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6 16:11:5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8-0224-02
文化館屬于我國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在各級文化館中,基層文化館是基礎,它將省市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結合起來,對基層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擁有一支優秀的人才隊伍對基層文化館的發展很重要。
一、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滿足城鄉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也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攻方向。眾所周知,“理論即概念、原理的體系。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既由社會實踐決定,又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科學的理論是在社會實踐基礎上產生并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和證明的理論,是客觀事物的本質、規律性的正確反映。”[1]也就是說,理論來源于社會實踐,反轉過來又指導社會實踐。
因此,文化館要搞好人才隊伍建設,首先就必須在理論上全面、正確地認識到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是萬物之靈,世界上的所有成就,都是人創造的,無論是精神文明還是物質文明,都是人在社會實踐上創造的輝煌結果。電腦再超能,也要由人腦來控制;機器人再萬能,也沒有發明制造它的人聰明能干。所以人們知道,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領域的競爭,說到底都是人才實力的競爭。
文化館是“中國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進行社會教育而設立的事業機構。也是群眾從事文化娛樂活動的場所。通過舉辦講座、展覽、閱覽、演出等活動,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并組織和輔導群眾業余藝術表演和文藝創作等”。[2]因此有人總結說,文化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群眾文藝活動的舞臺、文化學習的課堂。文化館功能的多元性,要求文化館人才隊伍的綜合性。
由此可見,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是文化館建設的重中之重,是文化館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與前提、支撐與保證。
二、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年齡結構。整個文化館的人才隊伍,要注重年齡結構的合理性,形成理想的梯隊形,做到老、中、青三結合,并以老帶新,形成人才隊伍的群體合力。
(二)知識結構。文化館人才隊伍的知識結構,更要全面、合理。主要包括政治知識、文化知識、藝術知識、群眾文化工作知識等等。其中又以藝術知識為重點,包括各種藝術形式(實用藝術中的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工藝美術、現代設計;造型藝術中的繪畫藝術、雕塑藝術、攝影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表情藝術中的音樂藝術、舞蹈藝術;曲藝藝術中的相聲藝術、二人轉藝術、鼓曲藝術;民間藝術中的皮影藝術、木偶藝術、雜技藝術、魔術藝術;綜合藝術中的戲劇藝術、戲曲藝術、電影藝術、電視藝術,以及網絡藝術、時裝表演藝術、真人秀藝術等等)的審美特征與要點。
(三)能力結構。文化館人才隊伍的能力結構,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要培養更多的創新型、復合型的“一專多能”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1、文藝創作能力。文化館工作人員擔負著輔導群眾業余文藝創作的重要任務,而要輔必須自己先具備文藝創作能力。這些文藝創作能力,又分為文學創作(詩歌、小說、散文等創作)能力與藝術創作(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書法、音樂、舞蹈、戲劇、電影、電視、戲曲、曲藝、皮影、木偶等創作)能力。
2、文藝輔導能力。文藝輔導能力既建立在文藝創作能力之上,又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文藝輔導能力除了在文藝創作上輔導以外,還包括藝術導表演(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蹈導表演、小品導表演、曲藝導表演、戲劇導表演)的輔導能力。
3、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組織能力。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文化工作的載體與依托、中心與支撐。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群眾文化的策劃、組織能力。
4、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切工作的生命,任何工作都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不斷繁榮。群眾文化工作亦然。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創新能力,因為創新對于文化工作而言,顯得尤為重要。“精神生產比物質生產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尤其是藝術生產比起其他精神生產來,更需要藝術家將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個性‘物化’在自己的藝術作品或藝術形象之中。從本質上來講,藝術獨特性是藝術生產的一種重要特征。……藝術的生命就在于創造和創新,沒有創造,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3]文化館工作人員以藝術創作、藝術表演、藝術輔導工作為普遍的、常態化的工作,因此創新能力不可或缺。這種創新能力,又以創造性思維為智力基礎。因為創造性思維是“產生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它能突破常規和傳統,不拘于既有的結論,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開拓性、靈活性、獨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規性等基本特點。在創造性思維中,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淵博的科學知識等智力因素,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和獨立自主的創造性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起著重要作用”。[4]創造性思維的形式,又包括發散性思維、跳躍式思維、逆向思維、靈感思維等等,其中以靈感思維最為重要。“它是在創造性活動中,人的大腦皮層高度興奮時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和思維形式,在一定的抽象思維或形象思維基礎上,突如其來地產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頓悟式思維形式”。[5]
三、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形式
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配套工程”,也是一個保證系統。因為形式與內容是一對范疇,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并反作用于內容,既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形式與內容有機統一、完美結合,才能夠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同樣,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內容與形式也是緊密結合、互相配套、互促并進、共利雙嬴的。
具體而言,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的必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一)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有多種形式:領導講座、互相談心、參觀學習、英模報告等等,重點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堅定為群眾文化工作奉獻終生的思想。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做德藝雙馨的群眾文化工作者。
(二)文化學習。文化學習的形式也多種多樣,集體學習,個人學習,包括閱讀書報、上網學習,參觀訪問。也可以“派出去,請進來”,到大專院校進修,聘請專家來館講學等等。
(三)業務練兵。文化館要針對本館各不同的業務部門,分別開展業務練兵活動。對本職本專業的業務,要精益求精、更上層樓。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練不懈,不斷提高。也可以采取業務考核、業務競賽等形式,以求實效。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人才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在今天,我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背景下,文化館現有人才力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當前和未來地方文化發展的需要。文化館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對于引領地方文化建設,繁榮地方文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做好縣級文化館工作,挖掘縣級文化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潛力,離不開一支戰斗力強的縣級文化館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2]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467.
