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2: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高三數學課件,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內容說明
函數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中學數學對函數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個階段。
三角函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基本初等函數。4.8節是第二章《函數》學習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數》的核心內容,是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正、余弦函數的圖象、三角函數的有關概念和公式基礎上進行的,其知識和方法將為后續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節課是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數形結合是數學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題方法。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的詩句:......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可以說精辟地道出了數形結合的重要性。
本節通過對數形結合的進一步認識,可以改進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興趣。另外,三角函數的曲線性質也體現了數學的對稱之美、和諧之美。
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的知識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二)課時安排
4.8節教材安排為4課時,我計劃用5課時
(三)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考慮了以下幾點:
(1)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形象思維在學習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節要緊緊抓住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探索;
(2)本班學生對數學科特別是函數內容的學習有畏難情緒,所以在內容上要降低深難度。
(3)學會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本節課著眼于新知識的探索過程與方法,鞏固應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節課進行。
由此,我確定了以下三個層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結合正弦曲線、余弦曲線,師生共同探索發現正(余)弦函數的性質,讓學生學會正確表述正、余函數的單調性和對稱性,理解體會周期函數性質的研究過程和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
(2)能力層面:通過在教師引導下探索新知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自學能力,為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3)情感層面:通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從抽象到形象的轉化過程,體會數學之美,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
2. 重、難點
由以上教學目標可知,本節重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數的性質,在探索中體會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難點是:函數周期定義、正弦函數的單調區間和對稱性的理解。
為什么這樣確定呢?
因為周期概念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理解上易錯;單調區間從圖上容易看出,但用一個區間形式表示出來,學生感到困難。
如何克服難點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數定義中的關鍵字眼,舉反例說明;
其二,利用函數的周期性規律,抓住“橫向距離”和“k∈Z"的含義,充分結合圖象來理解單調性和對稱性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說明 教法的確定基于如下考慮:
(1)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只有內化的東西才能充分外顯,只有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他才能靈活應用,所以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2)本節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理解正、余弦函數的性質。教師始終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探索,而不是自己探索、學生觀看,所以教師要引導,而且只能引導不能代辦,否則不但沒有教給學習方法,而且會讓學生產生依賴和倦怠。
(3)本節內容屬于本源性知識,一般采用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為主的方法,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所以,根據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我采取以問題為解決為中心、啟發為主的教學方法,形成教師點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探討的課堂結構形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 教學手段說明:
為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我采取了以下三個教學手段: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整個課堂以問題為線索,帶著問題探索新知,因為沒有問題就沒有發現。
(2)為便于課堂操作和知識條理化,事先制作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性質表,讓學生當堂完成表格的填寫;
(3)為節省課堂時間,制作幻燈片演示正、余弦函數圖象和性質,也可以使教學更生動形象和連貫。
三、學法和能力培養
我發現,許多學生的學習方法是:直接記住函數性質,在解題中套用結論,對結論的來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應用中不能變通和遷移。
本節的學習方法對后續內容的學習具有指導意義。為了培養學法,充分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轉換角色,站在初學者的位置上,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體驗數形結合的研究方法,體驗周期函數的研究思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幫助學生發現和總結學習方法,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合作伙伴。
教師要做到:
授之以漁,與之合作而漁,使學生享受漁之樂趣。 因此
1.本節要教給學生看圖象、找規律、思考提問、交流協作、探索歸納的學習方法。
2.通過本課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交流、合作、類比、歸納的學習能力及數形結合(看圖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四、教學程序
指導思想是:兩條線索、三大特點、四個環節
(一)導入
引出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強調其含義和重要性,告訴學生,本節課將利用數形結合方法來研究,會使學習變得輕松有趣。
采用這樣的引入方法,目的是打消學生對函數學習的畏難情緒,引起學生注意,也激起學生好奇和興趣。
(二)新知探索 主要環節,分為兩個部分
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部分————師生共同研究得出正弦函數的性質
1.定義域、值域 2.周期性
3.單調性 (重難點內容)
為了突出重點、克服難點,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
(1)利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函數性質,充分體現數形結合的重要作用;
(2)以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的課堂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反饋課堂信息,使問題成為探索新知的線索和動力,隨著問題的解決,學生的積極性將被調動起來。
(3)單調區間的探索過程是:
先在靠近原點的一個單調周期內找出正弦函數的一個增區間,由此表示出所有的增區間,體現從特殊到一般的知識認識過程。
** 教師結合圖象幫助學生理解并強調 “距離”(“長度”)是周期的多少倍
為什么要這樣強調呢?
