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2:5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中醫學的基礎知識,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所謂“歌訣”就是把一些比較枯燥的化學知識編成順口溜,再賦予它們一定的音韻和節奏,使要記憶的內容合轍押韻,朗朗上口,便于記憶。
例如,化學方程式寫法可編為:“金屬左,非金屬右。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不能漏。”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就熟練掌握了化學方程式的正確寫法。
二、利用諧音幽默記憶
例如,元素化合價的標法與離子符號的書寫極易混淆。化合價標法在元素符號上方,符號在前、數字在后;而離子符號的書寫則是在元素符號右上角先標上電荷數,后標正負號。這兩者如果能牢牢地記住其一,就不易混淆了。為此我們可以將化合價標法編為:“化合價到北方找,富豪(符號)引路別亂跑。”這里的“北方”可聯想地理方位“上北下南”,“富豪引路”即指“符號”在前,數字在后之意。
再如,金屬活動順序表“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利用諧音法編為:“賈蓋拿美驢,去換鋅鐵喜歡的鉛氫,統共一百斤。”這里充分利用了諧音的作用,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相關學習內容,并分辨了比較容易混淆的問題。
三、編成詩歌理解記憶
例如,做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時,既要注意實驗操作順序,又要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更要及時記錄、觀察實驗數據。為便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可編為:“老包靜臥水晶房,輕風拂面喜洋洋。忽覺烈火從地起,老包變作關云長。云長急令退烈火,只留輕風吹暖房。”再如: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可編為:“導管一端先入水,兩手緊握容器壁。管口不斷冒氣泡,方知裝置氣密性。”還有不定量的液體藥品的取用,可編為:“瓶塞拿下倒置放,拿起瓶子簽朝上。口口緊挨免外流,緩緩倒入眼瞅量。”以詩歌的形式既強化了學生的理解記憶,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四、巧用數字程序記憶
有些化學實驗的操作具有明顯的順序性,巧用數字既能加強記憶,又能牢固掌握操作順序。
例如,固體粉末狀藥品的取用方法可概括為“一斜、二送、三直立”,塊狀藥品的取用為“一橫、二放、三緩豎”,過濾的操作要領概括為“一貼、二低、三靠”,對催化劑概念的理解可概括為“一變、二不變”,還有電解水的實驗要領可記憶為“正氧負氫,氫2氧1”,另外對實驗剩余藥品的處理可概括為“三不一要”。
五、運用擬人手法趣味記憶
如實驗室用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方法可編為:“氫氣(一氧化碳)早來晚歸,燈遲到早退。”這樣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與人融為一體,增強記憶的趣味性,學生很容易記住。
六、自然聯想對比記憶
在教學中,教師可將互相對立、反差強烈的放在一起,形成對大腦的“兩極刺激”,以加深印象,如氧化性和還原性、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風潮解等。此類性質相反的知識,只要掌握一方則想到另一方,如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性和還原性、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等概念,只要將這些概念簡化為“失—升—氧—還”四個字就比較容易記住了,即“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如果用“得—降—還—氧”四個字還可想到另一方面,即“得到電子—化合價降低—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
七、利用實驗強化記憶
化學的感性認識主要靠化學實驗提供,加強實驗教學,可大大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尤其對某些實驗現象的記憶更是如此。如在學習酸、堿的性質時,酸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而堿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如果教者與同學一起親自動手做實驗,那么學生就會記得非常牢固。
八、聯系實際深化記憶
在記憶某些化學知識時,可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提高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如氫氣和一氧化碳都能作氣體燃料和冶金的還原劑,只要聯想這個實際可以很容易地記住二者的化學性質,深化學生的記憶。
九、及時復習鞏固記憶
學習任何一門課程,都要及時復習,趁熱打鐵,不要等問題成堆再復習。反復及時的復習可以強化記憶,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過的知識。
十、列表格比較記憶
隨著當前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在計算機教學中,傳統的“電子課件PPT”+“講解”的簡單教學模式已在逐漸改變,正朝著情景化教學和案例化教學邁進。在計算機教學中,我們也不再過分追求理論知識,而是以實用為原則,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體系,這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改進。
一、情景教學的涵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學習的真正目的,是要讓學習者真正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在一些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者將會學到更為有效的知識,學會利用自身的知識結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衡量學習是否有效的關鍵。所以,情境教學法在人才培養觀、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方面遠遠優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真正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
二、情景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1.精心選擇教學材料,為“情景教學”創設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同時利用知識的內在邏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不斷往下學習,從而完成目標任務,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愉悅的心境,活躍學生的思維,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情境教學的創設應當有豐富的課堂教學材料為基礎,使學生的思維在廣度、深度上有一個充分的、自由發揮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課時,精心篩選材料,緊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習目的,而又應有所拓展和延伸。
