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 08:32:4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互聯網金融的研究綜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2-0101-02
人們開始正式注意到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是源于阿里巴巴“余額寶”的出現,其僅上線18天就成為擁有最大用戶數量的貨幣基金,天弘基金也因為余額寶一躍成為國內貨幣基金管理公司中的龍頭老大。這里的互聯網技術主要是指云計算、移動云支付、社交網絡等,當前主要有眾籌融資、第三方互聯網支付、P2P網貸以及像阿里“余額寶”一樣的互聯網貨幣基金等幾種新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發展趨勢來看,金融市場競爭只會隨著各種理財產品的出現愈發激烈,但在金融市場火熱發展的同時,互聯網金融在風險和監管上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因此,為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十分有必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互聯網金融的意義
(一)互聯網金融的起源與發展
1.起源階段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證券業務開始實現在網上進行開戶、交易、資金結算等工作,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以1992年成立的E-Trade網絡證券公司為代表的創立門戶網站的模式,E-Trade公司創設了圍繞金融證券業的門戶網站營銷體系,通過門戶網站可以在證券、銀行、保險和稅務等方面為客戶提供信息,界面清晰,操作簡單快捷,且交易傭金不高。是on line to off line這種將互聯網變為線下交易前臺的離線商務模式,即將線下商店的活動信息通過互聯網推送到互聯網用戶手中,進而帶動線下的消費,比如,嘉信理財。三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轉型后的傳統證券公司。比如,將客戶定位在高端群體的美林證券,因為要為這些客戶提供面對面的咨詢和服務,所以不能夠完全依賴于互聯網。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的后期,國內才逐漸有證券公司在網上開展行情顯示、交易等業務。目前,客戶既可以直接到營業部門辦理相關業務,又可以利用PC端或手機在網上進行交易業務。
保險業務開始向網絡化方向邁進也是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期。日本在1997年出現了第一家完全在互聯網上開展直銷業務的保險公司,此公司是由日本電信和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共同投資創立,且共同管理的。與此同時,我國也逐漸有保險公司在網上通過網站開展保險產品的選擇和購買等相關服務和業務,此時的互聯網保險業務有和網上直銷兩種模式,前者是通過銷售機構在互聯網上銷售保險,此種模式既可以獲得大批量的潛在客戶群,產生規模化的經濟效應,又衍生出了多家保險公司在同一個網站上開展業務和提供服務的類似網絡保險超市的新模式。網上直銷則是各保險公司自己通過網站直接開展保險銷售業務。
進入21世紀之后,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原有商業模式已經因為電子金融業務的出現被打破。雖然在國外還沒有互聯網金融這樣的說法,但實質上,電子金融與互聯網金融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還是可以認為互聯網金融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的后期。
2.發展階段
互聯網金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是在21世紀左右,此時期內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一直在加大互聯網技術改造金融業務的力度,很多金融機構在線上開展的服務已經逐步從單一的網絡銀行拓展到手機銀行、手機證券、移動銀行等多種形式。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傳統的組織結構、運營模式也同樣受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阿里巴巴和中國平安、騰訊三家企業在2013年聯合創立了第一家沒有實體分支機構,只在網上開展業務的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另外,伴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第三方支付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互聯網技術與金融業務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延伸到金融行業的各個領域當中,創新了支付、投資、融資的方式和渠道,即互聯網金融,包括眾籌融資、peer to peer的P2P以及第三方支付等新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的內涵
互聯網金融是指在云計算、移動技術和社交網絡、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的支撐下進行資金融通、信息中介和移動支付等活動的新型金融模式,其主要基于互聯網平等開放、協作共享的核心理念,深入挖掘有關數據信息,在金融領域拓展自身業務,使金融業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開展移動支付等相關金融業務,拓寬了金融活動開展方式和渠道的同時,增加了金融業務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且降低了中間成本,除了眾籌、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虛擬貨幣以及網絡理財和網絡保險等多種模式之外,正逐漸向資金融通、供需信息匹配等傳統金融業務核心進擊。
第一,互聯網金融一改傳統金融模式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成本獲得與擬投資企業相關必要信息的過程,交易雙方只需要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即可獲得自己想要了解的關于對方財力、信用等所有信息資源,避免交易雙方信息獲取的不對稱。另外當貸款對象出現違約情況時,企業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公開其違約問題或降低評級信息等手段來在一定程度上對貸款對象起到制約的作用。
第二,傳統的金融模式下,很多需要資金的個人或企業往往會因為無法通過銀行的資格審核而得不到銀行的資金支持,銀行也更偏向于那些老舊固化,收益率低,但規模大或有國家保障的國企,亦或是經濟發展呈現繁榮態勢的行業。互聯網金融則通過眾籌或收集社會上閑散資金的方式改變了這種狀況,讓金融更貼近民眾。
第三,移動智能手機等新型移動設備的出現使互聯網邁入了移動化時代,創新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只要在手機終端上安裝金融客戶端的應用,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拇指操作實現第三方支付。
二、互聯網金融的相關研究
(一)P2P借貸平臺的相關研究
P2P借貸是通過網絡信貸公司在個人與個人之間進行的借貸行為,即網絡信貸公司提供網絡平臺,將有多余資金的個人與有資金需求的個人聯系到一起,各取所需,然后網絡信貸公司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快捷高效。
P2P借貸行為研究。2005年出現的Zopa是世界上首個P2P網貸平臺,文獻針對在Zopa上開展的借貸行為進行了相關研究。文獻探討了微小融資交易成本是否會在P2P網貸平臺上的互聯網技術支持下有所降低,文中所持觀點是基于Web2.0的互聯網技術平臺對降低交易成本并不會起到多大作用,認為P2P借貸交易實際上是離不開網絡交易平臺的提供方――運營商,即中介方的。文獻認為融資項目的特性、群體因素和地理因素是能夠影響P2P網貸平臺上能否成功融資的決定性因素。
(二)眾籌融資的相關研究
眾籌融資機制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成以下幾種類型,分別是獎勵類型、借貸類型以及捐助類型。捐助型眾籌融資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很多非政府組織加以運用,此種模式下的捐助者對資助并沒有更大的期望。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一些非贏利性的產品項目比較容易獲得融資;一些生產性產品的眾籌項目相對于社會服務性的眾籌融資項目更加容易成功融資;非贏利性產品項目能夠獲得融資但是對這些項目進行資助的人比較少。在眾籌融資項目中回報方式是產品還是分紅需要根據投資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若在投資初期,資本需求市場不是特別大,那么投資者一般會選擇的回報方式為產品;如果資本需求大,那么投資者選擇的回報方式是分紅。眾籌融資項目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那么對于風險的來源可以從發起人以及投資人的角度來分析。項目發起人的投資目的一般歸結為融資以及吸引市場公眾的注意力,然后從公眾的視角中獲得關于產品以及相關服務信息的反饋等等。在項目投資人方面,他們的目的一般歸結為獲得投資回報,并且產品生產志趣相投,能夠與社會和市場分享自己的專業產品構想。眾籌融資在應用過程中廣泛的應用于新藥品的研發以及娛樂方面音樂唱片的研發或者是書籍的出版等等。