因為這是對知識的一種意義建構,有助于以后理解記憶正弦型函數的相關性質。
4.對稱性
設計意圖:
(1)因為奇偶性是特殊的對稱性,掌握了對稱性,容易得出奇偶性,所以著重講清對稱性。體現了從一般到特殊的知識再現過程。
(2)從正弦函數的對稱性看到了數學的對稱之美、和諧之美,體現了數學的審美功能。
5.最值點和零值點
有了對稱性的理解,容易得出此性質。
第二部分————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
設計意圖:
(1)通過把學習任務轉移給學生,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成就動機,利于學生作自我評價;
(2)通過學生自主探索,給予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主權,促進生生交流,利于教師作反饋評價;
(3)通過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終使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這也符合建構主義的教學原則。
(三)鞏固練習
補充和選作題體現了課堂要求的差異性。
(四)結課
五、板書說明 既要體現原則性又要考慮靈活性
1.板書要基本體現整堂課的內容與方法,體現課堂進程,能簡明扼要反映知識結構及其相互聯系;能指導教師的教學進程、引導學生探索知識;同時不完全按課本上的呈現方式來編排板書。即體現系統性、程序性、概括性、指導性、啟發性、創造性的原則;(原則性)
2.使用幻燈片輔助板書,節省課堂時間,使課堂進程更加連貫。(靈活性)
六、效果及評價說明
(一)知識診斷
(二)評價說明
1.針對本班學生情況對課本進行了適當改編、細化,有利于難點克服和學生主體性的調動。
1 試卷分析
2012年是福建省進入課改的第四年。考后師生普遍反映試題貼近教學實際。首先,整個試卷內容沉穩,返璞歸真,題目中規中矩,試卷難度控制較好。其次,試題充分回歸課本,強調通性通法,不偏不怪,如解答17就改編自課本必修四的習題。再次,解答題的題序安排合理,與各主干知識在高中數學的地位相匹配。最后,重點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的同時,對高考這一選拔性考試的區分度把握得也很好,如選擇10、填空15,以及解答題19、20的第2問區分度較好,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對解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以下從考查內容、能力與意識、思想方法等三個方面對本卷作簡要分析。
1.1 考查內容的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試卷據嚴格遵循《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對數學知識的要求進行命題,突出對高中數學主干知識(表中斜體字部分)的考查,在136分(選考部分除外)中主干知識占到83%。同時注重知識間交匯、滲透與綜合,如選擇6、9,填空13、14,解答18都是明顯的知識交匯題,對考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個考驗。試卷結構合理,只是覆蓋面廣,但并不片面要求知識的全面覆蓋,以往在選擇填空中常出現的平面向量問題今年并未涉及。
1.2 在數學基本能力和意識的考查情況
從表2不難發現改試卷呈現以下特點:其一,試卷命制強調能力考查,關注應用意識與創新意識。除了運算求解能力外,重點關注抽象概括能力(41分)與推理論證能力(67分)的考查。其二,試卷還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基本每道試題均考查一種以上的能力,側重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狀況,有效防止學生養成“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學習習慣。其三,試卷關注學生應用知識并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設計了一定量的應用問題與創新問題,以基礎知識為“原材料”,著重考查學生創造性地應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選擇7、10、填空15以新定義函數、性質或運算為載體,考查函數性質或是參數范圍。解答16則以汽車故障數據為背景考查概率統計相關知識。
1.3 對數學思想方法考查情況
數學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①從表3可知, 試卷突出了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比以往考查的力度更大,幾乎每道試題都蘊含豐富的數學思想。
2 對高三數學復習的建議
2.1 圍繞《課標》與《說明》,把握重、難點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福建省考試說明》是高考試題命制的重要依據,也是教師指導高三總復習的重要依據。由于高三復習時間短任務重,這就要求教師依據《標準》和《說明》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合理地選編適合本校、本班學生特點的校本資料,提高課堂的復習效率,讓高三復習更有針對性。
2.2 回歸教材,強調通性通法
近年各省高考試卷頻頻出現課本習題或是定理改編題,比較典型的有2011年陜西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證明。今年我省高考又考查了課本習題改編題,其目的就是為了強調教材的重視意義。高考試卷一向是以課本為基礎,以《考試說明》為導向的。所以,實際教學中教學應緊扣課本,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然后變式形式適當拓展。同時,高考越來越注重創新,加大試題開放與探究力度,淡化技巧,回歸本質。在對教材知識的有了深入理解后,答題速度與技巧應用也能在訓練中得到提升。
2.3 強調能力,注重歸納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能力的考查一直為高考試卷所重視。在高三復習中要落實能力培養,首先要有意識地將數學教學過程視為數學思維活動過程,教學沿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注重啟發,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其次,教師應重視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掌握科學的解題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實現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和數學思想領悟等目標,如此考生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輕松應對。
