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2 16:26:3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媒介經營與管理分析,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網絡資源管理系統核心的分析
2.1網絡資源的存在性
確認是否存在某個資源,以及資源的位置、狀態、與其它資源的關系等。范圍涵蓋物理資源、邏輯資源、智能資源和非智能資源。根據各種網絡資源的實際屬性,建立每類資源的數據模型,建立統一的資源錄入、編號、命名,建“立完整、準確的資源映像,有了完整的資源映像,基于資源信息的各種應用如:查詢、統計、資源調度、路由分析、網絡優化才可實現。它是網絡資源的最基本屬性。
2.2網絡資源的動態性
資源的動態性體現在資源數據庫跟隨現實網絡變化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方面。為了使現實網絡中資源存在及使用狀態的變化能及時反映到數據庫中資源映像上,需要建立相應的調度流程和組織管理模式。通過網絡資源管理與業務調度流程的緊密結合。
2.3網絡資源的使用性
資源的使用性表現在某一資源是否承載著上一層業務,是否被占用,被誰占用等。如管道中是否穿有光纜電纜,光纖中是否承載著傳輸系統,傳輸系統中有多少電路,電路中承載的是什么業務等都是資源使用性的表現。
3信息管理系統核心模塊的分析
3.1線路資源管理分析
(1)管道、桿路部分以GIS技術為核心,管理和維護廣播電視傳送網絡的底層物理網絡資源,提供對這些資源的圖形化錄入、編輯、查詢、定位、分析、統計手段,為廣播電視運營維護部門、規劃設計部門、工程建設部門、資產管理部門提供準確的管線資源現狀信息。(2)電纜部分電纜網絡資源管理以GIS技術為手段,實現對城域網、用戶分配網等進行圖形化管理,完成電纜信息的錄入和編輯、電纜路由信息的管理。(3)光纜部分光纜網絡資源管理以GIS技術為手段,實現光纜網絡的圖形化管理。形成的光纜網絡拓撲圖,為數據網絡、HFC網絡的建設提供傳送物理媒介層的資源。(4)線路設計部分線路設計子系統實現對現有管道/桿路資源的查詢,實現管道最佳路由分析等功能;將各種查詢和分析結果自動轉為工程管道圖和工程線纜路由圖,搭設纜線的架空部分,對管孔、接續設備進行預占,設計纜線的附屬設備的物理點,并將上述的設計結果保存在設計成功庫中。系統為網絡規劃設計部門、網絡維護部門提供服務。
3.2網絡資源對象管理分析
網絡資源對象管理的關鍵是為了適應廣播電視網絡發展的需要。從廣播電視網絡產生開始,這個網絡中的設備就在不停的發生變更,網絡的結構也從單一的同軸電纜網絡發展到光電并存的網絡。隨著網絡發展的步伐,網絡資源對象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那么系統要能適應于網絡的發展,管理更多的資源對象,那么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這就對整個管理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統既要能適應于管理現有的網絡資源對象,也要適應網絡發展中產生的新資源對象,網絡資源對象管理的關鍵就在這里。系統提供專用的數據模型,將網絡資源按一定的方式整合起來,適應于網絡的變化,資源的變更,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系統管理的先進性和可持續性。
3.3工作流程管理分析
資源管理在業務運行環節中接受運營支撐系統的調度指令,執行運行維護、網絡規劃、工程建設或數據。此時,資源管理已經成為運營商業務活動調度體系的一部分,而業務活動調度體系可以是傳統的,也可以是逐步信息化的。工程建設環節是資源管理自身可以閉環管理的環節,即可以將工程建設環節直接放在資源管理中處理,當然也可以在資源管理之外獨立進行這個環節的流程管理,只要能夠達到管理目標,形式是多樣化的。運維作業環節是系統內部主要的數據維護環節,主要包括資源調度、故障維護、網絡優化、網絡調整等。盡管作業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其任務來源不同,因而作業調度與管理方式不同,用作業管理來體現數據維護留下的痕跡。
3.4機房管理分析
利用GIS技術,實現各局點、站點的地理分布管理,為上述其它管理系統提供公用的基礎數據及操作功能。采用CAD技術對各局點、站點內的機房進行管理,包括機房平面圖、機房走線圖、機架設備的管理。能夠對一些無法劃歸給某個具體的專業的資源(如電力、空調、消防設施等)進行管理。
3.5查詢分析
查詢分析主要提供給領導和管理決策部門,一線運行維護人員使用的子系統,它提供多種形式的對現狀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功能,可實現跨不同專業、跨不同資源類型的各種關聯查詢。提供各種網絡資源的預警分析功能、資源分布狀況查詢功能、故障影響范圍分析功能、可利用資源覆蓋范圍分析功能等,為科學管理和長遠規劃提供輔助依據。
中圖分類號:F7文獻標識碼:A
一、關系營銷的含義
所謂關系營銷,是把營銷活動看成是一個中小企業與消費者、供應商、分銷商、競爭者、政府機構及其他公眾發生互動作用的過程,其核心是建立和發展與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關系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就在于對顧客的理解。傳統營銷對關系的理解僅限于向顧客出售產品,完成交易,把顧客看作產品的最終使用者;關系營銷把顧客看作是有著多重利益關系、多重需求,存在潛在價值的人。關系的內涵發展到了不斷發現和滿足顧客的需求,幫助顧客實現和擴大其價值,并建成一種長期的良好的關系基礎。
隨著市場的快速擴張和深化,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產品極大地豐富了,這使顧客的選擇余地大大拓展。一個中小企業若是不能及時了解、發現、滿足顧客的需求,無異于將顧客送給競爭對手,自斷財路。而技術條件的改善使得關系營銷從發展的要求到發展的必要成為可能。技術飛速發展,引起了信息大爆炸,信息媒體不斷地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媒體的專業化,單一媒體功能被弱化了。這意味著一些中小企業必須在電視、電臺、雜志、報紙等多種媒介中大量做廣告,才能使信息盡量多地傳遞到消費者身邊。因此,許多中小企業紛紛開始建立與顧客之間的更為直接的關系。
關系營銷的本質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雙向溝通。在關系營銷中,溝通應該是雙向而非單向的。只有廣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才可能使中小企業贏得各個利益相關者的支持與合作;(2)合作。一般而言,關系有兩種基本狀態,即對立和合作。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協同,因此合作是“雙贏”的基礎;(3)雙贏。即關系營銷旨在通過合作增加關系各方的利益,而不是通過損害其中一方或多方的利益來增加其他各方的利益;(4)親密。關系能否得到穩定和發展,情感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關系營銷不只是要實現物質利益的互惠,還必須讓參與各方能從關系中獲得情感的需求滿足;(5)控制。關系營銷要求建立專門的部門,用以跟蹤顧客、分銷商、供應商及營銷系統中其他參與者的態度,由此了解關系的動態變化,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不穩定因素和不利于關系各方利益共同增長因素。
此外,通過有效的信息反饋,也有利于中小企業及時改進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求。
二、中小企業市場營銷現狀
1、營銷戰略只是一種形式。許多民營企業即便制定了營銷戰略,也僅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無法把其貫穿于自身經營活動中,使營銷戰略成了裝點門面的東西。由于戰略迷失,許多企業在競爭過程中不斷被動地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白白浪費優勢資源。
2、先制造后銷售。許多中小企業在產品出廠時,連產品賣給誰都不清楚,就胡亂地打廣告。漁夫都明白“在有魚的地方打魚”的道理,而許多民營企業并不清楚自己的消費者在何處,更不清楚他們的喜好、消費能力、年齡、性別、社會定位等方面的內容。
3、營銷=廣告+促銷。大量廣告漫無方向地狂投及大量買贈促銷過后,銷量仍然不盡如人意。經銷商開始提出退貨,銷售精英紛紛流失,產品大量積壓面臨過期,民營企業再次陷入迷茫。難道是產品價格太貴了?產品質量不好?始終找不到問題的答案。
4、盲目跟風。許多企業一看到競爭對手在電視上打廣告,就迅速跟進。一看到對手聘請了“空降兵團”,自己也毫不示弱地招兵買馬。借鑒其他公司的先進營銷經驗本無可厚非,但許多民營企業迷信知名公司的操作方式,盲目照搬其他公司的經驗往往給自己帶來巨大損失。
三、中小企業如何有效進行關系營銷
1、利用個人溝通。所謂個人溝通就是指通過營銷人員與顧客的密切交流增進友情,強化關系。如市場營銷經理可以邀請客戶的主管經理參加各種活動,密切雙方關系;逢年過節的問候與祝福;私人間的相互幫忙等。需要注意的是,盡量避免企業過分依賴特定的營銷人員,個人溝通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親密度的增強。
2、開展個性化營銷。個性化營銷也稱為定制營銷,是指根據不同顧客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特色產品和服務的營銷活動。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能夠使企業大規模、高效率地生產非標準化或非完全標準化的個性化產品。另外,科學技術也使得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幅降低,企業有能力同時接受大批顧客的個性訂單,實現以銷定產。個性化營銷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提供個性化產品和超值服務滿足顧客需求,提高顧客的忠誠度,保持良好的顧客關系。
3、開展數據庫營銷。數據庫營銷就是指利用企業經營過程中收集、形成的各種顧客資料,經分析整理后作為制定營銷策略的依據,并作為保持現有顧客資源的重要手段。數據庫營銷可以幫助企業收集大量的顧客資料,有助于個性化營銷的開展和顧客關系的管理。另外,數據庫營銷可以幫助企業分析顧客需求行為,了解顧客價值,評估顧客價值。
4、利用因特網。企業可以考慮通過互聯網建立并保持良好穩定的客戶關系。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給顧客提供一些免費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企業還可以開展富有創意的在線營銷。如,在線游戲、猜謎和設計競賽等營銷手段。通過成本低、效果好的在線營銷不但可以制造賣點,留住老顧客,而且還可以獲取許多潛在客戶的資料。
四、對我國中小企業關系營銷的啟示
1、關系營銷有助于企業營銷成本的降低。首先,關系營銷能幫助企業在內部營造一種全民參與、全員營銷的氛圍,這將極大地減少企業的營銷費用;其次,關系營銷強調的是以顧客為中心,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第三,關系營銷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關系營銷不僅能幫助企業減少收集信息、談判、協調、行為的控制和檢查等經營活動所需的時間,還能通過企業間的協調降低單位成本而降低價格。
2、關系營銷有助于企業間的合作。在傳統市場營銷中,企業間只有殘酷的競爭,這種關系既不利于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壯大。而關系營銷能夠加強企業間的協調與合作,這種關系不僅能幫助企業拓展市場范圍,擴大市場份額,還能增強企業的應變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3、關系營銷有助于建立并維持與顧客的良好關系。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有大量忠實的顧客。要想擁有忠實的顧客,就必須和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關系營銷能幫助企業更加深入地研究顧客、更好地了解顧客需求、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進而和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良好的顧客關系可以使顧客成為企業忠實的顧客,忠實的顧客既可以幫助企業將產品和服務傳播出去,又能幫助企業穩固市場地位。
4、關系營銷有利于企業優化資源配置。一個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關系營銷能夠使每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共享資源,分攤費用,能快速地將產品推向市場。另外,關系營銷能夠使企業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及信息資源,有助于新產品研發費用的降低和研發周期的縮短。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改革開放以來,在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高校為了解決教育經費,轉化科技成果,走產學研道路,大力發展校辦企業。根據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的統計數據,2003年底,全國609所普通高校共有4839個校辦企業,2003年全國高校校辦產業收入總額826.67億元,比2002年度的收入總額720.08億元增加了106.59億元,增幅為14.80%,實現利潤總額為42.98億元,其中科技型企業占64.24%。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高校校辦企業逐漸暴露出一些不適應新的經濟運行體制的一些問題,不僅自身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還把學校牽連到巨大的風險之中。因此,結合高校校辦企業的特點和經營環境,針對高校校辦企業危機誘因分析,防范危機發生非常重要。