三、促使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原因
(一)互聯網技術的支持
1.云計算
開展互聯網金融可以收集眾多網民數據,在這一過程中對計算數據的速度、存儲數據的能力以及服務數據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隨之出現的云計算正好將此問題有效地解決了。云計算主要就是在個人電腦上分布各種計算,這樣當地用戶在需要數據的時候就可以把資源轉換到有關應用之上,然后按照實際需求對存儲數據的系統進行相應訪問。同時,此種原理也促使云計算有了更強的擴展性、較高的容錯率以及非常好的安全性等,進而使互聯網金融在存儲數據以及運算方面的要求得到了很好的滿足。
2.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即用戶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對其消費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進行資金結算的一種新型支付方式。據世界網訊全球技術研究中心與某咨詢公司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智能手機的用戶數量截至2013年已超過10億,并會保持持續上漲的趨勢,而隨著WIFI、4G網絡的普及和發展,互聯網聯合通訊技術已成為必然趨勢。我們可以預測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還會將傳媒網絡和有線電話融入進來,甚至將移動互聯同其他網絡整合到一起。互聯網技術與移動支付融合之后可以為金融用戶帶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及時、甚至專門定制的服務。
3.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也就是社交網絡服務。社交網絡的實際含義就是軟件、服務、硬件和應用。一個最大的社交網絡最多能容納一百五十多人,據調查發現,在我國目前的互聯網資源分布之中,社交網絡占據了42%,居第一位。針對這一點而言,社交網絡為接近現實社會的一主要技術改革,它將現實生活之中的社會關系附上數字應用到了網上,讓社交網絡變成了一個傳遞和信息的共享平臺。
[3][5]張碩:《中國城市老年人電腦/互聯網使用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朝陽區的調查》,《國際新聞界》2013年第7期
[4]張碩:《讓老年人從互聯網使用中獲益》,《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2月25日
[6]Cutler,N.E.(1997)TheFalseAlarm andBlaringSirensofFinancialLiteracy:Mid
dleAgersKnowledgeofRetirement.Generations21(2):34一41
[7]王兵兵,宮軍:《老年人對互聯網的需求及應用研究》,《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第12期
[8]《老年人市場將成移動互聯網創業的金礦》,《中國老年報》2015年1月19日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宏觀經濟;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的概念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互聯網也息息相關。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也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較之傳統的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交易范圍更廣,門檻更低,更加大眾化和平民化,人們對其的印象和接受度都會有所提升,人們愿意了解和接受互聯網金融,因為相比于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不僅在程序和流程上簡化,還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成本,讓人更加信服且節約了相當大的廣告費用,群眾之間彼此口口相傳無形中就相當于做了廣告且擁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良好的口碑。目前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互聯網金融,一是互聯網行業向金融行業發展融合成的新行業,二是金融行業向互聯網行業發展形成的新行業。其實這是一種理解,只不過側重發展的方向有所不同。互聯網金融依托其強大的互聯網市場,產生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準確的認識市場需求,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模式,P2P信貸模式以及眾籌模式。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這種金融模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范圍廣的特點。雖然發展有些非常好的前景,但機遇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因為發展過于迅速,我國還沒來得及出善的相關的法律法規,且對互聯網的金融風險意識還不夠強。
二、互聯網金融對宏觀經濟的積極影響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之所以讓傳統金融行業的人們有了緊迫感和壓力,主要是因為互聯網擁有龐大的客戶群數量,同時,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融資成本大大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融資效率和整理經濟的線性增長。下面從三個方面分析互聯網對宏觀經濟的積極影響。
首先是互聯網擁有的客戶群,使得互聯網經濟下網絡理財的客戶群本身就是十分強大。由于客戶需求多,用戶反饋多,其實在初期的時候還是非常好改進的。互聯網金融非常適合個人和企業,大量吸收個人閑散資金,為社會財務經濟做貢獻。然后是互聯網經濟下網絡借貸更加促進了經濟增長,現實生活中借貸,申請加拿到手里時間會比較更長,網絡也是到帳速度非常驚人,通過融資很好的利用閑散資金,這就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福音,在促進了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也是為了后期促進企業發展的水平的提升。此外從實際生活中來看,我國有關部門對金融行業監管非常嚴格,對每一個環節都嚴嚴不扣,一絲不茍。這樣的做法雖然安全度很高,但是資金流動速度過慢,影響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在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不僅有利于資金流動的速度,提高了閑散資金的利用率,促進了我國宏觀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僅給予我們對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也給予銀行們一定的緊張感和壓力感,不過帶動了我國各大銀行的主動發展,這點還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
三、互聯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
就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互聯網金融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不僅有別于傳統金融行業,就和互聯網行業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比較大,會使宏觀經濟的穩定受到很大的沖擊。比如即將提到的存在借貸違約的風險。
(一)信用違約的風險情況比較高
借貸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種常見模式,通過網絡虛擬交易的平臺來進行資金的借貸,但是借貸雙方并不能對彼此身份有所詳細的了解并評定風險,貸款人對借款人的資金去向和使用目的都沒有真正的了解。若是借款人違約,那么風險和損失都將有貸款人承擔,也就是說貸款人的資金可能無法挽回。并且國家對于這個方面的監管不是非常嚴格,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得到相應的完善,如果繼續發生這樣的事情,會對互聯網金融造成非常大的信用打擊。