2.4 重視規范化答題
高考數學考試大綱指出了我們備考的方向和目標,因此考試大綱是我們備考的中心,也是學生復習的依據,它充分體現了我們備考的本質要求。通過比較新老考綱,明確考試范圍內容的變化與各知識點的具體要求。例如,原來屬于“理解”的內容,如果變為“了解”,就說明這一知識點在高考考查中要求降低了;原來如果能出大題,現在最多是以小題形式考查,或是不考查,從而決定我們對這一知識點復習挖掘的程度。
二、兩個基本點
在河南新課改高考的大背景下,我們緊緊抓住課本和新課改省份的高考真題這兩個基本點不動搖,它們是備考之本,是取得高考大捷的根本保證。課本是考試內容的載體,也是學生智能的生長點,是最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只有吃透課本上的例題、習題,才能全面、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構建數學的知識網絡,以不變應萬變。近幾年新課改省份的高考數學試題堅持新題不難,難題不怪的命題方向,強調對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試題能在課本中找到
“影子”,不少高考題就是將課本題目進行引申、拓寬和變化,高考試題千變萬化,異彩紛呈,但無論怎樣變化、創新,都是基本數學問題的組合。所以,對基本數學問題的認識,基本數學問題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問題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乃是數學復習課的重心。新的高考既要有變化又要保持穩定,所以我們對近幾年新課改省份的高考真題進行了細致的演練與研究。同時,針對考試大綱后的題例,體會高考對知識點將如何考查的,了解考綱對每個知識點的要求,適當強化對新增內容的研究。
三、小組合作制
1.組織形式
把全班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九個小組,一般六人為一組,每組設組長一名。具體實施中根據班內的實際,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2.激勵方式
為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制訂小組積分制細則,對各個小組的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進行考核,對于做得好的小組給予加分獎勵,做得不好的小組給予扣分,每周總結評比一次,獎勵得分前四名的小組優先選擇小組位置的權利,并對于優秀小組和優秀小組長,優秀組員進行適當的獎勵。
3.知識樹
大樹的樹根是一個人所具有的基本學習能力,樹干和樹枝則代表了某一方面(可以是一節,一章,甚至是所有高中數學)的知識,而樹葉則是更詳細的知識。知識樹大致可分為夏天的樹和冬天的樹,顧名思義,夏天的樹枝繁葉茂,每一部分知識都詳細描繪,它多用于最初的知識歸納,類似于高三一輪復習;冬天的樹只有枝干,它多用于后期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類似于高三二輪復習。
4.問題串
問題串是指在一定的學習范圍內或主題內,圍繞一定目標,按照一定邏輯結構精心設計的一組問題。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實質上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積極的自主學習,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問題串的優點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啟發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
四、構建課堂模式。兩課型打造高三數學高效課堂
高三數學課堂可分為兩大課型:復習課與講評課。
1.復習課
高三數學復習尤其是一輪復習中,我們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與夯實,具體體現就是預習、互動、測評三個環節。
2.預習環節
第一步,展示預習目標,明確任務分工。(投影在電子白板上并且強調指導)
第二步,預習過程:先自己研究學習考綱和課本,用知識樹等方式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然后獨立完成預習學案;然后讓學生小組內交流各自預習成果,通過小組討論,解決預習中形成的問題,將未解決問題與新提出的問題列在疑難問題反饋表上。(由小組長負責反饋上交)
第三步,預習完成后,學生獨立完成講義上的典型例題與變式訓練,達到鞏固預習成果,演練典型題目,積累解題方法與技巧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思考與記錄做題中遇到的障礙與形成的好的思路,準備在互動環節中解決與交流。
3.互動環節
第一步,老師批閱學案,根據批閱學案與疑難問題反饋表中提出的問題,構建問題串,提前分配任務,由已解決問題的小組展示。其他同學在展示過程中,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并對展示的問題準備點評。
第二步,師生互動,點評展示的疑難問題。對于小組合作探究未能解決徹底的問題,老師要進行必要的點撥;老師根據本節內容提前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進行鞏固、拓展。因為學生先做并且經過獨立的思考,在討論中小組的針對性很強,并且相互啟發,往往會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方法有更獨到的研究。
4.測評環節
事實上,為了高效率地完成總復習的繁重任務,更應該講究復習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復習數學課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為教師展示自己解題能力的表演,而要還給學生課堂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教師,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忙”起來?如何更好地提高復習效率?
