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6:19: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公司的主要經營風險,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
財產保險;經營風險;防范;化解
財產保險公司有著較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經營的主體業務是商業性質的財產風險。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人們對財產保險的需求逐漸增多,財產保險公司因此應運而生,對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有著顯著作用。但是,財產保險公司面臨著較高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而且隨著競爭的日趨激烈,財產保險公司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難題。所以,財產保險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不確定因素和風險的有效控制。此外,我國財產保險行業的經營風險顯著增加,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無法有效處理這些風險因素,將會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財產保險公司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對企業的經營和長遠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1 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主要經營風險類型
1.1管理缺陷所造成的經營風險
我們對保險公司經營風險進行了細致分析和探討,發現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人唯利是圖,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做出的不法行為,而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財產保險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正是由于內部管理和監管體系的不健全,導致謀取私利的行為屢見不鮮。財產保險公司由于管理缺陷導致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定價不準確,加劇了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經營風險。由于財產保險公司在計算方面存在誤差以及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所以最終導致定價不準,加劇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保險定價明顯低于正常水平是定價不足造成的主要經營風險,公司的實際收益難以對風險進行補償,從而導致支出大于收入,不利于經濟效益的提升。
第二,分保加劇了經營風險。財產保險公司為了切實降低風險,往往采取分保的形式,即加強與再保險公司的合作,擴展風險承受力。盡管這種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經營風險,但是正因為有了這道屏障,部分保險公司得過且過,在風險劃定過程中不遵守基本準則,制定分保措施時也消極怠工,承保時未對項目進行嚴格把關和審查。這些都是風險隱患的直接來源,一旦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將面臨滅頂之災。而且,在保險公司經營過程中,嚴重的地質災害也會造成巨大的經營風險,包括嚴重人為事故、重大疾病災害以及地質災害等。最近幾年,重大災情在我國頻繁發生,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是對保險公司的考驗。人類對于自然災害所引起的風險是無能為力的,無法消除或者改變,保險公司要應對這項風險,只能進一步建立健全災害防范體系,加大對重大災害的重視力度。
1.2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經營風險
保險公司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會存在經營方式上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就是造成信息不對稱的直接原因,而這就會加劇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經營風險。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與客戶溝通的責任主要由業務員負責,客戶的風險信息由業務員直接獲取,公司管理人員將業務重點放在對業務員的效率和績效考核上,管理人員與業務員所處的角度存在本質上的區別,所以他們對于信息的著眼點及理解也不盡相同,這就導致信息不對稱。由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承保質量低下。承保環節在財產保險公司的經營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決定著企業的實際效益。但是,保險公司及其業務人員獲取風險信息的手段有限,承保環境日趨復雜,業務人員要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就不得不改變策略,被迫承保質量較差的標底。承保質量降低,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自然就會加大,阻礙了其經濟效益的提升。
其次,缺乏規范有序的理賠手續和環節。目前,我國財產保險行業尚缺乏健全的財產理賠體系,在對財產損失進行評估時缺乏科學依據,人為因素仍占據著主導地位。而且,理賠過程中缺乏專業人士的專業指導和意見,保險公司在理賠過程中常常處于劣勢地位。此外,保險公司缺乏健全的人才引進機制,骨干人員極其缺乏,嚴重限制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假若不嚴格控制理賠環節,那么將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造成違規操作行為的頻繁發生,最終限制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再次,道德意識差而造成的經營風險。財產保險公司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投標人員在投保過程中由于自身的道德意識及行為欠缺,也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投保人在簽署具體的合同時,刻意隱瞞或者虛報關鍵性風險因素,將會在無形中加大財產保險公司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主要包括逆選擇和欺詐兩種形式。
1.3資產結構所造成的風險
財產保險公司經過了經營體制方面的改革,經理人不再是保險公司的所有者而只是單純的經營者,有些經營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忽視企業效益的提升,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加大。而且,保險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爭愈演愈烈,這為保險公司經營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有些保險公司為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無限制的增加投保量,降低投保門檻,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也為自身的經營發展埋下了風險隱患。
2 財產保險公司經營加強風險防范的有效措施
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因素和隱患,為了有效控制和防范風險的發生,現提出以下幾點措施和建議:
2.1建立健全核保和承保機制
第一,財產保險公司在經營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行業規范,建立起系統完善的核保制度。在對投保產品進行核保時要實事求是,從投保產品的基本特征和公司實際情況著手,選擇切實可行的核保方式。第二,投保產品的生效時間、合同規范、保險費用以及適用人群等都是核保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要想切實防范經營風險,就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核保制度。可見,保險公司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自身特點為根本出發點,提高核保人員的業務素質,健全核保制度。
2.2保證保險產品的合理定價
加強產品定價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對產品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管理;第二,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履行職責,對產品定價進行有效監管。就一般情況而言,保險公司在對保險產品進行定價時,要綜合考慮預計損失以及經營成本等,以以往經驗和數據為根本出發點,盡可能實現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利益的最大化,做到公平、合理、充分。所謂公平,就是指保險公司要為風險高的投保人提供較高的保單費率,相應的,風險小的投保人也只能獲取較低的費率;所謂合理,就是指投保人的費率必須合理;所謂充分,就是指保險公司在制定具體的費率標準時,要使保費高于支出和賠款,滿足保險公司的盈利需求。費率市場化在未來將是時展的大趨勢,但是我國財產保險行業起步晚,發展慢,市場競爭激烈,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費率的監管。
2.3優化保險投資組
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我國保險公司的主要工作即保險投資,保險公司要獲得長遠發展就要加強對投資風險的防范。保險公司要有效預防風險,就要做到對風險分門別類,有的放矢。保險公司要獲取高額的經濟利潤,就要對投資組合進行優化配置。最近幾年,我國保險業取得了飛速發展,保險業融集了大量資金,實現資金的良好運轉,將會為保險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保險資金要增加投資機會、優化投資組合,就要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運作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資金投資的收益性、流動性以及安全性。要有效防范投資風險,其中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加強比例控制和結構管理,對保險投資進行有效監管。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對保險行業實行嚴格的管控,而保險業管理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加強對保險投資的管理。隨著保險投資渠道的拓展,保險業要獲得長遠發展,就要進一步加大保險監管和控制范圍,不斷優化保險投資組合,將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4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保證保險價格的公平、合理
目前,財產保險公司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保險公司要順應形勢,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價格風險對其經營所產生的影響。保險公司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改進經營策略和發展理念,制定出公平、合理的保險價格,切實降低經營風險,提高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推動我國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2.5加強對道德風險的控制和防范,有效降低經營風險
財產保險公司要加強管理,從各方面著手有效預防各類道德風險,加強各類制度建設,提高員工的制度意識和職業道德,嚴格按規章制度行事,盡可能減少人為失誤,將人為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從而實現預防風險的目的。
2.6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理論建設
財產保險公司要有效預防各類風險,就要加強風險管理理論建設。我國財產保險公司要不斷更新經營理念,借鑒并引進外國風險管理的有益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制定出適合我國財產保險公司發展的風險管理理論。同時,財產保險公司要加大人力資源培訓的費用支出,定期對保險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風險意識教育,提高保險人員的風險意識。此外,保險管理人員上崗前必須取得專門的風險管理資格證,從而幫助企業建立起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推動我國財產保險行業的穩步健康發展。