(二)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互聯網金融發展主要依托互聯網網絡平臺,相較于商業銀行,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投資者會更傾向于將銀行里的X轉入互聯網理財產品中。銀行失去一定市場份額以后,會想方設法的投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中來收集資金,這樣一來增加了商業銀行本身的成本,也使得其正常經營活動難以正常進行下去。
四、綜述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更加辯證的來看互聯網金融行業,它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在調節市場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國資金流動性和資金配置效率,不僅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理財產品和方式。另一方面卻也會增加我國金融行業的風險和市場經濟的穩定,因此我國有關部門要對其加以重視,出臺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有關部門要加強調控和監管,盡可能的通過司法手段來規范市場,保證我國互聯網經濟的健康友好發展。希望在不斷的創新改革之下,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希望在未來,通過大家齊心協力的努力,可以創設一個良性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空間,讓互聯網金融朝著更加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風險;健康發展;監管
1 文獻綜述
自互聯網金融誕生以來,國內關于互聯網金融研究的熱情從未減少。從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沖擊,到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進一步到監管的缺失等方面均有學者研究。楊群華(2013)分析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并提出我國應該從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安全體系、風險管理體系、法制體系和監管體系等方面入手,防范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湯皋(2013)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趨勢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規范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個人建議。何虹(2013)認為互聯網金融雖然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優勢受到大眾青睞,但其安全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王國真(2013)以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防范風險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2 互聯網金融的界定與風險
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主流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本文將互聯網金融界定為非金融機構的互聯網金融,即非金融機構利用技術優勢,將其與金融業務結合形成的服務。目前中國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有七種模式,分別是第三方支付平臺、P2P網絡小額信貸、眾籌融資、虛擬電子貨幣、基于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臺、互聯網保險、互聯網金融門戶。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不斷向傳統金融業的多個領域滲透。相比于傳統金融業,互聯網金融以其成本低、效率高和跨越地域限制等優勢飛速發展。在越來越注重資源配置效率的時代,互聯網金融注定會繁榮發展下去。但是,在享受來自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種種好處的同時,我們應認清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尤其是在目前各種卷款跑路現象頻發的環境下。本文主要從兩個層面認識風險。
第一:互聯網金融企業行業風險。關于企業行業風險,主要有兩點:一是技術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向金融領域滲透的,如果沒有高的技術,企業一方面有可能被攻擊,客戶個人信息以及資金面臨風險,另一方面企業有可能失去競爭優勢,退出市場。二是道德風險,在目前立法、監管缺失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一方面利用這一縫隙只是通過簡單的設計一個平臺就進入了互聯網金融領域,其后的一系列的交易的合法性根本無法保證,另一方面,有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與國外正規的企業相比,交易程序不透明,客戶根本沒有辦法知曉資金的用途,這就為一些企業在資金出現問題的時候出現卷款潛逃等現象。第二: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是目前有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專門法律的缺失,這就使得沒有相關的法律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進入、合法的業務范圍、相關交易主體的權利與義務等方面進行規定,互聯網金融企業將面臨一系列的法律風險。盡管相關的政府文件均表明會支持金融改革、金融創新,但法律缺失的風險仍不容小覷。除了以上兩個比較重要的風險,還有就是所有金融機構和企業都會面臨的系統性風險,關于這一點雖然也會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但由于本文的研究主要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的特別的風險,因此不再贅述。
3 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其發展方向主要取決于政府的態度,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對金融體系的反饋又決定著政府對它的態度。從社會角度來講,互聯網金融還是帶來了不少益處的。因此,無論互聯網金融還是政府都應從自身角度做好工作,實現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今年三月份,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繼周小川之后,再次表達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支持。因此,做好發展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要防范風險,加強監管。
第一,互聯網金融企業要不斷追求技術進步,同時加強行業自律。此處的技術進步指的是加強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技術創新等,不久前中國金融認證中心宣布推出藍牙USBKEY產品,應對互聯網金融安全,這一技術主要可以實現身份認證、交易信息加密等,為加強技術安全提供了很好的先例。有關于行業自律,出現的主要問題是自2013年8月互聯網協會成立首家自律組織――互聯網金融工作委員會以來,行業自律組織數量上也是增加了很多,但質量參差不齊,所起的作用甚微,因此亟需對自律組織進行規范,建立一個真正有效,權威的互聯網自律組織。
第二,加速立法進程,明確監管機構。從法律法規層面上規范互聯網金融,是實現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基礎。立法方面主要是首先對當前生效的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和銀行監督管理法等法律進行修改,原因是這些法律對整個金融業的最基礎的法律,這些法律如果沒有順應歷史潮流,就不能較好的服務于金融發展。其次是制定專門的互聯網金融法,對其范疇,準入、交易等進行規范。關于監管層面,主要是明確監管主體,針對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基本處于“各自為政”的真空狀態,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央行和三會共同提供專門的人才組成一個專門互聯網金融監督管理機構,專門履行互聯網金融監管職責。監管機構的組建也要寫入相關法律,并對該機構的一些權力與義務進行界定,才能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實施有效的監管。
【參考文獻】
[1]湯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思考[J].金融會計,2013(12):55-59 .
