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傳統經濟與數字經濟,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子宮肌瘤;傳統剝除術;腹腔鏡;臨床效果
子宮肌瘤是臨床中發生率較高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之一,30歲~50歲女性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發病人群[1]。手術剝除術是現階段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方式,傳統開腹剝除術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進而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影響。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2]。本研究比較了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滿足《婦產科學》中關于子宮肌瘤的臨床診斷標準[3],同時經過病理診斷確診。采用隨機方式將8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4歲~51歲,平均年齡(36.6±3.4)歲;其中21例為多發肌瘤,19例為單發肌瘤。試驗組患者年齡22歲~47歲,平均年齡(36.1±3.2)歲;其中23例為多發肌瘤,17例為單發肌瘤。2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剝除術治療:采用硬膜外麻醉,選擇頭低腳高位,常規皮膚消毒,之后進行傳統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試驗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采用全身麻醉,選擇膀胱截石位,給予常規氣腹穿刺,壓力控制在13~15mmHg,在患者腹部選擇4個穿刺點,在主操作孔臍部置鏡。腹腔鏡引導時,應放置舉宮器對子宮進行固定。給予催產素20U子宮肌壁注射,讓子宮肌肉組織更好收縮,之后按照肌瘤的具置來選擇合理的手術操作方式。肌瘤切除后,采用電凝對創面止血,提起肌瘤,并對其進行鈍性分離,將肌瘤粉碎后取出,沖洗盆腔,同時吸凈,沒有活動性出血后,放出腹腔內的氣體,取出穿刺鞘,縫合傷口。2組患者均在術后給予抗生素治療,同時肌內注射適量的催產素。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完全消失,月經量顯著減少,肌瘤剝除完全,病情沒有發生反復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改善顯著,月經量減少超過45%,肌瘤沒有殘留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體征、癥狀以及月經量沒有變化,肌瘤存在一定殘留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組患者的手術指標對比
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在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治療時,手術切除是最常用的方式。現階段臨床中在對手術方案進行選擇時,應嚴格遵守個性化的原則,也就是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基礎上,考慮患者的實際需求[4-6]。以往臨床中主要采用傳統經腹子宮肌瘤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但是傳統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而且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大,會增加患者的痛苦[7]。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不會嚴重干擾患者的腹腔,從而讓患者手術的機體內環境穩定性得以有效保證[8]。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腹腔鏡下剝除術和傳統剝除術的治療效果相近,與臨床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9]。由于腹腔鏡手術的傷口小,不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機體內環境,所以患者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更快,進而縮短了術后恢復時間和住院治療時間,能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痛苦,進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10]。但是因為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更加復雜,所以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以及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采用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患者,具有微創、術后恢復時間短、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田勤.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8):23-24.
[2]唐蕾.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臨床體會[J].醫藥衛生(引文版),2015,1(9):230.
[3]薛小芳.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8):75-76.
[4]洪漫.傳統剝除術與腹腔鏡下剝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對比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133-1134.
[5]陳靜.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術式對比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4):123-124.
[6]王玉.不同手術方式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9):44-45.
[7]徐火榮.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比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5):650-651.
[8]李戰娜.腹腔鏡治療婦產科子宮肌瘤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36):179-180.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等發展迅速,推動人們進入了數字化發展時代,而且數字信息在各行業領域發展和管理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為傳統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變革。在當前數字時展環境下,傳統圖書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H要保留傳統管理模式的優點,同時還要運用數字技術進行相應的創新和完善,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整體管理水平。
一、傳統圖書館管理模式的批判
1.體制批判
在傳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其管理體制很容易受到地域因素和空間因素的限制,往往只能滿足距離圖書館較近的一少部分讀者的需求,在共享圖書資源方面存在著很多的阻礙,這一現象主要就是因為體制缺陷造成的。從生產和發展目的角度來看,傳統圖書館主要就是為了解決圖書資料、文獻等稀缺的問題。通俗來講,傳統圖書館就是一種記載信息、儲藏信息的重要載體,因此它對空間和時間具有著很大的依賴性[1]。而在數字環境下,圖書館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其主要就是通過網絡信息技術來進行圖書信息和文獻的存儲,其存在的限制因素相對較少,同時還能夠實現信息的快速查找和傳輸,方便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獲取到圖書信息。
2.流程批判
從運作流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圖書館存在著很多弊端,首先就是功能分離降低了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如圖書館都是由各單獨部門進行采購、咨詢、借閱等工作,只有將以上各部門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構成一個整體性的圖書館。而且細致的任務分工,使得各工作人員無法正常有效的完成管理任務,從而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數字時展背景下, 各種信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了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去,逐漸轉變了傳統模式的管理方法,而且還實現了圖書館的無形管理,這樣不僅保證了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還提升了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2]。