3 結語
在目前的形勢下,保險公司只有有效預防和控制各類經營風險,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經營發展策略,才能不斷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切實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主動地位,從而推動我國保險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小額貸款公司抵御風險能力與其自身資金流動性水平直接相關。由于制度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其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資金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在遇到金融風險時不能及時擴大資金來彌補資金空缺,容易帶來一定的經營風險。如果小額貸款公司的資金流動性較強,當出現資金周轉不靈危機時,也能快速以流動資金彌補資金缺口,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貸款公司的經濟損失。同時,良好的資金流動也能為小額貸款公司帶來更高的經濟利益,通過參與獲益更高的投資業務,使其自身資本量得到提升。
(二)信貸風險
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就是借出資金并收取一定的利息,信貸部門對貸款中的各種風險的預判和識別是保障小額貸款公司持續經營的有效保障。一方面,由于小額貸款公司對信貸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對貸款的長短期不能均衡有效分布,過于集中的貸款持有人和申請人容易導致風險集中。另一方面,貸款公司一般都有多種信貸產品,其申貸標準過于靈活容易引起貸款的抵押率過低,使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風險攀升。
(三)市場風險
小額貸款公司在充滿未知的金融市場中面臨著許多市場風險,市場風險如下:第一,由于缺乏完善且有效的法律法規為小額貸款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引導與保障,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隨時都可能被改制轉型的風險。第二,小額貸款公司受到市場經濟活躍度的影響較大,市場經濟發展平穩,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利潤都有較好的保障,相反,經濟發展萎縮,小額貸款的業務數量也隨之減少,貸款難以安全回籠的風險大大提升。
二、建立小額貸款公司的金融風險預警系統
(一)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構建原則
1、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小額貸款公司面臨的金融風險受多方面影響,需要對其相關的各個涉及面信息加以收集,最大化降低信息不對稱性。針對一些信息不公開的企業,要采取有針對性地措施進行信息獲取,確保信息收集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監測全面化要分層次全面監測各類信息變化情況。一是監測市場經濟形勢與政策導向等宏觀經濟變化情況;二是監測整個小額貸款行業和相關行業的各項活動;三是監測客戶經營和財務狀況;四是監測自身流動性水平及業務運營情況。
3、信息可度量化已經確定了的信息指標或參數,需要對其加以量化分析,才能將其歸化到相應的金融風險等級區域,通過與對比規定的風險閥值,從而促進風險預控方案的制定。
(二)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設計
1、設置金融風險預警信息采集數據庫設置專門的金融風險信息采集數據庫,通過對其中的信息流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構建小額貸款公司的風險預警體系。經過計算機對信息加以整合,從而選擇出符合要求的實際需求的信息資源,然后與指標參數進行匹配和分類。收集與公司長遠發展聯系較為密切且對發展有利的經濟指標,如當前市場經濟狀況、通貨膨脹率、利率匯率的變化、經濟增長率以及金融政策等信息,同時對新的經濟政策和法規或政策信息加以有效地收集。
2、設置金融風險預警指標分析系統資產的流動程度對小額貸款公司具有較大影響,資產流動性不足容易造成經營風險。對保證金比率的分析,能夠有效對貸款申請人的條件與實力加以考核;對風險備付金比率的分析能夠使資金得到有效地利用,解決突發的經濟危機;對短期貸款比率的分析能夠加快資金回籠,增強資金的流動性。
一、 引言
審計質量的實證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端于deangelo(迪安杰洛)等人相繼提出的審計質量檢驗兩步法,即先求出審計師有能力發現財務報告問題的概率,后求出審計師如實報告所發現問題的概率,再用二者的聯合概率表示審計質量的高低[12]。此后,關于審計質量的實證研究不約而同地遵循了“審計師變更審計意見改善”的路徑,也就是將公司企圖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看做變更審計師的原因,進而成為評價審計質量的主要解釋變量。遺憾的是,陸正飛等均沒有發現顯著的經驗證據,理論和實務出現了第一次“脫線”[37]。在第二階段,學者們開始對研究思路和方法進行反思。一方面,lennox(倫諾克斯)在方法上引入概率的思想,希望改良前人的研究思路。這在表面上似乎解決了估計方法的問題,但是理論上卻仍然死守“審計師變更審計意見改善”的路子不放[8]。另一方面,krishnan(克里舍南)提出了審計質量研究的一種新思路,即“審計穩健審計師變更審計意見改善”。人們此時才開始將研究主體從公司拓展到審計行為本身,并開始關注審計行為特征對審計意見質量的影響[9]。令人惋惜的是,克里舍南的研究并沒有進一步深入分析審計行為對審計意見的作用機制,他還是認為公司更換審計師的原因是公司希望遇上一個不那么穩健的審計師。以上思路會面對這樣的矛盾:后一任審計師在面對前一任保守的審計意見時可能更加穩健,公司應該頻繁地更換審計師,直到結果滿意為止。但是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并不常見,于是我們就陷入了一個理論無法解釋現象的矛盾之中,理論和實務出現了第二次“脫線”。國內學者也開始涉及以上問題。吳聯生和劉慧龍對國內審計實證研究進行了一次批判性的回顧,其中就審計師變更與審計意見改善在統計上不顯著的原因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審計師變更的原因是不確定的[10]。
鑒于此,無論是“概率說”還是“穩健說”,都關注公司行為對審計穩健行為的反應,卻沒有進一步探討審計行為本身,這導致理論與實務的兩次“脫線”。為什么我們沒有進一步研究審計行為本身呢?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以往的研究都忽略了審計行為對審計意見影響機制的分析,從而不能在審計行為和審計意見之間理出一條清晰的思路,進而不能對審計質量做出全面的評價,這導致理論和實務的脫節。本文力圖解決一個長期被我們忽視的問題:市場中的審計行為對審計意見有什么影響?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出發,采用行為經濟學的主要理論成果——“前景理論”,就審計行為對審計意見的影響機制進行探討,以期在方法上拓展審計研究的思路,在理論上深化我們對審計行為的認識。
本文的研究結論表明,審計行為中存在機會主義傾向,經營風險較高的上市公司往往被出具保守的審計意見,經營風險較低的上市公司則更可能獲得清潔的審計意見。本文的第二部分將分析審計行為對審計意見影響的作用機制,第三、四部分將進行研究設計和實證檢驗,第五部分將就本文的研究結論做一些探討。
二、 機會主義傾向與審計意見的關系分析
以往的審計研究文獻或多或少地受到新古典經濟學“理性經濟人”假說的影響,人們追求絕對財富的原動力是相對財富的差異。針對這一問題,tversky(特韋爾斯基)等在總結經驗數據的基礎之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前景理論”和新的價值函數,提出了關于一個人效用的衡量不是“最終財富”的多少,而是“財富變化的多少”的觀點[11]。
借鑒“前景理論”的基本觀點,在分析投資者行為時,我們從成本視角(包括審計行為中的風險規避和投資者訴訟兩個方面)入手,引入投資者作為“有限理性人”的效用函數:
u(x1,p;x2,q)=π(p)·v(x1)+π(q)·v(x2)(1)
u(x1,p;x2,q)=p·v(x1)+q·v(x2)(2)
為了對比,(2)式代表傳統的不確定條件下的效用函數。(1)式這一效用函數的主要特點是納入了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即確定效應、鏡像效應和隔離效應確定效應是指收益確定時,人們會高估其價值;鏡像效應是指在正的收益時,人們呈現風險厭惡,在負的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偏好;隔離效應是指人們在多階段處理問題的時候,往往忽略了前一階段的影響,即條件概率失效。。假定在初始狀態下,xi表示收益,-xi表示損失,v(0)=0,π(0)=0,π(1)=1,p+q=1。其中,v(xi)表示投資者的價值函數,π(p)表示權重函數。納入“認知偏差”的投資者效用函數主要有兩點新的變化。
第一,在傳統效用函數中引入了權重函數π(p),這使得投資者會低估不確定事件的價值,高估確定事件的價值。
第二,投資者的價值函數發生了變化。在納入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后,投資者的價值取向不再是“單域”的,而是呈現“雙域”的,如下頁圖1所示。當股市出現“熊市”時,投資者面臨投資損失,此時的效用函數是凸的,即投資者有比較強的風險偏好,愿意投資那些經營風險大的公司;當股市出現“牛市”的時候,效用函數是凹的,即投資者抱有風險厭惡的態度,希望“穩中求勝”。這兩點看似矛盾,其實反映了權變的思想,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人們往往會改變原來的偏好取向。實際投資決策中,投資者處于良好的投資環境時,投資反而顯得很謹慎,并力求收益的實現;但是,當投資者已經面臨損失時,他反而會冒險一搏,投資高風險的公司。也就是說,當面臨損失時,價值函數呈現比較陡峭的曲線趨勢,人們對損失的變化也更為敏感。
我們將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分為高(h)和低(l)兩種情況,并假設兩種情況等概率出現。為避免歧義,我們用高(h)經營風險表示公司價值的降低,用低(l)經營風險表示公司價值的上升。投資者的決策只有兩種:投資(y)和不投資(n)。審計意見分為清潔意見(c)和非清潔意見(u),清潔審計意見表示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其他所有類型的審計意見歸為非清潔審計意見。其中,投資者遭受損失的成本為δv,審計的訴訟成本為δv。
圖1投資者價值函數
由此可以得出投資者和審計意見之間存在一個2×4的得益矩陣,如圖2所示,l和h作為下標分別表示低經營風險和高經營風險的情況,a代表審計師,t代表投資者,c表示清潔的審計意見,u表示非清潔的審計意見,y表示投資者實施了投資行為,n表示投資者沒有實施投資行為。a、b、c、d表示投資者在不同的風險和審計意見下的得益情況。其中,al表示出具了清潔意見,而投資者也做出了投資該公司的決策,此后公司價值確實上升,投資者獲得收益,以此類推其他得益的經濟含義。在8種得益中,我們需要關注的其實不是所有的得益,而是投資者可能起訴的情況。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al、bl、ch和dh表示無論審計意見如何,投資者都做出了正確的決策,沒有遭受損失,投資者起訴的概率是比較小的。cl和bh表示投資者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導致了損失或者沒有獲得預期的收益,但是投資者很難提起訴訟這可以理解為審計師出具了清潔意見,說明公司至少在財務報告信息質量上沒有問題,投資者如果不去投資,公司的股價又上升了,投資者當然無法歸罪于審計師;同樣的,審計師出具了非清潔意見,說明公司至少在財務報告信息上是有問題的,投資者需要謹慎,投資者如果還是要投資,也無法歸罪于審計師。。最后,dl和ah表示投資者有機會就自己的投資損失提起訴訟,因為ah表明出具了清潔意見,投資者進行了投資,但是倘若公司未來的實際業績呈現下降趨勢,投資者就會遭受實際財富減少的損失;而dl表示當公司被出具非清潔審計意見后,倘若公司未來業績上升,投資者會因為沒有投資而沒有得到更多的財富。由此可見,無論是dl還是ah的情況,投資者都可以就此發難,審計師就會面對相應的訴訟成本δv(審計風險)
圖2得益矩陣
我們再比較dl和ah的大小。根據圖1所示的投資者效用函數,同樣增量的損失帶來的效用降低會遠遠大于收益的減少,因此遭受損失的投資者更可能提起訴訟。那么,根據“前景理論”,前者的效用減少遠遠大于后者。如圖1所示,當δx相同時,顯然δv2大于δv1,并且投資者的損失必然需要進行補償,因此審計師需要承擔訴訟成本δvi,但是δvi與δvi一般不相等,δvi大于δvi。投資者的損失并不全由審計師獨自承擔,二者應該是正比例關系,因而δv2>δv1。顯然,審計師不愿意承擔這樣的訴訟成本,審計行為中必然體現為:對高經營風險的公司出具非清潔意見,對低經營風險的公司出具清潔意見。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提出本文的基本假設: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經營風險越小的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清潔的審計意見。
