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1: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技術創新的主要方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
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
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
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11>孫冰.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2]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3]楊力.基干BP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4]楊國棟、賈成前.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5]樓文高.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綜合評價與預測模型.中國管理科學.2002/1
[16]胥悅紅、顧培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產品成本預測.管理工程學報.2000/4
[17]陳新輝、喬忠.基于TSA-BP神經網絡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模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
[18]劉育新.技術預測的過程與常用方法.中國軟科學.1998/3
[19]溫小霓、趙瑋.市場需求與統計預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論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科學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論文名稱: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14-0005-02
1 價值工程及企業技術創新戰略概述
1.1 價值工程的核心內容
價值工程是一種思維方式和一種管理方法,旨在通過分析其功能和成本,提高研究對象的價值和持續的創新技術。
價值工程是研究對象的功能和成本的比例,該研究起源于美國,已經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現在是非常成熟的、有效的和現代的管理技術,已在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廣泛運用。
1.2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基本類型
技術創新戰略是從企業戰略理論和技術創新理論交叉產生的一個概念。技術創新戰略是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總體規劃,關系到企業的能力,以實現長期穩定的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企業的技術戰略包括技術創新的方法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和資源投入量等內容。研究人員提出了技術創新戰略的數量分類。按照時間和程度的創新,Freeman (1982)把創新戰略劃分為進攻策略、防守策略、模仿型戰略、傳統的戰略和機遇期的戰略。Gemunden&Heydebneck(1995)把技術創新戰略劃分為領導戰略,成本領先戰略,集中發展消費戰略,專業的策略和自由放任的策略。在本文中,技術創新戰略分為三種類型,即領導模式、跟隨模式和模擬模式。
領導模式的創新戰略,旨在創造性地開發新產品,通過技術創新,并在一段時期內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高的壟斷利潤,市場保持領先。
跟隨模式的創新戰略,是在跟隨行業的龍頭企業,選擇,改善和提高他們的新產品和新技術,使更多的努力來降低制造成本和市場發展。
模擬模式的創新策略從未開展研究,主要購買專利技術和模仿。
1.3 價值工程在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應用
價值工程可以幫助我們明確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目標和功能,并結合一系列相關的業務活動,使功能系統形成一個鏈條,從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作為一個實際的管理技術,價值工程已經可以用于任何需要考慮成本和功能的產品、系統設計和建設過程中。企業選擇技術創新戰略也可以理解為選擇合適的創新過程,可以以不同的功能和壽命周期成本來進行分析,進行創新戰略的價值評估,從而為企業選擇戰略提供參考。
2 企業技術創新的功能分析
2.1 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作為一種社會活動,技術創新的作用是社會制度下的定義,并且必須與社會運行和協調發展。以是否滿足規定需求來進行區分,可以將技術創新的功能分為正功能和負功能。
技術創新的積極作用在政治領域涉及提高國家綜合國力,促進經濟領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在文化領域繁榮社會文化和在社會生活領域改善生活質量。
技術創新的負面作用表現為導致技術異化,破壞自然環境,妨礙新知識的傳播與生產,導致應用和技術的內在價值以及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間的沖突,導致勞動的異化,阻礙人的發展,導致社會沖突。
從微觀角度,一個由輸入和輸出構成的系統,任何數量或質量變化的輸入元素將改變輸出的組成。企業要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需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和最終獲得更高的利潤,而且他們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破壞生產函數存在的平衡和創造新的業務。技術創新將帶來企業管理新產品或新的方法,逐步引入到生產和經營活動的運行中,從而不斷創造新的生產函數,使企業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具體而言,技術創新包括滿足市場需求的功能,保持競爭力和效益最大化。
市場需求是技術創新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成功的配套措施。市場需求包括用價格、質量、產品和服務去滿足消費者有效需求,也包括企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需求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當變化到一定程度上,將對產品的銷售和收入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它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的構想和思路,并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
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范疇和基本經濟關系。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已成為一個正常的經濟生活。為了保持競爭力和不被淘汰,企業必須增強自身競爭實力。從短期效果看,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節約成本,降低成本是有效途徑。從長期的效應,技術創新是獲取高利潤的最有效的措施。