1 戰略層面的校辦企業危機誘因
現在的企業越來越認識到戰略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戰略才能產生持久的競爭優勢。高校校辦企業也要及時發現和解決那些有關企業生死存亡、前途命運的重大戰略問題,戰略的失誤與企業的失敗緊密相連。目前,高校校辦企業在戰略層面的危機誘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戰略定位模糊。高校校辦企業很多都是由80年代的校辦實習工廠發展而來的,由最初的學生實驗、實習的基地發展成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提高高科技技術水平的重要陣地。少數高校校辦企業改制上市后迅速發展成為海內外的知名企業。但是大部分企業和學校還是行政隸屬關系,企業倒閉了職工仍然回到學校,缺乏戰略規劃,沒有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企業發展過程中急功近利,受行政行為影響明顯,短期行為過多,有時使企業在發展中蒙受重大損失,如果不能有效化解,甚至會使企業受到長期乃至永久的影響。
(2)戰略執行不力。高校校辦企業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并沒有結合企業做很好的進行分析和規劃,很多企業發展的中長期目標都是為了例行公事,在客觀上造成戰略執行的困難。另外,在目前的情勢下,校方也沒有過多的插手企業的經營和管理,造成監管上的真空,企業的發展戰略執行不力,一些決策貫徹不下去也不了了之。戰略的執行不力使得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反映遲鈍,不僅容易錯失發展的良機,也使得企業的危機剛剛出現時候不能及時應對,放任危機由小到大,最終釀成不能逆轉的結果。
(3)戰略評價實效。戰略的實施不是在短期里就可以完成的,也就不可能在短期里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對企業戰略實施的效果應該放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里評價。現在校辦企業的戰略評價過分注重強調短期的財務指標,如投資回報率、產值增長率等,忽視中長期發展的指標評價。戰略評價不科學、不準確、不客觀,反而弱化企業的發展戰略,嚴重時會致使企業誤入迷途。
(4)外部環境惡化。迄今為止,世界500強企業己有400多家在中國投資設廠或者設立辦事機構,這些企業一般都有專門的R&D機構,高校校辦企業在科技和信息方面的優勢將逐漸改變。在國內市場里,中小民營企業的經營上更加靈活性。今年3月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中的“兩稅合一”會降低民營企業的名義稅負和實際稅負,因此未來一定時期里民營企業將更加活躍。而對于高校校辦企業來說,原來享受的稅收、匯率、土地等方面的優惠將不再延續,高校校辦企業面臨著國外和國內企業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于高校校辦企業來說,要運用戰略管理分析的模型,了解企業所處的狀態,充分挖掘競爭優勢,克服不足,以避免危機的發生。
2 運營層面的校辦企業危機誘因
高校校辦企業在運營層面主要涉及財務、內部管理、人力資源、企業形象、激勵機制等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對已經存在隱患的問題視而不見,不引起重視,很可能誘使危機的發生,影響企業正常的經營。
(1)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管理本來應在管理中起到規范企業行為的作用,財務指標也能夠反映對企業的經營狀況,便于企業調整和改進,以實現既定目標。但是,由于體制上的原因,很多高校企業存在財務監督、應收賬款以及獎懲等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管理不嚴格等現象,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經營。近年來,高校校辦企業會計人員違法操作的事情時有發生,給企業形象造成負面的影響,嚴重的還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2)企業產權不清。高校校辦企業的產權問題一直是各方非常關注的問題,
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實踐證明,處理不好引起危機是很自然的事情。高校校辦企業成立之初,學校投入企業的資產并沒有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辦理資產劃轉、審批手續,高校與校辦企業之間的權責利沒有明確的規定,非經營性資產與企業的經營性資產混為一團,沒有合理的界定,產權不清,造成管理上的混亂。校辦企業與其他經濟實體發生經濟糾紛時,高校要承擔無限經濟責任,出現校辦企業的經濟活動中高校被告上法庭的事情。
(3)人力資源缺乏。目前大部分高校校辦企業的職工都是學校分離出來的,有很多甚至是為了安排下崗分流的人員。另外,高校并未意識到培養職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依靠事業單位的標準對管理人員進行任命、考核和評價,企業人員在學校還有行政職務,與企業利益相比,更關心自己的升遷。在這種人事體制下,管理者更關注任職期內眼前且現實的經濟效益,而不是企業是否具有長遠發展的潛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4)資金鏈斷裂。校辦企業在成立時候,高校往往以固定資產和科技成果作為資本投入,缺少對企業流動資金的投入,即便有也是以貸,使得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長期居高不下。另外,由于產權關系,融資渠道單一,資金的短缺使企業難以形成規模。2003年,國家開始實施宏觀調控,銀行開始收縮貸款規模,西安交通大學校開元集團的資金鏈突然斷裂,而所有的資金都壓在企業投資建成或在建的項目上,短期里難以收回,引起投資者恐慌,一時造成債主盈門,企業無法正常的經營運作。
(5)激勵機制不全。高校校辦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對企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體制不順,校辦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從企業發展中享受到的待遇不成比例,高校仍然參照學校的標準定薪酬,發放獎金,這嚴重挫傷了企業管理人員、科研人員和普通職工的積極性。內部激勵機制缺乏,導致企業沒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有的企業管理人員心理失衡,甚至違規操作,導致校有資產流失。
(6)公共關系危機。企業在其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都難以避免出現影響其自身發展甚至影響生存的突發事件。對突發事件進行的管理對于現代企業非常重要,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事情在企業經營中屢見不鮮。高校校辦企業要重視公共關系的應用,應側重在高校校辦企業如何借助傳播媒介張揚自身優勢,消除公眾誤解、修正自身形象等方面。公共關系的應用,并不解決組織本身經營和發展的根本問題,但是處理不當卻是可以影響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高校校辦企業不僅涉及企業的問題,出現問題還有學校的形象問題,處理得當,可以相得益彰,處理不好則都會受到損傷。
(7)資本運作困難。資金投入不足是高校校辦企業村在的普遍問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問題更加突出。目前大型的校辦企業都先后選擇上市融資,已經直接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達30多家,但是發展狀態幾家歡樂幾家愁。缺乏監管、不熟悉市場運作規律是高校上市公司的通病,只不過公司出現虧空等重大問題時,有學校兜著,為了聲譽,再大的窟窿也得填。這種邊挖坑,邊填坑的惡性循環現象成了高校上市公司致命的弱點。總之,資本運作困難是困擾校辦企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旦競爭壓力加大,容易成為企業危機的導火索。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網絡營銷營銷模式營銷策略
一、網絡營銷的發展及其適用性
網絡營銷(0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稱是網絡直復營銷,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絡調研、網絡新產品開發、網絡促銷、網絡分銷、網絡服務等)的總稱。
在傳統的市場條件下,企業根據營銷方式和特點實行的是4P的營銷組合策略,即將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分銷(Place)和促銷(Promotion)四個變量作為企業營銷策略的四個因素。而在網絡營銷情況下,針對新的市場條件和消費者需求特點該理論已不適合。以舒爾茨教授為首的營銷學者從顧客角度提出新的營銷理論4C組合:Customer(顧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顧客的費用);Convenience(顧客購買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顧客與企業的溝通),對通過網絡運作下的市場營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在這一理論背景下,網絡營銷的模式就是顧客和企業的對話,企業在清楚地了解每個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后,采取相應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策略:這樣,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營銷關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網絡的即時交互、超越時空等特點即成為這種模式的強大技術依托。
現代化的網絡和信息技術引發了營銷理念、營銷流程、管理模式、組織結構以及營銷方法和手段的深刻變革。企業采用網絡化的營銷方式其降低運營成本的方面是顯而易見的,零售商通過在線銷售可以降低運營成本(例如建立一個集中的倉庫來代替許多單個的商店)、運送更少的商品(可能從制造商那里直接將商品運送到顧客手里)、加大區域滲透、提高與顧客溝通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網絡營銷也存在消極的一面,零售商可能會感到建立和維護一個讓消費者們熟悉的網站需要相當的投資,其中包括時間、金錢以及技術上的投資。另外,一些零售商可能不愿意將產品的價格公布于網上,因為他們擔心這樣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潤。對于制造商而言,網絡提供了一種切實有效的與顧客溝通的方法,從而使實施一對一營銷變得更加方便。而且近些年來,渠道權力從制造商轉向零售商的現象也促使一些制造商們開始發展直接營銷(例如網絡銷售)來重新獲得渠道權力。盡管如此,制造商們依然由于以下一些原因而不愿意在網上直接銷售產品:首先,他們可能會面對中間商的報復;其次,大部分制造商由于產品線過窄而不得不通過某些零售商來銷售產品;第三,現有渠道之間可能相互擠壓(消費者從現在的渠道轉向網絡渠道)。
現階段網絡營銷的發展中,有兩類企業應用網絡營銷的手段較為典型:一類是在國內享有盛名的公司,其提供的產品質量較高且較有特色,但是僅進行了區域性的市場滲透,這類公司無需對店址進行大規模投資,即可利用互聯網吸引新的消費者而快速擴張市場;另一類是那些意欲開拓更大市場的“利基型”公司,因為在利基型市場中,產品或服務是專業而獨特的,買賣雙方的群體都比較小且所處地域比較分散,而網絡可以使這些公司無需大規模的廣告投資就能聞名世界。例如,Hothothot.com就是這樣一個專業商店,它通過互聯網銷售的100多種調味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在各種各樣的網絡公司中,與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大而知名度高的公司以及小而專的公司更容易獲得成功。
二、網絡營銷的模式和策略組合
網上交易突破了傳統的以批發、零售為代表的有店鋪經營方式,電腦網絡形成的媒體空間取代了物理空間,虛擬市場取代了傳統市場。由于是在網上進行交易,商業運動過程發生改變,信息流成為商業運動的主要因素,并對商流(商品價值運動)和物流(商品使用價值運動)起媒介和先導作用,購買者之間基本上可以無成本地通過網絡迅速進行信息溝通,但交易成功需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互相承擔義務的基礎上。