三、 樣本篩選與實證研究設計
本文的觀測樣本為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時間的選取為1999年至2006年。觀測樣本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數據庫(ccer),我們對樣本進行了再篩選:剔除了數據不全的觀測值,例如公司行業類型未分類、最終控制人類型未分類、會計師事務所未分類等;剔除了當年交易狀態異常的公司,例如st、pt的公司;剔除了相關財務指標異常的觀測值,例如速動比例、總資產周轉率小于0等;剔除了金融保險業的觀測值。最終,我們篩選出3386個觀測值。
(一) 樣本行業特征
我們將所有樣本按照1998年《中國上市公司分類指引》中的產業進行分類。從表1可以看出,被出具清潔審計意見比例最大的產業是采掘業,被出具清潔審計意見比例最小的產業是綜合類產業,極值相差12個百分點。采掘業主要經營的是石油、礦石和煤炭等礦產資源,近年來由于此類資源的供求不均衡,這些企業的銷售業績呈現飆升的趨勢,這說明清潔審計意見可能偏愛此類業績好的企業。我們進一步發現樣本中的采掘業全部是國有企業,清潔審計意見比例位列第二的水電煤產業也全是國有企業,由此可見國有上市公司被出具清潔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較大。
(二) 經營風險的衡量與自變量設計
阿倫斯和洛貝克對于經營風險的定義:“企業由于經濟或營業條件,如經濟蕭條、決策失誤或同行業之間意想不到的競爭等,而無力歸還借款或無法達到投資人期望的風險。”[12]秦榮生也指出,企業的經營風險與企業的持續經營基本假設存在密切的關系[13]。可見,經營風險可以理解為企業將面臨存量或流量破產的風險,無法滿足會計的持續經營假設,而制度變遷、行業風險等經營風險都可以最終歸結為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的減弱。公司經營風險可以劃分為市場的系統風險和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前者是系統風險,后者是公司偶然風險。本文主要考察審計對公司自身經營風險與審計失敗之間的權衡,我們主要以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作為研究的自變量。公司自身的經營風險一般可以將“會計持續經營”假設作為前提條件,即在持續經營假設下,倘若公司出現資不抵債或者現金流無法維系的問題,公司無法持續經營下去,這說明公司存在嚴重的經營風險。進一步而言,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主要體現為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盈利能力體現投資者的資產保值增值情況,利潤很低甚至為負的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必然面臨被淘汰的危險;償債能力主要體現債權人的權益,如果公司資不抵債,公司實際上便存在結構性破產的風險;營運能力是公司經營效率的體現,良好的經營效率往往可以抵消盈利能力弱、償債能力不足的風險。上述能力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反映,也就是說倘若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顯示該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就說明該上市公司具有較好的持續經營能力,從而公司的經營風險較小。同時,為了控制系統風險的影響,我們引入時間和行業作為固定效應控制變量。
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本文以財務指標作為經營風險的替代變量,從基本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三大類財務指標入手設計變量(見表2)。
四、 機會主義傾向的實證檢驗與結果分析
目前,美國和中國學者在進行此類回歸分析時,大多采用logit和probit兩類回歸模型。中國的社會環境、審計制度與美國不盡相同,而且相關的監管措施也有較大差異,因此財務指標對于審計意見的反應關系必然存在差異。鑒于以上因素以及研究樣本的限制,我們需要謹慎選擇計量模型。我國上市公司被出具清潔審計意見的比例多在95%以上,這與美國資本市場有較大差異。一般認為logit模型在多數情況下對于極值有更好的擬合效果[14],因此本文采用logit回歸模型進行數據擬合,同時以probit模型作為穩健性檢驗的手段。本文的檢驗模型為:
in(p1-p)=f(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control)
國外許多公司戰略研究的專家自80年代中期就注重對公司戰略風險管理的研究。許多戰略專家認為,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公司風險,公司就有可能產生災難性后果。戰略實施受戰略風險因素的影響帶來的效果的不確定性,要求在戰略形成和實施過程中不斷分析、研究風險因素的影響,并形成分析和辨識戰略風險因素的系統方法和相應的控制機制。
對集團公司來說,戰略風險的存在直接影響公司的業績。為確保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得到管理控制,并實現良好的業績,戰略研究的專家對公司的風險因素進行了研究,并從公司系統化風險(beta)、非系統化風險、資產負債率、資本密集度、研究與發展程度、資產回報偏差(ROA)、資產回報(ROE)、股票分析專家的收益預測等方面來分析,找出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風險。資本資產價格模型(CAPM),從公司股票的回報與一般市場變化的敏感度方面反映公司的風險。引起公司經營風險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為了便于從戰略上分析公司的風險因素,帕爾漠(TIMOTHYB。PALMERT)把戰略風險分為組織風險和管理風險。管理風險是指管理者預先采取的涉及資源分配的戰略選擇,而這些選擇促使組織變化帶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從而最終影響公司業績目標的實現;組織風險是指組織輸入的不確定性而可能引起的組織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一般指環境因素和管理者風險行為對組織產生的直接影響。在此基礎上,帕爾漠提出風險整體分析模型,對公司戰略風險進行系統分析,并從公司環境的動態性、復雜性及組織內部影響風險的因素的變化進行分析和辨識。使戰略風險因素和戰略管理研究在分析過程中更緊密結合。筆者結合集團公司戰略管理的特點,以有關戰略風險管理和戰略管理的理論為指導,在集團公司戰略經營計劃的管理過程中,對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對公司戰略目標的實現和公司業績的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對集團公司如何進行戰略經營風險的管理及建立相應的控制機制進行了探討。
二、影響公司戰略管理的重要風險因素
明確地辨識戰略管理的風險并加以控制,被作為組織戰略管理的一個目標。公司的風險通常被認為與不確定性輸入有關。根據風險理論的一些研究成果,公司風險可以從風險造成的收益和損失、風險的性質、環境、對象,風險形成的原因,風險發生的范圍、可控程度、存在的方式等方面來進行分析。但作為公司戰略管理所研究的風險因素,應從公司整體系統上加以考察:
(一)戰略環境的風險因素
集團公司戰略管理首先受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戰略管理環境的重要風險因素,有國內外政治、經濟因素,行業結構特點,技術發展趨勢,公司及子公司所處的文化環境,競爭結構,主要競爭者的產品市場占有率的變化,市場潛在能力等。外部環境因素是通過輸入不確定性產生的風險,在企業未來發展過程中,各種環境因素的變化程度及其企業經營業績可能帶來的影響難以把握。
按照帕爾漠的觀點,公司或組織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市場的潛在發展能力、環境的變化程度對組織風險有重要影響:首先,環境越復雜,組織的風險就越高;其次,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表現為相關的市場增長,處于一個快速成長行業中的公司風險就高,而處于成熟和衰退行業中的公司,風險相對較小;再次,環境的變化越大,如技術發展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縮短,行業市場增長率不確定,環境因素變化難以預測等加大了公司經營的風險。
(二)公司戰略經營方向和經營范圍的風險因素
戰略經營方向決定了公司一定時期內的發展方向。集團公司戰略管理的特點與環境的復雜性,要求對公司戰略不斷加以審核和評估,以便及時做出局部和根本性調整。因此,高度復雜的環境增加了公司經營的風險。一般來說,正確的公司戰略加上有效的風險控制,可以使公司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穩健地發展并取得預期的業績目標。
公司戰略按經營范圍可劃分為單~產品戰略。相關多元化戰略和非相關多元化戰略。研究表明,相關多樣化公司實際運行最好,單一業務公司其次,不相關多樣化公司從長遠來看運行得不好,因而在集團公司經營范圍中,單~業務經營和不相關多樣化經營都存在較高的風險。經營的不相關程度越大,業務越多,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三)管理者的前期戰略選擇對未來戰略的影響
管理者的前期戰略選擇或重大決策,對公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前期涉及資源分配和經營戰略方向等戰略性決策對公司發展有深遠影響,有時那些涉及到公司戰略經營結構和經營領域的重大決策是不可逆轉的。因而其對公司經營業績及以后階段的戰略管理將產生重大影響。
(四)高層管理者結構、決策者偏好與管理冒險行為對公司戰略管理風險的影響
高級管理層的構成是影響冒險行為的重要因素,高層管理者理論指出了決策者特征,戰略選擇與業績之間的關系。高層管理者的構成及知識結構,反映了其對所從事的經營業務領域競爭規律和發展規律的認識能力和對公司發展的駕馭能力。經理層的個人特征和歷史背景、決策者偏好,直接對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并最終影響公司某一特定發展階段的經營業績。決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導致決策的風險程度不同。根據風險決策理論的研究成果,高風險決策可能帶來高額的回報或更大的損失。
(五)公司戰略管理的復雜性和組織結構的適應性對組織戰略貫徹的影響
集團公司的組織,因職能和事業部或子公司的存在,使得組織因戰略管理需要運籌規劃和資源分配的正確性方面難度加大;公司總部對于公司的戰略協調與管理控制因區域文化差異提高了難度。集團公司業務的發展和經營規模的擴大,其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的不適應,將直接對公司的戰略管理產生影響。因而公司戰略管理的復雜性越高,組織結構對管理的章應性越差,戰略管理的風險就越高。
(六)戰略經營計劃管理組織體系的有效性對公司戰略管理的影響
集團公司,因其經營范圍、經營管理的層次和結構的復雜性、于公司的區域分布和文化的差異性等,使公司戰略管理協調控制需要公司建立戰略管理的規范化的運作模式,以準確把握影響公司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因素或關鍵環節,促成戰略目標的實現。戰略管理過程中,及時評估戰略風險因素,進而形成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可以降低因缺乏對戰略經營計劃的管理給公司發展帶來的管理風險。
三、建立戰略風險因素的管理控制機制
(一)戰略管理風險因素的辨識
從公司戰略管理的需要出發,對公司戰略風險按管理風險和組織風險加以分類和辨識,并把重要風險因素納入戰略管理的過程是建立風險控制機制的重要步驟。
1.管理風險的辨識辨識管理風險,主要是評估前
期決策對公司當前和今后的經營業績已經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影響。具體分析因素見表1。
管理風險因素分析評估的基本步驟是:
(1)審核評估公司戰略經營的方向和決定企業發展的重大投資決策。分析每一項重大投資對公司發展的環境適應性,及其適應性程度對未來公司業績所能產生的影響。分析每一項重大投資可能給公司競爭地位帶來的變化,進一步明確決策和投資效果對公司動態核心競爭優勢產生的影響。分析公司投資方向可能帶來的對環境的影響,及由于公共政策的出臺可能帶來的危機。
(2)審核評估領導知識結構、經驗結構和決策偏好,及其決策水平,系統駕馭和控制能力,對公司發展的適應性程度或可能帶來的風險因素及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通過與競爭者比較、評價公司的戰略領導能力強弱程度對未來公司競爭力的影響。
(3)審核評估公司的管理系統,特別是重點分析公司戰略經營計劃管理控制系統,預算與成本控制系統、質量改進與控制系統、科研與開發能力、營銷管理系統及其它對公司戰略有重要影響的管理系統的完善程度及存在的問題,及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可能導致的經營風險趨勢和對業績的影響程度。