二、工會組織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優勢
工會組織作為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推動企業文化建設中占據優勢。一是工會組織體系健全,有利于參與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各級工會組織,有完善的制度,經常組織員工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工作重點開展工作,與員工保持密切的聯系,這些有利于企業文化的灌輸與滲透。二是工會組織覆蓋面廣,有利于共同價值觀的形成。企業工會作為企業會員的領導者,更能通過開展活動,引導員工價值觀的形成,促使企業文化入腦、入心。三是工會組織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凝聚共有的價值觀;實行民主管理,有利于以人為本管理方式的形成。工會組織代表著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更能夠通過民主管理,將職工的訴求、愿望融入到企業中去,更能推進共同價值觀的形成。四是工會組織的推先樹優,有利于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工會管理著“工人先鋒號”、“五一勞動模范”等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和積極分子隊伍,更有利于工會發揮典型在培養企業先進,發揮文化先進生產力的示范作用。五是工會組織豐富的活動,有利于企業文化的滲透。工會可以通過舉行文體活動、培訓、技術比武、勞動競賽,建立文化網絡等形式,使企業的管理理念滲透并體現在員工的日常行為中。
三、工會在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第一,工會組織是優秀文化的傳播上發揮作用。職工群眾不僅是企業物質文明的創造者,也是企業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工會組織要充分運用各種宣傳教育陣地和載體,大造聲勢,廣泛宣傳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宣傳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要在提高人的認識,統一人的思想,規范人的行為,塑造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上下功夫,使廣大職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形成共識,自覺增加關注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自覺投身企業文化建設,真正發揮職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第二,工會組織是文化活動的組織上發揮作用。滿足職工文化需求,引導職工參加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 不僅使工會工作充滿生機、職工生活充滿活力,也是企業凝聚人心的有效方式,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工會可以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和小改革、小創新活動,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班組創先、民主管理以及文體活動等,引導員工價值觀逐步同向,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同時,可以通過利用一些重大的文化節日,舉辦一些大型文體活動,吸引員工參與,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作為我國海測領域技術領先、專業精湛、服務優異的精銳之師,天津海事測繪中心成立58年來,一直堅守國家賦予其精測海疆的神圣使命,認真履行其以精準的航海圖書資料為航行安全提供優質服務的職責。
無論是圍繞中心工作——測繪海圖,還是在一項項重大應急搶險掃測任務中,一代代天津海測人用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在探海問路、默默奉獻的同時,繪制著平凡而又絢爛的人生。
把這種代代積淀的海測精神,化做“精測海疆,使命必達”的新的海測精神表述,既體現了海測文化的傳承關系,又豐富了海測精神的內涵。將優秀的文化積淀賦予一些鮮活的、時代感強的文化元素,是天津海測文化建設的一大經驗。
有文化自覺的認識基礎
一般情況下,一個組織的文化自覺主要表現在這個組織尤其是領導者對文化價值的正確認識,并且竭盡全力地推動組織開展文化建設活動,讓先進文化引領組織健康發展。
天津海事測繪中心的各屆、各級領導對海測文化建設一直都有深刻的認識和共識,特別注重發揮其對各項事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在對文化意義、地位、作用等有深層次的認識外,對文化建設、文化發展有責任擔當。無論是項目組臨時租用的辦公場地,還是小小的測量船上,我們都能夠感覺到濃濃的使命文化所產生的驚人的團隊力量。一線員工創作的一件件有生活氣息的作品,驅趕了枯燥工作帶來的單調,也代替了長期從事海上工作對家庭生活的思念。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全體員工不會責無旁貸地參與文化建設和實踐。目前,天津海事測繪中心除現任領導成員身體力行地實踐和不遺余力推進、深化文化建設實踐活動外,退休的老領導也在通過編寫《海測發展史》自覺從事海測文化的傳承工作,這也是天津海測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
有服務社會的實踐基礎
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文化建設,形成軟實力,高效地支持一個組織健康、可持續發展。如果說通過挖掘深厚的文化積淀,凝煉和正確表述核心價值理念,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但這還只是解決了“知”的問題。文化自覺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踐行核心價值理念,因此還要解決好“行”的問題。實現文化建設和事業發展的“知行合一”,才是我們所說的“高度的文化自覺”。
天津海測文化的實踐基礎集中表現在履行國家使命、融入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地方經濟等方面。在圓滿完成了國內外影響深遠的大連“5·7空難”、 包頭“11·24空難”等黑匣子搜尋工作后,還先后完成了“金玫瑰”、“盛洲5”、“世紀之光”、“強閩1號”沉船及應急搶險掃測任務,應急測繪有效率為100%,為海上船舶航行和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可以這么認為,服務社會的實踐基礎,幫助天津海事測繪中心在文化建設上實現了理念上的騰飛和實踐上的落地。
有效發揮社會傳播的作用
衡量組織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兩大關鍵指標:一是是否系統解決好組織內部的認同,形成凝聚力;二是是否統籌安排好社會傳播的事情,形成軟實力。
雖然,天津海事測繪中心自覺意義上的文化建設時間不長,但是其重視打造軟實力,提出開展海測文化建設“五個一”活動,通過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強化對先進典型的培樹和對先進事跡的宣講,全力打造具有天津海測特點和優良傳統、凝結了天津海測精神、具有大眾傳播意義的文化品牌——“萬里海疆,探路先鋒”,深刻詮釋了海測工作者為船舶安全航行開辟道路,為地方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為海洋強國戰略貢獻力量的光榮與夢想。
