為以下幾個模塊和層次:
“數據采集傳輸層――數據存儲層――應用系統層――展示層”
為了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能被更好的展開和完成,高新科技在信息化建設各個層次中的應用和推廣就顯得尤為重要,以下便主要介紹、分析部分改善水利信息系統的新技術。
2.1 遠程視頻智能、實時監控技術(針對“數據采集傳輸層”)
遠程視頻智能、實時監控技術主要用以實時掌握監控終端的現場情況,以便及時對災情、險情、汛情等采取相應的補救、預防措施,作出合理、有效的處理。此外,就水利工程建設及管理而言,該技術的作用也可謂舉足輕重,對工程現場以及水庫周遭的實時遠程跟蹤監控使得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2.2 空間信息技術
空間信息技術是遠程視頻監控的補充和擴展,主要借助GPS、GIS、RS等成熟技術的合理運用,結合遠程接入技術,使得整個系統的狀態以及進程等均能受單點控制,最終達到降低系統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的目的。
2.3 數據庫以及數據倉庫(主要針對“數據存儲層”)
數據的集合即為數據庫,主要體現一組或多組相關組織的動作。高級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在實現數據錄入、計算、統計以及存儲和查詢等基本功能外,還新增有存儲并管理矢量信息、地圖信息以及空間數據等功能,對分布式兩點數據共享向分布式多點數據共享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為系統可擴展性的提升提供條件。
2.4 中間件技術(針對“應用系統層”)
所謂中間件,指一種基于分布式處理的獨立服務程序或系統軟件,主要分布在服務器/客戶機的操作系統內,用以實現互連和互操作等網絡技術。與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操作系統共同完成支撐基礎軟件體系的任務。
針對“展示層”,主要側重提高顯示等技術。
3 關于水利信息化的幾點意見
除以上具體技術的應用外,我們還應注意: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大相關資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從各方面為水利信息化建設做好鋪墊,以便從根本上改善水利系統現狀。
4 結語
本文主要針對我國水利現狀(水利問題)得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并且,本文針對水利信息化系統的各個模塊和層次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新技術,并在最后針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宏觀性意見,以便為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完善提出科學合理的具體化建議。
參考文獻
[1] 湯法利,胡建躍.水利信息化建設新技術研究[J].萬方數據?中國水運,2009,7(7).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05-1pppp-0c
1 引言
近年來,水利部黨組以中央水利工作方針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水利工作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治水新思路,要求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以水利的信息化帶動水利的現代化。同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這些都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創新和提升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強化水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有效途徑。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對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水資源的調控配置能力、水利工程的自動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對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實現水利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2 水利信息化的定義及特征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和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包括對水利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從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設和水事處理的效能及效益。
水利是一個信息密集型行業。水利信息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災情信息、水量水質信息、水環境信息、水工程信息等。古今中外均十分重視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應用,公元前2200年,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工程并設立石人水尺,是我國水位觀測之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水利現代化的保障,而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和重要內容。水利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水利信息化的特征主要是在水利全行業普遍應用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充分開發應用與水有關的信息資源,直接為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節約、保護等綜合管理及水環境保護、治理等決策服務,提高水及水工程的科學管理水平。
3 水利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 水利信息化發展現狀
水利信息化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微電子、通信、計算機及網絡等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各種水利基礎信息的遙感、遙測以及信息的快速傳輸和處理,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國水利信息化工作于“七五”期間起步,以2002年國家將“金水工程”作為“十五”期間優先實施的重要業務系統建設為契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水利部已經實施了國家水文基礎數據庫、1/25萬水利基礎空間數據庫、水利政策法規數據庫、水利數字圖書館建設試點等為代表的專業數據庫建設。全國水土保持數據庫、全國農田灌溉發展規劃數據庫、全國蓄滯洪區社會經濟信息庫、水利建設移民基本信息庫、全國防洪工程數據庫等也正在積極建設中。水利部基本建成了政務內網、政務外網和專網網站,并且電子政務在行政辦公、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農村水利等重點領域得到了應用。
從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水利部及各流域委員會信息化發展較快,大部分地區發展較慢;從業務分類來看,水利信息化發展主要集中在防汛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實時水雨情信息的基本站網和傳輸體制,初步實現了應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接收、處理、監視和洪水預報。而對于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監測網絡化水平則相對較低。
3.2 水利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重視程度普遍不夠。部分地區對水利信息化簡單理解為添置幾臺計算機、建立一個局域網。這和我們所強調的集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于一體的水利信息化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其次,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整體開發應用水平偏低。電子政務還沒有覆蓋到水利業務管理的各個方面,農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還剛剛起步,電子政務在水利業務領域的整體應用水平還比較低。
第三,水利信息化中,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應用不夠,開發應用水平較差,低水平重復開發和重復建設問題仍很突出,條塊分割現象依然存在。據資料顯示,中國各級水利部門的網絡建設程度不同,流域委員會的建設程度達到92%,而市級水利部門的網絡建設程度還不到50%,急需加快水利信息化的進程。
第四,水利信息化建設人才力量薄弱。從水利信息化的建設中可以發現,由于人才的不足,直接導致了信息化進程的緩慢。大部分水利專業技術人員不具備計算機專長,而計算機專業人員又無法在短期內搞明白各項水利專業技術,這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設中標準化程度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由于我國水利信息化還處于起步階段,各種信息基礎設施與共享機制建設仍不配套,導致有限的信息資源共享困難,嚴重制約著水利信息化公共平臺建設。
4 水利信息化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4.1 水利信息化發展思路