情境教學可用于新授課,從一開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的。例如:在學習《海報制作》時,因為學生都有閱讀海報的經歷,所以在學習海報制作的開始,我引導學生去觀察事先準備好的許多優秀的海報,而不是僅僅局限于教材上提供的資料。通過教師精心選擇的資料,使學生進行一個美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針對性的學習解決問題。而且經過幾次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就逐漸養成了通過查找觀察優秀海報——思考分析——發現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當然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中,還會遇到很多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再通過不斷的觀察——將問題分解細化——逐一解決,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在這樣交替循環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不斷進步提高的起點是觀察,發現問題是關鍵。
2.巧妙安排課堂教學結構,選擇良好教學情境創設時機。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既互相聯系又互相制約。創設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整體結構中的重要一環,教師一方面在教學中要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 難點,另一方面又要創設教學情境,溝通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思維,誘導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因此要巧妙安排課堂教學結構,適時地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計算機課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計算機只有和現實生活結合才會更有意義。所以,我們就巧妙安排教學結構,將學習的新知識往往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使教學內容真正和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貼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愿望,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也會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勵引導學生將學到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11-009-01
一、思想政治知識點記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導致學生知識記憶困難和記憶策略落實低效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第一,部分教師不強調記憶的方法。教育心里學中提到的關于提高記憶的方法并不是高中生的必修內容,但它卻是幫助學生很好地記憶所學知識的法寶。忽略記憶方法會直接導致記憶效率低下,且會使學生因無法準確回憶知識致使知識鏈斷裂而逐漸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
第二,教師在教授學生相應的記憶策略后沒有及時有效地檢查。知識需要不斷的反復才能提高其記憶的保持率,而這種反復要靠學生與教師共同完成,而不能只是依賴于所謂學生的自覺性。
二、思想政治知識點記憶技巧研究的必要性
從微觀角度看,教師的教學工作圍繞著學生的成績與能力的提高而展開;從宏觀角度看,教師的教學工作又是根據“素質教育”、“人才強國戰略”而進行的。
教學方法的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成績,且授之學生以“漁”。宋代哲學家張載說:“不記, 則思不起”,學生對問題的準確分析、知識點的靈活運用、合理遷移都是建立在對知識點的正確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知識的識記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思想政治知識點記憶技巧的心理學原理運用
記憶方法要貫穿于教學中,但要采用恰當的方法,不可硬灌。教師不妨將一些方法用于部分學生,將其與剩下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加以對比,并向學生展示結果。當然,知識的記憶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否則記憶就失去了意義。
下面介紹幾種心里學原理在記憶知識上的運用。
第一,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從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圖1)中可見,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后慢,尤其是記憶后的一兩天內遺忘最快。故要做到及時復習,在遺忘前或遺忘較少時抓緊復習,以達事半功倍之效。在檢查環節,教師可將要識記的內容做成PPT,并結合小組學習方式讓學生搶答,這對知識的回憶、重新識記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過度學習原理。達到一次完全正確再現后仍繼續識記叫過度學習。列維斯認為如果以一次完全正確再現的學習程度為100%,則150%的過度學習則是提高保持效果的有效的選擇。
如圖2,150%過度學習很明顯要比100%學習的效率高得多,而只比200%過度學習只低一些,相比時間的投入而言,150%過度學習是保持量與時間比值最大的,即效果最好。
第三,系列位置效應。記憶材料在系列中所處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發生的影響,為系列位置效應。系列兩頭的材料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叫首因效應,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間的材料記得好叫近因效應。如圖3所示。
這在教學中常有發生,每本教材的第一、四單元學生往往學得比較好。為了減少此類情況的發生,教師可指導學生從中間單元開始復習,而非總是第一單元。此外也要用不同的思路構建知識點,打破知識點在原書中的分布位置。如《經濟生活》復習時需要對知識進行體系構建,這里可以把知識分為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部分,在這個框架內進行知識的重新構建。這可以讓學生在復習時不至于總是覺得在啃舊書,能使學生形成整體知識,更能讓學生記憶效率提高。
