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09: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辯論的基本要求,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職業道德與法律》(以下簡稱《職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它在職業中學的德育教育體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而獨特的作用。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強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成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現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不了解禮儀的基本要求和道德的基本規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學習積極性不高,社會實踐少,缺少必要的職業道德體驗。為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改變了過去灌輸式的“我講你聽”、老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以及調查等學習方法,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使學生樂學、好學,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
一、教師指導、讓學生自學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學習教材,聯系實際歸納問題,討論交流,撰寫學習體會,弄清疑難,練習鞏固,達到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教學程序為:“學生課前預習—師生依據實例設疑—學生質疑再閱讀—研究討論—教師點撥答疑—練結—實踐養成。”
二、參與講課,讓學生提高
在一些內容較淺的章節,可指導學生鉆研教材,獨立閱讀,找出結構重點,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參考書目,開闊視野,編寫提綱,然后選出兩名有特色的學生講述學習心得,再由老師講評總結。如在學習第五課提升道德境界中的第二部分內容職業道德“在職業實踐中錘煉”時,學生向榜樣學習、從小處著手、身體力行做好每件事談了自己的體會:作為一名中職學生來講,應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在校學習生活中,要嚴格按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自己;要重視專業學習中的技能訓練,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生活,加強自我修養,經常進行“內省”,努力做到“慎獨”,爭取學做結合,知行統一。努力將職業道德知識“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動。
三、課堂演講,讓學生鍛煉
課堂“演講”就是針對某一問題或觀點,教師適當輔導,學生自備演講材料,上課時學生演講,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評獎鼓勵,從而達到明確觀點,學習知識,接受教育的目的。例如:職業道德課依據就業形勢,結合課本第二課展示職業風采,精心選定了演講主題:“中職生,路就在腳下”,學生聲情并茂,富于激情的演講使同學們懂得職業禮儀有講究,禮儀可為職業添彩,任何人只要遵從職場禮儀,努力拼搏,他的人生一樣可以輝煌!
演講需要精心準備,查閱詳實資料,客觀評分,講評扼要,要有激勵作用。
這種形式可以活躍氣氛,有助于加強學生思想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全面進步,鼓勵表彰先進,激勵后進,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從選題、收集資料、組材到定稿,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寫作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口才和審美能力。
四、討論辯論,讓學生發展
青年學生思維活躍,愛思考,但不善于全面思考;有一定知識,但不善于運用,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討論辯論可以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優良作風,如大方、勇敢、自信、以理服人、認真、團結協作、機智等等。
如:在講授“違法無小事”時,教師給學生布置辯論題目:“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讓學生查閱大量資料,并積極思考,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互相討論與辯論,從而使思想受到了凈化與洗禮,對如何做人、處世有了科學的看法。
五、采用電教,讓學生表現
采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使教學內容更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職法》的第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以職業道德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如“自我介紹”一分鐘活動;第一單元完后開展了“展禮儀風采,做文明學生”活動;第二單元完后開展了“學有標桿,行有示范”活動等。開展這些活動,要求學生結合本專業的知識,制作成幻燈片進行演示,提高了教學實效,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
六、通過表演,讓學生展示
展現生活情境,發揮個體創見。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巧妙設置問題,并把知識點層層落實到情境發展中,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而這一過程的展開,則是靠學生的表演來實現: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復習第一單元時,教師根據求職面試、職場禮儀,讓學生進行“招聘情景模擬”。教學時,圍繞面試簡單編寫了4組小品,把學生分成4個大組,每個大組推出2~3名同學參加一組小品表演,臺詞可根據主要內容臨場發揮。每組表演完后,可由其他學生質疑、糾錯。這樣,使德育課成為學生對生活的體驗,在體驗中提高自我對問題的認識,提高應聘技巧。
七、收集資料,讓學生自悟
利用課余時間和課外活動,讓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從報紙、雜志、書籍中搜集與本節課緊密聯系的典型的人和事。如在學習“見賢思齊,向職業道德榜樣學習”內容時,學生們收集了雷鋒、范玉茹、李四光、蔣筑英、李素麗、航天英雄和奧運冠軍以及汶川地震中涌現出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并在課上交流,學生們印象深刻,易理解和接受,向勞模、標兵學習成了自覺的行動,這樣,提高了學生自覺遵守基本道德規范的自覺性,也為將來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八、觀摩現場,讓學生體驗
小學生處于一個對一切學習剛開始接觸的懵懂時期,語文課又是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識字,說話,造句,作文等都是日后學生學習其他知識的根基。小學語文老師就如同站在一條路的起點,與學生們一起進步和成長,在學生們慢慢求學路上,幫助他們一起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語文教學要實現創新,就要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廣留時空的余地,用教師的“主動”帶出學生的“五動”,即動腦、動眼、動耳、動口和動手。使師生在互動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達到培育學生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應注意的問題和基本要求
1.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式仍舊停留在圍繞著考試轉的模式上,疏忽了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受到了影響。在教學中,教學的兩個主體在觀念上的迥異導致小學語文教育似乎很難具有創造性。因此在實踐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體驗性教學雖然一再被倡導,但是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缺乏課外的鍛煉與實踐,使學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鍛煉,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2.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基本要求