(4)審核評估公司的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機制,及公司前期人才政策對公司未來發展產生的影響,評估公司的人力資源現狀,人才結構,各類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結構對公司發展、公司業績的實現經營戰略,或是公司戰略的適應性影響。及因公司擴張與人才儲備之間的矛盾對公司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
(5)評估公司的綜合經營狀況,具體表現為公司財務狀況。從盈利類指標、成長類指標、穩健類指標、效率類指標和現金流量等各項財務指標,通過與同行業與競爭者進行分析比較,來分析公司在經營運作中的重要風險因素。
(6)審核評估子公司或各事業部的經營業績及其發展態勢,重點分析每個戰略經營單位的發展階段、發展態勢對公司戰略經營結構和未來公司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
2.組織風險的辨識組織輸入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由于組織輸入的變化可能給公司整體經營結果及對管理者產生負面影響,因而組織風險對戰略管理有重要影響。而組織輸入一般指環境因素和管理者冒險行為。環境復雜程度越高,組織風險就越大。高速成長的行業,行業競爭的集中程度及競爭激烈程度高,組織風險就大型管理者的冒險性決策(即高度不確定性選擇),決策者期望與預期效果的差異,管理層的特征,管理者在公司的持股狀況,所處行業的資源短缺程度對管理者的冒險決策產生直接影響,從而使公司業績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管理者冒險性決策涉及的不確定性程度越高,組織風險就越大。
因此,辨識組織風險,需要從分析公司戰略環境人手,既要分析政治、經濟、技術和社會等環境因素,還重點分析公司所處的行業結構特點,市場需求趨勢、技術發展趨勢及產品生命周期變化規律和特點、競爭者的策略、市場及供應者等,從而找出影響系統目標實現的組織風險。具體步驟是:
(l)分析政治、經濟、技術、社會各方面的變化對公司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及其變化的不確定性程度。
(2)分析行業結構特點,重點分析行業市場增長程度、發展階段、競爭者及其實力,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及成長速度和內部能力,應用SWOT法進行分析與重要競爭者相比較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及其各因素變化的程度和不確定性。
(3)分析公司環境的復雜性,重點分析行業規模和競爭激烈程度,行業競爭者的數量,影響行業各競爭者的重要外部因素的變化程度與可預測程度等。
(4)分析行業市場需求的規模及其增長周期的階段。一般來說,高速成長的外部需求和豐富的外部資源的供應,增加了決策者的冒險行為決策。特別是為增加市場份額使決策者增加了市場擴張和資本投入的冒險和賭博行為,則組織風險高。但經濟低速期,使公司的前景降低,現金流量減少,經營風險加大,因而這一時期,使高層管理者謹慎決策,經營組織風險降低。
(5)分析公司環境中所有重要影響因素的變化頻度,如技術的變化頻度,經濟環境或政策的不穩定因素,消費需求的變化,競爭者通過并購或聯盟導致的行業競爭結構的變化,并評估由此引起的風險因素。技術的變化頻度越快,用于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投入的成功率就越低。
(6)分析決策者期望與預期的效果差異,管理層特征,持股狀況,所處行業資源的稀缺程度等因素對管理者冒險行為或高度不確定性決策的影響,及冒險性決策行為對后續公司業績產生的影響及風險性程度。
(二)公司戰略經營風險因素的評估、預測和計量
對公司經營風險因素進行評估、預測和計量的主要目的是評估戰略風險因素對公司當前和未來經營狀況的影響,并通過對將要采取的防范風險的措施所需資源的投入和規避風險后的效益的預測分析。
1.建立公司業績評估標準(l)反映經營業績的主要經營指標衡量公司業績的重要指標最終反映公司的經營風險,主要指標包括;經營利潤、現金流量、銷售收入利潤率、未來現金流量、總資產利潤率、銷售收入增長率、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和凈資產增長率、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市場占有率等。(2)反映公司經營業績的定性指標,有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表現為領導能力,管理控制能力,人力資源儲備,科研與開發能力,市場開發能力等指標。(3)公司對財務指標根據行業情況和財務運作要求設立標準建立評價體系。對以上各能力要素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以綜合評估戰略風險因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非定量指標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
2.分析評估戰略風險因素對公司各業績指標的影響,明確重要風險因素由于公司前期業績對后續風險因素產生影響,風險因素又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影響。
對各風險因素對業績的影響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建立相應的變量分析模型,分析各風險因素造成的影響。明確重要風險因素。
3.對提出的風險因素,采取規避風險的措施,并納入下階段戰略研究和戰略經營計劃的管理過程采取的規避風險的措施作為戰略管理的重點,其中需技戰略管理的要求分配資源,定期對管理效果進行評價。并建立相應的投入和產出分析模式,保證所制定的措施和對策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實現公司目標,達到預期的業績,又能有效地化解風險。
4.建立研究、分析和控制戰略風險因素的組織機制對正式引入正式戰略經營管理控制系統的公司,建立正式的戰略風險控制的管理機制,可以有效地跟蹤評估風險因素對公司業績和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影響。戰略風險控制的組織機制的建立要和戰略經營計劃管理控制的組織體系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公司總部建立戰略經營計劃管理委員會,設計正式的組織在研究戰略經營計劃的過程中,研究分析和明確戰略風險因素。各職能領域和事業部要在戰略經營計劃的管理過程中,研究探討風險因素的管理機制。
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公司和職能領域及各事業部或子公司,通過建立內部專業管理系統,如全面預算管理系統、戰略經營計劃管理系統、目標責任成本控制系統、質量管理系統、人力資源開發與評價系統等,可有效地管理管理風險因素。
四、結論
一、實施預算管理的意義
(1)預算管理保障企業戰略規劃得以實現的有效工具。首先,現代財務理論都主張公司的目標是價值最大化,即風險調整后的資本價值最大化,價值最大化目標中本身蘊含對風險因素的考慮。同時,風險管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是以降低風險、增進公司價值為目標的。其次,預算管理通過交互式的有效溝通和功能的協調,以預算的方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合理的規劃、預測和監控,使企業的預算管理目標更明確,并能以更高的管理效率、更優的發展質量和更有效的資源配置來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和經營目標。(2)預算管理可更好防范公司風險。首先,企業的價值只有參與市場才能實現,管理者必須借助手市場預測進行預算管理。預算管理的這種市場導向性表明,預算管理是反風險的,這種反風險機制具有主動性和流動性。從這一角度來說,可以認為預算管理本身就是減少風險、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種內在機制。預算管理可以初步揭示企業下一年度的預計經營情況,根據所反映出的預算結果,預測其中的風險點所在,并預先采取某些風險控制的防范措施,從而達到規避與化解風險的目的。
二、企業實施預算管理的思路
(1)通過編制預算明確企業經營風險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企業預算的制定必須經歷“戰略規劃一經營目標一預算”的過程。企業根據經營計劃配置資源、發展戰略和年度經營目標,綜合考慮預算期內市場環境的變化等因素,明確企業承擔經營風險的范圍、目的以及風險控制與化解的方法,及時預測并防范風險,然后按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編制年度全面預算。從控制的角度來看,在預算編制過程中,企業應將各種目標加以分類,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對癥下藥。為確保風險控制的各層結構能夠一體化地融合在一起并成熟運作,應依據不同的管理角度和范圍,側重于不同的控制方式。預算的編制應當科學合理、符合實際,避免預算指標過高或過低。由于經營指標是主要經營者任免的重要依據,所以預算編報單位的經營者為了獲得經營資格,往往編報的預算很高,并提出達到預算目標的理想措施,以取得預算審批部門的高度信任。事實上,預算指標究竟如何定位,預算編報單位是清楚的,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管理層通常無法確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因此,在全面預算的過程中,一方面要詳細地將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數據化和細化;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到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在預計的經濟成果指標中加入一些能夠控制主要風險的過程性指標。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對計劃年度的經營結果進行敏感性分析,針對主要風險因素進行較為詳細的定量分析;對于確實難以定量分析的風險因素,也應有針對性地做出定性描述。最后,公司應針對上述風險描述分析采取對策或措施。(2)落實風險監控點與具體責任人,加強預算執行力度。全面預算編制完成以后,需要分解下發到企業各職能部門和崗位、各個具體的人。企業全面預算應以合同的形式分解下發,由總部和各部門經理簽訂預算合同,部門經理再以合同的形式層層下發,直至具體的預算執行人。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核批準后,以文件的形式將預算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企業內部各部門、環節和崗位,確保預算剛性,規范預算執行。這樣預算目標就很明確,所要采取的風險監控措施、風險控制的程度也很明確。因此,在預算管理的執行過程中,可以將預算指標下發到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人,進而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去控制企業經營風險。(3)預算與績效管理相結合,建立考核激勵機制。預算管理是公司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通過預算和績效管理相結合,使公司對其部門和員工的考核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和激勵是全面預算編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應當建立嚴格的預算執行考核獎懲制度,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切實做到有獎有懲,促進企業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績效考評控制要求企業建立和實施績效考評制度,科學設置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考評結果作為確定員工薪酬以及職務晉升、評優、降級等的依據。
在實際生活中,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是多樣的、復雜的,任何一種單純的手段都很難控制企業所有的經營風險,必須結合企業具體情況把預算管理與戰略管理、績效管理等其他管理工具相結合,將各種方法融會貫通,防患于未然,努力提高企業戰略實施能力和財務風險控制能力,提升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使企業朝著既定的目標平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力.預算管理探微[J].財會月刊.2009(19)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24
SYH藥業集團物流業務與國藥集團、哈藥集團這些從事物流業較早的集團相比,起步較晚。經過近幾年的砥礪前行,奮勇拼搏,集團的物流業務由小到大,逐步發展,現已達到年營業收入90多億元,創利1000多萬元的規模,成為SYH藥業的一個重要業務板塊,為SYH藥業做大做強、實現戰略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 SYH藥業集團物流發展基本情況
1.1 板塊介紹
目前SYH藥業集團從事物流業務的有四家公司,分別是SYH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物流分公司、SYH藥業集團(天津)國際物流有限公司、SYH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物資供銷公司以及SYH藥業國際醫藥有限公司。前兩家公司以綜合物流為主,主要經營鋼材、有色金屬、鐵礦石、焦炭等產品。后兩家公司受與GYKG集團同業競爭的限制,主要依托SYH藥業的供應鏈開展醫藥化工物流。