第四,思維方式之一——聯想。聯想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記憶方式。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一個事實,在心中越是與其他大量事實發生聯想,就越能很好地記住,留在心中。
第五,在有限的記憶容量內提高記憶效率,刪繁就簡。從理論上講,人的記憶分為三個系統,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其記憶的容量由大到小,長時記憶的容量是無限的。學生在記憶一個內容時屬于短時記憶,而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5~9個項目,要想將保持在1分鐘以內的短時記憶轉化能保持在1分鐘以上的長時記憶,需要掌握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但要想在有限容量的短時記憶中記住更多的內容,則需要將內容進行概括。
刪繁就簡的方法大體有:概括記憶法、提綱記憶法、網絡記憶法、列表記憶法、圖示記憶法、字頭記憶法。
提綱記憶法有較廣泛的運用。比如 “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這一問題可以概括為一個根本、一個制度、兩個舉措。再比如“提高對外開放型經濟水平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一個戰略和一個根本基點。
單元知識網絡化
學習化學的最大障礙是難以進行“分析、對比、綜合、推理”,難以形成知識體系。通過復習使知識“網絡化”可以解決這一問題。還可以按章編網絡,按基本概念、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化學實驗、化學計算分別編網絡,包括分子式計算網、化學方程式計算網和溶液計算網等,可根據它們來設計解題思路。
四類知識復習好
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復習方法:咬文嚼字抓關鍵、分析比較辨異同、分類歸納成網絡。注意對教材中所有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數,并且分類掌握。通過分析、對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間的本質區別和內在聯系。
歌訣記憶法就是針對需要記憶的化學知識利用音韻編成融知識懷與趣味性于一體,讀起來朗朗上口,利記易通。如從細口瓶中向試管中傾倒液體的操作歌訣:“掌向標簽三指握,兩口相對視線落。”“三指握”是指持試管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緊試管;“視線落”是傾倒液體時要觀察試管內的液體量,以防傾倒過多。
2 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就是要把需要記憶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進行記憶。如地殼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鋁”,可諧北方音為“養閨女”。再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錳、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嫁給那美女,心鐵系千輕,統共一百斤。”
3 會意記憶法
會意記憶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處理,然后去巧記。如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是: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后加熱,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氣,因此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再如把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別會意成“一分為二”(分解反應)、“合二為一”(化合反應)、“取而代之”(置換反應)、“相互交換”(復分解反應)。
4 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就是把一些化學實驗或概念用聯想的方法進行記憶。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問題特征,由此及彼發展聯想,如記憶氫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可用實驗聯想,再如,將單質與化合物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來記憶:“由同(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化合物)。”對于文字較少而又零亂的難以記憶的小問題要抓住關鍵字詞進行奇特聯想,如氫氧化鈉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工業上,可記為:“織上染了肥油。”
5 濃縮記憶法
教材是重要的知識載體,是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種類繁多,以《組織學與胚胎學》教材為例,目前全國各大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材很多。主要有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現在已進行了8次修訂,在修訂過程中,不但對知識進行了更新,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多創新[1]。比如第五版開始增加了人文方面的插圖,并以插入框形式將著名實驗、科研進展、臨床問題等專業內容與社會歷史文化等有機結合,旨在引起學生閱讀興趣、啟發思考、拓展知識面,賦予教材人文內涵。提示培養醫生不僅要傳授醫學知識,還要培養人文精神。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案例版)》教材,將基礎知識與臨床案例相結合,體現了培養醫學生早接觸臨床理念[2]。繼此,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各章節以案例導入,正文中適當加入一些臨床應用板塊,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基礎與臨床銜接[3]。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組織學與胚胎學(電子書包)》,迎合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網絡及上網設備在醫學生中的普及為基礎,使醫學生全天候學習和終身學習成為可能,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一定指導作用[4]。另外,也有教材改變了傳統將組織學與胚胎學內容截然分開的編寫模式,嘗試將兩門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以人體發育為主線,將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發生、發展、結構與相關功能密切結合,使其真正成為一門課程[5]。還有教材針對高職、專科等層次教學,相應地將人體解剖學和組織學與胚胎學兩門課程整合,使內容更加緊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避免了兩門課程內容的重復,進而減少授課學時,減輕學生負擔,給學生留有更多自學時間[6]。這些教材編寫模式,也為目前全國各大醫學院校開展的以器官系統為主線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可取的經驗[7]。總而言之,雖然目前組織學與胚胎學等基礎醫學學科教材編寫形式多樣,但還是注重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的承載,對職業精神層面的滲透不足。