小學語文教育創新就是以他們的思考方式去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因此,小學語文創新教育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民主性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給每位學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時間和空間,形成教學相長的環境,擴大學生思維的自由度。
(2)多元化原則。教得“活”, 才能教得生動, 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接受知識才能快。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個性,并且在思維發展中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根據這種思維的個性和差異的特征,教師應盡量挖掘多種方法,并分析各種方法的合理性。
(3)質疑的原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表獨特見解、設想,完成富有個人特色的創造性作業。學生敢于亮出自己觀點的做法,教師要進行積極性評價,或給予表揚,或加以鼓勵,使之有一種成就感,弘揚這種探索精神。
(4)開放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并助于他們自主地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有效方法
1.試教法
所謂的語文試教法就是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轉換角色,讓學生充當教師來給其他學生授課。可以是課文中的一個小場景或者是課后的一道練習題。小學語文試教法的優勢如下。
(1)通過角色轉換,使得學生由“被教”轉變為“教人”,這種改進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
(2)試教法能夠增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由于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無形中促進了師生間的聯系,而且在試教的過程中,教師同樣享有“學生”的身份,這樣平等的關系更貼近學生,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信賴和認可。
(3)試教法的應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綜合實踐能力。通過授課實踐使他們能夠克服膽怯的心理,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體會到教師的苦與樂。
2.多維教學法
多維教學法是將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加以改進,使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從多角度、系統地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分析判斷的能力。開展多維教學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鼓勵性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鼓勵性教學的方式積極地、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適當的鼓勵性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競爭意識, 還能夠增強學生對周圍世界探索的欲望。對學生創新見解的肯定有助于活躍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辯論性教學。在實施辯論性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課堂小型辯論賽,也就是要求教師在課下給學生分組,將辯論的正反觀點下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組織材料,然后在課堂辯論賽上,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當參賽選手辯論時遇到了困難,可以轉向親手團尋求幫助。通過以上的方式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 不但有助于開拓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更能夠增強學生間的團結意識和競爭意識。
3.朗讀性教學
一、構建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改革要求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而在現實的教學中大多沿襲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較低,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極大消磨了個性和創新精神,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因此,改進教學方式,創設協調緊湊的教學雙邊活動,構建互動型教學模式就非常必要。
德育課互動型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和任務而采取的以調動師生、社會等各方面積極因素為特征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教學實踐。教師要作為指導者、引導者和組織者,搞好課堂內外的多方協調,調動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發揮主體參與作用,激發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自我教育,注重體驗教育、實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統一,從而切實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二、互動型教學模式的操作方式
(一)故事滲透式
故事滲透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故事本身具有生動性、趣味性、形象性和聯想性的特點,聯系學生的知識經驗,在課堂上設置豐富的故事情境,寓教于樂,使學生心情愉悅、思維活躍,主動參與教學,通過講評故事,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突破教學重難點。
1.操作過程:分析教材--收集故事--講評故事--領悟故事
2.基本要求:(1)收集和選擇故事時,要求生動有趣,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2)組織和討論故事時,要求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核心問題上,明確學習的任務,強化教學的內容。(3)點評和總結故事時,要求啟發學生的思維,領悟故事的深層內涵,提升思想境界。
(二)游戲交流式
游戲交流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圍繞要探究的中心問題,精心設計各種形式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交流中,充分發揮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地思考和討論游戲的內容,以此引導學生共同探討,從中獲得相關知識和觀念,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1.操作過程:設計游戲形式--制定游戲規則--參與游戲活動--交流游戲體驗
2.基本要求:(1)游戲的準備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客觀物質條件,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實踐。(2)游戲的開展要求突出游戲蘊藏的教育內容,使游戲活動便于學生自化、理解,內化知識和觀念。(3)要求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活動和交流,注意創立合作的氛圍,增強情感的體驗,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使游戲活動升華。
(三)問題探究式
問題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營造多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操作過程:引導、察覺問題--發現、提出問題--辨析、研討問題--探求新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2.基本要求:(1)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發現問題的引導者、探求者、啟發者、問題解決的合作者,創造思維的激活者。(2)要求學生應具有問題意識,大膽質疑;具有主體意識,自主分析問題,相互補充和發表不同意見。(3)要求師生注意問題的拓展和資源的生成,共同探究重點、難點和熱點,形成良性互動。
(四)對話論辯式
對話論辯式教學是指師生或生生之間以某一個熱點或教學內容為“話題”或“談資”, 以討論或辯論的形式,展開平等、積極、自由的互動、溝通和對話,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共同生成和創造“文本”,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
