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09:21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兒科護理綜述,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2、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護理管理者要善于激發下屬的工作激情,組織有益的團體活動,緩解、釋放護士壓力;促進護士之間的友誼和團結協作精神,增強團隊凝聚力;由單純追求管理效率轉向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促進人的發展,實現人的最大價值。
二、打破傳統護理質量分析會議,改變多年來護士長一人在上面講,護士在下面聽的管理思路,讓護士人人參與管理
此種模式存在一定弊端:如彼此間缺乏縱向溝通和橫向反饋,護士長不能及時全面了解護士掌握護理質量分析會議內容的多少,對全面把握護理質量和護理工作及時改進與提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上班者不能及時了解會議內容,口頭交流效果不佳……針對上述情況,本人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及思路:通過收集兒科目前存在的問題、不足、護理安全隱患等,利用拍照、備注、制作幻燈片等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標注、講解,在整個會議過程中,打破傳統死氣沉沉的護理會議,并購買零食、小禮物等獎勵發言的護士,活躍會場氣氛,讓護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自己找問題、糾錯誤、想辦法、勤思考、避糾紛,讓護士人人參與護理管理,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有質控、有反饋、有整改的完整體系。護士長作為科室護理管理者,要激勵護士的創造力、管理能力、工作熱情,激發共同理想及目標,形成群體合力,最終實現管理目標。
三、微信群、短信、QQ空間等溝通在護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護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表現及護理隊伍的穩定性直接相關,而且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導致不服從醫院管理,病假事假增多,甚至離開護理崗位,導致護士短缺等惡性循環。而人際關系是影響工作滿意度的重要因素。本科室在空閑時間運用微信、短信、QQ空間等多種方式,使護士間相互幫助,關系融洽,及時了解并掌握護士的心理動態,拉近與護士之間的距離,提高護士重要信息的知曉率,激發護士學習的濃厚興趣,改善護士之間的人際關系,提高了科室護理工作的質量和工作效率。
四、建立護士排班要求本,充分體現護士長關愛下屬,體諒民心,發揮員工積極性和潛能
護理技術管理的目標是提高護理質量,而決定護理質量的關鍵是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和行為。因此,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工作,進行人性化排班,既確保提高護理質量及工作效率,又能滿足護士的合理要求。本科室自制了護士排班需求本,有特殊需求的護士在護士長排班前3天將需求登記在排班需求本上,護士長在保證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上,注重護理人員新老搭配,盡量滿足大家的需求。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和諧的工作氛圍,良好的員工關系和高度的責任感,能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和潛能,提高人力資源整體效能。
1.1一般資料
研究觀察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206例兒科門診輸液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3例。對照組中,男患兒58例,女45例;年齡從1歲至13歲,平均(7.29±2.51)歲;觀察組中,男患兒54例,女49例;年齡從1歲至13歲,平均(7.96±1.42)歲;兩組在基本的年齡、性別與病情等信息上沒有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綜合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需要針對患兒與家屬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通過專業知識的引導來促使患方配合輸液工作的開展。要通過解釋說明來達到患兒逐步熟悉治療環境,減少焦躁情緒的效果,避免其過于緊張導致的心理壓力與躁動[1]。要讓家屬保持平穩的情緒,讓其意識到家屬的安撫對患兒平穩情緒有較好的輔助作用。要家屬提升治療配合度,由此保證工作開展的順暢性。教育指導要通俗易懂,同時要配合一定情緒安撫的意識,讓家屬快速理解護理工作配合要領,迅速做好配合角色中。可以指示家屬觀看墻面宣傳內容,快遞理解注射注意事項與流程。要指導家屬掌握基本的兒童保健知識,做好基本的疾病說明指導,防控病情進一步惡化或者復發,囑咐其做定期復診[2]。
1.2.2心理護理要充分的意識到心理護理對患兒與家屬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療配合度來有效的減少護理工作差錯與糾紛。可以讓患兒觀看手機動畫視頻,或者播放趣味音樂[3]。在穿此前需要充分表揚患兒,穿刺后要進行進一步的口頭鼓勵與表揚。甚至可以通過聊天、講故事的方式轉移患兒注意力,提升其疼痛耐受度,減少其過度的關注注射導致的工作干擾,轉移注意力有助于快速的完成穿刺。輸液中,需要做好巡視強化,避免異常變化。優化環境管理要做好輸液室溫度濕度管控,溫度在24℃左右,濕度在50%至60%。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每天2次,每次半小時,保持空氣新鮮[4]。或者通過設備做好空氣更換管控。要保持柔和充分的采光,提升視覺舒適度,避免過于昏暗導致的患兒心理懼怕感。同時注重整個環境的溫馨設置,避免嚴肅環境構成的患兒情緒緊張。可以適宜的張貼卡通圖片等細節設置,色彩也可以保持溫和的粉色。保持輸液室環境管理,避免人員過于嘈雜,保持有序秩序安排,及時做好人員疏散。
1.3評估觀察
分析各組護理操作后患兒配合率、護患糾紛率、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家屬護理滿意度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的總和。
1.4統計學分析
收集護理數據,采用SPSS23.0分析,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各組患兒配合率、護患糾紛率情況
見表1,在患兒配合率、護患糾紛率上,觀察組為76.70%和3.88%,對照組為55.34%和18.45%,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各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情況