水利信息化建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①基礎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包括分布在各地的相關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決策支持等分系統建設;②數據庫的建設,水利專業數據庫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的公共信息資源的一部分,也是決策者重要依托憑據;③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水利信息化發展思路的制定,應綜合考慮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方針、原則,并要結合地區發展實際,同時還應符合信息化技術發展趨勢。因此在地區水利信息化發展思路的制定上,應堅持以下原則: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急用先建、逐步推進原則;全面規劃、統一標準原則;先進實用、高效可靠原則;公網和專網結合的原則;保密原則。
筆者認為,總體思路應以需求為主導,深化業務應用,通過管理創新推動水利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加快重點應用系統建設,以重點項目輻射和帶動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推進;堅持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注重信息資源開發與整合,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實效;注重信息化保障環境建設;加強管理,搞好橫向和縱向統籌,實現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4.2 水利信息化發展對策
4.2.1 加快信息化隊伍建設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陽指出,“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能夠掌握先進信息技術、熟悉水利專業知識的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水利信息化發展的保障。”水利信息化發展緩慢,突出的一點是水利專業技術人員與IT人才未能實現有機結合。因此,可以說,培養一支既懂專業又能充分利用計算機等高科技技術的隊伍尤為重要。針對水利信息化人才嚴重缺乏的狀況,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要加強對職工的信息化知識培訓,應把其掌握信息化知識的程度和計算機應用水平納入職工的考核內容。對于從事信息化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要送出去進行強化培訓,使其盡快成為骨干力量。要制定優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機制,積極引進信息技術人才。同時,要會同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開展聯合攻關,借“腦”加快發展。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握信息系統應用開發技術、精通信息系統管理、熟悉水利信息化知識的多層次、高素質的水利信息化人才,為加速推進水利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4.2.2 科學規劃是實現水利信息化的基礎
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須在《全國水利信息規劃》的指導下,根據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統一規劃,精心設計,科學論證,按程序評審立項。在規劃過程中,要把握原則,確定目標,明確任務,提出實施規劃的相應措施。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采用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規范,為網絡化和資源共享打基礎。在建設過程中,要先急后緩,急用優先,逐步建設,形成體系。要優先建設單位內部計算機局域網和本系統計算機廣域網,形成水利信息化骨干網絡;構筑能滿足信息傳輸、儲存需求、可擴充升級的、支持多種協議的網絡平臺,為信息的充分共享奠定基礎。在應用過程中,要各部門協同作戰,抓好基礎信息采集和數據庫建設,及時補充和更新信息,為水利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務;此外,還要加強上網信息的政策把關及網絡安全建設。
4.2.3 著手建立并逐步完善基礎數據庫
清華大學翁文斌教授認為,與國外相比,當前水利信息化差距最大的是信息資源共享。而資源共享平臺的搭建必須有強大的數據庫作支撐。因此,必須盡早著手建立地區防汛指揮系統、水資源監測評價信息系統、地區水土保持監測與管理信息系統、水資源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等。這些基礎信息系統工程包括分布在全國的相關信息采集、信息傳輸、信息處理和決策支持等分系統建設。其中,已經開始部分實施的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工程,除了近1/3的投資用于防汛抗旱基礎信息的采集外,作為水利信息化的龍頭工程,還將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覆蓋全國的水利通信和計算機網絡系統,為各基礎信息系統工程的資料傳輸提供具有一定帶寬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防汛指揮、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電子政務等應用系統和信息化基礎設施,構成“數字黃河”工程的基本框架。
4.2.4 加強綜合信息系統建設
信息系統建設主要應包括: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信息系統、水利政務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政府上網工程和水利信息公眾服務系統建設、水利規劃設計信息管理系統、水利經濟信息服務系統、水利人才管理信息系統及文獻信息查詢系統。必須以建設法治型、服務型、廉潔型、效能型水行政主管部門為目標,以政府行政工作為導向,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依托,逐步形成與時俱進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電子政務在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增強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公共服務、改善工作質量、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促進行政管理的規范化和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使機關運轉更加規范有序、工作更加公正透明、辦事更加高效便民。建立并完善公用平臺和綜合辦公系統。應根據電子政務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結合試運行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不斷優化設計,完善功能,創新管理,搭建網絡平臺,豐富政務內網內容,力求操作便捷,運轉高效。在此基礎上,盡快實現電子公文交換、遠程辦公。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搞好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和公開,規范信息管理,及時更新信息內容,保證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可用性和時效性,使信息系統充分發揮作用。
4.2.5 加強水利信息安全與保障體系建設
堅持積極防御、綜合防范、軟硬結合、科學管理的原則,把技術手段、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設結合起來,依靠技術、管理、人才、制度等多種手段,進一步完善網絡安全系統和病毒防護系統,增強信息安全的防護能力。認真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網絡。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體系,周密制定各種應急預案,提高對網絡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和防范的能力。要加強計算機病毒的防范,重視災難備份建設,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毀能力和災難恢復能力。
5 結束語
隨著水務管理一體化的逐步推進,水利已經從過去的單一建設灌溉工程、防洪工程逐步擴大到供水、污水處理等社會各領域,服務范圍也從主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延伸到工業、城鄉發展等各領域。在服務范圍逐步擴大的同時,防洪減災及經濟損失等潛在風險也逐步增大,管理決策科學性日益突出。因此各級水利部門必須切實提高對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扎實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有力推進水利信息化的全面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撐。
參考文獻:
[1]杜計才,周云梅,楊茂功.淺談水利信息化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內蒙古水利,2007(2).
[2]趙瑞娟,劉鴻濤.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水利科技與經濟,2007,(8).
[3]沈萬和.李風雷.數據庫在水利信息化建設中的基本應用與分析.治淮,2007,(5).
[4]寇繼虹.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現狀及趨勢.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
[5]張素芳,王欣.關于水利信息化的思考.河北水利,2006,(11).
[6]辛立勤,樓奎良.水利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共享.水利水文自動化,2006,(3).
