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19:4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貿易企業的特點,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01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的貿易糾紛,而且貿易摩擦呈上升之勢。因此,對中國企業面對的貿易摩擦新特點及應對措施的探討有其必要性。
一、現階段中國企業面對的貿易摩擦新特點
隨著世界局勢的不斷變化,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經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問題也在不斷發生,最為突出的就是貿易摩擦問題的時常發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在目前一段時間內,我國貿易摩擦問題會不斷加劇。當前情況下,我國貿易摩擦呈現的新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貿易摩擦形式在不斷增加,如反補貼等,更為嚴重的是其將矛頭直接指向中國政府和國家制度。如:在一項調查中發現,中國企業所面對的貿易摩擦中,反補貼的對象不僅包括企業,還包括了中國政府,為此,在實踐中,如果發生了反補貼,并且補貼被認定的話,這樣,一方面,既會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直接影響中國國民經濟;另一方面,還會對政府宏觀經濟調控以及政策造成極大的影響;還有第三個不利影響就是被裁定的反補貼項目,一旦發生貿易摩擦,在調查過程中,就會成為調查依據,進而引發更多的反補貼的發生。目前,相關人員針對我國反補貼發生最為頻繁的行業和熱點進行了分析,主要有紡織、鋼鐵、機械、造船等。
其次,中國貿易摩擦更為隱蔽化、綜合化以及多樣化。目前,在我國,一些企業的出口產品、技術措施成為其主要障礙,尤其是衛生措施等。
在這里我們舉例說明一下,如世界上一些國家以食品安全、產品質量為借口,恣意夸大事實,限制我國的一些出口產品,從而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還有一些關于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知識產權的問題,這些都已經成為了我國貿易壁壘,而且目前,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如通信設備、汽車、化工產品等等,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將成為中國與發達國家貿易摩擦的新熱點。
第三,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在不斷加劇。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中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貿易摩擦,但是,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和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我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也在日益加劇。如拉美、東歐一些發展中國家,因此,從發展中國家的主體經濟來分析,其主要是呈現以制造業為主的經濟結構,所以,貿易摩擦的發生是必然的。
二、當前中國企業應對貿易摩擦新特點的有效措施
在國際貿易經濟往來中,為了避免一些貿易摩擦的發生,中國貿易專業提出了應對策略,具體從以下方面入手:
1.掌握國際規則
中國企業在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國際規則的全面了解與掌握,采用國際標準與規則,將自己從被動地位提升到主置。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中國企業要樹立國際觀念,在貿易往來中,盡可能地采用國際技術標準,來處理實際問題,其次,政府也要針對國內標準和規則,加強分析和研究,從中找出缺陷和不足,使其與國際接軌,確保國內經濟規則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切實保證我國企業的發展和經濟利益。第三,對于我國新制定的規則和標準,一定要與現有的制度保持一致性和協調性,而且要有可行性,便于操作,避免過多成本的付出。第四,要積極對貿易救濟進行調查,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并且運用到實踐當中,從而保護自身利益。
2.健全內部管理機制
國家和政府要加強對我國現有經濟形勢和現狀的分析,健全內部管理機制,規范企業管理和各項經營活動,實行研發、生產、會計以及銷售的一體化發展,完善我國的財務會計制度,從自身出發,從根本上杜絕貿易摩擦的發生。與此同時,我國政府還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立和完善,加強對我國企業的保護,尤其是對于我國的民族企業,一旦發生案件投訴,要保持團結,一致對外,更為重要的是要積極應訴。
3.增強國際競爭力
首先,政府要規范行業秩序,要求我國所有企業都要自覺遵守商業道德,維護市場規則和市場秩序,做好行業自律。其次,加強對國外市場的了解,尤其是對于國外市場的環境變化和市場動態,要在第一時間掌握,進而針對市場變化,有效地調整自己的產品和質量,促進我國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和產品多元化的發展。第三,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政府和主管部門需要采用有效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如可以通過建立信息咨詢服務機構,加強企業培訓,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保護自己利益,對于不合理的內容,一定要提出異議,進而為我國企業在世界的發展占據主導地位而奠定良好的基礎。
4.創新產品,提高質量
在當前這個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要想取得生存和發展,就需要不斷創新。而中國企業在應對貿易摩擦中,也不例外,同樣,需要創新工藝和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企業規模,開拓企業新的市場,比如,企業可以通過對外投資的形式,支持和鼓勵中國企業到國外發展,注重品牌和營銷渠道,進而擴大市場范圍,加快企業發展的步伐,以投資帶動出口貿易,進而推進我國產業升級。
5.加強溝通,促進良性競爭
中國企業要加強溝通,對同類產品的出口制定差異化戰略,促進良性競爭。首先,要以自己的產品優勢,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僅使自己得到發展,而且也能促進別國發展。其次,要堅持適應性原則,一般來講,對于個人適用的原則對國家也同樣適用,在競爭中,要發揮自己的優勢,以最小的成本去生產自己的產品并與別國進行貿易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第三,要與實力不如我們的小國、弱國、窮國進行貿易,同樣也有利于我國企業的發展,而且也有利于他們自己的發展。
總而言之,中國企業在面對不斷產生的貿易摩擦,要調整對外貿易政策,深化外貿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積極應訴,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減少貿易風險,加強合作與溝通,切實保證自身利益。
參考文獻:
[1]王鈺.我國現階段貿易摩擦的形成及其正向效應[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9(02).