二、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目前來看,農村文化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提高新農村建設質量,促進農村文化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其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文化建設對提高農民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民的文化素質是決定農村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應做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將農民素質的提高當作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促進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積極效果,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
2、農村文化建設是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從新農村建設來看,農村文化建設是重要內容。為了保證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效果,農村文化建設應立足自身實際,努力提高發展水平,使農村文化建設成為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保證新農村建設的整體效果。
3、農村文化建設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農村文化建設不但在提高農民素質和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還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應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應從實際出發,認真做好農村文化建設工作。
三、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出現的突出問題
從目前農村文化建設情況來看,雖然農村文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考慮到農村發展現狀,農村文化建設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以下問題,其中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有些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存在問題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相對經濟、精神相對物質一直處于次發展地位。一些基層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識弱化,存在“經濟是硬指標,文化是軟指標”的模糊觀念,對文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工作擺不上位置,農村文化發展緩、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文化生活貧乏,難足群眾之需。
2、農村文化活動太單一。多數農村的文化生活仍以看電視、打麻將、走廟子為主,不僅貧乏單調,還造成賭博、迷信等不良風氣漫延,影響農村社會穩定和精神文明建設。受到農村文化發展落后的現實因素制約,農村文化建設在文化活動的開展上難以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農村文化活動方式始終繞不開農村現有的文化氛圍,有時候還會被不良活動所影響。為此,要想取得農村文化建設的成功,就要改變農村文化活動單一的局面。
3、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資金、人力投入太少。各個鄉鎮均沒有獨立的文化站舍,大部份鎮文化站配置是“一塊牌子一間房、一枚章子一張床”,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缺乏必要的設施、設備、場地,加之鄉鎮財政狀況都不樂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難度大。目前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主要以鄉鎮為主,而鄉鎮宥于捉襟見肘的財力和抓經濟的壓力,一是資金投入十分有限,處于“隨意”狀態。二是人力不足,沒有專人負責。受到這些因素的制約,農村文化在發展中難以取得積極效果,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的局面亟待解決。所以,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必須夯實基礎,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
四、當前農村文化建設問題的應對策略及建議
從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農村文化建設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重視程度、文化活動形式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這幾個方面。為了保證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積極效果,我們應立足農村文化建設實際,從這三方面出發制定具體的應對策略:
1、改變傳統的農村文化建設理念。從目前農村文化建設實際來看,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足的現象確實存在,為了保證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積極效果,我們應積極改變傳統的農村文化建設理念,將農村文化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新農村文化建設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應從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角度來看待農村文化建設,將農村文化建設作為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提高農村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果和質量,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由此可見,農村文化建設,應從觀念轉變做起。
2、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形式。目前農村文化活動單一已經成為制約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在農村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立足農村文化發展實際,采取多種手段積極豐富農村文化活動形式。首先,我們應在農村加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并結合農村實際,推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例如樂器演出和戲曲演出等,活躍農村文化氣氛。其次,應充分發掘農民文藝,鼓勵農民利用農閑季節開展交流活動。再次,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大力發展地方農村文藝,提高農村文化建設質量。
公司的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只有從人的角度出發,從人的思維出發,才能讓我們的職工去自覺的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和義務。安全文化的建設需要以安全生產活動為基礎,樹立公司職工的安全價值觀、指導職工的安全行為。深化公司的安全文化生產建設,實現公司的安全生產,是目前我公司的重要任務。