1. 操作過程:創設情境--擬定話題--精選內容--對話論辯--總結提高
2.基本要求:(1)話題的設計要求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特征,起點水平,學習風格,興趣和心理。(2)對話的內容要求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體現開發性、代表性、時代性和生成性,富于人文氣息和生活氣息。(3)對話的方式采用討論或辯論,注意發揮個體的主動性,呈現思想的多樣性,同時體現合作性。(4)對話要求教師講究方法策略,注意正確引導、有序指導,為學生創造自由的論辯空間,提高論辯的有效性,并適時啟發、引導、分析、總結。
(五)案例研討式
案例研討式教學就是以案例為教學起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挑選與教學理論相關又符合教學要求的案例,在課堂上營造案例研討的氛圍,置身于案例中,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有關知識,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環境和生活體驗,直接參與案例的分析、研討和評價。
1. 操作過程:精選案例--呈現案例--研討案例--點評總結
2.基本要求:(1)案例的選擇,要求關注國內形勢,現代化建設中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針對性、開放性。(2)案例的呈現,要求采取適當的形式,注意發散學生的思維,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案例的研討,要求教師及時點撥、誘導、講評,幫助學生明確是非,解決迷惑。
(六)調查體驗式
調查體驗式教學是指通過生活實踐調查,讓學生體驗真實的經濟政治社會,教師組織學生就某一現實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和研究,學生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深入實際,走訪相關人員,在實踐中收集材料,查閱資料,分析問題,剖析現象,歸納成因,并試圖提出合理化建議。
1. 操作過程:選題與分組--調查與體驗--記錄與撰寫--交流與總結
2.基本要求:(1)調查前,要求師生合作交流,細化準備工作,共同討論專題,分解題目,最終落實到小組,制定出計劃。(2)調查中,要求實事求是,教師組織學生實地考查調研,收集詳實的資料,如實記錄情況。(3)調查后,教師指導學生分工協作,整理材料,分析數據,撰寫真實準確的調查報告。
參考文獻:
口語表達是人們交際活動中最普遍、最簡便、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國古代有“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之說,把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提高到了關系國家興亡的高度。據資料統計,當今社會有一半以上的信息仍然是以口頭語言的形式來傳遞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飛速發展,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口語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培養有口才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能力提出的目標是“具有日常口頭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新課標把以前的“聽說訓練”改為“口語交際”,這是教學理念的改變。聽說訓練是以單向活動為主,而口語交際則是多向互動的,是語言交流和人文素養的統一體。口語交際不僅要訓練口語交際的技巧,還要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素養以及言談舉止中傳情達意的能力。
現在的職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他們將面臨求職、應聘、公關等各個方面的挑戰。而一些學生說話時常常有頭無尾、任意粘連、啰嗦、重復、沒有重點且語病和口頭禪較多,什么中心、條理、語法、邏輯全然不顧,根本無法談及語言的嚴密、準確、活潑、言簡意賅。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畢業后就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養學生敏捷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職校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當前職校口語教學的現狀
教師的認識誤區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有些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只需教好課文,指導好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就行了,因此,“讀”和“寫”成了語文教學的中心內容。他們認為教學生“說話”太簡單,或者沒有必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職校學生口語能力現狀職校學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無望時才不得不選擇了職校。他們在語文方面見識少、閱讀量小、詞匯積累少,因而口語表達也受阻礙。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響,學生普通話說得不好,直接影響了表達效果。同時職校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20歲之間,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趨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現了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的現象,因而普遍存在公眾場合“羞于啟齒”的心理障礙。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職校學生在需要表達自己意見的場合,較為普遍地表現為“口訥”,甚至被人認為是“木訥”,從而影響了他們走入社會后的發展。因而,職校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筆者認為,應以教材為依據,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普通話訓練以《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口語教程》為依據,為學生設計訓練作業,讓學生逐字逐詞標聲調,個別字還要加拼音,此后重點放在讀上,或默讀,或自由讀,或齊讀,或分角色讀,或教師范讀;然后,讓2~3名學生面向全班同學逐個讀自己的作業,要求聲音洪亮,音準、調準、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讀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肯定優點,糾正錯誤,從而使全班學生共同提高。同時還要求學生在一切公共場合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表達,以提高普通話表達能力,鍛煉自己的膽量。
朗讀訓練朗讀是練習口語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練習說普通話,也可以加強口語與書面語的聯系,使口語更加規范化。同時,朗讀還可以增加詞匯和句式的儲備,培養敏銳的語感。葉圣陶先生說過:“至于文學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學。”可見朗讀的重要作用。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多范讀、多評讀,將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同時,可開展課外朗讀活動(如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擴大訓練的范圍。
復述訓練復述有利于培養系統而連貫的說話能力。在復述過程中,可以從文章中學習詞匯、語句,以及作者的語言風格。復述時,要求學生做到內容基本正確,不歪曲原意,不遺漏關鍵,恰當取舍,詳略得當。還應鼓勵學生在復述時根據復述的內容適當地注入情感。轉貼于
對話訓練對話是直接進行說話練習的方法之一,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問題,快速提取和組織材料,準確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可通過教材進行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多種對話技巧,同時要求學生在選擇語氣時必須顧及語境和談話對象。
傾聽訓練傾聽也是口語交際中的一項必要活動,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總是你說給別人聽,也需要你聽取別人的話語,這就有必要學會傾聽。學會傾聽,首先要解決態度問題。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于反省、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打開一扇扇心靈的窗戶,走進一座座知識的殿堂。傾聽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1)精神專注。一要聽,即從說話人話語中掌握關鍵信息;二要看,察言觀色,捕捉有用的非語言信息。(2)勤于思考。不斷分析說話人的觀點和意圖,調整自己的預測,善于聽出說話人通過話語、表情等暗示的隱性信息。(3)積極反饋。對說話人的講話做出適當的反應,要和說話人交流目光,恰當地調動相關的背景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判斷、認識與評價。