[2] 王國貞.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J].河北企業.2013(11):42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金融中介理論;職能解構;職能衍生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15)05010307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中,不斷改變著各行業原有的屬性和運作方式。其中,最為顯著的是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并在金融領域占領了一席之地。近幾年,各種形式的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大規模興起,尤其網絡小額借貸呈現井噴式發展。如以阿里巴巴金融為代表的網絡小貸模式,通過構建交易平臺,獲取客戶交易信息,在數據篩選的基礎上評估客戶的還款能力,并通過網絡進行貸款審批和放款。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呈現出勢不可擋的發展態勢。
互聯網金融是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融資方式,稱為“互聯網金融模式”。金融中介理論曾有力地解釋了傳統的銀行等中介機構為什么得以存在: Diamond認為在信息獲取和交易監督上的比較優勢使金融中介得以形成;Kapur和Dutta[3]認為當事人的流動性偏好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Allen和Santomero[45]認為,正是由于金融中介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參與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并進行風險管理,金融中介才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然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破竹之勢使得人們會設想銀行是不是會就此消亡,互聯網金融是否會成為銀行的“掘墓者”。
近年來,關于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影響的研究屢見不鮮,但從銀行職能的角度剖析互聯網金融平臺對銀行中介影響的研究卻是學術界的空白。本文旨在填補這塊空白,從職能的視角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不同類型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如何導致對銀行中介的“職能解構”以及相關的“職能衍生性”。
一、文獻綜述
當前學術界關于互聯網金融是否會對銀行產生沖擊還未形成統一的定論,但總體的觀點是基本認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不會消亡,其中的分歧在于這種影響會以怎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盡管從現實看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導致了銀行部分業務的萎縮,比爾?蓋茨也曾預言:“傳統商業銀行是要在21世紀滅絕的一群恐龍。”但學術界卻似乎對這種影響持有正面的積極態度,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會給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帶來“鯰魚效應”,促使它們進一步降低成本,注重客戶體驗,加快技術創新,同時有利于打破傳統銀行的壟斷地位等。馮娟娟[6]指出,商業銀行相較于互聯網企業在客戶資源、資金實力、風控體系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而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便捷的交易流程、龐大的用戶群體與海量數據的優勢也是銀行所欠缺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務既存在推動作用又具有競爭關系,短期內不會動搖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部分文獻提出這種影響不會動搖銀行的地位,如羅翔[7]認為,雖然網絡時代使得借貸雙方可以直接在網上進行匹配進而成交,但是從大量信息中篩選有用且真實的信息仍需要成本,并且網上的借貸雙方還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匹配性,于是他指出互聯網時代,金融機構不會消失,相反,它會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
現有的文獻傾向于從宏觀來探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等機構的沖擊,但卻鮮有以相對微觀的角度――金融功能――為切入點。基于此,本文從銀行傳統金融職能的視角對這種影響的形式進行研究,旨在更加微觀深入地揭示這種影響,以及提出為應對這種影響銀行應當采取的策略。根據Merton[89]的金融功能觀,可知在不同時期的經濟背景下,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是穩定的,但是其執行方式――金融中介的組織形式――是不斷變化的,且朝著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最終導致整個金融體系各項職能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說,銀行職能是必需的,銀行職能的組織形式和執行方式是隨著經濟社會背景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憑借其便捷性、低成本的服務正在迅速地占領小微金融市場,信用記錄較低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更傾向于通過互聯網參與各種金融交易,商業銀行傳統職能的執行方式將會發生變革以促進機構結構的必要變化,而不是試圖維持原有的結構。與此同時,銀行機構自身的職能和執行方式也在不斷變化。互聯網金融的崛起,影響的不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生存與否,而是其存在方式。
二、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類型及其對傳統職能的解構
2013 年,在中國金融大變革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全民熱點話題,余額寶、團購理財、P2P 等互聯網金融快速崛起。傳統的金融機構也開始逐步重視互聯網金融部門的設立。但是2013 年后半年也有不少風頭強勁的 P2P 行業也出現了不少“曇花一現”的公司———倒閉或者跑路,反映出互聯網金融先天的缺陷。對于投資者,由于互聯網處于虛擬狀態,可能將原本極小的風險予以放大,客戶信息、資金等的安全性難以保障;對于互聯網金融經營者,由于入門門檻低,加之發展迅速監管制度相對缺失,出現超范圍經營、踩監管紅線,造成經營風險加大。互聯網雖然提供大量數據供金融機構做審計決策以及風險管理決策等,但是其本身并不具有提供防范風險管理的功能。為了保障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以及客戶資金的安全,針對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金融審計業務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互聯網金融審計面臨的挑戰
(一)風險審計方法有待運用
金融風險和互聯網行業本身都是高風險的行業,互聯網金融作為兩者相融合的產物,其高風險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國金融審計重點在于審查各項操作業務流程是否設置了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金融機構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是否能夠得到真實的反映等內容,主要是采用制度基礎審計的方式監控金融機構經營的各個方面。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面對互聯網金融業務過程中潛在的巨大風險,金融審計應當側重于風險審計方法的運用。通過風險審計方式,降低互聯網金融所存在的風險,維護客戶資金安全以及經營穩定。
(二)金融審計范圍有待拓寬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市場結構日益復雜化。我國互聯網金融吸收資金所占比例越來越高,2013 年達到金融市場的13%,對傳統金融機構有著一定的沖擊作用。目前,金融審計的范圍主要是針對證券業務、保險業務以及中間業務等進行審計。但是,互聯網金融借助網絡平臺使得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極低,讓券商、交易所等信息中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反而增加了對于金融機構網絡信息平臺的需求以及監管控制的需求。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審計就要調整審計對象,將網絡平臺的審計納入審計范圍,以滿足對互聯網金融業務規制的需求。
(三)金融審計技術有待提高
目前,投資者在投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時,無論是開戶還是辦理各種金融產品業務均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因此,互聯網金融審計不僅面臨著傳統金融審計如何利用計算機進行有效的輔助審計,還面臨著如何對互聯網下的金融交易通過計算機程序進行審核和管理的挑戰。
(四)金融審計法規有待完善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崛起給金融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活力,但同時由于其發展過于迅猛而使得金融審計產生了一片空白。傳統的金融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不能滿足互聯網金融審計的需求,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相關金融審計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審計的工作做出明確的規范指引。
二、互聯網金融審計面臨挑戰之突破
(一)完善風險審計方式的運用