輸液是臨床常用的基礎護理操作,也是醫院搶救治療患者的一個重要手段。它以給藥迅速、刺激性小、療效快等優勢,在挽救患者生命中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基于小兒各方面的發育尚未完善,并且兒科急診具有發病急、來勢兇險、病情變化迅速、病死率高等特點,因而輸液療法逐漸成為了兒科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1]。但由于小兒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對小兒進行靜脈輸液的難度相當大。那么在對小兒輸液護理中,除了要做好一般的輸液護理外,還要根據其特性做好相應的特殊護理[2]。因此,本研究將對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兒科急診輸液效果的影響情況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1.1.1 研究對象 以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間收治的、臨床資料完整的、需進行輸液的急診患兒共245例作為研究對象,并按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128例和對照組117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簽訂了知情同意書,以協助本研究的開展。
1.1.2 一般資料 觀察組患兒男77例,女51例,年齡介于1-11歲不等,平均年齡(3.9±1.1)歲,經醫生診斷后均需進行輸液治療,其中發燒患兒47例,腹痛患兒33例,腹瀉患兒30例,外傷患兒18例;而對照組患兒男71例,女46例,年齡介于2-13歲不等,平均年齡(4.1±1.5)歲,經醫生診斷后同樣需進行輸液治療,其中發燒患兒45例,腹痛患兒30例,腹瀉患兒27例,外傷患兒15例。另外,觀察組受調查家屬共135例,其中男36例,女99例,年齡介于25-36歲不等,平均年齡(29.3±3.5)歲;而對照組受調查家屬共123例,其中男30例,女93例,年齡介于26-38歲不等,平均年齡(29.5±4.2)歲。可見兩組患兒及其陪同看病家屬在相關資料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急診患兒采取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干預,護理者僅按照醫囑及相關規定對患兒進行接診、輸液及一般照料;而觀察組急診患兒則由我院專業的護理人員采用綜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其措施主要包括了以下幾點[3]:①當患兒進入急診室后,護理者需熱情地接待患兒及其家屬,并且需要向患兒及其家屬交代病情的情況以及輸液的相關注意事項,做好患兒相應的安撫工作,有效緩解其焦慮感和緊張感。對于家屬的詢問,護理者還需要迅速反應,以使患兒及家屬對輸液產生信任感;②在進行輸液時,首先需要為患兒營造一個安全、清潔、舒適的環境進行輸液,并適當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兒及家屬的疑慮。護理者在進行輸液前還需要再三核對患兒的相關信息,采用熟練的穿刺技術幫助患兒調整合適的,待穿刺成功后,合理調節輸液速度,防止輸液滲漏,并經常對其進行巡視,以表示對患兒的關心,讓人感覺更有親近感;③在患兒輸液結束后,需要有效指導家屬甚至幫助患兒進行適當的按壓止血,并以言語對其配合給予肯定和鼓勵。另外,護理者還需要認真細致的告知患兒及家屬回家后的飲食康復相關知識,提醒其進行定期復查,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自療意識,這對患兒的康復和今后的生活均具有積極的作用。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輸液穿刺情況,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比較患兒家屬對臨床護理的滿意程度。
1.2.2 評定方法
本研究對輸液穿刺2次或者以上者視為重復穿刺;另外,患兒家屬對輸液滿意度的調查以問卷形式進行,最后由相關護理人員匯總分析,共設置10個相關問題,每題10分,滿分100分,介于90-100分視為滿意,介于75-89分視為良好,介于60-74分視為一般,小于60分視為差。總滿意率=滿意+良好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輸液穿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達96.0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34%,兩組間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287,P
表1 兩組輸液穿刺情況對比(例/%)
組別 例數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重復穿刺率
觀察組 128 123/96.09 5/3.91
對照組 117 94/80.34 23/19.66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臨床滿意度高達97.78%,也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62%,兩組間差異比較也具統計學意義(χ2=9.845,P
表1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對比
組別 例數 滿意(例) 良好(例) 一般(例) 差(例) 總滿意(例/%)
觀察組 135 89 43 3 0 132/97.78
對照組 123 49 60 9 5 109/88.62
3 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臨床護理科對護士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尤其是對小兒的急診輸液護理等難度較大的處理方法,其不僅要求合理的治療,更需要的是較好的輸液環境和精神關懷[4]。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法忽略了患兒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經不能滿足臨床護理發展的需要。而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則旨在從身心兩方面為患兒消除后顧之憂,某些時候,細心的關心和愛護甚至比治療的過程更加重要[5]。因此,本研究采用了規范化、系統化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急診輸液患兒及其家屬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該法能顯著提高兒科急診輸液的穿刺成功率,并且患兒家屬的臨床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陳東穎,謝鴻,何永蓮.護理干預在兒科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3):69-72.