演講訓練演講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它要求在運用口語的同時輔以適當的情感、動作,以表達比較系統的看法和認識。演講是一種宣傳鼓動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職校學生應具備的一種表達能力。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演講的主要特點:目的性、鼓動性和藝術性;要使學生掌握演講的基本要求:內容充實、觀點正確、語言曉暢生動、感情濃烈真摯、態勢自然得體等。待學生有了一定的演講知識儲備后,教師可布置作業,讓學生做好參與演講的準備,然后在語文課上讓學生作5分鐘演講。演講要求可由易到難:第一步,允許學生預先寫出演講搞,上臺后照本宣科,但要求發音準確,聲音洪亮,表達清楚;第二步,學生可預先準備好稿子,但必須脫稿講述,力求做到聲音和姿態相結合;第三步是即興演講,這要求就比較高了,演講者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音調既要抑揚頓挫,內容又要有真實感,題材更要符合當時的要求。在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則需要平時不斷積累知識和鍛煉口才。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教師可作些適當的輔導,還可以結合學校的文藝匯演舉行演講比賽,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辯論訓練辯論集道德涵養、文化積累、知識結構、邏輯思辨、心理素質、語言藝術、整體協作、儀表儀態為一體,是高水平、綜合性的口語交際活動,極富魅力和欣賞價值。辯論是檢驗人的口才,也是檢驗人的思維能力的一項實踐活動,它是站在對立立場就同一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批駁對方觀點的一種論爭。它既要有立論,又要有駁論,比一般的演講要求更高。教師在指導辯論訓練時要做到以下幾點:(1)結合課文對學生講深講透辯論的有關知識。如辯論的特點:立場尖銳對立、思維活躍敏捷、用語嚴謹激烈;辯論的基本要求:論點鮮明、論據真實、聽辯認真、應對靈活、邏輯嚴密;辯論的準備和辯論的技巧等,以便讓學生深入領會。(2)讓學生分別扮演正反兩方,對課文內容進行論辯演示,以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印象,使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師在辯論后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3)以課后思考練習的形式布置學生準備辯詞。辯論的題目可選擇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義的題目,可以安排八人一組,正反方各四人,進行辯論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可達到促使學生自覺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止以上幾種方法,其他如應答、勸說、討論等也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良好措施。就這些訓練方式來說,都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表達技巧和心理素質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在信息時代,無論是誰,如果沒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就不可能有全面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瓊.中專生的口語交際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5,(2).
[2]江幼華.口語交際的教學方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04,(8).
口語表達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其水平是一個人的素質體現,也是學生未來成長與發展的基礎。中國古代有“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之說,把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據資料統計,當今社會有一半以上的信息仍然是以口頭語言的形式傳遞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飛速發展,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口語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培養有口才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能力提出的目標是“具有日常口頭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新課標把以前的“聽說訓練”改為“口語交際”,這是教學理念的改變。聽說訓練是以單向活動為主,而口語交際則是多向互動的,是語言交流和人文素養的統一體。口語交際不僅要訓練口語交際的技巧,還要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素養及言談舉止中傳情達意的能力。
現在的職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將面臨求職、應聘、公關等各個方面的挑戰。一些學生說話時常常有頭無尾、任意粘連、啰唆、重復、沒有重點且語病和口頭禪較多,不顧中心、條理、語法、邏輯,根本無法談及語言的嚴密、準確、活潑、言簡意賅。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畢業后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養學生敏捷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職校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一、職校口語教學的現狀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某些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只需教好課文,指導好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就行了,因此,“讀”和“寫”成了語文教學的中心內容。他們認為教學生“說話”太簡單,或者沒有必要,忽略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職校學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無望時才不得不選擇職校。他們在語文方面見識少、閱讀量小、詞匯積累少,因而口語表達有阻礙。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響,學生普通話說得不好,直接影響表達效果。職校學生的年齡大多在十五六歲左右,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趨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現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的現象,因而普遍存在公眾場合“羞于啟齒”的心理障礙。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職校學生在需要表達自己意見的場合,較為普遍地表現為“口訥”,甚至被人認為是“木訥”,從而影響他們走入社會后的發展。因此,職校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措施
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認為,應以教材為依據,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1.普通話訓練以《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口語教程》為依據,為學生設計訓練作業,讓學生逐字逐詞標聲調,個別字還要加拼音,此后重點放在讀上,或默讀,或自由讀,或齊讀,或分角色讀,或教師范讀;在課堂上播放一些優秀的散文詩歌的名家朗讀,如《登高》、《念奴嬌赤壁懷古》、《再別康橋》、《致橡樹》。同時教師聲情并茂地示范朗讀,通過作品蘊含的豐富情感自然而然地打動學生,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愛上朗讀。然后經常在課前讓兩三名學生面向全班學生逐個讀自己喜愛的散文及詩歌,要求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舒展,感情自然生動。讀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肯定優點,糾正錯誤,從而使全班學生共同提高。要求學生在一切公共場合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表達,提高普通話表達能力,鍛煉膽量。