金融審計機構應當量化互聯網金融的相關風險。審計機構可以運用定量風險分析、趨勢分析以及比率分析的方法,結合互聯網金融內部控制的結構、目標、控制體系等指標,抓住互聯網金融交易過程中的重大以及可疑業務,對相關風險予以量化。然后,根據量化的金融風險標準設置互聯網金融風險閥值。主要針對互聯網金融的財務風險、客戶資金運作風險進行閥值設置。通過這樣一個標準劃分,金融審計機構在對互聯網金融活動進行審計時能夠得到一個量化的標準。一旦超過該標準,審計機構能夠迅速發現互聯網金融風險問題所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發生。
(二)調整金融審計范圍
互聯網金融中,證券公司、協會等信息中介機構的作用被弱化,互聯網金融網絡平臺在溝通客戶與金融機構之間以及金融機構與協會之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機構應當調整金融審計范圍,將對金融網絡平臺納入審計范圍內。一要增加行為審計。包括網絡發帖審計、收發郵件審計、網絡聊天審計、文件傳輸審計以及頁面信息傳遞審計等內容。二要增加流量審計。審計機構要對金融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所使用的流量進行監控,通過監控金融機構使用流量的異常與否,發現可疑交易或者監控重大交易。三要增加權限管理審計。審計機構要對金融網絡系統的系統權限、外發數據系統權限以及普通用戶權限進行審計。
(三)提高金融審計技術
互聯網金融均通過電子計算機開展金融業務,因此對于金融審計技術要求較高。一方面,要加強審計人員關于互聯網金融審計有關的計算機知識。金融審計人員應當在加強自身審計業務能力的同時,也要加強運用計算機進行審計的知識。此外,審計人員還應當對互聯網下金融業務的操作模式進行相關了解,作為金融審計工作的輔知識。另一方面,要完善互聯網金融審計計算機系統。審計機構應當根據互聯網金融審計自身的特點進行計算機審計系統的開發,尤其是對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審計系統方面的開發。
(四)完善互聯網金融審計法規規制
對于互聯網金融審計的規制主要依靠政府以及行業自律兩個方面。對于政府而言,應當建立金融監管部門與互聯網監管部門跨部門的審計監管制度,盡快建立相關存款保險制度,探索出能夠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審計法規體系。此外,要制定相應的審計法規規范互聯網金融利率以及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過程,并且加強客戶個人信息的保護。對行業而言,應當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對于損害投資者利益以及導致行業惡性競爭的市場主體形成行業懲罰機制,充分發揮金融行業協會、互聯網行業協會的作用,自覺規范審計風險、接受社會監督。
三、結論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崛起對于社會各個行業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一方面促進了金融市場的活躍發展,另一方面也對傳統的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只有通過不斷完善互聯網金融審計的各個方面,規制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才能維護投資者的利益以及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
一、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現狀
互聯網金融在去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包括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平臺、眾籌等不同模式的金融模式以互聯網為載體相繼出現,而與此同時,由于其征信體系建設的滯后使得各種風險難以控制,網絡信貸公司紛紛倒閉,因此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刻不容緩。
目前,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主要分為個人和企業兩個數據庫。其中企業信用信息舉出數據庫于1997年籌建,2006年正式運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籌建于1999年并于2006年正式運行。然而人民銀行尚未將互聯網金融的信用信息納入征信系統,因此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的建設缺位嚴重影響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數據主要來源于傳統金融機構,如銀行業等,電商、p2p等新興信貸平臺的征信數據有利于征信提議之外,導致的后果是缺乏征信系統信息,壞賬率高,風險高。
在互聯網金融的大量需求下,許多公司抓住機會,開展p2p咨詢平臺。2013年3月,安融惠眾了一個以會員制同業征信模式為基礎的“小額信貸行業信用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為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等提供信息共享服務,降低違約分享和壞賬損失。同事,上海資信旗下的征信業務也已獲得央行辦法的征信拍照,為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未涉及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提供信用信息支持。
但由于不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風控模型、數據來源不同,使得平臺之間的數據割裂開來,無法在不同平臺之間共享,使得現在任何平臺提供的信用信息無法滿足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需求。
二、國外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現狀
由于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早,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國際上主要以市場主導型、政府主導型、會員制三種主要模式。
(一)市場主導型
此模式下的征信系統以盈利為目的,由私人組織開發,通過手機加工信息,為個人及企業提供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務。市場主導型的征信體系的特點是,市場信用機構占據主導地位,政府起輔助作業,僅負責信用管理的立法和執行,其典型的代表是美國。
(二)政府主導型
此模式下,政府主導的中央銀行或金融管理部門牽頭設立“中央信貸登記系統”,并建設以此為主體,私營征信機構為輔助的社會信用體系。此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強制提供征信數據和隱私保護、報告貸款信息的最低貸款規模、計算機密集型技術。為意大利、奧地利、德國等廣泛使用。
(三)會員制
介于市場主導型和政府主導型模式之間的會員制模式由非盈利目的的行業協會建立信用信息中心,通過搭建互換平臺共享信用信息。會員提供所掌握的個人或企業的信用信息提供給信用信息中心,同時享有了在中心查詢會員信用信息的服務。這種征信體系模式主要在日本使用。
(四)對中國征信體系建設的啟示
基于中國目前的國情,征信市場化狀況不理想,也沒有充分的社會信用環境,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而會員制模式不考慮商業性信用服務需求,難以覆蓋到全社會,無法滿足我國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對信息的需求。綜上考慮,在我國政府主導型征信模式更符合中國國情
三、建議和意見
(一)內部環境建設
互聯網有大量的信息,而且更新快,單純依靠資金購買難以控制成本,因此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獲取,商業購買為輔,通過分類獲取積累信息。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籌建初始,為迅速擴大信息存量,可以通過商業手段購買征信數據,但從長期看來,物聯網金融征信信托的信息數據庫會隨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迅速壯大。在信息迅速擴大的情況下,數據質量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為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必須建立行業性自律和約束法律法規,形成自覺誠實守信的市場氛圍,必要時由人民銀行采取措施對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進行整改,比如暫停業務或者取消牌照等。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征信也需要遵守征信業的法規,防止國都采集信息,高度重視隱私保護,嚴防客戶信息和數據的泄露。互聯網金融對信息的要求相比傳統金融更高,因此需要建立一種能綜合客戶線上線下信用信息和宏觀經濟背景三因素的信用評級業務,來彌補傳統金融機構評級業務的缺失。
(二)外部環境配套
為了確保數據采集、信息使用的有序合法,應該完善立法。2013年3月15日頒布的《征信業管理條例》標志著征信業務走上有法可依的軌道。但完整的社會信用法律體系尚未建立起來,應該盡快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和細則,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法規,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其次,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對我國涌現的自律性行業協會進行支持,建立獎懲機制。最后,政府應該對真心機構進行政策支持,幫助其發展成為地區或全國的征信領頭企業,病加速發展數據征信技術。
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對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迅速有效建立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尤為迫切、意義重大。本文的觀點主要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設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模式。在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的平臺上建立互聯網金融子系統,允許互聯網金融接入央行征信平臺。并通過內外部環境共同的建設,形成完善的互聯網金融征信系統。
參考文獻
[1]姚文平.互聯網金融即將到來的新金融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97-304.
[2]莫易嫻.P2P網絡借貸國內外理論與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12):101-104.