高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屬于理論型,他們基本上可以掌握辯證思維(一般到特殊的演繹過程,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能夠用理論作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在情感方面,高中階段,獨立性、自主性是情感發展的主要特征。學生的意志行為愈來愈多,他們追求真理、正直。高層自我調控在行為控制中占主導地位,一切外界因素只有內化為自我調控時才能發揮其作用。就像“洋思中學”的蔡林森校長所說的:(1)學生能不能成才不是教師教出來的,是他自己學出來的。(2)教師進課堂的任務不是去講,而是組織學生學。(3)什么叫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學會了才叫完成教學任務。
根據我校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層次差異大、回家學習不自覺的實際學情,我校將課堂教學現實的努力方向確立為: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力求打造適合我校學情的高效課堂模式“30+15”(即教師講課不得超過30分鐘,學生練習消化不得少于15分鐘)。
經過近兩年多來課堂教學實踐,挖掘其中的教學規律,我覺得在高三數學課實施“30+15”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連節課如何合理安排講練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三數學課大部分都是連節(一周三次),如果兩節課都采用“30+15”課堂教學模式,這樣上下來,不僅學生會覺得累,連老師都會覺得體力透支。怎么來合理地分配那90分鐘,盡量不要浪費一分一秒,值得我們深思。注意規律理論指出,任何人的注意不可能以同樣強度維持20分鐘以上。教師應該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合理組織教學活動,經常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明確為什么學習,每一部分學習內容的具體要求是什么?目的越明確,注意就越容易集中。根據兩種注意(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轉換的規律特點,結合自己平時聽課的感受(前面剛開始聽得很認真,中間沒心思聽,快下課又很認真聽),我把第一節課45分鐘分配成20(教師講)+15(學生練)+10(教師講),第二節課的45分鐘分配成5(教師講)+30(學生練,主要是小測)+10(教師點評小測)。
二、如何做到精講精練
新課改后數學每學期的教學任務都很繁重,特別是高三的數學復習,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要復習10本書。教師講的時間又減少,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到精講精練。例題是數學教學的靈魂。在平時的備課當中,我堅守兩個原則:
(1)選題要突出一個“精”字。設計的試題一般有:
①類比型試題: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例如可以通過尋找它們的共同點及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
②變式型試題:
例如:教材104頁例3
變換視角:已知橢圓+=1的焦點為,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當為鈍角時,求點P的橫坐標的取值范圍。
變換條件:已知橢圓+=1的焦點為,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當為直角三角形時,求點P的坐標。
開放條件:已知橢圓+=1(a>b>0),
變式①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當點P在何處時∠F1PF2最大?
變式②試問橢圓上是否存在點P,使若存在,這樣的點P有幾個?不存在,說明理由。
通過變換視角、變換條件、開放條件,可以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拓寬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嚴密性和深刻性,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
③問題鏈型試題:例題是一節課的靈魂,是能否突破知識重點難點的關鍵,例題設計要有層次性,能誘敵深入逐本求源,可以通過變換視角、變換條件、開放條件等手段,讓學生在探究中感悟到高考題是以不變之本,應萬變之體,克服習慣上的思維定勢,拓寬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嚴密性和深刻性,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
(2)設計練習突出一個“準”字
設計練習要求:
a.難度小一點:難度要適中。太難,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做而生煩;太淺,容易產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個性品質的培養。
b.考點準一點:要緊扣復習要求、重難點,要突出一個“準”字。
c.概括性強一點:應具有多種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典型性、代表性,能培養一定的數學能力。
三、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又值高三文科數學進入一輪復習之際,結合在多年文科數學教學中的體會心得,我在此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議。
1.激發學習情趣,提高課堂效率
“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第一動力”。高中文科學生數學底子薄、學習習慣不好,通常對數學有畏懼心理。所以老師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而且要備課堂情境,并在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這樣在課堂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使每一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都能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2.夯實基礎,穩步提高