實現最大限度的利潤,一種方式是通過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現有產品的市場份額,開發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市場,提高利潤水平。另一種方法是通過節約成本增加利潤水平。企業可以實現更低的成本,在生產過程中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能源,例如新的管理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減少材料消耗,或使用相同的功能,但價格更低的替代材料。這需要修改原來的產品設計和新材料的使用,毫無疑問,它必須依靠技術創新。第二種方法是減少直接勞動力工資的產品,即減少單件產品的工時。企業采用新的產品結構和工藝,高效的設備或其他措施,以減少處理時間,這仍然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因此,技術創新可以幫助提高生產過程的正常利潤水平。
2.2 功能分解和評價的重要性
企業技術創新的功能分析建立在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需求分析基礎之上。Freeman(1982)認為,有兩個同時技術創新成功的標志:第一,實現商業化的盈利能力;第二,建立或市場占有率,即增益或擴大市場份額。Mueser(1986)認為,技術創新的成功不僅要體現在盈利能力的創新,有許多創新不以營利為目的,如建立一個重要的早期立足市場、技術領先等。他主張要定義一個成功技術創新的包絡曲線。
因此,技術創新戰略的重點應該因不同的企業類型而不同。區分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應根據企業特點和戰略。創新的功能重要性評價應在用戶的位置進行評估,然后推導出每個函數的分數比例和總和分數,即功能評價系數。
2.3 功能的綜合評價
由于技術創新解決方案的功能不能直接累計,所以總結矩陣的方法可以用來評估技術創新戰略的功能。
首先,為每個對技術創新的分解功能找到合適的定量指標。
創新產出能力是技術創新的戰略計劃的最終效果的評價,并從根本上體現了效率和技術進步。新產品是技術創新最終產出的指標,如生產價值、生產利潤、新產品開發周期和產品的創新水平已成為重要的參數來從產出角度測試技術創新戰略。對不同的行業或企業數量指標反映了技術創新的差異,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其次,評價每一個技術創新戰略計劃的各項功能,這是獲得的功能評價值。
第三,計算功能評價系數,作為計算衡量技術創新戰略規劃的一般功能的權數。
3 企業的技術創新的成本分析
創新的成本是企業支付技術創新的價格,包括現實的和潛在的成本費用。
3.1 顯性成本
創新的現實成本主要是指支出,企業支付的創新活動,如人力、物力和財力。這是一個主要的成本,通常用會計成本來衡量。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本分析以技術創新項目(或產品)作為會計對象,和成本的階段,并按一定的規則將所有相關費用的核算對象,形成技術創新的成本。
價值工程需要從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不同階段進行全壽命周期成本分析:
在發展的階段,主要的費用包括研究費用、環境分析、戰略制定費用。
在概念發展階段,主要工作是提出了新的思路,構思新的程序,進行可行性調查與分析,因此這一階段的費用主要包括研究、討論、聘請專家等,并構成主要由勞動成本和管理成本。
在技術研究階段,主要的成本包括檢驗費、試驗費、鑒定費、設計費等。
在企業應用的階段,主要的成本包括預生產成本、產品升級維護成本(包括環境維護成本)、保護產品(專利保護等)、人員培訓、市場研究和營銷費用等。
3.2 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指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支付的潛在成本,這通常是不能夠準確的測量的部分。隱性成本可以分為信息成本、風險成本、決策和轉換成本、機會成本。
信息成本是企業支付價格的收集,處理和基于目的和要求創新的相關信息的傳輸。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及時有效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不對稱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會導致錯誤的決策,因此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與一般商品的成本相比,成本信息的特點如下:首先,信息反映了一部分的資金成本,這是一個典型的不可逆投資成本。其次,信息成本與規模無關。第三,生產資料成本高,傳輸成本相對較低。
創新風險成本是指支出導致風險的發生和風險管理成本。企業創新風險是由于不確定性的環境不確定性帶來的成本。因此,創新風險成本是額外的交易成本,由于內部和外部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交易的不確定性而產生。
企業技術創新的機會成本是決策可能的損失,是指決定意味著要放棄次優方案不可能產生的收益。機會成本不是一個真正的成本支出,但在企業決策中,必須考慮機會成本。
此外,還必須考慮轉換成本,即從一個技術(產品或過程)轉換為另一種技術(產品或過程),如固定資產提前退休的機會成本損失,提前退出的無形資產,人員結構剩余成本,技術支持系統的失效成本,技術組織、管理系統效率損失的行為,思維模式的損壞或心理模型的損傷等帶來的成本。
不同的技術創新戰略,成本有相當程度的差異:領導模式的創新策略必須投入更多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成本,更多的技術保密成本和費用來保持唯一性。跟隨創新戰略的模式必須花費更多的市場開發和推廣。在一般情況下,領導模式的創新策略比其他兩種策略花費更多。
4 企業技術創新戰略中的價值工程應用
4.1 在技術創新戰略不同階段價值工程的應用
在技術創新戰略決策階段,企業應選擇進入的領域和創新的對象。根據價值工程的基本原則,企業選擇的規則為:技術創新目標的優先選擇是潛在的,有效和易于實現。按照企業要求的總體戰略,企業可以用價值工程方法如經驗分析方法、ABC分類法等方法進行功能成本分析。通過詳細的分析,企業可以決定什么樣的技術創新戰略是具有競爭優勢的技術創新戰略。技術創新戰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價值工程在技術創新的決策過程可以幫助更好的進行市場了解業務,促進技術創新的價值實現。
在技術創新戰略的實踐階段,主要是在過程控制中發揮價值工程的作用。通過功能分析,企業可以監測功能、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功能分析包括功能的定義,功能分類和功能評價。通過對產品功能定義,企業明確對象和組件的功能,這是有利于功能分析的。通過功能整理,對象將利用系統功能圖,區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功能。利用功能評價可以確定成本目標的價值。通過功能評價可以計算應獲得的成本及功能,并與實際成本比較,企業可以知道哪些是不必要的投入時間和資源,如何降低技術創新開發成本。價值工程可以幫助消除無效和剩余的設計,克服質量過剩,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使資源更有效利用、以提高成功的概率的技術創新。
在技術創新戰略的結果應用階段,主要是經營費用、維修費用,即產品改造維修成本、使用成本。價值工程追求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即生產和使用成本最低的成本。通過協調各部門的功能,不僅可以降低營銷費用和售后服務成本,而且還可以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使企業獲得長期、穩定的市場份額。
4.2 基于價值評估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選擇
隨著技術對企業的影響逐漸增加,技術不是簡單的設計部門的活動,而且也包括整個研究活動的生產、銷售、服務、業務等。技術資源是企業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戰略形成的基礎。技術創新戰略是企業創新的實現,描述了其實現的方式和實現的程度。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是一個過程的定位與選擇。