3.人才批判
在傳統圖書館發展過程中,管理人員雖然擁有很大的權利,但是因為傳統圖書館在管理任務的分配方面極為細致,以及圖書信息載體數量眾多,使得管理人員的工作任務量極多,無多余時間來考慮提升管理質量的問題[3]。此外,傳統圖書館內部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
二、基于數字環境下傳統圖書館管理的創新方法
1.管理目標的創新
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明確具體的管理內容和管理重點,努力實現管理目標的創新。在日常管理中,要想為每一本書和每一位讀者都找到相應的讀者和圖書,這一目標是很難實現的。這樣不僅讓管理目標變得廣泛和模糊,同時還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這與實際情況發生了嚴重的偏離。因此,圖書館在管理工作中,應該正確認識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實現科學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找到一條合適的、正確的管理目標[4]。同時確定自身在未來的發展需求和方向,對讀者進行細分處理,為圖書館找到合適的服務讀者群。圖書館在管理中應該注意,不能將盡善盡美當做自身的發展目標,而應該是自身管理中應該不斷追求的方向。圖書館雖然不能保證將全面的內容提供給每一個讀者,但是要盡可能的為讀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這一管理目標能夠讓圖書館發展變得更加完善。
2.圖書館服務創新
傳統圖書館主要為讀者提供書籍查找、書籍回收以及書籍借閱等服務,無法實現知識的有效查找。在數字化時展背景下,圖書館需要更多的為讀者提供知識尋找服務,對館內現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促進知識的傳播和生產,從而創新知識的應用[5]。此外,圖書館在提供服務工作中,還應該正確認識管理人員的重要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其進行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在提升知識管理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人員的管理工作,充分調動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質快捷的服務,從而促進圖書館整體服務質量的提升。
3.管理人員角色的創新
中圖分類號:TM92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11-0000-00
1 離子型傳感器電氣結構及主要參數
(1)電氣系統中離子傳感器主要結構。離子型傳感器的結構,其主要組成部分為檢測、信號采集、延時濾波、燈光報警、報警信號輸出和模擬自檢等。(2)電氣核心參數。離子型傳感器工作時的核心參數:標準工作電壓:12V--24V;標準工作電流:小于15mA;探頭相應時速:低于30s;濃度分辨率:0.lmg/;事故報警方式:中間級電壓升高,電阻輸出,燈光預警。信號輸出:正常情況,電阻輸出值為4.7,存在10%的誤差;報警情況,電阻輸出值為26.7,存在10%的誤差;防爆型式:EX ib I (150℃)本質安全型。
2 電源設計與濾波處理
2.1 電源設計
GAL5離子型傳感器十分適合在礦井下使用,它的電路是完全按照本安電路要求布置的。為了方便井下安裝,傳感器的配電電源采用寬壓輸入的本安型電源,同時在電源入口安裝了保護電路,對過往的電壓和電流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綜合以上各點,該傳感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2.2 濾波處理
下圖1中詳細的演示了離子型傳感器的濾波處理電路結構。
觀察下圖1得知,傳感器探頭在檢測到信號后會傳遞給信號處理芯片,芯片的輸出端與UIA(LM258放大器)的輸入端相連,當反向輸出端的預設電壓低于此信號電平時,UIA的1腳將為后續延時電路提供電壓。U2芯片主要負責延時定時(此處選用555定時器),只有達到預設時間,經由U1A輸出的高電平通過U2延時輸出Sout才能被置為高電平。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排除外界干擾。假如達不到U2的預設時間,干擾信號不會引起錯誤動作。U2延時設訓的時間長短必須根據傳感器實際應用地點來設置,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離子型傳感器的健壯性。而離子型傳感器自帶的自檢按鈕可以有效的防止因傳感器故障引發的意外事故。當按鈕K被按下后,探頭將輸出高電平,U2的延時定時功能被關閉,報警信號自動觸發。
3 信號采集、轉換與報警輸出
3.1 信號采集與轉換
下圖2是離子型傳感器采集信號和轉換電路的過程顯示。
圖2中,S代表離子型傳感器探頭(NIS-02C),主要負責將采集到的信號轉化為電信號;U1為信號轉換芯片,型號為MC14667,負責將轉換后的電壓信號與輸出腳13的電壓相比較,如果小于13腳的輸出電壓,則U1的1腳電壓為低電平,反之則為高電平。離子型傳感器通過檢測濃度將其轉化為電壓信號,信號微弱,易被外界環境影響。為了能夠保證信號的無損失傳遞,需要盡可能將探頭與芯片間的距離縮短,并且對外露的引腳進行絕緣保護。
3.2 報警偷出
離子型傳感器的優勢之一就在于它的報警方式包含兩種:輸出節點閉合報警和燈光報警。如果濃度達到報警點,說明事故已經開始,現場人員可以通過濃煙看到面板上的紅色報警燈,從而做出應急處理,避免出現更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傳感器輸出節點自發關閉,節點中的隔離繼電器具有訓一延時功能,適用于多種監控設備,能夠開啟聯網報警模式。
4 結語
本文以舉例的形式闡述了離子型傳感器在井下變頻式電機車電氣系統中的成功應用,其不但有較強的抗干擾性,而且設計合理,工作可靠,具有非常好的適應能力。井下工作環境復雜惡劣,該類型傳感器可以盡可能的降低事故發生的幾率,同時做到遠程監控和管理,在礦井安全生產中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子宮肌瘤是臨床較為常見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病癥,臨床發病率較高,患者并發癥較多,診治不及時將引起患者出現癌變,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及時清除患者病灶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本院對5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組后分別采取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結果顯示患者的手術治療狀況存在較大差異。以下對患者的具體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作為此次研究的時間段,在此時間段內選擇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采取超聲檢查、常規婦科檢查、病理檢查等相關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良性患者;行手術治療患者;自愿配合此次研究過程患者。排除標準:手術禁忌患者;存在其他子宮疾病患者。采取拋骰子單雙法將患者分為開腹組(n=25)和腹腔鏡組(n=25),開腹組患者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33.5±7.7)歲;病程2~20個月,平均價病程(11.7±7.1)個月;腹腔鏡組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3.6±7.7)歲;病程2~20個月,平均價病程(11.7±7.3)個月。將開腹組與腹腔鏡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基線資料進行對比無差異,可進行研究比對,P>0.05。
1.2方法 開腹組患者實施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常規全麻,采取膀胱截石位,取患者下腹正中,行直切口,逐層暴露患者子宮,并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切除后使用可吸收線進行8字縫合。腹腔鏡組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行常規全麻,取患者臍緣正上部位,行縱向切口,將患者皮膚切開,切口約為1 cm,為患者建立氣腹,維持患者氣腹壓力為12~13 mmHg,在患者臍周部位穿刺,置入10 mm套管針,沿套管置入腹腔鏡,并另行3個穿刺點,置入相關手術器械,術中給予患者電凝止血,將患者子宮肌層行縱切口,將假包膜分離,保證切口長度保持肌瘤3/4左右,深入肌瘤,使用齒抓鉗輔助,將患者瘤體進行鈍性分離,術后常規沖洗盆腔,并將瘤腔肌層、漿肌層等縫合,術后留置引流管。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狀況。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軟件實施數據分析處理,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住院時間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進行檢驗。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用率表示,以χ2進行檢驗,P