[2]何水芬.綜合護理干預對急診輸液患者的影響[J].臨床護理,2010,48(29):60-61.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1-040-02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組織、有計劃、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它不僅要求護士熟練運用本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為病人提供健康服務,還要求護士必須掌握與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1]。兒科的健康教育向來是健康教育中的難點和弱點,因為其對象的特殊性,內容多、牽涉面廣,而且在內容和方法上與其他科室有很大差別,所以健康教育難以取得滿意效果[2]。為此,臨床護理人員根據兒科健康教育的特性研究出不少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來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以下是近幾年有關兒科健康教育方法臨床研究的綜述。
1 PDCA循環在兒科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PDCA循環又稱作戴明環,是20世紀50年代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根據反饋原理提出的全面質量管理方法,包括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ion)四個方面[3]。江愛萍[4]將PDCA循環應用于兒童哮喘的健康教育,按照計劃、實施、檢查、處理的護理程序,實現健康教育的個性化、全程化、階段化;其健康教育效果明顯優于傳統健康教育方式。針對兒科護士大多數學歷層次偏低,以及功能制護理養成的勤于動手、疏于動腦,滿足于正確執行醫囑,從而造成護士的理論知識和學習動力不足的特點[5],在兒科健康教育中應用PDCA循環能鞏固、豐富護士的專業知識及綜合知識,有助于護患溝通技能的提高,促進護士對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探究,使護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都有明顯提高[6]。
2 制定單病種健康教育路徑
單病種臨床路徑是指對特定病種病人在住院期間按照預定的醫療護理計劃進行治療護理[7]。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施方法借鑒于健康教育的實施[8]。健康教育路徑的實施首先成立健康教育路徑小組[8,9],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某病種健康教育路徑的知識與技能培訓,應用循證護理查閱資料,結合醫生的診療計劃,即臨床路徑,由護士長和護理組長共同制定該病種健康教育路徑表。護理人員根據健康教育路徑表時間順序逐項落實,并對患兒及家長的需求反復評估、教育、評價,達到最終目標。王鳳嬌[9]等將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小兒肺炎后,平均住院天數和住院費用,要明顯低于傳統健康教育方式(p
3 采用程序化和量化健康教育方式,避免隨機健康教育
隨機健康教育指的是護士事前沒有周密的教育計劃,憑經驗針對不同個體出現的健康問題給予指導[13]。隨機健康教育是患者出現問題才進行指導,缺乏預見性和系統性[13],兒科健康教育內容繁雜,涉及面廣,隨機健康教育無整體概念,內容長短不一,患者及家屬容易遺忘,造成健康教育效果不能達標。程序化健康教育就是收集資料進行評估、確立就健康問題、制定教育計劃、組織實施、連續動態的評價。謝凌云[14]等對程序化健康教育和隨機健康教育進行比較后發現,程序化健康教育有利于縮短住院日,提高治愈率。黃津芳[15]等研究發現程序化健康教育也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程序化健康教育以護理程序的流程為基礎,具有前瞻性、預見性和系統性,使患兒真正受益。相較于隨機健康教育,量化健康教育更加合理,更能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量化健康教育指的是護士根據健康教育計劃,在每天對每個患者完成一定的健康教育內容。有報道[13]量化健康教育在患者健康教育滿意度方面明顯高于隨機健康教育。有研究[16]顯示量化健康教育可顯著降低患兒對醫療環境的恐懼,醫療恐懼是兒童恐懼的重要方面。量化健康教育就是以記憶與遺忘的原理為理論基礎,每天宣教的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全面,不易遺漏[17]。
4 設置專職健康教育護士
由于兒科護理人員編制不足,工作繁忙,護士用于健康教育的時間有限[18],且兒科病房陪住人更換頻繁,陪住人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年齡較高的陪護人相對文化層次較低[19],所以設1名專職健康教育護士,不參與日常的臨床護理工作,負責全病區患兒和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口頭宣教、開設病區健康教育小課堂、協助編寫新的健康教育處方和宣傳資料、出院患兒電話回訪的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20]。專職健康教育護士的設立提高了患兒及家屬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知曉程度,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促進了護士提高自身素質[21],密切了護患關系[22]。胡榮[23]指出實施專職健康教育護士后病人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病人的參與意識、病人滿意度三個方面較以往健康教育方式均有顯著提高,設置健康教育護士能較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值得推廣。
健康教育是一項低投入高收益的健康促進手段,Deborah Winders Davis[24]認為對低收入家庭學齡前患兒哮喘最有效地干預手段就是健康教育。做好兒科健康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黃津芳.護理健康教育學[M]. 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6. 1.
[2]王琳.兒科健康教育常見問題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9,23(290):1662-1663.
[3]薛小玲.護理管理學[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128.
[4]江愛萍.PDCA循環健康教育對兒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7B):74-76.
[5]李朝華,高秀珍.兒科病房開展健康教育的難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32-33.
[6]周燕. PDCA循環在兒科輸液室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0,8(172):653-654.
[7]曹潔,陸小英,蔡建英等.單病種護理健康教育路徑的制訂與實施[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6):443-444.
[8]葉寶霞,李亞玲,時云等.健康教育路徑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康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9):1554-1555.
[9]王鳳嬌,陶艷,王永梅.健康教育路徑在小兒肺炎的應用[C].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國際兒科護理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兒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北京:(出版者不明),2010:546-547.
[10]田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12),734.
[11]雪麗霜.日本對臨床護理路徑管理的研究[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12):547.
[12]白文娟,錢明芳,薛梅.臨床路徑在兒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術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22):136.
[13]張積慧,黃志紅.量化健康教育與隨機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6):328-329.
[14]謝凌云,彭希敏,高永生等.兒科程序化與隨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6):6-7.
[15]黃津芳.醫院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1):677.
[16]馬春暉,李平,楊從平等.量化健康教育對先心病手術患兒醫療恐懼的影響 [J].護理學雜志,2005,20(10):24-25.
[17]沈曉琴.量化健康教育與隨機健康教育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7,20(10):918-919.
[18]邱岸花.兒科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29-30.
[19]楊曉麗.兒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護士,2010,12:146-147.
[20]陳燕云.兒科病區設置專職健康教育護士的體會[J].護理學報,2011,18(2B):77-78.