SYH藥業集團物流分公司(以下簡稱“物流分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公司的前身是SYH藥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綜合物流業務板塊和SYH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物資供銷公司的供應鏈物流業務。SYH藥業集團物流分公司承接SYH藥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高效率優勢、資金優勢和信譽優勢,原股份公司物資供銷公司的客戶資源優勢、信息優勢以及由應付賬款多而自然形成的資金風險管控優勢,組成了精干的團隊,現處于快速發展時期。2015年度物流分公司營業收入2.81億元,利潤總額507.5萬元;2016年1-5月物流分公司營業收入4.23億元,利潤總額為69.23萬元。
SYH藥業集團(天津)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公司”)于2013年7月4日在天津市天津港保稅區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000萬元人民幣,集團公司后續投入流動資金7000萬元。目前,天津公司每月擁有600份百萬元版增值稅專用發票。天津公司主要經營鋼鐵、焦炭、有色金屬、化工等品種,2015年度,天津公司主營業務收入6.348億元,毛利174萬元;2016年1-5月份天津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9.83億元,毛利849.45萬元。
SYH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物資供銷公司(以下簡稱“物資供銷公司”)于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負責SYH藥業集團及股份各子分公司大宗物料的采購以及物資超市品種的采購、銷售,并開展外采外銷工作;同時對集團和股份各子分公司采購、倉儲、運輸等物流業務進行規范化管理。物資供銷公司下設物資計劃部、物資采購部、信息部、物流部、物資超市部、財務部和綜合部七個部門。2015年度物資供銷公司營業收入17.69億元,利潤總額603萬元;2016年1-5月物資供銷公司營業收入6.04億元,利潤總額350萬元。
SYH藥業國際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YH藥業國際”)成立于2000年9月,是SYH藥業履行進出口職能的子公司,是國內最專注于制劑藥品國際市場開發的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建設醫療機構的綜合服務平臺,業務涵蓋國際醫藥貿易、國內醫藥商業、醫療機構服務三大板塊,建立了完整的分銷體系,覆蓋七大重點出口區域及國內市場。主要經營范圍:化學制劑及原料藥、抗生素、中成藥、生化制品、、蛋白同化制劑、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的批發;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醫藥托管及資產重組、物流配送及企業管理咨詢服務。2015年度SYH藥業國際營業收入15.14億元,利潤總額100萬元;2016年1-5月SYH藥業國際營業收入36.63億元。
1.2 當前物流指標
SYH藥業集團2012-2016年5月實現銷售收入362億元,主營業務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國際物流實現銷售收入17.4億元,國內物流實現銷售收入344.6億元。截至2016年5月底SYH藥業集團從事物流業務人員有187人,資產總額93144.59萬元,資產負債率85.7%。
2 物流業務生產經營情況
SYH藥業集團物流業務主要包括國際物流和國內物流兩個部分,國際物流以藥品出口為主,國內物流主要以醫藥化工物流和綜合物流為主。
2012-2014年,SYH藥業集團物流業務迅速擴張,2014年物流收入達到108億元。2015-2016年,由于物流相關行業產能過剩、金融信貸收緊、低毛利物流業務受上市公司規定所限、業務風險增加等原因,營業收入相比2014年有所下降。
3 SYH藥業集團物流產業發展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困難
3.1 戰略層面
3.1.1 規劃先行、目標引領
SYH藥業集團緊緊圍繞國家及省市物流產業相關政策,及時制定了“十二五”、“十三五”物流規劃,將物流產業作為集團業務的支撐性產業加以發展。
3.1.2 戰略合作、加快發展
SYH藥業集團依托GYKG世界五百強的優勢地位以及制藥行業的龍頭地位的層面優勢,積極拓展物流合作項目,先后與國內外優勢物流企業開展了物流項目合作,有力推動了物流產業發展。
3.1.3 加強市場渠道建設,打造供應鏈物流體系
SYH藥業集團依靠自身醫藥化工的集采優勢,上聯廠商、下拓客戶,緊盯醫藥化工市場行情波動,通過戰略采購、代采代銷、包銷總代等方式組建供應鏈體系,實現互利共贏。
3.1.4 建章立制、嚴控風險
為有效規避物流業務風險、實現物流業務高效發展,集團先后出臺了《物流業務管理辦法》、《物流合作伙伴選控管理辦法》等制度,在物流業務實施中,各級人員嚴格遵照制度辦事、有效規避物流風險。
3.2 戰術層面
SYH藥業集團在“十三五”物流規劃中提出,物流產值要達到200億,其中綜合物流實現100億元,醫藥物流實現100億元。目前,SYH藥業集團形成了兩大物流業務板塊,即國際物流板塊、國內物流板塊,“十三五”期間,SYH藥業集團將完善相關板塊構建,拓展板塊輻射范圍。
3.2.1 國際物流板塊
SYH藥業集團踐行“走出去”策略,鼓勵業務人員多下市場,在國外一些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緊緊依托政府,開展援外項目,2015年取得援外業務資質,并取得3000萬元收入;SYH藥業集團抓住新園區建設的有利契機,大力開展國際認證工作和產品的國際注冊;SYH藥業集團投資20億元建立SYH藥業新工業園區,建成世界最大的頭孢水針生產基地,系統推進仿制藥的國際法規市場開發,聚焦歐美高端市場,提升物流業務水平。
3.2.2 國內物流板塊
SYH藥業集團國內物流準確剖析一系列大宗商品供應鏈,不斷整合上下游客戶資源、信息資源,逐步搭建商務平臺,從而介入到市場渠道中,努力控制供應鏈中采購、生產、倉儲、運輸、銷售、金融等環節的某一或部分環節。同時,對國內物流板塊進行了整合重組,改變以前的管理分散、資源浪費等現狀。現如今,企業開展了醫藥化工供應鏈業務、綜合物流業務兩種物流業務模式,經營品種主要有:鋼鐵、焦炭、有色金屬、化工樹脂、糧食類等。
3.3 成效
3.3.1 規模效益
SYH藥業物流業務經過近幾年的砥礪前行,奮勇拼搏,由小到大,逐步發展,2012-2016年5月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62億元,主營業務已達到年營業收入90多億元,創利1000多萬元的規模,成為SYH藥業的一個重要業務板塊,逐漸形成規模優勢。
3.3.2 逐步完善的制度體系
為有效規避物流業務風險、實現物流業務高效發展,集團先后出臺了《物流業務管理辦法》、《物流合作伙伴選控管理辦法》等,逐步完善物流業務規章制度,從制度體系層面做好規避物流風險。
3.3.3 人才培養
SYH藥業集團注重對物流人員的培訓與教育,組織與優秀物流企業開展交流會,通過幾年的物流業務經驗,培養了一批物流方面的人才。
3.3.4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物流模式單一,質量效益不高。
SYH藥業集團物流業務,起步較晚,雖經過幾年的努力發展,但是物流模式還較為單一,主要還是物流商貿業務,質量和效益還有待提高。
(2)資金緊張,投入不足。
隨著國家對物流行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加大了對物流發展業務的監管力度。SYH藥業集團的資金成本也在逐年增長,客戶壓低價格,延長賬期現象比較普遍,物流資金鏈趨緊,經營風險上升,對于物流業務的資金后續投入還較為有限。
(3)物流資源缺乏。
大力發展物流業務,需要專門的物流設備及快捷的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SYH藥業集團現今資金緊張,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限,影響和制約了物流業務的發展。
(4)稅務風險。
目前,經濟環境不斷惡化,SYH藥業物流業務涉及的相關行業受到較大沖擊,部分合作伙伴企業出現停產或破產現象,SYH藥業集團物流收入減少,利潤降低,對于較高的稅費負擔較大,存在稅務風險。
(5)小而散、未形成規模優勢、對供應鏈掌控能力不強。
SYH藥業集團現主要從事物流業務的有四家公司,物流資源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管理,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同時,集團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不足,現有物流產業以貿易為主,缺乏運輸、倉儲、成套信息系統的支撐,后續發展不足。上述情況,導致物流發展難以形成資金、業務規模、物流資源的有效合力,缺乏對供應鏈掌控能力。
4 風險管控體系建設
4.1 面臨的主要風險
企業經營風險無處不在,它是客觀存在的,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企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這首先就是要認識風險,分析風險,預判風險可能造成的后果。我們在剖析企業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后,歸納起來主要有:法律風險、合同風險、資金風險、稅務風險、人員風險、市場競爭風險。
4.2 風險管控體系建設情況
為規范物流業務發展、理順物流業務的各個環節、防范物流業務中的風險、確保集團物流運營資金的安全、審慎選擇并妥善維系物流業務合作伙伴,SYH藥業集團制定了嚴格的物流管理制度,在事前防控、事中控制和事后應急處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4.2.1 組織構架建設
SYH藥業集團成立了風控部門,對每一種物流業務模式出臺針對性管控辦法,從資信評估、協議簽訂、責任約定、抵押擔保等方面嚴格控制風險。逐步完善了戰略風險管理、財務風險管理、法律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管理、個人廉潔風險防控、風險監督評價等風險管理體系。
4.2.2 以制度構建嚴密防控體系
風險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防范風險的前提是建章立制、有章可循。SYH藥業集團依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法律制定了《合同管理辦法》、《物流業務管理辦法》、《物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使各項風險防范工作的開展有了依據。合同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源頭,SYH藥業集團通過制定的《合同管理辦法》,明確了部門職責,規范了業務流程,按照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原則,層層建立了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位、責任到位、落實到位,使風險管控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
4.2.3 構建物流企業預警文化,強化風險意識
一方面,從思想理念上培養全體員工的風險和憂患意識,使預警思想成為員工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進而使每個員工都提高對風險發生的警惕性,做到防微杜漸。另一方面,從制度上規范作業流程、明確崗位職責制度、建立預警激勵機制和將強預警形象策劃系統等,規范企業預警文化制度。
4.2.4 慎重選擇物流業務合作伙伴
在對物流業務合作伙伴進行選擇時,依照集團公司相關制度、履行嚴格的調查程序,通過保險、抵押、第三方承保等方式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方才予以合作。
5 對策
5.1 物流模式創新
SYH藥業集團從事物流業務幾年來,收入不斷增加,但目前物流模式還較為單一。加快物流模式創新,提升物流業務水平迫在眉睫。
5.2 完善風險管控體系
物流企業要完善以內控體系建設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健全內控體系,降低企業風險。要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和培訓,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依法治企。
5.3 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
物流行業是新興產業,業務范圍廣泛,涉及多領域、跨行業,要求行業人員具備多方面綜合素質,SYH藥業集團現如今從事物流業務的人員多為傳統制藥行業老員工及新就業大學生,缺乏物流管理和從事物流業務的經驗,如果培訓、管理及業務操作指導不到位,在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差錯,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王浩.大數據背景下基于客戶需求的供應網絡優化問題的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6.