國際貿易業務是以真實的貿易背景為業務基礎的,具有業務自償性的特點,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夠確定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可以實現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封閉式運轉,在大多數情況下便可以實現貨物資金的按時回籠,保障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在通常情況下,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應比大多數人民幣信貸產品要低。這是該項融資業務與其他傳統信貸業務產品相比的最大特點。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信貸政策不應與其他傳統信貸產品一致,金融機構應制定相應的國際貿易信貸管理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政策傾斜力度,對具有貿易融資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業實行系統性的管理,在有效規避信貸業務風險的基礎上達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目的。首先,對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的國際融資業務,銀行在融資業務申請流程和準入條件上應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證融資的時效性與業務相匹配。國際貿易受市場形勢變化影響較大,其獲得市場機會的大小程度與國際商品價格的漲跌幅度成正關聯,一旦國際市場出現獲利空間,就應盡快鎖定價格完成交易,以免錯過最佳的交易時間。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該與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等傳統人民幣信貸產品也有不同之處。國際貿易融資類產品重點關注的并不是企業自身的抵押擔保強度,而是企業單筆業務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結算方式的風險性和貿易雙方的履約信用記錄。因此,金融機構應針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業務辦理的時效性,加強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查,降低對其須提供較高價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為其提供合適的、專業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抓住市場機會,獲得發展良機,推動銀企之間的良好合作與持續發展。其次,我國金融機構應對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實行系統化管理,在國際業務管理部門或者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設立專門負責中小企業國際融資業務的管理團隊,負責與中小型貿易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研發,并在團隊內設置專門負責考察評估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風險的專業人員,能夠實現與信貸審批部門及時有效的業務溝通,保證業務的時效性;在各分支機構的考核指標中加入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對發展銀行與進出口貿易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提供組織架構上的保障。
二、建立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加強國際業務人才的培養
對比流動資金貸款等企業獲取銀行資金的產品而一言,國際貿易融資有其獨有的特點和優勢。首先,國際貿易業務期限短,周轉快,且基于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原則,具有封閉自償性,只要能夠實現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封閉式運轉,就能充分降低信貸風險,且能獲得較多的中間業務收益,而除房產、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擔保方式在國際業務中是可以實現的,例如目前己經被許多中小型企業廣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險項下融資、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出口退稅質押融資、大宗商品質押融資等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只要企業符合銀行的基本信貸條件,企業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即可按照相應質押物的質押率獲得融資資金。因此,金融機構應針對國際貿易及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致力于推進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的建設。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應是符合銀行各項監管政策和信貸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種國際結算方式為中心,建立在傳統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基礎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創新出更多能夠適用于不同國際結算方式和國際貿易形式的新型融資產品的有機整體。該體系不僅可以根據不同的國際結算方式設計研發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銀行信貸經營風險,又有利于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產品,而且可以實現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結構性貿易融資創新即是一種金融衍生品組合應用。它是指根據市場情況通過創造性的將傳統貿易融資產品、新型貿易融資產品和外匯交易衍生產品進行最佳組合,針對企業的實際需要貼身設計,從而滿足不同業務類型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國際融資業務需求,又同時滿足企業規避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國家風險和利率風險的保障需求。中國建設銀行推出的“匯貸盈”產品即是該類結構性貿易融資產品的代表。該產品是外幣融資、人民幣質押存款和遠期結售匯業務的產品組合。對于需要即期購匯對外支付貨款的進口型企業,只需存入人民幣定期存款,獲得一筆同期限的外幣融資對外付款,同時簽定遠期購匯合同鎖定遠期購匯價格,到期日以釋放的人民幣存款按照已經鎖定的購匯匯率償還銀行外幣融資本息,利用人民幣升值空間及本外幣倒掛實現規避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的目的。