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其基本模式應包括:網上的信息收集、網上商業宣傳、網上市場調研、網上廣告投放與、網上銷售、網上客戶支持服務等。一個完整的網絡營銷過程應包括以下基本步驟:通過確定合理的目標,明確界定網絡營銷的任務;根據營銷任務,確定營銷活動的內容和營銷預算;申請域名,創建全面反映營銷活動內容的網頁;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發掘信息資源,廣泛收集網上信息;樹立網上企業形象;開展網上市場調研;在網上推銷產品與服務;與客戶溝通,通過網絡收集訂單;將上述信息反饋到企業決策和生產部門;通過網絡與分銷商聯系;促進在線銷售;使網絡營銷與企業的管理融為一體。購買者在網上獲得供應商的商品信息,并發出購買的信息,供應商在網上獲得購買信息后.通過物流企業把商品送到購買者手中,購買者則通過金融企業使資金流入供應廠商。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互聯網網民規模已達到5.13億,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了解世界,進行文化和思想的傳播。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媒介,網絡媒體這種價值文化的強大輸出力量是不容忽視,它所體現出價值觀念會對網民產生極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才備受關注。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得互聯網企業都在不斷求新求變,這種生存危機充斥整個行業。在此背景下,網絡媒體是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還是兼顧社會責任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文獻回顧
1.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是由英國學者Oliver Sheldom于1923年最早提出的。他在《管理的哲學》中指出,工業的目標不僅僅是生產商品,所采取的政策應當是有助于社會福利的,要創造人們眼中有價值的商品,還應當把最高的道德標準作為管理的準則,從而促進社會正義的提高,他第一次把道德和企業的經營聯系起來。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關于企業社會責任形成了兩大流派:古典觀點和社會經濟學觀點。古典觀點主張唯一的社會責任就是利潤最大化,這一觀點最有代表性的支持者是Milton Friedman。另一種是社會經濟學觀點,主張對包括股東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如股東、債權人、消費者、員工、社區等)負責,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Drucker、Archie B.Carroll、Keith Davis、Stephen P. Robbins等人。1979年,Carrol在《公司績效的三維概念模型》中提出了一個三維企業社會責任績效模型,他闡述了社會責任績效與經濟目標的一致性,認為企業不僅有經濟和法律責任,而且還有道德和慈善的責任。在1991年,他形象地提出了“社會責任金字塔”(Pyramid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模型:最底層是經濟責任,依次是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
2.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依靠企業來實現其個人目標,而企業也依靠他們來維持生存。1984年,Edward Freeman 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分析方法》一書中,明確提出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是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它包括政府、員工、債權人、供應商、消費者、競爭者、地方社區等。Wheeler和Sillanpaa(1997)對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分類,把在企業中擁有直接權益的,對企業的成功起著直接影響作用的,歸為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投資者、消費者、員工和管理者;把對企業的聲譽和社會地位方面產生極大影響力的,歸為次要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和監督機構、社會壓力群體、媒體和學術評論者、貿易團體、競爭者。2010年11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26000《社會責任指南》,共提出了7項社會責任核心主題:尊重人權、關心員工、愛護環境、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社會及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3.社會責任評價體系
Welford(2000)對歐洲和亞洲的企業社會責任實施情況進行比較,提出了包括企業內部表現、外部表現、公告、公民職責和權利四個維度的社會責任評級指標體系。其中,內部表現主要是針對員工和雇員的;外部表現主要是針對供應商、環保、社區、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的;公告主要是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情況;公民職責和權利主要指對社會責任的支持和宣傳,實現可持續發展。獨立調查和評級機構KLD(Kinder,Lydenberg,Domini&Co.Inc) 作為獨立測量企業社會責任的數據庫,主要從公司治理、產品、對雇員的支持、環境保護、社區支持、多樣化政策和海外運營人權保護七個維度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評價。
無論是在企業界還是學術界,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一直都是關注的焦點,目前在互聯網行業的實證研究涉及的還很少。本文在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礎上,對網絡媒體社會責任評價指標的構建進行探討。
二、網絡媒體社會責任內容
網絡媒體是指,以有線網、無線網或手機網等網絡為載體,通過電腦、移動電話及PSP等可上網裝置,將信息以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形式來傳播,并提供信息交流、反饋及交易等相關服務的網站平臺(勝丹,2009)。根據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等特點,它承擔的社會責任內容主要有如下六個方面。
1.對政府的責任
網絡媒體公司和其他企業區別的關鍵在,它是一個傳播的媒介,而且傳播范圍之廣泛比傳統媒體更甚,因此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按時繳稅顯得尤為重要。而且要積極配合政府政策,大力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促進社會文明。
2.對股東的責任
古典經濟學觀點認為,股東只關心財務方面的回報和公司是否持續盈利。同時也認為企業的經濟利益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公司只有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他責任。
3.對合作商的責任
與傳統企業不同的是,網絡媒體公司通過各類信息的傳播,吸引用戶的點擊,形成一個很龐大的用戶群,很多企業就會在網站上投放廣告,這種和廣告商之間的合作是網絡媒體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當然它的合作商還有很多,比如視頻網站,其合作商就包括有廣告公司、影視公司、電視臺、企業等等,如果能夠做到互利共贏則可大大降低經營成本。同時,網絡媒體公司也要嚴格履行遵守合約內容,對合作商進行監督等職責。
4.對員工的責任
網絡媒體是一個技術含量極高,涉及的范圍極廣的一個行業,對員工的社會責任直接決定了這個公司的發展。首先,要履行對員工的經濟責任,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其次,對員工進行培訓,以適應工作日新月異的變化;第三,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給員工提供一個寬廣的發展平臺;最后,尊重員工,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員工。
5.對網民的責任
首先,網絡媒體公司應該代表民眾履行監督職能,監督政府的執政能力、監督企業的道德經營,監督社會輿論。其次,網絡媒體還肩負著向社會傳遞信息責任,它所傳達的信息首先應該是真實的,其次應該是正面的、積極的,這樣更有利于民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三,還要保障網民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當利益受到侵害時的賠償權,提高民眾的滿意度。
6.對社會的責任
企業具有社會屬性,積極參加社會公益事業,能夠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網絡媒體公司作為信息推廣的平臺,其慈善理念將會帶動全社會公民的慈善行為。比如現在新浪微博的微公益,其推廣成本低,組織成本低,傳播十分迅速,最重要的是參與公益事業的門檻也很低,可全民進行參與,“圍觀”即力量。這些公益事件看似很小,但人人參與“微公益”的背后是中國公民社會興起的“大格局”。
網絡媒體公司同其他的企業相比,技術含量相對較高,涉及的領域較廣,合作商體系十分龐大,對它們的監督和管理難度也相對較高。同時為提高消費者(網民)的滿意度,在傳播真實信息的同時,進行不斷的技術創新是生存的根本,在技術研發的投入上比重較大。通過網絡媒體信息傳播,呼吁全社會關注公益事業,投身公益事業,對構建一個和諧社會至關重要。
三、網絡媒體社會責任評價指標
根據上文網絡媒體社會責任評價內容的分析,結合國內外研究,考慮數據的客觀性、科學性和可獲得性,對社會責任指標進行量化處理。
對政府的責任主要體現在納稅額上,可以用所得稅稅率進行評價,該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網絡媒體公司的經營狀況,以及對國家貢獻的大小;對股東主要是體現在獲利上,可以用股利支付率、凈資產利潤率來衡量,能夠有效的判斷該公司是否能夠給股東獲得持續的收益;對合作商的責任可以用應付賬款周轉率來衡量,該指標能夠準確的反應對合作商資金的占用情況;對員工的經濟責任可以通過工資福利率進行衡量,還可以通過員工的離職率、教育投入額等來衡量員工的滿意度和受培訓情況;要保障網民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提高網民的滿意度,可以通過研發投入率和新產品貢獻率來衡量,網民的權益可以通過投訴率進行衡量;任何企業都是在社會中生存的,對社會的責任主要可以通過社會捐贈支出率進行衡量,該指標能夠正確反映網絡媒體公司對社會的回饋情況。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四、結論
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研究在我國還處于初步階段,由于網絡媒體信息傳播的及時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動性,它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更加重大。本文在研究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網絡媒體公司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對于后續實證研究起到很大的作用。通過對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評價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它們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對于傳播真實的信息和正確的價值觀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N].New York Times,1962(9)
[2]斯蒂芬?P?羅賓斯.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11-112
[3]Carroll,Archir B,1979,”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8(1),p.91
[4]Freeman,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 Pitman Publishing Inc.,p.46
[5]Wheeler D,Sillanpaa M. The Stakeholder Corporation Blueprint for Maximizing Stakeholder Value[M].FT Prentice Hall Pub,1997
[6]ISO26000評估與研究所[EB/OL].省略
[7]Welford,R.J.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Europe and Asia:Critical Elements and Best Practice[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Spring 2000:31-47