[7]顧浩,蔡陽.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十五”期間的水利信息化建設.中國水利,2006,(8).
水利設施是國民經濟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而水利行業又是一個信息和技術密集型行業。“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是21世紀水利可持續發展思路的基本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實現傳統水利向現代和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必要前提和保障。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和利用水利信息資源,包括對水利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資源的應用水平和共享程度,從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設和水事處理的效能及效益。
1 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現狀
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起步于“七五”期間,當時的工作重點是水情信息匯總和處理展開的。80年代開始信息源的處理。1990年左右逐步向以微機和網絡為平臺轉型。自1998年以來,我國水利信息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現已取得較大的成績。1998年洪水之后,國家防汛指揮系統工程的構想加快了進程。2001年水利部黨組確立了“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的發展思路,并將水利信息化建設定名為“金水工程”, 2002年“金水工程”被列為國家十五期間要建設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之一。2003年《全國水利信息化規劃》正式出臺,標志著全國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展開。經過3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穩步加強、業務應用逐步擴展和保障環境持續改善。水利信息化建設為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 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由于起步較晚,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設仍村子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2.1 信息化的標準化和通用性差:
目前我國水利行業開發應用的信息化軟件,通用性和模塊化程度較低,軟件在應用上缺乏良好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多數已建數據庫自成體系,數據庫與具體業務處理緊密綁定,服務目標單一。對數據庫文檔重視不足,導致數據庫只能在有限范圍、有限時段內由少數人員熟悉使用。在共享環境中,相關信息的價值難以判斷,非常容易形成數字鴻溝。雖然國家近幾年出臺的各項信息化標準已經日益增多,但是對于具體到省級區域的具體問題仍有待解決和加強。
2.2 信息共享水平低:由于信息基礎設施不足阻礙信息交流;信息資源分散于不同地區和業務部門,形成大量信息孤島;信息基礎設施與共享機制建設不配套;小型系統支撐環境配置過多,大中型系統支撐環境嚴重不足;對信息的開發與綜合利用的能力尚有待提高等問題。使得有限的信息資源沒有成為可以共享的公共資源,信息資源利用效率低、效益差,整合難度大,共享困難,嚴重制約著水利信息化公共平臺建設。
2.3 投資機制不健全:
我國的水利建設長期依賴國家投資,各級地方水利部門的信息化建設經費尚無專門的資金渠道,一般都是采用“工程帶信息化”等各種補救措施,資金渠道沒有穩定保證。導致水利信息化建設長期規模不足,規劃實施效率低,系統建成后的運行維護經費更是難以落實。使得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信息源開發不足,信息采集和傳輸手段普遍較為落后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水利信息化的良性發展。
2.4 信息化人才匱乏:在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人才匱乏始終是主瓶頸問題之一。主要表現在:水利系統內部信息化普及程度偏低;信息化管理和技術人才缺乏,網絡管理和軟件開發技術骨干引進難。這種現象制約了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發展。
3 加快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提高水利信息標準化程度,促進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與共享:
為保證水利信息資源的共享及應用軟件的相互兼容,實現各級各類水利信息處理平臺的互聯互通,水利部早在2003年就頒布了《水利信息化標準指南》,對水利信息化標準的編制與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此基礎上,應統籌安排各地區、各業務部門依據《水利信息化標準指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分年度,多渠道,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類信息化標準,提高我國水利信息標準化水平。
加大在網絡與通信設施、硬件設備、基礎軟件、安全系統等方面的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采集系統,制定綜合利用方案,促進部門之間的共建共管,建設信息采集系統的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各種已建業務應用系統的作用,逐步建立支撐業務應用的平臺架構,并基于統一平臺架構進行業務應用系統整合和建設,逐步優化已開發業務應用中同類、共性的功能模塊,推進業務軟件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3.2 建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長效投融資機制:
水利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較大,為有效解決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投資機制不健全問題,可以實行分項建設、分級負擔的投資模式。隨著國家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各級政府應將水利信息化建設納入各級水利基本建設計劃,各級財政預算要有水利信息化科目,水利信息化資金在水利投入中應占一定的比例,逐年投入,分步建設,逐步完善。在水庫、河道、灌區、水電等新建和改造項目中,要根據工程的性質和規模,確定項目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比例,吸收一些水利信息化受益單位、企業投資,外資投資,實現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3.3 轉變觀念,加強水利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水利信息化集水利、信息產業于一體,科技含量高,對實踐經驗要求更高,這就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水利信息化專門人才。在我國當前水利人才隊伍中,水利和信息化復合型人才明顯匱乏。為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徹底轉變人才觀念。首先是突破傳統的用人機制,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隊伍的專業化、年輕化、骨干化。通過優厚的待遇、豐富的培訓和實踐機會和廣闊的個人發展前景吸引IT人才到水利行業就業、創業。同時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充分挖掘、利用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人才資源,借助“外腦”加快水利信息化發展。另外,吸引高水平的專業信息化公司參與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升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
4 結語
新的歷史時期對水利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處于在我國經濟轉型期的水利信息化建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完善,盡快將中國的水利信息化建設納入正軌,早日實現“以水利信息化促進水利現代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鄧波,蔡榮波.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必由之路——水利部副部長索麗生談水利信息化建設[J].信息化建設,2003,(5)