1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現狀
通過基礎與臨床知識的學習,培養醫學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追求卓越醫療技術的科學精神,教師在授課及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醫學生向善、求美、利他、關注服務對象情感體驗的人文精神,將醫學科學精神與醫學人文精神相統一,即是醫師職業精神的內涵。目前,對于醫師職業精神培養,主要是通過實踐教育讓醫學生初步認識醫師職業精神。一般新生入學后,學校會組織醫學生參觀學校的相關場館,進行醫學生誓言宣讀等活動,這些活動全體學生都要參與,但是活動時間很短,并不能在醫學生心中產生深遠影響。此外,隨著醫學生醫學知識的積累,個別醫學生可以參與社區導醫和導診等診療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從感性和經驗層面體驗醫療工作的目的、價值及意義,但是這種方式不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收獲,尤其是那些不太愿意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這使得醫學生職業精神培養缺位。有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以自己的經歷結合理論知識為學生講解一些職業道德和醫師職業精神內容,但這也只是個別教師的行為,或者說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不能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常態化。
2職業精神養成是醫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
我國醫師職業精神制度建設是從1988年衛生部頒布《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及實施辦法》開始的。2005年,中國醫師協會簽署《新世紀的醫師職業精神——醫師宣言》,再到2011年頒布的《中國醫師宣言》對醫師職業精神進行了相關規定[8]。在這些規定中承諾平等仁愛、患者至上、真誠守信、精進審慎、廉潔公正、終身學習,并強調守護健康、促進和諧,是中國醫師擔負的神圣使命,該神圣使命依賴于醫學生的培養。雖然職業精神培養需要在社會的熔爐中鍛造,但也需要在基礎知識學習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教師的言傳身教。醫學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學科分支最多,知識更新最快,并且醫師工作環境復雜。這些特點決定了醫師要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在與疾病作斗爭過程中,不僅要對新事物、新知識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還要加強職業道德培養。醫學家吳瑭曾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另有“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均指出作為醫生不僅要追求醫技精湛,還要追求醫德高尚[9]。醫生只有不斷追求卓越的品質,才能勝任醫生角色[10]。
3將職業精神教育滲透在教材中的意義
在醫學生培養過程中,隨著對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醫學生對職業認知日漸清晰,但是繁重的學業以及間接了解到的醫師職業壓力,使部分學生出現專業倦怠,甚至產生棄醫的想法。因此需要及時讓醫學生認清醫師職業,培養醫學生關懷、尊重、理解、責任、博愛、奉獻的優秀品質[11],而這些品質的養成僅靠參觀、宣誓或一兩次的社會實踐是難以實現的。所以有必要將職業精神培養內容以某種形式編入各學科教材中,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了解相關知識,得到不間斷的熏陶。醫學生剛入學時,對醫師這個職業并不了解,對醫療行業認識片面,要么是積極的,要么是負面的,而學校這個大環境相對比較單純,很容易做到修正醫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因此,將職業精神培養提前到基礎知識學習階段,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生可塑性強,接收積極的、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同時,把基礎醫學相關知識與臨床工作相結合,既能體現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也能提高醫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促使其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更加深刻。
4將職業精神教育滲透到基礎醫學教材中的可行性及形式
4.1教材的多樣化使重編教材成為可能
當前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材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醫學生培養已成為共識。編寫或修訂教材是將現代教育理念融入教材之中,因此將職業精神教育內容編入教材也是可以實現的。
4.2現代化技術發展為教材編寫提供保障
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作用,在教材編寫過程中開發醫師職業精神教育網絡平臺,以文字、圖片、視頻和動畫等多媒體形式展現與本課程知識點相關的醫師職業精神知識及經典案例。以學科知識點為依托,向職業精神擴展,充分展現基礎醫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提高醫學生學習基礎醫學的興趣,加深對基礎學科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4.3在教材中適當應用文本框形式
文本框內容可以包括本學科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或著名科學家的事跡,描述他們的敬業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引導醫學生把內在成才需求和實現社會價值相結合,自覺追求卓越,深化對醫師職業的認知,培養職業精神。也可以以本專業知識為切入點,選擇一些典型案例,讓醫學生體會到學好基礎醫學知識是為以后處理臨床問題提供有力保證,進而使醫師職業精神得到升華。例如,在組織學消化管章節闌尾部分,可以選擇這樣一個案例:在因婦科疾病進行手術過程中發現闌尾有輕度炎癥,是否需要將闌尾切除呢?可以將這個案例從本學科知識層面、臨床思維維度、職業道德角度等多方面進行評述,并給出合理的建議。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是不確定的,也可以是明確的。再如,在胚胎學部分,學習先天畸形(唇裂、無腦兒等)相關章節時,可選擇一些典型案例,從科學、人文、社會等角度分析如何處理不同先天畸形病例,使醫學生明白作為一名醫師不僅是救死扶傷,還要從患者、家庭、社會等方面考慮。也就是說,作為一名醫師不僅要有科學精神,還要有人文精神,并能使兩者統一。總之,本文通過對基礎醫學學科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教材編寫提出一個初步設想,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各大出版社及教材編寫者一些啟示,使編寫的教材能與時俱進,更好地承載醫學知識和傳承良好職業精神。