[21]田芳.專職護士對心血管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嘗試[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55
[關鍵詞] 加強護理模式;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3(a)-0149-04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CHEN Qing, MA Yi-qiu, WEI Su-lan, HUANG Xiao-ming, CHEN Cui-l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Nanning, Guangxi, 5302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in the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Methods 280 cases of newborn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jaundic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the related curative effect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gender, fetal age, delivery method, feeding situation, age, body quality, Apgar score and severity of diseas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22 cas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jaundice continuous time, jaundice disappearance time, first meconium discharge time, transcutaneous bilirubin and serum bilirub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02±1.01)d, (7.05±2.20)d, (12.94±4.06)h, (8.98±1.31)mg/dL and (12.01±1.61)mg/dL,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ensive nursing model; Hyperbilirubinemia of newborns; Nursing effect
目前,新生焊叩ê燜匱癥占新生兒住院病因第一位,由于新生兒血腦屏障還未發育成熟,因此游離膽紅素易通過該屏障[1-2],由于游離膽紅素具有神經毒性作用,特別是對大腦基底核及各種腦干神經核的毒性,導致腦細胞損傷出現神經系統異常表現,可引起膽紅素腦病的發生。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死亡率極高,50%~75%死于急性發作期,幸存者中75%~90%可有嚴重的神經系統后遺癥,是造成患兒聽力障礙、視覺異常及智力發育遲緩的重要原因[3]。近年來,膽紅素腦病的發生率有呈增高的趨勢[4],由于膽紅素神經毒性的可逆性,故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是降低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發生關鍵,也是新生患兒護理的工作重點。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采用加強護理模式干預131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綜上所述,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經過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后可明顯縮短病程而早日康復,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該次研究所采用的加強護理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治療護理效果,值得臨床推廣。但同時也應該加強新生兒預防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工作,許多高膽紅素血癥患兒若能進行早期護理干預,是完全能防止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因此關于該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可能會成為今后新生兒護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 顏云,李清平.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診斷研究進展[J].瀘州醫學院學報,2015,38(1):101-103.
[2] 陳陸飛,吳坤海,劉琛,等.高膽血癥新生兒溶血癥血清學檢測結果及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23):3173-3175.
[3] 范倩倩,王少華.膽紅素腦病早期診斷的臨床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7):1186-1189.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志,2014(10):745-748.
[5] Bhutani VK, Johnson L, Sivieri EM. Predictive ability of a predischarge hour-specific serum bilirubin for subsequent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healthy term and ner-term newborns[J]. Pediatrics,1999,103(1):6-14.
[6] 張德芬.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藍光照射治療依從性的護理干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1):2626-2627.
[7] 林一霞,王穎慧,李志宏.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危險因素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s志,2013,22(22):2424-2426.
[8] 陳昌粹.新生兒黃疸護理研究進展[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4,20(4):279-285.
[9] 張寧.護理因素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影響及其措施分析[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5,6(2):77-70.
[10] 許文波,周麗,陳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J].中外醫療,2015(15):62-63.
[1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研究協作組.中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多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中華兒科學雜志,2012,50(5):331-335.
[12] 王艷麗,鄒靜靜,汪惠琴,等.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危險因素及其轉歸情況[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108-110.
[13] 張恒梅.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93例臨床病例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8):140.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305-02
有資料顯示,高達70%的醫療糾紛并不屬于醫療事故,而是由于服務引起的[1],而護士作為醫療活動中的主要成員,是醫患溝通的橋梁,融洽護患關系可有效地降低醫療糾紛。因此,良好的溝通是減少護患糾紛、融洽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徑。
1 護患溝通的影響因素
1.1
目前,護士隊伍編制嚴重不足。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千人口護士比例在5以上,而我國平均千人口護士還不到1[2]。臨床一線護士配備不足直接導致護士超負荷工作,從而影響了護理質量,進而損害了護患關系。
1.2 護士專業知識、技能不足
兒科護士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兒童護理學知識,還要掌握兒童心學、營養學等學科的知識。根據患兒所患疾病的不同,向他們講解所需了解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也可以給予家長健康指導,使家長對該種疾病有更詳細的了解,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家庭護理[3]。知識缺乏,不能了解患兒及家長的心理需求會造成溝通受阻。同時,不熟練的操作會給患兒帶來痛苦,增加其恐懼感和家長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各項護理操作不熟練,尤其是護士學生及剛工作的新護士,對頭皮靜脈穿刺基本功不扎實,常常敷衍、搪塞病人,靜脈穿刺成功率不高,造成護士前腳走,后腳液體外滲,重復穿刺,患兒哭鬧不停,家屬心疼患兒導致病兒家屬反感和不滿,護理人員工作忙亂,引起麻煩。
1.3 護士態度欠誠懇
護患溝通不僅是簡單的傳遞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溝通影響患者的真實感受,增進護士與患者的感情[4]。由于工作繁忙,護士常常給病人家屬交代不清楚,入院宣教常常流于形式,尤其對文化程度低的家屬及農民患兒講解不清,與患兒家屬交流時不適地改變話題或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不適地打斷問話,匆忙下結論,或用詞不當,不適當的許諾、安慰[5]。若護士態度冷漠常使患者及家屬拒絕溝通。
2 對策
2.1 合理配置護理人員,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
醫院應增加護士編制,加強臨床一線護士配置,合理調配護理人員,改變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從而提高護士對患兒的臨床護理質量,促進與患者極其家屬的良好溝通。熟練的注射技術是溝通效果的重要體現。因此,“一針見血”效果就顯得極其重要,容易贏得患兒和家長的信賴[10]。因此,作為兒科護士,只有在平時工作中多看、多練,使自己的注射技術嫻熟、準確,盡量做到鎮靜自如、有條不紊、一針見血,才能使患兒和家長從心理上接受。此外,加強責任心,勤巡視病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治療提供第一手臨床資料。
3 與患兒溝通技巧
對患兒來說, 打針對患兒來說畢竟是可怕的, 掙扎哭鬧也是很自然的表現。對孩子的溝通也是有針對性的, 要尊重和關心他們[10]。可以采用鼓勵和激勵的語言,也可以采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分散注意力來配合治療。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和護士接近的心理進行溝通, 不斷鼓勵。還可以投其所好, 這樣就會減輕患兒心理負擔,減少患兒的恐懼感,取得患兒的配合也增強了患兒戰勝疾病的勇氣。
微笑是人際交往中的“劑”, 是人們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建立感情的重要手段。有了微笑,人類的感情就溝通了,正因如此,所有行業的服務規范中都列出了微笑服務的要求,醫療服務尤其是兒科醫療服務當然也不例外。在兒科,微笑溝通處處可用。如首診患者護士可用輕輕地、和藹的微笑表示熱情,對遇到受到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患者,護士可流露溫馨、真誠的微笑表示同情關愛,在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時,護士可以展現出自信、堅定的微笑鼓勵患兒在疾病痛苦面前堅強起來,并且積極配合,在患兒及家屬能主動積極配合檢查治療, 疾病也迅速康復時, 護士可給予贊許、鼓勵的微笑表示賞識,在護理過程出現了某些小失誤,不要忘記表示歉意,請求寬容與諒解的微笑以獲得相互理解。
情感溝通最易感化患兒及家屬,是護士“視患者如親人”的真正體現。交流時刻以同情、真誠、博愛、尊重來最大限度給予患兒及家屬親切感、信任感,從而可折射出護士的修養與人性,使患方感覺到護士的可敬可信。具體可通過與患兒交朋友及做游戲,與家屬談心及拉家常,了解患兒的生活習慣、學習、愛好等來進行溝通[12]。
4 結語
在兒科護理過程中,針對這一特殊群體,護理人員應該綜合各種因素,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并運用適當的溝通技巧,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進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
[1] 丁世華.加強責任意識防范醫療糾紛一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幾點想法.中國衛生,2002,8:19.