一輪復習中,要注意夯實“四基”,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基本能力,三是基本思想,四是基本方法。概念的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結,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不留下任何知識的盲點。在日常的試題練習中要針對這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復習和鞏固,培養學生一切從基礎入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的基本能力。有些學生認為已經學過了一遍,對一些基礎概念不屑一顧,比方說,在集合練習中,遇到這樣一題:A={yy=x},B={(x,y)y=},求A∩B。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1,1)}也有同學答案是[0,] 。只有極個別同學結果正確是空集。在此題講解時,我就要求學生首先要對概念充分理解。如此題學生錯解的原因就是對數集與點集的區別,以及交集是兩者公共元素的集合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在一輪復習某幾節或某一章后,有必要用一些基礎訓練題對學生進行測試反饋,通過這種快速的反饋,可以促進學生進步。特別是文科班的女生在受到鼓勵和激勵后,對后面的復習內容更樂于接受。當然也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矯正乃至調整復習進度、復習方法、復習難度,有效地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穩步提高。
3.交流合作,取長補短
合作學習被認為是當今最受歡迎的教學理論與策略,以認知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等理論為基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主要是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所以不管是新授課還是一輪復習期間,每個禮拜我都留一節課,創設師生、生生合作學習與探究的空間,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做師傅,后進生當徒弟,一對一建立幫扶對象,促使他們暢所欲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可以讓師徒匯報討論成果),這樣還能有效增進學生間的感情。
4.提高解題能力,積累解題經驗
“題海”茫茫,要使學生面臨題海而應付自如,就必須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在一輪復習時,選好復習章節的典型例題進行講解,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題組教學),以少勝多,保質保量。強調學生解題格式要規范,計算要正確。解題后,一定要讓學生進行反思,如題型的歸類,方法的對比。
解題經驗主要包括:對某種類型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思考,怎樣去解,如何去整理歸類。
文科班女生多,且大多記憶力較好,所以要求她們對常見題型的解法做到心里有數。比如,三角函數的值域問題,含參的恒成立問題,立體幾何中線線垂直、面面垂直問題。雖然不是要學生完全陷入結論記憶之中,但記憶與把握一些基本思路和常用結論,還是十分必要的。
5.培養學生善于小結
每次同行問我對文科班數學教學有什么經驗時,我都說:“讓他們做錯題集。”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不是什么秘訣,很多老師也這樣要求學生。可是,我要求學生的錯題集不僅是對錯題的訂正,而且需要寫出易錯的理由。每個星期每位學生還需要進行小結,如某種題型的解法,易錯題的發現,概念對解題的幫助,等等,然后在交流合作課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同學的解題策略和方法妙不可言,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同和贊揚,這樣也進一步激勵了他們進行小結的信心和動力。
6.做好學生的聽眾
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和自己的學生保持融洽、健康的師生關系。文科班的女生在學校、家庭、社會的種種壓力之下,內心比較脆弱,在學習生活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特別希望有同學或老師和她來交流,這時老師可以主動邀請學生談話,首先做好學生的聽眾,在了解學生具體困難之后,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解決心中的糾結,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有些同學在和老師真誠交談之后,學習態度明顯發生變化,數學成績突飛猛進。
總之,對于文科班這樣一個數學基本功相對薄弱的群體,老師不應一味地去埋怨學生有多差,而是要多鉆研教法學法,尋找提高學生數學成績的有效途徑和策略。這樣學生在高中數學一輪復習中必定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繆建新.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很多學生都提出這樣的疑惑:上課的時候,我很認真地聽講,同時筆記也很認真的做了。可是為什么課外習題上面的題目就是不會做呢?也常常會有學生拿著課外習題來問我說類似的題目從來沒有遇見過,但是我稍微提示一下,他們就明白其中的精髓了,以下的題目就迎刃而解。可見,只是單一的把每個知識點涉及到的習題翻來覆去地做,確實能收到效果,但是只是局限在下次還是做同樣類型的題目,無法應對現在考試的靈活性與拓展性。變式訓練的進行,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二、一題多問,構建知識體系
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對數學學科一項重要要求,也是數學中考復習的重點。數學例題的選擇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例題一題多問的設置,依托一個知識點或同一個已知條件、基本圖形,綜合這類題目的大多數考點,各小題在難度上采用遞進的形式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使各類學生都充滿自信,千方百計去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實踐能力,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例如,在九年級總復習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例題:
如圖,已知M的圓心在x軸上,與x軸相交于點A、點B,與y軸交于點C和點D,若A點坐標(-2,0),C點坐標為(0,4)。
(1) 求M 的半徑和B點的坐標。
(2) 求直線BC的函數關系式和過A、B、C三點的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并寫出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和對稱軸。
(3) 求點M到直線BC的距離。
(4) 若弧BE的度數是60度,則E的坐標為_______,弦BE所對的圓周角是_____度。
(5) 經過點C作∠ACB的角平分線交M于點F,連接BF,求BF的長及sin∠CFA.