參考文獻:
[1]成令忠,李繼承.組織學與胚胎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白咸勇,諶宏鳴.組織學與胚胎學(案例版)[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3]蘇衍萍.組織學與胚胎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4]曾園山.組織學與胚胎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6.
[5]成令忠,王一飛,鐘翠平.組織胚胎學———人體發育和功能組織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6]于恩華,唐軍民.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M].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5.
[7]張宏穎,李華,郝立宏,等.以器官—系統為導向的基礎醫學循環系統整合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75-76.
[8]王德.醫生的職業精神[J].中國醫學人文,2016,2(4):2.
[9]曲凡,王麗宇.論儒家五常思想與醫生職業精神之契合[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2):39-40.
1 關于元認知
自弗萊維爾(Flavell)于1976年在其《認知發展》一書中明確提出元認知的概念以來,人們對元認知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對認知自身系統進行反思的一個知識系統,即對認知的認知。其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包括認知操作的各個方面,以及對個體對自己的認知操作進行監視、控制和調節。近年來心理學家們已經逐步認識到元認知對于人心理的發展的價值。
元認知知識就是關于個人的認知活動以及影響這種認知活動的各種因素的知識;元認知體驗是任何伴隨著認知活動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元認知監控,是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將自己正在進行的認知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監控和調節。在實際的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
由此可知,元認知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自身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行過程,其實質就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
將元認知教學與物理學科相結合,就能形成一種元認知物理教學:以物理學科知識為載體;充分發揮教學活動不同層面的功能,既注重學生物理知識技能形成、又注重學生物理學習和問題解決策略積累;促使學生構建知識、技能、策略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統一網絡性結構,并借助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體驗,使學生形成正確態度、價值觀。
2 理論基礎
2.1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20世紀7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了“有意義學習理論”,把課堂學習按兩個獨立的角度劃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認為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都可能是有意義的,其條件是:學生表現出一種在新學內容與自己已有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傾向;學習內容能夠與學生己有知識聯系起來。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中,要學習的新內容供給學生后,學生需要主動地在意義上把它同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己有的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并予以保持,以便于以后的回憶和再認,或者把它作為學習有關新材料的基礎。至于發現學習,就要使學習的新內容在能夠被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前,必須是被學生獨立地發現出來,才是有意義的學習。奧蘇伯爾提出了意義學習的心理機制是同化和順應,這是學生用自己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發生聯系,建構新知識的心理意義。奧蘇伯爾認為知識是有豐富的內容、網絡性結構和認知功能的,認知結構就是知識在學習者腦海中存留的一種表述。學生可以通過概念圖的制作進行知識的完善、方法的整理,是知識的再建構過程。
2.2 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兒童認知發展學說,皮亞杰以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觀點來研究兒童的認知發展,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或者說,認識并非思維對外部或現象簡單的、被動的反映,而是認識主體的一種主動建構活動。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主動的加工者。
2.3 維果斯基社會建構理論
維果斯基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社會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此,社會建構主義強調在一定的情境中協作、會話對意義建構的作用。
教師在課堂設計的學習環境一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課堂教學可以以學習小組形式進行,“協作”發生在學習小組學習的全過程,協作使學習小組成員之間更好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使各學生個體的學習才能形成互補,也是小組內個體的學習收獲成為整個學習群體的共享資源。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就是在這一定的情境中的協作、交流通過“同化”和“順應”來完善和豐富個體認知結構,認識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完成意義建構的學習過程。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生的課堂學習是主動建構過程,是主動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發生聯系的過程,并形成學生個體的知識結構,還可以以概念圖的形式呈現。學習小組這種課堂合作學習形式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特別在思維過程回顧分析,將思維過程言語化,并進行交流、討論,更好地構建策略。學生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積累學習策略、問題解決策略,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自我監控的水平,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