[8] Sharfman M. 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Kinder, Lydenberg & Domini Social Performance Ratings Data: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1996:287-296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4-0023-02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推進企業文化管理,成為現代企業走向成功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法寶。企業文化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作為企業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響、創造以及管理企業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努力建設以人為本的優秀企業文化,努力創造企業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企業文化管理內涵的厘定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經營實踐過程中,由企業管理者倡導的,在大部分員工中逐漸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感覺氛圍、企業形象的總和。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滿足與戰略系統相匹配的要求和與組織能力系統相匹配的要求。在這個定義中,企業文化包含了四個層面的內涵:共同的價值觀念——是企業決策者主導和倡導的,支撐企業發展的使命、宗旨、核心價值觀、戰略愿景等一系列價值觀念、價值主張;共同的行為模式——共同的行為模式包括由共同的行為意識、行為能力、行為實踐構成的行為習慣和相應的行為結果;共同的感覺氛圍——組織群體共同的心理契約,形成了大家習慣的感覺氛圍,這個氛圍也是我們通常講到的文化氛圍;外在的企業形象——企業形象是外部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感受和認識。在共同的價值觀、行為模式和文化氛圍的作用下,企業的組織特征也會以其特定的企業形象向外部展示,向企業的客戶、供應商、其他利益相關者展示。
二、優化企業文化管理的意義分析
21 世紀,經濟全球化更加洶涌澎湃,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和企業間的兼并進一步加劇,企業要在新的形勢下謀求生存和發展,實現企業的奮斗目標,沒有更加強大的企業文化,沒有卓越的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和企業信仰,再高明的企業經營戰略也無法成功。
1.優化企業文化管理有助于企業價值增加。首先,企業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從企業文化降低內部交易成本看,企業文化可以降低企業內部不確定性;可以節省有限理性;有利于釋放壓縮的信息;有利于遏制機會主義行為。從企業文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看,企業進行有意識的企業文化管理,確立一套價值觀體系,并通過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使之得以外顯,從而使得企業在進行外部交易時,外部交易主體就可明確地感知到企業的價值體系,因而面臨較少的不確定性或復雜性,面臨更少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節省了外部交易主體的有限理性,誘使其也減少機會主義行為,從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節省交易成本。其次,企業文化降低單位價值創造的轉換成本,企業文化有利于提高團隊個體成員的實際生產率及獲取合作效益,從而有利于團隊生產率的提高。
2.優化企業文化管理有助于激勵員工的工作效率。企業文化從物質層中的“企業為員工創造的工作環境”,到觀念層中的“企業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層中的“預期、價值觀” 等,都對員工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優秀的工作環境和良好心理預期會使企業員工從內心產生一種情緒高昂、奮發進取的效應。企業文化的作用正是通過激勵來滿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員工產生歸屬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從而調動員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適應了人的本質,因此企業文化的激勵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優化企業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指導與凝聚力。企業文化中包括企業的奮斗目標,企業的行為規范和企業的共有價值觀,這些都對員工的行為有著強烈的指導作用。如企業宗旨指導著員工努力方向,企業規范指導著員工的行為,企業的共有價值觀指導著員工的態度。在企業文化的指導下,員工跟隨著公司的軌道前進,與公司共發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員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去;具有良好企業文化的企業中,員工之間會有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的態度。它是一種極強的粘合劑,能從各個方面把員工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過這種向心和凝聚作用,員工就會把個人的思想和命運與企業的興衰,與企業其他員工成功與否聯系起來,所謂“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這是深層凝聚力的來源。
4.優化企業文化管理有助于凸顯企業特色價值。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形成與其創業歷史、發展目標、經營理念、所處環境、企業經營者的關系十分密切。由于不同的企業從創立、生存到發展所走過的道路各不相同,各個企業采用的推動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差異,企業經營者的經歷、認識和價值理念也迥然不同。因此,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應該各具特色,表現出明顯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個性化和獨特性特征。
三、加強企業文化管理建設可取路徑的提出
將現代的文化理念滲透到企業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動企業管理升級,實現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業保持長久的生命力。企業文化管理的建設,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切實步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文化理念能夠落地生根。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企業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使企業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深深地植根于企業廣大干部員工心目中,企業的文化建設就是一句空話,也就無法取得積極效果。基于這一認識,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我們應重點做好企業文化理念的宣傳工作,立足企業實際,結合企業的發展特點,將企業文化理念與企業員工的根本利益捆綁在一起,加深員工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達到提高企業文化建設質量的目的。
2.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應以人為本、激活企業活力。知識經濟時代,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當今世界的企業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和市場的競爭,更是人力資源的競爭,高質量的人才才是企業最大的資源,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廣大員工在企業中的主體作用,直接關系到企業文化管理的成敗。因此,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為企業管理的主要議題,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滿足員工的各種要求,把人的價值放在首位,而物的價值則次之。實行文化管理的著眼點在于“人”,在于人的靈魂、情感、需求、潛能和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和諧協調。以人為本,加強企業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關心人。要從員工的企業主體性地位出發,充分肯定每個職工的個人價值,認真考慮員工的需求,為他們的自我實現創造條件,使他們在共同價值觀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發斗志,心情舒暢地努力工作,求得企業和個人的共同發展。摩托羅拉公司的企業價值觀是:尊重每一個員工作為個人的人格尊嚴,開誠布公,讓每位員工直接參與對話,使他們有機會與公司同心同德,發揮各自最大的潛能。這就是以人為本企業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業文化管理構建所要追求的。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應注重媒體宣傳,并完善規章制度規范。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持續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必要的宣傳和教育,才能讓廣大員工認識其重要性,才會從心里去接受,達到真正的共識。宣傳和教育可以采用報紙、廣播、電視、書刊、網絡、會議等現代傳播媒介,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分層次、分領域、有重點地宣傳;在推進企業文化落地過程中,企業要將企業文化內容形成相關的企業管理制度,這就是變無形為有形,變柔性為剛性,形成規范化、人性化的約束機制,為企業文化的持續推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證。規章制度是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并強化企業的群體價值觀。在龐大的業務網絡中,要找出幾條主線,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明晰企業的每一個工作流程,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把簡單的東西量化,用流程來推動執行者的工作,讓執行者通過該流程就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能使企業管理不斷向科學化、制度化方向發展,使企業文化真正落實到企業的各個工作流程中。
4.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應突出企業個性、創新學習型組織。企業文化屬于企業的共性,它需要通過一個個企業的“個體文化”表現出來。每個企業應表現出自己獨具個性的文化色彩,才會有吸引力,即有個性才有生命力。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鮮明的個性和特征,只有充分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企業文化,才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最終成為企業的無形財富,成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深諳個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業管理者在長期經營管理實踐中都十分注重構建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優秀企業文化,都十分注意彰顯其獨特的企業文化魅力,使其企業文化的特質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面向未來的成功企業創建出一種新式的、有別于一般現有組織機構的扁平式學習型企業組織,這有助于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學習型企業組織具有五種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創建新型的學習型企業組織,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樹立崇高的信念與使命,追求心靈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創建學習型企業文化,不僅被視為業績最佳、競爭力最強、生命力最強、最具活力的企業組織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躍上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升華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美]約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業文化與經營業績[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
[2] 張向前,劉佳,黃種杰.和諧社會企業文化管理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7,(2).