(6) 在直線BC上找一點P,使得A、B、P三點構成等腰三角形,求P點坐標。
前兩問是基礎,第(1)問綜合利用了垂徑定理或三線合一、勾股定理、解方程來解決,第(2)問是一次函數的待定系數法求解析式,幾乎所有同學都很容易就能解決。
第(3)問先要添加輔助線,再依據垂徑定理、勾股定理,通過設x列方程可以求出;第(4)問是一題兩解題,綜合考察了學生圓心角、弧、圓周角的關系,點的坐標以及三角函數的計算,一部分同學會遺漏一解。
第(5)問要求學生在作圖的基礎上能熟練找到基本圖形,利用90度的圓周角、同弧所對的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勾股定理加以解決。關鍵是學生不能受到復雜背景圖形的干擾。求sin∠CFA時要求學生能轉化為求sin∠CBA。
第(6)問綜合了尺規作圖、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方程等多種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這樣一題多問的教學,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基本的到綜合的,可以適應各類不同程度的學生練習,能夠充分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能得到培養和訓練。同時可以從多角度設問、多方位思考,即所謂的“觸類旁通”。通過例題的一題多問、多題歸一,跳出題海,回歸課本,能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使數學知識系統化。
三、一題多解,啟迪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82-01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提高。學生是課堂的第一主體,是高效課堂成敗的首要因素。以往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主要框定在數學教師的教學活動之內,忽視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老師是“水桶”,學生是“水碗”,數學課堂教學就是“灌水”的過程。數學教師教得特別辛苦,學生學得也特別痛苦,漸漸地,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逆反心理,對數學學習漸漸地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不再“痛苦地學習”,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要改變學生厭煩學習數學的觀念,實現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做到“三動”。
一、動心
何謂動心?動心即要學生真心地喜歡學習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先跟學生來一個比賽。讓學生隨便說出一個數,教師迅速地回答這個數是否能被3整除。學生便覺得奇怪:老師怎么會如此快速準確地計算出來呢?這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其在整節課都認真地學習老師傳授的方法。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突破,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有效教學。
二、動情
感情是最難捉摸的東西,倘若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感情,便會越發地喜歡學習數學和熱愛數學,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以情感人。數學課堂不像語文課堂具有一定的激情,能讓學生專注于學習課文,體會當中的含義,但數學課堂也能做到以情感人,讓學生專注于學習數學、熱愛數學。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了解我們的生存空間”時,可以帶領學生回憶動畫片《熊出沒》,讓學生回憶熊大、熊二保護森林,得知樹被砍掉后傷心地為樹唱最后一曲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熊大、熊二與樹之間無比真摯的感情。然后告訴學生,假如樹被砍掉是為了制造賀卡,請計算一棵樹大概可以制作多少張賀卡。借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要好好保護樹木,不要隨意浪費紙張。因為這是小鳥的好朋友樹犧牲自己換來的,我們更應好好珍惜。一節課下來,學生們深受感動,認真計算賀卡所消耗樹木的數量,清晰地明白要珍惜友誼和保護樹木,節約用紙。這樣,能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領悟人生道理。
(2)以美動人。教學充滿美感,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數學老師不能讓學生為了學數學而學數學,一定要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一切可以運用的素材,讓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如教學四年級“搭配的規律”時,教師在引出問題后,依次出示美術中顏色的搭配、音樂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這能使學生感受到顏色的鮮艷、音樂的柔美,讓數學融入到各個學科和生活中,感受來自不同學科的美,真正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魅力。又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一課后,教師先讓學生靜靜地欣賞一首詩:“一蓑一笠一葉舟,一支竹竿一條鉤。一山一水一輪月,一人獨釣一江秋。”教師讓學生沉浸在詩歌的美感之中,然后讓學生數一下這詩中一共用了多少個“一”字,“一”字占這首詩總字數的百分之幾,“一”字在這首詩里面起了什么作用。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而且還鞏固了這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
三、動身
動身,即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引導學生能較好地動口、動腦和動手,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之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這是深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的有效教學手段,也是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和動口能力,讓其全身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例如,講述“三角形內角和”時,先讓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一下三角形任意兩個內角的度數,然后告訴教師,教師迅速說出另一個內角的度數。這引起學生的質疑,好奇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開始教學。這種動手、動腦和動口的引入,可以讓學生從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轉變,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又如,在有關路程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讀熟題目,弄清題意,明白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然后,再讓學生畫出線路圖,便于學生理清思路,利用圖文結合來解決問題。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開口說說自己對應用題的理解和分析,以說促思,同時也可集思廣益,發散創造性思維。要通過數學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動口能力,讓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關鍵詞】“三體案”;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基金項目】此文章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4]GHBZ012。
高中數學是一門較難掌握的學科,靈活性強,公式較復雜,幾何證明對學生來說也有不小的難度。“三體案”主要指的是“導案”“教案”“學案”。要完成以“三體案”為載體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就必須圍繞導、教、學來展開高效課堂這項改革。在短時間內掌握基礎知識,對學生來說,提高了學習效率,對教師來說,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如何構建以“三體案”為載體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一)學生自我疏導知識內容