3 元認知理論結合物理教學實踐的意義
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學習過程中蘊涵著大量的思維活動。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有效開發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將元認知理論融入到物理教學實踐中,即會成為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突破口,也會對物理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
3.1 元認知能改善物理思維品質
物理認知活動的核心是物理思維品質與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物理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和獨創性等方面,比如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速度有快有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靈活也有死板,對概念的理解有深刻也有膚淺等。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元認知與思維品質存在著因果關系,即元認知的差異是形成思維品質差異的根本原因,思維品質的提高是元認知能力提高的結果。也就是說上述物理思維品質上的差異其實是由學生元認知水平的不同引起的。因此,開發學生物理元認知能力,正是改善物理思維品質的關鍵。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有助于他們提高思考問題的速度,靈活解決問題,對物理概念和問題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3.2 元認知能發展物理學習能力
學習的過程不只是對認知任務、認知材料的識別和加工的過程,同時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的自我監控和調節的過程。同樣物理學習能力也應包括學習中的各種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制約著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發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元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制定好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選擇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分析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且能及時反思尋找問題的原因,并準確糾正過來,能不斷總結學習中的經驗教訓,根據不同情況調控好自己的學習過程,從而保證學習質量,提高學習效率。
3.3 促進自我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個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我反思,這也是策略積累的自我建構過程,外界點評只是外因,自我反思才是策略積累的動力因素,是提升學生元認知水平的根本。教師要注意明確要求學生在討論中多回顧自己的思維過程,自己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在回顧評價中感悟。教師的點拔要導向策略學習,就不要僅停留在會不會做,學會做那一步,而要學生回答為什么這樣做。
3.4 元認知能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醫學遺傳學是醫學科學領域中十分活躍的前沿學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方法的引入,人們對遺傳病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不僅對單基因病和多基因病的診斷、發病機理、治療和預防都已達到分子水平,即使染色體病的診斷,由于顯微切割、探針池建立和熒光原位雜交方法的應用,也已深入到相關基因片段的水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作用機理的闡明,不僅對癌的發生發展認識上有新的突破,對癌的基因治療也提出了新的策略。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出和研究進展為人類基因組的全部測療和功能分析,特別是對某些致病基因的確認、表達調控,為遺傳病的防治等開辟了光明的前景。所有這些醫學遺傳學的新成就正推動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醫學遺傳已成為21世紀帶動醫學科學發展的帶頭學科之一。作為培養21世紀醫學人才的醫學遺傳學教材,在其內容上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更新,才能使培養出來的醫學人才在知識儲備上提高一步,跟上時代的步伐。
專業基礎知識是為學好專業,能夠從事某種學科教學打基礎的知識。它是專業主體知識的根基,這個層次的知識越扎實、寬厚,就越能促使專業主體知識的發揮。專業前沿知識是指專業發展的前景,包括對所教學科專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從而了解未來的變化,并以此為依據,對自己的知識儲備提出要求。隨著研究技術和方法的進步,現代醫學遺傳學的發展速度可謂是日新月異,而報道這些新發現、新知識的文獻也層出不窮。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而又了解醫學遺傳學的最新研究進展?有人認為應當壓縮和削減遺傳學的基礎內容,用足夠多的時間向學生介紹現代遺傳學的新知識;又有人認為只講解基礎知識,不必介紹新知識。而作者認為,基礎知識是“根”,新知識是“葉”,只有“根深”才能“葉茂”,而“葉茂”才能促進整個知識之樹茁壯成長,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人類基因組計劃”是醫學遺傳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相關知識屬于前沿知識。完成這一計劃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基因定位,而基因定位這一方法的應用離不開對孟德爾遺傳定律知識點的掌握。所以離開基礎知識而空談最新知識,新知識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反之,在教學過程中若不注意介紹科技新發展,知識必將成為一潭“死水”,這樣不僅跟不上科學的時代步伐,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又能跟上科學的發展呢?