一、引言
互聯網金融防偽技術最常見的就是二維碼。隨著二維碼的發展,“掃一掃”這個簡單的動作可以完成人們日常生活中許多事情,其中,二維碼防偽就是二維碼在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應用之一,用戶可以用手機掃描二維碼來登陸P2P平臺進行交易,又因二維碼是隨機生成,不易被竊取,所以防偽效果顯著。
指紋防偽技術識別作為最成熟的生物識別技術,主要應用于互聯網交易支付方面,比之普通的圖案識別和密碼識別,指紋防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也是當前人們比較依賴和慣用的防偽方式。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防偽技術,就不多做介紹了。總之,防偽技術的出現是為了解決在互聯網金融中的詐騙造假問題,這不僅是廣大互聯網金融參與者所關注的焦點,政府對此也保持高度重視,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提出“規范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可以看出互聯網金融的防偽工作并不完善,仍需繼續努力。
二、虹膜識別防偽技術的優點
(1)識別度高
每個人眼睛里的虹膜都是獨特的,絕無僅有的。甚至同一個體左右眼睛的虹膜也有所差別。所謂的虹膜識別技術,就是讀取虹膜的細節表象特征,經識別后,轉化為特殊的虹膜密碼,再儲存到計算機內連網錄入數據庫。虹膜識別的出錯率極低,是因為虹膜組織紋路復雜且細節繁多,一個虹膜的讀取點數量大約是其他傳統生物識別的20~30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汲取確保了虹膜識別的精確程度,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2)永久不變性
虹膜生長地很快,是人身體最早成熟的器官之一。從嬰兒時期開始,只需3年時間就可以發育成熟,一旦成熟就終身不變。而且,普通疾病(如:流感)不會對虹膜造成傷害,虹膜也不會因特殊職業(如:跳水運動員等長期眼睛接觸水的工作)或者特殊喜好(如:長期戴美瞳,隱形眼鏡)等因素造成磨損。
(3)高防偽性
虹膜是“最難偽造的”人體生物特征,因為它極強的生物活性與人體生命現象是相呼應的。比如,在生活中,虹膜會對光線敏感,會隨光線強弱變化而變化;在生理上,瞳孔會自我無意識地縮放,虹膜也相應地自然變化;在醫學上,醫生會用聚光手電筒照病人的眼睛也是因為虹膜會隨身體狀況變化而呈現不同的特征。所以,若有非法分子想用剝離人體的眼球、照片等死物來代替活體虹膜識別都是絕對不可行的,從而保證了虹膜防偽的高執行力和高辨識率。
(4)非接觸性
虹膜識別需要使用專門的檢測儀器,用戶只需眼睛對著儀器的特殊鏡頭,無需觸碰到儀器就可以完成識別檢測。所以,在虹膜識別與個人信息錄入時,全過程可高效快速地完成。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也不會冒犯他人。
三、虹膜識別防偽技術的基本原理
虹膜防偽技術是基于虹膜識別技術與個人信息庫相結合的一項防偽技術。為了更好的運用這種技術,有三個方面比較重要。
第一部分重點是虹膜圖像的定位,虹膜的歸一化(盡量消除由于旋轉、位移、圖片的放大縮小以及一些采集圖像過程中的外部光線、像素等因素對每個人的虹膜特征的模糊與改變),將虹膜的圖像(如圖3.1)的分辨率提高以便于更好的識別不同個體的虹膜圖像的特征,提取這些精化的虹膜圖片以及將這些信息集合起來創立一個虹膜的大數據信息庫。
第二部分的重點主要是采集現有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投資與理財的客戶的生物特征識別的數據――左右眼虹膜。同時,將這些金融平臺的客戶信息與自身的虹膜圖像相鏈接。將個人的投資信息、信用信息等個人財務類信息的信息庫和之前采集的虹膜信息庫結合,達到虹膜信息匹配時可以調出個人信息的目的。
第三部分重點是防偽技術。由于與虹膜系統鏈接的是需要安全度高的金融財務等信息,因此要最大程度上降低偽造虹膜盜取信息的可能性。外置的采集虹膜的機器需要能夠識別所采集到的虹膜圖像是否是活體虹膜。內部的采集虹膜特征的算法能夠更加精確的提取不同個體的虹膜特征。
四、虹膜識別防偽技術在互聯網金融的應用
近年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十分迅速,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銀行以及其他網上的小型P2P平臺等等都開通了網上直接投資理財,自行贖回等業務。盡管這極大便利了廣大投資者,但是存在較大的網上信息安全隱患。違法人員盜用他人的身份信息致使投資者財務損失的情況屢有發生。這使得現有的僅憑借數字字母組合密碼以及身份證號碼或是短信驗證碼等方式即可操作個人的網上賬戶極不安全。雖然現在已有一些平臺例如螞蟻聚寶等能夠使用指紋解鎖或是刷臉支付,但這些生物識別方式相對于虹膜識別精度欠缺,并且有比較大的局限性。虹膜識別技術因其特有的極高的不可復制性以及穩定性等能夠有效防止他人使用違法手段偽造虹膜圖像竊取個人的重要金融財務信息。虹膜識別防偽技術作為一種比指紋、臉部識別更加精準的方式,將其與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金融相結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虹膜識別防偽技術的未來發展
由基因與外部環境共同決定的虹膜的獨一無二的性質(每個人的左右眼虹膜也有較大的區別)使得其在生物識別技術中獨樹一幟。當下,已經有許多公司將虹膜技術運用到產品中,如三星公司決定Galaxy Note 7手機將采用虹膜識別技術、微軟Lumia950/950*L搭載基于Windows Hello的虹膜識別功能以及中興Grand S3利用虹膜識別技術安全支付或是訪問機密文件等。不僅是這些公司將虹膜識別技術運用到生產的產品中,許多其他公司也在研制與開發虹膜識別技術,力圖降低虹膜技術運用的成本。使得虹膜識別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
六、結束語
隨著技術的發展,虹膜作為一種人體固有的生物特征,終身不變以及準確度高和識別速度快的特點,虹膜防偽技術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的需求增加將會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虹膜防偽技術為人們日后生活帶來的便利以及創造的經濟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參考文獻:
[1].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R].新華網,2016-03-05.
[2]王蘊紅,朱勇,譚鐵牛.基于虹膜識別的身份鑒別[J].自動化學報,2002(01).
[3]Boles W, Boashah B. A huma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using images of the iris and vavelet transform. IEEE Trans.On Signal Processing,1998(04).
[4]李海青,孫哲南,譚鐵牛,等.虹膜識別技術進展與趨勢信息安全研究[J].2016(01).