[2]張娜.山東高速物流交易平臺建設方案設計[D].濟南:濟南大學,2015.
[3]李鑫.江蘇恒萊科技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發展戰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4]宋楊.產業變遷對物流需求影響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具體情況是無法事先預知的,同時,這些情況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作與發展。盡管這些問題的具體情況無法預知,但這些問題的類型是可以預知,也是可以做好防范的。而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可以減少企業解決問題的成本,提升企業解決問題能力。在有效解決貿易經營性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一方面有效降低企業損失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企業經營能力和競爭力。
一、商貿公司的主要經營特征概述
商貿公司作為貿易經營性企業,以其商品儲備和商品交易量構成了要素密集的顯著特征。商貿公司主要包括商品密集型、資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商貿企業。商貿公司要想良好運轉,需要建立嚴密高效的企業管理體系,同時在經營過程中統一和規范企業與員工的行為,重視各種規章制度、信息平臺和企業文化建設,提升整體管理能力。
商貿公司作為貿易經營性企業,自身并不生產商品,而是在買與賣之間充當中間人的角色。界定這一標準對研究商貿公司風險是有重要意義的。貿易風險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性,而商貿公司作為商品流通環節的重要部分,有著眾多風險。風險成本也是經營成本中的重要一部分,風險成本既包括風險損耗,也包括為應對風險和降低風險所付出的成本。
二、商貿公司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問題
要研究商貿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風險問題,就需要結合商貿公司的流程和主要環節。而商貿公司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的主要風險有:
(一)市場的風險
市場風險是貿易經營性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面臨的最直接風險。由于市場需求的變化,引起商品價格波動,繼而影響商品銷售產生一系列變化,而這些來自市場的風險都會影響商貿公司經營活動的進行和延續。
(二)交易對手的風險
交易對手是經營活動的參與方,其資金實力、履約能力、市場誠信等等決定了交易是否可以順利、安全完成。
(三) 資金的風險
商貿公司的資金風險是指貨款的支付及應收賬款的回籠風險。許多商貿公司在采購貨物時使用的是先款后貨,銷售方面采用先貨后款(賒銷)的交易模式。一是采購時要防范上游企業不能按質、按量、按時交貨;二是銷售時要及時對賬、催收賬款;三是設專門的稽核管理部門,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監督執行。
(四)人員管理的風險
由于大多數業務人員水平有限,業務素養不高、業務經驗欠缺,因此在整個經營過程中,缺乏風險防范意識,責任感也不強。同時,也有部分人員素質較低,經不起誘惑,存在收受回扣、監守自盜等不良習慣,導致整個經營活動質量低下和風險的增加。
三、研究商貿公司經營風險的必要性
(一)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
任何公司都尋求長期發展,而不是短期經營。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是整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關鍵要求。
(二)提升企業風險防范的必然要求
商貿企業經營風險存在,這是不爭事實。對風險的研究,將能夠為防范風險提供依據,同時也能夠為規避和化解風險提供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三)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客觀要求
風險處理是衡量企業發展程度的重要依據,成熟的企業能夠有效應對和解決企業發展問題,而風險防范處理能力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通過企業經營風險的有效解決,將極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四、商貿公司風險控制管理的主要思路與對策
從2010年約1億元到2013年度25億元的銷售額,商貿公司經過野蠻的高速增長,由一個專門為體系內供應建筑用大宗材料的供應商,發展成為完全市場化經營的綜合型貿易企業。為確保集團商貿物流板塊業務穩健、快速發展,爭取早日達到百億級企業目標,就加強商貿公司業務風險管理提出了以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公司風險委員會
風險委員會是公司業務風險審議機構,依據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對客戶信用政策等與公司經營有關的重大事項進行集體審議,審議結果報集團領導審批后執行。
風險委員會由法律、審計、資金管理、財務、業務等專業人士及集團相關領導組成。
風險委員會原則上采用召開會議的方式,通過表決行使決策權。如果個別項目需要盡快審批,而召集會議有困難時,也可采取會簽審批的形式。
風險委員會評審包括:給予客戶首次信用政策核定;復議項目;放寬已經核定的信用政策,包括增加信用額度和延長信用期限。
風險委員會會議就審議事項進行討論,參會人員發表意見;對審議事項進行表決;根據表決結果出具風險委員會審議意見,風險委員會主任簽字確認;審議意見報集團領導審批。
風險委員會檔案資料由風險委員會秘書負責歸檔保管,并嚴格保密。歸檔文件的調閱必須經風險委員會主任同意,風險委員會秘書不得接受對委員個人意見的詢問。
(二) 制訂客戶信用管理辦法
科學評價客戶信用狀況,及時甄別客戶信用風險,有效預防和控制經營風險,明確了客戶信用調查、客戶信用政策評定、運用與管理及公司內設部門在客戶信用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
1.客戶信用調查
采取現場實地調查與客觀信息分析相結合方式。填寫《客戶信用政策申請表》,全面反映客戶的主體資質、生產經營、財務實力、現金流、資信狀況等。
現場實地調查是指業務部門人員親臨客戶辦公場所,了解客戶的經營地址、經營場所、生產設備及生產狀況、產品情況、管理情況、員工情況、企業文化建設等第一手資料。
客觀信息分析的基本資料包括營業執照、組織代碼卡、貸款卡、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公司章程、驗資報告復印件;最近一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主要結算銀行交易流水;主要供應客戶和銷售客戶名單。
2.客戶信用政策評定
包括給予公司客戶信用等級,按風險由小到大依次為A、B、C、D、E級。設定單一客戶的信用額度設最高限額和回款期限。
客戶信用政策評定結果是公司業務部門與客戶談判結算支付方式、訂立貿易合同的重要依據。
客戶信用政策評定堅持以下原則:
(1)總量控制原則:公司對客戶的授信使用余額實施總額控制,原則上不能超過公司年度預算銷售收入的20%。確因業務需要,需逐筆報公司風險委員會。
(2)區別對待原則:業務部門應根據客戶的信用等級實施區別授信,確定不同的信用額度。
(3)動態調整原則:特定客戶的授信額度確定后,在后期經營過程中,應根據客戶信用變化的情況,及時調整信用額度。當發現客戶出現信用惡化或發生不可抗力等而瀕臨破產或清算時,業務人員應及時上報公司并會同法務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證公司資產的安全。
(4)風險控制原則:對經過評估給予信用政策的客戶,業務部門應在合同簽訂時明確違約責任及救濟措施。
(5)預警原則:健全客戶信用跟蹤和監督管理,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防范和化解客戶的信用風險。
3.客戶信用政策運用與管理
公司法務部門、財務部門在審定合同時,必須確保合同相關條款與公司給予客戶的信用政策一致,并確保客戶信用余額在公司給予的信用額度以內。
財務部門在執行付款時,應審核款項支付條件是否在公司最終給予的客戶信用限額內,如超過限額,可拒絕支付預付款。對應收款項,財務部門應在到期前3個工作日內通知業務部門提示客戶付款。
客戶信用管理實行跟蹤、檢查制度并填寫客戶信用跟蹤表。對于A、B類客戶跟蹤檢查頻率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對于C類及以下客戶跟蹤檢查頻率每季度不少于1次。
對客戶信用設立臺賬,并實行定期對賬制度。建立客戶信用逾期響應機制,該機制包括:催收、給予寬延期、調減信用政策、中止合作、要求追加擔保、司法保全等。
4.各部門的職責分工
風險委員會是客戶信用政策審議的常設機構。
業務部門是公司客戶信用管理的主要責任部門,負責客戶信用的申報、使用、管理和收回。業務部門經辦人員是客戶信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財務部門是公司客戶信用政策的額度控制和核算部門。
稽核管理部門負責對公司客戶信用管理情況進行監督審計。
(三) 明確資金對外支付工作流程
公司所有對外支付必須填具《資金支付審批表》 ,明確業務部、財務部及資金管理部門的責任、權利及義務。同時,為適應貿易的高效運作,實行分級授權,對不同信用等級客戶的交易資金撥付盡可能簡化。
五、結語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程度日益提高,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風險逐漸增多。對于商貿公司而言,面向全國甚至全球市場,應對市場風險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過對風險防控的有效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符合公司具體經營特點的風險解決思路,同時通過全面建立和完善科學風險管理系統,將能夠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和需求,信用風險已經在充斥著市場經濟的各個角落,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性是金融市場的關鍵保障。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更彰顯出全球經濟一體化這個復雜的背景下,信用風險的高度關聯性、系統性和巨大損害性,加強信用風險控制已成世界各國永恒的主題。
我國目前處于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初期,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仍為以金融機構為媒介的間接融資,信用缺失的現象極為普遍,因此信用風險已成為我國信貸機構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能夠對信用風險進行準確度量和有效管理,既是金融機構提高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的前提,同時也是進行風險性管理的基礎,因此,如何準確度量信用風險是實現有效風險管理的關鍵。
一、我國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評價現狀
(一)對民營上市公司的界定。關于什么是民營上市公司,國內學術界也沒有完全達成共識。主要觀點有:
1、民營上市公司是指我國境內民營企業或自然人擁有控制權的上司公司。
2、民營上市公司是指第一大股東為民營企業的上市公司。
3、民營上市公司是指由私營企業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或主要股東是私營企業、或主要經營決策權由私營企業控制的上市公司。
4、第一大股東為產權清晰的民營企業或實際控制權屬于民營企業的上市公司。
根據上述民營上市公司的定義,筆者認為應首先按照第一大股東的股權性質進行判斷,剔除第一大股東性質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外資股的公司,若第一大股東性質屬于自然人股,則可判斷其為民營,若第一大股東為境內法人股,則繼續看股東性質,若民營性質或自然人控股則屬民營。