[2] 鄂競平.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設推動水利事業發展[J].中國水利,2003(11)
[3] 李芳.水利信息化的主要內容和技術發展[J].廣東水利水電,2002,(4)
(一)缺乏專業人才
人力資本一直是企業內最為寶貴的財富,對現代水利檔案管理工作開展實施的整個過程來說,專業人才具有的綜合素養對該項工作實施的效果及效率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國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經歷時長較短,具備水利檔案管理及信息技術雙重技能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仍舊處于發展階段,人才市場中相關人才數量較為短缺,進而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所阻礙,產生相應的不利影響。另外,相關部門并未制相應的培養計劃,對于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養的提升缺乏重視,檔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對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進程的發展有極其不利的影響。
(二)網絡環境的不安全性
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的發展,主要是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將檔案相關的信息放置于互聯網環境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網絡環境本身具有的不安全性直接或間接地對現代水利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系列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黑客等不法分子的存在,由于其大多具備較為高超的信息技術,極易通過互聯網環境對水利檔案管理的相關信息實施竊取、篡改、刪除,從而給水利檔案管理帶來損失;第二,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由于地形地勢的影響,網絡的狀態經常不穩定,如果正當處于水利檔案管理過程中,網絡的突然中斷,極有可能造成信息的大量丟失,從而造成不利影響。
二、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道路的對策
通過對現階段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狀態的分析,對整個過程中的阻礙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對策,以期促進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的順利實現。
(一)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步伐需要加快
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是時展下的結果,為了更好的實現該目標,應不斷加快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步伐。首先,相關部門應明確意識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的發展道路逐漸成為一種必要,該項工作的開展極具緊迫感。另外,相關部門應專門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將該項工作正式提上會議議程,不斷加快其發展步伐。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對水利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
(二)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
現代水利檔案管理人才是影響其信息化發展道路的重要因素,教育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相關教學部門首先應重視該類人才的培養,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計劃并予以切確實施。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及培養目標的過程中,學校不應和社會脫節,而應在滿足社會人才市場的需求下,開展實施制定相應計劃及目標的相關工作。行業內人才招聘的過程中,既要提高人才待遇,又要提高招聘人才的要求,招徠綜合素養較高的專業人才。與此同時,對于行業內現行水利檔案管理人才,應開展相應專門性的培養活動,鼓勵員工積極參加,提升員工的綜合素養。
(三)強化水利檔案管理信息化過程中網絡安全建設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由于中國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工程項目管理為核心的水利設計的運營體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而要加強水利設計信息化的管控。
二、水利信息化建設重要性
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日趨明顯、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廣大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日益深入的形勢下,解決我國干旱缺水、洪澇災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四大水問題,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必須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開發水利信息資源,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實現水利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著力做好民生水利工作,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眾。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水利工作正在調整思路、銳意創新,積極向現代水利、資源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長期水利實踐證明,以水利信息化帶動水利現代化,以水利現代化促進水利信息化是新世紀水利發展的必由之路。
三、水利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
1、GIS技術應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時相當的廣泛的,它不僅功能比較強大,而且能應用在各行各業的信息的采集、分析和處理當中。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水利信息化的應用已經有大概十個年頭了,在水利地理位置的確定、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功能集成方面GIS技術的應用都是相當的廣泛的。
2、DB技術應用
DB(即數據庫)技術是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一種技術,應用在水利信息上,幾乎水利信息的每項業務都是與這數據庫技術密切相關的,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礎之一。通過這項技術,水利工作和決策能夠通過對數據庫中的信息對降雨量歷史水情的分析和管理來對未來的水情進行預測,數據庫技術使得防洪減災信息管理更加規范,使信息查詢和更新更加便利,并且為數據挖掘的應用打下了基礎。
3、NET技術應用
網絡(NET)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帶來了水利信息化的大的發展,網絡技術在傳輸、分析、共享、管理和氣象、水情、旱情、水質、災情、工情等信息方面為水利管理信息的提供了強而又力的技術方面的保障。按網絡應用范圍的需要可分為廣域網和局域網;按網絡通訊安全保障的需求可以分為水利專網和公共網絡;按照信息傳輸介質可以分為有線網和無線網。網絡技術除了通訊傳輸技術方面的功能外,網絡編程技術也是網絡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給以了水利信息化以強大的功能拓展功能。
4、RS技術應用
RS技術(即遙感技術)在水利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隨著RS技術的發展進一步的提高了影像的識別精度和數據的處理能力,通過RS技術來確定洪旱的位置信息,分析其影響和評估當前的可能的受災情況,報告水土和水質信息,為防汛和救災提高了信息支撐。
5、VR技術應用