國際貿易業務是以真實的貿易背景為業務基礎的,具有業務自償性的特點,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夠確定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可以實現貨物流和資金流的封閉式運轉,在大多數情況下便可以實現貨物資金的按時回籠,保障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在通常情況下,貿易融資業務的風險性應比大多數人民幣信貸產品要低。這是該項融資業務與其他傳統信貸業務產品相比的最大特點。因此,國際貿易融資的信貸政策不應與其他傳統信貸產品一致,金融機構應制定相應的國際貿易信貸管理政策,加強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政策傾斜力度,對具有貿易融資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業實行系統性的管理,在有效規避信貸業務風險的基礎上達到促進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發展的目的。首先,對于中小型對外貿易企業的國際融資業務,銀行在融資業務申請流程和準入條件上應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證融資的時效性與業務相匹配。國際貿易受市場形勢變化影響較大,其獲得市場機會的大小程度與國際商品價格的漲跌幅度成正關聯,一旦國際市場出現獲利空間,就應盡快鎖定價格完成交易,以免錯過最佳的交易時間。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該與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等傳統人民幣信貸產品也有不同之處。國際貿易融資類產品重點關注的并不是企業自身的抵押擔保強度,而是企業單筆業務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結算方式的風險性和貿易雙方的履約信用記錄。因此,金融機構應針對中小型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特點的信用評級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業務辦理的時效性,加強業務貿易背景真實性的審查,降低對其須提供較高價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為其提供合適的、專業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中小企業抓住市場機會,獲得發展良機,推動銀企之間的良好合作與持續發展。其次,我國金融機構應對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實行系統化管理,在國際業務管理部門或者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設立專門負責中小企業國際融資業務的管理團隊,負責與中小型貿易企業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研發,并在團隊內設置專門負責考察評估中小型進出口貿易企業風險的專業人員,能夠實現與信貸審批部門及時有效的業務溝通,保證業務的時效性;在各分支機構的考核指標中加入相應的績效考核機制,對發展銀行與進出口貿易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提供組織架構上的保障。
二、建立國際貿易融資產品體系,加強國際業務人才的培養
(一)貿易融資是中小企業必不可少的融資工具
中小企業融資往往具有金額小、次數多、周轉速度快等特點,而貿易融資恰能滿足這些要求。貿易融資無論從風險度、銀行準入門檻、審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較普通的流動資金貸款有優勢。對中小企業而言,貿易融資具有以下優勢:一是貿易融資具有流動性強、期限短和重復使用的特點,適合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特點,能與企業資金流向一致,淡化財務分析和準入控制,適應主體資質偏低的中小企業。二是貿易融資準入門檻較低,這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而無法融資的問題。在貿易融資過程中,農發行重點考察貸款企業單筆貿易的真實背景及進出口企業的歷史信譽狀況,無需套用傳統的評價體系。可通過檢測資金流和物資流,確保每筆真實業務發生后的資金回籠,以控制風險。對于一些因財務指標達不到銀行標準而難以獲得融資貸款的中小企業來說,貿易融資可以使其通過真實交易的單筆業務來獲得貸款,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第三與傳統的流動資金貸款相比,貿易融資審批流程相對簡單,企業可以較為快速地獲取所需資金。
(二)貿易融資是農發行重要的信貸產品
首先,國際貿易融資風險小、收效快,符合銀行資產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原則,能夠降低銀行風險;其次,收益率高,利潤豐厚。貿易融資是在國際結算基礎上開展的融資業務,作為國際結算業務延伸的國際貿易中小企業融資,前期為中間業務,中后期為資產業務,可以獲得手續費和利差兩方面的收入,有時還可獲得1‰以上的匯兌收益;第三,通過貿易融資管理能將企業資金流和物資流達到同時控制,有利于把握動態風險,規避企業經營不穩定的弱點。通過貿易融資管理,注重貿易背景真實性和貿易業務連續性,經過雙方銀行之間的往來,可以將國際貿易實現的銷售收入直接匯入貸款行企業賬戶,避免挪作他用,用于歸還融資,保證了第一還款來源,降低融資行風險。
二、農發行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現行貿易融資辦法沒有區分企業類型進行管理
農發行現行的貿易融資管理辦法使用于所有準入的客戶,沒有區分企業類型,對中小企業而言,辦法太過苛刻,主要原因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不太規范,不適合貿易融資辦法中規定的授信、用信標準。近幾年,由于業務營銷的需要,雖然放寬了貿易融資業務的準入門檻,但卻未將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與大型企業區別對待,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貿易融資實際準入門檻仍然很高。如出口押匯業務除了要求國外有資信等級較高的銀行開立的信用證正本及與信用證條款相符的全套出口單據,還需要確認有效的擔保(保證或抵押),與流動資金貸款調查無異。
(二)貿易融資審批程序過于繁瑣
按照農發行貿易融資管理辦法規定,貿易融資業務涉及資金計劃、客戶、信貸管理、風險管理、國際業務五個部門,資金計劃部門負責資金頭寸和利率定價,客戶部門負責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信貸管理部門負責客戶部門提交資料的審查、貿易融資審議和審批,國際業務部門負責單據的審核把關。具體流程為受理-調查-單證審核-審查-審議-審批-發放-監管-信用收回。審批流程視同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往往一筆貿易融資審批完成需要較長時間,與貿易融資時效性特點相悖。如出口即期信用證,收匯時間在1個月內,如果按照現在的貿易融資審批方式,審批完畢經常出現已經收匯的情況。即使是擴大授信(原公開授信)客戶,在初期授信時需要客戶、信貸和國際業務等部門調查、審查和審批,授信額度批復后,在授信期限內辦理具體業務時,也需要上述部門調查、審查和審批,銀行不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耗時耗力,而且延長了辦理業務時間,不能為客戶提供快捷服務。
(三)國際貿易融資形式單一,新產品拓展欠缺
農發行國際貿易融資管理辦法規定了目前可以開辦的9個傳統的貿易融資品種,但真正開辦的只有減免保證金開證、進口押匯、提貨擔保、打包借款業務,沒有開辦的業務中,也有各種限制,如由于風險控制原因,出口押匯僅能做信用證項下出口押匯。以上業務僅是傳統的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品種少,且功能單一,不適應國際經濟金融發展趨勢需要。國際上新興的福費廷、倉單融資、出口商業發票融資等則很少開辦,始終沒有大規模發展起來,業務額極其有限,滿足不了那些積極參與國際貿易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四)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面臨擔保難問題
中小企業擔保難是困擾其融資的主要問題,擔保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中小企業資產薄弱,可用于抵押的資產有限,缺少可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土地、廠房等,而機器設備由于抵押率低、費用高、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性。二是為中小企業擔保要承擔較大風險,有經濟實力的企業不愿意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不愿為中小企業擔保。而中小企業互保又沒有足夠的擔保能力,作為融資銀行,對融資安全性帶來隱患。三是擔保公司收費較高,許多中小企業不想承擔或承擔不了高額的擔保費用,而且擔保公司條件苛刻,在資產擔保的同時還要繳納至少10%的保證金,并有多名公務員擔保。以上原因造成了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難。
三、對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對策及建議
