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4 16:24:5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財政審計與財務審計,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必要性研究
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都是屬于基于責任方所認定的一種合理保證的鑒證業務,這種業務在性質上具有同質性,而這也使得兩者之間的融合更為簡單和方便。注冊會計師依據審計標準的規定,以特定的審計程序為基礎,采用特定的方式對公司的財務報表所提供信息的公允性和合法性發表審計意見,進而以此來確保公司的財務報表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便是財務報表的審計。而注冊會計師接受了第三方或企業的委托,對企業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和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進行有效的鑒證并發表意見的業務活動,就是內部控制審計。在這里,管理層需要充分地將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予以說明,同時要認定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而注冊會計師對于企業管理層的相關內部控制聲明,和認定進行審計需發表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這能夠促使兩者之間的整合更加的嚴謹,從而得到相互支持,財務報表的審計結果可以有效地幫助審計人員對其內部控制可能出現的漏洞環節予以確定,反過來說,不控制審計的結果也能夠幫助審計人員對其審計計劃和審計程序予以確定。所以說整合審計能夠更好地處置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小運行成本,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風險的發生。而在審計當中,其所實施的測試和其收集的證據,對于這兩種活動都有效,所以這種整合是一種兼顧審計與被審計單位共同利益的制度安排,而且經濟可行,同時在國外一些國家的應用也證明了這種模式的合理有效性。
2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措施分析
2.1對于整合審計規范與審計指南的構建
在當前來說整合升級受到了各個企業的重視,在一些企業進行審計的時候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整合審計。但從我國當前的整合審計來分析,我們缺乏與之相配套的指南,也不具有規范性的相關指導,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的整合審計,操作起來具有一定的生硬感。而現如今我們僅僅在企業內部的控制審計中,提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也概括性地給出了一定的總結要求,提到了一定的簡單操作方法,使得當前我國的整合審計表現出一種只存在理念卻并沒有具體實施方案的現象。為了確保整合審計更好地應用在我國當前的實踐當中,需要盡快地做好相關的整合升級計劃,出臺相關的整合審計實施程序方面的措施規范要求,同時也要對于包括不同分區的或不同行業的具體指南予以必要的索引,這樣才能夠為當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工作提供必要的標準指引。
2.2強化當前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建設工作
對于整合審計來說,注冊會計師是實際實施者,因此其職業判斷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具有突出的表現,同時也表明審計質量的好壞與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素質情況具有密切的關聯。從一些現有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國內一些大型的會計師事務所,其進行審核的時候,一般采用分工和分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并非是通過某一個注冊會計師對整體的審計計劃進行負責。這也能夠看出當前我國的注冊會計師,不能熟練地對這兩種審計計劃進行熟練地整合。而在未來會計師事務所在進行人才吸納的時候需要注意,對這兩種審計人才的數量進行平衡,同時為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現有人才提供必要的培訓,以便于更好地幫助會計師培養其自身的職業素質。
2.3加大力度進行信息化管理工作
當前社會為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已經有很多企業實現了以計算機技術為載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同時注冊會計師對其企業內部的控制作出審計的時候,應該重點對其內部控制和設計的執行的一貫性進行考察,同時需要注意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合理,其判斷的依據主要為企業內部相關部門的規章制度和企業的業務流程設置等。而在這里,內部控制的執行,在判斷起來較為復雜,所以需要在企業內部實現以計算機作為載體的一種信息化管理,這樣能夠通過事先的設置,可以基于企業內部不同人員不同的權限,有效地保證企業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而執行起來也具有一貫性,在某種程度上大大地減少了注冊會計師的工作難度。
結束語
本研究主要就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必要性作出簡要研究,同時提出了兩種審計整合的有效性措施,提到了筆者一些自己的主觀看法。筆者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只有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充分的整合,才能促進我國市場化的更好發展。
二、基于審計風險特征的財務舞弊影響分析
(一)審計風險的客觀性影響
從財務舞弊角度講,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是一種環境影響因素,如果被審計單位不存在財務舞弊問題,審計風險的客觀性固然存在,但財務風險卻相對較低。而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財務舞弊問題,那么就會增大審計風險,無論在審計中是否發現財務舞弊現象,這種財務問題都客觀存在。從博弈論的角度看,審計風險控制并非是一種零和博弈,風險的控制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審計風險可以控制,卻無法消除。在經常采用的審計方法中,無論是抽樣審計還是詳細審計,都不能保證完全消除審計風險,財務舞弊的存在可能會在審計過程中被發現,但也存在不被發現的可能。有國外學者認為,財務舞弊之所以會造成審計風險的客觀性增大,與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有著很大關系。事實上,近年來爆發出大量的財務舞弊案件,與審計制度不完善、審計方法不當不無關系,財務舞弊所帶來的審計風險增大在這種環境下也就更加凸顯。這種觀點主要是基于環境因素對于審計風險的影響。
(二)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影響
審計風險的潛在性主要表現在財務問題以及財務風險在審計中不會被發現,而繼續處在潛伏階段,財務舞弊增大審計風險潛在性的主要方式是存在虛假會計賬目,通常講就是做假賬。會計信息造假是財務舞弊的主要手段,會計信息造假的形式多種多樣,隨著金融工具的日益復雜化、多樣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的財務會計制度可以利用的漏洞也很多,這就增大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在當前的財務舞弊現象中,還呈現出會計賬目造假日趨復雜化的特點。比如非經營性損益舞弊,一些企業通過進行債務重組,將一些不允許非關聯的交易操作為關聯交易,將不具備商業實質的資產關聯交易引入到損益計算中來,通過復雜的差額損益計算,企業也就有了一定的利潤操縱空間。這種財務舞弊問題需要審計人員和審計單位對被審計單位的業務經營有著充分的了解,如果審計人員和審計單位不具備相應的素質和能力,往往很難發現。在財務舞弊中之所以利用一些復雜的手段制作大量復雜的會計賬目,其目的是增大審計工作的難度,降低被審計發現的概率。一般而言,財務舞弊的手段越高明、會計操作方式越復雜,審計風險的潛在性也就越大。
(三)審計風險的普遍性影響
從一些財務舞弊案件的特點來看,往往在會計操作中并不是將舞弊金額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一般通過不同時間、不同階段的拆分,將舞弊金額分拆到會計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而增強財務舞弊的隱蔽性。這樣在審計過程中就很難發現各個環節中存在的所有問題,特別是一些金額較小的偏差。在審計過程中的一些環節出現的細微偏差,可能最終導致審計風險大大增加,而增加的審計風險同舞弊者的舞弊獲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等的,審計結果的風險越高,舞弊者獲利也就越大,這是一種雙向作用的關系。審計風險所具有的普遍性是這種財務舞弊手段的應用基礎,而財務舞弊又會反過來增大審計風險的普遍性。在這種雙向作用中,審計工作的整體風險會增大,財務舞弊者被發現的概率會降低。財務舞弊增大審計風險的普遍性同增大審計風險的潛在性一樣,都是舞弊者對于財務舞弊手段選擇所導致的結果,因而這種審計風險的增加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財務舞弊的操作手段。