2 結果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高,但腹腔鏡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出現劇烈疼痛1例,開腹組患者出現劇烈疼痛8例,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劇烈疼痛發生率4.0%與開腹組3.2%相比明顯較低,χ2=6.640,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良性腫瘤,臨床發病率約為20%~40%。當前臨床對于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其致病因素較多,激素分泌紊亂是引起子宮肌瘤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子宮肌瘤患者早期癥狀不顯著,多出現白帶增多、月經增多、子宮出血、疼痛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導致不孕、流產及癌變[2]。
手術治療是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治療方式。當前臨床治療子宮肌瘤常用治療方式包括腹腔鏡手術及傳統開腹手術兩種[3]。本次研究中腹腔鏡組患者治療后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劇烈疼痛發生率與開腹組相比明顯較低,說明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手術指征更優。采取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時,其手術操作較為簡單,手術時間較短,但患者切口較大,手術創傷較大,使得患者出血量較多,術后恢復較慢,且極易出現粘連、疼痛等癥狀,影響患者預后。而腹腔鏡手術是在微創基礎上形成的術式,其手術切口小,可減少患者瘢痕,滿足患者美觀需求;手術創傷較小,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腹腔鏡術野清晰,可就減少患者損傷,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減少患者住院時間,也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此外,實施腹腔鏡手術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及盆腔結構完整,有效改善患者預后[4]。
綜上,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治療效果更優,患者手術指標更優,且能減少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早日恢復,臨床推廣運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I:
[1]閆利弘.58例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剔除子宮肌瘤的臨床對比[J].中外醫療,2014,33(10):53-54.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26-6406-04
1概述
環保工作是國家的基本國策,是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的國民經濟的命脈所在。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大氣和水質監測的環境自動監測站被大量建設。環境自動監測站作為環境監測的核心環節,承擔了實時監測區域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的重要職責。隨著環境自動監測站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少人或無人值守模式在環保系統得到大力推廣,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運行管理日益受到重視,從而對環境自動監測站內運行環境和動力系統的智能化遠程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1存在的問題
環境自動監測站數量眾多,地域分布廣且很多地處人煙稀少的區域,這些特點給環境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帶來很大不便。
1)環境自動監測站缺乏對環境和動力情況的有效管理。
目前,環境自動監測站數量眾多,地域分布廣且很多地處人煙稀少的區域,在防火、防水、防盜方面,主要還是依靠人員值班巡檢管理,一旦發生火災、漏水或失竊事故,不能及時報警。由于站內安裝著大量精密的監測儀器,對環境溫度、濕度和供電情況,有著嚴格的要求,一旦溫度或濕度過高,需要立即開啟空調。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不能及時了解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實時情況,導致對整體安全防范形勢無法把握,不利于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2)環境自動監測站缺乏對進出人員的管理與控制。
各環境自動監測站一般建在偏僻的地方,雖然都有巡檢值守制度,但工作人員的進出情況并不能很好的監管,從而導致知道誰來過,呆了多長時間,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記錄,需要使用門禁系統規范科學的管理工作人員進出,并有據可查,從而確保設施的安全和正常維護。
3)報警信息不能第一時間得知
各環境自動監測站當發生非法闖入、空調漏水報警、門鎖被撬等等問題時,信息不能在第一時間告知監控中心,造成不能及時發現問題,會給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安全和財產帶來隱患。
1.2實現目標
針對以上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管理當前存在的問題,著眼于環保管理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結合當前先進的物聯網ZigBee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將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應用于環境自動監測站日常管理,將環境自動監測站環境、動力、設備狀態等信息統一監控起來,有效解決環境自動監測站存在的弊端,消除環境自動監測站在資產安全和信息管理上的盲區。
2關鍵技術
2.1 Zigbee技術
作為物聯網感知層自組網絡系統,Zigbee技術在無線數據傳輸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組基于IEEE批準通過的802.15.4無線標準研制開發的,有關組網、安全和應用軟件方面的技術標準。它工作在2.4Hz的ISM頻段上,傳輸速率為20~250 kbps,傳輸距離為100米到1200米不等。
Zigbee主要適合于工業控制、傳感和遠程控制領域。它在數千個微小的傳感器之間相互協調,實現通信。Zigbee技術的通訊數據速率以及靈活通信范圍的特點決定了它適合于承載工業數據通訊的業務。Zigbee具有低復雜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其在工業監控、傳感器網絡、安全系統等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2傳感器網絡技術
傳感器網絡技術是當前在國際上備受關注的多學科高度交叉,知識高度集成的前沿熱點研究領域它綜合了傳感器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現代網絡及通信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等。能夠通過各類集成化的微型傳感器協作地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輸,并以多種網絡方式傳送到用戶終端,從而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全面互聯。典型的傳感器網絡的系統結構包括:分布式傳感器節點、互聯網或移動通信網和用戶軟件接口等。其中,傳感器網絡節點的基本組成包括:數據采集單元,由傳感器和協議轉換器組成,并部署在被感知對象內。數據處理單元,主要是具有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監控主機。數據傳輸單元,由內嵌在嵌入式監控主機內部的有線或無線通信模塊組成。
3系統方案概述
環境自動監測站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主要包括現場端系統和中心平臺兩大方面。針對環境自動監測站日常管理需求,利用傳感器網絡技術,整合安全防范、消防報警、環境監測、動力監測、視頻監控、門禁、遠程控制等單元,實現對環境自動監測站的人員入侵、火警、漏水、溫度等環境情況與供電動力系統等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的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與歷史數據記錄,為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等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為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提供適宜的運行環境。同時,能在各單元間實現遠程聯動控制,實現各系統的合理、穩定對接,使得各個單元協同操作成為可能,并將環境自動監測站現場現場設備監測數據與環境數據接入中心端,為環境自動監測站遠程監控提供統一、高效、智能的管理平臺。
圖1環境自動監測站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組成框圖
3.1現場端系統
現場根據傳感器技術特點,采用模擬信號、開關信號、數字信號進行數據采集,并以總線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到嵌入式主機,進行數據處理。對于部分不能直接布線連接傳感器的區域(如室外),采用傳感器與Zigbee模塊相結合,自組網無線網絡,將監測數據實時傳送回中心端,使系統具有靈活的組網模式。