(一)制定中小企業特有的貿易融資管理體系
作為農發行貸款的主要客戶,許多中小企業國際貿易發展迅速,進出口客戶逐年擴大,業務發展逐步增加,對農發行業務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總行貿易融資管理辦法之下,應制定一套具體的針對此類企業的貿易融資管理流程,確保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業務進一步拓展。一是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估體系。由于中小企業成立晚、規模小、融資需求頻率高、額度小,農發行應制訂適合此類企業特點的等級評定辦法,合理反映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在貿易融資業務中,現金流是還款的第一來源,貿易融資客戶的信用評級標準應與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標準有所區別,應該根據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制訂專門的信用評級制度。評價時可參考客戶在海關、他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二是著手開發建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建立詳盡的客戶檔案,了解客戶的主要交易對象及近幾年的交易情況,了解其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評級授信提供依據。
(二)完善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操作流程
在現有的農發行貿易融資管理辦法基礎上,設計針對中小企業特有的貿易融資操作流程,與國際貿易時效性相一致,提高辦理效率。在中小企業年度授信時,按照農發行貿易融資管理辦法要求,進行多部門參與,客戶部門調查,信貸和風險管理部門審查和提出風險防控措施,貸審委審批。在年度內用信時,可參考商業銀行貿易融資審批模式,取消客戶部門調查、信貸部門審查審批環節,由國際業務部門直接調查、審查和審批,簡化審批程序,改變現行的多個部門操作的現狀,減少重復操作。
(三)積極創新適合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國際結算業務發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資金收付,在結算的同時提供貿易中小企業融資已成為國際銀行界的普遍做法。農發行應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客戶對外貿易的期限、支付方式等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并借鑒國際銀行界的做法,將傳統的貿易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與新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融合起來,這樣,即能樹立銀行的品牌,又可戰領市場先機。結合中小企業業務品種多樣化的特點,可擇機開展福費廷、信保融資、進口雙保理、融付達、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融資等新業務,與國際銀行業務接軌,進一步拓展農發行業務范圍,提升社會影響力。
1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國際貿易融資授信額度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把國際貿易融資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在統一授信管理下,銀行往往會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財務狀況等為客戶核定一個最高綜合授信額度,并按授信業務品種的不同為客戶核定一個分項授信額度。但是從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新生力量——貿易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于普遍規模較小,這種狀況使得各行傳統的企業財務技術分析對其授信額度測算的指導意義大打折扣。而中、小企業方面,雖然不考慮報表情況,但是只注重有效房產抵押。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在對待貿易型企業、小企業貿易融資方面選擇的策略大多過于簡單,沒有跟上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節拍”。
另外,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審批方式與傳統授信審批方式及審批重點缺少差別,時效性較弱且不能滿足業務需求,授信額度一旦核定,則一年內僅僅簡單地在額度內辦理業務,而非根據企業的經營變化隨時調整授信額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貸后管理,沒有充分利用貿易融資的特點,加強資金流和貨物流的配套管理。
1.2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匱乏
傳統的信貸評估模式下,國內銀行只注重企業自身的財務能力,缺少對企業貿易背景和上下游情況的前期調查。目前支行客戶經理極少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企業的了解只停留在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上,尤其對上下游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更是匱乏,有的甚至對進口貨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對稱,將對各行的融資帶來極大的風險。
1.3缺少針對性的貿易融資貸后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尚沒有針對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辦法,目前多數客戶經理仍按照傳統的貸后管理模式對貿易融資業務進行貸后管理。這會產生兩種風險:其一,一旦企業發生違約,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貨物可能已經被企業處理掉;其二,即使銀行手中掌握物權,但是缺少物權處置的能力和經驗,最終只能通過追索擔保的方式進行財產保全,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而實際上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就是以其業務流程本身進行風險防范,在加強對貿易融資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定期審核的同時,特別強調結合貿易融資的業務特性進行貸后管理。另外,在貸后管理方面,國際業務人員和信貸管理人員責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現象。
2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措施建議
2.1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
貿易融資業務時效性強,快捷的審批流程是是否能夠獲得業務的關鍵。貿易融資業務更應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信用記錄、交易對手、銀行的貸后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并關注貿易過程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以及期限嚴格與貿易周期匹配等。將貿易融資授信額度作為參考數值,根據業務本身特點,對貿易融資業務實施全面動態化管理。
(1)授信額度的評定不只注重財務報表的某些傳統指標,可以以應收賬款周轉率等這類更能體現貿易型企業業務特性的財務指標作為測算企業授信額度的標準;