(四)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影響
首先,審計風險的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參與,其中也包括被審計單位,當被審計單位存在財務舞弊時,就會降低審計風險的主體控制能力。其次,當前財務舞弊手段日趨復雜,虛假會計賬目的制作手段也日趨高明。當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沒有達到相應要求時,也就無法較好地控制審計風險,這也是財務舞弊降低審計風險可控性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三,審計風險控制是一種相對控制,在審計風險可以控制的范圍內,財務舞弊是影響這一可控范圍的關鍵因素,當財務舞弊客觀存在時,就會增大審計風險可控范圍,降低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基于以上,財務舞弊的存在會降低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審計風險的控制也會因此呈現出更加復雜化的特點,審計風險控制與財務舞弊這二者之間本質上是此消彼長的相悖關系。
三、針對財務舞弊的審計風險控制機制要素
(一)被審計單位的評估機制
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財務管理情況、業務經營情況都會對審計風險產生重要影響,在審計工作中首先要建立對被審計單位的評估機制。在審計前要對被審計單位的信用情況作出相應評價,要充分了解其業務構成、經營范圍等經營情況,以及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執行力等。通過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審計方案,同時在評估中也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進行評估,如果被審計單位的固有風險較高,相應的審計風險也會較高。
(二)審計方案的合理性
審計方案的選擇和制定以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為基礎,綜合考慮被審計單位信用情況、財務情況、經營情況,審計方案應包括審計范圍、審計人員、審計流程、審計方法等。在審計方案中首先應當明確審計目標,包括審計工作的整體目標以及審計風險控制目標。其次,對于審計風險的評估要明確重要性水平,將審計風險控制在一個最低的范圍內,審計風險范圍的認定與被審計單位的評估結果要結合起來。最后,審計方案中還應當有對于錯報的相關應對措施,在審計中一旦發現錯報,則應當根據審計方案中的應對措施對錯報進行審核,評估錯報存在財務舞弊的可能性,甚至重新評估被審計單位所有會計資料的可靠性。對于審計方案中的審計流程和工作方法,既要保證最大程度地控制審計風險,也要通過合理的審計工作安排提高審計效率,科學、適當的審計方案是提高審計質量的保障。
(三)審計人員的自身修養和專業素質
審計人員的自身修養和專業素質是審計風險控制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決定財務舞弊問題是否能被發現的關鍵因素。審計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相應的審計制度,在審計工作中嚴格執行審計流程,對于審計證據的認定和評估應當謹慎,特別是在錯報項目的處理方面,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的認定往往取決于審計人員的個人能力。提高審計人員的自身修養和專業素質一方面要依賴審計人員的自身參與,作為審計人員應當充分認識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嚴守職業道德規范,不參與財務舞弊的合謀。另一方面,審計單位應當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加強道德教育和專業教育,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四)審計方法
審計方法的選擇并沒有普遍性的適用標準,對于不同的被審計單位,就其具體情況應當選擇適宜的審計方法。首先要評估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執行力,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評估結果直接影響審計方法的選擇和審計風險。重要的是要能夠積極利用一些新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加強審計工作信息化的建設。在現代審計工作中,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實現審計信息化已經是必然趨勢。利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快速對會計信息進行檢索,在錯報處理方面也更加有針對性。應當指出,審計方法的完善是相對的,在審計方法的選擇上應當更加富有針對性,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審計方法,一味追求先進的審計方法并不一定能夠在個別審計工作中取得較好效果。
一、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對比
1.財務報表審計
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工作,檢查財務報表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編制,進而發表審計意見。其審計標準通常是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財務報表附注
2.內部控制審計
審計工作內容是評價并確認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過程,其中包含評價并確認企業控制設計與控制運行缺陷(包括缺陷等級),并通過數據分析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進而提出改進內部控制的有關建議。
3.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審計對比
二者雖然相互獨立,但也相輔相成。二者最終目的相一致、都是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二者都需要了解并測試內部控制,并且內控有效性評價與定義方式相同、二者都要識別重要交易類型、重點賬戶等內容、二者重要性相同。但是,從本質上、作用上來說,內部控制審計是財務報表中的進一步信息,能夠幫助投資者在財務報告審計意見基礎上,更深一步了解企業內控情況、投資價值、投資風險。可以說內部審計是財務報表審計的深化工作。
二、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前提與計劃
1.簽訂業務約定書
想要承接鑒證業務必須要滿足一定的前提條件:第一,要確定被審計企業財務報告編制;第二,要與管理層責任意見達成一致。承接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前提條件是:第一,明確被審計企業所采用內部控制標準;第二,企業管理人員認可其責任。在正式審計過程中,能夠有效評估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綜合能力,并保障審計人員能蟯時勝任兩種業務的承接條件。進而減少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與企業領導的交流時間。
2.審計計劃
在審計計劃階段,注冊會計師要確認企業是否具備整合條件。判斷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能夠發現、方式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報,如審計方法、計劃要素、舞弊現象等問題,都要進行綜合考慮,這也為整合審計工作奠定了基礎。當企業聘請一家會計事務所擔任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首先要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都要起草計劃審計方案,并針對整合審計計劃出整體審計方案,在審計中,整合審計需要采用了“自上而下”風險導向性審計方法,重點考慮資源投向重點風險。
三、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內容與實施
1.控制測試
控制測試是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契合點。該審計環節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偶爾才得以實施,但在整合審計中必須要實施。內部控制測試的主要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①測試被審計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會計師能夠確定控制測試的實施程序與方向。如果被審計企業的內部控制有效,則可以降低一些實質性的程序,進而提高整體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如果被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壞及時必須要考慮所存在的問題是否存在錯報問題。②在內部控制測試中,通過會計師的對被審計企業進行分析,并是否執行內部控制標準提出審計意見,讓企業管理人員你能夠認識到管理層與治理層受托情況。