[2] 黃人健.溫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護理事業[J] .中華護理雜志,
2007,42(1):5.
[3] 于淑琴等淺談兒科護理中的護患溝通[J] 吉林醫學2011,32(13)2687
[4] 葛學娣.影響護患溝通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護理雜志,2004,1(11):699~700.
[5] 韓春梅,顧琰.兒科護患溝通技巧及影響因素[J].甘肅科技縱橫,2009,38(1):215 5.
[6] 陳麗紅.兒科常見護理糾紛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8A):2043~2044.
手足口病是丙類傳染類疾病,起病急,傳染性強,經各種途徑侵入人體后,主要在咽部或小腸粘膜等上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組織繁殖,大部分為隱性感染,產生特異性抗體,而少數人因機體免疫力低下,病毒進入血液產生病毒血癥,進而侵犯不同靶器官導致感染的播散[4]。根據崔焱主編的兒科護理學中由EV71感染的臨床表現,分為五期,手足口出疹期、神經系統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復期,開始起病急,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如斑丘疹、丘疹、小皰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差等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當累及神經系統時,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煩躁、急性肢體無力、頸項強直等 ,嚴重者即為心肺功能受損,心率過快或過慢、呼吸淺促,出冷汗,面部發白,四肢濕冷,指(趾)發紺,血壓降低,甚至咳粉紅色泡沫痰。
2 護理
2.1 維持正常體溫
保持室內室內溫濕度, 患兒衣被不易過厚,汗濕的衣被及時更換。高熱期間密切監測患兒體溫并記錄,藥物降溫的同時輔以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可在患兒額頭、頸外側、腋下、腹股溝、后背等部位,禁忌擦拭前胸、腹部、足底,盡量避開皮疹部位,并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呼吸、血壓、心率變化 ,半小時測量一次體溫。
2.2 口腔、飲食護理
給予患兒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其次,鼓勵患兒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避免攝入辛辣、苦咸等刺激性食物,對于不能經口進食者,需給予靜脈營養。做好口腔護理,保持患兒口腔清潔,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漱口,有口腔潰瘍的患兒可將維生素B2粉劑或碘甘油涂于潰瘍部位,以消炎止痛,促進潰瘍面愈合。
2.3 皮膚護理
保持患兒衣被清潔,將患兒指甲剪短以免抓破皮疹 ;在手足部皮疹未破潰處涂上爐甘石洗劑或5%碳酸氫鈉溶液,而對于皰疹意破潰者或有繼發感染者,局部使用抗生素軟膏,結痂處應使其自行脫落,不要強行撕脫 。對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加強臀部護理,若有感染可涂抹抗感染藥膏,如莫匹羅星,注意防止皮疹破潰以免患兒的分泌物污染。
2.4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病情,尤其是重癥患兒,若患兒出現煩躁不安、嗜睡、肢體抖動、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現時,提示有神經系統受累或心肺功能衰竭的表現,應立即通知醫師,積極配合治療,給予相應護理。
2.5 消毒隔離
由于HFMD傳染性強,易引起大范圍流行,所以做好隔離是非常關鍵的。患兒病房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定時消毒病房內空氣及患兒生活用物等,對于醫護人員,做好自身消毒,接觸患兒前后均要消毒雙手,盡量減少家屬陪伴及探視人員,降低人員流動,護理人員要做好陪護宣教工作,要求勤洗手、戴口罩。
2.6 健康教育
向家長介紹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點、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等,對于在家隔離的患兒,教會家長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飲食護理及病情觀察,如有病情變化及時到醫院就診。流行期間不要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教會孩子加強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也有助于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2.7 預防性護理
在醫療工作中,護理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醫院發生的醫療糾紛中常出現在護理工作某個細環節問題上,因此要真正理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理念轉向以人為本的個性化護理。兒科護理人員面對的是一種特殊群體性工作,患兒是情感表露坦率,對自身疾病不會表達,年齡不一,性格不一;家屬文化程度不一,經濟條件不一,道德修養不一,隨著人民的需求越來越高,給兒科護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兒科護士必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涵養,以嚴肅、認真、謹慎、耐心的態度為患兒、為家屬做好每個護理細節工作,滿足其心理需求,減少護患糾紛。