朗讀訓練朗讀是練習口語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練習說普通話,又可以加強口語與書面語的聯系,使口語更規范化。同時,朗讀還可以增加詞匯和句式的儲備,培養敏銳的語感。葉圣陶先生說:“至于文學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學。”可見朗讀的重要作用。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多范讀、多評讀,將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同時,可開展課外朗讀活動,如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節朗讀演講競賽、全省中職學校的文明風采比賽等多樣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擴大訓練范圍。
2.復述訓練復述有利于培養系統而連貫的說話能力。在復述過程中,可以從文章中學習詞匯、語句和作者的語言風格。復述時,要求學生做到內容基本正確,不歪曲原意,不遺漏關鍵,恰當取舍,詳略得當,還應鼓勵學生在復述時根據復述的內容適當地注入情感。
3.對話訓練對話是直接進行說話練習的方法之一,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問題,快速提取和組織材料,準確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可通過教材進行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多種對話技巧,同時要求學生在選擇語氣時必須顧及語境和談話對象。
4.傾聽訓練傾聽是口語交際中的一項必要活動,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總是你說給別人聽,也需要你聽取別人的話語,這就有必要學會傾聽。學會傾聽,首先要端正態度。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于反省、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打開一扇扇心靈的窗戶,走進一座座知識的殿堂。傾聽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1)精神專注。一要聽,即從說話人話語中掌握關鍵信息;二要看,察言觀色,捕捉有用的非語言信息。(2)勤于思考。不斷分析說話人的觀點和意圖,調整自己的預測,善于聽出說話人通過話語、表情等暗示的隱性信息。(3)積極反饋。對說話人的講話做出適當的反應,和說話人交流目光,恰當地調動相關的背景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判斷、認識與評價。
5.演講訓練演講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它要求在運用口語的同時輔以適當的情感、動作,表達比較系統的看法和認識。演講是一種宣傳鼓動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職校學生應具備的一種表達能力。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演講的主要特點:目的性、鼓動性和藝術性;要使學生掌握演講的基本要求:內容充實、觀點正確、語言曉暢生動、感情濃烈真摯、態勢自然得體等。待學生有了一定的演講知識儲備后,教師可布置作業,讓學生做好參與演講的準備,然后在語文課上讓學生作五分鐘演講。演講要求可由易到難:第一步,允許學生預先寫出演講稿,上臺后照本宣科,但要求發音準確,聲音洪亮,表達清楚;第二步,學生可預先準備好稿子,但必須脫稿講述,力求做到聲音和姿態相結合;第三步是即興演講,這要求就比較高,演講者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音調既要抑揚頓挫,內容又要有真實感,題材更要符合當時的要求。在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則需要平時不斷積累知識和鍛煉口才。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教師可作適當的輔導,還可以結合學校的文藝匯演舉行演講比賽,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等教育在不斷地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當代大學生的實際能力來看,在創新能力、自主科研能力方面依然十分薄弱。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在思辨能力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失,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培養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展開教學探索與研究。
一、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是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的重要任務
對學生思辨能力進行培養其實就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思維在廣度與深度方面實現拓展,能夠對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層面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有條理地分析,并能夠對相關分析展開精確的、清楚地論證與闡釋。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是國貿人才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在國際貿易教學中要始終將對國貿專業學生進行思辨能力培養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落實。加強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是提升當代國貿專業人才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要求,是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需要。
二、研討課教學的特點
研討課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向國際化靠攏,這種討論式的學習模式主要有如下特點:大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基礎,教師在講課以前可以提前把相關的思考題對學生進行布置,把相關的資料包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自己做好充足的預習與準備。將學術會議的國際范式引入到課堂學習討論過程中,即學生主講結束以后,先讓學生點評人進行點評,接下來再讓其余的學生圍繞主題進行辯解和論爭,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好自身穿針引線的作用,對學生做好引導與啟發,學生們積極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一個環節是老師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研討課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創造了條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學生反響很好,教學效果很好。
三、研討課教學的操作模式
(一)研討課次數的安排
為了使辯論活動更為深入地開展,研討課采取小班制的形式開設,整個學期的授課采取講授式教學與辯論式教學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通常一學期會在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實踐中安排六次研討課,關于每次研討都要把將要辯論的論題及基本要求要提前兩周進行公布,使參與此次辯論活動的每個學生都能明確這些內容。
(二)研討小組的確定
研討課的時間定下來以后,教師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成員人數是5—6個,分別擔任發言者、主持者、點評者、記錄者等角色。這對于保障研討課成功實施十分關鍵。
(三)研討內容的確定
1.選擇理論基礎性相當突出的問題
通過對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展開辯論,有利于達到以點帶面、觸類旁通的良好效果。
2.選題要具有可讀性與爭議性
論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具有可讀性是基本條件,這樣才會提升學生的辯論熱情,進而對基本的國貿理論知識掌握取得良好的效果;論題具有爭議性才會激發學生進行辯論的積極性,對于提升學生的思辨意識與問題意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還要保障所選取的案例材料具有普遍代表性。
3.選取的問題能夠體現學科前沿性,貼近學生切身利益
這一點有利于使研討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例如可以就“金融危機背景下貿易摩擦對上海就業產生了哪些影響”展開辯論。