V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就是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三維生成技術來生成三維虛擬環境,制作出逼真的人造形象環境,使人要身臨其景,并和它進行人機交互。它在現代的水利信息化建設中應用也相當的廣泛。主要應用在防洪工程的三維虛擬模型的構建和洪水流動及淹沒的三維動態模擬上。
6、GPS技術應用
GPS(即衛星定位系統)技術的應用時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網絡技術和遙感技術等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雖然GIS技術和RS技術能夠在發現險情、災情的位置上可以發揮作用,但是準確度方面確實不是很理想,利用GPS、GIS和RS系統的聯合就能準確的確定災區的準確位置。準確度較高是它的最大的特點,但GPS的通訊容量有限,傳遞比較慢,所以在應用和普及上有一定的局限。
四、水利設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措施
1、加強新技術的使用
通過分析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構建新的信息平臺對于水利信息化的建設有重大促進作用。根據現在的研發,建設以B/S模式為基礎的信息平臺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B/S(Browser/Server)模式是以HTTP作為其傳輸協議,以TCP/IP技術作為支撐,用戶通過Browser對服務器進行訪問,同時可以訪問其后臺數據庫。該模式主要是由數據庫服務器、瀏覽器、應用服務器及web服務器組成。相比從前的C/S模式而言,B/S模式能更好的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客戶端通過瀏覽器就能訪問數據庫,這對于克服數據庫存在的空間與時間上的局限性有很大突破。
2、加強管理力度
相關管理部門應盡快推出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法律法規或政策,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的管理力度,使其有法可依。此外,水利工作部門要明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職責,并熟悉水利信息化建設的管理制度,使其整個建設過程具有科學性。同時,工作人員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水利信息化程序的建設,確保系統內的信息能高效運轉。
3、加強規劃與服務
(一)、水利項目系統的規劃方面
水利工作部門要注重規劃,應提早建立功能齊全并且完善的水利信息網絡,它包括水資源的調度、工程管理、防汛抗旱等功能。運用計算機、通信等技術,擴大信息的搜索范圍,全面收集水利信息的資源,使各種水利信息的資源能迅速傳遞并儲存,更好的做到水利信息資源的共享。此外,可以完善水利信息的使用軟件與信息系統,實現高水平的無紙化辦公。要實現這一步驟,就必須注重數據庫的建設與利用,構建一個交流靈活的信息平臺,及時將水利相關數據收集并整理放置系統中參考。
(二)、水利項目系統信息服務
水利項目系統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包括信息活動、管理信息資料過程、公開有關政務的內容、資源服務過程、交互信息的活動及項目的建設活動等。水利項目系統的信息服務的提高不僅促進了工程內部的管理與決策水平的提升,還有利于項目的對外宣傳。
4、重新構架信息化建設網絡
水利信息化的網絡構架里,Internet是數據傳輸媒介,TCP/IP技術是支撐點,HTTP是傳輸協議,結合Access2003的中文數據庫,將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作為項目系統整體的服務及運作機構。這種信息平臺使用的是全新的管理理念,架構了一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時采集水利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類不同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及處理,更好地實現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信息資源的共享,實現項目工程建設交易遠程管理與在線管理的目標。5、注重人才的培養
人才是第一資源,教育是國家的基石,人才發展關鍵在于教育。人才不僅推動整個水利事業的發展,也讓社會不斷進步。注重人才的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助于水利設計信息化建設更完善。公司可以從信息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信息規劃以及軟件操作等方面開展業務培訓,尤其是注重加強信息系統的項目管理培訓,努力建設具有高素養的專業隊伍。
五、結束語
水利工程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此我們應不斷的探究,學習國際建設項目管控的先進經驗,吸取教訓,加強水利設計信息化的操控,關于工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水利統計為國家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水利統計工作質量及效率,能為水利行業科學發展、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水利統計能真切的呈現出水利工程建設及發展階段取得的成績,并以統計闡述、推測等方法為水利發展提供支撐數據信息,形成系統而全面的資料文件。在大數據時代中,信息技術融合至社會多個行業的發展進程,并且表現出良好效能。而在水利領域中,做好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能更好的滿足新時期下水利行業發展需求,促進信息共享化進程,優化統計工作質量,為“水利行業強監管”提供詳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1水利統計信息化的建設意義
做好水利統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拓展了政府機關的信息服務質量,尤其是統計信息服務,促進了政府信息服務職能轉型過程。政府機關是提供信息服務的“甲方”,掌握著服務的主動權;廣大社會群體則是信息被動接受的“乙方”[1]。做好水利統計的信息化建設工作,能為政府機關提供信息服務構建雙向互動平臺,在這種服務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發生一定轉型,能更好的為社會大眾提供服務,同時也有助于調動社會群體積極獲取政府信息服務的主觀能動性,將統計工作在水利事業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2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各部門之間溝通不足
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目標的達成,是多個部門密切合作、協同努力后取得的成果。只有不同部門之間信息能有效互動互通、有效協作,才能確保信息化建設工作能無縫隙、有序運作[2]。但事實上,該項工作在開展期間,各業務部門統計口徑、指標、范圍尚不統一,各部門“各自為陣”,設計獨立的指標體系、口徑范圍、統計報表進行統計,對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均有一定的影響。
2.2統計指標體系存在疏漏
歷經數年基層實踐,水利統計工作質量不斷提升,部分指標設計流程過于繁雜,一些指標實用性偏低;還有一些指標的采集難度偏大,已經逾越基層水利部門的管理范圍,難以從根本上保證數據的精確度與時效性;還有部分指標屬于形式上的指標,適用范圍較為狹義。以上問題若長期滯留,則很可能會增加水利統計工作強度,增加采集、梳理及數據轉化信息的難度,難以保證信息統計的全面性,可利用自信資源量整體處于較低水平[3]。
2.3統計信息化建設滯后性顯著
資金是水利統計信息化體系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但基層資金投入量偏低的問題普遍存在,且針對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必要性的宣傳力度不足,造成部分人員未能從思想上重視該項工作,長期在日常事務性工作中奔走忙碌。決策者對統計信息化技術認識不足,且對使用發展需求理解較為淺顯,造成很多信息化軟件在基層的首個統計階段就未發揮應有的效用。不同部門建設的信息系統融合度偏低,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的多個信息平臺系統,逐漸演變成為部分數據重復統計的獨立平臺。
3水利統計的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措施
3.1加強領導力度,健全管理制度體系