1 兒科護理細節影響的糾紛
1.1人員配備和環境影響
護理隊伍配備不足,是目前護理一大問題,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影響護理質量,尤其是兒科護理工作,隨著季節性的發病率增多,工作量大。醫院無限制地加床不加人,嚴重導致護士缺編,由于人力不足所致的超負荷勞動,致使基礎護理不到位,更不用談做好細節工作,有時某個細節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護患關系。影響護理工作的及時性和準確性而引起的糾紛。
1.2護士的言行舉止對家屬的影響
護士的言行舉止對患兒及家屬很有影響力。患兒及家屬剛到醫院,本來對醫院就產生陌生感和恐懼感,對患兒的病情焦急,望醫護人員盡快給予治療,護士常處于患兒哭鬧的嘈雜環境中,除要付出較大的體力外,還要承擔沉重的心理壓力,造成身心疲憊,此時護理人員用冷漠的表情,生硬的態度,以及不恰當的語氣對待患兒家屬,患兒家屬就對你評價為態度惡劣,不可信任的護士。使家屬對醫護人員產生極壞的影響,從此糾紛就出現了。
1.3心理素質差,基本技能不熟練
兒科的護理工作對象是一種特殊群體性工作,他們之中都是獨生子女多,一個患兒住院就有1-4人陪護,患兒身體嬌嫩,又處于無知無助,適應能力弱,見到穿白大衣的醫務人員就哭鬧不愿接受各種治療,加之家人的寵愛,心痛小孩痛苦,同時對護理人員期望值過高,對護士的技術操作無信賴感,造成挑剔、否定拒絕的態度,為將患兒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求護士操作一針見血、一次到位。此時,無形中造成護士精神高度緊張,加上護士心理素質差,技術操作不夠熟練,操作時未達到家人的期望,給小孩帶來痛苦與恐懼而引起糾紛。
2 忽略某個護理細節工作
做好護理某個細節工作是體現護理人員的工作作風,是防范醫療護患糾紛的環節之一,細節工作是比責任心更細致的一層工作,也是對病人關心照顧周到一種體現,是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在護理工作不要忽略某件小事,如患者入院時,由于其特殊性,家人大包小包的拿來,護理人員給予幫忙,也會令其感激。細節也是體現一個人的作風優劣和職業道德、修養和行為。忽略了他家人就產生一種不信賴,不安全,不滿意的表現,從此糾紛就出現了。
例如:
2.1人員編制問題
由于人員編制不足,加上工作瑣碎,工作量大,從病兒進到住院部住院至護理人員完成對患兒的各項操作治療,需要一連串的手續及需一定的時間,患兒入院后未得到及時的治療而產生焦慮,引起爭執。或因輸液過程中,輸液針口腫,拔針后未及時給予重穿刺輸液和接液體不及時,有的患兒只有一個人陪護,在各種生活問題上無法照應,護理人員無法關心、幫助、照顧到位而引起的糾紛。
2.2護患溝通問題
兒科工作是一種特殊性工作,而對兒科護理人員的要求越趨嚴格,心理素質差,操作不熟練,在進行兒科靜脈穿刺,特別是進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在操作前未與家長做好細節解釋工作,一旦穿刺不成功,家人就對你產生不滿意、不信賴,以為你把他的患兒作練習、作試驗而引起糾紛。在無菌操作方面不注意某個細環節的消毒,家人產生質疑而引起糾紛。輸液點滴速度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體重、病種、病情而調節點滴速度,由于護理人員未交帶好速度快慢理由及注意事項。家人不理解而引起糾紛。輸完點滴后拔針,因小兒特殊,粘貼的固定膠布較多,而且有部分粘貼在頭發上,護理人員匆匆忙忙的拔針,不注意某個細節動作,引起小孩的疼痛哭鬧,家長的不理解引起家人反感而產生糾紛等等。
2.3患兒家屬問題
由于家屬對醫護人員期望值過高,缺乏醫學知識,對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效果難以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易造成挑剔,有的經濟條件好的,認為出了錢給醫院,就要求護理人員由他擺布,不聽從解釋,不理解醫護工作,影響各項工作及溝通的工作進行。
3 糾紛對醫院、對護患雙方的影響
一旦發生護患糾紛,不僅影響了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也增加了醫院經濟負擔,損害了醫院合法的經濟效益,挫傷了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影響了醫院和醫護人員在社會上的聲譽,同時處理和調節醫療糾紛相當棘手、而且具有難度大、技術性強,環節多,工作量大,不論何種原因,何種類型引起的最終采取的方式以解決的糾紛,均會對社會、對護患雙方造成很大的影響。
4 防范
4.1合理配備護理人員
壯大護理隊伍,增加護理人員編制,加強臨床一線護士的配備,特別是兒科護理人員的配備,合理調配人員,合理排班,改變長期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從而提高兒科護理質量,促進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做好、做細,提高患兒家屬的滿意度。
4.2加強護士業務素質提高
過硬的技術是架起患兒及家長對護理人員理解與信任的橋梁。在兒科護理人員沒有過硬高超的護理技術,是通過平日鍛煉培養的結果,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總結經驗,特別是年輕護士,要虛心學習,虛心請教,年輕護士向高年資護士學習,有過硬的本領,才贏得病兒及家屬的稱贊和信任,才能提高病人滿意度,降低投訴率,減少護患糾紛發生。
4.3恰當語言溝通與細節觀察