現場端系統部分以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嵌入式主機為匯集點,實現了將環境自動監測站室內溫度、濕度情況進行統一實時監測,并在空調與門窗附近的地面安裝漏水監測模塊,判斷是否溫度過高、是否漏水,為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提供適宜的運行環境、為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等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過遠程控制部分實現開啟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空調,并調至指定溫度與模式。根據環境自動監測站實際需求,將環境自動監測站外的射燈有機的與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結合起來,成為它的一個重要控制單元,實現遠程開啟、關閉燈光,降低管理人員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由于環境自動監測站眾多,通過安裝門禁監控系統控制,使用授權開門卡,避免了傳統巡視需攜帶大量鑰匙開門,解決了人為疏忽、鑰匙的丟失、被盜和復制等傳統保安防范存在的問題,保障環境自動監測站資產安全。
3.2中心平臺軟件
環境自動監測站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軟件作為中心平臺控制核心,借助環保網絡,通過WEB的方式在環保網絡內按照身份權限登錄,實現對環境自動監測站設備的監測狀態,室內溫度、濕度、漏水等環境情況,站內門禁出入人員、時間記錄等數據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并支持對環境自動監測站內門禁、空調等設備的遠程控制,當有需要時可完成遠程開門等動作。變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可在中心平臺可根據晝夜長短使用情景模式,設定遠程自動燈光開啟、關閉時間。除此之外,通過網絡還可以實現地區所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統一管理,通過添加設置將各地的環境自動監測站多站點聯網監控。
中心平臺監控軟件采用上運行的模塊主要包含數據收集整理模塊、監測設備控制模塊、數據入庫模塊、統計分析模塊、告警模塊。軟件采用B/S構架模塊化設計,部署方便,操作簡便,還可根據環保行業自身管理需求和監控現狀進行定制。
在中心平臺基礎之上,支持手機客戶端實現移動在線巡檢工作,便于用戶能遠程查看各站位的實時監測數據、歷史數據曲線、報警信息、環境信息等,并對報警情況進行在線提醒,同時滿足突發事件下的現場指揮,為傳統環境自動監測站管理提供多角度、立體化管理手段。
3.3 Zigbee組網
將各個傳感器與Zigbee模塊構成一個無線傳輸節點,與主機內嵌的Zigbee模塊組成一個無線網絡,通過這個網絡可以實現數據的傳遞、傳輸以及信息交互,每一個無線節點都會生成一條通往主節點的路徑。
4各子系統單元應用
4.1動力系統監控
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動力系統信息直接關系到環境自動監測站正常運行,動力系統監測包括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全部電源設備,如配電柜等。
通過部署智能電量檢測模塊,監測一級、二級交流配電柜的主回路和各分回路的各種參數如電壓、電流、頻率、有功功率、功率因數、無功功率、視在功率、有功電度、無功電度等;監視各級開關的開關狀態。顯示和記錄各種參數的變化曲線,并對各種報警狀態進行記錄和報警處理。
4.2環境系統監控
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環境量信息關系到設備的安全運行,環境系統監控包括: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空調設備(商業空調或精密空調)、漏水監控、溫濕度監控等。
4.3安全防范監控
安全防范子系統通過部署人體紅外探測器等傳感器與監控主機直接連接,當發生報警時,報警信息能夠及時上傳給監控主機,并且能聯動相關設備,比如聲光報警器等,并同時通知管理人員采取相應措施。
4.4消防系統監控
通過采集消防控制器或煙感探測器報警信號實時監測火災警狀態,當有火警發生,監視系統以直觀的畫面顯示報警信息并作報警通知,采取聯動消防設施并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報警。
4.5視頻監控
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的視頻監控子系統超越硬盤錄像技術,采用視頻組態的概念,將各通道的圖像以控件組態的方式隨意插入某個界面,對于大型的監控系統而言,以電子地圖的方式來集中管理各個場地的數據和圖像的界面,十分方便。由于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將動力環境監控和閉路監控合二為一,因而可以隨意實現動力環境與圖像的聯動控制,一旦有異常事件發生,監控系統自動彈出現場圖像畫面,即時錄像并作報警提示和處理。
4.6門禁系統監控
通過門禁控制器提供的協議或門禁管理軟件對環境自動監測站人員進出的時間、位置、姓名進行監控,可手動遠程控制環境自動監測站門的打開關閉,可對不同的工作人員發放不同權限的卡,通過不同權限的感應卡開啟不同的門,進入不同的設備區(如為運維人員遠程開關門等)。每張卡的權限可隨時更改,避免丟失的卡被人利用,解決了人為疏忽、鑰匙的丟失、被盜和復制等傳統保
安防范存在的問題。此外,控制門的開關、門禁系統可與視頻系統聯動,對進出環境自動監測站的人員進行自動錄像等。
4.7遠程控制子系統
當環境自動監測站發生突發事件(如著火、漏水等)時,能自動解決部分問題,并通知管理者進行遠程控制,在第一時間自動解決相應問題,在節約資源的同時又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固定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當有人非法進入環境自動監測站時,系統將自動啟動聯動裝置,自動打開照明系統,并向視頻系統傳輸信號,由視頻系統負責對非法入侵者進行實時拍照和錄像,同時向中心站傳送報警信息并進行聲光報警;
由于溫度過高會對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設備產生影響,會對上報的數據的準確性產生影響,此時中心站可遠程進行空調系統的調節,工作模式、工作狀態、溫度調節等,也可以和溫濕度系統進行聯動,當溫度高于預設值時則自動開啟空調,并按預設方案進行溫度和模式的修改,當溫度低于預設值時則自動關閉空調;
當環境自動監測站出現浸水時,設備將和抽水泵進行聯動,進行抽水作業,當水位低于預設報警值時設備將自動斷開抽水泵作業。
當發生火情時,通過部署在環境自動監測站內的煙霧探測器,聯動消防系統,進行第一時間滅火并向管理員發送報警信息。并按消防規范要求,聯動門禁開門,保證人員逃生及火情撲救。
5結束語
環境自動監測站智能傳感集中管理系統通過全方位智能化的設計,融合先進的先進的物聯網ZigBee技術、傳感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能夠將環保系統目前需要監測的各種參數通過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進行顯示處理,并可隨時進行WEB瀏覽和查看,從根本上保證環境自動監測站管理工作能夠全天候、長周期運行,能夠實現復雜環境的無人值守監測,實現對遠程設備的分布式監控和集中式管理,并可與多種應用系統集成,把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管理控制從“四遙”變成“五遙”(遙測、遙信、遙控、遙調,遙視)。該系統可幫助實現環境自動監測站的無人值守或者少人值守,從而為推動環境監測的管理逐步向自動化、綜合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沈蘇彬,范曲立,宗平.物聯網的體系結構與相關技術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6,29(6):1-11.
一、數字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潮流趨勢
(一)數字經濟概念及特征概覽
數字經濟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1995年,加拿大的商業策略大師唐泰普斯科特出版題為《數字經濟:網絡智能時間的希望和危險》的著作。在書中泰普斯科特詳細論述了互聯網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他也因此被認為是第一個提出“數字經濟”概念的人。盡管人們逐步認識到數字經濟對經濟的意義,但長期以來對數字經濟并沒有給出統一的定義。2017年杭州G20峰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對數字經濟做出權威定義。該倡議提出,“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根據這一定義的界定,可以看出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是數字經濟興起的基礎,同時也是數字經濟良好運轉的重要保障;其次,數字經濟具有智慧性、創造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再次,數字經濟是新行業、新形式創新與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并舉的經濟形式。