(2)加強貿易融資授信額度評級的時效性和靈活性。針對進口商品價格波動較快的特點,改變以往一年一評審的思路,可為半年一評,也可每季一評,中途可以隨時追加或減少授信額度;更為靈活的可通過參與企業貿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貨權控制,給予客戶臨時的單筆授信。在受理貿易融資業務的時候,需要將在靜態數據基礎上核定的授信額度作為參考值,對貿易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動態化的審查。授信額度應該是銀行對企業各項融資和擔保的風險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爭取達到的風險暴露目標。
鑒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的貿易背景和票據交割背景,對于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查必須堅持動態化原則。如果簡單地使用授信額度,不考慮企業自身的變化和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最終會把自己逼迫到被動的地位。
2.2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有效監控貿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資金流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對于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貿易真實性、上下游情況以及交易價格的調查,有助于銀行切實了解企業貿易融資的背景,對風險進行有效掌控。
加強貿易背景審核。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得越全面,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輕,越有利于銀行降低業務風險。客戶經理要經常走訪客戶,掌握客戶所經營的主營業務,了解進口商品的市場行情,熟悉國內外貿易政策以及國際上非關稅壁壘等行業動態,掌握貿易融資業務的潛在風險。
(2)國際貿易融資自身的有償性是區別于一般貸款的最大特征,就單個企業而言,其主要銀行往往面對的只是貿易流的一端,而試圖僅從貿易流的一端來把握整個貿易過程顯然是徒勞的,那樣就不得不將單個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作為主要的考察依據。如今,隨著商業銀行國際化腳步的進一步加快,使得銀行有能力和條件利用貿易流的特征和封閉管理的手段,通過境內外機構的合作,監控進出口雙方,把握貿易過程中的貨物流、資金流等,從而達到防范風險和提高整體收益的目的。
2.3強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
(1)在堅持動態審批的基礎上,根據每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貸后動態跟蹤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這種制度的建立,至少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對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監控,包括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跟蹤;二是一旦發生風險,或者確定即將發生風險時,要建立起應急方案,關鍵在于要盡可能地保全銀行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2)貿易融資對銀行來說能夠掌握相關的貨權。因此掌握貨權在貿易融資中極為關鍵,而對貨物的監控,銀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慮引入第三方監管,代銀行進行質押物的監管,這是控制風險的關鍵。
1 國內商業銀行在國際貿易融資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國際貿易融資授信額度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大多把國際貿易融資納入客戶統一授信管理。在統一授信管理下,銀行往往會根據客戶的資信情況、財務狀況等為客戶核定一個最高綜合授信額度,并按授信業務品種的不同為客戶核定一個分項授信額度。但是從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新生力量——貿易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于普遍規模較小,這種狀況使得各行傳統的企業財務技術分析對其授信額度測算的指導意義大打折扣。而中、小企業方面,雖然不考慮報表情況,但是只注重有效房產抵押。可以看出,國內商業銀行在對待貿易型企業、小企業貿易融資方面選擇的策略大多過于簡單,沒有跟上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節拍”。
另外,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審批方式與傳統授信審批方式及審批重點缺少差別,時效性較弱且不能滿足業務需求,授信額度一旦核定,則一年內僅僅簡單地在額度內辦理業務,而非根據企業的經營變化隨時調整授信額度;而且缺乏有效的貸后管理,沒有充分利用貿易融資的特點,加強資金流和貨物流的配套管理。
1.2 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匱乏
傳統的信貸評估模式下,國內銀行只注重企業自身的財務能力,缺少對企業貿易背景和上下游情況的前期調查。目前支行客戶經理極少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對企業的了解只停留在企業所提供的資料上,尤其對上下游企業經營情況的了解更是匱乏,有的甚至對進口貨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如此信息的不對稱,將對各行的融資帶來極大的風險。
1.3 缺少針對性的貿易融資貸后管理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尚沒有針對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辦法,目前多數客戶經理仍按照傳統的貸后管理模式對貿易融資業務進行貸后管理。這會產生兩種風險:其一,一旦企業發生違約,作為第一還款來源的貨物可能已經被企業處理掉;其二,即使銀行手中掌握物權,但是缺少物權處置的能力和經驗,最終只能通過追索擔保的方式進行財產保全,處于比較被動的局面。而實際上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就是以其業務流程本身進行風險防范,在加強對貿易融資企業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定期審核的同時,特別強調結合貿易融資的業務特性進行貸后管理。另外,在貸后管理方面,國際業務人員和信貸管理人員責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現象。
2 國內商業銀行國際貿易融資風險控制措施建議
2.1 建立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信貸管理模式
貿易融資業務時效性強,快捷的審批流程是是否能夠獲得業務的關鍵。貿易融資業務更應注重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和貿易的連續性,信用記錄、交易對手、銀行的貸后管理和操作手續等情況的審查,并關注貿易過程所產生的銷售收入,以及期限嚴格與貿易周期匹配等。將貿易融資授信額度作為參考數值,根據業務本身特點,對貿易融資業務實施全面動態化管理。
(1)授信額度的評定不只注重財務報表的某些傳統指標,可以以應收賬款周轉率等這類更能體現貿易型企業業務特性的財務指標作為測算企業授信額度的標準;
(2)加強貿易融資授信額度評級的時效性和靈活性。針對進口商品價格波動較快的特點,改變以往一年一評審的思路,可為半年一評,也可每季一評,中途可以隨時追加或減少授信額度;更為靈活的可通過參與企業貿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貨權控制,給予客戶臨時的單筆授信。在受理貿易融資業務的時候,需要將在靜態數據基礎上核定的授信額度作為參考值,對貿易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動態化的審查。授信額度應該是銀行對企業各項融資和擔保的風險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爭取達到的風險暴露目標。
鑒于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風險的不確定性,以及復雜的貿易背景和票據交割背景,對于貿易融資業務的審查必須堅持動態化原則。如果簡單地使用授信額度,不考慮企業自身的變化和環境的變化,商業銀行最終會把自己逼迫到被動的地位。