根據價值工程原理,技術創新策略方案的總體功能是F,總成本是C,那么價值系數V= F/C。創新戰略的選擇是價值的選擇。理想的技術創新戰略應該對F和C進行綜合分析,體現行業特點,體現關鍵技術水平、成本控制、產品生命周期、市場細分、產品技術特點等差異。計算方案的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的戰略選擇。
領導模式的創新策略的成本較高,但如果成功,將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的市場和采用新的生產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競爭實力和競爭地位。因此,領導策略需要技術和金融能力的實現。
跟隨和模仿模式輸入較小,且風險相對較小。但企業必須面對被擊敗的可能性。企業不能主動采用新技術或創新。當產品不能滿足技術發展趨勢,或更換產品的不斷涌現,企業將處于劣勢。這些模式不是自己去突破,只是擴大原有的技術生命周期。這些企業不能從事自己的技術開發,有兩種方式進行技術創新:一是引進關鍵技術和自己開發的輔助支撐;二是企業與外部(主要是高校和科研單位)進行技術開發。
參考文獻:
[1] 胡東波.價值工程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應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6).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
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2)經濟效果;(3)社會效果;(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技術創新評估指標體系;(2)建立一種適應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的綜合評估方法。
這種情況下,神經網絡技術就有其特有的優勢,以其并行分布、自組織、自適應、自學習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可以較好地適應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類多因素、不確定性和非線性問題,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項目以BP神經網絡作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構建的基礎,BP神經網絡由輸入層、隱含層和輸出層構成,各層的神經元數目不同,由正向傳播和反向傳播組成,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時,從輸入層輸入影響產品技術創新預測值和評估值的n個因素信息,經隱含層處理后傳入輸出層,其輸出值Y即為產品技術創新技術性能指標的預測值或產品技術創新的評估值。這種n個因素指標的設置,考慮了概括性和動態性,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和導致產品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盡管是黑匣子式的預測和評估,但事實證明它自身的強大學習能力可將需考慮的多種因素的數據進行融合,輸出一個經非線性變換后較為精確的預測值和評估值。
據文獻查閱,雖然在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現有原理和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獻[08]、[09]、[11]等,但尚未發現將神經網絡應用于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方面的研究,在當前產品的市場壽命周期不斷縮短、要求企業不斷推出新產品的經濟條件下,以神經網絡為基礎來建立產品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定量預測和評估方法的有益補充和完善。
三、論文預期成果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意義表現在:(1)探索新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豐富和完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體系;(2)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利于推動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方法的發展。
本項目研究的應用價值體現在:(1)提供一種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定量預測技術,有利于提高預測的正確性;(2)提供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綜合評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評估的科學性;(3)為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論和實用技術。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目標:
以BP神經網絡模型為基礎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并建立科學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及設計相應的模型計算方法,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對指標和模型體系進行實證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用價值。
研究內容:
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佑的相關指標體系確定及其量化和規范化。從企業的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入手,密切結合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系統綜合地分析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各相關因素,建立科學的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規范化的原則及方法。
2、影響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各相關指標的相對權重確定。影響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各相關因素在輸入預測和評估模型時,需要一組決定其相對重要性的初始權重,權重的確定需要基本的原則作支持。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先從某一行業出發,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然后,逐步擴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進行實證研究,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同時,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所以,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傅家驥、仝允桓等.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02]吳貴生.技術創新管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04]趙志、陳邦設等.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0/2.