只有重視安全文化建設,才能做好安全生活任務,進而才能夯實好安全生產基礎,全面提高公司全體職工的安全生產意識。一直以來,由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難度,決定了這是一項長時間的艱巨工作,其產生的影響很大,范圍也廣。那么安全文化建設對于公司的安全生產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深刻認識:
第一,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轉變干部職工的生產建設觀念。對于公司安全文化的建設,職工的觀念很重要。沒有好的觀念,一定做不好安全工作。例如有一個企業,曾經十分重視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設,一度加強對公司干部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并取得很不錯的安全生產成績。后來,該公司逐漸放松了對安全文化的建設,不再做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訓,結果后來出現了一次嚴重的安全事故,在社會上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也給公司自身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后來公司領導層深刻做了深刻的反思,并重建了領導班子,認真吸取了事故的教訓。通過制定統一的安全文化建設思路,開始做好教育培訓以及安全考核工作,將安全工作與領導責任掛鉤。經過長時間的狠抓落實安全工作,以及安全觀念的轉變,該公司的安全教育培訓以及考核工作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制度,為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安全文化建設必須要以人文本,強化全體干部職工的安全素質。公司要順利發展,安全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建設,突出了一個公司對生命價值的重視,而這也是做好公司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干部職工是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實踐者,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安全生產能力。鐵路事故多數都是人為造成的,所以人的安全意識直接關系著安全工作的成敗。只有廣大干部職工具有了強烈的安全意識,整個公司形成了濃厚的安全生產氛圍,那么安全文化建設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安全文化建設必須要通過靈活的培訓教育方法,營造一個安全生產的氛圍。一方面,安全教育是一項長期緊抓的任務,對于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通過經常性的疏導工作進行教育。從這方面來看,安全教育是廣大干部職工對公司安全生產的認識水平,反應了他們對待安全工作的責任心和態度。我們必須將安全生產工作提高到職工的利益高度,這樣才能更好的督促他們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職工群體的文化程度不一,對于職工的安全教育要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全面的指導職工參加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從大局上提高全體職工的安全素質。在這個安全生產培訓教育過程中,我鐵路公司應該從職工的角度出發,將安全生產教育人性化。比如在重視安全文化建設的同時,也要重視對職工的情感關注,教育員工在工作中注意自身的安全,對員工進行情感關懷,將枯燥的安全教育變成心靈的交流,從而凝聚公司職工的忠誠心,實現安全生產教育人性化。
在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目標的指導下,社區的群眾文化建設就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引領群眾文化建設要以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基本原則,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群眾的文化需求,并根據群眾的興趣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在社區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
一、群眾文化建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群眾文化建設對國家構建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首先,群眾文化的建設能夠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人民群眾是重要的元素,也是判斷社會是否和諧的關鍵因素。只有群眾和諧相處了,整體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得以實現。進行群眾文化建設,對人民群眾進行思想上的引導、文化上的熏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其次,群眾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方法。引領群眾構建先進的文化成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群眾文化建設當中要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讓每一個群眾都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融入感,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再次,群眾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積極健康的群眾文化能夠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進而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要重視群眾文化的建設,把群眾文化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來看待。
二、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人民群眾是群眾文化的主要參與者,引領人民群眾積極慘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關鍵。人民群眾通過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在思想層次及文化修養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見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引領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不僅豐富了業余生活,還活躍了社會生活的氣氛,增加了和諧因素,對人民群眾自身及社會都有積極影響。其次,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是提高自身修養的必要手段。群眾文化建設為社區群眾提供了多種有意義的活動方式,使人民群眾能夠利用業余時間豐富物質文化生活,并獲得自身修養的提高,對人民群眾基本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再次,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建設中來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才能夠推動和諧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參與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保證了構建和諧社會總目標的實現。