高中數學知識往往比較深奧,內容比較多,課堂時間緊張,知識點較為細、雜;并且高中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語速都比較快,對知識點的概括性較強。這對學生上課的自我消化能力要求比較高。因此,學生在上課之前要進行自主預習,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疏導,以保證在課堂上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的興趣
高中數學大部分知識往往較為枯燥,而且內容不好理解消化。因此,學生很容易對上課產生厭煩的情緒,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變通式教學,要抓住所學知識的重難點,一切以書本為主,用較為通俗的話對學生進行講解。在不影響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內營造一種輕松幽默的氛圍,目的是使學生不再感到壓抑,能夠接受零碎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下面以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五“基本不等式”為例。
師:(在黑板上寫(a+b)/2并指著問學生)同學們,這與你們到目前為止所學的知識中與那個式子類同?
甲生:在學習等差數列中,與等差中項的公式類同。
乙生:在學習求A、B兩點中,與點坐斯式類同。
丙生:在初中學習平面幾何時,與梯形的中位線式子類同。
教師在講解新知識時,備課時要先進行簡單的思考,整理出本章知識的重難點,比如怎么樣引入新的知識才會讓學生感興趣,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才是最關鍵的。
(三)互動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傳統的課堂上總是以教師為核心,學生被動地聽,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教師所講的知識得不到很好理解,課堂效率過低。在高效課堂中,課堂互動成為新的上課模式,課堂的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自由發言的表現機會,鍛煉了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觀點的膽量。一方面,課堂互動有利于師生之間進行知識上的交流和溝通,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另一方面,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更徹底地吃透書本上的知識,也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誼。
(四)改善教學模式
一方面,教師在進行新的高中數學內容教學時,要注意與舊知識進行銜接,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鞏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對舊的知識進行提問,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集合與函數概念”為例。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來鞏固下上節課所學習過的內容,采取搶答的方式,同學們先做三分鐘的準備吧。
生:好!(翻書的聲音)
師:三分鐘時間到啦,下面搶答開始了!同學們請注意聽清楚問題了,第一題,有理數集用什么字母表示啊?
生:(紛紛舉手)
師:好的,這位同學請回答!
生:用大寫字母Q來表示有理數集。
師:好的,回答正確!請坐!(再繼續問問題,內容是上節課的重點知識)
師:那么同學們,知道了這些知識之后,我們接著來學習集合的內容――集合之間的運算。
另一方面,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為了趕進度而放棄對教學質量的保證,不要產生急功近利的想法。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聽課效果,會導致學生對知識不能理解透徹,混淆知識點,學習效率下降。
(五)教師對不同的學生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生的學習水平有較大的差異,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理性看待學生間的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存在可以挖掘的學習潛能,要對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二、構建以“三體案”為載體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效課堂的實施,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課堂中要學習的知識,保證在上課的過程中能跟得上教師的思路,不會造成聽不懂的后果,從而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其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對學生的作用不可小覷。教師要在上課前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這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產生很大的有利影響。
(二)有利于在課堂中增進師生間的情感
在高中課堂上,師生關系較為緊張。高中生大多數都處于叛逆時期,在課堂上容易與教師發生口角沖突,破壞教師上課時的心情。課堂氣氛對課堂質量有重大影響。教師要盡量避免學生產生畏懼書本內容的心理,在課堂上要和學生打成一片,一起討論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三)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高中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相對比較成熟。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就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教學內容進行選擇。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適當對學生進行分組,為的是方便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這樣不僅有了條理性,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對學習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結論
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用較少的時間爭取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因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關鍵的一步。在傳統課堂模式中,教師往往不太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沒有認識到自我學習的重要性,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甚至出現拖拉作業、逃課等不良現象。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也是很有必要的。這要求教師用心去教導學生,耐心地教導,以身作則,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完成教學目標。
“溫故而知新”是古人對復習教學最簡要的概述。也就是說,我們高三的復習并不是簡單先行的復習舊知識,而是既要“溫故”又要“知新”;既要復習和鞏固基礎知識,又要對知識進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既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要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獲得質的飛躍。復習必須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也就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復習課的特點決定了其不如新授課那樣對學生具有新鮮的刺激,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高三階段學生任務重、壓力大,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激發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讓學生認為高三的學習是又苦又累又煩,毫無樂趣可言。試想,如果學生對于數學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又怎么會有學習的內在動力,又怎么能自主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進行有效的學習呢?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開展高三復習課高效的前提。這就需要教師深入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取舍有度,創設具有新穎性、趣味性、針對性、啟發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情境,充分滿足學生的聽課需要,激發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注重“雙基”,提高教學效率