4.研討課教學的辯論流程
從研討課的時間安排來看,應當控制在連續三節課內完成比較合適,包括學生辯論和教師評價兩部分。整個辯論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在中間做好引導。
四、對研討課教學探索的幾點思考
學生們普遍感覺,研討課對于提高了自身對國際貿易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特別是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思辨能力方面顯示的作用更加突出。學生對收獲進行了總結:
(一)研討課進行小組劃分,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了一種團隊精神。
(二)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主動參與相關資料的搜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提高,同時在資料搜集的實踐中也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提升了學生對多方觀點進行整合的多維度思維與辨析能力。學生任何一方為了取得辯論的勝利,都要對對方的觀點做到了解。所以辯論雙方一方面要為本方立場準備好充足的論據,同時對于反方論點的不足性也要做到有效的掌握,這樣就會促進學生學會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
五、結語
國際經濟貿易在應用經濟學中占有重要位置,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深入發展,經濟發展對貿易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迫切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貿專業教學,必須在模式與方法上實現創新,如果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就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圍繞國貿專業進行的研討課教學嘗試與探索,對培養國貿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具有深遠的意義,對現實經濟發展、國貿教學發展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本山.“辯論式”教學法在刑法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2009,(3):50—52.
目前,在大學中,語文教學陷入一相很尷尬的地位,學和不愛學,學校不重視,老師也沒地位。特別是在高職教育里,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因為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級技術性應用人才,語文這門基礎文化課更是摞在一邊,教學課時相對來說少得可憐,有些高里的一些專業甚至不開語文課,這固然與當今社會的那種急功近利的風氣有關,但是,高職語文教學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不能學生的專業課緊密聯系起來,不能高職教育的目的掛鉤,而是單純的授課與受課的關系,所以高職語文教學必需進行改革,才能與高職教育的目的相適應,才能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為此,我們高職語文教師自己應該重視這門學科,不要認為學生、學樣不重視就敷衍了事。相反,我們要了解高職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專業的特點,然后,我們在教學上要進行一些新的嘗試,來改變我們教學中的這種被動的局面。
要改變語文教學在高職教學中這種被“漠視”現象,需要對語文教學必要的改革,首要的一點是,要對高職語文的具體教學目的要有深入的認識,再次就是要革新課堂教學方法,以提高語文教學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作用。
高職語文教學毫無疑問的要配合這個目標,不能像高中那樣單純的授受知識,也不能像本科學院一樣作專業性的講解研究,要體現高職語文的人文性、審美性和知識性、工具性的融合的學科特點。所以,高職語文教學除了傳授知識,提高同學們的文學欣賞水平和人文精神之外,我認為理主要是要激發同學們的動口的思辯能力和應用能力,還要培養他們有創新的意識。在教學上應該分專業的來設置語文課程課時,而且在具體教學的時候也要分專業來講授內容重點。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人才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基本能力,它是我們在學習、生產實踐中獲取知識、傳播知識的基本手段。再結合高職教育的目的,可以發現,培養高職人才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同高職培養目的、語文教學目標一致。高職教育要培養動手、動口能力強實用型人才,語文重視人才的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訓練,無疑,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應合了兩者的要求。但是,在語文實際教學中,這方面的培養卻被忽視了。高職語文教材中,許多教材沒有編錄口語表達訓練,少數教材有,卻只是零零星星,數量少,也不完整。要重視口語能力的培養,語文教才就應設置適量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材料。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口語訓練課時少,教師只重視自己的課堂講授,卻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應“動口”的訓練。
其次,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市場對人要求的必然選擇。眾多用人單位錄用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是,人才要有基本的或是良好的溝通能力。人才要具備相應的溝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管理人才、銷售人才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毋容置疑,就是一般的技術人才也要相應的口語表達能力。現代企業生產,技術分細,一個技術人才不可能是通才,專業性的語言進行口頭交流,沒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是難以實現團隊溝通的。
認識到了口語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這還只是口語教學的一個起點,真正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展開口語教學,以下是有關口語教學的幾點想法:
朗讀朗讀訓練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準確發音,恰當的停頓,適宜的語速和語氣,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清晰、流利能力。教師在這方面的課堂教學中,先要做演示性要求,然后進行個別、分給訓練,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合作性訓練,例如,甲同學與乙同學自由組合訓練,甲同學先朗讀一首詩,乙同學聽,聽完之后再作點評;乙同學朗讀時,甲同學聽,且負責對乙同學的朗讀效果進行點評。
交談交談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相互談話為基本形式,進行面對面的思想溝通,感流、信息傳遞、學習討論或娛樂談心的一種口語活動。交談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手段,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盡管人人會說話,會交談,但要達到交談的理想效果,卻不是人人能做得到,有人在交談時“山窮水盡疑無路”,有人在交談時“話不投機半句多”,有人在交談時“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就說明交談需要一定的交談藝術。
交談訓練,主要訓練學生的談話內容及技巧,也就是說,怎樣做到有話可說,并且能把話說好聽,課堂教學訓練方式,采取適宜的話題情景訓練模式,先把學生分組,每一組學生都有一個話題,拿到話題之后大家可以先準備五分鐘,然后展開交談。話題內容應豐富多彩,可涉及學生的學校生活、學習、旅游、面試、找工作、社會熱點新聞等等。
演講演講是一門語言藝術,主要通過“講”,輔以表情、手勢、姿勢的“演”來把自己的思想觀點傳遞給聽眾,說服聽眾接受你的觀點,演講訓練不但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膽量、思維方式。在課堂演講訓練中,教師應讓每一個同學至少有二次上臺演講的機會,之后組織一到二次的正規演講比賽。
辯論辯論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準確性、清晰性和敏捷性,對于開發智力、鍛煉口才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辯論的訓練,先由教師講述一些辯論技巧如借題發揮、偷梁換柱、欲進先退、歸謬反駁等方法之后,再觀看幾段辯論賽的錄相,讓學生體會,最后展開實際訓練,分組辯論,教師創設一個兩難的問題,論辯的正方和反方進行發揮辯論。