[05]王亞民、朱榮林.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風險投資.2002/6
[06]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控制與決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國際商務研究.2002/5
[08]陳勁、龔焱等.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中國軟科學.2001/1.pp86-88
[09]嚴太華、張龍.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經濟問題.2002/1
[10]蘇永江、李湛.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學術研究.2001/4
<11>孫冰.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2]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3]楊力.基干BP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中國管理科學.2002/4
[14]楊國棟、賈成前.高速公路復墾土地適宜性評價的BP神經網絡模型.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15]樓文高.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三江平原土壤質量綜合評價與預測模型.中國管理科學.2002/1
[16]胥悅紅、顧培亮.基于BP神經網絡的產品成本預測.管理工程學報.2000/4
[17]陳新輝、喬忠.基于TSA-BP神經網絡的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預測模型.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
[18]劉育新.技術預測的過程與常用方法.中國軟科學.1998/3
[19]溫小霓、趙瑋.市場需求與統計預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論在新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科學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課題來源:單位自擬課題或省政府下達的研究課題
選題依據: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是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的前提和依據。通過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可以使企業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水平及其變化趨勢有正確的把握,從而為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以減少技術創新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確把握技術創新發展方向的前提下,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才能沿著正確方向開展,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加強。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代商業中,企業的技術創新決定著企業生存和發展、前途與命運,為了確保技術創新工作的正確性,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有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可分為趨勢外推法、相關分析法和專家預測法三大類。
(1)趨勢外推法。指利用過去和現在的技術、經濟信息,分析技術發展趨勢和規律,在分析判斷這些趨勢和規律將繼續的前提下,將過去和現在的趨勢向未來推演。生長曲線法是趨勢外推法中的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創新預測方法,美國生物學家和人口統計學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線(數學模型為:y=l∕[1+a?exp(-b·t)])及英國數學家和統計學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線(數學模型為:y=l·exp(-b·t))皆屬于生長曲線,其預測值y為技術性能指標,t為時間自變量,l、a、b皆為常數。ridenour模型也屬于生長曲線預測法,但它假定新技術的成長速度與熟悉該項技術的人數成正比,主要適用于新技術、新產品的擴散預測。
(2)相關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條件、參數、因果關系數據和其他信息,建立預測對象與影響因素的因果關系模型,預測技術的發展變化。相關分析法認為,一種技術性能的改進或其應用的擴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關的,這樣,通過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對該項技術進行預測。相關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導前-滯后相關分析、技術進步與經驗積累的相關分析、技術信息與人員數等因素的相關分析及目標與手段的相關分析等方法。
(3)專家預測法。以專家意見作為信息來源,通過系統的調查、征詢專家的意見,分析和整理出預測結果。專家預測法主要有:專家個人判斷法、專家會議法、頭腦風暴法及德爾菲法等,其中,德爾菲法吸收了前幾種專家預測法的長處,避免了其缺點,被認為是技術預測中最有效的專家預測法。
趨勢外推法的預測數據只能為縱向數據,在進行產品技術創新預測時,只能利用過去的產品技術性能這一個指標來預測它的隨時間的發展趨勢,并不涉及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科技、經濟、產業、市場、社會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現代商業經濟中,對于產品技術發展的預測不能簡單地歸結為產品過去技術性能指標按時間的進展來類推,而應系統綜合地考慮現代商業中其他因素對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刻影響。相關分析法盡管可同時按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來進行預測,但由于它是利用過去的歷史數據中的某些影響產品技術創新的因素求出的具體的回歸預測式,而所得到的回歸預測模型往往只能考慮少數幾種主要影響因素,略去了許多未考慮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對實際問題的表達能力也不夠準確,預測結果與實際的符合程度也有較大偏差。專家預測法是一種定性預測方法,依靠的是預測者的知識和經驗,往往帶有主觀性,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預測準確度的要求。以上這些技術創新預測技術和方法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但在新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技術創新預測的方法和技術應有新的豐富和發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進一步適應時展的需要,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先進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方法。
目前,在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評估中,一般只考慮如下四個方面的因素:
(1)技術的先進性、可行性、連續性;
(2)經濟效果;