2.2 加強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有效監控貿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資金流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期調查對于貿易融資的風險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貿易真實性、上下游情況以及交易價格的調查,有助于銀行切實了解企業貿易融資的背景,對風險進行有效掌控。
加強貿易背景審核。對客戶的生產經營情況掌握得越全面,銀行與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越輕,越有利于銀行降低業務風險。客戶經理要經常走訪客戶,掌握客戶所經營的主營業務,了解進口商品的市場行情,熟悉國內外貿易政策以及國
際上非關稅壁壘等行業動態,掌握貿易融資業務的潛在風險。
(2)國際貿易融資自身的有償性是區別于一般貸款的最大特征,就單個企業而言,其主要銀行往往面對的只是貿易流的一端,而試圖僅從貿易流的一端來把握整個貿易過程顯然是徒勞的,那樣就不得不將單個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作為主要的考察依據。如今,隨著商業銀行國際化腳步的進一步加快,使得銀行有能力和條件利用貿易流的特征和封閉管理的手段,通過境內外機構的合作,監控進出口雙方,把握貿易過程中的貨物流、資金流等,從而達到防范風險和提高整體收益的目的。
2.3 強化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貸后管理
(1)在堅持動態審批的基礎上,根據每一種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貸后動態跟蹤和管理制度非常有必要。這種制度的建立,至少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對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動態監控,包括對市場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跟蹤;二是一旦發生風險,或者確定即將發生風險時,要建立起應急方案,關鍵在于要盡可能地保全銀行資產不受或少受損失。
(2)貿易融資對銀行來說能夠掌握相關的貨權。因此掌握貨權在貿易融資中極為關鍵,而對貨物的監控,銀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可考慮引入第三方監管,代銀行進行質押物的監管,這是控制風險的關鍵。
(3)加強行內的聯動機制,防范潛在風險。若貿易的進出口雙方都在同一銀行辦理業務,通過行內的聯動機制有利于銀行及時了解上下游企業情況,準確判斷貿易背景的真實性,同時一旦貿易雙方出現資信風險,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協調各方面力量,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上下聯動。
國際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最為常見的傳統信貸品種之一,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國際貿易融資是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貸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潤豐厚,具有綜合性效益,是現代銀行有效運用資金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增強了在談判中的優勢,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上發展國際貿易;同時,它也是國家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是鼓勵出口的積極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而且對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這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刻,國際貿易融資的合理發展運用,將對企業對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普遍開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和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得到很大發展。據統計,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經穩居世界第三位。據海關總署統計,2001至2006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了179%,2007年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27.2%,進口增長20%,全年實現貿易規模1.7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使得企業對銀行融資需求增加,為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但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仍然較慢,從國際貿易融資額僅占銀行貸款余額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對應地貿易融資的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國外的一些銀行該項業務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國際貿易融資是商業銀行最為常見的傳統信貸品種之一,它與國際貿易、國際結算緊密相連。國際貿易融資是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相關的貸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潤豐厚,具有綜合性效益,是現代銀行有效運用資金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從事進出口貿易活動所面臨的資金短缺,增強了在談判中的優勢,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和更大規模上發展國際貿易;同時,它也是國家貿易政策的組成部分,是鼓勵出口的積極手段之一,不僅可以調節進出口結構,而且對一國參與國際經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這金融危機肆虐的時刻,國際貿易融資的合理發展運用,將對企業對銀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普遍開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繁榮和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而得到很大發展。據統計,200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經穩居世界第三位。據海關總署統計,2001至2006年間,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了179%,2007年增長23.8%,其中出口增長27.2%,進口增長20%,全年實現貿易規模1.76億美元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使得企業對銀行融資需求增加,為銀行發展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但從整體上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仍然較慢,從國際貿易融資額僅占銀行貸款余額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對應地貿易融資的收入在銀行的總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國外的一些銀行該項業務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體分析,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產品,培育多元化的貿易融資客戶。