(二)互聯網應用普及為數字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技術發明的動力與國際格局的變化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聯網技術正是在國際格局的變化之下誕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進入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為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展開軍備競賽。美國基于軍事安全需要,提出建立分布聯合的軍事指揮方案:即為防止單個軍事指揮點被破壞而導致軍事指揮的中斷,建立多個分散的軍事指揮點,同時各個軍事指揮點能夠互相聯通,以提高軍事安全度,避免戰略風險。于是,將這一構思交由ARPA(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展開研究。1968年,拉里羅伯茨(LarryRoberts)在其研究報告《資源共享的計算機網絡》中提出張華博士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歐洲研究系北京102488)中圖分類號:F015文獻標識碼:A了實現計算機互相聯結的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各個分布的節點既可以獨立運轉,節點之間又能夠信息交換。美國根據這份研究報告建立了應用于國防部的“高級研究計劃網”。這就是著名的阿帕網。1969年,阿帕網正式投入應用。阿帕網的誕生被看作是互聯網的起源。盡管阿帕網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軍事、國防的需要,但這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使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互聯網成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以中國互聯網發展的現狀為例,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8年的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互聯網用戶已達7.72億人,應用普及率達55.8%。這一普及率超過了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的技術能力和消費基礎,為社會向數字經濟轉型創造可能性。
(三)數字經濟影響經濟社會的方式
作為以創新為驅動力,技術與各個部門相結合的經濟形式,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揮著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影響。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數字經濟能夠為人們提供更多獲取經濟信息的渠道,促進提高經濟效率。互聯網連接與溝通特征,使人們能夠更加便利的交流,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通過使用互聯網瀏覽信息、收發電子郵件、開展社交、休閑娛樂,人們能夠準確把握經濟脈絡,保持對實時資訊的敏感度。其次,數字經濟能夠實現交易模式多樣化,為經濟發展創造新的機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電子商務、在線支付等應用得到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式不斷涌現,為經濟、生活帶來便利,同時創造更多的商機。最后,數字經濟通過激勵探索,為實現技術的價值助力,帶動經濟社會共同發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融合,如互聯網+農業、物聯網及智能制造等等融合方式的應用,開拓智慧型社會的發展方式,為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謀福利。
二、數字經濟是對傳統經濟的變革
(一)市場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在傳統經濟中,廠家作為商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居于主導地位。消費者從已有商品中進行選擇,相對廠家來說,處于被動從屬地位。在數字經濟中,情況則有所不同。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消費者的作用和影響力變得重要,不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自身需要,更能參與到生產過程中。首先,消費者能夠在消費之前,通過社交網絡和網絡評價等渠道充分了解商品的相關信息,選擇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商品;其次,在消費中,消費者能夠通過網絡與生產者進行溝通與洽談,使定制化、個性化成為潮流和趨勢;最后,消費者能夠將使用體驗通過更多渠道反饋給生產者或分享給其他消費者,將商品信息、使用價值及效用進一步推廣。在數字經濟中,消費者是生產靈感的來源、生產設計的參與者和產品宣傳的推廣者。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消費者能夠參與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主動性。
(二)市場格局發生改變
經濟形勢猶如為市場主體提供表演的舞臺。市場主體融入其中,在經濟浪潮的變遷中拼搏、壯大,同時促進經濟格局的形成、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形式,帶動市場主體調整、改進,推動市場格局的變化。一方面,互聯網技術提供更加開放、自由的市場氛圍,因此市場的進入壁壘在降低,中小企業能夠獲得更加均等的參與機會。另一方面,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與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產業價值鏈,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實現。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經濟中流線型的產業價值鏈向矩陣型產業價值鏈升級,促進整個行業效率的提升。
(三)數字商品形成促進交易模式改變
信息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要素,具有與土地、資源等傳統生產要素同等意義的作用。在互聯網中,信息以“0”和“1”形式的數字進行表達、存儲和傳輸。基于信息技術使得如在線音樂、視頻、體育節目、網絡直播等數字表現形式的產品構成數字經濟中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穎、時效和創新的數字商品對交易模式產生影響。不同于傳統商品,數字商品具有可復制、可傳遞、可重復消費的特征。這些特征使得數字經濟突破傳統經濟的購買-消費模式,即支付費用獲得商品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模式成為可能。在數字經濟中,體驗-支付-消費三環節的體驗式消費模式成為交易模式的主要形式,即廠商向消費者提供部分的數字產品免費試聽、試用,消費者對滿足自身需要的商品及周邊產品支付以獲取所有權或使用權模式。
(四)數字技能成為社會要求
數字經濟的蓬勃興起,對人們進行生產與實踐的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人們需要掌握更多滿足現代科技要求的技能,才能適應各種變革所帶來的挑戰。一方面,數字經濟既是創造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對原有經濟形態的革新。經濟中交易規則和運轉方式發生轉變,職業類型也將隨之發生更迭和轉換。只有具備數字技能才能更好適應職業發展的變化。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已向經濟、社會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推廣、滲透,提升在龐雜的信息中獲取、辨別和利用資訊的能力,避免形成與他人之間的數字鴻溝,是找到通往未來的鑰匙,開啟人們在數字經濟中發展之路的有效途徑。數字經濟數字技能成為人們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具備更多的數字技能,才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
三、數字經濟給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數字經濟給企業帶來的機遇
1.激發經濟增長動力,提供市場活力。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動蕩波及全球,傳統經濟陷入長期的低迷狀態。與傳統經濟不同,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實現快速的增長,呈現出繁榮景象。數字經濟正在從政策、投資和需求等方面為經濟轉型提供動力,使企業獲得寶貴的發展機遇期。首先,政策支持為企業的創新、創造提供寬松的環境。作為蓬勃興起的經濟形式,數字經濟展現良好的發展前景,各國將數字經濟提升到戰略高度,制定政策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政府制定激勵政策,構建鼓勵創新開拓的市場環境,能夠給企業更大的前行動力。其次,數字經濟建設帶動投資的活躍,增加市場活力。在數字經濟的建設中,各項基礎設施和前沿技術如寬帶高速網絡、5G技術等的研發與實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數字經濟的預期收益將帶動投資的增加,促進資本流動,為市場的繁榮增加活力。最后,更優的消費條件促進消費增長。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時間更加碎片化,對消費的形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數字經濟的快速、便捷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帶動消費的增長。電子商務、電子競技等新型的消費、娛樂、休閑模式的需求正在實現突破性的發展。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消費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多的待開拓領域。2.