首先,大力宣傳相關政策,引導水利行業人員對建設及發展統計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有正確認知,自覺洞察兄弟地區水利統計工作運行狀況,立足于本地區實際情況,摸索相關統計準則、水利統計規范兩者的相關性,并依照水利統計工作運作現狀,建設健全政策體系。其次選拔素質優良、學歷較高的人員組建水利統計工作隊伍,激勵統計工作人員參與進修學習活動,單位內部也要定期組織專業技術及理論知識培訓等,特別要加強人員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的培養,做到科學分工,從而保證統計信息化工作能順利推行[4]。再者,促進水利統計制度革新進程,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引導水利部門在實踐中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數據信息溝通,積極采納其他部門對水利統計信息化建設提出的意見,促進水利統計信息化工作標準化發展進程。最后,健全水利統計指標數據庫,及時剔除那些不符合現代水利行業發展規劃、統計工作現實要求的指標,清晰設定指標內容以及對應的運算方法,結合統計業務工作特征構建統一的實施準則,這是促進統計信息化建設工作規范性發展的重要支撐。
3.2調整水利統計的工作重心
在大數據時代中,數據信息共享效率提升且統計工作運行周期明顯減縮,水利統計成果能更好的服務水利系統中其它部門的發展需求,提供信息服務的優質性,進而促進其他部門更為主動的將本部門信息系統與水利統計信息系統構建互聯關系[5]。伴隨不同系統之間數據信息共享互通性的增加,有關數據采集效率顯著提升,基層數據采集范疇減縮,數據審核量也降低,促進統計周期縮短,形成良性循環,最終構建整個水利行業與其他部門之間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水利統計部門將收集基層數據任務分解到各業務職能部門,通過以上形式,把水利統計工作重心由傳統采集、審核數據轉型為分析水利統計數據信息并參與到相關決策、方案實施中,把自身持有的監管職能、數據信息統計的價值充分發揮出來。
3.3調整采集數據的形式
為保證水利統計工作中數據信息采集的時效性,若單純依賴信息系統則成效欠佳,過往數據采集、審核周期較為漫長,這就提示應積極調整數據采集形式。可以借用遙感影像、實時監測等技術采集過往數據,利用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空間數據采集信息,結合GIS系統與水利部門信息系統兩者的關聯性,構建水利統計數據信息空間可視化平臺,促進信息數據動態對接;而針對最新數據的采集,則要積極用運追蹤采集模式將定時采集模式取而代之,構建水利統計數據波動備案制度,以從根本上保證水利統計數據的時效性,最后達成統計信息的即時共享[6]。
3.4加大基層資金投入力度
中圖分類號: TV 文獻標識碼: A
1.闡述水利信息化重要意義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全行業普遍應用現代通信、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充分開發應用與水有關的信息資源,實現水利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的網絡化與智能化。因此,大力發展我國水利信息化對于建設包括農業、工業在內的節水型社會,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資源共享程度,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2我國水利信息化發展現狀的近況
(1)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基礎的穩健步伐。全國已累計建成防汛專用微波通信干支線15000多公里,微波站500多個;初步建立了26個重要蓄滯洪區的縣、鄉級洪水預警反饋系統;全國雨量站全部實現自記,其中54%實現了自動測報或固態存儲;水文站有一半以上實現了水位自動測報或固態存儲,其中中央報汛站有 75%實現了自動測報或固態存儲,在重點防洪區和大中型水庫建立了自動測報系統,這些工作奠定了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基礎。
(2)不斷深入的開發系統化業務的建設。在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的同時,一大批應用范圍廣、發揮作用大、具有代表性的水利業務應用系統相繼投入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豐富了水利業務工作的技術手段,充分展現了水利信息化的巨大作用,引領了水利信息化的發展方向。這些系統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水量調度管理技術手段,有力地提升了對水資源和生態管理的調控能力,提高了調度和監督管理的科技手段和現代化水平。
(3)加快基礎數據庫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流域、省級水文基礎數據庫,全國80%以上的歷史水文整編資料已經實現電子化。在水利數字圖書館方面,已建立了中外文圖書庫、中外文期刊庫、特種文獻庫等4類13種試驗型資源數據庫。
3.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
(1)對資金投入的不足
雖然我們初步建立了各級資金補助渠道,但由于信息化工程涉及的資金需投入較大,對于大多數地市,特別是財政比較困難的地市來說,資金嚴重不足是困擾信息化建設的最大障礙。
(2)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工作相對落后
隨著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保護問題的日益突出,需要開發的水利信息資源越來越多,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但信息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工作相對落后,致使目前我國在水利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信息服務方面,與國際的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
(3)水利信息設施基礎的建設遲鈍
水利信息的采集設施達不到要求,全國各地很多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尚未建立安全監控系統,大量的堤圍泵閘主要是手工操作運行管理,實時工情自動化采集幾乎還是空白,急需建設以自動化監控和安全監控為重點的水利工程自動化監控管理系統。同時,水利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的建設不能滿足要求、急通信保障措施不夠。同時,由于水情遙測通信設備24小時不間斷工作,設備內部電子元器件老化現象普遍存在,從而降低了數據通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4)綜合數據庫及業務應用與管理系統的建設滯后
整個水利信息資源開發嚴重不足,尚未形成水利綜合數據庫信息平臺,一些寶貴的信息資源還保存在紙張上難以共享。從已具備的存儲能力和配置的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間件及網絡服務器看,存在小型系統支撐環境配置過多,大中型系統支撐環境不足的現象。在信息管理和業務應用系統建設方面,基本的辦公自動化尚未實現,信息采集與公用平臺建設的滯后也造成了各種應用系統建設的空白,不少地方仍然處于傳統手工辦公狀態。
(5)人才素質方面建設落后
由于水利信息化的特殊性,需要水利和計算機交叉型人才,而全國各地普遍缺乏具備這兩個專業素質的人才。
4.促進水利信息化發展的策略
(1)增加政府的資金投入
水利信息化是一項重要的公益性事業,政府投入是資金的主要來源。總體上看,水利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資金來源更加廣泛,資金投入也越來越大,但重要的是確保落到實處,應將信息化建設資金列入各級基本建設投資計劃、財政專項預算和水利發展基金,確保水利信息化工作的資金投入。
(2)加強水利信息的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建設
各級水利信息化工作機構應主動研究水利信息化發展戰略,緊跟國家信息化發展方向和信息技術發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關的政策、規劃和標準。并遵循國家信息化標準和規范,結合水利工作實
際,進一步修訂完善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表,對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調整,對內容相近的要合理歸并。在此基礎上,有計劃地完成各單項標準制定、修訂任務,盡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標準體系,避免重復建設,保證不同網絡系統間互聯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效益。
(3)逐步加快水利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
一要繼續加快水利信息采集的建設通過幾年時間的建設,逐步使大多數地方可以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來完成第一手信息的收集,能夠從實現信息共享的高度,逐漸形成基本滿足各類業務需要的水利綜合信息采集體系。二要繼續完善水利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的建設,并建立水利系統自己專用的通信體系。三要加強水利計算機網絡的組建,建議在公網發達的地域,優先利用公網,逐步取代技術落后、成本較高的專用系統,以降低維護使用成本;通過建設無線同播系統,鞏固和加強公用通信不便的基層部門特別是重點工程水利專用通信手段,同時也保證了應急搶險的需要。