近年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其對國民 經濟 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據海關統計, 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達到224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占當年進出口總額的15.78%,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外貿領域一支重要的力量。但由于中小企業起步晚,自有資金積累少,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貿易融資由于與實物貿易緊密關聯,無疑在是中小企業獲得融資的一條便捷渠道,但我國中小企業在貿易融資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
一、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
1.外貿企業員工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中小企業多以內銷業務起家,隨著實力的增加和我國外貿政策的改變,逐步參與進出口業務。因此,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的外銷人員和精通外貿知識的管理者。而世界貿易的開展內容和形式迅速擴展,貿易融資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從簡單、傳統的結算與融資的結合,發展到多種融資手段的復雜結合,這對企業的業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貿業務人員不僅要選擇恰當的貿易術語,還要運用貿易融資來規避交易風險,并且靈活運用融資手段吸引住客戶,建立長期的貿易關系。由于對銀行進口貿易融資手段了解較少,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貿易融資品種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大多數中小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本企業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業務產品。再加上企業和銀行的溝通交流不夠、信息不對稱,從而使企業對各種貿易融資產品不能靈活的運用,不僅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而且容易喪失商機,最終影響企業的發展。
2.銀行對中小企業貿易融資額度過低
我國各商業銀行的貿易融資額度遠遠低于一般信貸額度,難以滿足各外貿企業的融資需求。而且商業銀行傾向于向信譽良好的大型國有企業融資,而不是向中小外貿企業進行融資。我國政策性銀行則往往由于承擔了資金用量大的外貿任務,無暇顧及中小企業。如
二、解決中小 企業 貿易融資難的對策
1.我國應盡快完善信用評價和融資擔保機制
近年來,我國有關部門一直致力于解決我國中小企業信用不透明的問題。如:完善和修訂《對外貿易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及實施辦法》;開展中小外貿企業信用評級活動;完善中小外貿企業信用數據庫,面推行對外貿易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公開化等。目前,我國的社會信用評價機制有了很大 發展 ,使 金融 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額度有了一定核定依據,但總體說來我國信用評價機制尚有很大欠缺,不能滿足社會各方面對企業信用信息的需求。因此,我國還需盡快完善信用評價機制和信息流通機制,以保障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經營行為的順利開展。
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特點是時間緊、頻率高、數量少、管理成本高、風險相對較高,為有效防范金融機構由此產生的信貸風險,我國還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制,把最終防范信貸風險的重點放在對第二還款來源的控制上。積極籌建融資擔保體系可以從制度上為銀行規避金融風險,也為中小企業取得融資創造必要的條件。
2.提高企業業務人員的素質
企業要對業務人員進行相關專業、 法律 等知識的培訓,使每位業務人員深刻了解貿易融資的概念、特點及實質。對貿易融資業務能過順利、熟練的操作。同時業務人員也要強化風險意識,在平時工作中,要注意 總結 經驗教訓,不斷積累經驗,尤其要熟練的掌握國際貿易知識和運輸保險業務,密切注意國際市場動態,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變化,培養對國際貿易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增強識別潛在風險的能力。企業要不斷充實員工,吸取新鮮的血液,但要重視新員工的招聘和選拔,選擇一批年富力強、充滿活力的棟梁之材,依靠他們學習的先進知識和對新鮮事物的敏感性為企業服務。
3.銀行要改革業務流程,開拓國際貿易融資業務范圍
銀行在保證融資安全的前提下,針對中小企業的現狀和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應該簡化融資操作手續,減輕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負擔,進而提高企業申請貿易融資的積極性。如民生銀行實行授信項下核準制流程,在核定授信方案時明確授信使用條件和管理要求,單筆業務不再履行信貸審批程序,由貿易融資部進行技術審查并對授信條件核準后直接辦理,減少二次審批、部門交叉審批,提高業務效率,方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申請;民生銀行還組建了全國或區域性單證中心,運用影像工作流等技術,將各分支機構的單證進行集中處理,實現標準化操作和專業化管理,提高審單質量和效率,這就為中小企業采用信用證項下的融資方式提供了技術支持。
銀行也可根據客戶的融資需求與業務流程的特點,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發展和開發新的貿易融資業務。例如,銀行積極開展票據融資、結構性貿易融資、融資租賃等融資方式,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各種融資產品組合。銀行也應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量體裁衣,提供相應的配套衍生工具。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很多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的出口量大幅下降,還有很多中小企業的海外欠款急劇增加。這就更需要各銀行能夠根據貿易環境進行金融工具創新、拓展業務范圍,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強其交易收款安全性,幫助我國企業順利度過這次金融危機。
1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授信規模核定隨意性強,標準不一
各家銀行在核定國際貿易融資授信規模標準上有較大區別,有的銀行將國際貿易融資視同流動資金貸款處理,有的銀行則根據融資品種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數,融資政策的制訂多是根據自身對國際貿易融資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在對國際貿易融資的認識和風險控制上,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明顯區別,如對打包貸款這一傳統業務,外資銀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續上要簡化得多,他們更①本文作者:趙陽,上海財經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國際貿易學07級碩士研究生注重通過控制貿易全程來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而不是過分關注企業本身的規模和實力。相對而言,國內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流程設計相對不夠科學,手續煩瑣,可操作性不強。