[3] 李書進.淺析中國民營企業文化的缺失[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一)產品認定與資金轉移定價
工商企業最初引入“內部轉移定價”主要解決生產規模擴張后企業內部產品流轉中的利益分配問題。與企業引入FTP不同,商業銀行最初應用FTP是為了應對利率市場化沖擊下準確衡量不同產品的盈利貢獻并相應配置資源的內生管理要求。與企業提供普通產品不同,銀行作為金融媒介經營貨幣,資金運作來源于吸收的存款和金融債券等其他主動負債,其本身就是銀行重要的產品。銀行引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實現了產品的認定,解決了多維度盈利核算的基本問題。FTP在銀行實踐的過程中除了分割利差的基本功能還派生出分離利率風險、公平績效考核、優化資源配置、引導產品定價等主要職能,可以說脫胎于工商企業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在銀行得到了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應用。
(二)風險成本與資本成本
商業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企業,面臨著諸如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各類風險,這也是銀行區別于一般企業的本質特征。如何有效管控風險對商業銀行實現盈利至關重要,只有當經營風險取得的收入能夠覆蓋包括預期損失和非預期損失耗費的風險成本和資本成本仍有盈余,才能獲得過濾風險的真實收益。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以識別、計量、控制、化解風險。
(三)運營成本
實施運營成本劃分是商業銀行推行多維度盈利核算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大多實行條塊結合的管理架構,與之相適應的運營成本劃分需要將成本核算或分攤至機構、條線、產品、客戶、員工(客戶經理)、渠道等多個維度并涵蓋總分支行等多個層級,因此商業銀行的成本分攤較一般工商企業更為復雜。此外,工商企業在經歷了傳統的成本分攤后正逐步實踐作業成本法,以便按照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的模式明確成本承擔責任。但是商業銀行由于交易的多樣和流程的復雜決定了其難以像工商企業一樣全面推行作業成本法,但近年來商業銀行實施的流程銀行和前后臺分離改造實質上應用了作業成本法管理的理念以加強價值鏈管理。
(四)數據的復雜性
與傳統工商企業不同,銀行動輒千萬級的客戶量和上億級的交易量、交易的復雜性和縝密要求以及對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銀行實施管理會計時普遍面臨難以逾越的數據處理難題,這一問題在中小商業銀行尤其突出。科技實力較強的大中型銀行普遍建立了數據倉庫,匯總處理各類源系統的數據,清洗后對外輸出供多維度盈利核算需要;部分科技實力薄弱的中小商業銀行尚未建立數據倉庫等統一的全行級數據處理平臺,建設管理會計系統時需要同時面對數據質量參差不齊的各類源系統,數據清洗難度巨大。此外,即使已經建立數據倉庫,也面臨著源頭數據缺失、終端數據要素衰減等問題:由于優先保障財務會計核算完成交易的想法根生蒂固,導致交易源頭不重視保留客戶、部門等信息,匯總記賬的情況普遍存在,難以滿足多維度盈利核算的需要,且隨著數據在系統間的多次存儲,賬戶級核算要素逐級衰減。
二、中小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利率市場化加速推進
隨著2012年不對稱降息和央行首次允許存款利率執行上浮開始,我國利率市場化推進進入“最后一公里”沖刺階段。在此背景下,受經濟下行壓力以及銀行資產規模擴張放緩的影響,銀行凈息差面臨較大的縮窄壓力,倒逼銀行在負債端通過豐富場景化交易手段降低負債成本并提高資產端運作和定價能力。
(二)金融脫媒和互聯網+浪潮
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完善,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更趨多樣化,優質企業不限于銀行提供間接融資支持更多希望銀行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此外,受“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在存款、貸款和中間業務上的“強勢不再”。銀行必須從傳統的資金中介迅速向服務中介轉型,建立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三)資本約束不斷加強
2013年執行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確立了銀行業資本和流動性監管的新標準,監管部門對資本的定義以及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比率、撥備率提出更加嚴格的監管要求。資本作為銀行最核心的資源,國內主流商業銀行都在積極探索優化資本配置,提升資本回報率的可持續、輕資產發展道路。站在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風口,商業銀行為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亟待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體系。內部管理在支撐銀行轉型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業務線、產品、客戶等維度“規模、效益、質量”的準確計量。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可以滿足商業銀行預算、核算、考核等方面的量化衡量需求,商業銀行尤其是管理基礎較為薄弱的中小商業銀行需要加快推進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以順應價值管理的大潮,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三、中小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一)內部轉移定價機制建設
我國商業銀行自2005年開始陸續引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管理(FTP),通過分割利差解決了銀行多維度盈利核算分析的核心問題。目前,大型商業銀行以及多數中型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普遍采取了全額資金計價模式,實現了對不同機構的產品按期限和幣種分別計價,同時其導向作用延伸至資源配置和產品定價等方面。如工商銀行已實現將計價結果納入核心系統賬務核算用于績效考核,上海銀行于2005年引入FTP管理,2008年上線FTP系統并將結果納入機構考核利潤。同時,部分中小型城商行尚未實施全資產負債定價,存在無法公平績效考核并剝離利率風險等問題。
(二)資本和風險約束
隨著《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國內主要商業銀行都在積極探索通過優化資本配置強化資產負債管理。部分中型銀行近年來將經濟資本應用于績效考核,根據風險偏好策略,適時調整授信業務風險加權系數,通過差異化的經濟資本占用成本引導經營機構優化資源配置,正確把握各類風險,加強經濟資本計量,促進客戶結構、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的改善,以提高銀行綜合競爭力。
(三)定價能力
貸款定價方面,隨著一年以上(不含)定期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放開,商業銀行付息負債成本不斷提高,要維持一定的利差水平需要不斷提升資產端收益水平,加大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的配置將倒逼銀行風險定價能力的提升。目前大中型銀行陸續開發以風險定價為原則的貸款定價模型,如RAROC或EVA為基礎的定價模型。而對于小型銀行,由于管理手段和技術支撐較為薄弱多采取基準利率加點法,無法針對不同客戶實施差別化的風險定價。存款定價方面,大中型銀行按照資產負債匹配原則,采取量化定價模型測算不同期限存款定價底線,各行的存款定價差異性和競爭性步入常態化。相較之下,小型城商行和農信社等地域性銀行的負債定價能力較為薄弱,為此,人民銀行專門印發《中小金融機構存款利率定價模板》指導中小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考經營管理存款的成本和所獲取的收益確定存款利率定價,這無疑將促使中小商業銀行加強對不同期限資產負債產品盈利的經細化核算。
(四)多維度盈利核算
商業銀行傳統的沖規模粗放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如何有效提升風險過濾后的盈利水平刻不容緩。建設以多維度盈利分析為支撐的現代銀行管理會計體系,提升算賬能力成為商業銀行繼FTP、經濟資本等管理工具后的又一重大管理舉措,將有助于管理會計進入系統化、體系化階段,通過統一的價值指標實現全要素、多維度精細計量和全閉環管理。目前大型商業銀行以及部分中型銀行均已構建統一價值標準、統一系統平臺、統一評價模型、統一度量方法的多維度核算分析體系,建立起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統一價值評價標準,覆蓋營業毛利、運營成本、稅務成本、風險成本以及資本成本的統一價值評價模型,支持對機構、產品、條線(部門)、客戶、員工(客戶經理)等多維度進行核算分析。同時,多維度盈利核算結果正逐漸對接資產負債管理,戰略層面為規模收益的條線擺布提供參考,戰術層面為信貸資源的客戶間分配提供依據。
(五)成本分攤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市場競爭加劇,利潤市場化進程提速,全面成本管理的迫切性日益凸現。眾多上市銀行和中型銀行正全面加強成本管理,優化成本收入比。如股份制銀行和大型城商行在精細化成本核算明確成本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廣泛引入成本分攤機制,將直接成本核算到網點、部門,將間接成本分攤到產品、客戶和客戶經理。
四、中小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對策建議
(一)統一認識是管理會計深入應用的根本前提