(4)加快綜合數據庫及業務應用與管理系統的建設
從目前來看,建立統一的綜合數據庫是解決數據庫統一管理和資源共享的好辦法。現在各系統都全面進入實施階段,但由于數據庫的建設尚未完善,大部分只不過有初步框架,應考慮對原有的及正在使用的各系統進行優化、升級。
(5)增強人才隊伍素質等各方面的建設發展
每各級水利部門應該把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通過強化認識,定期培訓,同步考核,提高水利職工的信息化素質。要重視適當引才,并營造和完善有利于信息技術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依托高校等社會科研教育機構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養,培養一批既熟悉水利專業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且培養一批高水平的水利信息化管理干部和技術精英。
參考文獻:
[1]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全國水利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討論稿).2011
中圖分類號:TV文獻標識碼: A
河套灌區主要位于的西部,以過境黃河水作為主要水源,東西長為250千米,南北寬為50千米,總土地面積為119萬公頃,灌區面積將近總土地面積的一半。在河套灌區中,烏梁素海是其中最大的湖泊,其面積達到2.93萬公頃,東西寬20千米,南北長50千米,庫容量達到3億立方米,是我國黃河流域中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泊。由于其具有對當地農業進行灌溉的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因此,促進水利電子信息化的長遠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概念和優勢分析
1.水利電子信息化的概念
所謂水利電子信息化,指的是在運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上,對水利信息資源運用現代化的方式進行開發和利用、其主要包括對水利信息資源進行的采集、存儲、傳輸、處理以及利用工作,進而有效的提高水利信息資源的利用水平與共享程度,全面的提高水利建設的經濟效益。水利電子信息化是我國行業信息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水利電子信息化的優勢
電子水利信息化指的是水利計算機的表現形式。其是一種運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水利行業的技術進行的升級活動,其集水利信息資源的采集、傳輸、存儲、模擬以及決策工作于一體,綜合使用計算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多媒體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虛擬現實技術以及大規模存儲技術,進而構成大量的地球信息資源網絡,具有高分辨率、尺度廣以及跨越空間大的特點。運用水利電子信息化技術,能夠將大規模的數字圖文信息進行再現,構建高分辨率、高亮度、多窗口的數字化平臺。
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必要性
河套灌區作為我國最大的灌區之一,每年的用水量達到52億立方米。隨著我國農業和牧業的不斷發展,河套灌區的灌溉面積已經由原來的300萬畝擴展到現在的861萬畝,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增加。在灌溉面積和用水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對河套灌區的不同渠道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田水利工程作為我國灌排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灌溉工程的防洪減災和興利除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其對于農業、牧業的豐收、保障農牧民生活的安定、穩定農村的發展、保證我國糧食的安全以及農業經濟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實現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從治水理念方面考慮,人們認識到只對水利工程進行修建,是不能有效的實現興利除害的目的的,促進工程水利的建設朝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是十分有必要的。該治水理念注重強調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運用全面、綜合、系統的手段對水資源的管理和調配工作進行整體的分析,并運用先進的水利技術。
從技術方面進行考慮,隨著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構建水資源系統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遠程的遙測自動化信息技術能夠對水資源進行及時監測、計算機能夠為大面積的水流進行實時模擬工作、GIS技術能夠將水資源和自然界之間的交互作用展現給人們、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對大面積的災害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以及數據庫技術能夠對各種水資源的數據存儲信息進行檢索等。多種先進的技術對于促進水利行業的快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水利電子信息化建設工作開始于“七五”期間,起初主要是對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后來逐漸運用全方位、系統性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20世紀80年代,曾經注重建設水利工程自動控制系統,其效果不夠明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開始對水文信息運用計算機進行處理,是水利朝電子信息化方向發展的初步階段,由于當時條件比較落后,計算機軟件和硬件不能有效的對大量的水利信息資源進行處理。到了20世紀90年代,水利信息化開始朝大規模的方向發展,技術逐漸成熟。
在2001年,我國的水利部建立了以管理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工作領導小組,水利部的直屬單位均建立了相應的水利信息化中心或者機構,安排專業的信息化建設部門,旨在能夠有效的保證水利電子信息化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我國的水利系統建設由以往的實現對水利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監督以及預報功能到現在的建立水利信息化數據庫,其自動化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逐漸實現對遠程文件進行傳輸和管理工作。除此之外,部分水利部門建立的水利網站,對流域與地方的水資源管理與防洪減災工作提供決策和研發平臺。但是由于沒有將先進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導致水資源的開發應用水平較低,出現水利資源的重復開發與建設問題,給水利電子信息化的建設帶來一定的影響。
四、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長遠發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了促進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長遠發展,需要實現河套灌區水利辦公的自動化,信息的科技化和管理的現代化。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構建水利電子信息化局域網絡;
2.針對河套灌區水利工程的現狀,開發、設計出一套全面、完整的數據庫,對現有的渠系和水工建筑物進行系統的管理和匯總工作;
3.對河套灌區已經具有的渠系和水工建筑物詳細情況進行摸底,收集基礎的信息資料;
4.在對所需要的信息資料進行收集后,將這些數據信息錄入到計算機數據庫軟件中,逐漸完善數據庫軟件系統;
5.加強對基層的水利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計算機水平,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軟件。并要求水利工作人員積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及時轉變自身觀念,與時俱進,與現代社會相接軌,切實將以往的手工勞動方式轉變為以科技為主的腦力勞動。另外,對資料信息進行隨時更改,確保數據庫資料信息的準確性。
四、結語