2企業申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存在擔保難問題
一方面企業在找第三方擔保時,會顧慮對方將來會要求自己提供擔保,進而產生其難以控制的風險;另一方面部分申請國際貿易融資的企業為貿易公司,缺乏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如廠房、土地等,生產型出口企業的機器設備雖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費用高、手續煩瑣、時效性差,不符合國際貿易融資方便快捷的特點;第三,企業對國際貿易融資產品不熟悉,對各種金融工具不能合理運用。在銀行產品不斷更新、新的國際貿易融資名詞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不能很好地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本企業業務特點的業務產品,對各類融資產品無法靈活運用。
3風險控制手段落后
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有客戶風險、國家風險、國外行風險、國際市場風險和內部操作風險。這些風險的管理需要先進的技術手段將銀行相關部門之間、分支行之間高效有機地聯系起來。而目前我國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開展國際業務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經營模式,外匯業務處理系統較為落后,國際結算與外匯信貸、外匯信貸與會計獨自運行,缺乏網絡資源的共享和統一協調的管理,以致無法達到共享資源、監控風險、相互制約的目的。
4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方式簡單,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基本仍維持傳統融資方式,即以信用證結算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為主,而較為復雜的業務如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則開展有限。隨著銀行業務國際化和我國加入WTO,國內銀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務及經營方式等方面與外資銀行的差距日益顯現,據統計外資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已經占有中國市場份額的40%左右。近年來,根據市場的需要,各家銀行也在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但因對業務理解的差異,在業務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對各種融資形式嚴格統一的標準,更缺少對各項業務相對比較規范、明細的統計資料。
5國際貿易融資的對象過于集中
受傳統授信業務理念影響,國內銀行融資業務對象集中于優質大中型企業。目前,各大銀行對優質大企業客戶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已經逐漸趨向飽和。而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外貿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目前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我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以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對商業銀行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對策建議:
(1)實行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授信規模控制方法。
國際貿易融資的客戶評價標準應有別于對流動資金貸款客戶的評價標準。評價時更多地根據客戶以前在海關、銀行、外匯局、工商、稅務等辦理業務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再參考客戶的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業績和整體實力。銀行應著手開發建立國際貿易融資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為客戶建立詳盡的業務檔案,通過業務了解客戶及客戶的交易對手,分析其實際履約能力,為國際貿易融資授信提供依據。
根據不同的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判別標準。不同種類的國際貿易融資業務所涉及的風險,及該業務所能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質押要求都有區別,銀行所承擔的業務風險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銀行應根據不同國際貿易融資產品的特點制訂相應的產品標準及對客戶的授信標準。
(2)采取適應國際貿易融資特點的擔保方式,豐富業務內涵。
首先,針對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特點,創新思維,制訂操作性強的擔保方案。可由企業聯保或提供個人擔保,或開展與社會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對有條件提供抵質押的企業,可采取動產等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融資擔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機構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進口國的國家風險。第三,積極鼓勵出口企業投保出口信用險。第四,加強對企業相關人員的培訓,使其了解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理解各類產品的特點和實質,適時向企業推介合適的業務品種,發揮理財顧問的作用。
(3)建立科學的貿易融資風險管理體系,加強風險管理。
建立風險防范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風險,是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業務的前提條件之一。如確定融資條件和標準,建立風險指標監督體系,使用外匯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風險;完善分層授權設置、加強密碼管理;嚴格審查真實貿易背景、認真按照操作規程和審批程序處理;定期與客戶進行溝通,追蹤業務狀況;成立信用審批中心和貿易融資業務部門,集中商業銀行內部有限的信貸業務專家,成立獨立的信用審批中心,以評估客戶的信用;集中目標結算和貿易融資人才資源,成立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部門以專業處理貿易融資業務及其可能形成的業務風險,利用人才優勢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種業務風險。
(4)更新觀念,積極創新國際貿易融資產品。
首先,應在傳統的國際結算業務,如L/C、托收、信用證等業務的基礎上,根據對國際市場的分析,不斷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如保理、福費廷等新業務在我國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適當引導客戶對貿易融資的產品需求,逐步推出國內保理、福費廷、票據貼現等有市場前景的業務品種。其次,國際貿易融資的產品設計要與貿易鏈有機結合,從貿易環節出發設計產品,才能有效地解決企業在采購和銷售中的融資需求。再次,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國際貿易融資產品,將傳統方式與新的國際貿易融資方式結合起來,使國際貿易融資服務“增值”。亦可根據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包括定單融資,動產質押開證、進出口保理、全球互聯網托收、網上開證等不同類型的創新產品,解決客戶在不同的貿易環節中的個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