三、如何引導群眾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社會
社區自治是居民自治管理主體,城市基層政府與社會組織為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支持與幫助。在社會各個層面共同參與下,共建群眾文化。首先,發揮文藝工作者的優勢,開展文藝活動,引領群眾豐富文化生活。文藝工作者不僅可以傳播專業的文藝知識,還可以幫助人民群眾參與文藝生活,豐富精神文化。在引領群眾文化建設工程中,文藝工作者不但要用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改善群眾的精神生活,還要結合當地的風土人情和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發揮文藝工作者的優勢,創作出更多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通過文藝工作者的宣傳和人民群眾的參與,引起社會共鳴,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互動,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文藝工作者要堅持走群眾路線,積極引導普通民眾進行基層文化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文藝的示范性和導向性作用。通過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其次,調動各階層力量,強化共駐共建意識。群眾文化建設是一個利國利民的社會工程。這項建設不僅需要文藝工作者的積極參與,更需要社會各階層的廣泛參與和建設,從而極大地發揮社會資源的作用,實現共贏。群眾文化建設是一項多元化建設工程,需要當地基層政府、轄區單位、社區志愿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共駐共建。例如在當地各個社區開展廣場舞活動,就需要當地各個轄區單位提供固定的場地,社會志愿者深入各個社區進行宣傳,文藝工作者進行指導支持等,由此可見,人民群眾文化的建設需要各界人士的參與與支持。最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群眾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是關鍵。大力進行群眾文化建設的宣傳,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培養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力量。對群眾中文化積極分子進行表彰和宣傳,吸引人民群眾的目光。鼓勵民間發展群眾文化團體進行文化宣傳工作,支持人民群眾全方位多渠道地宣傳積極健康文化。
四、結語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靠全民族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的群眾文化建設更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在引領群眾文化建設道路上我們要積極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力量,形成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社會局面。在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要做到以文化建設為內容,多渠道寬領域宣傳為切入口,全面建設群眾文化,深入宣傳和諧社會。
作者:劉赫 單位:遼源市龍山區文化館
參考文獻:
——重視加強文化思想建設。堅持的一元化指導地位,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三貼近”和“三創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和激勵全省人民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而奮斗。
——以“八榮八辱”為創作題材,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實踐,體驗生活,創作生產更多的融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為一體、雅俗共賞的文藝作品,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多姿多彩的文藝活動中,明確榮與辱、判斷是與非、分清美與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文化如果融入人們的血液中,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校園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和標志文化建設,這四個方面全面、協調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當校園文化從環境美進入到行為文化建構的時候,是校園文化的一次飛躍;當校園文化上升到理念層次,反過來通過師生的言行舉止得以體現時,是校園文化的又一次飛躍。因此,學校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在大美意識的支配下,立足地域文化,著眼于傳統文化的整合,建設充滿精神追求和正確輿論氛圍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校園文化以宏大氣勢和系統內涵彰顯校園文化的高起點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是“用人文環境吸引人,用高雅藝趣凈化人”,校園文化建設要杜絕庸俗化傾向,起點要高,避免短期效應和重復建設。學校文化是一種積淀和傳承,需要一位位校長、一批批教師、一屆屆學生的精心培育,代代傳承,絕非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那種缺乏遠見、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拋棄學校歷史和“本土”傳統,不斷變換、人為打造、突擊創新的所謂學校文化與學校特色,最終將導致學校價值觀和方向感的失落,導致學校歷史和文化記憶的遺忘,學校將不可避免地趨向平庸和無文化。學校應保持一種平和心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寧靜,從本校實際出發,珍愛自身的傳統積淀,立足長遠,凸顯特色,以堅實的行動、長期不懈的努力打造學校品牌,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充實、完善,創造新的學校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決策者和實施者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從形式到內容都要有大美意識的體現。我們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將儒家文化中的仁義、中和,道家文化中的柔韌、弘大和佛教文化中的圓融、頓悟等有機融于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設計之中。學校首先應在大視野下確定校園文化主題,并將主題分解到各區域。無論是主題思想,還是主題色調;無論是樓宇命名,還是景觀設置;無論是現念的大門,還是古典特色的文化長廊;無論是頗具教學文化特色的教學樓,還是以科技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樓,都統一在宏大的學校文化主旋律之下,讓我們感受到設計者崇高的激情和對大境界的開拓。當我們超越物的形式,進入它的內核的時候,就能體會到一種對大靈魂的呼喚,感受到對民族精神、群體理念、時代意識多層面的領悟和建構。