(二)民營上市公司信用評價現狀。作為商業銀行信貸的重要對象之一的民營上市公司,研究其獨特的信用風險特點,預測其未來的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監管者都具有重大意義。盡管我國證券市場對民營公司上市有著較為嚴格的準入限制,民營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比較好,但是由于民營上市公司經營管理能力的變化、行業景氣狀況以及自身發展局限的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公司的財務狀況會逐漸惡化,其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將會隨之上升,最終可能發生債務違約或公司退市,給債權人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另外,隨著民營上市公司的日益增多和監管部門對股權融資的門檻提高,民營上市公司也會逐漸增加債權融資比重,這也會使得民營上市公司發生違約事件的幾率增加。因此,研究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的信用狀況,準確度量民營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對商業銀行、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監管者把握上市公司動態、制定投資策略以及規范金融市場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國內外專家對信用風險管理課題研究現狀
(一)國外對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從國際銀行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商業銀行客戶信用評級在過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里,大致經歷了專家判斷法、信用評分法、違約概率模型分析三個主要發展階段。
1997年J.P.摩根銀行提出了Credit Metrics方法。它是在其1994年提出Risk Metrics方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風險管理系統。
KMV公司,作為一家專門從事信用風險度量的專業公司,于1993年了Credit Monitor模型。該模型主要是基于莫頓的違約證券估價模型和風險中性原理。
CSFP公司于1997年了Credit Risk+模型。該模型主要是基于保險精算理論的違約式模型(DM)。
麥肯錫公司的威爾森在1997年提出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它是一個宏觀因素驅動的多因子模型。
巴塞爾委員會對發達國家大銀行機構所使用的信用風險模型進行了研究,并于1999年了研究報告《信用風險模型化:目前的實踐和應用》,對現有的信用風險模型量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現有的模型在實踐中應用的可行性、模型的有效性和模型在監管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二)國內對該課題的研究現狀。我國學者將國外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引入國內,經過修正使之適合我國現實的經濟發展情況,運用國內數據加以分析,并評價了模型的適用性,提出了改進的建議。這種實證分析大部分集中在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討論上,認為在新巴塞爾協議的框架下現代度量模型如:Credit Metrics模型、KMV模型和Credit Risk+模型等可以較好地測量我國信用風險。相對于對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研究成果,對于上市公司的研究相對較少。多數學者采用判別分析法、Logit模型、神經網絡等方法研究上市公司信用風險。在具體模型的一些參數的選取上,我國的多數學者都有自己的研究內容,沒有統一的定論。
我國已于2007年開始實施新版的巴賽爾資本協議,根據新巴賽爾資本協議所規定的信用風險內部評級法,銀行評估信用風險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授信客戶的違約概率,以及其發生違約的潛在可能性,然后進行信用風險的監控。
三、對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的識別
(一)對企業的基本信息分析。在對企業進行信用風險識別和分析時,必須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了解,以判斷企業的基本經營情況(業務范圍、盈利狀況)、信用狀況(有無違約記錄)等。
(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財務分析是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以及現金流量情況的分析,以達到評價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管理業績、經營效率,進而識別企業信用風險的目的。財務分析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任何指標或數值的孤立理解都不利于分析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建立系統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比率分析以及現金流量分析。
(三)對企業所處行業風險分析。每個企業都處于某一特定的行業中,每一特定行業因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而具有獨特的行業風險。包括對行業成熟性分析、行業的周期性分析、行業的成本及盈利性分析、行業的依賴性分析、行業競爭力及替代性分析等。盡管這種風險具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但在同一行業中的借款人可能需要共同面對某些基本一致的風險。
(四)對企業生產與經營風險分析。對大部分企業而言,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經營管理不善。通常,企業的生產經營風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1)總體經營風險: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企業整體特征;企業的目標及戰略。(2)產品風險:特征與定位;消費對象;替代品;產品研發。(3)原料供應風險。(4)生產風險。(5)銷售風險。
(五)宏觀經濟及自然環境分析。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科技進步以及戰爭、自然災害和人口等各種自然和社會因素的變化,均可能給企業借款人帶來意外風險,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四、對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計量的建議
(一)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環境,提高財務數據質量。由于我國整個社會的信用文化缺乏,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性較小,加上信用評級未完全在貸款決策、貸款定價中起到核心作用,而且基層信貸人員對評級體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積極去核準企業財務數據,導致在使用模型過程中的財務數據不準確、不全面,風險得不到真實反映,不能真正反映企業目前的真實經營狀況。
(二)建立和完善民營上市公司信用風險數據歷史數據庫。由于我國有關企業信用風險的數據非常有限,這使得信用風險計量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的檢驗相當困難。因此,應加快信息系統建設,盡快建立有關企業信用風險的歷史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實現共享,從而為信用風險測算模型的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快股票市場發展。由于我國目前證券市場和債券市場都不夠完善,給風險計量模型的建立和有效運行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要加強我國股票市場建設,強化股市信息披露和財務報表數據的審計監管,加強交易活動監管,從而健全和完善股票市場,使股票價格能真實地反映企業業績。通過上市公司提供的相對真實的數據來評測民營上市公司的信用風險,以降低銀行及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戴維特.信用風險模型與巴塞爾協議[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尹竹青.信用度量模型在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08.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6921(2015)23—0030—02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長期受到資金少、融資難的困擾。在此背景下,我國的擔保公司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逐漸成長起來,其標志就是1992年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的建立。擔保公司的存在和發展為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有效融資,從而抓住發展機遇,不斷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擔保公司在最近幾年迅猛發展中呈現出不少問題,特別是實力弱、風險大等,阻礙了其長遠的發展。
1擔保公司運營中的風險
在擔保公司的運行過程中,企業會面臨內外兩方面的風險,主要包括。
1.1內部風險
1.1.1資金風險。如果擔保公司為了自身短期利益盲目提高代償率,使其資本額低于代償額的話,很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以至于破產。發展下去,中小企業的貸款將會被銀行提前收回。資金的突然抽離將會引發系統性的資金風險。1.1.2經營對象風險。我國的擔保公司將其主要經營對象定位于中小企業。這是因為,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很難從正規的大型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它們缺乏正規的抵押物,沒有強烈的信用觀念,還款意識也相對淡薄。擔保公司為其提供擔保就意味著面臨這更大的風險和考驗。
1.2外部風險
1.2.1政策風險。為了進一步的刺激內需,國家大力支持擔保公司的發展,幫助其組建公司,這在客觀上也為擔保公司的良好運行奠定了基礎。然而,在國情和市場變化的情況下,這種政策可能會做出改革,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加上政府部門進行相關決策本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貫徹落實過程中還可能出現無法全面實施的問題,從而影響投資擔保公司的發展。1.2.2法律制度風險。我國在擔保行業的法律法規目前還處于創立階段,缺乏有效的、系統的、權威的法律法規約束。相關監管部門還不完善,處于多頭監管的情況,監管系統相對雜亂無序,影響了投資擔保公司的正常運作。
2基于模糊風險樹的擔保公司風險評估———以M擔保公司為例
2.1M擔保公司簡介
2009年M擔保公司成立,最初注冊資本1千萬元人民幣,2014年最后一次增資后注冊資本達到15億元人民幣。當前,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中小企業綜合信用擔保服務,在此基礎上公司又拓展業務范圍,實現了融資租賃、典當、股權投資、小額貸款、資產管理等其他金融業務。2014年,公司應收代償款余額較大,①是由于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例如2013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較2012年增長了97.49%;②是整體經濟環境影響,2013年、2014年國民經濟增速放緩,資金成本較高,中小企業違約率有所增加,公司擔保代償率有所提高,未來的經營中需要進一步提高防范風險和控制風險的水平。
2.2風險識別與風險樹構建