總之,河套灌區作為我國最大的灌區之一,其水利工程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的長遠發展,其對于農業、牧業的豐收、保障農牧民生活的安定、穩定農村的發展、保證我國糧食的安全以及農業經濟水平的高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實現河套灌區水利電子信息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李維青,陳燕.遵循科學發展觀 努力實現水利經濟跨越式發展[J].內蒙古水利,2009,01(11):39-40
[2]馬建軍,楊玉蘭.不斷提高排水管理能力 構建和諧河套灌區[J].水利發展研究,2011,06(31):75-76
[3]方進林,劉靜,張建國.河套灌區灌溉試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內蒙古水利,2009,05(03):98-99
水利信息,是指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水利及水利事業相關聯的各領域內生成和應用的信息內容的總和。水利信息化, 指的是充分利用責任信息技術,對水利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和應用,包括信息的采集、處理、加工、傳遞與應用。隨著“數字水利”的提出,人們逐步認識到只有借助于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才能實現水利行業的管理現代化,達到知識經濟時展的要求。“數字水利”能夠為水利行業構造一個統一的、立體的、開放式的信息系統,為水利部門的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水利重點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將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及信息技術運用到水利工程的科學管理中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機制,推動水利管理的精確化、科學化勢在必行。因此,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拉高水利工程建設績效和質量的重要手段。
一、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我國,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21世紀的中國水利,面臨著洪澇災害、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加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配置、治理、節約和保護,將是水利事業今后發展的重要內容。水利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水利技術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和重要內容。信息技術可廣泛應用于陸地和海洋水文測報預報、水利規劃編制和優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防汛抗旱減災預警和指揮、水資源優化配置和調度等各個方面。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大大降低各種水利設施的運營成本,大大提高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水利信息化的現狀
1、對信息化的認識不到位
在水利系統中,一些干部和職工特別是個別領導干部對信息化的認識和中央的要求尚有距離,缺乏緊迫感;統一指揮的建設機制尚不健全,缺乏規劃和明確的發展目標,缺乏全局建設的有序性。
2、水利信息化投入嚴重不足
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廣量大,工作條件艱苦,而長期以來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致使目前信息基礎設施還十分薄弱,信息采集和傳輸手段普遍較為落后,西部地區的站點密度還嚴重不足,至今尚未形成覆蓋全國和全行業的信息網絡。
3、水利信息化現狀尚難滿足可持續發展水利的需要
水利信息化對信息的準備性和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但信息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工作相對滯后,加上系統的維護管理經費渠道尚未得到很好解決,致使目前我國在水利信息的開發利用和信息服務方面,與國外的差距有逐漸拉大的趨勢,未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為政府和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4、水利系統目前規劃、管理水平還不能適應信息化需要
水利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本身是一個龐大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統的一些專業信息系統的建設工作中,還存在著條塊分割的現象;在些基礎性項目的開發中,還存在著低水平重復開發的問題,急需加強統一規劃和管理;此外,信息化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以適應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勢。
三、如何做好水利信息化工作
1、加強認識、加大投入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水利信息資源是國家基礎性、戰略性公共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水利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堅持政府支持為主,高度重視水利的社會效益,同時兼顧經濟效益,確保信息化規劃的實施。水利信息化工作必須要加強領導,統籌規劃,在水利工程中,重視信息化建設并積極落實資金足額到位,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和使用,保證有規劃,有計劃的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
2、重視水利信息化標準工作
水利工程信息化標準化是制定、貫徹和實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過程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如何保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質高效信息網絡的連接和各信息系統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實現水利資源信息的共享,并保證信息的安全與可靠等等,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標準化是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基本手段。因此,認真規劃、制度、貫徹和實施水利工程信息化的各項標準是水利信息化的前提。必須做好如下幾方面的標準化工作:
⑴數據管理方面
水利資源數據是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要的主要基礎數據。目前我國采集該類數據主要方法技術有:實地測量、目測以級兩者的結合;航空測量、實地測量以級兩者的結合;衛星遙感和航空相片與實地輔助測量相結合;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實地測量相結合。在數據采集面所涉及標準有地理數據標準、遙感數據標準、水利資源專用數據標準(包括二類調查數據標準、三類調查數據標準等)、統計報表標準、制圖標準、文檔標準等。在數據管理方面所涉及其它標準還包括分類與編碼標準、數據備份標準、數據更新和維護標準、數據質量管理標準、數據交手與服務標準、數據集成標準等。
數據標準化可減少項目建設重復投入,積累歷史數據,并有助于信息化建設的擴展性,延長信息系統的生命期。
⑵信息系統建設方面
考慮到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工作就是搭建相應的信息系統平臺,而且這些信息系統大都是多層次的體系結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和建設方面所涉及的標準有數據庫標準(包括數據庫建庫標準、數據庫口標準等)、硬件標準(包括各級計算機系統的設備配置與要求、計算機場地環境等)、軟件標準(包括水利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的基本軟件功能、軟件評審、測試、通用接口等)、系統安全標準(包括數據庫安全、數據加密、數據備份等)、軟件工程標準(包括信息系統建設規范、驗收規范等)。規范信息化標準有助于統一規劃、分步建設,長期完善,最終形成整體的管理系統。
⑶管理制度方面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與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相關的水利管理規定,如水利工程管理規定、水利規劃設計規定、水利檔案管理規定、水利監測評價指標、水利項目管理文件組成等,做好制度建設是水利信息化持續建設的重要保證。
⑷加強行業交流,促進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