二、校園文化以理念、環境、行為、標志文化四位一體構建校園大文化格局
提高文化軟實力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發展戰略,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學校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必須樹立大文化理念。大文化理念指在發展空間上體現“大”,就是要跳出相對封閉的學校文化圈;在建設主體上體現“大”,就是要緊緊圍繞宏大的學校核心理念;建設方式上體現“大”,就是要使理念、行為、環境、標志文化四位一體,使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前瞻性、可持續性,最終形成校園大文化格局。但有人認為,學校是搞教學的地方,一切力量都應該放在教學上,學校文化建設屬于學校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疇,是管理人員和學生的事。由于傳統學校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社會”,久而久之,在一些教師的觀念中就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思想傾向,造成校園文化建設“重心過低”。學校必須樹立文化品牌是學校先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意識,并在大文化建設的格局下,使校園文化由環境層次上升到理念層次,最終在理念層次上沉淀出學校固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
三、校園文化以整體性特點完成由校園文化向文化校園的轉變
文化的特點是整體性。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師生為主體創建并共享,以制度、環境、活動為載體,以文化的多學科、多領域廣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交往為基本形態,具有時代特點和學校特色的一種群體文化和精神氛圍。綜觀近年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均認同并流行一種以物質文化為主體,學生社團為組織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觀。校園文化中主要表現為一種以有形文化層面為主要形式的文化現象,而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和深層的文化精神更多地被校園局部文化活動取代。因此,突破傳統的“文化活動”觀,建立校園文化向文化校園轉變的整體校園文化理念迫在眉睫。首先從硬化、凈化、綠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設計學校整體建筑風格,規劃校園環境建設。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展示校園文化活動。最后,完善規章制度,制定運作程序,匯編成冊、理順層次、規范程序、行而有據,形成“質量立校、依法治校、以德育校、民主管校、科研興校、文化強校”的局面。總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管理者、實踐者應具有特立獨行的大視野、大思維、大格局、大氣象,從硬件中提煉校園文化精神,在活動中體現校園文化精神,在課程改革中創新校園文化,讓師生在展示中感悟校園文化精神,使學生成為校園文化的傳播者,讓教師成為校園文化的形象大使,使整個文化校園彌漫著一種少有的大美和壯美,而這種大美和壯美恰恰是這個時代學校最缺少、最珍貴的東西。
機械工業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要求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要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引領性和支撐性,把行業思想文化建設放在全球視野,擺在國家發展全局來認識,放在機械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高度來把握,放在機械工業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保證來規劃,放在機械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強大思想武器和文化引領的位置來部署,放在機械工業軟實力建設與機械工業硬實力建設協調發展的目標來推進。不論是地位、方向和目標,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都與機械工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并成為機械工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機械工業發展,就一定要說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發展;說提升機械工業競爭力,就特別關注 特別報道TEBIE GUANZHU / TEBIE BAODAO一定要說提升機械工業軟實力;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競爭力的新形勢下,文化永遠是不能替代的競爭因素。誰重視了文化、掌握了文化,誰就擁有了不竭的動力、擁有了發展優勢、擁有了未來。
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形勢下,推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的任務更加艱巨,提升機械行業軟實力的要求更加迫切。我們除了認識其艱巨性和緊迫性外,更應該充分認識其發展的創新性。創新是文化的本質特征,而文化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才能產生活力,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才能充分發揮文化的引領、教育、服務、推動作用。所以,推動文化建設的創新,在改進創新中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是我們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在改進創新中發展機械行業思想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向,堅持緊貼行業、緊貼企業、緊貼職工,堅持以改進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增強文化創造力,從思想和實踐兩個方面去認識改進創新,推動改進創新:
一是要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要從思想上樹立創新意識創新理念,把我們的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機制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努力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思想意識上有所創新,實踐上有所發展,在工作視野、思路、舉措上有新有變。二是要在實踐中鼓勵創新、激勵創新。要搭建平臺和傳播渠道,大力營造創新環境,使創新舉措得到支持,創新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廣。我們將從兩個層面開展工作。一是要創新工作機制。