總之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立足于培養人才的目標,結合具體專業,在具體教學設計中,盡可能地采取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文霞主編《大學語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由于世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時代對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現代化的信息社會里,時代對于人才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交流信息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國四個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交際能力。因此,未來的事業對人才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說話。“能言善辯”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工具。
對于中學生,提高說的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語言能力,還能活躍思維,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應變能力。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只靠課內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大力開展語文的第二課堂活動,把它納入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活動之中。
我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他們一般比較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缺乏重視。有些學生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結結巴巴、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還有的同學由于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大庭廣眾下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他們有機會走上講臺的時候,往往會“怯場”,口還未開就滿臉通紅,把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無言以對,手足無措,“擱淺”在講臺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急切地感到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熱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青少年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才華的心理愿望。為了激發同學“說”的興趣,可向他們推薦“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籍,利用電化教學的方式組織同學觀看各種形式的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的錄像帶,并且利用“黑板報”和“班級日報”宣傳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作用,他們被演講者的侃侃而談所打動,為演講者的語言藝術所感動,為辯論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學們說:聽一次成功的演講就像聆聽一首名曲、觀賞一幅名畫,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看著同學們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般地聽著、想著,表現出精神上的充實與滿足,緊張和愉快,這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成功的奠基石,興趣是激發“能源”的火焰,它一旦被點燃就強烈地爆發為學生的求知欲,同學們從羨慕別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廣眾面前滔滔不絕。此時,所需要的就是教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施展才華的舞臺和鍛煉的機會了。
幾年來,我們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形式多樣的說話訓練;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同學進行講演比賽、朗誦比賽、故事會、小型辯論會、指定題目的口頭作文等多種活動。其中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演講最能鍛煉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一、教師應是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
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導才會達到預期效果。每次演講,由同學自己選出3―5人的評委,對每一位演講的同學給予評價、打分,評出前幾名優勝者發給紀念品,以資鼓勵。不是評委的同學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這樣就增加了競爭氣氛。臺上臺下同學們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學生演講前,教師要提出基本要求。對靦腆怕羞、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要多給予鼓勵,克服他們的膽怯心理,提高他們講話的能力和勇氣,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同時要向其他同學宣布“政策”,講得不好,甚至說錯了話,也不能諷刺和取笑,允許糾正補充,幫助這些同學迅速越過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心。實踐證明,這些同學不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潑開朗起來,為將來參與社會交際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演講的深度要由易到難,循序漸近,逐步提高要求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6-0063-01
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發現,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他們一般比較重視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而對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缺乏重視。有些同學在課內回答問題時常常出現詞不達意,結結巴巴,甚至語無倫次的現象。還有的同學由于缺乏說的訓練,致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沒有站在大庭廣眾間講話的勇氣,怕說不好,被人笑話,遭人諷刺。當他們有機會走上講臺的時候,出現“怯場”,把原來準備好的內容頓時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無言以對,手足無措,“擱淺”在講臺上。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使我們急切地感到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和熱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對人腦思維的一種激發,是學習的內在動力。青少年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也有渴望表現自己才華的心理愿望。為了激發同學“說”的興趣,可向他們推薦“演講與口才”方面的書籍,利用電化教學的方式組織同學觀看各種形式的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的錄像帶,并且利用“黑板報”和“班級日報”宣傳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實踐證明這些措施都起到了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作用。同學們被演講者的侃侃而談所打動,為演講者的語言藝術所感動,為辯論者的思辨能力所折服。同學們說:聽一次成功的演講就象聆聽一首名曲,觀賞一幅名畫,使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看著同學們雙眸凝視,猶如被磁鐵吸引般地聽著,想著,表現出精神上的充實與滿足,緊張和愉快。這時,我們深深體會到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成功的奠基石,興趣是激發“能源”的火焰,一旦被點燃就強烈地爆發為學生的求知欲,同學們從羨慕別人到希望自己也能在大庭廣眾面前滔滔不絕。此時,所需要的就是老師為他們創造一個能施展才華的舞臺和鍛煉的機會了。