(3)社會效果;
(4)風險性,在對此四方面內容逐個分析后,再作綜合評估。
在綜合評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專家法)、ahp法(層次分析法)、模糊評估法、決策樹法、戰略方法及各種圖例法等,但技術創新的評估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其中存在著廣泛的非線性、時變性和不確定性,同時,還涉及技術、經濟、管理、社會等諸多復雜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難以滿足企業對技術創新評估科學性的要求。關于技術創新評估的研究,在我國的歷史還不長,無論是指標體系還是評估方法,均處于研究之中,我們認為目前在企業技術創新評估方面應做的工作是:
1.引言
作為財富創造的重要部門,制造業不僅在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它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目前我國能源資源呈現出日益嚴重的緊張狀況,而要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約束矛盾和巨大的環境壓力,加強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技術能力是根本途徑。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依托的制造業更應該首當其沖。影響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因素很多,研究成果可以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政策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和科學依據。
2.基于DEMATEL方法的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影響因素分析
2.1怎樣選擇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
本文從制造業內外部因素的不同層面選擇兩大類共2 0個因素進行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進行辨識,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產業技術創新[1]。
1.內部影響因素:(F1)企業家的技術創新精神;(F2)組織學習能力;(F3)R&D投入水平;(F4)制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F5)制造業產業整體技術水平;(F6)制造業專利統計量;(F7)制造業規模;(F8)產權制度;(F9)產業結構;(F10)制造業生命周期。
2.外部影響因素:(F11)政策環境;(F12)技術創新機制;(F13)中介機構;(F14)大學和科研機構;(F15)需求規模;(F16)市場結構;(F17)法律環境;(F18)風險投資機制;(F19)金融市場環境;(F20)技術市場環境。
2.2基于DEMATEL方法的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影響因素分析模型建立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法,如果直譯為決策試行與評價實驗室。這種方法充分利用專家的經驗和知識來處理復雜的社會問題,尤其對那些要素關系不確定的系統更為有效[2]。如果某因素Fi對因素Fj有直接影響的關系,則相應的第i行第j列元素為1;如果某因素Fi對因素Fj沒有直接影響關系,則相應的元素為0。例如,政策環境(F11)直接影響到產業技術創新水平(F5),所以矩陣的第11行第5列的元素是1,組織學習能力(F2)對R&D投入水平(F3)沒有直接影響關系,所以矩陣的第2行第3列的元素為0。
通過直接影響矩陣,利用DEMATEL方法計算得到的因素間綜合影響矩陣及中心度、原因度。行和與列和之差稱為該因素的原因度,表示該因素與其他因素的因果邏輯關系程度,原因度>0,表明該元素對其它要素影響的大,稱為原因要素;原因度
2.3結果分析
通過對綜合影響矩陣中的行和結果的對比分析,政策環境(F11);技術創新機制(F12)、需求規模(F15)、金融市場環境(F19),通過對以上因素的對比分析 它們對制造業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我們知道,主要因素政策環境(F11)、需求規模(F15)和技術創新機制(F12)是制造業產業技術革新與發展的的主要的因素。通過對各個因素對比,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F5)、企業技術創新能力(F4)、政策環境(F11)的中心度較高,分別為1.4049、1.3053,1.1636,表明這些元素在系統中的位置比較重要,所起作用大。
3.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3.1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是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維系和促進技術創新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因素。一般而言,政策環境包括國家和地方的金融政策、財稅政策、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等。例如,寬松積極的產業政策對于制造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對于制造業技術創新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大力提升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客觀上要求國家政策與之相適應。
3.2技術創新機制
技術創新機制是一個復雜系統,它由有利于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一系列動力、規則、程序和制度安排組成。概括起來,制造業技術創新機制主要包括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的運行、協調、保障及評價機制,是保證整個產業技術創新有效進行的關鍵因素。從技術創新主體構成的角度而言,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機制包括宏觀調控機制、企業機制、科技體制三部分[4]。因此,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必須有不斷完善的技術創新機制作為支持和保證。
3.3需求規模
產業需求是消費者對某一行業向市場所提品或服務的購買性需求,一定時期內的購買總量構成需求規模。而作為介于企業技術創新與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中間層次,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核心目標是滿足用戶需求以創造市場化收益。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通過新功能和低價格效應誘導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依靠提高預期收益、激勵研發投入等機制拉動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制造業產業創新能力越強,產品性能越高,銷售額就越多;反之,市場需求規模越大,研發投入越多,越有利于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
4.結論
影響制造業產業技術創新的方方面面很多,經過使用這種方法,可以知道是什么方面影響了它,認為其主要影響因素有政策環境、技術創新機制、需求規模。這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作者單位:長春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呂鋒,楊曉英,邵繼峰等.影響我國物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因素辨識與分析[J].物流科技,2007(12):119-121