在溝通交流中護理人員態度和藹、熱情、關心、同情心,應用恰當的語言,注意語言上的某個細節談話,對患兒語言溫柔,清晰易懂。贊美,稱呼盡量用小名和昵稱。對家屬語言規范禮貌,多用解釋性語言,對家屬提出的疑問,給予合理的解答,同時提供微笑服務如高雅脫俗的言談,誠摯溫馨的笑容,親切謙遜的態度,融洽護患關系,并觀察家人的細節表現如何,是高興、焦慮、抑郁等。對此細微觀察做出判斷,根據情況予以安慰。并用手輕輕撫摸患兒的額頭,握握小手,當家人照顧不便時給予幫助解決。取得其配合和認可,杜絕護患糾紛。
4.4具有良好形象
護士個人形象代表著醫院的整體形象,也代表著護理隊伍群體形象,護理人員除著裝得體、儀表端莊、舉止文明大方得體給患兒家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外,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取得家屬的寬容、諒解信任,所以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工作、護理質量好壞的一個尺桿,護理細節之處看不見、摸不著,我們護理人員更要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做好護理細節工作,任勞任怨。俗話講:細微之處見精神,細微之處見作風,細微之處樹形象。細節工作決定護理人員服務工作作風,質量水平和效率。
1 音樂療法的概況和分類
1.1 概況。音樂治療是科學且系統地運用音樂的特性,通過音樂的特質對人的影響,協助個人在疾病或殘障的治療過程中達到生理、心理、情緒的整合。通過和諧的節奏,刺激身體神經、肌肉,使病人產生愉快的情緒,在疾病或醫療過程中身心改變的一種治療方式。在進行音樂療法前,應該與病人或家屬進行診斷性會談,了解病人當前的家庭社會狀況、成長經歷、情緒狀態以及疾病狀況,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的音樂,就像醫生對癥下藥開方一樣[1]。從19世紀開始應用音樂療法于成人,多項研究標明可以減輕患者在侵入性操作時的緊張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的恢復。由于兒童心理特征與成人不同,音樂療法在兒科是否起到同樣療效?在歐美、日本、臺灣等地音樂療法應用于兒科已蓬勃開展,例如英國的ButtML在2000年發表在英國護理研究雜志上研究關于調節足跟采血后早產嬰兒的行為;英國的BerlinBK發表在英國急診護理雜志上關于音樂療法在急癥患兒侵入性操作中的應用;日本的松井紀和發表在日本醫學雜志上的關于小兒音樂療法,但國內目前相關報導極少,其原因可能與國民素質有關。
1.2 分類。根據音樂治療的方式音樂治療分為被動性和主動性兩種。被動性音樂活動中,病人是傾聽的角色;主動性音樂治療活動中,病人是執行者的角色如唱歌、使用樂器等。目前,音樂療法多數使用VCD、隨身聽,病人也多數是被動地聽。
2 音樂療法的作用
音樂的治療作用根據以往的研究發現主要由曲調的節奏、旋律、響度、和聲等因素決定,其中又以節奏、旋律最為關鍵。音樂對人體的作用主要表現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
2.1 心理作用。在心理方面,音樂通過藝術感染力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以情導理,調攝情志,恢復心理平衡。研究表明,音樂的影響力主要是通過心理和物理兩條路徑來實現的。不同的音樂能激發人不同的情緒。例如,節奏鮮明的音樂能使人受到振奮和鼓舞;旋律優美的音樂能使人心曠神怡、輕松愉快;雄壯的進行曲能使人感到熱血沸騰,勇往直前。而不同的音調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如E調安定、D調激烈、C調溫和、B調哀怨等。其中C調被認為最適宜于陶冶情緒和性格[2]。
2.2 生理作用。音樂對人的生理作用主要體現了鎮靜、興奮、鎮痛、降壓、怡情的作用。音樂對人體生理作用的影響是通過音響作用于人體而實現的。音樂通過聽覺和傳入神經傳入體中,與機體的某些組織結構發生共鳴作用,并被人體吸收,從而激發人的能量。臨床實踐證明,適宜的音樂可以使人體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從而在應激狀態下,使患者呼吸平穩,血壓、心率穩定,有助于各項操作的順利進行;并可通過影響內啡呔等物質的釋放而達到鎮靜、催眠的作用[3]。
3 音樂療法在兒科侵入性操作的作用
3.1 兒科患兒常常需要進行侵入性操作,例如輸液、靜脈穿刺、動脈穿刺、鼻飼、氣管插管、吸痰、取血氣標本等。以往研究證實音樂可給患兒創造愉快的環境,轉移患兒對不熟悉情景和治療的注意力,能減輕或消除患兒的痛苦,緩解緊張情緒,減輕病兒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對緊張的生理反應,降低患兒在進行侵入性操作時的心率和血壓[4]。可減少緊張病人體內的皮質醇水平,增強住院患兒的免疫力。如果使用耳機聽音樂還可防止患兒聽到一些不宜知道的談話內容。從而達到恢復、保持和促進病人身體和精神健康的目的。我院前期大樣本研究表明,在兒科普通病房應用兒童音樂及動畫片,可是患兒情緒平穩,心率、血壓平穩、對疼痛感覺耐受增加,更愿意接受輸液及侵入性操作,與文獻報導一致。
3.2 音樂對PICU患者的影響:由于ICU環境的特殊性,極易導致ICU綜合征。在成人ICU,音樂療法研究比較成熟,而在兒童ICU音樂療法研究尚處于開始階段。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對47名進入ICU患者進行音樂療法,結果用自主神經活動和心律變化的頻率數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減少,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加,情緒狀態評估(POMS)比較,“緊張不安”、“憤怒敵意”、“疲勞”、“抑郁墜入”也顯示明顯改善[5-7]。既往通過臨床實驗研究證實,經選擇的古典音樂可使機械通氣患者心率由101.8次/min減慢至92.9次/min,POMS的情緒干擾分值亦由16.5下降到9.9。結果提示,適當的音樂有助于患者減輕和放松機械通氣造成的精神壓力,降低氧和能量的消耗。我院前期大樣本研究表明,在PICU中應用兒童音樂,可使應用呼吸機的患兒心率、血壓平穩,血氧提高。