高三數學復習課堂上,教師必須要緊抓“雙基”,幫助學生對已有的零碎的基礎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加工,從而使其更加規范化、網絡化;對于知識點、考點和熱點進行思考、總結和處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三點:
1.深入研究教材,對于考試范圍了如指掌
對于教材,教師首先要注重教材的實質內容。不光是教給學生數學定理、性質、公式等,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的過程,了解其中用到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要注意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基礎性和典型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問題,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等不同的方式深入挖掘其教學功能,特別是解題功能。
2.了解考試說明,對于考試類型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要善于研究考試說明,對于每一屆的高考有什么新變化,增加或減少了對哪些知識的考察,加重或淡化了哪些知識的考察力度等,及時回顧、反思和總結,掌握高考的命題方向和趨勢。
3.了解學生情況,對于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情況直接影響高三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只有明確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今后的努力方向。了解學生的途徑:可以通過板書演示,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可以通過作業批改,從中發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上有哪些優缺點;也可以通過月考測試,還可以通過師生談心等,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1-187-01
對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學會用數學的方式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數學的邏輯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認為“三五X”教學模式既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又從根本上改變了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少慢差費,高耗低效”的教學現狀,更可以實現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質的轉變,教學過程中凸顯同步訓練,點上深化,面上擴展,全面提升的新思路,真正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性。
一、加強新教學模式的理論學習和嘗試,教學中努力踐行“三五X”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三五X”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指三個目標,五個指標,多種模式。三個目標就是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三種學習能力,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索學習。五個指標是指課堂評價的五項標準,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每節課應保持在30—32分鐘為宜;學生個體主動學習的參與率應達到學生總人數的60%左右;課堂練習應實現數量合理,講練結合,難度適中,層次科學;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興奮度應達到80%,絕大多數學生以飽滿熱情,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并有所收獲;學生學習目標效果測試面和測試成果應達到80%以上。“X”則是指各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科特點,區域差異,教師授課經驗及特長等實際情況而采用各具特色的教學方式,這一方面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另一方面又體現了教學過程中差異性,多樣性的學科特點。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從從片面注重知識傳授轉變為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索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理解感悟知識推導過程,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更新觀念,加強業務學習,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真正做到由注入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學生由被動的聽課轉變為主動參與,由單純的講授知識轉變為知識和能力并重,共性與個性結合。 “三五X”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高效課堂實現的目標,實現的手段和實現的途徑與方法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既實現了教學的總體目標,又承認城鄉差別,個體差異,學科差異等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二、明確教學目標,準確把握學習重難點
“三五X”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明確提出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和知識掌握方面出發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數學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識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所以教師備課時應圍繞三維目標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并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備課應以課標為依據以教材為藍本,以學生認知能力為基礎,從不同層次出發活用教材,對于學生掌握的教師不要講解,對于學生完全不能掌握的不要講解。
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難點,教師在講授新課前應將重、難點簡要地寫出來,并用彩色粉筆進行標注,以便引起學生注意。教師講解難點時可通過手勢語、聲音高低變化、板書、Flas、多媒體幻燈片等方式刺激學生大腦提高學生興奮度,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印象。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積極創設和諧、激情的課堂氛圍,才能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單向的教學互動。只有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才能使師生、生生之間多層次的互動和交流富有成效,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師生間的互動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熱鬧,而應追求實實在在的質量和效果。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在上課過程中教師盡量少講,對于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身份給其他學生講解。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教師意想不到的解題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