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
存在的問題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仍存在許多不足,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研究對象不明確目前學術界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往往是一概而論,缺少結合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狀態的具體研究。我國中小企業的經濟性質比較復雜,包括國有中小企業、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等,它們之間還存在交叉關系,但大多數針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都非常籠統,這樣很難結合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2.研究層次不全面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僅關系到中小企業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目前學術界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觀層面,國家層面的研究較少。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提出之后,國家層面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需要學術界更多關注,如何找到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國家自主創新之間的實現路徑是一個重大問題。3.研究角度單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動力、機制、模式等方面。中小企業是一個復雜的群體,其面臨的技術創新問題既有由規模決定的共性問題,又有因行業、部門、空間及時間等方面差異決定的特殊性問題。因此,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問題需要以中小企業為核心,對技術創新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研究。4.評價方法不統一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進行評價研究可以把握企業發展趨勢,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目前國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評價主要包括技術創新能力和創新績效兩個方面。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方法主要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但對指標體系的構建,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目前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指標體系;對創新績效的評價方法主要是結合國外的研究成果,選取相應的因素,采取DEA、AHP、PCA等方法,但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客觀的反映創新成果。
技術創新理論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肇始于熊彼特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在該書中,熊彼特論證了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前所未有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他還根據創新對利息、利潤、經濟周期等經濟學基本概念、基本現象進行了重新的界定。由于美國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的快速發展無法用傳統的資本、勞動力因素來解釋,人們開始相信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再加上研究開發方面公共投資的意義相繼得到證明,加深了人們對技術創新的經濟意義的共識。于是,技術創新理論也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當今,技術創新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因為科學技術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一種在歷史上起著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正是由于技術創新在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及人們對技術創新重要性的認識愈來愈強,關于技術創新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學術研究中的熱點之一,它已經成為一個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的研究課題。
一、技術創新研究的幾個主要視角
我國對技術創新理論的研究相對較晚。在1973-1974年間,北京大學經濟系的內部刊物《國外經濟學動態》上,有專文介紹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國外經濟學講座》一書,再次介紹了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以及熊彼特以后創新理論的發展。在此之后,國內一些學者開始陸續介紹國外創新研究的成果,如翻譯出版了《現代國外經濟學論文選)(第10輯)(商務印書館1986年)、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商務印書館1990年)、《國外技術創新研究系列報告》(《國外科技政策與管理》1991年第1期)等。
從經濟學的視角看,技術創新就是在企業“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企業的技術條件或水平發生了變化,并且這種變化的結果將帶來經濟效益,因而技術創新的結果,首先將直接影響成本、價格與利潤。我國對于技術創新的經濟學研究起步較晚,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京大學經濟系厲以寧教授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才開始逐漸地從介紹西方的技術創新模型到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術創新理論。由于技術創新理論本身就是來自于西方的經濟學理論,所以各位經濟學家在對于技術創新這個經濟現象進行研究時,就必然會或多或少地運用西方經濟學原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技術創新理論。這其中包括各種概念的界定、技術創新過程的分析、結果衡量等等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
從管理學的視角來看,技術創新是企業家抓住市場潛在的盈利機會,重新組合生產條件、要素和組織,從而建立效能更強、效率更高和生產費用更低的生產經營系統的活動過程。目前技術創新管理學研究成果主要有兩個類別:一是從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如技術創新的機制研究、政策研究、過程研究、環境研究等等;二是從實證的角度來研究技術創新,主要是通過成功企業的案例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支持依據,為其他企業提供參考模型。