4 音樂療法對兒科護理工作的影響
4.1 兒科護理人員自我價值的實現。兒科工作繁雜、與患兒溝通較難,患兒在侵入性操作時不配合,給治療帶來難度,同時家屬由于疼愛小孩,對護理工作不理解,使兒科護理人員常覺厭倦、單調乏味,護理工作者常有得不到尊重的感覺。音樂療法無痛苦,無不良反應,是臨床護理人員可以獨立提供的輔治療措施,通過音樂療法可以融洽護患關系,讓病人尊重護士。隨著護理人員知識層次的提高,護士渴望發展,在心理或精神衛生方面起到積極作用,護理將不再是單調乏味的工作。
4.2 將音樂療法納入護理教育課程。如果將音樂治療相關信息納入護理教育課程,使護理人員能將音樂治療確實應用于臨床護理中,將發揮護理獨特功能并提升護理照顧品質。
4.3 使護理工作更加具體細致。音樂療法可以具體到某些治療和護理操作過程中[8]。作者從事兒科護理工作多年,在每次給患兒做操作時患兒均表現不愿配合,但經過音樂治療后,患兒多能接受侵入性操作,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在放松的音樂環境下工作,護理人員精神也得道一定的放松,也使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更加細致。
5 兒科實施音樂治療的步驟
5.1 兒科的護理工作人員充分了解有關音樂療法的目的、背景、基本原理、如何運用等知識,讓更多醫護人員參與制定音樂療法的護理規劃,這對更好地實施音樂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5.2 對各個年齡階段兒童使用不同的音樂[9],原則為適合同齡兒童興趣愛好,例如胎教音樂或其他柔和的音樂用于小嬰兒,而動畫片音樂適用于學齡前期兒童,鋼琴曲及電子琴適用于學齡期兒童,最好配好相關影像資料。
5.3 做好宣傳解析工作。護理人員應評估病人的病情和情緒狀態以及對音樂類型的喜好,協助病人及家屬了解音樂治療的益處,介紹相應音樂的背景材料,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與配合。
5.4 個體化音樂治療。在操作室和病房安裝專用播放設備,音樂的選擇應是個性化的,使音樂風格與病人的病情和人格類型相吻合[10]。當患兒進行一些侵入性操作時,護士用與患兒年齡相適應的語言向患兒解釋有關的操作事項,然后讓患兒和父母挑選喜歡的音樂,若無法做出選擇,則由急診室的護士代其挑選。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鼓勵患兒和家屬隨著音樂的節拍唱歌。
5.5 音樂治療前讓患兒最好排空大、小便,取舒適。音樂治療過程中限制燈光、聲音、探訪者等。治療時間以30min為宜,每天1~2次。
音樂能夠影響人們的思維、身體和情感,為人們提供娛樂。能提高多種病癥病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背景音樂走進醫院、走進診療室,特別是兒科病房,轉移患兒對不熟悉情景和治療的注意力,緩解患兒的緊張和不適,在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展。研究表明音樂療法是極有前途的一種新型心身護理方法,在現代醫學護理模式發展過程中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滿力,高明全.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現狀.中華護理雜志.2003,38(3):205
[2]王新玲摘,程顯山校.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6):176
[3]林真珠摘,程顯山校.音樂療法在急癥患兒侵入性操作中的應用.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9,18(7):607~608
[4]陳曉英.音樂護理的功效及其臨床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1,17(4):50
[5]齊彥春.音樂療法的相關問題及其臨床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3B):473~474
[6]史愛珍.音樂與護理.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3):130
[7]吳紅艷.歡笑是最好的治療.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2):71
珍惜工作價值,從內心理解家長的焦慮或挑剔,衣著要整潔、大方、表情要謙和,溫柔,在輸液室內布置兒童喜受的飾品,窗簾也以患兒喜愛的小動物為主要內容,室內備有可移動的輸液先進,患兒輸液器鬧時,要在家長陪同下四處走動,讓患兒輕松愉快的完成輸液任務。
2 充分利用語言交流
當患兒及家長提出各種問題時,要因人而異恰如其分地給予詮釋,以減少或避免護患沖突。家長渴望藥到病除,我們要懷著同情心,向他們解釋,任何病都有一個發生、發展、轉歸的過程,可以用“我會竭盡全力的”“別急,會好起來的”減輕家長的焦慮和不安,學齡患兒往往怕影響學習而不安心輸液,應耐心安慰和勸導。讓他們知道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保證學習主。多贊美和鼓勵性語言,“寶寶是個男子漢,打針不怕痛也不哭。”“你真棒”“你真勇敢”,讓患兒感到被尊重感到滿足,同時實際疼痛感也會降低至最低。第二次輸液時,他們就會主動配合了。每當患兒病情有所好轉時,也要適當地說些鼓勵性的話語,使患兒及家長對病愈充滿信心和希望。
3 告知及詢問性語言
結合健康教育告知患兒及家長有關疾病的情況我,用藥注意事項等,如發熱患兒在病情演變過程中,體溫有可能升高或出現其它癥狀,請家長留意并及時告知,并建議家中要常備體溫表,體溫過高時作出適當處理,指導物理降溫方法。如某些藥物可能出頊輸液部位疼痛。調節好滴速后交代家長不要隨意改變以免引起不良反應等先予告知。每天利用接觸患兒的機會,酌情詢問患兒病情,表達關心和愛護。
4 用非語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