打破界限,提供更大的空間。在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數字經濟的發展打破時空的阻隔,使全球化進一步深化,世界聯結成為更大的市場。經濟交流更加密切,經貿往來更加易行,這將使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互聯網作為開放的平臺,跨境貿易變得更加便利、企業面對更具有吸引力的發展前景。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技術,消費者通過搜索、點擊鼠標便可暢享全球市場的商品和服務。這種消費習慣的變化為企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所面對的市場不再囿于某地區,而是全球性的市場,這為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另一方面,提供個性化、特色化的商品,填補市場空白,開發新的市場。在傳統經濟中,企業往往從大眾化的觀點出發向市場提供商品,這導致個性化、小眾化的需求難以滿足。數字經濟中,企業能夠更加精準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喜好,獲得寶貴的市場份額。3.技術應用提高企業的效能。企業在保持持續的規劃、運轉和調整中實現既定的目標,獲得收益和成長。數字經濟的出現,為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機遇。通過現代技術的革新,能夠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學化、現代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企業提高效率。首先,企業能夠實現更加靈活多樣的辦公方式,移動辦公、異地辦公等方式可以使企業能夠大力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其次,組織結構變化使企業信息的送達和回饋通路暢通。在數字經濟下,企業的組織結構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轉變,這樣能夠避免層級繁復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扭曲,使企業信息傳遞的清晰度有所提高。最后,各環節之間銜接流暢,能夠使企業降低溝通與協調的管理成本。
(二)數字經濟給企業帶來的挑戰
1.面臨向數字經濟轉型的陣痛。得益于新技術的應用,數字經濟能夠更加精準地提供服務。這對企業提供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也使企業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變幻莫測。作為傳統經濟與現代經濟分水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破”與“立”更替和變換的推手。一方面,傳統企業面臨被淘汰、被替代的風險。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夠提供甚至優于傳統經濟中企業提供商品和服務,這使傳統企業面臨艱巨的挑戰。從當前來看,傳統實體商超正呈現出消費額大幅下降的態勢,從長遠來看咨詢業、信息服務業等相關服務性企業也都存在被淘汰的風險。另一方面,數字經濟跨界、融合的特點加劇競爭格局的變化,使之更加復雜化。與傳統經濟企業往往在相關領域探索拓展不同,數字經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百度、谷歌等原互聯網企業開發地圖、導航、無人駕駛等新領域、新應用,使數字經濟的競爭更加白熱化。2.復雜的信息環境影響企業戰略制定和信息反饋。市場發展瞬息萬變,風險與機遇并存。企業唯有通過更好地了解信息、判斷環境的變化,來規避風險把握機遇。數字經濟中,信息傳遞速度加快,范圍擴大使信息環境變得更加神秘,這對企業的反應能力、辨別能力和信息可獲得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負面信息傳播速度更加快,對企業形象的樹立與維護提出新的要求。不同于傳統渠道的一點對多點式信息傳播模式,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具有多點、多角度、多維度聯結的特點,使負面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影響范圍遠超從前。這對企業的應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其次,虛假、失真的信息干擾,降低經濟環境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在數字經濟中,開放的互聯網環境由多種信息構成,這其中也充斥著大量的失真、不實的信息。信息的扭曲與失真不僅不利于企業分析經營環境,更有甚者會導致企業制定錯誤的戰略。最后,信息獲取遲滯,導致錯失發展機遇。企業進行前瞻性的戰略規劃與決策,是以全面搜索和判斷信息為基礎,立足于未來為發展制定的方向。只有充分了解經濟社會信息,才能更加準確地制定戰略。市場機遇稍縱即逝,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掌握信息,存在錯失發展良機的風險。3.權力與義務調整與改變。數字經濟中,企業角色變得更加多樣化,從原來單純的產品生產者和提供者向服務提供者、平臺的搭建者和信息收集和保管的守護者轉變。這不僅是對企業運營能力和關注焦點的考驗,更是對企業承擔責任和義務提出全新要求。一方面,商品和服務提供內容和類型的轉變,需要企業擔負起監管和維護的責任。在互聯網中,網絡平臺需要對產品的合法化、健康化和符合公序良俗進行監督和管理。這在平臺經濟中具有最突出的表現。作為新型的交易形式,企業作為平臺的搭建者和維護者,為交易雙方提供經濟交易的橋梁。盡管平臺企業不是最終商品與服務的提供者,但是對商品及服務的質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監管和維護責任。這對企業任務和角色的調整和轉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企業需要肩負盡職保管信息、確保存儲和使用安全的責任。在數字經濟中,信息具有寶貴的價值,是人們能夠享受便利的基礎。與此同時,龐雜的信息中具有海量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的不當流出會給消費者帶來風險,甚至造成損失。因此,信息的安全和隱私權的保護對企業提出新的要求。企業需要對信息進行妥善保管、保護和維護,確保企業所掌握信息不泄露、不濫用和被不當獲取。
四、新環境下企業建設的應對之策
(一)提高技術應用的能力
首先,擴大技術應用,提高辦公效率。通過新技術的使用幫助企業進行各業務單元的協調與管理,提高成本控制和科學管理的能力。其次,運用互聯網手段,實現宣傳推廣手段的現代化。互聯網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媒介,拉近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企業應當更好地使用微博、微信、APP客戶端等應用,直接與消費者溝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消費需求變化,建立良好的消費者關系。最后,增強企業的信息獲取、分析與反應的速度與能力。市場競爭中,充分、完備的信息有利于企業科學地制定發展戰略,確定發展方向。企業應當通過正式渠道獲取官方信息,剔除雜音和干擾,為企業的戰略制定提供準確、客觀的依據。
(二)提高互聯網應用的安全系數
首先,企業應當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管理與監督。一方面,企業可以將信息采取分級管理機制統一管理,既將企業的信息分為:宣傳信息/公開信息、保密信息和機密信息三個等級。對企業人員與外界進行聯系時可以了解、使用的信息等級和內容具有明確的界定和規范。另一方面,加強內部人員保密意識的教育和監督。通過提高人員網絡風險識別與防范的意識與能力,從信息的源頭進行安全性把控,避免在網絡使用過程中信息的不當外泄。其次,企業應當加強網絡接入設備安全性能的維護與監測。一方面,對需要接入互聯網的設備安裝殺毒軟件、設置防火墻。通過對設備安全措施的管理、維護和監測,確保網絡接入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安全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設置專門的設備維護、監測與保障人員,及時發現網絡設備在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異常情況進行修改與更正。從設備設置和應用維護兩個方面入手識別和干預接入設備的非法入侵,增加網絡使用安全性。最后,企業應當加強網絡運營環境的凈化。盡管互聯網環境是復雜的,企業難以進行把握和控制,但是可以通過網絡區分和訪問控制,提高網絡的安全程度。企業可以嚴格區分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的建設、規劃和使用權限。根據業務的需要和要求規范網絡訪問的范圍,對于機密的、核心的部分劃分為內部網絡,對需要經常外界聯系的部分劃分為外部網絡。通過技術手段在內部網絡與外部網絡之間建立安全的隔離機制。同時,嚴格限制內部網絡的訪問權限,禁止移動存儲介質在內部網絡的讀取功能。通過網絡隔離和訪問權限控制,打造更加安全干凈的網絡使用空間。
(三)競爭優勢的重塑
一、引言
微博為各種行業和個人所運用,來達到各自的營運和消費目的。從明星微博到企業微博,主動關注滿足了民眾對一些信息的渴求心態。在很短的時間內,它又成為民眾參與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自下而上的基層表達渠道,官方機構微博有著信息的實效性、服務性,也因此成為政府機構宣講政策、形象營銷和即時進行社會公共管理的新平臺。
(一) ICT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的三個單詞首要字母組成了ICT,通常翻譯做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已經涉獵到政府、商業、醫療、網絡通信、教育等領域。經過數字化的信息,包括文字、聲音和動態影像等數據,利用ICTs并通過鋪設網絡可以直接傳遞。