2.業務類型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都屬于鑒證業務,其中財務報表審計的需求更為強烈,對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與職業修養要求更高,因此,財務報表審計的保障程度更高。由于內部控制審計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晚,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在同一審計單位進行整合審計,要求兩項審計的合理保障要求相同,如果有保證程度上的差異,可以通過提升內部審計能力和完善外部理論環境逐漸消除保證程度差異。
3.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整合審計中的基礎內容。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要充分評估、識別財務報表中的重要錯報風險。并通過了解企業運作環境,并提出初步風險評估數據,通過設計并實時進一步審計計劃英語錯報風險。風險評估不得有絲毫馬虎,其貫穿這整個內部控制審計的始終,會計師應采用自上而下、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進行風險控制。其中,企業控制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有著直接影響,包括內部控制中業務層面控制測試,以及財務報表中的實質性測試范圍。
四、整合審計結論與出具審計報告
在審計結論與具體報告階段,會計師需要綜合評價發生的錯報和識別缺陷,并根據內控缺陷與審計范圍受限程度發表最后的審計報告。同時,會計師必須保障內控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相互支持審計結論,同時也要在各自報表中說明另一項審計發表的意見類型。在實務中,整合審計是由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中的不同項目組實施兩項審計。并由會計事務所執行審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協調二者的工作進程,并充分利用對方的審計成果。但不同的項目組也要保持一定的獨立行,相互檢查審計狀況,并實時記錄,進而降低同時出具錯誤報告的幾率。
五、結束語
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提高了企業財務報表審計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審計工作的復雜性。但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下的一大趨勢,企業想要在市場中生存、發展就必須要順應時代要求。因此,企業必須要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相結合,形成整合審計模式,進而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l]吳文軍內部控制審核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J]會計之友,2016(9):56-60.
財務報表的審計主要是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并且降低財務報表審計使用者信息風險的一種借鑒方式,同過這樣的見解中了解到現在的形式,在借鑒中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從第一步的財務報表審計在到內部的審計,這樣的方式都是使財務報表更加具備準確性,使財務報表的思路清晰明了。
(一)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
在財務報表的審計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使問題一直存在,造成潛在的危險。通過對實際中的現狀進行了解總結出主要存在問題是,報表在審計的過程中,沒有關注細節,使審計工作沒有更加細致的審查,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在內部控制審計中存在的嚴重問題
在審計工作中內部的審核中更是存在嚴重紊亂的跡象,在內部的審計中,相互之間沒有更好的監督方式,使問題一直存在。判斷內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是以控制能否及時防止或發現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為依據的,但是,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中對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斷上出現嚴重問題。
(三)在思路和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
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審計中思路不清晰是主要問題,在思路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將繼續在實踐中實施,迫使審計工作的嚴密性受到嚴重的影響。將兩種思路在整合的過程中沒有更加有效的整合方案,使整合的思路更加混亂,在實踐中得不到更好的運用。
2解決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中問題并提出解決意見和有效措施
財務報表的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能在實踐中更好的體現出其所存在的意義,使財務的管理更加清晰,財務的運用情況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實踐當中,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思路進行整合時,將思路更加清晰化,使一個完整的思路能在實踐中更好的運用。
(一)對財務報表審計工作了解
在財務報表的審計中,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為:在對報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要對報表中的每一項都要嚴格細致的審查,從任務中分析這一項中是否存在哪些問題,在對報表中的任務有不同意見時,應當在內部審計中進行提出,并且標明原因,為更好的分析原因做好鋪墊。
(二)解決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思路
在內部審計的工作中,相互之間的審計的過程中,要對每項任務都要細致的檢查審閱,并從中找到所存在的潛在問題,將問題在內部中提出,通過討論的方式對所存在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決意見。在內部審計過程中相互之間不能進行包庇,有問題就要進行提出,使問題能更加及時的得到解決,將問題滅殺在萌芽中。
(三)整合思路及實踐的有效措施
風險評估是整合的基礎,在財務報表審計中,注冊會計師應充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以設計和實施進一步的審計程序應對評估的錯報風險,要做到相互彌補,使工作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完成審計工作。在整合的思路的中要考慮兩種思路在整合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弊端,將弊端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整合的思路要清晰,思路要遵循審計工作的重要思想來定制,將審計工作中的重點都在思路中清晰的體現出來,使思路更加具有實踐性,能在實踐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在實踐中更加有效的體現出思路整合的重要性。在實踐中要不斷改進思路中所存在的問題,從實踐中能更好的觀察出思路問題,將這樣的問題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使思路更加完整,并且在實踐中更是起到關鍵的作用。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11年10月向社會公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實施的意見指導》,通過此文件重申了整合審計的突出地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告審計整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未來也和世界接軌。此篇文章以兩種審計業務聯系為基礎,以期盡力推動整合審計的穩步發展。
一、有關財務報表審計以及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的主要概念
(一)整合審計的相關概念
首先,財務報表審計的意思就是說注冊會計師運用審計手段,審查某個財務報表的內容以及多個報表互相之間的鉤稽關系的合規性,并且闡述審計的最終結果。其次,內部控制審計則是說會計師事務所要審計在某個日期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開展的是否靈驗。我們如果把以上兩種整合一起來進行就是所謂的整合審計了,也就是說讓相同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同時審計以上這兩種,在審計的時候可由指定給某項目組來同時操作兩個業務;或者用兩個項目組來分開執行,但還不能完全的分開,在執行過程中還要緊密聯系甚至達到趨同。
(二)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整合是可以操作的也是必要的
(1)把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是可以進行操作的。為了達到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和指導規定,加強員工的培訓學習力度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必由之路,如此方可顯著提升其職業水平。如果使用了整合審計,不僅縮短了被審計單位配合的時間、降低了在審計方面的支出,而且對加強被審計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相互配合也有重要作用。
(2)把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我國的內部控制審計還沒有完全的發展起來,就可以利用報表審計結果檢驗或者內控審計來估測可能產生的后果,從而保證優秀的審計質量,避免可能出現的風險。第二,在審計程序進行時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非常類似,若由某個相同的事務所實施整合審計,那么既不會再次取證還有助于減少被審計單位的工作。第三,審計技術及相關的理論等尚不成熟,在進行內部控制過程中會致使執行的成本相對較高的執行費用。財務報表審計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的問題,它無論是在認識還是行動上都是非常完善的,而且是穩定的低審計成本。
二、整合審計的現狀
縱觀國外發達國家,關于內部控制審計美國是值得學習的。美國于2002年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薩克斯法案,其關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實施審計有關概念的提出在世界上當屬首次。并在2004 年 3 月了過渡性質的(AS2),非常仔細的規定了對企業提供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審計方法,它為先前的薩克斯法案的推行鋪平了道路。在這個法案并且運用后,審計師更加合規了,投資者的信心也更加的堅定了。隨后在2007 年 5 月法案進行了修訂與完善,頒布了第五號內部控制審計準則(AS5)。在2006年日本也頒布了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提供內部控制評價及審計。
在我國雖然已經對這些有了一定的發展,但都主要集中于美國AS2 和AS5等國外文獻,然而在審計操作中受限于成本以及效率的因素的影響,對于進行整合審計和全面的內部控制審計的探索還沒有人去涉足。為了跟隨世界的發展進步,我國必須要吸收以美國為代表發達國家的成功秘訣,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妥善解決。
三、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時的問題
(一)易出現舞弊行為
實施整合審計是復雜的,要重點注意舞弊行為,避免出現重大錯報危機。注冊會計師的應在風險的指引下進行審計,對于出現的問題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努力的去解決。另外還需要擁有辨析舞弊風險的能力,例如舞弊的目的及開展舞弊行為的條件,還要掌握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能否自行解決風險。
(二)審計的獨立性受到威脅
注冊會計師審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獨立性。任何的某個會計師事務所都不能同時既擔當某個被審計單位的評價工作,還同時兼任其管理咨詢的工作,審計準則對這一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一旦發現,注冊會計師必須要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負到審計相關的法律責任。
(三)業務流程太隨意
整合審計在業務流程上對注冊會計師有著嚴格的標準,但在具體操作的環節上卻沒有什么固定的規章,如此的話就會出現審計速度降低,抑或是縮小了審計工作的業務范圍,從而難以達成整合審計目標。
四、如何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整合
(一)讓整合審計中審計證據真實可靠
作為注冊會計師應保持較高的職業懷疑態度,特別要警惕由于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危機。若是認為錯報或內控漏洞是由舞弊造成的,就要重新評估,并反復考慮原來已經獲取證據的是否還是真實可靠的。
(二)確保審計的獨立地位最為重要
第一,現在我國法律對同一會計師事務所同時擔任報表和內控審計的規范還很模糊,若能夠找到兩家事務所來分開負責,便可以確保內控的有效性,也可以使財務報表真實可靠,還能用加強不同注冊會計師之間的溝通來縮小審計程序結論的分歧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第二,結合權威、知識、激勵等角度,成立美國式的監管部門,保護并管理所有注冊會計師和相關行業。第三,還可以選擇采用國資委等第三方付費的方式,都可以保證獨立性。
(三)建立整合審計制度規范流程
如今很多的用人單位在進行審計時傾向于整合審計,作為一名注冊會計師應熟悉企業內部控制的有關理論,還需要熟練掌握整合審計的整個審計流程。
實行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對于加強干部監督和管理,推動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職責,增強干部廉潔整潔勤政意識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審計工作中,存在著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相互重合,容易造成重復審計的問題。雖然各級審計機關在審計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重了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結合,但多數審計機關在進行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過程中,沒能考慮到按照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要求來收集、保存相關資料,浪費了審計資源。另外還存在經濟責任審計任務相對集中與年度計劃發生矛盾、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量大與年度任務發生矛盾等方面。
審計機關只有從財政財務收支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的統籌安排、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過程中對與經濟責任審計相關資料的收集、經濟責任審計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的利用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做到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有機結合。同時,審計機關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還應注意參考內部審計的成果和利用內部審計人員資源。要使經濟責任審計與財政財務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經濟責任審計要納入年度審計計劃中,經濟責任審計不能單獨理解為領導干部離任一次性審計,應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定期進行審計,各部門的主要領導任職二至三年即審計一次,等調動、離任時再審計一次,這樣做,組織部門就可以根據領導干部的任職時間的長短有計劃的提出年度委托審計計劃,每年末審計機關與組織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召開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確定下一年度的審計對象,對象確定后組織部門向審計機關提出一份委托審計名單,并且這個名單中列出了哪些審計對象為本年度優先安排對象,哪些可以以后安排。審計機關根據這個名單結合制定全年審計工作計劃時予以參考,凡是上級指令性計劃涉及的單位及其他常規審計涉及到的單位可以與經濟責任審計統一安排在年度計劃中,任務安排通常是屬于哪個部門的審計范圍,由哪個部門承擔經濟責任審計任務。
二、經濟責任審計要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相結合。在沒有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情況下,應注意在財政財務審計中結合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和范圍作好審計工作底稿等必要的記錄,建立年度經濟責任審計內容臺帳,不斷積累每年審計資料,以避免重復審計,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根據具體情況再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對以前年度常規審計中所忽視或遺漏的重要經濟活動或群眾新反映的問題的審計,使經濟責任審計與常規審計相互促進,相互檢驗,盡量避免審計風險。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的情況下,具體做法是:一是兩項審計同時實施。為理順審計行政關系,避免審計處理的主體錯位,例如實施市長(縣長)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時,在向市、縣政府送達經濟責任審計通知書的同時,還應分別向財政和地稅部門送達了財政財務收支審計通知書,以確保兩項審計同時開展,減少重復審計。在審計實施階段,將兩項審計結合起來,同時進點,同時進行,相互銜接,具體做法是:按照兩項審計事項的不同目的,不同側重點,作出兩個實施方案。在實施審計時,對問題的查處是相同的,但經濟責任審計要求以責任的評價、界定為主,其他事項的審計以項目的要求為主。審計結束后,要按照各自的要求寫出審計意見書或審計結果報告。這樣對一個單位的審計就可以完成兩項任務,出具兩套審計文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完成經濟責任審計任務,又完成了其他審計事項,既避免了重復審計,又減少了審計成本。二是在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專項資金等常規審計中,努力深化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內容,全面體現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在重點對事關全局的財政財務收支工作目標的總體完成情況進行核實的同時,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的責任主體進行進一步調查取證,并建立經濟責任審計積累和提供必要的基礎數據。三是加強上下級審計機關的支持和配合,上級審計機關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應積極利用以往的審計成果,下級審計機關應積極主動配合并提供相關的審計資料。
三、要建立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為了更好的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做到心中有數,要建立領導干部注經濟責任審計檔案。對每一名領導干部建立一套審計資料檔案,通常用兩種辦法來進行,一是對單位財政財務收支審計時,要求各個審計組把查出違規違紀問題,分清責任,記在該單位領導的名下,審計機關建立臺帳,計算機儲存。二是每年在對各項專項資金跟蹤審計時,也對其專項資金發放、使用的主管部門的領導注意收集資料、這樣審計機關對轄區內各主辦局、鎮、街道主要領導干部哪年任職、哪年在審計中發現的有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領導干部本人應負什么責任都記錄在案,形成經濟責任審計檔案,當組織部門委托對其經濟責任審計時,就可以借用以前年度的審計成果,節省了審計時間,特別是對任職時間較長的領導干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時,已把在職期間尚未審計的這段時間再審計一遍,解決了任務量大的矛盾。(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
作者簡介:潘純(1974-),女,湖北赤壁人,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會計教學;但紅光(1975-),男,湖北赤壁人,江漢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文學與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26-0050-05
根據《2013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統計的數據,2012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的資產,規模已達80萬億人民幣,銀行理財產品增速強勁,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40%[1]。據香港《南華早報》2015年3月5日報道,中國內地有8366名所謂超高凈值個人,2014年在全球排名第五[2]。全球知名財經媒體《福布斯》的最新調研成果《2015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顯示,“2014年底,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總額約106.2萬億元,年增長12.8%,主要由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性資產增長所帶動。預計2015年底,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總額將達到114.5萬億元。2014年末,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的人數達到1388萬人,同比增長15.9%。預計到2015年底,這一人數將達到1528萬人。”[3]這些數據催生了一個新興行業――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業。根據《2011年中國理財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我國個人理財規劃師缺口達60萬左右[4],成為金融行業和外資企業最急需的人才。隨著互聯網個體商業與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更加劇了個人的財務管理規劃師供不應求的局面。面對個人財務管理規劃人才市場的巨大需求,高等職業教育應在順應培養由記賬、報表會計向管理咨詢提升轉型的同時,盡快向培養面對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的專業人才進行延伸調整。
一、個人財務管理規劃的概念與核心內容
(一)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概念的內涵
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源于發達國家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在國際上,個人財務管理規劃也稱個人財務規劃、個人理財策劃等。為了表述的統一,同時避免與現在中國內地銀行的“理財”業務相混淆,本文中采用“個人財務管理規劃”一詞來闡述。據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財務和銀行詞典》解釋,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是以依據基本財務狀況,預測短期和長期的財務需求,制定一套個人理財策略。而維基百科的《自由的百科全書》的解釋對具體項目做了拓展,其中包括個人收支、資產、債務、稅負、保險等項目。還有針對人生支出項如婚姻、子女(含教育)、贍養父母、養老、醫療、住房、旅行、動產及非經常性開支的財務管理規劃,以及個人財產如現金及存款、保險、年金、投資、股票、證券基金、債券、期貨、貴重金屬(黃金、白金、白銀)、外匯、郵票、錢幣、古董及字畫等進行管理[5]。
顯然,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是一項個人的綜合財務管理服務,是接受個人委托和授權的、滿足個人需求的、綜合的個人財務規劃與管理的服務。
(二)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的核心內容
目前,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標準,但在其核心內容基本上大同小異。我們僅以美國和日本作為案例,來了解個人財務管理規劃的核心內容。
1.美國個人財務管理規劃的核心內容是設計符合個人或家庭需求的財務管理規劃方案。其方案通常圍繞個人及家庭的人生各個階段的重大目標來設計與規劃,美國的個人財務管理規劃的方案設計通常以一生為期限,主要包括教育計劃、退休金計劃以及遺產計劃等。
美國針對個人及家庭的教育計劃的特色是避稅、無收入限制、子女不能控制或使用賬戶、可以轉讓等,其通過投資或儲蓄的設計,確保個人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大學期間的各項費用。在美國的個人教育計劃中,如:“529”大學儲蓄計劃①、監護人賬戶、教育金儲蓄賬戶。美國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通過各金融機構提供的個人退休基金計劃主要有:“羅斯個人退休賬戶”②、傳統個人退休賬戶、監護人個人退休賬戶,供自己選擇。其中,“羅斯個人退休賬戶”最具特色。它的優勢在于:儲蓄長期累積時不用繳稅、提取時不用繳稅、甚至可以把錢轉給下一代人。美國的個人遺產計劃的特點是,在確定家庭成員關系的基礎上,訂立遺囑并確定遺囑受益人;在對個人所擁有的遺產進行估價的基礎上,為未成年子女指定監護人,選擇適合的信托基金;同時,安排子女的教育計劃,確保子女享有可靠的經濟保障,并順利完成學業。并在合法的原則下,運用合理避稅的手段使遺產稅最小化[6]。
2.日本個人財務管理規劃服務一般由私人銀行依據個人財富目標而設定。根據個人的意愿和計劃以及時間、資金的需求,來提供資產運用方案。私人銀行提供咨詢的一般項目是,收集個人必要的財富信息,包括年齡、資產、收入、家庭成員構成以及個人夢想與人生計劃、個人金融資產投資的目的、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力等,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診斷,制訂可供不同個人或家庭選擇的金融服務商品一覽表,包括保險估價、稅務咨詢以及不動產活用等相關報告。協助個人執行財務管理規劃。最后,通過私人銀行實施執行程序,并進行有效性評估、修正計劃等跟蹤服務[7]。
內部控制與財務報表的雙重審計最早出現在美國,隨后日本、加拿大、歐盟諸多成員國也紛紛開始實施類似制度。在我國現行法律規定及實際需求下,尤其是《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規范性文件出臺后,我國開始進入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逐漸整合、雙管齊下的階段。從世界范圍的實踐和經驗來看,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余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從長遠來看是審計業務發展中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將對傳統財務報表的審計造成顯著影響。
一、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的基礎
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的雙重審計,是指同一單位選擇同一家事務所來執行兩種不同審計時,將其交由同一會計師團隊來執行,從而提高審計效率、節省審計資源的一種策略。雙重審計的整合在我國審計業務發展中勢在必行,其可行性在于二者的整合已經具備良好的基礎。
(一)業務類型一致
注冊會計師的業務包括鑒證業務及其相關的服務等類型。其中,鑒證業務可以分為直接報告業務和基于責任方認定的業務;也可根據保證的程度分為有限保證、合理保證兩類業務。而對于財務報表與內部控制的審計均屬于責任方認定、合理保證鑒證類型的業務。其中,財務報表審計是注冊會計師對公司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為被審單位的財務報表中有無重大錯報提供合理的保證。內部控制審計是對企業內部控制與運行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通過獲取合理的證據,對所發現的內部控制(非財務報告中)的重大缺陷進行披露,從而為內部控制審計的意見提供合理保證。因此,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的業務類型是相同的,這是二者進行整合的一個重要基礎。
(二)最終目標一致
財務報表審計主要關注被審計報表的合法公允性,內部控制審計則是針對財務控制的有效性來發表意見。雖然二者具有一定的差別,但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審計提供合理的保證,以供被審計單位財務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決策參考。因此從兩種審計的根本目標來看,都是為了通過審計手段,對財務不存在重大缺陷和問題提供保證,從而向外界提供公司的高質量和高可信度的財務信息。基于二者目標的統一性,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二者整合的可行性將大大提高。
(三)工作程序關聯
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的工作程序相互關聯,二者在審計過程中的諸多成果能夠相互利用。注冊會計師在進行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需要對公司財務的內部控制進行詳細的了解和風險評估,從而來確定進行審計的過程和程序。二者在工作程序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在實施財務報表審計時,對內部控制相關信息的掌握及評價是必須要進行的工作;另一方面,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時,需要對內部控制在指定時間范圍內的有效運行證據加以調查和掌握。可見,二者在審計程序上具有相互關聯的特點,許多中間環節的成果也可以相互轉換和利用。因此從程序上看,將二者進行整合,可以大大節約審計的成本和資源,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避免浪費。
(四)審計方法相同
通常情況下,兩種審計都實行由上而下的審計思路與方法,這也是雙重審計進行整合的重要基礎之一,能夠保證二者整合的可操作性。就財務報表審計而言,主要采用風險導向審計,即注冊會計師首先對公司重大錯報風險進行評估,然后將評估結果作為審計程序的設計和實施依據。在實際審計時,為從公司獲取審計所需的大量信息,注冊會計師通常采用觀察、問卷調查、詢問、討論等方法,而這類方法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時也經常用到。就內部控制審計而言,根據相關行業規范,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法開展工作,這能夠使審計人員規避高風險,從實質上來講也是一種風險導向型的方法。由此可見,財務報表審計和內部控制審計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許多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方法十分類似,而且這些以風險導向型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審計的成本。
二、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的做法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從過程上看一半可以分為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等。而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程序上基本一致,因此在考察二者整合的可行性時,應該對審計實施的過程加以探討。
(一)審計計劃階段
計劃是實施任何審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目前一些注冊會計師對于審計工作的計劃階段認識和重視不足,常常省略計劃階段的一些重要的環節和步驟,這會大大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而詳細可行的審計計劃大大提高審計資源整合和管理的效率,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具體來講,財務報表審計的審計計劃階段首先應該包括對被審計單位制定的總體審計計劃,用以確定總體的審計范圍、審計方向和審計時間。同時,財務報表審計還應該制定具體的審計計劃,主要包括審計風險的評估、審計的具體程序等。而對于內部控制審計而言,其審計計劃主要包括了風險的評估、審計工作量的確定等。可見,二者都包括了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風險評估等內容。
(二)控制測試階段
在審計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控制測試對內部控制審計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根據風險導向型審計的相關要求,在評估認定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時,就必須進行內部控制測試,這本質上講就是針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實施審計。所以,內部控制測試階段是將兩種審計順利整合的關鍵。在二者整合過程中內部控制階段要實現兩方面的目標:首先,要為所得出的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其次,要為風險評估結果提供足夠的證據支持。在進行測試控制時,為了保證審計的有效性,注冊會計師應當采用多種方法,如詢問法、觀察法、文件檢查、穿行測試、重新執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內部控制審計中,為取得充分的信息和證據來證明報表審計意見的合法及公允性,未必能完全支持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所以,應在審計期間對控制測試的范圍進行補充,獲得更多更加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實質測試階段
實施實質測試程序是財務報表審計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主要包括對各類賬戶、交易、列表的細節進行測試和進行分析性程序。注冊會計師可根據內部控制審計結果來對報表審計測試程序加以更正和分析。若實質性程序的實施過程中發現財務報表中有錯報,那么需要考慮對實質性程序和對內部控制評價的影響。若注冊會計師在實施財務報表審計時察覺重大錯報問題,可由此判斷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也存在著重大缺陷。
(四)審計報告階段
待審計工作結束后,應依據實際審計結果得出審計結論并撰寫審計報告。依據現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中的相關要求,對財務報表和內部控制審計進行整合時,應該產生兩種審計報告。在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兩種審計報告中,建議應給出相應說明,說明已經同時進行了兩種審計,分別就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進行意見發表。此外,根據兩種審計中出現的錯報等問題,發放針對性的管理意見書,從而為審計單位改善財務管理給出相應的依據。
三、結束語
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在我國審計業務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目前來看也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整合的可行性。基于上述,筆者認為在未來的審計中,應從審計的各個環節和過程,針對雙重審計的整合開展相應的工作,為積極引導審計工作的規范性、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醫院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實務方面是存在關聯性的,二者共同形成整合審計。可以說審計工作從指引、計劃再到完成都需要立足于整合審計,因為整合審計可以提高醫院內部財務管理效率,它已經成為國際上各個行業領域所普遍采用的管理手段。
一、基于整合審計的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側重點劃分
內部控制是醫院重要的管理活動,它希望試圖解決三方面問題,它們分別為財務報告與相關信息的可靠性、資產的安全完整和審計工作對法律法規的有效遵循。優秀的內部控制能夠提高醫院經營效率,也能促進醫院未來長期發展戰略的快速形成。
具體到內部審計工作,它就要求醫院實施控制設計財務運行的有效性,并交由注冊會計師來實現對單位內部的控制審計工作。如果醫院內部存在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會通過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來實現審計披露,基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來合理確保醫院財務報告及相關真實信息被應用于整合審計的控制過程當中。再者,內部控制也能確保醫院資產實現可靠性控制目標。
再看財務報表審計,它基于以下兩種狀況才會強制要求實施內部控制測試,第一是在評估認定層次出現重大錯報風險時,此時預期控制運行有效,醫院可以確定實質性內部控制程序性質,也能夠通過驗證注冊會計師擬信賴度控制的有效性;第二就是實施性程序無法為整合審計提供認定層次適當且充分的審計證據,也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業務需求。所以說,要基于整合審計來有效劃分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內部控制側重點,盡量防范和降低內部控制實質性測試所存在的現實風險。
二、采取正確的整合審計方法
根據我國審計指引第十條規定,醫院在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工作時必須采取自上而下的實施方法,它主要針對注會識別風險、選擇擬測試控制等基本思路展開。之所以采用該種方法主要是因為它能夠起始于財務報表審計層次,充分了解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可能存在的諸多風險,鼓勵醫院注冊會計師將關注重點集中于財務控制層面上,并將財務工作自然過渡到大賬戶、列報等相關財務報表的審計認定層面上。具體來說,要采取正確的整合審計方法來促進醫院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應該做到以下3點。
一是要了解與醫院財務報告所相關的內外部風險,能夠清晰識別出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所必須的醫院層面內部控制內容。另外,要對醫院層面內部控制評價結果進行性質、時間安排以及范圍的有效界定,看其是否會影響到注冊會計師的內部控制測試環節。注冊會計師也要考慮在早期業務執行階段來對醫院內部控制實現中肯評價。
二是要做到對重要賬戶、列報的有效識別和認定,判斷賬戶列報中可能存在的固有風險,并考慮整合審計對醫院內部財務的控制影響。
三是要合理選擇擬測試控制,要對醫院所形成的審計結論進行內部控制影響測試。而選擇項測試項目標準則取決于該測試單獨或合并后是否能滿足醫院對相關認定錯報風險的應對對策。
三、正確認知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相互關系
根據醫院整合審計的基本要求,醫院內要同時進行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與財務報表審計報告的審計意見發表,并正確認知兩種審計報告所存在的微妙關系。這種做法能夠促進醫院更好理解有關財務信息處理與規劃,確保醫院方面做出正確決策。
對醫院而言,財務報表就是其財務信息的最終要載體,它體現了醫院的實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先進流量,所以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醫院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與整合審計時一定會發表無保留意見,為醫院避免重大錯報發生可能性。當注冊會計師對醫院財務報表發表過程中提出無保留意見時,就說明醫院的財務報表是不存在重大錯誤的,此時其內部在整合審計方面會出現兩種狀況:第一,其整合審計規劃下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正在有效運行,可以即時防范并糾正重大錯報問題;第二,財務報表出現重大錯報,或重大錯報已被校正。此時可以證明醫院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存在重大缺陷的,醫院在整合審計工作當中要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發表非無保留意見,避免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時出現更大的錯報風險。
四、結束語
伴隨單位雙審時代的到來,整合審計也已經被成功引入,它對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都產生了極大影響。從醫院方面工作實踐進程中也可以看出,整合審計是能夠為它降低成本,提高審計效率的,但如何從實務操作層面來妥善處理醫院財務成本、效率與效果之間的關系,還將是未來醫院內部控制審計所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王萍.論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J].商業會計,2013,(12):37-38
[2]鄭寬晨.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探討[J].現代商業,2015,(3):208-209
1、持續經營的保證責任由誰來承擔——公司管理層還是審計人員?
現有的相關準則和法規基本上都明確規定:評價并且在必要的條件下披露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是管理層的責任。這種制度安排體現了公司管理層擁有的信息優勢,然而在現實中必須考慮到管理層往往不愿意主動披露公司持續經營方面問題的事實。而審計人員具有相對獨立性,有能力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價,并能及時向投資者報告和披露,所以投資者往往希望審計人員能夠評價和披露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因此,很多國家在相關審計準則中也明確了審計人員有評價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責任。另一方面,會計職業界為避免承擔過度的責任,通常在審計準則中把審計人員對于持續經營考慮的責任限定在可控范圍內。然而司法程序的進行往往并不以會計職業界的行業規定為最終依據。鑒于訴訟風險,審計人員不得不在審計中對持續經營能力格外重視。
從上述,筆者認為,持續經營保證責任的分配,取決于公眾和會計職業界“角力”的結果,是審計期望差的突出表現,這個結果本身也是動態的,將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并以一系列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
2、對幾個具體問題的界定。
(1)審計意見類型和持續經營披露方式。
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究竟是“編制報表基礎性的假設”,還是“重要的內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決定采用何種審計意見類型的首要標準。如果認為持續經營只是重要的內容,根據其對財務報告的程度就可能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然而,如果認為持續經營是一項基礎性的假設,那么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就可能讓投資者感到迷惑。因此,針對“在審計人員受到被審計單位主觀或客觀環境的限制時”的情況,在我國此次持續經營審計準則修訂中,刪除了原有準則中允許采用的保留意見。
另外,管理層和審計人員對于公司持續經營的評價結果的披露方式也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審計準則規定一般采用說明段方式披露。如英國《審計準則第130號——財務報告中的持續經營基礎》(SAS NO.130)中提出“只要審計人員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有顯著的疑慮,即使審計人員沒有否認采用該基礎編制報表,那么他們也必須在審計報告中采用說明段的形式加以強調和說明”。我國新修訂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審計報告》提出將持續經營問題作為必須增加強調事項段的情形。
(2)持續經營期限應該如何判斷?
持續經營假設不可能是一個“永遠”的概念,因此“可預見的將來”便在實際操作中應運而生了。這個概念一定程度上從時間上界定了審計人員的責任范圍,但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難以把握,并且在事后難以評價,因此在具體準則中,“可預見的將來”的概念逐漸被具體的時間長度所代替。
英國SAS No.130中提出:“如果管理層對于持續經營能力評價的期限短于財務報告日期后的一年,并且沒有對此進行合理的披露,那么審計人員就應該在審計報告中進行披露”。我國的審計準則也規定“本準則所稱可預見的將來,通常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后12個月。”但在實際運用“一年”概念時,仍會遇到大量的不確定性。例如,何為持續經營不能維持的日期——是申請破產日期還是宣告破產日期?營業周期如何判斷?如果公司在一年加一天的期限內仍能夠持續經營,審計人員是否就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了?這些都是會計界和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3)對于持續經營,審計人員采用“主動”還是“被動”的審計?
審計往往傾向于采用被動的審計方法——即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評價不采用專門的審計手段和方法。如Mautz和Sharaf提出的審計假設之一就是“如果沒有明確的相反證據,對被查來說,過去被認為是正確的,將來也將被認為是正確的”。只要審計人員沒有發現“反面的證據”,就可以接受持續經營假設,無需采用專門的審計方法對持續經營能力進行審計。
在審計準則方面,美國SAS No.59不要求采用專門的審計程序查找可能會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實質性疑慮的環境和事項,并且認為,其他審計目標的審計程序同樣可以用來評價持續經營能力。我國的審計準則也沒有強調必須采用專門的審計程序來收集持續經營假設適用性的相關證據。筆者認為,這是出于保護會計職業界的考慮。但從一般司法實踐來看,判斷審計人員是否足夠“謹慎”的標準往往是假設一位謹慎的審計人員在相同情況下應該采用何種手段。在實務中,審計人員為避免審計風險,往往采用更為主動的審計方法。
(4)判斷持續經營所依據的信息范圍如何確定?
公司一旦出現無法持續經營的情況,審計人員“應該掌握什么信息”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是否應當承擔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美國SAS No.59規定“審計人員應該綜合考慮執行審計、收集審計證據、完成審計過程得到的結果,來判斷是否存在使審計人員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產生實質性疑慮的情況和事項”,并且“對于這些情況和事項應該獲得更多的信息,以及獲得能夠減輕審計人員這種疑慮的證據”。
然而,新和全球化的進一步,使公司之間的經營活動變得更為復雜,公司持續經營的因素越來越多。公司經營一旦出現,審計人員往往成為公眾指責的對象。筆者認為,職業界應該完善審計準則體系,一方面盡可能詳細列舉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可能導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以提示審計師,另一方面明確界定范圍,保護審計師免受來自“后驗優勢”的種種責難。
在此次我國審計準則修訂中,新準則仍分財務、經營和其他三個方面,沿襲了舊準則列舉的情況,但是去掉了“其他跡象”項。這一修改體現了“規則化”傾向,使審計人員評價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時考量的信息范圍有了一個明確的界限。因而在發生訴訟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可以利用審計準則向法庭表明自己的恪盡職守。但現實中,可能導致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很難在審計準則中一一列舉。新準則采用“通常包括”的措辭,從而給予審計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職業判斷的空間。
二、在環境下審計人員的應對措施
面對不斷擴大的經營風險因素范圍和有限的信息,審計人員急需的和工具來更有效地獲取信息,評價持續經營問題。
傳統審計關注交易,難以捕捉到經營中動態的本質。而風險導向審計是對傳統的、以交易為基礎的審計模式的發展。在風險導向審計的一般基礎上,畢馬威進一步提出了“風險導向戰略系統審計”。該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過更廣闊的戰略系統視角,將審計人員的注意力吸引到被審計客戶的系統動因上”。通過公司采用的經營戰略和經濟定位、公司與外部經濟因素聯系的強度(包括客戶、供應商、投資者和監管者)以及公司在競爭中所處的地位,審計人員能夠對公司戰略的可行性進行評價,并進而發掘妨礙戰略目標實現的內外因素。如果公司沒有充分控制住這些因素,這些領域就成為檢查的重點。
財務理論的發展也為審計人員發現問題提供了新的工具。如“破產預測模型”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注意到那些傳統審計程序難以探測到的公司發生持續經營問題時表現出的財務狀況問題。當然,在審計過程中保持足夠的職業謹慎,對審計過程進行規范的記錄,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是將持續經營問題導致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的必要條件。
三、幾點思考
我國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問題已經開始受到審計職業界的重視。1998年初,普華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我國上市公司寶石A1997年度財務報表,以該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具有重大不確定性為由,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基于對我國目前現實情況的考慮,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首先,進一步強化持續經營信息的披露。公司能否持續經營,對于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是至關重要的。如前所述,管理層在信息上具有明顯優勢,因而由其承擔最根本的評價和披露責任是合理的,但從我國目前公司治理的具體情況來看,管理層仍然缺乏披露的動機。一項表明,在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提出披露要求以后,仍然有1/4的公司沒有披露,而且大多數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流于形式;甚至,還出現過惡意掩蓋公司無法持續經營的案例,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紅光虛假上市的例子。從這個角度來看,強化持續經營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