從社會學的視角出發,技術創新是由創新主體即企業所啟動和實踐的,以成功的市場開拓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導向,以新技術設想的引人為起點,經過創新決策的研究與開發、技術轉化和技術擴散等環節,從而在高層次上實現技術和各種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及其社會化和社會整合,并最終達到改變創新主體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目的的社會行動。
二、《技術創新論》:從哲學的視角研究技術創新的有益嘗試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術創新論一哲學視野中的技術創新)(以下簡稱《技術創新論》)(遼寧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從哲學的視角研究技術創新的一種有益嘗試。該書是作者近幾年來對技術創新哲學進行思考的一個歸納,共分五章來展開敘述。第一章是緒論,作者總結了技術創新研究的多重視角,說明了技術創新對當代社會的意義以及技術創新哲學研究的意義。作者指出,由于技術創新理論本身來自于西方的經濟學理論,并且由于技術創新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而我國技術創新研究主要是從經濟學、管理學和較少的社會學層面展開的,哲學層面的研究目前則是處于技術創新研究的邊緣。不過,他對技術創新的哲學研究的興起持樂觀態度,因為,技術創新中確實包含令人感興趣的哲學問題。從哲學視野反思技術創新,就是要對各有差異的技術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理性的思考,從中揭示技術創新的本質規定,揭示技術創新的基本特征,揭示影響和制約技術創新活動的根本因素,以便為技術創新實踐及其理論研究提供方法論指導。
第二章是技術創新本質論,作者從熊彼特、馬克思、對技術創新的經典論述出發,闡明了技術創新的特點,揭示了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的區別,并給出了技術創新的哲學本質。為了更好地理解技術創新的本質,作者對技術創新的基本特點加以總結為:(1)歷史性(2)不確定性(3)創造性(4)過程性(5)協同性。對于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的區別,作者提出,熊彼特最早對“發明”與“創新”進行了區分,借用日本學者森谷正規的話就是,技術創新不是技術發明,確切地說,它是通過技術進行的革新(即創新),技術本身無須發生革命性的改變。在總結學術界對于技術創新的各種研究之后,作者從哲學的角度把握了技術創新的本質:(1)技術創新是主體參與的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過程。(2)技術創新是創新主體的創新認知與創新實踐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3)技術創新是創新主體的對象化活動過程。
第三章是技術創新活動論,作者探討了技術創新從創新決策,到創新研究開發、生產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的活動特點,說明技術創新的非線性作用機制和技術創新各階段協同作用的必要性。現實的技術創新過程,就是作為行為者的創新主體依一定的中介作用于作為行為對象的創新客體而使創新主體與創新客體同時發生改變的過程:創新主體把創新客體的特征、本質和規律轉化為自身的知識、技能等本質力量,完成“人的自然化”,而創新客體則按照人的目的和本質力量對象化的過程被改造為適合主體需要的創新結果,變成“自然的人化”。作者指出,技術創新決策就是作為決策主體的企業家面對實然創新客體作出選擇,從而形成技術創新活動方案的過程;創新R&D是從無形技術到實體產品的過程,是創新決策方案的第一個物化環節;生產技術創新則是從一品技術到多品技術的過程,標志著技術創新從技術的認知與實踐過程,進入到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認知與實踐過程;市場創新則是從創新產品到創新商品的過程,即把創新產品變成消費者滿意的創新商品;管理創新則是培育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的過程。作者在分析了技術創新活動的各個階段的特征后,指出技術創新活動并不是一個完全線性的過程,相反,創新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過程,并且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反饋回路在起作用。
第四章是技術創新能力論,作者從剖析技術創新的能力系統結構人手,提出提高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設計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以及創新管理能力的具體措施。第五章是技術創新條件論,探討推動技術創新的外部環境或條件,如制度創新、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國家創新系統的建立、健全的研究開發和設計制度以及文化創新。由于篇幅的限制,在此不一一加以詳細介紹。
總的說來,作者站在哲學的高度,從全新視角解讀技術創新活動,在論述時旁征博引,與主題相關的學術成果都盡可能地收集和引用,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所覆蓋,對于受眾而言,《技術創新論》提供了一個了解技術創新學術界信息的好機會。閱讀本書,讀者會感受到其獨特的研究視角,新穎的內容,豐富的資料,龐大的信息量,引人深思的見解,盡管對于從哲學的視角來解讀技術創新活動,讀者可能見地各異,但可以肯定的是,《技術創新論》確實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讀技術創新活動的全新視界,毫無疑問將對學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技術創新論》與技術創新哲學研究的興起
長期以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大多數企業的技術來源主要是靠模仿、靠引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差。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產品的更新換代更加迅速。為了牛存和發展,企業必須擁有自主的開發和創新能力,必須建立完善的,既能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又具有快速反應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的技術創新體系。
一、構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基本原則
(一)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
技術進步的核心是創新,企業唯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但是,作為經濟發展中具有獨特意義的技術創新,不能不以制度創新作為社會約束條件,而新的企業體制和制度的確立也不能不以技術創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社會經濟質態的深刻變化作為依托。把技術創新與企業改革、改制和改組結合起來,依靠體制的轉變來推動增長方式的轉變,依靠制度創新和組織結構調整來帶動企業技術創新向縱深方向發展。
(二)技術創新與市場開發相結合
企業經營活動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獲得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技術創新最根本的動力來自于企業競爭的效益和利潤,技術創新就是要讓企業的產品不斷適應變化的市場需求,在較高的技術起點上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實現創新所帶來的超額利潤。技術創新的目的是通過創新技術來創新產品,通過創新產品來創新市場。因此,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緊密圍繞市場需求來展開,即圍繞滿足和創造市場需求來進行技術創新。把創新活動的重點放到創新市場,采用和創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建立新標準,引導新消費上來,而不是過多的考慮去搶占和分享現有的市場。只有市場開發的成功,才能實現技術開發的成功,市場開發的成功,是檢驗技術創新的最終標準。