目前多數中小商業銀行尚未建立健全統一的價值評價體系,實踐過程中運用過報表利潤、考核利潤(責任利潤)等多種評價工具。商業銀行推行多維度盈利核算的核心就是建立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指標的統一價值評判體系,因此如何有效統一各級人員的認識成為管理會計在銀行深入應用的關鍵。建議從戰略制定和戰術執行兩個層面推進。中小銀行加快實施管理會計工具首先要在全行戰略層面明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好頂層設計并制定必要的推進路線圖,并嚴格執行。在戰術執行層面,要本著責任清晰易于推廣的思路,從制度配套、隊伍建設、多層次培訓等方面入手,在實施管理會計的初期就建立起涵蓋主要業務條線和分行級計財條線業務骨干的管理會計人才隊伍,計財部門要切實承擔引領全行協同推進管理會計的職責,做好知識轉化,延伸計財工作觸角。
(二)邊完善邊應用是發揮管理會計效能的可行途徑
多維度盈利分析的深入推進既涉及業務數據又涉及財務數據,數據量巨大。數據質量上,由于中小商業銀行系統設計的前瞻性不夠,業務系統在交易和核算層面維度信息存不同程度的缺失,存在產品無法細分和損益識別不到客戶的情況。工具端建設上,不少中小商業銀行尚未建成風險和資本管理系統,造成多維度盈利分析中的風險成本和資本成本精細數據缺失;部分中小商業銀行尚未實現全資產負債的內部轉移計價,已經計價的業務也還存在兼顧風險、考核等因素,無法拆分提供基礎資金定價的問題。上述問題對多維度盈利數據的全面應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約。管理會計系統是內部分析管理支撐系統,在現有核算數據的基礎上,根據管理需要,采用管理分析工具,計算測度多種維度盈利數據,提供管理層決策參考。面對數據質量和工具端建設上的滯后,建議采取大類分析、比率、標準等管理會計常用的模擬測算分析工具進行過渡處理。隨著源系統業務識別度的細化,多維度盈利核算的細度將隨之拓展。
(三)強化直接成本治理、簡化成本分攤流程是明確成本責任的基本途徑
全面成本管理的基礎是成本的精細化核算,這也是明確成本承擔和實施成本分攤的必要前提。成本核算治理的途徑包括直接核算和間接分攤,在多維度成本核算中,通過成本直接核算和分割核算可以有效提升機構、部門維度直接成本占比。對于中后臺部門提供服務消耗的間接成本可通過成本分攤解決,建議中小商業銀行實施成本分攤初期采取對完全成本按實際成本分攤的方式,以便明確各級責任中心成本承擔和成本分攤的盡快推行,待成本治理到一定程度可以逐步推進中后臺部門成本中心建設,將部門為經營活動提供的支持如科技服務、集中核算運營服務、渠道服務的成本采取標準成本計價的方式核算至受益機構,從而實現間接成本直接化。成本分攤不是目的,分攤方式務求簡明可接受,有效提升直接成本占比才是判斷成本核算結果可靠性的重要標準,其目的是提升各級機構對成本的可控性,從而調動其管理成本的能動性。
一、餐飲業的發展概況
“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一句民間俗語,概括了餐飲業對于民生的重要作用。中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去年,中國餐飲業營業額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連續16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全國餐飲企業網點目前已超過400萬家。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已經超過6000億元,預計全年實現產值可達到1.2萬億元。預計2010年餐飲業零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人均年消費1500元。
巨大的餐飲市場同時也孕育著激烈的競爭,上世紀的末期,餐飲業市場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洋快餐大舉進入中國,西餐逐漸被人們接受,傳統餐飲受到極大挑戰,餐飲的標準化、工業化興起。進入21世紀后,在市場的調節和配置下,餐飲業結構得到很大調整,賓館餐飲突出精品戰略,特色餐飲體現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休閑餐飲適應假日消費潮流,大眾化餐飲成為市場的主流。同時,品牌連鎖經營發展迅速,經營方式也由“粗放式”、“傳統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向規模化、集團化經營和職業化、信息化管理轉變,計算機技術與管理理念的結合已成為現代餐飲業經營實現國際化的重要步驟之一。
伴隨著餐飲業競爭的加劇以及經營理念的轉變,餐飲業的營銷觀念不斷更新、營銷力度不斷加大。從開始的餐飲業“酒香不怕巷子深”、“坐店等客”的傳統營銷模式,即傳統的4P模式(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用現有的產品去尋找客人,逐步發展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靈活營銷,如品牌營銷、整體營銷、特色營銷、文化營銷等。“2007年北京餐飲行業分析報告”調查結果公布顯示,隨著居民消費觀念的更新,大眾餐飲消費水平快速提高,消費需求向科學、營養、多元化餐飲轉變。同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與深入,網絡營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商家所熟悉并喜歡的營銷方式。
二、餐飲業網絡營銷的利與弊
1.網路營銷概述。網絡營銷(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稱是網絡直復營銷,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絡調研、網絡新產品開發、網絡促銷、網絡分銷、網絡服務等)的總稱。傳統營銷觀念以4P作為企業營銷策略的四個因素,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分銷(place)、和促銷(promotion)。網絡營銷更多體現了新的營銷理論4C組合:Customer(顧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顧客的費用);Convenience(顧客購買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顧客與企業的溝通),這樣,企業和顧客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營銷關系。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基本模式應包括:網上信息的搜集、網上商業宣傳、網上市場調研、網上廣告投放與、網上銷售、網上客戶支持服務等。基于網絡營銷模式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發展網絡營銷要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利潤最大化兩個目標。
餐飲業網絡營銷,是指餐廳以互聯網為段,通過市場的循環營銷傳播,達到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過程。它可以使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價值交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率。
2.餐飲業網路營銷的優勢
(1)消費者占據。商家在互聯網營銷中不再居于主體,產品不再由商家調研,然后制造,并進行定位定價,最后推銷給消費者。明智的消費者占據了主動權,由他們發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產品設計,零件配置信息等),商家只是按單生產而已。由于網絡的全天候和全球性,加上無線互聯技術的逐步成熟,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傳達自己的需求信息。在餐飲業,網絡銷售可以使消費者及時了解最新優惠套餐、最新消費潮流、最新的產品,商家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各式各樣的促銷,使之成為直接促銷和推廣的工具。
(2)網絡時代消費者的個性獨立,使得一對一營銷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而互聯網的低成本互動性,則使得消費者和商家一對一的親密溝通成為現實。也就是說,網絡營銷是一種柔性化定制、個性化服務的生產方式,而餐飲業是個大的小行業。大就大在民以食為天,小就小在它遍及大街小巷,就餐方式多樣,經營機制靈活,價位豐儉由人,個性化特點體現得非常充分。特許經營、連鎖店、品牌效應、電子物流配送等都是網絡營銷的強項,正因為餐飲的分散,才特別適合于網絡的聚集,所以餐飲業適合發展網絡營銷,而且盈利周期短。
(3)相對于傳統銷售,網絡銷售的低成本滿足了商家降低銷售成本、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的需求,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大大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交通成本等。
(4)網絡銷售還具有更加規范和易于統計、產品海量、便于互動、隨時隨地、保護私人秘密等一系列優點。
3.餐飲業網絡營銷的劣勢
(1)網絡營銷只能通過電腦,手機等數碼終端,傳播有限。而且消費者在上網時對于廣告的點擊率有限,也限制了互聯網傳播的有效性。
(2)互聯網信息的接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進行交易的需求。而且網絡銷售維護成本相對較高,不符合商家的利潤最大化需求。
(3)網絡營銷運營商盈利模式單一。網絡營銷服務商的主要盈利來源于廣告,利潤空間小。
綜上可見,餐飲業網絡營銷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餐飲業的大規模發展來說還存在一定的瓶頸,餐飲業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一種更加創新的銷售機制來滿足餐飲業的不斷發展。
三、餐飲業美食短信搜索系統的可行性
1.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概述。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是指:消費者通過在手機中編輯短信,輸入關鍵字,例如紅燒肉或者多個關鍵字組合(紅燒肉狗肉),發送到短信平臺:例如10655777(我吃吃吃)。短信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鹽城提供關鍵字菜單的餐飲店名稱,菜單價格,電話,地址發送給消費者。短信平臺提供3-5家符合條件的餐飲店。消費者發送關鍵字:紅燒肉15元,則平臺將提供該價位的餐飲店信息發送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預訂位置。消費者可以憑借短信享受店家提供的優惠。使用頻率較高的消費者,平臺可發送餐飲店的廣告。平臺根據消費者的使用情形,可以評定美食家段數。消費者可以對餐飲店打分,或評判.每月可對積極消費者實行一定獎勵,例如話費,或段數提升等.