通過調研和總結,得出M公司的內部風險主要包括戰略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外部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宏觀環境風險和法律風險。其基礎風險包含戰略決策錯誤風險、戰略執行風險、預算差錯風險、資金流動性風險、業務集中風險、風險管理制度及內控系統不完善、人員缺失風險、道德風險、公司治理風險、聲譽風險、銀行無法提供充足資金風險、融資市場資金需求降低風險、受保客戶違約風險、合作銀行違約風險、經濟下滑風險、產業內競爭風險、法律、政策的不利變動風險、合同風險、訴訟風險等19項風險。然后根據M擔保公司風險結構,結合風險事件間的“或門”關系構建M擔保公司風險樹。
2.3確定隸屬度
首先根據上述風險類別確定應賦予不同調查對象不同的權重,然后按照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結果,得到綜合風險評分結果,以數值最大法確定風險的相應級別,集合Refaul等對評語級的假設和三角模糊數模型,可以得出19項基礎風險的風險級別和對應的三角模糊函數。
2.險定量分析
經過確定隸屬度函數,確定了所有19項基礎風險的三角模糊函數,也大致確定了各基礎風險的風險水平,現在按照基礎風險水平確定中間風險和頂層風險的風險水平。以各風險事項的均值作為衡量風險大小的指標,可知中間風險排序如下:經營風險>宏觀環境風險>財務風險>法律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戰略風險。另外,風險事項對應的三角模糊函數上限與下限差代表了風險的模糊性,即風險的不確定性,從上述的計算結果也可以得出中間風險的不確定性排序,其排序結果如:法律風險>宏觀環境風險>戰略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財務風險。為了得出M公司整體風險水平,根據上述的二級中間風險項計算一級中間風險項,及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水平,計算其結果如下:內部風險=(0.9145,0.9775,0.9953)外部風險=(0.8888,0.9685,0.9929)總體風險=(0.9905,0.9993,1.0000)上述計算結果顯示投資擔保內部風險的上下限與均值都高于外部風險,說明M公司的內部風險大于外部風險,但是內部風險的模糊性小于外部風險,即外部風險相對于內部風險更不容易把握,不確定因素更多。
3擔保公司風險防范措施
通過分析發現,內部風險的可控且影響巨大,以及外部風險的不可控性,本研究的對策建議以內部風險為主,外部風險控制為輔,可以嘗試采取以下措施。
3.1全面控制預算
擔保公司應該加大對全面預算的管理與控制,制定規范的預算管理體制,并明確指出各部門應該承擔的預算管理職責,授權批準程序要嚴格執行,協調好各項工作。具體來說,擔保公司可以設立專門的預算管理部門,專項負責各項預算目標和政策的設定、實施和監管,最終實現公司的預算,保障公司資金安全。
3.2落實項目經理第一責任制
在擔保公司中,項目經理往往處于業務的第一線,能夠發現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發展方向。項目經理第一責任制要明確規定項目經理對所調查信息的來源、準確性及系統性、全面性負有責任。同時,在進行受保后對客戶進行跟蹤調查中,要認真細心,發現可能的風險,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3.3進行有效的保后管理
擔保業務并不會隨著擔保合同的生效而結束。這是擔保公司履行擔保職責的起點。擔保公司應該建立完善、及時、系統的管理措施,跟蹤管理相關客戶,直到擔保終止。融資擔保公司面臨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完全消失,只可能進行控制和減輕風險帶來的損失。這就意味著,擔保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債務追收和資產保全體制,必要時用來降低損失,防范風險。
3.4實施外部風險補償機制
從外部來看,政府相關部門給與了擔保公司一定的支持,用以促進資本市場化的發展。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大對擔保公司的補償力度,提供定額補助或者按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進行補償。同時,也可以采取減免稅收或者經營性補償的方法對擔保公司的風險準備金進行補充。總之,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該領域,從而保障其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亮.優化制度管理,激發自主管理對全面提升擔保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意義[J].企業技術開發,2014,(19):99~100.
[2]李永清,任小強.融資性擔保公司展業中的錯位與矯正———基于東營市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調查[J].中國商貿,2013,(23):88~89.
[3]殷智鳶.擔保公司風險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3,(3):120~121.
[4]馬良.我國借貸市場中商業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博弈分析[J].時代金融,2011,(33):93~94.
1.操作風險管理理念不強。風險管理作為一種管理職能基本上還未納入保險企業管理,保險經營還處于財務型控制被動經營狀態;總體經營比較粗放,直接開拓市場的各基層經營單位沒有把風險管理作為常規的工作來抓,即使發現了風險事故,也未盡力處理,而是把風險責任上交。
2.關注顯性風險管理,忽視隱性風險管理。第一,在業務發展導向上,由于注重規模和速度,強調業務增長數量,忽視質量。我國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主要以當地市場的保費量(市場份額)為依據,保險法規和監管要求對保費地位的過分強調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保險公司把市場占比作為主要經營指標之一,這種沒有兼顧質的基礎上的量導致業務品質低下,風險因素增多。第二,保險公司的經營以搶占市場份額為主要目的,對產品風險的評估控制重視不足。第三,價格制定上以低價進行惡性競爭,盲目承保、劣質承保屢禁不止,由此引發財務風險和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道德風險。第四,在發展的戰略方針上,存在保險決策和經營的短期行為,對保險業及保險公司長遠發展戰略注重不夠,這樣勢必導致對影響長遠發展的風險因素考慮不周全。第五,在制度建設上,保險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法律基礎建設還很薄弱,一個有效的保險法律體系還未形成。
3.注重內生風險管理,忽視外生風險管理。一是保險公司一般都忽視對公眾信用風險的管理,沒有認真研究因惡性競爭而引起的欺詐、誤導等嚴重缺乏公信力的行為對操作風險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二是保險公司面對同業的惡性競爭,對如何發揮同業組織的作用來規范共同的市場行為,形成有序的競爭局面重視不夠;三是對保險中介的風險管理嚴重失衡,部分公司無視保險中介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同業組織的自律公約,不顧中介機構經營資格、職業道德狀況等條件進行合作展業,忽視或不能對中介組織進行風險管控;四是缺乏對保險欺詐和誤導進行風險管控的有效手段,保險欺詐造成的損失日趨加大,保險誤導給展業帶來的操作困難日益嚴重,由此對應的管控措施卻尤為不力。
4.注重財務風險管理,忽視人力資本風險管理。保險業的快速發展凸現人才供應的脫節,由此引發同業挖角現象十分嚴重。在人才引進過程中,不考慮人才素質、業務品質、展業習慣和隊伍結構,更不考慮競爭主體間隊伍的相對穩定,導致保險公司間矛盾重重,也培養了一批專靠跳槽為生的業務員隊伍,出現一批市場跳蚤。他們的行為表現在市場操作過程中本身就是風險源。
5.注重財務報表靜態分析管理,忽視操作過程動態風險管控。當前保險公司一般所進行的月度經營分析、季度經營分析主要是事后靜態地評價達標情況,對不達標機構和指標缺少預防硬措施,也沒有月度的風險管理評價報告;由于有些風險管理指標無法量化,年初下達計劃指標任務時也沒有把風險管控作為關鍵指標;直接拓展業務的各級機構對應關鍵指標而制定的關鍵行動計劃也主要是圍繞關鍵指標的達成而進行。這些管理行為導致操作過程動態管控不力,如保費現金流的管理,應收管理人為的呆賬、賴賬現象時有發生。
6.沒有建立健全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很多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沒有單獨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及防災防損管理部門,即使有這種機構的存在,其人力財力物力配備也嚴重不足。對于風險管理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成立稽核部門,而稽核的技術力量又相當薄弱,無法應對風險管理。
7.缺少針對分支機構的經營風險管理的專門政策。當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是合規經營意識不強。一些基層保險公司違背市場規律,盲目或違規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同業非理性競爭手段更加隱蔽,主要通過合同外口頭承諾、系統外違規操作等方式提供高保障范圍來爭取業務,導致保險公司經營風險積聚,特別是滲透經營中的商業賄賂問題耗蝕了行業利益,損害了保險業形象,加重了影響償付能力的潛在風險。二是風險管控不嚴。如有的基層公司執行業務管理制度不嚴,有的營銷員未在規定時間將投保資料和保費交公司,有的公司數據來源不規范,上下級機構之間銷售和財務數據不一致等,這些現象導致和積累了經營風險。
二、操作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
1.經營主體自身潛在的道德風險導致習慣性的風險行為發生。保險公司為達到經營目標,違反市場規律和有關制度,為獲得短期利益而對長期利益的損害是保險公司主要的道德風險,而導致這類道德風險的原因與保險公司實行的績效考核辦法有密切關系。因傳統績效考評辦法中經營指標的份量大,會導致業績沖動而潛在著道德風險。同時,行業非理性競爭必然讓公司間的道德風險增加,這種看似個人行為導致的經營風險,其真正的癥結卻是保險公司內部風險抑制機制的缺位。我國保險公司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這種層級過多、管控不力導致的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2.全面的風險管理環境沒有形成。有效的風險管理受到很多環境因素或“軟因素”,具體包括行業文化、管理風格等的影響,其中行業文化尤為突出。文化因子對于風險管理效能的影響呈倍數作用,先進的行業風險管理文化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滯后的風險管理文化對于風險管理效能的縮小作用也是呈倍數作用,如果從環境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往往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因此風險管理不僅需要從組織、流程、技術等方面去改進和完善,還需要從文化等環境因素方面去培育和經營。而當前整個行業都在急功近利地對市場進行
破壞性開采,沒有進行行業的風險環境培育。
三、強化操作風險管理的對策
1.嚴格控制現金交易風險。保險公司應全面推行資金收付轉賬結算,嚴格遵守國家《現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充分利用銀行結算工具,盡可能減少使用現金,防范化解現金交易風險。一是要把禁止業務員經手客戶現金的規定納入公司內控制度和業務處理流程,向社會和客戶進行宣傳倡導,并在柜面建設、賬戶開立、POS機設置等方面創造便利條件,引導客戶通過采取上門臨柜、刷卡、柜員機轉賬、銀行柜臺交現或轉賬等多種方式與保險公司實現資金收付的直接結算。二是動員客戶本人到營業柜臺辦理繳交、退保和賠款領取手續,或通過轉賬方式結算。
2.推廣見費出單制度。見費出單是指先收費,后生成并出具保單。目前壽險公司普遍采用了見費出單制度,但產險公司一直通過應收來推動業務發展,導致人為操作風險的發生。各產險公司應對當前通行的先出單后收款的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尤其對于分散型業務應按下述基本流程進行處理:客戶投保——預核保——生成投保及繳費信息提示書——客戶憑信息提示書繳清保單——公司憑繳費憑據生成并出具保單及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