1講解經典的基礎知識要深入淺出醫學遺傳學的經典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孟德爾遺傳定律、遺傳平衡定律、染色體畸變類型等知識。對于這類經典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按照知識發展的規律,知識結構相互依存的關系,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展現。例如,介紹孟德爾遺傳定律時,應首先從孟德爾遺傳實驗講起,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哪些現象?怎樣通過這些現象總結出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再進一步引出遺傳定律的適用范圍、特例等。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講解應用性基礎要提綱挈領醫學遺傳學的基礎知識還包括許多應用性基礎知識,如染色體病。這一部分內容較多,所涉及到的病例有十幾種。若面面俱到,學時不夠。如果介紹的太簡略,一些重點知識就會淡化。在講解這些內容時,作者提綱挈領,有主有次地進行了介紹。主要介紹4個代表病例:Down綜合征、貓叫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它們分別是常染色體數目異常、常染色體結構異常、性染色體數目異常和性染色體結構異常所導致的疾病。Down體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常染色體病,其染色體異常在21三體,主要核型為三體型,少數為易位型或嵌合型。貓叫綜合征染色體異常為5號染色體短臂部分或全部缺失。Klinefelter綜合征又稱先天性發育不全癥。典型的核型是47,XXY。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又稱為Martin-Bell綜合征,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是發病率僅次于Down綜合征的智力低下性疾病,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是由一個基因異常引起的。而對于其他綜合征的知識點,則要求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并要求他們課外閱讀尋找一些生活中的病歷材料,使得學生帶著趣味和好奇去學習,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也節省了課時。
3講解與基礎知識相關聯的新知識要相互穿插隨著科技的發展,介紹與遺傳學相關的新進展十分必要。如染色體的結構中包含了端粒結構,有關端粒與醫學相關的研究目前處于前沿水平。在講解染色體結構這一知識點時,作者補充了端粒分子的結構組成、端粒酶的作用、端粒與腫瘤發展以及與細胞壽命的相關研究。實踐證明,這樣不僅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在醫學遺傳學的教學過程中,既詳盡介紹基礎知識又適當穿插前沿知識,采用形象化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醫學遺傳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將來走向工作崗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深入,中職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適應現代教育的基本需求,對基礎教學進行有效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在機械基礎課程中,中職院校要以實踐教學為基礎,結合理論與實習、理論與實訓和理論與實驗等各個環節,把機械基礎的應用價值在教學中具體體現出來。當前,一體化教學模式開始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它對于提高中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的優勢
(一)展現基礎課程的特色
理論性、實踐性強是機械基礎課程的主要特點,它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機械技術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全面學習提供幫助,增強學生應對職業問題的能力。一體化教學就是把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凸顯機械基礎課程的特色,能夠強化教學效果。
(二)符合中職教育的要求
一體化教學主要是從學生的發展特點出發,凸顯學生的專業能力。它有效結合了課程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應用,突破了以往固有的界限,使得整個教學環節層層緊扣,學生一邊實踐一邊學習,提高了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一)以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為基礎
首先,要把實訓課程的教學地點與理論課程的教學地點整合在一起。在完成理論課程后,教師可以立即引領學生進入實訓課程環節中,把上課的地點安排在教室之中,這樣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活動,既確保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師生又建立了平等的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要善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依照具體的情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并適時地運用參觀現場、實例教學和模型教學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到機器和結構這一知識點時,很多學生都會死記硬背這一知識點,雖然記住理論知識,但是沒有辦法靈活運用,甚至許多學生對摩托車和電動車是機器都不能理解,它們能夠轉換能量,但是自行車只是把動能轉換成機械能。在實訓中,教師要依照齒輪的轉動對項目進行設計,可以首先讓學生對減速器進行觀察,再現齒輪的加工過程和范成的原理,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一體化教學,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技能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二)以優化教學內容為要求