ICTs這項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范圍,這項技術有著無限量的應用功能,在未來,它可以融合各行各業多種服務。所以對于各國的信息科技,ICTs技術是一個新的競爭力量。
(二)傳統經濟微博
傳統經濟對微博這種新型媒體形式與價值的高度關注和嘗試利用,傳統經濟微博在互聯網微博世界開始興起,同時也形成了新興媒介。
對于本文所指的傳統經濟微博,它其實是由傳統媒體本身組織的名義在門戶網站開設的微博服務,就是傳統媒體本身利用微博來有關于組織自身的經濟新聞和經濟節目等內容。
傳統經濟媒體微博就是指在經濟領域,對于微博屬性的現實應用。它不僅有微博的靈活形式,又有關于經濟媒體的豐富信息。
二、傳統經濟微博的特征分析與比較
(一)與傳統媒體網站、傳統媒體博客比較
我國傳統媒體網站受到網絡技術的限制,處于一個相對簡單的狀態。在2002年以后才逐漸走向成熟。與此同時,信息的互動、多媒體化、超文本檢索、即時性、全球化等優勢和特點也是傳統媒體得以更好地推廣。由于新型傳播方式微博在2006年的誕生,使得傳統媒體又以新的方式投入新的經濟競爭當中。
(二)傳統媒體微博與媒體從業人員微博的比較
對于個人微博來說,在微博重視最常見的。因為微博的不需要苛刻的條件,所以普通網民、名人明星也都相繼開通了個人微博。對于草根微博、名人微博等等稱謂也是屢見不鮮。同時因為微博的流行趨勢,有些在媒體機構工作的人員也開通了微博,對于這些以個人名義開通微博的我們統稱為媒體從業人員微博。但是這些開通的微博的媒體從業人員同樣也會有名人、知名記者等,他們的微博有可能關于工作,或者有一些對生活的感悟。所以對于媒體從業人員的微博來說,就是“草根微博”“和名人微博”的綜合體。
三、傳統經濟微博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探究
一是微博內容的同質化。在一件經濟新聞發生之后,傳統經濟微博蜂擁的對此事件報道,但是信息多是源自于一些權威經濟媒體的信息或者直接標題和網址鏈接便完成了“轉發”。因為對于越重大的經濟新聞,受眾比較會關注權威的傳統經濟媒體的報道。所以傳統經濟微博再作如此的“轉發”,對于受眾來說就是信息的重復閱讀。二是把關作用的缺失。面對網絡海量的信息源,傳統經濟微博要對微博的內容嚴格把關。但是許多傳統經濟微博多轉發個人微博,雖然其中微博內容多和經濟工作有關,但也會有摻雜個人情感的表達。雖然個人微博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且都使用了實名認證,但是個人微博畢竟代表的個人言論,且內容也是多次轉發來的,微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都不能保證。
對于一個有營養的微博,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內容個性化的傳播。因此,傳統經濟微博在保持所屬母經濟微博立場、價值判斷,服務于傳統母經濟微博新聞報道的同時,也要清晰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特定的微博風格。
對于傳統經濟微博的內容來講,有著圖片、視頻等大量信息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同時為了讓受眾能對于微博內容的印象深刻,對于內容編輯所述事實需要更為犀利。微博可以選取一些與流行文化、網絡文化相關的新聞,這些新聞更容易影響到受眾,使他們產生分享、討論這些行為的沖動。所以編輯寫作上對于事實關鍵的細節,同時也是影響受眾對與微博內容態度的關鍵。
四、結語
傳統經濟微博要謀求長遠的發展,要依賴于微博實踐。在依據傳統母經濟媒體的原資源,利用微博靈活的特性和形式,讓傳統經濟微博得以快速發展。發現和獲取第一手的新聞線索、靈活運用新聞素材、權威的信息傳播渠道,經過各方互動,判斷微博的價值,改善傳播的效果來實現經濟新聞信息最大的傳播價值,對傳統經濟媒體的新聞傳播都產生了積極作用和影響。
傳統經濟微博作為一種新生的新聞媒介形態,傳統經濟微博更多的開發和使用還多停留在比較直觀的層面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后的微博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化管理來不斷完善和解決。
參考文獻
新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在新的發展環境中的效能全面提升,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等的綜合實力。充分綜合利用現代經濟發展方式,利用全球化的資源優化配置的優勢,促使企業在發展中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實現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目的。同時,加強企業內部審計能力與意識,為確保企業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中準確把握市場動態,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實現上述的所有工作的最為重要也是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創新性探索,只有在新的環境中,堅持企業發展的特點,充分激發創新意識,才能在競爭中不斷的壯大,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一、現代經濟發展環境下的“新經濟”的特點
“新經濟”從概念上看,主要是指建立在對知識的充分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的經濟形式。新經濟發展發展過程中主要依托的技術性的途徑或者說渠道是數字技術,通過數字技術能實現知識的有效傳播以及轉讓和擴散。換個角度看,新經濟也可以被稱為是“數字經濟”或者“網絡經濟”。新經濟作為一種知識經濟形式,其發展應當是建立在世界范圍內的,以世界為流通環境的一宗展現知識要素的經濟發展方式。由此可見,新經濟又可以說是一種全球化經濟發展模式。而知識的創新與發展是沒有盡頭的,這與我國經濟發展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之間具有一致性。有利于促進新經濟發展。與傳統經濟發展形態相比,新經濟中的生產要素的構成情況就決定了其“新”的性質,這也是其能與傳統經濟形態相互區別的最為主要的原因。
傳統經濟建設形態中的最主要的要素構成是土地和資本,只有通過相關的土地支配活動以及資本的支配活動,才能形成價值,這種形式被稱之為“物質經濟”。相反,建立在對知識信息的生產與加工基礎上的經濟形式,則被稱為新經濟。新經濟是一種“多合一”的經濟形式,其是知識經濟、數字經濟等形式的綜合體現。其是以知識為第一生產要素的經濟形式,從特點上看,主要有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新經濟的傳播渠道的多元化特點
知識作為新經濟形式中的第一生產要素,其知識經濟的傳播渠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書本傳播以及教師的“傳道”方式能滿足的。而是建立在現代化的信息渠道條件下的新型的傳播空間基礎之上的。通過數字信息網絡手段,綜合的開展多元化的傳播渠道,不斷擴大其影響力與認知范圍。
(二)新經濟發展具有創新的內在動力
知識本身就具有創新的內在動因,新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創新,其內在動因恰恰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
二、新經濟環境下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
新經濟發展環境下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需要。隨著新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工作創新勢在必行。
(一)審計方式
1、創新審計證據的集合方式
隨著現代社會中對計算機的普及程度的全面提升,經濟活動的各項業務逐漸都將有計算機進行管理。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決定的,計算機的高效實時性特點,促使了其被廣泛應用于經濟活動之中。在進行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時,也可以中分利用Web服務器,將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進行連接,將相關的數據集合到數據庫中,這樣能極大的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與速度。
2、創新審計信息的加工方式
網絡信息渠道具有十分強大的信息檢查審核的能力以及具有內部控制功能。因此,企業的審計工作可以由網絡技術來實現,網絡審計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審計工作不可比擬的優勢。其可以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管理各個部門和環節的數據。
3、創新審計信息的輸出、傳送以及存儲方式
網絡功能強大的另外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其共享性與同步性。根據這樣的特點,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共享性與同步性,來創新審計信息管理,利用網絡進行信息數據的傳輸、儲存等工作。
(二)審計內容
(1)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從導向上逐漸轉變,逐步實現風險基礎審計。從這個角度看,風險基礎審計對促進企業的內部環境改善以及業務開展具有更加積極的良性效果。
(2)審計中心的位移,逐步向無形資產進行位移。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確立企業會計能力升級,尤其是對企業無形資產的審計與管理工作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三)審計重點