(三)技術人員的激勵與員工素質的提高相結合
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是技術人員,包括本企業內的技術人員和社會各方面的技術人才。應當通過各種激勵方式,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創造更多的為企業所需要的研發成果。要讓企業技術創新成果最終轉化為經濟效益,還需要企業廣大員工的參與和配合。因此,全面提高員工隊伍的素質,對企業技術創新是至關重要的。
(四)生產技術進步與管理技術進步相結合
通常所講的技術進步,主要是指生產(直接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活動)技術進步,這并不全面。
在今天,管理技術進步對于提高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切實做到向管理要效益,有重大的作用。企業的各級經營管理者都要深刻領會在信息化背景下科學管理的內涵,善于運用管理技術進步的新成果,不斷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
二、現代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構及運作機制
(一)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構的基本分析
企業創新體系的建構就是尋找體系的構成特征并構造這些特征的作用關系。為了尋找這些特征,需要作些基本分析。
技術創新的首要問題是我們為什么要進行創新?為什么要采用新技術,采用新的管理方法?這些問題可成為企業技術創新的客觀動力源,稱為企業外部動力源。而當企業決定要進行創新,又如何去保證創新人員產生創新的動力?如何使創新人員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投入到創新中?這些問題是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觀動力源,稱之為企業內部動力。綜合起來,這些問題屬于動力問題,即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
企業在具備了產生創新的動力之后,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去把握創新的方向。任何形式的創新都需要各種資源要素,而企業的資源具有稀缺性,這樣就不可能對所有的創新行為都進行足夠的支持,所以引導創新的方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也就是理論上稱之為技術創新的約束機制問題,就是通過限制創新的立項及創新資源的配置等方法去引導創新的方向,使之在符合企業戰略的基礎上順利進行。接下來就是建立創新的支撐機制問題。創新的運行,需要各種要素的支撐,這是企業得以成功運行的基礎。最后就是對創新方法的選擇問題。創新需要技巧,需要方法。正確的創新方法,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貼于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總結出,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主要特征要素由以下幾部分構成:創新的動力機制、創新的激勵機制、創新的約束機制、創新的運行機制、創新的支撐機制、創新的方法選擇。盡管不同類型企業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具體運行方式存在細微差異,但其運行的機理在總體上是一致的。
(二)建立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1.技術中心的內涵。1993年,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稅務總局和海關總署聯合頒發的《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建立技術中心暫行辦法》,對“技術中心”作了較嚴格的定義,一般是指隸屬于企業(集團)具有較高層次、較高水平的,其中心任務是為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和企業生產技術上提供技術和技術儲備的研究和開發機構。
2.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使其真正成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企業一旦擁有具備高水平創新能力的技術中心,就能大大增強企業科技體制的活力和動力,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應堅持“一個中心”,即以提高企業技術開發能力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增強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為中心。在技術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要突出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強調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而不是以成果為導向,以水平為中心。從市場和銷售開始,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來決定采取何種工藝、需要什么技術、并以系統的觀點,按系統工程來管理項目,而不是就技術論技術。強調已有科技成果的綜合集成,并以產品為龍頭帶動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與配置,最終獲得商業利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不是僅僅追求單項科技成果的開發利用。技術中心的效益是體現在整個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上,而不是追求技術中心自身的經濟效益。這一指導思想的確立對于推動技術中心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三、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運作機制
1.實行市場拉動與目標拉動的機制。企業的技術創新必須緊密圍繞市場需求來展開,即圍繞滿足和創造市場需求進行技術創新。這一機制就是將技術創新定位于企業的事業發展和市場開拓,使每一個技術創新項目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定位,以目標拉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帶動產業、產品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為強化技術創新的市場效益標準,縮短研發與市場的距離,技術中心內部成立了市場部,以提高市場占有率及獲取商業利潤為目標,不斷尋找市場空間,創造新的市場賣點。
2.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有效的運行機制。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有效的運行機制,形成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從而保證技術創新體系高效有序地運行。這樣,通過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工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龍頭,以效益為中心,以管理為基礎的自主創新的技術進步機制,宋達到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