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進行模塊化組合,兼顧學生的實際與專業需求,進行課題分解和模塊化的組合。主要方法:教師依照目標與任務,把知識點分成若干模塊,學生有計劃地學習各個模塊的理論,進行專門訓練;教師用專業理論知識對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學以致用,以此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如在學習“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把這一內容分成三個模塊,模塊一:利用視頻把軸的生產實例展示出來,讓學生對軸的不同用途進行總結;模塊二:運用圖片讓學生對軸的不同類型進行了解,并加強練習,對專業知識進行強化;模塊三:通過拆裝軸上的零件,讓學生對轉軸的各個組成結構進行理解,增強軸中零件的軸向定位意識。又如,在機械基礎陳列室利用已有的鍵、銷、聯軸器等教學模型可以分析其結構、類型及用途,利用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及各類機構等可以演示運動過程,分析工作原理。另外,還可以利用Flash、UG、Pro/E、3dmax等軟件制作零件、機構的模型或仿真動畫,應用于課堂教學,使理論教學直觀化。
(三)以教材的實用性為目的
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應用的過程中,對教材進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對教材進行完善也是教學的基本所在。在編排教材內容時,可以將教材分為基礎版塊、綜合實踐版塊和選修版塊三大版塊。基礎版塊是基本學習的要求,必須讓學生掌握,這一板塊要占到整個課程教學的一半以上。綜合實踐版塊主要以機械的拆裝、機械的調試與分析機械知識為基礎的綜合內容,通過對這些實踐知識的學習,必須掌握機械的組成方法,并對機械中每一個環節的作用進行熟悉,重在對學生的分析與操作能力進行培養。選修版塊就是依照學校專業的實際需求,可以讓學生對這部分的學習內容進行選修。這三個版塊是相互獨立和多重組合的,有著靈活的形式。中職教師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學要求,及時把機械中出現的一些新設備和新技術收錄到這三個版塊中應用,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感人者,莫過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礎。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情感在學習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劑。我國教育家曾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此,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是政治教師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證,政治教師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關愛學生,才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如果政治課教學中忽略了這種情感的關愛,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課教學的靈魂,無論教師在授課中的情感以及伴隨而發的語言,不僅能激活學生聽課的情緒,而且能增強說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政治教師只有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在情感上與教師產生共鳴,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教師要具有執著的敬業精神
當前,在政治課被認為難教,政治教師難當的情況下,需要政治教師具有執著的敬業、樂業精神。政治教師必須對教學充滿熱愛之情,具有樂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兢兢業業,不圖名利。特級教師郄祿和曾經說過:“一個教師要解決三種能力問題即動力、能力、精力。缺乏動力不想干,缺乏能力不會干,缺乏精力不能干。三者之中首要的是動力問題,而動力則來自于對教育的事業心。”可見,政治教師增強育人的事業心和榮譽感,才會處理好苦與樂,貢獻與報酬的關系,從而甘心為教育事業獻身,受到學生的尊重,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綜上所述,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作用將學生的性格品質形成與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政治教師要做到“兩要”、“兩不要”,即: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在課堂內外以其崇高的人格魁力感召學生,不要單靠口頭說教;要尊重熱愛、理解學生,與學生建立深厚情感,不要靠大棒來維持教師尊嚴。只有這樣,政治教師的人格示范在教學中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三、政治教師的素質要自覺提高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 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 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扎扎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著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 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于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
2.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 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教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里、在學生中傳揚。
四、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學德育大綱》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 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練”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 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教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 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 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教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教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編,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