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應當是不斷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高,內部控制加強。這是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中十分重要的步驟,是實現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的歷史階段,經濟發展進入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進程中,企業要想獲得發展與進步,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新經濟條件下,加強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能力與水平,只有這樣在能實現企業效能上的充分利用。而實現這一點,首先應當充分認清我國企業發展中的自身存在的主要特點,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審計工作的內容與形式,理論聯系實際,有重點的開展審計工作。只有這樣,從根本意義上促進企業的發展,實現企業審計工作朝著具有現代化意義的創新型企業內部審計模式方向邁進。
參考文獻:
長期以來,經濟學的發展均是圍繞“競爭”來進行探討研究,但是卻忽略了在競爭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理念“合作”。“競爭”與“合作”作為經濟學中的理念,在經濟學的課文增添了很多經典案例。現如今社會的發展迅速,隨著經濟體的改變,筆者大膽的預測:“合作”理念將成為新經濟學的主導,從而影響經濟學的重大改革。
市場經濟即是市場在進行資源分配中期基本型作用的經濟,從我國改革開放來看,作為社會主義的中國搞市場經濟,客觀上肯定了“競爭”是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肯定“競爭”的同時,“競爭”自身并不能代表這個市場經濟。“競爭”在市場經濟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勞動群體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但是為了保證市場的正常運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的發生,必須采用“合作”來維持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沒有絕對的“競爭”與“合作”,更多的采用以“競爭”為基礎上的“合作”。所以,經濟學有以“競爭”為主導轉向“合作”是社會發展與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一、“合作”理論在經濟學中的意義
哲學在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發揮這重要的指導作用。“合作”型經濟學是堅持基礎原理為指導,一切從實際出發,客觀分析新型經濟發展現象的體現。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交流日益密切,伴隨著“全球化”與“一體化”條件的不斷完善,“合作”將在“全球化”和“一體化”進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合作”有利于誤會的降低,在全球化過程中,有利于幫助各國家之間交流的摩擦,達到“”實現共同發展,促進全球化經濟發展,實現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使市場經濟在世界范圍得到深化和發展。
“合作”經濟學切實符合中國國情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其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學理論卻存在著嚴重的不足,缺乏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而合作經濟學恰好符合這一經濟理念,在注重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管理。
近些年來隨著數學發展,在經濟學中的數學在某種程度上被濫用,傳統的經濟學已經淪為數學的“奴隸”,數學中經濟學中發展應用的程度越高越復雜,在實際市場操盤時把經濟學看成數字的無限演算,如此不切合實際的理論推算,必然導致經濟學走進誤區。因此經濟學隨著數字化信息的到來,經濟學過多的注重數字帶來的客觀性,往往忽略了以“人”為主題的社會,合作經濟學注重在競爭帶來的效益的同時堅持人性化管理理論。所以合作必將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主流。
二、中國社會文化發展背景奠定了合作經濟學的基礎
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傳統文化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封建主義的國家中,由于經濟的影響往往決定了國家帝王的更替。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蘊含了豐富的經濟學思想。例如:道家主張“無為”思想即使完全開放的自由市場;法家的“嚴刑峻法”主張,可以說成是國家干預市場經濟及哲學啟蒙思想等等。
在傳統經濟學的發展史中,我們不難看出經濟學在以往的發展是以“競爭”為主流,如今提出“合作”經濟學,并不能說明競爭經濟學是錯誤的。作為競爭經濟學本身來講其最為突出的貢獻是提出了競爭,揭示了競爭市場,并指導市場的發展。而市場的另一面合作在傳統經濟學中一直被忽略。而早在中國文化中,如:“無為”、“兼愛”、“非攻”、“以和為貴”等思想都帶有“合作”的氣息,這些古典思想必將作為合作經濟學的哲學基礎,為創建“合作”經濟學提供良好的文化發育土壤。
三、合作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依然圍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進行研究
1.合作經濟學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為生產力的交往
生產力的交往分為兩種:一種是人與自然界之間的交往;另一種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對話。生產力的發展過程是負責的,他不僅包含客觀技術與條件的改進,還包含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影響的關系。任何一個“產品”的生產都是有眾多生產力共同協作的結果,在新型經濟學中,人們的生產過程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流水線,只有一起勞動,互相協作、取長補短,才可以確保生產安全無誤的進行。整體化的經濟需要“合作”來進行優化,來實現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的功能之和。
2.實踐型生產關系
實踐的生產關系有社會性生產關系和技術性生產關系兩種。在社會的生產實踐中,合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將技術性生產與社會性生產兩種不同的生產關系相結合起來,使生產和技術有效的互補,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從總體上講,社會性生產關系主要體現了生產價值,因此生產關系對物質生產關系的實現有著一定的制約作用,而物質性生產關系體現為價值,所以我們更要重視物質生產關系的“合作”實現。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學的發展,傳統經濟學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競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必然轉向合作經濟。中國發展新興經濟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國傳統文化將為合作經濟學提供基本方法論。其經濟崛起已經為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學中心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基礎,希望我國抓住機遇,使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二、傳統經濟的概念及構成
傳統經濟亦稱自然經濟。相對于商品經濟,多見于鄉村及農業社會,以社會風俗和慣例為主用于生產基本經濟問題的解決。在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時,通過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開放式過程,這種模式的應用,在工業的快速發展中,會因生產規模的擴大和人口數量的增長,環境自身凈化能力的減弱,導致環境問題日趨嚴重,資源短缺的危機更加突出。傳統經濟模式具有標準化、規模化、效率化和層次化等特點,傳統經濟以產品生產為發展方向,以直接交易為經營方式,注重于效益的高低,以廣告為渠道,創立營銷品牌,但不以客戶滿意標準為先。盡管新經濟也重視經營效益的好壞,但它更以客戶的終身價值以及股東權益為主,營銷提倡以人為本,依靠實際行動來建立口碑,努力保持和開拓客戶資源。
三、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對比
由政治經濟學理論可知,擴大再生產有外延式和內涵式之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于二十世紀實現了由大量原材料加工到技術設計和應用的轉變:從資源到信息的加工轉換,從物質資料到知識和智能應用的轉換。這種轉換過程延續了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橫向發展過程,實現了傳統經濟向新經濟的轉變。新經濟的生產方式則是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縱向發展過程,是引領擴大再生產的最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