[5]田啟川,劉正光.虹膜識別綜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05).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政策的調整,小微企業融資狀況有所改善,但小微企業融資還是存在較大困難。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迫切需要在理論界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進行有指導意義的探索。近年來,電子金融商業模式的建立以及互聯網行業涉足金融行業等一系列的金融互聯網化為我們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提供了新思路。[1]泛金融機構的興起,為融資、投資等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渠道。如何抓住二者之間的紐帶,實現其共同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從理論意義上來說,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作為金融學研究中的新興領域,各方面理論尚未形成體系。從實踐意義角度分析,通過研究互聯網金融和小微企業存在的融資難問題,既可以規范當前處于混亂狀態的互聯網金融,又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方法。相對于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資金供需信息對稱性強,可以便利與小微企業進行交易。[2]中小企業融資、民間借貸、個人投資渠道等問題也能得以解決。互聯網金融無疑為小微企業融資實踐注入了新的血液,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生存發展。本文以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的關聯為研究核心,通過文獻綜述發現在這兩個方面研究的重點和不足,在發現小微企業融資瓶頸問題中,認識到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性。在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模式,與小微企業融資相結合的前提下,結合目前已經發展起來的融資途徑,探索互聯網金融如何實現小微企業融資,并且提出新的途徑用以改進和展望,為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提供有益幫助。本文采用的相關研究方法如下:一是案例研究法。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企業融資的具體實例,比如P2P借貸中的阿里小貸、積木盒子、LendingClub等進行途經分析,從個別到一般實現理論深化;二是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大量書籍和文獻資料,總結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觀點。
二、互聯網金融和小微企業融資概述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經歷了網上銀行、個人網上貸款、眾籌等多個階段,[3]在中小微企業的資金供應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相結合的產物,其讓市場上的閑置資金通過互聯網得以實現最優配置。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科技,特別是當前熱門的移動支付、社交網絡、搜索引擎和云計算等,都對人類社會的傳統金融模式產生深刻影響。[4]第一,依托強大的移動互聯網技術,使得資金供需雙方可以在網絡平臺上自主完成信息甄別,加強了供需雙方的互信,自然信息不對稱就能夠削弱了。第二,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交易,使得客戶自身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得到更廣闊的客戶,為互聯網金融贏得站穩腳跟的基礎。第三,相對于傳統金融業,互聯網金融的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可提高其辦事效率。第四,最為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在夾縫中求生存,其針對的客戶大多是傳統金融業中的金融服務盲區,即主要以小微企業為主,幫助其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第五,當前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沒有完備的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有效的準入門檻和行業規范,這就使得該行業有滋生泡沫性和風險性的可能。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主要表現:第一,小微企業自身不夠壯大,不具有投資優勢,無法吸引資金供給方的注意;第二,小微企業貸款不具有規模而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導致其市場交易成本比較大;第三,相關擔保市場、信用評價市場、資產交易市場發展不足;第四,傳統銀行一般會向大企業傾斜,對小微企業存在一定的信用歧視。
三、互聯網金融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途徑探索
1、P2P網絡貸款平臺P2P網貸平臺的發展路徑為搭建“全國征信平臺+網貸互聯平臺+網貸信息交易平臺”。[5]首先,利用互聯網積累的客戶信息和交易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和風險定價,搭建全國征信平臺。其次,將所有P2P網貸平臺的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實行共享,搭建一個全國性網貸互聯平臺。最后,在上述基礎上,建立只提供資金供需雙方信息,不提供擔保的信息交易平臺。互聯網金融中典型的P2P網貸平臺是阿里小貸。阿里小貸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成功運用阿里巴巴及相關企業多年積累的海量數據進行信用甄別,有效控制了小微企業的風險問題,滿足了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流動資金需求。[6]另外,互聯網的批量化、流水化作業大大減少了業務成本,為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了持續性的資金。2、眾籌服務平臺眾籌融資在模式上主要表現為債券眾籌、股權眾籌、回報眾籌、捐贈眾籌等四種模式。它運用當前比較熟知的“團購+預購”形式面向網民募集資金,具體表現為項目發起人申請項目籌資,網友跟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風險偏好給予資金支持。以小額、大量、融資門檻低、項目廣、依靠網絡大眾力量以及強度的創意、面對的法律問題比較少等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小微企業在這個平臺上籌資,為小微企業的融資開辟了新的道路。天使匯創業融資平臺是典型的眾籌平臺,該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詳細的融資指導、商業計劃書模板、項目預路演、投資人約談輔導等一站式服務,激發項目潛力,幫助項目成長。同時小微企業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規避融資風險。3、大數據金融平臺大數據金融平臺發展思路就是“平臺+數據+金融”模式。平臺可以是第三方支付平臺、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進而依據平臺上積累的數據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目前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阿里貸就是依托阿里巴巴電商平臺,借助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對客戶較長時間里累積的信息和交易數據進行深層次專業化的挖掘、分析和預測。[7]此平臺有兩種模式:一是自己做大數據金融平臺,以阿里貸為代表;二是僅僅作為一個信息處理中介,一般是互聯網企業借助自己的數據處理分析優勢,為相應的資金供需雙方提供相應的融資、籌資信息,從而減少阻礙雙方成功交易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一個信息銷售中介。
四、結論與展望
1、互聯網金融的融資風險和困境互聯網金融在傳統金融領域的融資服務盲區里面,加以開發和創新,為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開辟了新的資金來源,也促進了我國小微企業這一微觀主體的生存和發展。互聯網的大數據技術,能夠憑借大量客戶曾經留下的信息,加以處理加工,提取與客戶融資有關的信譽資料,了解和評估融資主體的償債能力、信譽水平,從而降低金融機構出借資金的風險,實現了信息的雙方對稱,免除不必要的逆向選擇以及道德風險。但是,在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監管方面,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形式,面臨著監管上的空白問題。[8]在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的征信系統方面,由于該領域尚未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缺乏信息共享機制,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逃路現象。[9]并且,有一些小微企業借貸人信譽不高,一般都是大型商業金融機構和貸款公司甄別之后不愿意對其貸款的企業,因為信譽風險大,融資風險高,存在潛在壞賬的可能性。2、改進措施與展望互聯網金融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既有重大的意義,也有相應的風險,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小微企業自身都應該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在相應領域采取改進措施。第一,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的融資方式之一,可能存在很大的監管漏洞和制度空白區域,這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制定相應的準入條款以及相關手續程序,同時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在鼓勵該途徑創新的情況下,加以嚴整和規范。第二,小微企業融資難主要還是自身內在的原因,所以小微企業需要規范自身的財務系統,避免財務狀況有太大漏洞從而缺乏能得到融資機構和投資者信任的財務信息。另外,對于企業的制度設置、生產管理、信譽積累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嚴格把關,從而建立良好的企業信譽。第三,互聯網上提供的客戶信譽信息處于分散、雜亂、可信度較低的狀態,這就需要建立小微企業和互聯網金融融資的相應征信系統和征信平臺,實現信息的透明公開共享。第四,作為一個法律制度監管的盲區,特別容易引發金融犯罪和網絡犯罪,所以需要健全和完善失信懲罰機制。小微企業及其他主體應該樹立互聯網金融思維。同時,互聯網金融在利用其優勢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短板問題時,必須重視風險規范,從而促進該領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涂子沛:數據之巔[M].中信出版社,2013.