農村文化是農村發展的軟實力,農村文化建設是解決我國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有效路徑。按照“扶貧先扶智”的思路,應該把經濟扶貧和文化扶貧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加強經濟幫扶的同時,讓文化先行為整體扶貧工作開路搭橋。同時,要多措并舉描繪文化扶貧路線圖,讓貧困人口鼓足“精氣神”,著力解決貧困村文化設施少、文化活動開展頻率低、文化人才缺乏的情況。
一、目前農村經濟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有的農村地區沒有垃圾收集站和垃圾焚化爐,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村小學設施不完善,對學生的教育影響較大。村部周邊環境較差,未達計生室、會議室的要求,受場地限制,很難開展群眾性活動,村里無醫療室,不利于群眾就近就醫。
(二)基礎產業沒有形成規模。部分鄉鎮村社沒有任何能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村民居住相對分散,沒有形成集中的商業網點。農業生產還限于傳統狀態,以種植水稻、柑橘和飼養家畜牲豬等為主,且都沒有形成規模。
(三)缺乏經濟來源,村民經濟收入偏低。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上級補助,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來自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來源單一,增收困難。
二、農村文化與農村扶貧的關系
“貧困文化”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貧困文化”是指包括小富即安、滿足現狀、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墨守陳規等特點在內的封閉、惰性、小農意識。一是文化基礎設施較差。文化基礎設施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文化扶貧的主渠道和載體。二是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散失嚴重。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生活方式落后,思想觀念陳舊,限制了農民對于先進文化的接受力和再創造力,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遺產散失也很嚴重。
新農村文化扶貧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三點:一是文化扶貧是解決群眾溫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文化扶貧就是要轉變貧困人口的文化價值觀,形成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價值體系;就是要向他們輸入新的文化、知識、價值觀念,從整體上提高他們的素質。二是文化扶貧是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文化扶貧是為了消除貧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縮小地區差距。要從社會發展的整體、從農村的長遠發展出發,創造社會和諧文化。文化扶貧是構建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三是文化扶貧是消除絕對貧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任務。文化扶貧是消除絕對貧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任務。
三、如何結合農村文化做到實施精準扶貧
(一)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產業”建設。通過文化產業把“扶貧與扶智”“扶貧與扶志”結合,增強群眾的參與感。完善文體活動室和文化大院建設,充分發揮服務廣大農民群眾的功能。強化社會公序良俗建設,開展孝慈文化建設,倡議村民加入志愿服務團隊,積極學習“文明十條”“村規民約”,提升村民整體素質。要堅持以文化扶貧為出發點,以區域扶貧和定點幫扶為重點,讓農村百姓過上文化與經濟大提升的好日子,促進貧困村走上致富路。
(二)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是保障貧困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把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任務來抓,積極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認真抓好項目實施,推動公共文化中心實現“五有”,即建有文化室、籃球場、戲臺、乒乓球臺、宣傳欄等文化體育基礎設施。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的基礎和關鍵。各級政府應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村級文化廣場、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廣泛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群眾所需的更多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加強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深度挖掘貧困區域的文化遺產資源,建成一批適宜開發利用、與旅游資源有較好融合度的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同時加強對傳承人隊伍的保護與培養,幫助貧困村群眾從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獲得收益;利用和發展民族民間節慶文化活動,將農村特色文化融入到旅游開發中,擴大貧困區域群眾在旅游扶貧開發中的參與面,從中獲得收入。充分發揮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文化廣場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學校的聯系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余自愿、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范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群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群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
(四)著力抓好農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搞好農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是改變落后鄉村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各地基層文化部門,要堅持用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占領農村文化陣地,用科學思想和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活動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精準扶貧上,我們應該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從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角度出發,在扶貧、扶志氣、扶文化狠下功夫,努力實現精準化、個性化、知識化的推廣,努力探索出一條農村文化與精準扶貧相融合的扶貧新模式,努力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
參考文獻: