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5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農村規劃案例,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農村檔案是國家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真實記錄。真實而完備的檔案記錄,對推進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等方面都起著積極而重大作用。本文就如何規范農村檔案管理流程進行了粗淺的探析。
一、健全農村檔案收集制度,確保檔案信息真實、完整
首先,完善檔案收集制度,是檔案收集工作開展和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根據檔案制度細則,檔案收集人員可以清楚地知道哪些信息材料應當作為檔案內容歸檔,哪些可不必入檔。根據檔案的意義,農村檔案的收檔標準是:具有真實數據性、具有保存價值,對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發展具有數據支持、考證依據的文件、資料等都應該入檔保存。當前,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檔案內容也有了新的內容變化。所以,農村檔案的重心轉向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農村社會的新面貌、農村基層建設的新方向及農村管理的新策略上。比如,農業產業化經營檔案、村容村貌整治檔案、村兩委選舉檔案等等。
具體來說,農村檔案內容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來自村支部、村委會、婦委會、民兵組織等自治機構內容已經完備的檔案。該類檔案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會不斷有內容需要添加到檔案記錄中去。所以,農村檔案室必須有專人負責,隨時將新的檔案內容入檔,確保重大事件都有檔案記載。第二,村辦企業和村民檔案。該類檔案是本村的特色檔案。其次,完善的收集制度為檔案工作人員采取合適的收集方式指明了道路。傳統的檔案收集方式一般為定期接收。這種被動的接受方式,使很多有價值的、需收檔的文件、資料被遺漏,有的因收檔不及時,造成了真實性的降低,失去了存檔的意義。所以,檔案征集應該發揮檔案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多種方式采集檔案內容,使得盡量多的有參考價值、借鑒意義的原始材料收歸檔案,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優質服務。
二、細致農村檔案分類,實現檔案內容的有序化
檔案整理時一項繁瑣而細致的工作,也是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該環節主要是完成檔案內容的分類,使整個檔案內容依據一定的內在聯系,有機排序,成為完成的邏輯性強的整體。傳統的檔案室所保存的文件存在著門類不全、雜亂無序的狀態,給以后的查閱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以至于檔案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所以,檔案的分類歸檔勢在必行。依據農村機構設置、隸屬關系等,可將檔案分為以下幾類:文書類、科技類、會計類、聲像類、實物類、村民類等。各類檔案的入檔具體內容如下:文書類內容為黨和群眾的工作要點、村民自治規則、社會保障、計劃生育、村農建設等內容;科技類內容主要為農業生產的設備儀器、村內基礎設施、農業研究史料等;會計類檔案內容主要為賬簿、報表、憑證等;聲像類內容為照片、錄音帶、光碟等;實物類內容為獎狀、近期、印章、禮品等;村民類內容為各農戶的大事要事等。
依據以上的分類整理細則,檔案工作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將這些內容按要求分類、保存,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將相應類別的內容添加到相應的門類中去,很容易就可將工作做得井然有序,為以后的查閱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革新農村檔案保管思路和途徑,確保檔案安全性
優質的檔案保管工作,是確保檔案載體的安全和信息完整性的重要保障。檔案保管在檔案管理中具有重大意義,它為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工作對象,沒有保管好的檔案,管理也就失去了意義。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農村地區對檔案的重視度不夠,又因檔案人數有限、經費不足及管理水平有限等因素,檔案保管的條件更要得到重視,因為檔案保管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檔案保管工作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檔案的后期利用。調查發現,現在農村的檔案室一般都較為簡陋:一臺電腦、幾個檔案柜子,甚至有些檔案只是被對方在墻角等做簡單的存放。可見,改善農村檔案保管工作迫切需要被重視,有關部門應改善檔案保存環境,將檔案保管中作作為檔案管理的重點來抓。
做好檔案保管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按檔案的價值、唯一性程度等因素進行評估,實行分級管理。這樣就能使最為珍奇的資料被重點保管,保障了該資料較長的使用價值。由于農村檔案室條件簡陋、保管設備落后,可以考慮將重要檔案做本地備份異地保管措施,一方面避免了避免了惡劣自然環境及人為原因造成的損壞問題。另一方面也警醒檔案保管人員要安全管理,自覺提高防范安全隱患的意識。對于檔案保管的技巧,筆者建議各村檔案管理人員可創辦檔案協會,通過協會活動交流、探討最佳的檔案保管措施和方法。
四、多措并舉,提高農村檔案利用率
檔案利用是檔案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傳統的檔案管理,只重視保管過程,不重視價值利用。所以,我們要重視檔案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并采取多種方法,使檔案發揮其最大的服務能效。由于農村檔案室規模小、檔案內容相對粗糙、影響力不大等因素的限制,對農村檔案室的利用工作相對較難。為使農村檔案發揮更大的服務作用,筆者提出幾點提高檔案利用率的方法:第一,農村檔案工作人員要主動提供檔案服務。由于農民們沒有使用檔案的習慣,所以他們積極有利用檔案的需求,也不可能想到通過到檔案室查閱信息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檔案工作人員通過主動的服務態度,主動為農民和社會機構提供相應的檔案服務。第二,提高村民的檔案利用意識。在農村,農民對檔案知識了解有限,以至于他們想不到用檔案解決問題。所以,檔案工作人員應走進村民中,通過正式或非正式的走訪方式普及檔案知識,讓村民了解檔案的用途。同時,檔案工作人員還要不斷完善檔案查閱、外借、復印等利用方式,并做好相應的記錄,歸納總結各類檔案的利用率,并有針對性地提高檔案工作效率,切實將農村檔案工作與農民的需求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檔案的利用價值。
總之,農村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意義重大且流程復雜的重要工作,所以,檔案工作必須健全管理制度,確保檔案內容的完整性、真實性、價值性,并對其合理分類、妥善保管,以實現農村檔案最大的利用價值。
二、活動內容
各鄉(鎮)、街辦民政辦要嚴格按照省民政廳制定的《省農村福利院等級管理評定標準》,對照組織保障、基礎設施、供養服務、內容管理、農副業生產五個方面和《區創建農村五保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街辦評分表》的要求,按規定時間階段,逐步落實,按時完成。對完成較好地單位,區民政局采取不同檔次給予獎勵單位和個人,同時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單位,優先推薦上報國家和省表彰的模范農村福利院指標。在落實《省農村福利院等級管理評定標準》和《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規定的同時,要做到以下幾個統一:
(一)福利院的統一管理:
1、統一掛牌標識管理。根據各鄉鎮福利院的具體地理位置、結構布局,按照保障居住安全、滿足一定供養規模的要求,福利院必須做到功能齊全,懸掛設施標識牌。同時,供養對象佩戴寫有供養機構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的標志牌,工作人員掛牌上崗。
2、統一公開公示管理。各福利院院內要設立固定宣傳欄、院務公開欄。福利院要開展經常性的評先評優活動,表彰好人好事。對院財務運行情況、院務承諾、院內考評、院務重大事項等在公示欄內定期予以公開。對散養五保對象的新進和標準也要在公示欄中進行公示。
3、統一規章制度管理。各鄉(鎮)、街辦按區民政局提供的式樣統一制定福利院院民自治管理各項制度,明確福利院各類人員職責,做到“十有”,即有《院長職責》、《護理服務人員職責》、《醫務人員職責》、《炊事員職責》、《財務人員職責》、《院民守則》、《學習考勤考評制度》、《請銷假制度》、《民主理財管理制度》、《安全衛生管理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充分利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
4、統一居住設施管理。各鄉(鎮)、街辦要督促福利院進一步改善五保老人居住條件,房屋墻面整潔干凈,有辦公室、醫務室、娛樂室、健身室、浴室、室外活動場所、綠地、廚房、餐廳、儲藏室、公共廁所等設施;要實行“衛生劃片到人、天天督辦檢查”的辦法,保持院內整潔美觀,做到院內院外、樓上樓下無垃圾,無蜘蛛網;室內布局合理,疊放整齊,整體化一,無異味,無灰塵;引導院民講究個人衛生,養成勤洗頭、勤理發、勤刮胡須、勤洗臉刷牙、勤洗澡換衣、勤洗腳、勤洗被曬被的習慣。
5、統一伙食管理。各福利院必須實行一日三餐制,按要求制定食譜。早餐有咸菜、稀飯、饅頭(包子、油條、面條);中、晚餐實行分餐制的,保證兩菜以上,集中就餐時達到四菜(至少有一葷)一湯,飯菜必須足量,保證能吃飽吃好。必須安排院民生日餐、病號飯,重大節日必須會餐,讓院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要按時供應熱(開)水,飲用水要符合衛生標準。餐廳要清潔衛生,飯、菜要新鮮干凈,防止食物中毒。
6、統一檔案管理。各鄉(鎮)、街辦要認真學習民政部下發的《農村五保供養檔案管理辦法》,按照文件要求,整理檔案并報區民政局審批備案存檔,歸檔的文件材料應當真實完整、圖文清晰;電子數據、錄音錄像、磁盤、照片等材料應當與紙質文件材料同時歸檔,確保可讀可用。內務管理要進行分類整理,制度和責任書以及各種記錄成冊裝盒。
7、統一經費管理。一是統一五保標準,集中供養標準為4760元/年、散養標準為3340元/年;二是按1:10配備工作人員,明確工作人員職責;三是統一制定福利院工作人員工資標準,各鄉(鎮)、街辦每年按月人均不低于1800元標準拿入財政預算(含統籌費);按年2萬元落實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二)散養五保對象的統一管理:
8、統一散養五保對象管理模式。福利院積極協調配合村和鄉(鎮)、街辦做好對散養五保對象的服務,主要服務內容有:提供日常生活服務、醫療救助服務,節假日慰問服務,住房安全服務,喪葬服務,福利院要將散養五保對象登記造冊,登記內容要有監護人姓名,同時要經常與監護人溝通,做到提前介入,妥善幫助解決好他們的生活、醫療和住房問題。
9、各村(居)委會要建立散養五保對象管理制度,有散養五保對象的安排記錄,有審核填表申報新增五保對象檔案記載,有公示散養五保對象、政策和供養標準,有落實散養五保包戶(監護人)責任,并簽訂監護協議,明確責任和義務。
10、各鄉(鎮)、街辦對農村散養五保對象的“衣食住行”和“生老病死”相關事項,要積極支持和配合村(居)委會(監護人和服務人員)的管理工作,提供方便,多方爭取,妥善安排,確保散養五保對象衣食無憂,晚年幸福。
三、時間安排
1、調查研究階段(3月1日—4月30日)。各鄉(鎮)、街辦民政辦要深入調查研究,對所轄農村福利院和散養五保對象管理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和評估,查找存在的問題,向區民政局提出整改建議和整改計劃請示,由區民政局確定建設目標任務。
2、全面創建階段(5月1日—10月31日)。各鄉(鎮)、街辦民政辦要加以重視,專門召開福利院院長和村級負責人會議,按照《區創建農村五保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街辦評分表》(附后)和活動內容要求,逐項落實,精心組織,積極穩步推進創建活動。
3、檢查驗收階段(11月1日—11月20日)。各鄉(鎮)、街辦民政辦要在9月份開始,認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查缺補漏。區民政局將在11月中旬以前組織評比驗收。
四、活動要求
去年,省民政廳就開始統一組織實施農村福利院等級管理工作,并下發了《省農村福利院等級管理辦法(試行)》文件,文件中規定了農村福利院等級評定有效期一星級為2年,二星級、三星級為4年,到期必須重新申請評定。為繼續鞏固和發展我區農村福利院等級管理成果,為新一輪的申報工作奠定堅實基礎,為全面提升我區五保供養工作水平,各鄉(鎮)、街一定要真抓實干,抓出成效,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各鄉(鎮)、街辦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布置,親自檢查督辦;分管民政工作的領導要切實履行職責,活動期間要扎實抓好本鄉鎮福利院規范化建設工作,要按照“以錢養事、購買服務”和充實公益性崗位的方式配齊配強福利院院長和服務人員,落實工作責任,確保福利院有人管事。對散養五保對象管理工作要經常過問,經常督辦,經常檢查。
2、增加投入,保障供給。各鄉(鎮)、街辦是五保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重點是對福利院的建設、工作人員工資和日常經費,甚至是村(居)一級的五保管理工作等經費問題,要想方設法,多方爭取,增加投入,保障供給,福利院的各項經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有錢做事。
3、加強指導,強化督辦。開展創建農村五保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街辦活動,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各鄉(鎮)、街辦要經常深入到福利院和村(居)進行專項督辦,加強指導,對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及時糾正,確保創建活動取得實效。
五、獎勵辦法
此次創建活動為100分制評分,各單位按照評分表內容逐一落實。獎勵分三個檔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資本文由收集整理料不斷變化和受到損壞,檔案的“壽命”是有限的,檔案資料必須用科學的方法保管,以便最大限度地延長其“壽命”,這對于農業檔案部門和資料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重要任務。
一、檔案損壞的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檔案的載體形式多種多樣,現就紙質制成檔案例材料而言,損壞的原因是很復雜的,但主要是兩個因素:一是紙質制成材料的質量、紙質好壞、印刷工藝、寫字墨水質量等都會影響檔案“壽命”,是紙質檔案遭到損壞的內在因素,還有就是檔案保管條件也決定著檔案存活的壽命,如環境、氣候、蟲害等外在因素。
二、農業和農村檔案管理規范化的必要性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為人們提供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各種基本生活資料。農村經濟,不僅要引進先進技術,而且還要推廣先進經驗,在這些活動中產生和形成了許許多多重要的農業和農村檔案,記載了我國農業發展歷程,記錄了農村各項工作和農民生產、生活的真實情況,為農業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為維護廣大農民權益提供了重要憑證。
近年來,村級檔案雖然實現百分之百的建檔,但是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使村級檔案管理達到標準化規范化。從目前來看,農業科技檔案的積累和歸檔工作還存在嚴重問題,比起其他門類或專業檔案差距太大,我們發現農業方面的檔案大多數是經驗式管理,自討方便,談不上立卷標準、管理規范。個別的檔案還存放在各業務部門個人手中,雖然鄉(鎮)村建立了檔案室,但收集保管的檔案門類不全,大多數是文書、會計、村民檔案,要使農業檔案真正為“三農”建設中發揮作用,非常有必要對農業、農村檔案進行標準化管理。
三、農業和農村檔案規范化管理的內容
農業和農村檔案建立后,加強規范化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規范的內容有:檔案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分類、組卷、編目、保管利用、人員素質等。
1、建立農業和農村檔案管理制度
農業和農村檔案量大、面廣、信息資源豐富,要想系統地管理好農業和農村檔案就必須從上到下建立健全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既有檔案工作領導小組,又要有檔案室機構和檔案人員,還要有業務基礎設施完備的檔案用房和用柜,使農業技術推廣、良種繁育供應、農業氣象、農業機械、農作物新品種等項工作中形成的檔案都能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而且對農業檔案形成的時間、歸檔內容、歸檔份數都要進行嚴格要求,并由專人負責立卷、歸檔、保管、利用、做到
制度健全、標準一致、管理規范。
2、農業和農村檔案基礎材料的收集、整理
農業檔案要圍繞農村“三農”、基層民主選舉、村務公開、科技興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鄉(鎮)企業經營、糧棉購銷、體制改革減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市場體系等各項重點工作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門類和各種載體檔案材料進行廣泛的收集,對這些材料形成的用紙、用水,案卷的分類、組卷,各種目錄的填寫都要參照機關業務建設規范進行嚴格要求,在業務指導工作中作到基礎業務建設要起點高、一步完善到位。
3、農業和農村檔案材料的保管條件
為確保檔案安全和便于社會各方面利用,對各單位、個部門、各專業戶形成的文件材料通過整理、立卷后,一定要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專房、專箱和專盒里,并做好防火、防盜、防潮、防蟲等防范措施。
四、農業和農村檔案管理規范化的好處
農業和農村檔案經過系統地、規范化整理后,為開發利用打下了堅實原基礎。直接為各經濟技術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提供服務上有三大好處。
一是查找方便。經過集中系統的收本文由收集整理集、整理、分類、組卷、編目后,有規律的存放在盒、箱、庫內,只要利用者前來查詢有關檔案材料,檔案人員就會很順利地將檔案材料提供利用者,不再會為查找一份材料而四處奔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結果還保證不了能查找到所需要的檔案材料。
[中圖分類號] R851.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1-139-01
1 農村健康檔案管理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1.1 農村管理干部檔案管理意識薄弱,有些農村地區甚至根本不重視。這是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一個現狀,大部分的檔案管理工作往往只是一紙空文,農村領導干部更重視農村眼前的經濟利益,他們認為檔案管理與經濟建設聯系不大,所以在檔案管理工作上無部署、無檢查、無落實,對農民的健康檔案當然根本置之不理。殊不知,農民的健康狀況與農村經濟建設直接相關,當地居民身體與生活健康指數也從側面反映農村的生活狀況與經濟發展程度。另外,健康檔案是以個人健康為核心,進行動態測量、收集個體生命全過程的各種相關健康信息。農民的健康檔案工作最初是各試點縣自發組織開展的,對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但隨著檔案管理的電子信息化,許多農村管理人員難以跟進,不能對內容及時的分人群分類進行更新與補充,最后慢慢導致檔案管理意識的弱化,造成健康檔案動態管理的遲滯與落后。
1.2 農村檔案管理機制與機構尚未完善與健全,有些農村地區因受經濟條件影響,檔案管理基礎設施落后。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配備一定的設施機構與管理人員,只有這樣才能使工作正常有秩序地開展起來。但是,由于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并沒有設置相應的檔案機構管理人員與相關的設施設備,投入低或根本無投入,導致檔案管理機構的名頭閑置,農村居民的相關檔案被混亂置放,檔案或因人為管理不當或因蟲蛀霉變致使遺失與毀壞,完整性被嚴重破壞,安全性令人堪虞。另外,我國相關的檔案管理法制法規,如《檔案法》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宣傳與落實,對農村檔案管理的約束規范作用甚微,這使得檔案管理在農村形空同虛設,完全得不到重視。
1.3 進行檔案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業務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國許多農村的檔案管理在崗人員絕大多數并未進行正規的專業知識培訓。他們許多對于基本的檔案管理程序不甚明晰,所以在管理過程中容易不按規距與程序來辦事,往往只按自己的經驗或主觀意識進行收集整理。這種情形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門或農村上級領導的不重視與不培訓不指導,另一方面也因為農村基層農事繁忙,村干部既要處理村務,又要進行農業生產,任務繁重,而他們認為檔案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無關緊要的“附屬品”,所以自然就態度輕慢。最后導致整個檔案管理業務水平的低下與非規范管理。
2 規范農村健康檔案管理的途徑與方法
2.1 在農村地區廣泛深入開展檔案法制宣傳教育,尤其是要提高農村領導干部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要采取多種宣傳教育形式,如集中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與管理教育,對廣大農民進行宣傳教育,讓他們積極配合領導干部進行健康檔案的建立健全與內容信息的更新。讓《檔案法》等法律法規深入農村各基層,增強農村農民與各干部的這項工作意識。要努力轉變農村領導干部只顧經濟建設的傳統滯后的管理思想理念,廣泛的宣傳教育與政策法規的落實,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營造農村健康檔案管理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全民積極合作參與化的管理氛圍。依法建章立制,將這項工作納入正常有序的農村發展計劃之中,在法規與人治上給予這項工作充分的支持與保障。
2.2 依法在農村對健康檔案管理的發展進行長遠規劃,進行檔案管理機構的合理建設與加大投入,努力改善與提高農村檔案管理的工作條件與基礎設施設備水平。農村基層的檔案管理是國家檔案管理的重要一環,對健康檔案管理事業的投入,主要是要在財政上給予技術支持與人員設備保障,并將其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由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環境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可在農村地區制訂優惠政策,吸引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農村健康檔案管理事業的建設中來。努力改善農村健康檔案管理條件,推進檔案管理工作事業的深入長遠發展。
2.3 對農村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檔案管理的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管理業務水平,培養提高他們工作的責任感與樂于參與奉獻的敬業精神。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項需要細致、耐心、謹慎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專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不但需要有責任心、奉獻精神與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也需要具備扎實的檔案管理理論知識與現代化科技手段基本技能的靈活運用。這就對農村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提出了政治理念要強、業務要精、掌握技能要過硬、工作作風要優良的客觀要求。因此,檔案管理部門應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與培訓手段對農村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一方面要在業務水平上監督跟進,另一方面也要在思想意識上進行教育與交流。將現代化的管理理念與科技手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之中,實現農村健康檔案管理的高效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案例:農民楊某將自己家的房子賣給同村村民后便外出打工。今年,村里有一口魚塘對外承包,楊某決定回村搞養殖不再出遠門。這時他向鄉政府申請宅基地重新蓋房子時,鄉政府工作人員說他原有的房子賣了,不能再申請宅基地了。楊某怎么也想不通,認為自己雖然將原有的房子賣了,但還是本村的村民,咋就不能在村里再蓋房呢?
說法:農村宅基地是本村村民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無償取得的,農民在出賣原有房屋后,如果又重新獲得新宅基地蓋房子,實際上是農民用無償取得的集體宅基地使用權獲利后再次無償用地,此舉將變相侵害村集體的公共利益。對此,我國《土地管理法》和《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等法律法規都明確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民將住宅出賣、出租后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準。
城鎮居民到農村買房不受法律保護
案例:田老太的一兒一女均在城市工作生活,田老太便有意將農村老家的房子賣了,跟隨兒女到城市生活。經他人介紹,田老太將老宅賣給了在縣城某機關上班的王某。后來政府要對田老太原有的房子進行拆遷。田老太得知政府補償款與其賣房價格差異很大后覺得吃虧了,便找到王某要求歸還房子,王某不肯。田老太到法院,請求確認她與王某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法院最終支持了田老太的訴求。
說法:當前城鎮居民到農村買房現象非常普遍,但我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城鎮居民不得到農村購買宅基地、農民房屋或者“小產權房”。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部享有的權利,與特定身份相關聯,為此,國家對本村以外人員進村買房限制非常嚴格。據此,王某與田老太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因違反了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無效。
夫妻一方賣共有房產效力如何要看買方是否善意取得
案例:農民趙某夫婦常年在外打工,但趙某染上賭博惡習。為還賭債,去年初趙某瞞著妻子徐某回農村老家,以夫妻二人做生意急需用錢為由,把婚后蓋的房子賣給了同村的黃某。后來,當徐某得知房子已經賣給黃某,便以丈夫賣房未經她同意為由要求黃某歸還房子,黃某拒絕。
說法:司法實踐中對于這種情況下賣房效力如何,主要看買方是否善意取得。婚姻法解釋三規定:夫妻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共有的房屋,第三人這時善意購買、支付了合理價格并辦理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法院不予支持。但目前我國農村房屋登記程序在全國范圍內尚未統一,也就可能無法實際取得產權證。但若有買賣合同、付款手續和房屋交接手續,也能證明買方對所購房屋的所有權,前提是買房人必須為本村村民,而且是善意購買,即有充分理由相信出賣方是代表其夫妻二人的共同意見賣房,否則會被認定為買賣無效。
買房后擅自超規劃翻建屬違章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9-0262-04
泰安市是山東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于山東省中部,轄泰山、岱岳兩個市轄區,寧陽、東平兩個縣,代管新泰、肥城2個縣級市。《泰安市農村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現狀研究》是泰安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課題編號TJK2013Z0011),課題自去年10月份立項以來,我們課題組人員先后對泰安市(除泰山區外)五個縣市區的14處農村中學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對每處中學的校本課程開況形成材料,整理成14份案例。現抽取其中的5份(每縣市區1份),進行初步研究。
一、案例簡介
【案例一】:
學校:寧陽縣第二十五中學。學校駐地華豐鎮簡介:因境內有華豐煤礦而得名,位于寧陽縣境東部。北與岱岳區隔柴汶河相望,南與靈山鄉為鄰,東連東莊鄉,西接南驛、磁窯二鎮。面積59平方公里。鎮機關駐新街村,距縣城35公里。蒙館公路、磁萊鐵路橫貫全境。全鎮轄30個行政村,29個自然村。農業突出三園一牧(果園、菜園、桑園、畜牧)建設,立體種植1.5萬畝;鄉鎮企業以煤炭、機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日用塑料、五金電器為主。主要企業有華豐鎮煤礦、華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建筑安裝公司、東躉特產有限公司。學校簡介: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五中學始建于1977年,學校占地36122平方米,學校總建筑面積12916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學生1850人,教職工120人,專任教師102人,是一所省級規范化學校,學校連續獲得“泰安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十佳學校”、“泰安市學校文化建設AAA單位”、“泰安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泰安市教學示范校”、“泰安市個性特色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具體、翔實、實用。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感恩》、《文明禮儀 感恩》。校本課程表現形式:均為自編教材。校本課程開發形式:《感恩》主編1人,副主編6人,編輯15人,系教師多人集體合作開發;《文明禮儀 感恩》主編1人,副主編2人,編輯9人,系教師多人合作開發。校本課程學習組織形式與周課時數:學生必修,每周1課時。《采訪學校簡錄》摘要:學校于2010年確定以“感恩成長”主題教育為特色,結合這一辦學特色,編寫完善了《“感恩成長”主題教育讀本》、《文明禮儀 感恩》校本課程,2011年5月承辦“泰安市新道德教育”現場會,泰安市教育局組織全市教育系統有關人員來校學習該校新道德主題教育的先進做法,同年10月在“山東省素質教育論壇”上作了經驗介紹。
【案例二】:
學校:岱岳區道朗鎮第一中學。學校駐地道朗鎮簡介:道朗鎮位于泰山西麓,北與濟南長清為鄰,西與肥城市搭界。泰肥公路、鐵路及泰肥一級公路貫穿東西。面積131平方公里,轄56個行政村,4.5萬人。全鎮主要盛產蘋果、板栗、核桃、石榴等干鮮雜果,年產各類干鮮雜果4萬噸。境內有白馬寺、黃山寺、黃巢寨、魁星閣等多處風景名勝,旅游資源豐富。學校簡介:岱岳區道朗鎮第一中學始建于1988年,占地71.1畝,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1996年通過省級規范化學校驗收,2007年首批創建為泰安市學校文化建設AAAA級單位驗收。先后榮獲“全國優秀校園文化建設單位”、“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省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省電化教學示范學校”、“市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已制定。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1)《文明禮儀教育》;(2)《生活中的物理》;(3)《十字繡》;(4)《課外古詩詞背誦》;(5)《乒乓球》。校本課程表現形式:(1)、(2)為實施方案,(3)為實施方案和教案,(4)、(5)為教案。校本課程開發形式:均為教師合作。校本課程學習組織形式與周課時數:學生選修,每周一課時。《采訪學校簡錄》摘要:學校立足本地實際,開發《文明禮儀教育》、《乒乓球》等多種校本課程,每周二至四下午的活動時間及周五下午以社團形式開展活動。
【案例三】:
學校:肥城市桃園鎮初級中學。學校駐地桃園鎮簡介:桃園鎮位于泰山西麓,康王河畔,毗鄰肥城市區。鎮域面積100.8平方公里,轄42個行政村,總人口5.9萬人。北接京滬鐵路泰肥支線,肥梁路、湖王路穿越南北,泰臨路、肥桃路橫貫東西,交通便利。桃園鎮物華天寶,地方特產――肥城桃,個大味美,風味獨特,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歷史,為歷代皇室貢品,桃園鎮因此被譽為“世上桃園”。學校簡介:桃園中學創建于1988年,占地86余畝,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3人,教職工104人,專任教師92人。學歷全部達標,其中高級教師10人,中級職稱教師43人;泰安市優秀教師6人,泰安市教壇英才3人,泰安市教學新星3人,市級以上教學能手、骨干教師等20余人。先后獲得山東省規范化學校、泰安市電化教學示范學校、泰安市教學示范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制定規范,實用。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該校所開發的校本課程較多,課題組對其進行了分類:學科拓展類5項,如《生物與生活》、《快樂寫作》等:工藝(藝術)類5項,如《藝術插好》、《工藝美術小制作》等;鄉土文化類1項――《桃鄉歷史與文化》;科普類2項,《走進科學》和《農村中學周邊環境的污染與防護》;體育類1項――《羽毛球》;社會文化類1項――《中西文化差異》;能力拓展類1項――《中學生能力拓展》。校本課程表現形式:均為裝訂成冊的自編教材校本課程開發形式:自編教材上落款均是“肥城市桃園鎮初級中學校本教材編寫組”,可見是集體合作。校本課程學習組織形式與周課時數:學生有必修與選修,七年級每周開設2課時,八、九年級每周1課時。
《采訪學校簡錄》摘要:學生根據自己愛好、興趣選擇相應課程,每學期對學生的作品、作業進行評比,同時對老師的教學過程給予評價。問題:教師能力不足,教學設備缺乏。
【案例四】:
學校:東平縣大羊鎮中學。學校駐地大(DAI)羊鎮簡介:大羊鎮位于東平縣境東北部,地處東平、平陰、肥城三縣市交界處。全鎮面積93.39平方公里,轄42個行政村,4.1萬人,8.3萬畝耕地。核桃是大羊鎮的特色產業。大羊鄉所生產的“魯東”牌核桃,具有個大、皮薄(手攥即開)、肉豐等特點,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大羊鎮獲得了國家林業局授予的“中國核桃之鄉”的榮譽稱號。學校簡介:大羊鎮中學始建于1959年,現為泰安市規范化學校。學校現有1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830人,專任教師63名。學校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先后榮獲縣“教書育人先進單位”、縣“教學工作進步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無。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1)《中學生文明禮儀》;(2)《核桃樹的栽培與管理》;(3)《剪紙》。校本課程表現形式:自編教材。校本課程開發形式:教師合作完成。校本課程學習組織形式與周課時數:(1)為必修,(2)、(3)為選修,每周1課時。《學校采訪簡錄》摘要:《核桃樹的栽培與管理》與《剪紙》都是根據學校和地方資源特色開發,山核桃種植主要是勞技教師在勞技課和課外活動時進行,有時請來有種植經驗的村民傳授種植方法和栽培技術,《剪紙》主要在美術課和課外活動有美術教師時進行。
【案例五】:
學校:新泰市天寶第一初級中學。學校駐地天寶鎮簡介:新泰市天寶鎮,是隸屬于山東省新泰市的鄉鎮之一。該鎮地處魯中腹地,北倚國家森林公園徂徠山,南臨黃河支流柴汶河,北部山區風光秀麗,南部平原土質肥沃,素有“小泰山”、“汶陽田”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稱。轄50個行政村,人口7.8萬人,耕地面積8.7萬畝。櫻桃是天寶鎮特色產業,有“中國櫻桃第一鎮”美稱,天寶櫻桃因其品味佳而盛譽一方,目前已種植2.2萬畝,是國內較大的櫻桃生產基地之一。學校簡介:天寶一中始建于1959年,原名新泰市第六中學,1986年歸屬地方,始名天寶鎮第一初級中學。學校現共有31個教學班,教職工135人,黨員23人。在校生人數1666多人,其中住宿生823人,覆蓋人口44000余人。2006年被評為泰安市規范化學校,2012年再次被復評為泰安市規范化學校。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已制定。目前已開發的校本課程:(1)《天寶印象》;(2)《我可愛的家鄉――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3)《保護野生動物主題辯論會》;(4)《素描與彩畫》;(5)《走進李白》;(6)《月亮詩情》。校本課程表現形式:(1)與(2)為自編讀本,(3)為課程綱要,(4)為自編教材,(5)與(6)為教案。校本課程開發形式:(1)與(2)由教科室人員合作完成,(4)由兩位教師合作開發,其余均為教師個人開發完成。校本課程學習組織形式與周課時數:每周1課時。采訪摘要:學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雖已制定,但執行比較困難。人員緊、教師缺乏校本培訓、考評制度等諸多因素都不利于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其結果導致校本課程形同虛設。
二、案例說明與分析
(一)案例說明
1.課題組調研人員對泰安市五個縣市區農村中學的考察是隨機的,不存在由于好惡取舍因素,因此,以上10份案例能基本反映出泰安市農村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的現狀。
2.一個學校駐地的地理自然資源和周邊社會資源(即鄉土資源),是校本課程開發所結合的重要內容,因此研究者把學校駐地鄉鎮簡介列入案例的一項,以期望所研究的學校有沒有結合這些資源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進一步說,看開發了什么,還有什么資源有待開發。
3.為什么案例要列入學校簡介?一是讓讀者對學校概況有個大體的了解,二是看學校發展狀況與校本課程的關系,是“省規”還是“泰規”,把兩種規格、兩種級別的學校進行校本課程專項比對,看能不能說明問題;第三就是看簡介中學校有沒有因開發校本課程而具有辦學特色,因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往往是與辦學理念、辦學思想和辦學方向聯系在一起的。
4.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對每一所學校而言,國家教育方針都是一樣的,但是學校怎樣依據教育方針確定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即每所學校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哲學。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是什么?校本課程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興趣,這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一所學校要開發校本課程,就要考慮課程的必要性,也就是說,我為什么要開設這種課程而不是那種課程,其依據主要是學生的興趣或需求。如果說興趣和需求問題是回應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的話,那么校本課程開發還要考慮其他可能性,也就是當前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即依學校、社區現有的可得到的資源,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興趣或需求。另外,校本課程開發還要有實施與評價的方法、保障措施,等等,這一些都是《校本課程規劃方案》所要解決的。一個學校在開發校本課程之前,必須先要制定適合本校發展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否則,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是隨意的、無目的的,是起不了作用的,這正是研究者把《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列入案例的原因所在。
5.案例中“目前所開發校本課程”一項所列舉的校本課程以實地考察為準,調研人員對每項課程內容的封面、目錄一一拍了照。對學校開發較多的校本課程,研究者暫且作了歸類,如【案例三】,但歸類方法不追求規范。
6.校本課程表現形式、開發形式、學習組織形式與課時數都是考察與研究校本課程的重要參數,通過這些項目參數,可以窺視到開發者對校本課程的理解程度,所以案例中一一列出。
7.《學校采訪簡錄》(或采訪錄)是調研人員實地考察時由采訪學校分管領導親筆所寫,有據可查,其摘要能反映出學校層面對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程度和參與程度。
8.校本課程評價方法能在《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得到體現,凡對《校本課程規劃方案》評價“翔實、可行”的評語,都是對其評價方法給予肯定的,故案例中評價方法不再作為一項列出。
9.限于研究者能力,對校本課程的其他研究參考項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二)案例分析
1.關于《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學校制定《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的原因,本文案例說明中已陳述,這里打個比方,如果把校本課程開發看作一項工程的話,那么《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就是工程的預算方案、設計圖紙,等等。在以上抽查的案例中,無這種方案設計的有3處學校,占抽查學校的30%。這說明什么呢?讓我們先看國內知名學校的做法:江蘇錫山中學是在國內開展校本課程開發比較早的,也是影響力比較大的學校,他們的做法是:(1)建立課程領導組織。該校組建了由校長、課程專家、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的學校校本課程審議委員會,師生比為2比1。(2)需要評估。在課程專家的指導下,設計了6套問卷,并采用其中的教師、學生問卷進行調研,輔以訪談、座談等方法,獲取必需的信息。同時還研究了學校教育哲學、課程資源等問題。(3)建構框架。先確定總體目標,再形成課程結構,最后,形成《校本課程開發指南》及《校本課程規劃方案》。(4)組織實施。共五步:教師培訓;教師申報課程;審議、課程;學生自主選課;組建教學班級,編寫《課程綱要》。以上流程反映了我國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程序,而學校層面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缺少這一環節說明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不完整的,是一種隨意的、無目的的開發。另外,《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的制定不是信手拈來、憑想象寫出來的,它需要對學生興趣和需求、教師專業素質、資源問題等進行調查評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但我們調研人員在考察時,并沒有發現制作《校本課程規劃方案》的過程性材料,這不能不說明問題。
2.關于學校目前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的數量反映出學校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教師的參與度,以上案例中校本課程開發的數量居前三位的是【案例三】16項、【案例五】6項、【案例二】5項,后兩位的是【案例一】2項、【案例四】3項,從數字上不難看出縣市區之間的差距。讓我們再看看國內知名中學他們所開發的數量:上海中學(1999~2005共897門),華師大二附中(124門),大同中學(80多門),南洋中學(2004年47門),市八中學(約47門),靜安教院附校(一學期初中部74門、小學部32門)。如此多的校本課程,讓學生有了很大的選擇空間。其次涉及領域廣。多數學校的校本課程遍布哲學、政治法律、歷史、藝術、語言文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工業技術、信息技術、體育與健身、綜合實踐等眾多領域,基本能滿足學生多樣的需求,適應學生個性化發展。第三是課程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如:上海中學的《CPS-資優生必修課》,南洋中學的(心靈之旅》、《紅十字青少年救護知識》,市八中的《錢幣文化》、《俠與道(金庸小說解讀)》、《金融知識入門》,格致初中的《學做編輯》、《火花欣賞》、《少兒茶藝》等。拋開校域差別、資源差別不說,單從數字上分析,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同時也說明校本課程開發是一種發展趨勢,任何人不該有應付一時、搞形式主義的想法,我們泰安市農村中學校本課程開發工作任重而道遠。
3.關于校本課程表現形式。匯總以上研究案例,我市農村中學校本課程所表現的形式有以下幾種:(1)自編教材,(2)實施方案,(3)教案,(4)自編校刊,其中以自編教材最多,【案例一】、【案例三】、【案例四】,都是單一的自編教材形式;【案例二】是一個唯獨沒有自編教材的案例,他們以“實施方案”、“教案”的形式實施校本課程的開發,而【案例五】中出現了“課程綱要”的實施形式,確實值得一提。這里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校本課程到底應該以什么方式呈現?我國課程學者廖輝認為:自認為開發校本課程就是組織和集中一些人員(如教師)開展校本課程的教材編寫,將校本課程開發看成了靜態的教材編著,脫離了學校里、師生間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發展。其實,課程開發除了教材的開發,還必須明確學校的教育哲學,設置合適的課程與課程群,開發課程標準(地位和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實施與評價等),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課程資源并認真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同時,教材的開發,除了自己編寫,還可以選用和改編他人編寫的比較理想的教材。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部《學校課程管理指南》里要求:原則上不為學生提供教科書。考慮到校本課程的價值與定位,建議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部門以及學校不要關注校本課程的教材開發,而應關注學校層面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以及由教師開發的《課程綱要》。因此,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不必熱衷于編寫教材,而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校本課程開發不僅是教材編寫。另外,我國課程專家崔允t、韓延倫等人認為,把“校本課程開發”簡單化為“組織教師自編教材或輔導材料”是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中存在的一大誤區。這個誤區不僅在實踐上“窄化”了校本課程開發的課程類型以及內容選擇的范圍,還局限了教師發現和利用課程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的思維視野。以上資料說明,我市對校本課程的表現形式還普遍存在著認識上的偏差,在這方面【案例五】和【案例二】做得比較好,尤其是【案例五】中的課程綱要;進一步說,這實際上是對校本課程的理解和領悟程度的問題,不是說自編教材不是校本課程的表現形式,而是說不能作為主要形式。
4.關于校本課程內容(分類)分析、案例中資源開發運用狀況分析、校本課程開發形式與學習組織形式分析以及采訪中折射出的問題,等等,限于篇幅且時間緊迫,課題組將其研究并完善后,將另辟文章陳述。
三、初探心得
一、前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農村居民對無線寬帶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主城區和一般城區都實現了TD-LTE網絡的覆蓋,但農村地區的TD-LTE網絡的建設才剛剛起步。農村地區由于面積廣、原有GSM網絡站間距大等特點,對TD-LTE網絡覆蓋的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無線傳播模型的理論,根據鏈路預算的結果,給出了平原、丘陵和山區等不同場景下的站間距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農村TD-LTE網絡增強覆蓋的策略和方案。
二、TD-LTE在農村場景的建設策略和方案
本文主要從農村TD-LTE網絡建設的場景劃分、各場景的鏈路預算結果、采用的提升覆蓋的建設策略和方案、測試案例四個方面介紹TD-LTE如果在農村場景下建設。
2.1 TD-LTE網絡在農村場景的劃分
根據目前城市的測試結果和規劃參數,結合農村覆蓋要求的特點,農村覆蓋的一些重要規劃參數可以確定如下:
(1)室內覆蓋要求的RSRP門限值取-113dBm,鄰區干擾余量取3dB,人體損耗取3dB,其他余量取5dB。
(2)F頻段農村室內的綜合穿透損耗取13dB。
農村場景基本沒有電子地圖,無法做仿真,因此只能通過鏈路預算來估算小區的覆蓋半徑,從而估算農村場景下的規劃質量。根據規劃經驗,將農村主要分為平原、丘陵和山區。平原的特點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較小、對無線信號的傳播損耗較小;丘陵的特點是:形態起伏和緩,相對高度不超過200米,由各種坡面組合體,對無線信號的傳播損耗較大;山區的特點是:地形崎嶇、起伏較大,對無線信號的傳播的阻擋損耗大。
2.2 各場景鏈路預算結果
根據無線傳播模型,結合TD-LTE不同業務對解調門限的要求以及前述設定的規劃參數,農村單個基站的覆蓋距離在不同場景下鏈路預算的覆蓋半徑:平原2.6km,丘陵2.3km,山區2.1km。目前85%以上的農村GSM基站的站間距都在啊3公里以內,可以滿足TD-LTE網絡對覆蓋的要求。
2.3 覆蓋的策略和方案
85%以上的基站可采取以下策略:滿足以上覆蓋距離要求的前提下,采用F頻段8T8R建設宏基站,特殊子幀建議采用9:3:2,,PRACH格式選擇格式0(UL:DL=1:3),天線高度控制在40m~60m之間,天線下傾角低于6度。
為了進一步提高網絡的覆蓋能力和業務質量,對于一些需要增強覆蓋的場景,可以通過以下策略,加強農村場景下TD-LTE網絡的用戶感知水平。
(1)16T16R TDS/TDL雙模創新方案提升邊緣區域覆蓋能力
下行同一個小區采用2個8 通道RRU,其中一個RRU下行主發射TDL,另一個RRU下行主發射TDS,TDS的剩余功率可以給TDL使用,下行單制式可以最大化使用每個RRU的功率,TDL可以實現下行16通道發射。預計可提高20%的增益。
(2)使用高增益天線提高覆蓋能力
在F頻段使用寬帶400mm、長度1.8m左右的16.5dBi的高增益天線代替傳統14dBi的智能天線,可提高20%的覆蓋能力。
(3)使用Relay基站回傳,延伸覆蓋能力
宿主基站為用戶提供覆蓋的同時,給Relay節點提供無線回傳鏈路,在一些覆蓋廣,有盲區的山區使用,延伸TD-LTE的覆蓋能力。
2.4 測試案例
根據以上規劃策略,在湖北某農村區域選取了平原、丘陵和山區三個場景,使用了14個基站進行TD-LTE覆蓋。平均站間距3.2公里,使用8T8R方案和高增益天線。經測試,90%以上區域RSRP值大于-105dB,邊緣下載速率達15Mbps,整體覆蓋水平良好。
三、總結
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村場景下TD-LTE網絡的建設原則、策略和方案,并給出了實際的測試案例,測試結果表明建設方案完全能夠指導TD-LTE網絡在農村的建設。
Abstract:In the time of ever-growing ecological tourism,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leisure farm has become a hot spot. The article explored some design keys in planning the ecological leisure farm.
Keywords:leisure farm;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2)08-0087-02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速,競爭日益激烈,人們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同時,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閑暇時間逐漸增多,人們對于休閑活動、接觸大自然、回歸儉樸生活的需求正快速增長,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農村環境中放松自己。人們向往回歸自然、返樸歸真,促進了生態旅游、休閑以及農業生態旅游在國際上悄然興起。于是,包括休閑果園在內的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新型產業應運而生,拓展了農業發展的新空間,開辟了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農家樂”旅游是城市和農村需求特別是城郊農業綜合資源相互適應、相互作用的產物,它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有機結合在一起,利用庭院、堰塘、果園、花圃、農場等農、林、牧、漁業的資源優勢和鄉村風土民俗吸引旅游者,為游客提供觀光、運動、休閑、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綜合服務,開辟了一條傳統農業調整結構的新路子;同時也為廣大農民改變精神面貌,加快文明進程提供了機遇。
目前上海郊區生態型、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求日益增大,發展條件漸趨成熟。發展“農村游”既可以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豐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從而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增長點。目前,松江特色農業旅游和休閑度假項目日益增多,其中包括一批如番茄農莊、格林葡萄園等特色區域。以五厙農業觀光園為例,僅一年就能接待游客近9萬人次,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帶動農產品銷售100多萬元,吸收當地農民295人就業。
2 建設必要性
2.1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農業產業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加速推進城郊型農業轉向都市型農業,走出了一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新路。“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游、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
2.2加快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
壯大現代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通過實施“農村游”正在將傳統農民單家獨戶的小農經濟,轉向依托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將傳統農村單一的種植業,轉向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以及綠色觀光休閑農業的多種經營;將傳統的只管生產的封閉式農業,轉向與市場接軌、按市場化配置資源的開放式農業。通過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帶動農民實現持續增收。
2.3順應農村游,改善市民生活環境的需要
發展鄉村旅游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的重要任務,鄉村旅游的發展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當前鄉村旅游已在全國各地得到普遍發展,且成績顯著,我們應總結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并積極探尋其創新發展之路,以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通過生態農莊的建設,構筑以農業生產為主,兼具農業展示、休閑、旅游多功能綜合性農業旅游基地,以順應日益增長的農村生態旅游市場的需求,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豐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從而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增長點。
圖1-現狀景觀利用案例
圖2-非規則型地塊設計案例
3 城市休閑農莊的規劃設計
在休閑觀光旅游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各式各樣的“農家樂”不斷涌現,但是這種低層次、初級的農業休閑觀光仍然滿足不了人們渴望自由,回歸自然的強烈愿望,因此高層次的休閑農莊開始受到更多的關注與青睞。
合理的規劃設計不僅能大幅提升休閑農莊的景觀品質,而且能巧妙利用現狀資源,大大降低建設投入,使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3.1地塊屬性特點
3.1.1依托城市,交通便捷
城市休閑農莊通常分布于市郊或城郊結合部,既遠離鬧市喧囂,又與城市保持緊密連接,具有相對便捷的道路交通。
3.1.2用地性質以農為主
城市休閑農莊的用地多為農林用地,受其用地性質所限,農莊中建設用地比例需嚴格控制,成為規劃設計難點之一。
3.1.3具有較好的自然環境基礎
城市休閑農莊多于原有林地苗圃基礎上改建而成,其自然環境條件相對較好,周邊一般沒有工業、噪音等污染源。
3.1.4一般規模不大,形狀各異
城市休閑農莊的開發多為企業或個人行為,受用地面積、建設投資等限制,以小規模農莊居多,部分農莊受場地現狀條件影響,規劃設計時常常具有相對局限性。
3.2合理的規劃設計
3.2.1現狀林木的合理利用
基于休閑農莊多于現有林地苗圃基礎上建設的特點,規劃宜結合現狀進行設計。圖1中休閑農莊結合苗圃現狀,將主要景觀元素集中于地塊中部,令現狀林木成為農莊四周的防護林,設計既有效降低原有苗木搬遷工作,又巧妙利用苗圃資源特點,營造生態、私密的休閑空間。
3.2.2分區域設計
圖2項目受地塊形狀限制,規劃設計時按使用功能或景觀主題將地塊劃分為若干個功能區,通過園路巧妙地銜接,使用地分區特色鮮明又不乏整體性。
3.2.3水資源的應用
水能活景,優美的自然環境往往離不開水。休閑農莊的規劃設計通常也少不了水體的應用。
若設計地塊內部或周邊有自然湖泊河道的,建議在水質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可能加以利用;對于設計地塊內部或周邊均沒有水源的地塊,規劃設計時可以通過挖湖堆山營造景觀,在挖填土方的場內平衡過程中,可獲得豐富的豎向景觀變化,其建設投入也相對較小,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景觀營造方式。
圖3項目利用地塊邊緣城市河道,引水入園,并通過合理的水體開挖,挖湖堆山,抬高地塊周邊地勢,將主建筑置于山丘環抱、水系環繞之中,并結合傳統的四合院式建筑設計,將中國傳統園林風味發揮到了極致,使農莊的景觀品質得到了飛躍。
3.2.4文化的融合
文化是設計的靈魂,一個具有思想的農莊規劃,不僅是一種企業理念的體現,而且可以賦予項目生命,使來客感受身、心上的雙重洗滌,令游賞者回味無窮,使游客愿意多次光顧。
圖4項目設計以“桃花源”為特色,營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農家田園風光,為整體區域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圖3-現有河道利用案例
圖4-主題優先設計案例
4 規劃需注意的問題與建議
鑒于休閑農莊類項目正處于市場的成長期,各地涌現了大量不同規模、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生態旅游休閑項目,百姓的認知也存在較大差異,為切實保障個體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和長效運行,建議如下: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發展至關重要。農村改革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合起來,逐漸形成了豐厚的農村旅游資源[1]。由此,將觀光農業作為當前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積極探索觀光農業發展過程中,新景觀設計的應用情況,為建設魅力鄉鎮提供參考。文章通過徐州市開展魅力鄉鎮過程中,發展觀光農業的案例展開研究,分析觀光農業的發展價值、前景,并提出相應建議策略。
1工程案例
倪園村鎮位于徐州呂梁山風景區中部,距呂梁山管委會和呂梁湖約5km,區域內交通便利。該地區的農業主要是種植業,主要產物為藕、葡萄、梨、蘋果、油菜等。當觀光農業及景觀提升后,給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及收入帶來了很大的改善。如今,新農村建設進程不斷加快。該地區在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同時,相繼推出農業創新發展機制,倡導農民發展觀光農業。因此,以觀賞“油菜花”及生產蓮藕為基礎的“荷花節”便成為了重要活動。時值油菜花及荷花盛開時節,大面積花海,構成了一幅鄉村美麗圖畫。通過當地主產作物構建觀光農業,使當地農民不僅可以收獲農產品的同時,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
2農村景觀設計思路介紹
2.1注重因地制宜
新農村建設,主要以整治村莊為主要對象和內容,而且均要量力而行,使鄉村更加美麗。農村生態治理又區別于城市,其治理規模、造價、用途及外觀等均存在著差異[2]。
2.2突出民俗文化景觀特點
開發農村景觀建設,必須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切實將美觀適用、經濟適度作為農村景觀表現的尺度。改進傳統的農村景觀設計方法時,必須綜合考慮景觀形態、色彩、質感、環保及光影等應用前途。必須注重傳統與現代創新環境下的不可復制或者完全照搬,應根據當前農村特色,實現景觀效果的適應和相宜。
2.3強調原生態景觀與材料設計效果相結合
從觀光農業園的功能、環境質量、游人活動、庇蔭等要求出發的同時,應注意植物布局的藝術性,以此激發游人的興趣。農村景觀設計必須注重低碳減排。設計中應體現出節能和綠色理念,積極打造農村觀光景觀特色。
3新農村景觀設計在觀光農業發展中的應用對策及效果
3.1發揮農業特色,推動經濟發展
新農村景觀設計中,要通過“油菜花節”及“荷花節”,實現農村景觀的應用。通過組織種植大面積的荷花和油菜,并遵循農村的總體規劃,進一步保護好原生態林區,發展觀賞林區,推動生產林區,從而形成各區的景觀特色。要將鄉村置身于荷花和油菜花的海洋之中,實現農村的景觀設計。通過這兩“花節”讓外界所認識,并為其它農業產品找到銷路。因此,新農村景觀設計,能夠使農村觀光業發展效果更佳。
3.2發揮農村原生態優勢,打造純凈的鄉村環境
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以通過農村的固有原生態資源進行設計。要根據當地農業種植情況,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并體現出新農村景觀設計特點的同時,也體現出農村景物與自然生態景觀的相互融合。從鄉村環境建設看,通過新農村景觀設計,能夠有效打造出美麗的鄉村風貌,給予農村生態環境以極大的保護。
4結語
當前,農村建設是改革的主要內容,通過打造魅力城鎮,讓農村變得更加美麗,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觀光農業發展中,實現農村新景觀設計,將成為勾勒美麗農村的重要一筆。文章以徐州市打造魅力鄉鎮為案例,分析了新農村景觀設計的基本思路,以及在觀光農業發展中的實踐應用效果,為后續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作者:張旭 單位:徐州市源景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本論文為廣東省教育廳2014年度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農村財會與審計才人培養模式教學改革》(項目編號GDJG20142564),2014年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創新強校工程”立項項目(項目編號HS2014CXQX16)階段性成果。
F239.0-4
長期以來,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成為大學教學的主要方式,特別是在獨立學院,囿于師資力量、學生自學能力和教學硬件投入的限制,這種教學方式更加普遍。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需要,而案例教學法是比較適合專業特點和學生培養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課程中案例教學設計
案例教學法在使用過程中,應當從學習目標的設定到學習內容的選擇,從學習資料的選擇到學習評價的考慮等各方面進行精心設計,達到較好地教學效果。
(一)案例教學法學習目標設計
案例教學法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教學中,教學目標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
知識目標: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的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農業企業審計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了解農村經濟審計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技能目標:理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的目標、思路和方法;理解農業企業審計的目標、思路和方法;掌握農村集體、農業企業資產盤點的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培養基本的審計工作能力;道德價值目標:樹立堅定的職業道德價值理念,養成誠信、獨立性、客觀和公正、良好的職業行為、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的職業道德,培養創新意識。
(二)案例教學法學習內容設計
根據掌握的農村審計的文獻資料和抽樣調查,參考農業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2007),在教學中選擇了十個方面作為案例教學法的重點:1、資金、財產的驗證和使用管理情況;2、財務收支和有關的經濟活動及其經濟效益;3、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4、承包合同的簽訂和履行情況;5、收益(利潤)分配情況;6、承包費等集體專項資金的預算、提取和使用情況;7、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籌資籌勞情況;8、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任期目標和離任經濟責任;9、侵占集體財產等損害合作經濟組織利益的行為;10、鄉經營管理站代管的集體資金管理情況。在這十個方面再結合集體組織和農業企業的情況選擇12個左右案例進行探討,讓學生知道在具體審計中“怎么樣”,還掌握“為什么”。
(三)案例教學法學習資料設計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教學中,我們主要通過調查訪談、文獻查閱、調閱檔案記錄等方法,圍繞教學內容的十個方面搜集資料。同時,近三年披露的農業上市公司的審計事項也是我們案例組織的主要來源。
案例資源收集后,要盡可能多角度、多層次給學生進行呈現,通過視頻資料、訪談錄音和文字記錄、文件資料等形式,最后形成“誰”、“哪里”、“怎樣”的案例資料集,讓學生體驗到審計發生的環境中,通過分析這些資料,考慮這些現象后的“為什么”。比如,在學習“資金、財產的驗證和使用管理情況”模塊,通過播放視頻表現采訪村集體負責人、合作社養殖戶、村民代表等的訪談資料,讓學生感覺到現場訪談的結果,再通過播放養牛場、魚塘的視頻,將學生引入到生產的具體環境中,這就為討論如何選擇適合的審計程序進行牛、魚等生物資產的真實性驗證提供了環境條件。
(四)案例教學法學習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教學工作的宏觀設計,包括教學準備、信息呈現、明確議題、分析評價、反思升華等過程。
教師準備主要在于五個步驟:圍繞教學目標熟悉教學案例;規劃設計,規劃時間安排、信息呈現方式、討論形式、過程如何引導、布置什么作業等;劃分重難點,分析哪些結論是通過材料可以直接得出的,有什么樣的結論是如果仔細甄別材料會得出可能相反的結論,分析哪些材料中的結論是學生可能會忽視掉的等;熟悉學生,盡可能熟悉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性格表達;把握角色,對于教師來說保持中立、自我反省是在案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信息呈現主要在于對功能各異的教學媒體進行選擇。根據案例教學的需求不同,需要考慮是為了展示事實、提供示范、呈現過程還是為了創設情境,根據不同目的,結合教學媒體的特性和教學環境的具體條件進行不同選擇。
明確議題是要在適當時機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案例教學討論既怕學生思路跟不上,不能形成討論,又怕學生思路過于寬泛而討論漫無邊際。這就需要教師使用專業判斷和職業經驗,根據學生討論的發展不斷拋出事先準備好的小議題,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確定案例的主要議題,完成教學目標。
分析評價是在學生進行討論時通過適時、適當方式介入對小組討論的過程和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發揮積極性、控制討論的氛圍,達成學習目標。
反思升華是案例教學的最大意義所在,升華不是講小數目的案例結論推廣到全體的適用性上,而是根據討論案例的特殊性,對已有理論進行擴展或者概括。在教學中尤其要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將案例討論過程中得到的心得體驗進行總結,成為日后進行職業判斷的參考。
(五)案例教學法學習評價設計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在小組中的作用,學生的參與程度;在教學中還要進行組員之間的互評,將每個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的優缺點和特點總結出來;教師在學生自我評價和互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表現、案例分析的結論和未來的發展做出總結。總結性評價是對整個教學方案的評定,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評價,更重要的是對案例教學的所有環節的評價,為今后的教學提供經驗。
二、案例教學法使用中常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案例教學法雖然相比講授法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點,但是在執行中確實也有一些共性的問題,現將問題及解決思路提出來以供參考:
(一)案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合適的案例選擇困難
在案例教學中,合適的案例的選擇實在是非常困難的。農村審計案例來源或者是教師自己積累或者是源于其他公開渠道披露。如果是自身積累,案例的信度和效度都是不小的挑戰,案例證據取舍也是困難重重,選擇證據是往往因為先入為主為了得到某個結論而取舍數據,缺乏嚴謹性;如果資料來源于其他公開報道,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難以考究。
2.案例教學對教師和學生要求都較高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教學是將審計原理還原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中,既要體現工作中的審計思路和也要呈現蘊含的審計原理,既要懂得審計也要還要理解財務處理,既要熟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核算還要懂得農業企業適用的財務會計制度的核算,既要理解材料之間的關系還要設計思路巧妙地抖摟出來,這些都對教師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挑戰。
對于學生而言,進行案例分析是個對呈現出的所有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的過程,既要掌握材料知識,還要對學過的已有全部知識進行綜合運用,通過討論形成結論,再回到材料中對結論的正確性進行求證,最后還要對結論進行由此及彼的遷移。這些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也提出來較高挑稹
3.案例教學效率低
案例教學效率低主要體現在對于時間資源的耗費。在案例的整理階段,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篩選、比較、甄別、整理,縱使如此,得到的效果也僅僅差強人意。在案例討論的組織過程中,如果學生投入不足,有效討論和及時反思不能及時結合也會造成效率降低;即使形成了良好地討論氛圍,在各抒己見的自由討論中,形成最后決議也是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相對于直接灌輸的課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的效率在實踐上是比較低的。
(二)問題解決建議
以上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日之功。現就正在解決的辦法進行整理以作參考:
1.建設案例數據庫
通過教師們的實地參觀、訪談、查閱資料將文獻資料或調研資料整理儲備,這種資料可以是表格材料、檔案數據,也可以是教師在研究中收集的證據或者是在研究中發現的關系描述。大量的數據出現,可以為以后建立證據鏈、建立跨案例分析的基礎。
2.搭建教師交流學習平臺
優秀的案例分析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功底和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教學經驗、先進的教學理念,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互相交流溝通中產生。基于此種目標,應盡可能給教師創造機會進行交流學習,搭建教師間互相交流信息傳遞經驗的工作平臺。
3.案例教學與授課法等其他方法相結合
教學策略選擇是教學設計中困難最大的地方也是最具有創造性的工作。在教學中,不要執著于一種方法而不言其他,案例教學方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應在教學設計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和總結。
參考文獻
[1]郭德紅.案例教學歷史、本質和發展趨勢[J].高等理科教育,2008(01):22-24
[2]關秋、陳梅..案例教學的理論研究綜述[J].教育與職業,2011(20):145-146
[3]蔣國明.案例教學在英語課程與教學理論課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