[2]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黃子健、王龑:大數據、互聯網金融與信用資本:破解小微企業融資悖論[J].金融經濟學研究,2015(1).
[4]李恒: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及趨勢預測[J].財經界(學術版),2014(19).
[5]王天捷、張貽珵:基于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3(45).
[6]李二亮:互聯網金融經濟學解析———基于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2).
[7]李超、駱建文: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小微企業融資策略[J].現代管理科學,2015(1).
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第三方支付、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已經對人類經濟生活產生顛覆性影響。其對城市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盈利模式和服務模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研究城市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業務發展策略十分重要。
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針對城市商業銀行提出互聯網金融化背景下銀行業務發展策略。構建的互策略不僅包含城市商業銀行直銷銀行的建設,還提出利用商業銀行本身優勢,同時依托直銷銀行嘗試開展P2P、眾籌和平臺理財等互聯網金融業務。
一、文獻綜述
謝平、尹龍(2001)提出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電子貨幣在社會經濟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傳統的貨幣供求理論已經無法解釋電子貨幣的現象,進而導致了貨幣政策、金融市場等的一系列演進。金融體系當中主、客體的變化給金融行業的治理和監管帶來了新的難題。
謝清河(2013)從現代金融中介理論出發,認為信息處理是金融體系的核心,互聯網金融借助其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及組織模式方面的巨大優勢,在融資與風險管理控制方面很大程度上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并且提高了金融功能的運行效率。但在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對現有監管體系和風險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宮曉林(2013)指出互聯網金融模式在戰略、籌融資、客戶渠道、定價以及脫離傳統媒介等方面對傳統商業銀行產生了較為深遠影響。作者認為商業銀行應該合理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從而贏得新的發展。同時,互聯網金融業若想獲得持久而健康發展,則還需要倚靠互聯網金融企業建立起自身良性發展的基礎,勇于創新,加強自身系統安全的建設。
二、城市商業銀行直銷銀行業務模式方案
首先,明確業務定位。一是依托傳統銀行的高信譽特點,為顧客提供安全、優惠、及時的金融服務;二是要轉變盈利的著眼點,業務要由傳統的產品服務提供者轉變為從產業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連接點尋找盈利契機。
其次,豐富業務內容。其業務內容主要包含:一是傳統銀行產品的平臺化,可在直銷銀行上直接銷售傳統銀行產品,如存款、基金、理財等產品,方便用戶;二是提供P2P金融服掌教ǎ與央行征信系統對接,快速評估貸款方的信用等級,提供無擔保的平臺金融服務;三是為小微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資金眾籌,對其開展信貸調查,為資金出借方提供擔保等服務;四是加強同業的合作,借助直銷銀行平臺為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
再次,拓寬業務收入。直銷銀行的業務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利差收入、中間業務收入和直銷銀行平臺中介收入。利差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與傳統銀行業務盈利模式基本相同,其拓寬業務收入表現在通過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更加優惠的手續費用吸引更為廣闊的消費者群體,從而增加這兩項收入。而直銷銀行平臺業務收入則為直銷銀行的創新業務,例如P2P貸款、眾籌業務等帶來的額外收入,有助于多樣化城市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可以增強銀行抵御政策風險等風險的能力。
最后,保障業務實施。直銷銀行業務的發展離不開最基本組織架構設置、人員激勵和信息技術支持等。具體表現如下。
(一)組織架構
為滿足直銷銀行建設需要,成立直銷銀行部,按照獨立銀行的方式籌備,一旦監管部門發放牌照,直銷銀行部立即分拆,申請直銷銀行牌照。前期直銷銀行部可設立產品研發團隊、市場營銷團隊和業務運營團隊,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二)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需要注意:一是建立有利于直銷銀行發展的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給予直銷銀行一定程度的財務權限;二是建立以利潤為核心的考核評價體系,以營銷業務筆數、金額、客戶使用頻率和貢獻度等為關鍵指標對直銷銀行團隊人員進行考核,并根據年終利潤完成情況予以一定比例的獎勵。
(三)信息技術
直銷銀行部經營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術支持和系統建設納入信息科技應用總體規劃。系統規劃和建設由信息技術派出人員根據業務需要,協調信息技術部門的相關資源進行統籌安排,不涉及銀行業務的開發工作由直銷銀行部和信息科技部派駐人員具體組織,加快系統開發進度,搶占市場。
(四)風險管控
直銷銀行業務優勢突出,但同時也存在包括政策風險、信用風險在內的多種風險。目前,國家已啟動關于P2P業務的監管,多家P2P平臺被關停;同時對貸款方的快速信用評價必然一定程度上犧牲信用評估的嚴謹細致。因此,管控相關業務的風險至關重要。本人建議可采取:①構建大數據平臺或與擁有大數據來源的企業展開合作,為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奠定基礎;②發揮傳統銀行授信部門的優勢,展開部門間合作,進一步規避信用風險,這也是城市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優勢;③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貫徹中央精神,嚴格遵守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各項規定,不要存僥幸心理。
三、結論
本文提出城市商業銀行應把直銷銀行業務作為互聯網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策略選擇。同時為應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開創性地在國內外直銷銀行業務功能基礎上,建立了糅合互聯網精神打造了直銷銀行業務的新模式,具體提出建立直銷銀行業務模式的組織架構、考核和技術和風險管控等保障措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