幾年來,我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形式多樣的說話訓練;利用第二課堂組織同學進行講演比賽,朗誦比賽,故事會,小型辯論會,指定題目的口頭作文等多種活動。其中各種形式和內容的演講最能鍛煉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
1、教師應是每次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導才會達到預期效果。
每次演講,由同學自己選出3―5人的評委,對每一位演講的同學給予評價,打分。不是評委的同學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見,這樣就增加了競爭氣氛。臺上臺下同學們都全神貫注,積極思維,努力做到盡善盡美,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學生演講前,教師提出基本要求:要說普通話,聲音宏亮,語言流暢,中心明確,思想健康,姿勢、態度自然。實踐證明同學們在演講中也逐步認識到這些基本要求對口頭表達能力的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有的同學說:“演講時注意聲音宏亮,咬字清楚,注意聲調高低,節奏快慢,才能獲得好的效果。”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儀態上同學們也意識到應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自然大方,方能表現出自己的氣質,風度和才華,才能更有吸引力,使聽眾受到強烈感染,留下永恒的記憶。
對靦腆怕羞、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同學,特別是女同學要多給予鼓勵,克服膽怯心理,提高他們講話的能力和勇氣。實踐證明,這些同學不但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性格也活潑開朗起來,為將來參與社會交際作好心理準備
2、演講的深度要由易到難,循序漸近,逐步提高要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所有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后都編有練習題,課后練習與課文一樣都是小學語文教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并與課文有著緊密的聯系。那么,小學語文教材后的練習對學生來說究竟有什么意義?教師又該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課后練習來進行學習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后練習的作用和學生做作業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課后練習的作用
1.教科書是學生在學校獲得系統知識、進行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材料。其中,教材課文后練習是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教科書的聯系十分緊密,所有的題目都在聯系課文的基礎上再加以結合課外知識,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課文的內容,便于學生預習、復習和做課外作業,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學會把課文和生活結合起來,在聯系實際中更好地學習。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后練習是學生進一步擴大知識范圍的基礎,它最大的作用在于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鞏固,進一步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做教材后的練習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盡快地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語文教科書后的練習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會促使學生進行思考,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2.小學語文教材課文后的練習也是教師進行教材教學的途徑之一。通過對課后練習的檢查和批改,教師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掌握知識或技能的缺陷,加以糾正,并對學生的學習作出評價和對學生的進一步學習提出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對于一些比較難或者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適當的提示學生或者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加深印象。但教師的提示和講解應該是有啟發性的,不能代替學生的獨立思考。
3.語文課后練習也可以用作教師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的主線。語文的課堂教學與許多科目的教學不太一樣,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教科書中的內容,還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辯論能力,而剛入門的小學生更是需要這方面的培養。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討論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將頗有價值的課后練習題用作課堂討論的主題,并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與老師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也要敢于辯論,從中找到最正確的答案。將課后練習用作課堂討論的題材,整合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發揮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應。
二、學生做課文后練習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一)審題
審題可以說是做作業十分重要的一步。學生看到一個題目,會先判斷這個題目的類型,難易程度如何?與學習的課文有什么聯系?該如何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同時也會讓自己順著題目去思考。通過思考、準確、透徹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有哪些,這樣才能透徹地了解題目的要求,為后面的正確解題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
(二)尋找解題途徑
俗話說:“一個問題有一百種解決的方法”。由此可見,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有很多,一條路不通,還有很多條,但是往往問題解決的最快途徑只有一個。學生在做課文后的練習時,要努力去尋找最佳的解題途徑,這不僅能夠節省一些不必要的時間,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靈活思維,擴大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三)正確的解題
經過前面的兩個步驟,學生一般已經尋得了解題的途徑,判定了解題的方案。但在實施時還要注意解題的保質保量。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要不斷地擴大自己的視野和知識領域,努力積累較多課內的和課外的知識,學生一旦有了扎實的知識基礎,就能夠更好地做到正確解題,減少出現錯誤的幾率。學生在進行解題時,要結合在課文中所學習的知識,聯系題目要求,進行理性的思考,這樣就能基本保證了解題的正確率,避免自己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四)完成后注意檢查
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會在完成課后作業后養成檢查作業的習慣,看看是否題目中所要求解決的問題都做出來了,有沒有漏解,一些題目沒有明確指出的隱藏性問題有沒有發現,自己解答的答案符不符合題目的要求,有沒有做錯。學生學會在完成作業后檢查作業,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生在考試中的臨時檢查能力也很有好處。
(五)主動拿給教師批改
學生在做完課后作業后,應該及時、主動的拿給教師檢查和批改。因為即使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了檢查,但不能排除還會有錯題存在。教師的檢查和批改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之前沒有涉及的知識領域,更加全面地對自己的知識面作出總結,教師在批改后給予的建議也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進行更有效率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