餐飲店通過互聯網批量錄入或更改自己的菜單;或者短信實時更新某項菜單,通過短信平臺接受消費者的預訂,短信優惠劵,建立消費者的知識庫,記錄查詢痕跡,可以生成特定報表,銷售給餐飲店。獲取消費者對自己服務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報表。通過短信平臺自己的特色菜或其他一些廣告信息。
業務流程:餐飲店通過包月套餐或會員機制,通過互聯網注冊店的信息,錄入或修改菜單,菜單存儲到數據庫。消費者編輯短信發送到短信平臺,短信內容為菜單關鍵字,可自由組合。短信平臺解析信息內容,從數據庫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檢索,將搜索信息發給消費者。消費者可選擇自己滿意的一家,可以預訂或按照地址前往就餐,甚至憑短信享受優惠。消費者可對餐飲店進行評分,或市場調研。短信平臺記錄消費者的查詢和消費痕跡,生成報表,出售給店主,或作為會員優惠給店主(見下圖)。短信搜索系統和網絡銷售模式具有類似的地方,同樣都需要信息源的整理。美食短信搜系統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速度快、自費便宜。
短信搜索系統具備網絡營銷的所有優勢:一對一的實時傳播;易于統計、保護私人秘密、信息可以以文字,圖片,聲音,電影等多媒體形式傳播,全方位展示產品的特點,可以給消費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及時性和互動性等。
2.短信搜索平臺滿足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運用好手機短信所作的營銷推廣方式成功的例子如: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短信網址聯合信息中心(MobNIC)在京的短信網址的全網統一服務號碼——50120。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手機用戶將查詢需求發送至50120,即可得到由注冊企業提供的免費信息服務。目前基于短信網址技術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內容已經非常豐富,用戶將“查外匯”、“安全期”、“查航班”、“查車次”、“手機屬地”、“區號查詢”、“郵編查詢”、“今日要聞”、“財經新聞”等幾十個短信網址關鍵詞發送至50120,該服務平臺會就相關內容給予進一步的短信提示,用戶將通過互動短信咨詢,獲取相應信息服務。
據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副會長謝麟振介紹,目前短信網址的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0萬,基于注冊的網址已經建立了大量的信息服務和企業應用。同時已經有上千萬家的企、事業單位黃頁信息被收錄到短信網址數據庫中,用戶發送任何關鍵詞或企業名稱到50120,都可以得到相應的信息回復。據了解,50120短信網址的方式被喻為第五媒體,第一媒體是報紙雜志、第二媒體廣播、第三媒體是電視、第四媒體是互聯網。
3.短信搜索平臺更加便捷,成本更低、覆蓋面更廣,便于大規模推廣。手機目前的用戶約在4.5億用戶,互聯網約有1億,手機短信推廣宣傳能使消費者真正感覺到隨時隨地。
4.短信搜平臺的盈利模式多樣,如競價排名收入和廣告收入。如果按目前互聯網競價排名的算法,無論是光靠價高者排名高的算法,還是價高加上點擊率的算法,手機的普及性、移動性、便捷性將使手機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擁有更高的價值。移動搜索用戶的搜索目的性強于互聯網搜索網民,其潛在用戶更容易成為真正消費者。但是手機屏幕小,一頁顯示的搜索結果少,再加上手機上下翻頁查看結果不便利(一般搜索用戶頂多翻看兩頁結果)、流量費高等諸多不利因素,企業對于位次的競價會更激烈。看準競價排名對于加入移動搜索的企業的重要性,搜索服務商可以總結數據庫中搜索頻率高的關鍵詞進行滾動式推薦,讓目標企業競購。如果有用戶要搜索“飯店”,那么參與競價排名的企業信息將會被首先搜索并顯示。推薦關鍵詞供企業競購,一來對搜索服務提供商來說是很好的宣傳推廣移動搜索及賺取利潤的方法,二來又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搜索排名,提高投資回報率。
除了競價排名和廣告收入外,搜索服務商還可以在本地搜索服務中通過與一些商家合作獲得收益。如何讓用戶滿意、企業賺錢,一個合理的盈利模式是至關重要的。盡量不轉嫁更多的費用給用戶以防止剛剛形成的用戶規模銳減,可以短信免費;企業端收費是盈利的主要途徑。
綜上可見,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是可以作為餐飲業新的銷售模式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一、餐飲業的發展概況
“民以食為天,吃飯第一”,一句民間俗語,概括了餐飲業對于民生的重要作用。中國正迎來一個餐飲業大發展的時期,市場潛力巨大,前景非常廣闊。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去年,中國餐飲業營業額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連續16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全國餐飲企業網點目前已超過400萬家。今年上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中國餐飲業零售額已經超過6000億元,預計全年實現產值可達到1.2萬億元。預計2010年餐飲業零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人均年消費1500元。
巨大的餐飲市場同時也孕育著激烈的競爭,上世紀的末期,餐飲業市場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洋快餐大舉進入中國,西餐逐漸被人們接受,傳統餐飲受到極大挑戰,餐飲的標準化、工業化興起。進入21世紀后,在市場的調節和配置下,餐飲業結構得到很大調整,賓館餐飲突出精品戰略,特色餐飲體現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休閑餐飲適應假日消費潮流,大眾化餐飲成為市場的主流。同時,品牌連鎖經營發展迅速,經營方式也由“粗放式”、“傳統家庭作坊式”的經營模式向規模化、集團化經營和職業化、信息化管理轉變,計算機技術與管理理念的結合已成為現代餐飲業經營實現國際化的重要步驟之一。
伴隨著餐飲業競爭的加劇以及經營理念的轉變,餐飲業的營銷觀念不斷更新、營銷力度不斷加大。從開始的餐飲業“酒香不怕巷子深”、“坐店等客”的傳統營銷模式,即傳統的4P模式(產品、價格、渠道、促銷),用現有的產品去尋找客人,逐步發展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靈活營銷,如品牌營銷、整體營銷、特色營銷、文化營銷等。“2007年北京餐飲行業分析報告”調查結果公布顯示,隨著居民消費觀念的更新,大眾餐飲消費水平快速提高,消費需求向科學、營養、多元化餐飲轉變。同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普及與深入,網絡營銷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商家所熟悉并喜歡的營銷方式。
二、餐飲業網絡營銷的利與弊
1.網路營銷概述。網絡營銷(On line Marketing 或Cyber Marketing)全稱是網絡直復營銷,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絡調研、網絡新產品開發、網絡促銷、網絡分銷、網絡服務等)的總稱。傳統營銷觀念以4P作為企業營銷策略的四個因素,即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分銷(place)、和促銷(promotion)。網絡營銷更多體現了新的營銷理論4C組合:Customer(顧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顧客的費用);Convenience(顧客購買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顧客與企業的溝通),這樣,企業和顧客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營銷關系。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基本模式應包括:網上信息的搜集、網上商業宣傳、網上市場調研、網上廣告投放與、網上銷售、網上客戶支持服務等。基于網絡營銷模式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發展網絡營銷要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利潤最大化兩個目標。
餐飲業網絡營銷,是指餐廳以互聯網為段,通過市場的循環營銷傳播,達到滿足消費者需求和商家需求的過程。它可以使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價值交換更便利、更充分、更有效率。
2.餐飲業網路營銷的優勢
(1)消費者占據。商家在互聯網營銷中不再居于主體,產品不再由商家調研,然后制造,并進行定位定價,最后推銷給消費者。明智的消費者占據了主動權,由他們發出自己的需求信息(包括產品設計,零件配置信息等),商家只是按單生產而已。由于網絡的全天候和全球性,加上無線互聯技術的逐步成熟,顧客可以隨時隨地傳達自己的需求信息。在餐飲業,網絡銷售可以使消費者及時了解最新優惠套餐、最新消費潮流、最新的產品,商家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各式各樣的促銷,使之成為直接促銷和推廣的工具。
(2)網絡時代消費者的個性獨立,使得一對一營銷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而互聯網的低成本互動性,則使得消費者和商家一對一的親密溝通成為現實。也就是說,網絡營銷是一種柔性化定制、個性化服務的生產方式,而餐飲業是個大的小行業。大就大在民以食為天,小就小在它遍及大街小巷,就餐方式多樣,經營機制靈活,價位豐儉由人,個性化特點體現得非常充分。特許經營、連鎖店、品牌效應、電子物流配送等都是網絡營銷的強項,正因為餐飲的分散,才特別適合于網絡的聚集,所以餐飲業適合發展網絡營銷,而且盈利周期短。
(3)相對于傳統銷售,網絡銷售的低成本滿足了商家降低銷售成本、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的需求,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也大大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交通成本等。
(4)網絡銷售還具有更加規范和易于統計、產品海量、便于互動、隨時隨地、保護私人秘密等一系列優點。
3.餐飲業網絡營銷的劣勢
(1)網絡營銷只能通過電腦,手機等數碼終端,傳播有限。而且消費者在上網時對于廣告的點擊率有限,也限制了互聯網傳播的有效性。
(2)互聯網信息的接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滿足消費者隨時隨地進行交易的需求。而且網絡銷售維護成本相對較高,不符合商家的利潤最大化需求。
(3)網絡營銷運營商盈利模式單一。網絡營銷服務商的主要盈利來源于廣告,利潤空間小。
綜上可見,餐飲業網絡營銷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餐飲業的大規模發展來說還存在一定的瓶頸,餐飲業的進一步發展迫切需要一種更加創新的銷售機制來滿足餐飲業的不斷發展。
三、餐飲業美食短信搜索系統的可行性
1.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概述。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是指:消費者通過在手機中編輯短信,輸入關鍵字,例如紅燒肉或者多個關鍵字組合(紅燒肉 狗肉),發送到短信平臺:例如10655777(我吃吃吃)。短信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將鹽城提供關鍵字菜單的餐飲店名稱,菜單價格,電話,地址發送給消費者。短信平臺提供3-5家符合條件的餐飲店。消費者發送關鍵字:紅燒肉 15元,則平臺將提供該價位的餐飲店信息發送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預訂位置。消費者可以憑借短信享受店家提供的優惠。使用頻率較高的消費者,平臺可發送餐飲店的廣告。平臺根據消費者的使用情形,可以評定美食家段數。消費者可以對餐飲店打分,或評判.每月可對積極消費者實行一定獎勵,例如話費,或段數提升等.
餐飲店通過互聯網批量錄入或更改自己的菜單;或者短信實時更新某項菜單,通過短信平臺接受消費者的預訂,短信優惠,建立消費者的知識庫,記錄查詢痕跡,可以生成特定報表,銷售給餐飲店。獲取消費者對自己服務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報表。通過短信平臺自己的特色菜或其他一些廣告信息。
業務流程:餐飲店通過包月套餐或會員機制,通過互聯網注冊店的信息,錄入或修改菜單,菜單存儲到數據庫。消費者編輯短信發送到短信平臺,短信內容為菜單關鍵字,可自由組合。短信平臺解析信息內容,從數據庫中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檢索,將搜索信息發給消費者。消費者可選擇自己滿意的一家,可以預訂或按照地址前往就餐,甚至憑短信享受優惠。消費者可對餐飲店進行評分,或市場調研。短信平臺記錄消費者的查詢和消費痕跡,生成報表,出售給店主,或作為會員優惠給店主(見下圖)。
短信搜索系統和網絡銷售模式具有類似的地方,同樣都需要信息源的整理。美食短信搜系統蘊含巨大的商業價值,速度快、自費便宜。
短信搜索系統具備網絡營銷的所有優勢:一對一的實時傳播;易于統計、保護私人秘密、信息可以以文字,圖片,聲音,電影等多媒體形式傳播,全方位展示產品的特點,可以給消費者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及時性和互動性等。
2.短信搜索平臺滿足信息化的發展趨勢。運用好手機短信所作的營銷推廣方式成功的例子如: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短信網址聯合信息中心(MobNIC)在京的短信網址的全網統一服務號碼――50120。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手機用戶將查詢需求發送至50120,即可得到由注冊企業提供的免費信息服務。目前基于短信網址技術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內容已經非常豐富,用戶將“查外匯”、“安全期”、“查航班”、“查車次”、“手機屬地”、“區號查詢”、“郵編查詢”、“今日要聞”、“財經新聞”等幾十個短信網址關鍵詞發送至50120,該服務平臺會就相關內容給予進一步的短信提示,用戶將通過互動短信咨詢,獲取相應信息服務。
據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副會長謝麟振介紹,目前短信網址的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0萬,基于注冊的網址已經建立了大量的信息服務和企業應用。同時已經有上千萬家的企、事業單位黃頁信息被收錄到短信網址數據庫中,用戶發送任何關鍵詞或企業名稱到50120,都可以得到相應的信息回復。據了解,50120短信網址的方式被喻為第五媒體,第一媒體是報紙雜志、第二媒體廣播、第三媒體是電視、第四媒體是互聯網。
3.短信搜索平臺更加便捷,成本更低、覆蓋面更廣,便于大規模推廣。手機目前的用戶約在4.5億用戶,互聯網約有1億,手機短信推廣宣傳能使消費者真正感覺到隨時隨地。
4.短信搜平臺的盈利模式多樣,如競價排名收入和廣告收入。如果按目前互聯網競價排名的算法,無論是光靠價高者排名高的算法,還是價高加上點擊率的算法,手機的普及性、移動性、便捷性將使手機搜索引擎的競價排名擁有更高的價值。移動搜索用戶的搜索目的性強于互聯網搜索網民,其潛在用戶更容易成為真正消費者。但是手機屏幕小,一頁顯示的搜索結果少,再加上手機上下翻頁查看結果不便利(一般搜索用戶頂多翻看兩頁結果)、流量費高等諸多不利因素,企業對于位次的競價會更激烈。看準競價排名對于加入移動搜索的企業的重要性,搜索服務商可以總結數據庫中搜索頻率高的關鍵詞進行滾動式推薦,讓目標企業競購。如果有用戶要搜索“飯店”,那么參與競價排名的企業信息將會被首先搜索并顯示。推薦關鍵詞供企業競購,一來對搜索服務提供商來說是很好的宣傳推廣移動搜索及賺取利潤的方法,二來又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搜索排名,提高投資回報率。
除了競價排名和廣告收入外,搜索服務商還可以在本地搜索服務中通過與一些商家合作獲得收益。如何讓用戶滿意、企業賺錢,一個合理的盈利模式是至關重要的。盡量不轉嫁更多的費用給用戶以防止剛剛形成的用戶規模銳減,可以短信免費;企業端收費是盈利的主要途徑。
綜上可見,美食短信搜索系統是可以作為餐飲業新的銷售模式得到大規模的推廣。
一、網絡營銷的發展及其適用性
網絡營銷(0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稱是網絡直復營銷,是指企業以電子信息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絡調研、網絡新產品開發、網絡促銷、網絡分銷、網絡服務等)的總稱。
在傳統的市場條件下,企業根據營銷方式和特點實行的是4P的營銷組合策略,即將產品(Product)、價格(Price)、分銷(Place)和促銷(Promotion)四個變量作為企業營銷策略的四個因素。而在網絡營銷情況下,針對新的市場條件和消費者需求特點該理論已不適合。以舒爾茨教授為首的營銷學者從顧客角度提出新的營銷理論4C組合:Customer(顧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顧客的費用);Convenience(顧客購買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顧客與企業的溝通),對通過網絡運作下的市場營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為,在這一理論背景下,網絡營銷的模式就是顧客和企業的對話,企業在清楚地了解每個顧客個性化的需求后,采取相應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策略:這樣,企業與顧客之間的關系是一對一的營銷關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網絡的即時交互、超越時空等特點即成為這種模式的強大技術依托。
現代化的網絡和信息技術引發了營銷理念、營銷流程、管理模式、組織結構以及營銷方法和手段的深刻變革。企業采用網絡化的營銷方式其降低運營成本的方面是顯而易見的,零售商通過在線銷售可以降低運營成本(例如建立一個集中的倉庫來代替許多單個的商店)、運送更少的商品(可能從制造商那里直接將商品運送到顧客手里)、加大區域滲透、提高與顧客溝通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網絡營銷也存在消極的一面,零售商可能會感到建立和維護一個讓消費者們熟悉的網站需要相當的投資,其中包括時間、金錢以及技術上的投資。另外,一些零售商可能不愿意將產品的價格公布于網上,因為他們擔心這樣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潤。對于制造商而言,網絡提供了一種切實有效的與顧客溝通的方法,從而使實施一對一營銷變得更加方便。而且近些年來,渠道權力從制造商轉向零售商的現象也促使一些制造商們開始發展直接營銷(例如網絡銷售)來重新獲得渠道權力。盡管如此,制造商們依然由于以下一些原因而不愿意在網上直接銷售產品:首先,他們可能會面對中間商的報復;其次,大部分制造商由于產品線過窄而不得不通過某些零售商來銷售產品;第三,現有渠道之間可能相互擠壓(消費者從現在的渠道轉向網絡渠道)。
現階段網絡營銷的發展中,有兩類企業應用網絡營銷的手段較為典型:一類是在國內享有盛名的公司,其提供的產品質量較高且較有特色,但是僅進行了區域性的市場滲透,這類公司無需對店址進行大規模投資,即可利用互聯網吸引新的消費者而快速擴張市場;另一類是那些意欲開拓更大市場的“利基型”公司,因為在利基型市場中,產品或服務是專業而獨特的,買賣雙方的群體都比較小且所處地域比較分散,而網絡可以使這些公司無需大規模的廣告投資就能聞名世界。例如,Hothothot.com就是這樣一個專業商店,它通過互聯網銷售的100多種調味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在各種各樣的網絡公司中,與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大而知名度高的公司以及小而專的公司更容易獲得成功。
二、網絡營銷的模式和策略組合
網上交易突破了傳統的以批發、零售為代表的有店鋪經營方式,電腦網絡形成的媒體空間取代了物理空間,虛擬市場取代了傳統市場。由于是在網上進行交易,商業運動過程發生改變,信息流成為商業運動的主要因素,并對商流(商品價值運動)和物流(商品使用價值運動)起媒介和先導作用,購買者之間基本上可以無成本地通過網絡迅速進行信息溝通,但交易成功需建立在雙方互相信任、互相承擔義務的基礎上。
企業開展網絡營銷其基本模式應包括:網上的信息收集、網上商業宣傳、網上市場調研、網上廣告投放與、網上銷售、網上客戶支持服務等。一個完整的網絡營銷過程應包括以下基本步驟:通過確定合理的目標,明確界定網絡營銷的任務;根據營銷任務,確定營銷活動的內容和營銷預算;申請域名,創建全面反映營銷活動內容的網頁;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發掘信息資源,廣泛收集網上信息;樹立網上企業形象;開展網上市場調研;在網上推銷產品與服務;與客戶溝通,通過網絡收集訂單;將上述信息反饋到企業決策和生產部門;通過網絡與分銷商聯系;促進在線銷售;使網絡營銷與企業的管理融為一體。購買者在網上獲得供應商的商品信息,并發出購買的信息,供應商在網上獲得購買信息后.通過物流企業把商品送到購買者手中,購買者則通過金融企業使資金流入供應廠商。
基于網絡營銷模式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發展網絡營銷要滿足顧客的個性化需求和利潤最大化的兩個目標。因此企業的網絡營銷為實現這兩個目標應采取以下營銷策略,包括[1]轉變營銷觀念,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中國網絡營銷和搶占網絡信息市場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制訂切實可行的推廣計劃,分類指導,逐步實施。[2]針對個體消費、愛好的營銷策略,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關注每個顧客的終身價值,努力培育顧客的忠誠度。定價策略的制定上,遵循定價模式:消費者需求產品功能生產與商業成本市場可以接受的性能價格比,即研究消費者為滿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提供合適的性能價格比給顧客。樹立企業網絡形象和信譽,企業要利用互聯網進行調研,確立恰當的訴求目標、訴求對象和訴求手段。企業網絡形象的風格要統一,能夠反映企業文化特點,以便于公眾識別。產品的研發與定位以消費者為中心,生產出適合消費者所需要的產品,企業應該通過市場調研先了解消費者的意向和偏好,然后再設計產品,只有這樣才能使產品研發做到有的放矢,從而贏得顧客。制定的分銷策略,應充分體現直銷的優勢。但是這些營銷方式中,不僅是簡單的認為它就是把網絡及電子技術應用到傳統的營銷當中去就可以了,只有將網絡及電子技術與營銷業務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帶來效益。不這樣考慮任何一項技術都不可能直接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